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案例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案例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案例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案例

大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1.概况

1.1地理位置

杨陵区位于东经108°—105°07′,北纬34°12′—34°20′之间;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安—宝鸡的中间位置。杨凌东隔漆水河与武功县相望,西、北与扶风县相连,南以渭河为界与周至县相邻。

大寨镇位于杨凌区北部偏西,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西至隋文帝杨坚陵与五泉镇接壤,北以韦河与武功镇隔河相望,南以陇海线与李台乡相邻。

1.2历史沿革

大寨镇是杨陵区下辖镇。1984年建大寨镇。辖蒋家寨、周家村、官村、陈家沟、黎张沟、杜家寨、大寨东、大寨西、西小寨、孟家寨、东卜、西卜、南卜、梁氏窑14个村委会。

大寨镇属于杨凌区,杨凌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在农业方面这里一直以来主产小麦、玉米、苹果、猕猴桃等。

1.3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规划区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南侧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区内属典型的河谷地貌类型。本区域系河流冲积平原,土地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不大,地面平均坡度1.12%。

(2)水文气候

大寨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而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特征。东风和西风为区内常年主导风向,最大风速21.7米/秒。区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等,其中干旱是本区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杨凌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7亿立万米。其中地表水资源28.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8.26%;地下水资源0.34亿立方米,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1.18%;大寨镇内也有水系穿越,水资源相对也是比较丰富的。

(3)土壤植被

地面组成物质以第四纪黄土为主,其土层深厚,成土速度较快。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灌溉方便,宜于农作物生长,属比较优质而宝贵的地资源。

大寨镇自然植被属森林草原带,自然植被几乎全部为人工植被所替代。植被类别主要是河滩堤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沟坡水土保持防护林、道路村镇防护林等。

2.现状综合

2.1土地利用现状

规划地块现状大部分为农田,现状建构筑物主要为居住建筑和大棚农业。地块东北部有集中的教育用地。地块中部有水系穿过,地块南部有铁路线。地块总体开发潜力巨大。

2.2人口分布现状

全乡共有14个行政村,人口:约1.7万人,3784户;人口密度944人/km2 2.3建筑现状

大寨镇现状建筑基本为住宅和大棚农业,大部分不需要保留。

2.4公共服务设施设施现状

大寨镇现状公共服务设施仅有镇政府和几个学校及一个小的福利院,分布零散,且面积过小。总的来说,大寨镇现状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后期规划应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并合理分布。

2.5道路交通现状

大寨镇现状道路体系分布毫无规律,主次不明确,道路等级也没有严格要求。在后续规划中,道路系统需要调整完善,与大寨镇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2.6综合现状分析

(1)片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道路对基地整体性割裂较大;

(2)片区土地利用强度过低,建筑质量过低;

(3)片区基础设施无法满足需求;

(4)片区公共服务设施无法满足需求;

(5)片区人口密度较低,可利用地块较大。

3.规划背景与依据

3.1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城市规划制图标准》以及各专项规划的相关规范。

3.2上位规划及相关要求

上位规划主要依据《杨凌十二五规划》及《杨凌总体规划》

(1)杨凌区十二五规划对地块的相关要求;

①六横五纵”方格状城市道路网。

六横:杨扶路、北干渠路、西宝中线、城南路、河堤路、兴安路中段。

五纵:西环路、高研路、杨凌大道、西农路、新桥路。

大寨镇区范围北至杨扶路,南到西宝中线,东达泰陵东路,西至杨凌大道,被几条主要的城市主干道围合。

②“一核、四心、四区”和“两轴、两环”的空间布局。

一核:打造集科技创新、教育培训、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商住办公等功能的城市核心区域。

四心:建设行政中心、商务中心、会展中心、商业中心等四大中心。

四区:打造涉农产业发展区、国际交流合作区、西部总部休闲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与农耕文化旅游区等四大功能区。

两轴:打造沿渭惠路的商业发展轴和沿杨凌大道的城市发展轴。

两环:打造沿主要功能区之间区域形成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两条交通景观环。大寨镇同时位于涉农产业发展区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与农耕文化旅游区。同时大寨镇位于杨凌大道发展轴上,其发展也与现代农业交通景观环息息相关。

③“一城—三镇—一批新型社区”的城镇布局。

一城:即中心城区,内设杨陵、李台、杨村三个街道办事处,12个城市社区;

三镇:即五泉、揉谷、大寨三个中心镇;

一批新型社区:即川口—杨村、王上村—崔家村、崔西沟—夏家沟、官村—周李、夹道—曹家、绛中、新集—姜嫄7个新型农村社区。

大寨镇是杨凌区城镇布局中一个重要的中心镇。官村—周李新型社区也位于大寨镇。

④现“四个全省领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全省领先;“三个大幅提升”,经济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示范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两个上台阶”,人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一个跨越”,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杨凌区总体规划对地块的相关要求:

①在发展战略、城市发展布局方面指出大寨镇应该重点发展特色农业。

②在专项工程规划方面对城市道路、管网布置给出了明确规定。

a.城市主、次干路交叉口前应设展宽段。城市干道与铁路相交应采用立交形式。城市道路下穿时,桥下净空高度一般不小于4.5~5米,采用上跨时,桥下净空一般不小于6米。

b.排水采用分流制

c.城市燃料供应管网环状和支状相结合,布置在人行道或慢车道下。

d.规划雨水管渠、污水管道、给水管道、燃气管道、电力电缆沟、电讯管块、供热管沟、路灯共八种管线。

e.消防用水管道与城市给水干管共用一套系统

③环境保护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④居住区布局表

⑤道路横断面一览表

4.规划定位与规划目标

4.1规划定位

打造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且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的适宜人居的大寨镇区。

4.2指导思想

贯彻杨凌“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加强规划的创新意识和特色意识,协调好大寨镇区内部的发展利益与各个分区之间的关系,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使本规划成为大寨镇开发建设管理的可靠依据。

4.3规划目标

(1)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

站前路、民强路和柳林大道是连接312国道和310省道的主要通道之一,一方面应当保证区域交通的顺畅,另一方面也应成为展现开发区形象的重要载体,在现状建设尚未成形的阶段,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从道路景观设计角度入手,提升该地区的城市形象。

(2)合理确定性质、正确引导开发

规划区内土地除部分建成或出让外,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考虑不同的道路功能定位对未来土地利用的影响,控制引导沿线土地的开发。规划将从道路等级与定位入手,对两侧土地的利用提出规划意见,用以引导两侧土地的开发。

(3)设计道路景观,控制调节开发时序

由于规划区的土地开发面临着投资主体、开发时序等不确定因素。规划对道路两侧建筑景观进行有效控制,将形成整体和谐的景观形象,对日后不同时序开发的土地景观进行统一控制。

4.4规划结构

规划区主要由生态、行政、教育、商业、居住五大片区组成。居住主要集中在南部,其它功能区围绕居住区合理布置。

5.土地使用规划

5.1用地布局的指导思想

(1)用地布局以杨凌总体规划、上位规划作为引导及主要依据,合理组织用地的功能单元,完善深化该片区的功能与布局。

(2)规划区中各类用地之间相互协调,并与规划区周边用地相互协调,疏解人口及建设矛盾,协调发展。

(3)充分考虑大寨镇开发建设时序,依据镇区现状、未来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及规模。

(4)运用城市建设管理和城市设计手段,挖掘利用自然、人工和人文要素,塑造一个环境景观优美、功能设施齐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功能片区。

(5)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充分考虑试验区发展的阶段性和时序性,使试验区建设和更新改造持续、有机地进行。经济效益的就地平衡需要从经济开发区整体的角度以及整个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的角度来平衡,更需要从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来看待。

总体来说,用地布局规划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以下几点:

加快建设工业片区;组织完善试验区各项功能;理性布置各类工业;精心塑造景观空间。

5.2规划结构

大寨镇土地利用规划图在大寨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调整,增加了一部分居住面积,将公共绿地均匀分布到规划区的各个区域,使各个功能区尽可能有机结合。

规划区主要由生态、行政、教育、商业、居住五大片区组成。居住主要集中在南部,其它功能区围绕居住区合理布置。

规划区内景观节点主次结合,景观轴线贯穿各个功能区,整个区域生态景观比较好。

5.3规划控制原则

(1)根据大寨镇区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用地布局结构和比例,结合发展的实际情况、现实矛盾和未来需要,划分不同的功能分区,进一步细化各项用地分类,并根据建设情况、未来发展的需要和用地指标核算,适当调整部分用地性质、布局和规划控制指标。

(2)充分结合现状,按总体规划目标和布局要求,严格进行近期建设控制,并注意引导长远发展。

(3)调整各项用地比例,逐步搬迁其它用地,加强绿地、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地带的建设,确定并完善相应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建项目和规模。

(4)合理合并零散用地,鼓励综合开发、规模开发和整体开发。根据不同的用地性质、不同的开发强度分区、不同的建筑高度控制要求,以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为依据,确定地块的各项开发建设控制指标。以有利开发和实施、方便管理和操作以及营造丰富的景观特色为目标,确定地块的规模,划定地块的界限。

(5)严格控制以建筑密度和间距为核心的建设标准和指标体系。

(6)以创造良好的外部公共空间和城市景观为目标,结合开发效益,控制

建筑物高度和建筑界面位置。

(7)以形成高质量的工业区品质为目标,控制城市绿地、公共场地和自然水体,提高绿地率,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构成完整的城市绿地和开放空间系统。

(8)沿主要街道的建设,强调建筑后退、提供更多公共空间和公共绿地,并逐步为今后整体开发建设提供必要基础条件。根据道路交通要求确定地块机动车出入口方位,并根据地块的不同性质及依照国家有关规范确定各地块和各项设施配建停车位标准。

(9)充分估计开发建设中的不可预见因素,制定地块适建性控制规定和各类地块规划控制指标通则,使规划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应变能力。

5.4用地布局规划

(1)规划区空间结构

规划区结构为“一心、一轴、四带、五片区”。一心为行政办公中心;一轴为滨水景观轴线;四带为四个沿街商业带;五片区为三个居住片区和两个生态景观片区。

(2)规划区的功能分区

规划区主要由生态、行政、教育、商业、居住五大片区组成。

(3)规划区的绿化及环境景观系统

水系网络:理顺水系,构筑滨水景观区。

生态环境敏感区控制网络:保护周围林地,构筑外围生态环境。

规划区内部绿化网络:结合道路、大水面、沟渠将生态林地锲入规划建成区,连接规划区内部公园,构筑城市绿化开敞空间。

(4)规划区的用地布局

规划用地平衡表

用地平衡表

序号用地代码用地名称

面积

(hm2)

占城市建设用地

(%)

规划规划

1 R 居住用地146.6 30.91

2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用地

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40.6 8.56

文化教育用地52.8 11.13

医疗卫生用地17.1 3.6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4.5 0.95

3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44.7 9.42

4 S

交通设施用地

其中

城市道路用地27.9 5.88

交通场站用地 1.9 0.4

5 G 绿地

其中公园绿地34.8 7.34 防护绿地100.5 21.18 广场 3 0.63

总计总用地474.4 100

6.公共服务设施

该规划区围绕居住区布置了一个集中的行政办公中心,三个为居住以及办公服务的沿街商业带,商业集中的地方合理布置地上和地下停车场;在两个大的居住区中分别设置了医疗卫生设施;同时,在条件良好的地段设有社会公共福利设施。规划地块内在原有基础上,改建并扩大了三块集中的教育科研用地。考虑到远期发展的需要,在地块的北部也布置了商业带。

7.道路交通规划

7.1道路交通现状

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工业片区通过柳林大道、民强路、站前路与试验区主镇区联系,通过312国道和310省道与合肥市、六安市及河南省联系联系;其中工业区内部的主要道路是南北向的柳林大道、站前路和东西向的岗南路。

7.2道路交通系统控制

(1)规划原则

①强化大寨镇区与周围镇区的交通联系,构建一个完善便捷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

②新建道路系统规划应与用地规划一致,以促进区内的土地升值,带动镇区内部的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

③制定合理的道路网密度,重视支路的建设,发展科学的和有机的交通体系。

④解决好镇区交通与对外交通之间的衔接问题,采取有效的衔接方式。

⑤结合道路交通构成的具体状况,合理设计道路断面。

⑥与杨凌总体规划、杨凌十二五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相协调。

(2)道路网结构

本规划基本延续了上层次“总规”所确定的路网格局,局部进行了调整。道路网结构由主干道、支路组成。整个规划区道路网规划成不规则方格网形式,道路间距比较均匀,使道路能够发挥整体效益。

主干道:大寨镇区以及交通中起“通”的作用,为各功能地块之间的主要道路。

支路:主要起“达”的作用,是主次干道的补充,强调与各个区、绿地等自然景观结合布置,有较多的公共交通线路到达,方便居民集散。

(3)道路网规划

规划区规划为主干道道路红线宽度25米,支路红线宽度15米。

对外交通:

该地块南部有西宝中线,但在规划区内不设站场。所以,地块对外交通主要通过两横一纵的主干道,以及区域外围的城市道路解决。

城市交通:

规划区内部的交通主要由贯穿各个功能区的棋盘状路网解决。

(4)道路交叉口

道路交叉口采用平面交叉口形式,在规划区的主干道交叉处采用展宽式的交叉口形式,以增加车道条数,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路段的通行能力相协协调,以加强规划区与其它城区的交通联系,保证东西和南北路网的通畅衔接,实现大寨镇区的整体发展目标。

(5)交通设施规划

①公共停车场(库)

停车场的布置以节约用地为原则,满足镇区内的各类停车要求。因此,本次规划采取将停车场与功能区相结合的布置原则,以满足商业区的需要。

②城市广场

结合中心区设置四处公共广场,与城市开放型绿地结合布置。广场用地0.03hm2

7.3道路工程控制

本规划的控制点坐标,根据1:2000地图进行设计,对道路交叉口进行定位控制,并对道路圆曲线半径进行控制。

规划所定坐标,原则上不要轻易改动,应严格控制执行,在具体道路设计及施工放样时,经规划管理部门同意后,可根据大比例的地形图作局部调整,但应考虑与其他道路的平顺衔接,并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所规定的技术要求。

8.绿地、水系规划

通过城镇建筑、道路、自然景观的有机联系,创造宜居的生态环境,同时突出自然风貌特色,充分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促进镇区景观与自然风貌的有机结合,建设生态健全、具有特色的生态城镇。

8.1绿地现状

大寨镇现状以农业和商业为主,没有公共绿地,有大片的农田及大棚。城镇缺乏可供居民使用的公园绿地,且城镇绿地支离破碎不成体系,缺乏外围防护绿地,道路绿化过于简单。

8.2规划原则

(1)将绿地规划置于构建生态镇建设的总体框架之中,综合考虑各类绿地的合理分布,充分发挥绿地的环境效益。

(2)将绿化建设和景观营造相结合,充分利用山、水资源,加强公园、广场、道路防护绿地和沿河绿化景观的沟通,构筑完整的绿化系统。

(3)因地制宜、远近结合、分期实施,做到绿地建设与城镇发展同步。

8.3规划目标

创造宜居的居民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使镇区景观体现自然风貌,并且充分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共生,使大寨镇发展成为具有特色的生态镇区。

8.4绿地规划

规划区内景观节点主次结合,景观轴线贯穿各个功能区,使整个区域有比较好的生态景观。公共绿地与公共活动空间、居民交往活动空间和道路两侧防护绿带紧密结合,形成网状的系统结构。

用地布局:

(1)公园绿地:规划绿地面积0.348hm2,占城市建设用地7.34%。

(2)防护绿地:规划防护绿地1.005hm2,占城市建设用地21.18%。主要为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的隔离绿带。

(3)广场用地:规划面积为0.03hm2,占城市建设用地0.63%。

9.市政工程规划

9.1给水规划

(1)规划原则

首先保证大寨镇区生活、市政、消防所需水量;提高供水可靠性,与周边地区协调考虑;供水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给水系统适当超前为前提,近远期结合,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留有余地。禁止引进耗水量大而产值低的企业,同时工业用户须高自身的用水回用率,对水质要求不高的企业,可以考虑采用中水系统。

(2)用水量预测

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采用用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法进行估算。标准如下:人均综合生活用水250L/(人·d),区内无工业用水,未预见水量取生活用水量的10%,则大寨镇区最高日用水亮为9625m3/d(道路广场、绿地浇洒等市政用水使用中水,不计入给水量预测)。

(3)水厂及水源

规划区水源由杨凌区城市给水管道供给。

(4)给水管网规划

规划区给水主干管布置DN250的管子,片区内形成给水主环状网络:管道埋深控制在道路下1.5米左右,管径DN150-DN250。

(5)消防给水

根据不同火灾灭火用水量统计分析及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区内同一时内的火灾次数为2次,一次灭火用水量为35L/S;市政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消火栓的间距不应超过120米,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采用地上式标准型消火栓;给水管网应采用环状管网,最不利点市政给水网的水压不小于0.1MPa;重要的公共设施、企业、仓库、综合居住区建造的有观赏价值的水池(喷泉),人工河塘等人工水源应提供消防车停靠吸水的场地。

(6)给水管网管材

建议采用PE给水管,过桥给水管则推荐采用螺旋缝焊接钢管。

9.2排水规划

(1)规划原则

根据杨凌区总体规划的要求,该地块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污水集中至城区东南污水处理厂进行二级处理,规划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20万吨。各区雨水就近排入人工或者自然水体,雨水管道在干道布置在慢车道下,其余道路布置在快车道下。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既能满足近期开发利用的需要,又符合远期规划发展要求。尽量利用现有排水设施,减少废弃工程量。

(2)污水量预测

规划区内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排污量按生活用水的80%计算(不计绿化及道路冲洗用水为7700m3/d)。

(3)排水系统方案

①雨水系统方案

根据大寨镇区内竖向规划,设计在道路下敷设雨水管道,利用重力作用直接排入对规划区无影响的天然水体。大寨镇区内雨水管径为DN300-800.

②污水系统方案

按照道路坡向,污水管平行于道路中心线布置,最终排往城市污水处理场集中处理。大寨镇区内污水管径为DN500-1000.

(4)管材

考虑到气候以及耐久性等因素,大寨镇区排水管网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

9.3供电规划

(1)规划原则

确定大寨镇区内电源点的电源类型和容量,综合大寨镇区内的具体条件和发展的要求,合理选择电源点的位置。

(2)用电负荷预测

采用负荷密度法进行负荷预测,居住区建筑面积电力负荷取40W/m2,商业区建筑面积电力负荷取100W/m2,公建区建筑面积电力负荷取80W/m2,预测如下表:

大寨镇区用电负荷预测表

取同时率为0.8,则预测本区的实际用电负荷为15.63万KW。

(3)电源及供电线路规划

①变电所规划

根据负荷预测结果,本区远期的用电负荷为15.63万KW,在规划区内建设110KV变电站已足够满足变电站用电需求。

区内部分电源由周边现状变电站提供。

②高压线路规划

本次大寨镇区域内,对新建或已建筑的高压架空线路均应严格按电力有关规范设置高压保护走廊,110KV及以上高压线路均采用架空线方式。110KV高压走廊宽度为15-25m。

③配电网规划

在新建的居住区、公建区内,根据负荷预测设置10KV开闭所,考虑到其转供容量为10000KVA,故需设置15-16个10KV开关房,开关房设置在建筑物首层;10KV公用变电房,单台主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1000KVA;用电负荷较大的用户可设置10KV用户专用配电房,单台主变压器容量视具体负荷而定,单台主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2000KVA。开关房与配电房宜连体设置。

9.4通信规划

(1)规划目标

规划区内无电信局,电信线引自新桥北路以西的电信局。故本次规划可结合总规中的电信管道布置原则,对规划区块内电信线进行合理布置,统一规划。规划期末城区域内信息通信信息化指标如下:

①宽带接入:居民用户宽带普及率100%,宽带接入速率达到“千兆到楼,百兆到户”。

②移动通信:移动用户渗透率为100%,实现2G、3G网络全覆盖,并兼顾4G。

③有线电视:居住用地,每户拥有2个信息端口,其他工作用户按每企业单位配置5-10个信息端口计算。

④无线城市:实现无线宽带接入全覆盖。

(2)电话机数预测

居民用户电信容量以居民户数及每户拥有的电话数进行计算;公建用地电信容量以公建用地面积或公建建筑面积计算;工业用地电信容量以一定的工业用地面积或工业建筑面积计算。规划区域的固定电话容量为以上几方面的预测之和。预测如下:

大寨镇区固定电话装机数预测表

根据上表预测,本区电话需求量为6445部。

(3)电信设施及管网规划

①电信局建设

根据市话预测结果及总体规划布局,电信局局址布点遵循“大容量,少居所”原则,本规划区内规划1座电信局,占地2500平方米,容量为3万门主要对本区配线。

②通信管道规划

由于本区域范围内的道路并无任何通信管道,因此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集约化建设所有运营商的通信管道,并考虑预留容量,一次性建成,避免以后道路的重复开挖。

电信管道走向原则:布置在道路的人行道上(或慢车道上),东西向道路沿道路南侧布置,南北向道路沿道路东侧布置。与各种管线之间距离应严格按有关规范执行。

在建设区内道路或开发土地时,应严格按规划要求予以预埋电信管道或控制电信局址,禁止随意占用。

(4)邮政规划

根据城市人口密度考虑邮政所的服务半径,规划在本区内设置一个邮政所。

9.5燃气规划

(1)规划原则

①在本区域总体规划和上一级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合理规划燃气发展的需求、气源和官网布局。

②实施本地区由液化石油气向天然气的气源转换步伐,加快天然气清洁能源的利用及燃气技术更新和改造,提升当地居民生活质量,满足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③充分考虑供气近期和远期相结合,严格遵守国家、行业和主管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

(2)用气需求预测

本规划区采用天然气,供应的对象主要为民用炊事、公共建筑餐饮及生活热水用气。近、远期均按3.5万人配套,近期气化率为80%,远期气化率为100%。人均天然气单位指标取0.23m3/日,公建配套按居民用气量的65%考虑。天然气日用气量为1.33万m3。

(3)燃气管网规划

考虑区内天然气使用安全可靠性,管网成环状和支状相结合,布置在人行道或慢车道下,布置管径为DN200-DN300。

(4)规划建设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规划区气源为黄家堡附近设一座天然气门站,燃气管网压力级制为中压一级。门站供气压力采用 1.0MPa,市区用气直接由门站减至中压B级(0.05~0.2MPa)。

9.6供热规划

(1)供热原则

①结合区域总体规划,确定大寨镇区的供热需求、热源形式和管网路由。

②充分考虑近期和远期结合,兼顾今后的发展需求。

③参照《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的各项要求设计。

(2)供热需求预测

大寨镇区供热用户分为居民和公建俩类,根据大寨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建筑面积为146.6万㎡,公共建筑面积为115万㎡,更具GJJ34-2010,居住建筑的采暖供热指标取45W/㎡,公建建筑取70W/㎡。大寨镇区的总供热负荷为146.47MW。

(3)热源规划

根据杨凌区总体规划,规划区热源为热电厂,并规划在城北新建一动力站,占地约13公顷。供热规划四个分区,各区设集中供热站。

(4)管网规划

规划区采用二次热网供热系统。

规划区一次热网主干管沿XX路和XX路敷设,其余热力支管接XX路和XX 路热力主干管。

9.7环境卫生规划

(1)规划目标

片区主要水体水质保持在IV类标准以上。至2020年,规划区内GDP能耗小于1吨标煤/万元,单位GDP水耗小于100吨/万元。至2020年,垃圾密闭化收集率达100%,尽量实现压缩收集。

(2)环卫设施规划

规划新建公厕,建设标准为二类及以上,建筑面积为80m2。

废物箱设置间距:商业大街为50——100米,行人多则设置密度高;主干路、次干路、有辅道的快速路为100——200米;支路、有人行道的快速路为200——400米。

(3)规划措施

①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

②污染防治

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加强对有毒化学品、危险废物的管理,及时排除环境风险。

③固体废弃物处理规划

规划区内固体废弃物处理优先选择回收利用,对于不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分类集中收集后送至各相关有资质的处理厂处理,杜绝无组织,散乱式排放。可回

收利用的废弃物包括;纸张、玻璃、橡胶、金属以及其他可用作原料或辅料的下脚料。

9.8综合减灾规划

(1)消防工程规划

①消防组织标准

危险性大的大中型企业设置专职消防队;各企事业单位和大型商业娱乐业单位设置义务消防队或消防员。

②消防安全布局规划

a.限定建筑物耐火等级

建筑物耐火等级要求为一、二级,控制三级,禁止四级。

b.消防供水

规划区消防用水主要依靠城市供水系统,因此城市供水系统应尽快完善供水和加压系统、消防车取水口和消防栓等设施,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消火栓设置间距小于120m,并充分利用自然水体作为消防水源。

c.消防通讯

建立完善的火灾报警和消防指挥通讯系统,利用有线和无线通讯系统,做到迅速、准确、可靠。逐步建立消防地理信息系统。

d.消防通道

加快道路网建设,增加道路密度,改善消防通道所信赖的大环境,提高车辆通行能力,保证消防车辆的通行。规划消防通道间距不大于150m,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m。

(2)抗震防灾规划

①设防标准

为了提高规划区的综合抗震能力,普通建筑物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 g 设防,临时建筑和轻型建筑可不设防,重要建筑物和生命线系统设施例如水厂、变电所、通信设施、车站、医院、消防站和中学校等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 设防。

②避震疏散规划

规划避震疏散服务半径为300——500米,人均疏散面积4平方米以上,疏散场地结合规划布局统一布置,主要为公园、绿地、广场、运动场等开阔地,主要为规划区内的公共绿地和规划区内的公园。

疏散通道应保证居民疏散和救护人员、物资快捷安全,保障通向内陆主要通道畅通无阻,要求道路两侧建筑物倒塌后有7-10m的通道,镇区以城市对外交通干线及城市主干道作为疏散通道,连接疏散场地的次干道为次要疏散通道,使居民在受灾时能安全疏散撤离。

③生命线系统防灾规划

a.交通系统

规划主要交通设施按地震动峰值加速0.10g设防,并保证与市区和邻近地区

联系道路的通畅,使抗震救援物质迅速到达灾区。城市道路按照规划保证宽度,在疏散通道的两侧按照要求控制建筑高度。

b.供水系统

水厂主要构筑物应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各片区应逐步达到双水源供水,城市主干管全部采柔性接头,完善供水管网系统,确保震后医疗救护、供电、消防和居民生活用水。

c.供电系统

110kv变电所必须达地震动峰值加速0.1g 设防要求,110kv电线全采用地埋形式。

d.通信系统

采用多种通信手段,保证抗震救灾指挥中心和现场同供水、供电、消防、公安、医疗等关键部门的通信畅通,建立与上级抗震主管部门、市指挥机构的热线、专线电话及无线通讯设备。

④次生灾害防治规划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是火灾、水灾和瘟疫,应结合防洪规划、消防规划和生命线系统规划综合考虑。

火灾:对易引发火灾的单位,例如储存有液化气、成品油、易燃化学品等的工厂和企业,加强抗震设防,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治体系,在火灾时能够基本自救。制定事故应急救荒作援预案,并演习修订。

水灾:在满足防洪规划要求的同时,建立地震预报、报警系统,加强邻近河道综合治理,制定疏散和避难措施,并演习修订。

瘟疫:提高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能力,保障疏散救援通道畅通,尽早得到援救。

(3)人防工程规划

①规划目标

大寨镇区以发展人防工程网络化为目标,合理开发地下空间,从而全面提高大寨镇区的综合防护能力。

②指导思想

坚持“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以工程建设为主,以完善工程配套和连通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城市的防护防灾能力为目标,加快人防建设的步伐,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③人员掩蔽工程

城市的建筑应按《人民防空法》的规定设置防空地下室作为人防隐蔽,并充分利用山体和广场等有利地形修建战时人员隐蔽工事,增强防空袭保护能力。

④避难场所

结合居住和公共建筑的建设,修建平战结合的两用防空地下室。结合城市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汽车站、体育馆等,修建平战两用的防空地下室。

10.城市“四线”控制规划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发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

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在规划范围内建立“四线”规划控制体系,并制定相关规划控制导则。“四线”规划控制体系包括绿线、蓝线、黄线、紫线。

10.1绿线控制

(1)绿线的划定:是指规划范围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2)绿线导控要点

本区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

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在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10.2蓝线控制

(1)蓝线的划定:是指本区规划确定的河、湖、渠和湿地等本区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2)蓝线导控要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蓝线范围内进行违反本区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不得擅自填埋、占用蓝线内水域;不得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不得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不得进行其它对本区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在蓝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10.3黄线控制

(1)黄线的划定:指对本区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新城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2)黄线导控要点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黄线范围内违反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不得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未经批准,不得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新城基础设施;不得进行其他损坏基础设施或影响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活动。

在黄线内进行建设,应当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在黄线内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应当依法向规划行政主管

部门申请办理城市规划许可,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迁移、拆除黄线内城市基础设施的,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相关手续。

10.4紫线控制

规划区域内没有文物保护点,无需控制紫线范围。

11.规划控制体系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 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 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7号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 第7号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6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一日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 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出让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应当按照《城乡规划法》第六条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

设活动是否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行为。 第二章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六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他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七条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控制性详细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 第八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历史文化遗产、公共安全以及土地权属等因素,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需要,妥善处理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第九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经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遵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第十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一)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 (二)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

南川东胜北固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重庆市南川区北固、东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一、规划范围 东胜、北固工业园区位于南川城区东部,总面积约11.5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2.2平方公里的工业片区已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本次规划将对剩余的用地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北固、东胜工业园区(以下简称规划区)规划用地南以渝湘高速公路为界,北至工业园区起步区,西临花山,东以自然山体为界,总面积约为9.36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及开发态势 (一)自然环境: 1、气象水文 规划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湿度大、春旱、夏热、秋多绵雨、冬季多雾的特点。据南川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6.93°C,极端最低气温-1.5°C(2000年2

月10日),最高气温41.4°C。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91.8毫米,但雨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5—70%,且多大雨、暴雨。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为94.4毫米。 区内河流较发育。位于规划区中部的龙岩河由南向北贯穿整个规划区,属常年性河流,由南向北流注入大溪河,为大溪河一级支流。河面最宽处25.0米,最窄处8.0米。在规划区南东侧土桥附近,常年水位533.28米,最高洪水位537.17米(1999年二十年一遇的洪水),多年平均流量4.73立方米/秒,平均纵坡降0.5%。 位于规划区西北部的凤咀江为龙岩河的一级支流,由南向北在规划区北西部的薜家嘴角塘注入龙岩河,属常年性河流。河面最宽处9.0~30.0米,最窄处5.0米。在规划区北西侧薛家嘴附近,常年水位497.87米,最高洪水位500.76米,多年平均流量2.05立方米/秒,平均纵坡率0.7%。 2、地形地貌 规划区属于南川区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三片中的东胜片区和北固片区,处于两山之间的盆地之内。 规划区南高、北低,区内海拔最高点位于南部观山顶,最高点高程为607.2米,最低点位于规划区内龙岩河的末端,最低点高程为490.3米。区内除有观山坡等三处集中的山体之外,其余用地均较为平坦,用地建设条件优越。 规划区内观山坡等山体植被情况良好,其余大部分为农地。 (二)社会经济环境: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图文

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路线 1 设计思路 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图 前期策划(重点1)--现状调研(重点2)--方案编制(重点3)--汇报论证(重点4)--报批归档(重点5)--质量与服务保障(重点6) ????重点详解 重点1:前期策划 1、项目组成立,内部分工,责任到人,总体工作计划安排;

2、副总、项目负责人主持,台州市总规、椒江区分区规划与地方控规编制技术规范文件学习,理解与常规不同之处,并留有记录; 3、针对下陈、三甲片区的区域协调、功能定位及较复杂的现状条件,编制系列调查表格和调查要求规则,并经副总、项目负责人修改确定,重点开展对企业和农村社区的问卷调查; 4、根据控规编制工作的一般规则,提出需甲方提供的资料清单和配合事宜。 重点2:现状调研分析 1、接收甲方提供的地形图,调研外围及内部已确定的“六线”(道路、绿地、河道、文保、市政、高压下走廊)和背景资料; 2、听取当地有关部门对片区概况、发展态势及有关规划、近期建设动向和相关专业规划的介绍; 3、进行系统的土地利用、产权属性和建筑、风貌景观等开展田野调查,根据制订的调查规则进行图上作业、标注、拍照等,同时对重要企事业单位、大用地单位、重要建筑、可能进行规划调整的产权单位和设施进行发展调查; 4、系统对所属政府有关部门、业主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如人口、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大单位等; 5、系统对相关规划及管理信息进行调查; 6、进行土地利用等现状图件的电子版汇总制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调查。 重点3:方案编制 1、编制现状调研分析报告,进行院内部讨论交流,重点在与城市关系和片区理解,上位与周边规划关系研讨,类似案例研究; 2、对发展思路、空间布局进行多方案比较,要求参加的规划专业人员均应提供一个以上方案,并进行内部交流,在此基础上汇总形成概念性初步方案;

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doc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成都分院2008.02 1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 1、区位关系 **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 **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1、**区基本情况。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

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有利条件 A、区位优势。**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 2、不利因素 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 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现状概况 (1) 1.1 区位条件 (2) 1.2 自然与文化资源 (2) 1.3 核心区现状分析 (3) 第二章规划原则、目标和指导思想 (5) 2.1 规划编制依据 (5) 2.2 规划思想 (5) 2.3 规划目标与原则 (5) 第三章规划区功能与人口规模 (7) 3.1 环境容量分析 (7) 3.2 主体功能区规划 (8) 3.3 人口规模预测 (9) 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 (11) 4.1 布局原则 (11) 4.2 规划结构 (11) 4.3 用地规模 (11)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2) 5.1 交通规划策略 (12) 5.2 道路网格局 (12) 5.3 对外交通规划 (12) 5.4 核心区交通规划 (12) 5.5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3) 5.6 停车场规划 (13)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15) 6.1 居住用地总体布局 (15) 6.2 居住组团规划 (15) 6.3 居住建筑风貌控制 (15) 6.4 居住区配套设施 (15) 第七章公共设施规划 (17) 7.1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17) 7.2 商业用地布局 (17) 7.3 旅馆业用地布局 (17) 7.4 休疗养用地布局 (17) 7.5 文化娱乐用地布局 (17) 7.6 非市属办公用地布局 (18) 第八章绿地水系与景观规划 (19) 8.1 景观格局 (19) 8.2 绿地系统规划 (19) 8.3 水系蓝线与防洪规划 (19) 第九章土地开发管理与控制指标 (21) 9.1 土地利用要求 (21) 9.2 开发时序 (21) 9.3 开发控制指标 (21)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23) 10.1 整体空间设计要求 (23) 10.2 建筑设计 (23) 10.3 环境景观控制 (24) 10.4 附属设施配置引导 (24) 第十一章度假旅游策划 (26) 11.1 整体旅游特色定位 (26) 11.2 度假旅游开发策略 (26) 11.3 旅游项目策划 (26) 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8) 12.1 给水规划 (28) 12.2 排水规划 (28) 12.3 雨水规划 (28) 12.4 供电规划 (29) 12.5 通信规划 (30) 12.6 燃气规划 (30) 12.7 环卫设施规划 (30) 12.8 管线综合规划 (30) 12.9 消防规划 (31) I

上海城市规划师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评析考试题

2017年上海城市规划师: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 评析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不属于镇区建设用地标准的是 A:镇区的用地规模 B:绿化用地比率 C:建设用地比例 D:建设用地选择 E:综合治理 2、建筑总平面布置,是结合特定性质的建筑物进行的一项的场地设计任务。 A:合理性 B:技术性 C:综合性 D:科学性

E:经济政策 3、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道路平曲线半径为60~100 m时,对小型汽车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m。 A:0.35 B:0.50 C:0.70 D:0.95 E:经济政策 4、某女,38,持续发热15天,伴有头痛、乏力、腹痛、腹泻,查体:体温40℃,脉搏94次/分,肝脏于右侧肋下1cm可触及,血常规:×109/L,;ALT98U/L,HBsAg(-),肥达反应“O”1∶80,“H”1∶160。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病毒性肝炎 B.急性菌痢 C.伤寒 D.疟疾 E.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规划强制性内容的特点的是。 A:规划强制性内容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违反 B:下位规划不得擅自违背和变更上位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 C:强制性内容必须落实上级政府规划管理的约束性要求 D:涉及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调整,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E:综合治理 6、城市生态系统基本功能中,是指城市是区域经济集聚增长的结果,同时又引导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好坏。 A:生产功能 B:还原功能 C:生活功能 D:区域主导功能 E:经济政策 7、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来源于。 A:欧文的“乌托邦”(Utopia)概念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人流、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地段,是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加强城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文化娱乐、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金融、居住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突出“新城区、新形象、新人文”的规划主题,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规划范围东起宁连公路,西至瀛州路,南起海宁路,北至苍梧路,规划用地面积675.5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朝阳路、海宁路,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即瀛州路、郁州路、科苑路和学院路,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苍梧路与宁连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交通十分便捷。从区位角度分析,新区处在一个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从城市空间、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析,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其中苍梧小区、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建的居住区,其建筑造型、小区绿化环境、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水平。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苍梧路北侧还有连云港的最高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XX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

目录 腾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 第一章规划概况 (1) 一、项目背景 (1) 二、区位 (1) 三、规划范围 (1) 第二章现状综合分析 (1) 一、自然条件 (1) 二、土地使用现状 (2) 三、现状基本特点 (2) 四、现状建筑高度 (2) 五、现状建筑质量评定 (2) 六、现状道路交通 (3) 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 (3) 八、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第三章规划依据、原则、目标与重点 (3) 一、规划依据 (3) 二、规划原则 (3)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重点 (4) 第四章规划范围、规模与功能定位 (4) 一、规划范围 (4) 二、规划规模 (4) 三、功能定位 (4) 第五章规划理念 (4) 一、基本单元理念 (4) 二、缓冲带理念 (5) 三、城市设计理念 (5) 第六章用地布局规划 (5) 第一节规划结构 (5) 第二节居住用地规划 (6) 一、规划原则 (6) 二、居住单元划分 (6) 三、居住人口预测 (6) 四、社区中心规划 (6) 五、中小学规划 (6) 六、表6-2-5 小学用地和建筑标准 (7) 七、幼儿园规划 (7) 第三节公共设施规划 (7) 一、规划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便利中心的建设模式 (7) 第四节工业用地规划 (7) 一、工业布局原则 (7) 二、规划布局 (7) 三、就业岗位推估 (7) 第五节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8)

第六节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8) 第七节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8) 一、物流用地 (8) 第八节绿地、特殊用地与其他用地规划 (9) 一、绿地用地规划 (9) 二、特殊用地规划 (9) 第七章工业产业发展规划 (9) 一、现状分析 (9) 二、工业发展指导思想 (10) 三、产业择定 (10) 四、产业布局规划 (11) 五、工业发展政策 (11) 六、都市工业发展理念 (12) 七、工业发展实施措施 (13) 第八章道路交通规划 (13) 一、规划原则 (13) 二、对外交通规划 (14) 三、道路系统规划 (14) 四、道路衔接规划 (18) 五、城市交通瓶颈解决措施 (18) 第九章绿地系统及水系规划 (18) 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18) 一、绿地规划原则 (18) 二、规划措施 (18) 三、绿地系统规划 (18) 第二节水系规划 (19) 一、规划目标 (19) 二、规划布局 (19) 三、规划策略 (19) 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19) 第一节城市设计原则 (19) 第二节城市设计控制要素 (20) 第三节景观规划 (20) 一、景观规划原则 (20) 二、景观带规划 (20) 三、景观节点规划 (20) 四、城市景观轴线 (20) 五、滨水景观建设 (20) 六、居住景观设计 (21) 七、工业区景观 (21) 八、标志系统 (21) 九、桥梁景观规划 (22) 第四节广告规划控制 (22) 第十一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2) 第一节给水工程 (22) 一、现状概况 (22) 二、规划依据 (22) 三、规划原则 (22) 四、规划用水量 (22) 五、水源选择 (23) 六、给水管网规划 (23) 七、消防用水 (23)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一、规划背景 (4) 二、规划内容 (4) 三、技术路线 (4) 第二章现状解析 (5) 一、现状基本情况 (5) 二、规划区现状土地利用概况 (5) 三、现状建筑评价 (6) 四、规划区发展特征及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6) 第三章上位规划、相关案例解读及规划对策 (7) 一、上位规划要求及解析 (7) 二、相关案例解读 (8) 三、纯化镇镇区发展趋势判研 (10) 四、现状土地资源供给分析 (10) 五、规划对策 (11) 第四章规划总则 (12) 一、规划依据 (12) 二、纯化镇中心区范围 (12) 三、规划原则 (12) 四、规划目标 (12) 五、规划区功能定位 (13) 第五章土地使用规划 (13) 一、规划构思 (13) 二、规划结构 (14) 三、用地布局规划 ......................................................................................................................................... 14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17) 一、规划原则 (17) 二、对外交通规划 (17) 三、道路系统规划 (17) 四、交通设施规划 (18) 第七章绿地系统规划 (19) 一、绿地规划目标与原则 (19) 二、绿地系统布局 (19) 三、绿化种植 (20) 第八章道路竖向规划 (20) 一、规划依据和原则 (20) 二、竖向规划设计 (20) 第九章给水工程规划 (21) 一、编制依据 (21) 二、用水量预测 (21) 三、水资源现状及利用方案 (22) 四、供水水质与供水水压规划 (22) 五、供水系统规划 (22) 第十章污水工程规划 (23) 一、编制依据 (23) 二、编制原则 (23) 三、排水体制 (24) 四、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十一章热力工程规划 (25) 一、规划依据及原则 (25)

01-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增城市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石滩镇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前言 增城市石滩镇是广东省的中心镇,是广州市确定的2003年首批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重要的地理区位和巨大发展潜力使其成为广州市近期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 石滩历来重视规划工作,并十分注意规划的实施和安排,2005年8月份,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广州市规划局的终审,进入实施过程中。目前,许多总体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还在推进,石滩新城区的建设成为建设新石滩的重点。 为了切实推进石滩新镇区的城市建设,尽快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土地的开发,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石滩镇人民政府委托,开展石滩镇新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在规划过程中,增城市石滩镇各级政府和领导都十分重视,给予项目组极大的方便和支持,同时,也为项目的规划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谨此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规划背景 石滩地处增城市南部快速发展区,北部紧邻增城市区,南部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大市东莞一江之隔,是广州产业东移的主要阵地之一,直接接受广州,东莞的辐射。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石滩旧镇区位于广深铁路以北,增江河以西,增滩公路以东,由几个村庄聚合而成,镇区面积狭小,道路狭窄,功能混乱,村镇混杂,城市面貌落后,不能起到中心镇应有的服务和辐射功能,也不能满足新时期石滩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另外,改造旧镇区涉及面广,成本高,且旧镇区不能充分体现石潍中心镇区的新面貌,因此,在合适的地方建设新镇区,提升石潍的中心镇功能,以增强石滩的辐射和吸引作用十分必要。 石滩镇总体规划已就石滩新城区的选址做了安排。新镇区位于旧镇区以北,增滩路东南侧,增江河以西,交通便利,有旧镇区的依托,且地势低平,景色秀丽。 目前,围饶新城区的开发,许多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开展,如增江河堤,东西向主道和南北向主干道的建设等。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新城区的建设,建造21世纪具有石潍特色的新型城区,对新城区做控制性详细规划就且得既必要且迫切。 石滩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就在此背景下展开。 第二章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4.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试行)(2005.6) 5.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7.《增城市石滩镇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三章现状条件分析 一、区位分析 规划区位于增滩公路东侧,增江以西,北部与郑田工业区隔广惠高速公路相邻,南面与石滩镇元洲村隔江相望,规划范围约4.08平方公里。 规划区现状人口约3000人,其中仙塘村1230人,顾屋村1882人。 新区周边环境优美,地块分布较为完整,是理想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且新区与旧镇区紧密相连,是旧镇区的自然延伸,易于接受旧镇区的辐射,形成新区。

西湖镇总规优化、控制性详规及城镇风貌设计项目书

西湖镇总规优化、控制性详规及城镇风貌设计项目书一、项目名称 山东省日照市规划局东港分局西湖镇总规优化、控制性详规及城镇风貌设计项目 二、项目内容 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规划内容深度要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思路,对西湖镇镇域范围内的用地布局、产业发展、设施配套等空间资源统筹协调,按照产业集聚、空间集约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统筹城市建设布局,突出主导产业,培植发展特色,创新体制机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间距、建筑后退红线距离、机动车出入口方位等控制指标,确定各级道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城镇风貌设计(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特色发展目标及定位,完善城市功能结构,构建景观风貌系统,营建公共空间体系,加强对街区、界面、建筑群体关系、建筑高度、环境景观设施等的控制和引导,对街区和地块的空间形态、建筑形体、开敞空间、交通与通道、地下空间、建筑与景观设计等提出具体的管控要求,提升整体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活力。 三、技术要求 1、规划范围 总体规划规划范围为西湖镇镇域,总面积81.7平方公里。 控制性向西规划规划范围为西湖镇驻地。范围在乐台河以南以东,规划南环路以北,马安村以西,规划面积约283.38公顷。

城镇风貌设计(城市设计)范围为镇驻地核心区。 2、规划内容 一、总体规划层面 (1)镇域村镇体系规划:提出城镇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预测镇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 (2)分析城镇职能、提出城镇性质和发展目标。 (3)按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引导人口、产业、城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与布局重点。落实上位空间规划划定的“三区三线”,明确本级管制措施和落实路径。 (4)优化全域空间格局,落实重大空间布局,提出宏观的开发开放格局、区域协调格局、城乡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布局、生态修复格局、乡村振兴格局等重大格局; (5)提出产业发展目标、主导产业选择及产业空间布局。 (6)确定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发展布局; (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 (1)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限,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2)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3)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4)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5)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三、城市设计(城镇风貌设计)层面

大兴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街区控规深化方案

大兴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控规深化方案)摘要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整个大兴新城核心片区,北至黄良铁路,南至六环路,西至芦东路,东至京山铁路和京开高速公路,包括0101街区、0102街区、0103街区三个以建设用地为主的街区及0104街区、0105街区、0106街区三个以外围绿化为主的街区。 规划定位 本次规划确定的大兴新城核心区整体定位为:北京大兴新城的城市中心区,集区级行政办公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与公共服务中心等多种职能于一体,工作与生活环境良好的新城发展片区。同时,核心区也是北京东南向战略发展的节点、新城功能转型发展的核心。 用地规模控制 规划区总用地845.82公顷,包括居住用地112.38公顷、公共设施用地61.74公顷、多功能用地38.51公顷、道路广场用地150.78公顷、市政公用设施用地9.99公顷、绿地456.64公顷(包括高尔夫球场用地及埝坛公园内水面)、其它水域9.78公顷。 0101街区面积为121.33公顷,以建设用地为主。 0102街区面积为122.37公顷,以建设用地为主。 0103街区面积为120.34公顷,以建设用地为主。 0104街区面积为351.62公顷,以高尔夫体育用地、埝坛水库公园绿地为主。 0105街区面积为76.61公顷,以生态绿地和防护绿地为主,含有现状水厂、变电站等少量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0106街区面积为53.56公顷,包含埝坛村的村镇改造建设用地17.50公顷,其它为绿地。 建设规模控制 规划区总建设规模418.07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建筑180.44万平方米、公共建筑121.97万平方米、多功能类用地内建筑107.37万平方米、市政设施建筑5.17万平方米。 0101街区总建设规模约为168.06万平方米; 0102街区总建设规模约为110.02万平方米; 0103街区总建设规模约为100.02万平方米; 0104街区以绿化为主,不是大规模建设街区,具体建设规模根据公园及绿化建设需要确定; 0105街区总建设规模约为1.18万平方米; 0106街区总建设规模约为38.79万平方米。

控制性详细规划样本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 定义: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要以对地块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都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保规定为重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控制和引导。 2.控制性详细规划作用: 2.1承上启下,强调规划延续性。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心价值即在于“承上启下”。 2.2与管理结合、与开发衔接,作为都市规划管理根据。 2.3体现都市设计构想。控制性详细规划可将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宏观都市设计构想,以微观、详细控制规定加以体现。 2.4都市政策载体。 3.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特性: 3.1通过抽象表达方式实现规划意图 3.2具备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3.3综合性

3.4刚性和弹性相结合控制方式 3.5规划性和引导性结合 3.6通则式与判例式结合 3.7动态控制与互相转化也许(兼容性规定) 3.8强制性内容提出 4.控制性详细规划目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目的是指在都市总体规划指引下。 4.1明确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与上位都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中相应内容相衔接,使之可以进一步分解和贯彻,拟定该地区在都市中分工。 4.2根据上述发展定位,综合考虑现状问题,已有规划、周边关系、将来挑战等因素,制定所涉及地区都市建设各项开发控制体系总体指标,并在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环境质量等方面配制上贯彻到各地块,为实现所涉及地区发展定位提供保障。 4.3为各地块制定有关规划指标,作为法定技术管理工具,直接引导和控制地块内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5.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 是通过指标制定来实现,其核心内容是其各项控制指标,可以分为规定性控

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控规)12.06.12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背景 商都县属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位于乌兰察布市东部,属后山地区。北部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镶黄旗为邻,东北部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接壤,东部与河北省康保县、尚义县相连,南部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衔接,西部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毗邻。 商都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冀、蒙交汇处,是连接京、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部和北部以及东三省和蒙古的重要枢纽;是承接中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环渤海经济圈”辐射大西北的前沿地带。集通铁路贯穿全境,呼满省际通道、商张、商集、商化、商土等级公路四通八达。 集通铁路及省际通道、商都—张北、商都—乌兰哈达、商都—土牧尔台、商都—化德五条公路干线穿过县城七台镇。依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城区规划总用地为28.5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为17.33平方公里,本次规划区位于七台镇城市建设用地及部分规划总用地范围内的12.76平方公里用地。 商都县有电力、重化工、农畜产品加工和矿产品四大主导产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正劲,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物流运输和商贸餐饮为重点的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16.3%;财政收入完成7088万元,同比下降38.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亿元,同比增长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49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4元,同比下降20.2%。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全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城镇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商都县在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了城镇建设步伐.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相结合,2009年,投资4.1亿元,新建混凝土道路13条,面积7.6万平方米,同步铺设了排污管道6632延长米、供水管道。7900延长米、供热管道6000延长米;更新和栽植各类树木2.8万株,安装路灯332机,对街道两侧路林中毁坏枯死的树木进行了更换补植,新建道路全部实现了绿化亮化;在七台大街绿化带建防护栏4200延长米;完成了府前广场和文化公园广场改造任务;新建了华都、廉租房等住宅小区,实施了万福花园、新都佳苑等商住小区二期工程。城镇承载能力和聚集能力的增强,有效地促进了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2亿元,同比增长24.4%。通过全方位建设,城镇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城镇人口由2008年的12.18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2.38万人,城镇化率由去年35.8%提高到今年的36.4%,提高了0.6个百分点。 2010年紧紧抓住全市“两个文明”现场会明年将在商都县召开的契机,大力开展以“兴城建、上水平、塑形象”为主题的“城镇建设年”活动,努力提高全县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旧区拆迁改造与新区扩容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力量实施好七台镇市政建设工程,以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促进旧区更新改造,改善城市环境形象,落实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所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为七台镇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布局、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环境容量等管理提供技术依据和措施,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工作的开展,特编制《商都县七台镇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上位规划要求 在上一轮《商都县七台镇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论述商都县七台镇的城市总体空间发展目标是:以经济繁荣、生活小康为目标,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把商都县建设为商贸繁荣,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城镇。构建以城市现状及自然地理条件,城市布局发展呈集中团状的空间布局形态。以“一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案例分解

大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1.概况 1.1地理位置 杨陵区位于东经108°—105°07′,北纬34°12′—34°20′之间;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安—宝鸡的中间位置。杨凌东隔漆水河与武功县相望,西、北与扶风县相连,南以渭河为界与周至县相邻。 大寨镇位于杨凌区北部偏西,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西至隋文帝杨坚陵与五泉镇接壤,北以韦河与武功镇隔河相望,南以陇海线与李台乡相邻。 1.2历史沿革 大寨镇是杨陵区下辖镇。1984年建大寨镇。辖蒋家寨、周家村、官村、陈家沟、黎张沟、杜家寨、大寨东、大寨西、西小寨、孟家寨、东卜、西卜、南卜、梁氏窑14个村委会。 大寨镇属于杨凌区,杨凌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在农业方面这里一直以来主产小麦、玉米、苹果、猕猴桃等。 1.3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规划区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南侧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区内属典型的河谷地貌类型。本区域系河流冲积平原,土地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不大,地面平均坡度1.12%。 (2)水文气候 大寨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而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特征。东风和西风为区内常年主导风向,最大风速21.7米/秒。区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等,其中干旱是本区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杨凌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7亿立万米。其中地表水资源28.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8.26%;地下水资源0.34亿立方米,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1.18%;大寨镇内也有水系穿越,水资源相对也是比较丰富的。 (3)土壤植被 地面组成物质以第四纪黄土为主,其土层深厚,成土速度较快。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灌溉方便,宜于农作物生长,属比较优质而宝贵的地资源。 大寨镇自然植被属森林草原带,自然植被几乎全部为人工植被所替代。植被类别主要是河滩堤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沟坡水土保持防护林、道路村镇防护林等。 2.现状综合 2.1土地利用现状

城关乡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新郑市城关乡(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小组成员:张俊杰201211010015 魏娟朋201204030058 张鑫鑫201204030042 指导老师:郭芳华 王昭娜 2015年6月

第一章总则 为了落实《城关乡镇总体规划》(2009-2030)的意图,为城关乡镇的建设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使城关乡镇的建设能够协调有序,适应当前小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合理利用土地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及居民生活环境,特制定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5、《新郑市城市总体规划》 6、《新郑城市规划条例》 7、《新郑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8、《新郑市控制性详细编制审批办法》 9、《新郑市控制性详细编制成果办法》 13、各种相关设计规范 第四条规划原则 1、整体发展的原则:加强城镇与周边的整体关系,通过合理的用地布局和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发挥城镇综合功能。 2、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人们不断发展的需求,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环境。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利用资源,整合土地,体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要求。 4、有效规划控制的原则:通过有效的合理优化土地及建立规划控制手段,营造适合于21世纪生活观念和发展方式的新型城镇。 5、近远期结合的原则:兼顾不同发展阶段,保证发展与实施的分阶段相对独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并使规划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第五条规划目标

建设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社区职能互补的现代中心城镇。 第六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各种规划图(则)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则)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割,规划文本及规划图(则)具有法律效力。 第七条本规划区内的规划建设,包括修建性详规、城市设计以及建(构)筑物的新建及改、扩建的规划管理工作,均应以本规划为依据。 第二章规划区功能及规模 第八条功能定位 依托城关乡镇所富有的自然生态景观,以农业和旅游业为发展导向的新型生态城镇。 第九条用地规模 总规划用地为6.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30000人。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 第十条规划结构 依据规划区的规划定位,结合规划区内的地形情况及用地的市场开发态势,形成了一横三纵的景观轴线,各个中心散布其间,形成系统通透的结构体系。 第十一条用地规划布局 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1.14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的37.90%,人均38.43平方米。 2、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用地 规划教育机构用地0.14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的4.63%,人均4.67平方米。 保持现有中学用地规模。在各个居住片区集中布置小学幼儿园,0.12平方公里 3、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对外交通用地0.15平方公里,占总建设用地的4.91%,人均5.04平方米。 4、绿化用地

三门滨海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2.9

前言 在三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开发三港,建设新城”的总体战略指引下,为加快滨海新城发展步伐,三门县建设规划局会同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于2007年组织编制了《三门县滨海新城概念规划》和《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年)》。 在以上规划工作的基础上,为有效指导滨海新城实施建设,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利益,三门县滨海新区管委会又委托中国城市规划院承担《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滨海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一章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 4.《三门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5.《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2007—2020)》 6.国家相关规范及浙江省台州市相关地方法规及技术规定。 7.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05)二、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 启动区是三门县滨海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决定滨海新城未来的走向。规划必须按照《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分用地功能,深化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内容,特别要使涉及公共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启动区成为滨海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2.保障公共利益原则——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土地使用和开发的依据,也是地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是政府对社会施加影响的公共政策。因此本规划要突出保障公共利益,区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明确社会各利益集团和个人在城市发展中的权力和义务,对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控制和引导。 3.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 规划在落实地方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的同时,还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如集约利用土地、节能环保等政策。启动区规划运用合理的策略选择、科学的指标制定、完善的系统设计等规划手段,发挥规划综合效能,打造用地集约、设施高效与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4.可操作性原则——符合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 本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开发建设的法定文件,要充分结合地方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条理清晰,容易操作。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规划要求的刚性和弹性上,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开发建设要求作为强制内容,是刚性的,其他要求为引导性内容,具有弹性。 三、规划范围 根据《三门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确定三门县城E片区02单元(以下称滨海新城启动区)规划范围为西起狮子山和乌龟山脚,东至滨经二路和金鳞湖东岸,南起海游港,北至横港河北岸,规划面积866.18公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