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摘要: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首先介绍了涤纶的结构和各项性能,从而得出涤纶的一些基本特性。然后从分散染料对涤纶的染色时产生的色花、色点、色差及分散染料的泳移现象论述了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并针对这些疵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解决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

关键词:涤纶疵点原因预防措施

前言

涤纶自发明至今以它绝对的优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数量已占世界纺织纤维的1/3,约占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的一半,成为合成纤维中的佼佼者,是当今理想的纺织材料。它的优越性主要取决于它特定的大分子结构;不仅有刚性的苯环,而且有脂肪族的链节,使其不仅具有可熔融加工性,便于加工成纤维,而且其大分子足够的刚性,赋予纤维高的初始模量。涤纶的综合性能好,强度大、弹性好,加工性能也好,其制成的面料挺括而不易变形,洗后不用熨烫,可纯纺也可和各种天然纤维混纺或交织,广泛用于服装,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在服装方面涤棉混纺织物可用于衬衣、床上用品,涤纶长丝可用于外衣、运动衣,也可用以生产仿羊毛、仿丝绸、仿麻等仿天然纤维产品等。由于涤纶可以大批量生产,加工技术不断改进,生产费用降低,所以涤纶的前景一片大好。而涤纶的染色疵点对涤纶的生产制品带来了很多麻烦,所以我们必须对涤纶染色疵点有一定了解,比如涤纶染色时的色花、色点和色差等,并分析这些涤纶染色时疵点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从而提出控制涤纶染色时疵点的预防措施,解决这些涤纶染色疵点,以减少对涤纶加工和制品带来的生产麻烦【1】。

1 .涤纶和分散染料

1.1涤纶

1.1.1涤纶的结构

涤纶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普通涤纶的纵向为光滑、均匀、无条痕的圆柱体,横截面为圆形。涤纶大分子链上不含有亲水性基团,且缺乏与染料分子结合的官能团,故吸湿性、染色性差,属于疏水性纤维。涤纶大分子的基本链节中含有苯环,阻碍了大分子的内旋转,使主链刚性增加。但涤纶大分子的基本链节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亚甲基,所以又有一定的柔性。刚柔相济的大分子结构使涤纶具有弹性优良、挺括、尺寸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质。涤纶大分子为线性分子,没有大的侧基和支链,分子链容易沿着纤维拉伸方向平行排列,因此分子间容易紧密地堆砌在一起,形成结晶,这使纤维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形状稳定性。酯键的存在使涤纶分子具有一定的化学反应能力,但由于苯环和亚甲基的稳定性较好,所以涤纶的化学稳定性较好【2】。

1.1.2涤纶的性能

(1)热性能

涤纶是热塑性纤维,其玻璃化温度为68~81℃,在玻璃化温度以下,大分子链段的活动能力小,涤纶受外力不易变形,有利于正常使用;涤纶的软化点温度为230~240℃,高于此温度,纤维开始解取向,分子链发生运动产生形变,且形变不能回复。在染整加工中,温度要控制在玻璃化温度以上,软化点温度以下。印染厂的热定性温度一般为180~220℃,染色、整理及成衣熨烫的温度均低于热定型温度,否则会因分子链活动加剧而破坏定性效果。在几种主要的合成纤维中也是最好的。涤纶在150℃下加热168小时后,其强度损失不超过3%,而锦纶在150℃受热5小时即变黄,纤维强度大幅度下降。大部分碳链纤维在高于80~90℃下受热要发生变形,其强度损失很难恢复。所以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热加工时,应着重考虑棉纤维本身的耐热性。涤纶所允许的使用温度范围较大,可在-70~170℃之间使用,低温时纤维不会发脆【2】。

(2)机械性能

涤纶的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不仅与其分子结构有关,还与纤维纺丝过程中的拉伸和热处理工艺密切相关。经拉伸后,涤纶大分子链按一定方向排列,取向度提高,使其能均匀承受外力,故强度提高。通常涤纶短纤维的断裂强度约为0.27~0.66N/tex,断裂伸长率在25%~50%之间。在适当的热处理条件下,涤纶在纺丝过程中的拉伸程度越高,则纤维的取向度越高,纤维的断裂强度也越高,而断裂伸长率却较低;反之,则可能获得低强高伸的纤维。即改变拉伸和热处理条件,可制成高强低伸或低强高伸等不同品种的纤维。涤纶具有优良的弹性,在较小的外力作用下不易变形,当受到较大外力作用而产生形变时,取消外力后,其回复原状的能力也较强,其形变回复能力与羊毛相近。某些纺织纤维发生形变后的回复能力具体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2】。

(3)化学性能

涤纶的化学性能与其分子结构有关。在涤纶大分子中,苯环和亚甲基的稳定性较好,故涤纶的化学稳定性较好,而酯键的存在使分子具有一定的化学反应能力。涤纶的耐酸性较好,对无机酸和有机酸均有很好的稳定性。而涤纶的耐碱性较差。涤纶在浓碱液或热的稀碱液作用下,纤维表面的大分子会发生水解,一层层地剥落下来,并溶解在碱液中,使纤维逐渐变细,这种现象称为“剥皮现象”。利用这一方法处理涤纶织物,可使纤维变得细而柔软,增加了纤维在纱线中的活动性,使涤纶织物获得仿真丝效果。另外,涤纶对氧化和还原剂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印染加工过程中常使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对其几乎没有损伤。需要注意的是,在涤棉混纺织物漂白和染色时,应根据纤维的性质来选择适当的漂白和染色工艺及化学试剂。最后,涤纶的耐溶剂性较好。一般的非极性有机溶剂和室温下的极性有机溶剂对涤纶没有影响【2】。

1.1.3涤纶的其他性能

涤纶的吸湿性在合成纤维中较差。由涤纶的分子结构可知,大分子链不含亲水基团,且涤纶的结晶度高,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的空隙小,故吸水性差,在水中的膨化程度也低,因而其织物具有易洗快干的特性。但织物吸湿性差,透气性不好,容易积聚静电而吸附灰尘。涤纶染色困难,一般染料不易着色,除因

其吸湿性较差,染料难以随水分子进入涤纶内部外,涤纶大分子上缺少极性基团也是造成染色困难的原因之一。涤纶织物表面容易起球而影响外观。这是因为涤纶表面光滑,纤维之间抱合力差,故纤维尖端容易散露在织物表面形成绒毛,穿着时经摩擦使纤维纠缠在一起结成小球。又由于纤维强度高、弹性好、使小球难以脱落。涤纶由于吸湿性低,导电性差,经摩擦易产生静电。静电使织物易起毛起球,易玷污,并会黏附在皮肤或其他服装上,穿着很不舒服。涤纶靠近火焰时会收缩熔化为黏流状,接触火焰即燃烧,并形成熔珠而滴落,熔珠为硬的黑色小球,燃烧时有芳香气味并产生黑烟。离开火焰后,涤纶能继续燃烧,但易熄灭。涤纶燃烧时会因熔珠而黏附于皮肤上,造成严重灼伤。涤纶与易燃纤维混纺时,燃烧更为剧烈【2】。

1.2分散染料

1.2.1分散染料的结构分类

分散染料是一种分子结构简单,水溶性低的非离子型染料。在染浴中主要以微小颗粒呈分散状态存在,由于染色时必须借助分散剂将染料分散在染液中,因此商品分散染料中往往都含有大量的分散剂。分散染料按结构分类,主要以偶氮型、蒽醌型为主,其次还有苯乙烯型、硝基二苯胺型等。偶氮型分散染料约占分散染料总量的60%,主要以单偶氮型染料,也有双偶氮型染料。蒽醌型分散染料一般为结构比较简单的羟基、氨基蒽醌衍生物。但由于它制造复杂,成本昂贵,而且制造过程中易污染环境,目前产量处于逐步下降的趋势。【3】

1.2.2分散染料的基本性质

(1)溶解特性

分散染料分子上不含离子性基团(如羧基、磺酸基),则染料的溶解度不大;但含有羟基,偶氮基,氨基等极性基团,则使染料具有微水溶性。染色时染料依靠分散剂的作用均匀分散在染液中。具有羟基等极性基团多的染料溶解度较高,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含极性基团少的染料溶解度较低。增加温度可提高染料的溶解度,而且溶解度大的染料,随温度的增加溶解度提高得多一些。分散剂对分散染料具有增溶作用,染料的溶解度随分散剂浓度的增大而增高。一般阴离子型分散剂可以将染料的溶解度提高好几倍,而非离子型分散剂因为其对温度比较敏

感,对染料溶解度提高的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2)结晶现象

在染液中直径较小染料颗粒优先溶解,染液达到饱和时,尚未溶解的较大的染料颗粒却能吸附从饱和染液中在结晶出来的染料,结果造成染料晶体逐渐增大。尤其在周期性的升温和冷却过程中,这种现象更加剧烈。除了上述晶体增长现象外,还会发生晶体的变异,形成比较稳定的染料聚集体。聚集体会沉积在织物上,造成织物的耐摩擦牢度下降。分散染料染液的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长、染色温度越高,这种现象越容易发生。在实际染色过程中,染浴中的染料因为不断上染涤纶而减少,所以晶体增长的现象并不特别严重。染液中加入阴离子型分散剂能起到稳定作用,并抑制染料晶体的增长。而过量的电解质和阳离子型物质会造成染料的聚集。

(3)染色特性

分散染料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偶氮、蒽醌等的衍生物,属于非离子型染料。分散染料的微水溶性十分重要。因为只有溶解了的染料分子(直径约为1~2nm)才能进入涤纶的微隙,并在纤维内部扩散。尽管如此,分散染料在染色时仍需要加入分散剂,以保证染料分子能均匀地分散在染液中。但是分散染料的溶解度不能过大,如果在染液中添加助溶剂,可以起缓染甚至剥色作用。分散染料与涤纶之间主要靠范德华力和氢键结合。涤纶分子为直线形,苯环上没有取代基,与染料分子的芳香环容易靠近,有较大的色散力。涤纶分子结构太紧密,阻碍了

染料分子的扩散,造成染色困难,因此要依靠高温条件染色。分散染料分子结构简单,又不含电离性基团,具有一定的蒸气压,有升华现象。升华的速度与温度成正比。利用分散染料的这一特点,可以用热熔染色、转移印花、转移染色等方法对织物进行加工【3】。

1.2.3分散染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分散染料的分子结构与颜色

偶氮型分散染料的颜色取决于染料分子的共轭系统及染料分子的偶极性。染料分子的极性与重氮组分和偶合组分上的取代基的性质、位置和数目有关。若重氮组分不变,偶氮型分散染料的颜色也随偶合组分上取代基的变化而变化。蒽醌

型分散染料的颜色与蒽醌分子上的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有很大关系。

(2)分散染料的分子结构与耐升华牢度

分散染料不仅分子结构较为简单,而且不具备强的电离性基团,所以分子间吸引力不大,具有升华现象。容易升华的染料耐热性能差,染色时大量气化的染料如果来不及被涤纶吸收,容易玷污设备和棉纤维沾色,造成染料的浪费,在使用过程中也往往使熨烫性能下降。因此分散染料的升华牢度是重要的性能指标。升华牢度反映了织物一定条件下高温热处理后的褪色情况。分散染料的耐升华性能与染料的分子结构有关。染料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加,染料不易升华;染料分子的极性增加,染料也不易升华。增加偶氮型分散染料的极性与在偶合组分的氨基引入供电子基,都可使染料的升华牢度提高。对于蒽醌分散染料而言,极性基团对升华牢度的影响比偶氮型分散染料要小的多,但染料的升华牢度也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子中极性基团的极性、数量和位置有关。(3)分散染料的分子结构与耐光牢度

分散染料的耐光牢度决定于染料的化学结构,与染料的物理聚集状态,染料的浓度等因素有光。在偶氮型分散染料分子中,无论在重氮组分或偶合组分上,引入吸电子基均可提高耐光牢度。蒽醌型分散染料的耐光牢度一般比偶氮型分散染料高。蒽醌型分散染料的耐光牢度与纤维的性质、蒽醌上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有关【3】。

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涤纶织物由于强度高,回弹性好,耐磨性优良,尺寸稳定性好,抗皱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纺织品及服装面料。涤纶筒子纱线染色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在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上进行的。由于聚酯纤维结构紧密,分散染料在低温条件下几乎不上染。只有将温度提高至90℃以上,染料的上染逐渐增加。达到110℃以上时,涤纶纤维中无定型区高分子链段的运动加剧,增加了微隙,降低了染料分子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的阻力,提高了染料分子扩散速度,使分散染料的上染速率迅速加大。至130℃才能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染料利用率达到90﹪以上,得色丰满,各种染色牢度优良。 1.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1.1生产材料及设备 涤纶100D网络丝、染料、冰醋酸、匀染剂、还原清洗剂、抗静电剂、RY-1180V型高温高压染样机 1.2工艺流程及条件及处方: 原纱进厂—松筒—倒角—装笼—进入染缸—前处理(退浆、煮练、漂白合一,在100℃条件下处理20min,皂洗剂1g/L去油)—水洗—染色缸加入已溶解好的染料和助剂依次侵入染槽—加入纱线染色(1℃/1min)升温至70℃匀染10min—(1℃/1min)升温至100℃匀染10min—(1℃/min)升温至130℃保温45-60min—高温排水—洗水—还原清洗(100℃处理30min,对于深色而言)—洗水—醋酸中和—洗水(上抗静电剂)—脱水—烘干。 染色处方(按织物重量): 分散染料(o.w.f.)x 冰醋酸1.2g/L 匀染剂1.2g/L 还原清洗处方

冰醋酸1.5g/L 还原清洗剂1.5g/L 抗静电剂处方1.0g/L 2.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1松筒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前需先松筒,松筒首选不锈钢弹簧管,其优点是有效穿透面积特别大,对获得匀染非常有利。可自由压缩,对不同数量批号的订单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筒纱卷绕密度大小是很重要的,考虑到染色机械的泵的扬程高度,涤纶筒纱的卷绕密度以0.33-0.39g/立方厘米为宜。卷绕太紧,染液难穿透很厚的纱层,局部因接触染料太少而得色偏浅造成色花或色圈等染疵,卷绕太松,筒纱容易变形脱落,造成乱纱,难于上机。如果绕筒的张力、密度不均匀就必然要造成筒轴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与穿透量不同。张力、密度较小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快,染液的穿透量多;张力、密度较大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慢,染液的穿透量少。染色结果是,张力、密度小的部位得色深;张力、密度大的部位得色浅。这是因为,染料上染纤维,是分为三步:第一步,染料随着染液的流动进入纤维表面的“扩散边界层”:第二步,染料通过扩散边界层靠近纤维,被纤维表面吸附;第三步,染料从纤维表面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染料从染液中进入纤维表面“边界层”的速度和数量是与染液的流动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染液流动越快,纤维表面染液的交换更新越快,染料进入纤维“边界层”的速度越快、数量越多。被纤维表面吸附的速度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染料从纤维表层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并发生染着的速度自然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的缘故。 对措施:绕筒要均匀 所谓“均匀”是指绕筒张力要均匀、绕筒密度也要均匀。实际生产证明手工绕筒速度虽快,但很难达到“均匀”的要求。因此,最好是采用机器绕筒,其绕筒效果相对较好。 2.2前处理 染前处理对天然纤维而言主要是去除其共生物。对涤纶等合成纤维来说则是去除其人为的后加“杂质” 包括纺丝或织造过程中加入的油剂以及沾污的油垢、灰尘、色素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油剂。油剂中含有润滑剂、乳化剂、抗静电剂等。施加油剂对涤纶等合成纤维的

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涤纶织物由于强度高,回弹性好,耐磨性优良,尺寸稳定性好,抗皱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纺织品及服装面料。涤纶筒子纱线染色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在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上进行的。由于聚酯纤维结构紧密,分散染料在低温条件下几乎不上染。只有将温度提高至90℃以上,染料的上染逐渐增加。达到110℃以上时,涤纶纤维中无定型区高分子链段的运 动加剧,增加了微隙,降低了染料分子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的阻力,提高了染料分子扩散速度,使分散染料的上染速率迅速加大。至130℃才能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染料利用率达到90 ﹪以上,得色丰满,各种染色牢度优良。 1.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1.1 生产材料及设备 涤纶100D网络丝、染料、冰醋酸、匀染剂、还原清洗剂、抗静电剂、RY-1180V 型高温高压 染样机 1.2 工艺流程及条件及处方: 原纱进厂—松筒—倒角—装笼—进入染缸—前处理(退浆、煮练、漂白合一,在100℃条件 下处理20min, 皂洗剂1g/L 去油)—水洗—染色缸加入已溶解好的染料和助剂依次侵入染槽—加入纱线染色(1℃ /1min )升温至70℃匀染10min—(1℃ /1min )升温至100℃匀染10min—(1℃ /min )升温至130℃保温45-60min —高温排水—洗水—还原清洗(100℃处理30min, 对于深色而言)—洗水—醋酸中和—洗水(上抗静电剂)—脱水—烘干。 染色处方(按织物重量): 分散染料()x 冰醋酸1.2g/L 匀染剂1.2g/L 还原清洗处方 冰醋酸1.5g/L 还原清洗剂1.5g/L 抗静电剂处方1.0g/L 2.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1 松筒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前需先松筒,松筒首选不锈钢弹簧管,其优点是有效穿透面积特别大,对获得匀染非常有利。可自由压缩,对不同数量批号的订单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筒纱卷绕密度大小是很重要的,考虑到染色机械的泵的扬程高度,涤纶筒纱的卷绕密度以-0.39g 立方厘米为宜。卷绕太紧,染液难穿透很厚的纱层,局部因接触染料太少而得色偏浅造成色花或色圈等染疵,卷绕太松,筒纱容易变形脱落,造成乱纱,难于上机。如果绕筒的张力、密度不均匀就必然要造成筒轴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与穿透量不同。张力、密度较小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快,染液的穿透量多;张力、密度较大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慢,染液的穿透量少。染色结果是,张力、密度小的部位得色深;张力、密度大的部位得色浅。这是因为,染料上染纤维,是分为三步:第一步, 染料随着染液的流动进入纤维表面的“扩散边界层”:第二步,染料通过扩散边界层靠近纤维,被纤维表面吸附;第三步,染料从纤维表面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染料从染液中进入纤维表面“边界层”的速度和数量是与染液的流动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染液流动越快,纤维表面染液的交换更新越快,染料进入纤维“边界层”的速度越快、数量越多。被纤维表面吸附的速度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染料从纤维表层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并发生染着的速度自然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的缘故。 对措施:绕筒要均匀 所谓“均匀”是指绕筒张力要均匀、绕筒密度也要均匀。实际生产证明手工绕筒速度虽快,但很难达到“均匀”的要求。因此,最好是采用机器绕筒,其绕筒效果相对较好。 2.2 前处理 染前处理对天然纤维而言主要是去除其共生物。对涤纶等合成纤维来说则是去除其人为的后加“杂质” 包括纺丝或织造过程中加入的油剂以及沾污的油垢、灰尘、色素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油剂。油剂中含有润滑剂、乳化剂、抗静电剂等。施加油剂对涤纶等合成纤维的纺丝、织造是必要的。但在染整加工时必须将油剂洗除倘若染前不洗涤,带着这些油剂染色,油剂会在涤纶表面形成一层“阻染膜”,妨碍染料向纤维内部均匀扩散、渗透。因而,容易造成上色不匀,产生色花、色斑等染疵。而且,还会使浮色增加,影响色牢度。如果染前处理工艺不到位,纤维上的油剂去除不匀,就可能产生云状色花;如果在染色过程中,染液中的染料分散稳定性差,出现凝聚现象,这些油剂又会与染料的聚集体结合,沾附染色物而产生色斑。 必须注意的是前处理后一定要清洗干净,否则容易造成染花疵病。 应对措施:加强染前净化处理 在染色前,先将染色物在淡碱液中(必要时可加入适量耐高温、不起泡的表面活性剂)于120 ℃处理 2Omin(注意,碱浓不可太高,以免涤纶水解)。排液后清洗一次,必要时经酸中和,然后再实施染色。目的有二个:

分散染料染涤纶染色工艺模板

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涤纶织物由于强度高, 回弹性好, 耐磨性优良, 尺寸稳定性好, 抗皱性好, 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纺织品及服装面料。涤纶筒子纱线染色是采用高温高压染色法在高温高压筒子纱染色机上进行的。由于聚酯纤维结构紧密, 分散染料在低温条件下几乎不上染。只有将温度提高至90℃以上, 染料的上染逐渐增加。达到110℃以上时, 涤纶纤维中无定型区高分子链段的运动加剧, 增加了微隙, 降低了染料分子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的阻力, 提高了染料分子扩散速度, 使分散染料的上染速率迅速加大。至130℃才能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 染料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得色丰满, 各种染色牢度优良。 1.涤纶筒子纱染色工艺 1.1生产材料及设备 涤纶100D网络丝、染料、冰醋酸、匀染剂、还原清洗剂、抗静电剂、RY-1180V型高温高压染样机 1.2工艺流程及条件及处方: 原纱进厂—松筒—倒角—装笼—进入染缸—前处理( 退浆、煮练、漂白合一, 在100℃条件下处理20min,皂洗剂1g/L去油) —水洗—染色缸加入已溶解好的染料和助剂依次侵入染槽—加入纱线染色( 1℃/1min) 升温至70℃匀染10min—( 1℃/1min) 升温至100℃匀染10min—( 1℃/min) 升温至130℃保温45-60min—高温排水—洗水—还原清洗( 100℃处理30min,对于深色而言) —洗水—醋酸中和—洗水( 上抗静电剂) —脱水—烘干。 染色处方( 按织物重量) : 分散染料 ( o.w.f.) x 冰醋酸 1.2g/L

匀染剂 1.2g/L 还原清洗处方 冰醋酸 1.5g/L 还原清洗剂 1.5g/L 抗静电剂处方 1.0g/L 2.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2.1松筒 涤纶筒子纱线染色前需先松筒, 松筒首选不锈钢弹簧管, 其优点是有效穿透面积特别大, 对获得匀染非常有利。可自由压缩, 对不同数量批号的订单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筒纱卷绕密度大小是很重要的, 考虑到染色机械的泵的扬程高度, 涤纶筒纱的卷绕密度以0.33-0.39g/立方厘米为宜。卷绕太紧, 染液难穿透很厚的纱层, 局部因接触染料太少而得色偏浅造成色花或色圈等染疵, 卷绕太松, 筒纱容易变形脱落, 造成乱纱, 难于上机。如果绕筒的张力、密度不均匀就必然要造成筒轴各部位染液的穿透速度与穿透量不同。张力、密度较小的部位, 染液的穿透速度快, 染液的穿透量多; 张力、密度较大的部位, 染液的穿透速度慢, 染液的穿透量少。染色结果是, 张力、密度小的部位得色深; 张力、密度大的部位得色浅。这是因为, 染料上染纤维, 是分为三步: 第一步,染料随着染液的流动进入纤维表面的”扩散边界层”: 第二步, 染料经过扩散边界层靠近纤维, 被纤维表面吸附; 第三步, 染料从纤维表面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染料从染液中进入纤维表面”边界层”的速度和数量是与染液的流动速度成正比。也就是说, 染液流动越快, 纤维表面染液的交换更新越快, 染料进入纤维”边界层”的速度越快、数量越多。被纤维表面吸附的速度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染料从纤维表层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并发生染着的速度自然也就越快、数量也就越多的缘故。 应对措施: 绕筒要均匀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工艺 纤维中不同区域的玻璃化温度不同 无定形区约为67 C 结晶区约为81 C 结晶又取向区域约为125 C 经不同温度预热定形处理的涤纶织物,玻璃化温度不同 定形温度Tg 定形温度Tg 未定形75 90 105 120 123 150 125 180 122 210 115 230 105 245 90 实际染色时,染色温度应高于染色转变温度,此时纤维无定形区的大分子链段发生剧烈运动,产生瞬间孔穴。 一般染色转变温度比玻璃化温度高十几度,染料分子量越大,二者相差越大 涤纶微结构影响染色性能 1.高温高压染色 染色织物色泽鲜艳、手感好 织物品种适应性好,适用的染料范围广,染料利用率高 对设备要求高,需密闭 间歇式,染色时间长,生产效率较低 染液中含有分散染料、分散剂、高温匀染剂、pH 调节剂等高温高压染色,染料易出现晶型转变 温度控制不匀,出现晶体增长现象 高温染色,表面易析出低聚物 部分染料发生水解或还原 染料要求: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耐升华牢度,以保证均匀、鲜艳的染色效果染色过程 (1 ) 40 C温水化料,过滤 (2 )慢慢升温至120?130 C,在升至染色转变温度以上时,上染速率迅速提高,应严 格控制升温速率,保证染料均匀上染 ( 3 )继续保温染色45 ?60min (4 )然后降温,进行还原清洗,水洗等后处理,彻底去除浮色,以提高染色产品的染色牢 度和鲜艳度 染色温度选择在120?130 C为宜,温度不能超过145 C,否则纤维会造成损伤,特别是毛涤混纺织物

染色温度控制分三个阶段: (1 )染色升温阶段:在70?110 C温度区间,染料上染速率很快,要严格控制1?2 C /min , 保证染料均匀吸附 (2 )染色保温阶段 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增进染料移染,染匀染透 (3 )降温阶段 在玻璃化温度以上,降温速率应适当慢些,其后快速降温,避免引起织物产生折皱和手感粗 糙 pH值 控制在5?6之间,色光纯正、色泽鲜艳,上染百分率高; 高温碱性,染料水解, 碱性太强,织物损伤大,手感差 但酸性染色,齐聚物容易沉积在织物表面 浴比: 小,节能节水,但易使织物产生折皱、擦伤、染色不匀 大,耗能耗水 匹染:10 : 1?30 : 1 分散剂影响 匀染剂(载体、非离子型活性剂) (1 )缓染剂 通过助剂对染料或纤维亲和力,延缓染料上染,使染料能均匀地吸附在纤维的各个部分,从而染色均匀,但会导致上染百分率下降 (2)移染 匀染剂一般为载体、非离子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 载体有毒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染色温度高于浊点,会产生沉淀,一般需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 2.热熔染色 在185?215 C干热条件下使染料在纤维上发生固着的连续轧染的染色方法 连续化生产,生产效率高,用水量少,污水少,使用的染料要求耐升华牢度较高 染色时织物所受张力较大,织物手感及色泽鲜艳度不及高温高压染色法

涤纶染色方法

涤纶染色的方法介绍 涤纶亲水性很低,纤维结构较紧密,主要用分散染料,有时也可用不溶性偶氮染料等染色。在分子链中引入磺酸基等阴离子基而得的变性聚酯纤维,还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涤纶在 100℃以下用分散染料染色,不但上染速率低,而且难以染得浓色。涤纶亲水性很低,纤维结构较紧密,主要用分散染料,有时也可用不溶性偶氮染料等染色。在分子链中引入磺酸基等阴离子基而得的变性聚酯纤维,还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涤纶在 100℃以下用分散染料染色,不但上染速率低,而且难以染得浓色。涤纶染色通常用三种方法: 1、载体染色法 载体的作用是使合成纤维在较低温度下上染。涤纶染色用的载体主要有联苯、卤代芳烃、邻苯基苯酚、水杨酸酯等有机化合物,常用的是邻苯基苯酚钠盐或水杨酸甲酯。载体分子小,染色时先于染料上染,对纤维起增塑作用,降低纤维分子间的作用力,促进无定形区的大分子链段活动,使染料分子容易扩散进入纤维。 载体还能增加纤维对染料的平衡上染量,染得较浓的颜色。染色时,将分散剂、染料、载体加入染浴,升温到近沸,染1小时左右。用邻苯基苯酚钠盐作载体在温度高于60℃后,需要逐步加入醋酸等酸性物质,使钠盐逐步转变成游离酚而起载体的作用。

染色后应充分水洗、皂洗去除残留载体,因载体有一定毒性并会降低染色品的日晒牢度。 2、高温染色法 在密闭染槽中染色,因染槽中染液温度高于100℃蒸汽压力大于1个大气压,又称高温高压染色法。适用于纤维、纱线和织物染色。染液温度增高后,染料在染液中的溶解度和纤维的染色饱和值,以及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速率都可提高,不但上染速率快,平衡上染量也有增加。染色时在染浴中加入染料、分散剂和匀染剂,染液维持在pH5左右,在70℃左右开始上染,逐渐升温到约130℃后,续染1小时左右,然后降温、排液、水洗和皂洗。 3、热溶染色法 是高温干态条件下,染料迅速扩散进入纤维的染色方法。适用于大批量浅、中色织物的连续轧染,生产效率很高。选用的染料应颗粒细小、有较高的升华牢度,于室温下浸轧加有防泳移剂的染料悬浮液,使染料颗粒沉积在织物组织中。 烘干时应逐渐均匀升温,以减轻染料泳移而引起的染色不匀。干后再进行焙烘,当升温达到一定程度时,沉积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即对纤维上染,有少量染料因升华而散失在大气中。焙烘温度主要视染料的升华牢度高低而定,一般为180~220℃。焙烘时间

涤纶染色温度精编版

涤纶染色温度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涤纶染色工艺及条件 一.高温高压染色 1化料(40℃温水化料),且过滤; 2染色过程中,染色温度慢慢升至120℃~130℃,在升至染色转变温度以上时,上染速率迅速提高,要严格控制升温速率,保证染料均匀上染; 3继续保温染色45~60MIN 4然后降温,进行还原清洗,水洗等后处理,彻底去除浮色,以提高产品的染色牢度及光泽度; 注:染色温度选择在120℃~130℃为宜,温度不能超过145℃,否则纤维容易造成损伤;染色温度总体控制分为一下三个阶段: A染色升温阶段:在70~110℃温度区间,染料上染速率较快,要严格控制1~2℃/MIN,以保证染料均匀被吸附; B染色保温阶段: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增进染料移染,染匀,染透; C降温阶段:在玻璃化温度以上,降温速率应适当慢些,其后快速降温,避免引起织物产生折皱和手感粗糙等现象; 5PH值的管控 PH值控制在5~6之间,色光纯正,色泽鲜艳,上染百分率高; 注:高温碱性,染料水解,碱性太强,织物损伤打,手感差,但酸性太强,齐聚物容易沉积在织物表面; 6浴比:匹染:10:1~30:1 注:浴比小了,节能节水,但易使织物产生折皱,擦伤,染色不均等; 浴比大了,耗能耗水; 7分散剂的影响:匀染剂(载体,非离子型活性剂) A缓染剂:通过助剂对染料或纤维亲和力,延缓染料上染,使染料能够均匀的吸附在纤维的各个部位,从而染色均匀,但上染百分率会有所下降; B移染:匀染剂一般为载体,非离子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载体有毒,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染色温度高于浊点时,会产生沉淀,一般需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用; 二.热熔染色 热熔染色工艺,目前在盛泽地区运用还较少,在福建运用较为广泛:

分散染料染色基本原理

分散染料染色基本原理 1.聚酯纤维的染色性能 涤纶属于疏水性纤维,纤维缺乏能与染料发生结合的基团,不能使用水溶性染料染色,只能使用分子量小、不含强离子性水溶性基团、溶解度较低的非离子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结构紧密,常压沸染,染料难以扩散进入纤维内部,把纤维染透 在玻璃化温度以上时,纤维大分子链段发生剧烈运动,聚合物分子间空隙增大,自由容积增加,提高染色速率 染料按自由体积模型扩散 可采用升高染色温度(高温高压染色法、热熔染色法)或使用纤维膨化剂及染色促进剂(载体染色法)两种途径实现。 2.染料与纤维间的作用力 氢键——涤纶中酯基含量约46%,分散染料含有-OH、-NH2,此外涤纶苯环也可形成氢键范德华力 疏水键力——纤维与染料间通过疏水部分相互作用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染料可看作“溶解”在固体纤维上的无定形区中。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3.上染速率 (1)温度: 升高,A.纤维大分子运动加剧,大分子链发生剧烈转动,纤维自由容积增大,扩散空间阻力减少,扩散速率增大;B.染料扩散动能增加,有利于更多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C.染料溶解度提高,提高染色速率 染色温度从85℃提高到100℃,扩散速率增加近48倍。 (2)纤维膨化剂或染色促进剂: 膨化剂有利于纤维膨化,降低纤维的玻璃化温度,使纤维自由容积增大,从而提高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 促进剂促进染料纤维表面吸附,增加纤维表面染料浓度,提高内外浓度差,提高染色速率部分载体同时具有纤维膨化剂和染色促进剂的双重作用 适量渗透剂可缩短染色时间,得到良好的染色效果 (3)染料溶解度的影响 提高溶解度,有利于单分子染料的吸附和扩散,提高染色速率 但染料溶解度不能太高,否则染料亲水能力大于亲纤维的能力,平衡上染百分率降低。 中心以化工行业技术需求和科技进步为导向,以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为基础,分析测试、技术咨询为载体,致力于搭建产研结合的桥梁。以“专心、专业、专注“为宗旨,致力于实现研究和应用的对接,从而推动化工行业的发展。

涤纶染色温度

涤纶染色工艺及条件 一.高温高压染色 1 化料(40℃温水化料),且过滤; 2 染色过程中,染色温度慢慢升至120℃~130℃,在升至染色转变温度以上时,上染速率迅速提高,要严格控制升温速率,保证染料均匀上染; 3 继续保温染色45~60MIN 4 然后降温,进行还原清洗,水洗等后处理,彻底去除浮色,以提高产品的染色牢度及光泽度; 注:染色温度选择在120℃~130℃为宜,温度不能超过145℃,否则纤维容易造成损伤; 染色温度总体控制分为一下三个阶段: A 染色升温阶段:在70~110℃温度区间,染料上染速率较快,要严格控制1~2℃/MIN, 以保证染料均匀被吸附; B 染色保温阶段: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增进染料移染,染匀,染透; C 降温阶段: 在玻璃化温度以上,降温速率应适当慢些,其后快速降温,避免引起 织物产生折皱和手感粗糙等现象; 5 PH值的管控 PH值控制在5~6之间,色光纯正,色泽鲜艳,上染百分率高; 注:高温碱性,染料水解,碱性太强,织物损伤打,手感差,但酸性太强,齐聚物容易沉积在织物表面; 6 浴比:匹染:10:1~30:1 注:浴比小了,节能节水,但易使织物产生折皱,擦伤,染色不均等; 浴比大了,耗能耗水; 7 分散剂的影响:匀染剂(载体,非离子型活性剂) A 缓染剂:通过助剂对染料或纤维亲和力,延缓染料上染,使染料能够均匀的吸附在纤维 的各个部位,从而染色均匀,但上染百分率会有所下降; B 移染:匀染剂一般为载体,非离子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载体有毒,非离子型表面 活性剂在染色温度高于浊点时,会产生沉淀,一般需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用; 二.热熔染色 热熔染色工艺,目前在盛泽地区运用还较少,在福建运用较为广泛: 1 它是在185℃~215℃干热条件下使染料在纤维上发生固着连续轧染的染色方法,连续化 生产,生产率较高,节能节水,对染料的耐升华牢度要求较高,染色时,织物所受的张力较大,织物手感及色泽鲜艳度不及高温高压染色法;

分散染料涤纶染色概论

分散染料染色概论 第一章分散染料 1.1 分散染料的结构和性能 分散染料是一类疏水性很强,水溶液性非常小,染色时在水中主要以微小颗粒成为分散状态存在的非离子型染料。这类染料最用于酯纤维的染色,叫做分散性醋纤维染料,自涤纶问世后,根据涤纶的染色性和加工要求,在醋纤维分散染料的基础上合成现在应用的分散染料。分散染料主要有偶氮和蒽醌两大类。 1.2 分散染料的主要染色性能 1.2.1 溶解度 分散染料分子中没有水溶性基团,但分子中尚具有一些极性基团,所以具有 微量水溶性。分散染料在常温下为0。1---10MG/L,这微量的溶解度对涤纶染色十分重要。分散染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而增大,在80度时溶解0.2---100MG/L,100度时,为其1倍,130度时为100度的5倍。 1.2.2热稳定性 因为分散染料在高温下染涤纶进行染色,因此染料的耐热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性能。 1.2.3升华牢度 分散染料分子量小,结构简单,因此分子间的作用力小,在高温下容易产生 升华现象,致使在染色,定型后,造成褪色和沾色现象。升华牢度是分散染料的一个重要指标。分子量大升华牢度好。 1.2.4扩散性 因涤纶结构紧密,纤维间的微隙很小,染料在纤维内的扩散十分困难,的所 以要求染色用的分散染料具有良好的扩散性能。一般的分散染料的分子结构简单,分子间的作用力小,因此具有较好的扩散性能,但扩散性能与升华牢度相互矛盾,扩散性能好,升华牢度差,扩散性能差,升华牢度好。因此在选择分散染料时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合理选用染料。

1.3分散染料染色的基本原理 在分散染料染色时,由于染料分子对涤纶具有一定亲和力,因此这些单分子染料能对纤维表面产生吸附作用,然后依靠纤维表面产生吸附作用,然后依靠纤维表面与内部浓度差的作用向内部扩散。随着染色过程的进行,染浴中的染料单分子的浓度会因被纤维吸附而下降。这就促使染料颗粒不断溶解,直到染色到平衡为止。从上可以看出分散染料的微小溶解度对其染色作用影响很大。分散染料对涤纶等到纤维上染作用是由于染料与纤维之间能产生氢键和范德华力的吸引而产生的。分散染料染涤纶纤维时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染色饱和值,此值是在该温度下的上染染料最大量。当染色达到饱和值后,再增大染浴中染料的浓度,也不会使纤维上染料量增加。分散染料染色的饱和值也和染色温度有关。温度增高,纤维中无定行区的分子链段运动增剧,因此染料可及区增大,染色饱和值增大。 第二章分散染料的染色方法 分散染色方法有高温高压法,热熔法,载体法,前两种方法是利用提高温度来使分散染料迅速上涤纶的。后一种方法是,在染浴中加入一种使涤纶膨化的助剂,因而加速分散染料并提高上染量。目前采用高温高压法染色,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法染色是在温度高于100度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必须在密闭耐压的染色设备中进行。染色,这种方法是利用提高温度来提高分散染料的上染速率,因此不仅上染速速率高,而且遮盖效应好。大多数分散染料都能适应这种方法染色分散染料是一类水溶性较低的非离子型染料。最早用于醋酯纤维的染色,称为醋纤染料。随着合成纤维的发展,锦纶、涤纶相继出现,尤其是涤纶,由于具有整列度高,纤维空隙少,疏水性强等特性,要在有载体或高温、热溶下使纤维膨化,染料才能进入纤维并上染。因此,对染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具有更好疏水性和一定分散性及耐升华等的染料,目前印染加工中用于涤纶织物染色的分散染料基本上具备这些性能,但由于品种较多,使用时还必须根据加工要求选行选择。 2.1分散染料一般性质

涤纶染色温度

涤纶染色温度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涤纶染色工艺及条件 一.高温高压染色 1化料(40℃温水化料),且过滤; 2染色过程中,染色温度慢慢升至120℃~130℃,在升至染色转变温度以上时,上染速率迅速提高,要严格控制升温速率,保证染料均匀上染; 3继续保温染色45~60MIN 4然后降温,进行还原清洗,水洗等后处理,彻底去除浮色,以提高产品的染色牢度及光泽度; 注:染色温度选择在120℃~130℃为宜,温度不能超过145℃,否则纤维容易造成损伤;染色温度总体控制分为一下三个阶段: A染色升温阶段:在70~110℃温度区间,染料上染速率较快,要严格控制1~2℃/MIN,以保证染料均匀被吸附; B染色保温阶段: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并增进染料移染,染匀,染透; C降温阶段:在玻璃化温度以上,降温速率应适当慢些,其后快速降温,避免引起织物产生折皱和手感粗糙等现象; 5PH值的管控 PH值控制在5~6之间,色光纯正,色泽鲜艳,上染百分率高; 注:高温碱性,染料水解,碱性太强,织物损伤打,手感差,但酸性太强,齐聚物容易沉积在织物表面; 6浴比:匹染:10:1~30:1 注:浴比小了,节能节水,但易使织物产生折皱,擦伤,染色不均等; 浴比大了,耗能耗水; 7分散剂的影响:匀染剂(载体,非离子型活性剂) A缓染剂:通过助剂对染料或纤维亲和力,延缓染料上染,使染料能够均匀的吸附在纤维的各个部位,从而染色均匀,但上染百分率会有所下降; B移染:匀染剂一般为载体,非离子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载体有毒,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染色温度高于浊点时,会产生沉淀,一般需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用; 二.热熔染色 热熔染色工艺,目前在盛泽地区运用还较少,在福建运用较为广泛:

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摘要: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首先介绍了涤纶的结构和各项性能,从而得出涤纶的一些基本特性。然后从分散染料对涤纶的染色时产生的色花、色点、色差及分散染料的泳移现象论述了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并针对这些疵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解决涤纶常见的染色疵点。 关键词:涤纶疵点原因预防措施 前言 涤纶自发明至今以它绝对的优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数量已占世界纺织纤维的1/3,约占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的一半,成为合成纤维中的佼佼者,是当今理想的纺织材料。它的优越性主要取决于它特定的大分子结构;不仅有刚性的苯环,而且有脂肪族的链节,使其不仅具有可熔融加工性,便于加工成纤维,而且其大分子足够的刚性,赋予纤维高的初始模量。涤纶的综合性能好,强度大、弹性好,加工性能也好,其制成的面料挺括而不易变形,洗后不用熨烫,可纯纺也可和各种天然纤维混纺或交织,广泛用于服装,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在服装方面涤棉混纺织物可用于衬衣、床上用品,涤纶长丝可用于外衣、运动衣,也可用以生产仿羊毛、仿丝绸、仿麻等仿天然纤维产品等。由于涤纶可以大批量生产,加工技术不断改进,生产费用降低,所以涤纶的前景一片大好。而涤纶的染色疵点对涤纶的生产制品带来了很多麻烦,所以我们必须对涤纶染色疵点有一定了解,比如涤纶染色时的色花、色点和色差等,并分析这些涤纶染色时疵点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从而提出控制涤纶染色时疵点的预防措施,解决这些涤纶染色疵点,以减少对涤纶加工和制品带来的生产麻烦【1】。

1 .涤纶和分散染料 1.1涤纶 1.1.1涤纶的结构 涤纶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商品名称。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普通涤纶的纵向为光滑、均匀、无条痕的圆柱体,横截面为圆形。涤纶大分子链上不含有亲水性基团,且缺乏与染料分子结合的官能团,故吸湿性、染色性差,属于疏水性纤维。涤纶大分子的基本链节中含有苯环,阻碍了大分子的内旋转,使主链刚性增加。但涤纶大分子的基本链节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亚甲基,所以又有一定的柔性。刚柔相济的大分子结构使涤纶具有弹性优良、挺括、尺寸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质。涤纶大分子为线性分子,没有大的侧基和支链,分子链容易沿着纤维拉伸方向平行排列,因此分子间容易紧密地堆砌在一起,形成结晶,这使纤维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形状稳定性。酯键的存在使涤纶分子具有一定的化学反应能力,但由于苯环和亚甲基的稳定性较好,所以涤纶的化学稳定性较好【2】。 1.1.2涤纶的性能 (1)热性能 涤纶是热塑性纤维,其玻璃化温度为68~81℃,在玻璃化温度以下,大分子链段的活动能力小,涤纶受外力不易变形,有利于正常使用;涤纶的软化点温度为230~240℃,高于此温度,纤维开始解取向,分子链发生运动产生形变,且形变不能回复。在染整加工中,温度要控制在玻璃化温度以上,软化点温度以下。印染厂的热定性温度一般为180~220℃,染色、整理及成衣熨烫的温度均低于热定型温度,否则会因分子链活动加剧而破坏定性效果。在几种主要的合成纤维中也是最好的。涤纶在150℃下加热168小时后,其强度损失不超过3%,而锦纶在150℃受热5小时即变黄,纤维强度大幅度下降。大部分碳链纤维在高于80~90℃下受热要发生变形,其强度损失很难恢复。所以对涤棉混纺织物进行热加工时,应着重考虑棉纤维本身的耐热性。涤纶所允许的使用温度范围较大,可在-70~170℃之间使用,低温时纤维不会发脆【2】。

涤纶染色打样

涤纶染色打样 常用涤纶打样设备有高温高压打样机、甘油打样机和红外线打样机。三种设备各有特点。 1.1 高温高压打样机 此类打样机最高工作温度130℃,可以调整升温速度,由两只电热管作为热源。最多可放12支染杯,由连杆装置带动挂有小样的挂钩上下移动完成打样过程。染杯的最大容量为300ml,织物的重量决定了浴比的大小。打样时染液的加入量由染色配方决定,最后用水加至整个染杯的三分之二高度,即200ml左右。液面高度过高,浴

比与生产实际浴比相差过大,会影响颜色的准确性。液面过低,小样随挂钩上升时可能不被液面全部浸没,造成小样色花。 常用的染杯有玻璃染杯和不锈钢染杯两种。新染杯在使用前要检验其直径的大小。直径偏大容易造成染色结束后的卡杯现象。取杯时若用力过猛,玻璃染杯易破损。不仅容易造成打样员手部受伤,细小的碎玻璃还容易割破打样机半球形压盖与整个打样机平台的密封圈,影响下一次打样。玻璃染杯易于观察染液脚水的状态,方便新批号染料的进厂检验。而使用不锈钢染杯检验新批号染料时,就必须将染液脚水倒入烧杯后才能观察。不锈钢染杯虽不易破损,但若表面光洁度不高,会降低清洗染杯的效率果。

除了每周清洗一次小样机以外,出现玻璃染杯破损时,必须将掉入小样机底部的碎玻璃全部清理干净,不然容易造成定期清理小样机时打样员的手部受伤。清理时把水全部放干,检查和清洗电热管表面。电热管表面的水垢长时间不清理,不仅影响加热效率,还容易造成电热管的爆裂。清理时若发现电热管表面出现鼓胀或明显变形,应及时更换,以免影响加热速度。 每次从打样机底部放水后,再加水时要检查底部水阀是否关严。若底阀关闭不严,轻微漏水,易造成小样机底部锈蚀或小样机漏电,引起安全事故。每只小样挂在挂钩上后,要进行必要的固定以免造成脱钩后的色花。若固定过紧,易造成

涤纶针织物染色常见问题

涤纶针织物染色常见问题 涤纶针织物常见的问题有:缸差、色点、色花、油斑、色渍。 一、缸差 1、pH值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的工厂用冰醋酸来调节染色的pH值,而一般的工厂前处理后织物都带碱,染色时造成染液pH值升高,从而产生缸差;其次,一般工厂都重视染料的称取,助剂大多是舀取,误差都比较大,由于冰醋酸没有缓冲性,造成pH值波动大,从而使染出的颜色误差大;第三,由于温度升高冰醋酸会挥发,使染液pH值升高而产生缸差。 解决方法:用杭州美高华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染色稳定剂M-215可解决此问题。由于M-215有优良的缓冲性,即使前处理织物有残碱,中和一部分M-215,它仍能使染液pH值稳定在染色最佳pH值4-5之间;同时,M-215不挥发,不会产生温度升高pH值升高的问题。M-215的用量为1-2g/l。 2、还原物质的影响 木质素磺酸盐会还原一些高水洗染料(如蓝色、藏青色等),使这些染料产生色变,从而产生缸差。如德司达的W系列染料、亨斯迈的XF系列。而木质素磺酸盐广泛存在于分散剂和染料填充物中。 解决方案:开始染色时加入杭州美高的染料保护剂M-1075。由于M-1075具有弱氧化性,不会对染料产生影响,可以阻止染料被还原,从而避免织物产生逃色,减少缸差。 3、烧碱、保险粉还原清洗的影响 由于保险粉容易分解,如果保管不当或低温加入,它的还原能力就大大削弱,造成还原力度不够,发生色光变化,产生缸差。 解决方案:使用杭州美高的酸性还原清洗剂M-270。染色完成后,降温到80~90℃,调节pH值4~5,加入M-270保温20分钟。相比烧碱、保险粉还原清洗,色光稳定,节能降耗。也可以使用杭州美高的代保粉M-271,配合烧碱使用,还原效果好,色光稳定。 4、染色温度的影响 分散染料理想的染色温度是130℃,但在日常生产中,由于蒸汽压力、设备老化、温度计失灵等情况,经常发生染色温度波动的情况,造成染色缸差。 解决方案:使用杭州美高的高温匀染剂M-214BC,可以减少染缸温度差异﹙3~5℃﹚引起的缸差,同时具有极强的移染性与匀染性。也可使用杭州美高的修补剂M-217,可以减少染缸温度5~10℃引起的缸差,同时也是一款优良的修色剂。 5、金属离子的影响 部分分散染料对水中重金属离子比较敏感,色相造成偏差,尤其是铁离子水质。由于大部分印染厂都采用河水净化使用,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的量就可能变化很大,从而引起色光的变化。 解决方案:使用杭州美高的螯合分散剂M-2116。它能有效的螯合水中的铁离子及其它重金属离子,而不影响色光。 二、色花、色点 1、水质的影响 水中的钙镁离子与染料结合,形成色点。水中的铁离子会使S–GL翠兰等分散染料产生色花。 解决方案:使用杭州美高的螯合分散剂M-2116。它能有效的螯合水中的铁离子与钙镁离子及其它重金属离子,且不影响色光。 2、染料问题 一般染深色,因染料粒子在高温状态下,热碰撞的机会增多,染料分子容易发生再凝聚而产生色点,同时染料中大量的填充物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色点﹙如用元明粉作填充物﹚。一些敏感的分散染料﹙如3B红、FB红﹚很容易产生色点。 解决方案:用杭州美高的高温匀染剂M-214。高温匀染剂M-214有很强的分散性与匀染性,对解决染色时的色花、色点、有很好的作用。 3、助剂选择不当 一些质量差的分散剂在高温时,与纤维内部、染缸内杂质一起凝聚在织物表面造成色点。 解决方案:用的分杭州美高的高温匀染M-214。高温匀染剂M-214有很强的分散性与匀染性,对解决染色时的色花、色点、有很好的作用。

分散染料染涤纶

分散染料染涤纶 2009-10-19 来源: 印染在线点击次数:2637 关键字:分散染料染涤纶 分散染料染色的基本原理在分散染料染色时,由于染料分子对涤纶具有一定亲和力,因此这些单分子染料能对纤维表面产生吸附作用,然后依靠纤维表面产生吸附作用,然后依靠纤维表面与内部浓度差的作用向内部扩散。随着染色过程的进行,染浴中的染料单分子的浓度会因被纤维吸附而下降。这就促使染料颗粒不断溶解,直到染色到平衡为止。从上可以看出,分散染料的微小溶解度对其染色作用影响很大。分散染料对涤纶等到纤维上涤作用是由于染料与纤维之间能产生氢键和范德华力的吸引而产生的。分散染料染涤纶纤维时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染色饱和值,此值是在该温度下的上染染料最大量。当染色达到饱和值后,再增大染浴中染料的浓度,也不会使纤维上染料量增加。分散染料染色的饱和值也和染色温度有关。温度增高,纤维中无定行区的分子链段运动增剧,因此染料可及区增大,染色饱和值增大。 分散染料染涤纶的染色方法 涤纶结构紧密,结晶度和取向度都很高,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渗透十分困难,因此采用在沸点或沸点以下染色的常规染色方法,上染速率很慢,得色很淡,不能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为了提高上染速率和上染量,染色时必须提高温度或采取其它措施。用于涤纶染色方法有高温高压、热溶法和载体法。前两种方法是用提高温度来使分散染料迅速上染涤纶的,后一种方法是在染浴中加入一种使涤纶膨化的助剂,因而加速分散染料并提高上染量。热溶染色法在涤纶针织物染色中还没有应用。三、高温高压法高温高压法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染色的。因为涤纶是热塑性纤维,当染色温度超过其玻璃化温度时,分子链段就开始运动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剧,因此在纤维的分子链间形成许多较大的瞬时微隙使染料分子能通过这些微隙顺利扩散到纤维内部,同时提高温度还能使染料的溶解度增加,使染料单分子对纤维表面吸附增多。此外,提高温度能使涤纶在水中的膨化程度增加,这也有利于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 影响高温高压的因素: A、温度:温度是高温高压染色的关键因素。提高温度可以提高分散染料的上染百分率,但当温度高达130度以上时,多数分散染料的上染百分率不再有明显增加,相反温度过高会引起涤纶酯键产生水解而导致纤维的弹性和强力下降,色光变差,因此高温高压染色一般以不超过145度为限,一般染色温度控制在125度至130度范围内。在此温度下染色,不仅匀染性好得色量高而且染浴的PH值控制在5—6的弱酸范围内,极大多数分散染料相当稳定,因此得色十分鲜艳。 为了使染料能均匀地被涤纶吸附必须严格控制升温速度,特别在80度以上时,升温速度应比较缓慢,否则一旦上染过速而造成吸附不匀必须用很长时间保温染色来进行移染。当升温至规定温度后应保温染色一段时间以确保染料充分扩散渗透。保温染色时间一般为30至60分钟浅色时间可短一些,深色应长一些。染色结束后

涤纶染色助剂及其作用原理探讨1

涤纶染色助剂及其作用原理探讨1 在高温高压染色时,分散染料对涤纶纤维的上染过程可分为以下个阶段: (1)分散染料在染液中随染液的流动逐渐靠近纤维界面,这阶段分散染料的性质和状态基本无关,溶解状的染料分子和悬状的染料颗粒都一样随染液流动,转移速度决定于溶液溶液流速。 (2)由于纤维表面存在着不易流动的动力学边界层,当分散染料进入动力学边界层靠近纤维界面后,主要靠自身的扩散接近纤维。这阶段转移速度不仅和溶液流速有关,还和分散染料的扩散速度有关,因此,溶解状的染料分子比悬浮体及聚集体扩散快得多,分散染料的溶解度和分散状态对这阶段的转移速度有较大影响。 (3)分散染料靠近纤维界面到它们之间的分子作用力足够大后,分散染料迅速被纤维表面吸附。这个阶段的转移速度主要决定于纤维和染料分子的结构和性能,也和界面溶液的性质有关。其中染料的溶解度和分散状态有较大影响,染料溶解度超高和染料分子与纤维作用越大,吸附速度越快。 (4)分散染料被吸附到纤维表面后,在纤维内产生一个浓度差或内外染料化学位差,染料将向纤维内部扩散,这里的扩散速度主要决定于纤维化学和微结构,也和染料分子结构及浓度有关。纤维无定型区含量较高,孔隙大或自由体积含量多,染料溶解度高,扩散速度快,因此,此阶段的染料扩散速度直接和纤维被溶胀或增塑程度、分散染料在纤维中的浓度有关。溶胀或增塑程度高,纤维外层分散染料浓度高,扩散就快。 由上述可知,上染速度除了决定于染料和纤维的结构外,还和染料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及染色时纤维的溶胀或增塑程度有关。涤纶纤维是疏水性的合成纤维,涤纶分子结构中缺少象纤维素或蛋白质纤维那样的能和染料发生结合的活性基团,涤纶分子排列得比较紧密,纤维中只存在较小的空隙,当温度较低时,分子热运动改变其位置的幅度较小,在潮湿条件下,涤纶纤维又不会象棉纤维那样能通过剧烈溶胀而使空隙增大,染料分子难以参透到纤维内部。因此,提高对纤维的增塑程度,将有助于染色的进行。另外,分散染料水中的溶解度很低,染液中的染料,要靠大量的分散剂呈悬浮体分散于染浴中。 在对涤纶纤维染色时,为了要达到较好的染色效果,通常需加入一定量的染色助剂。这些染色助剂在染色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 适当增加分散染料的溶解度; (2) 促进分散染料对纤维表面的吸附; (3) 对纤维进行增塑或提高溶胀程度,加快分散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速度; (4) 提高染料的分散稳定性。 一般地,涤纶纤维高潮高压染色中应用的助剂含有对纤维增塑的载体、对分散染料增溶或使染料悬浮体稳定的表面活性剂等。染色助剂涤纶纤维染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载体及其作用 1.1载体的定义Waters在1950年首次用“载体”(carrier)这个术语来定义在涤纶染色过程中具有促进上染率的化合物。载体按可溶性及使用时的状态,分为乳化型载体、分散型载体和水溶性载体。 1.1.1乳化型载体水杨酸甲酯、氯苯、甲基萘均属于这类载体,使用时需加入乳化剂,以使其乳化成乳液。这类载体种类较多,使用方便,但使用时必须保持乳液稳定,否则易生成载体斑,造成染疵。此外,这种载体易因受热而挥发,以至使载体与乳化剂及水的悬浮体系分离,浓度降低,而且如果挥发的载体再度回入染浴中,又易形成染斑。故需慎重选择乳化剂,

阳离子改性染色机理浅析!

阳离子改性染色机理浅析! 阳离子涤纶丝全称:cationic dyedpolyester叫阳离子可染涤纶,属于变性/改性涤纶,可以在110度用阳离子染料染色。 阳离子纱是属于改性涤纶,化学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弹性聚酯),缩写:PBT,在工厂也有用CD表示的。因为普通的涤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存在吸湿低,染色性能差,容易积聚静电,易起毛等缺点,因此通常用磺酸盐做改性剂改性成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的改性涤纶,或在纺丝前或纺织过程中加入阳离子活性剂来制备改性涤纶,这样的纱叫阳离子纱,这种纱就不需要像通常的涤纶那样高温染色(130-135℃),常温就可以染色了。 涤纶纤维是疏水性的合成纤维,缺乏能与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等结合的官能团。虽然具有能与分散染料形成氢键的酯基,但是涤纶分子链结构紧密,染料分子不易进入纤维内部,致使染色困难,色泽单调,直接影响到涤纶面料花色品种的开发。 由于涤纶的结晶度高,纤维中只存在较小的空隙,当温度较低时,分子热运动改变其位置的幅度较小,在潮湿条件下,涤纶纤维又不会象棉纤维那样能通过剧烈溶胀而使空隙增大,染料分子难以渗透到纤维内部。涤纶染色时通常只能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并且必须在高温高压下或借助载体进行染色。

为了提高涤纶的染色性能,从分子结构上考虑,提高分子链的疏松程度,将有助于染料分子的进入。改善染色性能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1)与分子体积庞大的化台物共聚; (2)与具有可塑化效应的化合物混合纺丝; (3)导入具有醚键那样的和分散性染料亲和性好的基团。 采用共聚方法改性制得的涤纶树脂熔点低,结晶度低,纤维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阳离子染料可染改性方法是将涤纶染色改性剂,如简苯二甲酸二甲脂-5-磺酸钠(俗称三单体,英文缩写SIPM)与涤纶共聚,共聚后的涤纶分子链中引入了磺酸基团,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所染织物色彩鲜艳,染料吸尽率高,大幅度减少了印染废水的排放,共聚聚酯切片又能增加抗静电、抗起毛球及吸湿性能,是近年来改善涤纶染色性能的主要方法之一。 日本尤尼吉卡公司用4份含磺酸基团的间苯二甲酸盐单元的阳离子可染聚酯与1份乙二醇/聚乙二醇/磺酸基间苯二甲酸钠/对苯二甲酸的嵌段共聚物共混纺丝,可制成具有高染色深度的超细纤维。 在纺丝前或纺丝过程中,加阳离子活性剂和少量变性剂与BHET(对苯二甲酸羟乙脂)共聚。使其成为无规线型聚合体后,其可纺性变好。这种改性涤纶不但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且还兼有抗起球性并提高了缩皱回复性。 另外在阳离子可染纤维推出的同时,一种以1,4丁二醇代替乙二醇作为第二单体的改性涤纶(PBT)也加入了差别化涤纶的行列。以丁二醇代替乙二醇不仅使分子链的柔性大大增加,而且纤维的染色性能也大为改善,达到常压沸染100℃。 但由于1,4丁二醇的原料价格远高于乙二醇,而使PBT纤维在价格上缺乏竞争优势。因此目前主要是在常PET中把1,4丁二醇作为第三单体加入,这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