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植物“自交不亲和”的一些认识

对植物“自交不亲和”的一些认识

对植物“自交不亲和”的一些认识
对植物“自交不亲和”的一些认识

对植物“自交不亲和”的一些认识知识点清单

现代遗传学告诉我们,近交可引起隐性有害基因的纯合,导致近交衰退。植物固着生长无法移动,雌雄同花植物的花粉易取“近水楼台”之便而自花授粉,产生比近交更为严重的遗传效应。植物是如何防止自花授粉的呢?原来植物都会“以逸待劳”,利用风力、水流、昆虫等媒介尽可能远距离传播花粉。而且,许多显花植物还有一项特殊本领,即便是正常可育花粉落到“自己的” 柱头上也会阻止其完成受精过程,这就是所谓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性在植物界中广泛分布,超过60%的被子植物都有这种特性,涉及大约320多个科。

自交不亲和指具有完全花并可以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有甘蓝、黑麦、白菜型油菜、向日葵、甜菜、白菜和甘薯等。

自交不亲和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保证了遗传多样性,有利于进化和适应环境。在植物遗传改良和作物杂种优势上具有重要价值。

一、自交不亲和的类型

根据花粉识别特异性的遗传决定方式,自交不亲和性分为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和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两种类型。

1.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GSI)

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后可侵入柱头,并能在花柱组织中延伸一段,此后就受到抑制。花粉管与雌性因素的抑制关系发生在单倍体配子体(即

卵细胞与精细胞)之间。常见于豆科、茄科和禾本科的一些植物。这种抑制关系的发生可以在花柱组织内,也可以在花粉管与胚囊组织之间;有的甚至是花粉管释放的精子已达胚囊内,但仍不能与卵细胞结合。

2.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SSI)

花粉落在柱头上不能正常发芽,或发芽后在柱头乳突细胞上缠绕而无法侵入柱头。由于这种不亲和关系发生在花粉管与柱头乳突细胞的孢子体之间,花粉的行为决定于二倍体亲本的基因型,因而称为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多见于十字花科和菊科植物。

二者发生不亲和的部位不同:SSI发生于柱头表面,表现为花粉管不能穿过柱头,而GSI发生在花柱中,表现为花粉管生长停顿、破裂。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常会表现出花粉管在花柱内生长缓慢,不能及时进入胚囊等症状。

二、自交不亲和的机理

二十世纪初,伴随经典遗传学的诞生,人们开始通过杂交实验和野外调查研究自交不亲和现象。自交不亲和性涉及到植物对“自己”还

是“异己”的识别,与生物界其它的“识别系统”如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一样,自交不亲和性在遗传上需要标记个体身份的特异性,在群体中需有这种身份标记的多样性。

不论配子体型还是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在遗传上都是由特定的复等位基因控制的。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逐步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这种受粉相关性状的基因基础及分子机理。

植物受粉从花粉落在柱头上开始,经过粘附、水合、萌发,花粉管生长,直至到达胚珠完成受精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花粉或花粉管细胞携带自身信息,不断感知来自柱头或花柱道细胞的外部信号,当“识别”发生后,迅速作出“生死抉择”。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级联反应,“异己花粉”顺利完成受精过程,“自己花粉”的生长则被阻止。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的识别可以发生在受粉过程的不同阶段。

目前认为植物自交不亲和反应的分子细胞机理是在花粉或花粉管中诱发了细胞程序性死亡。

据科学家对烟草属植物的研究,发现有一组复等位基因S(烟草有15个)控制着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大多数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是由单一的复等位基因位点控制,称为S位点。S位点一般包含两类基因:决定花柱识别特异性的花柱S基因和决定花粉识别特异性的花粉S基因。当花粉粒所携带的S等位基因与雌蕊的基因相同时,花粉管就不能在花柱组织中延伸,或生长很缓慢而终于不能与卵细胞结合;反之,花粉就发芽正常,能参与受精作用。

研究发现,以茄科植物为代表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植物中,S基因包含控制合成S核酸酶和S因子的两个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管中表达,这导致雌蕊和花粉管细胞中所含的mRNA和蛋白质等分子有所不同。传粉后,雌蕊产生的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中,与对应的S因子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花粉管中的rRNA降解,据此分析花粉管不能伸长的直接原因是缺少核糖体,无法合成蛋白质。但是这种特异性降解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

三、自交不亲和的意义和应用

野生植物大多通过自交不亲和性促进异交限制自交,异交植物所需交配资源多成本高,但可以增加个体的遗传杂合度,使植物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时有了更多适应性表达的从容与可能。

自交不亲和性作为种内生殖障碍,对于促进种间生殖障碍形成和物种分化意义重大,在被子植物演化过程中多次独立起源,推测地球上显花植物的繁盛发达与其频繁获得这一生殖性状有密切关系。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不仅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生物学问题,在生产实践中也有重要应用价值。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育种家开始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杂种,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做母本,与其他自交不亲和系、自交系或正常品系进行杂交,既避免了去雄操作,省时省工,又可以通过远缘杂交获得杂种优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科学家利用十字花科自交不亲和机制育成了甘蓝型杂交油菜,大幅度提高了油菜产量和品质,在甘蓝、大白菜和萝卜等蔬菜育种中也有很好的应用。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矿业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古老的领域之一。矿业的发展与扩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工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矿产资源是人类的生命基石。人类使用矿产资源历史悠久,中国至少在50万年以前就开始利用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快速稳定的供给。我国虽然是个矿产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而且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仍然很大。我们一定要做好国家矿产资源的宏观预测调控,健全制度,完善法规,转变观念,坚决关闭小矿业,加快技术进步,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开发、利用、保护好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矿业强国”,并最终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业开发,矿业分布与存储,矿业现状,矿业可持续发展 1.中国矿产资源储存分布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的、矿产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资源总量大,一部分矿种(矿组)的储量名列世界前茅或首位。中国现在已经发现171中矿产资源、其中已经查明储存量的有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水气矿产3种。面前已经拥有矿产地18000处,大中型的矿产有7000余处,是世界第三大矿产资源国。而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第53位,个别矿种甚至居世界百位之后。 1.1 富矿少,贫矿多。 我国矿产资源,贫富矿兼有,而以贫矿居多,品位低,不能直接供冶炼和化工利用,而矿石在采选过程中,浪费也很严重。开采时采富弃贫,使矿石品位下降,富矿越来越少,选别时技术落后,富集率低,并形成大量尾矿,无法合理利用。 1.2 地区分布不平衡。 我国的煤炭贮量中,山西省占1/4,内蒙古自治区占1/5,而南方很少。石油也存在这种北多南少的状况,大庆、辽河、华北、胜利等几大油田都集中在北方,有色金属则是南多北少,如钨、锰、镍、铅、锌矿等。这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不相匹配,长期形成了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的局面,大大提高了矿产开发的成本。[1] 1.3 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 中国80%左右的有色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铝、铜、铅、锌矿产多。而且不少矿石嵌布粒度细,结构构造复杂。中国有色矿产资源中,虽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综合回收,可以提高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矿石组份复杂,势必造成选冶难度大、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高的现状。

201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附答案:遗传和基因表达“自交不亲和性”

201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题附答案:遗传和基因表达“自交不亲和性” 【例题】自交不亲和性指某一植物的雌雄两性机能正常,但不能进行自花传粉或同一品系内异花传粉的现象,如某品种烟草为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请回答: (1)烟草的自交不亲和性是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S1、S2……S15)控制,以上复等位基因的出现是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该变异具有特点。 (2)烟草的花粉只有通过花粉管(花粉管由花粉萌发产生)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才能完成受精。下图为不亲和基因的作用规律: ①将基因型为S1S2的花粉授于基因型为S2S4的烟草,则子代的基因型为;若将上述亲本进行反交,子代的基因型为。 ②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系列基因的纯合个体,结合示意图说出理由:。 ③科学家将某抗病基因M成功导入基因型为S2S4的烟草体细胞,经后获得成熟的抗病植株。如图,已知M基因成功导入到II号染色体上,但不清楚具体位置。现以该植株

为父本,与基因型为S1S2的母本杂交,根据子代中的抗病个体的比例确定M基因的具体位置。 a、若后代中抗病个体占,则说明M基因插入到S2基因中使该基因失活。 b (3)研究发现,S基因控制合成S核酸酶和S蛋白因子的两个部分,前者在雌蕊中表达,后者在花粉管中表达,传粉后,雌蕊产生的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中,与对应的S因子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花粉管中的rRNA降解,据此分析花粉管不能伸长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1)基因突变多方向性(2)S1S2和S1S4 S1S4和S2S4 如果花粉所含S基因与母本的任何一个S基因种类相同,花粉管就不能伸长完成受精 植物组织培养1/2 若后代中无抗病个体,则M基因插入到S2基因以外的其他位置 (3)缺少核糖体,无法合成蛋白质 【解析】 试题分析:(1)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能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说明突变是不定向的。 (2)①由图可知具有相同的等位基因不能伸长受精,

浅谈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教师:李佳川专业:制药工程班级:1001 姓名:徐作军 学号:2

浅析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摘要:中药的有毒与无毒都是药性的组成部分。是药三分“毒”,如果辨证失误,对有毒性的中药剂量掌握不准,就可导致患者中“毒”,中药的“毒”是古人最早认识的药物特性(偏性),然而中药药物毒性反应的危害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更加关注的共同问题,中药里的“毒”主要是中药药物里面重金属超标。 关键词:中药,毒性,中药毒性的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 一中药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二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正确认识中药毒性,是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有毒中药大多效强功捷,临床用之得当,则可立起沉疴;若用之失当,则可引起中毒。 1.毒性分级根据中毒表现的严重程度,可将有毒中药分成三级,即大毒、有毒及小毒。 (1)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这类归为“大毒”。如生草乌、生川乌、马钱子、雷公藤、巴豆等。 (2)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有毒”。如附子、蜈蚣、白花蛇、雄黄等。 (3)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

如吴茱萸、细辛、苦杏仁等; 2 根据重要的不良反应来分,又分为:急性毒性反应,慢性毒性反应或长期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1)急性毒性反应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为唇舌和肢体发麻、头痛、眩晕、烦躁不安、抽搐、惊厥、瞳孔缩小或放大等。可以发生的的中药有:马钱子、川乌、雪上一枝蒿、细辛、乌头等。 2)对心血管的毒性反应症状有:心悸、胸闷、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下降等,这类要主要有: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万年青等 3) 对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有:呼吸困难、咳嗽咳血、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等.可以导致的中药有:”杏仁、白果、枇杷仁等。 4)对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中药有苍耳子、黄药子、雷公藤等. 5)对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如腰痛、浮肿、尿频、尿少、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等,中药有: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己等。 6)对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以及对生殖系统的毒性反应。 (2)慢性中毒反应由于长时间用药累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反应。 (3)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对某些具有免疫原性的中药容易发生的过敏反应。(4)致畸、致突变及致癌作用有些中药能干扰胚胎的正常发育引起畸胎,有些能引起细胞突变和癌变,如雷公藤、槟榔、雄黄、砒霜、土贝母等。 3.中毒原因 (1)剂量过大:超过常规剂量或超大量服用是引起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一次大

如何理解烟草等植物的自交不亲和

如何理解烟草等植物的自交不亲和? 自交不亲和 问题的提出 一个基因如果存在多种等位基因的形式,这种现象就称为复等位基 因。复等位基因除了教材上提到的A B O血型之外,还有复等位现 象就是植物的自交不亲和。 自交不亲和示意图 问题:如何理解有些植物的自交不亲和?

大多数高等植物是雌雄同株的,其中有些能正常自花授粉,但有部分植物如烟草等是自交不育的。 在烟草中至少有15个自交不亲和基因S1、S2、……S15构成一个复等位系列,相互间没有显隐性关系。 在烟草中,基因型为S1S2的植株的花粉会受到具有相同基因型S1S2的植株的花柱所抑阻,花粉不能萌发,但基因型为S1S2的花粉落在S2S3的柱头上时,S2的花粉受到仰阻,而S1的花粉不被抑阻,因而可以参加受精,生成S1S2和S2S3的合子(如图)。 自交不亲和可以分为三种:

由于自交不亲和性,同一基因型的花粉落在同一基因型的柱头上是不能授精的,这在生产实践中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很多果树如苹果、梨、桃等都是通过扦插或是嫁接进行营养繁殖产生,它们的基因型是相同的,如果这些果树是自交不亲和的,那么整个果园的结实率就很低。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果园里添种一些不同基因型系列的授粉植物来供应合适基因型的花粉,从而可促使正常结实。 试题:自交不亲和性是指某一植物的雌雄两性机能正常,但不能进行自花传粉或同一品系内异花传粉的现象。如某品种烟草为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却无法自交产生后代。请回答问题: (1)烟草的自交不亲和性是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S1、S2…S15)控制,烟草的花粉只有通过花粉管伸长(花粉管由花粉萌发产生)输送到卵细胞所在处,才能完成受精。下表为不亲和基因的作用机制: 将基因型为S1S4的花粉授于基因型为S2S4的烟草,则子代的基因型为;若将上述亲本进行反交,子代的基因型为。自然条件下,烟草不存在S系列基因的纯合个体,分析原因是。 (2)科学家将某抗病基因M成功导入基因型为S2S4的烟草体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后获得成熟的抗病植株。如图,已知M基因成功导入到所在Ⅱ号染色体上,但不知道是否插入到S2基因内部。现以该植株为(父本或母本),与基因型为S1S2的个体杂交,根据子代中的抗病个体的比例确定M基因的具体位置。

自交不亲和

自交不亲和性 现代遗传学告诉我们,近交可引起隐性有害基因的纯合,导致近交衰退。植物固着生长无法移动,雌雄同花植物的花粉易取“近水楼台”之便而自花授粉,产生比近交更为严重的遗传效应。植物是如何防止自花授粉的呢?原来植物都会“以逸待劳”,利用风力、水流、昆虫等媒介尽可能远距离传播花粉。而且,许多显花植物还有一项特殊本领,即便是正常可育花粉落到“自己的”柱头上也会阻止其完成受精过程,这就是所谓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性在植物界中广泛分布,超过60%的被子植物都有这种特性,涉及大约320多个科。 自交不亲和指具有完全花并可以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缺乏自花授粉结实能力的一种自交不育性。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有甘蓝、黑麦、白菜型油菜、向日葵、甜菜、白菜和甘薯等。 一、自交不亲和的类型 根据花粉识别特异性的遗传决定方式,自交不亲和性分为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和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两种类型。 1.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GSI) 花粉在柱头上萌发后可侵入柱头,并能在花柱组织中延伸一段,此后就受到抑制。花粉管与雌性因素的抑制关系发生在单倍体配子体(即卵细胞与精细胞)之间。常见于豆科、茄科和禾本科的一些植物。这种抑制关系的发生可以在花柱组织内,也可以在花粉管与胚囊组织之间;有的甚至是花粉管释放的精子已达胚囊内,但仍不能与卵细胞结合。 2.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SSI) 花粉落在柱头上不能正常发芽,或发芽后在柱头乳突细胞上缠绕而无法侵入柱头。由于这种不亲和关系发生在花粉管与柱头乳突细胞的孢子体之间,花粉的行为决定于二倍体亲本的基因型,因而称为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多见于十字花科和菊科植物。 二者发生不亲和的部位不同: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发生于柱头表面,表现为花粉管不能穿过柱头,而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发生在花柱中,表现为花粉管生长停顿、破裂。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常会表现出花粉管在花柱内生长缓慢,不能及时进入胚囊等症状。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 201220451232 韦依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与作用 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其药用部分各不相同,全部入药的。 世界已知植物约有27 万种。我国地域辽阔,从寒温带直到热带,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世界上植物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已知植物约有25 700 种,其中很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20世纪80 年代,我国曾经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资源调查, 发现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包括383 科,2 309 属,11 146 种,其中藻、菌、地衣类低等植物有459 种,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类高等植物有10 687 种。在这些药用植物中,临床常用的植物药材有700 多种,其中300 多种以人工栽培为主,传统中药材的80 %为野生资源[。有些药用植物为我国所特有,如人参、杜仲、银杏等。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 《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 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随着医药学和农业的发展,药用植物逐渐成为栽培植物。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已记述了地黄、红花、吴茱萸等20余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法。隋代太医署下设“主药”、“药园师”等职务,专职掌管药用植物的栽培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当时已有《种植药法》、《种神芝》等药用植物栽培专书。到明代,《本草纲目》中载有栽培方法的药用植物已发展到180余种。1949年后,对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引种栽培。在成分的测定、分离和提取以及药理实验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工作。在此基础上整理编写出版了《中国药用植物志》、《中药志》、《药材学》、《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多种药物专著,收载的药用植物达5000多种,已栽培的有200多种。 公元前1600年埃及的《纸本草》及其后印度的《寿命吠陀经》中,均有植物药的记载。公元1815年后,德国学者出版了以植物药为主的著作《生药学》。日本本草学家岩崎常正的《本草图谱》(1828),搜集药用植物2000多种。20世纪50~8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苏联、法国、日本等在药用植物的资源调查、引种栽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组织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

我国矿产资源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矿产资源行业现状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2000 年以来,我国找矿发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10 年我国新发现矿产地数量基本保持在100 处以上,在2008 年前,增幅总体表现较为平稳。2009年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达到398 处,增幅较大,是2000 年的3 倍,主要矿种为煤炭、铁矿、铅锌矿和金矿。应该说,2009 年也是10 年来新发现矿产地最多的时期。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锰矿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1) 地质找矿尚有很大潜力。综合有关成果评价认为,我国能源探明程度为31%,固体矿产探明程度为35. 4%; 资源储量潜力较高,能源及大部分固体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年均增速保持在1% ~4%,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西部地区占全国的67%、中部地区占26%、东部和东北地区仅占7%; 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较大的省区市主要有内蒙古、山西、新疆、陕西、山东、四川、贵州等。矿山数量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区域板块中分布比例为4∶3∶2∶1,以云南、贵州、四川和湖南4 省分布最多。 2) 勘查投资增速较快,标志找矿真实投入的钻探工作量快于货币投入增长。据统计分析,2009年我国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达303 亿元,相当于2000 年的21 倍多,是2001 年的11 倍多。从工作量来看,2009 年非油气钻探工作量达1 720 万m3,是2000 年的22 倍多,是2001 年的17 倍。正如有位国际知名的找矿专家所言,衡量地质找矿的关键指标,“除了钻探还是钻探”! 近几年钻探工作量的投入增长超过了货币投入增长,说明这几年勘查投入结构中,相对固定费用趋于稳定,而真实有效的找矿投入不断上升。 3) 探矿权登记空前活跃,近年趋于调整回稳。据统计,2009 年全国探矿权累计约为3. 2 万个,是2001 年的5. 6 倍( 2001 年为0. 57 万个) ,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25%以上。 2001—2009 年,年均新设探矿权为5 700 个,高峰为2004—2006 年,其中2005 年新设探矿权接近1 万个。之后受政策调控影响,新设探矿权逐年回落,2009 年新设探矿权回落到4 000 个以下。 说明随着矿业权管理政策的调整,盲目申请探矿权、市场进入无序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4) 新发现矿产地和新增资源量同步快速增长。 2000 年以来,我国找矿发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10 年我国新发现矿产

实验五 油菜自交不亲和性鉴定

实验五油菜自交不亲和性鉴定 一、目的 了解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表现特征,掌握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鉴定方法。 二、内容说明 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是指能产生具有正常功能且同期成熟的雌雄配子的雌雄同体植物,在自花授粉或相同基因型异花授粉时不能完成受精的现象,是花粉与雌蕊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受单一位点或多位点的自交不亲和基因控制。 自交不亲和性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禾本科、豆科、茄科等许多植物中,十字花科中自交不亲和性尤为普遍。 自交不亲和株正开放花的柱头上,如果授于同株或同系统的花粉时,柱头就被激发产生胼胝质等物质,阻碍花粉发芽和花粉管发育,故不能正常受精结实,不结子或结少量种子;而授于别的品种或系统的花粉时,则柱头不会被激发产生这类物质,故能正常受精结实。但在花蕾柱头上,即使授于同株或同系统的花粉也不会被激发这种反应,因此可通过蕾期人工控制自交获得自交不亲和系的种子。 可根据自交结实情况对自交不亲和性进行判断,以自交亲和指数来表示。 自交亲和指数=自交结实种子总数/套袋自交总花蕾数; 自交亲和指数<1者为自交不亲和; 自交亲和指数≥1者为自交亲和。 胼胝质是β-1、3葡聚糖,通常分布于高等植物的筛管、新形成的细胞壁、花粉粒以及花粉管中,将其用苯胺蓝染色后,在紫外光激发下,可发出黄至黄绿色的荧光。 把授粉后经用苯胺染色的子房放到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花粉在柱头上萌发、花粉管发育的状态,以及胼胝质在柱头表面的沉积状况等,进行判断花粉与柱头是否亲和。 三、材料与用具 1、实验材料: 自交不亲和材料:白菜型油菜; 自交亲和材料:甘蓝型油菜。 2、仪器用具:荧光显微镜、广口瓶(20~50ml)、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铅笔、纸牌、纸袋、甲醛、冰醋酸、无水乙醇、普通酒精、磷酸钾、苯胺蓝、氢氧化钠、甘油、蒸馏水等。 四、试验方法步骤 (一)自交亲和指数测定法1、套袋自交:选3~5株已开花且发育健壮的植株,每株上选3~4个花序,摘除已经开放的花朵和角果,然后套上纸袋,并在相应的花序上挂牌标记。 2、蕾期人工强制自交:在每个花序上选择10~15个较大的花蕾,用镊子轻轻摘除幼小的花蕾。开花后未散粉前,用镊子小心摘取本株上隔离袋内新鲜花朵的花药(粉),授到开放花朵的柱头上,即进行花期人工强制自交。 (二)荧光显微法 Martin(1959)发现水溶性苯胺蓝能显示花柱中花粉管的伸长情况:在荧光显微镜下,对于大部分附着于柱头上的SSI花粉,看不见它们的花粉管穿过乳突细胞,一经穿过乳突细胞的少数SSI花粉管,会长驱直入,到达子房,完成授精。因此,可根据穿越花柱的花粉管数量来测定自交不亲和性。 1.试剂配置 (1)FAA固定液:将40%甲醛、80%乙醇和冰醋酸,按1:8:1的比例配制而成。 (2)卡诺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和1份冰醋酸配制而成。 (3)0.1N磷酸钾水溶液:称取71g磷酸钾,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4)0.1%苯胺蓝溶液:称取0.1g水溶性苯胺蓝,用0.1N磷酸钾水溶液定容至100ml。 (5)8N氢氧化钠溶液:称取32g氢氧化钠,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2.取样、固定和保存 解开自交授粉6~12h的花枝上的纸袋,摘取子房,于花柱基部切下花柱,将花期授粉

对中药的认识

何为中药? 顾名思义,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 中国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用历史悠久,从神衣尝百草到东汉《神农本草经)问世,从明代《本草纲目》到现代《中华本草》的编篡,浩瀚的本草文献深刻反映了中国医药发展和劳动人民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丰富经验。 中药发展史 唐代,药物已增加到1000余种,药物知识也已基本可以满足一般临床应用的需要,.宋代,印刷技术的发展,为医药资料的整理、传播提供了良好条件。至此,我国古代开发利用的药物资源已达1748种,极大地丰富了中医药宝库。金、元时期,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在稳定和巩固品种的基础上,重点转向精炼药效、归纳药理,其主要贡献是把医药理论与具体药物密切结合,形成了多层次的中药学理论体系,对后世影响极深。明代,特别是明代中叶,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及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医药界人文荟萃,名著迭起。把医药理论与具体药物密切结合,形成了多层次的中药学理论体系,对后世影响极深。清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不仅中药行、店林立,还形成了一些全国性的药材集散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药的经营管理、中药市场的供求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中成药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40多年来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由单纯的经营、收购转向多学科。多部门协同配合,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利用。民族药、民间药和海洋药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拓宽了开发领域。目前,人们已不满足现有的成就而希望继续探索以能得到更大的突破。 中药的绝佳疗效 中药正成为世界流行的替代药物,据估计在发达国家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发展中国家约有80%以上的人口习惯以草药养生或者治疗一些常见疾病。迄今为止,有超过11000种草本药用植物,其中约500种在亚洲及其他国家常用。在这里我就先给大家举一些一般很重视的疾病方面来看看。 1:抗衰老作用 众所周知,中药具有良好的抗衰老、延年益寿功效。中草药为何会有这种作用呢?随着研究的日渐深入。人们认识到中药的抗衰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请除自由基作用:老年人抗氧化物的活性有所降低,体内有害物质自由基产生过量,皮肤会沉积过多色素。而中药酸枣仁、五味子、地黄、当归等可有效的清除自由基,激活保护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调节免疫功能:随着人体衰老,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而人参、黄芪、白术、山药、大枣、西洋参等药能全面、明显地提高人体免疫力,有较好的抗衰作用。 促进人体代谢:由于老年人的基础代谢水平低下,使机体对各种物质的代谢功能下降,从而加速了衰老。如黄芪、灵芝、地黄、枸杞、黄精、女贞子等药分别具有提高代谢,调节血糖、降低血脂等作用。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人体衰老后,脑细胞大量萎缩、死亡,随之脑重量减轻,老人思维能力、记忆力减退。但中药首乌、当归、黄精、人参、酸枣仁、仙灵脾、茯苓等能有效的延长脑细胞寿命,可改善听力和视力,提高智力和记忆力,从而达到抗衰老的目的。 2:抗肿瘤作用

植物自交不亲和研究进展

植物自交不亲和研究进展 刘月美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近年来,对植物自交不亲和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机制、自交不亲和基因的研究、对自交不亲和的鉴定以及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自交不亲和性; 引言:植物自交不亲和性( 亦称种内不亲和性, self- incompatibility) 是显花植物的一种常见现象, 指能够产生具有正常功能且同期成熟的雌雄配子的雌雄同体植物在自花授粉或相同基因型异花授粉时无法受精。此现象作为一种因自花授粉障碍形成的遗传屏障, 既保持种内的遗传变异性, 又有利于杂交育种。国内外对于植物自交不亲和现象进行了很多研究,包括植物自交不亲和机制的研究、植物自交不亲和遗传的研究,植物自交不亲和鉴定方法的研究、植物自交不亲和基因克隆以及研究如何克服和合理利用植物自交不亲和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还存在这很多亟待解决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植物自交不亲和的研究情况进行扼要概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1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机制 自交不亲和性是花粉与雌蕊综合作用的结果, 涉及花粉

识别和拒绝过程, 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植物可以识别亲和与不亲和的花粉。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根据花型不同,可分为异型 性SI和同型性SI.异型自交不亲和是指植物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花的雄蕊和雌蕊相对长度不同.同型自交不亲和是指花的形态结构相同,根据遗传机制不同又可分为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sporophyticself-inconmpatibi1ity,SSI)与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gametophytic self-incompatibility,GSI)。【1】SS I 由花粉母细胞的S-基因型决定,当它和雌蕊的基因型相同时, 花粉粒在柱头乳突表面萌发受阻, 如十字花科、菊科、旋花科植物等; GSI由花粉本身的S-基因型决定, 当它和雌蕊的基因型相同时,花粉一般能在柱头萌发并伸入花柱, 但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长受到抑制, 如茄科、蔷薇科、罂粟科植物等。【2】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 浅谈对药 用植物的 认识 [1**********]2 韦依 浅谈对药用植物的认识与作用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 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 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其药用部分各不相同, 全部入药的。 世界已知植物约有 27 万种。我国地域辽阔,从寒温带直到热带,地形复杂,气候 多样,是世界上植物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全国已知植物约有 25 700 种 ,其中 很多植物具有药用价值。20世纪80 年代 ,我国曾经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资源调查 , 发现 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包括 383 科 ,2 309 属 ,11 146 种 ,其中藻、菌、地衣类低 等植物有 459 种 ,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类高等植物有 10 687 种。在这些药用植物 中 ,临床常用的植物药材有 700 多种 ,其中 300 多种以人工栽培为主 ,传统中药材的 80 %为野生资源[。有些药用植物为我国所特有 ,如人参、杜仲、银杏等。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 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 记载。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 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 《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 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 类药有115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 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 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 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中《经史证类 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 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 多种。随着医药学和农业的发展,药用植物逐渐成为栽培植物。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已记述了地黄、红花、吴茱萸等20余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法。隋代太医署下设“主药”、“药园师”等职务,专职掌管药用植物的栽培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当时 已有《种植药法》、《种神芝》等药用植物栽培专书。到明代,《本草纲目》中载有栽培

远缘杂交在育种上的运用

第十一章远缘杂交在育种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远缘杂交育种的重要意义;远缘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方法;远缘杂交后代的分离与选择。 教学目标:了解远缘杂交的作用;重点掌握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及其克服方法,杂种夭亡、不育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远缘杂交后代分离特点及处理方 法。 教学重点:系统掌握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杂种夭亡和不育、杂种后代分离无规律等困难的方法。 教学难点:远缘杂交的两大困难及其克服方法。 一远缘杂交的意义与作用 远缘杂交(wide cross):将植物分类学上用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 间杂交。产生的后代为远缘杂种。 分为:种间杂交(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属间杂交(intergeneric hybridization)和亚远缘杂交(sub-wide cross)。 1 培育新品种和种质系 2 创造新的物种 3 创造异染色体系 4 诱导单倍体 5 有效地利用杂种优势 6 研究生物的进化 二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及其克服方法 1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及其原因 由于双亲的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大,染色体数目、结构不同,生理上也常不协调,这些都会影响受精过程。 远缘杂交不亲合性的关键——生殖隔离 具体原因: (1) 亲缘关系较远的双亲在结构上、生理上的差异,不能完成正常的受精作用(2)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与双亲的基因组成有关 2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1)亲本的选择与组配 a 栽培种和野生种杂交时,应以栽培种为母本。 b 在染色体数目不同的远缘杂交中,一般以染色体数目多的作母本。 c 以杂种为母本 d 广泛测交,选择适当亲本组配,并注意细胞质的作用。 (2)染色体预先加倍法 先将的染色体数目少的亲本进行人工加倍后再进行杂交,可提高杂交的结实率。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况 2007-01-19 17:27:15| 分类:陌尘草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元)。藻类、菌类、地衣类同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2科、179属、463种;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计划性293科、2134属、10553种。也就是说,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8.6%。显然,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藻类:中国藻类植物估计有数千种其中药用藻类资源共计划处42科、53属、114种。药用藻类中较重要的是红藻、绿藻和褐藻,占种数的88%。红藻门药用植物中种数较多的科有江篱科(1属8种)、石花菜科(2属7种)、红毛菜科(2属7种)、松节藻科(3属4种)、红翎菜科(2属4种)、仙菜科(2属4种)等。绿藻门的主要科是石莼科(2属11种)和双星藻科(1属5种)。褐藻门的半数以上的药用种集中在马尾藻科(1属12种),该科也是药用藻类中最大的科。

就目前来讲,藻类植物中药用种数最多的是海洋藻类,据报道,中国药用海藻有120种以上。海藻中已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蒿子等。药用海藻中石花菜、蜈蚣藻、海蕴,石莼、海萝。鹿角菜、裙带菜。鸡毛菜、皱紫菜。海黍子、宣藻。肠浒苔、美舌藻(鹤鸪莱)、海人草等为较常见的种类。中国70年代引入的巨藻亦可药用。淡水藻类药用的主要有脆轮藻、普通水绵和小球藻等,陆生藻主要是念珠藻(葛仙米)和发状念珠藻(发菜)等。 菌类:中药资源所涉及的菌类只限于真菌。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是药用低等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药用真菌中比较重要的是子囊菌和担子菌两个纲。担子菌纲尤为突出,药用种数约占药用真菌的90%。 担子菌中70%的药用种集中在6个较大的科,即多孔菌科(27属74种)、口蘑科(18属45种)、红菇科(2属33种)、牛肝菌科(5属16种)。马勃科(6属13种)和蘑菇科(2属12种)。主要药用属有多孔菌属、羊肚菌属、红菇属、侧耳属等。灵芝属的植物全世界有100余种,中国有73种,是世界上灵芝种数最多的国家,海南省是中国的“灵芝王国”,有50余种。本属可药用的有7种。担子菌中常用药材主要有茯苓、猪苓、灵芝、紫芝、雷丸、马勃、银耳等,其他还有猴头菌、云芝、竹黄、侧耳、木耳、苦白

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状况

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状况 当今世界上的国家很少有仅靠自身的矿产资源来发展本国经济的,但是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无疑是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主要矿产品进口量逐年上升。1987年我国矿产品及初级加工制品出口创汇62亿美元,而进口则达98亿美元;1988年出口85.75亿美元,进口116.8亿美元,逆差达31.1亿美元。可以说我国已逐渐成为矿产资源进口大国。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增长很快,主要矿产资源短缺的态势日益明显。1989年我国铁矿石原矿的产量为 1.714 5亿吨,进口铁矿砂1 259万吨。2000年现有铁矿的生产能力将减少10%~20%,因而2000年我国铁矿石产量基本稳定在目前水平。资源缺口增加,每年需进口铁矿砂2 000万吨~3 000万吨。预计2020年铁矿石产量可达2.8 亿吨~3.0亿吨,每年需进口4 500万吨~5 000万吨铁矿砂。 现有铜、铅、锌生产能力2000年减少30%~40%,三分之二有色金属统配矿山主要金属生产也到了中晚期。如果地质勘探无重大突破,21世纪初,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将出现全面紧缺的局面。

2.金属的存在和冶炼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十分丰富,除蕴藏在地壳中的外,还有数量很大的海滨沙矿和海底金属矿藏(如锰结核和重金属矿床等),它们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陆地上可用来制取金属的矿石大约有以下八大类: (1)天然金属矿,如金、银、铂、汞等贵金属,常以单质形式存在; (2)氧化物矿,如铝矾土Al2O3·nH2O、赤铁矿Fe2O3和锡石SnO2等; (3)碳酸盐矿,如石灰石CaCO3、孔雀石Cu2(OH)2CO3等; (4)硅酸盐矿,如绿柱石Be3Al2Si6O18、高岭石(Al2Si2O7·2H2O)等; (5)硫酸盐矿,如重晶石BaSO4、石膏CaSO4·2H2O等; (6)磷酸盐矿,如磷酸钙Ca3(PO4)2和磷酸稀土矿等;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宗霖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概述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本文综述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开发利用情况。阐述了资源的保护、培育与利用;探索了实现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途径,并附之于自我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的看法。 关键字: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可持续中国 参考文献: 康健王蓝,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中国林业 士林等. 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J ]. 中国中药, 2005, (15). 麦娥, 高海琪1 加强中药野生资源保护刻不容缓[J ]. 中国药业, 2004, (08).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区划[M ]. 科学, 1995. 西林等. 中药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 ]. 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Resourees Li Zonglin 前言:我国是应用天然药物最为广泛、最为久远的国家。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医学文化与理论,即中医药文化理论。进入21世纪后,传统草药和近代东西方发展起来的植物药被认为是将来健康产业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长期采挖以及滥用资源致使植被破坏、生态恶化,许多野生药用植物蕴藏量大大减少。为了解决这些药用植物--特别是那些药效明显、生境特殊、引种困难的药用植物的资源日渐匮乏的问题,科研人员、相关企业和一些政府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在保护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植物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

克服植物种间杂交与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现状

克服植物种间杂交与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现状 张旸 (东北林业大学花卉生物工程研究所哈尔滨150040) 摘要本论文论述了植物种间杂交和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现状主要论述了克服不亲和性的方法以及最新激光克服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种间杂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性激光 Development of overcoming cross-incompatibility and self-incompatibility in the Plants Zhang Y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Flower Biotechnology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150040)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 more and more the bio-physical technologies have been applied into many fields. Cross-incompatibility and self-incompatibility in the plant breeding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Furthermore, application of laser in overcoming incompatibility were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 cross-incompatibility self-incompatibility laser 种间杂交不亲和性和自交不亲和性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杂交育种以基因型不同的植物种或品种进行交配或结合形成杂种通过培育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它是培育新品种的主要途径是近代育种工作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和利用是杂种优势利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可以节省人工去雄的劳力降低种子生产成本提高制种效率保证较高的杂种率利用其杂种优势至今仍是许多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方式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生产杂种是一种非常简便的制种方法但是由于不亲和性的存在远缘杂交以及自交不亲和系的繁殖和保持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克服不亲和性的方法也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植物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 1.1 植物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概况 近几年来随着育种工作的深入发展植物种内的遗传资源日益枯竭利用其近缘和野生植物有益资源拓宽作物遗传资源范围已日益受到育种工作者的重视有益遗传资源向植物导入在不同水平上有不同的方法如植株水平上的有性种间杂交细胞水平上的原生质融合和分子水平的基因工程[3][9]等据报道在现已发现的三十九万种植物中仅五百多个种被驯化为栽培种由于优良品种和杂交品种越来越广泛地替代了农家品种使栽培种的种质资源不断地被侵蚀作物品种遗传基础进一步萎缩提高品种产量水平的速度显著变慢因此克服植物交配的不亲和性对于生物育种来说就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在培育优良品种的过程种由于种内杂交较易成功育种家们历来主要利用栽培种内的基因资源现在已感到栽培种内的基因资源贫乏有些特征特性在栽培品种中已很难找到而野生种在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条件下恰恰保留和积累了这些特征和特性因此通过种间杂交发掘已经驯化和大量尚未驯化的近缘种的优良遗传资源丰富栽培种的基因库已成为植物育种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近二十年来新的抗病抗虫优质等基因从野生种近缘种向栽培种渗入的速度已经加快一些新的性状如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等亦在种间杂交过程中不断的被创造出来其中不少已被利用到作物品种改良中种间杂交又是创造新作物类型的有效途径典型的例子有小黑麦糊麻萝卜甘蓝等通过无融合生殖或染色体消除等途径种间杂交还被成功的用来创造单倍体以加速育种的进程因此种间杂交是育种工作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但是种间杂交在育种工作中的作用却因为种间的生殖隔离而受到严重的限制这突出的表现在种间杂交不亲和杂种不活杂种不育和杂种衰败上[1][32] 种间不亲和性:是指两个可育的不同种的植物授粉后由于花粉不能萌发或花粉管行为反常或雌

矿产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

矿产资源现状与对策研究 随着矿产开采业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业越来越广泛,中国的矿产资源丰富,但各个地域的分布情况不同,资源分配不均匀,这就造成不同地域在矿产产业上的开采力度不一。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都需要详细的分析,并作出相应的的对策保证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采。这也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标签:矿产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业也越来越繁荣,勘察并合理开采我国矿产资源是对矿产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策略。矿产资源的勘察对我国矿产资源新资源的发现也是必要的手段。矿产资源作为一种基础产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所以对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提高我国经济水平的必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当今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1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 我国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总量丰富、地域分布广。煤矿作为一种能源矿产,历史悠久,它的开采量在我国首位。不仅煤炭资源丰富,而且品种齐全和分布广泛。我国32个省(区、市)中,除了上海市没有煤炭外,都有丰富煤炭资源。但是其区域分布不均衡,总体特征是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山西和西北地区最富集。华北地区1930.84亿吨,占57.87%,华中地区148.68亿吨,占4.46%,华南地区11.25亿吨,占0.34%;华东地区253.75亿吨,占7.60%,东北地区144.53亿吨,占4.33%,西北地区557.39亿吨,占16.70%,西南地区290.35亿吨,占8.70%。 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具有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特性。其矿产储存种类有54 种。其中铁矿的分布最多,在我国各地已知的铁矿区有1834处。大型和超大型铁矿区主要分布在辽宁鞍山-本溪铁矿区、冀东-北京铁矿区、河北邯郸-刑台铁矿区、山西灵丘平型关铁矿、山西五台一岚县铁矿区、内蒙古包头一白云鄂博铁锈稀土矿、山东鲁中铁矿区等地的分布较多,其他地方也有分布。其次是锰矿在全国已探明的锰矿区共有213处,主要分布在辽宁瓦房子、福建连城、湖南湘潭、民乐、玛瑙山、响涛园等地都有锰矿。还有其他矿产,如铬矿、钛矿、钒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镁矿、镍矿、钴矿、钨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锑矿、铂族金属、锗矿、镓矿、铟矿、沲矿铊矿、铪矿等等,在各地的分布不尽相同。 中国非金属矿产也具有品种很多,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的特性。已探明储量的非金属矿产有88种,根据用途可分为4类:第一类是冶金辅助原料类,主要矿种有菱镁矿、耐火粘土、普通萤石、白云岩、蓝晶石、红柱石、矽线石、熔剂用灰岩、铸型用砂等。第二类是化工原料类,主要矿种有磷、硫、钾盐、化工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