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验光仪散光轴位验光流程

综合验光仪散光轴位验光流程

综合验光仪散光轴位验光流程

综合验光仪是一种常用的验光设备,可以测量眼球的屈光度、散光度、轴位等参数。其中,散光轴位验光是常见的一种验光方式,可以帮助

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散光问题,并确定其散光的轴位方向和程度。

下面将介绍综合验光仪散光轴位验光流程。

一、准备工作

1. 确定患者身份信息,并记录在病历中。

2. 患者需要摘掉隐形眼镜或眼镜等任何视力矫正器具。

3. 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坐姿,并调整好座椅高度和视觉距离。

4. 关闭检查室内所有干扰灯源,确保检查环境暗淡舒适。

二、测量屈光度

1. 让患者闭上右眼,用左眼观察综合验光仪中央的图案或字母。根据

患者反应调整球镜片度数,直到图案或字母清晰可见。

2. 让患者闭上左眼,重复上述步骤并记录右眼的球镜度数。

3. 用同样的方法测量患者的柱镜度数和轴位角度,并记录在病历中。

三、测量散光度数

1. 让患者闭上右眼,用左眼观察综合验光仪中央的散光图案。根据患者反应调整柱镜片度数,直到图案变成一个圆形。

2. 让患者闭上左眼,重复上述步骤并记录右眼的散光度数。

3. 用同样的方法测量患者的散光轴位角度,并记录在病历中。

四、确定散光轴位方向

1. 让患者闭上右眼,用左眼观察综合验光仪中央的交叉线图案。根据患者反应调整柱镜片轴位角度,直到交叉线变得清晰锐利。

2. 让患者闭上左眼,重复上述步骤并记录右眼的散光轴位角度。

3. 用同样的方法测量患者左眼的散光轴位角度,并记录在病历中。

五、确认验光结果

1.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患者的屈光度、散光度数和轴位角度。

2. 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散光问题,如果存在则确定其散光的轴位方向和

程度。

3. 根据验光结果为患者配镜或制定治疗方案,并记录在病历中。

六、总结

综合验光仪散光轴位验光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

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散光问题,并确定其轴位方向和程度。在进行验光时,需要注意检查环境的舒适性和准确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医生需要根据测量结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配镜或治疗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综合验光步骤

综合验光仪验光步骤 【设备】:1、标准的综合验光仪; 2、投影视力表; 3、试镜架和镜片 箱。 【准备】 1、让被检查者安坐检查椅上,如原戴眼镜,则取下眼镜; 2、调整座椅的高度,使被检查者坐姿舒适,眼位高度与验光师的 眼位高度相等; 3、将综合验光仪与被检查者相接触的部位消毒; 4、将综合验光仪头放在被检查者眼前,其瞳距与被检查者的瞳距 相一致,调整综合验光仪验光头的高度,使被检查者的双眼位于视孔 中心; 5、调整眼光头水平调节旋钮,是验光头保持水平; 6、旋转额托,调整病人镜眼距离; 7、将被检查者起始屈光度数调整到验光头上,包括球镜和柱镜度 数; 8、先测右眼,后测左眼,单眼检测时将非检测眼遮盖。 【检查方法】 一.单眼远距主觉验光 1. 初次 MPMVA(maximum plus to maximum visual acuity 最正之最 佳视力 ) 1、雾视:在被检眼前起始屈光度数基础上加正镜片(减负镜片),一般为 +0.75~+1.00D ,通过雾视镜继续检查被测验视力;

a. 如果被测眼视力超过0.5,说明雾视不足,需要继续增加正镜 片的度数(减少负镜片度数) b. 如果被检眼视力在0.3~0.5 之间,则说明雾视合适 2、在被检眼前逐渐减少正镜片度数(增加负镜片度数),按照每 次减少 +0.25D 的频率; 3、每减少一个 +0.25D ,确保病人视力提高一行; 4、视力逐渐提高,直到病人获得最佳清晰的视力为止,即减少正 镜片度数(增加负镜片度数)已不能提高视力; 5、用初步双色视标结束初步MPMVA。双色视标又称“红绿试验”, 两组视标,一组视标背景为红色(长波),一组视标背景为绿色(短 波)。让被检者看绿色半视标,再看红色半视标,再回到绿色半视标, 比较两者的视标哪个更清楚; a. 如果红色半的视标清晰些,说明存在部分雾视,减去+0.25D (加 -0.25D ) b.如果绿色半视标清晰些,说明负镜片过多,增加 +0.25D (减去 -0.25D ) c.反复以上 a、b 步骤,调整直到两部分视标一样清晰 d.如果不能一样清晰,则以最少的负镜片,保持绿色半视标清楚为标准。 2.交叉柱镜确定散光 1、使用被检眼最好矫正视力上一行的视标; 2、【柱镜轴向】:将 JCC 放在被检眼前, JCC 手柄位置同柱镜轴向一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

综合验光仪操作标准流程 综合验光仪: 内臵辅镜: O:加平光镜片的打开状态; O:不加任何镜片的打开状态; OC:关闭状态; R:视网膜检影片,67CM处不需要换算; PH:针孔镜片,查看矫正是否正确,??? P135(P):右眼135°偏振片;检查是功能时配合左眼偏振片一起使用; P45(P):左眼45°偏振片; RL:右眼用红色片;配合左眼绿色片使用; GL:左眼用绿色片; +/-0.50:交叉圆柱镜; RMH:右眼用水平红色马氏杆; RMV:右眼用垂直红色马氏杆; WMH:左眼用水平白色马氏杆;测试旋转隐斜时使用,一般不用; WMV:左眼用垂直白色马氏杆; 6△U:右眼用,基底向上的6个棱镜度; 10△I:左眼用,基底向内的10个棱镜度; 调整部件: 调整垂直平衡手轮至水平中心; 所有手轮归零;散光轴位为90°; 调整高度; 调整瞳距; 打开集合掣; 调整额托手轮至镜眼距为12MM;

屈光检查流程: 1.第一步都要检查双眼裸眼视力; 2.如戴镜则需要检查佩戴原镜视力; 3.用焦度计检查原镜焦度; 4.用电脑验光仪或检影检查患者客观度数; 5.将客观检查结果臵入综合验光仪(电脑验光仪或检影结果),检查客观验光后视力; (此时臵入检查结果时,应先臵入球镜,再臵入柱镜轴位,最后加入柱镜度数); 6.雾视:关闭左眼(将左眼内臵辅镜调整到OC的位臵上),右眼为打开状态,按臵入 客观结果后的视力而决定雾视度数,适量加入,下拨屈光手轮,使其单眼视力逐渐降至0.2模糊可分辨,0.3不可分辨,使眼睛的调节逐渐放松,(雾视也许酌情处理,如出现0.3可分辨,可下拨屈光手轮后,0.3不可分辨,而0.2也不可分辨的情况,则不去掉此时的雾视量,目的是为了不影响雾视的连续性); 7.先做右眼雾视后位左眼雾视,操作流程两眼相同; 8.雾视最后一步,进行双眼雾视,将双眼内臵辅镜调至O状态上,使双眼视力能达到 0.3模糊可分辨,0.4不可分辨,注视0.3单行视标3-10分钟,此时时间可酌情处 理,在此时间内需与患者沟通,避免患者出现反感,如患者又说0.3视标清晰了,此时应酌情再下拨屈光手轮增加雾视度数,直至患者说0.3模糊可分辨为止,雾视过程结束; 9.雾视后,将左眼关闭(内臵辅镜在OC状态上),检查右眼,如有散光,则去掉散光, 此时的散光为客观检查后的散光度数,可记录下来作为参考,上拨屈光手轮,直至远视力为0.6左右即可,酌情处理; (以上均为查看E字形视标) 10.打开散光表视标,询问患者散光表内 各条线的粗细深浅是否一样(是否等清晰或者等模糊),如相同或差不多,则无散光或散光很小,可不加散光度数,如能清晰指明某条线很清晰颜色很深,则根据30倍法则找出散光轴位,调整散光手轮内轮盘调整轴位,再加度数,可逐加-0.25DC(柱镜),直至各条线的粗细深浅基本一样清楚或一样模糊,此时已测出粗略的散光轴位和度数; 11.此时应对单眼进行一次最佳视力的 最大正镜化的操作,此时仍有雾视效果,下拨屈光手轮,直至患者达到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此次的调整可超过雾视的度数;只求达到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12.第一次红绿视标测试(精调球镜度 数),步骤为打开红绿视标或者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做红绿覆盖(本人认为红绿覆盖视标比较好),让患者看视标时先看绿色视标,后看红色视标,再看绿色视标(每一面大概停留3-5秒左右),询问患者红绿色里面的视标或数字是否一样清晰或者一样模糊(清完不要询问患者哪一面清楚或哪一面模糊,这样会误导患者; 由于此时未精调散光,所以很可能红绿里面的视标均不会太清晰),如等清晰或者等模糊,则不需调整,如红色里的数字或视标清晰则将屈光手轮上调一次,如绿色清晰则将屈光手轮下调一次,直至两面等清晰或等模糊,如不能相等,则取绿色面清晰的度数(为了让眼睛能用少许调节,可以使最小弥散圆落在视网膜上,能让接下来的交叉圆柱镜的调整比较精确),如出现患者连续认为某一颜色里的视标清晰,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图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 综合验光仪: 置辅镜: O:加平光镜片的打开状态; O:不加任何镜片的打开状态; OC:关闭状态; R:视网膜检影片,67CM处不需要换算; PH:针孔镜片,查看矫正是否正确,??? P135(P):右眼135°偏振片;检查是功能时配合左眼偏振片一起使用; P45(P):左眼45°偏振片; RL:右眼用红色片;配合左眼绿色片使用; GL:左眼用绿色片; +/-0.50:交叉圆柱镜; RMH:右眼用水平红色马氏杆; RMV:右眼用垂直红色马氏杆; WMH:左眼用水平白色马氏杆;测试旋转隐斜时使用,一般不用; WMV:左眼用垂直白色马氏杆; 6△U:右眼用,基底向上的6个棱镜度; 10△I:左眼用,基底向的10个棱镜度; 调整部件: 调整垂直平衡手轮至水平中心; 所有手轮归零;散光轴位为90°; 调整高度; 调整瞳距; 打开集合掣; 调整额托手轮至镜眼距为12MM;

屈光检查流程: 1.第一步永远都要检查裸眼视力; 2.如戴镜则需要检查佩戴原镜视力; 3.用焦度计检查原镜焦度; 4.用电脑验光仪或检影检查患者客观度数; 5.将客观检查结果置入综合验光仪(电脑验光仪或检影结果),检查客观验光后视力; (此时置入检查结果时,应先置入球镜,再置入柱镜轴位,最后入职柱镜度数); 6.雾视:关闭左眼(将左眼置辅镜调整到OC的位置上),右眼为打开状态,按置入客 观结果后的视力而决定雾视度数,适量加入,下拨屈光手轮,使其单眼视力逐渐降至0.2模糊可分辨,0.3不可分辨,使眼镜的调节逐渐放松,(雾视也许酌情处理,如出现0.3可分辨,可下拨屈光手轮后,0.3不可分辨,而0.2也不可分辨的情况,按小弟的想法,则不去掉此时的雾视量,目的是为了不影响雾视的连续性); 7.先做右眼雾视后位左眼雾视,操作流程两眼相同; 8.雾视最后一步,进行双眼雾视,将双眼置辅镜调至O状态上,使双眼视力能达到 0.3模糊可分辨,0.4不可分辨,注视0.3单行视标3-10分钟,此时时间可酌情处 理,在此时间需与患者沟通,避免患者出现反感,如患者又说0.3视标清晰了,此时应酌情再下拨屈光手轮增加雾视度数,直至患者说0.3模糊可分辨为止,雾视过程结束; 9.雾视后,将左眼关闭(置辅镜在OC状态上),检查右眼,如有散光,则去掉散光, 此时的散光为客观检查后的散光度数,可记录下来作为参考,上拨屈光手轮,直至远视力为0.6左右即可,酌情处理; (以上均为查看E字形视标) 10.打开散光表视标,询问患者散光表各 条线的粗细深浅是否一样(是否等清晰或者等模糊),如相同或差不多,则无散光或散光很小,可不加散光度数,如能清晰指明某条线很清晰颜色很深,则根据30倍法则找出散光轴位,调整散光手轮轮盘调整轴位,再加度数,可逐加-0.25DC(柱镜),直至各条线的粗细深浅基本一样清楚或一样模糊,此时已测出粗略的散光轴位和度数; 11.此时应对单眼进行一次最佳视力的 最大正镜化的操作,此时仍有雾视效果,下拨屈光手轮,直至患者达到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此次的调整可超过雾视的度数;只求达到最佳视力的最大正镜化;12.第一次红绿视标测试(精调球镜度 数),步骤为打开红绿视标或者用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做红绿覆盖(本人认为红绿覆盖视标比较好),让患者看视标时先看绿色视标,后看红色视标,再看绿色视标(每一面大概停留3-5秒左右),询问患者红绿色里面的视标或数字是否一样清晰或者一样模糊(清完不要询问患者哪一面清楚或哪一面模糊,这样会误导患者; 由于此时未精调散光,所以很可能红绿里面的视标均不会太清晰),如等清晰或者等模糊,则不需调整,如红色里的数字或视标清晰则将屈光手轮上调一次,如绿色清晰则将屈光手轮下调一次,直至两面等清晰或等模糊,如不能相等,则取绿色面清晰的度数(为了让眼睛能用少许调节,可以使最小弥散圆落在视网膜上,能让接下来的交叉圆柱镜的调整比较精确),如出现患者连续认为某一颜色里的视标清晰,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流程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流程 综合验光仪是视力检查和校正的重要工具,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测量,确定患者的视力问题以及需要配戴的眼镜或隐形眼镜的度数。以下是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流程: 1. 设备准备:首先,确保综合验光仪设备干净、无尘,并按照说明书进行正确的安装和设置。 2. 患者就座:让患者坐在综合验光仪的前面,保持头部稳定,调整座位高度,以便患者能够舒适地观看验光仪上的视力测试图。 3. 调整验光仪:根据患者的身高和眼睛距离,调整综合验光仪的位置和角度,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舒适度。 4. 初步测试:首先进行初步的视力测试,使用视力测试图来评估患者的视力。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测量。 5. 散光测试:如果初步测试结果显示患者可能存在散光问题,将进行散光测试。使用散光测试图来评估患者的散光程度,并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配戴散光眼镜或隐形眼镜。 6. 调节测试:如果初步测试结果显示患者可能存在调节问题,将进行调节测试。使用调节测试图来评估患者的调节能力,并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是否需要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或隐形眼镜。 7. 其他测试:综合验光仪还可能包括其他测试,如对比敏感度测试、颜色视觉测试等,以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视觉功能。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和测量。 8. 验光师分析结果:在完成所有测试后,验光师将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患者的视力问题以及需要的配镜或隐形眼镜度数。 9. 结果解释和处方:向患者解释验光结果,并根据需要开具配镜或隐形眼镜处方。指导患者如何配戴和使用眼镜或隐形眼镜,并解答患者的相关疑问。 10. 设备清理:在完成验光后,将综合验光仪恢复到原始状态,并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干净和良好状态,以便下一次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综合验光仪操作时,验光师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认证,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此外,验光师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和感受,确保测试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 在眼镜行业,多数验光师习惯采用传统的验光法进行验光,即先用电脑验光仪查出顾客的大概屈光度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插片,使视力矫正到1。0即可。由于此法操作非常简单,为多数从业者所接受。但传统验光法不能排除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散光轴向和度数也只能依赖于电脑验光仪的准确性,故对于调节力较强的顾客常会得到错误的矫正结果.要想准确地检查出顾客的屈光不正度需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随着综合验光仪在验光工作中的普遍应用,本文主要就如何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有效规范的验光操作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为验光师的实践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1 客观验光 通常在进行一些必要的问诊后,首先进行客观验光,通过客观验光可以迅速知道被检者初步的屈光不正度数,为随后的主观验光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常用的客观验光法主要包括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 通过电脑验光或检影验光得出被检者初步的验光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主观验光。 2 主观验光 因客观验光不能排除调节因素影响,故客观验光结束后还要进行一系列主观验光检查,这样才能准确地查出患者真正的屈光不正度数。 2.1 置入客观验光结果 将电脑或检影验光所得双眼的客观验光结果置入综合验光仪中.因目前多数电脑验光的结果可能略有偏高,故若使用电脑验光进行客观检查,可将所得验光结果的数值减低—0.50D球镜再置入。 2.2 雾视 因被检者在客观验光过程中可能有调节存在,故为了让其充分放松调节,减少调节因素对验光结果的影响,在客观验光结果的基础上要首先进行雾视检查。 2.2。1 雾视法的原理 雾视法的原理是通过添加适量的正球镜(近视眼也可以减少负球镜)的方法让进入被检眼内光线的焦点会聚在视网膜的近前方,使其处于人工近视状态(如图1所示),达到放松调节的目的.雾视的状态下,患者如果再使用调节,焦点便会更远离视网膜,物像会变得更加模糊,故其不会再使用调节。而若其想看清远处视标,自然会迫使自己放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和操作流程

综合验光仪的使用和操作流程 1. 简介 综合验光仪是一种常用于眼科临床的仪器,用于对眼睛进行完整的视力检查和 眼镜验光。它集合了多项功能,如自动屈光测量、角膜曲率测量、眼轴长测量等,极大地简化了验光过程,并提高了验光的准确性和效率。 2. 使用前的准备 在开始使用综合验光仪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仪器正常运 行和提供准确的眼睛测量结果: •确保综合验光仪处于稳定的工作环境中,避免仪器受到外界干扰。 •仔细检查综合验光仪的电源线和连接线,确保其牢固连接,不出现松动和磨损。 •检查综合验光仪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如镜片、刻度和调节杆等,如果有损坏或失效部分需要及时更换。 •清洁综合验光仪的测量表面,并使用专用的抗菌布进行消毒,确保卫生和安全。 3. 操作流程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让患者就坐并调节仪器高度 •请患者就坐在验光椅上,并调整仪器高度,使其可以轻松看到所需的测试图像。 •确保患者的眼睛与仪器的测量窗口保持一致,并尽量减少头部的移动和晃动。 步骤2:启动综合验光仪并选择相应的测量模式 •打开综合验光仪的电源,并按照仪器上的操作提示进行操作。 •选择适当的测量模式,如近视、远视、散光等,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步骤3:开始自动屈光测量 •在屏幕上显示的提示中,引导患者对准目标,并用眼睛仔细盯住。 •由综合验光仪自动进行屈光测量,显示出眼睛的屈光度数和散光度数。 步骤4:进行角膜曲率测量 •在屏幕上选择角膜曲率测量的选项。

•综合验光仪会自动发送光束到患者的眼睛,测量角膜的曲率半径和角膜模型。 步骤5:测量眼轴长度 •在屏幕上选择眼轴长度测量的选项。 •综合验光仪会使用光学测量原理,非接触地测量眼轴的长度,以得到更准确的眼睛测量结果。 步骤6:记录和分析数据 •记录测得的数据并用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根据测量结果,给患者提供相应的视力矫正和眼镜配镜建议。 4. 注意事项 在使用综合验光仪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操作综合验光仪时,请保持仪器的稳定,避免大幅度晃动或碰撞,以免影响测量准确性。 •请遵循操作流程并根据操作提示进行操作,以获取准确的测量结果。 •清洁和消毒仪器的表面是必要的,以确保卫生和安全。 •使用综合验光仪时,请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避免泄露。 以上就是综合验光仪的使用和操作流程的简要介绍。通过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更高效地进行眼睛测量和配镜,提供准确的视力矫正和眼镜配镜建议。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的操作步骤 1、归零 1)球镜2)柱镜3)轴位(90)4)散光5)水平垂直 2、置入度数 3、双手置入电脑验光的度数包括散光轴位瞳距 4、雾视(双眼同时) 1)打开0.3视标双眼同时减负球镜度直至双眼同时看0.3视标模糊看3-5分钟如果中间看0.3视标清晰在减负球镜至0.3视标模糊。始终维护0.3视标模糊状态3-5分钟。 5.去雾(单眼去雾) 1)右眼视标打开0.6,右眼逐步增加负球镜,直至看清0.6视标。 6.看散光盘 1)打开散光盘视标右眼看散光盘的线条是一样清还是其中一条较轻。如一样清则没有散光其中一条较轻的小数乘30.如6与12 那条清则轴向是180度。后以每-0.25D增加柱镜,知道每条线条一样清。 7.看红绿视标 1)打开红绿视标先红后绿在红。红清加负球镜绿清减负球镜,直至红绿一样清。(红加绿减红为欠矫绿为过矫) 8.交叉柱镜(精调散光的度数,轴位)先轴后度数 1)、打开斑点视标,将交叉柱镜转至双眼视孔,使其手轮与镜片的轴向重合。1面清调一次11面清调一次看一面清还是二面清如果两面一样清说明轴位正确如果其中一面清就追红点(散光小于1.00D的进十退五散光大于1.00D的进五退二)直至两面一样清。 2)调度数让P点与轴重合 2).1 若清晰的一面为交叉柱镜负柱镜轴向(红点)与p点重合说明原柱镜试片欠矫。(红点清两次先加-0.25的柱镜在减-0.25的球镜在加-0.25的柱镜) 2).2若清晰的面为交叉柱镜轴向(白点)与P点重合说明原柱镜过矫。(白点与p点清两次减柱镜-0.50 加球镜-0.25 )直至两面一样清 9.看红绿视标先红后绿后红红加绿减 10.遮住右眼打开左眼左眼去雾看散光盘交叉柱镜同右眼 11.左右眼同时打开测双眼平衡 1)打开斑点视标,将两侧棱镜转到双眼视孔,两侧棱镜方向0位旋转到水平方向,将右眼0方向向下两格,左眼向上两格。记右眼看到的是上面的视标左眼看到的是下面的视标。如右眼清楚(上面的视标清楚)就降右眼的球镜。附上述步骤直至两眼同样清晰。 2)双眼同时看红绿视标红清欠矫绿清过矫后双眼同时看1.0视标 3)开具处方 4)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

综合验光仪主觉验光流程 1、预前调试 a.开启电源 b.视孔归零 c.测光心距 d.调整座椅高度 e.调整垂直平衡 f.调整光心距 g.调整镜眼距 h.调整集合 2、客观屈光检查:检影或电脑验光 3、置入客观验光数据:可以是检影也可以是电脑验光的数据 4、雾视:先单眼,后双眼,双眼同时增加正镜度,到视力保持0.3视标持续模糊 5、关闭左眼 6、散光表检测:除去置入的散光度,增加球镜到0.6视力能分辨方向,打开散光表检测有无散光。若有散光,调整散光轴,增加散光度至线条均匀后,增加球镜到最佳视力;若无散光,直接增加球镜到最佳视力,进行下一步操作,并跳过第 7、8步直接操作第10步 7、第一次红绿视标检测:打开红绿视标,精调球镜度。注:如红绿测试无法保持等清,那么在交叉圆柱镜测试前保持绿色清晰

8、交叉圆柱镜精调:先精调轴位,再精调度数 9、第二次红绿视标检测:由于在交叉圆柱镜精调散光轴和散光度时很可能会有散光轴位和光度的变化,因此必须再进行一次球镜的精调。注:如红绿测试无法保持等清,那么在确认最佳视力前保持红色清晰 10、确认最佳视力:检查被测者此时能看到的视力(即最佳视力),在此基础上近视降低-0.25DS远视增加+0.25DS,看其视力有无变化,若视力下降一行,则回到之前的度数,若视力保持不变,则再次调整0.25DS,直到视力下降后,调回上次的度数。 11、关闭右眼,测量左眼,方法同右眼 12、打开双眼,进行双眼视力平衡测试(偏振分视法或棱镜分视法):双眼同时雾视+0.75DS,使视力降至0.6-0.8左右,再做测试。如双眼无法平衡,保持主视眼清晰即可。

验光仪的使用方法和流程

验光仪的使用方法和流程 1. 简介 验光仪是用于测量眼部视力和调整眼镜度数的专用设备。本文将介绍验光仪的 使用方法和流程,帮助用户正确使用验光仪。 2. 验光仪的基本构造 验光仪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眼镜架:用于放置测试眼镜的部分,通常 可调节大小和角度,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 - 眼镜托:用于托放测试者的眼镜, 保证测试时的舒适度和视准。 - 光源:提供充足的光源用于照明和调整眼镜的度数。- 球镜、柱镜和轴位刻度:用于调整镜片度数和位置,以满足个体特殊的视力需求。 3. 验光仪的使用方法 3.1 准备工作 在使用验光仪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 准备一个舒适的测试环境,保 证光线充足但不刺眼。 - 保持测试者的眼部清洁,尤其是眼镜和眼睛表面。 - 验光 师需要向测试者简单介绍验光仪的使用方法和流程。 3.2 步骤 以下是使用验光仪的基本步骤: 1.首先,测试者需要坐在验光仪前方的椅子上,保持舒适的姿势。 2.验光师调整眼镜架的大小和角度,确保测试者的眼镜可以正确放置。 3.测试者将自己的眼镜放在眼镜托上,调整位置以确保舒适度和视准。 4.验光师打开验光仪的光源,调节亮度和角度,使灯光均匀而不刺眼。 5.验光师开始进行球镜度数的测试。测试者需要盯着远处的固定点,验 光师根据测试结果调整球镜的度数,直到测试者能够清晰看到。 6.接着,验光师进行柱镜和轴位的测试。测试者需要盯着水平线或垂直 线,验光师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柱镜度数和轴位,以获得最佳的视力效果。 7.在完成度数的测试后,验光师可能会给测试者进行其他眼部检查,例 如眼压检查等。 8.最后,验光师会根据测试结果为测试者配镜,并解释相关建议和注意 事项。

综合验光仪的验光标准流程

•以拓普康VT-10综合验光仪为例: 拓普康VT-10 测量瞳距:确定瞳距,便于在综合验光仪对瞳距做精确定位。 测量裸眼视力、问诊:对裸眼视力及配戴史、病史的了解,有助于在验光中的辅助推断。 测量主视眼:推断主视眼像区分左右手一样,主视眼就相当于我们的习惯性右手,找出主视眼有助于进行双眼平衡测定,酌情提高主视眼的视力。 1.双手并拢法测量双眼同时凝视某一固定视标,双手伸开逐渐并拢,将双手并在一起的地域减到最小。同时保证可以凝视到视标,单眼推断,哪一只能看到视标即为主视眼。 2.WORTH标测定法:在左右眼前分别加红绿色片。让顾客凝视WORTH视标,并询问顾客所观察到的下面一点为什么颜色。如果顾客所看到的为红色,则使用红色滤光片的眼睛为主视眼。反之则为另一眼。 WORTH视标 使用红色滤光 •3.对单眼进行视力矫正: 依据电脑验光或检影验光所获得的客观参考值。调整瞳距,并将所得的屈光不正度输入到VT-10视力检查器上。 先对右眼进行矫正:从0.1的视标开始,逐渐改变到1.0视标。如果视力正常,则使用红绿视标对单眼的屈光不正度进行确认。红色清楚增加负镜、绿色清楚增加正镜。但必须遵守最正确视力的最低负镜度或最高正镜度原则。左眼同之。 红绿视标 如果有散光存在,则可使用散光表对所矫正的散光度进行确认,如果散光度数较大时或顾客对散光敏感者。需要使用交叉柱镜进行精确矫正。一般散光可将轴位定在水平或垂直方向,防止斜向放大引起的配戴不适。 放射式散光表 斑点状散光试验视标 4.眼平衡测试当精确矫正单眼的视力后,必须进行双眼平衡测试。以保证双眼的融像。可使用偏光片进行测试。

偏光视力表 使用偏光片左右眼分别看到视标的上下各两行,即中间一行双眼都能看见。依据主视眼的情况,对左右眼的矫正度数进行加减。以到达双眼视力相同。配戴感觉舒适为宜。 5.试戴: 验光试戴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以确定顾客是否能接受该验配度数。真正适宜的眼镜都是建立在顾客与验光师良好的沟通下完成的。

综合验光仪散光轴位验光流程

综合验光仪散光轴位验光流程 综合验光仪是一种常用的验光设备,可以测量眼球的屈光度、散光度、轴位等参数。其中,散光轴位验光是常见的一种验光方式,可以帮助 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散光问题,并确定其散光的轴位方向和程度。 下面将介绍综合验光仪散光轴位验光流程。 一、准备工作 1. 确定患者身份信息,并记录在病历中。 2. 患者需要摘掉隐形眼镜或眼镜等任何视力矫正器具。 3. 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坐姿,并调整好座椅高度和视觉距离。 4. 关闭检查室内所有干扰灯源,确保检查环境暗淡舒适。 二、测量屈光度 1. 让患者闭上右眼,用左眼观察综合验光仪中央的图案或字母。根据 患者反应调整球镜片度数,直到图案或字母清晰可见。

2. 让患者闭上左眼,重复上述步骤并记录右眼的球镜度数。 3. 用同样的方法测量患者的柱镜度数和轴位角度,并记录在病历中。 三、测量散光度数 1. 让患者闭上右眼,用左眼观察综合验光仪中央的散光图案。根据患者反应调整柱镜片度数,直到图案变成一个圆形。 2. 让患者闭上左眼,重复上述步骤并记录右眼的散光度数。 3. 用同样的方法测量患者的散光轴位角度,并记录在病历中。 四、确定散光轴位方向 1. 让患者闭上右眼,用左眼观察综合验光仪中央的交叉线图案。根据患者反应调整柱镜片轴位角度,直到交叉线变得清晰锐利。 2. 让患者闭上左眼,重复上述步骤并记录右眼的散光轴位角度。 3. 用同样的方法测量患者左眼的散光轴位角度,并记录在病历中。 五、确认验光结果

1.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患者的屈光度、散光度数和轴位角度。 2. 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散光问题,如果存在则确定其散光的轴位方向和 程度。 3. 根据验光结果为患者配镜或制定治疗方案,并记录在病历中。 六、总结 综合验光仪散光轴位验光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 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散光问题,并确定其轴位方向和程度。在进行验光时,需要注意检查环境的舒适性和准确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医生需要根据测量结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配镜或治疗方案, 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Revised at 16:25 am on June 10, 2019

一、客观验光使用电脑验光仪 1选择被检眼角膜顶点至验光仪物镜的距离,一般为12mm; 2令被检者头部放在仪器头部支架上,不能偏斜、侧转或前倾后仰,由检查者操纵定位杆,调整测量焦距到像点聚焦最清晰为止,并使被测瞳孔放在中央位置 3按测量钮有自动测量的则无须按进行测量,至少测三次; 4打印显示测量结果; 二、主觉验光 1.仪器的调整 a.数据回零 检视球镜和柱镜试片读窗,保持处于0位 b.调整座椅高度 升降座椅高度,使被测双眼的中点与视标板的坐标中点对齐 c.调整水平 调整旋扭,使游标气泡居中 d.调整光心距 使瞳孔中心在水平方向与视孔中心对齐 e.调整顶点距离 距读窗20cm处观察两眼角膜前顶点的位置,旋转额托手轮,使角膜的前顶点与长刻线相切 2.置入数据 依客观检查结果,置入相应数据,分别检查左右眼视力 3.雾视法检查 a. 根据客观度数进行雾视,投射单行视标; b. 双眼以为梯度同步递减远视以+为梯度同步递增,3~5秒递变一次,直至被测者感到视标模糊为止; c.嘱被测者双眼注视投射视标3~5分钟 d.如又能看清视标则继续加+,然后双眼继续注视视标3~5分钟,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视标不再变清晰; 4.表检查 a.遮盖左眼 b.右眼去除散光、将球镜度逐步递增远视递减+,直至右眼看清视标 c.投射散光表视标 d.嘱被检者指出最清晰的标线方向,根据30度法则确定散光轴位 e.以为梯度递增柱镜焦度,直至散光表各方向标线清晰度一致 5.红绿视标检查 a.投射~视标,嘱被检者右眼注视视标,若不能分辨,则将球镜度逐步递增远视递减+,直至看清视标 b.投射红绿视标,嘱被检者比较红色背景与绿色背景的亮度 c. 红色背景亮,则逐步递增远视递减+,直至感觉红绿亮度一致 6.交叉柱镜确定柱镜轴位

综合验光仪散光轴位验光流程

综合验光仪散光轴位验光流程 1. 概述 综合验光仪是一种在验光师进行眼睛验光时使用的仪器,它能够进行多项检测,其中之一就是散光轴位的验光。散光轴位是指测量眼睛散光的方向和程度,帮助验光师判断眼球的散光情况以及是否需要佩戴散光镜。本文将详细介绍综合验光仪散光轴位验光的流程。 2. 准备工作 在进行综合验光仪散光轴位验光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 - 保证眼睛 处于放松状态,以有效测量眼球散光情况; - 确保综合验光仪的各项功能正常, 包括散光轴位测量功能; - 使用适当的人体工学座椅和灯光环境,提供良好的验 光环境。 3. 散光轴位测量步骤 3.1 调整仪器 在进行散光轴位测量之前,需要调整综合验光仪的参数,以确保准确测量散光轴位。调整步骤如下: 1. 打开综合验光仪的电源,并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 调整仪器的放大倍数,以便清晰观察眼球和瞳孔; 3. 调整仪器的瞳孔间距,使其与被测人的眼球瞳孔间距相匹配; 4. 使用仪器的对比度调节功能,使眼球图像清晰可见。 3.2 瞳孔测量 在进行散光轴位测量之前,需要准确测量被测人的瞳孔位置,以便后续测量散光轴位。瞳孔测量步骤如下: 1. 让被测人坐在合适的位置上,将头部稳定; 2. 使用综合验光仪的瞳孔测量功能,自动测量被测人的瞳孔位置; 3. 确认测量结果准确,并记录下来。

3.3 散光轴位测量 在完成瞳孔测量后,可以进行散光轴位的测量了。散光轴位测量步骤如下: 1. 将综合验光仪的测量头部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上,使其与被测人的眼球保持适当距离;2. 要求被测人盯住指定的点,以保持眼球稳定; 3. 启动综合验光仪的散光轴位 测量功能,开始测量散光; 4. 根据测量结果,记录下散光轴位的方向和程度。 3.4 结果分析 在完成散光轴位测量后,需要进行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以便判断是否需要佩戴散光镜。结果分析步骤如下: 1. 根据散光轴位测量结果,确定眼球的散光方向,如:水平散光、垂直散光或斜散光; 2. 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散光的程度,如:轻度散光、中度散光或重度散光; 3. 结合被测人的视力状况和个人需求,判断是否需要佩戴散光镜; 4. 如需要佩戴散光镜,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散光镜参数。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综合验光仪散光轴位验光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保被测人的眼睛放松,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2. 确保综合验光仪各项功能正常,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 在测量过程中,要求被测人保持眼球稳定,以获取准确的散光轴位测量结果; 4. 结果分析时要综合考虑被测人的个人需求和视力情况,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5. 结论 综合验光仪散光轴位验光是一项重要的眼睛验光步骤,通过测量散光轴位,可以帮助验光师判断眼球的散光程度和方向,进而决定是否需要佩戴散光镜。在进行散光轴位测量时,需要调整仪器、测量瞳孔位置、测量散光轴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眼睛的放松、仪器的正常工作以及被测人的眼球稳定等因素。通过综合验光仪散光轴位验光,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准确和个性化的验光服务。

综合验光仪操作步骤

使用综合验光仪进行验光时,共分为两个主要步骤:仪器的调整、屈光检查,其中屈光检查包括单眼检查、双眼平衡. 1仪器调整 在开启综合验光仪电源后,需进行以下调整: ①调整垂直平衡手轮:使平衡标管或平衡槽中的气泡居中. ②调整光心距:旋动光心距手轮,将使用瞳距尺或瞳距仪测得的瞳距值输入. ③调整镜眼距:调整使被测眼的角膜前顶点和读窗内的最长线刚好相切,此时镜眼距为 13.75mm.如在观察时不够清楚,可在被检者颞侧用笔灯照射观察. ④集合掣:使集合掣停留在远用检测状态. ⑤归零:将球镜、柱镜光度归零,柱镜轴位放置90°方向,内置辅镜调整为0或0. 2屈光检查 2.1置入客观度数 将通过电脑验光仪或检影镜得到的客观检查光度置入综合验光仪.由于综合验光仪中没有正柱镜,故客观检查如得到的是正柱镜,需通过“求和、变号、转轴”转换为负柱镜. 2.2单眼检查 内置辅镜的PH镜片进行检查是否可提升至0.6以上.在满足雾视条件后,开始单眼雾视. ①先在右眼加+0.75DS,检查视力,使单眼视力达到0.2清楚,0.3模糊,如未达到,则继续每次追加正球镜0.25D至要求;

②左眼步骤同右眼; ③双眼同时打开,检测视力是否达到0.3清楚,0.4模糊,如未达到,可双眼每次同时追加 0.25D至要求; ④双眼达雾视标准后,请被检者在雾视光度情况下充分放松3~10分钟,以达到充分雾视的效果,结束后检查视力,如视力仍为0.3则雾视完成,如视力有提高,则重复③. 视结束后,开始单眼屈光检查,将右眼置入的客观度数中的散光光度去掉,然后逐步每次减 去+0.25DS,使视力提升至0.7. ①请被检者观察散光盘,指出黑细而清晰标线的钟面读数. ②确定散光轴位:将清晰线所对应的较小数字乘以30,即为散光轴位. ③确定散光光度:置入客观光度中散光一半的度数,再以0.25DC为梯度递增,直至散光盘各方位的标线像同样清晰为止.当客观检查得到的散光光度较大时,使用散光表的测量结果不准确,所以不建议使用散光表. 2.2.3一次红绿对比:判断球镜是否存在欠矫或过矫以0.25DS为梯度逐步减少所加雾视镜片至最佳视力最大正镜化. ①请被检者按照“绿—红—绿”的顺序看红绿视标中的数字或字母,并辨认出两种颜色中 的视标是否一样清晰. ②如一样清晰则无需调整;如红色里面的视标清晰,则逐步递加-0.25D,至红绿视标等清晰;如绿色里面的视标清晰,则逐步递加+0.25D,至红绿视标等清晰.在红绿对比时,还有一种情况出现,即红绿视标无法等清晰,此时为更好地进行交叉圆柱镜的测试,故维持绿色视标清

综合验光流程标准及考核

综合验光流程标准及考核 准备工作: 一、问诊——5分 1、患者主诉——2分; 2、患者戴镜史,现病史和既往史——2分; 2.1询问是否有眼部疾病史,全身疾病史等(1分) 2.2测量旧镜度数,询问旧镜验配时间,旧镜佩戴习惯(1分) 3、戴镜需求——1分 初步检查——10分 1、视力检查——2分; 1.1检查裸眼/戴镜远视力(1分) 1.2检查裸眼/戴镜近视力(1分) 2、主导眼检查——2分 3、遮盖实验——4分 3.1遮盖去遮盖:检查者用遮盖板遮住一眼,观察遮盖眼去遮盖后有无转动。移去遮盖板,让检查者有足够时间建立双眼视,遮盖另一眼,再一次观察遮盖眼去遮盖后有无转动。 如移去遮盖板后,被遮盖眼回到正位,而未遮盖眼显示斜视,那么,被遮盖眼为注视眼,如果,被遮盖眼在去遮盖后,仍然在斜视位,说明,未遮盖眼为注视眼。

3.2交替遮盖:遮盖-去遮盖试验确立注视眼,从遮盖斜眼开始检查。从右眼到左眼迅速移动遮盖板,然后再回到右眼,观察拿走遮盖的眼睛的运动 3.3扣分要点: 3.3.1检查距离:远距离:5m;近距离:40cm(1分) 3.3.2被检查者佩戴惯用远用矫正眼镜(1分) 3.3.3注视视标:(1分) 远距离:选用被检者最好视力上一行单个视标。 近距离:选用被检者最好视力上一行单个视标、笔灯、近距阅读视力卡、图形等。 3.3.4遮盖板用法:(1分) 遮盖去遮盖:遮盖板平移离开被遮眼 交替遮盖:遮盖板从被遮眼下方离开,由未遮眼下方进入。如图: 4、瞳距测量(瞳距尺)——2分 4.1检查方法:调整座椅检查高度,患眼高度与检查者眼位高度应处于同一水平。检查者必须有良好视力,检查时患者应将双眼睁开,并注视检查者睁开的眼睛。检查者一只手拿瞳距尺,另一只手的大拇指、食指及中指拿稳笔灯。检查者闭左眼,将笔灯放置于右眼下眼睑

综合验光仪验光操作方法及流程

综合验光仪验光操作方法及流程裸眼视力标准 1、0.1-0.5视标,要全部辨认 2、0.6-0.9视标,允许错1个 3、1.0-1.5视标,允许错2个 处方原则 1、青少年单眼1.0,双眼1.2 2、成年人单眼0.8,双眼1.0 3、老年人(看远)单眼0.6-0.8双眼0.8-1.0 综合验光仪验光流程 1.电脑验光仪打出数据,先右后左,以下验光同样先右后左,测瞳距。也可直接采用旧眼镜光度数据 2.调整验光仪瞳距,置入低于验光仪50度的数据或高于原眼镜25度数据,双眼置于O位 3.双眼雾视,投放0.3视标,双眼同时加+0.25至无法辨认 4.单眼消雾视,左眼OC位,右眼O位,双眼去除散光度数,投放0.6视标,逐步加度数到能辨认0.6视标 5.投放三行视标,询问顾客视标有无上弓下弯、歪斜、重影现象,上下再排视标间距是否一样,如有异常,需进 一步排查散光

6.投放射线散光视标,询问线条是否有深浅、粗细之分,颜色深的在几点钟方向X30就是大概轴位 7.置入散光直至线条深浅粗细一样(散光度数不超过验光单度数) 8.红绿视标均衡,(红加绿减),直至红绿等清 9.投放圆点散光视标,精调散光轴位,手轮与轴位重合,翻转追红,进10退5,直到两面模糊度一样10.精调散光度数,P点和轴位重合,翻转两面比力模糊度,红加白减,散光+ - 50度球镜- + 25度,红加白减。 散光+ - 50度球镜- + 25度,直至两面一样模糊或一样模糊为止 11.相同方法检测左眼,将右眼置OC,左眼置O位测左眼 12.双眼平衡测试:右眼置入135偏振片,左眼置入45偏振片,投放偏振视标,比较上下视标的清晰度,清晰的眼降低度数至等清,如果无法等清,让主导眼略清楚一些(也可用棱镜分离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