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涪陵滨江路道路施工设计说明

涪陵滨江路道路施工设计说明

涪陵滨江路道路施工设计说明
涪陵滨江路道路施工设计说明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涪陵区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是一座古老的滨江城市。涪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位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地处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南川区、武隆县,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涪陵区居重庆市及三峡库区腹地,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有川东南门户之称,经济上处于长江经济带、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区的结合部,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辐射的战略地位。

涪陵区总面积2941.4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为40.3平方公里,现有涪陵城市人口为57万,到2015年,涪陵城市人口达80万,城区面积达70平方公里,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据市委、市政府正式发文《关于加快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到2020年,涪陵基本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城市人口达到100万,城区面积将达到100平方公里。这意味着,涪陵成为继万州之后,我市敲定的第二个百万人口大城市。

涪陵区位于长江和乌江的交汇口,一直以来,城区都以江水环抱、绿树成荫的一流自然环境被誉为长江上游的一颗明珠。涪陵滨江路承载着涪陵市民们的滨江情结,涪陵滨江路的开发和建设是对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也是对涪陵区建设成为长江上游中心城市的推动。滨江路的建设和完善不断优化了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促进了滨江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建成了一些较好的滨江休闲生活公共空间,改善了部分滨江地区的景观环境。

滨江路一期(长江段)位于涪陵江南片区北部,是该片区一条既有的东西向城市主干路。既有滨江路一期分为双向六车道和双向四车道两种断面形式。其中双向六车道为长江、乌江交汇口至自来水厂段,道路红线宽度36m,长5200m;双向四车道为自来水厂至长江一桥段,道路红线宽度33m,长3300m。

本次综合改造工程主要针对滨江路现状双向四车道部分,考虑与滨江路现状双向六车道的顺接,本次改造路段全长3300m,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40km/h。道路起点位于自来水厂附近,顺接滨江路一期(长江段)双向六车道部分,终点与涪陵长江一桥南桥头立交螺旋匝道平面交叉,并与涪陵南滨路二期(长江一桥至沙溪沟)干道相接。改造后道路标准路幅宽度分为36m和40m两种,车

行道为双向六车道,宽22m;K0+000~K1+050段道路两侧人行道标准段宽均为7m,K1+050~K3+300段,道路南侧人行道标准段宽7m,北侧(临江侧)人行道标准段宽11m。本次综合改造路段沿线与6条等级道路平面交叉,其中包括2条城市主干路,3条城市次干路和1条城市支路。

本次项目具有交通流量大、重载车辆多、行人多、亲水性与生态性强、功能要求高等特点。随着滨江路周边设施的不断完善,本项目的建设将对涪陵城区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其建设势在必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涪陵区的城市形象,有利于涪陵区城市建设的发展

涪陵城区空间发展形成“一个全区中心,两条发展轴”的总体框架,全区中心即为涪陵中心城区,中心城区远期形成“一城二区五组团”的总体规划布局。按照《重庆市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涪陵区将坚持“依托轴线,强化中心城区地位,以中心镇带动组团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总规提出江南组团主要发展商务商贸、旅游服务和居住;打造全区商务中心、商业中心(百亿商圈)、文体中心、文化创意产业集中区和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旅游接待中心。

本项目位于涪陵中心城区北部,滨临长江南侧,是展示涪陵城市形象的窗口。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展示涪陵生态滨江景观环境,发展滨江休闲生活公共空间,提升涪陵区城市形象,更能促进道路周边地块开发建设,推动江南组团发展成为全区的商业中心和旅游接待中心,对涪陵招商引资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涪陵区城市建设的发展。

(2)完善城市道路路网系统,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满足交通发展需要

涪陵是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工业基地,是长江上游与乌江流域交汇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大通道。涪陵区未来的城市路网将结合现状地形呈自由式布局,各组团分别形成相对独立的道路系统,组团之间通过快速路和城市主干路进行联系。规划提出,江南组团道路系统结构为“四横四纵”:四横为:滨江路长江段、桥南路-中山路、兴华路、太极大道-顺江大道;四纵为:百花路、通江路-黎明南路-实验路、公园路-广场路-高笋塘路-兴华东路、滨江路乌江段。

本项目位于江南片区北部,为一条东西向交通干道,属规划滨江路长江段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交通功能,兼备生活和休闲功能。随着涪陵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区面积的不断增加,既有滨江路一期(长江段)双向四车道部分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发展需要和市民的正常出行要求。本项目的实施,是对城市道路路网系统的优化完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能满足因城市发展带来的交通发展的需要。

(3)促进沿线土地开发利用,拓展城市空间,强化城市区域协调发展

滨江路一期(长江段)本次综合改造路段现状为双向四车道,其北侧除起点倚靠规划滨江公园外,其余部分均滨临长江。南侧主要为城市开发建设用地,自

东向西分别有贵博·江上明珠、泽胜温泉城、君临半山小区、重庆海关驻涪陵办事处和海关安置房、绿地集团1号地块、重庆市涪陵区港航管理局、涪陵五中和绿地集团2号、3号地块。其中,重庆海关涪陵办事处、涪陵港行管理局、涪陵五中和君临半山小区等管理部门和住宅小区已建成;贵博·江上明珠、泽胜温泉城、海关安置房和绿地集团1号~3号地块正在开发建设中;滨江公园等为待开发建设地块。

本次项目的实施,将改善现状交通环境,进一步促进道路两侧土地的开发利用,同时,本项目的实施将会拓展涪陵城市滨水空间,改善滨江生态环境,有利于城市各区域的协调发展,实现和谐城市的发展要求。

(4)加强涪陵区江南组团和龙桥组团的交通联系,带动周边片区经济发展涪陵中心城区远期将形成“一城二区五组团”的总体规划布局,“五组团”指组成老城区的江南、江东、江北三个组团和组成新城区的李渡、龙桥两个组团。其中,江南组团:发展商务商贸、旅游服务和居住;打造区商务中心、商业中心(百亿商圈)、文体中心、文化创意产业集中区和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旅游接待中心;转移现状工业,旧城拆迁,尽量减少居住,增加公共设施,有机疏解人口,优化居住布局,完善交通和城市功能;增加绿地和开放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弱化码头货运功能;规划人口规模26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7.15km2。龙桥组团:重点发展物流中转、能源;强化现代物流与多式联运,承担两路-寸滩保税港区C 区功能;布局现代制造业,治理化工企业污染,逐步搬迁部分化工企业至白涛化工园区;规划布局全区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人口规模4.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3.83 km2。

本项目位于江南组团北部,与涪陵南滨路二期(长江一桥至沙溪沟)干道和长江一桥南桥头立交螺旋匝道相接,可实现江南组团与龙桥组团、江北组团的交通联系,加强城市核心区与现代物流区的交通功能转换,推动核心区商业、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可加快现代物流区物流中转速度,提升物流区市场竞争力。本项目的实施,将拉近主城核心区和周边区域的距离,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和谐、平衡发展,维护城市稳定。

(5)提升滨水生活休闲和景观功能,成为展现独具特色城市风貌的窗口

城市滨江岸线是地域文化的发源地和载体,是城市珍贵的景观资源,一直受到政府及市民的高度关注。涪陵滨江地带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而滨江本身属于城市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丰富了城市空间和活力,在滨江路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针对城市各个区域滨江路的不同情况,充分结合其在城市功能布局和交通体系结构中的地位和特点,科学进行标准定位,采取切合实际的规划建设形式。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城市滨水地区生活、景观、亲水等需求明显提高,滨江地区也将逐步演变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的建设大大提升了滨水地区生活休闲和自然景观功能,成为满足市民滨江亲水、生活休闲功能的重要载体,将成为展现独具特色城市风貌的窗口。

基于以上原因及项目建设的必然性、紧迫性,受业主(重庆市涪陵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由我院(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对该道路进行改造设计。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结构工程、交通工程、综合管网工程、供电照明、绿化景观及道路附属设施等。

本项目设计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本次设计为施工图设计阶段。

二、设计依据

2.1 设计依据

(1)重庆市涪陵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达我院的《设计委托书》;

(2)与业主签订的本项目《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3)《重庆市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11年修改;

(4)《重庆市涪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5)《重庆市涪陵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2006-2020)》;

(6)《重庆市涪陵区江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01);

(7)《涪陵江南片区交通改善规划说明书》(2012年6月);

(8)《涪陵区长江一桥南桥头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2012.12);

(9)《涪陵区百花路拓宽改造工程方案设计》(2013.07);

(10)《涪陵区恒昌路二期道路工程方案设计》(2013.08);

(11)《重庆市涪陵区澳海大道二期工程方案设计》(2013.09);

(12)涪陵区滨江路一期综合改造工程初步设计评审意见;

(13)业主提供给我院的1:500地形图、项目周边地区地质勘察资料;

(14)我院实测的物探资料;

(15)设计项目组对现场的实地踏勘;

(16)其他相关资料。

2.2 设计采用的规范

2002年国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市政公用工程部分)

《市政共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住建部 2013年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 DBJ 50-064-2007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 034-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道路工程部分)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05MR601)

《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 )

《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畅通工程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指导性意见(试行)

三、技术标准

本次综合改造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条件以及改造前双向四车道道路现有情况,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综合考虑经济、合理的原则,

确定本次综合改造后道路设计速度为 40km/h。规范要求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指标汇总表

四、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及对意见的执行情况

4.1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本次道路设计充分遵守片区控制性强规及批复方案意见,依据充分,基础资料完整,图表齐备,同意通过评审;

(1)绿地集团1号地块开口与涪陵港航车库入口距离较近,建议将两处开口合并设置;

(2)道路沿线相交路口较多,设计中需要考虑与既有道路的衔接顺畅,并作必要的交叉口竖向设计,便于施工。

4.2执行情况

(1)根据评审意见,已将绿地集团1号地块开口与涪陵港航车库入口进行合并设置。

(2)根据评审意见,已对沿线交叉口作竖向设计。

五、建设条件

5.1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涪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处重庆市中部,东临丰都县,南接武隆县,西靠长寿区,北邻垫江县。长江由西向东横贯涪陵区中部。

本项目位于长江南岸,道路起点位于自来水厂附近,顺接滨江路一期(长江段)双向六车道部分,途经涪陵水电投资集团、贵博·江上明珠、中石化歪角加油站、倡鼎汽修厂、泽胜温泉城、中石油滨江西路加油站、君临半山小区、重庆海关驻涪陵办事处和海关安置房、绿地集团1号地块、重庆市涪陵区港航管理局、涪陵五中和绿地集团2号、3号地块,终点与涪陵长江一桥南桥头立交螺旋匝道相

交,并与涪陵南滨路二期(长江一桥至沙溪沟)干道相接。

本项目为既有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为江南片区内一条东西向城市主干路,项目区内有百花路、兴涪路等多条既有城市道路与本项目相交,交通便利。

5.2 地形地貌

本次综合整治工程场地行政区划属涪陵区崇义办事处辖区范围,场内高程174.31~ 195.97m,相对高差21.66m,原始地貌为长江河谷岸坡地貌,堤防工程建成后已形成坝后回填区,现状地形起伏平缓。沿线经人工改造形成公路砼面和人行道,沿线无危岩、天然滑坡、泥石流及岩溶等不良地貌,未见水毁及翻浆、沉陷等公路病害,路基稳定,设计路面高程位于长江三峡蓄洪水位175m(吴淞高程,对应的黄海高程为173.521m)之上,未见暗埋塘、浜及矿洞分布,K0+380~K1+000段分布一条暗埋的市政排水涵洞,地形地貌属中等复杂。

5.3 气象

涪陵区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受西风带天气系统及西太平洋副高、西南低涡、西藏高压的影响。该区冬季受偏北气流控制,夏季受偏南季风影响,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常西伸抵达本区,其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冬暖夏热,雨量充沛,季风影响突出,无霜期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立体气候明显。

据区内涪陵气象站统计:

(1) 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18.1℃

最高月平均气温: 28.7℃(7月)

最低月平均气温:7.1℃(1月)

极端最高气温:42.2℃(1953年8月19日)

极端最低气温: -2.7℃(1962年1月3日)

(2) 降雨量

多年平均降雨量: 1073.5mm (33年平均)

最大年降雨量: 1363.4mm(1973年)

最小年降雨量: 800.5mm(1955年)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多集中在4~10月,其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4~10月均会出现暴雨,夏季暴雨尤多,历年最大1日降水量高达324.0mm(1935年)。多年平均暴雨日数为2.2d,年平均降水日数150.1d。

(3) 风向、风速

全年主导风向:东北风、北风

年平均风速: 1.5m/s

历年最大风速: 28.4m/s

年平均最大风速: 12.2m/s

(4) 蒸发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 1126.8mm

年最大蒸发量: 1459.5mm(1959年)

年最小蒸发量: 908.5mm(1965年)

(5) 湿度、雾日等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年平均雾日数为32.2d

年均无霜期315d

年均日照时数为1297h。

5.4 水文

涪陵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和乌江流域的最大物资集散地,属于三峡库区部分淹没城市。

涪陵区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以长江、乌江为主干呈网络分布,长江由西向东横穿全区,乌江由南向北流入区境,在涪陵城区汇合。两江把全区分割为长江北岸、长江南岸之乌江以东、长江南岸之乌江以西三大片区,即李渡区、江东区和江南片区。涪陵主城区城市面积12km2,海拔高程160~400m。

涪陵区位于长江和乌江两江交汇处,江宽900m,最小弯曲半径为2000m。该河段为典型的山区河流,地形条件复杂,岸线参差不齐,河段内有石盘、石坎和石梁突出,走向主要受河床地形条件的控制,加之河床起伏不平,急流险滩与缓流深沱交替存在,使该河段水流结构较为复杂。有回流区域,回流流速达到2m/s,影响船舶航行。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00年10月完成了《涪陵长江、乌江汇合口东岸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经过了审批,其水文成果基本与三峡初步设计成果一致。天然状况下,工程河段1%、2%、5%、10%、20%、50%频率洪水流量分别为91600m3/s、85900m3/s、77800m3/s、71100m3/s、64100m3/s和52300m3/s,对应于工程河段起点处的高程分别为169.4m、167.7m、165.5m、163.2 m、161.4m和159.7m。

根据《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和相关资料,三峡水利枢纽正常蓄水位175m(吴淞高程系统),防洪限制水位为145m(长江最低冲刷线高程)。三峡水库建成后,按照对防洪、发电、航运及排沙等的综合要求进行调度,其运行方式为:每年5月末,水库水位降至汛期限制水位145m;汛期6~9月,水库维持此低水位运行;10月份水库蓄水至175m;至次年4月底,水库尽量维持在较高水位,电站按电网调峰要求运行。当入库流量低于电站保证出力对流量要求时,动用调节库容,库水位降至155m运行,以保证上游航道的必要航深。

依据《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三峡蓄水运用后,工程区20年一遇洪水位为175.6m(吴淞高程系统,相应于黄海高程173.9m)。

造成涪陵区洪涝灾害的主要是长江上游及乌江洪水,洪水主要来自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诸江。长江与乌江汇口以下约9km的长江干流设有清溪场(三)站,控制集水面积965857km2,乌江流域面积89200km2,占清溪场的9.2%。经分析,汇口处水位受两江洪水相互顶托影响,其中长江对乌江的顶托影响尤其明显,即汇口以上长江发生大洪水时,则靠近汇口的乌江河段水位相应抬高,造成洪灾。历史上著名的1870年洪水、近年的1981年特大洪水均为长江大水。根据历史文献记载,1870年洪水之大、灾害之重、影响之广为数百年来所罕

见。近年的1981年特大洪水,使涪陵区损失很大。

据《重庆市涪陵区防洪规划报告》(1999.12),调查的洪灾见下表。

涪陵区历史洪水情况表(防洪规划报告)

高程:清溪场冻结基面

大东门水位站:位于汇合口以上乌江段0.2km处,于1996年12月设立,河段顺直,水尺设于涪陵乌江左岸大东门人民码头,有1997-2002、2004-今水位资料。2002年3月前为黄海基面,2004年5月后为冻结基面,冻结基面+0.125=1985年国家基准,再+0.029=黄海基面。

清溪场水位站:位于涪陵区清溪场镇。清溪场站水尺基面为冻结吴淞基面系统。本站冻结基面+O.063m为资用吴淞基面,-1.634m=黄海基面,2008年冻结基面-1.479=黄海基面。

大东门水位站2010-2013年水位曲线图

5.5 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地下水类型由土层松散孔隙水和下伏基岩裂隙水组成,无承压水,上下相通属同一水文地质单元,水质及补给来源同属一个含水岩组,场地处于河谷谷

缘斜坡地带,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泄。属随补随排,场区土层主要由素填土组成,填土属强透水层,而砂岩属中透水岩层,泥岩和页岩属相对隔水岩层。据钻孔水位观测及抽水试验,由于长江堤防工程为透水坝,坝后填土与坝外江水相通,提水筒提水速度不及江水补给速度,本项目范围内各钻孔观测的稳定水位均接近于施工期长江水位173m,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据调查,场地周边无化学污染源,结合当地经验综合判定: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地下水和岩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地下水和岩土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

5.6 库区水位运行情况

三峡水库建成后,按照对防洪、发电、航运及排沙等的综合要求进行调度,其运行方式为:

每年5月末,水库水位降至汛期限制水位145m,6~9月汛期,水库维持此低水位运行。当入库流量超过电站过流能力时,通过泄洪闸泄水,当入库流量较大时,根据下游防洪需要,水库拦蓄洪水,库水位抬高;洪峰过后,库水位仍降至145m运行。10月份,水库蓄水至175m,少数年份这一蓄水过程将延续到11月份。至次年4月底,水库尽量维持在较高水位,电站按电网调峰要求运行。当入库流量低于电站保证出力对流量要求时,动用调节库容,库水位降至155m运行,以保证上游航道的必要航深。

三峡建库后水位变化对比图

夏季(8月份)冬季(12月份)

项目区水位运行情况

5.7 工程地质

5.7.1 地层岩性

道路沿线分布的地层有下沙溪庙组(J2X S)、新田沟组(J2X)、自流井组(J1-2Z)、珍珠冲组(J1Z);三叠系须家河组(T3x j)、雷口坡组(T2l)、嘉陵江组(T1j);

第四系残坡积残坡积物(Q4el+dl)和人工填土(Q4ml)。各地层岩性特征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

分布于现有道路北侧,主要为修建道路形成的人工填土,其次,为沿线居民和工厂修建房屋形成的人工弃土,该层估计厚 1.0~8.0m不等,一般为随意堆填,松散。

(2)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

分布于长江岸坡和低山以及丘陵斜坡。褐色~褐黄色,可塑~硬塑状,含强风化泥岩、粉砂岩和砂岩碎石,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该层估计厚1~6m。

(3)中统沙溪庙组(J2s)

紫红色、暗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砂质钙质泥岩为主,夹黄灰色、灰绿色厚层状长石砂岩或长石石英砂岩。中、上部夹有两层较稳定的厚砂岩。砂岩一般多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常有分叉,合并现象。底部为黄灰色长石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

(4)中统新田沟组(J2x)

新田沟组分为四个岩性段:一段为紫红色、黄绿色泥岩,含钙质团块,夹薄~中厚层状石英细砂岩、石英粉砂岩;二段为灰绿、灰黄、深灰色页岩,夹石英粗砂岩、细砂岩,偶夹介壳灰岩透镜体;三段为黄绿色、深灰~灰黄色粉砂质页岩、粉砂质泥岩、石英细岩;四段以黄绿色为主,夹紫红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含钙质粉砂岩团块、结核。

(5)侏罗系下~中统自流井组(J1-2z)

以灰绿、灰黄色砂岩夹暗紫红色泥岩为主,偶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砂岩为泥质粉砂结构及中、细粒结构,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岩质较软,页岩为泥质结构,页理较发育,泥、钙质胶结,岩质软。

(6)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

上部以紫色、暗紫红色泥岩为主,间有灰绿色、黄灰色等杂色泥岩夹少量浅灰色、黄灰色薄至中层状细至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下部为紫红色、灰黄色泥岩、灰白色石英砂岩,和灰绿色、灰黄色泥质粉砂岩互层。

(7)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 j)

须家河组砂岩(T3x j-Ss):灰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要由长石、石英组成,中~粗粒结构,钙质胶结,巨厚层状。

须家河组泥岩(T3x j-Ms):泥岩,深灰色,泥质结构和含粉砂泥质结构,薄~中层状。

(8)中统雷口坡组(T2l)

灰色、黄灰色灰岩、泥灰岩,中~厚层状,质坚。盐溶角砾岩表层风化严重,泥质胶结,常形成角砾状或峰窝状,角砾大小0.1~5cm不等。

(9)下统嘉陵江组(T1j)

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分布于背斜近轴部位置,岩性以灰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白云岩。

5.7.2 地质构造

构造位于珍溪场向斜南西翼,未见断层通过本场地,未见断裂破碎带分布,地质构造简单。大致分为三段:

(1)东段(水投集团~兴涪路口段),里程K0+000~K1+500。

岩层产状26°(倾向)∠17°(倾角),层面结合一般,属硬性结构面,观测到岩石中裂隙有两组:

J1:211°∠87°,间距0.4~0.8m,裂面多闭合,少量张开1.5~2.0mm,少充填,表面粗糙,无胶结,局部半充填,充填物多以碎屑为主,少夹泥,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

J2:304°∠85°,间距0.3~0.6m,裂面多闭合,少充填,无胶结,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

(2)中段(兴涪路口~绿地海域段),里程K1+500~K3+000。

岩层产状62°(倾向)∠27°(倾角),层面结合一般,属硬性结构面,场区内见二组节理:

J1:190°∠82°,间距0.5~2.0m,延伸5~8m,裂面粗糙,宽1~13mm,半充填,碎屑物为主,无胶结,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

J2:120°∠80°,间距0.8~1.6m,延伸7~13m,裂面粗糙,宽4~32mm,半充填,碎屑物为主,无胶结,结合差,为硬性结构面。

(3)西段(绿地海域~长江一桥段),里程K3+000~K3+300.

岩层产状85°(倾向)∠29°(倾角),层面结合一般,属硬性结构面;岩石中裂隙分布有两组:

J1:315°∠73°,面平直,局部呈张开状,宽0.5~2cm,长3~6m,间距为0.5~1m,结合差,无胶结,为硬性结构面。

J2:10°∠83°,面平直,呈闭合状,长5m,间距为0.2~2m,结合差,无胶结,为硬性结构面。

区域构造稳定,附近无活动性断层通过,场区500年来或未来100年内无发震断层记录,新构造活动作用弱,主要为第四系以来的剥蚀作用,本工程无桥隧,可不考虑原岩应力的作用,钻探过程中也未发现初始地应力高所表现出来的饼状岩芯,地质构造简单。

5.7.3 地层岩土组合

场地岩土组合由上覆土体及下伏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1zl)及珍珠冲组(J1z)基岩组成,覆盖层由全新统素填土和冲洪积粉质粘土组成。

素填土Q4ml:杂色,为人工回填,主要由粉质粘土和碎块石(砂、泥岩)等组成,堆填时间超过10年,未污染,稍湿,稍密~中密,碎块石含量约占26~43%,粒径大小10~37cm,钻探揭示厚度0.3m(ZY190)~24.95m(ZY98),全场分布。

沿线路基填土情况由东向西可细分如下:

①水投集团~荔圃路口

灰黄、浅红色,0~0.8m稍密~中密,0.8m以下密实,含24~39%的泥、砂岩碎块,块径3~43cm,中湿。

②荔圃路口~涪陵海关

灰黄、紫红色、灰褐色,土多石少,含28~41%的泥、砂岩碎石,块径3~38cm,稍密~中密,中湿。

③涪陵海关~涪陵五中路口

棕黄、浅红色,含29~44%的泥、砂岩碎块,块径3~48cm,0~1.2m稍密~中密,1.2m下密实,中湿。

④涪陵五中路口~长江一桥

棕红、杂色,含30~43%的块石,块径3~42cm,由砂、页岩碎块和建筑垃圾块组成,0~0.7m稍密~中密,0.7m下密实,中湿。

Q4al+pl粉质粘土:灰褐色~棕褐色,冲洪积成因,软塑,切面稍有光泽,有摇振反应,含部分砂粒成分。ZY29等23个钻孔有揭示,钻探揭示厚度为 1.0m (ZY144)~8.1m(ZY41),路线沿途零星分布于人工填土之下。

5.7.4 基岩面及岩石风化

5.7.4.1 基岩面特征

基岩面多数呈南高北低,基岩面坡度多小于20%,局部较陡。

5.7.4.2 岩石风化

岩石风化分带:强风化岩体结构为小块状~碎石状,人工可掘挖,风化裂隙发育,裂面见锈色膜,原生构造较模糊,强风化带揭示厚度0.9m(ZY91)~14.0m (ZY190);强风化带以下为中等风化带,岩质新鲜、硬,局部构造裂隙发育,人工难掘挖,岩体结构呈大块状且较完整。

5.7.5 地震

项目区地震基本烈度图

据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中国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图B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项目拟建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建筑抗震防设烈度为VI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5s。

5.7.6 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岩土

无发震断层、泥石流、天然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沿线无液化土、红粘土及盐渍土等特殊岩土,也无季节性冻土分布。

据业主提供的地下管线图可知:K0+380~K1+000段分布一条暗埋的市政涵洞,经调查在现地表以下埋深7~8m分布排水涵洞:洞宽约1.8m,洞高约2.1m,路基工程施工影响评价详见本项目地质勘察报告。

m

5.8 场地适宜性及稳定性

5.8.1 区域稳定性评价

场地内无断层通过,场区附近未见构造破碎带分布,新构造活动作用弱,场地抗震基本烈度为Ⅵ,可简易设防,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区稳定。

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层可定为中软土(填土或原生土),据地区经验可知中软土剪切波速Vs可经验取175m/s,强风化岩石剪切波速Vs可经验取520m/s,中等风化岩石剪切波速Vs可经验取820m/s,地震基本加速度取0.05g。

场平后地震效应评价表

5.8.2 路基稳定性评价

土岩界面倾角5°~20°,与故地形基本一致,场地北侧已建成江岸堤防工程,现状稳定;场地南侧新建或在建的高层建筑均采用桩基,基底置入下伏稳定的中风化岩层,利于场地整体稳定;少部份低矮构、建筑物(仓库、加油站等)采用浅基础。沿线未见路面沉陷、地表拉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土岩界面现状稳定,路基土、石材料及路面材料沥青水稳性能好,路基整体稳定。

5.8.3 场地适宜性评价

本工程属城区主干路的拓宽改造,由四车道变为六车道,于拓宽范围内地下密布敷设有水、电、雨污和通讯管网。

场地交通便利,挖填工作量小,土石工程主要采用直接翻挖原有人行道下的地基土换碾形成路基工程,易实施,场地稳定,沿线无剥落、碎落等水毁路段,沥青混凝土路面水稳性能强,路基整体稳定。对场地南侧几段人工边坡进行支挡后,本工程适宜建设。

5.9 工程地质评价

5.9.1 地基均匀性评价

土层:主要由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组成,厚薄不一,其力学性质不均,均匀性差,因此不宜直接选为路基持力层。

强风化岩石:强风化力学性质比土层好,均匀性较差,强风化可选为路基持力层。

中等风化岩石:地基承载力较强风化高,岩层间未见软夹层分布,岩基稳定,均匀性一般,是良好的路基持力层选择,但由于顶界埋深大,本工程建议压实填土或强风化岩石为路基持力层。

5.9.2 地下水作用评价

场内岩石属极软岩,浸水易软化,场内土层中细颗粒易机械潜蚀,本次勘察为库区正常蓄水后进行,钻探深度至173.0m均揭示江水倒灌的潜水,水质对建材具微腐蚀作用。

5.9.3 垫层路基评价

勘察可得沿线翻挖深度内填料尺寸、物质成份有所差异,填料欠良,堆填时间已超过十年并经压实,可视为超固结土,填料中极软质的粘土岩易软化成土,而相对较硬的砂岩却不软化,若直接利用为拓宽路基的天然地基土,在使用过程中固结程度不一致必将差异变形,从而引起路基沉陷,因此不适宜天然地基方案,建议换填设计成垫层地基。

垫层沉降由JTGD63-2007规4.5.5计算,满足以上要求的垫层压缩模量平均

值取8.5MPa 。

压实填土地基:路基采用换填基底下-1.5m ,换填料为碎石夹砂土,不得用泥炭土等粘性土,避免工程橡皮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5,分层厚度、压实遍数、机械能量、含水量均应满足GB50007-2011规范6.3章节规定;易积水地段建议垫层处理可结合砂石桩挤密垫层,不得采用饱和软粘土混块石碾压形成垫层,应进行沉降计算:

第一层:0~0.8m ,路床填土,r=20.0KN/m 3,Es=15MPa,经验fa=170KPa ; 第二层:0.8~3.0m (工作区深度),路基垫层,r=20.5KN/m 3,Es=8.5MPa,经验fa=150KPa ;

据mm mm h E S i n

S

200602.2850

20

8.01500201

1<=?+?=

=∑=σ

满足变形设计,但加强后注浆工作,设计应对工作区深度以下填土顶界面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直至满足Pz+Pcz ≤faz ,否则进行地基处理或扩宽范围设计为刚性板路床。

5.9.4 路基工程地质分段评价 5.9.4.1 K0+000~K0+830

位于水投集团至荔圃路路口区段,起点南侧由东向西为规划的新恒昌路路口、贵博江上明珠项目、歪角加油站和澳海大道,北侧由东向西为水投集团、中龙公司和糠壳湾码头,下伏岩层主要为自流井组的页岩及泥岩,由ZY1等钻孔可知:土厚4.0~23.01m ,强风化基岩厚0.9~7.7m 。

本路段属一般路基段,下卧排水隧洞,建成后道路荷载对隧洞结构有一定影响,宜扩宽路基范围进行注浆或钢筋砼板带加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无大

的挖填量,以浅表填土层少量翻挖为主。路基受力范围主要为填土,垫层处理按前述执行。

5.9.4.2 K0+830~K1+120

位于荔圃路路口至物资公司仓库区段,起点南侧为泽胜温泉城征地,北侧为糠壳湾码头及堤防工程,下伏岩层主要为自流井组的页岩、砂岩及泥岩,由ZY17等钻孔可知:土厚1.8~23.93m ,强风化基岩厚2.5~12.2m 。

本路段南侧拓宽部分以人工开挖为主,场平后部分直接出露下伏岩基;而原滨江路路基段属一般路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无大的挖填量,以浅表填土层少量翻挖为主。地基土评价按前述执行。

结构面、线产状表

产状

结构面倾角(°)倾向(°)73

303⑦交线2996⑥交线2138⑤交线9023④边坡8310③裂隙73315②裂隙2985①层面④

南侧边坡地形坡角12~33°不等,局部较陡,边坡体上部土厚不大,主要为素填土,土层厚薄不均,根据裂隙结构面与边坡组合关系对下部岩体进行的极射赤平投影图分析(剖面19-19’),层面与边坡同向大角度斜交,层面不利边坡稳定,裂隙②③与边坡同向大角度斜交,结构面组合均不利于边坡稳定,岩石中页岩属软岩,强度差,完整性较差,直立时可顺层滑动或强度破坏,该边坡宜按层面控

制,边坡岩体类型为IV类。建议南侧边坡岩体采用锚杆挡墙进行支挡,M30水泥砂浆与岩壁粘结强度取180kPa。

5.9.4.3 K1+120~K3+040

位于物资公司仓库至绿地海域区段,起点南侧从东向西依次为泽胜温泉城征地、兴涪路口、君临半山、涪陵海关、绿地海域二期、涪陵五中路口和绿地海域一期,北侧为堤防工程,下伏岩层主要为自流井组的页岩、砂岩及泥岩,由ZY17等钻孔可知:土厚0.8~24.00m,强风化基岩厚0.9~12.1m。

本路段属一般路基段,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无大的挖填量,以浅表填土层少量翻挖为主。地基土评价按前述执行。

5.9.4.4 K3+040~K3+300

位于绿地海域至长江一桥区段,起点南侧为绿地海域及自然斜坡,北侧为堤防工程及顺林港埠货运中心,下伏岩层主要为珍珠冲组的砂岩及泥岩,由ZY61等钻孔可知:土厚1.5~24.95m,强风化基岩厚1.0~14.0m。

本路段南侧拓宽部分以人工开挖为主,场平后部分直接出露下伏岩基;而原滨江路路基段属一般路基,按路面设计标高进行整平无大的挖填量,以浅表填土层少量翻挖为主;西端接南滨路二期(长江一桥至沙溪沟),地基土评价按前述执行。

南侧边坡地形坡角8~44°不等,局部较陡,边坡体上部土厚不大,主要为素填土,土层厚薄不均,现绿地海域项目对已开挖的边坡工程进行支挡完成,对南侧自然斜坡(剖面65-65’)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

南侧自然斜坡山体高大雄厚,砂石陡岩几乎直立,坡顶为路政支队办公区,办公区范围地形平坦无变形痕迹,据极射赤平投影图分析为顺向坡,工程活动不当时易人工诱发浅表岩层顺层滑动,建议施工期对砂岩体进行定点、定期监测工作。

以下极射赤平投影图分析:层面与边坡关系属顺向,裂隙②③反向斜交,直立高陡边坡可沿层面变形、甚至破坏,也可沿反倾的裂隙②弯曲、坠掉、甚至倾倒形成危岩,边坡类别为III类,比较沿强度控制的破坏模式及沿结构面(层面)变形的破坏模式,以大值为设计值,强风化层面经验取C=50kPa,φ=18°;中风化层面经验取C=90kPa,φ=35°,宜清危后锚喷支挡。

结构面、线产状表

产状

结构面倾角(°)

倾向(°)

84

271

⑦交线

17

32

⑥交线

2

301

⑤交线

90

58

④边坡

85

304

③裂隙

87

211

②裂隙

17

26

①层面

5.9.5 工程建设对相邻建、构筑物影响评价

工程开挖深度小,因开挖或堆载致相邻建、构筑物地基变形影响范围小,但应加强坑顶后3m范围内地表开裂的观测,积水坑渗漏可致已有的地下工程透水,须引起重视。

临时基槽施工评价及相关建议(针对槽顶附近有重要构筑物或有不能变形的建筑物时该区段形成的临时基坑)

沿线北侧为长江河道及堤防工程,南侧多为已建、在建或拟建的商品房、学校、仓库和加油站等,翻挖形成基槽无放坡距离,施工时不应采用临时放坡处理,

建议采用挡板对基槽侧壁加固支挡。遵循信息法施工原则,不宜通长全断面开挖,须形成一段,埋置一段,回填一段,再开挖下一工段。

坝后填土区当垂直开挖H≥2.5m时形成基槽须专门的施工方案及专门的施工组织设计;建议应急措施可于基槽顶后两侧各布置二排固结灌浆孔,灌浆压力1.5MPa,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固结宽度两边不小于3.0m范围内,固结灌浆后就槽壁两面随施工进度向下逐层水平锤打木杆或钢管形成加筋边坡可解决临时边坡安全问题,杆体宜打入开挖边坡破裂角45°以后稳定填土内也就是采用短锚杆+临时锚喷解决基坑临时稳定以利回填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基槽顶附近有坡顶重要构筑物如门形高压杆等时,须按GB50007-2011规范5.4.2计算其相对距离是否安全,否则应按前述加固后再实施。

安全等级:均属低矮的土边坡由GB50330-2002规范表3.2.1均划属三级。

地质条件:开挖形成的边坡全高范围内属块碎石填料边坡,直立切坡后,坡面块石易松塌,直立开挖边坡欠稳定,易圆弧滑动,边坡稳定安全系数1.20。

侧压力计算:由GB50330-2002规范6.2.3、6.2.6~6.2.7规定计算饱和重度γm=20.5KN/m3,总应力抗剪强度指标C=0,φ d =25°。

临时支挡:通过固结灌浆增强填土的自稳能力,固结深度至设计路基底-1.5m 或短锚杆支护或临时挡板支护。

5.9.6 沿线建筑材料评价

沿线为城区江岸地段,无可开采的任何建设材料,砂、石料场可选离城区约10km的蒿枝坝矿场取料。

5.10 结论及建议

5.10.1 勘察结论

勘察区段交通较便利,全线无不良地质作用,地基土组成由填土、原状粉质粘土、硬质物块石如砂、泥岩碎块及建筑垃圾组成,以下岩石为页岩、砂岩和泥岩,场地稳定,全线无有机质土及软土分布,地质构造简单无活动性断层通过,场地抗震设防Ⅵ度,可简易设防,场地类别为Ⅱ类,路基土现状稍密~中密,N63.5圆锥动力触探击数多7~13击之间,现地基土承载力160kPa,垫层土压力扩散角建议22°,地基土泊松比0.25,中湿、未污染,原状粉质粘土压缩模量经验取4.11MPa属中压缩性土,现状上覆路基填土变形模量经验10~15MPa,也属中压缩性土,路基填土压缩指数0.25,回弹指数0.07,地基土现状属超固结土,回弹模量经验建议平均值27MPa,渗透系数k=2.5m/d,天然重度19.5kN/m3。

地下水埋藏类型有包气带水及潜水,对工程影响较大的是上层滞水即包气带水,地下水流动局部潜蚀致路面变形,不考虑承压水对基坑的作用,水质及土质对建筑物材料具微腐蚀性。

全线施工时对相邻建筑物影响较大,须临时支撑,不允许放坡施工,土壁支撑可采用板桩支撑,不得大面积开挖,杜绝野蛮施工如采用强夯压土,可考虑采用振动压实法处理路基土,一次性切高H≥2.5m时应对周围浅基础进行补强加固如短锚杆+喷射砼护面。

路基土处理:用级配好的砂石土置换现状填土不少于1.5m,压实系数宜0.96,后期采用灌砂法求压实填土的干密度,砂石压实填土最大干密度经验 2.06t/m3,全线开挖范围几乎均为普通土~松石/硬土,结合采用绳网、薄膜等约束地基土,形成复合地基,对局部无法振动压实部位可采用水泥灌浆法或砂桩挤密法加强路基的能力,路基处理后应按规范50007-2002公式5.2.7-1及5.3节进行变形及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路基土地基及基础评价表

以上分析表明:拟建拓宽改造工程适宜修建。

5.10.2建议

(1)加强工程监理,遇地质情况与本报告有出入须及时与我院联系,尽早会同设计、施工确诊、分析,以利工程施工进展;

(2)加强验槽,路基工程至持力层后须及时封闭基底;

(3)路基工程施工至基底遇零星地下水,可采用潜水泵抽取即可,处理好环境排水;

(4)基槽开挖过程中须加强变形位移监测工作,做到超前地质预报。

(5)于土岩接触段应加强基底的搭接压槎及夯碾处理。

(6)由于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增加了路基路面中水分聚积的可能性,须进行防水设施设计。

(7)场地路基土均为中湿,按此据经验确定路基临界高度,一般来讲,应使路肩高出地表积水高程,路基高度同时须结合道路竖向设计来确定。

5.11 项目区建设现状

5.11.1 建筑现状

根据《重庆市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滨江路一期(长江段)南侧规划用地性质为:

(1)居住用地占47%;

(2)商业、餐饮业用地占20%;

(3)教育、卫生产业约20%;

(4)公园、生态绿地约13%。

南侧主要为城市开发建设用地,自东向西分别有贵博·江上明珠、泽胜温泉城、君临半山小区、重庆海关驻涪陵办事处和海关安置房、绿地集团1号地块、重庆市涪陵区港航管理局、涪陵五中和绿地集团2号、3号地块。其中,重庆海关涪陵办事处、涪陵港行管理局、涪陵五中和君临半山小区等管理部门和住宅小区已建成;贵博·江上明珠、泽胜温泉城和绿地集团1号~3号地块正在开发建设中;

建设中的贵博·江上明珠建设中的绿地海域

已建成的君临半山小区和涪陵海关已建成的涪陵港航管理局道路起点段北侧为规划滨江公园用地,现状有水电投资集团大楼、倡鼎汽修厂、涪陵港糠壳湾和中石油加油站。

涪陵水电投资集团倡鼎汽修厂

涪陵港糠壳湾中石油加油站

5.11.2 道路现状

本次综合改造段滨江路,现状为双向四车道,道路起点接滨江路双向六车道部分,终点接长江一桥南桥头立交,并通过立交改造的滨江桥梁,与涪陵南滨路二期(长江一桥至沙溪沟)干道工程相接。

5.11.2.1 现状路面结构

根据工程竣工资料,现状滨江路车行道、人行道路面结构为:

(1)车行道路面结构

①上面层:4cm SMA-13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②下面层:7cm AC-25 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③封层:0.7cm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④基层:20cm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含量5.5%)

⑤底基层:25cm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水泥含量4%)

(2)人行道路面结构

①彩色人行道方砖(25cm×25cm×4cm)(或花岗石面砖)

②2c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③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15cm厚(水泥含量4.0%)

5.11.2.2 车行道

现状车行道为双向四车道,标准段宽16.5m。根据对滨江路现状路面破损情况的调查,滨江路破损形式主要为裂缝、麻面、拥包、坑槽、啃边和翻浆等,本次改造设计,麻面、坑槽、拥包等病害共需整治车行道面积5990㎡,共需处理裂缝574m。

裂缝麻面

啃边坑槽

拥包翻浆

5.11.2.3 人行道

结合项目周边现状地块建设开发情况,其中起点K0+000~K0+125段南侧为已

建金科地产,既有人行道宽度为16.9m;K0+300~K0+580段南侧为贵博·江上明

珠地块,既有人行道宽度为10m;K0+840~K1+340段南侧为待建泽胜温泉城地块,

既有人行道宽度为5m; K1+460~K1+630段南侧为已建的君临半山小区,该段人

行道宽度为15m;K1+630~K1+800段南侧为重庆海关涪陵办事处及海关安置房,

该段人行道宽度为10.8m;K1+800~K2+300段南侧为绿地集团1号地块,该段人

行道宽度为7m;K2+300~K2+400段南侧为涪陵港航,该段人行道宽度为18.5m;

K2+440~K3+120段南侧为绿地集团2号、3号地块,该段人行道宽度为17m;

K3+120~K3+220段南侧为高边坡,该段人行道宽度为5m。

K0+000~K1+060段道路北侧为规划滨江公园用地,该段现状人行道宽度5~

8.5m;K1+060~K3+300段道路北侧为既有滨江堤防工程,该段现状人行道宽度为

2~17.1m(道路终点段人行道宽2m)。

5.11.2.4 绿化形式

现状道路一般路段人行道绿化形式为绿化带,部分已建小区路段绿化形式采

用行道树。具体布置情况为:道路起点K0+000~K0+120段南侧、K0+380~K0+800

段北侧、K1+460~K1+740段南侧、K2+600~K2+700段南侧、K2+920~K3+120段南

侧为行道树,其余路段均为绿化带布置,绿化带宽3.3m~11.2m。

绿化带行道树

5.11.2.5 终点段顺接螺旋立交

长江一桥南桥头立交工程中,对滨江路有部分改造段,该改造段长约200m,

为双向四车道道路,其中车行道宽16m,北侧人行道宽8m,南侧人行道宽6m。

5.11.2.6 沿线交叉道路

与本项目相交的等级道路共有6条,其中主干路2条,分别为百花路、兴涪路;

公园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公园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河南,为河南驻马店置地·森林公园道路施工图设计。 二、设计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 Y/T5132-95),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CJJ 48—92),公园设计规范; 3.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5. 业主提供现场资料及设计要求等。 三、设计范围 1.此公园道路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工程: 1)主、次入口道路; 2)公园环道; 3)滨河游道; 4)林荫小道 四、公园道路的分类 1按使用功能分类 护林防火、生产、游览环道:主要以车行为主,两侧或一侧可设人行道,以满足公园消防和人行的要求,此本园道路宽度4.5~8m公园主、次入口道路和公园环道。 滨河景观游道:主要以人行为主,必要时可通过环卫用小型垃圾运输车,此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3m滨河游道。 景区林荫小道:主要以人行为主,部分路段宽度2.5~3m,公园小型游览工具自行车等可以通过,此公园设置道路宽度为2m或1.5m公园人行小径。 2、按技术标准分类 森林公园道路按使用性质分为干线、支线、人行道三类。 2.1 干线:为森林公园与外部公路之间的连接道路以及森林公园内的环行主道。外部干线按相应的国家公路等级进行设计。内部干线路基宽度一般按5.0~7.0m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得大于9%,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30m。 2.2 支线:森林公园内通往各功能分区、景区的道路。支线路基宽度一般按 3.0~5.0m进行设计,其纵坡不得大于13%,平曲线最小半径不得小于15m。 2.3 人行道:森林公园内通往景点、景物供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道路。可根据自然地势设置自然道路或人工修筑阶梯式道路。人行道宽度一般按1.0~ 3.0进行设计,不设阶梯的人行道纵坡宜小于18%。 3按面层材料分类 3.1花岗岩:主要用于主、次入口道路地面铺装,一般车行为主时,花岗岩设置为50厚;花岗岩铺装还用于园路镶边及分段,此时花岗岩厚度一般设为20或30厚。 3.2混凝土砖或透水砖:主要用于支线道路铺装,规格为200x100x60,混凝土砖或透水砖必须质地密实,质感细腻。 3.3水洗石:主要用于人行小径铺装,一般粒径为?5-8,颜色为米黄色或白

毕业设计任务书说明

毕业设计任务书说 明

基于JAVA开发网域通连 互联网飞速发展,互联网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网络与互联网不但成为企业内容沟通桥梁,也是企业和外部进行各类业务往来的重要管道。对企业内部的网络及电脑进行监管和控制,充分利用机器的硬件资源,节省时间,充分利用员工时间和精力在企业的工作上有重要的意义。 本软件指针对局域网内的计算机进行监视和控制;针对内部的电脑上互联网以及内部行为与资产等过程管理;包含了上网监控(上网行为监视和控制、上网行为安全审计)和内网监控(内网行为监视、控制、软硬件资产管理、数据与信息安全)。 基于JAVA开发中介房屋管理系统 房屋中介行业是房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房地产为经济运作的全过程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房地产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提供了多元化的中介服务。房屋中介行业做一个管理房屋信息的石景山区,其对信息的管理应该准确,无误。学生能够利用学过的软件开发的设计思想,编程的知识和技术,设计与实现一款房屋中介管理的软件,能够提高中介机构的工作效率。 房产中介管理系统设计并实现了对出租,出售房屋信息的管理,对求租求购客户信息,需求的记录,并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其

中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对房屋信息管理,对客户信息管理,发布相关房屋信息,后台数据管理等功能模块 基于JAVA开发抽奖系统 在诸多企事业单位的各种庆典、宴会等活动中,为活跃现场气氛穿插了许多抽奖过程。电子抽奖即是摆脱了传统人工收集名片或抽奖券而进行人手抽奖的繁杂程序,节约各种资源,而采用电脑智能电子抽奖的方式。 电子抽奖的优点:1.简便、高效、时尚、环保 2.公开、公平、公正3.有趣、互动、添气氛4.提升专业、领先的企业形象本抽奖软件需要多个用户注册使用,并能够大量存储客户的详细信息,为了保证提交的公平性,软件在随机及智能处理应优化算法。 基于JAVA开发选课系统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一套能够适应这些改变的行政管理方案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等院校的日常工作中,每个学期都要面临学生的选课工作。以往在选课工作的各个阶段都是手工操作,不但效率低下、工作繁琐,而且容易出错,于是开发一套适合校情的网上选课系统便成为了教务处的迫切需求。 本设计是根据部分学校的实际情况,JAVA语言和相关数据库等技术开发了网上在线选课系统。在设计中完成了院系、专业、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1.1工程概况 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是金峰镇青橙村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原路为泥结碎石路面,由于道路等级较低,下雨时,路面泥泞不堪,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及物资的运送造成极大阻碍。因此,该项目的改建已势在必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义乌市交通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受中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委委托,对《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进行设计。 该项目由于任务紧张,我公司在接到委托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开展工作,于2014年7月上旬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就项目建设方案与业主方主要负责人达成一致:利用既有公路进行建设,路线平、纵面不作大的调整,局部地段改线,调整纵坡,完善排水设施,增设挡防设施的增设、错车道的设置、安保设施的设置等工作。我公司项目组在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进驻现场进行勘察测量,采用现场实地选线,并结合实际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并据此再次对路线进行局部优化调整。勘测工作中,各作业组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对资料认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各项资料的搜集齐全和完整。经详细的测量、实地放线、细致的资料搜集、调查,外业勘测资料精度达到勘察测量规范规定的要求。整个外业勘测工作于2014年7月中旬完成,随后项目组全面展开内业设计,内业设计工作中,工程技术人员严格把关,对项目通过认真、细致的设计,在确保结构物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优化设计,使设计文件更加经济、合理,可行。2014年7月下旬编制完成《开县金峰镇青橙村村级公路硬化工程》设计,并交付业主。 1.3原路状况 本项目原有公路属于农村公路,路线沿山势展开,路线曲折,弯道多、平曲线半径 小,路基宽窄不一,平纵面线形局部达不到重庆农村公路标准,存在超限问题。沿线大部分路段无边沟或排水沟,全线部分涵洞经疏通维修后能继续使用。原路防护工程大多为干砌片石,部分不满足要求的重新翻修为浆砌挡墙。 1.4建设标准 本项目原则上按设计速度15km/h,部分路段依据《重庆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进行设计。 1.5 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 1.5.1 设计原则 在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技术可行、标准合理、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并按重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渝文审(2011(25号))规定中“着重提高公路的路线技术标准,完善防护排水措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的方针进行设计,使公路改建后,当地群众出行更便捷、更安全、更舒适,以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1.5.2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农村公路 设计速度: 15km/h困难段10km/h 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 10m 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 15m 不设超高的最小平曲线半径: 150m 最大纵坡: 12% 最短坡长: 40m

任务书说明

任务书中个人信息和毕业设计题目写完整。具体时间不写。 其中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的写法参考以下黄色和绿色对应部分。注意一定要具体。 其他地方可以不做修改。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结构要求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同时有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约300—400汉字;英文摘要约200—300个实词。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4、目录:一般包括前言(引言)、正文中的一、二级标题、结论、谢辞、参考文献、附录等项目,并标明页码。 5、正文: (1)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一般理科论文不少于3000字,文科论文不少于5000字。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2)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

决的主要问题。 本论: ①设计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②计算部分:这部分在设计说明书中应占有相当的比例。要列出各零部件的工作条件、给定的参数、计算公式以及各主要参数计算的详细步骤和计算结果;根据此计算应选用什么原器件或零部件;对应采用计算机的设计还应包括各种软件设计。 ③结构设计部分:包括机械结构设计、各种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及功能电路设计、计算机控制的硬件装置设计等,以及以上各种设计所绘制的图纸。 ④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线路及数据处理等。 ⑤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验算(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结论:概括说明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和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 6、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设计)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论文(设计)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文中序号用数字加中括号的上角标标注,如:[1]、[2]…… 8、注释:主要用于对文中某一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应列于正文本页下面(称“脚注”)。文中序号用数字加圆圈的上角标标注,如①、 ②…… 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1交通工程的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的设计)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1 工程概述 空港大道南起黄石东路,连接现状云城西路,北至106国道,全长约6公里。 本项目为空港大道(黄石东路-109国道)工程北段,工程南起于规划七路地铁检修段下沉道路,北止于106国道。主线长337.074m,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3.5m,双向8车道;左辅道长384.171m,右辅道长397.542m,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5.6m,双向4车道。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本次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09。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 13、《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5、《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1-2009。 16、《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 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2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3 交通标线 3.1 设计原则 1、各标线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的要求。 2、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交通,应具有鲜明的确认效果。标线设置在路面上,应具有附着力强、经久耐磨、使用寿命长、耐候牲好、抗污染、抗变色等性能。同时,标线还应具有施工时干燥迅速、施工方便、安全性能好等性能。在夜间,标线应具有良好反光效果,对行驶车辆的诱导有重要作用。 3、除减速标线外,一般热熔型涂料的冷膜厚度为1.8±0.2mm。

课程设计任务书内容

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六组) 一、设计题目 年产23万件床头柜生产工艺设计 建厂条件 1地址:吉林市 2.投资:大规模 三、课程设计内容 1家具结构的确定 2工艺流程的确定 3设备选型、台数计算及设备布置 4简单成本计算 5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四、课程设计要求 1、设计说明书内容: 包含:设计题目、设计任务、家具零部件图(简图A4幅面)若干张、工艺流程图(A4幅面)若干张、设备布置平面图一张(A3幅面以上)、计算过程和结果、材料消耗清单一份、简单成本核算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简单成本核算 = 材料成本 + 设备费用与折旧 + 建筑成本与折旧 + 水电费用 + 人员工资 2、设计说明书的格式如下: ①所有文字内容使用A4幅面打印,图纸根据要求确定。 ②正文文字内容使用“宋体”、大小为“小四”。 ③封面、首页样式见附页。

机床位置和工作位置的计算 机床位置和工作位置的计算,按下列步骤进行: (1)按下列公式计算按年生产计划所需的机床小时数: T=tAnk/60 式中: T—按年生产计划该工序所需的机床小时数,h; t—零件加工的工时定额,min; A—年生产计划规定的产量; n—该零件在制品中的数量; k—考虑到生产过程中零件报废的系数(k>1) T也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 T=T 1+T 2 式中:T 1 是工件(L)跟进给速度(V)之比 T 1 =L/V T 2 是辅助事件(安装时间,取放工件时间,空行程时间,其他时间) T=T 1 K K=1.2~1.5 (2)对于不只是加工一种零件,而是加工多种零件的机床设备及工作位置,按下式统计出按年生产计划在该工序上所需的总的机床小时数∑T。即: ∑T=T 1+T 2 +T 3 +……+T n 式中:T 1 T 2 T 3 ……T n —分别为按年计划各种零件在该工序上所需的机床小时数。 (3)计算机床设备全年拥有的机床小时数T 按下列公式计算: T =[365-(52×2+11)]CSK 式中:365 —年的总天数; 52×2 —是周六和周日休息天数; 11 —年的公假日; C —工作班数(1); S —每班的工作时间; K —报废系数(0.85~0.95) T =[365-115]×1×8×0.9=1800h 有的机床是一班工作制: T =1800×1=1800h 有的机床是两班工作制: T =1800×2=3600h (4)计算机床设备和工作位置数n按下列公式计算: n=∑T/T (5)确定时机需采用机床设备及工作位置数m,当设备或工作的极速昂的小数部分超过0.25时应圆整为整数,即采用台数要多一台,当计算数的小数部分不足0.25时,一般情况下可以舍去,即采用台数为计算的整数部分,通过调整机床负荷等措施来解决,但对于某些特殊的专用设备,为了保持加工路线的直线型和保证工艺需要,使用负荷再小也要采用,如燕尾开榫机,小带锯,打眼机等。 (6)计算设备负荷百分率P P=100∑T/(mT )

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说明 1.0 遵循的规范、规程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3)《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94);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 014-97);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9)《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 (10)《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 (11)《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 (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13)《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036-98); (1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 033-95); (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16)《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17)《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053-94); (18)《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 (19)《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 054-94); (20)《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057-94); (2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2000); (22)《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 059-95); (23)《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J/T060-98); (24)《公路勘测规范》(JTJ 061-99); (2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 (2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7)国颁《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 50162-92); 此外,参照执行我院制定的工作大纲及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的有关会议纪要、协议。 2.0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 依据初步设计的批复意见“同意采用路基两侧加宽的设计方案,每侧加宽8米。加宽后的路基宽度为42米,计算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双向八车道。路面结构:4厘米厚沥青玛蹄脂(SMA-13)+6厘米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I变级配)+8厘米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I变级配)+36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20厘米厚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进行设计。沥青混凝土表面层采用SMA,符合本项目大交通、重轴载的特点,具有较好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抗低温开裂性能和优异的抗滑性能;在沥青混凝土中、下面层的选择上,传统的AC-I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具有孔隙率较小,密实性能较好等特性,但由于细集料较多,级配呈悬浮型,高温稳定性较差,同时也易于引起泛油、涌包、车辙等破坏现象。根据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发展趋势并结合本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及重载交通的实际情况,虽然Superpave设计方法设计出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该设计方法在我省应用还缺乏经验,不宜在本项目中大规模使用,而对传统AC-I型密级配进行改善,适当减少靠近最大粒径的粗集料和细集料中较细部分的比例,控制矿粉比例,适当增加中间档次的粗集料(如5~10mm、10~15mm)所形成的S型级配属于嵌挤密实型级配,具有适宜的孔隙率,渗水性小,不但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而且表面还具

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1设计标准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3.《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 4.《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02) 5.《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6.《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24772-2009) 7.《道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规范》(GB14886—2006) 8.《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03/XG1—2006) 9.《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A25280—2010) 10.《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 11.《成都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DB510100/T 129—2013) 12.《四川省旅游标志标牌设置标准》 13.《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译法》 14.《成都市道路交通设施设置指南》 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082) 1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1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18.现行有关材料标准 2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包含:1、广州路交通工程;2、海口路交通工程;3、海南路交通工程4、兴隆湖十四号路交通工程5、广西路交通工程;以及与本项目相交道路的交叉口100m 范围内的标志牌. 道路等级:1、广州路城市主干路;2、海口路城市支路;3、海南路城市次干路4、兴隆湖十四号路城市主干路5、广西路城市次干路。主干路安全设施等级按A级配置设计。次干路、支路安全设施等级按B级配置设计。 设计车速:主干路主车道60Km/h,交织段集散车道30Km/h;次干路设计速度40Km/h;支路设计速度30Km/h。 车道宽度:主车道3。5m,集散车道3.25m,交叉口渠化段进口车道3。25m。 2.1交通标志 2.1.1设计原则 1.道路上的标志具有法律效力,应根据交通管理法规及有关标准,正确地设计与设置 标志。 2.标志的设计应根据道路的交通量及其构成,计算行车速度,平、纵面线形,桥涵、隧 道等构造物的位置,投资与自然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3.标志的设置不得侵占道路建筑限界。标志牌不应侵占路肩,应确保净空高度。 4.标置的设置数量应平衡、均匀,避免信息过载或疏漏,重要信息可重复设置。在 某些情况下,应根据交通标志的重要性划分层次,保障重要标志的位置。在路况较好的长直路段也应设置一些提示性的标志。 5.以不熟悉该道路及周围路网体系的道路使用者为设计对象,交通标志的设置应充 分考虑整个路网和该道路之间的关系。 6.在设置交通标志时,应注意与交通标线的配合使用.交通标志的设置还应周围环境 等其它沿线设施的协调配合。 7.道路全线应采用统一的设置标准、版面规格,在特殊情况下,交通标志的设置位置 与统一性发生矛盾时,应优先保证交通标志的可读性和视认性。 8.交通标志的版面设计应以驾驶人员在计算行车速度下行驶时能及时辨认标志信息 为基本原则,同时力求使版面美观、醒目。 9.交通标志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充分满足功能要求、尽量考虑美观、统一规格并降 低造价”的原则. 2.1.2设计内容 2.1.2.1交通标志种类 本设计交通标志主要有四种:

某人民政府办公楼设计任务书

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某人民政府 办公楼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与建筑系专业:土木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2011年2月10日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某人民政府办公楼设计。 2. 建设单位:某人民政府。 3. 建设场地:拟建场地50m×25m。室外地坪设计标高为391.70m。。 4. 建设规模: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6层。 二、设计原始资料 (一)气象条件 1.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5°C。 2. 主导风向:东北。基本风压0.35kN/m2。 3. 基本雪压:0.25kN/m2。 4. 年降雨量:604.2mm;日最大降雨量:10mm;时最大降雨量:56mm;雨季集中在9、10月份。 5.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450mm。 (二)工程地质条件 1.场地地形平坦,据勘探揭露,场地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第①层杂填土(Q4ml):层厚为0.50m,不宜作为天然地基。 第②层粉土层(Q4lal+pl):黄褐色,土质较均匀,稍密状态。层厚为0.50~1.20m,。 第③层细、中砂(Q4lal+pl):褐黄色,石英、长石质,混粒,颗粒级配较差。湿~饱和,稍密。层厚为1.00~2.8m,层底埋深2.00~3.50m。 第④层粗砂(Q4lal+pl):灰色~黄色,成分为石英、长石质,混粒,颗粒级配良好。饱和,中密。层厚为3.20~4.80m,层底埋深5.90~8.30m。 第⑤层中、粗砂(Q4lal+pl):浅灰色,成分为石英、长石质,均粒,颗粒级配良好。饱和、密实状态。层厚为2.00~4.50m,层底埋深9.00~11.00m。 第⑥层中、粗砂(Q4lal+pl):黄褐色,成分为石英、长石质,混粒,颗粒级配良好。饱和、密实状态。层厚为5.80~7.00m,层底埋深15.20~17.00m。 第⑦层粉质粘土(Q4lal+pl):浅灰色,土质均匀,含氧化铁。可塑~硬塑。未穿透,最大揭露厚度为1.80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 地层编号②③④⑤⑥⑦ f ak(kPa) 140 190 230 300 400 250 2.地下水:勘察期间,所有勘探点均遇见地下水,该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其稳定埋深水位埋深4.5~5. 5m,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 3.场地地震效应:1)场地类别为Ⅱ类。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特征周期0.35s。3)按《GB50011-2001》规范公式 4.3.4-1进行液化判别,该设计可不考虑地震液化问题。 4.不良地质作用: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5.黄土湿陷性评价:根据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地层均为粉土和砂土,故该场地地基为非湿陷性地基。 6.水腐蚀性评价:该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 (一)建筑设计部分 1.设计任务

市政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第一标段K0+000~K2+600) 一、工程概况 垫江县明月大道贯通垫江县城区南北区域,位置走向与桂溪北路(即渝巫路) 平行,相当于垫江县骨架路网体系中的“外环线”。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 位于垫江县桂溪镇,南接长安大道延伸段,北接天圣制药厂。设计起点位于长安 大道平交口,先后与南阳路、机关路、温泉路平交后,终点位于明月大道C连接 线平交口,道路全长6111.834米,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 为32米;中间有明月大道B连接线与北转盘平交,道路全长513.656米,为城 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40米;明月大道C连接线与明月大道 平交,道路全长1381.143m米,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 40米,终点接渝巫路。 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垫江县县域城市的交通网络体系,缓解城区内 部的交通压力,极大地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也为周边地块的开发进程起着积极的 推动作用,对整个垫江县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标准 2.1 设计依据 (1)与业主垫江县兴渝城市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 (2)业主提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3)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 (4)业主提供的《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业主提供地质勘察报告 (6)业主提供的《垫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路幅宽度的函》 (7)业主提供的《垫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 程初步设计预审意见的通知》 2.2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2.2.1国家标准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2.2交通部规范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2.2.3建设部规范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3月) 2.2.4地方规范 《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 《重庆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1999年) 2.3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2010年10月,该工程正式立项,并由垫江县兴渝城市建设有责任公司担任项目业主。受业主委托,我院开展了垫江县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新建道路工程设计项目。2011年4月我院提交了方案初步文本。2011年4月25日,我院向业主及规划局等各位领导汇报了方案设计,之后多次与业主及垫江县规划局进行接洽,逐步完善了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 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各项方案设计工作,在2011年6月我院提交了方案设计正式文本。2011年7月18日,我院再次向垫江县规划局等各位领导汇报了方案文件。2011年8月垫江县规划局下发了《评审会议纪要》垫江规划纪要〔2011〕11 号文,原则上同意该工程设计方案。 2011年10月,项目业主委托重庆市涪陵地质勘察工程公司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11月中旬我院收到业主提交的地勘资料后,开展了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的初步设计工作。为确保工程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项目设计组根据各专业特点,在征求各专业设计意见后,对设计进度、设计内容、文件编制要求、主要技术标准、设计原则等进行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为在较短的设计周期内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1年11月底提交了初步设计文件,201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设计院进行了初步设计评审,并顺利通过了评审。 2.4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实用文档 xxx施工图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和采用的规、标准 1)“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2)平面地形图等资料 3)《全椒县B片区详细性控制规划》 4)《全椒县xxx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 2013.06 5)《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CJJ 37--2012) 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CJJ169-2012) 8)《无障碍设计规》(GB 50763--2012) 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JTG D40--2011) 1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30--2003) 11)《公路路基设计规》(JTG D30--2004) 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JTG F10--2006) 1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CJJ1--2008) 1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JTJ034--2000) 1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JTJ004--89) 16)《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JTG/T D32--2012) 1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18)《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2006)2011版 1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GB50069--2002) 2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GB50318--2000) 21)《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68--2008) 22)《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22:2001) 2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GB50289--98) 2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CJJ75--97) 2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 2设计概要 2.1 工程围、工程规模、测设过程及主要工程容 全椒县地处皖东,江淮分水岭南侧,滁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1°51′~32°15′,东经117°49′~118°25′之间。全椒县域东部毗邻省江浦县,南与和县、含山县隔河相望,西临市、肥东县,北与市南谯区接壤。县城位于全椒东部南屏山下,襄水河畔,北距市区22公里,东距60公里,西距100公里,距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市390公里。 本项目位于全椒县县城西部,包含两条道路:西门街、xxx。西门街为南北走向,南起花园路,北至本次设计xxx,全长156.64m;xxx为东西走向,西起本次设计西门街,东至前进小学,全长389.379m。西门街、xxx均为城市支路,红线宽15m,为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30km/h。道路沿线地势较为平缓,西门街现状为4米宽的水泥路,xxx现状为碎石路,道路两侧主要为房屋,同时在西门街的西侧、xxx的北侧为现状古襄河。 主要工程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路灯工程、绿化工程。 2.2 技术指标及设计参数 本次设计项目包含两条道路:西门街、xxx。西门街南起花园路,北至本次设计xxx,全长156.64m;xxx西起本次设计西门街,东至前进小学,全长389.379m。两条道路均为城市支路,红线宽15m,设计时速30km/h。 根据前期方案汇报结果及与建设方沟通确认,西门街、xxx的实施路幅为:9m车行道+3m 人行道×2=15m。 技术指标及设计参数

毕业设计任务书及范本

2008级毕业设计任务书 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 指导老师: 班级名称: 教研室:模具教研室 系(部):机械制造工程系 二O 一O 年十月日

一、目的与要求: 毕业设计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检验: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作风。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职业基础知识、职业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熟悉有关技术文件,运用国家标准、手册、资料等工具书进行模具相关设计计算的能力、编写技术文件等独立工作能力。 4.培养学生熟悉工厂设计流程,为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选题: 1.选题要求 设计题目一般由指导老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选题原则: (1)课题要具有真实性; (2)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培养,可以选择典型零件模具设计。 (3)对已从事专业相关岗位的学生,设计的题目可结合从事的工作考虑。 (4)每1-2人为一课题组,每人课题设计的内容不允许雷同。允许一大课题下分若干小课题,但必须说明每人所承担的部分。多人合写一份论文应为不合格; (8)毕业设计课题一经确认,不得更改。 2.自主选题 根据学生本人实践实习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学生可自主选题,自主选题必须通过指导教师审查认可。 3、参考选题 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特点,拟定以下课题作为毕业设计参考课题: 冲压模具设计课题如下: (1)压线卡冲压模具设计(2)保护罩冲压模具设计 (3)支架冲压模具设计(4)电极板冲压模具设计 (5)托架冲压模具设计(6)靠板冲压模具设计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述 天康大道配套工程的设计范围西起5号桥、东至天扬路,全长1217.765米,规划道路红线宽度60米,道路标准横断面形式如下:2×6.0m人行道+2×5.0m慢车道+2×8.0m分隔带+22.0m机动车道。现状为18米车行道,机动车道需两边各拓宽2米,同时增加绿化带、慢车道、人行道设计。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道路工程(机动车道拓宽、绿化带、慢车道、人行道)、雨水工程、污水工程,同时对电力电缆、通信工程、燃气工程、给水工程等管位作出预留。 二、设计依据 1)天长市道路总体规划 2)建设单位提供的1:500现状地形图及相关要求 三、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标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四、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Ⅱ 2)计算行车速度:40km/h 3)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 4)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 5)交通饱和设计年限:20年 6)路面结构设计年限:30年 五、道路横断面设计 根据规划,道路标准横断面形式如下:2×6.0m人行道+2×5.0m慢车道+2×8.0m 分隔带+22.0m机动车道。拓宽部分机动车道采用原道路横坡度,慢车道与绿化带横坡度为1.2%,坡向朝外,人行道横坡1.5%,坡向朝内。 六、道路平面设计 平面线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现有天康大道平面走向确定的,全线呈东西走向,道路沿线与秦栏路、金集路、天扬路相交,详见道路平面设计图。 七、道路纵断面设计 天康大道(5号桥-天扬路)纵断面根据天康大道现状道路起伏情况确定的。八、路基设计 1)路基设计 路床顶面设计抗压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 (1)材料要求:不应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有机土以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对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可溶盐含量大于5%、700℃有机质烧失量大于 8%的土,未经技术处理不得用作路基填料。填方材料的强度CBR值及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 下深度(cm) 填料最小强度 (CBR)(﹪) 填料最大粒径 (cm) 填方 路堤 上路床0~30 8 10 下路床30~80 5 10 上路堤80~150 4 15 下路堤>150 3 15 零填或路堑路床 0~30 8 10 30~80 5 10

施 工 图 设 计 总 说 明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Ⅰ设计说明 一. 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日溪乡党洋村畲族文化公园 二. 设计依据 1. 现行国家颁布有关工程建设的各类规范、规定与标准。 2. 业主提供的基地现场有关现状基础资料。 3. 业主认可的方案设计有关文件(其中包括业主反馈信息、方案设计与扩初设计评审会意见)。 三. 设计范围 园林景观设计 四. 设计深度 1. 参照“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中建筑施工图设计深度的要求。 2. 本设计单位内部技术管理条例中有关规范要求。 五. 一般说明 1. 本工程设计除注明者外,标高采用绝对标高(业主提供),坐标采用何种坐标系,均与标高一致为业主所提供的数据;图纸中所标的尺寸均以毫米(mm)为单位,标高以米(m)为单位。 2. 除图纸中注明者外本设计所指距地高度均指距离完成面高度。 3. 本工程铺装地面的排水坡度应设在1%左右,若出于景观需要,可将排水坡度设定在2%~3%在的范围;景观道路的路面横坡坡度设定在1%~2%,最小纵坡度设定在0.5%以上,以确保路面排水畅通。 4. 所有地面工程、墙体工程及综合工程中的驳岸与景石布景工程,应在主体工程、地下管线完工后,方可进行施工。 5. 特殊工艺如雕塑、喷泉、艺术假山、钢及膜结构等等,其详细施工图纸与施工安装应由专业队伍负责,但须同时向设计单位提供相关的施工图纸,并由专业队伍派人员赴现场施工或配合土建施工。 6. 各种施工安装必须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部门标准及各项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并与结构、水电、绿化等专业施工图纸密合切地配合。 (二). 图例 本工程设计图纸中总平面图、分区图、铺装平面图、植物配置图、景观灯具及城市家具布置图均示有图例说明。 六. 土建说明 (一). 材料要求 1. 结构材料 1) 混凝土材料:除图纸中注明者外,本工程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采用C20,垫层(在钢筋结构下)为C15;钢筋混凝土若用在景观道路与铺地上,预制的为C20,现浇的为C25;若用在构筑物、园建小品及水池等等上,预制的为C15,现浇的为C20~25;钢筋采用HPB235,应符合国家标准有关规定。 2) 砖砌体材料:除图纸中注明者外,本工程所用的砌体均为MU10非粘土砖,规格为240×115×53mm,M5砌筑砂浆;如果墙体厚度为1/4标准砖,则采用1:2.5水泥砂浆砌筑;用于基础及承重砌块不得使用轻集料混凝土砌块。 3) 金属件材料:除图纸中注明者外,本工程所用的圆钢、方钢、钢管、型钢、钢板等均采用Q235--AF钢;不锈钢材应符合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焊接及焊接材料也应符合国标中的有关技术规定,焊缝应满焊并保持焊缝均匀,无裂缝、过烧现象,外露处应挫平、磨光;焊条用E43系列,焊缝高度6mm,钢与不锈钢之间的焊接采用不锈钢焊条;各金属构件表面应光滑平直、无毛

课程设计任务书(2级)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一:信号发生器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的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最终,完成从设计图纸到实物搭建的整个过程,并调试作品。 二、任务与要求 1、熟悉信号发生器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了解单片集成信号发生器的功能特点; 2、掌握信号波形参数的调节和测试方法的应用; 3、电路能够产生正弦波、方波、锯齿波; 4、掌握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测试方法; 5、工作电源为+5~+15V 连续可调。 参考方案: 图1、ICL8038原理框图 参考原理: ICL8030内部由恒流源I 1、I 2、电压比较器A 和B 、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变换电路组成。外接电容C 经过两个恒流源进行充放电,电压比较器A 、B 的参考电压分别为电源电压(U CC +U CE )的2/3和1/3。恒流源的恒流源I 1、I 2的大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必须I 2>I 1。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I 2断开,I1给电容充电,其两端电压U C 随时间上升,当U C 上升到电源电压的2/3时,电压比较器A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恒流源I 2接通,由于I 2>I 1(设I 2=2I 1),恒流源I 2加到C 上反充电,相当于C 由一个净电流I 1放电,C 两端电压U C 转为直线下降,当下降到电源电压1/3时,电压比较器B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I 2断开,I 1对C 充电,如此重复,产生振荡信号。 若通过调节外接电阻使得I 2=2I 1,触发器的输出为方波,反向缓冲后由9脚输出;C 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