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义务教育

财政义务教育

财政义务教育
财政义务教育

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摘要:教育是一个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石,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义务教

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而且,义务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提升国民素质、弘扬本民族文化、传播人类科技和文化基础知识、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作为支撑。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当中,在此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研究支持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义务教育在推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义务教育政府投入总量不足,近年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虽然连续几年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投入水平仍相距甚远。本文着眼于我国义务教育的财政政策,主要阐述了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现状,分析了义务教育与财政政策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针对现有的财政不足的情况,提出了自己对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建议,希望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健康发展;青少年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重点推行的一项惠及国计民生的事业。全面推行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补助生活费是党中央、国务院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国家着眼于长远利益,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伟大壮举,也是我国教育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几年前,温家宝总理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重点发展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上的起学。我国是一个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60%,农村户籍中小学生更是占全国中小学生的近83%的比例。基础教育工作是国家整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整个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大计。但是,纵观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状况,义务教育的实施情况还是不免令人担忧。尤其是在我国目前区域间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差别十分巨大的现实面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严重阻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在西部边远地区和一些欠发达的山区,教育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孩子上不起学,边远山区没有教师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义务教育的财政政策不均衡严重影响了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脚步。“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很难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跨越式追赶和城乡教育均等化目标,甚至连保证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运行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重视我国义务教育的财政政策,保证我国义务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只有完善的财政政策,义务教育的实施才有了动力和保证,才能真正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真正实现科教兴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探究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意义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的成果和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教育财政政策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让全国所有青少年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坚定不移的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以化解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形成的矛盾。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益的公共性、受教育者的合法性和对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决定了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对于和谐社会构建重要性。因此,本文结合我国经济体制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现状,对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过程中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且探索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尽可能地为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探索一条可以使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途径。2006年9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

新《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义务教育免收学费、补助生活费,也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定了我国的义务教育是免费的义务教育,有效杜绝了上不起学的现象,同时也明确了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职责所在,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这些政策都突出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缩小了各地区中小学发展不平衡的差距,而且也引入了问责制,保证义务教育的费用必须用到合理的地方,任何个人、团体不能挪作他用,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将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但是不可否认,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也更加显现出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重要性。通过对更有效地完善我国义务教育制度与政策进行探究,这些探究对优化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资结构、完善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财政责任,以及我固需要迫切建立的教育财政法及其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1.3当前相关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当前国内主要相关研究已经取得进展,同时也存在着些许不足。第一,义务教育投资超前增长。义务教育投资研究表明:义务教育人均经费相对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超增长的,并且义务教育人均经费超前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从总体来说,这两个现象都是教育投资的超前增长的表现。当我们认识到教育投入超前增长规律,在进行教育投资决策时,要注意随着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应相应提高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提高学生人均经费占人均GDP的比例,以保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根据研究表明,分散型的教育投资配置形式虽然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大力兴办基础义务教育的积极性,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农村义教育经费的短缺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改变了义务教育的出发点、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初衷,将政府的义务变成了农民的义务,致使义务教育由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演变成了贫困地区农民子女难以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不但如此,这种投资体制造成了各地区教育资金投入上的差距,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公平性。分级办学制度,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具体的实践运行,都无法保证教育资源公平合理地分配,它把本来应该由国家、社会和家长共同承担的义务教育直接推给了社会和家长,造成了城乡之间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延续。第三,实现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可借鉴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根据教育支出的项目来确定各级政府的负担比例。这种方式在日本比较流行,他们明确各级政府需要承担哪项财政支出,明确各级政府的具体责任,包括小学的公用经费和基建经费由谁承担,初中的公用经费和基建经费由谁承担等等。第二种方式是根据基层政府的教育支出需求和财政支付能力计算出义务教育经费缺口,不足部分由上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弥补。这种方式主要在美国实行,他们首先由基层政府制定一个教育支出的预算,如果基层政府财政不足再由上级政府和中央政府划拨专项资金,中央政府以此来调控义务教育的实施。由于这种方式操作程序复杂,技术上要求很高,短期内难以实现。

第2章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

2.1当前教育财政政策现状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一直在努力扶持基础教育,但是其现状也不容乐观,尚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方面。第一,当前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政府投入总量相对不足。最近几年来,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虽然连续几年增长,2007年为3.4%,2008年为3.6%,2009年为3.9%,2010年为4.3%,但是和美国、德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投入的义务教育资金总量还存在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同时,我国在基础教育中中小学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在一些贫困地区仍然有发不起工资的现象。教育经费投入依然是制约义务教育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要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快速发展,必须加大政府投入的义务教育资金的总量。第二,城乡义务教育财政投

入的差距太过悬殊,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仅体现在学校建设、资源配备等硬件上,也体现在教学质量、师资配备和教师工资等软件方面。城乡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水平上存在严重差异,不同地区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水平也存在极大的不均衡。在一些发达的大城市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对于贫困地区的投入就显得捉襟见肘。东部发达地区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差距明显。不但如此,学校之间的差距还导致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愈演愈烈,北京某小学择校费六万,而同一区域薄弱学校则招生不足,连正常的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重点小学上重点中学、重点中学上重点大学,这已是心照不宣的社会现象。另一方面,投入机制的不合理不仅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不能获得必要的财政保证,影响了政府教育支出的整体效率,也加剧了我国社会的不公平。第三,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负担严重。为了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完成教育的规划以及地方政府有些盲目地向政绩看齐,很多的县政府、乡政府借了大量的债务来进行学校的建设,因此地方政府累积了巨大的建校债务。这些债务包袱不仅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绊脚石,而且经常挤占侵蚀新投入的教育经费。新的教育经费被挪作他用,使本该投入义务教育的经费减少,无疑降低了义务教育的质量。第四,我国义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不佳和管理不够完善。由于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在资金管理和资金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多的缺陷,义务教育资金没有真正做到专款专用、高效率的应用。各级地方政府、财务部门、税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仍存在挤占、挪用、滞留各类教育资金的问题,有的还存在一些坏账、死账,进一步加剧了义务教育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甚至还有部分县政府、乡政府擅自变更上级专款投向,挪用基础教育补助资金,或用于发放工资、偿还债务、抵顶乡镇上缴税收缺口,这些管理上的漏洞急需弥补,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义务教育资金的投入总量,使义务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2.2财政政策对于义务教育发展的作用

2.2.1完善的财政政策是义务教育的保障

义务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而提供这一公共产品,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为了使义务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财政政策,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缩小城乡义务教育之间的不均衡。只有有了完善的财政政策,投入到义务教育的资金才能有所保证,义务教育才会有更好的硬件和软件的保障。最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在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就进行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财政每年对中西部地区安排资金专项专用,全力保证中西部地区学生的学习。同时,向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的教科书,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免费提供地方课程的教科书,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保证了学生对课本的需求,保障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范围和力度。完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是保障义务教育发展的必要前提,推进义务教育的全面发展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保证。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必须有强力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作为支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决定着义务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

第3章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不足

3.1现有教育财政经费不足,缺口巨大

我国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还面临着巨大困难和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教育经费短缺和教育机会的分配不均。尤其是教育财经经费总量不足,缺口巨大。最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经费总量逐年增加,2005年底,我国在90%的人口地区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仍有10%的贫困人口地区未实现这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我们不难发现,相对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并没有缓解,尤其是偏远山区表现的更加明显。目前,

有好多偏远地区中小学教师不能按时领到工资,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仍然相对常见,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5年,全国二十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拖欠教师工资总额达到将近86亿元。不但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另外,农村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由于经费不足,相当多农村地区不具备义务教育的基本办学条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还有部分中小学生在危房里学习,经费的不足使这些危房得不到重建,而有些学校为了修建学校,为了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乡政府举债进行校园建设,使农村义务教育除了拖欠教师工资外,还承受着巨大的建校债务。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经济比较发达的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累计负债额为45亿元,资金缺口相对较大。更有甚者,债权人为了讨债而侵占校园,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最后,中小学乱收费屡禁不止。近年来,中小学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没有给学校提供必要的办学经费。学校不得不向学生收费来维持正常的学校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农村中小学乱收费,是政府没有承担教育财政责任的表现。当然了,归根结底还是现有教育财政经费不足,缺口巨大造成的,现有教育财政经费不足已严重阻碍了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3.2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不足的原因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教育支出层次结构很明显的不合理,政府对基础教育,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倾斜力度不够,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另外,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力度不足。地方经济薄弱,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我国义务教育处于相对较弱的位置,间接地导致了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不足。再加上缺乏科学化的教育经费投入监管体系,并且科学确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标准的方法也存在缺陷,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不足。

6

区中小学教师不能按时领到工资,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仍然相对常见,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5年,全国二十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拖欠教师工资总额达到将近86亿元。不但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另外,农村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由于经费不足,相当多农村地区不具备义务教育的基本办学条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还有部分中小学生在危房里学习,经费的不足使这些危房得不到重建,而有些学校为了修建学校,为了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乡政府举债进行校园建设,使农村义务教育除了拖欠教师工资外,还承受着巨大的建校债务。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经济比较发达的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累计负债额为45亿元,资金缺口相对较大。更有甚者,债权人为了讨债而侵占校园,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最后,中小学乱收费屡禁不止。近年来,中小学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没有给学校提供必要的办学经费。学校不得不向学生收费来维持正常的学校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农村中小学乱收费,是政府没有承担教育财政责任的表现。当然了,归根结底还是现有教育财政经费不足,缺口巨大造成的,现有教育财政经费不足已严重阻碍了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3.2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不足的原因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教育支出层次结构很明显的不合理,政府对基础教育,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倾斜力度不够,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另外,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力度不足。地方经济薄弱,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我国义务教育处于相对较弱的位置,间接地导致了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不足。再加上缺乏科学化的教育经费投入监管体系,并且科学确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标准的方法也存在缺陷,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不足。

第4章完善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措施

4.1 改革筹资模式,增加政府责任

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而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把义务教育当作公共产品来对待,这与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是密切相关的,义务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素质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民主进程的基础。义务教育不仅可以使青少年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水平,而且能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可以间接地惠及他人。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涉及的主要是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免费提供义务教育,可以有效地增加劳动人民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受到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反过来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又能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在目前的社会经济体制下,如果想避免两极分化,缩短贫富差距,一个最有效的捷径就是投入更多的资本在低所得者的身上,使他们接受更多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而缩短贫富差距。所以社会有责任和义务来保障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力,最终达成社会公平。因此,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将现有的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教育附加费、学生个人交费等渠道筹措义务教育经费逐渐转变为政府投资为主的渠道,从而给予城乡居民在义务教育财政负担上同等的国民待遇。

4.2 提升经费负担主体级次,实现“国家办学,分级承担”

无论是因为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还是为了缩短贫富差距来实现社会公平,政府都应承担起义务教育的主要财政责任,也就是说,提供义务教育经费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的财政职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央将财政权利下放,实行中央统一领导下的中央、省、市、县、乡各级财政。五年以后,义务教育则全部由地方政府,主要是省以下的市、县、乡政府管理,投资也由他们负担。这种财政管理体制高度分散,虽然发挥了基层组织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据统计,在义务教育财政经费中,向政府承担了78%,县政府承担了8%,中央所承担的份额还不到3%,不难看出各级政府在财政份额上分配很不合理。所以我们应对政府管理义务教育的级次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变义务教育财政体制高度分散为相对分散。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财政管理体制具有一定合理性,并且在管理义务教育中县政府有一定的经验。与此同时,中央和省级政府则应占更大的投入比例。

4.3 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解决一个国家义务教育财政经费不足和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措施是拥有一个合理的政府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要使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更加完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众所周知,中央政府的支付的经费就是为了确保所有的人民大众可以享受到义务教育,从而实现社会公平的最终目标,所以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应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比如一些山区和国家级贫困县,还有能促进民族团结的地区,比如少数民族聚集区,还有在教育事业上比较落后的中西部省份。第二,省级政府依靠本级财力和中央的转移支付,在省内进行以各地区义务教育经费均等化为目的的转移支付,加速建立农村地区平稳化、规范化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

4.4 进一步完善财政立法

教育财政资金的发放和高效率的使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其间涉及了很多团体的利益,如何处理好各团体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义务教育作为一个公共产品,政府承担了主要的责任和义务,扮演了主要的角色,这就意味着政府将针对不同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应该履行的义务、承担的责任及从教育中享受的权利和得到的利益开出教育帐单。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利益有时候无法全面照顾,有时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而想要解决好这些矛盾,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完善财政立法,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根据法律法规来规范教育,是教育健康发展是义务教育顺利运转的基本方法。要想改变现在义务教

育财政资金不足的不利现状,就应该从政策上向义务教育倾斜,把义务教育财政投资应得份额纳入法制轨道,依靠法制手段规范义务教育投资行为,扶持义务教育发展。

第4章小结

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基础,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如何做好义务教育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使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国家工作的重点。要做好义务教育这一重要事业,完善的财政政策是其有利保障。任何一个国家稳健财政政策的最终目的是致力于改革,我国的公共财政更该是一项根本性的改革,但是这改革牵动的绝对不仅仅是财政收支安排本身,表面上的事情表现在收支安排上,但其深刻的实质内容是稳定财政体制的基本走向,是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只有拥有了完善的财政政策,才能保障义务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实现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财政总预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精)

财政总预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2010.1.2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强化财政总预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秩序,巩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成果,保障财政资金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基础工作,应当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第三条各级财政部门应重视和加强财政总预算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水平。各级财政部门负责人对本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 第四条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应当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履行会计监督职能,不定期对本级及下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开展检查,并自觉接受审计及监察部门的监督。 第二章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 第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财政总预算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财政总预算会计机构和岗位,配备专职人员。 第六条各级财政部门设置财政总预算会计岗位应遵循精简、高效、制衡原则,既满足财政资金安全管理需要,又避免岗位设置交叉、重复。 第七条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岗位一般应包括:账户管理岗位、财政资金收入管理岗位、财政资金用款计划审核岗位、财政资金调度及拨付岗位、会计核算岗位、监督管理岗位、会计档案管理岗位、信息系统管理岗位等。

第八条账户管理岗位,主要负责管理和监督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财政资金专户的开立、变更、撤销,以及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年检。 第九条财政资金收入管理岗位,主要负责按照国库集中收缴管理制度规定,规范和指导执收单位收缴管理工作,管理非税收入收缴信息。 第十条财政资金用款计划审核岗位,主要负责核定用款计划,并且对用款单位提出的支付或拨款申请是否符合预算指标、用款计划、收入缴库进度等进行初审和复审。 第十一条财政资金调度及拨付岗位,主要负责预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现金流量,分析库款结构和收支变动情况,科学调度库款资金;负责用款单位印鉴的预留备案及日常维护工作;负责根据用款单位报备的预留印鉴信息,对支付或拨款申请中的账户信息、科目、印章等要素进行初审和复审,并开具支付或拨款凭证。 第十二条会计核算岗位,主要负责对财政资金收支、债权债务和上下级财政间结算等事项记录、核算和报告;负责做好日常对账工作。 第十三条监督管理岗位,主要负责监督财政资金支付的合规性,对发现的违规支付问题及时核查处理。 第十四条会计档案管理岗位,主要负责管理会计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 第十五条信息系统管理岗位,主要负责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设置、变更和注销系统操作人员的权限。 第十六条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岗位,除下列三种情形外, 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 初审和复审岗位不得由同一人兼任;

夯实会计基础管理-提升财务工作水平

夯实会计基础管理-提升财务工作水平

夯实会计基础管理,提升财务工作水平 摘要: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进贤县公司深刻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深入开展“三集五大”工作等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完善财务制度、会计基础、财会队伍建设三个层面工作,逐步推进财务基础工作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有效提升财务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公司通过开展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创优活动,弥补管理短板,强化管控措施,规范经营管理,全面提高依法治企水平。 关键词:会计基础管理;财务工作水平 一、主要工作做法 (一)以制度建设为先导,强化内控流程管理 一是结合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完善财务制度。近3年,进贤县公司结合财务集约化实施加强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全面推行财务管理“六统一”。按照国网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范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的账、证、表以及信息披露、会计档案等管理要求;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及省公司的要求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修订了《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财务印鉴管理制度》、《电子支付密钥管理制度》、《发票管理制度》。

二是结合财务集约化对关联业务内部控制流程进行规范。对在ERP系统中与财务相关联的检修、营销、物资、人资、资产等业务内部控制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对不相容岗位进行分离,并明确了关联业务流转涉及部门的工作职责。 三是严格执行现金支付风险控制。公司各部门严格执行月度现金流的预测、上报,强化了资金使用的预算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资金支付从资金支付申请、审核、审批、支付形成了闭环管理,管理流程更趋合理,进一步加强了对资金管控,规避了资金支付管理风险。 (二)以诊断稽核为方法,促进会计基础提升 一是定期开展财务诊断与分析。定期开展财务诊断与分析,深入经营管理流程的各个方面,查找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环节,对存在的问题开展诊断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规范日常经营管理行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全面规范财务经营的工作。 二是强化财务稽核和检查工作。充分利用财务管控系统的在线稽核功能,通过梳理、完善业务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各种经济业务处理程序,强化财务部门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审核及处理,开展财务稽核在线监督,建立内控评价手册,开展内控评价,强化风险常态化、日常化管理,实现内控从建设、创新到再生的闭环管理。根据财务管理的关键风险点及管理层关注的重点,制定相应的稽核规则库,开展日常在线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方法

我国具体情况:县级政府,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县级政府财政收入能力很低 省与县共同参与配套,以省为主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方法 (一)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 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目的是将各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责任落实到预算当中,是保证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基础。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已经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5条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只要在单列的教育经费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和非义务教育经费分开,就形成了单独的义务教育预算。中央及省政府基本不直接举办义务教育,在其本级预算中,单列的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是对下级的转移支付金额。县级政府承担统筹和直接支付义务教育经费的责任,应做出全面的义务教育收支预算。 (二)建立县级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模型,确定转移支付需求 以县为单位建立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模型,测定转移支付额。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额由义务教育标准支出、义务教育标准收入及激励系数计算确定。凡标准支出小于标准收入的县,可以得到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标准支出、标准收入应根据客观因素按数学公式计算,它们由多个项目构成。 (三)中央和省承担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的最终责任 对县级义务教育的收支缺口,应根据所在省的财政状况,确定中央和省的弥补责任。弥补采取总额比例弥补法。各级转移资金直接划拨到县,不经过中间环节。 四、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模型:总额比例补助 (一)县级转移支付模型 县级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模型为: 县义务教育转移支付额=(县义务教育标准支出 -县义务教育标准收入)X激励系数 其中: 激励系数=[1+B(县政府义务教育财政努力程度-全国县级政府平均义务教育财政努力程度)] 它表明,某县义务教育财政努力程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所获得的补助将增加B% (二)义务教育标准支出模型 县义务教育标准支出=该县小学标准支出+该县初中标准支出 小学标准支出=小学人员标准支出+小学公用经费标准支出+小学贫困生补助标准支出+小学基建标准支出 其中:

2020财政业务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2020财政业务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培训是给有经验或无经验的受训者传授其完成某种行为必需的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下面是我搜集的2020财政业务培训心得体会五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0财政业务培训心得体会(1) 4月16日至4月19日,局里邀请到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大学、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四位专家对财政系统干部进行了业务素质提升培训。通过为期四天的培训,我们认真学习了省直管县体制下基层财政的应对策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管理、哲学思维与领导能力、《大学》《中庸》导读等专业及综合课程,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财政工作,懂得了一名合格财政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通过培训,不但提升了业务理论水平,学会了一些好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同时也增强了做好财政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受益匪浅。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财政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新时期、新阶段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财政工作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创新财政工作方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因此,我局举办的这次培训班不但及时,而且培训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对我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促进。通过在培训班的学习,我充分认识到了建立更加科学化的财政管理体系、财政运作程序对财政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只有以科学的管理思路为基础,才能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理论

要求的财政工作机制,强化和提升财政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助推我县的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在培训班的学习期间,面对各位授课专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我深感自己的不足和差距。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要适应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和财政改革在思想政治、组织协调及业务操作能力等方面的新要求,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好一切有利于提高财政效能和工作水平的新知识,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多动脑子,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借鉴吸收其他人的好经验。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较短,但却给了我强劲的动力和有益的启发,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坚持长期地学习,做到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把自己锻炼打造成高素质、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把学习同自身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紧密联系起来,搞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实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我的工作中去,努力增强财政事业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这次学习培训的成果从表现形式上是无形的,但它对落实强化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所产生的潜在作用是无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培训的成果在无形中决定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的成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做好财政工作科学化的信心,把我对财政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全部倾注到具体工作当中。“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财政职能要科学地发挥作用,就要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工作去体现、去落实。因此,在工作的细微处体现财政科学化的本意,落实财政科学化的要求,将是我工作的目

财政复习

第一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财政 二、简答:市场失灵的表现 三、单选 1.财政是一种以()为主体的经济行为。 A企业B个人C国家或政府D市场 2.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其社会边际成本。 A大于B等于C小于D没有固定关系 3.下列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 A资源有效配置B收入分配公平 C经济稳定发展D财政监督 4.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学所讲的不利于资源有效配置的外部性的有() A郊区居民进城引起地价上升而使得地产主的境况改善 B生产同一商品的供应商甲因增加产量而对乙企业的销售带来影响 C大企业从事研究开发,小企业无成本地利用了这项开发所带来的好处 D谷贱伤农 5.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的分配。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收入D社会个人收入 6.若资源配置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一种状态的改变能使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不同时使另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坏。这种状况称为() A免费搭车现象B边际效用递减C市场失灵D帕累托最优 第二章 练习题 一、简答:1.简述公共物品的类型和特征。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有哪些? 3.在西班牙,私人公司将完成马德里的环城公路修筑,该公司通过收取过路费赚钱。这条公路是不是公共物品? 二、单选 1.下列哪项是不属于斯密认为的政府该干的事情。() A保护社会不受外国侵略B保护社会成员不受不公正对待 C提供某些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D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 2.以下不符合公共物品特征表述的是()。 A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公共物品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割 练习题 三、多选 1.下列哪些是准公共物品。() A义务教育B国防C影院D公路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 A立法和行政手段B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C财政手段D强制手段 3.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是()

财务基础工作规范

财务基础工作规范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财务基础工作规范为了加强公司财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工作程序,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公司财务管理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1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根据公司发展需要,本公司下设财务部,并相应配置专业会计人员,指定会计负责人。 2 职业道德 本公司财务人员应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3职责和权限 财务人员的职责: 财务人员的权限 岗位职责 财务总监 业职务设置和聘任提出方案。 财务经理 会计 行审核、核算和记录。 出纳 库管员

4 核算的一般要求 基本账目设置 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本。 会计核算 核算依据:真实性、合法性、一致性。 应当办理会计手续的核算内容: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收入、成本、费用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以及其他需要办理的项目。 会计年度:自公历元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原始凭证 遗证: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有遗失,应当取得原单位盖有公章的证明,并注明原来原始单据的号码、金额、内容等,由经办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和单位领导批准后才能代替原始凭证入账,如确实无法取得原始凭证的,当事人应写出详情,由经办单位会计负责人、会计主管和单位领导批准后才能代替原始凭证入账。 记账凭证及要求 所有发生业务,要求会计当天必须制作记账凭证,并要求当天的《管家婆》软件与财务软件数据必须相符。财

义务教育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义务教育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管理,规范公用经费支出,确保公用经费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公用经费来源及使用范围 第一条学校公用经费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经费。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核定的生均公用经费、杂费。 第二条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 第二章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原则与办法 第三条我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原则:集中监管、统筹使用、分级预算、计划调控。 第四条学校会计加强对各学校公用经费预算编制指导及使用的监管。各学校费用由校长核准、经手人“两签”后,再报乡中心学校审批列支。各学校费用收支仍在中心学校账套内分部门核算,以准确反映各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 第五条公用经费管理实行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制度。年初,统筹管理的经费由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需要进行公用经费预算编制,报中心学校初审。统筹使用的经费由中心学校牵头,各

学校校长参与进行费用预算编制。后由中心学校对各学校的公用经费年度预算进行审核,最后报教育局核准和财政局备案后执行。 各校要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统筹兼顾、规范透明、高效顺畅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学校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要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更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集中财力办大事。学校公用经费预算要落实到具体项目、科目,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不留缺口,确保每一分钱用到学生身上。 第六条公用经费执行支出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管理。各校预算及使用计划经上报并核准下达后,应严格按计划执行。各学校要制定实施预算计划,在学校内部把预算执行职责落实到具体岗位。 第七条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或活动资金支出超出2000元必须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中心学校要监督所辖各中小学的公用经费按计划规范使用,不得挤占、截流所辖各学校经费,原则上由各校自行支配,但村小超过2000元支出项目须书面请示中心学校研究同意,方可实施。 各学校要对照年度预算的总体目标,定期分析公用经费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经费的正常使用。 第三章公用经费使用要求与标准

财政个人工作总结

财政个人工作总结 【篇一:财政个人年终总结2015】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 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 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下面是cencai网整理财政个人年终总结2015欢迎阅读。 范文1: 2015年即将过去,过去的一年,在局领导的关怀和各位股长、同 事们的帮助支持下,我顺利的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下面我 将就一年来的工作、思想、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思想上,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科学发 展观和争先创优思想内涵,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及xx届五中全 会精神。以市委四个年创建活动为契机,结合财政工作实际,紧紧 围绕上级工作安排,坚定信念,改进作风,积极工作,服务人民, 为我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工作上,我能够以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勤于思考,善于请教,经常加班加点,也毫无怨言。在工作中,我始终虚心谨慎,从实际出发,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按照工作程序审核拨款单据,及时拨付款项,确保专户资金专款专用,使得每一笔财政资金规范安全的发挥效用,更好的服务于经济 建设。经过一年的锻炼基本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比较从容 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学习上,我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财政工作制度和方法,着重掌握财 政国库业务知识和有关政策,参加市委组织部清华大学教育扶贫青 年干部专题培训,并顺利结业。同时,我积极巩固财务专业知识, 已通过两门中级会计师考试,并积极复习准备明年最后一门考试, 争取明年取得中级会计师资格。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说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学习主动性不够,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二是工作量大时,容易粗心导致一些可避免的错误发生。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大局 观念,苦干实干,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积极配合领导同事们,为财政事业和我市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财政总预算会计基础工作管理规定

附件: 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基础工作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与规范财政总预算会计基础管理,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以及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财政国库管理与执行机构。 第三条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基础工作包括: (一)明确岗位职责分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二)规范账户管理; (三)严格财政资金收付、调度管理,加强会计监督; (四)及时组织会计核算,全面、准确反映预算执行; (五)规范印章、票据、会计档案管理; (六)其她基础性工作。 第四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加强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相关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不断提高总预算会计管理水平。 第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组织与开展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基础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对本级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基础工作负领导责任。

第二章岗位与人员管理 第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财政国库管理要求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业务需要,遵循制衡、高效原则,科学设置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岗位,岗位设置不得交叉、重复。 第七条财政总预算会计管理基础工作岗位包括账户管理岗位、资金调度岗位、审核岗位、支付岗位、会计核算岗位、监督管理岗位等: (一)账户管理岗位,主要负责对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专户、零余额账户与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等进行管理; (二)资金调度岗位,主要负责分析财政资金结构与收支变动情况,预测财政资金流量,科学合理调度财政资金; (三)审核岗位,主要负责依据预算对用款计划、支付申请等进行审核; (四)支付岗位,主要负责对支付申请及相关单据要素进行复核,并开具支付凭证; (五)会计核算岗位,主要负责对各类财政资金收支、债权债务、往来款项与上下级财政间结算等事项进行核算,并负责组织日常对账、编报会计报告; (六)监督管理岗位,主要负责对财政部门内部资金收付管理与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实施会计监督。 第八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岗位责任制,按照岗位设置要求与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足额配备相关人员,明确岗位人员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参考Word)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重要承担者,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中起关键作用,同时,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管理也是会计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规范》第二章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会计机构设置 《规范》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应当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专职会计人员。由各单位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自主决定是否设置会计机构,这一原则与有关法律规定和企业制度改革的要求是一致的。是否设置会计机构,主要取决于本单位会计业务的需要,即是否能保证本单位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如果一个单位既没有设置会计机构,也没有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则应当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代理记帐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持有代理记帐许可证书的其他代理记帐机构进行代理记帐,以使单位的会计工作有序进行,不影响单位正常的经营管理工作。 另外,为了兼顾国家对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工作管理的要求,《规范》规定,事业行政单位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 度的规定。1988年9月17日财政部发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第九条规定:“事业行政单位的会计机构,应当同本单位事业规模、人员编制以及担负的预算会计工作任务相适应。事业规模大、会计业务多的主管会计单位和二级会计单位应当单独建立会计机构”;“事业规模不大、会计业务不多的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可不单独设会计机构,但应配备专职或兼职会计员和出纳员办理会计工作。人员和经费都很少的县级直属机构,可以按隶属关系或者业务性质,归口成立联合会计单位,单独设立联合会计机构或者配备专职会计员、出纳员办理联合会计工作”。 (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是单位负责会计工作的中层领导人员,对包括会计基础工作在内的所有会计工作起组织、管理等作用。因此,《规范》要求,设置会计机构的,应当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的,应当在专职会计人员中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同时,对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资格和任免问题作出了规定。 1.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资格。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对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任用不当,有的任用不熟悉会计业务的人员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有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会计人员对此反映强烈。根据各方面的意见,《规范》对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职资格作出了具体规定,共六个方面条件:一

财政部法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财政部法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发文标题: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通知 发文文号:财会字[1996]19号 发文部门:财政部 发文时间:1996-6-17 实施时间:1996-6-17 失效时间: 法规类型:其他法规 所属行业: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全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的会计基础工作,应当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第三条各单位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的规定,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严格执行会计法规制度,保证会计工作依法有序地进行。 第四条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 第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要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通过政策引导、经验交流、监督检查等措施,促进基层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职责权限管理本部门的会计基础工作。 第二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一节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 第六条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应当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 事业行政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 设置会计机构,应当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应当在专职会计人员中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七条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坚持原则,廉洁奉公; (二)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三)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时间不少于二年;

夯实财务基础工作

夯实财务基础工作 1重新修订我院的财务规章制度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为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分清职责、严明纪律,从我 院经济管理的实际出发,修订了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特别是对会计电算化岗位制订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明确了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的考核方法,即以责定权,责权明确,定期检查岗位责任制的贯彻情况,有奖有惩。每位财会人员能够树立服务意识,切实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正确处理会计帐务,熟练运用计算技术和分析方法,做好本职工作; 也要从整体出发,团结协作,紧密配合,共同做好会计工作,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保证会计工作有秩序地进行。 重新修订了我院的财务规章制度,从内部管理上增添了会计网络 化管理的新内容,如对内部牵制制度、会计审核权限、材料物资管理制度、基建财务管理制度等内容进行了重新修订。财务规章制度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以业务规范性、会计资料可靠性、财产安全性为原则,只有完善的、适合我院发展的会计规章制度,才能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心、使命感,按照会计法规和上级财会部门、审计部门的有关规定操作各项财务业务,发现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发现有弄虚作假、侵害集体利益的现象能够依章办事,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使我院公共财产不受损失。一系列财务会计制度的修订,做到从事业支出到业务收入,从货币资金到材料物资,从制定计划到执行计划,从财务分析到财务监督,从上级拨款到对外创

收等各个不同的环节,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医院扩大对外创收、降低费用开支、有效地使用资金起到保驾护航作用。通过财会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达到了“办事有计划,用款有预算,收支有标准,管理有制度,分析有资料,监督有要求”的效果,使我院财会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将会计基础工作作为日常管理的“重头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会计工作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会计工作水平,而且必然使医院管理得到加强,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我院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依据,确立基础工作的具体要求,统一规范帐薄和凭证及有关自制凭证、内部付款凭证、科目汇总表、银行余额调节表等,并且统一印制了有关会计核算的其他附件表格。严格按照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医院会计制度》和《河南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标准填写会计凭证,登记帐薄,编制会计报表和管理会计档案,特别是对原始会计凭证进行认真审查,要求其经济内容符合有关制度、规定。对统计业务方面的资料,要求客观、真实、正确地反映经济活动,防止影响或削弱经改方案的实施。 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实行全院范围内的会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统一有关帐务处理,统一会计基础资料,统一工作进度,把“规范”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内部核算单位、每一个会计工作岗位、每一个会计人员,要求人人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做

中国义务教育与公共财政

中国得教育部门经费短缺,而且过于地方化.省级政府对贫困县得补助薄弱且缺乏系统性。在增加对农村与城镇地区初等与高等教育得投入之前,有必要提高各级政府管理公共资金得效率。在中国,提供教育服务就是十分地方化得。超过90%得教育支出就是由地方政府提供得:本文提供得数据表明70%得教育支出就是由县、乡/镇承担得。在农村,县、乡/镇政府负责基础教育,提供教育服务就是其最重要得一项社会服务。平均来说,一个县要把四分之一得支出用于教育(教育部,2000)。本文通过考察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评估公共支出结果得公平、效率与效益.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得教育体制进行了两项重要得改革。第一项改革就是下放权利与责任——地方政府负责发展基础教育.第二项改革就就是教育融资渠道得多元化。过去就是政府完全承担所有教育经费,而现在政府财政拨款只占整体教育支出得一半。这些改革调动了地方政府与社区得积极性,但同时也给地方财源与管理能力带来了更大得要求.在中国,教育就是一项目庞大得事业。考虑到其规模,中央政府别无选择,只能就是下放基础教育服务得责任。1999年,中国有609,626所小学与63,086所初中,教师人数达900万。全国小学生人数为1、35亿,普通初中生达到5799万(表1).但就是,分权所面临得必然挑战就就是:分到什么程度?如何协调各级政府?如何筹措教育经费? 表1中国普通小学与初中基本数据资料来源:1996年,1998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过去10年来对教育部门得批评在增加,主要集中在两个相关得问题。首先,贫困地区不能为学龄儿童提供足够得教育机会,而且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得目标还远未实现.其次,各地区教育质量得差距巨大,且越来越大.造成这些问题得根源就在于基础教育筹资地方化之后,在地方政府自身财政收入匮乏得情况下,没有中央政府足够得均等化转移支付相配套。这也反映了预算体制与激励机制得缺陷。由于县、乡/镇政府之间得职责缺乏明确得划分,在财政收入匮乏得情况下,尤其对农村基础教育产生严重得影响。本得安排为:第一节有关中国教育政策与现状得背景情况;第二节讨论教育筹资;第三节检查预算行为及其对结果得影响,第四节总结教育支出成果。一、背景情况1、1国家政策框架中国政府早就认识到了教育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得核心作用。1986年通过得《义务教育法》要求到2000年实现雄心勃勃得、面向所有儿童得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得义务教育(“普九”)。1996年得“九五计划与2010年教育发展规划” 对这个目标进行了适当得调整,规定到2000年要实现以下目标:小学在校生达1、35亿人,比1995年增加300万人,年递增率0、45%.初中在校生达到5500万人,比1995年增加770万人,年递增率3、1%,初中入学率达到85%左右.按省级政府制定得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在占85%得人口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其余10%得人口地区普及5—6年小学教育,5%得人口地区普及3—4年初级小学教育.小学与初中学生辍学率分别降低到1%与3%以下,进一步缩小女童与男童、农村与城市、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其它地区学龄儿童入学率得差距。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更多得学习机会。[!--empirenews、page--]3-5周岁儿童入园率(包括学前班)达到45%以上,大中城市基本解决适龄儿童入幼儿园得问题,农村学前一年级幼儿入园(班)率达到60%以上。考虑到各地区得不同情况,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采取分步实施得策略,把全国所有省分成三个类别.第一类(“一片”)包括九个相对比较发达得沿海省份.第二类就是中部12个省:安徽、福建、海南、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陕西、山西与四川.其余得省份大多在西部,属于第三类(“三片”):重庆、甘肃、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新疆与云南。一类地区得省份在1996-1997年实现了普九,二类地区得省份到2000年在90%得人口地区实现了普九。对三类地区省份得目标更为迟一些,到2000年这些省份要在65%得人口地区实现普九.1、2现状一类地区省份顺利地实现了普九目标,但比较贫困与偏远得山区县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大得挑战.到2000年底,在500个左右得县(超过一亿人口)还没有实现普九。教育部在1999年进行得调查估计,另外还有600个县需要更多得资金巩固其普九成果(王蓉,2001)。甘肃省有35个县(全省共有86个县)没有实现普九,包括实地考察得与政与积石山两个县。根据甘肃省教育委员会提供得情况,全省95%得人口地区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普初),而只在61%得人口地区实现了普九。事实上,与政县刚刚在2000年通过了普初验收,而积石山就

(精选)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 2.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5.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6.国家预算: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7.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 8.阶梯发展理论: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大时期内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主要是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形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中来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 9.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经济分配形式叱,“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人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10.国债:又称公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式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1.预算管理体制:是指确定中央和地方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12.投资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特定的投资支出意味着所投资金不仅可以收回,而且可以得到增值,国家生产性投资都具有这一性质。广义的投资支出还包括国家财政用于非生产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支出,如行政机关办公楼的兴建.国有医院医疗设备的采买等。 13.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14.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制定的用来约束人们征税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是一个主权国家为实现其国家职能和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整套税收法规.税收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办法的总称,是国家责成其代理人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

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通知 财会字〔1996〕19号1996年6月17日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务院有关部、委、局、总公司财务司: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我部制定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现予以发布,请根据本地区、本部门会计基础工作的实际组织实施。实施中的有关要求如下: 一、要广泛宣传学习《规范》。《规范》是各单位和广大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标准,也是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检查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的重要依据。因此,要结合《规范》的实施,广泛宣传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会计基础工作各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统一各级领导和广大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使各单位的会计人员了解和掌握会计基础工作的各项要求,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二、要把实施《规范》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结合起来。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通知》精神,督促各单位按照《规范》的要求建账。同时,把贯彻《规范》的各项规定、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各单位的会计人员应当经常对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自我检查和整改,以扎实、有序的会计基础工作,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和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各地区、各部门在实施《规范》中有什么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向我部反映。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1996年6月17日财政部财会字19号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的会计基础工作,应当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第三条各单位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的规定,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严格执行会计法规制度,保证会计工作依法有序地进行。 第四条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 第五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要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通过政策引导、经验交流、监督检查等措施,促进基层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职责权限管理本部门的会计基础工作。 第二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一节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 第六条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不具备单独设置会计机构条件的,应当在有关机构中配人员。 事业行政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 设置会计机构,应当配备会计机构负责人;在有关机构中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应当在专职会计人员中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法

财务基础工作规范标准[详]

财务基础工作规 为了加强公司财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财务工作程序,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公司财务管理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 1 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根据公司发展需要,本公司下设财务部,并相应配置专业会计人员,指定会计负责人。 2 职业道德 本公司财务人员应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3职责和权限 3.1财务人员的职责: 3.1.1按国家财务制度的规定,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计划﹑预算,遵守各项收入制度﹑费用开支围和开支标准,分清资金渠道,合理使用资金,保证完成财政上缴任务。 3.1.2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算账﹑报账,报税,做到手续完备﹑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晰、日清月结、按期核算。 3.1.3按照银行支付规定,合理使用贷款,加强现金管理,做好结算工作。

3.1.4按照经济核算原则,定期检查分析财务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潜力,考核资金使用效率,揭露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向领导提出建议。 3.1.5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妥善保管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档案资料。 3.1.6遵守﹑宣传﹑维护国家财政制度和财经纪律,同一切乱纪行为作斗争。 3.1.7财务人员应及时掌握国家的相关政策,及时提供给公司,为公司争取最大的利益。 3.2财务人员的权限 3.2.1财务人员有权要求相关部门﹑人员认真执行公司批准的计划﹑预算,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支付规定,如有违反,会计人员有权拒绝执行相关事宜,并向领导报告。如若私自执行或知情不报者,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制度,相关责任人应承担法律责任或处罚。 3.2.2财务人员有权参与本单位的财务计划编制﹑制定定额﹑鉴定经济合同,参加有关经营管理会议。有关部门﹑人员提出的关于财务的合理化建议,应加以采纳,以提高公司各方面的效益。 3.2.3财务人员有权监督﹑检查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收支计量和财产保管等情况,有关部门及人员应积极配合,提供资料。

公共财政下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公共财政下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存在许多不均衡的状况,公共财政对于缓解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理顺公共财政与义务教育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撑力度,是我国更好更快的实现义务教育公平,均衡义务教育资源的重大问题。本文从xxx分析公共财政下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财政义务教育问题建议 近年来,中央依靠财政增量加大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基本解决了税费改革后农村中小学运转困难和适龄儿童入学机会不公的问题。但无论是政府还是国内学者都认为,我国还缺缺乏确保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和分配公平的合适制度安排。由于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是我国财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内容和进程必须要符合构建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总体要求。 一、公共财政与义务教育的关系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的目标。义务教育从其消费特征来看,可视为准公共品,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和效益的外部性。义务教育公共品性质决定了政府对教育具有主导性融资责任,否则会出现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局面。实行义务教育,使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社会成员机会平等,进而达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义务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教育,更应成为公共财政重点支出的对象。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公共产品理论认为,按照收益的排他性或消费的竞争性标准分类,全部社会产品一般分为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和公共产品三类。而大多数学者认为义务教育为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对于社会公共产品而言,任何社会公民与组织均可收益或消费,政府应履行提供公共物品的责任。义务教育作为政府的一项公共服务项目,国家应发挥主导作用,承担提供义务教育经费的职责,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总量支出不足。 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对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逐步提高,中央及地方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显着上升,各级财政部门对义务教育的支出迅速增长,然而从相对水平来看,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与预期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缺口。虽然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总量上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还是偏小,财政性义务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严重偏低,且增长速度缓慢。 义务教育的低投入必然带来其低产出,最终会造成教育水平的下降,资金的短缺也会导致大量人才流失,这些都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2、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义务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其投资效果具有明显的间接性、迟效性和收益的不确定性。急功近利的各级政府往往牺牲难见效益的基础教育来发展高等教育。中国大学生人均国家拨付的经费是9000元,而小学生人均国家拨付经费只有530元左右。尽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