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易筋洗髓运身图说

易筋洗髓运身图说

易筋洗髓运身图说

此《易筋洗髓运身图说》,摘选自清代周述官(得传于嵩山少林寺静一空悟法师所传授)的《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分正身图说、侧身图说、半身图说、屈身图说、折身图说、纽身图说、倒身图说、翻身图说、行身图说、坐身图说共十大式。此十大式,每一式都在“易筋洗髓”总原则下有一个运动的侧重,实为病衰体弱者对症下手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十大式综合修炼,则对疏通周身百脉,宣和气血,强筋壮骨,疗病防病,健身康体,益寿延年,甚至发挥出技上的内壮神勇,都有显著的效益。如果习练者在进行该动功修炼的同时,又能兼习静功内炼内养,无疑大有益于性命修养,奇效自不待言。

《易筋》、《洗髓》二经,传说为佛门达摩祖师所传,历史真假如何,莫可考证,通俗地讲,“易筋”就是命功的锻炼,“洗髓”就是性功的锻炼。合起来就是性命双修。这本是道、佛二家传授无上之道的一种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道门中的性命双修功法,也可以分叫“易筋”和“洗髓”。正如《易筋》、《洗髓》经的理论中所反复强调的,不要在教而泥教,不要执着于文字相。当然,也不能执着于语言相、功法相。修身养性的功夫,主要在于得其本质与真理,若能寻找到适合自己下手的命功、性功,兼而学习,互为修之,何种动功都称得上“易筋”,哪种方式都算得上“洗髓”。本运身图说十大式确为“易筋洗髓”下手正法,但当你通晓了修道真理,能够观三才之道,执三才之行,即知一切法都是灵变的。故希望学此功者,应从功中悟理,再从理中得法,方是真正的捷径。

孔德先生本是一位道家道教的研究学者,而且是道家内丹养生术(亦称仙学养生)的实践家。在他研究实践中,自然也涉及到佛家、儒家的理论学说及性命法诀。他认为,道家仙丹养生界,自唐以降,像吕洞宾、陈挂、张三丰、黄元吉、伍冲虚、柳华阳等一代代修炼大家,一贯持儒释道“三教圆融”之说,不但有其道理,也体现了他们不拘门户之见的博大胸怀。先生于1995年曾为《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古籍注解,并以《易筋洗髓大全注解》出版该部典籍,就认为佛门中的理论与性命双修法诀,与道家有许多相通之处。并在研究中发现,历史上,道佛两家有许多互相学习互样交流的典范人物。特别在武当山,自汉代以来的历朝历代,均是道佛二门共存。有些人,甚至无法硬性把他划归二者中哪一家。先生的研究还认为,就传统武术的“内家”、“外家”而言,实质的判分在于某一武术种类是否符合“天人合一”的大道哲学,是否能与养生并行不悖。能者则为“内家”,非者则为“外家”。故此,历史上道佛门中都有“内家”武术,也都有“外家”武术。少林佛门的“易筋运身图说”,则是名符其实的“内家”。这些观点,在先生《武当内家派述秘》一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中阐述得非常清楚。

孔德先生《易筋洗髓大全注解》一书出版发行后,受到读者普遍欢迎。但由于“易筋”运身图说部分,前人留下的图谱简略,说明文字不够通俗,致使许多照图自学自练的人产生各种疑问。而鉴于精力所限,先生又不能一一作答。故此,先生也早有为读者和广大养生爱好者以录像资料提供参考学习的愿望。但由于机缘未到,亦一直未得如愿。我《中国武当》网站自得与孔德先生结缘后,一直愿为先生了此大愿进行全力合作,经过多次筹备酝酿,今终得如愿以偿。

孔德先生说自己,“既非是佛门中的大德,也非是道门中的高人,更非江湖中的大师,不过是一个从事相关学术研究和实践的学者”。他对《易筋洗髓经》的研究整理,自信不会误导他人。但他强调,本演讲只算起一个入门引路的作用,若要深造,还需靠每一位学功者个人持之以恒地去实践,去努力。

第一式:正身图说

1、环拱站立

松静站立(要领:含胸、收腹、拔背,周身骨节节节放松,

有不松处以口轻舒气即松下),下领内收,舌抵上腭,牙齿轻

扣,表情自然,二目平视。然后,两脚尖呈八字分开,两脚跟

靠紧;将左手阳掌平端于膻中穴部位,右手握拳,拳心朝天,

将右拳放于左掌上。

以上姿势做完,将脚尖踮起站立,闭目收神,排除杂念,

顺其自然调息定气。当一切安定松静后,由口缓缓吐气,由鼻

缓缓吸气,行吐纳法3—5口。行功毕,双脚猛震,身体下沉,气震周身。然后双手上扬,向胸前拢按,直至收归下丹田,自然站立。

2、献杵起功

接前式,两手再由两侧上扬,回抱合掌收于胸前,指尖与鼻尖对齐,再如上式行吐纳三五口。

注意:凡行吐纳之后,仍然保持舌抵上腭。另外,本功中脚尖踮起一法,在做功时若能坚持并适应,可以一踮到底。

3、出爪亮翅

接前式,将两手向前尽力推出,腕直掌平,手臂平直。推时呼气,且将意念关注于腕部之推,收臂腕时吸气,计三五次。

注意:推呼收吸,既有人为作用,也要符合呼吸的自然规律。配合动作呼吸的次数可根据练功者的时间而定。若既想每次做完全功而时间又不充裕,就可减少重复动作与呼吸的次数,反之则可延长次数。总之可灵活掌握。

4、双凤朝阳

前式做毕,在收掌时仅做屈肘动作,使腕臂与肩保持端平,双立掌收回放于肩井前,上应脸两侧,如双凤朝阳之势。式成即自然呼吸三口。

5、飞鹰展翅

接前式,将两掌立掌向左右一字推开,肩臂平直,如飞鹰展翅之势。推掌时呼气,收掌时吸气,计三五次。

注意:此式“展翅”时要尽力推出,意念在腕部,而“合翅”收臂掌则要轻,方合刚柔相济之道。

6、双手托塔

接前式,两掌推出之后,将两手向头顶上方托起,掌心朝天,托起时要尽量用力,如双手托举着万钧铁塔。式成的自然深长呼吸三口。

注意:托掌时以腰为界,上托下镇,使相关肢体骨节拔开来。

7、三峰峙立

接前式,将朝天仰起的托掌向着身前的顺掌,以肩为主平直下落至头两侧。下落时臂膀下垂,屈肘,掌、腕、肘、臂成垂直,两腋夹紧。式成,两小臂立掌与头似三峰峙立,计自然呼吸三五口。

注意:掌腕肘臂下落时以肩相领,且肩节要松,手臂全不用力。

8、龙探左爪

接前式,两脚变成顺步,将左脚向式移一步(成两脚间距与肩等宽),同时将左手从右腕下向后操抱右肩胛骨,右手顺胸前向左侧肩部尽力前撑,如向前探物状,头也向左扭。计自然呼吸1—3口。

9、龙探右爪

接前式,将左脚收回并在右脚旁,右脚向右侧移一步,同时右手上扬向右侧翻下,左手从右腋下放下向左侧抡起,右手翻下后向左腋上插,紧抱左肩胛骨,左手抡起至左肩侧时顺胸前向右肩方向尽力向前插探,头也向右扭。计自然呼吸1—3口。

注意:“龙探左爪”与“龙探右爪”二式可交替连做三次。做比左右二式,先右后左、先左后右均可,不必拘泥何先何后。

10、横肱正立

接前式,将左手放松退回左胸部位,右手从左腋下放下向右抡起与左手一样平端于胸前,两手指尖相对,间距约一拳许,然后两臂以肘为领向左右用力一撑,如以肘向两旁顶撞人之势。撑肘时呼气,松肘时吸气,连做三五次。

11、十指叠叉

接前式,在最后一次松肘时,将两手十指叠叉相交,两臂平端放于颈项前。自然呼吸三口。

12、下按丹田

接前式,将叠交之两手依身顺势下按于下丹田部位。自然呼吸三口。

13、阳掌平撑

接前式,松开叠掌,贴腹轻摩向上,两掌至胸口处阳掌平端向前平撑,撑时配合呼气。撑至极点时,稍再加力一撑。松时吸气。

注意:阳掌平撑时不要挺胸,身体仍是正直站立,仅是两臂端掌平撑。

14、两掌分排

接前式,两掌翻掌向内有似相合,然后随两臂大幅外展向左右分开,掌心斜朝前,分至两边时稍用力一排。分排掌时呼气,式成后吸气。

15、叠掌背撑

接前式,两掌向左右后方划弧背于身后,阳掌向上,十指交叉,以掌带臂尽力向下撑按。撑按时呼气,松平时吸气,连续三五次。

说明:做此式时亦可左手阳掌在下,右手阴掌在上,两掌叠合向下撑按。

16、叠掌前推

接前式,两手松开放下,从左右体侧贴身向前平举。举至与肩相平,十指叠交,尽力前撑。撑时憋气,松时自然舒气。

17、翻掌前撑

接前式,将外叠掌翻向内,使两掌心向外,再尽力前撑。撑时憋气,松时自然舒气。

18、两掌分排

接前式,松开叠掌,两掌随展臂向左右尽力分排。排时呼气一口,松时吸气。

19、掌插九霄

接前式,两手向下向内划弧,至两腋顺势贴胸,插耳旁伸臂立掌向上,十指尽力向上伸插,如掌插九霄之势。随上插憋一口气,片刻松手,舒气。

20、叠掌顶天

接前式,两手相对合拢,十指叠交,尽力向上一托。托时憋气,松时舒气。

21、叠掌前推

接前式,将顶天的叠掌顺势下放,平端与肩平,以叠掌为领尽力向前推。推时憋气,松时舒气。

22、翻掌前撑

接前式,叠掌内翻,掌心向外,以掌为领尽力前推。推时憋气,松时舒气。

注意:无论前推后按、上举下托,身形中正不变。

23、两掌分排

接前式,松开双手,平端臂膀,两手如推两扇大门向左右分开,并尽力向左右分排。分排时呼气,呼之极,稍憋片刻,松时舒气。

24、叠掌背撑

接前式,两掌划弧向身后合掌叠指,以掌带臂尽力向下撑按。撑时憋气片刻,松时舒气。

说明:由第十一势“十指叠叉”,至此势“叠掌背撑”,原名为“三才通气”,共十四势。“三才”即天地人,此十四势功法是为达到天地人三才相合,以气通贯人身之天庭、地库、身中之窍,使三焦通达,带动四体百脉、各个关节窍穴,无不玲珑通透,有病可祛病,无病则健身强身。此为正身图中绝妙法门,行持其功不辍,妙用自现。故学功者切不可忽视。

25、献杵还原

接前式,松开叠掌,双手由体后向头前上扬,至头前合掌下落,指关与鼻尖相照,成献杵式。随行功自然呼吸一口,式成后再呼吸一二口。

26、仰面朝天

接前式,身形中正立定不变,合掌与头保持原距离缓缓向后仰,闭目向体内反视。后仰时吸气,有气从尾闾沿督脉升入脑中泥丸宫的一点意念作用;仰毕再做合掌归位,归位时呼气,有气从泥丸沿任脉下降丹田的一点意念作用。如此三仰三归位,深长呼吸三口。

27、拱立归位

接前式毕,平气一口,再如起式做环拱正立。双目微闭,脚尖踮起并适当延长时间,调息定气,使呼吸自然顺畅,并由快转慢,由粗转细,达似有似无为绝妙。

收功

双踮脚震脚落地(全身为之一震),静静呼吸数口调息定气。然后双手张开上扬,由头前向胸部拢气回收,向下合抱收拢于丹田之中。搓摩双手使热,推摩胸面若干遍,再揉按眼睛若干遍。静定片刻即收功。

注意:收功时,若头面有气串动,使之昏沉不爽,双手拢气的动作可反复做若干遍,待气导下,在感畅为宜。若气感未尽,不得仓促收功,以防出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