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财政下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公共财政下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公共财政下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公共财政下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公共财政下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事业存在许多不均衡的状况,公共财政对于缓解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理顺公共财政与义务教育的关系,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撑力度,是我国更好更快的实现义务教育公平,均衡义务教育资源的重大问题。本文从xxx分析公共财政下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公共财政义务教育问题建议

近年来,中央依靠财政增量加大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基本解决了税费改革后农村中小学运转困难和适龄儿童入学机会不公的问题。但无论是政府还是国内学者都认为,我国还缺缺乏确保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和分配公平的合适制度安排。由于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是我国财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内容和进程必须要符合构建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总体要求。

一、公共财政与义务教育的关系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的目标。义务教育从其消费特征来看,可视为准公共品,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和效益的外部性。义务教育公共品性质决定了政府对教育具有主导性融资责任,否则会出现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局面。实行义务教育,使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社会成员机会平等,进而达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义务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教育,更应成为公共财政重点支出的对象。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公共产品理论认为,按照收益的排他性或消费的竞争性标准分类,全部社会产品一般分为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和公共产品三类。而大多数学者认为义务教育为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对于社会公共产品而言,任何社会公民与组织均可收益或消费,政府应履行提供公共物品的责任。义务教育作为政府的一项公共服务项目,国家应发挥主导作用,承担提供义务教育经费的职责,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总量支出不足。

自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对教育的战略地位认识逐步提高,中央及地方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显着上升,各级财政部门对义务教育的支出迅速增长,然而从相对水平来看,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与预期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缺口。虽然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总量上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还是偏小,财政性义务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严重偏低,且增长速度缓慢。

义务教育的低投入必然带来其低产出,最终会造成教育水平的下降,资金的短缺也会导致大量人才流失,这些都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2、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义务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其投资效果具有明显的间接性、迟效性和收益的不确定性。急功近利的各级政府往往牺牲难见效益的基础教育来发展高等教育。中国大学生人均国家拨付的经费是9000元,而小学生人均国家拨付经费只有530元左右。尽管

这几年国家重视义务教育,对其进行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有很多没有照顾到的地方,义务教育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

3、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

1)东、中、西部地区宏观区域发展不平衡。

中西部与东部之间发展不平衡是一种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不平衡,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危害最大。1 9 8 5年以来,我国实

行的“义务教育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制度虽然强化了地方政府的

办学责任,调动了基层办学的积极性,但是这一制度存在的危害和弊端也日

益凸显:第一,国家把投资义务教育的责任完全的推给了地方政府,未能

体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合理分担机制;第二,加重了地

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对贫困地区而言,这一制度远远超出了

其承受能力;第三,这一制度忽略了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发

展和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巨大差异。

2、各区域内的局部发展不平衡。

全国整体来看,义务教育“东强西弱”;具体到各地区,也存在有的市县经济情况发展较好,义务教育整体情况相对于区域内其他贫困地区强

出很多。地方政府事权大,财权小,本就对区域内整体义务教育事业力不

从心,具体分配资金到各市县,也只能是有先有后,给谁或不给

谁,给谁多些或给谁少些,这都是地方政府必须考虑的因素,对于

区域内的教育资源流动无法做到公平对待。贫困市县的地方政府在人不敷出

的情况下,便不得不以“书费”、“学杂费”、集资办学以及收

取“教育附加费”等各种名目,向市县内群众硬性摊派,加重

了群众的负担。税费改革之后,由于存在一个过渡缓冲期,目

前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免费工作,并没有得到大力的贯彻实施,

仍然存在大量的拖欠教职工工资现象。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不

平衡,对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又会产生连锁的负面作用。贫困县留不住

人才,资源会越来越多的向发展较好的地区流动,发展情况不好的地区会

更加落后,义务教育也更加得不到落实。

3)城乡发展不平衡

义务教育的投入还存在的明显的城乡差异。教育部的统计数据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城乡预算内生均经费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比农村高出一倍左右,基建经费城镇也大大高于农村。义务教育基建费在城镇由当地人民政府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财政承担、或通过其他渠道筹措,而在农村主要由乡、村筹措。在很多地区,乡政府开支的80%用于教育。在贫困地区乡、村筹措教育基建经费的主要途径是向农民筹资。而且在农村,流行一种并校的风气,很多农村的小学都合并到乡里或者镇里的小学,使得一个镇只有一个小学的情况屡见不鲜。

3、3、义务教育供给方式仍然单一。

目前中国的义务教育基本由政府通过直接办学方式予以供给,民间资本进入不多。发达国家私人部门在教育中承担了很大一部分职能,尤其以荷兰为代表,他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上更是承担了70%左右,而我国私立学校在初等教育中承担的职能远远低于其他国家,而且社会捐赠办学在逐年下降。1996年为8.6%,到2002年已经下降到2.3%。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有效竞争局面并没有形成,不能为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选择权,并直接制约了义务教育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不利于提高义务教育供给质量和和效率。尽管政府义务教育投入能力有限,却仍然在准入政策上保留一系列非国有资本的的进入障碍,办教育权主要为政

府垄断。

二、具体的改革建议

1、继续保持教育支出总量增长,并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力度。

一方面是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占的比重。要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减少较为普遍存在的生产性浪费和行政性浪费,增强政府教育投入的基础。即使在现有财政收入总量条件下,也要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尽可能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进而提高财政性支出占的比重。另一方面要明确基础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实现教育支出结构优化。根据世界银行的一项测算,教育的回报率一般情况下都高于10%,初等教育的效益要高于其他层次的教育。义务教育支出应以高于教育支出总量得增幅增加,为确保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充足的资金支持。

( 3 ) 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公平,调整各区域间义务教育发

展状况不平衡的局面,我们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应该做出调整:

第一,应在已存在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框架下,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之形成一套相对独立的测算与补助体系。具体到以县为测算和落实单位,采用统一的公式化均等转移支付模式。这样可以与目前采用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接轨,也可以显著增强转移支付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二,形成以一般教育转移支付为主、专项教育转移支付为辅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教育转移支付力度,配合专项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可以从具体项目上更好的支持落后地区在义务教育发展上的燃眉之急,使义务教育事业整体均衡发展。

3、拓宽义务教育资金供给方式。

政府必须放松管制,大力吸引各种非政府资金举办中小学教育,积极发展民间学校,促进各类中小学之间的竞争。改善义务教育支出的资金供给方式,可考虑再有条件的地区推行教育券,给消费者提供教育的选择权,促使各类学校改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而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民办学校,要想牢固的占领和扩大教育市场份额,必须打造观念品牌和特色品牌。应该进一步确立以服务为手段以培养合格的受教育者为核心理念,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 2 ]祁毓,狄继卓,彭浩.区域内义务教育财政费泺配置研究[ J ] .财

税纵横

[ 3 ]张媛媛.强化财政转移支付视角下的农村义务教育研究[ D] .山

东大学,2 0 0 9 .

[ 4 ]周金玲.义务教育及其财政制度研究I - D] .浙江大学,2 0 0 5 .

4、张志勇财政支持义务教育政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当代教育科学2009

5、[ 1 ] 严伯霓省域均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视角

当代教育论坛,2 0 1 1 ,( 1 O) :4 2 — 4 3 .

[ 3 ] 罗湖平.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理性回归之

路[ J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 0 1 0 ,( 4 ) : 6 8 —6 9 .

财政学中财政的基本特征

四、财政的基本特征 (一)阶级性与公共性 由财政与国家或政府的关系,产生了财政并存的两个鲜明特征,即阶级性与公共性。 1.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政府则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财政具有阶级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国家又是一个公共权力中心,并且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财政既具有阶级性,又具有公共性,是两者相统一的一种分配形式。其公共性是指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属性,阶级性是指政府财政在履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责时总是优先考虑统治阶级的利益。 2.公与私是相对应的。政府财政历来就是履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责或办“公事”的一种分配形式,公共性是其天生的特质。在我国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尽管政府包揽的事务过多过宽,但也没有包揽私人的全部事务,如没有包揽家庭理财,没有包揽企业财务,甚至国有企业财务也不是完全属于财政范围。 在市场经济下,财政的公共性仍包含了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一般公共特质,但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其满足的社会公共需要是以市场失灵为出发点的,有其特定的内容,范围更广泛。这种市场经济下特有的财政模式即“公共财政”。因此,在财政的公共性与公共财政的关系上应特别强调两点: ①财政的公共性是其天生的,不是因冠以“公共财政”的名称而存在。 ②财政天生就具有公共性,但其天生的公共性不等于“公共财政”。 (二)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财政的强制性是由政府作为一个公共权力中心和政治统治机构的身份决定的。首先,财政收入具有强制性。税收就是典型的强制性收入形式。其次,财政支出也具有强制性。在财政支出规模和用途的安排中,众多的公民可能有不同的主张,但财政支出不能按某一公民的意愿进行决策。即使在民主政治下,也必须通过一定的政治程序作出决策并依法强制执行。由此而言,财政本质上是一种超经济的分配形式。 财政的无直接偿还性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从整个财政收支过程来看,财政是具有偿还性的。因为财政从公众手里取得收入,还用于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其次,这种偿还不是直接的,即每一个纳税人都无权要求从公共支出中享受与其纳税额等值的福利。由于国家征税筹集的是提供公共物品的费用,因此,就直接的税收征纳关系来讲,是无偿的。 财政的强制性和无直接偿还性是一致或相互依存的。强制的重要原因就是其是无偿或不直接偿还的。 强制性和无直接偿还性是财政区别于一般经济分配形式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三)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运行的基本过程就是收入和支出,因而收支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处理财政收支的关系上,虽然久有“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的争论,但这都说明收支是财政运行过程中相互制约的两方,收支是否平衡是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收支平衡是财政运行本身的内在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财政收支平衡对经济的影响是中性的。要发挥财政的某种政策功能就需要打破财政收支的平衡状态,但这种失衡性的政策操作也必须围绕收支平衡这个轴心,不能过度和失控。有的国家规定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的上限,或通过立法来制约公债的发行,就是这个道理。

(岗位职责)浅谈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

(岗位职责)浅谈我国公共 财政的职能

浅谈我国公共财政的职能 内容摘要:公共财政的职能是财政基础的核心内容。本文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体制,从公共财政的概念、公共财政的形式、特点、公共财政的职能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正确把握公共财政的职能,分析存于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职能 壹、公共财政的概念 是指国家(政府)集中壹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且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于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的特点是:(1)公共财政是壹种弥补市场缺陷的财政体制,作为建立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基础上且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模式,它是壹种缺陷财政,政府于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时,首先必须满足“市场于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壹基本条件,否则就会出现“越位”和“缺位”;(2)公共财政是壹种服务财政,以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社会集中代表的国家,其活动和存于的根据就于于履行社会管理职责,满足社会公共需要;(3)公共财政是壹种民主财政,是按社会公意公益来进行的壹种社会集中性分配。他要求最大限度实行民主政策。于市场经济下,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不通过公民的买卖来作出决定,而必须通过壹定的政治程序即所谓的“政治投票”

作出决策。公共选择主要体现为通过代表民意的权力机关审批政府预算和决算。;(4)公共财政是壹种法制财政,市场经济是壹个法治经济,对于政府来说,其活动和行为也应当置于法律的根本约束规范之下。财政作为政府直接进行的活动,于市场经济下无疑必须受到法律约束和规范,从而具有明显的法治性特征。 其表当下公共财政收入方面,无论是开征税收、设立规费项目,仍是发行国债,均必须按照壹定的法律程序办事,由财政税务部门依法组织征收的收入必须全部纳入政府预算。表当下公共财政支出方面,各项公共财政支出均要严格按照国家预算法及其他财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科学安排,预算审批必须公开透明,依法来进行。;(5)充分接受明主监督,公共财政是壹种受制财政。 公共财政的形式,亦即公共财政的收入来源,绝大部分取决于税收收入。当然仍有壹部分来自其债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政府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形式。常见的其他收入形式有罚没收入和通货膨胀税等。 二、公共财政的职能 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财政职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和监督管理。这也是学者们普遍认可的四个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将壹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从而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于市场经济中,财

奥鹏答案吉大2021年3月考试《公共财政学》作业考核试题

公共财政学 一论述题 (共2题,总分值30分 ) 1.对受益原则的理解?(15 分) 受益原则是将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所获得的利益大小作为税收负担分配的标准。受益原则的理论依据是政府之所以能向纳税人课税是因为纳税人从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中获得了利益,因此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只能以他们的受益为依据,受益多者多纳税,受益少者少纳税,受益相同者负担相同的税收,受益不同者负担不同的税收。 确认费用的一般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受益原则 费用既与资产的耗费相联系,又与一定的期间相联系,但由于取得的某项资产,其耗费期间跨越一个会计期间以上,也即该项资产在一个会计期间以上都有助于各期营业收入的实现,这样,势必就会出现所谓的跨期费用的摊配问题。 2. 试述信息不对称、风险和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15 分) 答:①信息不对称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 ②信息风险是指在共享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严重的信息污染现象导致的信息不准确性、滞后性和其他一些不良后果的一种相对冒险现象。 ③信息不确定性是指企业已拥有信息与达到特定目标所需信息的差异。 ④它们都有可能导致管理人员的决策失误,逆向选择等不利影响 二名词解释题 (共10题,总分值30分 ) 3.选择关税(3 分) 答:选择关税是对同一种进口商品,同时规定从价税和从量税两种税率,征税时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课征的关税。 4.平均税率(3 分) 答:平均税率是指全部应纳税额占全部课税对象总额的比率。 5.增量预算(基数法)(3 分) 答:指在安排预算年度收支时,以上年度或基期的收支为基数,综合考虑预算年度国家政策变化、财力增加额及支出实际需要量等因素,确定一个增减调整比例,以测算预算年度有关收支指标,并据以编制预算的方法。

福师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福师公共财政学在线作 业一满分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是( )。 A. 政策咨询 B. 政策制定 C. 政策执行 D. 政策评估 满分:2 分 2. 如何正确理解财政平衡() A. 收支大体平衡,略有少量赤字 B. 收大于支,略有结余 C. 收支相抵,不多不少 D. 是绝对收支相等 满分:2 分 3. 在安排预算时,应支持的科学顺序:() A. 先发展,后维持 B. 先维持,后发展 C. 兼顾维持和发展 D. 视具体情况而定 满分:2 分 4. 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 贝塔朗菲 B. 拉斯韦尔 C. 西蒙 D. 林德布洛姆 满分:2 分 5. 大卫?伊斯顿等人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 A. 系统理论模型 B. 渐进主义模型 C. 过程模型 D. 团体理论模型 满分:2 分 6. 财权,财力基本上集中于中央,地方机动财力财权很少,是一种()体制 A. 统收统支

B. 划分收支,分级管理 C. 分级包干 D. 财政收支包干 满分:2 分 7. 政策方案形成的中心环节是( )。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规划 D. 政策方案抉择 满分:2 分 8. 下列不属于对流转额课税的是() A. 增值税 B. 营业税 C. 所得税 D. 消费税 满分:2 分 9. 我国消费税的纳税环节是() A. 零售环节 B. 批发环节 C. 消费环节 D. 生产环节 满分:2 分 10.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 A. 动用财政结余 B. 向银行透支 C. 增加税收 D. 发行国债 满分:2 分 11. 在政策系统中被称之为“智囊子系统”或“参谋子系统”的是( )。 A. 信息子系统 B. 咨询子系统 C. 决断子系统 D. 执行子系统 满分:2 分 12. 财政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我国公共财政及其职能分析

我国公共财政及其职能问题的研究 一、公共财政的概念与特征 众所周知,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30年代,以亚当·斯密创立的公共财政理论为代表。亚当·斯密虽然没有给公共财政下明确的定义,但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费用、公共收入、公债,与现代公共财政的内容基本一致。但就公共财政的范围或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限于“夜警国家”较窄的活动领域,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1892年英国经济学家巴斯塔布尔出版了《公共财政学》一书,他认为“财政是关于公共权力机关的收入和支出并使其相适应的事务”。其基本主张仍是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的产生至今。公共财政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公共权力机关的维持费用”,而是扩大到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以及扩大到直接介入市场领域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公共生产部门。例如:美国著名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在《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财政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学,不仅包括其理财活动,而且包括其与资源利用水平、配置以及在消费者之间的收入分配的全部关系”。可见,公共财政的定义及其范围是随着市场化国家政府职能的不断拓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我们认为,公共财政是建立在“公共产品”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基础上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我国虽然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从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这一本质特征出发,公共财政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它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

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深入分析,公共财政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公共性。公共财政的公共性是由“公共产品”理论决定的。其本质特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人们常说,在市场经济下,市场能干的,政府就不应去干;而市场不能干的,政府就应当去干。这对于市场经济下财政来说,也是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具体来看,什么是市场不能干的呢?就是社会公共需要领域,即“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这类政府活动领域是难以通过市场提供的。 反过来,由于政府活动是从整个社会角度进行的,因而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只能由政府来解决。政府通过自身的收支活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就直接弥补着“市场失灵”领域。在现实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失灵的领域是极为广泛的,需要借助政府的公共权力强制性地进行弥补。因此,公共财政的“公共性”特征,就是“市场能干的,政府和财政就不要去干;市场不能干的,但市场又需要弥补的,政府和财政就应当去干”。实际上这也是区分政府公共财政活动与私人活动范围的基本准则。 2.非盈利性。盈利性是人们参与市场活动的唯一动力,但作为政府及其公共财政,就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去追逐盈利,而只能以社会利益作为活动目的,只能从事非盈利活动,这就使公共财政具有非盈利性特征。 尽管企业和个人活动于市场有效领域内,而政府活动于市场失效领域内,这是划分两者活动范围的基本准则。然而,现实的经济活动是错综复杂的,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是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介入和承担的。为此,非赢利性就提供了一个具体标准,来界定

促进公共财政建设的难题浅析

促进公共财政建设的难题浅析作者:罗红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一、实施公共财政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究竟什么是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就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通过收支活动实现对一部分社会资源的配置。公共需要具体来说很复杂,概括来说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纯公共需要,如国防、军事、外交、国家安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准公共需要,如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以及大型的公共事业包括水、电、气、煤、油、运等,还有些基础公共设施等等。属于纯公共需要由政府完全承担,属于准公共需要则由政府和个人按比例分担。因此,在公共财政模式下,政府从事收支活动的目的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我国1998年提出构建公共财政框架,1999年正式实施。当时由于对公共财政的本质内涵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所以实际操作中很多做法还是传统的老一套,大量的政府资金用于生产建设,而非投向公共领域,满足公共需要,尤其是与民生有关的资金投放严重不足,结果导致百姓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住房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16届3中全会提出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战略部署,并于2005年首次提出关注民生、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十七大以来进一步提出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随着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以及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我国的财政正朝着公共财政的本位逐步回归。 (二)基本要求

1.公共性:即公益性。财政资金的投放,必须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和追求社会公益为宗旨,不能以赢利为目标。 2.公平性:公共财政政策要一视同仁。财政分配制度对不同的阶层、个人以及不同的经济成分,必须公平公正。 3.公开性:政府的财政收支预算要公开透明,对财政收入的方式、数量和财政支出的去向、规模等公众要有知情权。围绕着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对如何推进我国的公共财政建设,下面进行逐一分析。 二、财政资金投放的公共性 为实现财政资金投放的公共、公益性,当前迫切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加关注民生。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民生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但总体来看仍有不足。 (一)民生领域的资金投放现状 1.民生概念的界定纯民生——与民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五个方面;泛民生——在纯民生基础上加计农林水环保、交通以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支出。 2.增幅很大但占比仍低(1)从增幅看:2010年,全国财政支出8957亿元,比上年增加13275亿元,增长17.4%。其中教育支出12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医疗卫生支出4745亿元,增长1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81亿元,增长19.4%;住房保障支出2358亿元,增长30.7%;农林水事务支出8052亿元,增长19.8%。环境保护支出2426亿元,增长25.4%。可见,政府加大了向民生领域投放资金的力

2017年春季《公共财政学》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财政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纯公共物品 答:纯公共物品有两个特征: 第一,非竞争性,即多一个人受益不会增加任何成本。 第二,非排他性,即要将个人排除在享受纯公共物品之外,通常很难做到或不可能做到。 2.财政收入 答:所谓财政收入,是指公共部门为供应财政支出的需要,自家庭、企业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 3.消费税 答:消费税是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的统称。 4.外部性 答:许多产品的生产或消费,可以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这些成本或收益在企业或个人进行经济决策时往往不予考虑,成为外部化了的成本或收益,这就是外部性。 5.财政投资 答:财政投资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来源的投资活动。 6.横向公平 答: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公共财政的职能主要包括什么? 答: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是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 2.公债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公债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当政府职能日益扩大,仅凭税收不能满足开支以至出现赤字时,它就必须举债;二是社会上要有充足的闲置资金,可供政府借贷。3.财产课税主要包括哪些税种? 答:财产课税是以一定的财产额为对象,向拥有或转让财产的纳税人课征的税。财产税主要包括一般财产税、特别财产税、财产转移税。

4.政府的收入再分配项目主要包括什么? 答:有两种主要的收入再分配项目:公共援助项目——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群提供救济;社会保险——向退休人员、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业者和病人提供保险金。 5.为什么在有些市场有效的情况下,政府还要干预市场? 答:第一,竞争性市场可能无法产生社会满意的收入分配。第二,有人认为,即使拥有完全信息的个人,也不能对他们消费的产品做出很好的判断,这样政府强迫人们消费某些物品(称为有益物品)就有了理论依据。 6.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主要包括什么? 答:基金制、现收现付制、部分基金制。 三、案例分析(共16分) 1.政府的教育支出主要是出于什么原因? 答:(1)促进公平。但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一个孩子的前途显然不应由家长的财产状况所决定。 (2)具有一定外部性。更多的人接受教育会使社会的运转更加顺利和平稳,增加国家整体利益。 (3)资本市场的不完全。私人部门的金融机构并不愿意为教育融资,它们担心得不到偿还,资金不足的人可能会被剥夺受教育的机会。

福师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二

福师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 二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福师《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1.社会保障经费应该是(D) A.由政府承担 B.由企业承担 C.由个人承担 D.由企业、国家、个人承担 2.在资本主义社会,财政分配采取的形式是(C) A.实物形式 B.剩余产品形式 C.价值形式 D.其它形式 3.监控的根本目的是(B)。 A.纠正系统偏差 B.保障系统目标的实现 C.实现政策的合法化 D.实现政策终结 4.公债最初的功能是(A) A.弥补财政赤字 B.控制货币 C.维护社会公正,进行收入再分配 D.调节经济平衡 5.政策规划的核心环节是(B)。 A.目标确立 B.政策方案设计 C.后果预评估 D.方案抉择 6.财政对企业的亏损补贴,应针对(A) A.政策性亏损 B.经营性亏损 C.两者都支持 D.两者都不支持 7.最早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的学者是(A)。 A.拉斯韦尔 B.托马斯?戴伊 C.伍启元 D.德洛尔 8.将自己的成员选入立法机关,通过影响立法来影响并监控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这种监控的组织机构是(C)。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政党系统 D.利益集团 9.在“公共政策”内涵的理解上,曾任联合国公共行政处处长的伍启元先生认为(D)。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与法规 B.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的权威性分配方案 C.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D.公共政策是政府采取的对公私行动的指引,是规范民众行动的指南 10.财权,财力基本上集中于中央,地方机动财力财权很少,是一种(A)体制 A.统收统支 B.划分收支,分级管理 C.分级包干 D.财政收支包干 11.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B) A.动用财政结余 B.向银行透支 C.增加税收 D.发行国债 12.以下哪一项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C) A.增加基础设施投入 B.增加税收优惠 C.减少福利支出 D.提高出口退税率

202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点:第九章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202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点:第九章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第九章财政职能 一、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一)财政的基本涵义 考试内容:理解财政的基本涵义。 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收支分配活动。 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存在三种经济体制,从而相应形成三种财政类型:(1) 家计财政,这是对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财政模式的一种概括;(2)公共财政,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财政类型;(3)计划财政,特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活动的一种类型。计划财政通常称为“生产建设财政”。在改革开放前,我国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是整个社会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投资来源。 大家可配合试题进行练习:2020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典型例题:第九章财政的基本涵义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涵义 考试内容:理解公共财政的基本涵义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财政类型,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 公共财政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满足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具有以下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是是社会公众共同的需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也不是个人需要的简单加总; (2)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有的需要,一部分社会成员的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的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通过纳税、付费等形式付出代价,当然这种代价的付出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责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但是市场机制也存在“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府致力于弥补这一缺陷,所以需要财政。 市场机制最主要的缺陷: (1)不能排除垄断对资源配置的扭曲; (2)不能校正外部效应以达到最佳资源配置状态; (3)不能提供公共物品; (4)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5)不能有效解决宏观经济波动问题。 市场失灵领域就是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 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政府为主体从社会上取得收入,并将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收支活动。公共财政的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大家可配合试题进行练习:2020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典型例题:第九章公共财政的基本涵义 (三)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

浅谈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一、引言 近些年来,国内某些学者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讨论,而以“财政学”(Public Finance)和“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s Economics)等名称命名的译著和著作很多。国内的一些学者,如陈共、平新乔、张馨、高培勇、郭庆旺、杨志勇、华民等都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分析。从国际上看,关于两者关系及其发展趋势的论述比较详细的主要有《公共经济学手册》第一卷,由《国际税收和财政》杂志在1994年发起的一次关于公共经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特刊及由《公共经济学杂志》在2002年的一次纪念其创刊而由一些顶尖级的经济学家关于公共经济学发展的总结分析。此外,由于引进的西方文献越来越多,对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的认识也逐渐深入。 二、问卷的评介与分析 本人于2005年元旦前后向全球部分大学的从事财政学或公共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经济学家就“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为主题进行了全球 性网络调查。我的问题是:“您如何看待财政学(Public Finance)和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前景?”。本次调查受到来自这些经济学家的数十份电子邮件。这些邮件反映了他们对我所做的调查课题的认识。本文就是选取了部分代表性的经济学家的回信(见附录①)和一些经济学家发表的论文对 财政学和公共经济学的关系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的评介。 詹姆斯?波特巴教授认为,财政学主要是与税收及其相关问题等筹集收入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在税收方面,而公共经济学则包括了大量的与支出政策相关的问题。他认为,医疗保健和医疗援助以及残疾人保险和失业保险都是属于公共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也是他感兴趣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不属于财政学的领域。

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A、B

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A、B

————————————————————————————————作者:————————————————————————————————日期:

公共财政学_在线作业_A最终成绩:100.0 一单项选择题 1. 公共收入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 (5.0 分) 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 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收入 国内收入和国外收入 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知识点: 用户解答: 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2.公共收入的最佳形式是() (5.0分) 税收收入 共有资产收入 公债收入 使用费 知识点: ?用户解答:税收收入 3. 社会保障的强制性特征主要体现在( ) (5.0分)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抚恤 知识点: 用户解答: 社会保险 4.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的是() (5.0 分) 比例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知识点: 用户解答: 比例税率 5.高税率不等于高税收,低税率不等于低税收的原理,是在下述的原理中说明的: () (5.0分) 哈罗多――多马模型 理性预期理论 永久性收入理论 拉弗税收曲线原理 知识点: ?用户解答:拉弗税收曲线原理 6.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主要实行:( ) (5.0 分) 积极性公共财政政策

消极性公共财政政策 “中性”公共财政政策 紧缩性公共财政政策 知识点: 用户解答:积极性公共财政政策 7.当商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税负()(5.0 分) 不转嫁 易向后转嫁 由纳税人自己负担 易向前转嫁 知识点: ?用户解答:易向前转嫁 8. 文、教、科、卫支出具有( ) (5.0 分) 生产性 非生产性 购买性 转移性 ?知识点: 用户解答:非生产性 9. 税负转嫁的程度取决于() (5.0分)

《公共财政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财政学》在线练习一 一、判断题 1、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2、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条件。(×) 3、国债还本付息支出是一项经常性支出。(×) 4、亚当.斯密关于税收方面提出的四项原则的核心是公平。(√) 5、从各国的一般发展趋势来看,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相对规模总的是呈现一种扩 张的趋势。(×) 6、我国预算内投资在转轨时期比重下降,这与GDP分配格局的变化趋势正好相 反。(×) 7、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水平,而替代效应的 大小取决于所得税的平均税率高低。(×) 8、商品和劳务的最后售价不同,其所承担的增值税额也就不相同。(×) 9、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10、公共卫生领域是具有外部效应的纯公共物品。(√) 二、名词解释 1、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支出本身不直接形成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它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公共财政补贴支出、国债利息支出、国际组织捐赠支出和对外援助支出等。 2、纳税期限:是国家税收制度对纳税义务人规定的缴纳税款期限。税制构成要素之一。 3、公共收费:广义的公共收费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收费,包括管理性收费和财政收费。现代意义的公共收费是指政府向公民提供特定服务或实施特定管理所收取的规费,以及政府对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直接向使用者或收益者收取的使用费。 三、简答题 1、请简述税收的含义。

答: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社会成员强制、无偿地征收而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它是各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最基本的形式。税收属于分配范畴,它的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税收分配的对象是社会剩余产品。税收的形式特征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请简述我国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 答:财政补贴的性质:(1)是财政支出中转移支付的一种,国家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转移给补贴领受者;(2)由政府单方面、无偿的资金支付;(3)不需相应取得商品和劳务。 财政补贴的分类: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其它分类:(1)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2)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可有明补与暗补之别;(3)从补贴资金的接受主体来做区分,补贴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两类;(4)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可以分为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5)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又有实物补贴与现金补贴。 3、请简述公共投资的含义。 答:公共投资指政府为购置满足公共需求所必须的资产花费的财政支出。即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 四、论述题 1、请论述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 答:影响内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应债能力、偿债能力、使用效益。 (1)应债能力:社会中应债机构和个人的资金水平是制约国债规模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应债客体,是指承购国债的资金来源,可以用一国国内生产总值或者国民收入来表示。国民收入越多,应债能力越强,这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二是应债主体,指承购国债的企业、机构和居民,一般地,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较高,收入中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的投入相对比较低,承购国债的能力相对较高;发展中国家则相反。 (2)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最终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使用效益:国债的使用效益是国债规模的决定性因素,适度的国债规模不仅要从有关指标的相对数和绝对数来看,还要从国债最终的使用效益来考察。

公共财政与中国公共财政框架构建

公共财政与中国公共财政框架构建 主讲:河北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石丁 一、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目标提出的背景 这个背景简单地说,就是经济体制的转轨。 1978年末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现在回头看,可以说这一改革始终是一个市场取向的改革。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改革的目标并未最后明确,其做法是“摸着石头过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92年。这一年,在邓小平南巡谈话的推动下,在总结了我国经济改革长期探索的经验基础上,中共十四大正式以党的文件的形式(后写入宪法)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的转轨必然要求财政的转轨。虽然总的说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机制和财政模式。但这样一种财政到底是什么样子,财政理论界一直没有明确地说出来,更没有把这个问题阐述清楚,只是提出了这个问题。而正是由于目标不明确,所以在财政转轨的过程中,才出现了越转轨财力越困难的现象。表现在: 第一、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下降。1979年为31.92%,1998年已下滑至12.6%。与此同时,由于预算外收入不断增加,企业和居民的财政负担却不断加重。 第二、财政赤字连年不断。改革20年,18年出现赤字,且赤字额不断加大,1979年为135.4亿元,1998年增至922.2亿元。国债也由1979年的35.3亿元增至1998年的3310.9亿元。 如何摆脱财政困境?造成财政困境的原因是什么?最初我们是把它作为改革的成本看待的。后来,又将其同市场经济联系起来,以为搞市场经济就会与财政困难相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视野的放宽,我们发现,改革举措的出台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同财政困难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财政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财政定位不清。由于财政定位不清,在改革和转轨中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也就不可能不陷入财政困境。因此,摆脱财政困境就必须对财政重新明确定位,即明确财政转轨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其答案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找不出,很自然,学者们的眼光一致瞄向了搞了几百年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发现他们的财政是公共财政。在市场经济这一基点上,西方的公共财政可以也应该为我国所借鉴。 厦门大学教授张馨发表在《经济学家》1997年第1期上的《论公共财政》,是学者以研究成果的形式第一次完整、准确地概括出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应是公共财政。而其前后众多学者的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为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目标模式的明确奠定了理论基础。

公共管理学 试述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为满足其社会公共需要,以社会剩余产品的分配为主的收支活动,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 公共财政是以克服市场失灵为范围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因此需要政府进行适应性调节,对市场进行干预,但政府介入的最终目的仍是为了维护或确保市场的正常运作,克服市场失灵,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政府要矫正市场缺陷,应涉足市场不愿参与或无力参与的领域。政府既要引导竞争,又要限制垄断;既要讲究效率,又要注重社会公平;既要经济稳步发展,又要抑制通货膨胀。因而,关于现代政府所具有的职能,一般认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资源配置职能。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稀缺的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市场会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均衡自发的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但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市场自发形成的配置状态,不可能实现最优的效率结构。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供给公共产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的流向,克服市场失灵,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首先体现在提供公共产品上。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因此难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只能由财政来进行供给。其次,财政履行资源配置职能还可以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并解决垄断问题。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即国内生产总值)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在市场经济中,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既包括对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源直接分配,又包括对全社会资源的间接调节两个方面。 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所决定的初次分配状况是由竞争和效率决定的,往往导致收入结果的不公平,客观上要求社会有一种有助于实现公平的再分配机制。市场本身不能提供这种再分配机制,只有依靠政府以非市场的财政手段来完成这一任务。在政府对收入分配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一般会以个人财产的多少和对生产所做的贡献大小等因素,将社会财富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初次分配,这种分配可能是极不公平的,而市场对此无能为力,只有依靠政府的力量,才会对这种不公平现象加以调整和改变。收入分配职能,就是政府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 三、稳定经济职能财政的稳定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作为市场上的一种经济力量,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手段,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适度经济增长等目标的实现。

最新财政学论文题目推荐

2018年最新财政学论文题目 1、税收筹划视角下我国税制完善研究 2、财税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国有资本净收入对养老保险的最优划拨率研究 4、工业税收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比较及我国税制选择 6、公共就业支出结构与不同收入群体就业差异调节效应分析 7、经济治理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算--基于XXX视角 8、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财政经费分配模式研究 9、泸西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生态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以XXX为例 11、“十三五”财税改革政策取向 12、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以XXX为例 13、税收负担、政府管制对地区隐性经济的影响研究 14、基于指数分析的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绩效测度 15、遗产税的国际经验借鉴 16、税收竞争、收入分权与中国环境污染 17、城镇化、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 18、大数据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探析 19、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与突破--基于XXX实践的研究 21、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 22、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浅探 23、债券置换重塑经济格局 24、土地出让相关收入央地分成政策变迁与耕地资源流失的关系 25、财政金融支持西安高新区浅议 26、基于国库集中支付条件下的海关内部审计研究 27、美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28、农业补贴四大变化受益范围更广泛 29、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举措 30、环保财政与经济发展 31、浅谈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及其对策 32、论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中美科普相关产业税收政策比较研究 34、《当代财经》《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度研究指南 35、当代财经杂志社投稿须知 36、财政政策委员会: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37、预算法视野下的预算管理刍议 38、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探讨 39、公私合作制:地方财政困局的突破与超越 40、辽源市农委组织开展农机补贴专项整治行动 41、今年农业补贴有变别错过! 42、基于国家治理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43、股权交易及估值调整的涉税处理

吉大19年5月《公共财政学》作业考核试题

(单选题)1: 詹姆斯.布坎南提出的理论是() A: 政府行为扩张 B: 经济发展阶段论 C: 公共选择理论 D: 非均衡增长理论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赋税论》的作者是() A: T.霍布斯 B: W.配第 C: 凯恩斯 D: J.博丹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关于基尼系数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吉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 B: 它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C: 基尼系数越小,则收入分配越不均 D: 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正确答案: (单选题)4: 《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是()的著作。 A: 斯密 B: 李嘉图 C: 博丹 D: 穆勒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预算不能通过()来实现它的调节功能。 A: 赤字预算 B: 盈余预算 C: 平衡预算 D: 政治预算 正确答案: (多选题)6: 关于我国公共财政存在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有()A: 市场力量薄弱 B: 政府独揽权力的传统根深蒂固 C: 我国财政曾被定位为“建设财政”、“经营性财政” D: 使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是靠市场直接推动的 正确答案: (多选题)7: 市场失灵通领域常表现在()方面。 A: 公共产品领域

B: 市场内部性的存在 C: 市场不完全性的存在 D: 经济稳定领域的失灵 正确答案: (多选题)8: 公债的发行价格有() A: 平价发行 B: 折价发行 C: 溢价发行 D: 政府发行 正确答案: (多选题)9: 关于亚当.斯密,说法正确的有() A: 确立市场优先的基本原则 B: 平时反对公债,战时允许发行公债 C: 政府应承担三项义务:不受侵扰、严正的司法机关、公共设施 D: 著作有《国富论》 正确答案: (多选题)10: 关于J.尤斯蒂1766年出版的《财政学》,说法正确的有() A: 他主张国家是为了共同福利的目的而存在的 B: 他提出国王的支出原则是:为了国家得到应有的供应而作出仅仅是属于必要的那些支出C: 财政收入的来源是国有地、王室的领地和一些特权收入,以及处于私产的税收 D: 税收筹款要优于公债筹款 正确答案: (多选题)11: 经济发展成熟阶段财政支出的特点是() A: 公共消费支出占社会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 B: 公共消费支出占社会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上升 C: 用于解决社会公平的转移性支出将大幅度增加 D: 用于解决社会公平的转移性支出将大幅度减少 正确答案: (多选题)12: 公共财政调节社会经济的职责有() A: 规范秩序与参与决策 B: 调节市场供需总量的平衡 C: 实现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D: 调节社会分配不公 正确答案: (多选题)13: 促进社会资源合理分配的原则有() A: 正确处理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 B: 正确处理好东、中、西区域间的关系 C: 正确处理好社会保障支出和行政支出等结构关系

应用文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

1 / 6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定位、思路及框架构建 '2003年6月,笔者承接了xx 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公共 建设》。当时的背景是,中共十六大刚刚提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概念。作为对21世纪头20年的一个重要定位,重要战略机遇期承载了人们对于中国 社会 前景的深刻期望。在这一时期,不仅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且,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大潮,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xa0 小康社会的建设和新一轮改革大潮的启动,使得公共财政建设的意义越来越凸现出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好,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也罢,它们的建设或建成,在中国现实的背景下,都离不开政府职能格局的转型。政府职能格局转型的基本轨迹,可以归结为由所谓“全能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鉴于政府职能格局的转型最终要落实在“钱”上,要通过财政收支安排的调整加以实现。也鉴于公共服务型政府同公共财政制度相辅相成、血脉相连,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要有赖于与之相配套的公共财政制度的支

撑。于是,便有了这样的期望:以公共财政建设为入手处或突破口,以此推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从而实现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各项战略目标。 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酝酿、立项的。按照最初的设想,课题最终成果应当由一部理论专著和一部研究 所组成。理论专著侧重于公共财政理论体系的构建,意在为中国的公共财政建设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报告侧重于公共财政 层面的分析,旨在为中国的公共财政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一、定位:“路线图”和“考评卷” 然而,随着课题的启动和研究的深入,笔者发现,原定的课题 2 / 6 必须相应调整。否则,就难以适应迅速变化了的经济社会 和不断深化了的课题目标。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作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其中,在财政领域,要通过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和推进财政 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认识到公共财政体制不过是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决定将公共财政建设植根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土壤,在两者的密切 中谋划公共财政建设的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