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行政学-复习题教学教材

土地行政学-复习题教学教材

土地行政学-复习题教学教材
土地行政学-复习题教学教材

土地行政学-复习题

土地行政管理(前五章理论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土地行政管理?

土地行政管理:指国家土地政务的推行与管理,即国家行政机关为了体现土地利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整体利益而对土地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活动。

2、土地行政管理的目标、功能及其特点是什么?

基本目标:按社会整体利益实现土地有效配置和持续利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目标。

②实现土地利用中的相对“公平”,促进整体效率提高——社会目标。

③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目标。

功能:①政治功能②经济功能③社会、文化功能

特点:作为部门行政的一种,土地行政具有一般行政管理共同的持点。但由于土地及土地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土地行政具有不同于其他各类行政的持点:

①与其他部门行政相比,土地行政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②土地行政的范围宽广、内容丰富。

③土地行政具有较强地域特点。

3、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立法、土地政策之间的关系如何?

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政策:

【区别】土地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制定的原则和采取的重大措施。如土地所有制政策、土地使用政策、土地价格等。土地行政与土地政策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范畴。

【联系】土地政策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指南,而土地行政则是执行土地政策。两者在解决土地问题中,配合密切,相辅相成。

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立法:

【关系】土地法规必须借助土地行政而加以实施或执行,从而对土地关系的调整产生影响。

土地政策仅是土地问题解决的指南,并没有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土地政策制定之后,紧接下来就是根据政策制定相应的土地法规,然后由土地行政组织加以贯彻执行,以实现土地政策目标,解决土地问题。

4、国外土地行政研究趋势有哪些?

①现行的土地行政管理,越来越重视现代化的地籍管理,越来越把地籍行政作为土地行政的基础和核心。

②土地整理或土地重划己成为主要国家地政事业新内容。

③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土地行政管理指出了新的方向。

④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土地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的变革,仍是土地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5、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土地行政管理有哪些重要变化?

(1)改革地用行政体系:

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城市改革了国家土地无偿划拨使用制度,实行了土地有偿使用。

(2)完善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地权制度。

(3)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地政管理机构。

(4)制定和实施了一些重要的土地法规。

(5)初步建立了较为合理的土地税费制度。

(6)地籍管理由以地权登记为主转向多目标的地籍管理体系。

(7)社会主义地价管理体系已经建立。

6、什么是土地行政管理学?

土地行政管理学:指研究国家行政组织对土地事务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国家行政组织如何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及技术手段来高效率地对各项城乡土地业务进行组织与管理,以实现国家对土地利用的当前利益和长期目标。

第二章土地行政管理体制

1、如何理解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含义?

土地行政管理体制:指土地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职能权限的划分及运行以及隶属关系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2、土地行政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

(1)中央到地方五级土地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及相互关系。

(2)各级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划分、各职责和权限的关系和运行方式:管理机构是组织形式和组织保证,

职责权限是职能形式和功能保证,运行方式是前两者的动态反映和结合。

3、简述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

依据职权关系,土地行政管理模式一般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

①集权制和分权制:集权制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分权制指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将行政权力授权给下级机关,自己处于监督地位。

②首长制和委员会制:首长制指行政机构的行政权力归属于行政首长一人,行政首长对所负责机构承担全部责任。委员会制指行政机构的行政权力由两人以上共同执掌,共同负责,集体决策。

③垂直领导、双重领导和业务领导:垂直领导关系是指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上下对口,下级部门只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与同级政府没有直接领导关系。双重领导关系是指土地行政职能部门既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同时又受本级政府的领导。业务指导关系是指行政职能部门受本级政府领导,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没有直接领导关系,只进行业务上的指导。

世界各地土地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集中统管模式、分管模式和统分结合模式。集中统管模式:国家建立专门的土地行政管理机构,依法统一管理全国土地。分管模式:各用地部门自主建立土管机构,分别管理本系统、本部门用地。统分结合模式:国家统管和部门分管相结合的体制。

第三章土地行政决策

1、土地行政决策有哪些主要特征?

土地行政决策是指土地行政机关及其领导成员,为完成土地行政目标做出的处理土地行政事务的决定。其主要特征是:

(1)土地行政决策主体的惟一性。

(2)土地行政管理决策只限于土地行政管理组织的职责范围之内。

(3)土地行政管理决策一旦制定就具有强制力。

(4)土地行政管理决策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2、土地行政决策的种类有哪些?

(1)以决策者为标准分类:个人决策、集体决策和个人和集体相结合的决策。

(2)以决策层次为标准划分:中央决策、地方决策和基层决策。

(3)以决策方法为标准划分: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4)以决策结果所呈现的状态为标准分类: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5)以决策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为标准划分: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3、影响土地行政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1)政策和法律(2)外界压力(3)信息来源(4)对问题性质认识

(5)决策体制

(6)决策方法

(7)个人素质

4、土地行政决策要遵循哪些原则?

(1)系统协调:进行土地行政决策时,应着眼于土地行政整体效果,纵向上使各层次上下一致,横向上使各组织和部门相互协调,追求综合效果最佳。

(2)可行性原则:在进行土地行政决策时,土地行政目标和手段选择要与现实条件相适应,使决策符合土地系统自身的规律性,易于落实,便于执行,以顺利实现土地行政目标。

(3)动态变化原则:对于土地行政决策,尤其是重大的土地问题进行决策时,需要富有远见,留有余地,以适应未来发生变化。

(4)试验原则:土地,尤其是耕地的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因而一项土地行政决策在推行前必须进行试验。

(5)创新原则:探索新型的土地管理模式、转变现行的土地利用方式、吸收现代的科学与管理技术、运用现代的行政管理手段都需要有所创新和变革。

5、如何理解土地行政决策的程序?

(1)提出问题:即提出和表达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对土地利益的要求。

(2)确定目标: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必须紧紧抓住土地行政管理的主要目标,土地政策目标必须明确、具体。

(3)设计方案:在弄清问题、确定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既定目标的要求,设计和拟定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决策方案,为决策做好准备。

(4)方案论证的优选:对已经设计的土地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利弊得失,进行分析,给予系统的、科学的论证。然后在论证方案的基础上,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鉴别,从中选出最佳方案。

(5)实施方案,追踪决策:在实施决策方案过程中,当行政环境和行政目标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发现决策有重大失误时,就原来的问题重新进行决策或对原来的决策进行调整。

6、简述科学的土地行政决策方案的基本要求。

①符合实际情况,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符合全局利益,有利于国家和政策总目标的实现。

③符合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的需要;有利于改革开放和政治社会稳定。

④符合生态效益,有利于土地利用,切实保护环境,提高土地质量。

⑤切实可行,能最快、最有效地把握实现土地行政决策目标。

第四章土地行政执行

1、简述土地行政执行的概念、原则及其特点。

土地行政执行:是国家土地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贯彻、实现土地行政决策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或整个过程。

原则:

(1)忠实决策目标的原则:土地行政决策阶段的要求是做出准确无误的决策,土地行政执行阶段的要求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决策。

(2)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台的原则:由于各地区、各部门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具特点,因此,土地行政执行时既要忠实于土地行政决策不走样,又要灵活地实施决策。

(3)执行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土地行政执行既要坚定地坚持决策目标,又要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执行手段和方法上有所创新。

(4)周密计划的原则:土地行政执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土地行政过程的许多方面和环节,必须有周密细致的计划,才能使各个方面有机结合,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5)时效原则:时效原则是指土地行政执行必须及时、高效,不能拖拖拉拉,积压欠账,使之失去时机,贻误大事。

特点:①目的性②经常性③连续性④强制性⑤时效性⑥决断性⑦灵活性⑧层次性。

2、土地行政执行包括哪几个具体阶段?

(1)准备阶段:包括组织准备、思想准备、计划准备、物质推备、技术准备。

(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由若干具体环节组成,主要包括指挥、控制、沟通、协调等。

(3)总结阶段:对已经做过的工作,包括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全面、仔细的回顾、检查、考核、评价。

3、我国土地行政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问题:(1)我国有些土地行政决策可操作性不强。

(2)土地行政执行中的“中梗阻”:常常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3)土地行政执行中的“脱型”、“走样”。

(4)土地行政执行中缺少必要的手段。

(5)土地行政执行中的低效率。

(6)土地行政执行力不够。

对策:(1)要加强土地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增加土地行政决策的可操作性;

(2)协调好条条块块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决策执行的畅通无阻;

(3)提高土地行政执行人员的素质,优胜劣汰,提高广大执行人员的积极性;

(4)进一步增强执行力;

(5)是进一步健全土地行政执行手段,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努力提高土地行政执行效率。

4、怎样才能做到土地行政执行的权力合法?

(1)土地行政执行的主体合法:土地行政主体应依法成立,具有法定的职权;土地行政执行必须是土地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作出的,没有超出其所管辖的地域范围、所管理的事项范围和法定的管理手段。

(2)土地行政执行的内容合法:包括土地行政执行要有事实根据,证据确凿;正确选择与相应土地行政执行相适应的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做到正确把握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效用等级;土地行政执行所包含的权力义务是事实和适用法律结合的应有结果,是符合逻辑的。

(3)土地行政执行的程序合法:土地行政执行的程序应符合法定的方式、步骤、顺序、时限等。

5、简述土地行政执行的手段及方式。

土地行政执行的手段及方式是指土地行政组织和人员,为了完成行政任务而在开展行政工作时所采取的措施、方法和手段。

土地行政基本方法包括:

(1)强制性土地行政方法:①行政指令方法:指土地行政主体依靠行政权力,凭借指挥与服从关系,运用命令、指示、规划、计划、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施,依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管理,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等的方法。②法律方法:土地行政的法律方法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和司法、仲裁的方式进行土地管理的方法。

(2)经济方法:土地行政的经济方法是土地行政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不同土地利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价格、税收、金融、财物、奖金、罚款等。

(3)诱导性土地行政方法:诱导性土地行政方法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的管理方法,它通过非强制性手段使土地行政组织和人员及土地行政对象自觉自愿地去完成土地行政工作和任务。包括宣传教育法、行为激励法和参与管理的方法。

(4)土地行政责任方法:是一种现代的综合性管理方法,结合了强制性和诱导性两种不同的行政方法所共有的优点,被现代土地行政广泛采用。

6、如何建立土地行政执行的新机制?

(1)土地行政执行权力应具有完整的制度化机制。

(2)土地行政执行权力应具有相应的自主化机制。

(3)土地行政权力应增强其合法性的机制。

(4)土地行政执行权力应具备完善的监督机制。

(5)土地行政执行权力应具有有效性的能力机制。

第五章土地行政效率

1、土地行政效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特点。

土地行政效率:指土地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从事土地行政管理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比率,即土地行政效果与行政投入的比率。

影响因素:①质量:土地行政工作必须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是土地行政效率的基础,;

②数量:土地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为社会提供的行政管理和服务的总数,与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人地资源拥有状况、土地行政人员工作强度等因素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③速度:一定时间内土地行政工作的进展情况,速度是土地行政效率的关键因素;

④投入:除时间消耗之外,可投入的人力、物资和经费,应追求最少投入的土地行政目标,产生最好的社会效益。

特点:①综合性:土地行政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不能只算经济账。

②多样性:从范围来看,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从层次看,有土地行政决策效率、土地行政管理效率和土地行政执行效率之分。

③相对性:指土地行政效率的高低是通过同类土地行政活动或行政工作进行比较作出的评判。

④迟效性:土地行政效率的体现,一般需要较长的周期。

2、土地行政效率测定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原则:(1)标准多样化原则;(2)操作可行性原则;(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4)土地行政效率与社会效益相一致的原则。

方法:(1)传统方法(2)工作荷载分析法(3)功能测量法(4)经费测量法(5)标准对照法(6)德尔斐法(7)要素分析法(8)综合评价法

3、如何提高土地行政效率?

(1)转变土地行政职能:①实现城乡土地统管,对土地实行资源与资产并重管理,使土地保值与增值;

②加强土地市场宏观管理,强化国家管理土地的职能;③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④培养和发展土地中介组织。

(2)改革和完善土地行政组织:土地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在转变职能的基础上,理顺关系,精兵简政。

(3)提高土地行政人员素质,优化土地行政队伍:要提高土地行政效率,就必须提高土地行政人员的素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健全土地行政法规与日常工作制度:特别是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实行目标管理,确定各个岗位应承担的任务和应负的责任,并实行严格的考核监督制度。

(5)改进工作作风与领导方法。

(6)实现土地行政管理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①要实行办公自动化;②要加快建立土地行政信息的网络系统。

(7)改善土地行政文化:土地行政文化包括人们对土地行政体系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念,以及人们所遵循的土地行政习惯和传统习性等。

(8)加强土地行政监督:加强和完善对土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约束,是促进土地行政机关高效率、高质量履行职责的重要保证。

第六章地权行政管理

1、地权行政管理的概念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地权行政管理(土地权属行政):是指有关土地财产权(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活动,也就是国家用以确定、调整和处理有关土地产权及其权属变更的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

主要内容:①地权审查与确认:通过对一定形式的地权进行审查而确认产权关系,明确产权归属。这是地权行政管理的起点和核心,其实质性内容是审查确认产权关系是否真实、合法。

②地权的登记与土地产权证的核发:土地登记是地权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国家用以确立或认

可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拥有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法律措施。申请登记后,经审查确认,由产权登记机关发给产权证。

③地权流转(权属变更)的管理:作为财产权的一种,土地产权可以在市场上流转,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属变更,以及非法流转的制止等自然成为地权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④土地权利争议调处的管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调处解决。

2、国有地权划拨的概念和程序是什么?

土地划拨:是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无偿地让与土地使用者,使用者只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提出申请,经法定机关批准后即可取得土地使用权,而不必向国家(政府)交付任何费用和租金。

程序: (1)提出申请(2)审查(3)批准(4)划拨(5)登记

3、国有土地出让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①协议出让方式:

特点:是受让方在出让过程中对合同主要条例有比较大的发言权,特别是对出让金有直接的讨价还价的余地。同时,该方式没有引入竞争机制,不具有公平性,人为因素较多。因而,对协议出让方式的应用必须加以严格的限制。

②招标出让方式:

特点:引进了市场机制,体现了商品交换原则。考虑到投标价,也考虑到投际规划方案和资信情况。既有利于公平竞争,也有利于土地规划利用的优化;既保证了政府取得较高土地收益,又给政府留有一定的选择余地。

③拍卖出让方式:

特点:不仅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排除出让方的任何主观因素,政府也能获得最高收益。

④挂牌出让方式:

特点:挂牌出让是招标、拍卖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重要补充,挂牌出让综合体现了招标、拍卖和协议方式的优点,同样是具有公开、公平、公正特点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重要方式,尤其适用于当前我国土地市场现状。

4、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①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使用土地的;(给予补偿)

②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建设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给予补偿)

③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土地,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末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

④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的国有土地的;

⑤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经核准批拨的。

第七章地籍行政管理

1、地籍与地籍行政管理的概念。

地籍: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地籍行政(管理):国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的位置、面积、质量、用途和权属状况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

2、地籍行政的手段与方法。

①行政、法律手段;②测绘手段;③图簿册手段;④电子计算机手段。

3、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和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工作程序: 准备工作阶段、外业工作阶段、内业工作阶段、检查验收和成果归档阶段。

工作内容:(1)查清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的界线。

(2)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地类面积。

(3)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4)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5)调查、总结土地权属及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确权意见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地籍调查:

内容:(1)土地权属调查:通过对土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的界限的调查,在现场标定土地权属界线,绘制宗地草图,调查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提供工作草图和依据。

(2)土地面积测量:调查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还有各使用单位的土地面积,铁路、公路、河流、宅基地面积等。

(3)地籍测量:包括地籍平面测量、地籍细部测量、地籍原图绘制和面积量算。

程序:准备工作阶段、权属调查阶段、地籍测量阶段、成果整理阶段

4、简述我国土地登记的种类和特点。土地代理登记的类型。

土地登记按其不同特点分为:

(1)土地总登记:是指土地登记机关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特点:①阶段性;②区域性;③集中性。

(2)初始土地登记:指土地总登记之外对设立的土地权利进行的登记。特点:①在土地总登记之外,对设立的土地权利进行的第一次登记;②具有经常性;③具有分散性。(3)变更土地登记:指因土地权利人发生变更,或者因土地权利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内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登记。特点:①以总登记或初始登记为基础;②登记的内容发生变化。

(4)注销土地登记:指因土地权利的消灭等而进行的登记。

(5)其他登记:包括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查封登记等。

土地代理登记:指初始土地登记申报期间,土地登记申请人不能亲自申请土地登记时,可以授权代理人办理,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土地登记可采用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三种形式。

5、土地统计的概念。

土地统计:利用数字和图件资料,系统地记载、整理、研究、分析和反映土地的占有、使用现状和变化规律的一项土地管理制度,它也是为及时掌握国家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而实行的一项国家统计措施。

6、简述地籍档案的种类和地籍管理工作的程序。

地籍档案的种类:

(1)按历史时期分类:古代地籍档案、民国地籍档案、新中国地籍档案

(2)按地籍记录的介质和表示方法分类:过去常用结绳、甲骨文、竹木简、帛、纸,现在地籍记录介质多为聚酯薄膜、胶片、磁带、光盘等新品种,表示方法有文字、图表、声像、影像等

(3)按地籍工作的内容分类:分为土地调查档案、土地分等定级档案、房地产登记档案、土地统计档案、土地征用划拨档案、地籍综合档案等。

(4)按地籍信息的空间载体分类:宗地档案和非宗地档案

(5)按地籍形成的单位分类:国家机关地籍档案、基层单位地籍档案

工作的程序: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利用、编研。

第八章地用行政管理

1、地用行政管理的概念和基本方针是什么?

地用行政管理:土地利用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机关为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各种土地利用过程所实施的全面的、系统的管理行为。

基本方针:

(1)把保护耕地放在土地利用与管理的首位;

(2)坚持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3)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挖潜为重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方针,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

2、简述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程序。(未)

(1)上报计划建议数。

(2)下达计划指标。

(3)上报计划修正数。

3、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概念和种类。(未)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定总体规划和各种单项规划,并保证规划的实施。

种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4、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未)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确定规划目标(3)土地供需分析(4)土地评价(5)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6)编制规划供选方案

(7)拟定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5、土地用途管制的概念。(未)

土地用途管制: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6、什么是土地整理?简述我国土地整理的战略意义。(未)

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战略意义:

(1)土地整理是在我国特殊土地国情下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

(2)土地整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3)土地整理是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4)土地整理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

(5)土地整理是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过程。

7、什么是土地利用分区?简述我国土地利用分区的类型。(未)

土地利用分区:也称土地利用规划分区,是指按照土地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区。分区类型:①农业用地区②园地区③林业用地区④牧业用地⑤城镇建设用地区⑥村镇建设用地区⑦独立工矿用地区⑧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⑨其他用地区。

第九章地价行政管理

1、简述土地价格行政的概念及作用。

土地价格行政管理:指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建立地价体系,制定地价管理规定和政策,对土地价格的评估、交易过程及其价格水平进行规范、调控和管理的过程。

作用:

(1)合理引导地价水平,防止地价波动过大;

(2)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3)规范土地估价行为,建立科学的中介服务市场;

(4)通过地价政策引导,促进土地合理利用;

(5)规范土地估价方法,提高土地估价精度;

(6)规范土地使用权转移程序,防止土地收益流失。

2、简述土地市场交易价格行政措施及土地在市场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

(1)建立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定期公布制度

基准地价的作用:①宏观控制地价,反映地产市场中的地价水平和变动趋势,为政府制定管理措施和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②国家征收土地使用税等的依据。

③确定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央与地方三七分成标准的依据之一。

④进一步评估宗地地价的基准,起到估算极值的作用。

⑤对土地利用、流动进行引导。

⑥制定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价的依据和参考标准。

(2)国家对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采取最低限价

作用:①防止地方政府在出让土地使用权过程中,为了短期利益,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方式,随意压低地价,造成国家土地资产的流失。

②增加土地使用权出让的透明度,便于上级政府和社会对出让行为的监督,

③便于土地使用者了解国家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实行的地价优惠幅度,确定合理的投资方向。

(3)政府对地价上涨可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4)完善土地登记,建立土地交易价格申报制度

(5)政府对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有优先购买权

优先购买权的作用:①可以限制低价买卖土地、扰乱土地市场的行为。

②可以防止交易双方虚报、瞒报地价,逃避国家税费。

③国家特殊建设需要,如公共福利设施建设需要或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时,也可采用优先购买,以保证国家建设的需要。

(6)完善土地税制,强化税收监管,征收土地增值税

征收土地增值税的作用:

①保证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土地增值收益归政府,促进企业单位的平等竞争;

②防止土地交易双方故意压低交易价,使受让方在今后面临承受交更多土地增值税的情况下,真实申报成交价,促进土地市场的正常发育;

③防止单位和个人囤积土地进行土地投机,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和资产流失,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正常需求。

(7)政府可依法提前收回单位和个人的土地使用权

作用:一是使土地利用方式更为合理。二是对地价实施有效的管理。

(8)建立地价动态监测制度

制定地价及土地管理政策和为土地交易者提供地价变化的预测资料。

3、什么是基准地价、宗地地价、标定地价。

基准地价:指对城镇各级土地或均质地域及其商业、住宅、工业等土地利用类型评估的土地使用权单位面积平均价格,基准地价评估以城镇整体为单位进行。

宗地地价:指城镇内某一宗地土地使用权的评估价格,按评估目的划分,宗地地价又包括标定地价、出让底价和交易底价等。

标定地价:指在正常土地市场中及正常经营管理条件和政策作用下,市、县政府根据需要评估的具体地块在一定使用年限内的价格。

第十章地税行政管理

1、什么是地税行政管理?它的功能是什么?

地税行政管理:指税务机关或土地行政部门(有的地税由地政部门代为征管)依据国家有关税法、地税政策以及有关制度规定,为实现地税分配关系,指导税务人员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依法行使征税权力和正确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的开展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监督工作。

功能:

①税源充足,收入稳定②抑制投机,确保公平③杠杆调节,发展经济④平等负担,缩小差距。

2、我国现行的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的概念及征税范围是什么?

耕地占用税:是国家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属于资源税。

范围:凡是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都应缴纳耕地占用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国家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对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以其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照规定的税额计算征收的一种税。

范围:指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范围: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

3、试论述我国现行土地税制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改革完善?

问题:(1)立法层次较低,条文比较粗泛,可操作性不强。

(2)租税费概念不清,三者关系混乱:表现税中含租、费中含税、费中含租。

(3)土地税法在内容上存在空白。

(4)征税范围过窄。

改革完善:(1)统一土地税立法,提高立法层次。

(2)科学界定税、费、租,理清立税,租税分流。

(3)继续完善土地税法,科学征税。

(4)加强土地税收的征收管理。

4、土地税收的基本原则?

(1)财政原则:指制定和执行土地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要以能获得满足基本需要的财政收入为基本准则。

(2)效益原则:指制定土地税收制度和政策、选择主体税种管理体制,要以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税收的收入效益为基本准则。

(3)公平原则:指税收分配必须以公正、平等为基本准则。

(4)法治原则:指税收分配要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基本准则,它是贯彻税收财政原则、效益原则和公平原则的有效保证。

音乐教师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歌剧成型的标志。 2、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空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的艺术。 3、三连音是将基本音符分成均等的(三等分)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二等分)。 4、五连音是将基本音符分成均等的(五等分)来代替基本划分的(四等分)。 5、三和弦共有三个音,以根音为低音时叫(原位和弦),以三音为低音时叫(六和弦),即三和弦的第一转位用数字(6)标记,以五音为低音时叫(四六和弦),即第二转位用数字(4 )标记。 6、《卡门序曲》的作者是(比才),《合唱交响曲》的作者是(贝多芬)。 7、五种不同类型的切分节奏:(×××│,××. │,××—×│,××│××│,×××│)。 8、提倡学科综合,在实施过程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9、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模仿,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喜欢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0、我国民歌一般分为(山歌、号子、小调)三种基本体裁。 11、我国民族乐器约百余种,按传统习惯分为(拉弦乐器、管弦乐器、弹拔乐器、打击乐器)四大类。 12、音乐学科具有的价值:(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13、乐曲《百鸟朝凤》是一首(唢呐)独奏曲,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的作者是(阿炳(华韵均))。 14、(音量)是由发音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来决定的,按振幅大音就(强),振幅小音就(弱)。 二、简答题(每题3分,共18分) 1、请写出在《课标》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部分对音乐基本技能的表述。 答: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

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政治的分析单位——政治理论的构建单位,或立论的前提和出发点。迄今为止,在政治 学中,个人、集团和阶级三种分析单位为政治学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洞见。 (1)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是这一政治观的典范,其中个人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是作为“个人”而存在的。社会由无数的个人组成,没有个人,社会也就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其次,在分析维度上,古典自由主义对个人的设想是理性和能动的。亦即个人不但了解自身的需要,而且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做出最合乎自身利益的判断,并具有选择的能力,能够采取有见识的行动。 (2)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基于现实经验的考察,多元主义者发现在政治活动中非常活跃,发挥重大作用的不是个人,而是各种各样的团体,亦及所谓的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利益集团的作用如此显著,以至于本特利认为,只有理解利益集团才能理解美国政治。因此,多元主义将团体作为自己的分析对象。事实上,多元主义一词中的元指的便是组织。政治学的分析单位遂由个人转向团体。 (3)以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除了个人和团体,阶级也是政治的一种分析单位。尽管在马克思之前的历史学加和政治经济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阶级的存在,但正是马克思对阶级分析方法作出了最大的贡献。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出发点或前提是线面的论述: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在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这种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则体现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剥削/压迫和斗争/反抗关系. 2.政府政治观——国家机构被视为公共的是因为它们对社会的共同社会负有责任,其耗费 的公共开支源于于税收。市民社会是由家庭,家族,私人企业,工会,俱乐部,社区组织等组成的,它们之所以被视为是私人的,是因为它们由个体公民设立并运作,以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更大的社会需要。* 3.非政府政治观——主要指对政党和利益集团的研究。* 4.公域与私域——“公共领域”是一种不受官方干预,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的社会公民自 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或公共场所。“私人领域”指的是在理想状态下既不受公众监视,也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那部分个人生活。* 5.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根据行政特殊功能及其规范化要求,建立独立于政治系统的行 政运作体制,实行党政的分离,避免行政运作过多地受到党派政治的干扰和冲击。* 6.政党分肥制——指执政党的领导人,把政府公职、官位大量分配给本党党员的用人制度。 7.权力——广义的权力是指某种影响力和支配力,它分为社会权力和国家权力两大类;狭 义的权力指国家权力,即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阶级利益和建立一定的统治秩序而具有的一种组织性支配力。 8.经典权力观—— 9.激进权力观—— 10.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公共性是一切国家行政权力的重要特性,行政权力的公共性是行 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 11.分权学说——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借以建立的理论 指导。分权理论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混合政体学说。柏拉图认为混合政体综合了君主政体的智慧和德性,民主政体的自由,是最好最稳定的政体。 12.制约与平衡——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各自分立而又相互牵制和协调.

《公共行政学》2019期末试题及答案

《公共行政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公共行政学 2.行政区划体制 3.考任制 4.非程序性决策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19 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 )。 A.《行政学导论》 B.《行政学》 C.《行政学原理》 D.《政治与行政》 2.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 )。 A.融合型 B.棱柱型 C.衍射型 D.分散型 3.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的行政区。 A.发展型 B.特殊型C.传统型 D.现代型 4.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 )。 A.英国 B.美国C.法国 D.中国 5.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 A.奖惩权力 B.归属权 C.合法权力 D.决策权力 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 )。 A.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B.领导决策系统 C.专家咨询系统 D.信息支持系统 7.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税种 B.纳税人C.税法 D.税率 8.( )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A.上行 B.平行C.下行 D.网上 9.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 )。 A.社会监督 B.事前监督C.事中监督 D.法制监督 10.目标管理方法是( )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德鲁克 B.西蒙 C.伍德沃德 D.菲德勒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 )。 A.墨西哥 B.新加坡C.智利 D.伊朗E.丹麦 2.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 )。 A.廉 B.绩C.勤 D.德E.能 3.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 )。 A.行政处分权 B.建议权C.调查权 D.检查权E.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的请求协助权 4.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 )。 A.个人所得税 B.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C.农业税 D.地方税 E.中央税 5.行政基本方法包括( )。 A.法律政策方法 B.政治方法 C.行政指令方法 D.思想工作方法E.经济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2.简述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2.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土地资源学重点zs

1.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规律、分类与分布特征、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3.土地资源: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时间内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4.光照强度:简称照度,是指正常人眼对0 .4---0.7um可见光的平均感觉程度。 5.光照长度:简称日长,是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落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 6.光照质量:是指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对比。 7.积温:是指日均温度的累积,大于等于10℃的积温,对农业生产而言,积温大小可以显著的影响作物的适种性及其熟度。 8.无霜期:指每年的终霜期和初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 9.农耕期:平均气温≥0℃始现期和终现期一般代表田间耕作起始和结束的时间,其持续期即为农耕期。 10.地球化学条件: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关的化学元素的迁移、集聚导致的化学元素的多或少的存在状态。 11.耕层:土壤表层经耕作熟化的土层。 12.耕作层:植物根系发育所能伸展的厚度。 13.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 14.土地使用制度: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5.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是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地质等全部自然要素对植物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地生产潜力。 16.土地经济生产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由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 17.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而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收益就会递减,这一现象称为~。 18.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差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的地域空间上内具有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特性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化分为一种类型组合。 19.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20.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 21.土地利用结构:指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之间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 22.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点等因素。 23.土地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对土地类型、数量、质量、权属、分布及利用现状等内容调查。 24.土地资源质量:是土地资源相对特定用途下表现出的效果优良程度。 25.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的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26.农业生态区法(AZE):根据比例尺大小将地面划为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土壤都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按生态单元为单位分别采用动态模拟模型计算土地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均消耗计算,以行政单位为统计单元算出一定行政区域内的人口承载能力。27.粮食安全:只有在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的粮食,来满足其健康和积极生活的膳食需求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8.粮食安全的决定因素:耕地数量、耕地质量 29.由于受季节、纬度、海拔高度及云量等的影响,我国的太阳辐射总量差异较大,低纬度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一般略高于高纬度地区,高原地区高于平原地区,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产生的昼夜和四季的变化,导致太阳总辐射量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音乐教育学复习

音乐教育学复习提纲 1、音乐教育学名词解释 音乐教育学是由音乐学和教育学结合而成的学科。揭示音乐教育的教学规律、音乐教育的方向、发展形态、基本特点,从整体上阐明的是音乐教育与各学科教育学所共同适用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2、1917年陶行知先生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 3、音乐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一人文与艺术的综合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4、音乐教学论的学科任务? 1掌握音乐教学的一般规律 2熟悉音乐教学过程、方法、领域,能独立设计各种类型的音乐课。 3了解音乐学科教育的发展趋势,了解近现代国外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法。 5、哪些因素会影响学生的音乐心理发展 课堂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主观能动因素课堂内:授课内容教师的言行、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课堂环境 6、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音乐教学? 有序施教、有导施教、有乐施教、有别施教 7、受欢迎的音乐教师具备什么特征? 教学方法灵活、幽默诙谐、唱的好、知识渊博、耐心平易近人、活泼大方 8、音乐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良好品质? 高尚的职业理想现代的教育理念良好的知识技能创造性的教学能力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9、音乐课程标准的定义 音乐课程标准是音乐教育必须遵循并达到的目标和准则,它是一份教育部对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指令性文件。 10、《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2001年7月公布,同年秋季开始实验试行。 11、音乐课程价值: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12、《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构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13、将中小学音乐课的传统教学内容,有机地整合并拓展为四个相互关联的教学领域: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14、领域一:感受与鉴赏包括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 15、领域二:表现领域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 16、领域三:创造领域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 17、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8、《音乐课程标准》确定的新的课程目标是三维度立体构成:第一维度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维度是过程与方法,第三维度是:知识与技能。 19、其中知识与技能包括1.音乐基础知识2.音乐基本技能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4.音乐与相关文化 20、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音乐新课程改革给音乐基础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变革? (一)音乐教学方式转变

《行政管理学》随堂练习答案

1. "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这是行政管理() A、狭义的含义 B、广义的含义 C、现代的含义 D、最广义的含义 参考答案:D 2. 行政管理支配权即() A、行政权 B、管理权 C、政治权 D、决策权 参考答案:A 3. "行政学"一词,最早主要是指() A、法学 B、社会学 C、行政法 D、行政管理学 参考答案:C 4. 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 A、实事求是 B、依法管理 C、为人民服务 D、违法必究 参考答案:B 5. "市场万能论"认为政府的职能角色表现是一种()现象 A、"守夜警察" B、幕后操纵者 C、多方干预者 D、指挥协调者 参考答案:A 6. 行政管理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行政管理的() A、现代化 B、知识化 C、系统化 D、科学化 参考答案:D 7. 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 A、史坦因 B、威尔逊 C、古德诺 D、怀特 参考答案:B 8. 行政管理学的过程论的内容包括()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协调 D、行政信息 E、行政监督 参考答案:ABCDE 9. 行政管理学中保障论的内容主要包括() A、财务行政 B、行政法治 C、行政方法 D、行政组织 E、行政道德 参考答案:ABCE 10. 美国学者怀特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 A、组织原理 B、组织机构 C、人事行政 D、财务行政 E、行政法规 参考答案:ACDE 11. 我国的行政管理主体包括() A、国务院 B、国务院派出机构各级人民政府D、各级街道办事处E、各级村民委员会参考答案:AC 12. 行政管理的法制性集中体现了行政管理的权威性。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个3 分,共15 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 4.土地退化: 5.可持续土地利用: 二、填空(每个1 分,共20 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 、、、、和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 、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三、选择(每个1 分,共10 分) 1.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与土地类型 B.区域土地资源 C.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D.土地资源保护与政治 2.对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评价 B 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评价C. 土地资源的性状和肥力评价 D.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治评价 3.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是根据()划分的 A.光照强度 B.光照质量 C.光照程度 D.光照长度 4.我国的气候类型中没有的一类是() A.季风型 B. 海洋型 C.地中海型 D.干旱荒漠型 5.在分析某一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时,往往将()因素作为主导因素加以重点剖析 A.气候 B.地学 C.生物 D.经济 6.一般而言,海拔高度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 A.1 B.0.5~0.6 C。1~2 D.0.8~1 7.地貌类型按()可以分为平原、丘陵、ft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 A.海报高度 B.地貌形态 C.相对高差 D.坡度 8.能作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的是() A.土地厚度 B.土地质地 C.土地有机质含量 D.土壤PH 9.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土壤调查重点是() A.土壤肥力因素 B.土壤质地 C.土壤障碍因素 D.土壤侵蚀 10.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是() A.准备阶段 B.内业阶段 C.外业阶段 D.验收阶段 四、简答题(共40 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8 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8 分)

初中音乐试题及答案

初中音乐试题及答案 【篇一:2014年初中音乐理论考试题】 txt>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2、《七子之歌》的词作者是(闻一多)。 3、《东方之珠》词曲作者(罗大佑),表达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4、《青春舞曲》曲作家(王洛宾),告诉我们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要珍惜大好时光)。 5、《桑塔露琪亚》是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成的。 6、《伏尔加船夫曲》是(俄罗斯)民歌,歌曲主题思想:(踏平世上的不平路)。 7、《我的太阳》是一首具有意大利风格的(独唱)歌曲,由世界着名的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帕瓦罗蒂)担任原唱。 8、世界三大男高音简介:帕瓦罗蒂,(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卡雷拉斯,(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 9、吉他:欧洲的一种(拨弦)乐器。 10、进行曲的特点:(铿锵有力,节奏鲜明)。 11、《婚礼进行曲》它由(管风琴)演奏。 12、钢琴的分类:(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 13、被誉为“音乐神童”的是(莫扎特);被誉为“田园作曲家”的是(贝多芬)。

14、《二泉映月》是(二胡)曲,作者(华彦钧),又名(阿炳)。 15、《雪绒花》选自音乐剧《音乐之声》,其中歌曲(《哆来咪》)也非常有名。 16、《我心永恒》,影片(《泰坦尼克号》)的主题音乐,该影片 曾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等11项大奖。 17、《歌唱祖国》王莘词曲,速度为(进行曲)。 18、《保卫黄河》选自(《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冼星海)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19、《四渡赤水出奇兵》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20、组歌,是由若干内容情节或音乐材料有关联的歌曲组成的(声 乐套曲)。 21、《龙船调》为(湖北)民歌;《十送红军》为(江西)民歌。 22、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歌曲之王”)。 23、器乐的演奏形式:(独奏、合奏和重奏)。 24、歌曲(《手拉手》)为24届奥运会会歌。 25、(梅兰芳),京剧艺术大师,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 26、《溜冰圆舞曲》它的特点是:(三拍子)。 27、《渔舟唱晚》它是一首(古筝曲)。 28、《十八相送》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29、《梁祝》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 30、《蓝色多瑙河》,它是一首管弦乐,它是(圆舞)曲,又译为 华尔兹。 31、《友谊地久天长》(苏格兰)民歌。

行政管理学作业答案

本文标签: 电大作业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监察管辖: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2、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3、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4、行政诉讼: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二、单项选择题 1.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C )。 A.协调阶段 B.总结阶段 C.实施阶段 D.准备阶段 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 D )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和行政监察机关 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 )。 A.中央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市级预算 4.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 B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A.15 B.30 C.45 D.60 5.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 A )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A.事先 B.事中 C.事后 D.全面6.从20世纪( C )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 B.60 C.70 D.80 7.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 D )。 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应变方案 D.临时方案 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D )。 A.信息支持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专家咨询系统 D.领导决策系统 9.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 D )。 A.明确评估目的 B.选择评估标 准 C.培训工作人员 D.确定评估对象

2019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行政学》期末试题标准题附答案(试卷号2202)

2019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行政学》期末试题标准题附答案 (试卷号2202) 考试说明:本人根据学员的需求汇总了历年来所有的期末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对考生的复习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内容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 1.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 )。 D.威尔逊 2.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 C.工业社会 3.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活动的监督称为( )。 C.社会监督 4.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 C.农业社会 5.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 )的核心内容。 A.行政道德 6.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 )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A. 英国 7.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 ),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B.积极方案 8.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 D.实施阶段 9.税收制度的核心是( )。 B.税法 10.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 ),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A.孙中山 11.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 ),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之研究》

12.里格斯于1 961年发表的公共行政生态学代表作是( )。 B.《公共行政生态学》 13.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 )。 B.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4.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 )国,是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D.美国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 )。 B.2006年1月1日 16.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 ). C.纠正偏差 17.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 )给予政纪处分。 D.行政监察机关 18.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 中央预算 19.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 )。 C.张金鉴 20.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 )。 C.《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21.对于一般的省、市、县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 )的行政区。 D.特殊型 22.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 ),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B.行政职位 23.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 A.决策权力 24.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 D.英国 25.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 )。 B.追踪方案 26.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12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 单选 1.【D 】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P55) A 土地使用制 B 土地承包制 C 土地租赁制 D 土地所有制 2.目前我国【 B 】一般多以日照时数来表示。(P26) A 光照强度 B 光照长度 C 光照质量 D 光照数量 3.我国中低产田比例很大,占总耕地面积的【 B 】。(P280) A 1/2多 B 3/4多 C 2/5多 D 3/5多 4.土地资源评价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性能进行【D 】鉴定的过程。 (P121) A 自然生产力 B 潜在生产力 C 数量 D 质量 5.地表和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B 】来控制。 (P28) A 水分 B 温度 C 光照 D 湿度 6.土壤调查的重点是土壤【A 】特性。(P101) A 肥力 B 性能 C 质量 D 数量 7.土地类型的划分依据主要是土地构成要素的【C 】差异性。(P60) A 质量 B 分布 C 空间 D 时间

8.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我国土地总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B 】位。 (P279) A 2 B 3 C 4 D 5 9.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A 】。(P56) A 土地公有制 B 土地私有制 C 国家所有制 D 集体所有制 10.下列那项不是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D】。(P25) A 光 B 温 C 水 D 气 1. 农业生产上常用的积温指标是≥【C】的积温。(P28) A 0℃ B 5℃ C 10℃ D 15℃ 2.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土地系统中一切过程的【B 】基础。(P25) A 物质 B 能量 C 生物 D 经济 3. 多数农作物最适宜的土壤酸碱性为【 D 】。(P44) A 强碱性 B 弱酸性 C 弱碱性 D 弱酸性至弱碱性 4. 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最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是【D 】。(P143) A 收入——成本分析法 B 费用——效益分析法 C 成本——利润分析法 D 投入——产出分析法 5.据估算,人类食物的【 D 】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P5) A 80% B 88% C 90% D 98% 6. 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的主要任务是【A 】。(P246) A 提高土地利用率 B 增加土地面积

自考音乐教学法试题

(一).填空题 1、音乐教学法研究的是,着眼于音乐教学活动的研究与音乐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 2、1897年,清政府创办了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课程。 3、1922年,采纳了陶行知先生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的主张,说明学科教育研究注意到了“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是学科教育的一大进步。 4、1939年教育部颁发了《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施行要点》,正式将课程定名为“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目的在于纠正师范教育中只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教材研究的问题。 5、1957年教育部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将“教学法”课程恢复定名为“教材教法”课。 6、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教材教法研究”更名为“学科教学论”。 7、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形式。 8、是很广泛的,既包括学校的音乐教育,也包括了社会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又可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它们的目的、任务、内容和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 9、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的各种 和的艺术门类。 10、音乐教育的特征:、、、。 11、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一、,其体现在:1、美化心灵的作用。2、调节情感的作用。 3、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的作用。二、,其体现在:1、超越现实的作用。2、振奋精神的作用。3、信号象征的作用。三、,其体现在:1、健全大脑的作用。2、健康心理的作用。 3、人际关和谐化的作用。四、,其体现在:1、愉悦养性作用。2、怡情健身作用。3、参与自娱作用。 12、音乐教育的协同教育功能——协同效应包括:、、。 13、《论语》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说明音乐教育的主体效应是它的。音乐教育具有、、、的作用。 (二).简答题 14、儿童期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儿童期通常指一个人从出生到青年时期,其身心发展经历了六个较大的阶段。 15、舒特-戴森和加布里埃尔1981年关于各年龄阶段音乐发展主要特征归纳,作为简要的概括。 音乐发展主要特征

2019西方行政学说作业答案

一、填充题 1.“行政管理”是英文“Public Administration” 一词的汉译,传统上亦称(“公共行政”)或“公共行政管理”,最近一个时期,也有人将其译为(公共管理)。 2. 威尔逊认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公共舆论)将起权威性评判家的作用。 3.综观古利克的整个行政学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它明显具有(一体化)和(实践性)的特征。 4.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由三个职能组成:(计划),组织和(控制)。5.巴纳德认为,组织成员对组织共同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协作理解性)和(个人性理解)。 6.在学术研究上严格区分(事实)与(价值)因素是现代行为主义社会科学家在研究方法上的基本主张。 7.西蒙的(有限理解)决策模式和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都是从实证角度对理性决策模式作了分析和批评。 8. 麦格雷戈的人事管理理论主要就表现为他基于对传统X理论合理内核的扬弃而提出的以注重发挥人的才干和热情、重视(人的行为)、尊重(人格)为特征的Y理论。 二、单选题 1、韦伯认为效率较好的组织类型是(B ) A、基于超凡魅力权威而形成的组织 B、与合理合法权威相适应的组织 C、与传统权威相适应的组织 D、神秘化的组织 2、泰勒的科学理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书中(D ) A、《工场管理》 B、《效率的福音》 C、《科学管理》 D、《科学管理原理》、 3.从组织理论上看,法约尔所讨论的主要是(D)。P60 A.组织行为问题B.组织协调问题C.组织管理问题D.组织结构问题 4、被视为世界各国公认的第一本大学行政学教科书的是怀特所著的(A ) A、《行政学导论》 B、《近代公共行政的趋势》 C 、《联邦主义者》D、《外国公务员制度》 5.在沃尔多所处的年代,当代行政学的最后一个重要发展成果就是(C )。A.社会系统学派B.科学管理理论C.新公共行政运动D.渐进决策模式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行政学说在初创过程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ABCDEF)。 A.威尔逊B.韦伯C.古德诺D.泰勒E.法约尔F.怀特 2.古德诺把行政功能从内部作了划分,包括有(ABDEF )。 A.执行功能B.司法功能C.政治功能D.准司法功能E.统计功能F.半科学功能 3.古利克认为,可以将一个组织的单元任务分组归类的根据有(ACDF ):A.目标B.作用C.程序D.服务对象E.时间F.地点 4.厄威克认为,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时时记住自己扮演的角色所具有的功能有(ACDF) A.代表他所服务的组织B.具有相当的权威C.制定组织战略并付诸行动

行政管理学(A)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管理学(A)试题2014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 ),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之研究》 2.公共行政环境的()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A.约束性 B.复杂性 C.特殊性 D.不稳定性 3.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 )的行政区。 A.现代型 B.传统型 C.特殊型 D.发展型 4.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 )的核心内容。 A.社会公德 B.行政道德 C.职业道德 D.社会行为规范 5.部外制是( )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A.美 B.法 C.日本 D.英 6.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 ),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A.应变方案 B.积极方案 C.临时方案 D.追踪方案 7.( )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A.上行 B.平行 C.下行 D.网上 8.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 )。 A.法制监督 B.事前监督 C.事中监督 D.社会监督 9.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税法 B.纳税人 C.税率 D.税种 10.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 )最早提出的。 A.毕达哥拉斯 B.梭伦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 )三种权力。 A.考试 B.司法 C.行政 D.立法 E.监察 12.组织文化包括( )。 A.组织观念 B.法律意识 C.管理对象 D.价值观 E.道德感情 13.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 )。 A.阿根廷 B.比利时 C.加拿大 D.埃及 E.津巴布韦 14.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 )。 A.权力集中、责任明确 B.公开平等,有效防止任人唯亲 C.指挥统一、不受牵制 D.行动迅速、简便易行 E.择优录取,在竞争基础上鉴别人才 15.标杆瞄准的类型主要有( )。 A.内部标杆瞄准 B.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 c.行业业内标杆瞄准 D.跨行业标杆瞄准

土地资源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壤: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诸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历史自然体。 3.土地资源的概念 (1)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一切资料。《辞海》定义为“资财的来源。” (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4.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 1、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 替代性 2、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5.土地的属性(书本):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籍属性 资源属性: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的再生性和非再生性、多用途性。 资产属性:供给的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个体的异质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流通的特殊性。 生态属性:支撑功能、养育功能、净化功能 6.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较大的国家之一 我国土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的7.2%,居世界各国第三位 耕地总量占世界耕地9.5%,居世界各国第四位

林地总量占世界林地5.5%,居世界第五位 牧草地总量占世界牧草地7.8%,居世界第二位 7.我国是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国家 人均土地0.784公顷,为世界人均的1/3 人均耕地0.106公顷,为世界人均的45% 人均林地0.186公顷,为世界人均的26% 人均牧草地0.217公顷,为世界人均的37% 8.土地资源学的概念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应用基础理论的科学。 9.土地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土地资源学在学科中的地位 (2)土地资源学与土地学科的关系 10.土地资源学研究的目的、内容 研究目的: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土地资源问题的途径 研究内容: 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2)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 3)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4)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2016年下教师资格证初级音乐真题

2016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面谱例中,D.S.记号的正确表述是()。 A.歌曲演唱至此结束 B.歌曲演唱至此要从头反复 C.歌曲演唱至此要从记号处开始反复 D.歌曲演唱至此要跳至尾声 2.下面谱例出自格里格的钢琴小品《蝴蝶》,描绘了蝴蝶轻盈欢快地在花丛中穿梭起舞的情景。下列哪个速度标记适用于此乐曲?()。 A.Lento B.Adagio C.Andante D.Allegro 3.下面谱例中,不协和音程有几个?()。 A.2个B.3个C.4个D.5个 4.下列谱例采用的旋律发展手法是()。

A.完全重复B.变化重复C.模进D.再现 5.下面谱例出自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摇篮曲》,其适合的钢琴伴奏织体是()。 6.下面谱例是今人翻译的宋代姜夔创作的词调音乐《杏花天影》,其原谱是由哪种记谱法记录的?()。 A.俗字谱B.律吕字谱 C.古琴减字谱D.简谱 7.下列哪首作品是由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 A.《共青团员之歌》B.《酸枣刺》 C.《卖报歌》D.《歌唱二小放牛郎》 8.下列哪部歌剧描述了韩英和刘闯率领当地人民消灭白极会首领彭霸天的故事?()。 A.《江姐》B.《白毛女》

C.《洪湖赤卫队》D.《红珊瑚》 9.下面谱例出自刘天华哪部作品?()。 A.《光明行》B.《病中吟》 C.《良宵》D.《空中鸟语》 10.下面谱例是一首民歌片段,它是()。 A.青海民歌B.内蒙民歌 C.云南民歌D.陕北民歌 11.下图所示是哪个乐种的演出形式?()。 A.福建南音B.西安鼓乐 C.北京智化寺音乐D.河北笙管乐 12.下面谱例选自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它融入了哪种传统曲艺元素?()。 A.三棒鼓B.京韵大鼓

行政管理学(A)2015年7月试题及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管理学(A)试题2015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之研究》 2.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 A.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B.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C.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3.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 A.专家咨询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领导决策系统 D.信息支持系统 4.对于一般的省、市、县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的行政区。 A.发展型 B.特殊型 C.传统型 D.现代型 5.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合法权力 D. 奖惩权力 6.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7.从20世纪()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 B.70 C.60 D.80 8.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9.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中央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市级预算 10.目标管理方法是()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德鲁克 B.菲德勒 C.伍德沃德 D.西蒙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1.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完成的。 A.泰勒 B.魏劳毕 C.怀特 D.韦伯 E.费富纳 12.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 A.阿根廷 B.智利 C.爱尔兰 D.伊朗 E.津巴布韦

电大行政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电大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纲鉴易知录》上。 2、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亨利?法约尔。 3、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立法、行政、和 司法三种权力。 4、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这是公共组织与其他私营部门的主要区别之一。 5、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 6、在我国,为人民服务是公共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由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决定的。 7、第一位试图建立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是怀特。 8、一般来说,管理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 9、政府的政治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和民主职能。 10、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和制约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同时,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能动作用,它可以影响和改造公共行政环境。 11、行政领导过程本身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行政领导者、被领导者和行政领导环境三者有机组成的,缺一不可。 12、行政体制的滞后性,也就是行政体制的惰性,是由其稳定性演变而来。 13、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 化的核心。 14、我国国家公务员的级别分为15级。 15、中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在法律制度上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级 人民政府。 1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17、国家公务员的回避一般包括公务回避、地区回避和任职回避。 18、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和聘任制四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