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行政学-复习题教学教材

土地行政学-复习题教学教材

土地行政学-复习题教学教材
土地行政学-复习题教学教材

土地行政学-复习题

土地行政管理(前五章理论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土地行政管理?土地行政管理:指国家土地政务的推行与管理,即国家行政机关为了体现土地利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整体利益而对土地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活动。

2、土地行政管理的目标、功能及其特点是什么?基本目标:按社会整体利益实现土地有效配置和持续利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目标。

②实现土地利用中的相对“公平”,促进整体效率提高——社会目标。

③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目标。功能:①政治功能②经济功能③社会、文化功能特点:作为部门行政的一种,土地行政具有一般行政管理共同的持点。但由于土地及土地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土地行政具有不同于其他各类行政的持点:

①与其他部门行政相比,土地行政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②土地行政的范围宽广、内容丰富。

③土地行政具有较强地域特点。

3、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立法、土地政策之间的关系如何?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政策:

【区别】土地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制定的原则和采取的重大措施。如土地所有制政策、土地使用政策、土地价格等。土地行政与土地政策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范畴。

【联系】土地政策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指南,而土地行政则是执行土地政策。两者在解决土地问题中,配合密切,相辅相成。

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立法:

【关系】土地法规必须借助土地行政而加以实施或执行,从而对土地关系的调整产生影响。

土地政策仅是土地问题解决的指南,并没有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土地政策制定之后,紧接下来就是根据政策制定相应的土地法规,然后由土地行政组织加以贯彻执行,以实现土地政策目标,解决土地问题。

4、国外土地行政研究趋势有哪些?①现行的土地行政管理,越来越重视现代化的地籍管理,越来越把地籍行政作为土地行政的基础和核心。

②土地整理或土地重划己成为主要国家地政事业新内容。③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土地行政管理指出了新的方向。④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土地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的变革,仍是土地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5、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土地行政管理有哪些重要变化?

(1)改革地用行政体系:

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城市改革了国家土地无偿划拨使用制度,实行了土地有偿使用。

2)完善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地权制度。

3)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地政管理机构。

4)制定和实施了一些重要的土地法规。

5)初步建立了较为合理的土地税费制度。

6)地籍管理由以地权登记为主转向多目标的地籍管理体系。

7)社会主义地价管理体系已经建立。

6、什么是土地行政管理学?

土地行政管理学:指研究国家行政组织对土地事务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国家行政组织如何运用行政、经济、法律及技术手段来高效率地对各项城乡土地业务进行组织与管理,以实现国家对土地利用的当前利益和长期目标。

第二章土地行政管理体制

1、如何理解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含义?土地行政管理体制:指土地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职能权限的划分及运行以及隶属关系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2、土地行政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

(1)中央到地方五级土地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及相互关系。

(2)各级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划分、各职责和权限的关系和运行方式:管理机构是组织形式和组织保证,职责权限是职能形式和功能保证,运行方式是前两者的动态反映和结合。

3、简述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依据职权关系,土地行政管理模式一般有以下几种不同类型:①集权制和分权制:集权制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分权制指中央政府或上级机关将行政权力授权给下级机关,自己处于监督地位。

②首长制和委员会制:首长制指行政机构的行政权力归属于行政首长一人,行政首长对所负责机构承担全部责任。委员会制指行政机构的行政权力由两人以上共同执掌,共同负责,集体决策。

③垂直领导、双重领导和业务领导:垂直领导关系是指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上下对口,下级部门只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与同级政府没有直接领导关系。双重领导关系是指土地行政职能部门既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同时又受本级政府的领导。业务指导关系是指行政职能部门受本级政府领导,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没有直接领导关系,只进行业务上的指导。

世界各地土地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集中统管模式、分管模式和统分结合模式。集中统管模式:国家建立专门的土地行政管理机构,依法统一管理全国土地。分管模式:各用地部门自主建立土管机构,分别管理本系统、本部门用地。统分结合模式:国家统管和部门分管相结合的体制。

第三章土地行政决策

1、土地行政决策有哪些主要特征?

土地行政决策是指土地行政机关及其领导成员,为完成土地行政目标做出的处理土地行政事务的决定。其主要特征是:

(1)土地行政决策主体的惟一性。

(2)土地行政管理决策只限于土地行政管理组织的职责范围之内。

(3)土地行政管理决策一旦制定就具有强制力。(4)土地行政管理决策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2、土地行政决策的种类有哪些?

(1)以决策者为标准分类:个人决策、集体决策和个人和集体相结合的决策。

(2)以决策层次为标准划分:中央决策、地方决策和基层决策。

(3)以决策方法为标准划分: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4)以决策结果所呈现的状态为标准分类: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5)以决策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为标准划分: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3、影响土地行政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1)政策和法律(4)对问题性质认识(7)个人素质

2)外界压力(5)决策体制

3)信息来源(6)决策方法

4、土地行政决策要遵循哪些原则?

(1)系统协调:进行土地行政决策时,应着眼于土地行政整体效果,纵向上使各层次上下一致,横向上使各组织和部门相互协调,追求综合效果最佳。

(2)可行性原则:在进行土地行政决策时,土地行政目标和手段选择要与现实条件相适应,使决策符合土地系统自身的规律性,易于落实,便于执行,以顺利实现土地行政目标。

(3)动态变化原则:对于土地行政决策,尤其是重大的土地问题进行决策时,需要富有远见,留有余地,以适应未来发生变化。

(4)试验原则:土地,尤其是耕地的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因而一项土地行政决策在推行前必须进行试验。

(5)创新原则:探索新型的土地管理模式、转变现行的土地利用方式、吸收现代的科学与管理技术、运用现代的行政管理手段都需要有所创新和变革。

5、如何理解土地行政决策的程序?

(1)提出问题:即提出和表达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对土地利益的要求。

(2)确定目标: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必须紧紧抓住土地行政管理的主要目标,土地政策目标必须明确、具体。

(3)设计方案:在弄清问题、确定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既定目标的要求,设计和拟定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决策方案,为决策做好准备。

(4)方案论证的优选:对已经设计的土地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利弊得失,进行分析,给予系统的、科学的论证。然后在论证方案的基础上,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鉴别,从中选出最佳方案。(5)实施方案,追踪决策:在实施决策方案过程中,当行政环境和行政目标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发现决策有重大失误时,就原来的问题重新进行决策或对原来的决策进行调整。

6、简述科学的土地行政决策方案的基本要求。

①符合实际情况,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符合全局利益,有利于国家和政策总目标的实现。

③符合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的需要;有利于改革开放和政治社会稳定。

④符合生态效益,有利于土地利用,切实保护环境,提高土地质量。

⑤切实可行,能最快、最有效地把握实现土地行政决策目标。

第四章土地行政执行

1、简述土地行政执行的概念、原则及其特点。土地行政执行:是国家土地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贯彻、实现土地行政决策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全部活动或整个过程。

原则:

(1)忠实决策目标的原则:土地行政决策阶段的要求是做出准确无误的决策,土地行政执行阶段的要求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决策。

(2)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台的原则:由于各地区、各部门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具特点,因此,土地行政执行时既要忠实于土地行政决策不走样,又要灵活地实施决策。

(3)执行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土地行政执行既要坚定地坚持决策目标,又要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执行手段和方法上有所创新。

(4)周密计划的原则:土地行政执行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土地行政过程的许多方面和环节,必须有周密细致的计划,才能使各个方面有机结合,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5)时效原则:时效原则是指土地行政执行必须及时、高效,不能拖拖拉拉,积压欠账,使之失去时机,贻误大事。

特点:①目的性②经常性③连续性④强制性⑤时效性⑥决断性⑦灵活性⑧层次性。

2、土地行政执行包括哪几个具体阶段?

(1)准备阶段:包括组织准备、思想准备、计划准备、物质推备、技术准备。

(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由若干具体环节组成,主要包括指挥、控制、沟通、协调等。

(3)总结阶段:对已经做过的工作,包括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全面、仔细的回顾、检查、考核、评价。

3、我国土地行政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问题:(1)我国有些土地行政决策可操作性不强。

(2)土地行政执行中的“中梗阻”:常常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

(3)土地行政执行中的“脱型”、“走样”。

(4)土地行政执行中缺少必要的手段。

(5)土地行政执行中的低效率。

(6)土地行政执行力不够。

对策:(1)要加强土地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增加土地行政决策的可操作性;

(2)协调好条条块块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决策执行的畅通无阻;

(3)提高土地行政执行人员的素质,优胜劣汰,提高广大执行人员的积极性;

(4)进一步增强执行力;

(5)是进一步健全土地行政执行手段,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努力提高土地行政执行效率。

4、怎样才能做到土地行政执行的权力合法?

(1)土地行政执行的主体合法:土地行政主体应依法成立,具有法定的职权;土地行政执行必须是土地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作出的,没有超出其所管辖的地域范围、所管理的事项范围和法定的管理手段。

(2)土地行政执行的内容合法:包括土地行政执行要有事实根据,证据确凿;正确选择与相应土地行政执行相适应的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做到正确把握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效用等级;土地行政执行所包含的权力义务是事实和适用法律结合的应有结果,是符合逻辑的。(3)土地行政执行的程序合法:土地行政执行的程序应符合法定的方式、步骤、顺序、时限等。

5、简述土地行政执行的手段及方式。

土地行政执行的手段及方式是指土地行政组织和人员,为了完成行政任务而在开展行政工作时所采取的措施、方法和手段。

土地行政基本方法包括:

(1)强制性土地行政方法:①行政指令方法:指土地行政主体依靠行政权力,凭借指挥与服从

关系,运用命令、指示、规划、计划、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施,依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管理,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等的方法。②法律方法:土地行政的法律方法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规和司法、仲裁的方式进行土地管理的方法。

(2)经济方法:土地行政的经济方法是土地行政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不同土地利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价格、税收、金融、财物、奖金、罚款等。

(3)诱导性土地行政方法:诱导性土地行政方法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的管理方法,它通过非强制性手段使土地行政组织和人员及土地行政对象自觉自愿地去完成土地行政工作和任务。包括宣传教育法、行为激励法和参与管理的方法。

(4)土地行政责任方法:是一种现代的综合性管理方法,结合了强制性和诱导性两种不同的行政方法所共有的优点,被现代土地行政广泛采用。

6、如何建立土地行政执行的新机制?

(1)土地行政执行权力应具有完整的制度化机制

(2)土地行政执行权力应具有相应的自主化机制

(3)土地行政权力应增强其合法性的机制。

(4)土地行政执行权力应具备完善的监督机制。

(5)土地行政执行权力应具有有效性的能力机制

第五章土地行政效率

1、土地行政效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特点。土地行政效率:指土地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从事土地行政管理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比率,即土地行政效果与行政投入的比率。

影响因素:①质量:土地行政工作必须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是土地行政效率的基础,;②数量:土地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为社会提供的行政管理和服务的总数,与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人地资源拥有状况、土地行政人员工作强度等因素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③速度:一定时间内土地行政工作的进展情况,速度是土地行政效率的关键因素;④投入:除时间消耗之外,可投入的人力、物资和经费,应追求最少投入的土地行政目标,产生最好的社会效益。

特点:①综合性:土地行政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不能只算经济账。

②多样性:从范围来看,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从层次看,有土地行政决策效率、土地行政管理效率和土地行政执行效率之分。

③相对性:指土地行政效率的高低是通过同类土地行政活动或行政工作进行比较作出的评判。

④迟效性:土地行政效率的体现,一般需要较长的周期。

2、土地行政效率测定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原则:(1)标准多样化原则;(2)操作可行性原则;(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4)土地行政效率与社会效益相一致的原则。

方法:(1)传统方法(2)工作荷载分析法(3)功能测量法(4)经费测量法(5)标准对照法(6)德尔斐法(7)要素分析法(8)综合评价法

3、如何提高土地行政效率?

(1)转变土地行政职能:①实现城乡土地统管,对土地实行资源与资产并重管理,使土地保值与增值;

②加强土地市场宏观管理,强化国家管理土地的职能;③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④培养和发展

土地中介组织。

(2)改革和完善土地行政组织:土地行政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在转变职能的基础上,理顺关系,精兵简政。

(3)提高土地行政人员素质,优化土地行政队伍:要提高土地行政效率,就必须提高土地行政人员的素质,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4)健全土地行政法规与日常工作制度:特别是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实行目标管理,确定各个岗位应承担的任务和应负的责任,并实行严格的考核监督制度。

(5)改进工作作风与领导方法。

(6)实现土地行政管理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①要实行办公自动化;②要加快建立土地行政信息的网络系统。

(7)改善土地行政文化:土地行政文化包括人们对土地行政体系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念,以及人们所遵循的土地行政习惯和传统习性等。

(8)加强土地行政监督:加强和完善对土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约束,是促进土地行政机关高效率、高质量履行职责的重要保证。

第六章地权行政管理

1、地权行政管理的概念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地权行政管理(土地权属行政):是指有关土地财产权(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活动,也就是国家用以确定、调整和处理有关土地产权及其权属变更的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

主要内容:①地权审查与确认:通过对一定形式的地权进行审查而确认产权关系,明确产权归属。这是地权行政管理的起点和核心,其实质性内容是审查确认产权关系是否真实、合法。

②地权的登记与土地产权证的核发:土地登记是地权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国家用以确立或认

可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拥有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法律措施。申请登记后,经审查确认,由产权登记机关发给产权证。

③地权流转(权属变更)的管理:作为财产权的一种,土地产权可以在市场上流转,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属变更,以及非法流转的制止等自然成为地权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④土地权利争议调处的管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调处解决。

2、国有地权划拨的概念和程序是什么?

土地划拨:是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无偿地让与土地使用者,使用者只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提出申请,经法定机关批准后即可取得土地使用权,而不必向国家(政府)交付任何费用和租金。

程序: (1)提出申请(2)审查(3)批准(4)划拨(5)登记

3、国有土地出让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①协议出让方式:

特点:是受让方在出让过程中对合同主要条例有比较大的发言权,特别是对出让金有直接的讨价还价的余地。同时,该方式没有引入竞争机制,不具有公平性,人为因素较多。因而,对协议出让方式的应用必须加以严格的限制。

②招标出让方式:特点:引进了市场机制,体现了商品交换原则。考虑到投标价,也考虑到投际规划方案和资信情况。既有利于公平竞争,也有利于土地规划利用的优化;既保证了政府取得较高土地收益,又给政府留有一定的选择余地。

③拍卖出让方式:特点:不仅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排除出让方的任何主观因素,政府也能获得

最高收益。

④挂牌出让方式:

特点:挂牌出让是招标、拍卖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重要补充,挂牌出让综合体现了招标、拍卖和协议方式的优点,同样是具有公开、公平、公正特点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重要方式,尤其适用于当前我国土地市场现状。

4、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

①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使用土地的;(给予补偿)②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建设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给予补偿)③土地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土地,使用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末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

④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的国有土地的;

⑤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经核准批拨的

第七章地籍行政管理

1、地籍与地籍行政管理的概念。

地籍: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地籍行政(管理):国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的位置、面积、质量、用途和权属状况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

2、地籍行政的手段与方法。①行政、法律手段;②测绘手段;③图簿册手段;④电子计算机手段。

3、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和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工作程序: 准备工作阶段、外业工作阶段、内业工作阶段、检查验收和成果归档阶段。

工作内容:(1)查清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的界线。

(2)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地类面积。

(3)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4)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5)调查、总结土地权属及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确权意见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地籍调查:

内容:(1)土地权属调查:通过对土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的界限的调查,在现场标定土地权属界线,绘制宗地草图,调查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提供工作草图和依据。

(2)土地面积测量:调查土地总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还有各使用单位的土地面积,铁路、公路、河流、宅基地面积等。

(3)地籍测量:包括地籍平面测量、地籍细部测量、地籍原图绘制和面积量算。程序:准备工作阶段、权属调查阶段、地籍测量阶段、成果整理阶段

4、简述我国土地登记的种类和特点。土地代理登记的类型。土地登记按其不同特点分为:

(1)土地总登记:是指土地登记机关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特点:①阶段性;②区域性;③集中性。

(2)初始土地登记:指土地总登记之外对设立的土地权利进行的登记。特点:①在土地总登记之外,对设立的土地权利进行的第一次登记;②具有经常性;③具有分散性。

(3)变更土地登记:指因土地权利人发生变更,或者因土地权利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内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登记。特点:①以总登记或初始登记为基础;②登记的内容发生变化。(4)注销土地登记:指因土地权利的消灭等而进行的登记。

(5)其他登记:包括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查封登记等。

土地代理登记:指初始土地登记申报期间,土地登记申请人不能亲自申请土地登记时,可以授权代理人办理,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土地登记可采用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三种形式。

5、土地统计的概念。

土地统计:利用数字和图件资料,系统地记载、整理、研究、分析和反映土地的占有、使用现状和变化规律的一项土地管理制度,它也是为及时掌握国家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而实行的一项国家统计措施。

6、简述地籍档案的种类和地籍管理工作的程序。地籍档案的种类:

(1)按历史时期分类:古代地籍档案、民国地籍档案、新中国地籍档案

(2)按地籍记录的介质和表示方法分类:过去常用结绳、甲骨文、竹木简、帛、纸,现在地籍记录介质多为聚酯薄膜、胶片、磁带、光盘等新品种,表示方法有文字、图表、声像、影像等

(3)按地籍工作的内容分类:分为土地调查档案、土地分等定级档案、房地产登记档案、土地统计档案、土地征用划拨档案、地籍综合档案等。

(4)按地籍信息的空间载体分类:宗地档案和非宗地档案

(5)按地籍形成的单位分类:国家机关地籍档案、基层单位地籍档案工作的程序: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利用、编研。

第八章地用行政管理

1、地用行政管理的概念和基本方针是什么?

地用行政管理:土地利用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机关为

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各种土地利用过程所实施的全面的、系统的管理行为。

基本方针:

(1)把保护耕地放在土地利用与管理的首位;

(2)坚持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3)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挖潜为重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环境”的方针,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统一。

2、简述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程序。(未)

(1)上报计划建议数。

(2)下达计划指标。

(3)上报计划修正数。

3、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概念和种类。(未)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定总体规划和各种单项规划,并保证规划的实施。种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4、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未)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5)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2)确定规划目标(6)编制规划供选方案

(3)土地供需分析(7)拟定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4)土地评价

5、土地用途管制的概念。(未)土地用途管制: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6、什么是土地整理?简述我国土地整理的战略意义。(未)土地整理: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布局、结构等的调整,是对土地地形、地貌、地力、水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治理。

战略意义:

(1)土地整理是在我国特殊土地国情下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

(2)土地整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3)土地整理是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4)土地整理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

(5)土地整理是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过程。

7、什么是土地利用分区?简述我国土地利用分区的类型。(未)土地利用分区:也称土地利用规划分区,是指按照土地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区。分区类型:①农业用地区②园地区③林业用地区④牧业用地⑤城镇建设用地区⑥村镇建设用地区⑦独立工矿用地区⑧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⑨其他用地区。

第九章地价行政管理

1、简述土地价格行政的概念及作用。

土地价格行政管理:指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建立地价体系,制定地价管理规定和政策,对土地价格的评估、交易过程及其价格水平进行规范、调控和管理的过程。

作用:

(1)合理引导地价水平,防止地价波动过大;

(2)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3)规范土地估价行为,建立科学的中介服务市场;

(4)通过地价政策引导,促进土地合理利用;

(5)规范土地估价方法,提高土地估价精度;

(6)规范土地使用权转移程序,防止土地收益流失。

2、简述土地市场交易价格行政措施及土地在市场管理中的作用和效果

(1)建立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定期公布制度

基准地价的作用:①宏观控制地价,反映地产市场中的地价水平和变动趋势,为政府制定

管理措施和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②国家征收土地使用税等的依据。

③确定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央与地方三七分成标准的依据之一。

④进一步评估宗地地价的基准,起到估算极值的作用。

⑤对土地利用、流动进行引导。

⑥制定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价的依据和参考标准。(2)国家对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采取最低限价作用:①防止地方政府在出让土地使用权过程中,为了短期利益,采取不正当的

竞争方式,随意压低地价,造成国家土地资产的流失。

②增加土地使用权出让的透明度,便于上级政府和社会对出让行为的监督,

③便于土地使用者了解国家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实行的地价优惠幅度,确定合理的投资方向。

(3)政府对地价上涨可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4)完善土地登记,建立土地交易价格申报制度

(5)政府对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有优先购买权优先购买权的作用:①可以限制低价买卖土地、扰乱土地市场的行为。

②可以防止交易双方虚报、瞒报地价,逃避国家税费。

③国家特殊建设需要,如公共福利设施建设需要或实施土地利用规划时,也可采用优先购买,以保证国家建设的需要。

(6)完善土地税制,强化税收监管,征收土地增值税征收土地增值税的作用:

①保证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土地增值收益归政府,促进企业单位的平等竞争;

②防止土地交易双方故意压低交易价,使受让方在今后面临承受交更多土地增值税的情况下,真实申报成交价,促进土地市场的正常发育;

③防止单位和个人囤积土地进行土地投机,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和资产流失,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正常需求。

(7)政府可依法提前收回单位和个人的土地使用权作用:一是使土地利用方式更为合理。二是对地价实施有效的管理。

(8)建立地价动态监测制度制定地价及土地管理政策和为土地交易者提供地价变化的预测资料。

3、什么是基准地价、宗地地价、标定地价。

基准地价:指对城镇各级土地或均质地域及其商业、住宅、工业等土地利用类型评估的土地使用权单位面积平均价格,基准地价评估以城镇整体为单位进行。

宗地地价:指城镇内某一宗地土地使用权的评估价格,按评估目的划分,宗地地价又包括标定地价、出让底价和交易底价等。

标定地价:指在正常土地市场中及正常经营管理条件和政策作用下,市、县政府根据需要评估的具体地块在一定使用年限内的价格。

第十章地税行政管理

1、什么是地税行政管理?它的功能是什么?

地税行政管理:指税务机关或土地行政部门(有的地税由地政部门代为征管)依据国家有

关税法、地税政策以及有关制度规定,为实现地税分配关系,指导税务人员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依法行使征税权力和正确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的开展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监督工作。功能:①税源充足,收入稳定②抑制投机,确保公平③杠杆调节,发展经济④平等负担,缩小差距。

2、我国现行的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土地增值税的概念及征税范围是什么?耕地占用税:是国家对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其他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属于资源税。范围:凡是占用耕地建房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都应缴纳耕地占用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国家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对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以其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照规定的税额计算征收的一种税。

范围:指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土地增值税:是对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就其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范围: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

3、试论述我国现行土地税制存在什么问题,应如何改革完善?

问题:(1)立法层次较低,条文比较粗泛,可操作性不强。

(2)租税费概念不清,三者关系混乱:表现税中含租、费中含税、费中含租

(3)土地税法在内容上存在空白。

(4)征税范围过窄。

改革完善:(1)统一土地税立法,提高立法层次。

(2)科学界定税、费、租,理清立税,租税分流。

(3)继续完善土地税法,科学征税。

(4)加强土地税收的征收管理。

4、土地税收的基本原则?

(1)财政原则:指制定和执行土地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要以能获得满足基本需要的财政收入为基本准则。

(2)效益原则:指制定土地税收制度和政策、选择主体税种管理体制,要以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税收的收入效益为基本准则。

(3)公平原则:指税收分配必须以公正、平等为基本准则。

(4)法治原则:指税收分配要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基本准则,它是贯彻税收财政原则、效益原则和公平原则的有效保证。

公共行政学综合测验标准答案

公共行政学综合测验答案

————————————————————————————————作者:————————————————————————————————日期:

1.机能制 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行政执行 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法制监督 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是()。 选择一项: A. 法约尔 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 B. 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的行政区。 D. 特殊型 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的核心内容。 选择一项: D. 行政道德 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 选择一项: A. 英国

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 B. 追踪方案 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 选择一项: D. 横向沟通 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 选择一项: B. 社会监督 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给予政纪处分。 选择一项: D. 行政监察机关 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选择一项: D. 税法 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政治制度 B. 法律制度 C. 政党制度 D. 阶级状况 E. 政治文化 下列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葡萄牙

《教育行政学》练习试题库与答案

《教育行政学》练习题库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 1.最早出版的单独的教育行政学著作及其作者是( B ) A.《行政学》施泰因 B.《学校行政》佩恩 C.《美国的教育行政》达顿、斯奈登 D.《教育行政学》林文达 2.我国唐朝时期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是( C ) A.崇文馆 B.太学 C.国子监 D.弘文馆 3.世界各国的教育行政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指导型,另一类是( D ) A.计划型职能………… B.服务型职能…… C.经营型职能 D.监督型职能 4.教育管理机构改革的核心是( C ) A.统一……… B.效能…… C.精简……… D.分工 5.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时间是( A ) A.1995 B.1993 C.1996 D.1999 6.教育预测的原理包括延续性原理、因果性原理和( C ) A.逻辑性原理 B.有效性原理 C.相似性原理 D.相关性原理 7.教育财务行政的根本任务是( A ) A.合理地安排和使用教育经费 B.监控教育经费的合法使用 C.监控其他教育资源的有效使用 D.筹措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 8.当前我国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行的是( B ) A.任命制 B.公务员制 C.聘任制 D.选派制 9.教育督导有三大职能,即沟通评价职能、检查督促职能和( D ) A.决策职能 B.改进职能 C.规划职能 D.指导推广职能 10.下列与对教育行政工作人员惩处方式不符 ..的是( C ) A.警告 B.记过 C.罚款 D.降级 1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 ...教育人事行政基本原则的是( C ) A.量才适用 B.选贤任能 C.因人设岗 D.合理流动 12.校园、校舍的新建扩建费属于( A ) A.教育基本建设费 B.公用经费 C.人员经费 D.交通费 13.教育行政咨询的三大特性是独立性、自由性及( D ) A.专业性 B.强制性 C.求实性 D.科学性

行政管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政治的分析单位——政治理论的构建单位,或立论的前提和出发点。迄今为止,在政治 学中,个人、集团和阶级三种分析单位为政治学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洞见。 (1)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政治学中的古典自由主义是这一政治观的典范,其中个人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古典自由主义传统的核心内容就是。人是作为“个人”而存在的。社会由无数的个人组成,没有个人,社会也就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其次,在分析维度上,古典自由主义对个人的设想是理性和能动的。亦即个人不但了解自身的需要,而且在特定的环境中能够做出最合乎自身利益的判断,并具有选择的能力,能够采取有见识的行动。 (2)以团体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基于现实经验的考察,多元主义者发现在政治活动中非常活跃,发挥重大作用的不是个人,而是各种各样的团体,亦及所谓的利益集团。在美国政治中,利益集团的作用如此显著,以至于本特利认为,只有理解利益集团才能理解美国政治。因此,多元主义将团体作为自己的分析对象。事实上,多元主义一词中的元指的便是组织。政治学的分析单位遂由个人转向团体。 (3)以阶级为分析单位的政治观除了个人和团体,阶级也是政治的一种分析单位。尽管在马克思之前的历史学加和政治经济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阶级的存在,但正是马克思对阶级分析方法作出了最大的贡献。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出发点或前提是线面的论述: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在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这种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则体现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剥削/压迫和斗争/反抗关系. 2.政府政治观——国家机构被视为公共的是因为它们对社会的共同社会负有责任,其耗费 的公共开支源于于税收。市民社会是由家庭,家族,私人企业,工会,俱乐部,社区组织等组成的,它们之所以被视为是私人的,是因为它们由个体公民设立并运作,以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更大的社会需要。* 3.非政府政治观——主要指对政党和利益集团的研究。* 4.公域与私域——“公共领域”是一种不受官方干预,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的社会公民自 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或公共场所。“私人领域”指的是在理想状态下既不受公众监视,也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那部分个人生活。* 5.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根据行政特殊功能及其规范化要求,建立独立于政治系统的行 政运作体制,实行党政的分离,避免行政运作过多地受到党派政治的干扰和冲击。* 6.政党分肥制——指执政党的领导人,把政府公职、官位大量分配给本党党员的用人制度。 7.权力——广义的权力是指某种影响力和支配力,它分为社会权力和国家权力两大类;狭 义的权力指国家权力,即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阶级利益和建立一定的统治秩序而具有的一种组织性支配力。 8.经典权力观—— 9.激进权力观—— 10.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公共性是一切国家行政权力的重要特性,行政权力的公共性是行 政权力合法性的基础。 11.分权学说——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借以建立的理论 指导。分权理论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混合政体学说。柏拉图认为混合政体综合了君主政体的智慧和德性,民主政体的自由,是最好最稳定的政体。 12.制约与平衡——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各自分立而又相互牵制和协调.

土地行政学期末资料最终版

第一章到第五章 一、决策分类:依据政策问题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1、小中取大法2、大中取小法3、极大极大法4、极小极大法)和风险型决策 二、土地行政管理组织的特征:政治性、社会性、法制性、权威性、专业性 三、土地行政决策的种类 (1)以决策者为标准分类,可将土地行政决策划分为个人决策、集体决策和个人集体相结合的决策 (2)以决策层次为标准分类,可将土地行政决策划分为中央决策、地方决策和基层决策 (3)以决策目标多少为标准分类,可将土地行政决策划分为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4)以决策内容为标准分类,划分为政策性决策,规划性决策和个体领导者的即时性决策 (5)以方法为标准分类划分为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四、影响土地行政执行的因素 (1)土地行政任务方面的影响因素 (2)土地行政执行主体方面的影响因素 (3)土地行政执行客体的影响因素 (4)土地行政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 五、土地行政执行的手段及方式 (一)强制性土地行政方法:1.行政指令方式2.法律方法 (二)经济方法 主要包括:价格、税收、金融、财务、奖金、罚款等。 特点: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 (三)诱导性土地行政方法: 1.宣传教育法 2.行为激励法(目标激励、奖惩激励、竞争激励、反激励)3.参与管理法 (四)土地行政责任方法 六、土地行政效率测定的指标:(1)土地行政交易费(2)土地行政效果(3)

土地行政效率(4)影子费用 七、土地行政效率测定的方法:(1)传统方法(2)工作荷载分析法(3)经费测量法(4) 功能测量法(5)标准对照法(6)德尔菲法(7)要素分析法(8)综合评价法 八、提高土地行政效率的途径:(1)转变土地行政职能。(2)改革和完善土地行政组织。(3)提高土地行政人员素质,优化土地行政队伍。(4)健全土地行政法规与日常工作制度。(5)改进工作作风与领导方法。(6)实现土地行政管理手段与技术的现代化。(7)改善土地行政文化(8)加强土地行政监督。 第六章 一.地权行政管理 1、地权审查与确认,是指通过对一定形式的地权进行审查并确认产权关系,明确产权归属。这是地权行政管理的起点和核心。 2、地权的登记与土地权证的核发,是指国家依照法律对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他项权利进行注册登记的一种制度。是地权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3、地权流转的管理,作为财产权的一种,土地产权可以在市场上流动。 4、土地权利争议调处的管理。 二、国有土地包括国有城镇土地和国有农村土地 三、国家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全体人民共同所有,客体是国有土地 四、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的试用范围:(1)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2)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3)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用地 五、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要方式:1.协议出让方式2.招标出让方式3.拍卖出让方式4.挂牌出让方式 六、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 1.居住用地70年 2.工业用地50年 3.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 4.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 5.综合或其他用地50年。 七、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主要内容:(1)出让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即合同主体(2)所出让土地的位置、面积、界限等土地自然状况及现状、附图(3)出让

教育行政学简答题

我国教育立法的机关可分为以下几类? 答案: 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 2、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3、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4、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5、国务院所属机构及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44.第33题 我国现行教育行政体制的特征 答案: (一)中央集权多于地方分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并存(二)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监督多于法律监督,实施行政干预(三)下级对上级负责,一级管一级 (四)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程度呈周期性变化 45.第45题 教育规划的特点 答案: 1、教育规划更加注重提高教育质量 2、教育规划已经逐步向教育系统的纵横两个方向扩展 3、教育规划与教育研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4、教育规划具有多指标性 5、教育规划具有长期性 6、教育规划具有不稳定性

教育经费的来源 答案: 1、国家财政拨款 2、各级政府征收由于教育的税、费 3、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取学费 4、发展校办产业,开展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 5、集资办学和捐资助学 6、教育基金 47.第47题 教师的职责和权利 答案: (一)教师的职责 1.搞好教学,做好教书工作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做好“育人”工作,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并培养学生良好时思想道德。 3.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教师的权利 1.教师享有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权利 2.教师有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议权 3.教师享有劳动和报酬的权利 4.教师有业务进修的权利 5.从事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权利

48.第48题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行政体制改革 答案: (1)加强和完善政府的宏观管理体系,继续推行基础教育管理地方化。 基础教育管理地方化,就是地方政府在遵守国家教育法规,履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前提下,自主管理本地区的基础教育,因地制宜的制定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法规制度,并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2)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办学和管理的职责权限,落实“分级办学,分级管理”。(3)加强法制观念,使基础教育朝着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4)政校分开,加大力度实行学校自主发展。 49.第49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行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案: (1)中央与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教育机构对高等教育过度统一,使高等教育办学缺乏自主权。 (2)实行中央提议领导,地方缺乏自主的统筹决定权。 (3)大学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政府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对大学的管理过于死板,使得高等教育办学缺乏民主化。 50.第50题 教育部的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答案: 1、研究并拟定教育方针、政策,进行起草有关教的法律、法规草案并监督实施; 2、研究并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对全国教育事业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 3、拟定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政策,确定教育发展重点、结构、速度,指导并协调实施工作; 4、负责本部门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 5、负责对外进行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同国际接轨。 43.第22题

《行政管理学》随堂练习答案

1. "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这是行政管理() A、狭义的含义 B、广义的含义 C、现代的含义 D、最广义的含义 参考答案:D 2. 行政管理支配权即() A、行政权 B、管理权 C、政治权 D、决策权 参考答案:A 3. "行政学"一词,最早主要是指() A、法学 B、社会学 C、行政法 D、行政管理学 参考答案:C 4. 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 A、实事求是 B、依法管理 C、为人民服务 D、违法必究 参考答案:B 5. "市场万能论"认为政府的职能角色表现是一种()现象 A、"守夜警察" B、幕后操纵者 C、多方干预者 D、指挥协调者 参考答案:A 6. 行政管理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行政管理的() A、现代化 B、知识化 C、系统化 D、科学化 参考答案:D 7. 行政管理学的创始人是() A、史坦因 B、威尔逊 C、古德诺 D、怀特 参考答案:B 8. 行政管理学的过程论的内容包括() A、行政决策 B、行政执行 C、行政协调 D、行政信息 E、行政监督 参考答案:ABCDE 9. 行政管理学中保障论的内容主要包括() A、财务行政 B、行政法治 C、行政方法 D、行政组织 E、行政道德 参考答案:ABCE 10. 美国学者怀特把复杂的行政要素归纳为() A、组织原理 B、组织机构 C、人事行政 D、财务行政 E、行政法规 参考答案:ACDE 11. 我国的行政管理主体包括() A、国务院 B、国务院派出机构各级人民政府D、各级街道办事处E、各级村民委员会参考答案:AC 12. 行政管理的法制性集中体现了行政管理的权威性。

土地行政学-复习题教学教材

土地行政学-复习题

土地行政管理(前五章理论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土地行政管理?土地行政管理:指国家土地政务的推行与管理,即国家行政机关为了体现土地利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整体利益而对土地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活动。 2、土地行政管理的目标、功能及其特点是什么?基本目标:按社会整体利益实现土地有效配置和持续利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目标。 ②实现土地利用中的相对“公平”,促进整体效率提高——社会目标。 ③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目标。功能:①政治功能②经济功能③社会、文化功能特点:作为部门行政的一种,土地行政具有一般行政管理共同的持点。但由于土地及土地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土地行政具有不同于其他各类行政的持点: ①与其他部门行政相比,土地行政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②土地行政的范围宽广、内容丰富。 ③土地行政具有较强地域特点。 3、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立法、土地政策之间的关系如何?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政策: 【区别】土地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制定的原则和采取的重大措施。如土地所有制政策、土地使用政策、土地价格等。土地行政与土地政策是两个性质不同的范畴。 【联系】土地政策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指南,而土地行政则是执行土地政策。两者在解决土地问题中,配合密切,相辅相成。 土地行政管理与土地立法: 【关系】土地法规必须借助土地行政而加以实施或执行,从而对土地关系的调整产生影响。 土地政策仅是土地问题解决的指南,并没有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土地政策制定之后,紧接下来就是根据政策制定相应的土地法规,然后由土地行政组织加以贯彻执行,以实现土地政策目标,解决土地问题。 4、国外土地行政研究趋势有哪些?①现行的土地行政管理,越来越重视现代化的地籍管理,越来越把地籍行政作为土地行政的基础和核心。 ②土地整理或土地重划己成为主要国家地政事业新内容。③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土地行政管理指出了新的方向。④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土地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的变革,仍是土地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5、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土地行政管理有哪些重要变化? (1)改革地用行政体系: 农村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城市改革了国家土地无偿划拨使用制度,实行了土地有偿使用。 2)完善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地权制度。 3)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地政管理机构。 4)制定和实施了一些重要的土地法规。 5)初步建立了较为合理的土地税费制度。 6)地籍管理由以地权登记为主转向多目标的地籍管理体系。 7)社会主义地价管理体系已经建立。

2020公共行政学 第十章 参考答案

2020公共行政学第十章参考答案 版权归国家开放大学所有 第十章行政执行 1、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哪些要点? 答:(1)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2)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3)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是务实性的、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4)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5)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2、简述行政执行的特点?答:(1)综合性;(2)目的性;(3)具体性;(4)强制性;(5)灵活性。 3、简述行政执行的原则?答:(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团结协作的原则。 4、行政执行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3)行政执行是实现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4)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准。 5、简述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主要作用。答:(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2)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3)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4)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5)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 6、简述行政指挥的原则。答:(1)统一指挥原则。(2)法定权威原则。(3)果断有力原则。(4)准确权变原则。(5)合理授权原则。 7、简述行政指挥的方式。答:(1)口头指挥。(2)书面指挥。(3)会议指挥。(4)现代通讯指挥。 8、简述行政控制的作用。答:(1)行政控制是完成计划的重要手段。(2)行政控制是行政工作方向正确的重要保障。(3)行政控制是贯彻依法行政的重要体现。(4)行政控制是保证行政目标实现的重

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0002)

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行政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大学2002年研究生招生考试行政管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行政决策 2.政府职能 3.三权分力 4.绩效 二.简答 1.行政管理的学科特点有那些 2.简述行政权力的分配方式及途径 3.考任制的基本原则 4.西蒙的决策理论及其贡献 5.现代法治的行政特征 三.论述题 1.传统行政权力与现代行政权力相比二者有何不同 2.试述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管理课程试卷(第四套) 一、简释题 1.行政干预手段与经济手段 2.行政效益与行政效率 3.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二、简答题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原则是什么? 2.科学地认识和确定行政职能有何意义? 3.简述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制的涵义及其辩证关系。 三、论述题 1.试述人事行政的功能和环节。 2.试论述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中共XX县委向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提交了19个乡、镇长职

务任免建议名单。第二天,县人民政府便将这19个乡、镇长的任免通知发至县直属单位和有关区、乡、镇,县人大常委会收到以上任免通知后,认为县政府的任免通知违背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遂建议县政府予以纠正,但未能引起县政府的重视。事隔不久,县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又向县委反映这一问题,县委也没有明确表态。在这种情况下,县人大常委会专门就此问题举行了常委会议。在常委会上,委员们一致通过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撤销县人民政府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乡、镇长任免通知的决定》,指出县政府对19个乡、镇长的任免通知不符合法律规定,予以撤销。 【案例分析】请用行政学有关理论分析上述案例中县政府、县人大常委会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行政管理课程试卷(第四套)答案要点 一、简释题 1.行政干预手段与经济手段 行政干预手段是指通过行政系统,采取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和下达指令性计划来进行管理的方法,它具有垂直性、强制性的特点;经济手段是指按照经济运行的规律要求,通过贯彻物质利益的原则来进行管理的方法,它具有间接性、诱导性的特点。两种手段都是行政管理过程的基本手段。 2.行政效益与行政效率 行政效益则是对行政管理活动结果即行政产出的评价;行政效率是指在保证政府活动符合预定目的,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行政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率。评价行政效率要以对效益的肯定为前提。 3.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对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常规可循的问题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对偶然发生或首次出现的,没有现成规范和原则可循的问题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一般更为复杂,领导者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非程序化决策上。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⑴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⑵紧密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行政体制改革;⑶加强与相关学科的结合。 2.答案要点:⑴对行政组织建设和科学化有重要意义;⑵对实现行政管理过程的科学化也有着重要意义。 3. 答案要点:⑴集体领导指对重大问题必须由领导集团全体成员讨论,作出决策和决定的制度。个人分工负责是领导成员为执行集体领导的意志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制度。⑶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是辩证统一的,集体领导是个人分工负责的前提,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的基础。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⑴人事行政的基本功能是:计划和组织;使用和开发;激励和监督。⑵人事行政的主要环节是:职位分类、选拔、培训、考核等。 2.答案要点:⑴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时间与动作的研究; ②对工人的挑选和培养;③工人与资方的合作;④实行职能管理制。⑵泰罗“科学管理原理”促进了传统的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对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行政管理学作业答案

本文标签: 电大作业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监察管辖: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2、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3、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4、行政诉讼: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二、单项选择题 1.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C )。 A.协调阶段 B.总结阶段 C.实施阶段 D.准备阶段 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 D )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和行政监察机关 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 )。 A.中央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市级预算 4.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 B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A.15 B.30 C.45 D.60 5.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 A )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A.事先 B.事中 C.事后 D.全面6.从20世纪( C )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 B.60 C.70 D.80 7.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 D )。 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应变方案 D.临时方案 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D )。 A.信息支持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专家咨询系统 D.领导决策系统 9.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 D )。 A.明确评估目的 B.选择评估标 准 C.培训工作人员 D.确定评估对象

土地行政管理学

国家土地政务的推行与管理,即国家行政机关为了体现土地利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整体利益对土地事务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2.土地行政管理的目标 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养活13亿人口;让13亿人幸福生活(就业、健康……)实现土地利用中的相对公平:促进国家行政整体效率的提高 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13亿人的后代也能够幸福地生活 土地行政管理的功能 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土地配置领域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从而体现的功效。 政治功能:土地改革。经济功能:城市化、工业化。 社会文化功能:农村社会保障。文化功能:宣传、教育、科研。社会功能:维持土地占有和利益分配中的社会公平,保障社会安定,促进社会繁荣;促进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3.土地行政体制的概念 土地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职能权限的划分、运行方式、隶属关系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4.土地行政体制的构成 土地行政目标土地行政组织制度土地行政的权责关系土地行政的机构和岗位设置 土地行政的物质条件土地行政的组织人员构成土地行政行为 5.土地行政组织的特征 政治性:体现国家意志社会性:管理关于土地的公共事务 法制性:遵循依法行政原则权威性: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专业性:需要专业知识 6.土地行政组织的种类 决策机构:职能机构:辅助机构:监督机构: 7.土地行政体制的模式 集权式与分权式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垂直领导、双重领导和业务指导 10.土地行政决策的概念 土地行政决策,是指土地行政机关及其领导成员,为完成土地行政目标做出的处理土地行政事务的决定。 土地行政决策的特征 1)决策主体的唯一性:具有法定权力的国家土地管理机关和具有合法权力的政府官员2)只限于土地行政管理组织的职责范围之内3)具有强制力4)具有明显的社会性12.土地行政决策的种类 个人决策、集体决策中央决策、地方决策、基层决策单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定性决策、定量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经验决策、科学决策 13.影响土地行政决策的因素 政策和法律决策体制外界压力信息来源对问题性质的认识决策方法个人素质14.土地行政决策的一般原则 系统协调可行性原则动态变化原则试验原则创新原则 15.土地行政决策系统 中枢系统咨询系统信息系统 16.土地行政决策程序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

公共行政学作业3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行政监察管辖: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2、招标性采购:是指通过招标的方式,邀请所有的或一定范围的潜在的供应商参加投标,采购主体通过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商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3、标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4、行政诉讼:所谓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工作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俗称“民告官”。 二、单项选择题 1.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C )。 A.协调阶段 B.总结阶段 C.实施阶段 D.准备阶段 2.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 D )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 )。 A.中央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市级预算 4.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 B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A.15 B.30 C.45 D.60 5.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 A )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A.事先 B.事中 C.事后 D.全面 6.从20世纪( C )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 B.60 C.70 D.80 7.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时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 D )。 A.积极方案 B.追踪方案 C.应变方案 D.临时方案 8.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 D )。

公共行政学答案

信息文本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18分) 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正确答案是:英国 美国的文官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类型。 a.折中制 b.党统一领导制 c.部内制 d.部外制 正确答案是:部外制 部外制是()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a.法 b.英 c.美 d.日本 正确答案是:美 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 a.日本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正确答案是:英国 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中国 正确答案是:中国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a.日本 b.法 c.英 d.美 正确答案是:英

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a.中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正确答案是:英国 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a.英 b.美 c.中 d.法 正确答案是:美 我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于()。 年8月14日 年4月27日 年1月1日 年1月1日 正确答案是:2006年1月1日 信息文本 二、多项选择题(前9题每题1分,后6题每题2分,共21分) 人事行政的特点可以归结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现代化 b.专业化 c.法治化 d.职业化 e.普遍化 正确答案是:法治化,专业化,现代化,职业化 人事行政的专业化特点主要表现在()。 选择一项或多项: a.人事管理形式专业化 b.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 c.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 d.人事行政论专业化 e.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 正确答案是:人事行政论专业化,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 人事行政应该尊重的基本原则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依法管理原则 b.知人善任原则

2019西方行政学说作业答案

一、填充题 1.“行政管理”是英文“Public Administration” 一词的汉译,传统上亦称(“公共行政”)或“公共行政管理”,最近一个时期,也有人将其译为(公共管理)。 2. 威尔逊认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公共舆论)将起权威性评判家的作用。 3.综观古利克的整个行政学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它明显具有(一体化)和(实践性)的特征。 4.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由三个职能组成:(计划),组织和(控制)。5.巴纳德认为,组织成员对组织共同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协作理解性)和(个人性理解)。 6.在学术研究上严格区分(事实)与(价值)因素是现代行为主义社会科学家在研究方法上的基本主张。 7.西蒙的(有限理解)决策模式和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都是从实证角度对理性决策模式作了分析和批评。 8. 麦格雷戈的人事管理理论主要就表现为他基于对传统X理论合理内核的扬弃而提出的以注重发挥人的才干和热情、重视(人的行为)、尊重(人格)为特征的Y理论。 二、单选题 1、韦伯认为效率较好的组织类型是(B ) A、基于超凡魅力权威而形成的组织 B、与合理合法权威相适应的组织 C、与传统权威相适应的组织 D、神秘化的组织 2、泰勒的科学理理论主要体现在以下书中(D ) A、《工场管理》 B、《效率的福音》 C、《科学管理》 D、《科学管理原理》、 3.从组织理论上看,法约尔所讨论的主要是(D)。P60 A.组织行为问题B.组织协调问题C.组织管理问题D.组织结构问题 4、被视为世界各国公认的第一本大学行政学教科书的是怀特所著的(A ) A、《行政学导论》 B、《近代公共行政的趋势》 C 、《联邦主义者》D、《外国公务员制度》 5.在沃尔多所处的年代,当代行政学的最后一个重要发展成果就是(C )。A.社会系统学派B.科学管理理论C.新公共行政运动D.渐进决策模式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行政学说在初创过程中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ABCDEF)。 A.威尔逊B.韦伯C.古德诺D.泰勒E.法约尔F.怀特 2.古德诺把行政功能从内部作了划分,包括有(ABDEF )。 A.执行功能B.司法功能C.政治功能D.准司法功能E.统计功能F.半科学功能 3.古利克认为,可以将一个组织的单元任务分组归类的根据有(ACDF ):A.目标B.作用C.程序D.服务对象E.时间F.地点 4.厄威克认为,作为一名领导者,应该时时记住自己扮演的角色所具有的功能有(ACDF) A.代表他所服务的组织B.具有相当的权威C.制定组织战略并付诸行动

土地行政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土地行政管理? 土地行政管理是指国家土地政务的推行与管理,即国家行政机关为了体现土地利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整体利益而对土地事务的组织与管理活动。 2、土地行政管理的目标、功能及其特点是什么? 基本目标:按社会整体利益实现土地有效配置和持续利用。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经济目标 2.实现土地利用中的相对“公平”,促进整体效率提高——社会目标 3.实现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目标 土地行政功能可称为政府在土地行政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效能。 1.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社会、文化功能 特点 1.与其他部门行政相比,土地行政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土地行政的范围宽广、内容丰富 3.土地行政具有较强地域特点 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土地行政管理有哪些重要变化? 改革地用行政体系 完善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地权制度 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地政管理机构 制定和实施了一些重要的土地法规 初步建立了较为合理的土地税费制度 地籍管理由以地权登记为主转向多目标的地籍管理体系 社会主义地价管理体系已经建立 4、什么是土地行政管理学? 土地行政学是研究国家行政组织对土地事务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土地行政管理体制 1、如何理解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含义? 所谓土地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土地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职能权限的划分及运行以及隶属关系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2、土地行政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 (1)中央到地方五级土地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及相互关系 (2)各级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划分、各职责和权限的关系和运行方式 管理机构是组织形式和组织保证 职责权限是职能形式和功能保证 运行方式是前两者的动态反映和结合 简述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 土地行政组织职权划分是国家行政组织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根据实际管理需要将行政权力划归各层级、各部门和各职位的过程。 这种行政权力的划分,归属所形成的体系制度就是土地行政领导体制,是土地行政管理体制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 1. 集权制和分权制 2. 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3. 垂直领导、双重领导和业务领导

2019《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全)

《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作业答案参考 《公共行政学》作业1答案参考 一、名词解释: 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3、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4、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二、单项选择: 1.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C ) 。 A .普耳 B .斯密 C .欧文 D .斯图亚特 2. 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 该书的作者是( A ) 。A .里格斯B .古立克C .德鲁克D .高斯 3. 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 A ) 。 A .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B .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 C .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 D .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 4、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B )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A 、法 B 、美 C 、中 D 、英 5、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C )。A 、选任制B、考任制 C 、委任制D、聘任制 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 。 A .政府职能 B .行政监督 C .行政决策 D .行政体制

行政管理学作业一答案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行政管理学作业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纲鉴易知录》)上。 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 3、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4、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5、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欧文)。 6、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7、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商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8、1961年里格斯发表了(《公共行政生态学》),这是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它开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 9、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里格斯)。 10、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代表里格斯的(《公共行政生态学》)。 11、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12、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13、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29)。 14、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 15、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主义)。 16、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上述三者,即ABC)。 17、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稳定性)演变而来的。

18、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19、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20、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 二、多项选择题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 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西蒙、怀特、汤姆森、斯密斯堡)。 3、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科学管理时期、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X理论时期)。 4、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威尔逊、古德诺),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 5、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怀特、魏劳毕、费富纳)完成的。 6、一般公共行政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 7、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管理对象、组织文化)。 8、行政环境的特点是(特殊性、复杂性、不稳定性、约束性)。 9、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10、构成—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政治文化)。 11、要正确地界定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地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政治民主的发展的水平。 12、政府职能的特点是(普遍性、不可替代性、服务性、系统性、强制性)。 13、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14、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

行政管理学(A)2015年7月试题及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5春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行政管理学(A)试题2015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行政学》 B.《政治与行政》 C.《行政学原理》 D.《行政之研究》 2.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 A.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B.后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C.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 D.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3.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 A.专家咨询系统 B.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C.领导决策系统 D.信息支持系统 4.对于一般的省、市、县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就是()的行政区。 A.发展型 B.特殊型 C.传统型 D.现代型 5.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A.决策权力 B.归属权 C.合法权力 D. 奖惩权力 6.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7.从20世纪()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50 B.70 C.60 D.80 8.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给予处分。 A.检察机关 B.行政监察机关 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D.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 9.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中央预算 B.县级预算 C.省级预算 D.市级预算 10.目标管理方法是()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德鲁克 B.菲德勒 C.伍德沃德 D.西蒙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项以上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11.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完成的。 A.泰勒 B.魏劳毕 C.怀特 D.韦伯 E.费富纳 12.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 A.阿根廷 B.智利 C.爱尔兰 D.伊朗 E.津巴布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