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讲解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讲解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讲解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讲解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一、恐惧与扭曲中的超越

米歇尔·福柯:法国人

1、儿时三个可怕的印象

2、思想来源

二、知识考古方法论

知识考古学:福柯的目的不像考古学那样在今人的世界里挖掘古人的遗迹,而是在对古人知识的追忆中揭示现实世界存在、异变和扭曲的根源。如是观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追根溯源地研究现实生活的新社会学,亦可称为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的“历史社会学”。

1、福柯观点同解释学的异同

共同点:

认为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存在和变化着的事物在历史中能捕捉到它嬗变的踪影。异同点:

(1)与解释学强调现实同历史不可分的一般论述不同,福柯认为无论现实还是历史,都是以扭曲的异化形式存在着和联系着。(福柯:现实和历史都是扭曲异化)

(2)与解释学不同的是,福柯不是在承认现实存在的前提下通过语言来理解生活中的意义,而是在否定现实的前提下揭开遮盖于其上的种种假象,找出被人们忽视的真实规定性和复杂联系,对现实的激烈抨击都是以个性、自由、解放等价值理想原则为根据而提出的。(福柯:否定现实揭露真实)

(3)福柯不仅要求现实按照理想原则发生变革,而且认为现实在历史中也是通过种种断裂性变化而展开的。不像解释学那样过度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传统的不可超越性,亦即反对历史仅仅是量变的进化过程的观点,而是在量变中看到了质变,在演进中看到了飞跃。(福柯:现实在历史中的断裂性展开)

(4)与19世纪那些崇尚社会质变的革命理论不同,福柯在肯定变革的激烈言辞中追求多样异质性,而不是普遍规律性。

多种多样的形式:意图抓住话语的特殊性和不连续性的历史学方法;对弥漫于多重的社会场域中的权力的反思;把“普遍知识分子”重新界定为“特殊知识分子”;以及对整体性和总体化思维模式的批判等等。

2、话语实践

语词、陈述、话语、档案、文体等都是福柯讨论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论述福柯建立了丰富的语言学理论,但这不是一般的语言学理论,而是以语言为对象展开的社会学理论。

(1)话语实践

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揭示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下存在、断裂和异变的,福柯称之为“话语实践”。他指出:话语研究“揭示了另外一项任务。这个任务在于不把——不再把——话语当作符号的整体来研究,而是把话语作为系统地形成这些话语所言及的对象的实践来研究。”

(2)“实证性”的话语实践

①话语实践是人们面向实际的经验过程,福柯因此称之为“实证性”。他指出:“话语实践开始个体化和获得自律性的时刻,因此也是陈述形成的唯一和同一系统起作用的时刻,或者还有当这个系统被转换的时刻,我们将这些时刻称为实证性的界限。”

②所谓话语实践的个体化,是指陈述指向特定的经验现象,按照特殊的规则组织陈述去说明、表达某种经验现象。此时,话语实践并没有形成科学知识,但是,这种处于实证性或经验性层面上的陈述,却是科学知识或思想体系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3、知识考古学同思想史的区别

(1)面对的对象

科学知识和思想体系是观念系统,是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而实证性的话语实践不是观念系统,因此是被思想史忽视的而由知识考古学关注的研究对象。

(2)理论概括的结果

知识考古学要在实证性的话语实践中揭示出具有差别性的规则,而思想史要在有差别的思想理论中揭示出无差别的普遍规律。

总之,在福柯看来,思想史认识论和各种科学史,实质都是最求共同的无差别的普遍规律和连续性线索,形成这种错误追求的原因之一是它们都停留在观念层面的研究上。知识考古学可以避免这种错误追求,因为它不去玄思那些观念,而是面对在特定条件、特定环境和特定关系中的话语实践,研究人们说出来的话语,亦即“说出来的事件”。

4、档案

档案:福柯把那些尚未成为哲学概念系统和科学知识体系的“说出来的事件”称为“档案”。知识考古学的宗旨是要翻阅、审理那些以说出来的事件构成的档案,虽然这些档案收藏的资

料不是哲学认识论和科学发展史的正文,但是它们蕴含着哲学认识论和科学发展史展开的前提。翻阅这些档案就是对现在人们面对的各种思想观念和科学知识的“考古”。

5、福柯的“实践”同马克思主义“实践”的区别

福柯讨论语词、陈述、话语和档案等方面问题时,都不断地强调它们的实践性,这无疑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有关。

马克思和法兰克福学派讲的实践是以生产劳动和社会斗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行动过程,而福柯讲的实践是言谈、对话和书写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过程。如果比较二者的区别,作为社会行动的实践具有较强的感性或物质性色彩,而言谈对话的实践则具有较强的理性或精神性色彩。

福柯的看法:他认为话语实践不同于纯粹观念或意识层面上的精神活动。记录和书写都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性的活动,符号也是思想内涵和物质形式的统一。

三、理性的疯狂

福柯将知识考古学的方法运用在《疯狂与文明》,得出“疯狂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的结论。

1、欧洲精神病史或疯狂史的演变

福柯把欧洲精神病病史或疯狂史区分为三个时期:(1)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序幕时期;(2)从17世纪开始的古典时期;(3)20世纪以来的现代时期。在这三个不同时期,由于理性对人性压抑的程度和形式不同,欧洲人的疯狂概念和治疗疯人的手段也不同,三个时期不仅表现了三种疯人类型和治疗疯人的三种形式,而且也表现了理性对人性的压抑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残酷的过程。

(1)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日常生活现象和美学现象

日常生活现象:

①麻风病患者:福柯发现,近代疯人的遭遇同中世纪麻风病病患者的遭遇是相同的,应当从研究麻风病的遭遇开始,在中世纪,麻风病在欧洲蔓延成灾,社会各界都为之而感到恐惧。建立很多麻风病院,大肆宣扬麻风病是一种原罪的表现,把麻风病人关押在于常人隔离的场所。

②精神错落者:在麻风病消失两三个世纪后,欧洲人开始在麻风病院或用对待麻风病人的手段管理圈禁“精神错乱者”。“愚人船”是文艺复兴时期典型对待疯人的方式,其并未想到如何医治病人,而是用船把疯人运到由江海湖泊隔离开的荒野或孤岛上。

美学现象:

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和哲学理论的考察,福柯概括了欧洲人对疯人或疯狂的两种体验:一方面是悲剧性的疯狂体验,另一方面是被理性驯服的日常疯狂体验。

①悲剧性的疯狂体验反映在绘画中,疯狂被描绘为放荡、骚扰、危险等形态,显示出人类的粗野天性和隐秘信息;

②被理性驯服的日常疯狂体验被描述在文学和哲学作品中,疯狂被描述为愚蠢、狂妄、贪婪、自恋、迷幻等非理性状态,理性不仅警惕地同疯狂保持一定距离,而且同疯狂对话,嘲讽和讥笑疯狂。

(2)17世纪的禁闭——疯狂经历了一个沉默和被排斥的时期

到了17世纪开始的古典时期,欧洲进入了理性主义时代。科学理性或工具理性登上了欧洲文化的王位。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疯狂是各种非理性精神状态的总称,到了古典时期,疯狂连非理性的资格都被取消,是人的非人的兽性表现。

古典时期对疯狂的更进一步压抑,最根本的是由科学理性走上垄断地位造成的。在这种以科学为典范的理性主义统治下,人们的情感、意志、理想、选择都受到了贬低和压抑,科学理性在哲学和科学的哄抬下,升到一切文化形式之上。

①禁闭——文化现象、政治现象、经济现象

古典时期对待疯人的另一个变化是把疯人同穷人和罪犯不加区分地禁闭在一起,“大禁闭”以法国总医院建立为标志而开始,法国总医院是一个收容穷人、罪犯和疯人的行政机构。疯人承受的不仅仅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来自日常生活的排斥和歧视,而且进一步受到了政治权力的压迫。疯狂不再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同政治现象联系到一起。政府并负责总医院的经济支持,因此,疯狂现象又同经济现象联系起来。

②禁闭之外的治疗方式——灵与肉的统一

总医院之外出现的治疗疯狂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单纯的物理治疗,另一种是物理治疗同心理治疗同时进行。当时对疯狂的治疗都把调节神经元气运动作为主要方法,单纯的心理治疗或精神治疗尚未形成。疯人的灵与肉在医生那里还没有被分离开,疯人还是被作为精神和肉体的统一体看待的。

③禁闭的解除

疯狂到的古典时期结束于禁闭的解除。18世纪后期,欧洲知识分子开始批判禁闭制度。

政治斗争——福柯在这种抗议中首先看到的是政治斗争,因为关押在总医院中的疯人是禁闭制度最充分发挥效力的对象,也是维持禁闭制度最充分的理由。否定禁闭制度,要求建立新秩序。

经济危机的表现——耗费巨额资金维持收容院的存在,政府越来越无力支付这笔巨大的财政支出。

(3)20世纪,给疯狂套上颈圈——归结为自然现象,系于这个世界的真理

疯狂的现代时期开始于法国皮内尔和英国图克创立的新型精神病院。他们被称为疯人的解放者。但在福柯看来,皮内尔和图克建立的精神病院不是解放疯人的科学的医疗机构。而是从道德和心理上对疯人施行更残酷压迫的改造所。

①图克的精神病院

图克的精神病院以给疯人提供休养的名义对疯人施行心理治疗,实质上是把宗教和道德融为一体对疯人实行恐怖性惩罚。

②皮内尔的精神病院没有把宗教作为治疗手段,但是那里施行了更严厉的道德惩罚。皮内尔的原则是:应当对疯人实施综合性的道德教育,使疯人在不断的刺激中向理性世界的道德标准屈服,而理性世界的一系列道德标准即是资产阶级的基本价值准则。

③总之,福柯认为,图克和皮内尔的精神病院是资产阶级确立的社会秩序的代表,是张扬和失范资产阶级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舞台。同中世界文艺复兴时期和古典时期不同,现代精神病院披上了科学的外衣,在科学治疗技术的掩盖下实施更严格的道德和心理惩罚。

2、对三个阶段的评价

(1)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对付疯人的手段是一般生活世界中的做法,即把疯人同正常人隔离开。

(2)古典时期对疯人实行禁闭,这种关押的手段虽然看上去残酷,但比起现代精神病院的做法尚显宽容,因为它仅仅是外部形体的惩罚和活动空间的限制。

(3)而在图克和皮内尔的精神病院中,疯人们遭到的不仅是隔离,形体惩罚和活动空间限制,而且更严重的是深入到他们的心理底层进行全方位的道德责难和心理制裁,逼迫疯人们从灵魂深处认可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社会秩序、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3、总结

疯狂及其遭遇都是特定历史条件和意识形态的产物,向来被认为应当受到理性治疗的疯狂,是理性压迫的结果,疯狂的内涵和外延都应当受到重新审查。而在对不同时期疯狂的审查中,人们将发现,真正疯狂的是理性!因此,理性是真正的、应当得到限制的疯狂。

四、话语的深层结构

话语的结构在《临床医学的诞生》和《词与物》两部著作中,这个主题得到了充分地展开,不仅论述了语词或话语如何构造了事物,而且揭示了话语随社会条件的变化而演化出的历史性结构。

《临床医学的诞生》核心问题:科学话语如何制约或构造了人们的感性经验。福柯认为感性经验的变化归因于话语系统的变化。

1、福柯对医学话语同医学经验之间关系的探讨

临床医学的重要性:“临床医学的真正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医学认识的深刻改造,而且改造了一种关于疾病的话语的存在可能性。”关于疾病的话语就是临床医学知识,这种临床医学知识规定和支配了临床医学经验。

福柯考察了从18世纪到19世纪历史条件变化对医学话语同医学经验之间关系的影响。(1)分类医学——疾病同人体分离

福柯认为,18世纪的分类医学同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分类医学把疾病看成可以同人体分离的实体,可以离开人体到处传染,而在医院里疾病获得了更为便利的传染空间。经济学从政府为医院开支而承受巨大负担的角度看,认为应当废除医院。

(2)症状医学——疾病的象征符号化与语言结构化

①新的医学范式的出现

法国大革命期间,迫于大革命期间军事和政治的压力,革命政府开放了诊所。新诊所的建立形成了新的医学范式,“不仅疾病的名称、系统分类发生变化,而且应用于病人身体的基本感知符码,观察的对象领域,医生目光扫视的表面和深层,这种目光的整个定向系统也都发生了变化。”

②疾病的象征符号化与语言结构化

在新的医学范式里,分类医学转变为症状医学(临床医学的第一个阶段)。症状医学认为疾病是动态的非实体,是各种症状的综合性表现。这种疾病概念引起了疾病的象征符号化和语言结构化。疾病不再是确定的客观实体,而是表现病理发展的象征符号,对症状或疾病的观摩与解释都被融进特有的语言结构中。

(3)解剖医学——人类为科学的对象

①新的感知方式——洞视

从18世纪末开始,新的感知方式“洞视”出现。它同症状医学中的“注视”不一样。“注视”是关注疾病的表面现象的感觉方式,功能是捕捉各种象征符号,实质上存留与语言世界中;

“‘洞视’不是扫视一个领域,它切入一个点,一个中心点或关键点,因而超出了它所看见的东西。它不被直接的感觉方式所迷惑,……它实际上具有破除迷信的能力。”引向了病人身体的内部,试图探视人体的内部结构。

②解剖医学所引起的变化

解剖医学(临床医学的第二个阶段)的出现,引起医学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

首先是死亡观念的变化。死亡是一种特殊的生命过程,它不仅被确认为病人已经死亡的某种标志发生以前就已存在,而且在这种标志出现以后仍然在继续,即死亡是一个时间过程,而不是瞬间的时间点。

其次是空间概念的变化。解剖医学要求医生将其目光由时间的一维性展开为空间的三维性。再次是医学的知识标准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具有理想性和政治色彩的“健康”状态,而是器官和组织的“正常”状态。

最重要的变化被福柯认为是:解剖医学使人成为科学的对象。

总结:人最初在科学视野之外——人体同疾病是两种实体(分类医学);然后,人体通过语言符号呈现在科学之中——疾病是人体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医学语言描述了这些表现(症状医学);最后,人体完全被抛入科学视野之中,并且被置于科学利刃之下——疾病是人体病变,可以通过解剖人体来明晰病情(解剖医学)。可见,福柯论述临床医学的诞生过程,不仅要剖析科学话语如何在特定历史条件中改变人们的感觉经验,而且还要揭示科学话语如何入侵人体,并进而进入人生的。

2、知识型同库恩“范式”的异同

在《词与物》中,福柯提出了一个基本范畴——知识型。这个范畴类似于库恩的“范式”。共同点:都在于揭示因条件的变化而引起了话语系统的变化,而话语系统变化的实质是思维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变现为连续性的断裂,并且也是科学、知识乃至社会的跃进。

区别:科恩在科学理论的层面上论述范式的转换,而福柯则主要在经验层面上,在话语实践中讨论知识型的转换。因此,一个是面对科学知识或理论思维的发展变化作出的哲学概括,另一个则是面对人们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发生了何种话语方式和思维方式变化而作出的社会学或历史社会学概括。

3、四种知识型

四种知识型及其不同特点和演化关系:

(1)第一种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词与物统一的知识型”。

主要特点:追求相似性。

福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话语实践中区分出四种相似性:

①第一种是空间联系的相似性——适合,即关于动物与植物、大地与海洋、灵魂与肉体等在距离和运动关系上的相似性;

②第二种是关于相仿的相似性——仿效,这是注重表面形象相像的相似性,例如太阳和月亮像人的两只眼睛;

③第三种是关于类比关系的相似性——类推,即联系密切,可以作类比或类推行描述的相似性,例如星星与天空、植物与大地、矿藏与岩石等相似关系,或者可以称之为相关性;

④第四种是关于事物之间吸引和共振关系的相似性——交感的相似性。这个概念可在心理学、生理学和物理学几个层面上理解,其最基本的含义是:“交感是运动性原则:它让重物吸引泥土的浓重,让轻物吸引没有重量的以太,它驱使根伸向水,它使向日葵的巨大的黄色花盘随着太阳曲线转动。”

交感的相似性在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上的理解:

在心理学上,交感意指人们相互同情,在某些或某个事物上形成同感,达成一致意见;

在生理学上,symparthy意指人体的感应能力;

在物理上,symparthy意指共振、共鸣等物理现象。

称之为最强大的相似性时,是把它看成一种包含了心理、生理和物理各方面相似性,或者说是在身心关系和心物关系上来论述这种相似性的。实质上是在指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把世间有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用一种统一性的眼光看待世间的一切。

总结:福柯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寻求统一性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词与物的关系上。当时,人们以为自己建立的各种关于对象的话语,都是各种对象的“记号”。这些记号同对象是完全相符的,人们说出和写出的话语与文字,都直接表达或描述着外在事物。

这意味着:人们在各种领域里都在追寻着相似性,因为联结项就是表示相似性的。这种词与物的相似性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们在文艺复兴时期追求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乃至整个世界统一性的世界观或思维方式。

(2)第二种是17——18世纪古典时期的“以词的秩序再现物的秩序的知识型”。

第二种知识型是从寻求共同性转入寻求特殊性的古典知识型,这是一种否定相似性、注重把握事物的特征与差异的知识型。具体表现为:在古典时期,人们用分析方法取代了类比方法。

第二种知识型的典型表现形式:

数学、起源学和分类学。

数学是计算各种类别事物之间秩序的科学,起源学是追溯事物秩序的发生和演化的科学,分类学则是在数学与起源学基础上揭示事物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科学。

三种分类话语:

福柯还分析了三种分类学话语:自然史话语、财富分析话语和一般语法的话语。

①自然史话语

自然史最明显地表现了分类学特征。自然史的使命不过是对自然对象的命名,一切具有主观性和历史性的因素都被排斥在外,形状、数量、空间分布及相对规模是自然史的基本视角,掌握了这些规定性就可以对事物进行诸如物种性的分类。

②语法研究

语法研究具有了突出地位。福柯指出:“普通语法是对与同时性相关的词语秩序的研究,表象这一同时性,正是普通语法的任务。因此,普通语法的适合对象,既不是思想,也不是任何个体语言,而是被理解为一系列词语符号的话语。”语法研究是话语秩序与事物秩序分离的开始,因为正是语法研究使人们从词与物的直接统一性中分离出语言,专注于语言的规则,使语言作为一个可以离开事物而且表现出自身规则的系统。

③财富分析

财富分析使语言真正成为一个可以被独立看待的符号系统。货币、符号和语言的联系,不仅说明人们可以在语言分析——语法研究中把话语同事物分析开来,而且由于货币在财富流通中的运用,说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可以把话语同事物分析开来。

(3)19世纪产生的现代的“以词的秩序表现人对物的关系的知识型。”

第三种知识型是19世纪开始的现代知识型,它的特点是崇尚历史、关注人性。从古典知识型向现代知识型的转变是通过两个阶段实现的。

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大体上是1775年至1795年;

第二个阶段是从1795年至1825年。李嘉图、居维叶和葆朴分别在政治经济学、生物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中代表了第二阶段的发展趋向。

第二阶段的表现:

①政治经济学:李嘉图把自己的目光集中于生产过程的分析,开始注意生产者及其活动过程,即注重人的生存与活动在经济领域里的地位和作用。

②在生物学中:居维叶率先越出古典分类学的视野,不再孤立地、静止地研究生物的各种器官,而是注重研究器官结构的功能,研究生命过程的变化。

居维叶在比较解剖学中不仅注意到生物有机体内部的连续性,而且也注意到不同有机体之间的不连续性,从生命过程有始有终的特点断定了生物有机体之间的分离性。

③在历史比较语言学中:葆朴把语言视为在一定的系谱关系上建立起来的有生命的形式。语言作为一种声音现实,它由自身的变化规律,有自己的演变历史,没有必要非得把它同外界事物对应起来考虑。

总结:政治经济学、比较解剖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是现代知识型的具体表现或典型代表,它们的供应不仅在于把时间、过程和历史引入了科学知识,引入了现代人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想境界之中,更重要的是:它们在现代知识中明示了人,张扬了一种能够自我意识、自我展现,并且在理性主义和启蒙主义指引下去作用自然,创造世界的现代人。福柯认为,现代知识型中呈现的人,是一个在二元分立的思维方式中被理解的人,所以,也是一个在人类自我意识里被分裂的人。

对现代哲学二元论思维方式的三种形式的批判:

现代人的二元分裂性是由现代哲学三种二元性思维方式导致的。

①第一种二元论思考:人是一个奇怪的经验——先验二元体。

一方面,现代哲学把人看成一定历史条件中存在的具体的人,在人所经历的各种经验过程中,人是一个受限制的被动的有限的存在;

另一方面,现代哲学又纷纷认为人是具有先验性的,人没有先于经验过程的理性范畴,就不可能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去主动地创造世界。

②第二种二元论思考:“我思”和“无思”的矛盾关系。

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这明确地肯定了现代人的主观自觉性,现代人可以在自明的理性观念和积极的自我意识支配下开展活动。

然而,由于人一定是经验过程中的,因此,人一定具有被动的、受到种种限制的方面,这些对人来说是“从来不能被他的思考、甚至是他的意识所接近的东西。”因此,人又具有无思、未思或无意识的那一面。

“我思”与“无思”的对立,是理性观念和经验行动的冲突。

③第三个二元论思考:关于历史起源的后退与回归的矛盾关系。

历史性引入现代知识之中,一定要关系到起源问题。因为历史是回顾,不断地回顾遥远的过

去实质就是追溯起源。但是仅凭思想的回顾无法探寻历史的起源,于是,人们的目光不得不转向现实经验,在现实经验中寻找历史的踪迹。在现实中追问起源,实质是起源问题的现实回归。

现实的经验过程并非起源后的历史的无缺损继续,而是历史不断丧失自身、不断压抑和异化自身的结果,人们只有在缺乏历史或起源的现实中不断地追问那些缺失,才能真正回归那未分化、未异化、未扭曲的起源。

总之,福柯通过对现代哲学二元论思维方式的三种形式的批判,不仅说明现代知识因为引入历史而形成了现代人的观念,而且还说明:现代哲学为人们确立了二元分裂的思维方式,在这种两极对立思维方式中思考与生活的现代人由此也便成了分裂的二元人。

(4)第四种知识型是当代的“词的秩序同物的秩序分离的知识型。”

简而言之,这是一种话语或话语同现实分裂的知识型。在这种知识型中,语言符号和话语实践形成了一个自我运行的领域,有自己的运行规则和运行秩序,而且语言符号作为一种新的自存领域,同现实世界产生对立、分离、异化。语言难以表达现实世界,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也无法理解无限繁杂而又不断分崩离析的语言符号。分裂的语言,分裂的世界。

五、权力征服身体与控制社会

1、谱系学

谱系学:《规训与惩罚》通常被看成是福柯采用谱系学研究方法的代表作。Genealogy的基本含义是:谱系、家谱、宗谱,或血统、家系、世系,被译为系谱学或谱系学等。

(1)知识考古学研究方法

福柯在《知识考古学》中采取了有别于历史主义和本质主义异中求同、变中求不变的研究方法,即在同中求异,在不变之中求变,揭示差异,展示断裂。

(2)谱系学的研究方法

如果说,知识考古学的重点在共同中揭示差异,在连续中揭示断裂,那么谱系学的重点则是在差异中揭示共同,在断裂中揭示连续。进一步说,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运用谱系学方法揭示了17世纪和18世纪不同形式中的的惩罚中的权力、知识和身体的历史演进、本质联系和谱系关系,论述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权力与知识的结合对身体的迫害与压抑,说明了社会控制体系如何在历史演化中逐步积累、强大、深入和体系化。

2、知识与权力统一的新权力观

(微观物理学:福柯把他对惩罚权力的研究称为微观物理学,“在某种意义上,国家机器和

各种机构所运用的是一种权力的微观物理学,其有效领域在某种意义上是介于这些重大功能运作与具有物质性和力量的肉体之间。”)

(1)将人体引入权力——知识结构的意义

人体不仅是知识的反映、分析对象,而且也是权力的具体作用对象,人体由此而获得一种权力与知识的中介关系。

①把人体引入权力——知识结构的意义在于,使权力与知识的讨论超越传统认识论或传统知识论。引入了人体因素,就会使权力与知识关系不可回避地展开于社会过程之中。

②人体折射出各种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权力——人体——知识的三维结构中讨论权力——知识关系,不仅展开了知识社会学的视野,而且也触及了政治社会学的话题。(2)权力同知识的关系

其一,知识是在权力的制约中形成于发展起来的,没有脱离权力关系的抽象知识;

其二,权力离不开知识,不仅权力在特定的知识背景、知识结构中形成,而且知识本身就是权力;

其三,权力同知识不可分,只有在权利与知识的联系中才能把握权力的实质与作用。

于是,在福柯那里,权力与知识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持续的相互作用过程。

3、历史上的三种惩罚模式

(1)中世纪末期和旧制度时期的酷刑

①符合酷刑的三条基本标准

首先,它必须制造出某种程度的痛苦,这种痛苦必须能够被精确地度量,至少能被计算、比较和划分等级。

其次,死刑也是一种酷刑,因为它不仅剥夺了人的生存权,而且他也是经过计算的痛苦等级的顶点。

最后,极刑也是一种延续生命痛苦的艺术,它把人的生命分割成‘上千次的死亡’,在生命停止之前,制造‘最精细剧烈的痛苦’。

②支持酷刑建立和实施的基本原则

其一,酷刑是一套受控制的、有差别地制造痛苦的记述。它不仅明确地把酷刑引起人体的痛苦直接同罪行联合起来,而且还要区别等级。

其二,酷刑是一种惩罚仪式,通过它来展示罪行真相以及罪行轻重应当遭到的惩罚程度,具有训诫与警示的作用。

其三,酷刑要大张旗鼓地进行,目的不仅在于炫耀统治者的权威,而且表现统治者扬善除恶

的价值观念。

(2)18世纪反对酷刑的改革者的刑法

到了18世纪,在断头台和各种公开的刑场中的酷刑遭到了日益强烈的反对,改革者们打着“人性”的旗号提出了改革惩罚形式的主张。但是,资产阶级的改革并没有改变惩罚是权力统治和社会控制技术的性质,所达到的不过是在“人性”的旗帜下改变了惩罚的技术和控制的手段。

①由统治者同个体对立→惩罚权力的普遍化

福柯认为,由资产阶级改革者推进的刑罚改革,虽然在形式上使惩罚变得不像酷刑那样残暴了,但它却使惩罚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普遍、更加深刻了。因为之前的酷刑体现的是统治者同个体之间的直接对立,改革后的刑罚,以普遍原则把统治者的惩罚权力扩大到了全社会,权力对人们的控制与惩罚不是削弱了,而是趋向普遍化地加重加深了。

②实质:理性化和技术化手段加深权力控制社会

福柯进一步指出,刑罚改革的实质是以理性化和技术化的手段加深权力对社会的控制。

理性化:

理性化是古典时期资产阶级向封建贵族挑战并为确立自己的地位与秩序而举起的一面普遍适用的旗帜。理性要求效率、精于计算、能够操作、普遍适用、符合科学、明确规则等,这些都是理性的基本原则,结果是形成了一套符号化的惩戒技术。

符号化的惩戒技术:

惩戒不再是一种展示的仪式,而是一种表示障碍的符号,这种惩罚符号的技术倾向于颠覆整个现世性的刑事活动领域。

福柯概括了符号化惩戒技术的六方面原则:

〈1〉最少原则。传统的惩罚原则是处决应当与犯罪一样强烈,而符号化的惩戒技术能“使避免刑罚的愿望稍强于冒险犯罪的愿望”,这就达到了目的,因为这可以避免犯罪。

〈2〉充分想象原则。惩罚应当引起人们的清醒记忆和明确表象,以便能够使人们形成自我警示的避免犯罪的心理效应。

〈3〉侧面效果原则。刑罚不仅要惩治犯罪者,而且还要使那些没犯罪的人们也能从刑罚中受到教育或影响。

〈4〉绝对确定原则。应该把犯罪可能得到的好处同可能受到特定的惩罚确定地联系起来,以便使人们讷讷狗自觉遵守纪律、避免犯罪。

〈5〉共同真理原则。确定、审判和惩罚罪行时,必须遵照适用于一切真理的普遍性标准,

要有事实根据和合逻辑的真理性论证,避免主观臆断。

〈6〉详尽规定原则。应当有一部明确规定罪行和刑罚的法典,这不仅可以使人们具体认识罪行,而且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处理犯罪事实。

福柯认为刑罚改革不过是建立一种惩罚权力经济学,是把符号化惩罚技术推及整个社会,实现了对全社会的表象化的精神压迫和灵魂控制。

③惩罚的身体内在性转向——观念

把惩罚的对象由肉体转向精神、转向灵魂,从对肉体的摧残转向对表象的构建,这并非是惩罚脱离了身体,而是转向了身体的内在性——观念。

转变的实质——哲学的转向

转变实质上同17世纪和18世纪欧洲哲学发生的认识论转向有很重要的联系。笛卡尔、洛克、莱布尼茨、休谟等哲学家都从不同立场肯定了观念在人们行为和社会生活中的根本作用,只有观念正确了才能有健康而合法的社会行为。

(3)现代纪律约束、监视技术和监狱设施等

刑罚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全社会的权力控制,而指向表象或观念的控制最终一定要落实到人们的行动之中。行动必定是身体的动作,无法不同人的肉体联系起来。于是重新转向对肉体的控制,而其具体的表现就是监狱的诞生。

①监狱

监狱以其牢固的建筑和严厉的制度对犯人实行人身监禁,身体的行动和肉体存在都在监控系统中受到严厉控制。监狱是比酷刑和表象化刑罚更有效、更深入、更强大的权力惩罚,是从存在空间和延续时间对犯人的整体控制与深度改造。

②监控技术的创造

“层级监视”“规范裁决”和“检查机制”三种监控技术被创造出来,并且,由这三种技术支持的“纪律权力”也得到了加强和实施。

层级监视

是纪律权力得以实现的首要技术,这实质上是模仿自然科学观察自然、控制自然的方法来监视人、控制人。例如对士兵、患者、学生的有效监视,以上群体中出现了各种层次或级别的监视者。

规范裁决

是通过“内部惩罚”来维持“纪律权力”的手段。根据各种机构或体制的特殊要求,制定一些“内部规则”来实行超纪律的“内部惩罚”。“内部规则”具有特殊性,为了保证它的效力

不被限制,“纪律权力”一定要使它获得一般原则性,并称之为“规范”。

检查制度

被福柯视为“层级监视”和“规范裁决”的结合。在这种有限的技术中可以发现一个完整的知识领域,一种完整的权力类型。检查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效果,依靠于“观察权力”“书写权力”和“个案技术”。

【观察权力】被检查者一定要被置于可观察状态或可监视环境中,“纪律权力”可以包漏无遗地审视被检查者。

【书写权力】检查过程中有不断的书写记录,建立了可以对个人进行有效分类、复审、核对的档案,个人被投入文件控制之中。

【个案技术】是档案管理的表现形式,每个被检查者的文字记录都要被整理归案,形成了可以不断积累、翻阅、评审的个案资料,使检查和档案管理具体地落实到个人身上。

③全景畅视监狱

它是古典时期纪律权力普及蔓延的产物,是一个纪律权力无孔不入的“纪律社会”产生的标志。

主要特点:是把监狱的一切犯人、看护和各种设施都置于中央监视塔的监狱视野里,整个监狱呈现为环绕中央监狱塔而展开的环形结构。

设计原则:“全景畅视主义”,认为它充分表示了纪律机制的极度扩张。

具体表现:

〈1〉纪律机制扩展为各种机构的普遍性运作方式;

〈2〉纪律功能不仅具有惩罚的消极功能,而且也具有促进的积极功能;

〈3〉纪律机制渗透到一切非制度化的社会层面,使社会再更为广泛的层面上得到控制;〈4〉纪律机制成为国家控制社会的基本手段或基本形式,监狱成为国家机器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福柯把纪律控制无处不在的资本主义社会称为“监狱金字塔”“监狱群岛”,认为全社会进入监狱系统。

电大公共行政学小抄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在政府也可以称之为公共行政组织文化,在企业则称之为企业文化。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 4.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5.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指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8.行政区划体制: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9.完整制: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0.分离制: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1.首长制: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类型。 12.层级制: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3.机能制: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4.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15.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6.考任制: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7.行政领导权力: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18..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9.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20.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21.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2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23.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24.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25.行政执行: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26.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27.行政协调: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28.法制监督: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29.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 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30.行政立法: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 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31.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2.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 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 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33.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 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34.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 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35.行政改革: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36.政府再造: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 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米歇尔·福柯(1926——1984):法国20世纪著名思想家,法兰西学院思想系统史教授。主要著作还有:《词与物》、《话语的秩序》、《古典时期疯狂史》、《监禁与惩罚》、《性史》等。 本文以考古学的方法梳理人类知识的历史,似乎是在追寻落在时间之外、今天又归于沉寂的印迹。这实际上就是对话语进行描述,但不是描述书籍(与其作者的关系),也不是描述理论(与其结构和一致性),而是研究通过时间表现为医学、政治经济学、生物学的日常而神秘的总体。在这观念历史努力通过辨读文本揭示思想的秘密运动的地方,作者要表现的是“言及之物”的层次:它出现的条件,并和的形式及环节,变化的规律……“言及之物”的领域,就是所谓的“档案”。考古学旨在对之进行分析。 第一章引言 观念史、科学史、哲学史、思想史、还有文学史,它们中大部分已有悖于历史学家的研究和方法。在这些学科中,人们的注意力却已从原来描绘成“时代”或者“世纪”的广阔单位转向断裂现象。 冈奎莱姆对概念的位移和转换的分析可以成为分析的模式,他的分析说明,某种概念的历史并不总是,也不全是这个概念的逐步完善的历史以及它的合理性不断增加、它的抽象化渐进的历史,而是这个概念的多种多样的构成和有效范围的历史,这个概念的逐渐演变成为使用规律的历史。(P3) 今后文学分析不是将某一时代的精神或感觉作为单位,也不是“团体”、“流派”、“世代”或者“运动”,甚至不是在将作者的生活和他的“创作”结合起来的交换手法中作者所塑造的人物为单位,而是将一部作品、一本书、一篇文章的结构作为单位。(P4) (历史分析面临的问题)不再是传统和印迹的问题,而是分割和界限的问题;不再是基础遭到破坏的问题,而是导致基础的创造和更新转换的问题。(P5) ; 对文献资料提出质疑。考证文献的目的在于重建过去。 历史试图通过(文献)重建前人的所做所言,重建过去所发生而如今仅留下印迹的事情;历史力图在文献自身的构成中确定某些单位、某些整体、某些体系和某些关联。……历史是上千年的和集体的记忆的明证,这种记忆依赖于物质的文献以重新获得对自己的过去事情的新鲜感。(P7) 不连续性的概念在历史学科中占据了显要位置。不连续性曾是历史学家负责从历史中删掉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电大专科《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盗传必究 一、名词解释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2.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3.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4.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5.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6.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7.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8.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9.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0.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11.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12. 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13. 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14.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15. 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16.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中国历史常识一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中国历史常识一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历史常识题。对于这类试题,部分考生经常不知所措,无从下手。针对这一问题,中公网校就整理归纳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常识问题,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积累,在考场上有出色的发挥。 一、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这是指中国大地上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至秦统一前的历史。这段历史时期,历经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一)原始社会 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1OO多万年。按生产力和考古学的划分,分为旧石器 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按古人类学家的划分,则分为猿人、智人两个阶段;按社会组织则分为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众多的原始社会遗址表明,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多元的。 (二)夏、商、周 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因此商朝也叫殷朝,它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周厉王时发生 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民和奴隶攻人王宫,周厉王出逃,于是出现了“共和行政”的局面。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西周末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人镐京,杀死周幽王,西 周灭亡。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迁到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夏、商、周这一历史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甲骨文和金文,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代表。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埋藏。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出现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

1.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 2.层级制 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3.机能制 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4.战略管理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5.政府再造的含义 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取代官僚体制,即创造具有创新习惯和持续改进质量能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 企业家政府是政府再造的重要内容。企业家政府是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行政管理者,用企业的管理方式,以低成本高产出为目标,敢于冒风险、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僵化官僚体制,取得高绩效的政府。

企业家政府重视政府的成本效益,重视创新与改革,强调利用市场机制和竞争,强调对执行者授权,主张顾客导向,主张放松规制。 6.目标管理的涵义和特点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是以人、工作和成果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 7.行政规章的含义 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行政规章简称规章。 8.事前监督; 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9.行政评估的含义 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行政评估主要是指行政执行效果评估。 10.行政领导权力的概念 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11.完整制 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考古考研知识点

北大版“考古学通论知识点概要”(转载自博雅论坛) 考古学导论 1、金石学古器物学考古学新考古学后进程考古学公众考古学女权考古学环境考古学聚落考古学民族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功能考古学实验考古学 2、遗物遗址遗存遗痕灰坑窖藏 3、考古图宣和博古图金石录水经注梦溪笔谈武经总要营造法式 4、田野考古学洛阳铲探方探沟隔梁关键柱磁方位角罗盘水平方格法大面积揭露法浮选法 5、考古三大杂志 6、考古学年代相对年代绝对年代地层学原理类型学原理标准型器旋回地层学地质年代学气候年代学三大信息库年轮法放射性时钟C14 AMS 达曼表 7、考古学文化研究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中间理论 8、环境考古学三大气候系统六大环境系统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孢粉分析学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 9、技术与经济失蜡法合金polanyi模式 大题 1、考古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北大论文赵辉写的) 2、中国考古学史 旧石器时代 一.解释题 人类化石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腊玛古猿禄丰古猿巨猿爪哇人元谋人郧县人建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人南京人和县人马坝人柳江人河套人山顶洞人 文化遗址 周口店萨拉乌苏西侯度文化丁村观音洞水洞沟硝灰洞泾渭文化 合河文化寺裕文化百色盆地富林文化富源大河遗址 工具类 石器石片石器石核石器硕石石器石叶细石器小石器尖状器刮削器 砍砸器石球盘状器大三棱尖状器球状器雕刻器手斧 加工工具石锤石占 制作技术类 石料加工各部名称 台面打击点半锥状石片角辐射线同心波纹阴面阳面锥疤 直接打击法锥击法碰站法砸击法锐棱砸击法 间接打击法击钎法压剥法 修理技术压制法指垫法 技术模式 奥杜威技术阿舍利技术勒瓦娄哇技术莫斯特技术石叶技术细石器技术 修理台面技术预制石核技术盘状石器技术 技术研究方法 微痕分析法埋藏学孢粉分析法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石器拼合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知识考古学读书笔记 和很多人所接受的教育一样,在面对历史与现在甚至未来的关系上,我们总是默认现实是从历史中演变、进化过来的,至少是人类社会在依照着不易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控制下一步一步地在必然和偶然的交相影响下前进着。现实中的每一点都能够在历史中捕捉到由来和嬗变的踪影,历史是存在着规律和终极本质的。 但是这一貌似真理的观念在福柯看来却不尽然、福柯认为很多“现在”的历史学家往往只是用当下的原则书写历史,因此,虽然他们也可以追溯历史渊源,但却无非只是在观念系统上论述了从历史到现实的进化规律而已。福柯的理论中,历史往往存在着断裂和碎片、而且往往是以扭曲的异化形式存在着。因此,用历史学家的方法只能在今人的世界里追溯到古人的遗迹;而福柯是通过研究各个社会的不同的历史档案,来揭示产生不同知识领域的话语构成和实践,并由此揭示现实世界存在、异变的扭曲的根源。 可以说,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可称为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的“历史社会学”。 (我所理解的是,“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也许是从历史档案中,以当时、当地、当人的特殊性去理解具有差异性的历史。而不是简单地讲社会的推进理解成死板地规律。差异性、断裂性、最终的落脚就在于特殊性。) 那么,就要注意“历史档案”。福柯所谓的历史档案,在我看来也就是知识考古学的研究对象——面对在特定条件、特定环境和特定关系中的话语实践,研究人们说出来的话语,亦即“说出来的事件。”福柯把那些尚未成为哲学概念系统和科学知识体系的“说出来的事件”称为“档案”。 也就是实践层面上,人们说出来的“话语”。在《知识考古学》中,福柯对语言问题展开了充分地论述。但是他不是分析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运用规则,也不是分析语言作为概念、判断同其所指物的关系,而是去揭示语言是如何构建事物之间的关系的。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揭示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下存在、断裂和变异的,即福柯所谓“话语实践” (这是理解福柯知识考古学中的难点,我也不太理解,去揭示语言是如何构建事物之间的关系,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是社会事实、人的互动的网络体系是通过语言的表达被建构起来的?人们的话语的表达是主观的,实际发生的事实是客观的,何以在这两者之间发生主观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监察管辖: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2、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3、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4、行政诉讼: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二、单项选择题 1.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C )。 A.协调阶段 B.总结阶段 C.实施阶段 D.准备阶段 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 D )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 )。 A.中央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市级预算 4.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 B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A.15 B.30 C.45 D.60 5.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 A )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A.事先 B.事中 C.事后 D.全面 6.从20世纪( C )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 B.60 C.70 D.80 7.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 D )。 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应变方案 D.临时方案 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D )。

自主话语的幻想与反主体的考古学_读福柯的_知识考古学_

?青年论坛? 自主话语的幻想与反主体的考古学 ———读福柯的《知识考古学》 张 梅 《知识考古学》是福柯阐述其研究方法的重要著作。在《知识考古学》中,福柯放弃了其在《疯癫与文明》中所关注的话语实践与社会制度的依赖关系,转而关注于自主话语领域的形成。福柯采用严格的考古学分析,试图通过对于话语事实的纯粹描述,揭示主体对一套深层话语规则(discursive regularities )的依赖———正是这套深层规则决定了主体可能想什么、说什么和经验到什么。这一揭示延续其先前著作中对于至高无上理性主体的批判。在福柯看来,传统思想史学家所主张的作为所有意义之起源的统一主体观念只是一种产生于控制话语形成(discursive for mati ons )的结构规则(structur 2al rules )的幻想,而对这种结构规则的揭示表明:在话语形成中意义之统一和在先的主体观念完全是一种多余,主体实际上是由话语形成的分散系统所决定的一个位置。客观地说,在《知识考古学》中,福柯由自主话语出发质疑自笛卡尔建立“我思”主体以来的统一的主体范畴,开启了另一类思考主体的思维空间,这是有积极意义的。然而,由于福柯排除了话语形成所赖以产生的社会实践背景,将考古学局限于对话语形成的纯粹形式分析,因而他在解释个人如何能够占据某些在话语层次上被构造出来的主体位置的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本文试图对福柯由自主话语出发拒斥任何主体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一、主体、知识与考古学的方法 主体是福柯研究工作关注的焦点,正如福柯在接受访谈时所言:“我的目的是要创立一种据以在我们的文化中把人变为主体的各种方式的历史。我的工作是研究将人转变为主体的三种客体化方式:第一种是力图给予自身以科学地位的探讨方式。例如,在普通语法、语文学和语言学中对讲话主体的客体化。……在我的工作的第二部分,我研究对我所称的‘分离实践’中的主体的客体化。……举的例子有疯子和精神健全的人,病人和身体健康者,罪犯和‘好孩子’。最后,我力图寻找……人把自己转变为主体的方法。例如我选择了性欲这一范畴……。因此,我研究的总题目不是权力,而是主体。”(见德莱弗斯、拉比诺,第271-272页) 人是如何被建构为主体的?福柯认为这是由于现代知识(savoir )的巨大作用。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以来,知识成为了使现代社会建立并由此获得巨大发展的动力,它能够驱使成千上万的现代人按照其模式进行思考和行动。知识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福柯指出,这是由其拥有的独一无二的话语(discourse )结构决定的。《知识考古学》正是要通过剖析现代知识的话语形成过程,解析它的形成模式和规则,以揭示主体如何在知识中被建构起来。对于知识,福柯指出:“我的研究目标,是认知主体遭受他自己所认知的知识的改变过程,或者,是在认知主体的认识活动中他所受到的改变过 ? 61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02) 名词解释 1.具体行政环境 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2.集权制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5.行政决策参与 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6.行政协调 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7.行政诉讼 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的违法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寻求司法救济的法律制度。 8.目标管理 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9.公共行政 是指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在这里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因此也可以说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10.地方行政体制 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11.层级制 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

考古基础知识

考古基础知识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与历史科学有关系。历史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文献资料,而考古学所研究的对象,则主要是古代人类在社会中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考古学所研究的实物,是古代人有意识地经过加工制造的实物,这种实物包括两大类:一是遗迹;二是遗物。所谓遗迹,主要是指古代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聚居村落及其相关的建筑遗迹和埋葬死者的。所谓遗物,主要指古代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遗留下来的实物,包括劳动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此外,与古代人类活动有关,或者是能够反映人类活动的自然物,如农作物、家畜、渔猎、和采集所得的动、植物遗存也属于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每一个地层堆积和每一个遗迹堆积,在考古学上被称为一个单位。如一个灰坑、一座墓葬、一个地层,都是一个单位。层位关系是指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叠压或打破关系。确定层位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弄清诸单位形成的先后顺序。任何遗迹堆积都是在某一时期的地层表面上形成的,因此确定遗迹堆积形成的年代,主要看它的基底或开口处位于那个层面。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堆积起来的物质,在考古学上统称为堆积。主要分为地层堆积和遗迹堆积。地层堆积是指不破坏原来地表而形成的大面积成层分布的堆积。一般分为三种形式。 生土层:在人类活动前形成的纯天然堆积。 熟土层:人类居住或长期活动在地表形成的大面积新的土层。 间歇层:在熟土层之间出现的不含任何人工遗物的自然堆积层。 1、遗址的各个堆积单位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形成的。被叠压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叠压它的堆积单位。 2、遗迹堆积与地层堆积是相联系的。遗迹的堆积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低于地表的,如坑、沟、井、墓葬等。另一种是高于地表的,如城墙、河堤等。 3、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力的破坏,现在的堆积单位交界面往往不是下层堆积的原有表面。 4、同一时期的堆积处于不同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的堆积在时间上可以相差很远。 5、遗迹和遗迹内堆积不可混为一谈。 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应出晚期遗物。 7、晚期堆积单位会打破早期堆积单位。被打破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打破它的堆积单位。 8、某堆积单位所包含的年代最晚的一件遗物是该堆积单位可能的最早年代。 9、某堆积单位的年代可以该堆积单位所压和被压得上下两堆积单位的年代分别作为它的上限和下限。 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田野考古的野外工作方式有调查、发掘和清理。这是田野考古最主要的工作,对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指导。 1、依据土质、土色和包含物划分文化层; 2、平剖面结合,将文化遗存置于立体空间内分析研究; 3、必须遵循由晚及早的原则逐层予以揭露。 探方法:探方法是探方发掘法的简称。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探方),以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种发掘方法就叫探方发掘法。 收集原则,按单位收集,遗物要按单位来编号,如H1:2:M8:9。代号: M墓葬 G沟 H灰坑 Y窑址

《公共行政学》作业1-4参考答案

《公共行政学》作业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3、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4、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二、单项选择: 1.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C )。 A.普耳B.斯密C.欧文D.斯图亚特 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 A)。A.里格斯B.古立克C.德鲁克D.高斯 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 A)。 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B.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C.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 D.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 4、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 B )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A、法 B、美 C、中 D、英 5、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C)。 A、选任制 B、考任制 C、委任制 D、聘任制 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A.政府职能B.行政监督C.行政决策D.行政体制 7.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 C)。 A.内阁制B.总统制C.半总统制D.委员会制 8.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 A)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A.英国B.美国C.日本D.加拿大 9.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 B)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A.《行政学原理》B.《论译书》C.《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D.《行政学》10.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 A)的行政区。 A.特殊型B.发展型C.传统型D.现代型 三、多选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 BCDE)。 A.法律制度B.意识形态C.道德伦理D.价值观念E.教育 2.国家公务员的培训主要有( BCDE)等几种形式。 A.综合培训B.更新知识培训C.任职培训D.业务培训E.初任培训3.下列国家实行总统制的有( AD )。 A.墨西哥B.德国C.新加坡D.埃及E.丹麦

从知识考古学视角审视我国学生轻视生命的现象

从知识考古学视角审视我国学生轻视生命的现象 摘要:学生轻视生命的现象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从知识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学生轻视生命只是袒露于外的一种社会现象,若从根源上加以追溯就会发现,这一现象受社会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同时隐含了对生命教育的呐喊。要想遏止这种现象,就需要正确处理文化、教育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关键词;知识考古学学生轻视生命 伊丽莎白?卢卡斯曾说过:“如今有一种比艾滋病更易传染、更致命的疾病,那就是否定生命。”[1]现实中,有人由于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出现的变故而选择结束生命。当自杀的群体由成人蔓延到学生,从大学生蔓延到小学生,自杀对象的迁移以及低龄化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历时3年多,对全国13个省份的约1.5万名学生作了调查,于2007年公布了一份《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结果触目惊心:20.4%的中学生曾考虑过自杀,6.5%的中学生甚至为自杀做过计划[2]。此外,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对“2013年全国中小学生自杀问题调查”作了专门介绍。根据搜集到的2013年全年中小学生79例自杀案例发现,从学生自杀意愿来看,大多数学生

自杀是由压力陡增所导致的意志崩溃引起的[3]。学生轻视甚至否定生命这一现象如今如此猖獗,并不仅仅是个体单纯的心理脆弱或一时冲动,必定有其深厚的文化历史原因,需要我们进行深层次挖掘。 一、知识考古学的概念辨析 知识考古学,即用考古学的方法对人类知识的历史进行再梳理,以追寻那些遗落在历史之外,如今又归于沉寂的踪迹。它认为,我们如今的知识包含了对过去历史的积淀,要想弄清现在知识的真面目,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深入考察与挖掘,分辨它在以往不同时期的踪迹,推断过去文化的演变历程[4]。在此,学生轻视生命这种现象被作为一个“事件”来考察,通过对学生轻视生命的现象进行深层挖掘,找出这一“事件”背后所掩盖的历史文化痕迹。 二、知识考古学视角下的解读 学生轻视生命主要指学生身上发生的自杀、杀人等轻视和否定生命的现象。 1.学生轻视生命现象的外露是探寻其文化根源的线索 考古学就是根据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实物,研究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科学。拿研究对象――学生轻视生命这一现象来说,它被人们关注,不仅是因为它对教育事业带来了消极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不是偶发性的,而是在过去文化积淀的基础上产生的。知识考古学认为,历史是社会文化的积累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题库

《公共行政学》名词解释题库 说明:1.试卷号码:2202; 2.资料整理于2019年1月15日,更新至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1.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2.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3.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再分配的过程。 4.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5.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6.地方行政体制:是国家为了方便行政管理的实施,而划分行政区域、设立地方分治机构的制度和惯例。为国家地方行政制度在地域上的体现,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行政制度的管理类型、管理层次的确定,其合理性、科学性与否,影响着整个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 7.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8.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9.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10.反馈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11.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12.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 13.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4.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 15.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16.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17.公共行政:是指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在这里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因此也可以说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18.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19.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20.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21.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22.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 23.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人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在西方, 1

考古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考古地层学 (一)定义 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各个堆积单位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科学获取考古资料的方法论。 (二)原理 1、遗址的各个堆积单位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形成的。被叠压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叠压它的堆积单位。 2、遗迹堆积与地层堆积是相联系的。 3、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力的破坏,现在的堆积单位交界面往往不是下层堆积的原有表面。 4、同一时期的堆积处于不同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的堆积在时间上可以相差很远。 5、遗迹和遗迹内堆积不可混为一谈。 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应出晚期遗物。 7、晚期堆积单位会打破早期堆积单位。被打破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打破它的堆积单位。 8、某堆积单位所包含的年代最晚的一件遗物是该堆积单位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可能的最早年代。 9、某堆积单位的年代可以该堆积单位所压和被压得上下两堆积单位的年代分别作为它的上限和下限。 (三)对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指导 1、依据土质、土色和包含物划分文化层; 2、平剖面结合,将文化遗存置于立体空间内分析研究; 3、必须遵循由晚及早的原则逐层予以揭露。 探方法:探方法是探方发掘法的简称。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探方),以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种发掘方法就叫探方发掘法。(名词)(探访包括哪几部分,探访编号) 考古类型学 (定义)(名词)考古类型学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科学整理考古资料的方法论。 (原理)(简答)1、考古类型学所研究的遗存必须属于同一类别。 2、考古类型学研究应从层位关系入手,最终要经过层位关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一、恐惧与扭曲中的超越 米歇尔·福柯:法国人 1、儿时三个可怕的印象 2、思想来源 二、知识考古方法论 知识考古学:福柯的目的不像考古学那样在今人的世界里挖掘古人的遗迹,而是在对古人知识的追忆中揭示现实世界存在、异变和扭曲的根源。如是观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追根溯源地研究现实生活的新社会学,亦可称为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的“历史社会学”。 1、福柯观点同解释学的异同 共同点: 认为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存在和变化着的事物在历史中能捕捉到它嬗变的踪影。异同点: (1)与解释学强调现实同历史不可分的一般论述不同,福柯认为无论现实还是历史,都是以扭曲的异化形式存在着和联系着。(福柯:现实和历史都是扭曲异化) (2)与解释学不同的是,福柯不是在承认现实存在的前提下通过语言来理解生活中的意义,而是在否定现实的前提下揭开遮盖于其上的种种假象,找出被人们忽视的真实规定性和复杂联系,对现实的激烈抨击都是以个性、自由、解放等价值理想原则为根据而提出的。(福柯:否定现实揭露真实) (3)福柯不仅要求现实按照理想原则发生变革,而且认为现实在历史中也是通过种种断裂性变化而展开的。不像解释学那样过度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传统的不可超越性,亦即反对历史仅仅是量变的进化过程的观点,而是在量变中看到了质变,在演进中看到了飞跃。(福柯:现实在历史中的断裂性展开) (4)与19世纪那些崇尚社会质变的革命理论不同,福柯在肯定变革的激烈言辞中追求多样异质性,而不是普遍规律性。 多种多样的形式:意图抓住话语的特殊性和不连续性的历史学方法;对弥漫于多重的社会场域中的权力的反思;把“普遍知识分子”重新界定为“特殊知识分子”;以及对整体性和总体化思维模式的批判等等。

2018年电大《公共行政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电大《公共行政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单选题:1*20分多选题1*10分填空题20分 名词解释4*4共16分简述题:8*3共24分论述题:1*1共10分 案例分析题1*1共10分 一. 填空题 1.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哈拂大学教授高斯。2.组织文化包括组织概念.法律意识.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等,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3.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4.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两种。5.威尔逊在《行政之研究》和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都主张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6.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作者是威尔逊。7.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勒。 8.提出著名的POSDCO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是古立克。9.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张金鉴。10.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11.中国的国务院体制是在总结我党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借鉴了前苏联的部长会议制,于1954年形成的。 12.中国地方政府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政府形式。 13.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也叫传统组织理论。它产生并形成于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 14.新公共行政主张参与行政。一是主张公民参与。二是主张在组织决策过程中下层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 15.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 委任制 .考任制和考任制四种。 16.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17.领导特质理论着重研究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以便发现.培养和使用合格的领导者。 18.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将四分图理论和不成熟—成熟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三维空间的领导模型。 19.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20.我国国家公务员目前主要的轮换形式有经历轮换. 职期轮换和地区轮换三种。 21.目前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实行职级工资制,主要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 22.国家公务员有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或虽构成犯罪但是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 23.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参与政务. 处理事务和搞好服务三个方面。 24.行政机关档案的功能主要在于其具有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