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肢动脉血管栓塞的原因

下肢动脉血管栓塞的原因

下肢动脉血管栓塞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下肢动脉血管栓塞的原因

导语: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是一种常见疾病之一,很多人出现了局部疼痛的现象却到医生诊断不出来原因,甚至有很多这方面的人经常被误诊,所以说自己检

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是一种常见疾病之一,很多人出现了局部疼痛的现象却到医生诊断不出来原因,甚至有很多这方面的人经常被误诊,所以说自己检查出来就必须要及时对症来改善,还有很多人患上了下肢动脉血管栓塞疾病的时候会引起全身苍白的症状,看起来没有精神,那么下肢动脉血管栓塞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心源性

最常病因是心源性,过去,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在风湿性心脏病中,尤其是二尖瓣狭窄时,心房内血流滞缓加上内膜的风温病变,血液中纤维易附着心房壁形成血栓;近年来,心脏源的性质和相应的发病率有变化,风湿性心脏病不像以前占绝对优势,相反动脉硬化和心肌梗塞起了更重要作用,冠状动脉心脏病,特别当心肌梗塞,左心室扩大,收缩乏力,血液不能排空时,更易发生血栓形成。

2.血管源性

动脉瘤、动脉硬化时动脉硬化粥样物质形成的栓塞,近来有所增加。大的栓塞可来源于大的动脉粥样物质、血栓和胆因醇结晶的混合物,脱落到动脉循环。小的栓塞由于胆因醇结晶的释放或由于溃疡性动脉硬化斑点脱落引起。

3.医源性

心脏人工瓣膜置换和人工血管移植、动脉造影、血液透析的动静脉瘘、动脉内留置导管,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都可能引起动脉栓塞。

这些内容介绍了关于下肢动脉血管栓塞的各种因素,如果大家都知

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常规 1 手术前教育 1.1 心理护理 由于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及患肢剧烈疼痛,病人表现为极度焦虑、恐惧,护理人员应耐心安慰、解释、鼓励病人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详细说明与疾病有关的问题,如手术越早越好,要争取时间;手术可能取不到栓子或取栓效果不佳,血管不能再通;取栓后有可能再次栓塞;如果取栓后血管不能再通,患肢缺血坏死,就有截肢的可能,让病人及家属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接受每一个可能发生的事实。 1.2 生活护理 告知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应低于心脏平面15°左右,利于动脉血流入肢体,防止血栓逆流入心脏。禁止热敷、冷敷及按摩。热敷会促进组织代谢,增加耗氧量,加重患肢缺血。又因患肢缺血坏死,皮温降低并伴有感觉障碍,对热敷的敏感性降低,易发生皮肤烫伤。而冷敷虽降低了组织代谢,但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痉挛的解除和侧支循环的建立。 1.3 告知病人术前进行常规心电图 心脏及血管超声检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病情,明确栓塞的部位及程度,以利于手术。同时,明确诊断后,可给予止痛药,以解除疼痛。 2 术后教育 2.1 体位与饮食 术后去枕平卧6 h后改自由体位,患肢自然伸展,禁止蜷曲,避免活动幅度过大及过度用力引起切口出血。指导病人做肌肉收缩和舒张的交替运动,以借助肌肉的收缩挤压,促进血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指导病人合理饮食,宜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忌烟酒。 2.2 告知术后应用抗凝溶栓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为疏通微循环及预防再栓塞,术后常规应用抗凝溶栓治疗,告知病人及家属不要随意调节液体输注速度,如有鼻出血、牙龈出血及消化道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

2.3 讲明需向医护人员报告的情况 主要为下肢循环状况,如感觉、运动、颜色、温度等,以防并发症发生。 2.4 康复护理 让病人了解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指导病人进行康复锻炼,在整个锻炼过程中注意循序渐进,先被动后主动,先床上再床下,以使其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3 出院教育 告知病人出院后继续按时按量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凝血功能,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绝对戒烟。定期门诊复查。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正确处理_陈忠

6 术后处理和疗效评价 S I A手术后应给予3~6个月祛聚和抗凝治疗,导致S I A手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血栓形成而非进展性的内膜增生和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在内膜下夹层通道内并没有真正的内膜和内皮细胞。手术后可应用双功彩超进行随访以检查S I A的通畅情况。S I A术后闭塞者,可考虑行开放性血管重建手术,S I A操作技术的本身,并不影响后继开放性血管重建手术的治疗效果。 综合文献资料,S I A术后近期效果令人满意,其评判的标准是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踝肱指数提高0.1以上,双功彩超随访内膜下通道的狭窄率<50%。T r e i m a n等[3]报告了25例严重缺血的股-腘动脉闭塞者,行S I A术后,随访1年的通畅率为92%。但也有一些报道,术后1年的通畅率仅为59%。手术效果相差较大的原因可能与病人的选择、手术操作技术和术后处理等因素有关。S c o t t等[4]报告,2002年12月至2003年12月,对104例105条肢体行S I A,3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技术成功率达86.7%,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通畅率分别为71%、63%和51%。其中部分病例在随访期间再次S I A干预,并取得满意的疗效。S I A术后长期效果的评判目前尚缺乏多中心长期的临床研究资料。 S I A与常规的腔内血管手术相比,理论上具有以下优点:(1)S I A可治疗长段的动脉闭塞;(2)S I A术后不会发生进展性的内膜增生;(3)S I A手术一般不导致粥样斑块破裂,很少引起远端动脉栓塞;(4)S I A操作失败并不能导致病人临床症状或血流动力学紊乱加重,也不会导致原先通畅的远端动脉闭塞。 笔者认为,S I A是一种应用腔内血管外科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新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微创且经济,近期效果令人满意。但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黄英,陆信武,李维敏,等.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 硬化闭塞症的初步报道[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1): 23-26. [2] 陆信武,李维敏,黄英,等.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 硬化闭塞病人的临床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3): 3047-3050. [3] T r e i m a nG S,Wh i t i n gJ H,T r e i m a nR L,e t a l.T r e a t m e n t o f l i m b- t h r e a t e n i n gi s c h e m i aw i t hp e r c u t a n e o u si n t e n t i o n a l e x t r a l u m i n a l r e c a n a l i z a t i o n:a p r e l i m i n a r ye v a l u a t i o n[J].J V a s cS u r g,2003, 38(1):29-35. [4] S c o t t E C,B i u c k i a n s A,L i g h t R E,e t a l.S u b i n t i m a l a n g i o p l a s t y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l a d i c a t i o na n dc r i t i c a l l i m bi s c h e m i a:3-y e a r r e- s u l t s[J].J V a s cS u r g,2007,46(5):959-964. (2008-07-02收稿)文章编号:1005-2208(2008)10-0839-04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正确处理 陈 忠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029 E-m a i l:c h e n z h o n g8658@v i p.s i n a.c o m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A 【关键词】 下肢;动脉栓塞 K e y w o r d s l o w e r e x t r e m e t i e s;a r t e r i a l e m b o l i s m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往往被一些血管外科医师认为是最容易处理的一种血管外科疾病。但由于其处理不当常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截肢甚至死亡,因此,有必要强调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正确处理方法。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引起腿部急性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他病因还包括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急性动脉创伤及急性动脉夹层等,统称为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此类血管急症常常与截肢和死亡等重大威胁密切相关。如果病人年龄偏大,在某种程度上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急症。 动脉栓塞的栓子以心源性栓子最为常见,约占80%~90%。房颤和近期(不足4周)发生的伴有壁内血栓的心肌梗死是栓子的两个主要来源。10年前,国内下肢动脉栓塞的常见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而欧美地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主要病因。目前,随着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发病率下降、抗凝剂的使用以及冠心病病人的增多,二者发病率在逐年接近。由于冠心病病人常伴有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因此给手术治疗、肢体存活及良好预后均造成更大困难。同时,动脉栓塞所占急性缺血病例的比例也在逐渐下降,有报道仅占15%。 在治疗对策方面,早先多根据病因学选择处理方法,并形成了有效的策略,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这种治疗对策可概括为:对于急性动脉栓塞的病例,强调急诊行栓子切除术。大量病例显示,栓塞部位高,发病至治疗的间隔时间长,是影响肢体存活的主要因素。而对于急性血栓形成者则建议限期手术,通过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或血管重建来解决。治疗方法不同的原因在于栓塞经常阻塞相对健康的血管床,而血栓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处。另外,血栓形成的治疗不仅要解决急性血栓,同时也要去掉血栓形成的病因。当然栓子也同样可停留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内,并造成取栓术中更多的困难。

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介入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介入治疗方法 导语: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是属于一种老年人会患上的一种疾病,这样的疾病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困扰,老年人患上这种疾病的几率是很大的,年纪增大, 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是属于一种老年人会患上的一种疾病,这样的疾病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困扰,老年人患上这种疾病的几率是很大的,年纪增大,人们又不爱做保养和保健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会患上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这样的疾病是由于血管堵塞的原因造成的,血管堵塞了之后血管是会麻痹的,那么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介入的方法治疗效果好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及时治疗将导致肢体坏死和感染,乃至截肢,严重者危及生命。航天中心医院外周介入血管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丁明超介绍,下肢动脉缺血的病因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栓塞、血管损伤等。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血管腔内成形介入治疗、血管外科开放手术等。近年来,随着血管腔内介入技术的发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已成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再建患肢血液循环,使保肢率明显提高,截肢层面明显降低。 但对于经造影证实的下肢动脉无流出道病变,因考虑无法有效重建肢体远端血液循环,一直被认为是下肢动脉血管外科开放手术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禁忌症,这部分患者不得不面对截肢的结局。丁明超说,提高这部分患者的保肢率,保证其基本生活质量,成为摆在介入血管医师面前的难题。 丁明超多年从事介入放射学研究,在缺血性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成形治疗、肿瘤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栓塞治疗,尤其是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基于这些研究和临床治疗

急性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急性动脉栓塞护理常规 (一)定义 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或近侧动脉壁脱落或自外界进入动脉,被血流推向远侧,阻塞动脉血流而导致肢体或内脏器官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二)临床表现 动脉栓塞的肢体常具有特征性的所谓“5P”征:疼痛、麻木、无脉、苍白和运动障碍。 1、疼痛:大多数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疼痛,部分病人可仅感酸痛,个别病人可无疼痛感觉。 2、麻木、运动障碍:患肢远端呈袜套型感觉丧失区,由周围神经缺血所引起。其近端有感觉减退区,感觉减退平面低于栓塞部位。 3、苍白、厥冷:由于组织缺血,皮肤乳头层下静脉丛血流排空,皮肤呈蜡样苍白。若血管内尚积聚少量血液,在苍白皮肤间可出现散在青紫斑块。肢体周径缩小,浅表静脉萎瘪。皮下出现细蓝色线条,皮肤厥冷,肢体远端尤为明显,皮温可降低3~5℃。 4、动脉搏消失或减弱:栓塞部位的动脉有压痛,栓塞以下后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与担心突发疼痛、急诊手术或患肢坏死,肢体丧失有关 2、疼痛与肢体缺血有关 3、组织灌注异常与取栓不彻底、术后再栓塞、继发血栓形成或动脉缺血再灌 注综合症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右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有关 5、潜在并发症心功能不全与器质性心脏病或取栓后大量代谢产物有关(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密切观察患者的焦虑程度是否减轻。 (2)密切观察肢体各组织对急性缺血的耐受性。 (3)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症状及是否有效控制和缓解。

2、术后 (1)监测心脏、肺、肾功能,主要为生命体征及尿量。 (2)严密观察患肢血供情况、重点是皮肤温度、颜色、肢体的疼痛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密切观察肢体的血流灌注能否保证肢体的正常活动。 (4)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及得以有效控制。 (5)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凝血功能。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由于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快及患肢剧烈疼痛,均表现为极度焦虑、恐惧,让患者了解只有尽快手术重建血流才能挽救、保存肢体,并帮助患者认识手术的重要性和拖延的风险性,并向其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务人员,接受必要的治疗。 (2)疼痛护理:告知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应低于心脏平面15°左右,利于动脉血流入肢体,血流的灌注增加可以减轻患肢缺血引起的疼痛;注意肢体保暖,禁止热敷、冷敷及按摩,热敷会促进组织代谢,增加耗氧量,加重患肢缺血,又因患肢缺血坏死,皮温降低并伴有感觉障碍,对热敷的敏感性降低,易发生皮肤烫伤。而冷敷虽降低了组织代谢,但会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血供,不利于痉挛的解除和侧支循环的建立;症状不明显的患者,遵医嘱给予扩容、以便增加组织的灌注量,疼痛剧烈者,可用镇痛药缓解症状。 (3)术前准备: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包括急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检查及手术野皮肤的清洁准备,并对患肢足背动脉搏动位置进行标记,以便术中、术后观察触摸等。 2、术后护理 (1)再灌注综合症的护理:栓塞时间过长,组织变性坏死,坏死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临床出现:酸、中毒、高钾血症、低血压、休克、肾衰,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神态、呼吸、尿量(>30ml/h),监测病人的钾离子和尿常规,遵医嘱给予20%的甘露醇125-250ml、5%的碳酸氢钠50~100m1、地塞米松针10mg,对抗氧自由基,纠止酸中毒,碱化尿液以防肾小管坏死,如病人出现烦躁、呼吸、

下肢动脉血栓如何治疗

下肢动脉血栓如何治疗 生活中有部分老年人会得下肢动脉栓塞的,这个还是比较严重的,因为严重影响血液的流动的,最常见的就是下肢麻木以及疼痛的,需要及时治疗的,主要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的,下面就给大家讲解有关下肢动脉栓塞的健康知识的。 一、下肢动脉血栓如何治疗 1、动脉硬化闭塞症体育疗法 体育疗法的可改善患病肢体的缺血状态,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强患肢的代偿功能,从而减轻患肢的缺血性疼痛发作与跛行,达到延缓病情发展的目的。 2、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体疗方法 A、患肢抬高练习:患者取仰卧位,尽量抬高患肢,并保持分钟,再回复原位,为1次。要求每回做20次,每天做1—3遍。 B、步行:坚持每日步行,可减少跛行发作。方法是:步行前首先测定引起跛行的步行距离和速度。开始时用较短距离和慢速步行,以后逐步增加距离和加快速度。若无禁忌,要求间歇性跛行病人每次应步行至引起跛行时为止。每日2—3次。 C、按摩:患肢按摩可以“行气活血,疏通经脉”,使局部患肢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有利于病肢恢复。按摩还有缓解疼痛的效果。 二、动脉栓塞的护理工作 1、膳食总热量不要过高,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度。超重的动脉栓塞患者,应控制每日进食的总热量,食用低脂、低胆固醇膳食,并限制蔗糖和含糖食物的摄入。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以豆油、菜油、麻油、玉米油、茶油及米糠油等为食用油。平卧位,患肢平置,禁止抬高以免加重缺血。 2、心理护理,解除动脉栓塞病人紧张、悲观心理,关心病人,使其了解治疗的必要性配合治疗和护理。动脉栓塞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以及对抗疾病的信念,相信这样一定能将疾病赶走。 上面就是关于下肢动脉栓塞的健康知识的,治疗就是采用体育疗法以及药物治疗的,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而且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的,不要吃的太甜的,多吃一些粗粮的尤其是蔬菜和水果的,保持良好的心态的,尤其是不要过于担心紧张的。

下肢动脉栓塞临床路径(最全版)

下肢动脉栓塞临床路径(最全版) 一、下肢动脉栓塞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诊断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并危机肢体安全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发现栓塞导致下肢动脉 闭塞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彩超、CTA/DSA (三)进入路径标准。 1 符合手术适应症 2 无手术禁忌症 (四)标准住院日。 7-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生化、凝血、D-dimer、感染指标、血型、肌酶谱、肌红蛋白 (2)心电图、胸片 (3)下肢动脉超声 (4)下肢动脉CTA或DSA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超声心动 (2)主动脉CTA (3)心肌酶谱 (4)血气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Rutherford急性下肢缺血分级进行治疗方案选择

Rutherford I级:择期血管重建 Rutherford IIa级:急诊动脉切开取栓或导管溶栓/血栓清除Rutherford IIb级:急诊动脉切开取栓 Rutherford III级:截肢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没有明显合并感染证据,可以不需要预防性抗菌 (八)手术日。 手术取栓:1天 溶栓或血栓清除:3-7天 (九)术后恢复。 1-7天 (十)出院标准。 肢体血运改善或恢复;截肢者伤口稳定。

各种伴随疾病、复杂情况可能会影响术后恢复和出院时间。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全身性动脉硬化、伴随疾病、肢体血运情况、伤口并发症、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肌肾综合征、心梗、脑梗、心脏内或主动脉附壁血栓等 二、下肢动脉栓塞临床路径表单(以动脉切开取栓为例)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__下肢急性动脉栓塞____(ICD-10:);行__股动脉切开取栓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天 注: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多伴有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伴随疾病,治疗中需要根据病情选择相应伴随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同时各种伴随疾病会影像路径的实施,情况比较复杂。

下肢动脉栓塞

下肢动脉栓塞 什么是下肢动脉栓塞的栓子?栓子是指进入血液 循环系统管腔的自体或外来的异物,就相当于水管中的杂质。栓子常分为心源性(来自心脏)、非心源性(来自血管腔或肿瘤)和来源不明性三种,常见的栓子包括:血栓、斑块、空气、肿瘤栓子等。为什么会发生下肢动脉栓塞?下肢动脉栓塞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突发的急症,可以导致下肢肢体坏死。 动脉血液从心脏流出后,需要到达人身体各处为机体供血,心脏或血管的栓子脱落后,会随血液流动,当流动到下肢动脉某个部位时,突然出现卡塞,就会导致下肢动脉急性缺血,就好像是管道被突然卡住,血液不能流通。动脉栓子脱落后经常卡在哪些部位?栓子脱落后,随血液流动,经常卡在腹部的腹主动脉分叉处,下肢的股动脉(大腿处的血管)、腘动脉(小腿处的血管)等部位。这些部位由于管腔径突然变小,容易出现卡塞。哪些人可能出现下肢动脉栓塞?患有房颤、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瘤、动脉硬化及动脉炎等的病人,以及行过心脏瓣膜手术、血管置换手术的病人发生下肢动脉栓塞的几率比较高。 房颤等心脏疾患可以出现心脏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导致栓塞;动脉硬化及动脉炎的病人常常由于血管壁上的斑块或血

栓脱落导致栓塞。下肢动脉栓塞发生后会有哪些症状?一旦发生下肢动脉栓塞,病人常会感觉下肢疼痛、麻木、发凉,并出现下肢肢体苍白,特别是脚趾,时间长了还会出现脚趾青紫,触摸下肢还会出现感觉麻痹,并感觉皮肤温度降低。一旦出现下肢疼痛麻木就是发生了下肢动脉栓塞吗?不一定。并不是所有的下肢疼痛、麻木都是下肢动脉栓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也会有下肢疼痛、麻木的表现。下肢动脉栓塞有什么危害?下肢动脉栓塞是临床急症,发病比较急,危害性大,常可因下肢动脉缺血导致下肢肢体坏死,出现截肢的可能。为什么有些下肢动脉栓塞的患者需要截肢? 下肢动脉缺血时间长,会出现下肢肌肉的坏死,如果出现肢体坏死明显,则应及时截肢治疗。行截肢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生命,因为长时间缺血,肌肉坏死后,会出现全身重症感染,坏死物质吸收会出现肾功能衰竭。下肢动脉栓塞截肢的几率高吗?下肢动脉栓塞一旦发生,截肢几率较高,据统计,发病6 小时治疗者,肢体存活的几率可达95%;12 小时治疗者,肢体存活几率约80%;24 小时治疗者,肢体存活率约60%。 如果下肢动脉栓塞发病早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迅速解除阻塞,肢体存活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下肢动脉栓塞会导致死亡吗?下肢动脉栓塞疾病本身不会导致患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决策探讨(修)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治疗决策探讨 一、引言: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ALI)主要包括动脉栓塞(Arterial Embolism,AE)和动脉血栓形成(Arterial Thrombosis,ATE)。两种病理过程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临床表现为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的远端组织缺血。栓塞栓子通常来源于心脏和主动脉附壁血栓的脱落,动脉栓塞后会导致栓塞远端血栓形成。所以,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必须从栓子脱落和血栓形成的两方面入手,缺一不可。 二、历史: 1628年,Harvey作了有关动脉阻塞的文献报道;1854年Virchow命名为Embolus;1895年Sabanyer实施了动脉栓子切除术;1911年Lahey报道动脉栓子切除术获得成功;1916年肝素出现;1936年肝素应用于临床;1963年Fogarty医师首次应用球囊导管取栓,此球囊导管命名为Fogarty取栓导管,使得动脉栓塞手术得以推广;2000年后出现了腔内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报道,包括血管腔内超声溶栓、腔内吸栓及微导管溶栓法等(1)。 三、现况: 1、心血管源性的栓子仍是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主要来源,但医源性栓塞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 复习文献,心血管源性的下肢动脉栓塞率为86%-91%, 其中随着动脉硬化患者发病率的增高,由冠心病导致的动脉栓塞比例在上升,由其并发症所导致的栓子脱落已升至首位,约60-70%。据Panetta T报道:20%的急性下肢缺血患者是急性心肌梗塞引起,且在3-28天(平均14天)前有心脏症状出现;另有报道动脉栓塞患者中64%有心电图的改变(2)。 随着心脏血管手术和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医源性栓塞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Sharma报道:4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栓子是由医源性引起的。在一组7621例行冠脉介入手术的患者中,有0.5%的患者出现肉眼可见

下肢动脉栓塞

下肢动脉栓塞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下肢动脉栓塞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诊断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并危机肢体安全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发现栓塞导致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彩超、CTA/DSA (三)进入路径标准。 1 符合手术适应症 2 无手术禁忌症 (四)标准住院日。 7-14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生化、凝血、D-dimer、感染指标、血型、肌酶谱、肌红蛋白 (2)心电图、胸片 (3)下肢动脉超声 (4)下肢动脉CTA或DSA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超声心动

(2)主动脉CTA (3)心肌酶谱 (4)血气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Rutherford急性下肢缺血分级进行治疗方案选择Rutherford I级:择期血管重建 Rutherford IIa级:急诊动脉切开取栓或导管溶栓/血栓清除 Rutherford IIb级:急诊动脉切开取栓 Rutherford III级:截肢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没有明显合并感染证据,可以不需要预防性抗菌 (八)手术日。 手术取栓:1天 溶栓或血栓清除:3-7天 (九)术后恢复。 1-7天 (十)出院标准。 肢体血运改善或恢复;截肢者伤口稳定。 各种伴随疾病、复杂情况可能会影响术后恢复和出院时间。(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全身性动脉硬化、伴随疾病、肢体血运情况、伤口并发症、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肌肾综合征、心梗、脑梗、心脏内或主动脉附壁血栓等 二、下肢动脉栓塞临床路径表单(以动脉切开取栓为例)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__下肢急性动脉栓塞____(ICD-10:);行__股动脉切开取栓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天 注: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多伴有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伴随疾病,治疗中需要根据病情选择相应

下肢血管的解剖

下肢血管的解剖 一、下肢动脉 (一)股动脉 股动脉是下肢动脉的主干,由髂外动脉延伸而来,经腹股沟中点的深面,通过股三角进入内收肌管。在腹肌沟韧带稍下方,股动脉位置表浅,活体上可以触摸到其搏动,当下肢出血时,可以在此处将股动脉压迫进行止血。股动脉在肢体分出股浅动脉和股深动脉。股浅动脉是下肢最主要的供血动脉。股深动脉是股动脉最大的分支,股深动脉又分出旋股外侧动脉和旋股内侧动脉。当股浅动脉出现闭塞和外伤时,肢体的供血主要靠股深动脉及其侧支循环。股动脉是临床上最常应用和解剖的动脉,这其中有血管造影、各部位动脉腔内成型、血管支架、带膜支架的置入、下肢血管手术等。临床上还用于股动脉穿刺和急救时压迫止血。(二)腘动脉 腘动脉是股动脉在腘窝的直接延续,位置较深。当股骨髁上骨折时可能伤及腘动脉。腘动脉是大腿和小腿血管连接的枢纽,在此部位侧支循环很少,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常阻塞该动脉,造成急性动脉栓塞。由于腘动脉是大腿和小腿动脉血管连接的枢纽,故腘动脉受伤后必须修复和重建。 (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 腘动脉通过腘窝后在小腿分出3根主要血管: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在腘窝下角,腘动脉通常分成两终末支,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胫后动脉主干经内踝后方进入足底,起始处发出腓动脉。在肢体急、慢性缺血情况下,三条动脉通常是下肢动脉拱桥和静脉动脉脉化的吻合部位,而当3条动脉中有一根通畅,则意味着缺血肢体可以生存、恢复、缓解。 (四)足背动脉 胫前动脉移行为足背动脉。行于足背内侧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经第1、2跖骨间隙至足底。在踝关节前方,内外踝连线中点,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可触及搏动。足部出血进可以压迫此处的足背动脉进行止血。在临床上,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的强弱常用来检查下肢动脉重建术后肢端血供的情况。 二、下肢静脉 下肢静脉内有丰富的向心单向开放的瓣膜,阻止静脉血逆流,保证下肢静脉血由下向上,由浅入深地单向回流。下肢静脉分为浅,深两组,浅静脉和深静脉有许多交通支相连,最终汇入深静脉。 (一)浅静脉 主要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大隐静脉在足内侧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和大腿前内侧面上行,至耻骨结节外下方入深面,注入股静脉。大隐静脉在内踝前方位置表浅,易发生静脉曲张。临床上也常用来作静脉穿刺或切开输液。它在血管外科常用来作为血管拱桥或血管补片的材料。小隐静脉在足的外侧缘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端,在外踝后方上行至腘窝,穿深筋膜注入腘静脉。 (二)深静脉

下肢动脉血栓的治疗有哪些

下肢动脉血栓的治疗有哪些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起来了,每天人们都过的有滋有味的,经常性的会吃一些好吃的。最后因为太过放松,而让许多人都忘记了运动,有的人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患者得了下肢动脉血栓。下面就由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下肢动脉血栓的治疗有哪些? 下肢动脉血栓的治疗有哪些 1、动脉硬化闭塞症体育疗法的作用 体育疗法的可改善患病肢体的缺血状态,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强患肢的代偿功能,从而减轻患肢的缺血性疼痛发作与跛行,达到延缓病情发展的目的。 2、体疗方法步行:坚持每日步行,可减少跛行发作。方法是:步行前首先测定引起跛行的步行距离和速度.开始时用较短距离和慢速步行,以后逐步增加距离和加快速度。若无禁忌,要求间歇性跛行病人每次应步行至引起跛行时为止。每日2—3次。 动脉栓可以吃什么水果 1、苹果:苹果中的多酚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每天吃3~5个苹果或经常饮用浓度较高的苹果汁,可以提高前列腺的抗菌、杀菌能力,有助于预防、治疗前列腺炎。在保证果皮中农药残留安全的前提下,建议吃苹果时连皮一起吃,因为其抗氧化、抑癌功效远远高于果肉。 2、番茄:番茄具有止血、降压、利尿、健胃消食、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凉血平肝的功效。由于番茄中维生素A、维生素C的比例合适,所以常吃可增强小血管功能,预防血管老化。番茄中的类黄酮,既有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防止其破裂的作用,还有预防血管硬化的特殊功效。 3、桃:桃子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抗衰老水果。桃子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和维生素C,儿童多吃桃子可使身体健康成长,因为桃子含有的多种维生索可以直接强化他们的身体和智力。下肢动脉血栓的治疗有哪些?下肢动脉血栓的治疗是有许多方法的,在治疗期间,患者也是可以通过吃一些水果来化解这个病,如果不知道的患者朋友们可以看看上面小编的建议,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判断。建议下肢动脉血栓的患者朋友们一定要注意饮食上面的问题要以清淡为主,最主要的就是要经常的运动。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明确下肢动脉栓塞与急性下肢血栓的形成原理,并对其差异性做了简要分析,旨在更好的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某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4年期 间接诊的73例急性下肢缺血患者进行研究,确认了这些患者具体症状属于急性动脉栓塞还 是急性动脉血栓,并且对两种症状的异同性做了阐述。结果:73例患者当中,有52例患者 属于急性动脉栓塞,占患者总数的71.2%,21例患者被确诊为急性动脉血栓,占总人数的28.8%。由此可见,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比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更为常见,是患者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其临床症状也相对明显。结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急性下肢动脉血栓之间有着显 著的差异,其临床诊疗因素也相对明显,只有我们在具体临床诊疗中更好、更准确的判断出 下肢缺血的具体症状,才能更有效的开展诊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临床诊疗;下肢缺血 急性下肢缺血是当今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疾病,通常都表现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和急性下肢 动脉血栓两种。但是不管是哪一种下肢缺血,都会导致血管内腔发生闭塞,引起血脉循环障碍,造成患者出现身体病变,甚至是导致病情迅速发展,如果处理不当还会造成下肢生理功 能出现障碍,引起截肢乃至危及生命安全。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得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 临床诊断准确率可以达到70%以上,而动脉血栓病症的诊断正确率仅仅为47%,连一半都不到,甚至还有15%左右的患者在手术之前都无法正确的断定出患者的症状,从而延误了患者 诊疗。面对这种现象,在当今工作中做好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与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十分必要,是提高临床诊疗效果的关键所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某医院接诊的73例患者,经过DSA检查之后确诊为急性下肢动 脉栓塞和急性动脉血栓。就这些患者进行了归类和总结发现,这些患者当中患有急性下肢动 脉栓塞的患者为52例,占患者总数的71.2%,21例患者被确诊为急性动脉血栓,占总人数 的28.8%。在这73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为40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普遍在40岁 至78岁,平均年龄为56岁左右,发病率在1小时至20天左右,所有的病例都在不同程度 上表现出下肢绞痛、外观苍白、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 基于上述基本临床资料,按照Rutherford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了分级,针对患者的缺血程度 将患者划分为三类,分别为I级患者2例;II级患者65例,(其中II级患者又分为IIa组和 IIb组两种。其中IIa组患者为32例,IIb组患者为33例。);III级患者为6例。 1.2、分组方法 在本次临床诊疗工作中,通过典型造影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动脉栓塞组和动脉血栓组两组,其 中动脉栓塞组的患者为52例,动脉血栓组的患者为21例。在具体的临床观察中,采用典型 造影技术攒查得出,动脉栓塞组的患者普遍表现出血管内腔有着锋利、杯口状的影像。而动 脉血栓组的患者造影则表现为动脉血管的管壁比较粗燥、不光滑现象突出以及不规则狭窄等 特征。在本次分析中由两名资深医师对所有的急性下肢缺血的患者进行读片,两位医师的意 见统一,并没有任何分歧。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诊疗中采用了SPSS115统计软件作为基础统计平台,计算资料的时候普遍采用了频 率数和百分比表示方法,资料统计均用±标准来表示。 2、结果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健康教育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健康教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年7月4卷13期 作者:赵立华,李小雷,马芳,王玉清作者单位:071000 河北保定,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 【摘要】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近年来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护理人员对32例该病患者进行了全程健康教育。实践证实,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围术期护理特别是健康教育对手术治疗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下肢动脉栓塞,急性;健康教育;手术治疗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栓子自心脏或大动脉硬化斑块脱落,沿血流移向远侧动脉,阻塞血流而导致肢体缺血以至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发病危急,可引起严重后果。临床表现常有典型“6P”征[1],即疼痛(pain)、苍白(pallor)、脉搏消失(pulseless-ness)、麻木(paresthesia)、运动障碍(paralysis)和皮温变化(polikilothermia)。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以手术取栓为主,术后辅助抗凝治疗。 1 临床资料 自2002年以来我科收治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9岁。入院后即对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病情和疾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达到预期康复目标。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康复顺利。 2 健康教育 2.1 术前健康教育患者突发疾病,对疾病不了解,护士要主动接近患者,多与患者交流,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方法及效果,介绍成功的病例,使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并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术前禁食水,并告知其禁食水的意义。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左右,并在搬动过程中尽量放低患肢,以减轻肢体缺血和疼痛。 2.2 术后健康教育 2.2.1 体位指导采取头高足低位,抬高床头15~20 cm,使患肢低于心脏平面,增进局部动脉血流。禁止抬高患肢,因抬高患肢会增加血流通过狭窄血管的困难,加重肢体缺血的程度。告诫患者严禁患肢冷、热敷。向患者讲解冷敷会引起血管收缩,不利于痉挛的解除和侧支循环的建立,热敷会促进组织代谢,增加耗氧量,加重缺血。 2.2.2 用药指导本病患者术后均需抗凝治疗,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应用此类药物可使凝血时间延长,进行注射、输液治疗拔针后应按压10 min,禁止按摩、揉搓针眼,防止出血。向患者解释监测凝血功能的必要性,消除患者对反复采血的抵触情绪。 2.2.3 功能锻炼术后1周内指导患者在床上做患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做足背、足趾的伸曲运动,借腓肠肌群的收缩、挤压的“肌泵”作用,促进小腿深静脉血也回流,防止深静脉形成。同时避免剧烈活动。1周后可下床行走,逐渐增加行走距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