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四层一体”的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初探

基于“四层一体”的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初探

基于“四层一体”的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初探

作者:贾川江

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21年第05期

【摘要】鄉土地理教学日渐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但如何选取和高效利用乡土地理教学案例是一个难题。“四层一体”理论为乡土案例开发提供了新思路,认为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意识形态层四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本文以镇远古城为例,丰富“四层一体”挖掘乡土地理教学的案例,从而使学生从地方视角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关键词】“四层一体”;乡土地理;教学案例;镇远古城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0-0250-02

当前,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深入,地理学界对乡土地理教学很是关注。在地理课堂中,如何选取适当的乡土案例并让案例讲解不再是枯燥的区域知识介绍,是目前乡土地理教学

的难点。引入“四层一体”的理念,能够更好地结合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以一个有机的整体视角来看待地区,从而促进乡土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四层一体”的理论概述

“四层一体”的理念是文化地理学家周尚意教授在人地关系系统基础上提出的,其观点认为,“四层”指的是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和文化层[1]。其中自然层可以理解为自然地理要素,如水、大气、岩石、土壤、生物与地质地貌等;生计层包括的是人们用本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进行生产生活的活动;制度层是在自然层、生计层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规范的社会制度,如政治、经济、宗教等;文化层即意识形态层,是对于自然与社会各个方面结合诞生的产物,体现的是不同区域的人文风貌、价值与认知取向等。“一体”说的是四层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一层的变化引起其他各层的变化。通过“四层一体”深入挖掘镇远古城的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如表1所示),进一步丰富乡土地理教学的案例形式,拓宽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思路[2]。

二、“四层一体”分析贵州镇远古镇

20世纪80年代,镇远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坐落于黔东,在今天的湖南怀化、贵州的同仁和贵州东南区域的交界处。镇远在历史上被称为舞阳城,是由苗族先民从河南舞阳迁入镇远后所定的名,它的名字源于《贵州通志》一书:“宋理宗宝祜六年(1258年),十一月。宋诏: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吕逢年晋一秩。”镇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秦昭王30年设立的镡城县,距今长达2280年。到了明代,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和汉族大规模迁入,镇远繁荣发展,早期的跨区域社会网络形成。从元明清至今,镇远古城经历了兴盛、衰落和重振阶段,下面详细分析各阶段的“四层一体”情况。

(一)镇远古城的兴盛

黔东南部多以山地为主,盆地较少,所以聚落都建在河谷地区。镇远古城的兴盛得益于特殊的水路位置。贵州东南区域有清水江、舞阳河和都柳江三河,舞阳河占有要塞地位,是沅水航线的开端,连接湘西和洞庭湖。镇远是清代驿道贵阳、平越出湘的必经之地,是黔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其位置处沅江上游关口,由滇至黔的多数货物都是马驮人挑,至镇远后走水运,到达洞庭湖区域。下游的常德、岳阳,到镇远后由水运转陆运,到达滇和东南亚地区。《贵州通史》中提到镇远,它是湖南贵州驿道的中心和军事重镇,有“南方丝绸之路”之称,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重要的影响。

自然层影响了镇远的生计层。受制于险恶的地理环境,耕地较少,当地以从事坝子农耕为主,属于靠天吃饭,耕作环境较差。但河道和军事重镇又使得镇远由“舟车辐犊”的地区形成了“货物聚会”的都会。在军事因素作用下,镇远设立了众多卫所,军队的影响带来了匠人和民众,人口逐渐增多。商人群体通过水运,以镇远为中心,上游销售米、盐等日常用品和军队所需用品,下游倒卖滇黔当地产品。水路繁荣后,沿河两岸建立了众多码头,沿河两岸渐成街

市。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大型商行和官栈位居镇远,行业和集市类型多样,如棉布、百货以及火神庙柴炭木料市、万门码头鸡鸭鱼肉市等。民间俗语有言:“镇远街,人挤人,挑窑罐的被撞破,担桐油的挤不出城。”这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当年镇远的繁荣盛景。

生计层影响了镇远的制度层。镇远汇集了数量众多的外商,以乡土为情结,商帮兴起,会馆林立。通过世交和联姻为纽带,商人的社会关系团体由此形成。会馆起到了联系乡情和提高经济利益的重要作用。同乡商客,互通有无,协调扶持,同商共事,控制区域商务活动,形成区域商客竞争,促进各自的壮大。商业贸易以会馆、联姻的方式,形成了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物质交换,商人等群体形成了以商贸为中心的复杂社会网络体系。

制度层影响了意识形态层。商贸繁荣的社交体系中,更容易触发文化的沟通与融合。随着往来的频繁,加上军事要塞的地理位置枢纽,镇远的迁入人口的数量剧增,汉族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融合加强。各异的民族、宗教和迁移文化兴起。镇远当地先后出现了歌舞、雕刻等文化现象,从原始崇拜到儒释道再到天主与基督教传入,各种风气欣然涌现,再到后来清代会馆的建立,商人迁移与建筑文化日渐繁荣。可以看到这一时期镇远古城的“四层一体”是:自然层(河流谷地要塞的位置)—生计层(外商经商带来的贸易经济)—制度层(跨区域的商贸社交网络体系)—意识形态层(繁荣的民族、宗教、迁移文化)。

(二)镇远古城的衰落

这一时期的自然层:镇远古城的舞阳河水量减少,水位变浅。据镇远县志记载,1955年—1987年间有各种灾害性的天气,如干旱、倒春寒、冰雹等,这些都对舞阳河有直接的影响。自然层的改变使得生计层产生相应变化,地理环境的变化使得镇远逐渐失去了推动商贸发展的活力与动力。镇远在军事上的地位有所下降,随后在贸易上也逐渐失去以往的地位,驻守军队减少影响了商人的生意。于是,外地商人纷纷回家或者寻找更好的商机。生计层进而作用于制度层,1935年后,在手工业与农业分离的背景下,商户激增,当地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出现。但地区局势动荡,苛捐杂税,经济兴衰不定且发展缓慢。由于往来贸易的减少,虽然当地仍然保留着民族、宗教、迁移文化,但缺乏经济基础的支撑,当地的意识形态层也受到削弱和遗忘。这一时期的“四层一体”是:自然层(水量不足和浅浅的河道)—生计层(本地薄弱的商业贸易)—制度层(松散的本地商贸网络组织)—意识形态层(待消逝的民族、宗教和迁移文化)。

(三)镇远古城的重振

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镇远以文化旅游为重点,将当地多样的文化资源作为地区经济的增长点。本土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一批批别样的建筑,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镇远跃居为国家109个历史文化名城行列。在政府的帮助下,形成了镇远古城文化旅游区,以镇远古城文化旅游区为轴心,统筹规划古城区、舞阳河、高过河景点,提供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旅游体验。在此基础上,当地也随着文化名城的重振,增强了文化软实力,发展了镇远古城旅游观光,使

得中原、荆楚、巴蜀、吴越、闽粤、土著等文化与城外文化交汇的镇远文化焕发生机。因此,有些专家把镇远誉为“世界文化保护圈”,是集民族、宗教与社会的历史博物馆。这一时期的“四层一体”转为:意识形态层(复兴的民族特色、区域融合文化)—制度层(政府主导下的地域社交网络)—生计层(旅游历史文化名城观光地)—自然层(古时河道遗址)。

三、“四层一体”的乡土案例设计

根据以上“四层一体”的分析,教师可以在理解各层关系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探索路径(如表2所示)。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获取信息、进行思考,从而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基于“四层一体”的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具有地方性和故事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各层之间前后的紧密联系,利于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在进行新课和复习课选取当地的乡土案例作为载体,能使学生整体性认知家乡的文化和区域发展。“四层一体”的分析思路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学生知识逻辑联系的困难,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参考文献】

[1]周尚意.四层一体:发掘传统乡村地方性的方法[J].旅游学刊,2017(1).

[2]赵文栋,陈亚颦,王俊辉.“四层一体”在地理研学资源开发中的运用——以哈尼梯田地理研学资源开发为例[J].地理教学,2020(2).

【作者简介】

贾川江(1993~),男,汉族,四川达州人,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201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地理)。

乡土地理

乡土地理《信丰红瓜子》教案设计 乡土地理解读 乡土地理指省区以下较小地区的综合地理。内容包括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名胜古迹、人民生活情况等。 进行乡土地理教学,首先应明确乡土地理的区域范围。“乡土”一词,按《辞海》的解释,是指“家乡、故土”,“亦泛指地方”。可见,“乡土”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地域概念。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学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乡土地理的教学讲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区(地级市)地理”。 教学目的 一般说来,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并在这里成长的地方,因而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通过乡土地理学习,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而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说,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因此象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人民的勤劳奋发的精神、家乡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的生动事实,其远胜于一般地理教学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图片展示或录像等音像展现的知识。因而也就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家乡的故土情结,可以激发学生树立改造家乡、建设家乡的崇高志向,这就有助于促进学生将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付诸实践。 乡土地理的学习,因其可紧密联系当地社会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从而能有力地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诸如区域地理位置的评价、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分析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生产的地理因素、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地理基础知识以及绘制地图、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地理基本技能,学生都可紧密结合乡土地理的学习应用于地理实践。 教学方法 从多方面、多角度讲述关于家乡江西省信丰县及红瓜子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 采取幻灯片展示,举例法,对比法,讨论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四层一体”的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初探

基于“四层一体”的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初探 作者:贾川江 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21年第05期 【摘要】鄉土地理教学日渐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但如何选取和高效利用乡土地理教学案例是一个难题。“四层一体”理论为乡土案例开发提供了新思路,认为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意识形态层四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本文以镇远古城为例,丰富“四层一体”挖掘乡土地理教学的案例,从而使学生从地方视角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关键词】“四层一体”;乡土地理;教学案例;镇远古城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30-0250-02 当前,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深入,地理学界对乡土地理教学很是关注。在地理课堂中,如何选取适当的乡土案例并让案例讲解不再是枯燥的区域知识介绍,是目前乡土地理教学

的难点。引入“四层一体”的理念,能够更好地结合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以一个有机的整体视角来看待地区,从而促进乡土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四层一体”的理论概述 “四层一体”的理念是文化地理学家周尚意教授在人地关系系统基础上提出的,其观点认为,“四层”指的是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和文化层[1]。其中自然层可以理解为自然地理要素,如水、大气、岩石、土壤、生物与地质地貌等;生计层包括的是人们用本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进行生产生活的活动;制度层是在自然层、生计层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规范的社会制度,如政治、经济、宗教等;文化层即意识形态层,是对于自然与社会各个方面结合诞生的产物,体现的是不同区域的人文风貌、价值与认知取向等。“一体”说的是四层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一层的变化引起其他各层的变化。通过“四层一体”深入挖掘镇远古城的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如表1所示),进一步丰富乡土地理教学的案例形式,拓宽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开发思路[2]。 二、“四层一体”分析贵州镇远古镇 20世纪80年代,镇远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坐落于黔东,在今天的湖南怀化、贵州的同仁和贵州东南区域的交界处。镇远在历史上被称为舞阳城,是由苗族先民从河南舞阳迁入镇远后所定的名,它的名字源于《贵州通志》一书:“宋理宗宝祜六年(1258年),十一月。宋诏:新筑黄平,赐名镇远州,吕逢年晋一秩。”镇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秦昭王30年设立的镡城县,距今长达2280年。到了明代,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和汉族大规模迁入,镇远繁荣发展,早期的跨区域社会网络形成。从元明清至今,镇远古城经历了兴盛、衰落和重振阶段,下面详细分析各阶段的“四层一体”情况。 (一)镇远古城的兴盛 黔东南部多以山地为主,盆地较少,所以聚落都建在河谷地区。镇远古城的兴盛得益于特殊的水路位置。贵州东南区域有清水江、舞阳河和都柳江三河,舞阳河占有要塞地位,是沅水航线的开端,连接湘西和洞庭湖。镇远是清代驿道贵阳、平越出湘的必经之地,是黔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其位置处沅江上游关口,由滇至黔的多数货物都是马驮人挑,至镇远后走水运,到达洞庭湖区域。下游的常德、岳阳,到镇远后由水运转陆运,到达滇和东南亚地区。《贵州通史》中提到镇远,它是湖南贵州驿道的中心和军事重镇,有“南方丝绸之路”之称,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重要的影响。 自然层影响了镇远的生计层。受制于险恶的地理环境,耕地较少,当地以从事坝子农耕为主,属于靠天吃饭,耕作环境较差。但河道和军事重镇又使得镇远由“舟车辐犊”的地区形成了“货物聚会”的都会。在军事因素作用下,镇远设立了众多卫所,军队的影响带来了匠人和民众,人口逐渐增多。商人群体通过水运,以镇远为中心,上游销售米、盐等日常用品和军队所需用品,下游倒卖滇黔当地产品。水路繁荣后,沿河两岸建立了众多码头,沿河两岸渐成街

乡土地理教学设计

乡土地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地理学科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地球的知识。农村学生 生活在乡村,他们与土地息息相关,所以很有必要在地理课程中增加关于乡土地理的知识,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地区的景观,了解与其相关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及其地理 环境的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等等。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乡村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以及人文资源等等。 2、学习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3、学习乡村地区的历史人文背景和文化遗产。 4、激发学生对乡村地区的兴趣,有利于养成对乡村环境的保护意识。 5、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空间意识。 三、教学重点 1、乡村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 2、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与利用。 3、乡村地区的历史人文背景和文化遗产。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通过幻灯片讲授乡村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以及人文资源等。 2、实地考察法: 在课程中组织学生到乡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课堂问答法: 安排一些问题和答案,课堂上进行提问并让学生回答答案。 4、小组讨论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讨论一些与乡村环境保护和利用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课:乡村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 1、乡村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 2、乡村地区的气候特征 3、乡村地区的水文地理特征 4、乡村地区的土壤类型与特点 5、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及其保护 第二课: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与利用 1、农作物的种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2、森林资源的特点和利用 3、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4、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 5、能源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第三课:乡村地区的历史人文背景和文化遗产 1、中国传统农民文化的基本特征 2、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3、乡村地区原住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4、传统乡村民居建筑风貌及其保护 六、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问答、小组讨论、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乡村地理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能力和实地研究能力。另外,也要从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教育情感等方面评价其学习效果。

基于乡土资源的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基于乡土资源的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地理学科是一门以社会、经济、政治和自然环境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乡土资源是指 某个地理区域内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以乡土资源为例,能够引 发学生关注地理环境和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 力和感知力,增强地理认知的语境意义,增进地理学科与社会的联系。 一、关注乡土资源,强化地理思维 乡土资源常常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它蕴藏着地理信息、地理环境和地理文化 等内容。在地理学习中,通过对乡土资源的研究,既可以增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可以 促进对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例如,对于一片地区的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来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掌握地理信息,同时也可以 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当地社会、文化和人口等情况,对地理现象与 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这样的学习,通过强化地理思维的培养,使学 生能够对现实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进而为解决问题作出贡献。 二、注重乡土文化,促进地理探究 乡土文化是指以某个地方的特有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资源。乡土文化是地理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内容涉及地理环境、社会背景、历史渊源等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地理资源分布、地理形成过程和地理变迁历程等方面的知识,形成对地理现象的综合把握。 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和乡土文化,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地理探究 活动。比如利用当地的建筑、地貌、自然景观等进行实地考察,根据不同经济条件、气候 差异等因素,了解各地不同的社会、文化和自然特点,研究各区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这样的地理探究,既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同时也能使他们对地域的认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使地理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提高空间感知力和地理认知语境意义 乡土资源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通过对乡土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增进学生对空间 的感知力和地理的认知语境意义,进而增进学生对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认识。 以当地特有的社会、文化、历史、地貌为核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地考察等方式, 逐步深入地了解本地资源的特点和价值。学生可以从中探究出这些资源的价值与用途,并 且通过不断进行探索,最终可以使各个领域之间实现有机融合,培养出学生对地理环境和 乡土文化的情感,从而为地理学科的发展和自身地域意识的提升带来积极的影响。 四、增进地理学科与社会的联系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引言 地理学作为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方式与内容 是非常重要的。在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能够提 供丰富的实践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本文 将探讨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的研究。 乡土地理资源的特点与价值 乡土地理资源的定义 乡土地理资源指的是位于乡村地区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自 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人口分布等。乡土地理资源具有独特的地 域特征和文化内涵。 乡土地理资源的特点 乡土地理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地域性:乡土地理资源主要分布在特定的地理区域,每个地区的资源具有 独特性,反映了地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2.多样性:乡土地理资源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资源, 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 3.可观察性:乡土地理资源通常比较真实、可观察,学生可以亲身感受、观 察到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4.实践性:乡土地理资源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和实践活动, 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5.教育性:乡土地理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乡村地 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乡土地理资源的价值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具有以下几个价值: 1.增强学习兴趣:乡土地理资源能够提供真实、生动的案例,帮助学生与课 堂内容建立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拓宽知识面:通过参观、考察乡村地区的地理资源,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 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3.增强实践能力:乡土地理资源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 实验等方式,对地理知识进行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培养地理思维能力:通过研究乡土地理资源,学生能够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如地理观察、地理分析、地理判断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促进地方文化保护:乡土地理资源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乡 土地理资源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前,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基于乡土地理资源的地理教 学设计的主要目标包括:

南京乡土地理教学设计

南京乡土地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有效的南京乡土地理教学方案,让学生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了解南京乡土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地调研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介绍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势地貌等,并对南京的自然资源进行概述。 2. 南京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介绍南京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人文景观,包括南京城墙、明城墙、夫子庙等。 3. 南京乡土特色:详细介绍南京乡土的特色植被、地貌、乡土建筑和传统农耕文化等。 4. 南京的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介绍南京的农业发展状况和农村经济的现状,以及南京乡村旅游的开发和推广等。 5. 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安排学生实地调研南京的乡土地理情况,并进行案例分析和报告撰写,以加深对南京乡土地理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南京乡土地理知识,激 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分组研究法:学生按小组进行南京乡土地理的实地调研和案 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 网络资源利用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南京乡土地理进 行资料检索和学习,扩展知识面。 4. 视频展示法:选取有关南京乡土地理的纪录片和影片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感受南京乡土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南京乡土地理的景观,激发学生 对南京乡土地理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逐步讲解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 和人文景观,以及乡土特色和农村经济等相关知识。 3. 学生分组实地调研:将学生分组,安排实地调研南京的乡土 地理情况,包括植被、地貌、乡土建筑和传统农耕文化等方面内容。 4. 学生案例分析和报告:学生根据实地调研的结果,进行案例 分析和报告撰写,以展示对南京乡土地理的认识和理解。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基于区域认知素养下的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研究

基于区域认知素养下的乡土地理教学案 例研究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区域认知乡土地理教学案例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问题的提出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之一,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在最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中,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新时期地理教育的方向和标准,也成为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在新课标中也提出了丰富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其中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

源尤为重要。众多学者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都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对于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具体研究较少,特别是运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案例设计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研究很少,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利用乡土地理案例培养区域认知素养具有深刻意义。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是中学生身边的真实地理环境,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其途径包括通过概括乡土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区域概括能力,通过分析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区域评价能力,以及通过评价区域发展模式培养学生的区域预测能力等。 1.2课题界定 乡土地理是指一个小区域(包括省、市、县、乡等)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包括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等)和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包括城市化、工农业生产、商业网点分布、人口、交通、旅游等)的综合。本研究中的乡土地理指湖北省XX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称。 乡土地理教学案例是通过对本地自然和人文方面的乡土地理素材的搜集,依据教学目标进行筛选和整合,将乡土素材编写成具有教学情境,体现所学原理,满足乡土地理教学。换言之,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就是将

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

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 一、引言 二、乡土地理素材的特点 1. 生动具体:乡土地理素材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动具体的素材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多样丰富:乡土地理素材包括了农田、村庄、乡村景观等各种丰富多样的实物和图片,这些素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呈现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地理的相关概念。 3. 独具特色: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情,利用乡土地理素材可以更好地展示地方地理的特色和魅力。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乡土地理素材,如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农田种植的多样性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乡土地理素材的引入,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实地去观察、体验、探究,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农田,让他们亲身体验田间劳作,了解农田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实地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拓展地理知识的传播途径 乡土地理素材能够丰富地理知识的传播途径,通过生动的素材展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地理知识的具体内容和应用情景,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4. 增加地理课程的多元性和活动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乡土地理素材可以增加课程的多元性和活动性,通过丰富多样的地理素材,可以进行课堂讨论、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参与。 四、乡土地理素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1. 教学案例一:

在《乡村发展与城乡关系》这一地理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通过乡土地理素材,展示不同地区的乡村风貌和发展现状,让学生通过图片、图表等形式全面了解不同地区乡村的生态环境、人文特色、经济状况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乡村发展与城乡关系的相关知识。 2. 教学案例二: 在《农业与农村地理》这一地理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农田,实地观察农田种植的多样性,了解不同地区的种植方式和作物类型,并结合丰富的图片、实物等素材展示农田的地理特点和规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农业与农村地理的相关知识。 五、结语 乡土地理素材作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乡土地理素材,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希望本文能够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乡土研学旅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乡土研学旅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一、丰富地理课程内容 地理教学是一个极其广泛和综合的领域,它既包括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概念和技能,也包括自然地理方面的相应内容和素质。而传统的教学形式往往难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和 理解地理知识,更难以将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而乡土研学旅行恰恰能够为地理教学带来 全新的活力和内容,它通过实践和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们真正走进地理知识所描绘的世界,享受探究地理知识的过程。 以地理课程中的自然灾害为例,讲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山区、海边等灾害易发 区域,实地探究灾害的产生和原因;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当地政府和社会团体对于灾害防 治的措施和应对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既能够深入地了解地理原理和技巧,也能够 亲身感受灾害的危害和影响,更进一步了解应对措施。类似的,还可以通过研学方式探究 地理科学的其它知识点,如经济地理、土地利用、气候变化等等。 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乡土研学旅行的另一个优势则在于,它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需要熟练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性, 积极与周边环境进行交互和互动。乡土研学旅行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和批判性 思维。 例如,在一次考察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自主决定如何采集和整理地理数据,如何根据 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并给出适当的结论和建议。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 地理素养,还能够锻炼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提升学生的地理意识 乡土研学旅行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地理意识。乡土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地 理现象、认识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内容,都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 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通过乡土研学旅行,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居住的社区、 乡村文化、人文历史和经济环境,从而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地理现象和问题。 乡土研学旅行的应用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地理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丰富地理课程内容,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地理意识。当然,乡土研学旅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场 地资源的不易获取、组织与实施难度等问题,但是,只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 改进,我们相信乡土研学旅行一定会越来越成为地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帮助我们培养 更多具有深厚地地理素养和探究能力的学生。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乡土地理课程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研究本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使学生对所在地区的地理特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一、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意义 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主要是指将本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转化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有效的开展地理课程教学。这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具有以下意义。 1.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素材和案例,丰富不同的地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加直观、具体地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特点。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亲近地理知识,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3.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通过对本地区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的研究,可以使学生理解和关注本地区

的地理问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利用意识。 二、乡土地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 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借助于多种方法和手段。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1.实地考察与调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本地区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的现状和特点。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现象,感受地理环境,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图像资料的利用。将图像资料融入到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本地区的地理特点。可以利用卫星影像、地理地图等图像资料,展示本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分布等地理现象。 3.本地区特色活动的开展。利用本地区的特色活动,如农耕文化、旅游资源等,开展相关的地理教学活动。通过参与实际的农田操作或旅游观光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 4.现代技术的应用。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可以更加方便、准确地获取和利用乡土地理资源。通过查询相关的地理资料和数据,可以为教学提供更加详实的信息。 5.与社区、地方政府的合作。与社区、地方政府等相关单位进

“四层一体”视角下传统村落地方性生产与多元主体认同研究

“四层一体”视角下传统村落地方性生产与多元主体认同研究 作者:刘敏 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08期 摘要:基于“四层一体”分析视角,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观音殿村为案例地,从自然、制度、生计、意识形态4个层面,分析城乡互动中观音殿村文化经济问题和社会关系变迁。研究显示:城乡互动背景下,观音殿村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地方性生态景观和传统非物文化遗产情境发生再造,空间中主体呈现多元并存格局;在观音殿村乡村旅游空间改造过程中,乡村地域系统中多元主体基于自身行为逻辑表现出不同认同边界,其本质是多元主体的利益博弈与社会关系重构;在以旅游为媒介的空间资本化改造中,无地方性、多主体利益冲突等问题逐渐凸显,基于“四层一体”分析视角,将地方性嵌套在旅游地文化形象的生产与社会权利关系的重构之中,对于乡村的空间实践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四层一体”;传统村落;地方性生产;观音殿村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以来,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完善,吸引了外资旅游企业的进入[1]。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下,传统村落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地方文化,集中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地域作为生产和消费的双重属性空间,推动传统村落物理空间、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进行深层次结构生产的同时,也引发了乡村空间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认同分异。 近年来,分析地方的深层次结构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传统的地理学研究側重于人地之间的关系,但忽视人地关系系统的边界空间或区域边界。为进一步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周尚意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性“四层一体”分析框架,充分凸显地方性和整体思维,并强调其对于挖掘传统乡村地方性的重要意义[2]。“四层一体”分析框架更加侧重于地域系统中不同要素、不同层级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3],有利于深度探究传统村落复杂的人地关系与社会矛盾,对于分析传统村落地方性生产和多元主体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选取南京市江宁区观音殿村作为研究对象,以自然层、制度层、生计层、意识形态层“四层一体”为视角,解析城乡互动背景下观音殿村地方性生产与多元主体认同倾向,对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基于地势和水系分布等地理环境,早年观音殿村村民以种植茶叶和水稻为生。在美丽乡村政策支持下,以旅游为媒介的权利、资本涌入乡村,观音殿村进行了如火如荼的旅游开发。

乡土研学旅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乡土研学旅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一、乡土研学旅行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促进地理知识的实践运用 地理知识是实践性很强的知识,乡土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在实地调研中,将课堂上学到的地理知识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通过乡土研学旅行,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促进地理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2.拓宽学生的地域视野 乡土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亲身走进农田、山川,在实地中观察、体验,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这种亲身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拓宽地域视野,改变狭隘的地理认知,增强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乡土研学旅行涉及到调查、观察、实地操作等过程,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乡土研学旅行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乡土研学旅行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1.选择合适的研学点 在进行乡土研学旅行时,老师需要选择合适的研学点。研学点应当具有代表性和引导性,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研学点的选择也应当考虑到安全性和便利性,做好实地考察的前期准备工作。 2.设计合理的实践活动 在乡土研学旅行中,老师需要设计一些合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地中进行观察、调研和研究。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地理调查、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 3.开展有效的讨论交流 乡土研学旅行结束后,老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心得,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乡土研学旅行在地理教学中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一、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概念 中学课程标准规定,“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指的是学校师与生所处的某一具体区域内的科技人文、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反映人们文化心理且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对实现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挖掘本地各种自然和人文资源,并将这种资源转化为可以被中学地理教学课堂利用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一方面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家乡观念和爱国热情。 (一)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就是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好奇,利用这种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对周边的地理现象与事物积极探索,主动求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从学生息息相关的周边环境中寻找乡土地理素材,并把这种素材转化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在课堂上加以运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地理科学的魅力,丰富了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的有益延伸和良好补充。 1/ 3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乡土地理结合学生周边实际,要求学生利用课堂所学,自主地去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将理论学习转变为知识的探索和能力的培养,将抽象的地理空间和地理过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直观的方法表达出来,有利于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爱国热情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爱国热情是中学地理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乡土地理教学资源都是来自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学生能深刻感受到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的变化,因此,在培养环境意识的过程中,乡土地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来源于学生熟识的家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家乡,喜爱家乡,保护家乡,推而远之,爱国首先要热爱家乡,这种热爱家乡之情有助于爱国热情的培养。 三、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一)组织学生参加野外地理考察 地理考察是地理研究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科学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野外考察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近自然,感受、了解自然,不仅能获取大量的第一手地理资料,而且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当然,野外考察 2/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