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研究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研究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研究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研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研究

教学单位 _ 经济学院______

姓名 ______

学号_____

年级 ____2010级_______

专业 ____财政学________

指导教师 __

职称 ___

年月日

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摘要:教育是一个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石,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而且,义务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提升国民素质、弘扬本民族文化、传播人类科技和文化基础知识、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作为支撑。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当中,在此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研究支持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义务教育在推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义务教育政府投入总量不足,近年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虽然连续几年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投入水平仍相距甚远。本文着眼于我国义务教育的财政政策,主要阐述了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现状,分析了义务教育与财政政策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针对现有的财政不足的情况,提出了自己对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建议,希望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有一些帮助。

关键词: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健康发展;青少年

Abstract: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vival, a n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s founding.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the national unified implementation of all school-ag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must accept education, is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countries must be guaranteed. Moreover,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but also promote national quality, carrying forward the national culture, the dissemination of hum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ultural knowledge, an important means of nationa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must have a strong compulsory education finance policy. Our country is in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well-off society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n this case, need further studies support the fiscal polic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better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promoting social progress. Compulsory education government investment amount is insufficient, in recent years, financial education funds though as a share of GDP growth for several years, but the investment level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still far apart. Aim at our country compulsory education finance policy,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compulsory education finance policy of the status quo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scal policy, and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shortage of finance, put forward his suggestion for our country compulsory education finance policy, want some help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compulsory education; Fiscal policy;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eenagers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重点推行的一项惠及国计民生的事业。全面推行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补助生活费是党中央、国务院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国家着眼于长远利益,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伟大壮举,也是我国教育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几年前,温家宝总理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重点发展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上的起学。我国是一个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60%,农村户籍中小学生更是占全国中小学生的近83%的比例。基础教育工作是国家整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整个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大计。但是,纵观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状况,义务教育的实施情况还是不免令人担忧。尤其是在我国目前区域间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差别十分巨大的现实面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严重阻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在西部边远地区和一些欠发达的山区,教育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孩子上不起学,边远山区没有教师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义务教育的财政政策不均衡严重影响了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脚步。“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很难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跨越式追赶和城乡教育均等化目标,甚至连保证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运行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重视我国义务教育的财政政策,保证我国义务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只有完善的财政政策,义务教育的实施才有了动力和保证,才能真正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真正实现科教兴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探究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意义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的成果和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教育财政政策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让全国所有青少年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坚定不移的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以化解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形成的矛盾。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益的公共性、受教育者的合法性和对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决定了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对于和谐社会构建重要性。因此,本文结合我国经济体制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现状,对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过程中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且探索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尽可能地为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探索一条可以使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途径。2006年9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新《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义务教育免收学费、补助生活费,也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定了我国的义务教育是免费的义务教育,有效杜绝了上不起学的现象,同时也明确了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职责所在,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这些政策都突出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缩小了各地区中小学发展不平衡的差距,而且也引入了问责制,保证义务教育的费用必须用到合理的地方,任何个人、团体不能挪作他用,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将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但是不可否认,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也更加显现出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重要性。通过对更有效地完善我国义务教育制度与政策进行探究,这些探究对优化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资结构、完善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财政责任,以及我固需要迫切建立的教育财政法及其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1.3当前相关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当前国内主要相关研究已经取得进展,同时也存在着些许不足。第一,义务教育投资超前增长。义务教育投资研究表明:义务教育人均经费相对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超增长的,并且义务教育人均经费超前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从总体来说,这两个现象都是教育投资的超前增长的表现。当我们认识到教育投入超前增长规律,在进行教育投资决策时,要注意随着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应相应提高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提高学生人均经费占人均GDP的比例,以保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根据研究表明,分散型的教育投资配置形式虽然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大力兴办基础义务教育的积极性,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农村义教育经费的短缺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改变了义务教育的出发点、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初衷,将政府的义务变成了农民的义务,致使义务教育由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演变成了贫困地区农民子女难以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不但如此,这种投资体制造成了各地区教育资金投入上的差距,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公平性。分级办学制度,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具体的实践运行,都无法保证教育资源公平合理地分配,它把本来应该由国家、社会和家长共同承担的义务教育直接推给了社会和家长,造成了城乡之间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延续。第三,实现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可借鉴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根据教育支出的项目来确定各级政府的负担比例。这种方式在日本比较流行,他们明确各级政府需要承担哪项财政支出,明确各级政府的具体责任,包括小学的公用经费和基建经费由谁承担,初中的公用经费和基建经费由谁承担等等。第二种方式是根据基层政府的教育支出需求和财政支付能力计算出义务教育经费缺口,不足部分由上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弥补。这种方式主要在美国实行,他们首先由基层政府制定一个教育支出的预算,如果基层政府财政不足再由上级政府和中央政府划拨专项资金,中央政府以此来调控义务教育的实施。由于这种方式操作程序复杂,技术上要求很高,短期内难以实现。

第2章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

2.1当前教育财政政策现状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一直在努力扶持基础教育,但是其现状也不容乐观,尚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方面。第一,当前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政府投入总量相对不足。最近几年来,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虽然连续几年增长,2007年为3.4%,2008年为3.6%,2009年为3.9%,2010年为

4.3%,但是和美国、德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投入的义务教育资金总量还存在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同时,我国在基础教育中中小学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在一些贫困地区仍然有发不起工资的现象。教育经费投入依然是制约义务教育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要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快速发展,必须加大政府投入的义务教育资金的总量。第二,城乡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差距太过悬殊,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仅体现在学校建设、资源配备等硬件上,也体现在教学质量、师资配备和教师工资等软件方面。城乡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水平上存在严重差异,不同地区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水平也存在极大的不均衡。在一些发达的大城市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对于贫困地区的投入就显得捉襟见肘。东部发达地区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差距明显。不但如此,学校之间的差距还导致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愈演愈烈,北京某小学择校费六万,而同一区域薄弱学校则招生不足,连正常的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重点小学上重点中学、重点中学上重点大学,这已是心照不宣的社会现象。另一方面,投入机制的不合理不仅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不能获得必要的财政保证,影响了政府教育支出的整体效率,也加剧了我国社会的不公平。第三,农村义务教育债务负担严重。为了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完成教育的规划以及地方政府有些盲目地向政绩看齐,很多的县政府、乡政府借了大量的债务来进行学校的建设,因此地方政府累积了巨大的建校债务。这些债务包袱不仅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绊脚石,而且经常挤占侵蚀新投入的教育经费。新的教育经费被挪作他用,使本该投入义务教育的经费减少,无疑降低了义务教育的质量。第四,我国义务教育资金使用效益不佳和管理不够完善。由于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在资金管理和资金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多的缺陷,义务教育资金没有真正做到专款专用、高效率的应用。各级地方政府、财务部门、税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仍存在挤占、挪用、滞留各类教育资金的问题,有的还存在一些坏账、死账,进一步加剧了义务教育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甚至还有部分县政府、乡政府擅自变更上级专款投向,挪用基础教育补助资金,或用于发放工资、偿还债务、抵顶乡镇上缴税收缺口,这些管理上的漏洞急需弥补,加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义务教育资金的投入总量,使义务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2.2财政政策对于义务教育发展的作用

2.2.1完善的财政政策是义务教育的保障

义务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而提供这一公共产品,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为了使义务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财政政策,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缩小城乡义务教育之间的不均衡。只有有了完善的财政政策,投入到义务教育的资金才能有所保证,义务教育才会有更好的硬件和软件的保障。最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在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就进行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财政每年对中西部地区安排资金专项专用,全力保证中西部地区学生的学习。同时,向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的教科书,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免费提供地方课程的教科书,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保证了学生对课本的需求,保障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范围和力度。完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是保障义务教育发展的必要前提,推进义务教育的全面发展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保证。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必须有强力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作为支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决定着义务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

第3章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不足

3.1现有教育财政经费不足,缺口巨大

我国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还面临着巨大困难和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教育经费短缺和教育机会的分配不均。尤其是教育财经经费总量不足,缺口巨大。最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经费总量逐年增加,2005年底,我国在90%的人口地区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仍有10%的贫困人口地区未实现这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我们不难发现,相对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并没有缓解,尤其是偏远山区表现的更加明显。目前,有好多偏远地

区中小学教师不能按时领到工资,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仍然相对常见,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5年,全国二十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拖欠教师工资总额达到将近86亿元。不但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另外,农村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由于经费不足,相当多农村地区不具备义务教育的基本办学条件。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还有部分中小学生在危房里学习,经费的不足使这些危房得不到重建,而有些学校为了修建学校,为了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乡政府举债进行校园建设,使农村义务教育除了拖欠教师工资外,还承受着巨大的建校债务。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经济比较发达的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累计负债额为45亿元,资金缺口相对较大。更有甚者,债权人为了讨债而侵占校园,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最后,中小学乱收费屡禁不止。近年来,中小学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没有给学校提供必要的办学经费。学校不得不向学生收费来维持正常的学校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农村中小学乱收费,是政府没有承担教育财政责任的表现。当然了,归根结底还是现有教育财政经费不足,缺口巨大造成的,现有教育财政经费不足已严重阻碍了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3.2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不足的原因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教育支出层次结构很明显的不合理,政府对基础教育,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倾斜力度不够,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另外,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力度不足。地方经济薄弱,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我国义务教育处于相对较弱的位置,间接地导致了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不足。再加上缺乏科学化的教育经费投入监管体系,并且科学确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标准的方法也存在缺陷,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不足。

第4章完善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措施

4.1 改革筹资模式,增加政府责任

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而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把义务

教育当作公共产品来对待,这与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是密切相关的,义务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素质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民主进程的基础。义务教育不仅可以使青少年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水平,而且能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可以间接地惠及他人。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涉及的主要是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免费提供义务教育,可以有效地增加劳动人民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受到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反过来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又能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在目前的社会经济体制下,如果想避免两极分化,缩短贫富差距,一个最有效的捷径就是投入更多的资本在低所得者的身上,使他们接受更多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而缩短贫富差距。所以社会有责任和义务来保障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力,最终达成社会公平。因此,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将现有的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教育附加费、学生个人交费等渠道筹措义务教育经费逐渐转变为政府投资为主的渠道,从而给予城乡居民在义务教育财政负担上同等的国民待遇。

4.2 提升经费负担主体级次,实现“国家办学,分级承担”

无论是因为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还是为了缩短贫富差距来实现社会公平,政府都应承担起义务教育的主要财政责任,也就是说,提供义务教育经费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的财政职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央将财政权利下放,实行中央统一领导下的中央、省、市、县、乡各级财政。五年以后,义务教育则全部由地方政府,主要是省以下的市、县、乡政府管理,投资也由他们负担。这种财政管理体制高度分散,虽然发挥了基层组织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据统计,在义务教育财政经费中,向政府承担了78%,县政府承担了8%,中央所承担的份额还不到3%,不难看出各级政府在财政份额上分配很不合理。所以我们应对政府管理义务教育的级次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变义务教育财政体制高度分散为相对分散。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财政管理体制具有一定合理性,并且在管理义务教育中县政府有一定的经验。与此同时,中央和省级政府则应占更大的投入比例。

4.3 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解决一个国家义务教育财政经费不足和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措

施是拥有一个合理的政府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要使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更加完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众所周知,中央政府的支付的经费就是为了确保所有的人民大众可以享受到义务教育,从而实现社会公平的最终目标,所以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应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比如一些山区和国家级贫困县,还有能促进民族团结的地区,比如少数民族聚集区,还有在教育事业上比较落后的中西部省份。第二,省级政府依靠本级财力和中央的转移支付,在省内进行以各地区义务教育经费均等化为目的的转移支付,加速建立农村地区平稳化、规范化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

4.4 进一步完善财政立法

教育财政资金的发放和高效率的使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其间涉及了很多团体的利益,如何处理好各团体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义务教育作为一个公共产品,政府承担了主要的责任和义务,扮演了主要的角色,这就意味着政府将针对不同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应该履行的义务、承担的责任及从教育中享受的权利和得到的利益开出教育帐单。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利益有时候无法全面照顾,有时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而想要解决好这些矛盾,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完善财政立法,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根据法律法规来规范教育,是教育健康发展是义务教育顺利运转的基本方法。要想改变现在义务教育财政资金不足的不利现状,就应该从政策上向义务教育倾斜,把义务教育财政投资应得份额纳入法制轨道,依靠法制手段规范义务教育投资行为,扶持义务教育发展。

第4章小结

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基础,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而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如何做好义务教育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使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国家工作的重点。要做好义务教育这一重要事业,完善的财政政策是其有利保障。任何一个国家稳健财政政策的最终目的是致力于改革,我国的公共财政更该是一项根本性的改革,但是这改革牵动的绝对不

仅仅是财政收支安排本身,表面上的事情表现在收支安排上,但其深刻的实质内容是稳定财政体制的基本走向,是为了能更好的服务于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只有拥有了完善的财政政策,才能保障义务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实现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致谢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美好的大学生生活接近了尾声。回想过去,我需要感谢很多很多的人,现在,怀着感恩的心情敲下“致谢”两字,感谢关心、支持、帮助我的老师、同学及家人。对于在研究生阶段给与我深深教诲的老师和学校领导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是你们给我学习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指导,你们是我的指明灯。在整个毕业论文的写作期间,老师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准备论文时,老师耐心的告诉我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写开题报告;每一堂课都充满了老师的心血与汗水,从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无不倾注着老师对我们的爱,老师付出了自己的努力。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并激励着我。每一位老师在教给我们知识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对我以后步入社会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此,谨向老师和学院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祝他们工作顺利,心想事成。当然了,还要感谢一直鼓励我和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走过的可爱的同学们,班里的同学都很团结,四年来,他们给了很多帮助和支持。谢谢你们的无私帮助与关心,谢谢你们陪我一路走过,不离不弃,并在我写作期间,给我提出了一些意见。衷心祝愿你们学业有成、生活幸福!最要感谢的当然还是我的父母,没有我的父母就不会有我的今天,父母不仅为我的学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后盾,而且在我遇到困难时,是他们在背后坚定地支持我、鼓励我,是他们的关心和鼓舞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愿此论文能略表我对他们养育之恩的报答。在此,祝福我的父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再一次感谢所有关心我、帮助我的人!

参考文献

[1]栗玉香.义务教育均衡推进的财政分析与政策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

8

[2]胡平平、张守祥.《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及管理体制问题研究》,科学出版

社,2007

[3]李开晨.关于建立新时期义务教育财政保障体系的构想,经济研究参考.2008, 4

[4]庞丽娟.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扎实推进免费义务教育,教育研究.2008,5

[5]苏明.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2

[6]范效东.中西部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评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

[7]周金玲.义务教育及其财政制度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8]费菊瑛.改善义务教育投融资体制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9]刘惠林.中国农村教育财政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牡育红、王善近.中国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C ].人民教

育出版社,2000

[11]马戒.试沧我匿农村基础技育的经费问题.西北民族研究,1998

[12]幡天静.我国县级义务教育投资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困素分析[J].教育与经挤,2000

[13]王善迈.重构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N ].中国教育报,2005,8

[14]栗玉香.教育财政学[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5]王蓉.我国义务教育财政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 J].教育与经济,2004,4

[16]栗玉香.义务教育均衡推进的财政分析与政策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

[17]杨会良.当代中国教育财政发展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8]王炳明.21世纪初期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变革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

[19]张梅梅.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支出体制改革初探[J].黑龙江对外贸易,2008

[20]夏娟、胡乐慧.关于完善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分担体制的探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5

[21]王小利.中国教育投入的财政政策分析[ J].财政研究,2004

[22]谢秀英.我国义务教育财政问题探析[ 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

[23]曾满超、丁延庆.中国义务教育财政面临的挑战与教育转移支付[ 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

[24]范先佐.构建“国家办学、分类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J].教育发展研究,2004

[25]高如峰.对农村义务教育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分工的建议方案[J].教育研究,2005

[26]王竹宇.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现状与改革对策[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7]韩宇平.公平视野下中国基础教育财政政策[M].教育与经济,2002

[28]陶红.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公平性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

[29]颜毓娉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的财政政策研究 [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30]王炳明.21世纪初期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变革探析[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

[31]潘明韬. 最优义务教育供给和政府间财政[M].经济研究导刊,2008

[32]李玲利.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及财政政策研究[J].天津财经大学,2009

[33]陈丰. 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财政分析与政策选择[M].山东大学,2010

[34]谢芳桂.浅谈财政政策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影响[M].管理观察,2012

[35]林恬伊.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可持续发展浅议[M].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

[36]邓言平.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探析[J].法制与经济,2011

[37]崔红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J].厦门大学,2009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方法

我国具体情况:县级政府,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县级政府财政收入能力很低 省与县共同参与配套,以省为主 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方法 (一)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 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单列,目的是将各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责任落实到预算当中,是保证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基础。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已经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5条要求:“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只要在单列的教育经费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和非义务教育经费分开,就形成了单独的义务教育预算。中央及省政府基本不直接举办义务教育,在其本级预算中,单列的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是对下级的转移支付金额。县级政府承担统筹和直接支付义务教育经费的责任,应做出全面的义务教育收支预算。 (二)建立县级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模型,确定转移支付需求 以县为单位建立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模型,测定转移支付额。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额由义务教育标准支出、义务教育标准收入及激励系数计算确定。凡标准支出小于标准收入的县,可以得到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标准支出、标准收入应根据客观因素按数学公式计算,它们由多个项目构成。 (三)中央和省承担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的最终责任 对县级义务教育的收支缺口,应根据所在省的财政状况,确定中央和省的弥补责任。弥补采取总额比例弥补法。各级转移资金直接划拨到县,不经过中间环节。 四、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模型:总额比例补助 (一)县级转移支付模型 县级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模型为: 县义务教育转移支付额=(县义务教育标准支出 -县义务教育标准收入)X激励系数 其中: 激励系数=[1+B(县政府义务教育财政努力程度-全国县级政府平均义务教育财政努力程度)] 它表明,某县义务教育财政努力程度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所获得的补助将增加B% (二)义务教育标准支出模型 县义务教育标准支出=该县小学标准支出+该县初中标准支出 小学标准支出=小学人员标准支出+小学公用经费标准支出+小学贫困生补助标准支出+小学基建标准支出 其中:

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pdf

为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适度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出口增长等政策。这些都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下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组成部分的财政政策,也应当是积极的。 目前我国经济出现市场型过冷状态,直接表明我国的企业部门在市场机制的约束下,已拥有“过剩”的资源和要素,可以并且必须转用到政府部门上来了。因此,市场过冷的根本经济涵义就在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应从以往过多注重个人产品的生产,转到较大幅度地增加公共产品的供应上来,具体地看主要是应当较大幅度增加政府的预算支出。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起飞的阶段。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首先需要作好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等方面的先期准备;而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今天,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等,又是关系到我国能否赶上世界发展潮流和实现经济腾飞的根本问题。由于我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几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以增大个人产品的产量,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为首要目标,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也在基础设施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欠债”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路不畅,电不明,水不足,话不通”等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已愈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离满足经济腾飞的需要仍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样,我国目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意义,就不仅是刺激和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实现8%增长率的问题,更主要的还是通过财政政策的运作,调整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在GDP中的相对份额,从而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打基础的问题。 目前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国债大规模增发的背景下,国债的发行收入应基本上用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而不应用于填补财政的经常性支出亏空,这应是我国财政避免陷入债务危机的基本前提。财政的经常性支出必须以经常性收入为来源,而国债作为财政的临时性和补充性的收入来源,显然不宜用于经常性开支,否则必将出现国债规模逐年递增的惯性膨胀状态,而使财政陷入债务危机之中。相反,基础设施等投资是财政的非经常性支出,其年度投资规模是可以依据当年经济的宏观景气状态而灵活地扩张和压缩,不仅可以产生有力的反经济周期的政策效应,而且当经济景气时还可以相应压缩债务发行规模,减少债务负担。此外,由于投资性支出将形成相应的国有资产,这就使得国家债务与国有资产形成对称状态,因而此时的国债具有“虚”国债的性质,这与被用于经常性支出而纯消耗的“实”国债,是有着根本差异的。 第二,积极的财政政策应伴之以财政管理上的严格“增收节支”。我国目前国债的发行收入有相当份额是用于填补经常性支出亏空的,其弊端人所共知,也一直在努力纠正,因而是有着很大的不得已性的。这就需要严格财政管理,通过增收节支,力求以税收等经常性收入去满足经常性支出的需要。此外,我国正在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各级财政是其主要的财力来源之一,但这是财政的经常性支出,因而是不能以国债和各级地方财政的准公债收入为来源的。但社会保险基金的建立又需要庞大的财力投入,这也需要严格加强财政管理,才能解决所需财力。 第三,目前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应以财政政策为主,其中又以扩大财政投资为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运作,主要是通过增大货币供应量来影响企业和个人需求以产生政策效应,如果企业和个人需求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相应回应,就不能出现预期的需求扩张。财政的公共投资政策运作则不同,它直接形成着社会需求,而无需企业和个人需求的相应回应,从而可以产生货币政策所不具有的政策效应。目前我国已连续运用各种货币政策手段刺激经济,但市场远未作出相应的反应,因而远未达到预期的政策效应。为此,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抉择,应当从货币政策为主转到财政政策为主,而其中又要以财政投资政策为主上来。这就是应主要依靠大规模增加政府的投资来刺激经济回升。否则目前的连续降低利率和扩大贷款规模,已产生了巨大规模的货币存量,一旦我国的市场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刺激下复苏,则可能立即转入急剧的通货膨胀之中,“前门拒狼后门进虎”,其结果将是宏观经济的过分波动和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过度摇摆。如果联系到对我国金融状况有着巨大压力的亚洲金融危机一时难以结束,我国更应未雨绸缪,尽可能消弭通货膨胀危险于未然。因此,不仅从加大今年经济发展速度,而且从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着眼,都必须将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重心转到大规模增大财政的基础设施投资上来。 论文在线·张馨

乡镇卫生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乡镇卫生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篇一: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制度 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县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巩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乡镇卫生院可持续稳定发展,保障全县59.4万农民的基本医疗与卫生保健,根据国家卫生部、财政部颁布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以及各项财经法规,特制定《石门县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制度》。一、预算管理1、卫生院年初要根据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结合以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详实编制年度收支计划,提交全院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报主管局审批。2、编制收支计划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3、卫生院必须严格执行年度收支计划,不得随意调整,如有较大调整,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报主管局备案。二、收入管理1、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政策、收费范围、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坚持不超收、不漏收、不乱收的原则。2、各项收入必须坚持由卫生院财务收取,必须坚持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统一分配,统一使用,任何个人和科室4都不得代收费和截留,更不得私设小金库及帐外帐。3、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收费必须使用财政部门或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严禁使用自制票据或白纸条收费,严禁收费不开票。票据必须专人保管,要严格进行票据登记、缴销制度。各种票据不得转借,不准虚开、多开或套开金额,一经发现以上行为,将按《湖南省票据管理条例》和党纪政纪及法律法规相关条款进行处理。4、收费处要当日缴存各项收入,离金融机构较远的单位,在确保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1天,单位及个人不得坐支和挪用。5、健全收入管理监督机制,收费处所报 的各项收入,财务部门必须与各科室进行认真核对,杜绝收入不报、瞒报或少报的现象发生。三、支出及成本费用管理1、卫生院的支出及成本费用要严格执行国家方针政策、财 政规章制度、财务制度、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等财经法规、纪律以及卫生院年度收支计划。2、各项支出必须凭合法的 原始凭证报销,原始凭证必须具备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经济业务的内容、单价、数量、金额、出示凭证单位公章、填制凭证人员姓名、经济业务的用途、经办人员签名、实物类验收人签名等必备要素,并且必须坚持一支笔签字审批制度,原始凭证要做到内容真实合5法、数字准确、手续完备。3、单笔经济业务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开支,必须经院委会集 体研究,报销时必须附院委会研究意见(与会人员签名)。

研究论文:促进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新经济学论文 促进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 究 摘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是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的具体步骤,本文将对事业单位改革的现状和难点进行分析,结合事业单位的科学分类、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思路进行研究,并根据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实际,探讨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经费供给模式和促进其发展的财政政策,重视把理论分析和可操作性结合起来。 关键词:事业改革;难点;总体思路;财政政策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具体步骤,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事业单位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近年来各地对社会事业改革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财政对事业单位的经费供给模式有了很大变化?但从本质上说现阶段事业单位改革尚未到位,一方面财政负担沉重,经济效益不高,另一方面资金使用分散,重点发展的社会事业缺乏足够的支持,导致社会效益低下。因此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事业单位现状及改革的难点

目前我省事业单位主要按行业特点进行分类,缺乏对其社会功能、性质、地位和作用的科学分析,存在事业单位标准过宽、范围过广、比例过大、使得国家包揽过多,重点不明,财政负担过重,对财政而言,“负担沉重”与“投入不足”同时并存,财政负担沉重之后必定是对确实需要资金的投入力不从心。以我省省级事业单位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截止2003年3月31日,省级事业单位763家,事业编制91836人,实有72214人。其中财政核拨315家,占事业单位总数41.3%;编制17858人,占总人数的19.4%;实有14253人,占总人数的19.7%。财政核补185家,占总数24.2%;编制27780人,占总编制的30.2%;实有21651人,占总人数的30%。自收自支128家,占事业单位总数的16.8%;编制5787人,占总编制的6.3%;实有3955人?占总数的5.5%。上述资料表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比重仅占事业单位总数的16.8%,编制人员仅占6.3%,而财政核拨和核补的事业单位数和人员编制数占了绝对比重。2002年省直事业单位人员及公用经费支出(还不包括专项经费)22.8亿元,占财政支出总支出比重高达23.7%。 中央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原则和框架都已十分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和

— 1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促进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进入产业投资领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运用政府引导基金促进股权投资加快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14?17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省级政府引导基金投资运作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194号)、《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市级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威政办发…2018?8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区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是指由管委出资设立并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基金。 第三条 引导基金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区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其他政府性资金,以及引导基金运行中产生的收益等。 第四条 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参股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子基金), 或对部分项目进行直接投资。在不违背现行金融投资政策的情况下,也可采取其他投资方式投资于

回报周期相对较短的项目。 第五条引导基金实行决策与管理相分离的管理体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防范风险、滚动发展”的原则进行投资管理。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成立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区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决策委员会(以下简称引导基金决策委员会),由管委主要领导任主任,管委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经发局、财政局、商务局、国资办、金融办、引导基金投资公司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管委其他领导、区直其他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行业(领域)专家在决策委员会研究涉及分管事项时参加会议。决策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一)研究决定引导基金重大政策和重大事项; (二)统筹实施政策指导、监督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 (三)负责确定引导基金的资金筹集、支持方向; (四)审议批准引导基金直投项目; (五)审议子基金设立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投资方向、收益分配、清算、让利、管理费用、决策机制、风险防范等; (六)审议引导基金年度运营情况;批准引导基金投资损益报告; (七)研究制定防范基金运作风险的措施; — 2 —

义务教育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义务教育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管理,规范公用经费支出,确保公用经费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公用经费来源及使用范围 第一条学校公用经费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经费。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核定的生均公用经费、杂费。 第二条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 第二章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原则与办法 第三条我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原则:集中监管、统筹使用、分级预算、计划调控。 第四条学校会计加强对各学校公用经费预算编制指导及使用的监管。各学校费用由校长核准、经手人“两签”后,再报乡中心学校审批列支。各学校费用收支仍在中心学校账套内分部门核算,以准确反映各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 第五条公用经费管理实行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制度。年初,统筹管理的经费由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需要进行公用经费预算编制,报中心学校初审。统筹使用的经费由中心学校牵头,各

学校校长参与进行费用预算编制。后由中心学校对各学校的公用经费年度预算进行审核,最后报教育局核准和财政局备案后执行。 各校要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统筹兼顾、规范透明、高效顺畅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学校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要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更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集中财力办大事。学校公用经费预算要落实到具体项目、科目,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不留缺口,确保每一分钱用到学生身上。 第六条公用经费执行支出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管理。各校预算及使用计划经上报并核准下达后,应严格按计划执行。各学校要制定实施预算计划,在学校内部把预算执行职责落实到具体岗位。 第七条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或活动资金支出超出2000元必须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中心学校要监督所辖各中小学的公用经费按计划规范使用,不得挤占、截流所辖各学校经费,原则上由各校自行支配,但村小超过2000元支出项目须书面请示中心学校研究同意,方可实施。 各学校要对照年度预算的总体目标,定期分析公用经费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经费的正常使用。 第三章公用经费使用要求与标准

2021-2022年高考政治 冲刺专题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2021-2022年高考政治冲刺专题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一)基础知识 1、财政收入与支出及其关系?财政的作用? 2、税收及特征?种类?作用?依法纳税? 3、财政政策的内容有哪些? 4、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职能? 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6、人民币币值稳定 7、货币政策的内容有哪些? (二)复习思考 1、在当前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常州市政府对低保户和低收入群众实施廉租房保障,以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近两年,该市通过新建、收购等方式筹集到8000余套公共租屋。对较低收入群体购买经济适用房给予8万元补贴。据测算,实现经济适用房每户8万元货币配租需要8亿元,加上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资金,大约需投资30亿元。由于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增加普通商品住宅供应、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常州成为苏南房价增幅最低的

城市。 (1)该市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2)结合材料,谈谈该市政府是如何发挥财政作用以改善民生的。 2.xx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完成两年新增1.18万亿元的目标。重点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等低收入群体补助水平;实施和完善家电、汽车下乡等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措施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内需,进一步保持经济向好势头发挥了重要作用。 (1)上述材料表明xx年我国实行什么样的财政政策。 (2)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的。 3.表:秋季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情况

专项财政资金使用指引

专项财政资金使用指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规范专项财政资金使用,保证专项资金受控、合规有效使用,确保按计划进展完成验收,根据国家地方政府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和政策,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财务制度,特制定本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各级政府划拨的所有项目财政资金的管理。财政专项资金是指经公司申请,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后下达到公司,用于指定项目的资金。该资金要求按项目单独核算,按预算专款专用,不能挪作他用,按计划进度和时间完成结题验收。 二、管理职责 1、项目申报与实施部门:根据项目归口部门,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负责专项资金项目可行性论证与资金预算的编制,负责专项资金项目备案、申请及报批工作,负责专项资金对应项目评价、对外对上汇报、内外对接,负责项目实施进度安排与督办,负责资金使用统计、台账建立、情况说明与总结,负责项目运行各阶段的总结及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负责项目验收准备工作和完成验收。 项目负责人,应对项目研发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承担直接的经济与法律责任,并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一旦立项,就需将立项相关资料提交计财部,计财部才能根据立项性质和资料,在核算系统中建立项目核算模块;当项目申报和实施部门发生项目相关费用时,必须参照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和类别进行归集建立相应台帐,并在报销支付时注明项目名称和类别。 2、计财部:负责配合项目申报项目部门编制财政专项资金预算,进行财务评价,负责专项资金的银行账户开立及日常使用审核,负责

项目资金单独核算,定期向项目部门提供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积极配合项目验收部门,提供资金支付清单资料或使用报告。 当项目申报和实施部门需报销支付财政专项费用时,必须认真比对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和预算,审查是否合规、超预算、超范围,对于不合符要求的一律不能纳入相应项目核算,以确保项目验收合格。 3、其他各相关部门:根据归口及部门职责,负责专项资金项目运行各过程中的配合工作,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内部加工、委托外协、项目材料采购、证照申办、专利申请、运营管理等。 4、公司领导:负责项目立项、实施方案、招投标等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民主集中、会议决定;根据财务制度,公司领导在各自权限范围内负责专项资金支出的审批。 三、管理要求 1、专项管理:对各专项资金按项目分别建立专帐,或根据财政部门要求单独建账核算,单独开户列支,专款专用,划清与生产经营资金的界限,不得互相占用。 2、指定用途:专项资金严格按项目批复的计划与用途使用,不得擅自变更批复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 3、资金配套:公司自筹资金按照批复要求同步配套,一般须按比例使用,不得优先使用专项资金。 4、专组负责:成立项目实施小组,指派公司级领导具体负责,保证项目按既定的要求实施,保证专项资金的有效合规使用。 5、阳光运作:项目实施方案可邀请专家论证、接收咨询,项目和大宗采购实行招投标,所有项目和大宗采购必须有合同有依据,按规定项目建设必需推行监理制的,则必须聘请监理进行管理。 6、档案管理:对项目全过程收集和建立档案资料,包括项目的

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有几年的时间,对抑制通货滞胀,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此引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迫在眉睫。 [关键字]:积极财政政策经济增长影响 “积极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上的增债,扩支来拉动需求,弥补需求不足,在某些情况下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利的,但其消极影响依然不容忽视。 一.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分析 (一)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一方面,每年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投资大量的项目,直接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期间,中央政府每年发行1000亿―15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仅从1998年至2004年7月间,累计发行9100亿元。但财政的这种资本性支出的带动作用更大。在中国,政府资金具有引导效应,比如政府上一个项目,银行就争着给贷款,这种“政府投资、银行跟进”所形成的投资规模是相当惊人的。 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讲,财政政策虽然能直接刺激投资,但往往因为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而使其效果打折扣。这里要指出的是,由于特定的体制原因,中国这一时期的财政政策是几乎没有“挤出效应”的。 (二)“积极”的货币政策作用相当微弱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启动,宏观政策伴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相关部门看来,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既能防止通货膨胀又能防止通货紧缩的政策,即适中的货币政策。但从事后来看,我们的货币政策事实上是偏松的。主要原因倒不是我们名义上采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而在实际操作时违其原意,即货币供应量仍加速增长(积极货币政策的最重要表现),相反,我们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期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加的并不是很快,相比之前20%以上(甚至30%左右)的年增幅,这些年M2的增幅一直稳定在15%以下,是名副其实的“稳健”;但近些年来我国的M2/GDP越来越大,尤其是1998年以后迅速增加,粗略估计当前为2左右,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而且,中国人民银行从1996年以来八次调低利率,其中1998年之后就有五次。 二.理论界关于我国经济财政政策的走势分析: (一)尽快淡出的观点 即逐年增大的财政风险给经济健康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令人担忧,积极财政政策应尽快淡出。 (二)步步淡出的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是在特定条件下采取的反周期财政措施,要求控制债务规模、压缩赤字的宗旨不能放弃。积极财政政策不能长期坚持,淡出是必然趋势,但需要一定的条件。 (三)型的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要适时适当地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方式和重点,根据国家财政状况的许可程度,积极发挥财政政策对市场的补充作用,为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监督,规范医院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及国家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规定,结合医院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 的公立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所)、疗养院等,不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第三条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 第四条医院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 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持医院的公益性。 第五条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经济管理,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加强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第六条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职人员,会计人员须持证上岗。 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 第七条医院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医院的财务活动在医院负责人及总会计师领导下,由医院财务部门集中管理。

第二章单位预算管理 第八条预算是指医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医院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医院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第九条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 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定项补助的具体项目和标准,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根据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十条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 第十一条医院应按照国家有关预算编制的规定 对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年度事业发展计划以及预算年度收入的增减因素,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业务活动需要和可能,编制支出预算,包括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收支预算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十二条医院预算应经医院决策机构审议通过后上报主管部 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对医院预算的合性、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稳妥性等进行认真审核,汇总并综合平衡。财政部门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和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对主管部门 (或举办单位)申报的医院预算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核批复。 第十三条医院要严格执行批复的预算 经批复的医院预算是控制医院日常业务、经济活动的依据和衡量

经济结构及财政政策研究论文.pdf

一、十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特点与目标 结构调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发展是通过结构的规律性调整和转换而实现的。在结构调整中,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换、体制和组织创新,一方面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一个新的增长阶段的形成,往往伴随着一次大的经济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也清楚地显示了结构调整和转换推动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近些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原有分工格局和资源配置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的重要转变。发达国家在调整,新兴工业化家、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也在调整,尽管调整的内容、难点各不相同。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正处于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或者说,已经到了一个不经过大幅度结构调整经济将难以获得进一步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 “十五”时期进行的新一轮结构调整,与前两次大的结构调整相比,在发展阶段、体制条件、外部环境等方面都有了显著不同,因而就有了同以往不同的特点。 首先,是在短缺经济结束、传统产业普遍供过于求的背景下进行的“升级型”的调整。供求关系格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在90年代初、中期经济高速增长后出现的。当然,相对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依然具有的增长潜力,供过于求、生产过剩是阶段性、结构性的。这恰恰构成了进行新一轮结构调整的理由。近几年来,出现了某些通货紧缩的趋势。国家实行了以扩大内需为重点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对稳定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要把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和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动力问题区分开来。发掘我国经济中蕴含的巨大潜力,使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国民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关键在于新一轮的结构调整,重点在于结构升级。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初的结构调整是“补课型”的,90年代初的调整是“填平补齐型”和“升级型”的结合,那么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将主要是“升级型”的。 其次,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进行的“适应型”调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范围的生产、采购、销售、金融和企业组织形式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强强合并层出不穷,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加入WTO,实质上是按照一套国际社会认可的规则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应对战略和策略,取决于国内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状况。就结构调整而言,其重点是在已有对外开放水平上,依据我国国情,进一步扩大、加深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充分发挥我国现有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明确哪些行业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应重点发展,哪些行业具有潜在竞争力而应着力培育,哪些行业在可预见的将来难有竞争力而应“积极放弃”,从而进行“有进有退”的结构性调整。从这个角度看,新一轮结构调整应当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致力于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适应型”调整。 第三,是在技术进步加速,正在对经济全局产生革命性影响的背景下进行的致力于技术结构升级的调整。近年来技术创新层出不穷,特别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发展,给传统的交易和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我国正处在传统工业化尚未完成的阶段,如何不失时机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缩短与发达国家在一些重要领域的技术差距,同时更多地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其技术含量、附加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如何形成基于企业和市场,同时得到政府合理指导和支持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机制,都是新一轮调整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由此带动的技术结构升级也将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内容。 第四,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背景下进行的旨在形成结构调整新机制的调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初步形成,但旧体制遗留下来的某些深层矛盾依然存在,经济转轨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根源于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在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上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就不仅有助于新一轮结构调整的成功,而且将有助于形成基于市场和企业的对经济结构动态调整的良性机制。既重视结构调整本身,更重视形成结构调整的新机制,应当而且也可以是新一轮结构调整的显著特点。 从以上的特点出发,通过“升级型”调整和“适应型”调整,使我国经济获得在较长一个时期(如10年左右)保持较高发展速度(如7-8%)的动力;通过调整中深层体制问题的解决,逐步形成能够对结构问题做出积极反应和调整的新机制应是新一轮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二、调整的主线:产业升级和城市化 我国经济中的结构问题由来已久,涉及面广,错综复杂。研究目前的结构问题,首先要找出那些全局性、根本性的矛盾及其联系,并分析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从这个角度看,现阶段我国经济中大体有如下一些主要结构性矛盾。一是三次产业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中的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的问题未得到根本扭转,而在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停留在农业领域。二是城乡之间的矛盾。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问题。这不仅表现在部分工业企业(特别是80年代以来“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未能充分利用城市的聚积效应,且表现在城市类型、功能等方面的结构不合理。三是地区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持续扩大。在省、市、自治区内部,也存在着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存在着产品与生产要素市场分割、对外封锁、对内自我保护的现象。四是产品和生产能

财政手段如何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财政手段如何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王 宇 【期刊名称】中国经贸 【年(卷),期】2018(000)006 【总页数】2 一、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已经跃升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仅次于美国。我国的经济状况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宏观上看,我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8%,2016年全年GDP增长6.7%﹑国内生产总值按照收入法达到78万亿元。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在11月份数据中分别达到了167万亿元与182万亿元的规模。在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中高速增长的标准下,虽然经济发展没有出现倒退,但是却有了一些类似经济发展轻微滞胀的特点。我国自2000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和GDP增长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也就是流动性不断增加但是经济增速却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原因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金融并未有效的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难点 1.农村金融发展不完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超过了50%,但是农村金融一直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首先是农村金融支付清算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网点少,网点辐射功能不强,铺设网点的费用成本高昂。我国城镇人口小于农村人口的大环境下,城镇金融机构网点要远远大于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对于一些偏远﹑贫困的地区,金融机构网点甚至存在零覆盖的情况。其次是农村金融征信体系不健全导致的农村金融定价难。农村地区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和农户的金融数据缺失 ,导致以城镇区域数据为基础的定价模式效果不好,加上信息不对称情况非常严重,难以发展农村金融。最后是农村地区金融抵押物不足,农民们从事农业等基础工作,没有资产支持作为金融抵押,影响金融抵押﹑抵押贷款等业务的开展。所以农村金融的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金融体系极度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不完善。 2.小微企业融资难 目前我国4000至5000万家小微企业对国民生产总值贡献率达到60%,对于我国财政税收的贡献率大约在50%,可以缓解﹑解决八成的城乡就业问题。融资难一直是我国小微企业未尝解决的难题 ,自2007年开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每年超过10%的增长率在上涨,但资金缺口却不断增加。首先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目前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主要有利息的贷款,基础部分加上浮动部分要超过20%,再加上抵押物登记评估费用占融资成本20%,还有担保费用﹑风险保证金利息等,这些

中国义务教育与公共财政

中国得教育部门经费短缺,而且过于地方化.省级政府对贫困县得补助薄弱且缺乏系统性。在增加对农村与城镇地区初等与高等教育得投入之前,有必要提高各级政府管理公共资金得效率。在中国,提供教育服务就是十分地方化得。超过90%得教育支出就是由地方政府提供得:本文提供得数据表明70%得教育支出就是由县、乡/镇承担得。在农村,县、乡/镇政府负责基础教育,提供教育服务就是其最重要得一项社会服务。平均来说,一个县要把四分之一得支出用于教育(教育部,2000)。本文通过考察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评估公共支出结果得公平、效率与效益.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得教育体制进行了两项重要得改革。第一项改革就是下放权利与责任——地方政府负责发展基础教育.第二项改革就就是教育融资渠道得多元化。过去就是政府完全承担所有教育经费,而现在政府财政拨款只占整体教育支出得一半。这些改革调动了地方政府与社区得积极性,但同时也给地方财源与管理能力带来了更大得要求.在中国,教育就是一项目庞大得事业。考虑到其规模,中央政府别无选择,只能就是下放基础教育服务得责任。1999年,中国有609,626所小学与63,086所初中,教师人数达900万。全国小学生人数为1、35亿,普通初中生达到5799万(表1).但就是,分权所面临得必然挑战就就是:分到什么程度?如何协调各级政府?如何筹措教育经费? 表1中国普通小学与初中基本数据资料来源:1996年,1998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过去10年来对教育部门得批评在增加,主要集中在两个相关得问题。首先,贫困地区不能为学龄儿童提供足够得教育机会,而且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得目标还远未实现.其次,各地区教育质量得差距巨大,且越来越大.造成这些问题得根源就在于基础教育筹资地方化之后,在地方政府自身财政收入匮乏得情况下,没有中央政府足够得均等化转移支付相配套。这也反映了预算体制与激励机制得缺陷。由于县、乡/镇政府之间得职责缺乏明确得划分,在财政收入匮乏得情况下,尤其对农村基础教育产生严重得影响。本得安排为:第一节有关中国教育政策与现状得背景情况;第二节讨论教育筹资;第三节检查预算行为及其对结果得影响,第四节总结教育支出成果。一、背景情况1、1国家政策框架中国政府早就认识到了教育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得核心作用。1986年通过得《义务教育法》要求到2000年实现雄心勃勃得、面向所有儿童得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得义务教育(“普九”)。1996年得“九五计划与2010年教育发展规划” 对这个目标进行了适当得调整,规定到2000年要实现以下目标:小学在校生达1、35亿人,比1995年增加300万人,年递增率0、45%.初中在校生达到5500万人,比1995年增加770万人,年递增率3、1%,初中入学率达到85%左右.按省级政府制定得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在占85%得人口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其余10%得人口地区普及5—6年小学教育,5%得人口地区普及3—4年初级小学教育.小学与初中学生辍学率分别降低到1%与3%以下,进一步缩小女童与男童、农村与城市、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其它地区学龄儿童入学率得差距。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更多得学习机会。[!--empirenews、page--]3-5周岁儿童入园率(包括学前班)达到45%以上,大中城市基本解决适龄儿童入幼儿园得问题,农村学前一年级幼儿入园(班)率达到60%以上。考虑到各地区得不同情况,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采取分步实施得策略,把全国所有省分成三个类别.第一类(“一片”)包括九个相对比较发达得沿海省份.第二类就是中部12个省:安徽、福建、海南、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陕西、山西与四川.其余得省份大多在西部,属于第三类(“三片”):重庆、甘肃、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新疆与云南。一类地区得省份在1996-1997年实现了普九,二类地区得省份到2000年在90%得人口地区实现了普九。对三类地区省份得目标更为迟一些,到2000年这些省份要在65%得人口地区实现普九.1、2现状一类地区省份顺利地实现了普九目标,但比较贫困与偏远得山区县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大得挑战.到2000年底,在500个左右得县(超过一亿人口)还没有实现普九。教育部在1999年进行得调查估计,另外还有600个县需要更多得资金巩固其普九成果(王蓉,2001)。甘肃省有35个县(全省共有86个县)没有实现普九,包括实地考察得与政与积石山两个县。根据甘肃省教育委员会提供得情况,全省95%得人口地区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普初),而只在61%得人口地区实现了普九。事实上,与政县刚刚在2000年通过了普初验收,而积石山就

《[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 积极的财政政策》

《[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 积 极的财政政策》 分析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去年前3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5956亿元,同比增长12.5%,为年初预算的75.2%。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很大效果,既有效保障民生,又促进投资和消费,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指出,要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财政合理支出,加大对特困地区和困难省份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情况如何。下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从哪些方面着力并更加有效地实施。 减税降费激发市场活力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宏观政策方面,一直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提高赤字率、减税降费、盘活存量资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一系列措施形成了积极财政政策的组合拳。 增加赤字、扩大支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常用工具,而给企业减税降费同样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尤其是全面推开营改增,是本轮积极财政政策的一大亮点。 从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预计全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将超过5000亿元。营改增不但是我国税收制度的重要变革,同时承担起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重任。上

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说。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至8月份,新纳入试点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累计减税486亿元,税负下降13.45%。1至8月份,营改增整体减税共计2493亿元。 新纳入试点的四大行业能否都实现税负下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金融业尤受关注。通过采取过渡性措施、对试点运行中反映集中的问题及时出台补充政策等,5至8月份,金融业实现增值税1013.19亿元,与缴纳营业税相比,减税108.35亿元,税负下降9.66%。 辖区集中了大量金融企业的北京市西城区国税局统计分析显示,实施营改增以来,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各个行业税负下降呈逐步加大趋势。国家陆续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让更多营改增企业享受到改革红利,同时,通过税务机关的宣传与辅导,企业实现进项税额应抵尽抵、增值税链条日趋完整。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企业对新税制的进一步适应,营改增的减税效果将不断放大出来。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以来的降税降费政策不仅仅局限于营改增,还包括扩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取消、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扩大相关政府性基金和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加速支出推动经济增长 适当提高赤字率以及财政支出速度加快、力度加大,是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呈现出来的另一突出特点。

财政政策与最新货币政策

提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的途径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政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7年以来,我国有许多学者对旨要克服通货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应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试从对策论的角度探讨提高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途径或措施问题。 一、构建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微观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和追求收益最大化(或风险最小化)的投资者构成了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满足了这种定语限制的经济主体是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相适应的或者说相容的,反之则反是。这几个看似简单的修饰语,可以作为判断经济主体是否市场化的标准。以此标准来衡量,目前我国各种经济主体尚未实现市场化或者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换言之,目前我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与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或者说是不完全相容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手段,而宏观调控手段与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计划”手段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后

者是—种对经济的事前规制,因为它是计划者对被计划者的直接控制,所以它发挥作用不需要市场作为媒介。而前者即宏观调控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导致经济总量非均衡对政府提出的调控经济的内在要求,以减少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的时滞所产生的高昂成本。可见宏观调控既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又是提高市场经济效率的必然要求。同时,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又必须以市场行为人能够对各种市场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为前提。这就是说,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是基于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完善的微观经济基础之上的。那么,要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就必须首先改善这种微观基础,具体包括: 1.从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改革国有企业。从宏观层次改革国有企业就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结构性调整。这需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退出机制,以全面收缩国有企业的经营战线,使其尽可能地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让位给比它具有更高效率的其他所有制企业。这既是非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国有企业自身和整个经济发展的需要。事实上,国有企业的巨额亏损不仅使中央和地方财政难以承受,也给银行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为一个充斥着不可持续的信用扩张的经济结构以及一个充斥着大量的不良债权的经济体系都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一个很明显的经验事实是,在传统国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