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世界楚辞翻译和研究述评

英语世界楚辞翻译和研究述评

英语世界楚辞翻译和研究述评
英语世界楚辞翻译和研究述评

诗经楚辞起名汇总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1、伯庸。《离骚》:“朕皇考曰伯庸”。譬如作家马伯庸…… 2、正则、灵均。《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灵善而均调。屈原名平,字原,正则是对“平”字进行的解释,灵均是对“原”字进行的解释。 3、修能。《离骚》:“又重之以修能”。修能:即美好的外表仪形。一释为很强的才干和能力。 4、骐、骥。《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骐骥:骏马。 5、峻茂。《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峻茂:犹繁茂。 6、信芳。《离骚》:“苟余情其信芳”。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 7、圣哲、茂行。《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圣哲:具有超人的道德才智的人。茂行:德行充盛。 8、曼路。《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9、望舒。《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如写《雨巷》的诗人戴望舒。 10、陆离。《离骚》:“斑陆离其上下”。陆离:光辉灿烂的样子。我们对于该词的认知多来自于成语“光怪陆离”,意指色彩繁杂、变化多端。 11、珵美。《离骚》:“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珵:美玉。 12、云旗。《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云旗:绘有云霓的旗帜。 ===================九===歌===的===分===界===线=================== 1、辰良。《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辰良”系“良辰”之倒文,指好时光。易被读作“乘凉”。

美国大学校名英文缩写 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 AAMU Alabama A&M 阿拉巴马农业机械大学ADELPHI Adelphi University 艾德菲大学AMERICAN American University 美国大学 ANDREWS Andrews University 安德鲁大学 ASU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UBURN Auburn University 奥本大学 -B- BAYLOR Baylor University 贝勒大学 BC Boston College 波士顿学院 BGSU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博林格林州立大学BIOLA Biola University 拜欧拉大学BRANDEIS Brandeis University 布兰迪斯大学BROWN Brown University 布朗大学 BSU Ball State University 波尔州立大学 BU* Boston University 波士顿大学 BU SUNY Binghamton 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BYU Brigham Young Univ. Provo 百翰大学 *BU通常意义上指Boston University -C- CALTECH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加州理工大学 CAU Clark Atlanta University 克拉克亚特兰大大学 CLARKSON Clarkson University 克拉逊大学CLARKU Clark University 克拉克大学CLEMSON Clemson University 克莱姆森大学 CMU*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卡耐基梅隆大学CMU 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 中央密歇根大学COLUMBIA Columbia University 哥伦比亚大学CORNELL Cornell University 康奈尔大学CSU* Colorado State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CSU Cleveland State University 克里夫立大学CU*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 CU 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 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 CUA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美国天主教大学 CWRU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 凯斯西储大学*CMU 通常意义上指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SU 通用 *CU 通用

《中庸》英译国内外研究述评 发表时间:2018-07-23T17:53:32.360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7月下作者:赵秋盈[导读] 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学术思想的经典书籍,其思想内涵和学术价值涵盖了道德思想、核心价值观、商务交际等领域。作为《四书》其中之一的《中庸》一书,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政治、思想等各个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郑州师范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首部‘四书’英译本研究”(项目编号:2016BWX024)的成果之一。 1.引言 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学术思想的经典书籍,其思想内涵和学术价值涵盖了道德思想、核心价值观、商务交际等领域。作为《四书》其中之一的《中庸》一书,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教育、政治、思想等各个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就我们搜集到的近年来的研究文献看出,在哲学界以及汉语学界,众多专家学者对《中庸》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但在翻译学界,乃至外语学界,对这部凝结着精髓思想的《中庸》研究,至今前人鲜有涉及。 2.国外研究 《中庸》作为一本哲学著作,可称其为儒家的人生哲学、个人修为的宝典,因此一直深受西方研究哲学、宗教、儒家的许多学者的关注,比如,杜维明的《<中庸>论文集》(Centrality and Commonality: An Essay on Chung-yung)于1976年在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其著作《<中庸>洞见》由段得智翻译,中英文对照本于2008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安乐哲,郝大维,彭国祥的《<中庸>新论:哲学与宗教性的阐释》,在中西比较的视域下,对《中庸》中“诚”、“性”、“情”、“礼”和“教”等最为重要的观念及其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揭示了其蕴含的一个完整连贯的结构的哲学意义以及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宗教性(安乐哲,郝大维,彭国祥,2002)。 3.国内研究 国内对《中庸》的研究此起彼伏,以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居多,出版和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专著和论文。在国内译者的《中庸》译本中,以辜鸿铭的The Universal Order or Conduct of Life (1906) 最为著名。在清末明初年间,他所译的《中庸》曾被收入在《东方智慧丛书》里。但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国内专门对《中庸》英译的研究还不多见,相比较而言,对于辜鸿铭的译本研究稍多一些。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我们发现,有55篇文章专门对辜鸿铭《中庸》译本进行了研究,即倪培民(2005),王辉(2006、2007),王华(2008),王之光、陈佩佩(2009),朱萍(2009),陈佩佩(2010),郑玉凤、陈可陪(2010),李佳(2010),经晶(2010),陈梅、文军(2013),侯健(2013),丁大刚、李照国(2013),宋晓春(2013、2014),江晓梅(2015),段慧玉(2015),束慧娟(2016),于培文(2016),侯健(2016),刘永利、刘军平(2017),以及李娜(2017)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一文中,王国维对辜鸿铭《中庸》译本及翻译本身进行了评论。围绕这篇文章,先后有3篇文章问绕王国维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徐珺,2014:40)。分别是马向辉(2008)的“不可通约性视域下的王国维议论——‘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一文的现代阐释”,1991年袁锦祥发表的详细阐述王国维对辜氏译本以及翻译态度的文章“王国维评辜译《中庸》”,以及王辉(2006)的逐条分析了王国维所谓辜氏译本的“大病”与“小误”的文章“辜鸿铭英译儒经的文化用心——兼评王国维‘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 此外,有15篇文章对《中庸》多中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例如:赵常玲(2017)“功能语境视角下的《中庸》英译本比较研究”,赵常玲、何伟(2016)的“功能语境视角下的《中庸》英译比较研究”,乔飞鸟(2012)的“《中庸》英译本比较研究”,钱桂荣、刘畅(2010)的“《中庸》两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赵辉(2010)的“《中庸》诊释方法新议——以英译《中庸》为中心的比较研究”,以及两篇硕士论文对不同译文进行的分析:分别是刘畅(2010)的“《中庸》三译本中语篇衔接机制的使用统计及译者风格分析”和丁水芳(2011)的“后殖民翻译理论下的《中庸》英译研究——以辜鸿铭和安乐哲译本为例”。我们还发现有一篇硕士论文(刘玉兰,2008)虽然也对《中庸》的多个译本进行了研究,但并非如此,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设。刘玉兰(2008)在硕士论文《多角度主体性对翻译的操控——以<中庸>为例》里,将德里达结构主义影响下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作为框架,选取了从19世纪至21世纪《中庸》的四个英文译本。 4.结语 本文主要选取四书之一的《中庸》作为切入点,对其研究现状做了简要评析。从中可以看出,《中庸》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中国,对国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然而,客观地讲,学界对《中庸》的翻译研究还存在不足,即大多集中于辜鸿铭以及理雅各的译本,对其他译者译本的研究甚少;此外,研究的视角也大多聚焦于翻译方法和译本的语言比较上,缺乏语言学研究的内部关照及整体分析。总之,文中涉及的想法仅是笔者的愚见,很多不够成熟,但学界的精髓本身就不在于得出特定的结论,而在于为之进行探索研究的过程,所以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学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Jakobson, R. (1959).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A].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0. [2]Toury, G. Translation Across Cultures [M]. New Delhi: Bahri, 1987. [3]安乐哲,郝大维,彭国祥. 《中庸》新论:哲学与宗教性的诠释[J].中国哲学史,2002(3). [4]杜维明. 《中庸》论文集[C]. 夏威夷: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76. [5]王辉. 后殖民视域下的辜鸿铭《中庸》译本[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 [6]王辉. 理雅各《中庸》译本与传教士东方主义 [J].孔子研究,2008(5). [7]徐珺. 汉文化经典外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8]赵常玲,何伟.功能语境视角下的《中庸》英译比较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12). [9]赵常玲. 功能语境视角下的《中庸》英译本比较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7(3).

翻译学必读 1语文和诠释学派 二十世纪之前的翻译理论被纽马克(1981)称为翻译研究的‘前语言学时期’,人们围绕‘word-for-word’和‘sense-for-sense’展开激烈的讨论,核心是‘忠实’,‘神似’和‘真理’。典型的代表有John Dryden, Tytler等,而Barnard, Steiner等人则是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2语言学派 Jacobson(1959)提出意义对等的问题,随后的二十多当年,学界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奈达(1969)采取了转换语法模式,运用“科学(奈达语)”的方法来分析他翻译《圣经》过程中的意义处理问题。奈达提出的形式对等说、动态对等说和等效原则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受众一方。纽马克信奉的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即重视翻译中的语义和交际方面。 3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批评话语分析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功能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话语分析理论 Discourse Analysis for Interpreters翻译专业演说分析 Pragmatics & Discourse Analysis语用学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积极话语分析 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语篇分析Pragma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语用学Mediated discourse analysis中介话语分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作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分支,话语分析经历了产生和发展壮大的过程,其理论背景来自M.K.Halliday(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今天,话语分析的方法已经逐步运用到翻译研究中。House(1997)提出的翻译质量模型就是基于韩礼德的理论,他吸收了其中的语域分析方法;Baker(1992) 则为培养译员提供了话语分析和语用分析的范本;Hatim 和Mason(1997)将语域研究拓展到语用和符号学角度 4目的学派 目的学派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德国兴起,是从静态的语言学、语言类型学中剥离出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Reiss,Vermmer,Nord 等。Reiss(1971,1988,2000)强调的是文本层面的对等,主张文本的类型和翻译策略结合起来;Holz-Manttari(1984)则认为在翻译过程是一个交际、互动的过程,涉及各种各样的角色。Vermmer(2000)继承并发展了Reiss的观点。 5文化学派the Culture School Even-Zohar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将文学翻译视为文化的,文学的和历史的过程或系统。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指的是更加注重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进行翻译研究。其中,Lefevere (1992)逐渐从系统理论转向文化学研究,将翻译看作‘重写’的过程,审视围绕着翻译文本的意识形态冲突等课题。Simon(1996) 和一些女权主义者则重点研究文化学研究中的女性意识。后殖民主义文化学方向的代表人物是Bassnett和Trivedi (1999),他们认为,无论在殖民化的过程中还是在被殖民的社会,翻译都十分活跃。文化学派的研究有着各自的研究任务和各自的侧重点,丰富了翻译研究的内容。 6解构学派 本雅明本人不属于解构学派,但他的著作《译者的任务》通常被看作解构学派对翻译研究的缘起和根据。本雅明率先指出,翻译不可能与原作相等,因为翻译过程已经改变了原作,况且,没有蜕变,也就不会产生‘后起的生命’。本雅明认为,译者的任务不是在目标语中复制原文,而是颠覆原语的体系,把潜藏于原文的精神内容表达出来。德里达则更进一步,在他的著作《巴别通天塔》中,翻译被看作一个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学界认为德里达将翻

二十世纪考古文献与楚辞研究 二十世纪特别是建国以后是楚辞研究的丰收季节,而楚辞研究的空前繁荣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本世纪众多考古文献的发现〔1〕。这些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文献,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灿烂的古楚文化世界,并以它们的不容置辩的特殊权威性,为楚辞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证据或旁证材料,从而将楚辞研究不断引向深入。 本世纪考古文献对楚辞研究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推动了对屈原生辰的研究。此前研究屈原生辰,主要是根据《离骚》中“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由于这两句诗涉及到古代天文学、历法学上极其复杂的问题,所以古今学者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分歧极大。王逸认为“摄提”是指“摄提格”,太岁在寅曰摄提,这是以岁星所当的年次而言;朱熹则以为“摄提”是星名,这个摄提星随斗柄以指十二辰,这里以摄提星所指的月份而言。按王逸之说,屈原这两句诗是自叙年月日;而从朱熹之说,屈原只叙其出生的月日而没有提到出生之年。王逸、朱熹哪一种说法正确?过去很难说得清楚,因为这两种说法都可以从《史记·天官书》中找到证据。1976年陕西临潼县出土了一件“利簋”,器内有铭文4行,32字,记述了周武王伐纣的过程。汤炳正先生在经过认真考证后认为,“利簋”铭文“岁鼎克”三字中,“岁”指岁星,古人或称“摄提”,今人称为木星。“鼎”即贞,训为当。“克”与“辜”同字,为月名,十一月为辜。“岁贞克”意为岁星正当十一月晨出东方,此系指木星的会合周期而言。这样,“利簋”铭文“珷征商,唯甲子朝,岁贞克,昏夙有商”就与《史记》的“正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的记载完全吻合。“利簋”铭文“岁贞克”,与《离骚》“摄提贞于孟陬”说的是同一范畴的问题,都是以岁星的运行标记年月。若按《离骚》为例,铭文可以引申为“摄提贞于仲辜”;若以铭文例之,《离骚》中的“摄提贞于孟陬”也可以简化为“岁贞陬”。《离骚》中“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岁星恰恰出现于孟春正月的那个月、庚寅这一天我降生了。这里屈原虽然没有正面记述诞生之年,但是凡夏历正月岁星晨出东方,正标志着这一年必然是后世所谓“太岁在寅”之年。这就说明了王逸以“摄提”指木星所 当年次之说的正确性,而朱熹关于“摄提”是指星名的说法是片面的。围绕“摄提”的理解而展开的两千年的学术论争,终于赖“利簋”铭文而有了一个小结。

Not everyone agrees on what is right and what is wrong,(并非每个人对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都持一样的看法)nor does everyone agree on what is good and bad for children. Jacques Muller thinks money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world, but unfortunately, money is not everything.(但是遗憾的是,金钱并非一切)Speaking of hamburgers not all Americans like them.(并非所有美国人都喜欢吃)Not all people share the same interests(人的兴趣不尽相同),but we can still like 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do not have our interests. Unit 2 (1)Often it is in overcoming hardships that we come to appreciate the value of life.(才懂得珍惜生命的价值) (2)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people will come to be found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someday(人们总有一天会喜欢转基因农作物的)since they can increase yields and farms'incomes, reduce prices and help combat hunger and diseas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3)With repeated hackers'attacks on our system,we have come to realize the necessity of hiring a computer-security expert.(我们逐渐意识到有必须聘请一位计算机安全专家。) (4)Having conducted some surveys in Chinese kindergartens, Howard Gardner came to realize that the Chinese preferred “teaching by holding the hand”.(逐渐认识到中国人喜欢“把着手教”。) Unit 3 is not such an unusual word as it used to be (因特网已不再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字眼). In today’s electronic age , it is changing the way customers behave-in deciding what products to buy , and where to buy them . business suit has long been the uniform for male office workers .most men do not look unattractive in them(大多数男人穿上西装看上去倒不是没有魅力) . The problem is sometimes ,especially at the height of summer ,their movement seems to be restricted . as she is , she is not unconcerned by her sudden unemployment(尽管她富裕,她对突然遭到解雇并非无动于衷). York City was once the murder capital of the world . Due to a new policy called “zero-tolerance”, the policy of not tolerating even the smallest crime , the city can now be seen as a leader in crime fighting .This claim is not unrealistic in view of a sharp decrease in the city’s violent crimes.(鉴于严重犯罪活动的大幅下降,这样的声言并非不切实际). skips breakfast on a daily basis; frequently misses meals in order to accommodate busy work or social schedules; eats a lot of fast-food; and fails to exercise regularly .his poor health is not unrelated to his unhealthy way of life .(他身体欠佳,与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无关系). Unit 5 1. Fifty years ago it was taken for granted(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 that marriage was the goal of every young woman’s inmost thought, and the aim for her of her father and

古人起名都有寻经据典的习惯。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 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如: 1. 益柔、念慈——《送杨氏女》韦应物,“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侠都 用这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 2. 紫言——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转了个音。 3. 宛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4. 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5. 弦思——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 南絮——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7. 语晖——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8.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9. 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10. 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11. 丹青、汉青、志丹、留丹——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 12. 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13. 云飞——刘邦《大风驼》“大风起兮云飞扬”。 14. 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5. 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16. 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17. 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18. 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19. 如梦、梦如——苏轼《也郊寻春》“享如春梦了无痕”。 20. 梅妆——欧阳修《蝶恋花》“呵手试梅妆”。 21. 月人——欧阳修《蝶恋花》“平林新月人归后”。 22. 兰舟、晓风——柳永《雨霖铃》“兰舟催发”、“晓风残月”。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两大转向 三大突破 1)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翻译研究开始从一般层面上的对两种语言转换的技术问题 的研究,也即从“怎么译”的问题,深入到了对翻译行为本身的深层探究。提出了语音、语法、语义等一系列的等值问题。当代西方翻译研究中的等值论等研究,虽然有它的局限,但它对翻译所作的微观分析,无疑使人们对翻译的过程和目标,看得更加清楚了,更加透彻了。 2)当代西方的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翻译文本本身的研究,而把目光投射到了译作的发起者、翻译文本的操作者和接受者身上。它借鉴了接受美学、读者反应等理论,跳出了对译文与原文之间一般字面上的忠实与否之类问题的考察,而注意到了译作在新的文化语境里的传播与接受,注意到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传递行为的最终目的和效果,还注意到了译者在这整个的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当代翻译研究的最大突破还表现在把翻译放到一个宏大的文化语境中去审视。研究者开始

关注翻译研究中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因素。他们一方面认识到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性质,另一方面又看到了翻译研究这门学科的多学科形式,注意到它不仅与语言学,而且还与文艺学、哲学甚至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是翻译研究最终关注的当然还是文本在跨文化交际和传递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文化问题,诸如文化误读、信息增添、信息失落等。 两大转向 1)语言学派的转向 2)从文化层面来审视翻译的转向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 语言学派理论 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出现了一批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结构理论、转换生成理论、功能理论、话语理论、信息论等理论的学者,他们把翻译问题纳入到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从比较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符号学、交际学等角度,提出了相对严谨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开拓出了翻译研究的新领域,给传统的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他们是当代西方翻译史上名副其实的翻译理论家,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雅 可布逊(Roman Jakobsor)尤金?奈达(Eugen A. Nida )卡特福特(J.C. Catford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 从严格意义上而言,是这批学者对翻译问题的学术探讨,揭开了当代西方翻译史上的理 论层面。

诗经楚辞名句大全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2、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淮南小山《楚辞·招隐士》 5、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6、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渔父》 7、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楚辞·九歌·湘夫人》 1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1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楚辞·离骚》

1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 1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4、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哀郢》 1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16、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楚辞·离骚》 1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8、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19、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楚辞·渔父》 20、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楚辞·九辩》 2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2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24、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25、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魂兮归来赋》

中外高校校名国内研究所中文全称和英文缩写 对照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文全称英文缩写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 SCI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 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 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 TECHNOL 南京大学NANJING UNIV 四川大学SICHUAN UNIV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 中山大学SUN YAT SEN UNIV 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 北京大学PEKING UNIV 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 复旦大学FUDAN UNIV 南开大学NANKAI UNIV 北京邮电大学BEIJING UNIV POSTS TELECOMMU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 SCI TECHNOL CHINA 吉林大学JILIN UNIV 西安交通大学XI AN JIAO TONG UNIV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 TECHNOL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 兰州大学LANZHOU UNIV 华南理工大学S CHINA UNIV TECHNOL 武汉大学WUHAN UNIV 湖南大学HUNAN UNIV 华南师范大学S CHINA NORMAL UNIV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BEIJING UNIV AERONAUT ASTRONAUT 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 电子科技大学UNIV ELECT SCI TECHNOL CHINA 华东科技大学 E CHINA UNIV SCI TECHNOL 中南大学CENT S UNIV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XIDIAN UNIV 同济大学TONGJI UNIV 厦门大学XIAMEN UNIV 北京交通大学BEIJING JIAOTONG UNIV 东吴大学SOOCHOW UNIV 安徽大学ANHUI UNIV 北京理工大学BEIJING INST TECHNOL 香港城市大学CITY UNIV HONG KONG 湘潭大学XIANGTAN UNIV 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

翻译目的论研究综述 摘要:翻译目的论是当代德国最具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该理论把翻译目的作为翻译任务的出发点与根本,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以及对原作形式与内容的取舍,目标文本的制作都以这个翻译目的为参照。翻译过程以目的性为指导,以语内语际一致和忠实性为评估手段,这为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对目的论形成发展以及框架体系进行梳理评价,希望读者对该理论有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翻译研究评价 一、引言 纵观翻译学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蓬勃发展,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从20世纪中叶开始西方翻译理论已经出现了重大突破,翻译理论家们开始从阐释学、结构主义、接受美学、读者反应论等不同角度来研究翻译,于是各种各样的翻译理论应运而生,如卡特福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奈达的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等。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德国功能主义理论派提出的翻译目的论独树一帜,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Skopos是希腊词,意为“目的”,theorie 是德语词,意为“理论”。目的论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认为任何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翻译也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应该根据翻译目的来制定翻译策略。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译文不可能与原文完全保持一致,那么要保留什么改动什么,究竟是创作一个在形式上或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的译文还是创作出一个能满足译人语读者要求的自由译文就要视翻译目的而定了。翻译目的论基本上属于一种对翻译的外部研究,它将研究焦点从译文与原文的关系转移

到译文的预期效果,因此无疑能够弥补传统翻译研究的不足,从而为翻译的多学科探索又增加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仲伟合,钟钰:1999) 二、目的论的形成与发展 目的论首先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卡特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 ss)提出。1971年她出版了《翻译批评的可能性和限制》一书并发表相关主张。尽管赖斯仍以对等理论为研究基础,但她同时也意识到,在现实语境中有时不可能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对等,有时甚至不希望建立对等,因为有些译本是要实现不同于原文文本的某一目的或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翻译首先应考虑译本的功能而非对等,这就形成了目的论的起源。 后来,赖斯的学生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以行为理论为基础发展并创立了翻译目的论。他在1978年发表的《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文中首次提出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则。1984年他和赖斯合作完成了《普通翻译理论基础》,在该书中,弗米尔把翻译(包括口译)当做基于原语文本的转换行为,而任何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因此翻译也是有目的的,能够在目的语文化中产生影响。此外,另两位德国翻译家贾斯塔·赫兹·曼塔利和克里斯蒂安·诺德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曼塔利以行为理论为基础将翻译定义为“旨在为达到某一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复杂行为”。她特别强调翻译过程的行为方面,着重分析了翻译活动参与者(翻译的发动者、译者、文本的使用者、信息的接受者)各自的作用以及参与者发生的语境条件。作为德国学派的新一代,诺德提出了“忠诚原则”,并将目的论应用于译员培训、口译、文学翻译等领域。因此,如果说赖斯为翻译目的论的出现提供了特定基础,弗米尔则因提出了目的论的主要原则而成为了该理论的创立者。曼塔利的贡献在于她强调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发生的环境,而诺德则对该理论作了完善并拓展了其应用领域。 三、翻译目的论的运用原则和评价标准 (一)目的论的运用原则

评《楚辞集注集释》的文献价值 黄灵庚 湖北教育出版社据其地域文化的优势,在继出版十八册的《楚学文库》丛书以后,二00二年十月又推出了一部大型丛书《楚辞学文库》。 《楚辞学文库》共分四卷:第一卷是《楚辞集校集释》,第二卷是《楚辞评论集览》,第三卷是《楚辞著作提要》,第四卷是《楚辞学通典》。这部近九百万言的煌煌大著,无论在内容编纂上,还是在取材广泛上,兼取了已版的游国恩先生的《离骚纂义》、《天问纂义》及马茂元主编的《楚辞研究集成》二种《楚辞》丛书之长,是一种目前部佚最大、资料最为完备的《楚辞》类大型丛书。“前修未密,后出转精”,它确实有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楚辞集校集释》是四种书中最具功力的一种,由崔富章、李大明任主编,林家骊任副主编,王延海、周明初、谢谦、王启涛、王德华等先生参与其事。从字数篇幅上看,它占居了这部大型丛书的一半,汇集了从汉代到上世纪末研究《楚辞》各种文献资料,给从事研究《楚辞》提供极大方便,是一件有利于《楚辞》研究的功德无量的事情。 但是,编纂这种丛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更不是任何人可以仓促上阵的。它要求编纂者必须是精通《楚辞》历史文献的行家,须有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术积累,广泛阅读过历朝历代的各种《楚辞》著作,对其是非得失,更是了然于心。同时,从丛书的文献价值要求看,编纂者必须具有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一丝不苟,精雕细

琢,反复校勘,反复斟酌,哪怕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能轻易放过,力求尽善尽美,无愧于后世学人。否则,粗制滥造,谬误百出,其结果是劳命伤财不算,还必定遭人指责,留下千古骂名。 由于笔者参与了这部丛书第三卷《楚辞著作提要》的部分撰写工作,湖北教育出版社破例寄赠了一部。笔者拿到这部五大册的大型丛书,为其装帧之精美、印刷之精良、气魄之宏大,为之赞叹不已。出版业在全面走向市场经济以后,出版此类大型丛书不可能给出版带来经济利益,而是要赔钱的。湖北教育出版社从弘扬学术出发,花费巨资出版如此大型丛书,实属不易,其精神实在可嘉。原本打算好好鼓吹一番,以不致辜负其一番美意。 笔者花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重点阅读了《楚辞集校集释》所收录的王逸《楚辞章句》、唐《文选》五臣注和洪兴祖《楚辞补注》三部书的部分材料,发现问题甚多,心情不觉沉重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说,其问题严重到了已经使这部丛书丧失了应有的文献价值。外部煌煌的精美装帧,掩盖不了内部的“败絮”。这不是笔者有意夸大其辞,或者说是故作小题大做,危言耸听,哗众取宠。如果有人引用王逸、五臣或洪兴祖等人的材料,不是各取自其原作而取于此书,绝对不可靠。此书虽然收录材料无与伦比,但是在文字校对、标点断句方面,甚至不及游氏的《离骚纂义》、《天问纂义》。类此这样的大型丛书似乎没有重版的可能,即是说,它没有再次改正的机会。这是十分遗憾和惋惜的事情。笔者当然不能违心地为它写谀文,盲目吹捧,以误导、欺骗广大读者,而是实事求是,该说什么就说什么,免得被他人指责

中文学科、专业名称英文学科、专业名称哲学Philosophy 哲学Philosophy 马克思主义哲学Philosophy of Marxism xx 哲学Chinese Philosophy xx 哲学Foreign Philosophies 逻辑学Logic 伦理学Ethics 美学Aesthetics 宗教学Science of Religion 科学技术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经济学Economics 理论经济学Theoretical Economics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 经济思想史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 经济史History of Economic

西方经济学Western Economics 世界经济World Economics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应用经济学Applied Economics 国民经济学National Economics 区域经济学Regional Economics 财政学(含税收学) Public Finance (including Taxation) 金融学(含保险学) Finance (including Insurance) 产业经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 国际贸易学International Trade 劳动经济学Labor Economics 统计学Statistics 数量经济学Quantitative Economics 中文学科、专业名称英文学科、专业名称 国防经济学National Defense Economics

诗经楚辞名句精选及翻译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故又称“诗三百”。只有题目共四五百年间的民间歌谣(风)、士大夫作品(雅),以及祭神的颂辞(颂)。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名句赏析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翻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2.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 翻译: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翻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翻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翻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翻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只)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7.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翻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8.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翻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南京理工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science &technology 南京工业大学Nanjing tech university 南京邮电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南京林业大学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南京农业大学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南京医科大学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南京中医药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中国药科大学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南京师范大学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南京财经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江苏警官学院Jiangsu police institute 南京体育学院Nanjing Sport Institute 南京艺术学院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三江学院Sanjiang university 南京工程学院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京审计大学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南京晓庄学院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Nanjing forest police college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southeast university chengxian college 金陵科技学院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Nanjing university jinling college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iJin College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nanhang Jincheng college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Nanguang Colleg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