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产资源的生态补偿制度

矿产资源的生态补偿制度

矿产资源的生态补偿制度

矿产资源的生态补偿制度是指为了保护和修复矿产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对矿业企业实施一系列补偿措施的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促进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实现矿业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补偿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矿业权出让费用:矿业权出让费用是指矿业企业在取得矿业权时向国家或地方政府支付的费用。这些费用可以作为一种经济补偿,用于保护和修复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

2. 矿山生态修复基金:矿山生态修复基金是由矿业企业按照一定比例向基金池缴纳的资金,用于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等方面的项目。

3. 环境保证金:矿业企业在矿产开采过程中需要缴纳环境保证金作为一种保证金,用于保证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按照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如果矿业企业在开采过程中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将会被处罚,并从环境保证金中扣除相应金额。

4. 生态补偿标准和考核机制:制定和实施生态补偿标准和考核机制,对矿业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评估和奖惩,激励企业积极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推动矿业

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矿产资源的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护和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经济手段和强化监管,可以促使矿业企业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矿产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是指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因资源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补偿的制度。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补偿措施,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矿产资源开发往往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包括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为了减少这些环境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应运而生。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对开发区域的植被恢复、水质治理、土地恢复等。同时,还可以采取技术措施,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 二是通过经济手段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矿产资源开发者应当支付一定的生态补偿费用,用于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这些补偿费用可以用于建设生态公益林、生态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以弥补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有利于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它能够引导企业和个人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矿产资源生态补偿费用的使用,也能够推动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确定补偿标准、补偿资金的使用方式、补偿费用的核查和监管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行为监督和执法力度。只有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的基础上,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探讨——以庆阳地区石油开发为例 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据有关研究初步估计,中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中国95%以上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均来源于矿业。长期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开发给中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并直接威胁着当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引发了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多年来,国家一直比较重视建立和完善有关矿山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颁布了《矿产资源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法律法规,同时也积极推行土地利用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勘探权和采矿权许可证等法律制度。但是,这些命令控制型手段都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到矿产开发企业的经济利益,不能内化开发行为造成的社会成本,产生不了激励企业保护环境的经济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规律。庆阳市石油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庆阳是位于甘肃省东部的地级城市,市辖西峰区、庆城、镇原、合水、华池、正宁、宁县、环县等七县一区。庆阳市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区域内塬、梁、峁等沟壑交错,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境内水资源极度稀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6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庆阳市石油、天然气十分丰富,是陇东油田所在地,而陇东油田是长庆油田的主产区,目前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8.47亿吨,居甘肃省第一位。陇东油田是甘肃境内最大的原油生产单位,自1970年9月长庆油田在马岭钻获第一口油井——庆1井出油以来,经过30多年的勘探和开发,目前生产区域涵盖庆阳市除正宁县以外的6县1区,61个乡镇,累计生产原油2982万吨,其中2004年原油产量达到208万吨。30多年的油田开发,在带动庆阳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由石油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破坏。油田开发对地表水污染严重对市区主要河流的污染马莲河是贯通庆阳市南北的第一大河流,全长344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47亿立方米,占庆阳全市地表径流总量的30.8%,马莲河的主要支流包括环江、柔远河以及其他一些支沟。马莲河流域是长庆油田在庆阳市开发最早,密度最为集中的区域。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马莲河流域水质较好,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随着石油开发的不断深入,由此引发的河流污染问题很快显现出来,并日趋严重。1984年度的《甘肃省环境质量报告书》中评价:“马莲河油污染极为严重,平均值是44.58毫克/升,最高值竟达450.0毫克/升,超标1499倍,全省污染最重,水质最差的一条河流”。据2005年的最新监测数据表明,马莲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为劣V类水质,环江污染最为严重,综合污染指数2.21,主要污染物指标挥发酚、石油类、COD超标率分别为100%、25%、100%,柔远河华池至庆城段水体石油开发特征污染物严重超标,水体水质为劣V类,基本丧失了水体功能。北部涉油地区地表水质持续恶化庆阳市北部的庆城、环县和华池是长庆油田在庆阳市开发最早的地区,也是主要的石油产区。由于石油开发,造成了这些地区的地表水质下降很快。1996年,原庆阳地区行署组织对庆城、环县、华池等县境内涉油地区水源污染进行调查,其中28条较大的支流均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污染最重的7条支流石油类分担率最高为99.5%,最低为37.98%。在2003年庆阳市在进行陇东油田石油开发的环境现状调查过程中,对该地区石油开采比较集中的12条支流进行了布点监测,发现地表水中COD、挥发酚、石油类超标严重。2005年庆阳市再次对该地区石油开采比较集中的18条支流进行监测,发现有13条支流的水质已经超过V类水质标准。通过将2005年的监测结果与1996年、2003年同一断面监测结果相比对,发现有10多条支流断面的COD、石油类、挥发酚等污染负荷仍呈上升趋势,水环境质量10年恶变。对饮用水源的潜在威胁巨大目前庆阳全市已建成城市饮用水源地10个,划定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10个,保护面积1210.31平方公里。但是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仍存在石油开发作业,对水源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据调查统计,目前在仅在华池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仍有井场49个,油井103口,注水井20口,输油站2个。2005年8月,在环评没有批复的情况下,油田在庆城县冉河川水源保护区又新钻油、水井

贵州省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贵州省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摘要:贵州省将在“十二五”时期积极推动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这对于贵州的发展是一次重大契机。在贵州省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规划中有七项与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相关,这对贵州的生态环境又是一次严峻考验。本文基于此,分析了建立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重要意义,提出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及相应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贵州;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贵州是中国的矿产资源较丰富大省之一,现已有50多种矿产被开发,其中建设大型矿山并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有20多种矿产,贵州成为我国十大有色金属省区,现建成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和磷化工基地,并建成全国重要的锰系铁合金生产基地以及亚洲最大的碳酸钡生产地。矿产资源开发给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无序开发和缺乏有效的生态保护,贵州省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巨大破坏而一直为社会各界所诟病。2011年,贵州省提出了工业强省战略,而矿产资源开发在工业强省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 一、建立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贵州作为我国资源与能源的战略基地,长期以来向发达地区输出资源,承担生态破坏的成本,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贵州地处两江流域上游,是长江和珠江的重要生态屏障,而特殊的喀斯特地貌使得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近年来,贵州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种建立在对生态环境破坏之上的发展已经显现出诸多弊端。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贵州不仅要对生态进行有效保护,还要对历史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生态补偿。 (二)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12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通过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加强环境保护来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贵州经济社会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极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适应了这一需求。 (三)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工业强省战略的必然要求 工业强省战略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贵州省省委书记栗战书强调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导工业经济的发展,在工业化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贵州省环保厅也指出,要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工业强省战略提供良好的支撑。 二、矿产资源在开发中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遗留问题严重 贵州省矿产资源丰富,而中国的东部地区如广东、江西资源匮乏,为解决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均,支持促进东部发展,国家推进“西电东送,西煤东运,西油东进”策略。西部将矿产资源廉价输送给东部的同时,也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东部地区又很少对矿产资源区给予补偿,造成西部资源省

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一、概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不断推出各种政策和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生态环境补偿制度。本制度旨在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制度内容 (一)补偿对象 1.自然保护区: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自然保护区。 2.森林资源:包括天然林资源和人工林资源。 3.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 4.土地资源:包括耕地、草地等土地资源。

5.矿产资源:包括煤炭、油气等矿产资源。 (二)补偿标准 1.自然保护区:根据保护区类型和面积大小确定补偿标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每平方公里补偿金额不低于500元;省级自然保护区每年每平方公里补偿金额不低于200元;市级自然保护区每年每平方公里补偿金额不低于100元。 2.森林资源:天然林每年每公顷补偿金额不低于1000元;人工林每年每公顷补偿金额不低于500元。 3.水资源:根据水体类型和污染程度确定补偿标准。河流、湖泊等清洁水体每年每立方米补偿金额不低于0.1元;污染严重的水体,根据污染程度确定具体补偿标准。 4.土地资源:耕地、草地等土地资源,根据土地类型和面积大小确定补偿标准。耕地每年每亩补偿金额不低于50元;草地每年每亩补偿金额不低于30元。 5.矿产资源:煤炭、油气等矿产资源,根据开采方式和开采量确定具体补偿标准。

(三)资金来源 生态环境保护资金主要来源于以下渠道: 1.政府财政拨款 2.企业环保税 3.生态环境捐赠 4.其他资金渠道 (四)资金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应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合理、透明。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建立专门的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管理机构,负责资金的筹集、分配和监管。 2.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合法。

试论完善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方法

试论完善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方法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变得越来越重要。矿产 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对于合理保护和利用我国矿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论完善 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完善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经有 一些关于矿业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如《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议制定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明确生 态补偿的范围、对象、收入来源和分配方式等内容,同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保 证生态补偿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建立生态补偿基金 为了有效实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建议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生态补偿基金可以通 过矿业资源利用权的收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特许经营权出让收益等方式筹集资金。 基金的用途包括对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扶持矿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对受损地区的经济补偿等。 三、建立矿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监管机构 为了确保矿业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有效实施,建议建立矿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监管机构。该机构应具备合适的权威和专业性,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措施,监督、管理和评估 矿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确保矿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优化生态补偿机制 完善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关键是优化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应该体现 公平、合理、可持续的原则。一方面,要根据矿业资源产出和环境损害程度制定补偿标准,保证补偿金额与环境损害之间的合理关系。要实行分区分级的补偿制度,根据矿区的位置、开采方式和环境敏感性等因素确定不同的补偿方案,确保补偿额度与环境影响的差异相适应。 五、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 公众参与和监督对于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至关重要。建议在决策、实施和评估 过程中,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公众的权益得到保护。要加强对矿业资源保护 和利用情况的监督,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公示制度,让公众了解矿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情况,有助于形成监督机制,发现和纠正问题。

试论完善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方法

试论完善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方法 矿产资源是利用我国矿山资源所得到的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矿产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保护环境,我国也实施了矿产资源生 态补偿制度,但是这一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体系。现在,我国政策和法 律体系建设已逐步完善,但是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仍然需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和 政策。我们应该注重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同时,规范矿山管理,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审批 和监管,严厉惩罚矿山环境违法行为,建立矿山责任险制度等方面。 其次,应该适当提高矿产资源生态补偿金的金额标准。当前,我国的矿产资源生态补 偿金标准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矿山所贡献的利润远大于矿山所贡献的生态环境保护,这导致了矿山企业的恶劣行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应该适当提高矿产资源生态 补偿金的标准,让企业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实现环境保护目标,使得 企业本身的利益与环境保护形成互动。 第三,应该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监管和管理。在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中,应该加强对 矿山企业的监管和管理,防止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对环境造成损伤。同时,需要建立更加严 格的考核体系,引导企业合理开发资源、合法经营矿山,并责任到底,防止环境和信息问 题出现。 第四,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生态补偿。除了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基金外,我们还可以通 过制定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环保投资,提高环保投入比重,加强环保 设施建设等,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态经济建设。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与环境补偿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与环境补偿矿产资源开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过程中往往伴 随着生态环境破坏与资源枯竭问题。为了平衡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 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护和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提出了生态补偿与环 境补偿的概念和制度。本文将从生态补偿与环境补偿的定义、目的和 实施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补偿与环境补偿的定义 生态补偿是指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对由于开发活动导致的生 态环境损害进行修复和保护,并对生态系统功能丧失进行补偿的一种 手段。而环境补偿则是指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进 行经济赔偿的制度。生态补偿和环境补偿旨在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机制,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生态补偿与环境补偿的目的 生态补偿与环境补偿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维护生态平衡:矿产资源开发往往伴随着森林破坏、土地沙化、 水源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生态补偿与环境补偿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受 损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维护局部和整体生态平衡。 2. 促进可持续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往往带来一时的经济效益,但 却破坏了地质环境和生态系统。通过引入生态补偿与环境补偿制度, 可以在资源开采过程中确保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资源枯竭和 环境崩溃。

3. 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生态补偿与环境补偿作为一种保护生态环境 的机制,要求矿产资源开发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实施生态 补偿与环境补偿,可以促使企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遵守环境法规, 降低环境风险。 三、生态补偿与环境补偿的实施路径 生态补偿与环境补偿的实施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资金补偿:通过向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征收生态补偿费用,用于修 复和保护受损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同时,对于因矿产资源 开发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还可以对其进行环境罚款,并用于环 境修复。 2. 环境保证金制度:通过引入环境保证金制度,要求矿产资源开发 企业在开发前提供一定的保证金,用于应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和应 急情况。只有在遵守环境保护要求和完成生态修复工作后,企业才能 取回保证金。 3. 生态补偿项目:在资源开发区域进行生态补偿项目建设,如植树 造林、湿地保护等。通过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既可以修复受损的生 态环境,又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态经济产业,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 保护的双赢。 总结起来,生态补偿与环境补偿的实施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度,平衡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在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企业的监管,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与环境补偿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与环境补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矿产资源的开发也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与影响。为了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生态补偿与环境补偿的概念和实践被引入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内涵 生态补偿是指通过对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一系列的补偿措施,以保护、修复和改善受损生态系统的方法。生态补偿旨在通过对被损害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保护,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补偿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保护:通过建立环境监测网络,采用科学技术手段监测环境质量,并对污染源进行治理,以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污染。 2. 生态修复:通过采取植被恢复、环境整治等方法,修复被矿产资源开发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平衡。 3. 生态保护:通过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受威胁的物种和生物群落,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水资源管理:通过合理利用并对水资源进行保护、修复和管理,确保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水资源供应安全和水环境的健康。 二、环境补偿的概念及内涵 环境补偿是指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进行的补偿性措施。环境补偿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补偿措施,减轻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补偿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补偿:通过向受损地区提供经济支持和补偿,减轻矿产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和居民生活的负面影响。 2. 岗位安置:通过岗位安置和培训等方式,解决因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就业问题,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3. 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投资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受影响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4. 环境教育与宣传:通过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推动环境保护观念的普及。 三、生态补偿与环境补偿的关系与差异 生态补偿和环境补偿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二者在具体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生态补偿侧重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性,主要通过对被矿产资源开发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以实现生态系统的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摘要:研究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于矿区、区域乃至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生态恢复和重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补偿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建议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先后开始征收矿产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尽管国家将补偿费用于治理和恢复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但在政策设计上却没有考虑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问题。因此,研究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于矿区、区域乃至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生态恢复和重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设计框架 矿山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是:借鉴国外经验,立足我国实际,明确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主体、责任和界限,将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区分为旧账(历史已造成的破坏或称之为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新账(新造成的破坏)两种情况区别对待。 企业对破坏的生态有两种补偿形式:现金补偿和修复治理。现金补偿是煤炭开采造成的直接损害如:地上附着物损害、人员安置、耕地占用等容易明确受害人的,直接给予现金补偿;修复补偿主要指开采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将开采破坏环境恢复治理到原有生态系统的目标,其中又包括企业直接修复补偿和政府组织大型工程治理两种补偿方式。 因此,矿山生态环境补偿涉及到两部分内容:“废弃矿山生态环境补偿费”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或称备用金)”。“废弃矿山生态环境补偿费” 由地方环境或国土部门征收后上交国家,建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由企业上交国家或在银行建立企业生态修复账户、政府监管使用。 废弃矿山生态环境补偿由政府通过建立“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

矿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

矿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 一、生态补偿机制 为保障矿山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对矿产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确定补偿标准,采取资金补偿、技术补偿和实物补偿等方式,确保矿山生态产品的价值得到有效实现。 二、生态税收政策 为激励企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应制定相应的生态税收政策。对于在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企业,应征收生态税,以促进企业采取环保措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生态修复与再开发 针对已受损的矿山生态环境,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同时,鼓励企业进行生态再开发,利用废弃矿山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重塑,使其成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生态产品。 四、生态产品质量标准 为确保矿山生态产品的质量,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对生态产品的品质进行监管,确保其符合环保要求,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生态产业扶持政策 政府应制定生态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发展绿色矿山、低碳矿山等产业模式。对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税收优惠等政策倾斜,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 六、资源循环利用支持 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应鼓励企业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政府应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补贴,推动企业进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价值。 七、绿色金融支持 为解决生态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资金问题,政府应引导金融机构提供绿色金融支持。通过设立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长周期的融资支持,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八、社会参与及公众意识培养 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培养是实现矿山生态产品价值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公开生态信息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西部矿产开发的生态补偿

西部矿产开发的生态补偿 一、我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西部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比较优势明显,矿产资源的开发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由于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对矿产资源保护不到位,对环境和生态保护重视不够,对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造成了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大量浪费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主要表现在:(1)废水、废气、废渣导致矿山生态环境被污染。“三废”任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土地、水资源及空气,给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矿产资源开发加速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据著名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统计,2010年,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161万km2,西部地区占80%。(3)矿产资源开发诱发各种地质灾害。许多矿区存在滥采滥挖现象,地下被采空,地下水位下降,常导致地表沉降、滑坡、塌陷、地裂缝、河道堵塞等地质灾害。(4)地下水均衡系统被毁坏。采矿使地下水均衡系统受到毁坏,导致部分区域地下水、地表水渗漏,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引起地表严重缺水,严重毁坏了水资源的均衡和补给条件,导致矿区及周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植被枯死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为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西部地区应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二、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是指因矿山企业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行为毁坏了矿区周围的自然环境,污染了生态环境,使矿业城市失去可持续发展的机会而进行的治理、恢复、校正所给予的资金扶持、政府补贴、税收减免及政策优惠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实施矿产资源有偿开采制度。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条例(草案)》要求对开采原油、天然气、煤炭的企业开征资源税。1986年,我国《矿产资源法》的实施正式结束了矿产资源无偿开采的历史,确立了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并存”的制度。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对资源税制度做了重大调整,“从量定额”计征取代了超额利润征税方式。同年,《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的施行,又开征了矿产资源补偿费,主要用于保障和促进矿产资源的勘察、保护与合理开发,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财产权益。尽管国家和地方有将补偿费用于治理和恢复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毁坏的情况,但在政策设计上却没有考虑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问题。199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对矿山开发中的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不能履行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责任的采矿人,应向有关部门交纳履行上述责任所需的费用,即矿山开发的押金。1999年,《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管理办法》又开征了探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使用费、价款。2005年8月,在《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中提出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机制。2010年6月,我国资源税改革率先在新疆试点,随后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重庆、四川、贵州等西部省区(市)。201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暂行条例》的全面实施,意味着以资源税税额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为核心内容的资源税改革从试点地向全国全面推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法规的实施,确立了我国以矿产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探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价款和采矿权价款等为主要内容的矿产资源补偿机

能源生态补偿制度

能源生态补偿制度-----以矿产资源为例 一、生态补偿相关理论 (一)生态补偿的含义 广义的生态补偿既包括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保护所获得效益的奖励或破坏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所造成损失的赔偿,也包括对造成环境污染者的收费。狭义的生态补偿则主要指前者。 单从生态学视角来看,生态补偿是自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我恢复和补偿能力,强调的是生态系统自身的补偿功能。在法学领域,生态补偿是指国家或社会主体在公平的基础上,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向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主体进行收费或向保护资源环境的主体提供利益补偿性措施,并将所征收的费用或补偿性措施的惠益,转移到因资源环境开发利用或保护资源环境而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主体的过程。强调生态补偿是一种合法、合理的利益调整机制,国家与社会主体之间的公平是生态补偿的前提。在经济学领域,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 (二)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1.生态伦理学基础—环境正义论 环境正义是对环境权利与责任的合理公正的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环境正义既强调应该消除破坏环境的行为,有保障人类的生存权,以合理性、合法性为基础,公平地分配社会主体的环境权利义务。环境正义的实质是基于人的差异性与同一性相统一的社会正义,是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的对等化。环境正义理论可以为能源生态补偿调节利益冲突和权利义务的不对等,平衡相关利益主体的得失,最终实现分配正义和社会公平。 2.经济学基础 生态经济学---生态环境价值论 长期以来,资源无限、环境无价的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也渗透在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加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认识到生态环境应包括3方面的价值:一是固有的自然资源价值,即未经人类劳动参与而天然产生的那部分价值,它取决于各个自然要素的有用性和稀缺性;二是固有的生态环境价值,即自然要素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性价值,包括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政策与实施

自然资源管理中的生态补偿政策与实施 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生态补偿政策,并进行了积极的实施。本文将就生态补偿政策的定义、原则以及实施过程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自然资源管理的作用。 一、生态补偿政策的定义 生态补偿政策是指政府依据生态环境的价值,对生态环境恶化者或者消耗者进行的经济、物质或者其他形式的补偿。它是一种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政策措施,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 生态补偿政策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公平原则:生态补偿应均衡分担生态环境损失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保障各方利益的公平性。 2. 依法原则:生态补偿应基于法律法规,根据自然资源管理法律框架确定补偿标准、对象和措施。 3. 补偿与惩罚相结合原则:对于环境破坏者,应采取补偿与惩罚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其意识到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并改变行为。 二、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过程 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补偿标准:根据生态环境价值评估结果和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生态环境补偿的金额或者物质数量。 2. 确定补偿对象:根据环境损害责任,确定生态补偿的对象。一般来说,企业、政府机构、个人等可能成为补偿对象。 3. 制定补偿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和环境效益,制定切实可行的补偿措施。例如,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可采取生态恢复、周边环境改善等方式进行补偿。 4. 资金管理与监督:确保生态补偿资金的专款专用,建立资金监管和使用制度,确保补偿资金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5. 评估与调整:定期对生态补偿政策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效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三、生态补偿政策对自然资源管理的作用 生态补偿政策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对资源消耗者进行经济激励和约束,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2. 保护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政策通过修复生态环境、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等措施,减少资源开发和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维护生态平衡:生态补偿政策可以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和维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