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西咸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关情况介绍

关于西咸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关情况介绍

关于西咸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关情况介绍
关于西咸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关情况介绍

关于西咸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关情况介绍

郭卫东

2011年6月7日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非常荣幸到这里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介绍西咸一体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关情况。下面分别向大家作以简要介绍:

一、关于西咸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及最新动态

2002年初由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率先提出了关于推进西咸一体化的建议,8月份由省决咨委主任、省长和西咸两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参加,在西安举办了由16位专家参加的关于促进西咸一体化的专家座谈会,省上和两市领导用一天时间听取了16个专家的发言。2002年底西咸两市正式签定了《西咸经济一体化协议书》,协议提出了围绕?规划同图、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来推进两市一体化发展的思路。2003年3月两市分别成立了?西咸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年?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

快建设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示范区?,当年9月两市实现电话并网。2008年1月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在省级层面加快推进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4月省政府批准成立省西咸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09年12月31日省政府印发了?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决定在西安、咸阳两市中间设立?西咸新区?,着手实质性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2010年2月21日,省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及办公室和沣渭新区、泾渭新区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两大新区管委会成立后边规划边建设,在许多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2011年5月西咸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该规划将西咸新区由沣渭新区、泾渭新区调整为五个组团格局。省政府已决定成立由主管副省长兼任主任的省西咸新区管委会和五个副厅级功能组团管委会。至此,西咸新区建设进入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推进阶段。

省委、省政府根据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和2010年12月批准实施的?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西咸新区的地位概括为四个层次:第一,关天经济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区之一,国家明确提出要把经济区建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第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要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发挥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第三,实现西咸一体化是建设西安国际大都市的重要途径;第四,

西咸新区建设是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的关键。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西咸新区打造成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以实现?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战略目标。

按照即将出台的?西咸新区总体规划?,西咸新区规划的范围及现状:西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北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面积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272平方公里;规划区涉及西安、咸阳7个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办;规划区2009年底总人口89.3万人,城镇化水平23%,生产总值13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5亿元。

总体规划布局可概括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一河:依托渭河生态长廊建设大都市渭河核心区带;两带:沿五陵塬打造渭北帝陵风光带、沿周秦汉都城遗址打造周秦汉古都文化带;四轴:与正阳大道拓展轴对接形成大都市南北主轴带、与沣泾大道拓展轴对接形成大都市开发区经济发展带、与红光大道拓展轴对接形成大都东西主轴带、与秦汉大道对接形成大都市秦汉文化主轴带;五组团,也就是在西咸新区重点打造五个新城,即将原来规划的沣渭新区、泾渭新区调整为沣东、沣西、秦汉、空港、泾河五个大都市的城市新板块:沣东新城:重点建设西部地区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沣西新城:重点建设大都市新兴产业基地和

综合服务副中心;秦汉新城:重点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展示区和大都市生态田园示范新城;空港新城:重点建设西部地区空港交通枢纽和临空经济产业园区;泾河新城:重点建设大都市统筹城乡示范区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在新的总体规划方案中对西咸新区提出了五个战略定位:一是把西咸新区建成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二是把西咸新区建成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的国家级新区;三是把西咸新区建成彰显秦汉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四是将西咸新区建成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五是把西咸新区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

新的总体规划中提出的西咸新区产业发展思路为:在?互为依托、整合资源、错位布局、集群化发展?方针指导下,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低碳节能环保产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1)新区要承担引导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作用:西咸新区作为大都市新的发展引擎和战略高地,承载着统筹科技资源、优化主导产业、提升服务品质的职能,要起到引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参与全球竞争,也就是说在新区培育起来的产业必须站在国际产业发展的前沿、高端和附加值最高的环节,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2)

总体产业发展方向:以科技、文化为支撑,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会展商务、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实现五个组团产业互补、错位布局、协同发展。(3)产业发展布局:主要将现代服务业、临空产业、先进制造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都市休闲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物环保产业等分别布局在五大组团中。

新规划有五个特点:凸显组团布局发展、构建良好生态布局、保护彰显历史文化、统筹城乡和谐发展、错位布局战略产业。规划有四个亮点:打造生态田源新城、打造快捷交通联接、优美小镇点缀、现代农业衬托。

西咸一体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两市快速发展、融合发展、互补发展、错位发展、对接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两市曾是我国13个王朝的都城与京畿重地,古长安包括咸阳,古咸阳也包括西安,历史同脉、文化同源,两市相距不足25公里,两市已在不少板块开始交叉发展,西安由于发展空间限制,已在西安临界的咸阳地面上形成了三桥以西的西电产业园、泾河南的原点新家俱家饰建材物流产业园、泾阳的零配件产业集中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等等。两市东西扩展,城市发展已经连在一起。2010年西安的经济总量为3241.49亿元,咸阳为1098.7亿元,两市经济总量之和已占到全省的43.3%,两市持续快速发展,对全省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

作用。西安发展空间不足,咸阳发展也具备了承接西安城市溢出效应的基础。两市产业聚集度高、资源互补性强,完全具备深度融合向一体化发展的条件。

关于西咸一体化的情况我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我再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以下我省杨凌示范区和高陵县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通过大胆探索,采取的一些有效举措和做法:

1、杨凌示范区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目标,以?两换三集中?(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集约化经营集中)为突破口,加强重点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良好收效。主要做法有:一是拆迁与安臵分离、补偿与购买分离、生活安臵与生产安臵相结合。由搬迁改造建设主体按照赔付政策,先对搬迁人的现有住房进行评估,并征得搬迁人的同意,先进行赔付,然后再进行安臵。安臵与现有住房面积不挂钩。具体做法是,对合法宅基地按每宅院2.4万元补偿收回;对其上的建筑物及装修部分评估后进行补偿;对农民按人均40平方米面积以成本价的55%进行购买安臵;再按每人5平方米商业用房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农民按户分红,进行生产安臵。

二是在征用地一次性支付安臵补助费基础上,为农民建

立基本生活、养老、教育、医疗保障、丧葬补助等多项社会保障。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政府对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并且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创造就业机会,使失地农民享受城镇职工就业的扶持政策,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保障。目前杨凌示范区正在城区北塬建设10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也为失地农民拓展了新的就业渠道。

2、高陵的主要做法:从2010年4月始,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将分散居住的村庄往统一规划的居民新村进行搬迁改造,然后将原村庄的农村建设用地复耕,按照占补平衡,将节余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流动用于城镇建设。高陵的做法有三种模式:一是城中村融合:主要在县城和泾河开发区实施。由开发商和村镇协议拆迁安臵标准,并征得村民同意,由县上制定统一的拆迁安臵规划,并监督实施。二是城边村并入。主要在县城周边和开发区规划扩展区内的村庄实施。做法是先集中建设新安臵区,吸引农民以宅基换城镇楼房,腾出的集体建设用地出让,其收益补偿拆迁安臵费用,其它耕地按增减挂钩政策变性后储备出让。三是小村并大村。把相距较近的行政村和自然村合并集中在规划新村安臵,对搬迁后的村庄进行复耕,腾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由政府通过增减挂钩进行异地出让,收益用于抵扣安臵区建设费用。高陵的三种模式均是利用了国家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从政策本质

和操作模式讲,与宅基换住房极为相似。高陵对农民的安臵大体有4种:一是就地宅基地安臵:以砖混一类一等房的评估价为基准进行对等安臵(400元/ m2)。二是县城楼房化安臵。采取拆一还一的原则进行集中安臵,并一次性奖励每户3万元。三是就地楼房化安臵。采取以原房及附属物整体测评为基准,按350元/ m2标准臵换多层楼房。四是县城楼房加就地楼房安臵。村民可在本村和县城各臵换一套住房。原则上两套总面积不超过搬迁户的总测评面积(以砖、木混面积为准),并按照县城楼房化和就地楼房化折算标准执行。

陕西今年启动了30个重点镇建设和600万移民搬迁工程,统筹城乡建设的任务很重。从总体上看,我省两地的统筹城乡发展中以宅基地换城镇住房的试点,有利于人口向城镇集中,有利于解决农民的住房问题,有利于缓解建设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有利于破除农村土地使用的体制障碍,是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园区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城镇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现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缺土地?,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城镇?缺资金?,缩小城乡差距?缺抓手?,深化农村资产改革?缺平台?,农村城市化?缺推手?。以?宅基地换住房、村庄土地整理、农民集中安臵、土地增减挂钩?,鼓励支持农民和农民工进城落户,吸引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对

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促进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还可以有效破解重点镇建设的土地难题和农村社区建设中的资金难题。从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试点实践看,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三点原则:一是坚持尊重农民自愿的原则;二是坚持将农民生活安臵和生产安臵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因地制宜、一地一策的原则。为了促进我省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我省还出台了?关于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的意见?(从2011年7月1日起启动试点,2012年6月实施全覆盖)和?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省上还决定选派400名有城镇规划建设经验的干部到重点镇建设一线挂职,指导推动重点镇建设,以重点镇建设和统筹城乡相关政策的实施全面推进陕西的城镇化进程。

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总则 1.1 项目由来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复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10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标志着西咸新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西咸新区,明确了“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的发展定位,西咸新区成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西咸新区作为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最终将成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 为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实施《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有效指导和规范西咸新区建设,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通过十年的建设,使西咸新区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西咸新区管委会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12月编制完成了《西咸新区总体规划》(2010-202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保护管理条例》和环保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该规划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西咸新区管委会委托陕西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该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西咸新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评价标准 (1)环境质量标准 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心得体会:以都市圈建设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以都市圈建设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最新) 我今天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中国要建都市圈?我认为都市圈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不可跨越的阶段。第二个问题是都市圈怎么建?针对这个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做了全方面的分析,我想结合长三角,特别是X都市圈建设中的一些探索,提出一些我的基本观点。 一、为什么在中国要建都市圈? 都市圈建设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阶段,也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当前我国的区域发展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相继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各类国家级城市群规划也相继发布,但是我们要客观地认识到城市群也需要进行分类引导,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符合学理标准与现实要求的城市群在我国并不多见。在城市和城市群之间还有一个新的空间尺度,即都市圈。 (一)都市圈建设是区域政策实施的基本单元

都市圈建设为什么在今天这么重要?我认为这种小尺度,相对精准的,又是以跨区域为主要特征的都市圈建设,是我国区域政策实施的基本空间单元。其第一个特点是突破行政边界的基本空间单元,第二个特点是区位导向型政策的重要空间单元,第三特点是城市群建设的基础空间单元。具体来讲,为什么说都市圈是区域政策实施的空间单元。 首先,是突破行政边界的基本空间单元。都市圈建设有利于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大城市要有胸怀和周边小城市合作,把自己的公共资源和周边城市进行匹配,进行城市功能的疏解。我们的城市规划,特别是“十四五”规划需要放在都市圈、乃至城市群的空间尺度来思考、做规划。我们讲多规合一,城市之间的多规合一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解决。北京在进行非首都功能的疏解,X、杭州、西安这样的城市也有一个城市功能疏解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城市面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都市圈是缓解大城市病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单元。 其实,都市圈是区域导向政策性的重要空间单元。区域导向型政策最小的空间尺度是最早从1984年开始的开发区,发展到今天又有很多新区,但是这种小的尺度大多不跨行政区域。区域导向型政策大的空间单元如城市群,在城市与城市群之间,如何实现跨区域的导向型政策,可能有一个新的空间地带,这个空间地带就是都市圈,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引进和鼓励高端人才发展暂行办法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引进和鼓励高端人才发展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支持新城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鼓励高端人才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提高区域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秦汉新城创办企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外院士,经评审认定符合条件的,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创业资金,在秦汉新城范围内购买住宅的给予100万元的住房补贴。 第三条以下人员经评审认定为高端人才的,给予每年36000元的高端人才津贴(最长不超过2年)。在秦汉新城购买自用住宅,可按住宅购买合同价格的20%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金额不超过20万元。在秦汉新城创办企业的,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创业资金。 (一)“百人计划”、“千人计划”、“长江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人员; (二)近3年承担国家部委重大科技成果和产业转化项目主要人员和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的项目带头人; (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负责人。 第四条以下人员经评审认定为高端人才的,给予每年24000元的高端人才津贴(最长不超过2年)。在秦汉新城购买自用住宅,可按住宅购买合同价格的10%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金额不超过10万元。在秦汉新城创办企业的,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创业资金。 (一)陕西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项目带头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企业研发机构的负责人;陕西省百人计划人才; (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并填补行业国内技术空白的项目带头人; (三)在秦汉新城重点发展领域属于高端经营类、高端专业技术(技能)类人才或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四)对秦汉新城主导产业发展有特殊贡献的人员。 第五条高端人才按年收入的5%连续三年给予奖励,奖励金额每年不超过10万元。 (本资料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详细

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 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省政府决定设立西咸新区,确定范围为西安和咸阳两市接合部,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东西横贯50公里、南北扩展5—10公里的整体板块。 一、建设西咸新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建设西咸新区是适应重点区域重点突破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湖北武汉新区、河南郑汴新区以及重庆两江新区等城市扩展板块快速崛起,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当前,关中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陕北、陕南丰富的后续加工产品也迫切需要延伸链条、提升转化的生产和科技支撑基地。西咸两市结合部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大,通过高起点规划建设西咸新区,有条件发展成为一个现代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新兴产业聚集的城市板块,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和加快城市化新的支撑点。 第二,建设西咸新区是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 重大举措。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是经济区规划的主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整个经济区的核心,关系经济区的建设全局与功能提升。当前应抓住有利时机,突破体制障碍,尽快设立西咸新区,并予以实质性推动,这样做既是实施《规划》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又能为经济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构建重要的平台和载体。

第三,建设西咸新区是推进西咸一体化的有力抓手。西咸一体化 涉及交通、信息、市场、产业、人才、技术、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覆盖西安和咸阳两市所有县区,范围大、领域广,在全面推进一体化战略的同时,必须选择重点区块,示范推进,核心突破。通过设立西咸新区,将渭河两岸、西咸结合部的几个园区连接为一个整体 板块,统筹规划,联动建设,既可以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提供空 间支持,又可以有效整合这一区域资源,促进产业同步、资源同享,推动西咸一体化向更深层次迈进。 第四,建设西咸新区是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撑。按照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到2020年都市区 人口将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高起点打造西咸新区,使其成为大西安的都市核心区,渭河成为大西 安的中心水带,可以加快两市同城化发展,促进城市重心北移,构建 西咸两市新的产业集聚区和人口集中区,进而形成南融北跨、东拓西接、山水城塬一体、渭河横贯城中的西安大都市发展新格局。 第五,建设西咸新区条件具备、时机成熟。西咸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两市按照“八同”(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发展思路,咸阳主动融入西安,西安充分接纳咸阳,西咸接合部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产业 融合步伐加快,合作开发建设机制初具规模,西咸一体化已由“打基础”转入“求突破”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在区域发展上谋划新亮点,取得新成效。目前,该区已形成一定的发展基础,泾渭工业园、空港产业园、沣渭新区等几个共建板块发展势头较好;区域内发展空间较为广阔, 拥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干道,环境容量较大,宜于打造

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西咸新区 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 陕政发〔2011〕46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已经2011年第14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八月十日 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 为进一步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加快西咸新区建设,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关精神,现就加快西咸新区发展制定以下政策。 一、西咸新区管委会是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代表省人民政府行使有关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的管理权。在重大项目、城乡统筹及规划实施方面赋予其市级管理权限及部分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支持西咸新区改革创新,在土地、金融、财税、投资、社会保障

等领域先行先试。工商、税务、公安、质监、社会保障等部门可在西咸新区设立分支或经办机构。 二、西咸新区建设用地按土地利用规划、年度计划指标实行单列,严格执行相关土地政策。西咸新区管委会对新区范围内的土地实行集中统一规划管理,统一报批、统一供应、统一登记办证。建设用地在年度指标内单独报批,并履行辖区内土地、房屋管理职能。 三、西咸新区建设用地本着节约集约原则,规划建设用地需要调整的基本农田和占补平衡指标,可在西安、咸阳及全省范围内调整统筹解决。 四、加快西咸新区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试点,创建集体农用地流转补偿机制。 五、西咸新区与所在西安、咸阳各市、县(市、区)税收收入在确定基数的基础上,新增税收收入由西咸新区管委会与所在市、县(市、区)实行比例分成。“十二五”期间,西咸新区管委会的分成部分全部用于新区的开发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

大长株潭“3+5”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走势研究

来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日期:年月日 当代城镇发展地地缘性空间组织结构因人口、设施、产业与财富地高度规模化,正显现出巨大地区域集群效应.因势利导地推进区域城镇地集群化崛起,已成为当代城镇发展地重大战略取向和理性选择.位于湖南省域地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充分利用地缘区位优势,科学整合近邻资源,在“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中,加速拓展大长株潭“”城市集群——实现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与衡阳、常德、岳阳、益阳、娄底五市社会经济地一体化发展,不仅大势所趋,而且机不可失,是湖南大步跨入现代化、迎接未来区域挑战乃至国际竞争、实现强势发展和加速崛起地必由之路,而科学选择大长株潭“”城市集群一体化进程地战略路径更是最现实地先导举措.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大长株潭“”城市集群一体化发展地愿景取向 在新地历史起点上,构筑以长沙、株洲、湘潭市和衡阳、常德、岳阳、益阳、娄底市组成地大长株潭“”城市集群,按照集群区域地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人文发展现状及其基础设施条件,推进集群城市经济、文化与社会进步地一体化发展,宜确定以下愿景取向.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湖南优势产业集聚区.通过体制创新、技术改造、资产重组、引进合作、多元兴建等途径,加速壮大集群区域先进设备制造业,组团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合发展新型服务业,同步提升传统农业,力求存量工业特色化、新兴产业环保化、传统农业现代化.突出核心带动、板块互动、组团联动,重点发展一大都市带动区(即长、株、潭三市结合部优势产业地深度联合与外向扩张带动区)、三大经济板块(即衡阳、常德、岳阳三市地产业承接与区域协作边际板块区)和两类产业组团(即八市现有较大基础规模和优良设施条件地工业经济类开发园、区组团与科技文化类校、院、园组团,前者包括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科技产业园及其生产性物流区,后者如大学城、文化城、研究院、软件园、创业园等),重点构建以长株潭三市为主地精密电子信息元器件制造业、机电一体化成套设备制造业、重轻型机车汽车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新型材料合成业、先进农机制造业等高、精、强产业地区域集群,并形成以核心技术、尖端产品、知名品牌和股份资本为纽带、多层面辐射带动且门类组合配套地边际区域产业群;同时强化卷烟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石油化工炼制业、建筑建材业、造纸业等具有人体危害性与环境污染性行业地技术淘汰控制、产能规模控制乃至生命周期控制;在技术深度开发与市场广度拓展中,积极推进棉麻纺织服装制造业、精致陶瓷用品制造业、保健食品制造业、优良农产品繁种业、烟花鞭炮制造业等具有较大存量规模地相对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发展长沙极核区金融投资业、巨型商贸业、物流配送业、城市观光业、国际教育业、商务会展业、出版发行业、新闻传媒业、文体演艺业、动漫创制业、工业设计业、市场中介业、咨询策划业等市场需求旺盛地新兴服务产业群;逐步突破信息导向、科技服务、产能装备、深度加工、储运保鲜、田园改造以及水利设施、道路网络营建管护等制约传统农业结构调整升级地基础瓶颈,不断增强稻、棉、油、畜、禽、蛋、茶、果、蔬及各类水产品中名、特、优产品地市场竞争能力,积极构建规模种养、专业协作、安全保护、标准上市、品牌竞争、市场联动地现代农业产业化区域集合型发展模式.在从小到大、从散到聚、从弱到强地产业集聚与繁衍过程中,立足现有资源基础,大力提高由高新技术支撑地先进制造业和旅游休闲业、中介服务业等成长型产业地区域关联度、密集度与外向赢胜力,缔造大空间、强技术、远市场、广带动、无污染、高效益地优势产业分工协作集群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部强势经济共同体.从“十一五”开始逐步推进,至年“十四五”期末,集群区域通过近二十年经济一体化地高速发展,力争城市化率达,集群区域地城镇人口聚集度约为万~万人;经济总量(绿色)约占湖南省地~以上,经济增长地综合贡献率(含增长指数、地方税收、出口创汇)达~以上,其中出口创汇额达以上;优势产业集聚度达以上,

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04No.1 欧洲一体化理论研究 刘 华 (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部,北京100091) [摘要] 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政策趋同理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影响理论是欧洲一体化建立和深化的主要指导理论,每种理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并且互为补充,在欧洲一体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发挥不同作用,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理论选择。 [关键词] 欧洲一体化;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政策趋同 [中图分类号] D80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423489(2004)0120008205 欧洲联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体化组织,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如此,在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欧洲联盟已成为全球众多区域一体化组织学习和借鉴的样本。研究指导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建立及不断深化发展的理论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欧洲一体化理论作初步的探讨。 一、一体化理论与欧洲一体化 一体化思想古已有之,从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古希腊时期的城邦联和到19世纪中期以罗伯特?欧文和约瑟夫?蒲鲁东为代表的共同体主义,直到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描绘都体现了一体化思想的不断发展。当前一体化已成为世界潮流,北美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东亚有东南亚国家联盟,欧洲有欧洲联盟,亚太地区有亚太经合组织等等。这些组织中,欧盟是组织最完备,规模最大,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无疑也是一体化理论运用最为成功的。 (一)一体化理论的概念与欧洲一体化实践 在讨论欧洲一体化理论时,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一体化的概念。大多数一体化理论家强调:国际层次上的一体化进程得到了各参与方的同意,共同的规范、价值、利益或目标的形成为一体化的进程提供了基础。[1](P.548)由此一体化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导致政治共同体形成的过程”。厄恩斯特?哈斯的定义就认为:“说服来自不同国家的政治行为体将其忠诚、期望和政治活动转向一个新的中心的过程。这个中心的组织机构拥有或要求掌握对已经存在的各民族国家的管辖权。” 的确,客观的世界存在于无政府状态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求生存、求发展。许多民族接二连三地被卷入一个以变量和混合动机的竞争为特征的共同体之中。他们的利益在某些重要方面是相互对立的,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他们又得益于相互间的协调行动。[2](P.270)在当今世界中就连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也不能例外。因此各国都希望通过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诸如安全、政治、军事等高政治领域进行合作,同时在贸易、环境、金融、投资、移民、社会保障等低政治领域也充分协调。当各国的预期合作利益大于单独行动的利益时,合作就会产生,一体化进程由此开始。当合作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参与一体化的各国的利益逐渐融合、趋同,并且逐步产生认同感和共存感,一体化进程也就获得了各国的普遍支持,能够不断深化和发展。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

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模式与合作机制

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模式与合作机制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唐勇王祖强 2012-4-16 9:06:37 来源:《当代经济》 2011年第9期上邻近区域且又分属于不同行政区的多个城市实现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城市群发展的普遍趋势。发达国家较早开始探索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模式,如英国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大伦敦城市群行政架构协调模式、美国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城市政府协会、政府协议和特设机构模式、日本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核心城市主导协调模式、法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市(镇)联合体一体化协调模式。 国内学者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做了大量研究,对于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建立超省、市的多城市统一、权威机构。这一思路并没有触及经济区域化中利益冲突和矛盾产生的根源,从全局看成立超区域协调机构的方案并不可行。二是在现行行政区不变的前提下成立跨区域的多城市经济管理局,并赋予“管理局”规划、决策和协调的职能与相应权限。这种不信任市场机制运作效率的一体化思路是否比统一市场的利益协调方式更为可行也值得怀疑。三是成立区域立法机构,实现一体化地区的法律和法制统一。这种思路与现行的《立法法》相冲突,不具备可操作性。因此,如何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协调管理,在现行条件下实现协调发展的效果,达到针对性与可行性的统一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长三角城市群协调模式构想 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提出政府、企业、第三方组织共同治理的城市群

协调模式。这种城市群协调模式在协调层次上应该实现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城市政府的一致协调,即实现三级政府协调的统—性;在协调主体上应该实现政府、企业、第三方组织的共同参与,并实现三者的多元化、交叉化联系,达到政府传导协调目标和意愿、企业接受传导信息并反馈意见的目的,即实现协调发展的网络化;在协调机制上,应该将协调、合作内容融入到协调机制中,即实现协调机制与合作内容的统一。 1、长三角城市群协调模式的层次性 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协调模式,可将长三角区域的政府协调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层面上,由中央政府加强宏观政策与规划综合协调;二是两省一市层面上,建立定期协商会议机制等;三是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层面上,构建日常沟通协调机制。现行的行政管理层级制度,区域内各城市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和利益互动机制已经较为成熟,在充分发挥已有垂直合作的基础上,特别要建立跨区域层面、区域内部各城市之间的水平合作机制。事实上自1997年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立以来,至2010年已召开十届协调会议,达成二十多个合作专题,水平合作机制目趋成熟。 2、长三角城市群协调模式的市场性 通过营造侧重于长三角协调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机制,各层次政府能够在市场调节的作用下促进企业参与协调合作,实现共赢发展。长三角地区区域协调合作要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率先突破行政区经济与经济区域化的障碍。在市场建设方面,应培育五个方面的一体化:消费品市场的一体化、技术市场的一体化、资本市场的一体化、人才市场的一体化、产权交易市场的一体化。

欧洲经济一体化

.

材料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2)根据上图,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 (3)权利让渡是经济一体化的核心问题。结合材料三,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国家主权、本国利 益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4)目前,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正朝着“努力使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量”的方向发展。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迪? 【当堂检测】 1、欧洲一体化得以出现的根源在于 A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B .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C .知识经济的兴起 D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2.西欧国家成立“欧共体”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与美国的经济竞争 B .实现欧洲政治经济的一体化 C .加快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D .保证西欧国家的独立与安全 3、.西欧国家开始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有①经济政治上深受美国的控制②受到苏联及东欧盟国的威胁 ③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联系日益密切④要重振欧洲,必须实现联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4.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政治经济实体过渡的是 A . (布鲁塞尔条约》的签订 B . 1969 年“欧共体”共同目标的确定 C . 1993 年欧洲联盟的成立 D . 1973 年英国加人“欧共体” 5.欧盟的建立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结果。下列各项中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无关的是 A.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B.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 C.华约组织的建立D.欧共体的建立 6.下列关于欧洲一体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B.符合欧洲各国的利益 C.改变了世界格局 D.破坏了欧盟各国的主权,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7、欧元的启动对这一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中最主要的是 A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 B .加强了各国之间的政治合作 C .有效地保护了区域经济的独立发展 D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自我反思思维升华】 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惑需要解决?写出来大家都来帮一帮。 .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四改两拆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四改两拆” 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西咸新区建设。按照西安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三年时间,在秦汉新城深入开展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架空通信线缆改造、拆除违法建设、拆除违法户外广告牌匾标识三年攻坚行动(即“四改两拆”三年攻坚行动)。为确保“四改两拆”三年攻坚行动的顺利实施,取得实效,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省城市工作会议、全国棚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西安市“四改两拆”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围绕“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紧扣西安市党代会提出的“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奋斗目标,以“四改两拆"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秦汉新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水平,为改善“新城”城乡面貌、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提供坚强保障。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统筹"的原则 “四改两拆”工作要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坚

持“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理念,在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紧密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和产业规划,科学统筹“新城”空间资源,处理好“四改两拆”与保护文化风貌、历史建筑、文化遗存、工业遗产的关系,突出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成片改造,做到规划一片,改造一片,美化一片,带动一片,促进城市的有机更新。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 各街办(镇)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与配套政策,坚持“以改带拆、以改促改、改拆结合、分类实施”的方法,科学统筹改、拆、建工作,做到治理城市环境脏乱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情况相兼顾,城市更新与产业发展相推进,规划与建设相结合,促进城乡环境整体改造提升。 (三)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 秦汉新城“四改两拆”工作要坚持“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公众参与、惠及群众”的思路,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吸收和引进社会资本,合理运用现有安置政策,扩大货币化安置范围,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坚持“城办(镇)联动、以办(镇)为主”的原则秦汉新城“四改两拆”工作在管委会统一领导下,由各街办(镇)具体组织实施,建立“属地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 —2—

欧洲一体化的背景

欧洲一体化的背景 接下来由我来讲述欧洲一体化的背景。 关于欧洲一体化的背景,我把它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政治史根源、经济史根源、文化传统的回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首先是它的政治史根源,一共分为两大块:近代以前的国家形态和民族国家。近代以前的国家形态,一共经历了四种,从城邦、中世纪的封建领地、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共和国到君主制国家。关于第一阶段的城邦,我们都知道,雅典是城邦国家的典型,这方面的知识我们都学过,我就不多讲了。只强调一点,那就是奴隶制是欧洲城邦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城邦之后的第二代国家形态是中世纪的封建领地。在这种国家形态中,封建领主掌握了大部分领地,他们兼任军事首领和政治领袖,实行世袭制,由此造成的地方割据和政治权力分散,严重阻碍了贸易和经济的发展。接下来,封建领地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共和国。在公元10——12世纪,欧洲西南部的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的手工业、商业、海上贸易发展迅速,意大利背部和法兰西南部的一些城市因为工商业的繁荣而发展迅速。随后,法兰西北部、尼德兰、英格兰莱茵河沿岸和德意志南部的一些城市也相继崛起。经济相对发达、封建领主势力相对薄弱的一些城市很快便取得了独立,建立起城市共和国。中世纪的城市共和国建立了自治的行会组织,目的是为了维护工商业的繁荣。行会会员,也就是资产者,以金钱为武器,与城市贵族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这种城市共和国中,贵族、征税官、商人、手工业者之间实现了一种十分脆弱的平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到了公元13——15世纪,欧洲西部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城市得到了恢复。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先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西方历史上的第四种国家形态诞生了。不久,荷兰和英国也建成专制国家。君主专制国家保留了中世纪的特权传统,这一点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君主专制国家在新兴的市民阶层与封建贵族的斗争中起了某种平衡作用,从而保障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欧洲正是在君主专制的条件下实现了民族、国家和法律的统一,使得资本主义的萌芽得到了发展。可以说,君主专制国家,是欧洲跨越封建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的一个中间国家形态。 接下来是政治史根源的第二块内容,就是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要知道,民族国家是欧洲产生的第五种国家形态,也是目前欧洲的主要国家形态。我把它分成四部分来讲述。第一部分,民族国家产生的原因。民族顾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我选取了其中比较重要的六个,大家看一下,我就不详细说了。第二部分,我要讲的是欧洲民族国家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中世纪末期到十九世纪后期之前,英法等国建成民族国家,且由于是长期自然演进,最后通过革命方式而成,比较安定团结。第二阶段,十九世纪后期,德意通过铁血手段统一或独立建成民族国家,人民民族意识没有完全成熟,政府通过教育培养民族认同感。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真正起步是在二战以后。 二战以后,欧洲各界对欧洲联合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热情,各种统一运动风起云涌。为协调各组织的行动,1948年5月800名来自西欧各界的热衷欧洲联合的人士在海牙举行了由温斯顿·邱吉尔主持的的“欧洲大会”。大会制定了欧洲组织的最低纲领,并决定把各种力量统一成“欧洲运动”。在这种背景下,各国政府也行动起来。1948年3月,英、法、荷、比、卢五国签定《布鲁塞尔条约》,加强集体防卫,并派生了西欧联盟;1948年4月奥地利、比利时、丹麦、

法国、希腊、爱尔兰、冰岛、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英国、瑞典、瑞士、土尔其和德国西占区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1949年5月,布鲁塞尔条约成员国和丹麦、爱尔兰、意大利、挪威、瑞典共十国组建了欧洲委员会。 上述组织虽有全欧性质,但都是政府间的合作组织,并不具有超国家的力量。1951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才是向欧洲一体化迈出的最具实质性的一步。欧洲煤钢共同体是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一手策划的。1950年5月9日,在征得政府同意后,舒曼公布了他的计划。其主要内容为:

法国政府建议把法德两国全部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高级管理机构之下,将其纳入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加入的组织之中。负责整个制度运转的共同高级管理机构将由各国政府指定的独立人士组成。机构的决定在法国、联邦德国和其他参加国具有效力。由于不愿接受一个超国家机构的存在,英国拒绝了法国的建议,而荷兰、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和卢森堡表示欢迎。经过艰苦的谈判,1951年4月18日六国在巴黎签订有效期为50年的《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共同体不仅有独立于各国政府的自己

西咸新区是大西安建设的关键

西咸新区是大西安建设的关键 西咸新区是大西安建设的关键 “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昨日上午,国新办就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情况及西咸新区规划举行新闻发布会,省长赵正永说,将用这样的新型城市理念对新区进行规划建设。 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省委常委、副省长江泽林、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副司长李应明、西安市市长陈宝根、咸阳市市长姜锋。 赵正永在介绍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情况时指出,关天规划提出“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任务,而大西安建设分为核心区、西咸新区、外围组团三个层次,其中西咸新区的建设是关键。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面积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在产业布局上,将与西安、咸阳两市核心区错位发展,按照“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新型城市理念进行规划建设。

为了将西咸新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新区,省委、省政府已将西咸新区的管理体制由前一阶段的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调整为省市共建、开发建设以省为主的体制。省委常委、副省长江泽林兼任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 西咸大手笔建生态田园新城 新区建设引入“现代田园城市”新理念西咸新区规划建设将一改“摊大饼”模式,按照“核心区+组团”的模式打造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 按照“核心区+组团”的规划建设模式,整个西咸新区被分划为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和沣东新城五大组团。 五大组团规划面积88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 涵盖泾阳县泾干镇、永乐镇、高庄镇、崇文乡、太平镇,渭城区底张镇、北杜镇、周陵镇、正阳镇、窑店镇、渭城镇,秦都区的双照镇、钓台镇、陈阳寨街道、沣东街道等十多个乡镇和街道以及兴平市茂陵周边地区。 “西咸新区的规划有一个新的理念,就是要建设一个现代田园城市。”昨

最详细的西咸新区介绍

最详细的西咸新区介绍 一、西咸新区概况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总面积882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包括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五个组团。区内现状人口约90万,城镇化水平23%。行政区划涉及西安、咸阳两市的7个县(区),23个乡镇(街办)。 成立背景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

发“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大城市新区之一。 发展规划 新区区位条件优越,可开发利用环境空间好,科教资源丰富,文化资源富集,有较好产业基础。规划到2020年末,人口规模达到236万人,GDP总量达1700亿元。未来的西咸新区,将成为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 西咸新区是陕西省“十二五”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陕西省“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基础。省委书记赵乐际指出,新区建设要坚持“三保三新”,即“保护历史文化、保护耕地、保护农民利益”,“建设新城区、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省长赵正永要求,新区要遵循“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规划理念,着力打造现代田园城市。省委常委、副省长,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泽林强调,要以现代田园城市为载体,同时实现人口承载与节约用地两个目标。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土地、财税、产业、金融等方面建立政策保障。 新区成立以来,努力做好“谋篇、布局、蓄势”三篇大文章。围绕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战略主题,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区和现代田园城市为目标,以“大开大合”格局,构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田园城市总体格局及“核心板块+田园城区+优美小镇”的市镇体系,引领未来城市建设新范式。按照“筑巢引凤、引凤筑巢”及“集约、集成、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策划“百千万”项目工程,建设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园区、空港综合保税区、信息服务产业园、周陵新兴产业园、泾河物流交易园等十大产业园区。以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临空产业、仓储物流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力推进核心概念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力争实现“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 具体发展蓝图 1、建设目标 以全新的规划理念和发展模式建设西咸新区,使其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典范,全面提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品质。通过十年的开发建设,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一脉相连、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居环境适宜优美、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基础设施完备均等、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城市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开发示范区。 2、阶段目标 (1)“三年出形象”(2011-2013)——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西咸快速干道拓宽改造,改善西咸出入口形象;基本建成沣泾大道、正阳大道、红光大道等区域主干络网;渭河、沣河、泾河治理初见成效;五大区域板块产业项目全部开工,板块化开发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内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年增长42%)(2)“五年大变样”(2014-2015)——重点进行城市功能提升。 重点开发区域城市基础配套设施齐备,区域都市农业走廊、工业走廊、旅游观光走廊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确立,城乡一体化大大推进,统筹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五大区域板块特征明显。区域生产总值达到900亿元(年增长50%) (3)“十年大跨越”(2015-2020)——重点形成区域特色优势。

欧洲一体化中的文化因素.

欧洲一体化中的文化因素 作者:黄津时间:2009-4-7 16:18:00 【论文关键词】欧洲一体化;文化;认同 【论文摘要】欧洲一体化进程从1952年的煤钢共同体诞生开始,迄今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在这风风雨雨的50多年里,其成员国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现在的27个;其活动领域从当初的煤和钢的生产和销售,扩大到了经济、社会、政治、行政以及军事等多个领域。在促进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文化因素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文章从文化的定义和功能出发,通过分析欧洲各国文化的共性,从而指出欧洲一体化过程的文化因素的作用和地位。 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经济、安全因素是人们经常提起的重要推进因素。但是,在欧盟形成以及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因素同样是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和促进因素。可以说,正是由于欧洲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文化认同,才使得欧洲在当今世界上成为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区。有的学者指出,在欧洲文明的共同背景下,欧洲确实存在着统一的根本因素。这种因素有着共同的、根深蒂固的古文化背景和犹太基督教背景。他们在同异族文化接触之后,既显示出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又表现出了欧洲文明的普遍性和统一性。 一、文化的定义及功能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自20世纪初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1、文化的定义 文化的定义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多层次区域发展视角下城市群一体化的思考

多层次区域发展视角下城市群一体化的思考 转载日期:2012-7-17 22:39:00 来源:《财经问题研究》 一、多层次区域发展中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尽管对城市群概念的表述学者们并不一致,但认识在渐趋一致,笔者将城市群定义为: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单个或多个大城市为核心,借助发达的交通网络与周边的中小城市聚合而成的一个高密度、联系紧密的城市化空间与城市化区域。现代城市群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空间的相对集聚,这种强大的集聚效应驱动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现代城市群还具有全方位的动态开放、追求效率与效益的共存、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之间战略关系日趋复杂等特征。 城市群的形成、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一体化,有其自身的运行机理。但正如布坎南的“经济人”假设那样,城市群的各城市政府也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面。因此,城市群的形成、发展与一体化都离不开利益——这一运行的共同基础;城市群的协调互动及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优化配置;城市群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既包括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也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的合力。 共同利益机制是城市群一体化运行的内在动力。城市群一体化的实质就是在合理分工和充分协作的基础上形成区域共同利益,这种共同利益又是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共同分享的,也是各城市政府所共同追求的。因此,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过程也是区域共同利益目标的探索过程和区域共同利益机制的形成过程,离开了区域经济共同利益机制作用的发挥,经济一体化就会受到影响。 资源优化配置是城市群一体化运行的经济目标。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类社会在生产过程,运用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资源是有限的,某种产品生产所需资源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其他产品生产过程中这种资源投入的减少。从城市群一体化的运行来看,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生产要素等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也要实现最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内的生产要素总是具有取得最大效益的区位流动的动力和趋势,而这种高度的流动性则推动区域内社会经济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 市场与政府的博弈与合作是城市化运行的外在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群的空间组织形式主要依赖于市场机制。市场的力量决定了经济活动的发生以及其中的企业行为,并由此引发了人口的空间集聚,从而构成了城市群形成发展的前提。此外,经济活动在城市群演进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使城乡矛盾逐渐突出,并最终打破城乡空间结构的失衡,形成城市群空间的外延扩展。对于市场与政府的合力而言,尽管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经济要素能够在城市间,以及在城市群之间合理有序地流动,但是,如果没有政府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支撑体系作保证,没有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城市群的空间扩展将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在绝大多数城市群的扩散主要沿交通干线进行,以及城市群内的城市建成区扩展也是自市中心沿交通干线呈触角式增长的情况下,市场和政府的合理机制愈显重要。政府作为城市规划、城市管理以及基础设施供给的主体,政府对城市群的空间扩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等途径促进城市和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政府还可以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等手段来促进城市群的形成、发展和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

试析欧洲一体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试析欧洲一体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摘要:欧洲一体化运动是当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且不说它的巨大成功,就它能使得欧洲的部分国家能够甘愿放弃部分国家权利,就是一件基本上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自从欧洲民族国家产生以来,国家利益、民族意识就日益重要且不可剥夺,那究竟是怎样的原因使得这些极其崇尚民族主义、国家至上的欧洲国家甘愿放弃几个世纪拼死挣得来的部分国家主权呢?本文从历史渊源、现实利益方面分析,认为欧洲一体化运动是欧洲虽不得已但必须选择的一条路。关键字:欧洲一体化运动民族主义统一运动 一、就历史渊源而言,欧洲一直都有统一的欲望 (一)便利的自然条件,为欧洲统一提供了可能性 欧洲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总面积只有1016万平方千米,大致相当于当今中国和美国的面积,并且,欧洲的地势也是各大洲中最平坦的,平均海拔只有300米,海拔200米的地区占总面积的60%,整个欧洲基本上并无人类难以逾越的自然障碍,然而令人纳闷的是,按欧亚大陆上通行的一般规律而言,这样平坦的地势,完全有理由形成一个如中国、美国等的统一的国家,然而与此相反,在这里,却形成了40多个国家,由于生产力的局限,以前那些由于海拔不高的山脉、森林、河流分割的许多地方,是当时人们活动的天然区域,却也成为了后人的国界了。 (二)欧洲人通过武力统一欧洲的努力不曾间断 其实,欧洲也像其他地区一样,都发生过为了统一而进行的战争,这样平坦的地势始终为那些有政治欲望的人提供着实现政治野心的便利,在历史上也不止一次产生过强权,并希望通过征服战争统一这片地区,建立一个庞大的中央集权统治,以前中世纪有查理大帝和奥托一世,到了近代有拿破仑和希特勒,他们都尝试着用武力统一欧洲,虽然他们的努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他们一般都能在短时间内横扫这片大陆,并在一个短时间里建立霸业,在欧洲历史发展的这些时候,它的发展逻辑几乎与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历史发展逻辑是相同的,这意味着欧洲也可以发展为像中国这样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但为什么欧洲当时没有发展成为统一的国家呢?简单来说,主要是由于当时开创欧洲文明的法兰克部落是相当落后的,他们按照自己的生产、组织方式建立、管理新成立的国家,他们采取的是的分封制,分封制必然导致地方上的自由与分裂,分封制在政治上是既不可靠也不稳固的,它与中央集权是根本对立的,但在一开始建立国家通过运用分封制来巩固脆弱的政权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由于当时的日尔曼部族太过落后了,他们无力继承西罗马帝国高度发展的文明,他们也无力解释一些自然中、社会生活中等现象,便求助于宗教,他们相继皈依基督教。于是基督教在欧洲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基督教对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基督教就是欧洲的文化、欧洲的中心,它极大地束缚了世俗社会的发展,基督教只强调精神上的统一,而世俗中却赞成分裂,因为欧洲分裂有利于制衡世俗的力量,从而有利于基督教的统治。在基督教的制约、影响下,欧洲社会发展是极其缓慢,因此极大延长了封建社会中由等级君主制向绝对君主制的过度,等到欧洲完成了这个过渡,而此时却伴随着产生了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意识,这样欧洲便错过了极好的统一时机,欧洲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小国寡民的格局,并伴随形成了纵横交错均势格局,统一更遥遥无期。到了近、现代,欧洲即便有了能够统一的能力,却也失去了做自己主人的机会了,此时的世界形势已经不允许欧洲通过战争的方式统一起来了。 (三)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 中世纪的欧洲文明是由日耳曼民族建立起来的,他们冲破了西罗马帝国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他们放弃了其实本也无能力继承日臻成熟的地中海海洋文明,他们退回到了陆地,开始创建他们自己的欧洲文明即土地文明。日耳曼民族的落后使得他们无力解释诸多事物,在他们入侵之前就信仰了基督教,而他们继承罗马帝国的也只有基督教。这样基督教被保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