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四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赏析!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四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赏析!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四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赏析!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四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赏析!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四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赏析!

安吉模式

美丽乡村建设是浙江省安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探索。

安吉县是一个典型山区县,经历了工业污染之痛以后,1998年安吉县放弃工业立县之路,2001年提出生态立县发展战略。2003年,安吉县结合浙江省委“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在全县实施以“双十村示范、双百村整治”为内容的“两双工程”,以多种形式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集中攻坚工业污染、违章建筑、

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突出问题,着重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固废处理、化肥农药污染治理、河沟池塘污

染治理,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创建水平,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在此基础上,安吉县于2008年在全省率先提出“中国美丽

乡村”建设,并将其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计划用10年时间,通过“产业提升、环境提升、素质提升、服务提升”,把全县建制村建成“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

的美丽乡村。

自2003年以来,安吉县通过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创建,大大改

善了社会经济面貌。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66.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45.2亿元,年均增长12.3%;财政总收入由7亿元增加到36.3亿元,年均增长2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 3.4亿元增加到21.1亿元,年均增长22.5%,比全省高 3.3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收入由 5 402元增加到15 836元,年均增长12.69%,由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转变为高出全省 1 000多元。

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特点是,以经营乡村的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安吉立足本地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竹茶产业、生态乡村休闲旅游业和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

等新兴产业。仅竹产业每年为农民创造收入 6 500元,占农民收入的60%左右;农民每年白茶收入 2 000多元,因休闲旅游每年人均增收 2 000多元,各占农民收入的13.5%左右。

永嘉模式

浙江省永嘉县以“环境综合整治、村落保护利用、生态旅游开发、城乡统筹改革”为主要内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以“千万工程”为抓手,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全县通过推进

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等基础设

施建设,大力实施立面改造、广告牌治理、田园风光打造、高速

路口景观提升等重点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是以古村落保护利用为重点,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对境内200多个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俗风情村落进行梳理、保护和利用。对分散农村居民进行农房集聚、新社区建设,推进中心村培育建设,从而实现乡村空间的优化布局。

三是以生态旅游开发为主线,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积极挖掘本地人文自然资源,精心打造美丽乡村生态旅游;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养生保健产业,加快农村产业发展。

四是以城乡统筹改革为途径,促进城乡一体发展。通过“三分三

改”(即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和股改、地改、户改),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民过上市民一样的生活。

永嘉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人文资源开发,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资源、人口和土地的最优化配置和利用。

高淳模式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以“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

风文明和谐美”为内容建设美丽乡村。

一是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达成村容整洁环境美。按照“绿色、生

态、人文、宜居”的基调,高淳区自2010年以来集中开展“靓村、清水、丰田、畅路、绿林”五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对

250多个自然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运处理设施、道路、河

道、桥梁、路灯、当家塘进行了提升改造,新建改造农村道路

190km,建成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2套,铺设污水管网超过540km,新增污水处理能力 3 770t/d,形成COD减排能力480t/年、氨氮47t/y,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3%,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30%以上。建立健全“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新增垃圾中转站34

座、垃圾分类收集桶 6 600个,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动迁拆违治乱整破专

项行动,累计动迁村庄180万m2、拆除以小楼房等为主的违建20万m2,搬迁企业20家,城乡环境面貌得到优化。

二是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达成村强民富生活美。以“一村一品、

一村一业、一村一景”的思路对村庄产业和生活环境进行个性化

塑造和特色化提升,因地制宜形成山水风光型、生态田园型、古

村保护型、休闲旅游型等多形态、多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基本

实现村庄公园化。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跨区域联合开发、以股份

制形式合作开发等多种方法,大力实施产供销共建、种养植一体、深加工联营等产业化项目;深入开展“情系故里,共建家园”、企村结对等活动,通过村企共建、城乡互联实施一批特色旅游业、商贸服务业、高效农业项目,让更多的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三是健全农村公共服务,达成村风文明和谐美。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集党员活动、就业社保、卫生计生、教育

文体、综合管理、民政事务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综合用

房建设,健全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主体、以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

以服务站点为补充的服务设施网络,加快农村通信、宽带覆盖和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采取切合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乡风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向科学、文明、健康方

向持续提升。

高淳区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打造都市美丽乡村、建设居民幸

福家园”为主轴,积极探索生态与产业、环境与民生互动并进的

绿色崛起、幸福赶超之路,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

与转变方式相互促进、与建设幸福城市相互融合的美丽乡村建

设。目前,全区以桠溪国际慢城、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为示范

的美丽乡村核心建设区达200km2,覆盖面达560km2,占全区农村面积的2/3,受益人口达30万,占全区人口的3/4。近3年来,镇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高淳区美丽乡村建设以生态家园建设为主题、以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为支撑、以国际慢城为品牌,集中连片营造欧陆风情式美丽

乡村,形成独特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江宁模式

江宁区作为南京市的近郊区,提出了“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农

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农村生态环境田园化和山青水碧生态美、科学规划形态美、乡风文明素质美、村强民富生活美、管理民主和

谐美”的“三化五美”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江宁区着力抓好以下七大工程:

一是生态环境改善巩固工程。强化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态治理,实现永续发展。

二是土地综合整治利用工程。通过土地整治和集约高效利用,实

现资源高效配置,显化农村土地价值。

三是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工程。以路网、水利、供水供气和农村信

息化为重点,全面建立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系统。

四是公共服务完善并轨工程。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文化、卫生、

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水平,推进城乡缩差并轨,增强农民幸福感和归属感。

五是核心产业集聚发展工程。通过现代农业和都市生态休闲农业

的培育,推动生态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六是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工程。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深化农村产权管理机制改革,激发农村活力。

七是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工程。进一步优化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精神文明和乡土文化融合发展,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江宁区通过点面结合、重点推进方式建设美丽乡村。面上以交建平台和街道(该区撤并乡镇全部改为街道)为主,通过市场化运

作建设430 km2的美丽乡村示范区。点上以单个村(社区)进行

美丽乡村示范和达标村创建。对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和单体投资较

大的项目,采取国企(如交建集团)主导、街道配合的建设路径;对一些能够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的项目,鼓励街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如大塘金、大福村等特色村建设都有社会资本参与;对一些

适合农民自主建设的项目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建设,杜绝与民争

利。

江宁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特色是积极鼓励交建集团等国企参

与美丽乡村建设,以市场化机制开发乡村生态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打造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形成都市休闲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1、美丽乡村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他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是通过建设而形成的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宜居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美丽乡村如何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当前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项目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产业类型和规模、空间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农业品种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一产水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适度发展加工业;针对乡村的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统筹休闲旅游业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4年12月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0年国标委首次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列为第七批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地将标准化的应用从农业、工业逐渐转向为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美丽乡村规划方案 一、现状问题: 1、交通现状: ***除北大街外,道路现状宽度为6-7 米不等,路面为水泥路面,质量一般;现状设有一处城乡公交站点。 现状自然村内均没有专门的车行道路,几乎不能通车,只能步行,且路面宽度高度不等,质量一般。 2、景观风貌及产业,特色资源现状 ***四面环山,离县城较近,有煤炭资源和瓷技术。 不足:①村庄内绿化不足,几乎没有宅间绿化;②村庄现状地势起伏较大,存在多处驳坎,坎上局部设有水泥墙、栏杆等,形式杂乱,景观风貌较差;③现状山体上树林偏少。 因有悠久的煤炭和瓷文化,因此可以设置特色历史文化旅游的条件。 3、配套设施现状 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村民不重视公共用地和空间的预留和协调,建筑间距较小,使得公共空间受到极大压缩,公共绿地、公共活动场地、交通设施、公共配套设施均显得局促和不足,现有各种村民设施不全,因此直接导致村民生活环境质量不高。另外,村庄内部卫生条件较差。如果未来发展特色旅游,相应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严重缺乏,如旅游接待、停车场、餐饮、宾馆等。 4、建筑风貌 村庄的建筑都是均为村民自发建设的老房子,建筑风格色彩较为老旧,质量参差不齐,整体建筑风貌杂乱而不统一,影响整体景观,另外,村民辅房乱搭乱建情况严重,且质量差、风貌差,尤其是作为猪圈或厕所使用,普遍存在脏、乱、臭的现象。 二、总体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 1、从发展的角度着眼,强调动态的建设观,正确处理村庄整治与村民生活、旅游开发 的关系; 2、抓住村庄发展的脉络,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突出人、自然、建筑相融的整体空间 环境特色,将村庄质朴、厚拙、自然的原始风貌及乡土文化加以保护,同时融入时 代特色,强化下姜村特色新农村的感染力。 3、以科学的态度对现有文化、建筑及其环境现状进行充分的研究,在完全尊重村庄现 有发展肌理的基础上进行整治。 (2)规划原则 1、将村庄综合整治和产业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下***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集中资金,重点开发,分片实施,同时加强重点地段整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2、保持村庄现有的自然肌理,拆除建筑违章,梳理开放空间,对部分建筑外貌局部进行改造,对建筑内部可以整修。 3、重点整治与一般整治相结合,建筑整治与环境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4、对村民的私有空间和生产生活方式尊重与引导并重的原则。 5、建筑整治兼顾建筑样式的多样性和整体协调性的原则。

美丽乡村十大系统

美丽乡村十大系统 一、系统概述 坚持全域统筹、规划引领,系统整治、综合发力,围绕治脏、治乱、治污、治林、治水、治路等工作重点,确立“十大系统”进行综合整治,并专门进行了责任分解,明确了每条系统整治的内容、标准和要求以及牵头负责的部门,由督查部门每月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一次督查,督促相关部门和各镇抓好工作的推进和落实,确保取得明显的成效。 二、功能设计 (1)环卫保洁管理系统 主要是通过在镇村划分无缝隙全覆盖的环卫保洁网格,配齐配全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设施,聘请专业化环卫保洁队伍并按照户数和保洁面积合理配备保洁人员,建设运用GPS和先进的通讯设备、对环卫保洁人员和垃圾运输车辆全天候监控、对垃圾卫生事件第一时间处置的智能化监管平台,强化对保洁人员的监督考核等,建立起生活垃圾“户集、镇收、镇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机制,实现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和及时处理。 (2)绿化管理系统 主要是高标准地实施重点道路两侧、镇驻地、进出村路、村内空闲地的绿化,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见缝插绿,形成自然美观的绿廊、绿道,达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 (3)道路管理系统

主要是对国省县乡道以及村庄进出村路、大街等进行规范整治,使道路之间顺畅衔接、道路两侧规范有序,同时因地制宜采取水泥硬化、黄砂或石渣铺垫等方式对村庄背街小巷进行整治,彻底改变过去村庄群众“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现象。 (4)亮化管理系统 主要是对村庄进出村路和大街的路灯等照明设施进行规范,在村庄文化休闲健身广场设立照明设施,方便群众晚上出行和休闲娱乐。 (5)水环境治理系统 主要是对河沟塘湾渠等进行整治,彻底清除积存垃圾,加强沿岸绿化,并进行适度浆砌和护坡;对整治完的河沟塘湾渠落实专人看管,杜绝前整后乱,使一个个昔日的垃圾湾变成今日的景观湾。 (6)规范畜禽养殖系统 主要是推进村庄畜牧养殖退村进区,鼓励散养户迁进统一规划建设的养殖小区,大力推广清洁化养殖技术,有效解决村内养殖户对村庄环境的污染问题。 (7)环境保护管理系统 主要是对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违规排污、排烟、排气和噪声污染以及采矿、采石等粉尘污染依法进行治理,对村庄周边搞经营性的畜禽粪便晾晒场予以取缔,切实减少环境污染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8)乱搭乱建和违法建设治理系统 主要是在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做好群众工作、确保稳定基础上,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哪些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哪些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南桥镇党委、政府的要求,为加快推进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根据裕民村实际,现制定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化同步”的总体要求,以镇村规划为龙头,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创新工作机制为保障,将裕民村建设成为“村美、民富、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 二、目标任务 裕民村建设总体目标是:达到省,市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建成南桥镇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争取在全市排名靠前。努力实现“村庄布局规划合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群众富裕”的目标。 三、建设内容 1、完善村庄规划布局体系。结合全镇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具裕民本村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合理安排建设布局,科学确定生产、生活、服务区块的区域布局与建设规模,明确道路、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标准与要求。严格规划管理,确保规划的刚性执行。 2、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村主导、分级负责、多元投入

的原则,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达到“五化”标准,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和环境美化。 3、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展以“干净、整洁、有序、美观”为主要目标的村庄整治行动。二是开展杆线规范工程,确保杆线竖立和线路拉线走向规范。三是开展村内河沟流浚整治及塘坝扩挖整治工程,达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 4、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工程。按照村庄规划布点的要求,在村内道路及村庄主干道进行植树绿化,确保村庄道路全覆盖。同时,逐步对村庄道路实现亮化工程。 5、推进土地流转,发展我村农业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裕民村本地资源,根据本地实际,大力发展裕民村的油菜种植等特色产业。计划在20xx年至20xx年,裕民村要逐步实现1000亩的土地流转目标,切实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 6、完善文化活动场地等群众娱乐活动阵地。按照村庄布点规划,除现有的一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外,计划在原里光学校增建一处村民文化活动场地,强化和完善群众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按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进行实施,不断增强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自我服务功能。 四、方法步骤 裕民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工作安排如下: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4月3日前后)制定裕民村美丽乡

新时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思维引领

新时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思维引领 摘要:现如今,我国乡村建设不断加快,人们对乡村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美 丽中国建设中乡村建设是其核心部分,是农村在全新的生态文明建设下的一次改革,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革命。美丽乡村建设中包含设计规划以及建 设等其他内容。本文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深入分析,简单概括在乡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景观的规划原则等内容,努力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意见。 关键词: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思维引领 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获得了更多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密。根 据实际情况可知,目前我国美丽乡村的建设在大多数地方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 问题,具体如下。 1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规划原则 1.1保护乡村原有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为人类提供了生活所需条件,保障着人类生存所需的食物以及其他能源。乡村 由于过去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对乡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致使多种生物数量急剧 减少,动植物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逐渐影响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问题。乡村景观规划需要 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规划施工,建设乡村生态景观与人类生 活完美融合,保证乡村生态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生产,培育出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生 态环境,构建良好的居住环境。 1.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乡村的经济发展受到乡村经济以及地区文化的影响。乡村居民为了改善当前贫困的状况,采取合理的措施获取短期的经济利益,比如随意砍伐树木进行贩卖。乡村居民虽然获取了部 分经济利益,但并不适合乡村经济的长远发展,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后果的破坏。因此,乡村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放缓,切勿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破坏,对人们的开发行 为严加掌控,保证乡村当地的资源能够持续应用。 2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村庄规划布局标准低 当前,我国很多村庄对于整体的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重视不够,根本没有意识到农业农 村规划对于村庄未来建设的重要性。更有一些村庄实际已经建设完成,然后又重新进行了规划,而规划的内容与实际建设大相径庭,导致资源的浪费。 2.2可持续性发展后劲不足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地方政府过于追求产业结构的改变,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大力发 展旅游业,然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备,交通不便利,景区建设不完善,缺乏特色,产 业水平偏低,后劲不足,农民经营者收入不足,积极性降低,导致资源的浪费,游客体验感

什么是美丽乡村

什么是美丽乡村 文章来自中研智业集团 作者:樊森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建立在对环境和资源的超强开发利用和过度消耗基础上的,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越来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生态退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挑战,“三农”问题更为紧迫。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成为当前农村建设的重点,对于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意义重大。从美丽中国到美丽乡村,从十六届五中全会,到中央一号文件,再到农业部出台《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及《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美丽乡村的大轮廓已清晰可见,但究竟什么样的乡村才称得上美丽乡村并没有系统完整的说法。 美丽乡村是什么?美丽乡村就是美丽中国的农村版,是新农村的升级应用版。美丽乡村建设涵盖了以往的新农村、休闲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内容。结合笔者多年的村庄规划经验,美丽乡村应具备以下七大要素。 一、舒适的人居环境 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同时随着国家惠农哺农政策不断实施,使得农村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差距仍然巨大,农村的人居条件和环境难以吸引和留住人们的生息,造成了当下诸多空心村的产生。乡村的基本

属性是人的居住聚集,因此发挥好基本职能,提高基本职能的吸引力,并使其与城镇、城市在整体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某些方面具有特色差异竞争力,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要求。 1、生态环境优美 当前全国性基本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挑战,工业化、城镇化、农业开发、工业生产等活动对农村生态环境也带来一定威胁,保护并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持天蓝、水绿、气清的自然环境,为居住者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是美丽乡村的基本所在,也是美丽乡村的吸引力所在。 2、基础设施完善 总体而言,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亟需治理,尤以农村改厕、路面硬化、排污、垃圾处理等任务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长效的保洁机制,应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和必不可少的部分。 3、公共服务均等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乡村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标志。十八大报告指出,让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要整治环境,还要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的科、教、文、卫、体、社会保障服务,能够保障农民安居乐业,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适度的人口聚集 城市之所以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是因为城市为他们提供了

“美丽乡村”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一:

“美丽乡村”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之一: 产业发展型模式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江苏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张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近十年来,永联村投入数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都得到快速发展。此外,为解

决数量过万的村民的就业问题,村党委还利用永钢集团的产业优势,创办了制钉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吸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村里还开辟40亩地建设个私工业园,统一建 造生产厂房,廉价租给本村个私业主。另外,还利用本村多达两万人的外来流动人口的条件,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餐饮、娱乐、房屋出租等服务业。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永联村不断以工业反哺农业,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2000年,村里投巨资于"富民福民工程",成立了"永联苗木公司",将全村4700亩可耕地全部实行流转,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这一举措,不仅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大面积的苗木成为永钢集团的绿色防护林和村庄的"绿肺",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目前,永联村正在 规划建设3000亩高效农业示范区,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并 提供农业项目启动资金,对发展特色养殖业予以补助,促进高效农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永联村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以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鲜切花基地、苗木公司、现代粮食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垂钓中心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7573.7万元。村里建设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为张家港唯一一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资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的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

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性模式——“文化+旅游+农业”

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性模式——“文化+旅游+农业”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在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与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驱动下,将美丽乡村建设又一次推向了高潮。绿维创景多年来研究美丽乡村的理论与实践,在农业部发布的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之外,创新性的探索出了美丽乡村更具生命力的“文化+旅游+农业”模式,本文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八寨镇为例,详细地阐述了此种模式的应用,以供大家分享。 一、项目背景 在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时,在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之际,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旅游消费与投资环境持续改善环境之下,毕节市七星关区紧跟国家政策,贯彻落实国家、贵州省、毕节市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文件精神,以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为契机,以区域交通环境改善为机遇,以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启动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工作。在此背景下,七星关区政府委托绿维创景进行八寨镇美丽乡村示范建设规划。 二、问题聚焦 村庄现状问题主要存在于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第一,产业处于低级、粗放的小农经济阶段,传统农业不足以发展村庄经济,导致村庄经济活力缺失,人口流失,村庄空心化。第二,村庄建设良莠不齐,村庄传统特色风貌和建筑符号逐渐消失,缺乏良性交往空间,街巷空间脏乱差,空心村现象逐步加剧,传统村落活力渐逝。第三,村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差,文化服务设施匮乏,卫生设施条件差,村民物质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在贵州产业带动型、乡村旅游型、生态文明型和民俗特色型四种典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趋于成熟,已成功发展了一批美丽乡村。在周围村庄快速发展,八寨镇村庄自身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找到八寨镇的出路呢?是遵循固有模式,还是跳出成功经验,探寻一条全新的道路,是项目组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规划思路 项目组以村庄实际为出发点,秉承“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文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关键要素整合,旨将八寨镇打造成为区域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

[重点]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重点]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资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 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 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的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和农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村庄产业规划。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不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农村,做到依山就势、聚散相宜、错落有致,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引导农户向中心村集中,新建房屋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政策规定标准,严禁村庄规划区外新建房屋。

“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

“美丽中国”建设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 —读《十八大报告》有感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美丽中国”这一美好建设蓝图,为全体中国人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中国”的未来景象。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出发,探讨分析了“美丽中国”的科学内涵,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十八大报告美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小康社会 十八大报告原文中提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内涵是对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的继承和发展。 一、“美丽中国”的内涵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时代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既是对全世界人民的庄严宣告,也是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清醒判断,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治自信。这种政治自信不是盲目的乐观,更不是理论的空想,而是建立在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的奇迹之上。 “美丽中国”建设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正如浙江省政协代秘书长孙文友代表说,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理应成为大家的责任和共识。 回顾过往,在人类社会剧烈冲突与矛盾对抗的19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体现在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但在经历了近两百多年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发展洗礼之后,世情、国情已经产生了巨大变化、甚至革命性的时代巨变,我们不能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词语来阐释中国的社会发展与道路选择,而是需要立足中国社会的当下实践与发展成就,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解读和回答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道路具有什么样的理论特征,采取了什么样的科学制度,从而缔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传奇成就。党的十八大报告系统地阐释和回答了这个事关中国命运与前途的理论难题,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种理论自信,既体现在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贡献的系统阐述,也体现在对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评价上,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并特别指出了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正是时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特征,使得开放、创新、融合、进步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这种理论自信,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自信走向理论自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正确路径。 二、“美丽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导战略 2011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了5432美元的骄人成绩,按照世界银行最新标准,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中上等收入的国家。在全面分析我国所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与条件变化的基础之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依据。

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 《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 《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农村防火规范(GB50069)》 《防洪标准(GB50201)》 《农村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农村居民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952)》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标准(CECS354)》 《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 其他相关规范 三、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乡统筹,深入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切实以规划带动解决***村的实际问题。抓住机遇、搞活经济,立足生态农

“标准化”建设 “美丽乡村”,成就美丽中国

“标准化”建设“美丽乡村”,成就美丽中国 武汉大学重医代培班周钰菡 标准化,是对社会生产和服务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统一规范的行为,它包含三个主题词:“社会生产”、“服务活动”、“技术要求”,社会生产和服务活动达到规范的技术要求,这个行为叫做标准化。“美丽乡村”的建设和推进是一项意义重大但难度极高的工作,标准体系建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美丽乡村”的建设效果。因此,要想把“美丽乡村”建好,先要把建设的标准体系建好。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来看,从中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到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各级地方政府,对于“美丽乡村”的概念、建设目标与标准、发展路径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共识。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任务,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在未来长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指明了重要方向。美丽中国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切入点,“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应对近年来“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的重大举措,更是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福祉、保护和开拓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空间的百年大计。胡锦涛同志的论述中指出,“美丽中国”建设绝不仅仅是局限于生态文明的视野中,而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美丽中国”是一个包含了多维度、多任务、多进程的立体化、综合化的发展过程。 作为未来长期发展中的重要历史任务之一,“美丽中国”建设的推动必须要和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方面中心

工作结合起来,扎扎实实逐步推进。其中,我们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丽中国”是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过程。 “美丽中国”建设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全程综合推进的一个过程,“美丽乡村”则是“美丽中国”在现实中扎实落地的基本支柱。在当代中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美丽乡村”恰恰是新四化的交汇之点,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建设和国家全面发展的历史方向。“美丽乡村”的根本目的是建设更高程度的现代文明、信息化手段和技术的全面普及应用、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根本提升、人民生活幸福程度的加速提高,这些努力方向和着力点都恰恰是我们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说,没有“美丽乡村”的普遍发展,“美丽中国”就缺乏坚实有力的现实物质基础。 “美丽中国”是“美丽乡村”题中应有之义。如前所述,““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有赖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很难想象,“美丽乡村”的建设能够脱离开更加绿色、高效的生产方式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持续发展,脱离开决策效率更高、服务更周到、工作机制更灵活的政府,脱离开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思想道德和科学素养持续提升的文化环境,脱离开民生更幸福、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的社会环境。而这些,恰恰都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目标。我们也可以说,没有“美丽中国”的持续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就成了镜花水月。 “美丽乡村”建设的宗旨是什么,这是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只有把这个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解决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才会有的放矢、

建设美丽中国演讲稿3篇

建设美丽中国演讲稿3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建设美丽中国演讲稿篇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 朋友,如果你没有听说过郾城,那“澳的利”饮料总喝过吧,如果你没有喝过,那也没有关系,我现在就给你介绍一下我的家乡吧。说起我的家乡漯河市郾城区,虽然没有北京、香港这些大城市有名气,但只要你来过一次,就会被她现代化的气息、风景如画的面貌所倾倒。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城市----郾城,这个城市、不但美丽,富饶,而且是一个文明的城市。 这里的人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因为这些,是这个城市变得和谐,幸福。 有一天,我和朋友出去玩,正好经过一个红绿灯口,一个老奶奶要过马路,以为行动不便,走的非常慢,在那位老奶奶走到马路一半时,红灯跳成绿灯了,车辆该行驶了,但是,车主却都没有把车开过斑马线,却停在原位,让那位老奶奶先过,这时大约十二岁的小姑娘,急匆匆的跑过去,扶着老奶奶,一步一步地走出了斑马线。这时车才开动了。 我和朋友来到黄河广场玩,那里的人们非常和谐,老年人打扑克,

聊天,健身的都有。小朋友在玩游戏。聊天吃的水果皮,瓜子皮,零食包装袋都放在一个随身带的塑料袋子里,最后一起放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而可回收的垃圾箱里有饮料瓶,废电池,硬纸......小朋友也非常懂礼貌,见到年轻就叫叔叔阿姨好!见到年纪大的就叫爷爷奶奶好! 我的家乡不但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而且充满着现代气息,走在大街上,两边的高楼大厦向人们展示着现代郾城的魅力与时尚,路旁花香鸟语的广场上人们在悠闲地散步、打太极。你肯定会羡慕这里的人们的舒适生活的。 欢迎你来到我的家乡----郾城区做客。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建设美丽中国演讲稿篇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建设美丽中国》。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我们重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仿佛再现了我们的民族在日寇铁蹄下的深重灾难。在水深火热中,诗人抒发了他同仇敌忾、忧国忧民的感情,而今天更震撼我们心灵的,却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幕幕。 当人类为近百年来工业狂飙似的发展而自豪时,当我们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中穿梭时,大自然却向我们敲响警钟: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

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4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资溪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规划引领,注重景城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城乡一体,积极构建以县城为龙头、集镇为骨干、中心村为补充的新型生态城镇体系,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结合整体规划,推动镇村联动建设。要以全域规划的理念,尊重自然、体现特色、传承记忆,编制、完善、提升县、乡(镇)、村三级规划,实现乡(镇)村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配套,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根据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从全全局出发,着眼长远发展,确立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能力强、要素集约、功能多元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示范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坚持“党政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筹资投劳、整合项目资金、财政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整治农村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促进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在2015年,我县率先将高阜镇高阜、石陂两个中心村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进一步提升其他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三)、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引导,突出特色。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民主。要始终坚持“议”字当先,严格农民民主议事程序,落实农民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3、坚持试点先行,重点突破。鼓励各地实际先行先试,在局部村点取得重点突破和经验模式后再逐步推开。 4、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鼓励农民和社会各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 5、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继续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优势,发挥县级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 (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的主要内容 严格按照我县乡(镇)村联动工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要求,重点实施以下内容: 1、抓好规划编制。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修编完善全县乡(镇)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需要保留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原则上规划建设1个中心村。围绕“三区一园”、“四类村” 和农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村庄产业规划。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不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农村,做到依山就势、聚散相宜、错落有致,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引导农户向中心村集中,新建房屋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政策规定标准,严禁村庄规划区外新建房屋。 2、整治农村环境。对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确定拆除的危旧房屋、猪圈、厕所、院墙必须无偿拆除到位。对村庄内河流、沟渠、池塘进行清污,对村庄内水塘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

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创建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 【实施背景】 近年来,安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安吉的特色实践,在综合评估现有实力与发展潜力、借鉴吸纳上级指导与基层心声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慎重研究、反复调研论证,从2008年开始在全县全面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基本做法】 1、明确框架,完善实施体系 按照“立足县域抓提升、着眼全省建试点、面向全国做示范”的基本定位,探索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架构体系。 ——明确四项目标。即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建成“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探索形成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确保全国第一,力争全国唯一。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前两年抓点成线打出品牌,中间三年延伸扩面产生影响,后五年完善提升全国领先。力争将打造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公共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地区之一,探索构建可

憩可游、宜商宜居、且安且吉的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 ——坚持四美原则。①尊重自然美。充分彰显依山傍水、因势因地而建的生态环境特色,抓自然布局,融自然特色,不搞大拆大建,避免不伦不类。②侧重现代美。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把生活富裕作为美丽乡村的前提和基础,融现代文明于自然生态之中。③注重个性美。因地制宜,因村而异,根据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特色、人本文化等不同类别,进行适当分类,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④构建整体美。强化全局战略思维,把全县当作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力求全县美丽、全县发展。 ——实施四大工程。一是环境提升工程。抓外在有形环境的提升,巩固扩大成果,综合改善质量,全面提高品位。二是产业提升工程。抓内在经济实力的提升,扶持优势产业,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支撑功能,壮大集体经济。三是素质提升工程。抓潜在文明素养的提升,培养有技术专长、有创业激情、有文化素养、有宽广胸襟、有文明气息的现代品质农民。四是服务提升工程。抓广度公共服务的提升,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繁荣农村社会事业,重点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 2、健全组织,落实推进机制。成立了建设“中国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