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指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的一种危重病症,常见于老年人、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也较高。因此,如何有

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大问题。

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琥珀酸类药物,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功能、减轻脑组织损伤

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各期,巴曲酶是一种溶栓酶,能够溶解脑血栓,

促进脑部动脉血流恢复,常常被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这里我们将探讨丁苯酞注射液

联合巴曲酶在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疗效。

1. 丁苯酞注射液的独立应用

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保护神经细胞、减轻脑组织损伤的药物,应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的各期,其主要作用包括改善微循环、抗氧化作用、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提高神

经元的代谢能力等。

丁苯酞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研究表明,丁苯酞注射液可显著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

高患者生存质量。研究结果显示,丁苯酞注射液可通过改善脑组织氧代谢、促进神经元代谢、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等作用,减少缺氧损伤,加速神经元再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 巴曲酶的独立应用

巴曲酶是一种溶栓酶,能够溶解血栓和血小板凝块,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

细胞活性,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巴曲酶主要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可减少脑

组织梗死,改善神经功能。

研究表明,巴曲酶能够快速恢复脑组织的血流量,促进缺血区的代谢,降低梗死程度,减少神经功能缺失。巴曲酶的临床应用研究显示,巴曲酶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疗

效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愈率。

丁苯酞注射液和巴曲酶都具备保护神经细胞、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它们可以协同作用,增强治疗作用。

总之,丁苯酞注射液与巴曲酶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提高患者的

生存质量和治愈率。但丁苯酞注射液和巴曲酶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应慎重应用,并需在

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溶栓治疗、 神经保护治疗、抗凝治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面对急性脑梗死的治 疗难点仍有不足。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其通过改善微循环,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等多种作用机制,取 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1. 丁苯酞的药理特点 丁苯酞(Danaparoid)是一种低分子量肝素衍生物,具有血管 保护、减轻血栓形成、抗炎作用等。它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凝血因子 Xa活性,而对凝血因子Ⅱa活性无明显影响。在对凝血系统的影响中,丁苯酞能够抑制凝血酶的形成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从而阻断了 血凝的形成,达到抗血栓的作用。除此之外,丁苯酞还能减轻血管 内皮损伤,改善微循环,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等。这些特点使其成 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良好选择。 2. 丁苯酞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抗炎药物,与传统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具有安全性高、药物代谢简单等优点。在治疗 急性脑梗死中,丁苯酞注射液主要作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微循环:丁苯酞能够舒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微循环,增强微血管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缺血状态,促进梗死区域的供血。 (2)抗炎作用:急性脑梗死后,组织炎症反应会引起神经元的细胞死亡,丁苯酞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细胞死亡,保护神经元的功能。 (3)抗血栓作用:丁苯酞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性,从而阻断了血栓的形成。同时,它能够减少凝血酶的生成和纤维蛋白的合成,进一步防止了血栓的形成,减轻了急性脑梗死的病情。 3. 丁苯酞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新型药物,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篇相关的临床报道。在其中一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中,共纳入了90例患者,分为丁苯酞注射液组和普通治疗组,结果显示,丁苯酞组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且丁苯酞组的不良反应较轻,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认为丁苯酞注射液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行选择。 4. 丁苯酞的不良反应 虽然丁苯酞注射液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在使用过程中仍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其主要的不良反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指起病急、进展快、病情严重的一种危重病症,常见于老年人、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也较高。因此,如何有 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大问题。 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琥珀酸类药物,具有保护神经细胞功能、减轻脑组织损伤 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各期,巴曲酶是一种溶栓酶,能够溶解脑血栓, 促进脑部动脉血流恢复,常常被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这里我们将探讨丁苯酞注射液 联合巴曲酶在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中的疗效。 1. 丁苯酞注射液的独立应用 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保护神经细胞、减轻脑组织损伤的药物,应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的各期,其主要作用包括改善微循环、抗氧化作用、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和提高神 经元的代谢能力等。 丁苯酞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研究表明,丁苯酞注射液可显著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 高患者生存质量。研究结果显示,丁苯酞注射液可通过改善脑组织氧代谢、促进神经元代谢、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等作用,减少缺氧损伤,加速神经元再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 巴曲酶的独立应用 巴曲酶是一种溶栓酶,能够溶解血栓和血小板凝块,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 细胞活性,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巴曲酶主要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可减少脑 组织梗死,改善神经功能。 研究表明,巴曲酶能够快速恢复脑组织的血流量,促进缺血区的代谢,降低梗死程度,减少神经功能缺失。巴曲酶的临床应用研究显示,巴曲酶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疗 效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愈率。 丁苯酞注射液和巴曲酶都具备保护神经细胞、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它们可以协同作用,增强治疗作用。 总之,丁苯酞注射液与巴曲酶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提高患者的 生存质量和治愈率。但丁苯酞注射液和巴曲酶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应慎重应用,并需在 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方法: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 照是否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未应用丁苯酞氯 化钠注射液治疗)与实验组(31例: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 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C反 应蛋白、白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2周不良反应发生 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可 降低血液粘稠度、抑制炎症反应。 【关键词】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部血液灌注量减少,脑组织供血障碍的发生可致使脑组织 发生缺血性坏死,目前,临床普遍认为在该病发生4-6h内开展溶栓治疗有利于 改善患者脑组织供血障碍,减轻患者脑组织缺血性坏死面积,有利于患者中枢神 经功能的恢复,我国急性脑梗死自主研发药物较少,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 脑缺血药物[1,2]。本次研究为论证丁苯酞疗效,比较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 月31例未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以及31例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1例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患者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 在54岁~82岁、平均年龄(68.61±1.40)岁,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病程在 0.5h~4.5h,平均病程在(2.32±0.11)h。对照组31例未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 射液治疗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在52岁~80岁、平均年龄

静脉溶栓配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观察

静脉溶栓配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观察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能使脑梗死闭塞血管再通,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能使脑梗死闭塞血管再通,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 为临床急性脑梗死有效治疗提供了依据。但是静脉溶栓后带来的再灌注损伤、继发的脑出血 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的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于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微循环具有显著 的重构作用,对于缩小脑梗死面积、保护缺血缺氧部位细胞线粒体功能,提高血管内皮细胞 中一氧化氮及前列腺素I 的含量,维持有氧代谢,抑制和减少氧或羟自由基组织的损害。同 时临床研究提示,丁苯酞还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障碍,促进梗死区侧支循环的 建立,改善微循环,减少局部代谢产物堆积。课题组对时间窗内到院患者首先实施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并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保定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10例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溶栓治疗的患者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神经内外科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符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共110例。年龄最大者78岁, 最小者45岁, 平均年龄69.1岁; 其中男 68例, 女42例。高血压88例, 房颤31例, 糖尿病27例, 吸烟50例, 高脂血症27例, 高同型半 胧氨酸28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9,rtPA平均剂量62.4mg , 溶栓平均时间窗157.6min。 溶栓前脑CT均无早期梗死表现。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纳人溶栓病例及 剔除排除病例。 1.2方法 11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应 用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其用法是:根据体重计算用量,以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 加人100ml0.9%Nacl静脉滴注, 其中10%在1min内静脉推注, 其余持续l h静滴。治疗组在基础 治疗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两次静脉输液。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以及1、7天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观察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血浆PT、D- 二聚体的变化。 1.4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95 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NFDSneurological functional deficit score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标准)评定本研究中患者的临床疗效。 基本痊愈:患者的病残程度为0级,NFDS 评分减少91%~100% ;显著进步:患者的病 残程度为1~3 级,NFDS 评分减少46%~90%;进步:患者的NFDS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患者的NFDS 评分减少17% 或 不足17%;恶化:患者的NFDS 评分增加18% 或18% 以上;死亡。 显效率= 进步率+ 显著进步率+ 基本痊愈率。 1.5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的数据全部应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X 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分析在为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第1 d 、第7 d 为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第1 d 、第7 d的神经功能缺 损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情见表1 :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分析 注:△P>0.05;★P﹤0.05

对比分析丁苯酞注射液、丁苯酞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价值

对比分析丁苯酞注射液、丁苯酞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价值 目的:对ACI患者分别应用丁苯酞注射液及胶囊,并分析其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ACI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应用丁苯酞胶囊治疗;观察组43例,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S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CI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丁苯酞胶囊,更具应用价值。 标签:急性脑梗死;丁苯酞注射液;丁苯酞胶囊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残死率高的常见脑血管疾病,早期积极的治疗可控制病情进展,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近年来,丁苯酞在治疗ACI中应用较多并取得了确切疗效,在抗血肿、抗炎、改善脑内循环及神经缺损方面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1]。但在剂型选择上,丁苯酞胶囊、丁苯酞注射液均较为常用,因此,本文将对ACI患者分别应用注射液及胶囊,并分析其临床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ACI 患者。纳入标准:(1)经CT、MRI等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可明确责任病灶;(2)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3)无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对临床试验知情同意患者等。排除标准:(1)精神-神经病变、严重痴呆患者;(2)心、肾等系统疾病患者;(3)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患者;(4)妊娠期、哺乳期患者等。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47~78岁,平均(63.34±9.07)岁,平均病程(34.85±6.67)h。对照组43例,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48~79岁,平均(64.45±9.11)岁,平均病程(35.06±6.58)h。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疗,包括稳定斑块、抗血小板聚集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国药准字H20100041)治疗,剂量100ml,2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使用丁苯酞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国药准字H20050299)治疗,剂量0.2g,3次/d,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14d。 1.3评价标准:使用卒中量表(NIHSS)、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NIHSS评分越高,表明神经损伤程度越严重;Barthel 指数、SS-QOL评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越好[2]。 1.4统计学方法

丁苯酞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丁苯酞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治 疗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丁苯酞注射液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 -2021年10月100例医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 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丁苯酞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 缺失评分(NIHSS评分)、生活能力评分(BI评分)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I评分变化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IL-6、VEGF水平变化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的应用,可有效提 高VEGF表达水平,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保护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脑梗死是急诊常见疾病,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在脑卒中的所占比重为70%,主要是由于脑血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 种疾病[1]。该病具有起病突然、神经功能缺失等特征,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随着我国老年患者增加以及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2]。何 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药物,具有改善脑血循环的效果,可保护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其预后结局[3]。为了观察丁苯酞注射液的应用价值,文章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0月100 例医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100例医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为48~82岁,平均为(66.3±9.1)岁。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次,1次/d,血栓通注射液450mg静滴,1次/d,胞磷胆碱注射液0.75静滴,1/日,疗程14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ml/次,2次/d,共14天,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93.3%,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81.7%,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对于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显著的治疗成效,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理想治疗方案,适于在临床推广和普及。 标签::丁苯酞注射液;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 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脑血管源性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是现在临床的常见疾病,急性脑梗塞就是其中一种。该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而且脑梗死后存活的患者中7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肢体瘫痪、言语不清等后遗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如何有效的治疗该疾病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及科研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丁苯酞是一种线粒体保护剂,主要作用为改善缺血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将此运用到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成效,为有效验证其疗效,我们以此为研究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56.7±5.3)岁;对照组患者60例,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8.3±6.2)岁。所有患者均为发病48h内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新发的急性脑梗死,脑梗死符合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方面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头颅CT或MRI所见出血性疾病,既往有脑卒中病史,出血倾向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的心肺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既往有芹菜过敏史者。 1.3 方法

探讨巴曲酶和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效果

探讨巴曲酶和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病 人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巴曲酶和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效果。方法:研 究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实验时间为2019.09—2021.4,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34例)应用巴曲酶治疗,观察组(34例)在参照组急性脑梗死病 人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巴曲酶联合丁苯酞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组间NIHSS评分、Barthel评分 治疗前数据的对比并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 (9.09±2.08)分相比参照组的(13.57±3.64)分要低,Barthel评分 (66.58±7.43)分相比参照组的(51.74±6.06)分要高(P<0.05),观察组的 不良反应发生率(8.82%)与参照组的(5.88%)对比并无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病人治疗中应用巴曲酶联合丁苯酞治疗的效果要比单独使用巴曲酶 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丁苯酞;急性脑梗死;巴曲酶 在脑血管疾病中急性脑梗死较为常见,该疾病具有发病急促、病死率与致残 率高的特点,如果患者在病发后没有及时接受治疗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现半 身不遂的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日常生活能力有严重的危害[1]。目前临床上 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常用药物包括丁苯酞和巴曲酶,对改善临床症状均 有一定效果,但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效果也存在差异性[2]。为提高疗效, 本次研究对巴曲酶和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究,现报告 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及 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吕晓逵;刘国焰;吴海武 【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及 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因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于我院就诊的84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予巴曲酶治疗,观察组42例联合疏血通注射液,14 d一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6及Hcy均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数值更低(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32/42),观察组92.86%(39/42),总有 效率更高(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期刊名称】《白求恩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7(015)006 【总页数】2页(P796-797)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巴曲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炎症因子 Hcy 【作者】吕晓逵;刘国焰;吴海武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341000;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341000;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3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 脑梗死是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近年来向年轻化发展且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中约26%~43%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加重趋势明显,且治疗难度大[1]。血栓脱落是本病的发病基础,及时介入及溶栓可有效改善 预后,但受到时间窗及医疗水平限制,内科保守治疗仍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脑梗死患者多有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机体长期存在低度炎症反应,血小板功能活化,从而诱发高凝状态,而此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因素,更是决定疗效及梗死复发的关键因素[2]。巴曲酶可有效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从而达到改善微循环功效。本病隶属 于“中风”范畴,痰瘀困阻脑窍,清窍失养是关键病机,其中尤以瘀血更为重要,贯穿疾病全程,与现代医学高凝状态理论相符合,我们采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效果显著。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84例急性进展性脑 梗死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据表法分组。对照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60~75(67.29±5.23)岁,病程4~11(7.45±1.82)h。基础病:高血压18例,糖 尿病20例,高脂血症24例。发病类型:局灶型梗死23例,大面积梗死15例,脑干梗死4例。观察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61~74(67.14±5.46)岁,病程3~10(7.13±1.91)h。基础病:高血压19例,糖尿病21例,高脂血症23例。发病类型:局灶型梗死22例,大面积梗死15例,脑干梗死5例。两组一般资料具 有可比性。诊断标准[3]:突发口眼歪斜,肢体偏瘫,失语,行走障碍,局灶性神 经功能缺损进行性加重,经MRI或CT发现脑部缺血灶。纳入标准:①确诊急性 进展性脑梗死,要求内科保守治疗且知情同意者;②经医学伦理会审核。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者;②凝血或肝肾功能障碍者;③合并脑出血者。本研究方案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血小板、抗凝、调脂、能量营养支持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体会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4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 分为两组,采用巴曲酶治疗的为常规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的为 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9.1±2.4)分,Barthel指数为(65.3±3.5),常规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2.7±2.8)分,Barthel指数为(51.4±4.2),各项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 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9.52%(2例),数据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 功能缺损情况,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药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该 用药方式对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巴曲酶;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是与基础性疾病、环境等多种因 素相关,由于其病症主要是由脑缺血引发的[1],因此,在治疗上,多以恢复脑部 供血为关键点,巴曲酶作为一种降纤药物,能够降低血液粘度,从而起到恢复脑 部供血的作用,而丁苯酞注射液则是一种脑保护药物,可降低脑部神经功能受损 程度[2]。为了明确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本院 选取了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4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 组研究,现将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4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 分为两组,采用巴曲酶治疗的为常规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的为 研究组,每组21例患者。常规组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62.3±1.6)岁,合并高血压患者7例,合并糖尿病患者6例;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 (64.2±1.5)岁,合并高血压患者8例,合并糖尿病患者7例。所有患者及其家 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全体患者经脑部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排除患有其它脑部疾病的患者;排除颅内出血患者;排除脏器器质性病变或功能 不全的患者,本研究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讨论通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降糖治疗,合并高血 压患者给予降压治疗,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给予抗凝治疗和活血化瘀类药物 等等。常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巴曲酶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10BU,加入 100ml氯化钠溶液中静脉输注,治疗1d后降至5BU,连续治疗3d。研究组患者 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用法用量如下:100ml丁苯酞注 射液静脉输注,两天一次,连续治疗两周后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在使用巴曲酶时,停用抗血小板药物。 1.3评价指标 使用NIHSS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越高表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心脑血管科2017.1-2018.1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2例,按 照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阿加曲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组间疗效及满意度差异。结果:治疗前组 间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 能损伤评分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组间神经功能恢复 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评分 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83%,高于 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阿加曲班治疗方式,应用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减轻患者脑神经损伤程度,可促进患者脑神 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阿加曲班;进展性脑梗死 前言 进展性脑梗死是由大脑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恶化,其占据缺血性卒中的25%-45%[1]。其 作为脑梗死致死原因之一,当前常采用溶栓治疗。但是其治疗时间有效,导致治疗效果较差。临床常采用阿加曲班治疗,效果一般。本文选取4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对其采用常规疗 法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本院心脑血管科2017.1-2018.1收治的9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 两组,开展本次研究。观察组共有患者46例,男25例,女21例,病程1-10d,平均病程(3.3±10.7)年;对照组共有患者46例,男24例,女22例,病程1-8d,平均病程 (3.3±10.9)年。本研究经医委会审核同意,患者及家属了解后签署知情同意书。组间患者 在一般资料对比中,存在可比性,P>0.05.(1)纳入标准:依照2010年制定的《中国缺血 性脑卒中诊治指南》,采用CT为患者确诊。纳入无药物过敏;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2)排除标准:排除严重肝肾不全;存在大面积脑死亡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活血化瘀、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清除自由基和改善脑代谢治疗,根据患 者情况辅助运用血压、血糖控制药物进行治疗。降压、降糖药物均采用口服药剂,叮嘱患者 定期服用药物。 对照组采用阿加曲班(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918,规格 10mg/2ml)治疗。48h以内采用阿加曲班65mg滴注,采用8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于1d内 持续滴注。后连续五天加用阿加曲班8mg,以200ml生理盐水稀释,早晚各一次持续滴注, 3h/次。 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石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371,规格100ml)+阿 加曲班为患者进行治疗。阿加曲班具体治疗方式详见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25mg丁苯酞 注射液25mg(100ml),静脉滴注。2次/d,需间隔6h。半个月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观察对 比组间治疗效果差异。 1.3评价指标 观察对比组间疗效(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及满意度情况评价结果。 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标准[2]:依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量表》予以评分对比。量表由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运动、肢体共济失调、感觉、语言、忽视等是 一个部分组成。总分42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②神经功能恢复评分标准[2]:依照Barthel评分量表评价差异。量表由进餐、修饰、进出厕所、洗澡、行走、上下楼梯、穿脱衣 服等十项组成。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恢复情况越好。③满意度[4]:依照满意度调查量表

丁苯酞与阿司匹林、氯吡格、替罗非班、依达拉奉右莰醇、瑞舒伐他汀等急性脑梗死治疗药物联合应用及用药方法

丁苯酞与阿司匹林、氯吡格、替罗非班、阿加曲班、巴曲酶、尤瑞克林、依达拉奉右莰醇、瑞舒伐他汀等急性脑梗死治疗药物联合 应用及用药方法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会在几小时之内出现病情迅速恶化情况,致使患者出现偏瘫、昏迷等症状,甚至有致死、致残风险。临床治疗ACI主要采取溶栓、抗血小板、神经保护等治疗。 丁苯酞是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属自由基清除剂,对花生四烯酸有抑制效果;同时能增加缺血区再灌注,改善缺血区域血液流变学,从而改善脑血流状态,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良好恢复,进而提高其整体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丁苯酞注射液+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能够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对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但单独使用治疗ACI效果有限,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方面仍然有不足之处。 通过接受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脑血流灌注,抑制患者炎症因子释放,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从而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恢复,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用药方法 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1次/d; 丁苯酞氯化钠使用药品专配PE输液器静脉滴注25mg,2次/d,滴注时间≥50min,且两次用药时间间隔≥6h。治疗14d。 丁苯酞+阿司匹林+阿加曲班对ACI患者疗效更优,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促进患者快速

恢复,提升患者自理能力。 丁苯酞+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是临床上常见的抗血小板聚集的抑制药物,对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起到预防作用,对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活化扩增能起到阻断作用,并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有效。 使用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对ACI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血小板聚集得到有效改善,并降低神经缺损程度,提高患者自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免疫能力,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用氯吡格雷。 用药方法 丁苯酞氯化钠用法用量同上; 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75 mg,1次/d。共治疗2周。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4周,治疗ACI也取得满意疗效。 丁苯酞软胶囊+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进展性脑梗死是ACI中常见而严重的临床亚型。丁苯酞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伴睡眠障碍患者,有助于降低炎症水平,改善脑组织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缓解睡眠障碍。 三药的用法用量同上。 丁苯酞+替罗非班 ACI时间窗内最主要的治疗是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但由于各种原因,多数ACI患者无法在发病4.5h内就诊得到早期治疗,且不具备机械取栓治疗指征,称之为超时间窗ACI,脑梗死发病4.5-8h。对超时间窗ACI患者采取更加积极有效方法对其治疗至关重要。 替罗非班属于血小板受体GPⅡb/Ⅲa类特异性拮抗剂,可发挥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减少血小板的形成。替罗非班在进入人

探究丁苯酞以及阿替普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探究丁苯酞以及阿替普酶注射液治疗脑 梗死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究丁苯酞以及阿替普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阿替普酶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应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注射液治疗。结果对照组比,研究组患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治疗以后的NIHSS评分更低(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明显的减少患者再次脑梗死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患者;丁苯酞;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 脑梗死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急性疾病,是因为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而造成的脑组织坏死病症,容易造成患者的神经功能出现障碍。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病时间急、病情进展快、预后效果差以及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需要有效的治疗[1]。现对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开展治疗分析,发现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28~75岁,平均(55.7±2.6)岁。研究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30~78岁,平均(56.1±3.2)岁。患者同意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阿替普酶注射液治疗,按照0.9mg/kg的剂量进行溶栓治疗,第一次给患者静脉注射时应该控制在总剂量的10%以内,时间控制在1min内,剩余剂量从静脉泵入,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患者予以溶栓治疗的24h以后服 用阿司匹林,一天一次,一次100mg。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用静脉滴 注的方式,一天两次,一次100ml,两组患者都持续治疗两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病症完全消失,语言能力达到正常水平,生 活可以自理,称为显效;临床病症基本治愈,语言能力基本恢复,生活可以部分 自理,称为有效;临床病症没有改变甚至有加重现象,称为无效[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用专业的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 损情况,以24分为满分,评分越低则代表神经功能恢复越良好[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 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见表1。 表1 疗效对比(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 有效率 对照组39 11 (28.2) 16 (41.0) 12 (30.8) 69.2 %

丁苯酞注射液III期临床试验

丁苯酞注射液Ⅲ期临床研究方案摘要 目的 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来验证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 受试对象急性脑梗死患者 入选标准1)首次发病(或有脑梗死病史但改良的Rankin 量表(mRS)评分在0-1 分之间); 2)发病时间在48小时以内的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3)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 4)患者年龄在35~75岁; 5)有明确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为6—25分; 6)在研究开始前,患者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头颅CT所见颅内出血性疾病:出血性脑梗死,硬膜外血肿,颅内血肿, 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2)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重度脑白质疏松(能够通 过CT判断); 3)脑栓塞或疑似脑栓塞的患者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疾病、心房纤颤、心肌梗死、 心脏瓣膜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率小于50次/分; 4)重度的意识障碍:NIHSS的1a意识水平的项目得分>1分的患者;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6)患有严重高血压:收缩压≥200mmHg(26.6kPa)或舒张压≥110mmHg (14.6kPa); 7)患有出血性倾向的疾病; 8)肝功能障碍(转氨酶超过正常值上限1.5倍)、肾功能障碍(Cre>2.0mg/dl 或177μmol/L),心功能障碍者或患有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者等; 9)发病后已应用了脑梗死治疗药物:抗凝药(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令等), 溶栓药(尿激酶、t-PA、链激酶、葡激酶等),抗血小板药(奥扎格雷、盐酸噻氯吡啶、双嘧达莫、盐酸沙格雷酯、氯吡格雷等),其他(如巴曲酶、蚓激酶、东菱克栓酶、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已酮可可碱); 10)并发恶性肿瘤或正在进行抗肿瘤治疗者;

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体会

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总结了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间50例使用丁苯酞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规范培训,合理用药,观察不良反应和疗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护理措施。结果认为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并配合规范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丁苯酞;脑梗死;护理 急性脑梗死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病死、病残率高,是我国老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1],丁苯酞又名恩必普,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药物,是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其药理作用是通过提高脑血管内皮ON和PGI2水平,对谷氨酸的释放起到抑制作用,并且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是一种保护细胞线粒体的新型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脑部血流量,改善脑部循环和能量代谢,达到治疗脑梗死的作用[2][3],本科室选取了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100例使用丁苯酞治疗的脑梗塞患者,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我科住院期间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4],无脑出血,出血性梗死,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上,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58±6.87)岁,观察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57±8.2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给药方法:对照组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护脑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发病48小时内给予丁苯酞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两次,每次间隔8小时,速度30滴/分,疗程14天。 1.3 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措施 1.3.1药品培训对全科护理人员,培训丁苯酞注射液的药品说明书,重点培训药物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1.3.2使用专用的PE输液器,因PVC输液器对丁苯酞有明显的吸附作用,所有丁苯酞注射液都配有占用的PE输液器,不能混用。 1.3.3 使用留置针输液,因脑梗塞患者多是老年患者,住院周期长,血管弹性差,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每天两次药物输注要间隔8小时,长期反复静脉穿刺对患者血管损伤大,因此我们常规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异常。 1..3.4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丁苯酞的不良反应少,偶见恶心、腹部不适,精神症状,如剂量过大,速度过快可导致心动过缓,转氨酶升高,停药可恢复。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心肌酶,心电图变化。 1.3.5告知家属药物的副作用、注意事项,告不能让患者自行调节药物的速度,取得患者与家属的配合。 1.3.6 观察用药效果每日记录患者肢体肌力、感觉、语言、吞咽等症状有无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