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提出人民盟市委会

内容

近几年来,随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筑具有东莞特色的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东莞经济在转型升级中高速增长的呼声日趋高涨,要如何提供和培养充足的高技能人才,满足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以助推东莞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作为一个制造业城市,多年来东莞在高技能人才方面一直依赖“外援”,本地教育“供给”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而且,随着长三角经济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经济崛起,人才分流的趋势已不可避免。同时,随着松山湖工业园、东部工业园、生态产业园等重点经济园区的启动和产业升级步伐的加快,高技能人才的不足已成为东莞企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瓶颈。由此可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大量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我市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建设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名城目标的迫切需要。

一、东莞职业教育的基础条件

东莞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确定了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尤其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等多种方法,已初步建成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目前,全市有中职学校28所(含技校),其中公办17所,民办11所,国家级重点10所,省级重点2所,全市中职教育在校生52000多人,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并根据我市产业结构和发展情况,于2008年制定了《东莞市中职学校骨干专业设置方案》,确立了20个市级骨干专业,拥有9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个市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同时,从2009年就开始规划建设东莞职教城也即将于明年建成,该职教城在东莞生态园占地2000亩,总投资达10多亿元。届时,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实训实习、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身的职教城将成为我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基地,承担为城市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的劳动人才的主要任务。

二、东莞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职业教育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整体发展水平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能力等多个方面还不尽如人意。随着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对职业教育的引领能力、支撑能力和服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目前,我市的职业教育发展主要面临四个问题:

1.职业教育发展氛围不够浓厚,缺乏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学轻术”的思想,上普高、读大学是成才正道,读职校、学技术,只是无奈之举。同时,由于社会收入分配机制不够健全、政府对优秀技能人才的表彰和奖励机制不够完善、主流媒体对职业教育宣传不够充分等多种原因,直接或间接的造成了每年报考职业院校的考生人数减少,生源素质下降。

2.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当前,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投入机制等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混乱,有的由教育部门主管,有的由劳动部门管理;二是许多学校还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

学习,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三是职业教育的成本高,一般是普通教育的2-3倍,但现行职业学校的学生人均经费一般还是按照普通中学的标准执行,先天投入不足,以至于硬件落后、实训基地紧缺,不仅远远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更造成了专业设置以文经类居多,工科偏少,与地方产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

3.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不够突出,东莞特色不够鲜明。东莞是国际著名的制造业基地,现已形成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和玩具及文体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化工制造业、包装印刷业等四大特色产业,制造业极其发达,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极大。但是,一方面我市现有职业学校每年培养毕业生仅有15000名左右,与东莞庞大制造业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相比相差很远;一方面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东莞的职业教育在学科建设方面、专业设置方面、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没有突出东莞的产业特色。同时,由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和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造成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生产的实际要求脱节,从而使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企业及社会的认可。

4.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依然薄弱。由于多年来“重术轻技、重文理轻工”思想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直接培养出的职业技术人才非常缺乏,因此职业教育的合格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目前,中高职院校招聘教师存在高学历、高职称的趋势和现实,而从企业引进一线人员当教师或兼职教师很少,这直接造成了东莞目前在编在岗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特色并不能完全满足职业院校教学需要。

三、其他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介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以新加坡和德国为例:

新加坡非常重视企业在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作用,走的是一条“企校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在新加坡工业教育学院,每名教师都要有在企业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才有任教资格,部分专业性特别强、科学性较为前沿的学科,还需要是踏实在一线岗位工作3年以上才有任教资格。同时,每名教师每5年要到专业相关的企业培训3个月。学生30%的时间主修理论课,70%的时间从事技能操作训练,学院的教学设备、仪器完全与企业对接,毕业的学生能直接上岗。

再看德国,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实行“双元制”,即“一元”为企业,另“一元”为高职学校。它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同时也是学生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与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相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它最大的特点在于企业的广泛参与:一是必须具有企业经历的人员才能担任高职院校教师,同时大力发展企业一线人员兼职教师,在德国高等专科学校中,专职教师通常只占40%,兼职教师占到60%,有的职业学院兼职教师比例高达80%;二是由高校专职教师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织实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全过程,培养一名合格的实用人才,必须通过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两大系统的密切合作来进行,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专业课程、联合进行考试,学员要先向有资格招收学徒的企业、工厂报考,录取后与企业签订合同,既当工厂、企业的学徒工,又要在职业教育机构学习专业课程。

当然,因为各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东莞不可能完全照搬他人做法,但一些发达国家

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办法:

总体思路:要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增添助力,既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以各职业院校为主体,发挥行业、企业的引导作用,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入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基础,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尽快完成职教城和中职学校新建扩建项目,扩大办学规模,有效保障我市现有各职业院校经费供给,进一步提高我市职业教育的整体实力。

2.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舆论氛围,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主流宣传作用,坚持有利于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舆论氛围。一是要通过东莞电视台、东莞日报、东莞时报等主流媒体,制作职业教育相关专题报道,重点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发展职业教育的鼓励政策;重点宣传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成人成才和技术致富的身边典型,理性引导社会、家长、学生。二是要拓展宣传载体,定期举行全市“职业教育宣传周”、“职业院校师生技能竞赛周”等活动,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蔚然成风。

3.制定科学而有东莞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联合市教育局、市劳动局、市人力资源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以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保障为出发点,强化服务地方意识,根据东莞市经济发展趋势、就业需求预测、教育发展情况、人口结构发展情况以及东莞区域产业分布情况,秉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则,共同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

4.统筹职业院校规模和布局。充分利用现有职教资源,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职教龙头,利用东莞高中阶段由市统筹办学的契机重新调整全市职业教育的整体布局。同时,可以考虑采取“校区融合”的模式,把部分职校搬进工业区,与工业区融为一体,这对于服务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都非常有利。学校办到了企业的大门口,企业用工方便,对学校的人才培养、科研情况也更了解,可随时提出建议,方便学校及时修正育才和科研的方向,取得双赢效果。

5.探索多种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可以采用双向投入,大力引入民间资本办学,加快推动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市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1所,在校生有19000多人,占全市中职学校在校生三分之一,已初步形成了“公”“民”共同发展的格局。在此基础上,可以深入探索多种办学体制,如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名校办民校等等,迅速扩大我市职业教育培养规模,提交职业教育培养能力。

6.充分发挥市场需求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导向性作用。要始终以就业、从业、兴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保证“学有所用,用有所需”。一是要立足东莞实际,根据东莞五大支柱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的工种需求,针对岗位技能的要求,打造以“工科为主”专业特色课程,并根据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教学研究;二是要大力推动“工学结合”,以国际国内技术标准训练实际操作技能,如可大力推广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易事特班”和“物流软件

信息管理定向班”的模式,培养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三是要以全面满足企业用工要求为指导,加强企业文化精神教育,如可采用培育与企业文化相契合的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现代企业文化和职业伦理教育,特别是东莞本土企业文化特色教育,以及通过调查研究,创建东莞职业院校企业文化教育资料库,并搭建校企文化交流平台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精神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7.成立东莞市职业教育协会,协调校企合作关系。由于企业在所有制、运作模式、技术与经济实力、竞争能力方面呈现多元状况,要求所有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注重经济和社会效益、长远和眼前利益、短期和持续发展相协调是很难做到的,必须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和强有力的工作才能实现。所以,可考虑由政府统筹,成立由市教育局、市劳动局、市人力资源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等联合组成的东莞市职业技术教育协会。一方面作为专门机构,可以领导、统筹职业教育工作,协调校企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作为校企合作的沟通平台,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8.拓展多种渠道,深化校企合作。一是校企双方相互兼职,企业负责人及有关领导兼任学校副校长或系部副主任,学校领导兼任企业副职或有关车间(部门)副职;二是聘请企业有关专家和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工人为学校特聘教授或实习指导老师并发给相应的聘任证书;三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向企业有关兼职人员、特聘教授、实习指导老师支付一定的报酬,提高参与积极性;四是制订合作企业、兼职人员奖励制度,对于合作好的企业、兼职教授(教师)给予奖励,并通过有关媒体报道宣传;五是符合教师任职条件,且企业与本人愿意的,可调入学校从事高职教育事业,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六是将具有教学能力、曾担任学校兼职教师的企业退休的老职工返聘至学校担任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

答复

A类&

东教函〔2012〕156号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第20120223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市委会:

你们提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你们在提案中对我市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得比较详细准确,提出大力发展教育助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亦比较中肯, 为我们今后开展职业教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为了有效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近几年来,我们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推动职业教育稳步向前发展。目前,我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6所(含3所技工学校),其中公办15所,民办11所;有省级以上

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1所,其中国家级重点10所。全市中职教育在校生52000多人,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一、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出版等大众媒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开展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调研。为促进我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我们委托市委党校对全市职业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我们制订了《东莞市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东莞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工程》,拟在“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构建适应我市产业发展与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努力打造南方重要职业技术教育基地试验区,职业技术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日益提升。

三、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近年来,我市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2009年,我市投资超10亿元建成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最大办学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10000人;从2011年开始,每年安排1000万元作为我市中职学校改善设施设备的专项经费,争取用5年时间建成一批骨干专业实训中心,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四、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为有效解决中职学校规模小、效益低、专业设置雷同等问题,在2007年,将全市公办中职学校收归市直接办学,并且制定了《东莞市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全面调整中职学校布局结构,新建5所、扩建5所中职学校,同时撤并一批条件不达标的“麻雀”型职业学校,重新整合中职教育资源,提高整体办学效益。目前中职布局调整工作仍在加紧进行中,预计到2012年全部完成,总投资达20多亿元。布局调整完成后,公办中职学校由19所调整到15所,全市公办中职学位容量达到4.5万人以上。

五、探讨构建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支持公办职业院校引入适应市场、灵活高效的办学机制,采取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国有民办、中外合办等多元化办学模式,形成政府主导、依靠行业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鼓励公办职业院校吸纳社会资金办学;支持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投资举办职业教育;探索大型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职业教育向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六、大力扶持民办职业学校发展。我们坚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原则,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中等职业教育。民办中职学校主要招收对象是非莞籍青少年学生,今年我市中职学校接收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双转移”学生8487人,比上年增加1928人,增幅达29.4%。目前我市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含民办技工学校)11所,在校生有22540人,已初步形成公民办共同发展格局。

七、筹备成立职业技术教育协会。成立由职能部门、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联合组成的东莞市职业技术教育协会,作为开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沟通平台,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八、大力推动校企合作。近几年来,我市着力推动校企合作,鼓励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一是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我市中职学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我市与中职学校签订实习协

议的企业有100多家,有效解决学生的实训实习问题。二是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我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摸索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车间进校”、“企业课堂”、“企业冠名班”、“企业专班”等多种实用教学模式,专业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如2007年东莞长安职中、常平黄水职中分别将长安汇丰、深圳通发、东莞飞速达等模具企业的生产车间引进校园;长安职中还与日本牧野机床公司合作开办“企业课堂”,将模具班学生直接送到企业内上实操课,由企业负责提供师资、设备并组织教学;塘厦理工学校与东莞雷曼电子科技公司签订协议,将该公司价值2000万元的SMT、AI电子加工设备维修车间引进校园,并分别与联想集团、用友软件公司和日班电产三协合作组建了计算机专业的联想实验班、用友软件班和日本电产班。三是推动校企一体化办学。让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实施专业教学、课程改革、实训实习、师资培训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九、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提升职业学校校长的办学观念,增加校长的管理能力,提高中职学校办学水平,我市委托香港理工大学对中职校长进行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水平,我市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各类培训,并委托联想学院,对中职学校教师就职业教育理念、职业素养、团队建设、企业管理模式和职业心态等内容进行全员培训,委托北京澜海源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进行中职学生职业素养课程开发培训。通过这些培训,使教师真正了解到企业对用人标准的要求,同时学会把社会就业需要的知识技能教给学生,从而有效提高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我市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每两年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1-2个月的技能培训,并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要求中职学校空出20%的编制数用于聘请有丰富第一线生产经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以充实我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我市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54.27%。

感谢你们对我市职业教育的关心,期待你们继续献言献策,共同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发展。

领导签字:

承办人姓名:职成科钟浩林

联系电话:23126139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六)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 转型升级试卷及答案(六)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长:60 分钟 正确答案以红色字体标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共30题) 1.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答案正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旧动能转换 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上均不对 2.我国创业活动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导向有待提高。与(二十国)集团相比,中国的创新型企业比例为25.80%,在效率驱动型经济体中排在前列,与创新驱动型经济体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答案正确 十八国 二十国 二十一国 二十三国 3.(2008)年以后,中国企业法人单位数有较大增长,明显的新开企业法人单位数增长较快,2015年新增企业法人单位数达218162个,而2006年新增的企业法人数仅有70353个,2015年是2006年

的3倍多,创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引擎。答案正确 2006 2007 2008 2009 4.我国传统政府监管主要是依据(行业特征)设立,但“互联网+”经济下产业边界模糊,导致原有监管模式出现“要么多头监管,要么不知道谁来监管”。答案正确 行业特征 群众观点 政府通知 现有模式 5.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发布的《“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在“一带一路”贸易中,(民营企业)也是主力军,出口额占比始终保持最高且逐年上升。答案正确 个体户 国企 事业单位 民营企业 6.根据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不含银行、证券、保险))新设立企业27900家,比上年增长5.0%。答案错误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1、什么是企业转型升级 为了适应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折,原有的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化,这就是企业转型升级。 中小型民营企业升级转型的方向取决于企业所在行业,内容的话比如是技术升级、管理与服务升级、产业升级等等。 2、两化融合是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途径。那么,制造企业如何通过两化融合来实现转型升级呢? 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十七大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到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我想知道:两化融合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制造企业如何实现两化融合?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途径有哪些? 两化融合的内涵有四个方面。 技术融合: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例如,汽车制造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汽车电子技术,工业生产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 产品融合:信息技术或产品融合到工业产品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例如,普通机床增加数控系统之后就变成了数控机床,传统家电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之后就变成了信息家电,产品价格比原来有大幅提高。 业务融合:信息技术应用到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促进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例如,计算机管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业产品设计效率;电子商务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新的途径,产品信息可以在网上发布并达成交易。 资源融合: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等工业资源的融合,能极大节约材料、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产业升级: 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产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信息化。 制造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很多,比如:盈利模式的转型、产业的转型及运营模式的转型。不同的企业应针对自身的特点——产品创新能力、财务能力及企业所处发展阶段,选择符合自己的转型模式。近期IBM和e-works就制造业如何转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参与企业众多,详细内容请百度:制造业成功转型经验研讨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给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参考,近日,县政府办公室组成专题调研组,就县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县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保局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到县职教中心、县开发区部分企业实地开展走访座谈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职教工作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跃上新台阶。 1、积极宣传引导,扩大职教招生。县教育育、人社局等部门认真宣传贯彻《职业教育法》,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的良好环境。面对社会上对职业技术学校能否学到真本事,就业能否保证等种种疑虑,全县上下通过对职业技术教育优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势、就业信息和劳务需求信息方面的宣传,使一部分群众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逐步改变观念。同时,各职校每年还组织教职工集中时间深入学校、学生家庭,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动员职教对象参加职业教育,千方百计增加生源。 2、面向市场办学,拓宽发展空间。为了使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开始逐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开设具有市场空间、就业前景看好的专业。目前县职教中心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工艺美术、电子电工、机械加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农村电器技术等专业。 3、开展短期培训,注重技能培养。非学历的短期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的重要形式。据县人力资源和社保部门统计,在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推动下,近三年职业技能培训达3000人次,培训工种涉及缝纫、电子电工、数控机床、黄酒酿造、焊工、钳工等,为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技能服务支撑。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下是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我市机械制造、印刷装订、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四大传统产业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逐步发展而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曾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看,从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看,我市四大传统产业竞争优势逐步弱化,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如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我市科学协调发展,是推进繁荣幸福新**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此,市政协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采取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具体调研与建议如下: 一、传统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据统计,截止到“十一五”末,全市共有传统产业1153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安置就业人员59736人,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纳税32098万元,占当年全市税收的%。分析“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企业规模偏小。我市1153家传统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XX万元以上)仅为47家,占总数的%。这表明传统产业中具有龙头带动作用、较大规模企业少,应适时转型升级。二是

纳税贡献不够大。XX—XX年我市传统产业纳税分别为27454万元、26344万元、28948万元、30968万元、32098万元,分别占当年全部税收的%、%、%、%、%。总体看“十一五”期间传统产业纳税贡献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不大,占当年全部税收比例呈逐年递减之势。与高新技术产业相比较而言,以XX年为例,XX年118家高新技术产业纳税52769万元,而1153家传统产业纳税额仅为32098万元,仅占传统产业个数10%的高新技术产业却创造了传统产业倍的税收,这表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三是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我市四大传统产业遍布城乡,截止XX年底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近60000人,为新时期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前景可期。我市四大传统产业均属民营性质中小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但是正所谓“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应对个性化、多样化、快速变化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比较强。加之,四大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市场,相对成熟的经营模式,有了比较坚实的发展基础,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条件。 通过全面分析传统产业发展现状,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科技投入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我市绝大多数传统产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原始资金不充裕,在市场行情

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关于加快我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发展优势传统产业,初步建立了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电器、金属制品、轻工造纸及中成药制造等8个行业为支柱的优势产业体系,为推动我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省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优势传统产业竞争力,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以企业为主体,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等为载体,大力推进技术改造、研发设计、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促进优势传统产业走上创新型、效益型、集约型、生态型发展道路,加快做大、做优、做强。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以下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8%,开展技术改造企业达到90%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 9%,省级以上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等)达到600家,产品技术含量国内领先,技术出口占产品出口比例进一步提高;形成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建成10个左右广东商品国际采购中心,打造一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2-3家,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5万元/人以上;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节能技术进一步应用,“十二五”优势传统产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 到2020年,我省优势传统产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2%,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达5家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万元/人以上。广东成为引领全国传统产业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全球传统产业研发、设计、制造、采购和营销的中心之一。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鼓励优势传统产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抓好核心技术产业化、先进装备更新、信息技术应用、品质提升、工业设计等主要环节的升级突破。制定发布《广东省鼓励进口产品和技术目录》,鼓励传统产业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等产品进口,落实《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内资项目进口设备免关税,以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方案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工作方案 根据上级文件指示精神,为切实抓好某地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开发创新工作,围绕“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要求,优化和完善园区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产业集聚、产品特色、资源集约、绿色高效发展园区,结合某地产业园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十百千万计划”安排部署,以深化园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现工业团区位康、持续、稳定发展为目标,全力推动园区规划布局、产业告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在产业聚集、要素集成、土地集约、科技引领、体制创新等方面重要作用,依托工业园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工业布局、承接产业转移、做强优势产业、壮大骨干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增长极核,以转型促升级、以整合增动力、以调整提质量,全面推动某地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持统筹规划,围绕发展目标,大力发展轻工、特色食品、石材、能源化工等产业,力争到2022年末园区现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亿元以上,入驻企业500户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占60%以上。完成税收20亿元以上,期末从业人员20000人以上。园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承载能力显

著提高。 三、保障措施 (一)科学规划,引领园区发展 明确战略定位,实施有效管理,做到产业功能和区域功能的有机协调,充分依托已建的石博大道和拟建设的普木丁大道,在县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修编工作,优化和完善园区产业布局,进一步拓展园区连片集聚发展潜力,全力打造大道工业轴带。并按照“一区四园”布局思路,促进园区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园区空间发展格局。 (二)强化配套,提升园区承载力 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园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包括园区路网、污水处理、管线、供水供电供气设备及其他生活配套设施,实现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共建共享。 1.强力推进园区路网建设,提升园区承载力。整合资金,推动某地支线路网建设,推动园区核心区土地利用价值。逐步建设完善路网建设,推动园区路网整体配套发展。 2.加快推动园区供气项目建设,确保企业用气保障。当前的环保要求对燃煤锅炉进行限批限建,建设供热项目及热力蒸汽管网,补齐园区蒸汽供给短板,拓展园区开发建设、提升配套服务功能和企业承载能力、增强产业集聚功能的有效措施。 3.加大标准厂房项目建设力度,筑巢引凤。推进某地6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并整合园区区域土地,建设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打造某地创新创业孵化园,以便高效利用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在中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人才的责任与义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是实现人才强国并推动中国进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现阶段,中国各行各业均存在高技能人才缺失的现象。因此,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时代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发展职业教育也构成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但现阶段,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问题重重,如何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发展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力与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不明显 现阶段,在中国的整个就业层面中,存在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而高级技工供不应求的现象,劳动力的结构失衡与素质较低的问题凸显出来。由于缺乏专业的劳动力与高技能的技师,导致生产资料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虽然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与高精尖的人才可以对外引进,但大批的技术工人与高级技师还需要职业教育来培养。而职业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其重要性并没有被突出强调出来,因此导致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不重视

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未充分体现 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步伐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对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础。而职业教育作为不断提高个体职业技能与素质的教育形式,应该致力于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与务农技能,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 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1.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与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行业等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这要求职业教育的办学体系要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职业教育在其办学过程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和前提、以社会资源为依托、以岗位要求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具有职业教育风格与特点的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中高级实用型人才。因此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采用灵活办学的方式,开设市场急需的专业,拓宽学科知识的范畴,满足培养目标的基本需要。 2.依靠政府,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

(完整版)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莞市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东委发[2009]7号 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探索转型发展之路,2009年4月16日,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重点方向以及主要措施。 一、深刻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30年来东莞走的是一条典型的传统发展道路,尤其是集粗放型增长与外源型主导为一体的产业结构,带来了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等难以为继的突出问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东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核心任务,今天不主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加深,东莞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弱等问题凸显,遇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同时,金融危机客观上带来了市场优胜劣汰的机会,利用时机重新洗牌,就能越洗越强。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在金融危机条件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信心,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团的讲话精神,强化机会意识,抓住国家政策更加有利、国际原材料大幅下跌和企业转型升级主动性更强、空间更大的时机,发挥我市软硬实力较为

雄厚的优势,继续坚持“四个忍得住”,下大气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矢志不移地抓转型升级,坚持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努力稳定加工贸易的增长,着力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再创竞争新优势,既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努力,又为今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全市产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完成之日,就是东莞经济脱胎换骨之时,从而实现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目标。 二、全面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目标 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为指引,以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决策部署为工作重点,以产业规划统领结构调整,以帮扶重点企业夯实产业基础,以企业转型带动产业链延伸,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强化产业关键缺失项目招商,稳步推进低附加值项目有序转移,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确保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双转型。 目标要求: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力争用10 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两翼齐飞”、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产业发展转入自主化、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的轨道,实现三次

职业教育内涵

职业教育内涵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职业分工及社会职业领域的不断拓展,职业教育已经从其内涵形成自己独有的完整体系。现代职业教育包括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范畴。职业教育既是就业教育、也是创业教育、更是终生教育。职业教育的内涵和体系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并贯穿整个人类始终。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内涵探析 作者简介:李继坤,男,广东潮洲人,长 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从事高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现代教育体系是相对于传统普通教育而言的。传统普通教育体系的本质特点是知识本位、学科导向,按照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方向来系统设计各个层次的教育 内容,而忽视行业、职业等社会需求,忽视各

类社会成员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①而职业教育则是在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 应运而生、蓬勃成长起来的新的教育类型,它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社会上有什么样的职业,职业教育领域中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社会职业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广泛性。 首先什么是“职业”?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 类别的总和。 再说“教育”的含义。由顾名远主编的《教育大辞曲》中对教育的解释,是目前国内最具有权威性的解释。他首先明确了教育属于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其次,规范了这种社会活动是通过传 递社会生活经验和培养人来完成的;然后, 他把教育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的意识、内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等级教育。教育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加快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加快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对策 自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海南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渐趋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但竞争力还有待增强、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有效供给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些“成长中的烦恼”困扰着海南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海南拥有全国最丰富的海洋渔业、海洋植物资源,但海南省海洋渔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很低;海南省发展羊牛畜牧业潜力巨大,但总体发展水平离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海南畜牧业”的目标还很远;海南在热带经济作物、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生产和南繁育种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但各自为战、分散经营、耕作技术落后、信息渠道不畅等问题亟待解决。 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短板,尚未形成一条具有紧密联系、门类齐全的主导产业链。第三产业根基薄弱,关键性的金融、保险、文化、教育、科研、咨询、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领域发展相对滞后。 海南省产业转型路径 海南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应将工作重点放到具有潜在发展优势的特色产业上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

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低耗低排的绿色发展道路。 农业转型路径: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应从推进技术进步、加快土地流转以及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考虑。要加快产业融合,以第一产业为主体,将第二、第三产业附着其上,使原本单一的农业变成集种植、加工生产、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热带特色产业。这对促进产业集聚融合,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有着积极作用。工业转型路径: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和以海洋油气和深海生物资源的深加工工业和海洋生物制药业。服务业转型路径:利用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转型发展互联网、康体、会展、休闲养生医疗旅游、保险、教育、现代金融服务业等高端产业。 海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 促进海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需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海南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发展热带果蔬、热带花卉、南

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方案

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的工作方案 乡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前列”的总体战略,围绕“实施五区九园六纵四横,建设美丽麻涌”的工作思路,积极培育发展创新力量,全力加速科技培育步伐,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打造出要素齐备、机制完善、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总体布局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总抓手,以科技及产业发展规律为指引,创新和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撬动和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提升的投入水平,强力推进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以实施“科技麻涌”工程为着力点,加大镇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每年20xx0万元、三年6000万元”的产业升级扶持资金,以推进创新驱动“强基工程”、产业提升“振兴工程”、校企结合“活企工程”、创新平台“智富工程”和知识产权“倍增工程”五项工程为依托,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切实转到提高质

量和效益上来,逐步建设完善“新兴产业规模化、特色产业集群化、传统产业高端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新体系。 (二)工作目标。力争用3—5年的时间,基本确立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科技促进内生增长和引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幅增强,创新体系功能有效优化,创新资源有效集聚,科技产业金融有效融合;形成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具有影响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建成以一批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结构合理的产业集聚区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将我镇建设成为全市重要的技术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 20xx—20xx年,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1、建设结构合理的特色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创新需求结构与创新产出结构相一致的产业体系,创建一批创新型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实现总量规模、质量效益的双跨越。20xx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9.27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4.8亿元,发明专利申请量54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家以上。 2、建成功能定位明晰的研发机构体系。镇内拥有科研机构的企业比重大幅提升,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研发能力

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成绩论文题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授课教师:韩少鑫 院系:西葡语系 年级:11级4班 姓名:王颖 学号:110150802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根据《决定》到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为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决定》中吸引我的两点有:一是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我认为这将大幅度提升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技工人员的整体文化理论知识水平,养成拥有理论与技能的人才;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样做将会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身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深切体会到了当前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与技校毕业生受市场青睐的尴尬反差。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够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滞后。目前,全国城乡每年有 1000多万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数百万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上百万名大学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却很大,近些年来一直供不应求。 纵观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国家战略,高级蓝领受人尊敬的情况十分普遍。比如德国,德国政府将本国职业教育视作国家发展的一条重要命脉,对于职业教育下的众多人才给予最大的支持力度,甚至想尽办法为这些人才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以保持他们参加本国各领域工作的积极性。一次在电视上看见对一位教育专家的采访,专家指出,“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直接面向机器的人员,是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技工人员水平不高我们又怎么能期待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创新与发明,又如何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见为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体系尤为重要。 近年来,国家的大力扶持政策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以及职业学校自身为适应社会需要作出的改革调整,则推动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尽管有着中,职就业率连年跑赢本科的尴尬情况,社会上仍然存在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歧视。 我身边的同学中就不乏有例子。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很强但是抽象思维较弱,学习理论知识相较于动手操作更难,如果高中毕业后选择去职业学校将会很有希望拥有顺利的个人职业前景,但是由于父母对职业学校有偏见,觉得只是“不好”的学生才会去职业学校,怕职业学校生源差进而耽误孩子成长,终究逼子女和众多学子一起挤过高考这座“独木桥”,选择在一所普通本科学校学习子女并不擅长的理论性学科。不出意外的是,同学学习起来不仅没有兴趣还很费劲,如今面临就业关口竟是不知何去何从。 《决定》的颁布预示了政府今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我们期待着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是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形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紧紧抓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这一战略重点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一、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市坚持走规模带动、集聚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已逐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金属制品五大行业为龙头的重点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达244.77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达87.94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达69.83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达70.31亿元、金属制品业产值达65.02亿元,五大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37.8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9.6%。

沿江一带区域正在加快建设船舶、金属、建材、粮食、能源五大临港产业,着力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业基地。靖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造船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拥有具有较强实力的新世纪造船、新时代造船、新扬子造船、东方造船、长博造船、南洋船舶等造船主体企业,其中三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手持船舶订单50强企业,生产任务排至2012年。总投资12.8亿元的万林木业项目,带来的不仅是万林木业本身年吞吐量600万立方的的木材物流基地,而且投资方会引来几十家木材制品加工企业落户,很快销售及加工产值就会不少于100亿元。沿江建材产业以万林木业为依托,会跃然而起。粮食产业园工地港堤上,从南到北布局3个5万吨级长江泊位及作业区,内河码头作业区,公共仓储区,粮油饲初级加工区,市场交易区,生物级能源生产区,粮油、食品深加工区,粮食机械设备制造区等。通过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将带动一系列的粮油加工企业集聚。沿江金属产业主要有投资超亿美元的江苏锡钢集团搬迁项目、扬子江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废钢加工项目等沿江重大项目。沿江的能源产业目前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项目有总投资150亿元的国信靖江电厂、总投资9440万美元的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化工储运及码头工程项目等,加上已经投产的江苏中石油储运项目、计划投资的中海油成品油库项目,能源产业前景看好。金属、能源等这些产业也属于产

工作方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以及《X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X-X年)》,加快推进我X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产业是决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根本所在,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要顺应产业变革大势和发展规律,坚持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一起抓、创新驱动与投资驱动一起抓、重点地区与重点园区一起抓,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聚焦产业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动力,以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为主攻方向,以新兴产业和新业态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着力点,积极培育新动能,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进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和网络经济大省建设,构建高素质、高质量、高效率的现代产业体系。 到X年,通过在网络经济、现代服务业、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五大产业领域集中实施21个重大行动和重大工程、80项重点举措,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成效,产业供给结构持续优化,网络经济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产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供给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网络经济新业态。 围绕破解新业态、新模式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发展网络经济新形态,拓展网络经济发展新空间。 1.实施“互联网+”行动。 (1)实施“互联网+”11大行动,研究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推进重点领域开放合作,放宽新模式、新业态市场准入,突破“互联网+”发展瓶颈制约。 (2)鼓励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在协同制造、高效物流、现代农业、创业创新等重点领域组织推进试点示范,培育“互联网+”骨干企业。 (3)依托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惠民试点,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教育厅、科技厅、公安厅、民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商务厅、卫生计生委、旅游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省政府金融办。 2.实施大数据创新发展行动。 (1)积极申建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探索形成一套适应大数据创新发展的管理机制和发展模式。 (2)制定部门数据资源开放清单和开放计划,加快全省基础信息

试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试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李春友 一、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三个转变”的客观需要 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不仅要求各职业学校应尽快转变不对路的办学指导思想,突出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好好理顺能力本位办学思路,切实加强岗位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确实增强学生的就业弹性;而且要求各职业学校应尽快转变办学模式,确实树立市场观念,并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现状,来重新审视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从而逐步实现办学模式职业化、教学内容技能化、管理标准规范化、学生实践能力优化;更要求各职业学校应尽快转变办学机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多样化,实行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逐步在各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允许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段完成学业,允许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和个人兴趣爱好转换专业,尽可能实行“订单”培养,积极拓展办学空间,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 二、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是振兴我国经济、增强我国国力的战略选择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突飞猛进,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现正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和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振兴我国经济,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宏大的高素质职业人才队伍。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兴国富民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终身学习体制、满足人们学习多样化需要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生产力的基础性因素;是新型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动力;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当地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地方经济的“晴雨表”。因此,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包括发达国家和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政府代表团一致达成共识,职业技术教育是通向未来的桥梁;培养合格职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劳动者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应该是所有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适应需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增长,就难以增强国力。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还比较低,从振兴我国经济、增强我国国力来说,特别需要一支稳定的、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现时,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劳动力素质。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报告中也指出:“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也就像一位专家说的那样:“先进的技术可以引进,现代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高精尖人才也可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后在全国并购了一些地方大型培训机构,很快实现了集团化的运营模式,同时巨人的幼儿教育和家教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化的品牌格局。同时巨人教育集团注重开辟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维扬区企业科技创新调研报告 区委办公室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践证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转型结构升级。近期,我们对全区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进行了调研,就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做了初步思考。 一、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成效与经验 近年来,我区把科技创新作为富民强区的关键来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引进培育创新载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1、抓住生命线,政府重视催生了良好的创新环境 科技创新环境是推进发展的生命线。我区始终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力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催生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出台了《关于鼓励培植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实施重大项目和工业技术创新、企业二次创业的实施办法》、《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工作奖励办法》、《维扬区“双创”、“三重”考核奖励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科技政策、法规,落实了创新创优行动计划,设立“创新创业奖”,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二是考核奖励促动。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财政科技投入资金逐年增长,对企业争创品牌、技术改造、建设研发机构、创各类科技计划等方面奖励力度不断加大,每年的科技创新奖金总额300万元以上。三是积极争取扶持。着力用足用好政策,从信息、资金等多方面给予扶持,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近几年,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经费2000多万元,企业创新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2、添加助燃剂,创新平台推进了科技与产业有机融合 创新平台建设能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是科技经济有效的结合纽带,是经济腾飞的助燃剂。一是培育创新孵化平台。不断提升创业园的科技孵化功能,维扬经济开发区已成为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霖昶科技、杨杰电子等企业已成为全区科技创新战线的黑马。二是技术研发平台。2008年全区建成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太阳能光伏、制氢设备、电缆等领域的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是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建立维扬区与南理工产学研合作基地和成果转化中心,为企业壮大提供人才、技术支撑。据统计,全区已有近50家企业与中科院半导体所、西安交大、西安重机所等高校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协议,开展了60多项技术难题攻关项目,产学研合作大大拓宽了基础创新的源头。 3、启动强引擎,创新型企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维扬近年来科技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围绕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的力度,进一步激发了传统产业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围绕产业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