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既有建设项目海绵化改造的思考

既有建设项目海绵化改造的思考

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与探讨

海绵城市建设发展与探讨 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类活动日益密集,以硬化建设为主的城市建设显得刻板。在水资源十分稀缺的今天,自然系统已然在城市中严重失衡。如何对城市建设的发展做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成为当今社会的首要问题。“海绵城市”是基于国外先进的雨水管理理念,结合自身城市的发展情况,对于治水提出的一种新的构思。文章针对海绵城市的建设研究进展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标签: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与进展;问题探讨 引言 当今中国城市内涝问题严重,地下水位下降尚未得到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海绵城市的提出正是建立在这些水问题的存在基础之上,旨在提出一个较为全面的解决方案,缓解我国水危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水问题。 1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相关问题 1.1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 由于城市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城市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联系出现中断,使原有径流汇流的水文条件发生了较大改变,汇流加剧现象频频出现。经济建设发展较为迅速的南方,更是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等相关水灾,应利用“渗、蓄、滞、净、用、排”的方式来实现对多重径流雨水的相关控制,从而丰富城市的功能性,恢复原有的城市良性水文循环系统,甚至重构城市的生态结构,通过进一步支持、建设、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实现海绵城市的更好发展。 1.2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 1.21水资源污染问题 在过去的时间里,人们对城市的开发以牺牲城市总绿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为代价,过度的砍伐使城市化进程中的洪涝灾害日渐加重,水污染问题得不到良好的解决;水资源污染严重,让人们的健康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为了根治这一问题,可以在城市化建设中引入海绵城市的建設理念,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并将自然风景规划到城市建设中。通过低碳的开发方式,减少对森林植被破坏的同时,保证水资源不受到二次污染,维护城市规划的原有样貌。 1.22宣传工作开展力度不够 海绵城市建设的提出,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城市建设的需求,要想进一步完善

市政工程(海绵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海绵改造工程 *****海绵改造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有限公司 *****年**月**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一、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就是**************************************施工指导性组织设计,用以指导各项施工活动得技术、经济、组织、协调与控制得综合性文件。根据本工程招标文件、设计资料以及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对工程施工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我司得人力、机械设备、技术以及实际施工经验,编写了本施工组织设计。 二、编制原则

1. 认真贯彻国家与地方有关基本建设得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与地方得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施工程序。 2. 实行施工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做好施工部署及各项目施工生产工作。 3. 采用流水施工方法与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与连续施工。 4.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安全生产得原则下,推行标准化管理与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5. 做好施工设计,做好人力、物力得综合平衡调配,做好雨季施工安排,力争均衡生产。 6. 贯彻“勤俭节约”得方针,合理布置好施工现场,组织文明施工。 7. 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用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实现质量、工期与造价得控制。 8、积极利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 三、编制依据 1、**********************************************海绵改造工程招标文件; 2、******************************************海绵改造工程施工图; 3、我国现行得有关市政公路工程施工规范、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及安全技术规程; 4、本工程所涉及得国家与地方有关法律与法规,特别就是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得政策与法规; 5、从现场勘察、调查、咨询等方面获取得资料等; 6、2014年颁布得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与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排水设施建设探索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排水设施建设探索 发表时间:2019-04-08T10:00:07.4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作者:刘言斌 [导读] 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基于城市水文循环,重塑城市、人、水新型关系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 上海浦东新区东宝市政实业有限公司上海 200125 摘要: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基于城市水文循环,重塑城市、人、水新型关系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国家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综合排水设施建设养护中合理设置,发挥设施调蓄、存储、运用的作用,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效修复城市水生态,合理利用水资源。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综合排水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 一、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城市化率越来越快,在快速城镇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例如城市内涝频发、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为此,必须创新城镇化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在排水设施建设上如何助力海绵城市建设是我们排水人需要思考和为之努力的方向。 加强城市排水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六大要素 1、渗: 由于建设时把城市构造成了钢筋水泥的深林,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循环,水资源的地表、地下消耗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要加强自然的渗透,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 2、滞: 滞的主要是通过对雨水的流径调节、地形调节,让雨水延长汇流时间,并引流到我们想要雨水流到的地方,用时间换空间,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过大的现象,延缓集中降雨形成径流高峰。 3、蓄: 现有的治水理念是快速的将水排入水体,不要形成内涝,将雨水一排了事缺少对有效的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蓄的概念就是通过合理布局、科学构建一些能储水的排水构筑物,把降雨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的作用。 4、净: 净是指水通过土壤、植被、路面、构筑物等各种媒介的渗透,运用渗滤、净化、生物处理等方式,对水质产生净化作用,经过净化处理,然后回用到城市中,建成一个循环系统。 5、用: 在经过净化之后的雨水要尽可能被利用,不管是水资源充足地区还是贫瘠地区,都应该加强对雨水资源的利用。 6、排: 排是利用城市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 三、海绵城市推进建设中城市综合排水设施的作用 1、改变现有排水理念: 现有排水只是尽快将雨水排入水体,缺乏海绵城市对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前瞻思维,改变原有的排水理念,综合采取 “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措施,统筹水生态、水环境和水安全,发挥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控制雨水径流,通过“渗”来补充地表水,通过“蓄”合理调蓄降水,再通过净化把水“用”在原地,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人水合一的生态之城。 2、改善内涝积水现象: 通过对排水分区区域情况、设施情况、蓄排情况、防洪情况、应急情况等的众多内涝积水成因的分析,了解区域内的内涝积水点分布情况,评估通过排水管网建设、城市泵排建设、调蓄空间建设、防洪水利建设来延缓降雨积水峰值时间,消减流量峰值,同时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加强城市应急处置能级来解决或改善内涝积水现象,让我们的海绵城市能径流滞蓄排的更为合理有效。 3、改善水体黑臭现象: 水体黑臭问题在岸上,通过排水体系调研(排水体制、管网连接情况和管网运行水位)、错接混接情况、管道破损运行情况、外来水汇入(地下水入渗、河水倒灌、上游入流等)情况、排水口调查、污水处理厂调查、河道调查,排摸混接、偷排、处理不达标超标排放等污染水体的污染源,通过雨污分流纳管、封堵违规排水口、严惩超标排放、加大污水处置效能、前期雨水截流等排水设施建设来解决或改善水体黑臭现象,让我们的海绵城市排出的是达标水质。 四、海绵排水设施建设的探索 要解决“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问题,需细化探索海绵排水设施建设,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管理能力建设为重点,逐步构建“格局合理、蓄排兼备、水流通畅、环境优美、管理科学”的海绵城市建设水务保障体系,增强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以下扼要谈谈我对海绵城市理念下排水设施的建设想法: 1、推进雨水系统提标改造: 遵循安全高效、排蓄结合的原则,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排水防涝标准、雨水径流标准及污染治理标准,提标改造改善城市雨水

某某市政工程(海绵改造)施工设计方案

********************海绵改造工程*****海绵改造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 *****年**月**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一、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指导性组织设计,用以指导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综合性文件。根据本工程招标文件、设计资料以及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对工程施工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我司的人力、机械设备、技术以及实际施工经验,编写了本施工组织设计。 二、编制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施工程序。 2.实行施工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做好施工部署及各项目施工生产工作。 3.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施工。 4.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安全生产的原则下,推行标准化管理和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5.做好施工设计,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调配,做好雨季施工安排,力争均衡生产。 6.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合理布置好施工现场,组织文明施工。 7.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使用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实现质量、工期和造价的控制。 8.积极利用国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 三、编制依据 1、**********************************************海绵改造工程招标文件; 2、******************************************海绵改造工程施工图; 3、我国现行的有关市政公路工程施工规、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及安全技术规程; 4、本工程所涉及的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和法规,特别是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从现场勘察、调查、咨询等方面获取的资料等; 6、2014年颁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和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 7、CJJ1-201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 8、2012年《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第二节工程概况 建设地点:************* 工程现状: 1、排水问题: A、青康居的地面径流雨水均错接至汇水围的污水管,最后排入落步咀污水处理厂,增加其负荷及运行成本; B、部分铺装横竖向布局不合理,局域低洼区域雨后轻度滞水;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 莫登智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及对策莫登智 摘要:在建设新型现代化城市的号召下,城市建设必须要围绕绿色环保的概念 开展。面对城市绿地减少、城市污染加重、内涝等灾害的不断加剧,海绵城市的 建设是如今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紧密合作,不断提高我 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和质量,推动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海绵城市;难点;对策 引言 海绵城市是适应新时代城市转型的新理念和新方式,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 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落实海绵城市建 设理念,统筹协调给排水、园林绿地、道路等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的系统性,并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要着力解决难点问题,力 求建设高质量的工程,发挥其功能作用。 1海绵城市简介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具有海绵一样的特征,雨季时能够将雨水吸收、下渗、蓄 存并净化雨水,旱季时能够将之前储存的水量取出并利用,能排洪防涝、抵御干旱,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海绵城市主要工程内容包含了三个方面:(1)保护并维 持现有的生态系统。城市里的水体、湖泊、湿地、沟渠均能够容纳、调蓄雨量, 是天然的蓄水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保护维持它们的自然水文特征。(2)生态恢复、修复。原有的建设模式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水体 等环境丧失了自身的水文特征,而海绵城市的任务则是使用生态手段,使其生态 环境恢复到未开发破坏前的状态。(3)低影响开发。在城市开发中,控制开发强度,保留生态用地、增加透水地面,尽最大可能减少对城市原有生态的破坏。 2海绵城市建设的难点 (1)基础资料获取难度大。众所周知,海绵城市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的核心目标是将整个城市区域的综合净流系数降到0.50以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 到70%~80%。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与当地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土壤下垫 面类型相结合,而我国目前缺乏相关的基础研究,研究断层严重,且相关部门都 是各自为政,基础资料的获取难度大。(2)径流总量的确定。海绵城市的一个 核心任务是将70%~80%的径流总量就地消解、利用。净流总量是根据当地降雨 量资料求得。采用多少年的降雨资料值得商榷,按要求,一般采用20~30年降 雨资料才具有代表性。因为全球温室效应,部分地区近几年降雨量与前几十年有 显著差异。采用多少年的降雨量资料直接影响到海绵城市的建设规模。(3)耗 资巨大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资金动辄几十亿、上百亿且大部分 项目都是公益性的、无收益的,无形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虽然国家财政部 给予海绵城市项目建设一定的资金扶持,但是海绵城市建设耗资巨大,建设时间长,日后维护管理费用高。(4)社会大众参与度不足。我国是一个世界上严重 缺水的国家之一。人们在遭受瞬间暴雨灾害的同时,并没有意识到雨水被大量排 放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因此,对于立足于将雨水资源充分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的 认知度匮乏。目前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情仅局限于相关政府、建设及设计单位,人们对于相关海绵体建设的必要性和造成的不便不认可和不支持,对海绵城市建 设进程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社会公众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不了解,就会出现抵 触情绪,造成施工难问题。

海绵城市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

海绵城市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 发表时间:2018-06-14T16:53:18.5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作者:李晓凤[导读] 摘要:海绵城市作为当前我国城市创新改造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建设能够降低城市内部出现“洪涝”现象的几率,通过充分运用“海绵”的特性,保证城市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新地中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关键词:海绵城市;改造措施;存在问题;创新建设我国在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则是每年在夏季雨季的时候,城市内部则会出现严重的洪涝现象,导致“城中看海”的现象频频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这一问题平均每年发生在我国的大中型城市中,而城市管理者和设计者为了能够缓解这一问题,提出了海绵城市的解决方法,旨在为解决城市存在的洪涝问题提供全新的思路。而海绵城市在具体应用中,最为 主要的特点则是城市能够具备海绵的特点,在雨水较多的时候,城市能够有效存储,降低污染范围,在城市用水较为短缺的时候,这部分水源可以实现再利用和循环利用。这一新思路在国外的应用较早,我国建设海绵城市尚未形成完整的保障体系和改造体系,导致了实际改造效率低下。就现实而言,许多城市开始建立生命科技园、群力雨洪公园等对雨水进行吸收和储存。更高层面上将,海绵城市是一种生态雨洪管理思想和技术,是在充分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基础上,对雨水进行储存和利用,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化。但是,海绵城市在我国的应用中整体上处于探索应用的阶段,整体上缺乏成熟的应用体系和参考标准,为了加强海绵城市高水平建设,必须不断强化海绵城市改造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海绵城市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海绵城市改造认识不足 海绵城市改造实际落实过程中,必须在一系列的指导理念下进行,以此保证各项改造措施适用性、可行性较高。总体上而言,现实状况中,大部分城市在应用海绵城市进行实际改造工作中,无论是改造实施方案的制定还是实施计划的形成,都无法从根本上向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落实,尤其体现在雨水储存利用系统开发和排水防涝系统的应用中缺乏深刻认识,认识上的偏差无疑反馈到实际中,给海绵城市改造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具体而言,首先错误的认识,大部分海绵城市建设改造者认为雨水储存管理理念落实单纯的依靠灰色基础设施或绿色基础设施实现,并无法从客观实际出发,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城市错综复杂的条件,尤其对城市排水地下管网铺设状况熟悉基础上进行有选择的改造。如,某城市选择建设灰色基础设施进行雨水的储存和应用,这就需要改变原来城市排水系统。而如果选择绿色基础设施,如果同样改变城市排水系统,反而会导致实际工作落实困难。此外,当前海绵城市改造中,部分人员仍然停留在雨水收集,防洪排涝的层面上,未能充分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再利用功能的建设,未能上升到生态理念层面上,进行有效的建设。 2、实际规划设计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到现代化城市改造中的起步较晚,所以在规划设计技术水平应用层面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具体而言,当前许多城市在贯彻海绵城市改造过程中,在用地规划与各种专项规划上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无法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各类相关专项规划中充分展现。而上升到技术研究应用层面,我国当前大多数设计单位、企业对于技术的应用,还是停留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层面上,缺乏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心得,完全是遵循“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导致技术应用水平提升速度过慢,无法满足实际高标准操作。此外,海绵城市改造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城市技术应用存在着不同,而许多城市技术一味效仿,忽视了技术的实际落实客观条件,导致实际规划效果低下。 3、新旧城区改造难度大 我国在大力促进海绵城市改造过程中,强调海绵城市建设与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相结合的整体改造方法。通过集中加强排水设施,有效的解决城市出现洪涝问题,同时实现雨水的收集再利用,控制雨水污染问题。但是,在实际改造的过程中,新城区和旧城区在地质、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和建设现状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而如果针对老城区进行改造,需要进行大量的拆迁工作。再加上新城区需要结合城区功能实现地下官网的铺设,而如果与灰色基础设施或者绿色基础设施结合在一起进行使用,增加了规划设计的复杂性,给工作落实形成了很大的困难。如果,在老城区改造中,在拆迁工作完成后,进行排水管道的再建设,无疑将会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将生态理念贯彻到老城区改造中,老城区建设面积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如果进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建设,显然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且实际建设效率也是低下的。整体上而言,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有效的与海绵城市改造理念贯彻结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大的困难。 二、海绵城市改造中问题改进对策分析 1.全面宣传海绵城市改造建设的理念,强化理念贯彻重点 海绵城市理念在我国的应用,重点解决城市水危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尤其是城市洪涝的问题。海绵城市改造建设中,改进工作人员首先应明确海绵城市建造理念生态理念与现代城市规划理念结合在一起进行贯彻应用的指导思想。在实际应用中,此理念贯彻应用的核心是在源头上采用分散式、小尺度的技术手段对径流进行管理,降低城市出现雨水洪涝的问题,控制污染问题。而运用的绿色基础设施,主要是通过建设公园、草地的方式进行雨水的蓄积,并且对雨水进行过滤,减少城市地表径流,同时降低水资源污染的问题。而我国大中型城市在海绵城市改造工作进行中,无论是采用灰色基础设施还是绿色基础设施理念,都应结合城市自身发展状况,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的应用经验,在生态文明理念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思想基础上,全方位的建设科学的海绵系统。 2.规范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和建设指标

泰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 .doc

泰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139号)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通知》(苏建函城〔2018〕754号)要求,结合泰州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城市绿地与公园、城市水系统建设,努力实现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广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综合治理体系,实现城市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规范。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领城市发展,以科学规划引领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相关规划,完善技术标准规范。 2.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为本。充分发挥河、林、湿地等自然原始地形地貌对雨水的自然积蓄、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注重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突出生态效益。 3.坚持民生为先,统筹推进。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水

安全保障能力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加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无缝衔接,提升城市吸水、蓄水、净水、释水功能。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工作目标 全面推进我市规划区内海绵城市建设,新城区所有新建项目和新开发地块均按照海绵城市要求建设;老城区结合内涝治理、黑臭河道治理、旧城改造等逐步推进海绵化改造。整体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SS削减率≥45%,水面保持率≥15.5%。到2020年,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二)近期工作目标 到2020年,完成近期规划海绵分区的海绵城市区域建设,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用两年时间解决分区内的河流生态退化、水体黑臭、内涝严重等问题,全面提升分区内的“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建设水平。2019-2020年,对6个海绵分区的建设以每年50%以上的面积推进,到2020年完成22%的建成区面积建成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目标。在市区范围内,对于建筑小区、园林绿地、道路广场、河道水系等类型的新改扩建项目,在2019—2020年竣工的,海绵城市建设达标率须达到100%。 (1)北部街区和老城核心区海绵分区 北部街区和老城核心区分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由海陵区政府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配合推进。该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海绵城市论文规划建设论文

海绵城市论文规划建设论文 摘要:海绵城市是在城市中建有“海绵体”,河、湖、池塘、湿地等水系,以及绿地、花园、有渗透性的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就是通常我们通常所说的海绵城市中的“海绵体”。海绵城市能够充分发挥水系、城市绿地、花园、路面等一系列城市配套设施对雨水的收集和渗透作用,能够节约水资源,减轻发生城市内涝的可能性,削弱城市内雨水径流污染,并起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排水系统;遵循原则;规划与建设 1 前言 “海绵城市”即指城市的雨水处理系统有良好的“弹性”,下雨的时候将雨水进行吸纳、储藏、渗透和净化,在城市需要水的时候将储存起来的经过处理的雨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可以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和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要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建设有更良好的水循环的和更优美的城市景观的城市。 2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的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要遵循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安全为重和统筹建设几方面的原则。 规划引领即要满足各相关专业规划、城市各阶层的规划以及后续的海绵城市建设程序中,充分发挥规划的控制作用和引领作用。生态优先是要将自然条件与人工建设的设施相结合,保护和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以及对环境影响小的人工措施,最大程度的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提高城市中水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和保证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 3 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 如今,我国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着内涝严重问题,例如:广州、杭州、北京等许多城市都频繁遭遇特大暴雨,几乎可以说是“逢雨必涝,遇涝则瘫”。目前我们的城市建设模式都是水泥硬化路面,每下暴雨,都是主要依靠管道等设施来排水,通常造成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在以后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要优先利用“绿色”的措施来组织水的循环利用。 4 海绵城市的规划 建设一座海绵城市是一项复杂且庞大的工程,海绵城市的规划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建设。现在由于存在一系列问题对于海绵城市的规划并没有充分地在规划体系中体现出来,海绵城市的缺点主要有:①定量分析不足;②城市竖向规划不足;③用地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脱节。 5 海绵城市规划的关键技术方法 城市雨洪模拟技术(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是海绵城市中规划与建设的科学途径与重要手段,此方法可控性高,适用性好,模型如下: 图1

海绵建设建设经验总结

第一章:经验总结 1. 深入群众,切实解决居民诉求 1.1了解居民需求,践行海绵加理念 社区改造项目要充分调研论证,组织各相关部门对小区的管网系统、小区环境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依托原始竣工图纸,结合现场勘察,对接社区、物业、业委会等单位,了解项目详细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改造项目在设计入场之前,充分调研业主和居民需求,以满足居民需求为海绵城市设计的附加条件。综合协调居民需求和海绵改造和谐双赢。 在青山海绵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用户诉求与海绵建设理念不统一、不协调的矛盾。用户诉求主要如下: 居民诉求: ①活动空间的占用(要绿化还是要铺装) ②停车位的极大需求,不要绿化。 ③要花园而不要雨水花园。 ④要求先解决老旧小区供水压力不足的困难再去解决排水问题。 各主体的诉求: ①建设部门:道路荷载、道路绿化安全、调蓄模块的安全问题。 ②园林部门:先达到绿化率,再谈在绿化用地内进行海绵改造。 ③水务部门:解决片区存在的主次干管错解和区域积水位置处理措施等历史遗留问题。 ④学校公建等:厕所、门廊、操场跑道、建筑等其他诉求,有些地块不打算进行海绵改造,情愿维持原状。 根据用户的诉求,在施工过程中海绵建设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分为消减和积极两个方面: 消极方面:取消项目、取消调蓄、零散的雨水花园、单一的海绵道路、指标

的缩减、非海绵设施建造。 积极方面:充分解决片区渍水难题、海绵+、找到了老旧社区海绵改造过程中指标与问题的平衡点、与社区居民的积极沟通、各式铺装调节、局部细节的提升。 1.2结合红色物业,多方并举解决居民难题 充分发挥党员组织的作用,以点带面,口口相传海绵理念,做到先了解,再理解,最后支持。积极协调社区、居委会、物业、业委会等部门做好群众的解释宣传工作。利用“红色物业”自身的熟悉情况、宣传平台、主人翁意识等优势,拉近与居民的距离,建立坦诚沟通、相互理解的交流氛围。在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和解决居民实际问题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海绵城市建设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依托“红色物业”深入宣传,让百姓知道海绵要做什么,怎么做,有什么效果,如何维护,让人民群众能从内心理解海绵工程的痛点和难点,认识到“短期不便”与“长期受益”的辩证关系。 形成的实施方案要与“红色物业”进行反复对接、沟通、解释后,通过物业对业主进行宣传解释工作,使社区居民都能真正了解海绵,了解社区改造后的真实效果。同时开展社会立体宣传。通过举办专项论坛活动扩大声誉,通过央媒、省媒、市媒等多层面,宣传报道海绵理念、海绵常识、海绵成果。大力开展宣传活动。通过走基层、进社区,开展民意测评、调查问卷、科普宣讲等活动,在群众中广泛宣扬海绵城市理念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优势。 沟通过程中可尝试联合街道社区组织小区居民代表到已经完成的示范亮点小区参观,与示范小区内的居民进行互动交流,通过现场观摩,现身说法让居民消除顾虑,转变观念,从而以正确的心态和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海绵改造中来,为海绵建设的积极推进发挥正向作用。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16-2030)方案公示 1 、海绵城市解读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

3 、规划目标 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4、规划原则 (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 “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

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 (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 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 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 (6)合理分期,操作性强 在保证远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协调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低影响开发系统。并考虑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老旧小区雨水系统海绵城市的改造设计

老旧小区雨水系统海绵城市的改造设计 发表时间:2019-04-24T11:52:57.7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作者:唐晓慧 [导读] 摘要:海绵城市的提出为我国解决城市雨水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转变传统排水防涝模式、维持水文循环顺畅、降低自然灾害影响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发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身份证号码:45250119790131XXXX 摘要:海绵城市的提出为我国解决城市雨水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转变传统排水防涝模式、维持水文循环顺畅、降低自然灾害影响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发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建设海绵城市,应当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结合城市固有水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旧住宅小区的海绵城市改造尤为重要。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雨水管理;海绵城市 1、老旧小区面临的雨洪问题及原因分析 1.1自然下垫面硬质化 地表径流系数高我国的老旧小区多建于20世纪80~90年代,受居住人口密度高、建设年代久远、建设标准低等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建筑密度高、绿化率低等问题。21世纪以来,为应对住户停车难、户外活动空间有限等日常生活问题,老旧小区内部不透水路面、硬质铺装广场等占地面积大幅增加。低绿化率加之自然下垫面的不断硬质化直接造成降雨季节雨水径流生成时间提前,下渗量减少,径流速度加快,雨水径流总量相比于自然产流过程显著增加。多雨季节老旧小区内涝现象时常发生,住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威胁。 1.2排水管网老化 排水标准低我国老旧小区排水管网的使用时间多已超过三十年,设备老化、乱搭乱接、管网堵塞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其排水能力相较于建设初期大大减弱。除此之外,老旧小区的管网排水标准较低,管网建设初期采用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多为2~10年一遇,管网设计口径及设计排水量在当下都难以满足居民生活的新需求。 1.3雨污合流,水体富营养化 污染指数高老旧小区内部排水管网绝大多数为合流制,居民生活污水和雨水径流汇集在同一管道中进行处理和排放会导致受纳水体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累积大量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硝酸盐和病原微生物等),水体发臭、发黑现象在一些老旧小区屡见不鲜,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一定程度上周围居民的饮水安全也受到了影响。 1.4雨水调蓄设施缺乏,水资源利用率低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多遵循“重排轻蓄”理念,多数老旧小区其内部排水系统与市政管网直接相连,雨水资源未经调蓄直接通过管道排入小区外部,这造成了对雨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值得注意的是,老旧小区人口密度高对水资源的需求总量大,在这种背景下,高需求量与低利用率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老旧小区雨水系统改造的一个重要环节。 2、老旧小区雨水系统海绵城市改造的必要性 “海绵城市”概念最早在2012年4月提出,其核心源于西欧国家盛行的低影响开发技术,主要是指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下沉式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为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 3、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难点 3.1用地功能混杂、可利用空间有限 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在于最大限度利用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来发挥其对雨水的吸收、蓄渗、缓释作用。而老旧小区建设年代久远,同时缺少物业、居委会等机构的统一管理,空地私自搭建简易房屋、路旁种菜种花等现象造成老旧小区用地功能混杂、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有限,如何统一规划、有效整合公共土地空间来布局低影响开发系统是海绵化改造的一大难点。 3.2改造限制因素多、施工难度大 老旧小区人口密度较高且年龄构成主要以老年人为主,改造施工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居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与此同时,老旧小区自然本底情况较为复杂,地下管线陈旧、乱搭乱接等现象较为普遍,如何做到施工工期的最短化以及施工方案的最优化成为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另一大难点。 4、老旧小区雨水系统海绵城市改造原则 4.1系统规划、合理布局 在对老旧小区雨水系统进行海绵城市改造时,应在现场调研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适宜场地条件的各项控制目标及相关指标,结合汇水分区及老旧小区用地性质,依据“源头削减、中途传输、末端调蓄”理念,系统规划和布局各项低影响开发设施,综合实现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峰值控制、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多重目标。 4.2减少硬化、增绿透水 老旧小区建筑密度高、绿化率低,同时道路及广场不透水铺装所占比重较大。雨水系统海绵城市改造的关键在于减少不透水铺装,通过设计雨水种植池、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等绿色雨水处理设施来增加老旧小区的绿化面积,发挥绿地以及植物对雨水的吸收、下渗和净化作用,最大限度地调节雨水资源,实现场地内部雨水的良性循环。 4.3因地制宜、科学设计 老旧小区因地域环境、建设条件的不同在生态本底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利用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技术对其雨水系统进行景观化改造时要对场地内部竖向、坡向、雨水管网排布、土壤类型等情况做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科学选择和布局雨水处理设施。与此同时,老旧小区因老龄人口所占比重较大,雨水系统景观化改造需要同时兼顾到老龄人的使用需求,例如广场、休闲绿地等一系列室外活动空间的改造需要考虑加入一定数量的无障碍设施,为高龄或行动不便老人的使用带来便利。 4.4创新优化、成本控制 老旧小区雨水系统在改造过程中往往存在项目资金有限、施工工期短等多重限制条件,改造设计要以创新优化雨水设施的功能及布局

中国古代思想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我国古代雨水利用系统对 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王艳芝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中国古代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思想,这一思想的基础为“天人合一”,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古人践行了许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从城市的选址、蓄水、排洪、抗旱等多方位的践行实线非常符合现代的“海绵城市”消纳、减速与适应策略。新疆的八卦城、北京的紫禁城、北京北海团城就是这些践行实践的杰出代表。学习并传承中国古人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思想,会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更加生态化的思路。 关键词:海绵城市、古代城市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城市生态系统?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现代文明的工业化、机械化以及伴随而来的城市化在给我们带来物质便利的同时,也形成了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导的分割化的城市结构,以沥青板油马路为基础的城市交通系统,以地下管道为基础的地下排水系统。但是,这种现代化的城市生态系统在面临大自然的考验时,却时常表现出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在厄尔尼诺影响下,我国近年来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大范围、高强度、持续久的强降雨。于是我们能看到各大城市“雨中看海”的壮观景象。西安看海、沈阳看海、就连首都北京也会面临看海的局面。这不由得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应该有怎样更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我们怎样可以和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有学者睿智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海绵城市是建立在反思工业化城市建设模式基础上的新概念,反对片面强调用单一目标的工程技术来解决诸如雨涝、干旱、地下水下降、水体污染、生物栖息地消失、城市绿地缺乏等问题,而是强调用人水共生的理念,用系统的方法和整合的生态技术,来解决城市中突出的各种与水相关的问题。在具体规划设计和工程上,“海绵”的哲学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策略:消纳、减速与适应。[1]有学者把目光投向了国外城市生态系统的先进经验,如张毅川采用文献分析法,对Web of Science、Elsevier、Springer、Taylor 等世界知名数据库和出版社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国外的雨水资源利用在雨水采集系统、技术应用、风险

已建小区海绵改造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

已建小区海绵改造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26T12:38:01.0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朱甜甜 [导读] 摘要: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海绵城市的背景下,已建小区的海绵改造也是海绵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海绵城市的背景下,已建小区的海绵改造也是海绵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文对某已建小区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经验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已建小区;海绵改造;雨水调蓄 0?引言 南宁市是第一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区占地面积54.73km2,其中大型居住区海绵工程示范区面积为1.81 km2 。已建小区海绵改造通常受地上、地下空间的制约,设计时应统筹考虑场地竖向及其与周边场地衔接关系、建筑屋面的类型和排水形式、是否有景观水体、是否有车库以及车库顶板排水方式等相关因素。本文对已建小区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经验提出相关措施。 1?已建小区海绵改造存在问题 1.1?建筑密度高,地下管线复杂 已建小区总体面积较小,地下空间基本被各种市政管线占满,可利用空间有限,如何规避现有管线,实施低影响开发措施,成为海绵改造的一大难点。 1.2重新组织雨水排向难度高 传统的竖向规划中绿地普遍高于道路,道路基本坡向两侧雨水口,确保雨水汇流快速进入雨水管道。海绵改造时,为减少土方,竖向只可微调,确保雨水优先汇入低影响开发措施。 1.3?海绵设施的维护保养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得知,社区管理部门比较容易接受施工和后期维护均较简单的海绵设施。海绵改造成果的维护将成为小区面临的最大问题。 2 已建小区海绵改造策略 (1)查阅建筑小区竣工图、补充地勘等资料, 熟悉建筑及室外排水系统的空间布局。 (2)结合下垫面现状,合理确定可透水铺装改造区域和可绿化改造区域。 (3)屋面雨水可根据现场情况通过断接雨水立管引入周围绿地。 (4)对于有地下车库的小区,应根据车库顶板的覆土厚度、排水方式,合理确定下沉式绿地和生物滞留设施的形式并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 (5)有景观水体的小区,应优先考虑雨水作为景观水体的补水水源,并发挥景观水体的雨水调蓄功能。 在实施难易程度方面,下沉绿地、透水铺装相对较容易,调蓄池实施难度较大。在雨水径流控制效果方面,下沉绿地、调蓄池效果较好,透水铺装效果相对较差。在投资费用方面,透水铺装、调蓄池单位面积投资相对较高,下沉绿地投资费用较低。 综上所述,已建小区海绵城市改造技术优先选择次序为:下沉绿地、透水铺装、景观水体、调蓄池等,并根据地上、地下的空间使用情况和控制目标进行技术优化。 随着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的增加,海绵改造优选模式逐渐由单一的下沉绿地过渡到“下沉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调蓄组合模式。 3 海绵化改造工程实例 3.1 小区概况 项目位于南宁市青秀区,总用地面积为16597.39m2,现状有职工住宅楼共6栋,均为7层框架结构,小区无地下室。 3.2 小区现状分析 3.2.1 下垫面 小区内下垫面类型主要包括硬化屋面、硬化路面和绿地等,详见表1。 表1 小区下垫面组成 3.2.2 小区排水现状 经现场实地踏勘,本小区为雨污分流制,小区雨水及污水分别经雨、污水管网自西向东排入外围市政路雨污合流管。 3.3 海绵城市实施方案 (1)控制路面雨水径流。住宅楼之间现状绿化带改造为生态停车场、小区入口南侧广场硬质铺砖路面改造为透水砖铺装。 (2)提高绿化蓄存雨水能力。小区入口南侧绿化改造为雨水花园蓄存雨水。 3.3.1生态停车场和透水铺装改造 对住宅楼间绿化带进行透水铺装改造,改为嵌草砖停车位,基层改为碎石及砂垫层。对广场采用透水砖铺装,广场高于周边绿地 10cm,局部开孔,将雨水引入周边绿地。 3.3.2 绿地改造 在绿地内分片做雨水花园,雨水花园的调蓄水位为20cm,进水包括路面、绿地的雨水,面积约660㎡。结合雨水管道改造,在雨水花园内增设溢流井,超过绿地蓄存能力的雨水可溢流至雨水管道,保证绿地植被正常生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