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0)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0)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0)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0)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10)

一、引言

2010年4月26日,中央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该体系为我国企业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的指引和依据。从去年开始,我们借鉴国内外通用的评估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内部控制指数评价体系,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为政府监管、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以及决策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去年,我们发布了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该指数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尚不高,并且存在省份地区、行业等差异。今年,我们继续跟踪上市公司,对其2010年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今年内部控制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及样本

首先,我们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综合考虑《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指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国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及《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法律法规及相应文件,同时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确定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5个一级评价指标,24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和144个四级指标的四级指标体系。其次,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对每项指标加权平均即得到内部控制评价指数,其五个要素(一级指标)得分分别构成内部环境指数、控制活动指数、信息与沟通指数和内部监督指数。该指数采用百分制,分值在区间[90,100]、[80,90)、[70,80)、[60,70)、[50,60)和[0,50)分别对应I、II、III、IV、V和VI六个内控等级水平(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指数的详细介绍请参见2010年6月11日刊登于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09):制定、分析与评价》以及同日刊登于证券时报的《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本研究对2010年我国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进行评价。我们收集了上市公司截止于2011年4月30日的公开资料,包括公司年度报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定期公告、临时公告、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及处罚和重大事件等。依据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交易所网站、巨潮资讯网、中国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网站以及公司主页。对于手工难以找到的数据,辅助查看WIND数据库、CSMAR数据库和CCER数据库。课题组最终得到1891家样本公司数据。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体状况评价

(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总体状况

我国2010年内部控制水平相对于2009年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表1列示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等级分布状况。从内部控制指数来看,2010年,我国达到内部控制III级水平的公司增加了3家,进入IV级水平的公司增加了32家。从五要素指数来看,达到II、III、IV等级的公司数量均在2009年的基础上有较快增加。在内部环境和内部监督方面,首次有公司分别进入II级和I级水平。在信息与沟通方面,达到I级水平的公司从2009年的1家剧增至17家。图1描述我国内部控制2009年和2010年对应指数的比较。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到2010年各项指标均高于2009年,但是内部控制整体水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和内部监督仍处于最低等级水平,仍有待提高。此外,图中还反映出,风险评估仍是上市公司最为薄弱的方面,亟需加强。

图1:2010与2009年内部控制水平比较

表1:内部控制总体情况分布表

(二)、我国各省份内部控制整体状况

表2反映了我国各个省份的内部控制水平。从2010与2009年内部控制指数得分来看,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内部控制水总体有所提升。北京和福建分别以46.60、42.78分稳居前两位,广东进入前三,云南则跌落至第六位。西藏、黑龙江和重庆分别以32.62、34.45和36.23分位列后三位。中部省份(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和内蒙古12个省份。)江西新进前十,西部青海和广西有较大提升,首次进入前二十。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在东西部的差异仍较为明显,东部有6个省份排名前十,西部仍有7个省份居于排名末十位。

表2:省份内部控制指数均值排行榜

(三)、我国各行业内部控制整体状况

从表3内部控制指数均值来看,除金融保险业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外,其他行业在2010年内部控制指数均上升。但是受监管严格的金融保险业仍居于所有行业之首,并且远高于第二位采掘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以微弱的优势超过建筑业,上升至第三位。此外,传播与文化产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的排名均有所上升,而建筑业、信息技术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排名有所下降。综合类和农、林、牧、渔业排名未变,仍位于最后两位。

表3:行业内部控制指数排行榜

四、分类数据分析

(一)、交叉上市与内部控制分析

与仅在我国上市的公司相比,交叉上市的公司同时还受上市地内部控制法律法规约束,因此,其内部控制水平也相对较高。表4我们的统计结果表明,交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数以及五要素指数均较非交叉上市公司高。此外,与2009年相比,交叉上市公司与非交叉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均稳步上升。

表4:交叉上市公司与非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均值比较

(二)、风险管理部门设置与内部控制分析

风险管理是公司的重中之重,在我们收集的1891家样本公司中,有196家公司成立了专门负责风险管理的机构或部门(例

如: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等),占总样本的10.36%,较2009年8.74%有所上升。表5结果表明,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较无风险管理部门高,且前者的风险评估水平远高于后者,表明设置风险管理部门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特别是风险评估水平。此外,无论是设置风险管理部门的公司还是未设置的公司,它们2010年的内部控制水平总体上升。

表5: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公司与未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均值比较

(三)、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分析

2010年,26.23%的上市公司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表6显示,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内部控制水平高于不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表明较好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从各个指数2009年和2010年对比结果可以看出,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以及未披露的公司,2010年内部控制水平均得以全面提升。

表6:披露社会责任公司与未披露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均值比较

(四)、处罚与内部控制分析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简称董监高)价值观和行为直接影响整个公司的文化氛围和行为准则。2010年,共有62家上市公司董监高受到处罚,表7所示,这类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低于未受处罚的公司。这表明董监高的行为对公司内部控制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此外,无论是否受处罚,2010年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均上升。

表7:受处罚公司与未受处罚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均值比较

(五)、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分析

2010年,111家上市公司年报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被出具标准意见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高出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公司11.84分(见表8),该差异主要来自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这三个方面指数分别相差14.54、16.88和11.47分。表明内部控制差的企业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无论是否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在2010均上升。

表8:被出具标准意见与非标准意见内部控制水平均值比较

(六)、财务报表重述与内部控制分析

2010年,15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财务重述,占整个样本的8.41%,该比例较2009年有所下降。如表9所示,财务重述公司的内部控制指数平均比未财务重述公司的低5.21分。2010年,未重述公司与财务重述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均有所上升。

表9:财务报表重述公司与未重述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均值比较

(七)、自我评价报告与内部控制分析

在我们的样本中,141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披露了内部控制自评报告。从表10可以看出,出具内控自评报告的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均值比未披露的公司高出约10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反应了内部监督的强弱,在五要素指数中,出具自评报告与未出具的公司在内部监督指数差异最大,前者约为后者的2倍。从时间上来看,2010年出具和未出具自评报告的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均全面提升。

表10:出具自评报告公司与未出具自评报告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均值比较

(八)、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与内部控制分析

我们对出具鉴证报告表与否的公司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表11),出具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内部控制优于未出具的公司。两者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指数的差异均在10分以上。两类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在2010年均得以改善。

表11: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公司与未出具鉴证报告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均值比较

(九)、内部控制百强企业分析

我们根据内部控制指数,对1891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排名,得出内部控制百强企业(见附录)。如表12所示,百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指数较去年增加3.21分,达到63.08分,同时等级上升至IV级水平。非百强企业内部控制指数也较去年上升,但是仍处于III级水平。

表12:内部控制百强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均值分析

我们进一步对百强企业分布进行分析,如表13所示,从行业分布来看,67%的百强企业分布在制造业和金融、保险业。在我们的样本中,金融、保险业共39家公司,其中26家进入百强,达到67%,由此可见金融、保险业内部控制整体水平较高。从地区分布来看,北京、广东和上海的上市公司百强企业最多,均超过10家公司。东部省份百强公司比例达到81%,而中部和西部省份百强公司比例分别为9%和10%。可见,百强企业在行业和地区分布均不均衡。

表13:内部控制百强企业分布分析

五、研究结论

我们评价了1891家上市公司的2010年度内部控制水平,从各项指标来看,无论是整体分值还是较高等级公司数量均上升,表明我国2010年内部控制水平得到改善。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整体水平仍然处于最低一级VI水平,有待加强。特别是我国上市企业风险评估水平最为薄弱,亟需加强。研究表明,提升董监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交叉上市、设置风险管理部门、持续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以及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内部控制鉴证均有助于改善内部控制。其中,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对提升风险评估水平有促进作用。

此外,我们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内部控制水平在行业和地区上仍存在较大差异。从行业上看,金融、保险业和采掘业仍居于前两位,交通运输、仓储业超过建筑业进入前三,而综合类和农、林、牧、渔业仍处于最后两位,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下降两名落入最后三位。百强企业集中在制造业和金融、保险业,这两个行业囊括了67%的百强企业。81%的百强企业分布在东部省份,中部和西北各占9%和10%。此外,内部控制控制薄弱的公司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以及发生财务重述。

附录:内部控制百强企业

厦门大学内控指数课题组主持人陈汉文

陈汉文,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本文得到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指数研究”(10JJD630003)和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切实做好内部控制评价,不断实现内部控制自我提升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周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是说君子能整天整日显示出自强不息的行为状态,是因为到晚间,也要保持戒慎,即检查自己在白天的所作所为,不要把过错带进第二天。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进行评价,是优化内部控制自我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共同构成有机循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四十六条:“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因此,为促进企业全面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规范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揭示和防范风险,专门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下称“《评价指引》”)。 《评价指引》第二条规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一、内部控制评价概述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 第一,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企业自我完善内控体系。内部控制评价是通过评价、反馈、再评价,报告企业在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持续地进行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查找、分析内部控制缺陷并有针对性地督促落实整改,可以及时堵塞管理漏洞,防范偏离目标的各种风险,并举一反三,从设计和执行等全方位健全优化管控制度,从而促进企业内控体系的不断完善。 第二,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提升企业市场形象和公众认可度。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需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通过自我评价报告,将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内部控制状况以及与此相关的发展战略、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公布于众,树立诚信、透明、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增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度和认可度,为自己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第三,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实现与政府监管的协调互动。政府监管部门有权对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事实上,在有关政府部门,比如审计机关开展的国有企业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已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企业负责人组织领导内控体系建立与实施情况纳入审计范围,并日益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尽管政府部门实施企业内控监督检查有其自身的做法和特点,但监督检查的重点部位是基本一致的,比如大多涉及重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合规性以及重要业务事项管控的有效性等。实施企业内控自我评价,能够通过自查及早排查风险、发现问题,并积极整改,有利于在配合政府监管中赢得主动,并借助政府监管成果进一步改进企业内控实施和评价工作,促进自我评价与政府监管的协调互动。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内部控制评价是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 所谓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其中,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要素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是指现有内部控制按照规定程序得到了正确执行。评价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应当着重考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附件2: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企业全面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规范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揭示和防范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第三条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至少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第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本评价指引,结合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规定评价的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和报告形式等,明确相关机构或岗位的职责权限,落实责任制,按照规定的办法、程序和要求,有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企业董事会应当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第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以及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内容,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第六条 企业组织开展内部环境评价,应当以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应用指引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环境的设计及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认定和评价。 第七条 企业组织开展风险评估机制评价,应当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有关风险评估的要求,以及各项应用指引中所列主要风险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应对策略等进行认定和评价。 第八条 企业组织开展控制活动评价,应当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各项应用指引中的控制措施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相关控制措施的设计和运行情况进行认定和评价。 第九条 企业组织开展信息与沟通评价,应当以内部信息传递、财务报告、信息系统等相关应用指引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反舞弊机制的健全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利用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制定分析与评价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制定分析与评价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09]:制定、分析与评 价 发布时间:2010-6-11 5:52:13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陈汉文 一、引言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2002 USA)的颁布引发了全球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管制热潮。我国中央五部委于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2010年颁布了《配套指引》,以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上海证券交易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分别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注册会计核实评价意见。随着一系列内控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强制披露成为趋势,内部控制相关议题的研究在我国蓬勃兴起。 不过,目前中国1671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究竟如何?什么样的内部控制才是最佳实践?好的内部控制应当如何体现?企业应当如何建立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目前尚无一致看法。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我们认为,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意义在于:观察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助益上市公司管控水平的整体评价与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及信贷决策;便于政府监管,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发展;指导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倡导良好内部控制文化;为学界提供内部控制实证数据,提升内部控制研究水平。 二、现有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目前研究中使用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一是直接根据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信息作为指标,如管理层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审计师的审核意见等,现有研究大多采用这种方法。二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评价内部控制质量。三是通过构造指数来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目前看来,现有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均有不完善之处,这制约了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内控控制评价体系为当务之急。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制定分析与评价(DOC 9页)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制定分析与评价(DOC 9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2009]:制定、分析与评价 发布时间:2010-6-11 5:52:13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陈汉文 一、引言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2002 USA)的颁布引发了全球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管制热潮。我国中央五部委于2008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2010年颁布了《配套指引》,以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上海证券交易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分别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注册会计核实评价意见。随着一系列内控规范性文件相继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强制披露成为趋势,内部控制相关议题的研究在我国蓬勃兴起。 不过,目前中国1671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究竟如何?什么样的内部控制才是最佳实践?好的内部控制应当如何体现?企业应当如何建立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目前尚无一致看法。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我们认为,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意义在于:观察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助益上市公司管控水平的整体评价与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及信贷决策;便于政府监管,促进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发展;指导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倡导良好内部控制文化;为学界提供内部控制实证数据,提升内部控制研究水平。 二、现有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目前研究中使用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一是直接根据披露的内部控制评价信息作为指标,如管理层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审计师的审核意见等,现有研究大多采用这种方法。二是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评价内部控制质量。三是通过构造指数来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目前看来,现有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均有不完善之处,这制约了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因此设计科学合理的内控控制评价体系为当务之急。 三、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际情况,构建内部控制评价系统需坚持以下原则:1、全面性。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既要全面反映被测评对象的总体内部控制状况,又要具体反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具体内控要素的基本情况;既要反映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也要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变化趋势。2、系统性。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构建应当从整体上考虑指标之间的相互关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报告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按照《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我们对本单位(部门)的内部控制基础情况进行了评价。 一、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结果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评分表》中列明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点,本单位(部门)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得分为分,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得分为分,共计分。因存在不适用指标,换算后的得分为分。 本部门在部门本级及所属单位各评价指标得分的基础上,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平均分,加总得出以上综合性评价得分。本部门纳入本次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范围的单位共计家。(本段仅适用于各中央部门) 本单位(部门)各指标具体得分情况如下表:

在本单位(部门)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过程中,存在扣分情况的指标汇总如下:〔逐项列示存在扣分情况的评价指标、评价要点、扣分分值及扣分原因〕 二、特别说明项 (一)特别说明情况 本单位(部门/部门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导致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发生重大经济损失/引起社会重大反响/出现经济犯罪〕,特将相关情况说明如下:〔具体描述发生的相关事件、影响及处理结果〕 〔如本单位(部门)未发生相关事件,填写“未发生相关情况”〕 (二)补充评价指标及其评价结果 本单位(部门/部门所属单位)根据自身评价需求,自愿将〔填写补充评价指标名称〕等补充评价指标纳入本次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范围。现将补充评价指标及评价结果说明如下: 〔具体描述各个补充评价指标的所属类别、名称、评价要点及评价结果等内容〕三、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下一步工作 基于以上评价结果,本单位(部门)将〔描述与存在扣分情况的评价指标及评价要点相关的管理领域〕等管理领域作为2016年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重点工作和改进方向,并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效果: 〔逐项描述拟采取的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工作内容、具体措施、工作责任人、牵头部门、预计完成时间等〕 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名〕 〔单位签章〕 XX单位

参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对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要,因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也越来越重要,由于条件不成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然后通过举例分析了内部控制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影响,提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就问题的探讨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建立良好、有序、健康的内部控制体系,使上市公司在优化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和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中有更好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ystem of internal contorl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listed companies, so the effective importation of internal contorl of listed companies are also increasingly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 conditions are not ripe, inevitably there will be many problems. The main methods used in this article is a case analysis, summarize the method, first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n through the exampl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factors affect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the question of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od, orderly and healthy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so that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mechanism, a sound internal contorl system, a sound internal contorl system of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

公司治理进入阳光下治理新阶段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合规性提高,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偏低,这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 治理改革新阶段:关注有效性 公司治理改革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于保证市场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二十年来,全球公司治理的关注主体已由以美国为主逐步扩展到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目前转轨和新兴市场国家公司治理问题备受关注;关注内容也随之从治理结构与机制的构建,扩展到治理模式与原则,以及目前的治理质量与治理环境。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公司治理改革是企业变革的核心,可以说中国企业改革走过了以公司治理为主线的三十余年。如果以交易所的成立作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实践的真正开始,这期间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也大致经历了公司治理理念的导入,关注结构与机制、治理模式与原则、治理质量等这些阶段。经过这些年公司治理的探索与积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形成,治理有所依;多层 ■ 东北财经大学校长 李维安 次治理监管体系搭建,治理有所约;上市公司治理水准逐渐提高,治理有所得。尽管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起步晚于国外,但已经走过建立治理结构,俗称“搭架子”和搞好治理机制的前两步;而目前,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进入到了以质量为核心的改革发展重要阶段,仅仅建立治理结构和机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实现治理的有效性,例如已经设立的提名委员会,是否能真正提名,这是我们治理要走的第三步。这其中,公司治理评价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评价及时发现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治理有效性。 治理评价:提高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公司治理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证券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公司治理指数反映了公司治理水平,详细编制并定期公布公司治理指数,一方面能够使监管部门掌握治理相关的准则、制度等的执行情况,同时可以及时了解其监管对象在控股股东行为,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的任选与激励约束机制以及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建立与完善程度,以及可能存在的公司治理风险等,进而有效发挥监管部门对于公司的监管作用。 有利于形成公司强有力的声誉制约机制。基于融资需要以及公司持续发展的考虑,公司必须注重其在证券市场以及投资者中的形象。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的建立,可以对公司治理的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及时的跟踪,定期将评价的结果公布,一方面将促使公司不断改善公司治理状况, 另外不同时期公司治理指数的动态比较,反映了公司治理质量的变动状况,有利于形成动态声誉制约,弥补了我国公司外部环境约束较弱的缺陷。 有利于公司科学决策机制的完善与诊断。从微观层面来说,公司治理指数使被评价对象能够及时掌握自身治理的总体运行状况,公司在控股股东行为、董事会等方面的治理状况,以及存在什么样的潜在治理风险,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处于良好的状态中,规避治理风险,提高公司科学决策水平和公司竞争力。 为投资者投资提供鉴别工具并指导投资。传统上投资者主要分析投资对象的财务指标,但财务指标具有局限性。及时量化的公司治理指数,能够使投资 者对不同公司的治理水平与风险进行比较,掌握拟或已经投资对象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现状与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给出一个合理的估值。例如,美国机构投 资者服务公司和英国富时就通过建立公司治理股价指数,为其会员提供公司治 理咨询服务。 治理指数:治理质量的科学反映 指标体系是公司治理指数的根本,不同治理环境需要不同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这就决定了我国不能直接将国外已有的治理评价系统移植过来。2003年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在国内制定公司治理原则的基础上,率先推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并连续多年发布被誉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晴雨表”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

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强化集团内部管理,有效落实公司各职能部门专业系统风险管理和流程控制,保障公司经营管理的安全性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在公司的日常经营运作中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指引》、深圳证监局《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指引》及《中粮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则,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公司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为实现下列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相关规定; (二)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 (三)保障公司资产的安全; (四)确保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公平。 第三条职责: (一)董事会:全面负责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实施和完善、并定期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效果评估; (二)总经理:全面落实和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规定,检查公司各职能部门制定、实施和完善各自专业系统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的情况; (三)公司总部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制定、完善和实施本专业系统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配合完成对公司各专业系统风险管理和控制情况的检查。 第二章主要内容 第四条本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各专业系统的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内部:包括环境控制、业务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信息传递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内容。 第五条环境控制包括授权控制和员工素质控制。

第一节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第一节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概念 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目的及依据 为了促进企业全面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规范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揭示和防范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基本目标及原则 本指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企业应当根据本评价指引,结合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规定评价的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和报告形式等,明确相关机构或岗位的职责权限,落实责任制,按照规定的办法、程序和要求,有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企业董事会应当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至少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重用作用 在企业内部控制实务中,内部控制评价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在保持框架大体一致的前提下,立足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及管理的现实,进行了一系列改进,较世界主要市场经济体的通行做法,又有很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特色。无论是制度要求的口径和范围,还是具体要素和业务活动的内容及相互关系中均加入了与中国企业相适应的条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制定发布,为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提供了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提供了自律性要求,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社会公众乃至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素质的信任度。 第二节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评价指引对内部控制评价内容的有关规定,是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的一大创新。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以及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内容,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内部控制评价通行做法是要求企业对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我国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还进一步要求企业根据基本规范、应用指引以及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包括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 这一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内控制度的执行对下不对上的问题,将内控成为从上至下相互制约的主体,因而得到了国内企业董事长和总会计师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内部控制评价真正抓住了企业“一把手”关心重视的焦点,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效力。 一、内部控制评价——环境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数体系的构建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数体系的构建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出现财务舞弊、会计造假、经营失败、巨额资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等现象,这些现象使得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为此,我国关于内部控制领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相继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等,它们联合构建了中国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全面提升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本论文以内部控制理论、业绩评价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为理论依据,按照全面性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等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该体系以内部控制评价指数为核心,以此量化了内部控制运行质量,结果显示内部控制评价指数越高,证明企业内部控制越有效;本文还对31家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运行质量与其公司业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揭示我国目前煤炭行业内部控制的状况,发掘内部控制的缺陷,采取相应的措施,最终能够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促进内部控制五大目标的实现。本论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创新。第二部分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数的基本理论;这部分界定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概念和内部控制评价指数的功能,然后介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数体系的整体框

架。第三部分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数体系的构建,首先说明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指数体系要遵循的原则,其次简单介绍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数体系的理论依据,最后介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和流程,本部分主要介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数的设计思路,以所构建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数体系为基础,以内部控制的五个目标为出发点,设计战略指数、报告指数、合法合规指数、经营指数和资产安全指数为内部控制评价的基本指数,以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设计了修正指数,综合确定内部控制评价指数。第四部分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数的应用检验,以煤炭行业的31家上市公司为例,依据第三部分提出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和流程,计算煤炭行业31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数,同时确定其内部控制的运行质量等级,此部分主要用来证明本论文所构建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数体系的可操作性。第五部分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运行质量和公司业绩的相关性检验,以煤炭行业3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SPSS软件分别检验内部控制评价指数与经济增加值(EV APS)及每股收益(EPS)的相关性,从而证明本论文所构建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数体系的科学性,最后分析了检验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第六部分为结束语,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同时概括性的描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数的发展。【关键词】: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内部控制评价指数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三)内部控制考核评价细则方案

内部控制考核评价细则方案 为顺利开展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工作,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评价指标 医院内部控制考核评价采用量化评价的方式,设置评价指标,分别为单位层面评价指标分为6类21项指标,业务层面评价指标分为6类15项指标。 二、考核考核评价操作细则 (一)单位层面指标 1.内部控制建设启动情况指标 1.1 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制定、启动相关的工作机制。 本单位应启动内部控制建设,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由医院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建立内部控制联席工作机制并开展工作,明确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或岗位)。 1.2 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 本单位应针对国家相关政策,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本单位内部控制拟实现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各部门及其人员在内部

控制实施过程中的责任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 1.3 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应基于本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并结合本单位的业务特点开展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并建立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的机制。 2.医院主要负责人承担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责任情况指标。 2.1医院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会议讨论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相关的议题。 医院主要负责人应主持召开会议讨论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议题。 2.2医院主要负责人主持制定内部控制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 医院主要负责人应主持本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方案的制定、修改、审批工作,负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2.3医院主要负责人主持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分工及人员配备等工作。 医院主要负责人应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统一领导和统一协调,主持开展工作分工及人员配备工作,发挥领导作用、承担领导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XX股份有限公司20XX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本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XX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XX公司董事会(以下简称“董事会”)对建立和维护充分的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负责。 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真实完整和可靠、防范重大错报风险。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因此仅能对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董事会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对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进行了评价,并认为其在XXXX年XX月XX日(基准日)有效[或在以下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对重大缺陷的说明。公司已对该缺陷采取(或拟对该缺陷采取)如下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 我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名称]已对公司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审计,出具了[审计意见]。 我公司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中关注到的与非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情况包括[具体缺陷情况]。

董事长:(签名) XX股份有限公司 [日期] 上市公司董事关于《董事会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 报告》审议的工作底稿 一、董事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应完成工作底稿,形成评估依据。 二、公司董事会秘书至少应于董事会审议公司年度报告会议通知发出时,将本底稿交给各董事。 三、该底稿应由董事亲笔填写。 四、公司应为董事填写工作底稿有关内容提供便利。 五、董事在审议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之前,应至少关注以

下内容并形成工作底稿: 1.公司是否已经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形成书面文件? 是□否□ 2.检查监督部门设置情况 (1)公司是否已确定一个或多个专门职能部门(以下简称“检查监督部门”)负责内部控制的日常检查监督工 作? 是□否□ 如是,请说明该部门名称。 (2)如已确定检查监督部门,公司是否根据相关规定以及公司情况配备专门的内部控制检查监督人员? 是□否□ 如是,请说明配备人数。 (3)检查监督部门负责人的任免由谁决定? 3.检查监督部门报告情况 (1)检查监督部门是否定期直接向董事会或其下设审计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报告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情况。 是□否□ 如是,请说明本年度报告次数。 (2)本年度检查监督部门发现的问题都有哪些? (3)检查监督部门对发现的问题是否提出过解决建议?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附件1: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提出和实施改进方案,确保内部控制有效运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由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实施的,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第四条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战略目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标、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合法合规目标等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的实现进行评价。 第五条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风险导向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来确定需要评价的重点业务单元、重要业务领域或流程环节。 (二)一致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采用统一可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保证评价结果的可比性。 (三)公允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事实为依据,评价结果应当有适当的证据支持。 (四)独立性原则。内部控制评价机构的确定及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应当保持相应的独立性。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适当的成本实现科学有效的评价。 第六条企业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负责领导本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监事会对董事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进行监督。 第七条企业可以授权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评价机构(以下合称内部控制评价机构)。 第八条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一般包括年度评价和专项评价。 年度评价是指企业根据内部控制目标,对企业某一年度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价;专项评价是指企业在特定时点对特定范围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的评价。 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第九条企业应当对与实现整体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进行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评价。 第十条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的评价。 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要素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是指现有内部控制按照规定程序得到了正确执行。 第十一条应用信息系统加强内部控制的企业,应当对信息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包括信息系统一般控制评价和信息系统应用控制评价。 一般控制评价应当着重考虑与信息系统开发有关的信息技术控制目标、程序变更、计算机运行和对数据的接触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是否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并以此评价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 应用控制评价应当结合企业业务流程特点,着重考虑信息系统中与业务流程相关的控制点,并以此评价相关应用系统操作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应用指引的有关规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并以此为依据和标准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上市公司治理风险预警研究_基于时依协变量的COX模型

FRIENDS OF 一、引言 公司治理风险是指公司治理制度设计不合理或运行机制不健全给公司持续经营带来的不稳定性及对公司总价值的影响,从而对投资者的利益产生威胁。这种威胁体现在多方面,单纯的某一个风险往往有一定的潜伏期,产生的威胁是有限的,甚至是不被察觉的,但众多风险的相互作用逐步积累,最终可能导致危机的总爆发,使企业陷入治理困境,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近年来,无论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还是众多上市公司丑闻都凸显了公司治理风险,对公司治理风险进行评价、监控,及早发出预警信号,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文献综述 国外的部分学者和研究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展开了对公司治理风险的研究。1992年COSO 下属的杜德威委员会提出了一份关于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报告,涉及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搜集、监控等环节,其中就包括对公司治理风险的评估监控问题,但其具体的操作过程是问卷的形式,也没有对公司治理风险的内容进行具体描述;斯洛伐克科希策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的Vincent Soltes 和Vladimir Penjak (2001),对问卷表进行完善,把单纯的回答“是”或“否”改进为回答每项调查项目发生的可能性,并将风险划分为很高、高、中等、低四个等级;Bernard Black (2001)利用该机构对俄罗斯16家公司的治理指数评级与公司价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公司治理风险的等级与公司价值存在正相关关系。German Creamer 和Yoav Freund (2005)介绍了如何用boosting 方法评估公司治理风险,并以在美国上市的属拉美地区的外国公司的数据资料为背景,分别用逻辑回归、bagging&forest 、分析树等方法建立了预测公司绩效的模型,并进一步提出可以通过预测公司的托宾Q 值大小来预测公司治理风险,通过比较误判率得出Adboost 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 最近几年,国内学者越来越重视对公司治理风险的研究。国内较早研究公司治理风险问题的是李维安教授,他率领团队编制公司治理指数,并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与治理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李维安和谢永珍(2007)基于系统思维视角 界定了公司治理风险的内涵,并从六个维度,建立公司治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基于主成分的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公司治理风险进行预警;刘红霞(2005)就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治理风险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预警模型;刘腾(2007)从股东会治理角度界定了股东会治理风险,并对股东层治理风险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宋光磊,刘红霞(2010)基于固定协变量的COX 模型对董事会治理风险进行预警研究。 综上,国内外学者大多运用逻辑回归、主成分分析、固定协变量的COX 模型等静态的模型对公司治理风险的预警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尝试从动态的角度运用时依协变量的COX 模型进行公司治理风险预警研究。 三、公司治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公司治理风险的内涵,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构建了公司治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见表1: 四、实证过程及结果(一)模型构建 生存分析在工程、医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已经是一个发展相当完善的统计分支,但是它在金融和经济学领域的应用则起步相对较晚。COX 回归是生存分析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由英国统计学家COX 提出。COX 回归模型不直接考察生存函数与协变量的关系,而用风险率h (t ,x )作为因变量进行研究。 本文采用生存分析中“带时依协变量”的COX 模型对公司治理数据进行分析。由于国内对于时依变量(time-dependent covariable )的COX 模型的研究和介绍较少,故作如下介绍。 传统生存分析中的COX 比例风险模型一般形式为:h (t ,X )=h 0(t )exp (βX )。它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h (t ,X ),表示具有协变量X 的个体在t 时刻的风险率函数,又称瞬时死亡率。一个是h 0(t ),表示基线风险率,是所有危险因素为0时的基础风险率,它是未知的;再一个是exp (βX ),其中X 为协变量,可以通过回归分析找出其系数β。 模型假定协变量X 是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而在现实情形中,笔者认为,企业遇到治理困境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 上市公司治理风险预警研究 —— —基于时依协变量的COX 模型沈阳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孙奕驰张艺馨 *基金项目: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09YJA630101),2010年辽宁省教育厅项目(W2010308), 2009年辽宁省科技厅项目(2009401009)。 * 【摘要】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股权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其他风险倾向六个维度构建了上 市公司治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借助配对T 检验法进一步筛选,并运用生存分析中的时依协变量的COX 模型进行公司治理风险预警 研究。 【关键词】公司治理风险;时依协变量;COX 回归 公司治理 65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写作提纲 (1)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绪论 (3) 二、本论: (3)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阐述 (3)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4)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6) (四)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9) 三、结论 (11) 参考文献 (11)

写作提纲 一、绪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败和持续发展,是衡量现代企业发展业绩的重要标志,也是上市公司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本论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阐述 1、内部控制的定义 2、内部控制的组成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 1、内部环境现状 2、风险评估现状 3、控制活动现状 4、信息沟通现状 5、内部监督现状 (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环境脆弱 2、风险评估环境薄弱 3、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足 4、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规范 5、内部监督还不完善 (四)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2、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3、实施有效的控制活动 4、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与沟通系统 5、完善企业内部监督 三、结论 完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证券市场规范运行的基础。因此要结合上市公司实际,从公司内外尽快完善我国内部控制的相关建设,建立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特点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适用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业务规则以及《公司章程》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第三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 (一)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二)保障公司的资产安全。 (三)保证公司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四)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五)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公司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公司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下列基本要素:(一)目标设定,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的风险偏好设定战略目标。 (二)内部环境,是指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公司文化等。(三)风险确认,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确认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 (四)风险评估,是指公司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五)风险管理策略选择,是指董事会和管理层根据公司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偏好选择风险管理策略。 (六)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公司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七)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指公司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公司内部、公司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八)内部监督,是指公司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