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号与电源完整性分拆与设计-李玉山第9讲

信号与电源完整性分拆与设计-李玉山第9讲

信号及电源完整性分析与设计[Chapter9]
第九讲
有损线带宽、抖动与数据完整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CAD研究所
李玉山
1

9.0
高频损耗引起数据误码
单纯传输,数据信号经过长线后,上升边退化。图9.1 是上升边 RT=50ps 信号在 FR4 上经过 36in 、 50Ω线后的波 形。除延迟外,上升边几乎拉长到2ns。这种退化将引起 数据 0/1 符号间干扰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ISI) 和误码 。
图9.1
RT=50ps的信号入经50Ω、36in长线后为RT=1ns的信号出
2

当时钟频率高于1GHz、传输长度超过10in时,例 如高速链路(Serial Link)和千兆以太网,数据误码 主要是传输线损耗引起(机载、星载设备中同类问题很
多)。
误码的主要原因是:数据信号幅度的塌陷退化直 接影响0/1的阈值判决;时序上的交叠抖动妨碍0/1的 判决时刻(其实,前一讲的时延ΔTD不仅有时延,也有上
升边的退化含义,只是未单独讨论)。
3

一般,频域中分析高频损耗比较简单。例如:频域 中上升边退化变长等价于:信号高频分量的衰减比低 频分量衰减大得多。 下面分析传输线损耗的思路是:首先,在频域中理 解损耗机理;然后,再到时域中估计它对信号完整性 的影响 (本讲主要考察两种损耗:导线损、介质损及其对
退化的影响分析)。
4

9.1
有损线的退化作用
若信号损耗与频率无关,即低频、高频时相同。整个信 号的幅度会统一降低,波形形状则继续保真。图9.2指出: 这种常量型衰减不会造成信号上升边退化和时序抖动。
图9.2
当损耗与频率无关时,上升边为100ps的信号传播后波形形状不变
5

实际上,信号在有损传输线传播,高频分量的选 择性衰减使得信号带宽降低、上升边拉长。上升边拉 长是退化的主要形式。 如果上升边退化与数据0/1位周期相比很小,位模 式(样式)将比较稳定,并与0/1数据流中前面位是0是 1的经历无关。在一个0/1位结束时,信号已经稳定。 位流中某一位的0/1波形与前一位的0/1波形互不相干 。这时,就不存在前面对后面符号位间的干扰(ISI) 。
6

图 9.3 给出发生符号间干扰 (ISI) 前后的情况。现在考察 右图中的ISI。开始是长时间的1,接着为0,但又立即到1。 这样,低电平的0就不可能降到最低。这一位0的实际电平 将取决于之前的0/1模式,这就是ISI。
图9.3
5GHz时钟驱动伪随机位流。左:上升边远小于位周期(可视为输 (ISI)
7
入);右:上升边与位周期相当(可视为同类的输出),造成了符号间干扰

某一位模式 0/1 的波形取决于之前那位的 0/1 ,极大地 加大了误码率。
信号到达电平阈值的时刻依赖于先前的0/1模式。这样符号间干 扰还引起了抖动。
如图 9.3A ,用伪随机位流 (眼图输入) 代表各种位流模 式。用时钟作为外(同步)触发,进行仿真/测量(伪随机bps
流作输入;时钟作同步)。用接收到位流中每一个周期的信
号去与前一个周期的信号重叠。这样,许许多多的周期 被叠加在一起,看起来像是睁开的眼睛,称为眼图。
8

图9.3A
将串行数据波形重叠所得的测量/仿真眼图。其中,睁开度表征噪
9
声;交叠度表征抖动。源头可能是:反射、串扰、损耗等多因素

眼图是对符号间干扰的间接度量。眼图睁开度越小, 误码率就越高。分开的双眼间交叉重叠区域(交叠区)的 水平宽度 (即交叠度)是对抖动的度量。图9.4的眼图表示 有少许损耗、损耗很大时5GHz的波形。
图9.4
5GHz时钟伪随机位流眼图。左:少许损耗;右:损耗很大。
其中,眼图塌陷表征幅度噪声情况;交叠区域展宽表征抖动恶化程度10

9.2
传输线中的损耗
传输线的一阶n节LC模型,称作理想的无损耗模型。 当信号沿线传播时,接收端感受到五种方式的损耗(
退化基本上都归为高频损耗。下述前三种也都与频率有关, 只不过后两种是重点):
①辐射损耗(EMI);②串扰损耗(Crosstalk);③反 射损耗(Ringing); ④导线损耗; ⑤介质损耗。
11

① EMI: 辐射损耗一般较小。但是,它在电磁干扰 (EMI)中则很重要(辐射强度与频率有关,后详)。 ② 串扰:部分动态线信号能量耦合到邻近静态线上 将引起动态线原本信号上升边退化 (互容、互感引起的传
导串扰,后详)。
③ 反射:并联容性/分支和串联感性/突变引起的高频 分量反射回到源端,最终由匹配电阻器或源驱动器阻抗 消耗。
12

④、⑤有损线:导线损耗是由导线电阻引起的串联 损耗;介质损耗是由介质材料耗散因子引起的并联损耗。
FR4上线宽 8mil(密耳)、特性阻抗 50Ω,频率高于1GHz时,介 质损耗比导线损耗要大得多。在频率2.5GHz或更高速的链路中, 介质损耗占主导地位。
13

图9.5给出5GHz时钟通过理想无损线,但线中途有4个 通孔焊盘 (每个1pF,总共4pF) 的容性负载。最终50%处上 升边的退化约为100ps,占位周期的一半。这种中途阻抗 突变 (并联容性、串联感性)对上升边退化的影响,在前讲 中已讨论过,下面要和损耗一并分析其眼图影响。
图9.5
5GHz时钟伪随机位流的眼图。左:无损线;右:无损耗,但存在4 通孔共4pF的中途容性突变
14

9.3
损耗源一:导线电阻与趋肤效应
在信号路径中,信号感受到的有功串联电阻与导线体电 阻率ρ、电流横截面积(w×t,有效t在变)、线长Len有关。 直流时电流在信号导线中均匀分布,其电阻R为:
Len R=ρ w× t
其中:w 线宽,in t 导线的厚度,in
(9.1)
15

平面返回路径电阻比信号路径小得多,暂时忽略不计。 典型的5mil宽、1.4mil厚(1盎司铜,35μm)、1in长 的铜导线,其信号路径的直流电阻大约为R= 0.1 Ω。 一般将铜和其它金属的体电阻率看作常数。但是趋肤 效应使得高频时电流将重新分布。 高频时铜线电流横截面的有效厚度等于趋肤深度δ:
1 δ = 2.5 f
其中,δ 趋肤深度, μm
(9.2, 由6.29式)
f 正弦波频率,GHz
16

图9.6
10MHz时,50Ω1盎司铜线中的电流分布,由于趋肤效应,电流重
17
新分布。上:微带线;下:带状线。颜色越淡,电流密度越高

电源完整性分析(于争博士)

电源完整性设计 作者:于博士 一、为什么要重视电源噪声 芯片内部有成千上万个晶体管,这些晶体管组成内部的门电路、组合逻辑、寄存器、计数器、延迟线、状态机、以及其他逻辑功能。随着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内部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大。芯片的外部引脚数量有限,为每一个晶体管提供单独的供电引脚是不现实的。芯片的外部电源引脚提供给内部晶体管一个公共的供电节点,因此内部晶体管状态的转换必然引起电源噪声在芯片内部的传递。 对内部各个晶体管的操作通常由内核时钟或片内外设时钟同步,但是由于内部延时的差别,各个晶体管的状态转换不可能是严格同步的,当某些晶体管已经完成了状态转换,另一些晶体管可能仍处于转换过程中。芯片内部处于高电平的门电路会把电源噪声传递到其他门电路的输入部分。如果接受电源噪声的门电路此时处于电平转换的不定态区域,那么电源噪声可能会被放大,并在门电路的输出端产生矩形脉冲干扰,进而引起电路的逻辑错误。芯片外部电源引脚处的噪声通过内部门电路的传播,还可能会触发内部寄存器产生状态转换。 除了对芯片本身工作状态产生影响外,电源噪声还会对其他部分产生影响。比如电源噪声会影响晶振、PLL、DLL的抖动特性,AD转换电路的转换精度等。解释这些问题需要非常长的篇幅,本文不做进一步介绍,我会在后续文章中详细讲解。 由于最终产品工作温度的变化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一致性,如果是由于电源系统产生的问题,电路将非常难调试,因此最好在电路设计之初就遵循某种成熟的设计规则,使电源系统更加稳健。 二、电源系统噪声余量分析 绝大多数芯片都会给出一个正常工作的电压范围,这个值通常是±5%。例如:对于3.3V 电压,为满足芯片正常工作,供电电压在3.13V到3.47V之间,或3.3V±165mV。对于1.2V 电压,为满足芯片正常工作,供电电压在1.14V到1.26V之间,或1.2V±60mV。这些限制可以在芯片datasheet中的recommended operating conditions部分查到。这些限制要考虑两个部分,第一是稳压芯片的直流输出误差,第二是电源噪声的峰值幅度。老式的稳压芯片

伯格丁信号完整性-学习笔记

写在前言:作为一个还在layout门口徘徊的小虾米,贸然记录自己的学习想法是可笑的。但每个人并不是出生 就会成为大神。只不过有的人天分好,机遇也把握得当,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成为万众瞩目的高手。很可惜本 人天生愚钝,机遇又很差,在毕业后的三年里浑浑噩噩的憧憬自己的人生,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程,每天跟着 工程队奔波在广阔的祖国大地。不经意在工作的最后阶段接触到PCB设计。对于没有耐心和毅力的我,突然感 觉这才是我的人生方向,因为突然发现在绘制板图的时候,我可以很有耐心的拉扯每一条线,呵呵难道这一条 条显示屏上的线便是我的命运之线么?如饥似渴的读完买回来的书,又囫囵吞枣的大致看了两遍。感觉到一个 人的学习是空虚乏味的,于是想在咱们论坛与各位同我一样,还趴在门缝里仰慕者殿堂中的大神的新手们共同 体会我的学习体会。本人至今自学,没有老师带路,言语中的偏差错误,望各位高手给予我醍醐灌顶的指正。 在此感谢Eric Bogatin 感谢国内的翻译者李玉山、李丽平等,是他们让我趴在SI的门缝,让我有机会一窥我的 成神目标。让论坛记录成神的历程吧!哈哈有些夸口,目标定的太高,大家勿笑。 我的第一本SI教材:Signal integrity:simplified(信号完整性讲义)也是我目前唯一学习过的教材。废话不多说, 直接上酸菜! 信号完整性问题十个基本准则:前三个为设计理念,后八个为设计思路。 影响研发进度并造成产品产品交货推迟,就是企业付出的最昂贵代价。 体会:在论坛中常常争论,是质量重要还是工期重要!我认为都重要,所有的工程都是一个平衡过程,而不是 单单一种。质量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适应性,因为整个工业流程中并不仅仅只是画线路板,最终交到消费 者手里才是完整的工艺流程。如果仅仅是为了吹毛求疵而耽误了工期,那么整个工业流程都会耽误。导致产品 上市时间推迟,损失不可计量。但为了赶工期,而设计出不合格的产品,那么只能说设计者能力不够。或者这 家公司没有这个实力在行业内生存。所以我个人认为:一个优秀的设计者最重要的能力是能够把握质量与工期 的平衡关系,在合适的工期内完成满足产品质量。至于大神我估计是在要求的工期内,使产品的质量得到飞跃。 1 b* N* h1 T3 _: k6 X5 U 二:提高高速产品设计效率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分析工具来实现准确的性能预测;使用测量手段来验证设计过程、降低风险、提高设计工具的可信度。 体会:还没用过仿真,认为仿真等的作用是提高可信度,降低风险。如果板级设计所留预量足够,可以简单的 用公式计算和经验来代替仿真。 三:将问题实质与表面现象剥离开的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采用经验法则、解析近似、数值仿真或者测量工具来 获得数据。这是工程实践的本质。! B( Y8 p. B ] 体会:没做过仿真,不知道仿真所需时间。依我来看,以上所说应相对应工程的要求,如果所作产品要求不严格,或者裕量很大,最快的方法是采用经验法则。对于裕量在20~5%的可以采用解析近似。此书上大部分公式 及近似值都在10%-5%左右。对于要求更严格的裕量便可采用仿真。裕量大概在2-3%左右。比如DDR等。对于要求更严格的,建模无法满足精度的情况下,即需要直接用测量工具来测量。耗时应该说是逐层递加。 四:信号由信号路径和返回路径构成。一个信号在沿着传输线流动过程中每一时刻都会感受到特性阻抗。如果 瞬态阻抗为常数,则其信号质量将会获得奇迹般的改善。 体会:忘掉覆铜地的概念,在设计初期考虑信号线走向时,就要优先考虑地平面或其他信号返回路径。防止电 路板在绘制完信号线后,突然发现返回的地平面出现“濠”,导致高速信号线需要重新规划。单根传输线最优的 工作方式是点对点,源阻抗=传输线特性阻抗=负载阻抗。在特性阻抗恒定的情况下,Tr保持不变,变的仅仅是 信号的幅值。 不明:在线路规划时,一个芯片N个I/O口,而相对的地引脚很少。按照高速信号线返回路径为靠近信号线理论。岂不是在信号的接收端,N条信号线同时走在同一个GND引脚,便会造成信号返回线之间的串扰了么?这样做假设N条信号线同时工作,便会造成很严重的地弹么?芯片的设计原理是什么?- e. f, k7 @) F# { 五:把接地这一术语忘掉,因为它所造成的问题比用它来解决的问题还多。每一路信号都有返回路径。 体会:个人感觉同上。把接地等同于信号线设计,估计返工的情况大减。不要轻易相信覆铜的威力,覆铜不是 铺设地的万金油。并且不合理的覆铜还会引入其他问题,6 s% x) r; M9 K% z+ M3 r5 c 六:当电压变化时,电容上就有电流流过。对于信号的陡峭边,即使电路的PCB板边缘和悬空导线之间的空气 形成的边缘线电容也可能有很低的阻抗。 体会:电容的原理嘛,两个平行板之间只要有电压差就有电容的存在。电容的作用:隔直通交。会使陡峭的信 号进入别的导线中。Tr小导致两个问题:1.串扰的发生。2:特性阻抗的变化。两个问题都导致信号受干扰。电 容本质上属于一个电压源。. J( e) O2 U. i1 [ 七:电感与通过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力线匝数有本质关系。只要电流或者磁力线匝数发生改变,在导线的两端就 会产生电压。这一电压导致了反射噪声、串扰、开关噪声、地弹、轨道塌陷以及EMI。- r' E5 P% G, [: W" }, l 体会:电感并不是电感,而是磁场效应。改变磁场,便会产生阻碍磁场变化的电流。本质上属于一个电流源。 反射噪声原因:特性阻抗发生变化;串扰原因: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开关噪声:概念不懂,明天查查。 八:当流经接地回路电感上的电流变化时,在接地回路导线上产生的电压称之为地弹。它是造成开关噪声和 EMI的内部机理。! a! ~1 L4 Q0 Y9 l3 g 体会:所谓“地弹”,是指芯片内部“地”电平相对于电路板“地”电平的变化现象。以电路板“地”为参考,就像是芯

电源完整性设计详解

于博士信号完整性研究网 https://www.doczj.com/doc/e214152121.html, 电源完整性设计详解 作者:于争 博士 2009年4月10日

目 录 1 为什么要重视电源噪声问题?....................................................................- 1 - 2 电源系统噪声余量分析................................................................................- 1 - 3 电源噪声是如何产生的?............................................................................- 2 - 4 电容退耦的两种解释....................................................................................- 3 - 4.1 从储能的角度来说明电容退耦原理。..............................................- 3 - 4.2 从阻抗的角度来理解退耦原理。......................................................- 4 - 5 实际电容的特性............................................................................................- 5 - 6 电容的安装谐振频率....................................................................................- 8 - 7 局部去耦设计方法......................................................................................- 10 - 8 电源系统的角度进行去耦设计..................................................................- 12 - 8.1 著名的Target Impedance(目标阻抗)..........................................- 12 - 8.2 需要多大的电容量............................................................................- 13 - 8.3 相同容值电容的并联........................................................................- 15 - 8.4 不同容值电容的并联与反谐振(Anti-Resonance)......................- 16 - 8.5 ESR对反谐振(Anti-Resonance)的影响......................................- 17 - 8.6 怎样合理选择电容组合....................................................................- 18 - 8.7 电容的去耦半径................................................................................- 20 - 8.8 电容的安装方法................................................................................- 21 - 9 结束语..........................................................................................................- 24 -

于博士信号完整性分析入门-初稿

于博士信号完整性分析入门 于争博士 https://www.doczj.com/doc/e214152121.html, 整理:runnphoenix

什么是信号完整性? 如果你发现,以前低速时代积累的设计经验现在似乎都不灵了,同样的设计,以前没问题,可是现在却无法工作,那么恭喜你,你碰到了硬件设计中最核心的问题:信号完整性。早一天遇到,对你来说是好事。 在过去的低速时代,电平跳变时信号上升时间较长,通常几个ns。器件间的互连线不至于影响电路的功能,没必要关心信号完整性问题。但在今天的高速时代,随着IC输出开关速度的提高,很多都在皮秒级,不管信号周期如何,几乎所有设计都遇到了信号完整性问题。另外,对低功耗追求使得内核电压越来越低,1.2v内核电压已经很常见了。因此系统能容忍的噪声余量越来越小,这也使得信号完整性问题更加突出。 广义上讲,信号完整性是指在电路设计中互连线引起的所有问题,它主要研究互连线的电气特性参数与数字信号的电压电流波形相互作用后,如何影响到产品性能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时序的影响、信号振铃、信号反射、近端串扰、远端串扰、开关噪声、非单调性、地弹、电源反弹、衰减、容性负载、电磁辐射、电磁干扰等。 信号完整性问题的根源在于信号上升时间的减小。即使布线拓扑结构没有变化,如果采用了信号上升时间很小的IC芯片,现有设计也将处于临界状态或者停止工作。 下面谈谈几种常见的信号完整性问题。 反射: 图1显示了信号反射引起的波形畸变。看起来就像振铃,拿出你制作的电路板,测一测各种信号,比如时钟输出或是高速数据线输出,看看是不是存在这种波形。如果有,那么你该对信号完整性问题有个感性的认识了,对,这就是一种信号完整性问题。 很多硬件工程师都会在时钟输出信号上串接一个小电阻,至于为什么,他们中很多人都说不清楚,他们会说,很多成熟设计上都有,照着做的。或许你知道,可是确实很多人说不清这个小小电阻的作用,包括很多有了三四年经验的硬件工程师,很惊讶么?可这确实是事实,我碰到过很多。其实这个小电阻的作用就是为了解决信号反射问题。而且随着电阻的加大,振铃会消失,但你会发现信号上升沿不再那么陡峭了。这个解决方法叫阻抗匹配,奥,对了,一定要注意阻抗匹配,阻抗在信号完整性问题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

信号完整性分析基础系列之一——眼图测量

信号完整性分析基础系列之一 ——关于眼图测量(上) 汪进进美国力科公司深圳代表处 内容提要:本文将从作者习惯的无厘头漫话风格起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眼图测量的相关知识:一、串行数据的背景知识; 二、眼图的基本概念; 三、眼图测量方法; 四、力科示波器在眼图测量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全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包括一、二部分。下篇包括三、四部分。 您知道吗?眼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47年前。在力科于2002年发明基 于连续比特位的方法来测量眼图之前,1962年-2002的40年间,眼图的测量是基 于采样示波器的传统方法。 您相信吗?在长期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少有工程师能完整地准确地理解眼图的测量原理。很多工程师们往往满足于各种标准权威机构提供的测量向导,Step by Step,满足于用“万能”的Sigtest软件测量出来的眼图给出的Pass or Fail结论。这种对于Sigtest的迷恋甚至使有些工程师忘记了眼图是 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调试工具的。 在我2004年来力科面试前,我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眼图。那天面试时,老板反复强调力科在眼图测量方面的优势,但我不知所云。之后我Google“眼图”, 看到网络上有限的几篇文章,但仍不知所云。刚刚我再次Google“眼图”,仍然 没有找到哪怕一篇文章讲透了眼图测量。 网络上搜到的关于眼图的文字,出现频率最多的如下,表达得似乎非常地专业,但却在拒绝我们的阅读兴趣。 “在实际数字互连系统中,完全消除码间串扰是十分困难的,而码间串扰 对误码率的影响目前尚无法找到数学上便于处理的统计规律,还不能进行准确计算。为了衡量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优劣,在实验室中,通常用示波器观察接收信号波形的方法来分析码间串扰和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就是眼图分析法。 如果将输入波形输入示波器的Y轴,并且当示波器的水平扫描周期和码元 定时同步时,适当调整相位,使波形的中心对准取样时刻,在示波器上显示的图形很象人的眼睛,因此被称为眼图(Eye Map)。 二进制信号传输时的眼图只有一只“眼睛”,当传输三元码时,会显示两 只“眼睛”。眼图是由各段码元波形叠加而成的,眼图中央的垂直线表示最佳抽样时刻,位于两峰值中间的水平线是判决门限电平。 在无码间串扰和噪声的理想情况下,波形无失真,每个码元将重叠在一起,最终在示波器上看到的是迹线又细又清晰的“眼睛”,“眼”开启得最大。当有码

电源完整性基础理论

电源完整性理论基础 ------- 阿鸣随着PCB设计复杂度的逐步提高,对于信号完整性的分析除了反射,串扰以及EMI之外,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也成为设计者们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尤其当开关器件数目不断增加,核心电压不断减小的时候,电源的波动往往会给系统带来致命的影响,于是人们提出了新的名词:电源完整性,简称PI(power integrity)。其实,PI和SI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是以往的EDA仿真工具在进行信号完整性分析时,一般都是简单地假设电源绝对处于稳定状态,但随着系统设计对仿真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种假设显然是越来越不能被接受的,于是PI的研究分析也应运而生。从广义上说,PI是属于SI研究范畴之内的,而新一代的信号完整性仿真必须建立在可靠的电源完整性基础之上。虽然电源完整性主要是讨论电源供给的稳定性问题,但由于地在实际系统中总是和电源密不可分,通常把如何减少地平面的噪声也作为电源完整性中的一部分进行讨论。 一. 电源噪声的起因及危害 造成电源不稳定的根源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器件高速开关状态下,瞬态的交变电流过大;二是电流回路上存在的电感。从表现形式上来看又可以分为三类:同步开关噪声(SSN),有时被称为Δi噪声,地弹(Ground bounce)现象也可归于此类(图1-a);非理想电源阻抗影响(图1-b);谐振及边缘效应(图1-c)。

对于一个理想的电源来说,其阻抗为零,在平面任何一点的电位都是保持恒定的(等于系统供给电压),然而实际的情况并不如此,而是存在很大的噪声干扰,甚至有可能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见图2: 开关噪声给信号传输带来的影响更为显著,由于地引线和平面存在寄生电感,在开关电流的作用下,会造成一定的电压波动,也就是说器件的参考地已经不再保持零电平,这样,在驱动端(见图3-a),本来要发送的低电平会出现相应的噪声波形,相位和地面噪声相同,而对于开关信号波形来说,会因为地噪声的影响导致信号的下降沿变缓;在接收端(见图3-b),信号的波形同样会受到地噪声的干扰,不过这时的干扰波形和地噪声相位相反;另外,在一些存储性器件里,还有可能因为本身电源和地噪声的影响造成数据意外翻转(图3-c)。 从前面的图3-c我们可以看到,电源平面其实可以看成是由很多电感和电容构成的网络,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共振腔,在一定频率下,这些电容和电感会发生谐振现象,从而影响电源层的阻抗。比如一个8英寸×9英寸的PCB空板,板材是普通的FR4,电源和地之间的间距为4.5Mils,随着频率的增加,电源阻抗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并联谐振效应显著的时候,电源阻抗也随之明显增加(见图4)。

PCB板级信号完整性的仿真及应用

作者简介:曹宇(1969-),男,上海人,硕士,工程师. 第6卷第 6期 2006年12月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TaizhouPolytechnicalInstituteVol.6No.6 Dec.2006摘要:针对高速数字电路印刷电路板的板级信号完整性,分析了IBIS模型在板级信号完整 性分析中的作用。利用ADS仿真软件,采用电磁仿真建模和电路瞬态仿真测试了某个 实际电路版图,给出了实际分析结果。 关键词:信号完整性;IBIS;仿真;S参数 中图分类号:TP39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42(2006)06-0030-03 信号完整性(SI,SignalIntegrity)的概念是针对高速数字信号提出来的。以往的数字产品,其时钟或数据频率在几十兆之内时,信号的上升时间大多在几个纳秒,甚至几十纳秒以上。数字化产品设计工程师关注最多的是“数字设计”保证逻辑正确。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原先只是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1]在PCB板级设计中正在逐步显现出来,并由此提出了信号完整性的概念。 在众多的讲述信号完整性的论文和专著中[2,3],对信号完整性的描述都是从信号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串扰,阻抗匹配,电磁兼容,抖动等)本身来讨论信号完整性,对信号完整性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事实上,信号完整性是指信号在通过一定距离的传输路径后在特定接收端口相对指定发送端口信号的还原程度,这个还原程度是指在指定的收发参考端口,发送芯片输出处及接收芯片输入处的波形需满足系统设计的要求[4]。 1、板级信号完整性分析 1.1信号完整性分析内容的确定 信号完整性分析工作是一项产品开发全流程工作,从产品设计阶段开始一直延续到产品定型。PCB板级设计同样如此。在系统设计阶段,产品还没有进入试制,需要建立相应的系统模型并得到仿真结果以验证设计思想和设计体系正确与否,这个阶段称前仿真;前仿真通过后,产品投入试制,样品出来后再进行相应的测试和仿真,这个阶段称后仿真。假如将每一块PCB板视为一个系统,影响这个系统正常工作的信号问题涉及到所有的硬件和软件,包括芯片、封装、PCB物理结构、电源及电源传输网络和协议。 对系统所有部分都进行仿真验证是不现实的。应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选定部分内容进行测试仿真。本文所提及的“板级信号完整性分析”仅针对芯片引脚和走线的互连状态分析。 当被传输的信号脉冲时间参量(如上升时间、传输时间等)已缩短至和互连线上电磁波传输时间处于同一个量级时,信号在互连线上呈现波动效应,应采用微波传输线或分布电路的模型来对待互连线,从而产生了时延、畸变、回波、相邻线之间的干扰噪声等所谓的“互连效应”[1]。 假设PCB板上芯片引脚的输入输出信号都是“干净”的,那么只要考虑互连线路本身的互连效应。事实上,每个芯片引脚在封装时都有其独特的线路特性,这些特性是由其内部的晶体管特性决定的,同样的信号在不同引脚上的传输效率差异很大。因此,在分析信号传输的互连效应时必须考虑芯片内部的电路特性以提取相对准确的电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分析。这个模型就是在业界被广泛使用的IBIS模型。 1.2IBIS标准模型的建立 PCB板级信号完整性的仿真及应用 曹宇,丁志刚,宗宇伟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上海201112)

于博士信号完整性分析入门(修改)

于博士信号完整性分析入门 于争 博士 https://www.doczj.com/doc/e214152121.html, for more information,please refer to https://www.doczj.com/doc/e214152121.html, 电设计网欢迎您

什么是信号完整性? 如果你发现,以前低速时代积累的设计经验现在似乎都不灵了,同样的设计,以前没问题,可是现在却无法工作,那么恭喜你,你碰到了硬件设计中最核心的问题:信号完整性。早一天遇到,对你来说是好事。 在过去的低速时代,电平跳变时信号上升时间较长,通常几个ns。器件间的互连线不至于影响电路的功能,没必要关心信号完整性问题。但在今天的高速时代,随着IC输出开关速度的提高,很多都在皮秒级,不管信号周期如何,几乎所有设计都遇到了信号完整性问题。另外,对低功耗追求使得内核电压越来越低,1.2v内核电压已经很常见了。因此系统能容忍的噪声余量越来越小,这也使得信号完整性问题更加突出。 广义上讲,信号完整性是指在电路设计中互连线引起的所有问题,它主要研究互连线的电气特性参数与数字信号的电压电流波形相互作用后,如何影响到产品性能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时序的影响、信号振铃、信号反射、近端串扰、远端串扰、开关噪声、非单调性、地弹、电源反弹、衰减、容性负载、电磁辐射、电磁干扰等。 信号完整性问题的根源在于信号上升时间的减小。即使布线拓扑结构没有变化,如果采用了信号上升时间很小的IC芯片,现有设计也将处于临界状态或者停止工作。 下面谈谈几种常见的信号完整性问题。 反射: 图1显示了信号反射引起的波形畸变。看起来就像振铃,拿出你制作的电路板,测一测各种信号,比如时钟输出或是高速数据线输出,看看是不是存在这种波形。如果有,那么你该对信号完整性问题有个感性的认识了,对,这就是一种信号完整性问题。 很多硬件工程师都会在时钟输出信号上串接一个小电阻,至于为什么,他们中很多人都说不清楚,他们会说,很多成熟设计上都有,照着做的。或许你知道,可是确实很多人说不清这个小小电阻的作用,包括很多有了三四年经验的硬件工程师,很惊讶么?可这确实是事实,我碰到过很多。其实这个小电阻的作用就是为了解决信号反射问题。而且随着电阻的加大,振铃会消失,但你会发现信号上升沿不再那么陡峭了。这个解决方法叫阻抗匹配,奥,对了,一定要注意阻抗匹配,阻抗在信号完整性问题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

电源完整性设计

电源完整性设计电容的安装方法 电容的安装方法 电容的摆放 对于电容的安装,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安装距离。容值最小的电容,有最高的谐振频率,去耦半径最小,因此放在最靠近芯片的位置。容值稍大些的可以距离稍远,最外层放置容值最大的。但是,所有对该芯片去耦的电容都尽量靠近芯片。下面的图14就是一个摆放位置的例子。本例中的电容等级大致遵循10倍等级关系。 图14 电容摆放位置示例 还有一点要注意,在放置时,最好均匀分布在芯片的四周,对每一个容值等级都要这样。通常芯片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电源和地引脚的排列位置,一般都是均匀分布在芯片的四个边上的。因此,电压扰动在芯片的四周都存在,去耦也必须对整个芯片所在区域均匀去耦。如果把上图中的680pF电容都放在芯片的上部,由于存在去耦半径问题,那么就不能对芯片下部的电压扰动很好的去耦。 电容的安装 在安装电容时,要从焊盘拉出一小段引出线,然后通过过孔和电源平面连接,接地端也

是同样。这样流经电容的电流回路为:电源平面->过孔->引出线->焊盘->电容->焊盘->引出线->过孔->地平面,图15直观的显示了电流的回流路径。 图15 流经电容的电流回路 放置过孔的基本原则就是让这一环路面积最小,进而使总的寄生电感最小。图16显示了几种过孔放置方法。 图16 高频电容过孔放置方法 第一种方法从焊盘引出很长的引出线然后连接过孔,这会引入很大的寄生电感,一定要避免这样做,这时最糟糕的安装方式。 第二种方法在焊盘的两个端点紧邻焊盘打孔,比第一种方法路面积小得多,寄生电感也较小,可以接受。 第三种在焊盘侧面打孔,进一步减小了回路面积,寄生电感比第二种更小,是比较好的

信号完整性分析基础系列之二十四

信号完整性分析基础系列之二十四——关于抖动(上) 美国力科公司深圳代表处汪进进 写在前面的话 抖动话题是示波器测量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风云变换的一个话题,这是因为抖动是示波器测量的诸多功能中最和“数学”相关的。玩数学似乎是需要一定境界的。 “力科示波器是怎么测量抖动的?”,“这台示波器抖动测量准不准?”,“时钟抖动和数据抖动测量方法为什么不一样?”,“总体抖动和峰峰值抖动有什么区别? ”,“余辉方法测量抖动不是最方便吗?”,“抖动和眼图,浴盆曲线之间是什么?”,…… 关于抖动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么多年来,在完成了“关于触发(上)、(下)”和“关于眼图(上)、(下)”,“关于S参数(上)(下)”等三篇拙作后,我一直希望有一篇“关于抖动”的文章问世,但每每下笔又忐忑而止,怕有谬误遗毒。今天,当我鼓起勇气来写关于抖动的时候,我需要特别说明,这是未定稿,恳请斧正。 抖动和波形余辉的关系 有一种比较传统的测量抖动的方法,就是利用余辉来查看信号边沿的变化,然后再用光标测量变化的大小(如图1所示),后来更进了一步,可以利用示波器的“余辉直方图”和相关参数自动测量出余辉的变化范围,这样测量的结果就被称为“抖动”。这个方法是在示波器还没有“测量统计”功能之前的方法,但在90年代初力科发明了测量统计功能之后,这个方法就逐渐被淘汰了。 图1 传统的抖动测量方法 这种传统的方法有下面这些缺点:(1)总会引入触发抖动,因此测量的结果很不准确。(2)只能测量某种参数的抖动,譬如触发上升沿,测量下降沿的余辉变化,反应了宽度的抖动,触发上升沿,测量相邻的上升沿的余辉变化,反应了周期的抖动。显然还有很多类型的抖动特别是最重要的TIE抖动无法测量出来。(3)抖动产生的因果关系的信息也无从得知。 定义抖动的四个维度 和抖动相关的名词非常多:时钟抖动,数据抖动; 周期抖动,TIE抖动,相位抖动,cycle-cycle抖动; 峰峰值抖动(pk-pk jitter),有效值抖动(rms jitter);总体抖动(Tj),随机抖动(Rj),固有抖动(Dj);周期性抖动,DCD抖动,ISI抖动,数据相关性抖动; 定时抖动,基于误码率的抖动; 水平线以上的抖动和水平线以下的抖动…… 这些名词反应了定义抖动的不同维度。 回到“什么是抖动”的定义吧。其实抖动的定义一直没有统一,这可能也是因为需要表达清楚这个概念的维度比较多的原因。目前引用得比较多的定义是: Jitter is defined as the short-term variations of a digital signal’s significant instants from their ideal positions in time. 就是说抖动是信号在电平转换时,其边沿与理想位置之间的偏移量。如图2所示,红色的是表示理想信号,实际信号的边沿和红色信号边沿之间的偏差就是抖动。什么是“理想位置”,“理想位置”是怎么得到的?这是被问到后最不好回答的问题。

如何实现电源PCB板完整性的设计

如何实现电源PCB板完整性的设计 在电路设计中,一般我们很关心信号的质量问题,但有时我们往往局限在信号线上进行研究,而把电源和地当成理想的情况来处理,虽然这样做能使问题简化,但在高速设计中,这种简化已经是行不通的了。尽管电路设计比较直接的结果是从信号完整性上表现出来的,但我们绝不能因此忽略了电源完整性设计。因为电源完整性直接影响最终PCB板的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和信号完整性二者是密切关联的,而且很多情况下,影响信号畸变的主要原因是电源系统。例如,地反弹噪声太大、去耦电容的设计不合适、回路影响很严重、多电源/地平面的分割不好、地层设计不合理、电流不均匀等等。 (1)电源分配系统 电源完整性设计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但是如何近年控制电源系统(电源和地平面)之间阻抗是设计的关键。理论上讲,电源系统间的阻抗越低越好,阻抗越低,噪声幅度越小,电压损耗越小。实际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规定最大的电压和电源变化范围来确定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阻抗,然后,通过调整电路中的相关因素使电源系统各部分的阻抗(与频率有关)目标阻抗去逼近。 (2)地反弹 当高速器件的边缘速率低于0.5ns时,来自大容量数据总线的数据交换速率特别快,当它在电源层中产生足以影响信号的强波纹时,就会产生电源不稳定问题。当通过地回路的电流变化时,由于回路电感会产生一个电压,当上升沿缩短时,电流变化率增大,地反弹电压增加。此时,地平面(地线)已经不是理想的零电平,而电源也不是理想的直流电位。当同时开关的门电路增加时,地反弹变得更加严重。对于128位的总线,可能有50_100个I/O线在相同的时钟沿切换。这时,反馈到同时切换的I/O驱动器的电源和地回路的电感必须尽可能的低,否则,连到相同的地上的静止将出现一个电压毛刷。地反弹随处可见,如芯片、封装、连接器或电路板上都有可能会出现地反弹,从而导致电源完整性问题。 从技术的发展角度来看,器件的上升沿将只会减少,总线的宽度将只会增加。保持地反弹在可接受的唯一方法是减少电源和地分布电感。对于,芯片,意味着,移到一个阵列晶片,

信号完整性分析基础之八——抖动的频域分析

在上两篇文章中,我们分别介绍了直方图(统计域分析)和抖动追踪(时域分析)在抖动分析中的应用。从抖动的直方图和抖动追踪波形上我们可以得到抖动的主要构成成分以及抖动参数的变化趋势。如需对抖动的构成做进一步的分析,还需要从频域角度去进一步分析抖动的跟踪波形。 抖动的频谱即是对抖动追踪(jitter track)波形做FFT运算。如下图1所示 为一个时钟周期测量参数的追踪、频谱分析步骤及效果,在抖动频谱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出某两个频率值点抖动比较大: 图1 抖动频谱 黄色为实际采集到的时钟波形(C1通道) P1测量C1通道时钟信号的时钟周期 F7函数对P1测量参数进行跟踪 F6对F7进行FFT分析 下图2所示为一典型的串行信号抖动追踪频谱图,从图中可看出各种抖动成分;DDj和Pj为窄带频谱(三角形谱或者谱线)但是DDj和Pj的区别是由于DDj是和码型相关的,其频率fDDJ一般会是数据位率的整数倍,如果Pj的频率fPJ正好等于fDDJ,那么从抖动的频谱图里面是很难将DDj和Pj精确的分开的,所以通常在抖动分解的过程中一般通过时域平均的方法来分解DDj;BUj主要由于串扰等因素引起的,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窄带,但幅度较高,很显然这类BUJ也是很难和PJ区分开的,除非我们知道引起BUJ的源头,知道其频率,所以说我们在抖动测试时得到的PJ一般会包含这类BUJ(所以通常情况下对这类BUJ不加区分,直接算做PJ,而将BUJ分类为PJ和OBUJ,在之前的抖动分类文章中有提及);另外一类是宽带的BUJ(很多时候也叫OBUJ,other bounded uncorrelated jitter),幅度很小,基本会埋没到RJ中去,这类抖动很容易被误算作RJ,目前使用在示波器上的抖动分解软件只有Lecroy最近推出的SDAII(基于NQ-SCALE抖动分解理论)能够较好的将这类抖动从Rj中剥离出来;RJ是 宽带频谱,幅度很小。

信号完整性分析

信号完整性背景 信号完整性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最早起源于一次奇怪的设计失败现象。当时,美国硅谷一家著名的影像探测系统制造商早在7 年前就已经成功设计、制造并上市的产品,却在最近从生产线下线的产品中出现了问题,新产品无法正常运行,这是个20MHz 的系统设计,似乎无须考虑高速设计方面的问题,更为让产品设计工程师们困惑的是新产品没有任何设计上的修改,甚至采用的元器件型号也与原始设计的要求一致,唯一的区别是 IC 制造技术的进步,新采购的电子元器件实现了小型化、快速化。新的器件工艺技术使得新生产的每一个芯片都成为高速器件,也正是这些高速器件应用中的信号完整性问题导致了系统的失败。随着集成电路(IC)开关速度的提高,信号的上升和下降时间迅速缩减,不管信号频率如何,系统都将成为高速系统并且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信号完整性问题。在高速PCB 系统设计方面信号完整性问题主要体现为:工作频率的提高和信号上升/下降时间的缩短,会使系统的时序余量减小甚至出现时序方面的问题;传输线效应导致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容限、单调性甚至逻辑错误;信号间的串扰随着信号沿的时间减少而加剧;以及当信号沿的时间接近0.5ns 及以下时,电源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和出现电磁干扰问题。

信号完整性含义 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简称SI,指信号从驱动端沿传输线到达接收端后波形的完整程度。即信号在电路中以正确的时序和电压作出响应的能力。如果电路中信号能够以要求的时序、持续时间和电压幅度到达IC,则该电路具有较好的信号完整性。反之,当信号不能正常响应时,就出现了信号完整性问题。从广义上讲,信号完整性问题指的是在高速产品中由互连线引起的所有问题,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SIwave电源完整性仿真教程

SIwave电源完整性仿真教程V1.0 目录 1软件介绍 (4) 2.1功能概述 (4) 2.2操作界面 (5) 2.3常用热键 (7) 2仿真的前期准备 (8) 2.1软件的准备 (8) 2.2 PCB文件导入 (8) 2.2.1 Launch SIwave方式 (8) 2.2.1 ANF+CMP方式 (9) 2.3 PCB的Validation Check (10) 2.4 PCB叠层结构设置 (11) 2.5仿真参数设置 (13) 2.6 RLC参数修正 (14) 2.6.1 RLC的自动导入 (14) 2.6.2检视自动导入的RLC默认值 (15)

2.6.3批量修改RLC值 (16) 2.6.4套用大厂的RLC参数 (16) 3 SIwave仿真模式 (17) 3.1谐振模式 (17) 3.2激励源模式 (19) 3.3 S参数分析 (22) 4实例仿真分析 (24) 4.1从Allegro中导入SIwave (24) 4.2 Validation Check (24) 4.3叠层结构设置 (24) 4.4无源参数RLC修正 (25) 4.5平面谐振分析 (27) 4.6目标阻抗(Z参数)分析 (28) 4.7选取退耦电容并添加 (29) 4.8再次运行仿真查看结果 (30) 5问题总结 (32)

5.1 PCB谐振的概念 (32) 5.2为何频率会有实部和虚部 (33) 5.3电容的非理想特性影响 (34) 5.4地平面完整与回流路径连续 (34) 5.5电源目标阻抗 (35)

1软件介绍 2.1功能概述 Ansoft SIwave主要用于解决电源完整性问题,采用全波有限元算法,只能进行无源的仿真分析。Ansoft SIwave虽然功能强大,但并非把PCB导入,就能算出整块板子的问题在哪里。还需要有经验的工程设计人员,以系统化的设计步骤导入此软件检查PCB设计。主要功能如下: 1.计算共振模式 在PDS电源地系统结构(层结构、材料、形状)的LAYOUT之前,我们可以计算出PDS 电源地系统的共有的、内在的共振模式。可以计算在目标阻抗要求的带宽或更高的带宽范围内共振频率点。 2. 查看共振模式下的电压分布图 避免把大电流的IC芯片放置于共振频率的电压的峰值点和电压谷点。原因是当把这些源放在共振频率的电压的峰值点和电压谷点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共振。 3.侦测电压 利用电流源代替IC芯片放置于它们可能的LAYOUT placement位置的周围、同时放置电压探头于理想IC芯片的位置侦测该位置的电压频率相应。在电压的频率相应的曲线中,峰值电压所对应的频率点就是共振频率的发生点。 4.表面电压 基于电压峰值频率,查看这些频率点的表面电压的分布情况,把退耦电容放置于电压

DDR3信号完整性与电源完整性设计

DesignCon 2011 Signal and Power Integrity for a 1600 Mbps DDR3 PHY in Wirebond Package June Feng, Rambus Inc. [Email: jfeng@https://www.doczj.com/doc/e214152121.html,] Ralf Schmitt, Rambus Inc. Hai Lan, Rambus Inc. Yi Lu, Rambus Inc.

Abstract A DDR3 interface for a data rate of 1600MHz using a wirebond package and a low-cost system environment typical for consumer electronics products was implemented. In this environment crosstalk and supply noise are serious challenges and have to be carefully optimized to meet the data rate target. We are presenting the signal and power integrity analysis used to optimize the interface design and guarantee reliable system operation at the performance target under high-volume manufacturing conditions. The resulting DDR3 PHY was implemented in a test chip and achieves reliable memory operations at 1600MHz and beyond. Authors Biography June Feng received her MS fro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and BS from Beijing University in China. From 1998 to 2000, she was with Amkor Technology, Chandler, AZ. She was responsible for BGA package substrate modeling and design and PCB characterization. In 2000, she joined Rambus Inc and is currently a senior member of technical staff. She is in charge of performing detailed analysis, modeling, design and characterization in a variety of areas including high-speed, low cost PCB layout and device packaging. Her interests include high-speed interconnects modeling, channel VT budget simulation, power delivery network modeling and high-frequency measurements. Ralf Schmitt received his Ph.D.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rom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erlin, Germany. Since 2002, he is with Rambus Inc, Los Altos, California, where he is a Senior Manager leading the SI/PI group, responsible for designing, modeling, and implementing Rambus multi-gigahertz signaling technologies. His professional interests include signal integrity, power integrity, clock distribution, and high-speed signaling technologies. Hai Lan is a Senior Member of Technical Staff at Rambus Inc., where he has been working on on-chip power integrity and jitter analysis for multi-gigabit interfaces. He received his Ph.D.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rom Stanford University, M.S. i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from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and B.S. in Electronic Engineering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in 2006, 2001, and 1999, respectively. His professional interests include desig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for mixed-signal integrated circuits, substrate noise coupling, power and signal integrity, and high-speed interconnects. Yi Lu is a senior systems engineer at Rambus Inc. He received the B.S. degree in electrical engineer and computer science from U.C. Berkeley in 2002 with honors. In 2004, he received the M.S. degre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rom UCLA, where he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a 3D MEMS microdisk optical switch. Since joining Rambus in 2006, he has been a systems engineer designing various memory interfaces including XDR1/2 and DDR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