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克白-既有建筑与小区海绵改造案例解析-2016-11-2

郑克白-既有建筑与小区海绵改造案例解析-2016-11-2

绿色建筑试题

1.建筑耗能巨大,试阐述一种新型技术,应用于建筑中,以便降低其能耗及碳排放,说明 具体的实施方案及可能的效果。 答:空气源热泵。 简介:空气源热泵供热就是通过吸收屋外空气中的低品位热能,依据热泵原理,利用少量的电力经过压缩机,压缩做功后产生高温热能,将水温加热到不高于60℃(一般的水温在35-50℃)的一种热泵设备。其产生的热水通过室内热水供热管路就可以给建筑物进行采暖。 工作原理:空气源热泵的工作机理就是其室外蒸发器从空气中的环境热能中吸取热量,使传热介质(冷媒/制冷剂)蒸发汽化,介质(冷媒/制冷剂)蒸气经压缩机压缩后压力和温度上升,高温蒸气通过黏结在贮水箱外表面的特制环形管冷凝器冷凝成液体,同时释放出的热量加热了空气源热泵贮水箱中的水,冷凝后的传热介质(冷媒/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返回到蒸发器,然后再被蒸发,如此循环往复。 总之不管是任何空调,都遵循能量守恒原理:空气能热泵把释放的能量送到水箱里交换热量。制热就反过来。冷媒的循环:气态-->液态--->气态,气态在压缩机压力下变成液态过程要产生热量,热量排出后液态冷媒变冷了流到室内交换管道与室内空气交换变成冷气,此时变成了气态冷媒。 优点: ?整体性好,安装方便,可露天安装在室外,如屋顶、阳台等处,不占有建筑面积,节省土建资源。 ?一机两用,夏天供冷,冬天供热,冷热源兼用,省去了锅炉房 ?机组的安全保护和自动控制集成度较高,运行可靠,管理方便。 ?输出的有效热量总大于机组的消耗功率,比直接电热供暖节能。 缺点: 机组常年暴露在室外,运行环境差,使用寿命比冷水机组短。 机组的制冷制热性能随室外气候变化明显。制冷量随室外气温升高而降低,制热量随室外气温降低而减少。 机组是以室外空气作为热源,由于空气比热容小以及室外侧的传热温差小,故所需风量较大,机组的体积也较大。 冬季室外温度在-5℃~5℃范围时,蒸发器常会结霜,需频繁的进行融霜,供热能力 会下降。 结论: 空气源热泵的高效节能,舒适安全越来越受到用户与开发企业的青睐,在市政条件不完善,容积率低,同时入住户数不高的低密度高档小区,户式中央地暖+中央空调+生活热水一体式解决方案,是不二的选择。 2.节水是绿色建筑的主要指标之一,为达到节水目的,许多国家进行了海绵城市和弹性城 市的设计,请思考在这种思路下规划城市时需要考虑到那些因素?简单陈述你的观点,说明原因。 首先,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全社会转变观念,达成共识。一方面要注意建设过程中不应该只关注雨水的利用,而是从城市整体出发,改变以往高速扩张的空间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要避免建设政绩化,过程化和简单化,不能只注重华丽的外形而忽视海绵城市建设本

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分析

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分析 1“蓝绿共赢”模式的海绵城市设计目标 海绵城市应根据地区地质地貌、气候、人文等相关条件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设计目标 及设计策略。湖南地区雨水充沛,雨量集中,多丘陵山地,在进行海绵城市设计时应从水 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生态四个角度综合考虑。1.1 水安全。居住区的“水安全”是指在 暴雨时期小区内部不积水及首层雨水不倒灌,错开暴雨高峰期,缓解居住区周边市政雨水 管网的压力,保证场地内的防涝安全。水安全是湖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点,更是打 造“蓝绿共赢”模式最关键环节。1.2 水资源。“水资源”在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中主要表现为中水再利用,相较于北方城市的雨水短缺情况,湖南地区雨量充沛,经过处理后的中水可作 景观水体补水、绿化浇灌及道路浇洒,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但由 于前期投入和后期维护成本较高,湖南地区居住区的水资源真实利用率相对较小,也常常 被人忽视。1.3 水环境。“水环境”是旨在提升水质净化率及污染控制率,在居住区设计中, 主要体现在雨水的面源污染控制率,通过生物滞留设施、雨水回用设施等净化作用达到规 划中的目标值,而当海绵设施的“蓝”与景观元素的“绿”相结合,即成就了“蓝绿”的友好兼容,也就是水环境的提升。1.4 水生态水生态在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中的表现主要是通过滞留雨水来提高室外土壤的保水量,达到调节居住区内部小气候的作用,与景观设计中降低城市 热岛效应的目标相契合。 2“蓝绿共赢”模式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法 2.1 前期阶段。首先需明确项目所在地的海绵城市控制指标,包含强制性指标及引导性 指标。其中强制性指标一般由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面源污染削减率(以SS 计)、雨水资 源利用率、防洪标准、管网标准、水质目标等组成,而引导性指标一般由透水铺装率、下 凹式绿地率、绿色屋顶率等。其次是对建筑、总图、规划、给排水、地勘、绿色建筑等相 关专业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出所需内容,如建筑屋顶排水方向、居住区内各控制点竖向 标高、绿地及铺装的范围、综合管网分布、地下土层情况(非地库之上)、绿建指标等。最后还需在前期完成与景观专业的衔接,包括景观设计风格及植物空间等。2.2 设计方法。(1)下垫面情况分析。对场地下垫面进行分析,应根据各类型下垫面的不同材质及做法,结合雨量径流系数得出场地的综合径流系数。期间应充分分析景观专业对透水与非透水地 面材质的区域划分,同时,需满足绿色建筑专业对于透水铺装率的要求。(2)径流分析及 汇水分区划分。结合建筑单体屋面排水、总图的竖向以及雨水管网分布等,对场地内雨水 径流方向进行系统分析,并以此划分汇水分区。期间需与景观专业同时进行设计,整体进 行竖向把控,让雨水能够就近排入LID 设施,而不影响场地的美观。(3)LID 设施布置及其 消能措施。海绵城市规划主要为3 个层次,分别是微排水系统、小排水系统和大排水系统,

泰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 .doc

泰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5〕139号)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的通知》(苏建函城〔2018〕754号)要求,结合泰州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关要求,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城市绿地与公园、城市水系统建设,努力实现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广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综合治理体系,实现城市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规范。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领城市发展,以科学规划引领海绵城市建设,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相关规划,完善技术标准规范。 2.坚持因地制宜,生态为本。充分发挥河、林、湿地等自然原始地形地貌对雨水的自然积蓄、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注重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突出生态效益。 3.坚持民生为先,统筹推进。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水

安全保障能力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加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无缝衔接,提升城市吸水、蓄水、净水、释水功能。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工作目标 全面推进我市规划区内海绵城市建设,新城区所有新建项目和新开发地块均按照海绵城市要求建设;老城区结合内涝治理、黑臭河道治理、旧城改造等逐步推进海绵化改造。整体达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SS削减率≥45%,水面保持率≥15.5%。到2020年,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二)近期工作目标 到2020年,完成近期规划海绵分区的海绵城市区域建设,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用两年时间解决分区内的河流生态退化、水体黑臭、内涝严重等问题,全面提升分区内的“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建设水平。2019-2020年,对6个海绵分区的建设以每年50%以上的面积推进,到2020年完成22%的建成区面积建成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目标。在市区范围内,对于建筑小区、园林绿地、道路广场、河道水系等类型的新改扩建项目,在2019—2020年竣工的,海绵城市建设达标率须达到100%。 (1)北部街区和老城核心区海绵分区 北部街区和老城核心区分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由海陵区政府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配合推进。该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全国各地海绵城市建设情况

全国各地海绵城市建设进展如何? 导读 除了16个试点城市,全国其他地区也在大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那么现在情况进展如何?新兴的海绵城市项目市场在哪里?有哪些新的动态和热点呢?往下看??? 辽宁——2万平方米以上新建筑要配套“海绵设施” 辽宁省住建厅日前下发《关于工程设计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通知》,其中要求2万平方米以上新建筑要配套“海绵设施”。《通知》还要求,采用上述做法时,既要因地制宜,还要充分考虑北方寒冷地区低温、冻胀、使用融雪剂等因素对海绵化设施及植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及维护管理办法。 江苏——推动江北海绵城市建设 江苏正式发布《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提到新型城市建设6大重点工程,包括:创新城市建设工程,绿色城市建设工程,智慧城市建设工程,人文城市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和综合管廊建设行动计划。其中,江苏将支持镇江开展国家海绵城市试点,推动南京江北新区等海绵城市建设。 陕西——选择2-3个城市开展省级试点 省政府日前出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意见,提出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到2020年,全省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全省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省政府还将在全省选择2—3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在全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海南——力争2030年80%城市建成区达标

3月2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加快推进海南海绵城市建设。《意见》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三亚市作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向全省推广。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 河南——年底将划定建设示范区 河南年底各市、县将分别划定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示范区面积原则上分别不少于30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3平方公里。 《河南省2016年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要点》将实施“海绵城市工程”放在重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八项工程之首,要求今年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系统综合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与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老城区要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落实海绵城市建筑技术,推进区域整体治理。 在此基础上,河南省要求各市、县分别于今年10月底前、年底前编制完成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划定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明确分年度建设目标和任务,推进海绵型城市各类项目建设。今年,省辖市还要建设或改造2个海绵型绿地示范项目和1个城市绿道示范项目,1条河流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各县(市)要开展一项以上海绵型生态水系、城市公园绿地、单位小区、道路广场等示范项目建设。 杭州——新建小区将推行绿色屋顶 杭州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将通过建设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建筑与小区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多种措施,使得雨水能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实施意见将从4月15日开始施行。 根据实施意见,今年起,市区各类新区、园区、开发区的开发建设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而老城区将结合棚户区(危房、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城市有机更新等项目建设,推进建成区的整体治理。 成都——拟建海绵城市示范单元 市建委介绍,今年将加快实施中心城区、天府新区及周边区域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各自独立成网的综合管廊系统,今年全年计划完成投资11亿元。重点实施成渝高速入城段、成洛大道改造工程、日月大道改造工程和金融城河西片区路网建设综合管廊工程。

福州市绿色建筑与海绵城市建设

福州市绿色建筑与海绵城市建设 相关条文审查要点 1 勘察专业 根据国家及福州市对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新建绿色建筑工程勘察应配合做好以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审查文件】勘察报告、原始资料 【审查内容】 1、项目详勘资料应包括:区域滞水层分布、土壤种类及其相应的渗透系数、地下水动态等。 2、确定项目建设区域内土壤及地下水资料时,应以雨季地质勘察资料为主,旱季地质勘察资料为辅。 3、采用地质勘察资料确定土壤特性时,应考虑原有地形与施工场平图的差别。 4、三江口片区、鹤林片区主要地层渗透系数可结合本文附件提供的参数确定。 2 建筑专业 ,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评价分值为3分。 【审查文件】建筑设计说明、带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地原始地形图 【审查内容】 (1)净地交付项目,此条不参评,不得分。 (2)建筑设计说明中写明场地是否结合现状地形地貌;写明是否保留和利用了原有场地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等自然资源,如有保留和利用,需在总平面图中标明。对场地的水体和植被进行了改造的项目,应说明改造原因,以及拟采取的生态修复和补偿措施;对收集并利用原有场地的表层土提出要求;提出乔木等植被保护方案。

重点关注:(1)高差较大的场地,没有进行过度的地形改造; (2)本来较为平整的场地没有进行过度的堆土设计。鼓励利用凹地做地下室或下沉庭院,利用高差为地下空间提供采光通风,利用高差形成不同高度的入口空间,利用高差形成景观微地形,借助地形组织场地排水等措施。 (3)查看原始地形图和建筑总平面图,对比总平设计与原始地形的差异,是否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开发建设过程对场地及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改变,包括原有水体和植被,特别是大型乔木(保留场地胸径在15-40cm 全部中龄期以上乔木,允许场地内移植)。 【建议最低分】3分 ,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 评价分值为9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下凹式绿地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0%,得3分; 2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生态设施,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得3分;(本条由给排水专业牵头审查,建筑专业应配合审查必要的构造措施) 3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得3分。 【审查文件】建筑总平面图,景观总平面图、景观设计文件,下凹式绿地面积计算书,透水铺装面积计算书。 【审查内容】 根据国家及福州市对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新建绿色建筑必须满足该条文要求。大于10hm2的场地应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没有提供的视为该条文不达标。 (1)查看建筑总平面图及下凹式绿地面积计算书,总平的技术指标表中写明下凹式绿地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区域和面积(景观设计文件与之相符),并计算下凹式绿地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是

浅谈海绵城市理念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的应用

浅谈海绵城市理念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3-07T15:45:03.22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3期作者:黄美兰 [导读] 在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当中,很多城市都将其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基础设施方面,而忽略了城市的隐藏的建设。 江西省赣州市城乡规划局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近些年以来用水的问题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个是待解决的问题,用水量的短缺成为了阻碍和制约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出现的海绵城市理论逐渐的成为了一种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的新的方式和思路,不仅能有效改善水资源缺乏现状,同时也能为改善城市用水的质量以及内涝和生态环境的问题提供助力。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住宅小区规划;应用 引言 在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当中,很多城市都将其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基础设施方面,而忽略了城市的隐藏的建设。比如很多城市在下了大雨以后,很容易出现内涝现象,导致城市内部大面积积水,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对此,各地政府和相关媒体都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再继续下去,将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城市内涝现象。对此,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同时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通过运用海绵城市理论,有效提高城市在下暴雨时候的排水能力,实现自然力量进行排水。 1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当中涉及的技术性问题 城市海绵理论是当前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理念,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当前很多城市雨水渗透排除力度不足的问题。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当中,一旦出现积水问题,很容易给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甚至会危及到人民的财产。对此,为有效控制这一问题,城市海绵理论被提出。该理念有效带动周边技术发展,其中包含的有绿地建设、生态化草沟等,这些技术都需要和实际的问题有效结合,方能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城市在建设海绵城市的时候,需要重视对绿色屋顶技术的应用,也就是通过采用绿色的植物来替代传统的混凝土的建设。 在建设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周边的设施对海绵城市理念造成的影响,一旦遇到暴雨天气,可以通过道路的积水排水有效避免暴雨的冲击。和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放相比较而言,传统的雨水排放是通过径流管道进行雨水的快速排放,将其与末端的集中原则作为主要设计和规划的理念来运用,还有降水刚发生时会有大量的污染物随着雨水的冲刷流入河内,雨水的大量排放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 2海绵城市理念在住宅小区中的实际运用原则分析 2.1生态性原则 住宅小区在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为有效从根本上解决雨水造成的水积压和内涝现象,在进行排水规划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利用相关的自然排水系统,比如一些河流与沟渠的途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从根本上优化生态自然环境,实现自然系统的合理运用,进而达到排水的目的。 2.2安全性原则 海绵城市的提出和运用,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同时确保其它建设问题的安全性。在住宅小区规划的过程当中,为有效全面的体现城市海绵理论,相关城市应当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当中,有效结合生态排水系统和工程施工技术,通过这种方式有效的缓解城市水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确保城市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进而最大化限度为居民的居住环境提供相关保证。 2.3因地制宜性原则 在进行住宅小区规划的过程当中,应当全面有效的运用海绵城市理论,进而确保在落实当中,取得最优化的效果,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当中,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住宅小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当地的降雨量、排水量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这样才能够确保道路在设计当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根本上确保植被的种植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3海绵城市理念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的实际运用措施 3.1有效构建雨水花园,实现排水举措 通过运用海绵城市理论,并确保该理论能够在社会实践当中充分发挥其价值,有效的阻止住宅小区的内涝现象,提高住宅小区的排水功能。对此,在进行住宅小区规划涉及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雨水花园的方式对雨水进行有效的管控。雨水花园主要指的是通过人工方式形成的绿地,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对住宅屋顶雨水的排出,同时还能够提高雨水的利用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利用植被、沙土等对雨水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雨水得到了净化,并逐渐渗透到土壤当中,不仅可以补充附近景观的水源,同时还能够为周边的基础设施提供一定的水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小区的内涝问题,同时还能够对雨水进行重复可循环的利用,进一步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2将绿地建设和城市海绵理论有效运用在住宅小区建设中 在住宅小区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当中,可以将城市海绵理论的相关理念运用到建设当中,从而有效的防治现阶段雨水内涝的问题,同时和实际现象进行结合,针对性的采取相关解决方案进行内涝管控。其中,所谓的低势绿地,主要指的是相较于周边绿地而言,地面较低的公共绿地,通过对这种低势绿地的利用,有效实现对雨水的控制和储存,从根本上降低雨水的排放量。对此,对于低势绿地进行设计和规划的时候,应当准确规划好所需场地面积,同时在进行设置的时候,尽可能确保其仍旧处于较低的地理位置,这样方能实现对雨水的储存。除此之外,在进行相关绿地设置的时候,要有效控制其深度,方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对此,可以在绿地中种植一些植物,不仅能够有效的起到排水作用,同时还形成了良好的自然景观。 3.3利用小型湖泊实现住宅小区建设的合理性 当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住宅小区周边的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相关建设单位在对小区进行规划和建设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考虑满足人们日常的记住需求,同时还需要满足相关的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小型人工湖泊的推出,成为当前很多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常见的景观设计方法。在进行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时

海绵城市的建设概述第一章1.1海绵城市的建设背景

接下来先学习第一章,海绵城市建设概述第一节: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这一节我们分为两个部分来讲述。 城市建设与环境发展之间的现实困境与存在这种困境的原因。 这一部分的讲述有助于我们理解建设海绵城市的初衷,分为五个方面,别分是: 1、水资源短缺 2、水安全堪忧 3、水环境污染 4、水生态恶化 5、水文化匮乏 一、现实困境 1.水资源短缺

中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少,全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存在供水不足的问题。 2、水安全堪忧 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许多城市深受暴雨内涝灾害的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水环境污染 水污染已经成为我国不亚于水旱灾害,甚至更为严重的一大灾害。

死猪的尸体开始腐烂,因河道距离村子太近,村民担心一旦因此出现疫情,健康会受到威胁。 图为2010年,村民们没有自来水,只好在被严重污染的河流洗涤。

监测表明:小类及以下水质断面分别占到30.3%和35.5%。 根据201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5年全国972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点位)覆盖了七大流域,浙闽片合理,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及太湖,滇池,巢湖····的环湖河流共423条环湖河流,以及太湖、滇池、巢湖等62个重点湖泊(水库)。 开展营养的61个湖泊水库中,贫营养的6个,中营养的41个轻度富营养的12个,中度富营养的2个,轻度富营养以上的湖泊约占四分之一。

以地下水含水系统的为单元,以潜水为主的潜层水和承压水为主的中深层地下水为对象。 国土部门对全国31个省、区、市202个地市行政区的以地下水含水系统为单元,511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水质为较差级与极差级为比例,别分占到42.5%与19%。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第5章建设任务 海绵城市的建设包含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砂石地面和自然地面、透水 性停车场和广场、下凹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雨水收集调蓄设施、沿岸 生态缓坡等各项低影响开发措施,且都具有一定的工程规模。从规划到设计、 施工,均涉及到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住宅小区等各个 方面,需要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 本方案旨在将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具体指标,分解、落实到城市水 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住宅小区等工程项目,并提出“渗、滞、蓄、净、用、排”等各项工程措施,明确各项措施可分担的雨水径流控制量; 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优化确定各项措施的工程规模。依据原则如下:(1)保护性开发:试点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 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并结合这些区域及周边条件(如坡地、洼地、水体、绿 地等)选择进行适宜的低影响开发措施。 (2)水文干扰最小化:优先通过分散、生态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径流总 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目标,防止河道侵 蚀、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 (3)统筹协调: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内容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水系 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排水防涝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中,各规划中 有关低影响开发的建设内容需在方案中明确,便于后期实施过程中的相互协调 与衔接。 5.1主要工程 5.1.1城市建成区内主要工程 海绵城市实现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各项工 程措施来分担雨水径流控制量。本试点城市年均降雨总量达1500mm,而一年中,降雨次数繁多,且多数为低于0.5年一遇或1年一遇的降雨。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要达到年均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0%的目标,主要通过控制频率较高的中、小降雨事件来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为一一对应关 系,具体方法参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附录2:设计降雨量是各城市实施年径流总量控制的专有量值,考虑我国不同城市的降雨分布特征不同,各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 · 六大要素

海绵城市建设·六大要素 2015-11-10 1海绵城市--渗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到处都是水泥,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第一位。其好处在于,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同时,涵养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而渗透雨水的方法多样,主要是改变各种路面、地面铺装材料,改造屋顶绿化,调整绿地竖向,从源头将雨水留下来然后“渗”下去。 透水景观铺装

传统的城市开发中无论是市政公共区域景观铺装还是居住区景观铺装设计中多数采用的都是透水性差的材料,所以导致雨水渗透性差,而在这一方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或通过水渠和沟槽将雨水引流至街道附近的滞留设施中。 2透水道路铺装 传统城市开发建设中道路占据了城市面积的10%-25%,而传统的道路铺装材料也是导致雨水渗透性差的重要隐私之一,除了景观铺装方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之外,还可以将园区道路、居住区道路、停车场铺装材料改为透水混凝土,加大雨水渗透量,减少地表径流,渗透的雨水储蓄在地下储蓄池内经净化排入河道或者补给地下水,减少了直接性雨水对路面冲刷然后快速径流排水对于水源的污染。 绿色建筑

海绵城市建设措施不仅在于地面,屋顶和屋面雨水的处理也同样重要。在承重、防水和坡度合适的屋面打造绿色屋顶,利于屋面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 对于不适用绿色屋顶的屋面,也可以通过排水沟、雨水链等方式收集引导雨水进行贮蓄或下渗。 2海绵城市---蓄 即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短时间内水汇集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以达到调蓄和错峰。而当下海绵城市蓄水环节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要求,地下蓄水样式多样,总体常用形式有两种:塑料模块蓄水、地下蓄水池。

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18-12-14T10:45:42.4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作者:石晶晶李宁[导读] 不仅能有效改善水资源缺乏现状,同时也能为改善城市用水的质量以及内涝和生态环境的问题提供助力。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近些年以来用水的问题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个是待解决的问题,用水量的短缺成为了阻碍和制约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出现的海绵城市理论逐渐的成为了一种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的新的方式和思路,不仅能有效改善水资源缺乏现状,同时也能为改善城市用水的质量以及内涝和生态环境的问题提供助力。 关键词: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引言 小区“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改造的本质是充分发挥道路、建筑、绿地及水系等自身的生态系统功能,对小区雨水采用吸纳、渗蓄、净化、缓释等改造方式,控制雨水径流,恢复城市水文原生态,维持小区开发建设前后场地内水文特征的自然状态,从而实现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涵养水资源等目标[1-4]。在确保排水防涝安全的情况下,可极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即做到低影响开发建设。 1海绵城市的理论 海绵城市理论的主要思想是希望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尤其是在应对自然灾害以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上充分发挥出海绵一样的性能,既在有水分的时候吸收和储存甚至过滤和净化,而在水资源短缺的干旱时节可以将储存的水分释放出来以供使用。这种技术理念充分的尊重了自然优先的原则的同时将人工技术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更加绿色节能的效果,最大限度的将雨水在城市区域的储存以及过滤净化从而使得水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变位了现实。这也对于环境保护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重要的是统筹和协调地表水,自然降水以及地下水的共同利用,在给水排水的过程之中充分的考虑到各个环节,并且将其长期的发展和利用考虑进去。 2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住宅小区的海绵城市建设目前是大势所趋,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根据实际情况,看到这个方案在别的地区取得了一定效果就不管不顾的直接拿来使用。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时,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如生态优先与因地制宜等。 2.1生态优先 生态优先原则是指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以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为第一原则。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如河流、湖泊、暗渠与地下水等自然的排水系统,在规划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排水,在不破坏自然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化建设、规划住宅小区,做到保护生态与城市化建设的双赢。此外,在如雨水花园和屋顶绿化等设计中,也要注意生态保护。选择植物物种不能只看他是不是适宜这个地区的气候条件,能不能自然生长,也要注意周边是不是有他的天敌存在,避免出现生物入侵,影响生态环境。 2.2因地制宜 住宅小区的海绵城市规划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有一些很好的海绵城市的设计方案,如湿地公园就并非每个城市都适用,它对城市的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的要求都很高,如果盲目运用入住宅小区的设计中去,很有可能花了钱却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美国大多数城市都有很强的排水系统,他们遵循的是同一个设计理念,然而,在十分缺水的加利福尼亚州,这些雨水也只能白白流走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这就是没有因地制宜造成的后果。每个住宅小区都有不同的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条件,在选择植被、确定设计方案的时候,都要具体分析小区的状况,降水量与雨季时间来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只有因地制宜,才能真正的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 3海绵城市理念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的应用 3.1旱溪改造 旱溪是海绵城市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及重要体现,这种形式在小区的规划设计阶段应该被广泛的采用以便于实现小区内能够进行雨水的渗透,并且能将地下水进行合理的净化和收集。旱溪改造在不同的时期可以发挥多种作用,比如在没有降雨的枯水期可以作为居民日常活动的地方,而在暴雨降临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收集雨水以及存贮雨水,以便减少雨水在小区住宅内的过多的集聚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同时还能降低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危害。因此旱溪可以减少径流的总流量,延缓峰值时间的到来以及减小峰值时的流量大小,这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3.2道路建设 小区内住宅应该进行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这样能够通过增加雨水的下渗来减小雨水在小区路面上的沉积。机动车的绿化带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将其设计为下凹绿地从而能够将雨水口设置在这种绿地的里面的位置。绿化带中应该合理的设置有径流的会入口以及溢出雨水口,前者一般是设置在绿化带的开口位置处的路石附近同时一起还要设置有沉沙池以便能够对雨水进行必要的净化。同时为了提高透水性要把一个软的透水塑料管安置在绿化带的底部位置。绿化带内的植被选用原则是需要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固定。 3.3小区绿地改造 通过径流量控制初步计算,小区现状绿地率完全可满足径流控制要求,使得塑造绿地形态具备及宽松的优质条件,因此本着因地制宜、生态建设、持续发展的原则,我们首先保留了一部分长势较好的慢生树种和植物群落,然后将其他绿地重新开挖,改造为下沉绿地,加强小区滞水能力的同时,形成若干“岛式绿洲”,塑造了形态丰富的绿植景观。道路与下沉绿地之间设置0.5m宽砾石缓冲边沟,达到径流滞留、净化的作用;小区自身存在高差,设置了多处植草沟,形成独立的排渗系统,植草沟是海绵城市综合管理技术措施中的重要一项,具有滞留、渗透雨水的功能,可涵养地下水,还有起到转输、净化中水的功能。枯水期,植草沟可结合绿化、景观小品、生态驳岸作为居民的运动、休闲场所。在暴雨来袭时,由于其强大的蓄水能力,可将周边雨水径流快速汇集,减少周边地区的洪涝灾害,植草溪对于径流总量控制、延缓峰值时间、减小峰值流量都可发挥出色的作用。靠近机动车道的绿化带改造为下凹绿地,路缘石做特殊开口设计,在下凹绿地内增设环保雨水口。

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XX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16-2030)方案公示 1 、海绵城市解读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

3 、规划目标 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4、规划原则 (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 “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

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 (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 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 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 (6)合理分期,操作性强 在保证远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协调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低影响开发系统。并考虑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西昌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一、城市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 1.自然地理 (1)区位条件 西昌市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西昌市距 成都574公里,位于安宁河谷中段,在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之间。南北 长约70公里,东西宽约63公里,东临昭觉、普格、喜德县,南接德昌县,西靠盐源县,北连冕宁县, 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 西昌市地处横断山脉东缘,位于著名的川滇南北构造体系的北半部,在地质构造上由一系列南北走 向的褶皱、压性断裂和有机联系的秩序压扭性或张扭性断裂组成,海拔高度4180~1160米。全市地势 呈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地势以高原中山为主。境内岭谷高差十分悬殊,最高点在西昌、普格、德 图1-1 区位分析图 昌三市县交汇处的螺髻山,主峰海拔4359米;最低点在雅砻江深切河谷的荞地乡桐子林,海拔1160米。 谷、平原和山间盆地。西昌城区处于安宁河谷中段,西昌盆地之中。 安宁河谷平原北起冕宁观音桥,南至米易县得石乡,长200余公里,西昌市境内河段处于平原的中 游。河谷宽3~7Km,最宽11Km,现代河床弯曲平缓,平均比降1.66‰,沿线漫滩河曲发育,两岸广布 Ⅰ-Ⅱ级冲积阶地及冰碛~冰水堆积Ⅲ-Ⅳ级阶地与大规模山前洪积扇群。Ⅰ级阶地一般高出河床3~5m, Ⅱ级阶地高出河床10~20m。西昌盆地位于西昌市东南侧,长18~20km,宽5~8km,由东河、西河等形 成的全新统冲洪积扇组成,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为一断陷堆积盆地。 (3)气候条件 西昌夏半年受西南和东南暖湿季风控制,降水集中,盛夏不热,夏秋温凉湿润。冬半年受极地大陆

城市水生态修复——海绵城市

城市水生态修复——海绵城市 1背景 城市是人口聚集度高、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也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最为突出的地方。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城镇建设用地不足国土面积的1%,却承载了54%的人口,产出了84%的GDP。 快速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开发强度过高,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原有的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以我国北方为例,城市开发建设前,在自然地势地貌的下垫面条件下,70%~80%的降雨可以通过自然滞渗进入地下,涵养了本地的水源和生态,只有20%-30%的雨水形成径流外排(见图1a);而城市开发建设后,由于屋面、道路、地面等设施建设导致的下垫面硬化,70%~80%的降雨形成径流,仅有20%~30%的雨水能够入渗地下(见图1b),破坏了自然生态本底,呈现了相反的水文特征,破坏了自然“海绵体”,导致“逢雨必涝、雨后即旱”,也带来了水生态恶化、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水安全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a开发建设前b开发建设后 图1城市开发前后径流变化情况(以我国北方为例) 针对当前这种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4年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次会议等场合,多次强调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体现“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理念,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就是针对城市地下水涵养、雨洪资源利用、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排水能力提升与内涝风险防控等问题,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着手,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的管控,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技术措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实现低影响城市开发建设(LID),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将城市建设成“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丰水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枯水期将蓄存的水“缓释”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城市水资源、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复兴城市水文化”的多重目标。 2海绵城市建设原理 住建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专项”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实践,于2014年10月编制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即建设“海绵体”。 海绵城市建设本质是通过降低雨水的产汇流,恢复城市原始的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自然状态(见图1a),即建设“海绵体”。 径流系数是表征水文特征的重要参数,是自然状态下地表径流量与总降雨量的比值,与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为缓解城市内涝情况,优化城市环境,海绵城市理念已受到众多城市规划和建设者的青睐。海绵城市即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排水、吸水及储水。该类城市除了弹性良好外,还可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使城市水资源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提升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及自身的防御能力。 1工程概况 某市在开展沙湖港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时,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排涝方面,基于周边区域发展情况,科学运用滨水景观资源,并对其进行深入利用再开发。本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处理港渠黑臭水体,提升渠道排涝能力,同时建设一个集海绵景观游憩、宣教及科普为一体综合性公园。基于工程所在地的地势情况对公园进行规划,通过多种办法建立综合海绵系统,将雨洪处理设施与城市景观结合,做到景观及防洪工作的相互结合,使公园不仅具有丰富景观,同时滨水空间也可向纵深延伸。 2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论述 在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时,需考虑各种基础设施和周边情况,科学使用现有条件;需对雨落管断接技术进行优化,围绕建筑周围绿地布置使用屋顶雨水,如雨水花园等。通过建筑绿色屋顶的使用,使雨水得到净化,提升水质,同时使汇流时间得以放缓,降低公园内涝压力;

在对公园内部的绿地展开设计时,可通过多种滞留设施的使用来对其进行处理,要求布置溢流口。在进行公园设计时可降低雨水管道的布置量,若一定要使用雨水管道,须布置雨水口。从各种源头对雨水进行处理后,就将其投入到绿化及景观水体的使用中。为降低公园对水资源的使用量,景观水体应避免使用自来水作为补水水源;而应积极进行雨水积蓄利用,通过一系列措施开展雨水收集,雨水要优先投入到补充景观水体,绿化及喷洒道路方面。雨水的处理途径具体为:雨水在降落到屋面后,需要通过初期弃流,使其汇集到高位花坛及雨水桶中,之后需使其溢流汇集到低势绿地内,其中雨水桶中的雨水可以投入到绿化用水中;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可通过雨水花园、低势绿地或渗透铺装等形式使径流得到净化及消纳,其他超标准雨水需要近排入雨水管道中。为降低雨水管道内杂质含量,可把各种截留装置,如旋流沉沙或截污挂篮等悬挂于雨水口。雨水通过处理后,其中一部分可排入雨水管内,通过间接方式加以使用,其余可流入景观水体或雨水池内得到调蓄、储存,并对其进行过滤消毒处理后再集中配水,之后可投入到道路浇洒、绿化灌溉及景观水体补水方面。由于公园本身很难消纳全部的雨水,所以过多的雨水可排入到公园周边其他公园及广场中。公园中雨水的应用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 3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技术 3.1透水性铺装方法在使用透水性铺装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进行铺设时,材料之间应有更宽的衔接缝隙面积,从而增强缝隙透水量;(2)选择材料时,应要选择透水率更高的透水

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 本方案以天津财经大学校园为背景,分析大雨后校园内涝成因,在不改变校园既有的雨水管渠排放系统的基础上(低影响开发),结合校园园林、景观水系,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围绕校园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对雨水的就地或就近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和循环使用、排水进行设计,形成一体化的海绵校园规划设计方案。 经调查校园气候环境及现存水循环系统的背景情况,发掘校园存在存系统排水、蓄水功能差、不能实现雨水高效利用等缺陷,由此提出以下等多种解决方案: 一、集水系统改进 1.在教学楼、宿舍楼等建筑排水管下端设置集蓄、排、净为一体 的集水箱,用以收集雨水及生活废水;(订价:30,000.00元) 2.铺设埋地矩形雨水管道,具体可采用:PVC-U双壁波纹管、 PVC-U加筋管、PVC-U平壁管、PVC-U钢塑复合管、双壁波纹 管、PE缠绕结构壁管、PE钢塑复合管、钢带增强聚乙烯螺纹 波纹管、增强聚丙烯模压管、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等管道。 根据指导规划可直接照图施工。(订价:10,000.00元) 3.排水检查井 主要内容包括圆形、矩形、扇形的砖砌、混凝土排水检查井,

以及小方形井、跌水井、污水闸槽井、沉泥井、耐腐蚀检查井 等构筑物做法。根据指导规划可直接照图施工(订价:4000.00 元) 4.雨水口 内容包括砖砌雨水口铸铁井圈、砖砌雨水口混凝土井圈、预制 混凝土装配式雨水口铸铁井圈、雨水口箅子及井圈。图集对雨 水口的设计原则、施工要求也作了介绍,便于设计选用,并可 直接按图施工。(订价:2500。00元) 二、改进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 1. 对校区的道路交通流量统计分析,按有人群荷载无停车和有 人群荷载有停车(总重小于3吨的轻型车)两种工况分别给 出透水水泥混凝土基层、透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透水级配 碎石基层的透水人行道结构。结合实际地形构造,选择改进 的组合及透水材料的选用。对透水人行道的施工图设计及现 场施工提出技术要求,可参照海绵城市规划文件的指导文件。 通过改进道路交通的透水性能,以求促进排水、环保生态铺 设技术的工程应用。 2. 植草砖、开挖溢流井、植草沟、植被缓冲带、进行路沿石缺 口改造等方法,形成降水利用体系;改造树池、高位花坛、 下沉式绿地等景观建设。 三、生态改造 1. 是对校园人工水系稷下湖、连心湖、环岛河进行生态学改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