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2章-第2节-1课时-(新课改教案)烯烃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2章-第2节-1课时-(新课改教案)烯烃

学生活动一、烯烃的结构与性质

度比空气的略小。

(4)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a :燃烧反应方程式:C 2H 4+3O 2――→点燃

2CO 2+2H 2O 。

b .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方程式为

2.烯烃

(1)结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

)),含一个

的链状烯烃的通式为C n H 2n (n ≥2)。

(2)烯烃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随着烯烃中碳原子个数的增多,熔、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

(3)烯烃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a.丙烯燃烧的反应方程式:2CH 3CH===CH 2+9O 2――→点燃6CO 2+6H 2O 。

b .烯烃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

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反应:。

③加聚反应:丙烯加聚反应:

二、烯烃的立体异构

1.顺反异构现象

通过碳碳双键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不能绕键轴旋转会导致

其空间排列方式不同,产生顺反异构现象。

2.顺反异构体

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位于双键同一侧的称为顺式结构,相

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位于双键两侧的称为反式结构,例如顺­2­丁

烯和反­2­丁烯的结构简式分别是和

3.性质

顺反异构体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差异。

三、二烯烃——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烯烃

写出1,3­丁二烯与Cl2发生的加成反应

1.1,2­加成:CH2===CH—CH===CH2+Cl2―→

2.1,4­加成:CH2===CH—CH===CH2+Cl2―→

课堂提问,逐步启发,

高中化学第3章 第2节第2课时酸碱中和滴定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发展目标 体系构建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2.了解指示剂的选择方法。 3.掌握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步骤和误差分析。 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1.概念: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原理:n (H + )=n (OH - ),即:mc 酸·V 酸=nc 碱·V 碱(m 、n 代表酸和碱的元数) 3.仪器及试剂 (1)仪器⎩⎪⎨⎪ ⎧ 酸式滴定管如图a 碱式滴定管如图b 、c 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 a b c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微点拨:滴定管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刻度线三者在同一水平线上。滴定管读数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如25.00 mL 是正确的,而不能读成25 mL 。 4.实验操作(以用盐酸标准液滴定NaOH 溶液为例) (1)滴定前准备 ①检查:使用滴定管前,首先要检查是否漏水。 ②润洗:滴定管加入酸、碱反应液之前,先用蒸馏水洗涤干净,然后分别用待装液润洗

2~3遍。 ③装液: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酸式、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0”刻度以上2~ 3 mL处。 ④调液:调节活塞或玻璃球,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反应液,并使液面处于“0”刻度或“0”刻度以下。 ⑤放液:从碱式滴定管中放出一定量的NaOH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2~3滴指示剂(甲基橙或酚酞)。 微点拨: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时,选甲基橙或酚酞都可以,但不能选石蕊试液(遇酸碱颜色变化不明显)。一般原则是酸滴定碱,选甲基橙;碱滴定酸,选酚酞。 (2)滴定 终点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时,刚好使锥形瓶中的溶液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变色,即到滴定终点。读数并记录。 5.实验数据的处理 重复滴定操作2~3次,取消耗标准液体积的平均值,根据c(NaOH)=c HCl·V HCl ,计算出待测NaOH溶液的浓度。 V NaOH 微点拨:滴定终点的判断(以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 ①若用酚酞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时,溶液的颜色由粉红色突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②若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当滴入最后一滴盐酸时,溶液的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达到滴定终点。 6.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指示剂变色范围的pH 石蕊<5.0红色 5.0~8.0紫色>8.0蓝色 甲基橙<3.1红色 3.1~4.4橙色>4.4黄色 酚酞<8.2无色8.2~10.0浅红色>10.0红色 以滴加酸(或碱)的量为横坐标,以溶液的pH为纵坐标绘出一条溶液的pH随酸(或碱)的滴加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为用0.100 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 -1 HCl溶液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2章-第2节-1课时-(新课改教案)烯烃

学生活动一、烯烃的结构与性质

度比空气的略小。 (4)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a :燃烧反应方程式:C 2H 4+3O 2――→点燃 2CO 2+2H 2O 。 b .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方程式为 。 ③ 加 聚 反 应 : 反 应 方 程 式 为 。 2.烯烃 (1)结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 )),含一个 的链状烯烃的通式为C n H 2n (n ≥2)。 (2)烯烃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随着烯烃中碳原子个数的增多,熔、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增大。 (3)烯烃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a.丙烯燃烧的反应方程式:2CH 3CH===CH 2+9O 2――→点燃6CO 2+6H 2O 。 b .烯烃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 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反应:。 ③加聚反应:丙烯加聚反应: 。

二、烯烃的立体异构 1.顺反异构现象 通过碳碳双键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不能绕键轴旋转会导致 其空间排列方式不同,产生顺反异构现象。 2.顺反异构体 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位于双键同一侧的称为顺式结构,相 同的原子或原子团位于双键两侧的称为反式结构,例如顺­2­丁 烯和反­2­丁烯的结构简式分别是和 3.性质 顺反异构体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差异。 三、二烯烃——分子中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烯烃 写出1,3­丁二烯与Cl2发生的加成反应 1.1,2­加成:CH2===CH—CH===CH2+Cl2―→ 。 2.1,4­加成:CH2===CH—CH===CH2+Cl2―→ 。 课堂提问,逐步启发,

2019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 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微思考 对于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 2 mol SO2和1 mol O2,能否生成 2 mol SO3? 提示 不能,因为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2)化学平衡状态 (2.1)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可以保持不变的状态。 (2.2)建立 如果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装入密闭容器,其反应过程分析如下: 以上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2.3)特征 (2.4)微点拨 点拨1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并没有停止,而是反应在该条件下进行的最大限度。 点拨2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并不是各组分的浓度相等。 (3)探究提升(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合成氨反应式如下:N2+3H22NH3,假设该反应在体积不变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分析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 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提示1 因容器的体积不变,而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改变,则无论平衡与否,混合气体的密度均不变,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问题2 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2NH3,当 c(N2)∶c(H2)∶c(NH3)=1∶3∶2时,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吗? 提示2 不能。当c(N2)、c(H2)、c(NH3)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时,即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且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一定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 问题3 单位时间内生成2a mol NH3,同时消耗a mol N2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提示3 两反应速率均表示正反应速率,反应进行的任何阶段均成比例,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3)典型例题 题目1 在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中,充入由18O组成的氧气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 D ) A.氧气中 B.氧气和三氧化硫中 C.氧气和二氧化硫中 D.二氧化硫、氧气和三氧化硫中 解析1 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加入的18O2会与SO2结合生成含18O的SO3,同时含18O的SO3又会分解得到SO2和O2,使得SO2和O2中也含18O,因 此18O存在于SO2、O2、SO3这三种物质中。 题目2 可逆反应N2+3H22NH3,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开始时加入2 mol N2和3 mol H2,达平衡时,NH3的浓度不可能达到 ( B ) A.0.1 mol·L-1 B.0.2 mol·L-1 C.0.05 mol·L-1 D.0.15 mol·L-1 解析2 2 mol N2和 3 mol H2反应,假设反应能够进行到底,则3 mol H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此时NH3的浓度为0.2 mol·L-1,但由于是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3 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 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烷烃的结构和性质》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烷烃的结构和性质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课程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的内容。 1.内容要求 认识烷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比较烷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差异。了解烷烃在日常生活、有机合成和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学业要求 (1)能写出烷烃的简单代表物的结构简式和名称;能够列举烷烃简单代表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2)能描述和分析烷烃的典型代表物的重要反应,能书写相应的反应式。 (3)能根据同系物的概念写出烷烃的同系物的通式,认识同系物主要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素养功能):根据甲烷的结构特点、性质和取代反应规律推测烷烃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并推测烷烃发生卤代反应的产物,突出结构分析对性质学习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共价键的类型对有机化合物性质和反应规律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的能力。 关于烷烃的结构和性质人教版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在呈现方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动。旧教材将烷烃和烯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放在同一板块中进行对比学习,新教材则将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烷烃的命名作为单独一节的内容。新教材在编排上先帮助学生复习甲烷的结构和性质,再通过“思考与讨论”中5种烷烃的球棍模型帮助学生复习烷烃的组成和结构,在帮助学生复习甲烷的性质的基础上,在烷烃类别的层面研究烷烃的性质和应用;在分析烷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以证据推理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同系物概念的内涵。 新教材内容的改变带来的教学启示:教学时要注重渗透共价键的类型对有机化合物性质和反应规律的影响,帮助学生学会按照有机物的类别进行有机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认识有机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烯烃、炔烃、芳香烃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等:在必修阶段,学生以甲烷为例了解了烷烃的成键方式和结构特点,学习了甲烷的化学性质,初步讨论了烷烃的性质。在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中学习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认识水平提升至共价键的类型和极性层面,已经初步认识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电子效应及其对有机化合物性质和反应规律的影响。 但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烷烃分子的空间构型认识存在一定困难,导致对烷烃发生卤代反应所得产物的种类数判断不够准确。认识有机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基于结构分析、预测、总结归纳物质性质)有待加强。 四、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醇和酚作业4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 第二节醇和酚作业4 一、单选题 1.一种兴奋剂的结构如图,关于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5H13ClO3 B.1 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5 mol Br2 C.该分子中最多有12个碳原子共平面 D.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和加成反应 2.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乙醇转化为乙醛;溴乙烷与NaOH溶液反应制乙醇 B.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制备环已烷 C.乙烯制备聚乙烯;油脂与NaOH溶液反应制肥皂 D.乙醇脱水制备乙烯;溴乙烷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制备乙烯 3.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 4.下列关于醇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 B.醇的同分异构体中一定有酚类物质 C.乙二醇和丙三醇都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其中丙三醇可用于配制化妆品D.甲醇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易溶于水的液体,常用作车用燃料

5.2020年3月,某化学类公众号发表了一篇题为“异丙醇,一直被国外青睐的消毒剂,能否成为国内消毒界的后起之秀”的文章。下列关于异丙醇[CH3CH(OH)CH3]和乙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异丙醇和乙醇互为同系物 B.异丙醇和乙醇分子中均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C.异丙醇和乙醇均可由烯烃与水反应获得 D.异丙醇和乙醇灭活病毒的原理与双氧水相同 6.下列有关除杂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A.苯(苯酚):浓溴水,过滤B.乙醇(醋酸):氢氧化钠溶液,分液C.乙醇(水):生石灰,蒸馏D.甲烷(乙烯):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洗气 7.金合欢醇广泛应用于多种香型的香精中,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合欢醇分子的分子式为C15H26O B.金合欢醇可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C.1mol金合欢醇与足量Na反应生成1molH2 D.金合欢醇不可能有芳香族类的同分异构体 8.除去苯中少量苯酚的方法是() A.加入NaOH溶液,分液B.加FeCl3溶液,分液 C.加浓溴水,反应后蒸馏D.加浓溴水,过滤 9.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黄酒中某些微生物使乙醇氧化为乙酸,于是酒就变酸了 B.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C.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D.HNO3能与苯、甲苯、甘油、纤维素等有机物发生反应,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10.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乙醇中滴入几滴高锰酸钾,颜色退去体现了乙醇的氧化性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5章-第2节-1课时-(新课改教案)高分子材料

备课时间年 月 日 上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2019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3 第5章:合成高分子 第2节:高分子材料 第1课时:高分子材料 课程性质课堂 教 学, 新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1.知 识与 能力 1.了解常见塑料的应用与合成方法; 2.进一步熟练掌握高分子单体与高分子之间的互推技能,加聚、缩聚反应的书写; 3.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认识塑料、纤维、橡胶、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区别; 4.知道塑料的组成和分类,了解各种塑料的性能,列举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5.区别聚合反应的几种类型,掌握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两大基本的聚合反应类型。 2.过 程与 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常见的物质入手,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特点及主要用途; 2.理解橡胶材料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改造与优化; 3.了解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列举功能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各个层面、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认识复合材料的结构,说出常见的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3.情 感、 态 度、 价值 观 1.学习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关注和爱护自然,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2.体验化学科学的进步与材料科学发展的联系,从人类利用天然硅酸盐材料到开发、研制和利用新型 材料的历史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材料科学的发展与人们生活质量的关系; 3.评价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点三大合成材料的用途和性质以及合成方法塑料、橡胶和纤维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三大合成材料的用途和性质以及合成方法塑料、橡胶和纤维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 参与 合作 探究 展示 交流 教学手段 板书讲授 多媒体影音 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3章-第2节-1课时-(新课改教案)醇

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2019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3 第3章:烃的衍生物 第2节:醇酚 第1课时:醇 课程性质课堂教学,新课课时 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了解醇和酚的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确醇和酚的概念; 2.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饱和一元醇进行命名; 3.了解醇的一般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 4.了解醇的结构对醇物理性质的影响; 5.掌握醇的化学性质,能熟练书写相关反应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以前所学习有关官能团的知识,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 较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通过从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 会按结构一性质一用途的研究有机化学的一般方法; 4.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综合运用揭示问题,讨论释疑,推断 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 观 1.通过认识醇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 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进行科学探究的意 识; 2.使学生通过学习酒和酒精的有关知识,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3.通过学习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假酒、乙醇汽油等,培养 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醇的结构特点、醇的化学性质、醇类化学性质有机物的结构决定性质的分析法 教学难点醇的催化氧化和乙醇的消去反应 能够很据醇分子的结构特点淮测发生反应的部位及反应类型、反应原理 教学方法自主参与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教学手段 板书讲授 多媒体影音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习知识课程知识讲述课程知识总结 巩固知识归纳总结 引导、带领学生对常 用知识点进行总结 自主构建 一、醇的分类、组成与物理性质 1.醇与酚的定义 (1)醇是指羟基与饱和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如1­丙醇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3 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苯

《苯》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苯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课程主题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的内容。 1.内容要求 认识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比较苯和其他烃类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差异。 2.学业要求 (1)能画出苯的结构;能够列举苯的主要物理性质。 (2)能结合分子结构特点,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分析和推断苯的化学性质。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素养功能):能结合苯的结构特点,分析和推断苯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新教材强调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常用的测定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引入该部分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等: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了解了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还有待加强。特殊情况的应变能力不足,如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时的差异。认识有机物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即基于结构分析、预测、总结归纳物质性质)有待加强。 四、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苯的结构特点,了解苯的主要物理性质; 2.通过分子结构特点的类比迁移,预测苯的主要性质;能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通过对比其他烃类的结构和性质,认识苯环中的大π键; 【评价目标】 1.能够画出苯环的结构,能够辨识苯环的凯库勒式和鲍林式;能列举苯的主要物理性质; 2.能够从烃类物质的性质出发指出苯环能够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并举例说明;能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通过苯环加成反应的特点认识苯环的大π键与烯烃、炔烃不饱和键的差异。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分子结构特点,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预测苯的主要性质; 难点:苯环中的大π键对性质的影响。 六、教学方法 情境导学:从苯的发现历进程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促学:1.苯的性质预测及探究,促进学生在探究中建构结构与性质间的联系; 2.苯性质与烃类物质性质的对比,强化学生分类学习的思想;

第二章 烃 基础知识复习填空【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3

第二章烃 一、烷烃 (一)定义:碳原子之间都以键结合,剩余碳原子全部跟结合,使每个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的烃叫饱和链烃,或叫烷烃 (二)通式:(n≥) (三)物理性质: 1、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熔沸点依次,密度依次(密度于水);C1——C4为态(新戊烷为体),C5——C16为态,C17以上的为态 2、溶解性: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烷烃都可做有机溶剂 3、质量分数: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氢原子的质量分数逐渐,碳原子的质量分数逐渐,所 以CH4是氢原子质量分数最的烷烃 4、同分异构体的熔沸点:支链越多,熔沸点越 (四)结构特点:烷烃的结构与甲烷的相似,其分子中的碳原子都采取杂化,以伸向四面体4个顶点方向的杂化轨道与其他碳原子或氢原子结合,形成键。烷烃分子 中的共价键全部是键。既有键又有键(除外)。 (五)烷烃的存在形式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凡士林、石蜡等,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 (六)代表物——甲烷 1、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色、臭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其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2、化学性质: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常温下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也强酸、强 碱及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甲烷的主要化学性质表现为能在空气中和能在 光照下与氯气发生反应。 (1)氧化反应:(色火焰)使用前要,防止爆炸(2)受热分解:(隔绝空气) (3)取代反应: (七)化学性质:通常状况下,很,强酸、强碱或酸性KMnO4反应 1、氧化反应(可燃性): 注:当碳含量少时,产生色火焰,但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碳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有产生2、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的反应 烷烃取代反应的特点:①在条件下;②与反应;③1mol卤素单质只能取代molH ④反应,有多种产物(和气体) 3、受热分解:烷烃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或加催化剂可发生或

新课标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3册教材解读〖第二节 化学平衡——内容分析〗

第二节化学平衡 在上一节中,我们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了化学反应速率。本节从热力学的角度研究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在内容的设计上紧紧围绕化学平衡这条线索展开。在学生已经有了化学反应限度基本认识的前提下,本节引言部分直接指出,在科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速率是不够的,提示学生还需要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即化学平衡问题,明确学习化学平衡的意义。 本节内容框架如下。 1.化学平衡状态 教材以合成氨为例,通过对反应中有关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示意图的分析,说明在可逆反应中,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不变的状态就是化学平衡状态,由此完成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帮助学生初步建构变化观和平衡观。但这只是定性分析,如何让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平衡状态呢?为此,教材引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内容。 教材提出如下问题:“在一定温度下,处于化学平衡体系中的物质的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教材以表格的形式给出了在相同温度下H2和I2反应生成HI的各种浓度数据,希望学生能够从中找出规律,从而得出化学平衡常数。这样编写的目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数据分析中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另一方面从定量的角度深化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 2.化学平衡移动 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在于从理论上认识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调控化学反应,使化学平衡向人们需要的、有利的方向移动,这是学习本部分内容的

实际意义。浓度、温度等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教材从浓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入手,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取证据,结合“思考与讨论”栏目的三个问题,得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改变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紧接着,教材引导学生从定性认识走向定量认识,让学生学会依据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对于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采用了类似的处理方式,即先进行实验,之后引导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总结、归纳得出相关结论。 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材介绍了勒夏特列原理,让学生用理论知识解释平衡移动的问题,关注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有关勒夏特列的研究成果和对社会的贡献,教材以“科学史话”栏目的形式进行了介绍,以此让学生了解理论来自实践,同时又可以指导实践。 本节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图像是表征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重要方式,教材在“方法导引”栏目中介绍了图像分析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分析图像的方法。另外,对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种量的计算,如物质的浓度、转化率、化学平衡常数等,需要有正确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为此,教材通过两道典型例题进行了介绍,突出了模型的建构过程。

2019_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第2节第1课时合金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合金 目标与素养:1.认识合金的概念。(宏观辨识)2.了解常见合金的分类、组成和用途。(宏观辨识)3.了解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合理选用金属材料。(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一、合金 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微点拨:合金一般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合金中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变。 2.性质: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各成分金属。 (1)硬度: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成分金属。 (2)熔点:合金的熔点多数低于成分金属。 为什么合金硬度比成分金属大? [提示] 纯金属所有原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原子排列十分规整;加入或大或小的其他元素的原子后,改变了金属原子有规则的层状排列,使原子层之间的相对滑动变得困难,导致合金硬度变大。 3.合金性能的影响因素 元素的种类、元素含量、生产条件。 二、铁合金 三、铝和铝合金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铝性质活泼,铝和铝合金制品比较稳定的原因是表面覆盖着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内部金属。 1.铝与酸、碱的反应 (1)金属铝溶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2H2O+2NaOH===2NaAlO2+3H2↑,离子方程式:2Al+2OH-+2H2O===2AlO-2+3H2↑。 2.氧化铝与酸、碱的反应 (1)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

3.铝和铝合金的应用 铝合金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合金之一。硬铝密度小、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抗腐蚀能力,是制造飞机和宇宙飞船的理想材料。 四、新型合金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 ) (2)合金中只存在金属元素,不可能有非金属元素( ) (3)镁铝熔合成合金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 (4)合金是混合物,具有金属的特性( ) [答案] (1)√(2)×(3)×(4)√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前我国流通的硬币是由合金材料制造的 B.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表面覆盖着氧化膜,对内部金属起保护作用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D.组成元素相同的合金性能相同 D [合金性能受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生产条件影响。组成元素相同的合金性能不一定相同,如钢和生铁。] 3.铝是典型的两性金属,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在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中,铝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都是________,还原剂都是______。 (2)1 mol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在相同状况下比值为______,消耗氯化氢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3 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烯烃

《烯烃》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本节内容是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烯烃属于不饱和烃。本节课的内容是上一节烃类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本节课重点介绍不饱和烃的性质。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通过介绍烯烃的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分析掌握烯烃的化学性质。 本节以乙烯结构为例,通过介绍乙烯的结构与性质,让学生了解“碳碳双键”的特点。双键的特殊性反映出物质的结构、性质不同,共轭二烯类烃物质更具有其特殊性。通过介绍共轭二烯类烃物质的特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有机物双键的特征性质。 1.内容要求 认识烯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应用。 2.学业要求 (1)从微观角度认识烯烃物质的结构特点(π键与σ键),原子共平面; (2)能认识、掌握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共轭二烯烃的成环反应; (3)能结合分子结构特点,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分析和推断其烯烃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有关信息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素养功能):能结合烯烃类物质的官能团及化学键极性特点分析和推断烯烃类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人教版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再正文中增加了乙烯的结构特点(π键与σ键)的内容。旧教材上此部分只作为“学科视野”。旧教材是以乙烯为代表进行“C=C”性质的介绍,新教材则增加了丙烯、丁烯等烯烃结构(球棍模型),关于烯烃加成反应则增加了丙烯。 新教材内容的改变带来的教学启示:教学时不能仅停留于认识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以及辨识“C=C”的层面,只要求学生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等碎片化知识;而应结合“从单个“C=C”到共轭二烯烃(C=C),充分发挥结构化知识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炔烃”的学习和完成本章最后的“整理与提升”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等:学生在《必修2》已经学习了烯烃的典型代表物乙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了解了烯烃物质的特点。 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还有待加强。特殊情况的应变能力不足,如由于顺反异构的特点,共轭二烯类的加成、加聚反应、成环反应。对烯类物质发生反应的过程认识不够深入,应用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第2节醇酚第1课时夯基提能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 A级·基础达标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实验室制取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反应物液面以下 B.加热时要注意使温度缓慢上升至170 ℃ C.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会逐渐变黑 D.生成的乙烯中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解析:实验室制取乙烯时必须迅速升温至170 ℃,防止140 ℃时反应生成乙醚,故选B。 2.用铜作催化剂,将1-丙醇氧化为某有机物。下列物质中,与该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C ) A.CH3OCH2CH3B. C.CH3COCH3D.CH3COOCH3 解析:1-丙醇催化氧化生成丙醛(CH3CH2CHO),与CH3C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故选C。 3.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薄荷是中医常用中药之一。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痛、牙床肿痛等症。 从薄荷中提取的薄荷醇可制成医药。薄荷醇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薄荷醇的分子式为C10H20O,它是环己醇的同系物 B.薄荷醇的分子中至少有12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C.薄荷醇在Cu或Ag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能被O2氧化为醛 D.在一定条件下,薄荷醇能发生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和缩聚反应 解析:薄荷醇的分子式为C10H20O,它与环己醇具有相似的结构,分子组成上相差4个“CH2”原子团,属于同系物,故A正确;薄荷醇的环上都是碳碳单键,不是平面结构,故B错误;薄荷

醇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只有1个H 原子,在Cu 或Ag 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其能被O 2氧化为酮,故C 错误;薄荷醇分子中没有碳碳不饱和键,不能发生加聚反应,只有一个羟基,也不能发生缩聚反应,故D 错误。 4.如图表示4-溴-1-环己醇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有机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 )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反应①生成 ,有两种官能团;反应②生成,有一种官能团;反应③生成 ,有一种官能团;反应④生成或,均 有两种官能团。 5.分子组成为C 5H 12O,能发生催化氧化并生成醛,则符合要求的醇的种类为( C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解析:能发生催化氧化并生成醛的醇具有—CH 2OH 结构,分子式为C 5H 12O 符合题意的即C 4H 9—CH 2OH,C 4H 9—有四种结构,则符合题意的醇有4种:、、、。 二、非选择题 6.已知化合物甲、乙、丙有如下转化关系。 甲(C 4H 10O)――→条件①乙(C 4H 8)――→条件②丙(C 4H 8Br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羟基__,甲属于__醇__,甲可能的结构有__4__种,其中可被催化氧化为醛的有__2__种。 (2)甲―→乙的反应类型为__消去反应__,反应条件①为__浓硫酸、加热__;乙―→丙的反应类型为__加成反应__,反应条件②为__溴水或溴的CCl 4溶液__。 (3)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__B__(填序号)。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烃第2节第1课时烯烃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六) 烯烃 (建议用时:25分钟) [合格过关练] 1.下列关于烯烃的组成和结构的说法正确是( ) A.所有烯烃均符合通式C n H2n B.分子式为C2H4、C3H6、C4H8的烃一定是烯烃同系物 C.烯烃分子中含有π键,故烯烃易发生加成反应 D.丙烯与乙烯中的所有原子均共面 C[A项,含一个双键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含多个双键的烯烃通式不是C n H2n;B项,C3H6、C4H8可能为环状烃;D项,丙烯中所有原子不共面。] 2.下列有机物不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 A.1,2­二氯乙烯B.1,2­二氯丙烯 C.2­氯丙烯D.2­氯­2­丁烯 C[若每个双键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就不存在顺反异构体。C项的结构为,不存在顺反异构体。] 3.下列关于烯烃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烯烃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是因为烯烃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B.烯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烯烃能被KMnO4氧化 C.在一定条件下,烯烃能与H2、H2O、HX(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 D.在一定条件下,丙烯能够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 A[烯烃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是因为烯烃中的碳碳双键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A项错误。烯烃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烯烃中的碳碳双键能被KMnO4氧化,B项正确。在一定条件下,烯烃中的碳碳双键能与H2、H2O、HX(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C项正确。在一定条件下,含有碳碳双键的丙烯能够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D项正确。] 4.1体积某气态烃只能与1体积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烷烃,此氯代烷烃1 mol 可与4 mol氯气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则该烃为 ( ) A.乙烯B.1­丙烯 C.1,3­丁二烯D.1­丁烯 A[1体积某气态烃只能与1体积Cl2发生加成反应,说明该分子只含有1个碳碳双键,生成物可与4 mol Cl2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说明1 mol该烃中共有4 mol H。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新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名师优编 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苯

第二章第三节第1课时苯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苯的分子式是C6H6,它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苯属于饱和烃 B.从苯的凯库勒式()看,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C.在催化剂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反应生成溴苯,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D.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 2.苯(C6H6)与乙炔(C2H2)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能燃烧,且在空气中燃烧均产生黑烟 B.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C.都能被KMnO4氧化,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等质量的苯和乙炔,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同 3.甲烷分子中的4个氢原子都可以被取代,若甲烷分子中的4个氢原子都被苯基取代,可以得到的分子的结构简式如图,对该分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25H20 B.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C.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此物质属于芳香烃类物质 4.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与水混合浮在上层 B.反应②为氧化反应,反应现象是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 C.反应③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是一种烃 D.反应④中1 mol苯最多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一个苯分子含有三个碳碳双键 5.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苯在氯化铁存在时与氯气的反应

B.苯在镍作催化剂时与氢气的反应 C.苯在空气中燃烧 D.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溴水分层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苯分子是环状结构,其性质跟环烷烃相似 B.表示苯的分子结构,其中含有碳碳双键,因此苯的性质跟烯烃相同 C.苯的分子式为C6H6,分子中的碳原子没有达到饱和,因此能使溴水褪色 D.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而苯的同系物却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7.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溴苯和溴B.正己烷和水 C.苯和硝基苯D.乙醇和水 8.下列事实中,能说明苯与一般烯烃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别的是() A.苯难溶于水 B.苯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C.1 mol 苯能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苯能够燃烧产生浓烟 9.在苯的某些同系物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后褪色,正确的解释为() A.苯的某些同系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比苯分子中的碳原子数多 B.苯环受侧链影响,易被氧化 C.侧链受苯环影响,易被氧化 D.苯环和侧链相互影响,均易被氧化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芳香烃的分子通式是C n H2n-6(n≥6,且n为正整数) B.苯的同系物是分子中仅含有一个苯环的所有烃类化合物 C.苯和甲苯都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苯和甲苯都能与卤素单质、硝酸等发生取代反应 11.下列各组有机物中,只需加入溴水就能区别的是() A.己烯、苯、四氯化碳B.苯、己炔、己烯 C.己烷、苯、环己烷D.甲苯、己烷、己烯12.轴烯是一类独特的星形环烃。三元轴烯()与苯() A.均为芳香烃B.互为同素异形体 C.互为同系物D.互为同分异构体

新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 名师优编 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烷烃的结构和性质

第二章第一节第1课时烷烃的结构和性质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关于烷烃性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 B.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C.都溶于水 D.通常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反应 2.下列关于烷烃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烷烃同系物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沸点逐渐升高;常温下的状态由气态递变到液态,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则为固态 B.烷烃同系物的密度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逐渐增大 C.烷烃跟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 D.烷烃同系物都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 3.1 mol某烷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246.4 L(标准状况下)。它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能生成4种不同的一氯代物。该烃的结构简式是( ) A.B.CH3CH2CH2CH2CH3 C.D. 4.丙烷常用作火炬的燃料,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B.光照下,能够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比丁烷更难液化 D.它的二氯取代物有四种 5.下列物质:①丁烷②2-甲基丙烷③戊烷④2-甲基丁烷⑤2,2-二甲基丙烷,沸点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 C.③>④>⑤>①>②D.②>①>⑤>④>③ 6.丁烷(分子式C4H10)广泛应用于家用液化石油气,也用于打火机中作燃料,下列关于丁烷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常温下,C4H10是气体 B.C4H10与CH4互为同系物

C.丁烷有正丁烷与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 D.C4H10进行一氯取代后生成两种沸点不同的产物 7.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有机产物的烷烃是() A.(CH3)2CHCH2CH2CH3 B.(CH3CH2)2CHCH3 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 8.在1.01×105 Pa下测得某些烷烃的沸点见下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新戊烷是气体 B.在1.01×105 Pa、20℃,C5H12都是液体 C.烷烃随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降低 D.C5H12随支链增加,沸点降低 9.将0.2 mol某烷烃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气体缓缓通入盛有0.5 L 2 mol/L的NaOH溶液中,生成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该烷烃为() A.丁烷B.乙烷C.甲烷D.丙烷 10.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烯烃炔烃1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烯 烃炔烃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炔的结构简式:CHCH N B.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15 7 C.氯化镁的电子式: 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式:B.甲醇的结构简式:CH3OH C.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D.羟基的电子式: 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甲烷的电子式: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乙醇的结构式: 4.下列方法不能区分甲烷与乙烯的是() A.观察两者的颜色B.观察两者燃烧的现象 C.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D.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5.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香叶醇含有碳碳双键、羟基官能团 B.该结构含有碳碳双键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 6.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至少有6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该物质与氢气完全加成的产物的一氯代物有7种 C.该物质所有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D.该物质至少有9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的名称为2−甲基−3−乙基丁烷 B.和互为同系物 C.顺−2−丁烯与反−2−丁烯与氢气加成的产物不相同 D.2−甲基丙烷的一氯取代物有两种 8.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醛基的电子式: C.乙酸的最简式:CH2O D.乙醇分子比例模型: 9.原定2020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被迫推迟,奥运火炬里的燃料用的是纯度99%以上的丙烷。已知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1g丙烷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50.45kJ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3,三个碳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 B.除去丙烷气体中少量的乙烯,可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丙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1mol丙烷被氯气完全取代,需要8mol氯气 D.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3H8(g)+5O2(g)→3CO2(g)+4H2O(l);△H = -50.45kJ/mol 10.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格物粗谈》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B.“用浓酒和糟入甑(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操作是蒸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