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主备人:黄军参备人:林晓红许凤梅吴桂丽备课时间:2012-9-1上课班级:备课组长签字:

教学目标

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重点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1.初中化学中主要物质:氧气、氮气、水、氢气、碳、二氧化碳、甲烷、酒精、醋酸、铁等进行分类。试写出相关的分类标准和包括的物质,例如;分类标准:常温下是气体,包括的物质有:O2 N2H2CO2CH4

(1)分类标准:具有可燃性的物质,包括的物质有:H2CH4酒精

(2)分类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甲烷、酒精、醋酸(3)分类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的物质有:__________ 2.酸可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也可以根据酸分子是否含有氧原子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盐可根据所含离子进行分类,如钾盐、钠盐、钙盐等等,也可根据其他原则进行分类。请在下列九种粒子Ne、OH-、NH3、H2O、NH4+、CO2、S O2、NO2、SO3中选出五种粒子分为同一类,写出两种情况,粒子可以重复使用。

A:分类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分类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溶液

分散系胶体

浊液

(2)胶体:

胶体本质特征:

液溶胶:

胶体分类:固溶胶:

气溶胶:

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填“>”或“<”)100nm,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_______(填“>”或“<”)1nm,而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_________之间。这个尺寸与现代材料科学中_________的直径大致相当,从而使胶体的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布朗运动________(填“是”或“不是”)胶体的特有性质(3)胶体性质:丁达尔效应:

课堂作业:

1.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单质,后者为混合物的是()A.白糖、冰水混合体B.铁粉、食醋

C.干冰、食盐D.盐酸、空气

2.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类别相同的是()

A.氧气、氧化镁

B.硫酸铜、氯化钠

C.硫酸、碳酸钠

D.硝酸银、氢氧化钠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后者的是()

A.化合物、单质B.元素、原子

C.氧化物、化合物D.纯净物、化合物

4.下列各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A.H2+CuO===H2O+Cu B.CaO+H2O===Ca(OH)2

C.2KClO3====2KCl+3O2↑D.3CO+Fe2O3====2Fe+3CO2

5.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石粉末。同学们对该成果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A.CCl4是一种化合物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6.下列几种分散质,其中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①淀粉②蔗糖③Fe2(SO4)3④大小为10nm的某种分子构成的易溶物()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

7.“纳米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A.不能透过滤纸B.有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一定能导电D.所得物质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

8.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NaCl分散在汽油中,形成的分散系是()A.溶液B.胶体C.悬浊液D.乳浊液

9.下列不是因为胶体的性质而产生的现象是()

A.石膏能使豆浆变成豆腐B.明矾净水

C.花粉在水面上做布朗运动

D.太阳光照在弥漫灰尘的室内,可看到从窗口到地面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10.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FeCl3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B.FeCl3溶液能使血液凝聚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填住伤口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变化12.将下列物质分类,并用序号填空。

①氢气②硫磺③二氧化硫④液氧⑤氧化镁⑥矿泉水⑦空气⑧四氧化三铁⑨石灰水⑩铜丝

混合物有__________;纯净物有_______________;化合物有___________;

氧化物有___________;金属单质有__________;非金属单质有__________。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主备人:黄军参备人:林晓红许凤梅吴桂丽备课时间:2012-9-1上课班级:备课组长签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2.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体验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

重点难点:

电解质、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溶液导电的原因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2、①电解质是在或能够导电的。例如: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

②非电解质是和都不能导电的。例如:蔗糖、酒精等。

注意: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练习1、根据有关概念回答下列问题:① H2SO4 ②液氨③氨水④铝条⑤氯化钠⑥石墨⑦二氧化硫⑧水⑨氧化钠⑩氢氧化钡

判断上述物质中:在一定状态下能够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附注:SO2、SO3、CO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原因是与水作用后的生成物(H2SO3、H2SO4、H2CO3、NH3 ·H2O)电离所致,并非自身电离出自由离子,所以SO2、SO3、CO2、NH3等为非电解质,而H2SO3、H2SO4、、H2CO3、NH3 ·H2O则是电解质。

二、电解质的电离

1、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在溶液中发生了。

2、电离:电解质在的过程。

氯化钠的电离:将氯化钠加入水中,在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NaCl晶体表面,形成了能够的和。这一过程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为:。

3、HCl、HNO3、H2SO4的电离方程式

HCl

HNO3

H2SO4

它们都能够电离出H+,因此我们从电离的角度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电离时叫做酸。

类比:电离时叫做碱;

电离时叫做盐。

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Ba(OH)2 NaCl

BaSO4

NaHCO3

NaHSO4(水溶液中)

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

B.溶于水后能够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C.氯化氢溶于水能够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够导电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

2.在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溶液里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A.NaCl B.H2SO4 C.酒精 D.NH4HCO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COOH和NaOH在水中都能完全电离

B.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Na+ 和 Cl-

C.H2SO4在电流的作用下在水中电离出H+和SO42-

D.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

4.下列各组均为两种化合物溶于水时电离出的离子,其中由酸电离的是()A.Na+、OH-、SO42- B.H+、SO42-、Cl-

C.Na+、K+、OH- D.Na+、K+、Cl-

课后作业:

1.对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于水后得到的溶液能导电的物质 B.熔融状态能导电的物质C.电解所得到的物质 D.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2.下列物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

A.食盐水 B.H2O C. NaHSO4 D.Ca(OH)2

3.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Ba(OH)2=Ba2+ + 2 OH-

B.NaHSO4(熔融)=Na+ + H ++ SO42-

C.MgCl2=Mg2+ + 2 Cl- D. H2SO4=2H+ + SO42-

4、下列物质能够导电又是强电解质的是()

A.NaCl晶体 B.液态氯化氢

C.熔融的KNO3 D.NH3·H2O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且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多选)

A.CH3COOH B.SO2

C.NaHCO3D.CO2

6.酸、碱、盐三类物质的共同点是()

A.都含有氧元素

B.一定条件下都能电离

C.都能溶于水

D.都是化合物

7.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NaHCO3=Na++H++CO32- B.NaHSO4=Na++H++SO42-

C.H2SO4=2H++SO42-D.KClO3=K++Cl-+3O2-

8.下列物质:?Na ?Ba(OH)2?CH3COOH ?NH3 ?SO3?HCl ?NaCl ?蔗糖? NaCl溶液

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能导电的是。

9.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2C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

K2SO4 ,

NH4NO3。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主备人:黄军参备人:林晓红许凤梅吴桂丽备课时间:2012-9-1上课班级:备课组长签字:

第二课时

主备人:黄军备课时间:2012-9-1上课班级:备课组长签字:

教学目标:

1.步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2.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体会科学探究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3.体会离子反应在混合物分离、物质提纯和鉴定、污水处理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一、离子反应的概念:叫做离子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

1、离子方程式:用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反应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写出正确的,并配平。

例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2)拆:把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把

以及单质、金属氧化物、难电离的物质仍用分子式表示。

碳酸钙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拆写为:

(3)删:删除反应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检查写出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要求,并检查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练习:

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OH溶液和H2SO4溶液:;(2)NaCl溶液和AgNO3溶液:;(3)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

(4)Fe与CuSO4溶液反应:。(5)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反应:。(6)Fe与HCl溶液的反应:。(7)Na2CO3溶液与HCl溶液的反应:。(8)CaO溶于水得到澄清石灰水:。

3、中和反应的实质

(1)在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中,H+与OH-结合生成H2O,而Na+与Cl-没有参加反应;所以说反应的实质为:。

结论:酸与碱发生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或,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反应就能发生。

4、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意义: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可以表示

的离子反应。

课后作业:

1.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 B.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

C.H2还原CuO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 OH-= H2O表示所有强酸和强碱的反应

B.所有的离子方程式都可以表示一类反应

C.单质和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符号表示

D.凡是易溶于水的化合物都可以写成离子形式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都要以离子形式表示

B.复分解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时总是向着溶液中反应物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C.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

H++OH-=H2O

D.凡是酸都可以在离子方程式中用H+表示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钙溶液与盐酸混合:

HCO3-+H+=H2O+CO2↑

B.氢氧化铜中加入盐酸:

H++OH-=H2O

C.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Fe3++3 OH-=Fe(OH)3

D.铁与盐酸反应:

2Fe+6H+=2Fe3++3H2↑

5.加入适量的H2SO4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数显著减少的是()A.Cl-B.Na+C.CO32-D.Ba2+

6.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A.3HCl + Fe(OH)3= FeCl3+ 3H2O B.2HCl + Cu(OH)2= CuCl2+ 2H2O C.H2SO4+Ba(OH)2= BaSO4↓+ 2H2O D.HNO3+ KOH = KNO3+ H2O 7.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NaHSO4与NaOH溶液反应:HSO4-+ OH-= SO42-+ H2O

B.Fe与盐酸的反应放出H2:Fe+ H+= Fe2++ H2↑

C.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放出CO2气体:CO32-+ 2H+= CO2+ H2O

D.醋酸与烧碱溶液混合:CH3COOH +OH-= CH3COO-+H2O

8.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Mg2+、OH-、C1- B.Ba2+、K+、CO32-、NO3-

C.Na+、K+、C1-、HCO

3

- D.H+、Na+、C1-、OH-

9.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离子组是()A.K+、Mg2+、Cl-、MnO4-B.Na+、Cu2+、CO32-、NO3-

C.K+、Na+、SO

32-、Cl- D.Na+、Mg2+、Cl-、SO

4

2-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

32-+2H+=H

2

O+CO

2

1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分子或离子,完成离子方程式。(1)+ H+-CO2↑+ H2O

(2)HCO3-+ -CO32-+

(3)Cu2++ -Cu (OH)2+ NH4+(4)NH3·H2O + -NH4++ 12.写出可实现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简述操作方法。

(1) CO32-+ 2H+= H2O + CO2↑

(2) Ca++ CO32-=CaCO3↓

(3) Cu2++ 2OH-= Cu(OH)2↓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主备人:黄军参备人:林晓红许凤梅吴桂丽备课时间:2012-9-1上课班级:备课组长签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等

基本概念

3、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4、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与研究,感知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对立统一的观点。

重点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_______氧变为单质铜,发生了______反应,碳______氧变成了二氧化碳,发生了________反应。这两个过程是_______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判断

木炭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上述两个反应中,不仅存在氧元素的得失,而且部分元素的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一反应中,虽不存在氧元素的得失,但某些元素的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反应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_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凡是有______________ ____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这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依据。

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很多,若从反应物变为产物时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的反应,即____________________ _,另一类是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称为________________。

练习: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Fe + 2HCl = FeCl2+ H2↑B.NH4NO3N2O↑+ 2H2O

C.2NaHCO3Na2CO3+ H2O + CO2D.2Na + Cl22NaCl

E.Na 2O+ H2O2NaOH F.AgNO3+ HCl = AgCl↓+ HNO3 思考:初中学过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它们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如何?用图示表示出来。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电子的得失或偏移称为电子转移,因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这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物质失去(或偏移)电子的过程,就是发生了______反应,物质得到(或偏向)电子的过程,就是发生了______反应。练习:下列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A.C→CO2B.CO2→CO C.CuO→Cu D.H2SO4→BaSO4

四、电子转移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化合价升降、物质(或元素)被氧化、被还原等的关系,可用“双线桥”法来表示。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时,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注明得失电子数。

练习:用双线桥法标出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2Na + Cl22NaCl

?MnO2 + 4HCl(浓)MnCl2 + 2H2O + Cl2↑

课下作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B.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D.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电子转移

2.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否有元素的电子转移B.是否有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

C.是否有氧元素的参加D.是否有原子的重新组合

3.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同种元素之间的是()

A.Zn+2HCl=ZnCl2+H2↑B.2H2S+SO2=3S+2H2O

C.H2+CuO Cu +H2O

D.2H2O 2H2↑+O2↑

4.下列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3Cl2+6KOH=5KCl+K ClO3+3H2O B.2NO2+2NaOH=NaNO3+NaNO2+H2O C.SnCl4+2H2O=SnO2+4HCl D.3CCl4+K2Cr2O7=2CrO2Cl2+3COCl2+2KCl 5.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6.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CaCO3+2H+=Ca2++CO2↑+H2OB.2Fe2++Cl2 =2Fe3++2Cl C.HCO3-+H+=CO2 +H2O D.2Na+2H2O =2Na++2OH+H2↑ 7.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金属冶炼B.燃放鞭炮C.食物腐败D.点制豆腐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存在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B.只能是复分解反应

C.可能是置换反应D.可能是化合反应

9.下列反应中氯元素被氧化的是()

A.5Cl2+I2+6H2O=10HCl+2HIO3B.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MnO2+4HCl=MnCl2+2H2O+Cl2↑D.2NaCl+2H2O2NaOH+Cl2↑+H2↑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主备人:黄军参备人:林晓红许凤梅吴桂丽备课时间:2012-9-1上课班级:备课组长签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了解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一般方法;

2、初步学会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

3、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养成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体会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2、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一、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作为反应物共同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是__________(或电子对________)的物质,在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_,氧化剂具有________,反应时本身被

________,发生了______反应,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_产物。还原剂是_______电子(或电子对_______)的物质,在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_________,还原剂具有_______,反应时本身被_______,发生了______反应,得到的产物是_______产物。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即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能够降低,该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就能充当氧化剂,该物质具有氧化性,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主要决定于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趋势,可以推测物质或微粒的性质。如对于Fe、Fe2+、Fe3+而言,Fe处于铁元素的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Fe2+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Fe3+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

练习:

1、亚硝酸(HNO2)在反应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当它作氧化剂时,

其还原产物可能是 ( )

①NO ②NO2③HNO3 ④N2⑤NH3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④⑤ D.全部

2、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H2 +CuO Cu + H2O

2Na + Cl2 2NaCl

说明: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除了用双线桥法表示外,也可用单线桥法来表示。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时,线桥上方不注明电子得失,只注明电子转移的总数,箭头方向是由还原剂中化合价升高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化合价降低元素。

3、用单线桥法标出练习2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在中学化学中,常用作氧化剂的物质有:

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等,

②氧化性含氧酸,如______、______等,

③某些高价化合物,如______、____等。

常见的还原剂有:

①活泼的金属单质,如____、_____、_____等,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_____、__ __等,

③某些低价态氧化物,如CO、SO2等,

④一些低价含氧酸及其盐,如H2SO3、Na2SO3等,⑤处于低价态的金属阳离子,如Fe2+等,⑥含低价元素的化合物,如H2S、HBr、HI等。

练习:

下列变化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

A. HCO3-→CO2 B. MnO4-→Mn2+

C.FeO→Fe3O4 D. H3AlO3→HAlO2

二、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判断

1.可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位越靠后的金属,其原子的还原性越弱,而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即易失电子(还原性强)的物质被氧化后,氧化产物的氧化能力弱,易得电子(氧化性强)的物质被还原变成阴离子后,难于失去电子,还原性弱。

2.可依据反应条件差异判断

条件越容易,反应速率越快,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反应:

MnO2 + 4HCl MnCl2 + 2H2O + Cl2↑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4HCl + O22H2O + 2Cl2↑氧化能力:KMnO4 > MnO2> O2

3.可依据具体反应进行判断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般有如下的强弱关系存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与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反应生成还原性较弱的物质和氧化性较弱的物质。

即物质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练习:

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主要反应为:2Br—+Cl2=2Cl—+Br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溴离子具有氧化性 B.氯气是还原剂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单质强

课后作业: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氧化剂本身被还原,生成氧化产物B.氧化剂是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C.还原剂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D.在一个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可能是同一物质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B.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C.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单质D.氧化剂得到电子,发生了氧化反应3.在下列分子,原子或离子中,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的是()

A.Al3+ B.Cl- C.Fe D.H2O2

4.3个SO32-恰好将2个XO4-离子还原,则X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A.+1 B.+2 C.+3 D.+4

5.从硫元素的化合价态上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A.Na2S B. S C.SO2 D. H2SO4

6.下列变化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CuO→Cu B.CaCO3→CaO C.Fe→FeCl2 D.HCl→Cl2

7.苹果汁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 A.苹果汁中Fe2+变成Fe3+ B.苹果汁中含Cu2+C.苹果汁中含OH- D.苹果汁中含有Na+

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A.氧化性 B.还原性 C.碱性 D.酸性

8.根据反应式:?2Fe3+ + 2I- = 2Fe2+ + I2?Br2 + 2Fe2+ = 2Br- + 2Fe3+可判断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Br-、Fe2+、I- B.I-、Fe2+、Br- C.Br-、I-、Fe2+ D.Fe2+、I-、Br-9.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判断下列反应能发生的是

A.2W-+Z2=2Z-+W2 B.2X-+Z2=2Z-+X2 C.2Y-+W2=2W-+Y2 D.2Z-+X2=2X-+Z2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根据某种性质,可将CaO、CuO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也属于这类氧化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氧化钠D.高锰酸钾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氢氧化钠②硫酸钡③铜④蔗糖⑤二氧化硫

A.①②B.①②⑤ C.③④D.①⑤

3.下列反应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Cl溶液与AgNO3溶液 B.钠与氯气

C.CO还原Fe2O3 D.Zn与CuSO4溶液

4.需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反应是( )

A.PCl5→PCl3 B.MnO2→Mn2+ C.SO2→SO 2

D.Fe→Fe2O3

3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含化合价升高元素的反应物被氧化 C.得到电子的物质被氧化

D.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一定是两种物质

6.下列自然、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动物呼吸 B.植物光合作用 C.金属生锈 D.石膏点制豆腐7.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H2 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O2 C.实验室用H2O2与MnO2作用产生O2 D.实验室中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8.在3NO2+H2O=2HNO3+N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分子个数比为( )

A.2∶1 B.1∶2 C.3∶1 D.1∶3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 )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 Cu2++Fe=Fe2++Cu

B.稀硫酸与铁粉反应: 2Fe+6H+=2Fe3++3H2↑

=BaSO4↓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a2++SO-2

4

+2H+=H2O+CO2↑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2

3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 2Ag+2H+=2Ag++H2↑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2-

+Ba2+=BaSO4↓

4

C.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2H+=Ca2++H2CO3

D.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

11.下列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不能只用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A.氯化钡溶液跟稀硫酸混合B.硝酸钡溶液跟稀硫酸混合

C.氯化钡溶液跟硫酸溶液混合D.氯氧化钡溶液跟硫酸铜溶液混12.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1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Ag+、K+、NO-

3、Cl- B.Mg2+、Na+、Cl-、SO-2

4

C.Ca2+、Mg2+、OH-、Cl- D.H+、Na+、CO-2

3、SO-2

4

1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Ba2+、 Ag+、Cl- B.Ca2+、 NO3-、 Mg2+

C.Na+、 CO32-、Fe2+ D.Cu2+、 SO42-、OH-

15.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比较正确的是()

A.溶液澄清透明,胶体浑浊不透明 B.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C.光束通过溶液没有特殊现象,光束通过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的运动无规律

二、填空题

16.在下列反应中:

A. 2F2+2H2O=4HF+O2 B. 2Na+2H2O=2NaOH+H2↑

C. CaO+H2O=Ca(OH)2 D. 2H2O=2H2↑+O2↑

水只作氧化剂的是,水只作还原剂的是,水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的是,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17.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用双线

..桥.法分析上述反应(只需标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氧化产物是。硝酸没有全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硝酸占总硝酸的。18.在KClO3+6 H Cl(浓)=KCl+3Cl2↑+3H2O的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得电子与失电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________,试标出反应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

19.取一定量Na2CO3和Na2SO4的混合物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2.016 L CO2(标准状况下),然后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33 g。试计算混合物中Na2CO3和Na2SO4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多少?

20.已知: MnO2 +4HCl(浓) MnCl2 + Cl2↑+ 2H2O。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溶解在100mL 过量的浓盐酸中,当反应生成 4.48L 氯气(标况)时,剩余溶液中盐酸的浓度为1mol/L(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请计算:

(1)反应耗用MnO2的质量(2)被氧化的HCl物质的量(3)原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伊宁县二中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学习重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预备知识】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基础知识】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容。

[思考与交流] 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归纳与整理]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 Ⅶ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ⅣA称为元素 ⅤA称为元素Ⅵ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归纳小结]:(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 2、。 3、。 (二)、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的结构:。 族的结构:。[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O 2 B. 石墨 C. K 2SO 4 D. NaOH 溶液 2.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 制得溶液的是 A. 食盐 B. 饱和FeCl 3溶液 C. 蔗糖 D. 碘 3.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 2(OH)2CO 3] B .铁制菜刀生锈 C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 .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4. NaHSO 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Na + 、H + 和SO 42-。下列对于NaHSO 4的分类中不正确... 的是 A .NaHSO 4是盐 B .NaHSO 4是酸式盐 C .NaHSO 4是钠盐 D .NaHSO 4是酸 5.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B .氢气还原氧化铜 C .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D .一氧化碳的燃烧 6. 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数量显著减少的是 A. Cl - B. Ba 2 + C. NO 3- D. Na + 7. 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 用离子方程式Ba 2++SO 42-=BaSO 4↓表示的是 A. Ba(NO 3)2+H 2SO 4=BaSO 4↓+2HNO 3 B. 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C. BaCl 2+H 2SO 4=BaSO 4↓+2HCl D. BaCO 3+H 2SO 4=BaSO 4↓+H 2O+CO 2↑ 8. 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 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 Na 2CO 3溶液与稀盐酸 B. CuSO 4溶液与BaCl 2溶液 C. H 2SO 4溶液与NaCl 溶液 D. 稀HNO 3与Ba(OH)2溶液 9.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 32-+2H +=H 2O+CO 2↑ B.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6H +=2Fe 3++3H 2↑ C. 碳酸钙中加入盐酸 CO 32-+2H +=H 2O+CO 2↑ D.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H ++OH -=H 2O 10. 下列分离、提纯、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 3溶液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 精品导学案】高中化学 2.3.2化学反应的限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知道化学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对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的意义。 本课时宜从日常生活和实验中的化学现象引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经过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推进,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 1.可逆反应 (1)在同一条件下,①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和②逆向反应(生成物→反应物)能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有“四同”:同一反应;(反应处于)同一条件;(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3)可逆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时,不用“”,而用“③”。 2.化学反应的限度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2和1 mol I2发生反应: H2(g)+I2(g)2HI(g) 对于以上反应: ①当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④最大。 ②当反应刚开始时,正反应速率⑤最大。 ③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 ④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达到平衡时,v(正)=v(逆)。 ⑤反应进行到⑥v(正)=v(逆)时,宏观上处于“静止”状态。 ⑥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⑦这个状态称为⑦化学平衡状态。 ⑧此时反应未停止,仍在进行,只是任何一种物质反应掉的速率和生成的速率相等。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达到的一种特殊状态,是在给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0。 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在生产、生活中,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主要是促进有利反应和控制有害反应两个方面: ①促进有利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加快有利反应的速率; ②控制有害反应,减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减慢有害反应的速率。 (2)为加快煤燃烧的反应速率,对煤炭颗粒的要求是⑧越小越好,对空气的要求是保持适当过量,并保证煤炭与空气中的氧气⑨充分接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级别A级(基础) 1~71314 B级(能力) 8~121516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纳米的微粒。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小的是() A.雾B.蛋白质溶液C.石灰乳D.KNO3溶液 2.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B.做饭用的不锈钢锅C.餐饮用的可口可乐D.消毒用的碘酒 3.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FeCl3溶液有杀菌消毒作用B.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集沉降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反应 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B)与混合物(A)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B)与氧化物(A)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及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5.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灰石B.氢硫酸、烧碱、绿矾 C.石炭酸、熟石膏、醋酸钠D.磷酸、乙醇钠、苛性钾 6.“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 7.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图是某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分子状况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对此反应的分类一定不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C.可逆反应D.置换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讲义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围之,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有机化学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二 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 【学习目标】 1、了解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和用途,初步认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2、掌握甲烷电子式、结构式的正确写法。 3、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学习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 【预备知识】 1、组成有机物的元素除外,常有、_____,还含有、、、_ 等。其中仅含和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也可称为,该类物质中组成最简单的是。有机物种类繁多,迄今已发现种。【基础知识】 一、甲烷的结构与性质 1、甲烷的存在:。 2、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 结构式:。 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为:, 对应的CH2Cl2有几种结构? 常用的分子模型有两种。 3、物理性质: 甲烷是色、味、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或小)。用或收集甲烷。 4、化学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与不反应,与也不反应。因为有机反应比较复杂,常伴有副反应发生,所以在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时一般 用箭头而不用等号。 (1)甲烷的氧化反应 写出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有机方程式与无机方程式写法的区别:。(2)甲烷的取代反应 (教材实验3-3)将一瓶甲烷与一瓶氯气混合, 倒立在盛有饱和食盐水,高压汞灯照射, 观察到什么现象? 化学反应现象:光照时,氯气的黄绿色

逐渐,瓶壁上有 生成,液面, 试管中有少量。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①常如何验证HCl的生成呢? ②常温下,除了CH3Cl是气体外,其他三种都是无色液体,为什么我们看到黄色油珠呢? 。其实,在该反应中,生成的有机产物除一氯甲烷外,还有 。 [课堂练习] 请写出一氯甲烷与氯气进一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取代反应的定义: [思考与交流] 1.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是不是相同的呢?它们之间的差别为: 2.历史上,科学家们在测定了甲烷分子组成为CH4后,对甲烷的分子结构曾提出了两种猜想:正四面体型与平面正方形,科学家如何判断出甲烷分子是哪种空间构型的? [归纳小结]:甲烷取代反应 条件: 特点: 【过关检测】 1、下列关于甲烷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烷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 B. 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C.甲烷分子为正四边形结构 D. CH2C1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都不反应 B. 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点燃前不必验纯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第二章知识结构梳理 1、物质的分类 (1) 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 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本章重难点概括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应该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是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如CO2、SO2、SO3、NH3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本身为非电解质)。【注意】 (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纯净的)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大多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 (3)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NaCl晶体}, 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石墨、金属单质、混合物}。 (4)熔融状态下,一般的盐和强碱能导电,酸不能导电{分子构成}。 (5)液氨、液态HCl、HCl、酒精是纯净物,氨水、盐酸是混合物。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可拆:强酸、强碱、可溶盐; 不可拆:弱酸、弱碱、不溶盐、单质、气体、氧化物。

(2)HCO 3-不可拆、HSO 4-要拆开。 3、H + + OH -= H 2O 虽然能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但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 成可溶性盐的酸碱中和反应。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原子个数不守恒。 (2)弱酸、弱碱、难溶盐、气体、氧化物没写成化学式。 (3)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5、离子共存 (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有颜色离子:Cu 2+(蓝色)、Fe 3+(棕黄色)、Fe 2+(浅绿色)、MnO 4-(紫 色),但有颜色离子可大量存在于澄清透明溶液中。 (2)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OH -、CO 32-、HCO 3-。 (3)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H +、NH 4+、Al 3+、Fe 3+、Mg 2+。 (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6、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化合价发生变化。 (3)本质:电子发生转移。 (4)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5)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6)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 (7)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注意点: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指反应物。 (2)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C+2CuO △2Cu+CO 2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 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 1.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解析:选D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A、B、C正确,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B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A错误;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C错误;由H到He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错误。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C A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为;D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Al<Na B.金属性:Na>Al C.原子序数:Na>Cl D.原子半径:Cl>Na 解析:选B A项中核电荷数大小关系为Al>Na,错误;B项中元素的金属性关系为Na>Al,正确;C项中Na是11号元素,Cl是17号元素,所以原子序数:Na<Cl,错误;D项中11~17号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所以原子半径:Cl<Na,错误。 5.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硫化氢>氯化氢 解析:选D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则生成相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应为氯化氢>硫化氢,故D项符合题意。 6.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半径为: N O Si P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10-10 0.75 0.74 1.17 r m) A.1.43×10-10 m B.1.1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 解析:选B P与N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P>N,则原子半径r>0.75,P与Si

必修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每题有1-2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4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广州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D.CaCO3Ca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学案汇总 核素 1、质量数 忽略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A)= +

2、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练习(1) (2)判断:任何微粒都有:质子( )、电子( )、中子( ) (3)1mol 下列物质的质量分别为:H 2O : D 2O : T 2O : 3、核素和同位素 核素:把具有 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同位素: 注意:(1)同位素 性质基本相同, 性质不同 (2)不论游离态、化合态,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比(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不变 同位素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如考古时利用 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用于制造氢弹,利用 育种,治疗癌症和肿瘤, 制原子弹、核反应堆原料。 4、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1、已知铀元素有235U等多种核素,则铀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235()2、B有两种同位素,一种核内有5个中子,另一种核内有6个中子,B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问在自然界中B的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碱金属元素 课前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钠与氧气常温: 钠与氧气加热: 钠和水(滴加酚酞):反应: 现象: 2、完成教材P5 碱金属元素表格,并总结碱金属元素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结合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思考: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上有哪些相似性和递变性。(写在书上) 课上 1、碱金属元素符号: 名称: 2、碱金属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3、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4、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5、碱金属物理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 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二化学答案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A A D A B C B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C C B D B B D 三、填空题(每空2分) 21.(1) NaHCO3 ==Na++ HCO3-(2) H2CO3 H++ HCO3- (3)NaHCO4 ==Na++ H++SO42-(4)CaCO3==Ca2++CO32- 22.问题1: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问题2:C(金刚石、s)==C(石墨、s):△H== —1.90kj/mol. 23.(1)正向(2)BD (3)n(D)>0.6mol,n(C)=1.8mol,n(D)>0.5mol。 24.(1) E NaClO ,I NH3。(2) Cl2+2OH-==Cl-+ClO-+H2O 。 高温高压 (3) N2+3H22NH3 催化剂 (4)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不能使气体和阴离子通过,防止了氢气与氯气混合发生危险,以及氯气与碱的反应。 四、实验题(每空2分)

25.(1)锥形瓶溶液颜色交化,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无色,且30s不变。 (2)酸碱指示剂自身为有机弱酸碱。 (3)0.1288mol·L—1。(4)①③,②④。 五、计算分析题(6分) 26.(1)否当a=3时,b=6,该温度下不存在pH=6的一元强碱(1分) (2)否 a=5时,Va>Vb(V a=103a—14Vb),与题意不符 (3)3.5<a<4.67(2分)。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9年4月期中联考高二化学双向细目表 题型序 号 知识点 能力层次 分 值 难度实际难度 识 记 理 解 应 用 分 析 选择题1 考查点电荷及库仑定律√ 3 0.8 2 考查库仑的贡献√ 3 0.8 3 考查电场强度的概念√ 3 0.7 4 考查电场线和磁感线√ 3 0.65 5 考查静电现象的应用 3 0.7 6 考查电容、电动势、电流单位√ 3 0.8 7 考查电流强度计算√ 3 0.8 8 考查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3 0.8 9 考查焦耳定律实验√ 3 0.7 10 考查磁场方向√ 3 0.65 11 考查物理学史事实√ 3 0.8 12 考查安培定则√ 3 0.65 13 考查左手定则√ 3 0.65 14 考查磁感应强度概念√ 3 0.7 15 考查洛伦兹力方向√ 3 0.7 16 考查磁化与退磁√ 3 0.8 17 考查磁性材料应用√ 3 0.75 18 考查安培力计算√ 3 0.65 19 考查安培力受力分析√ 3 0.6 20 考查电磁感应发现√ 3 0.8 21 考查电磁感应条与法拉第定律√ 3 0.6 22 考查交流电的有效值√ 3 0.8 填空23 考查元电荷√ 2 0.8 24 考查电容光焕发√ 2 0.7 25 考查电能计算√ 2 0.7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重点汇总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重点汇总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 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 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 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 (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与其 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 物。(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 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 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态电解 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 守恒。如:Al2(SO4)3=2Al3++3SO42-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课时作业》(全套)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1课时原子核核素 [学习目标] 1.认识原子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2.掌握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一、原子的构成 [自主学习] 1.原子及构成的微粒 原子 2.质量数 3.原子构成的表示

1.离子的质量数是否等于其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提示:是。因为离子是通过得失核外电子形成的,而质量数只与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有关,与核外电子数无关。 2.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吗? 提示:不一定。氢原子(11H)中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不含有中子。 [点拨提升] 1.原子的相对质量(M)=原子质量 m(126C) 12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离子组成中的数量关系 (1)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阳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4)阴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练习与活动] 1.下列关于微粒A Z R n-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 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 D.所带电荷数=n 答案 A 解析A Z R n-的质子数=Z,中子数=A-Z,电子数=Z+n,电荷数=n,A不正确。 2.已知R2+核内共有N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m g R2+中所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m(A-N) A mol B. m(A-N-2) A mol

C. m (A -N +2) A mol D. A -N +2 mA mol 答案 B 解析 R 原子与R 2+的质量数都等于A ,其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A ,R 2+的质子数为A -N ,R 2+的核外电子数为A -N -2,1 mol R 2+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 -N -2) mol, m g R 2+的物质的量为m A mol ,所以m g R 2+中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 (A -N -2)A mol 。 规律方法 (1)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且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如11H 。 (2)任何微粒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但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 (3)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元素,如Ne 和H 2O 。 二、核素 [自主学习] 1.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 01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 02质子数决定的。 2.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03质子和一定数目□ 04中子的一种原子。 3.同位素 (1)概念:□ 05质子数相同而□ 06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2)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 O 2 B . Na 20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 高速公路关 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 . 溶液 B .悬浊液 C . 乳浊液 D . 胶体 3.能用 H + OH H 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 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 . Ba(OH) 2 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 . 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 . 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 . C I 2T c 「 B . Zn i Zn 2+ C . H 2^H 2O D . Cu? CuCI 2 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C .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 D .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 6. 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 K +、Mn04「、Na +、C 「 B . K +、Na +、N03「、CO 32 C . Na +、H +、N03「、SO 42一 D . Fe 3+、Na +、C 「、SO 42- 7. 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 可能是置 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③ C .①② D .③④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 CaCO 3+2HCI=CaCI 2+CO 2 f + H 2O C . 2H 2O 2 ; 2H 2O+O 2 f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 Cu 2++Fe=Fe 2++Cu B. 稀 H 2SO 4与铁粉反应:2Fe+6H +=2Fe 3++3H 2f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 2SO 4反应:Ba 2++SO 42一 =BaSO 4j D.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 32 一 +2H +=H 2O+CO 2f 10 .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 5NaBr+NaBrO 3+3H 2SO 4=3Br 2+Na 2SO 4+3H 2O ,与该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 . 2NaBr+Cl 2=2CaCI+Br 2 B . AICI 3+3NaAIO 2+6H 2O=4AI(OH) 3 J +3NaCl C . 2H 2S+SO 2=2H 2O+3S J C . NaClO D . FeSO 4 B . CaO+H 2O=Ca(OH )2 D . CaCO3 '' CaO+CO2f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原电池(学案)

第1课时 原电池(导学案) [学习目标定位] 1.熟悉能源的分类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2.知道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会说明原电池的原理,会判断原电池的正极、负极,会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熟知原电池的应用。 一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电能 使用电器时都需要电能。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2.火力发电 火电(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燃煤发电是从煤中的化学能开始的一系列能量转换过程,该过程可表示为 化学能――→燃烧 热能――→蒸汽 机械能――→发电机 电能 其中,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3.化学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 化学能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直接转化成电能。 [归纳总结]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B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C .火力发电是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 .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下列各项中,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①煤②石油③天然气④煤气⑤电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⑤D.③④⑤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并填表: 2.原电池 (1)原电池的概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理论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构成原电池。 具体条件是:①具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 ②溶液:两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导线:两极用导线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①根据原电池反应原理,分析下图并填空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知识链接】 1、金属能导电的原因? 2、NaCl溶液能导电的原因? 【学习过程】 例1、NaCl的电离 例2、如图表示的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请回答: (1)分别写出HCl、NaOH的电离方程式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该反应的式子(即离子方程式)为 (4)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 .即该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生成H2O,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减小。 (5)反应开始前,向NaOH溶液中加几滴酚酞,溶液显色。滴加足量盐酸后,溶液显色。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能够使酚酞显红色起作用的离子是。 例3、为证实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如下: 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向烧杯中加入25 mL 1 mol/L的Ba(OH)2溶液,再一边不断地滴加 1 mol/LH2SO4溶液,并轻轻振荡。试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Cl的电离方程式: .

(2)在下列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中,用“О”表示体系中的微粒, 并在“О”中写明微粒的化学式(原溶液中水分子不需表示出来)。 (3)分别写出H 2SO 4、Ba(OH)2的电离方程式 (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该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生成 ,使溶液中 离子的浓度减小。 (6)右图是Ba(OH)2溶液中滴加H 2SO 4溶液反应过程中沉淀质量 变化的图像,BC 段沉淀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7)已知: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有关, 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下图是向25 mL 1 mol/LBa(OH)2溶液中滴加H 2SO 4溶液过程中混合溶液的 导电能力与滴加硫酸溶液体积间关系的图像。 ① AB 段导电能力减小的原因: ② B 点导电能力最小的原因: ③ BC 段导电能力增大的原因: (8)向一定量的AgNO 3溶液中逐步加入NaCl 固体过程中,混合溶液导电能力随加入NaCl 的质量变化 的图像(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①写出AgNO 3电离方程式: ②NaCl 固体溶解时发生电离的方程式: 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⑦反应过程中导电能力几乎保持不变的原因: 25 mL 1 mol/L 的Ba(OH)2溶液 1 mol/L H 2SO 4溶液 A B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