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人口规模看中国城市的分层

从人口规模看中国城市的分层

从人口规模看中国城市的分层
从人口规模看中国城市的分层

中国规模最大的40座大城市:北京第一,成都第三,武汉第四!

城市帝国

17-11-0711:34

近年来,中国各大城市发展非常迅速,以至于城市的基本数据变化非常快,城区人口、城区常住人口、建成区面积等数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各个城市自己公布的数据也是标准不一,水分很大!比如郑州号称建成区达600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525万,这比十年前几乎增长了一倍!明眼人想想都不太可能!而这种情况,在很多二三线城市中普遍存在!

今天小编就根据城市出行数据,做出来一份最准确的中国城市规模排行榜!人是城市的最基本单位,人在城市内的流动,决定着城市的边界!所以以人为基础元素的城市规模最真实可靠!

1-5名: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广州

北京城市格局更大,呈放射状像四周蔓延,而上海主要集中在黄浦江两岸。

成都城市格局和北京很像,但周边还有一些卫星城没有完全连接起来,但城市格局已经形成,不出意外会是未来第三大城市!

武汉呈现出一江两岸特征,汉江不明显,城市沿长江分布,规模巨大!

广州比想象的小,城市规模比北京小了接近二分之一!

6-10名:佛山、东莞、深圳、杭州、苏州

佛山城市规模比想象的大的多,无下辖县市,全市分为五个区,呈点状分布!

东莞全市无下辖市县区,市政府下就是镇政府,所有区域几乎全是市区!

深圳市规模较小,但密度明显比佛山、东莞高很多。

杭州以老城区为中心,跨江发展,城市也颇具规模。

苏州城区有点像一架飞机,周边卫星城很多!

11-15名::天津、西安、南京、重庆、郑州

天津城市规模比想象的小很多,滨海新区人烟稀疏,人口高度集中在中心城区。

西安像是小一号的成都,但是城市放射度几乎没有,像一只缩起来的乌龟。

南京也在跨江发展,但人口还是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城市周边密度相对较低。重庆比想象的小很多,看来所谓的中心城区850万人水分很大。

郑州明显是一座极速扩张的城市,摊子铺的很大,但郊区非常分散,密度很低!

16-20:沈阳、青岛、大连、合肥、长沙

沈阳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很高,城市向南北发展,但扩张的速度比较慢。

青岛主要分为两部分,北部的中心城市,南部的黄岛,胶州湾西岸几乎还没开发。

大连也是分为两部分,因为大连是由原大连和抚顺合并而成,两部分规模都不是特别大。

合肥城市规模比想象的要大,城市有很多触角向周围极速扩张,典型的高速发展城市。

可以看出来原来的长沙城市规模很小,这几年向周围扩张的很迅速。

21-25:宁波、温州、泉州、昆明、哈尔滨

宁波城区比较分散,密度不高。

温州也是受地形限制,城市呈撕裂状。

泉州城市框架大,但密度太低,人口太少。

昆明南北斜向发展,但发展速度一般,南部地区比较稀疏。

哈尔滨主城区人口比较密集,南北的新区发展速度较慢,城市扩张力度不够。26-30:中山、长春、厦门、石家庄、济南

中山也是一个受地形限制的撕裂性城市。

长春城市很规则,近似一个椭圆形,看的出来城市扩张比较缓慢。

厦门人口高度集中在厦门岛,大陆城区比较分散。

石家庄老城区比较小,城市郊区比较大,扩张的比较厉害。

济南比想象的小很多,城市规模真的很一般,中心城区小,郊区零散。

31-35:烟台、南昌、太原、无锡、福州

这一级别城市典型特种是中心城区小,郊区分散,扩张的很快,但郊区密度很低。

36-40:临沂、常州、南宁、呼和浩特、贵阳

这一级别算是大城市守门员,后面的城市都称不上大城市,这几座城市城区人口一般在300万左右,建成区在300平方公里左右,正好是入门级大城市。

从人口规模看中国城市的分层:超大城市4个,特大城市8个

从人口规模看中国城市的分层:超大城市4个,特大城市8个缩小字体放大字体收藏微博微信分享0

本文来源:城市战争(sunbushu123)、第一财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已有89座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达到或突破百万大关。其中,除了北上广深外,天津和重庆也正在迈向超大城市行列。

城市发展的本质是人口的集聚,规模越大的城市,吸引力也往往更强。

而如何判断哪些城市是大城市?人口规模是最直观的参照指标。

1

城市人口的三个层次

目前,判断一座城市的人口规模至少有三个标准:全域人口、市辖区人口和城区人口。

全域人口是指全市范围内的人口,但以全域人口来判断城市人口规模是最不准确的。因为在市管县的体制下,全域人口多的城市,并不一定就是大城市。比如山东临沂和河北保定的全市总人口都超过了1000万,可是这两个城市却只是三线城市,因为大量的人口都在其辖下的县市。

第二个层次是市辖区人口。但因为很多市辖区内,仍有大量的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农业人口,此外一些刚刚撤县(市)改区的地方,农村和农业人口占比更高。所以用这个指标来衡量城市人口规模也是不准确的。

所以第三个层次“城区人口”才是衡量城市人口规模最准确的标准。

根据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住建部公布的《2016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结合公开资料,统计梳理发现,目前有接近90座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达到或突破百万大关。其中,除了北上广深外,天津和重庆也正在迈向超大城市行列,杭州和郑州则已经迈入了特大城市行列。

2

城区人口300万是个重要的分水岭

根据《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000万、500万、300万和100万是划分城市规模的四个重要数据。

根据上述整理所得的数据,城区常住人口达到或突破100万大关的有89个城市,比上一年度增加4个,分别是遵义、泰安、张家口和赤峰。

有27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超过了300万。值得注意的是,300万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以修建地铁的标准来说,2003年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中,对申建地铁城市的要求就包括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因为只有一定的客流量,城市轨道交通才有修建的必要以及持续运营的可能。

南方一位地铁系统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座城市是否修建地铁,以及地铁线路的长度,最主要的是取决于该城市中心区人口的规模和客流量的大小。客流量越大,修地铁就越有必要,基于客流量基础上的土地增值和广告收益也越大,地铁也更能发挥打通城市“血管”的作用,获得的社会效益也更大。

另一方面,城区人口300万也基本成了目前划分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一个重要门槛。

上述数据显示,27个城区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均为我国目前的一二线城市,主要是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苏州这样的计划单列市。

此外,宁波、石家庄、南昌等二线城市虽然城区人口尚未达到300万,但也已十分接近,在近几年内很有希望达到这一门槛。

500万则是划分特大城市与大城市的标准,目前城区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有12座,除了北上广深外,还有天津、重庆、武汉、成都、南京、郑州、杭州和沈阳。在大区中心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阵营中,除了西安外,其他城市的城区人口都超过了500万。

可预见的是,除了这12个城市,未来还将有更多城市加入到特大城市的队伍中。这其中,目前城区人口超过400万的哈尔滨、青岛、西安距离特大城市的门槛最近。

1000万又是划分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标准。截至目前,我国中心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大关的仍然只有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但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天津和重庆是最接近超大城市门槛的。

随着我国人口加速向大都市圈流动,未来城区人口超过千万的超大城市将越来越多。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认为,中国是一个总人口接近14亿的大国,未来超大城市的数量将达到10个或以上。

3

沿海省份才有“双子星”结构

尽管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有着较大的联系,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往往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但与此同时,城市人口尤其是城区人口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行政资源的影响。

例如,在直辖市以外的27个省区中,包括广东、福建、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和内蒙古在内的7个省份的省会或首府,不是所在省份GDP总量最大的城市,这7个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有2个省的第一大城市不是省会城市,即福建的第一大城市是厦门,省会福州位居第二,山东的第一大城市是青岛,省会济南位居第二。

这其中的一大原因在于,省会城市作为所在省份的政治、文化、科教、医疗、交通等中心,吸收了全省最好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第三产业更为发达,而三产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的城区内,因此省会的城区人口规模也更大。

相比之下,一些非省会城市,经济总量很大,主要是得益于快速发展的制造业,从地理空间分布上,很多是来自辖下的县市和乡镇的制造业,因此城区人口规模相对省会城市要小。

从各省份的第一大城市来看,有18个省份的第一大城市突破了城区人口300万大关,只有5个省份的第一大城市城区人

口少于200万,主要位于西部地广人稀的地区和人口总量较小的海南。

从27个省份的第二大城市来看,有20个城市城区人口超过了100万大关,其中有7个城市超过了200万大关,分别是深圳、大连、济南、苏州、宁波、福州和洛阳。这些城市主要是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经济大市。除了洛阳之外,其他城市全部来自沿海地区,这也说明沿海省份大多具有“双子星”或“多子星”。

中国各省面积人口数量GDP排名及世界各国面积人口排名

2013中国各省面积/人口数量/ GDP排名及世界各国面积人口排名中国各省面积排名: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166万平方千米); 2、西藏自治区面积122.8万平方千米); 3、内蒙古自治区面积118.3万平方千米); 4、青海省面积72.23万平方千米; 5、四川省面积48.14万平方千米; 6、黑龙江省面积45.48万平方千米; 7、甘肃省面积45.44万平方千米; 8、云南省面积38.33万平方千米; 9、广西壮族自治区面积23.6万平方千米; 10、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11、陕西省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 12、河北省面积18.77万平方千米; 13、吉林省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 14、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 15、广东省面积18万平方千米; 16、贵州省面积17.6万平方千米; 17、江西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8、河南省面积16.7万平方千米; 19、山西省面积15.63万平方千米; 20、山东省面积15.38万平方千米; 21、辽宁省面积14.59万平方千米; 22、安徽省面积13.97万平方千米; 23、福建省面积12.13万平方千米; 24、江苏省面积10.26万平方千米; 25、浙江省面积10.2万平方千米; 26、重庆市面积8.23万平方千米; 27、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6.64万平方千米; 28、台湾省面积3.6万平方千米; 29、海南省面答3.4万平方千米; 30、北京市面积1.68万平方千米; 31、天津市面积1.13万平方千米; 32、上海市面积0.63万平方千米; 33、香港特别行政区面积1101平方千米; 34、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25.4平方千米。 中国内地各省人口数量 GDP排名 人口排名省区市人口数量 GDP GDP( 亿元) 人均G(元)人均排名排名 1 河南省 9613万人 5 14234 15056 16 2 山东省 9082万人 2 25326 27148 7 3 四川省 8673万人 9 9657 11708 25 4 广东省 7859万人 1 29863 32142 6 5 江苏省 7381万人 3 24738 32985 5 6 河北省 6735万人 6 1338 7 19363 11 7 湖南省 6629万人 13 8366 13123 20 8 安徽省 6338万人 15 6906 11180 28 9 湖北省 5988万人 11 8451 14733 17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 4822万人 18 5386 11417 27 11 浙江省 4647万人 4 17633 35730 4 12 云南省 4333万人 23 4260 9459 30 13 江西省 4222万人 19 5323 12204 24 14 辽宁省 4203万人 8 10418 24645 9 15 贵州省 3837万人 26 2543 6742 31 16 黑龙江省 3813万人 14 7081 18463 12 17 陕西省 3674万人 21 4806 12843 21

人口空间分布解读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人口空间分布是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发展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口空间分布受到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第二,合理的人口空间分布也会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反之,则会阻碍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状况,并影响其动态分布特征。另一方面,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同特征也反映了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性。所以,人口空间分布是否均衡合理对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对区域人口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的重要意义就是探索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特征和其动态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地制订适合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政策,最终促进区域人口合理均衡布局,促进人口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速,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区域人口空间分布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近年来,我国人口问题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因此,研究区域人口空间分布的现状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成为当前人口问题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从1994年的《中国21世纪议程》开始,我国就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我国颁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又提出“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胡主席在报告中又提出新的人口发展战略要求,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人口聚集功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跟之前研究相比较,有关人口分布合理性的学术研究并不多。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因此,用经济承载力指标考量人口分布是否合理,探讨人口空间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己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重庆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直辖市之一,2014年总人口己达1732.76万人。重庆市的人口分布格局是各种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研究重庆地区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从人口容量和自然、经济承载力方面研究重庆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均衡合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对重庆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交通运输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人口分布的研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这个时期的人口研究还不是独立的研究课题,它只是在研究空间问题时被涉及的某一个相关方面。主要代表学者有伯吉斯、霍伊特、罗西等人类生态学派和新古典主义学派。1951年Clark以20多个城市的人口数据为依据,研究人口密度与距离的关系,研究表明人口密度呈指数式衰减趋势,也就是人口密度与距离的关系呈现负指数的关系; Sherratt和Tanner随后研究得出新的人口密度理论模型一正态密度模型,Smeed提出了负 幂指数模型。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受地理学发展思潮的影响,研究内容主要有人口空间分布特征,此外还有人口分布的数量模式,人们的迁居行为和因人口集聚形成的住房链问题。主要代表学者有克拉克、西蒙斯、劳瑞、摩尔、贝尔、布朗等。1969年,Newling 等深化了Clark理论模型,用二次曲线替代了一次变量,提出了二次指数模型。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这一时期主要以阶级关系、政治因素等社会结构深层原因为切入点来研究人口分布,研究人口分布的发展变化规律。代表学者有哈维、史密斯等激进地理学派。90年代,美国人口分布研究主要以国内国际人口迁移和人口特征的区域差异为主,此外还

城市规模扩张预测方法评价

预测方法评价: 单要素预测: (1)一元回归预测法:该方法具有应用简便、快捷的特点,但是建设用地需求变化量较少呈典型直线或曲线回归函数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局限 (2)定额指标法:该方法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各类建设用地定额指标,测算未来某一时期用地规模,该方法简单、易操作,但是调整幅度小、灵活性不强 (3)趋势预测法:该方法是根据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但是要求指标是连续性渐进变化的,因而当遇到指标值某一年发生较大变化,结果往往会有较大偏差 趋势预测由于将现在的发展趋势向未来做延伸,而对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而言,未来建设用地需求量增长速度要高于当前的建设用地需求量增长速度,所以趋势预测法所得的结果可能偏低,应将其预测结果作为最低参考方案。 (4)马尔科夫预测法:该方法是利用某一变量的现在状态和动向去预测该变量未来的状态及其动向的一种分析手段,但由于理论较为抽象,数据处理较烦琐,测算应借助计算机软件,难度较大。 (5)灰色系统模型:精度较高,在长期预测中与实际情况非常吻合。该方法适用样本数量较少、时序较短、波动较大的数列,能够解决无经验又缺少数据的不确定性问题,但难以反映建设用地需求量在各个发展时期的特征和波动趋势。 双因素预测法: 该方法相对单要素模型能科学和准确的预测未来,但是由于影响建设用地需求的因素有 很多,所以仍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多要素预测: 多元回归分析法:确定预测值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函数关系,该模型的前提是各种要素的规模报酬不变,在现实经济运行很难实现。该方法是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在数量关系上存在的线性关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预测的精度较高,但是操作过程比较复杂。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度的非线性映射,特别适用于需要同时考虑多因素或条件不精确的非线性信息处理问题,较适合研究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2017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些 作者:PHBang 来源:综合 截止目前世界人口已达75亿。根据联合国最新估计,“世界人口”这个词指的是人类人口(世界上现存的人类总数)。2017世界上人口的各个国家排名。 2017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排名表 排名国家人口数量占世界比例 1 中国 1,405,372,834 % 2 印度 1,304,200,000 % 3 美国 322,760,000 % 4 印尼 257,740,000 % 5 巴西 205,290,000 % 6 巴基斯坦 192,400,000 % 7 尼日利亚 182,310,000 % 8 孟加拉国 164,620,000 % 9 俄罗斯 146,350,000 2% 10 日本 126,820,000 % 11 墨西哥 126,270,000 % 12 埃塞俄比亚 104,030,000 % 13 菲律宾 102,410,000 % 14 越南 92,658,000 % 15 埃及 90,155,000 % 16 德国 79,758,000 % 17 伊朗 78,920,000 % 18 土耳其 77,720,000 % 19 刚果(金) 72,853,000 1% 20 泰国 68,311,000 % 21 法国 67,019,000 % 22 英国 65,040,000 % 23 意大利 60,547,000 % 24 南非 55,281,000 % 25 缅甸 55,125,000 % 26 坦桑尼亚 51,728,000 % 27 韩国 50,464,000 % 28 哥伦比亚 48,479,000 % 29 西班牙 47,847,000 % 30 肯尼亚 47,590,000 % 31 阿根廷 42,783,000 % 32 乌克兰 42,544,000 % 33 乌干达 41,833,000 % 34 苏丹 41,031,000 %

城市人口规模首位度

收集你所研究省、市(县)的城市人口规模分布资料,计算该省区的(2城市指数、4城市指数、11城市指数) 1.河北省城市人口规模统计表(2005年) 河北省的首位度指数,四城市指数,十一城市指数 2xx指数S2=P1/P2=1.36 4城市指数S4=P1/(P2+P3+P4)=0.537 11城市指数S11=2P1/(P2+P3+…+P11)=0.525按照位序—规模的原理,所谓正常的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都应该是1,而两城市指数应该是2。首位度指数偏小,为1.36,4城市指数低,只有0.537,说明较大的城市发展比较均衡,很难形成以一个大城市为核心、若干中小城市配合的城市群落。从11城市指数来看,其值也很低,为0.525,说明城市体系中较大城市发育,但众多的中、小城市的人口规模却较小,因而与高位序城市的人口规模差距较大,而且在中、小城市的人口规模之间也有较明显的差距。 2.xxxx首位度 据统计,2008年末江苏省总人口数达到76.5万,比上年增加75.6万,增长0.73%,其中户籍人口为7317.7万人。城镇和乡村人口比为51.9: 48.1,男女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1。全省每平方公里人口数达到741人,比2006年末每平方公里736人增加了5人,继续名列全国各省、自治区的首位。 多年来,江苏一直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1982年人口普查时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90人,1990年为654人,2000年末达到714人。自2000年以来,由于总人口持续低速增长,人口密度增加速度放慢。2001年末为717人,2002年末为719人,2003年末为722人,4年间人口密度年均增长1.4%。 xx名 xx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

2017年注册规划师4门全过注规法规笔记

第一章行政法学基础 1.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法律广义指国家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狭义指法律,专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2.法律的外部特征:(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人们的行为规则在法学上统称为规范,规范分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社会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社会团体规范)(2)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社会关系的(4)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规范,违反法律,就要受到国家的制裁,这是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和技术规范的重大区别, 3.完整的法律规范3 个要素:假定(适用条件)、处理(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和制裁(主体违反承担责任) 4.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利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利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作用:行政法保障了行政政权的有效行使;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民主与法制的发展/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调整对象: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法的渊源形式: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学说和法理/有权法律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行政法的作用: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监督行为法;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一般行政法(行政组织法、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特别行政法(经济行政法、军事行政法、教育行政法、民政行政法);行政规范的性质:实体法(地位、资格、权能)和程序法(权利和义务)

5.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调整的结果,行政关系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构成行政主体的要件:依法成立的组织;具有法定的机构编制、职权与职责,同时必须在法律上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与职责;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实施行政行为;能依法独立承担法律后果/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具有恒定性,行政法律关系具有法定性/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特征:行政法律关系内容设定单方面性;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法定性;行政主体权利处分的有限性/法律事件天灾和法律行为人祸/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以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条件,以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为直接原因 6.行政法的原则:政治原则和宪法原则:它规定行政法的发展方向、道路和根本性质;一般的行政法原则:即基本原则,位于政治原则和宪法原则之下,产生于行政法并指导所有的行政法律规范;行政法的特别原则:这类原则位于基本原则之下,产生于行政法并指导局部行政规范/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依法行政(核心:行政执法),依法治国由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和依法监督组成,依法行政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行政法的作用:①行政法治原则可以指导行政法的制定、修改、废止工作②行政法治原则有助于人们对行政法的学习、研究及解释③行政法治原则可以指导行政法的实施,发挥执法者的主观能动性,防止发生执法误差或执法偏差④行政法治原则可以弥补行政法规范的漏洞,直接作为行政法适用, 7.行政合法性原则是以法制、民主和人权原则为基础的/内容:行政主体合法:行政主体合法是依法行政的基础,也是依法行政必不可少的条件;行政权限合法;行政行为合法;行政程序合法:程序合法是实体合法、公正的保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

中国大陆城市主城区人口排名榜 排名省内排名市区名称08市区常住人口(万) 08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万)其中外来人口分布地域面积统计排名依据地域组成1 上海市1750 1230万 340 1000KM 2(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1858万人,户籍人口1378.86万人,来沪流动人口约660万人 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一部+真新新村街道 数据2:1750 1360万 370 1600KM 2(06中心建成区面积820平方公里)8区闵行+宝山浦东大部+真新新村街道 2 北京市 1600 1020 300 1160(2007年,北京市户籍人口达到1213.3万人,外来人口419.7万人城镇人口达1379.9万人 06建成区面积1182平方公里中心建成区面积770平方公里,原规划城区面积1042平方公里) 8区 3 粤1 广州市 1020 680 195 920(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规划2010年广州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并以新区建设为主,抽疏老城区的人口。届时广州的城镇人口将从2005年的601万人增加到1040万人 2010年全市总人口1290万,其中市辖10区1090万。在空间分布上,中心组团总人口715万,城镇人口662万;番禺组团总人口255万,城镇人口218万;花都总人口120万,城镇人口90万)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2街道)+萝岗区街道(传统城区) 数据2:广州市 1020 860 300 1400 (07 建成区面积780平方公里)中心5区+白云区街道+番禺大部(沙湾以北)+萝岗区街道+佛山黄岐街道 4 天津市960 570 8 5 1150 (截至2007年,天津市城镇化率已达76.31% 2007年,城镇人口为850.89万人 0 6 中心建成区面积5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是指外环绿化带围合的范围。中心城市由中心城区和滨海城区及多个组团组成规划2010中心城市实际居住人口66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25万人中心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56平方公里)中心6区+近郊4区一部分(外环以内) 5 鄂1 武汉市960 570 120 1100(07非农业人口610万,武汉市市区人口660万07中心建成区面积58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服务人口 2020年为475万人,规划建成区面积为390平方公里,都市发展区服务人口2010年为795万人)中心6区+洪山大部+东西湖

世界各国人口排行榜

世界各国人口排行榜 人口超级大国 1中国1369202232 2印度1166079217 人口大国 3美国307,212,123 4印度尼西亚240,271,522 5巴西198,739,269 6巴基斯坦176,242,949 7孟加拉国156,050,883 8尼日利亚149,229,090 9俄罗斯140,041,247 10日本127,078,679 11墨西哥111,211,789 3级: 12菲律宾97,976,603 13越南86,967,524 14埃塞俄比亚85,237,338 15埃及83,082,869 16德国82,329,758 17土耳其76,805,524

18刚果68,692,542 19伊朗66,429,284 20泰国65,905,410 21法国64,420,073 22英国61,113,205 23意大利58,126,212 人口中等国 24南非49,052,489 25韩国,南48,508,972 26缅甸48,137,741 27乌克兰45,700,395 28哥伦比亚45,644,023 29苏丹41,087,825 30坦桑尼亚41,048,532 31阿根廷40,913,584 32西班牙40,525,002 33肯尼亚39,002,772 34波兰38,482,919 5级: 35摩洛哥34,859,364 36阿尔及利亚34,178,188 37阿富汗33,609,937

38加拿大33,487,208 39乌干达32,369,558 40秘鲁29,546,963 41伊拉克28,945,657 42沙特阿拉伯28,686,633 43尼泊尔28,563,377 44乌兹别克斯坦27,606,007 45委内瑞拉26,814,843 46马来西亚25,715,819 人口小国 47加纳23,832,495 48也门23,822,783 49中国台湾22,974,347 50朝鲜,北22,665,345 51罗马尼亚22,215,421 52莫桑比克21,669,278 53斯里兰卡21,324,791 54澳大利亚21,262,641 55马达加斯加20,653,556 56科特迪瓦20,617,068 57叙利亚20,178,485 58喀麦隆18,879,301

注册规划师门全过注规法规笔记完整版

注册规划师门全过注规 法规笔记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一章行政法学基础 1.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法律广义指国家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狭义指法律,专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2.法律的外部特征:(1)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人们的行为规则在法学上统称为规范,规范分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社会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社会团体规范)(2)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3)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社会关系的(4)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规范,违反法律,就要受到国家的制裁,这是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和技术规范的重大区别, 3.完整的法律规范3个要素:假定(适用条件)、处理(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和制裁(主体违反承担责任) 4.行政法是关于行政权利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利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作用:行政法保障了行政政权的有效行使;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民主与法制的发展/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是行政关系,调整对象: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法的渊源形式: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学说和法理/有权法律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行政法的作用: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监督行为法;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一般行政法(行政组织法、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特别行政法(经济行政法、军事行政法、教育行政法、民政行政法);行政规范的性质:实体法(地位、资格、权能)和程序法(权利和义务) 5.行政法律关系是行政法调整的结果,行政关系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构成行政主体的要件:依法成立的组织;具有法定的机构编制、职权与职责,同时必须在法律上拥有独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

可编辑 UDC C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P CJXXXXX—XX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 Code for urban population forecasting (讨论稿) 200X-XX-XX 发布200X-XX-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 Code for urban population forecasting CJXXXXX—XX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X年X月X日 中国×××出版社 200×年北京

前言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84号)的要求,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被确定为《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的主编单位,并会同哈尔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共同编制完成。 在本规范的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在深入总结国内城市规划中有关人口预测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进行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所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人口统计标准,预测方法的选取、使用和表达、成果的校验和表达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注意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交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红荔西路8009号规划大厦4楼东,邮政编码:518034)。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哈尔滨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世界各国(大国面积)与人口排名知识讲解

世界各国(大国面积)与人口排名

世界面积大国概况 第一梯队6国:面积700万以上,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各三个,经济实力与人口规模决定国家影响力。 俄罗斯,面积1 710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8.7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2610美圆74名。加拿大,面积997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3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23930美圆 18名。 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26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1100美圆109名。 美国,面积937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8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37610美圆4名。 巴西,面积854 .7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 7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 2710美圆72名。 澳大利亚,面积768 .2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 .3人每平方公里,人均21650美圆19名。第二梯队7国(亚非各3个拉美1个),200-300万,印度影响力较大,刚果(金)苏丹很穷。印度,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314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530美圆134名。阿根廷,面积277 .6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2 .5人每平方公里,人均3650美圆62名。 哈萨克斯坦,面积271.73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7人每平方公里,人均1 780美圆95名。苏丹,面积250 .58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1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460美圆141名。 阿尔及利亚,面积238 .2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2人每平方公里,人均1890美圆90名。刚果(金),面积234 .5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9 .4人每平方公里,人均122美圆1 77名。沙特阿拉伯,面积215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9人每平方公里,人均8530美圆38名。 第三梯队15国(亚非拉3+8+4个),100-200万,穷国扎堆,墨伊印尼埃及有一定地区影响力。 墨西哥,面积196 .7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48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6230美圆46名。印度尼西亚,面积190 .44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02人每平方公里,人均810美圆122名。利比亚,面积175 .95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 .5人每平方公里。 伊朗,面积16 4 .5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40人每平方公里,人均2000美圆86名。 蒙古,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 .5人每平方公里,人均GDP480美圆138名。

浅议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估算讲解

浅议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的估算 ——以锦州老城区更新规划为例 王向坤 Wang Xiangkun 【摘要】通常情况下,城市合理人口规模估算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均为增长型模型,较适于大范围的人口总量估算,此类推算方法虽然保证了较强的实用性,但不能通 过合理人口规模来指导规划对城市用地功能结构的调整,是基于居住用地现状 的一种妥协方案。而对于城市中心区等过密疏解型人口规模测算,则较缺乏相 应的理论模型支撑,本次规划将尝试通过中心城区用地空间约束、生态环境约 束以及近几年对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最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来预估锦州中心 城区的人口规模,以求较明确的锦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目标。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人口规模疏解估算 1)背景综述 辽宁省“五点一线”构想的提出,给锦州市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滨海新区的发展建设如火如荼,而中心城区作为锦州市的核心功能区,因人口密度过大及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大量城市问题,使其已无法适应未来城市的快速发展。2005年3月16日,辽宁省专门出台了《全省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将辽宁省棚户区改造推向了高潮。面对全新的历史机遇,如何巩固和强化辽西五市传统中心城市优势,锦州市中心城区的更新发展尤为重要。 2)研究方法 针对锦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现状,基于多种单因子约束分析,估算适宜人口规模,并通过

多种方法及指标校核,最终判定锦州市中心城区合理人口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宜的人口疏解及调配方案。 3)两种疏解型人口规模估算方法:空间用地瓶颈约束法;环境品质瓶颈约束法。 4)两种人口规模校核方法:社区规模校核法;就业岗位校核法。 5)人口现状 a)人口构成 锦州中心城区共含两大区12个街道。两区为凌河区和古塔区,凌河区下辖5个街道,分别为凌安街道、龙江街道、菊园街道、榴花街道、锦铁街道,人口约22.5万人;古塔区下辖7个街道,分别为站前街道、保安街道、天安街道、饶阳街道、北街街道、南街街道和士英街道,人口约17.5万人。两区总面积约12.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范围面积约10.16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总人口约39.03万人,18岁以下人口约5.2万人,18-35岁人口约9.2万人,35-60岁人口约18.1万人,60岁以上人口约6.6万人。 b)人口分布 规划区内实际人口密度为3.84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高的为古塔区天安街道,达到7.04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低的为凌河区菊园街道,但也达到了1.7万人/平方公里。规划区内人口密度超过4万人/平方公里的共有8个街道,人口密度在4万人/平方公里以下的有四个街道。(表1、图1)

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计算方式参考

参考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2002 年版)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规程》(讨论稿) 第一步,确定人口容量 可行性较强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人口容量=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值 2人口容量=规划范围内的居住用地总面积/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3人口容量=规划范围内的居住建筑总面积/人均居住建筑面积 4土地承载力法 根据建设用地潜力和有关人均用地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t t t l L P /= (4.3.1) 式中:P t ——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L t ——根据土地开发潜力确定的预测目标年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l t ——预测目标年宜采用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5环境容量法 根据规划期末城市生态用地总面积,选取适宜的人均生态用地标准预测人口规模,按下式计算: t t t s S P /= (4.3.3) 式中:P t ——预测目标年末人口规模; S t ——预测目标年生态用地面积; s t ——预测目标年人均生态用地面积。

第二步,根据人口容量确定所需的配套公建,配套绿地查《居住区设计规范》,有千人指标控制的计算方式。 第三步,依据国家规范和地方标准核算各项指标。 表 3.0.2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表3.0.3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 (m2/人)

现有城市的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公共服务设施控制指标(㎡/千人) 表6.0.3 注:①居住区级指标含小区和组团级指标,小区级含组团级指标; ②公共服务设施总用地的控制指标应符合表3.0.2规定; ③总指标未含其它类,使用时应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确定本类面积指标; ④小区医疗卫生类未含门诊所; ⑤市政公用类未含锅炉房。在采暖地区应自行确定。

城镇总体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实例演示教学

城镇总体规划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实例 一、人口与城镇化现状分析 (一)镇域现状人口 1、户籍人口数 截至2012年底,XX镇户籍人口总数共31059人,其中户籍农业人口28761人,户籍非农业人口2298人,户籍户数共8321户,户均人口3.73人。 2、登记暂住人口 截至2012年底,全镇登记外来暂住人口共154人。 3、镇域人口总数 截至2012年底,XX镇域总人口共31213人,其中户籍人口31059人,全镇登记外来暂住人口数共154人。 XX镇历年人口变动情况一览表(单位:人)

资料来源:XX派出所(二)镇区现状人口 至2012年底,XX规划镇区范围内共有人口约0.6万人。其中: 1、XX居委人口2298人。 2、登记外来暂住人口154人。 3、镇区周边与镇区呈连片发展、联系紧密的部分自然村人口(包括XX村、^),约3500人。 二、镇域人口规模预测 (一)镇域户籍人口增长预测 XX镇户籍人口数据具有较好连续性,假定户籍迁入迁出制度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影响户籍人口增长外部环境不发生较大变化,我们采用多种数学方法对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综合确定户籍人口预测结果。 1、线性回归模型 P t = a + bt 式中 P t:第t年末的人口 t:年份 将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资料输入EXCEL软件,通过软件的趋势分析功能,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之关的线性回归公式:P t = 321.43t -614695.73

根据线性回归公式,预测XX镇户籍人口2020年为3.46万人,2030年为3.78万人。 2、对数回归模型 P t = a*Ln(t) + b 式中 P t:第t年末的人口 t:年份将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资料输入EXCEL软件,通过软件的趋势分析功能,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之关的对数回归公式: 4876743.35 P t = 645305.51*Ln(t)– 3、指数回归模型 P t = a*e bt式中 P t:第t年末的人口 t:年份 将2003-2012年的户籍人口资料输入EXCEL软件,通过软件的趋势分析功能,建立人口与时间变化之关的指数回归公式:

2050年各国人口排名

2050年各国人口排名 美国人口普查局国际数据基地对2050年世界5000万人口以上国家的预测。 从数字来看,到2050年,世界人口总数将从2009年的67.64亿上升到92.02亿。人口超过2亿的国家将从2009年的4个增加到9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将从11个增加到17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将从24个增加到34个。其中变化大得令人惊叹的国家有: 埃塞俄比亚,人口将从2009年的8124万增长到2.78亿,排名从第15位上升到第5位; 刚果(金),人口将从2009年的6477万增长到1.89亿,排名从第20位上升到第10位; 乌干达,人口将从2009年的3320万增长到1.28亿,排名从第37位上升到第14位; 俄罗斯,人口将从2009年的1.42亿萎缩到1.09亿,排名从第9位下降到第16位; 日本,人口将从2009年的1.28亿萎缩到9367万,排名从第10位下降到第18位; 从增长率来看,2009年俄罗斯、日本的人口已经处于负增长周期,到2050年中国、德国、泰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人口也先后转入负增长周期。国际数据基地预测

中国人口将于2025年达到13.95亿的峰值之后转入负增长周期,我认为这应该是比较准确的。不过,我认为他们对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2050年的人口的估计太保守一些,以目前的增长率来看,这几个国家完全可以超过3亿的。 2050年超过5000万人口的国家及人口数、人口增长率 排名国家地区人口(万人)增长率 1 印度165655 0.48 2 中国130372 -0.46 3 美国43901 0.79 4 印度尼西亚31302 0.21 5 埃塞俄比亚27828 2.53 6 巴基斯坦27643 0.71 7 尼日利亚26426 0.95 8 巴西26069 0.23 9 孟加拉国23359 0.47 10 刚果(金)18931 1.84 11 菲律宾17196 0.91 12 墨西哥14791 0.28 13 埃及13787 0.90 14 乌干达12801 3.13 15 越南11117 0.08 16 俄罗斯10919 -0.67

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2 0 17 世界各国人口排名 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些? 作者:PHBang来源:综合 截止目前世界人口已达75亿。根据联合国最新估计,“世界人口”这个词指的是人类人口(世界上现存的人类总数)。2017世界上人口的各个国家排名。 2017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排名表排名国家人口数量占世界比例 1中国1,405,372,834 18.82% 2印度1,304,200,000 17.86% 3美国322,760,000 4.42% 4印尼257,740,000 3.53% 5巴西205,290,000 2.81% 6巴基斯坦192,400,000 2.64% 7尼日利亚182,310,000 2.50% 8孟加拉国164,620,000 2.25% 9俄罗斯146,350,000 2% 10日本126,820,000 1.73% 11墨西哥126,270,000 1.73% 12埃塞俄比亚104,030,000 1.42% 13菲律宾102,410,000 1.40% 14越南92,658,000 1.27% 15埃及90,155,000 1.23% 16德国79,758,000 1.09% 18土耳其77,720,000 1.06%

19刚果(金)72,853,000 1% 20泰国68,311,000 0.94% 21法国67,019,000 0.92% 22英国65,040,000 0.89% 23意大利60,547,000 0.83% 24南非55,281,000 0.76% 25缅甸55,125,000 0.76% 26坦桑尼亚51,728,000 0.71% 27韩国50,464,000 0.69% 28哥伦比亚48,479,000 0.66% 29西班牙47,847,000 0.66% 30肯尼亚47,590,000 0.65% 31阿根廷42,783,000 0.59% 32乌克兰42,544,000 0.58% 33乌干达41,833,000 0.57% 34苏丹41,031,000 0.56% 35阿尔及利亚40,320,000 0.55% 36波兰38,438,000 0.53% 37加拿大35,873,000 0.49% 38伊拉克35,820,000 0.49% 39摩洛哥33,932,000 0.46% 40阿富汗33,278,000 0.46% 41委内瑞拉31,785,000 0.42%

四川省人口空间分布状况分析

四川省人口空间分布状况分析黄强,张果(四川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6)摘 要: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的表现形式。揭示其中的规律,对于制 定区域人口政策具有指导作用。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四川省在人口控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四川省人口空间结构特征和人口密度分层,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人口空间分布很不均衡的现象依然没有改变。关 键 词:人口; 洛仑兹曲线;空间分布 1 引言 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的表现形式。随着人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人口的空间因素也处在不断演变中的,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研究这种差异及其发展过程,揭示其中的规律,对于制定区域人口政策,人口的合理再分布以及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起指导作用。四川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人口的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研究四川省人口地域分布及其合理的容量过程中,使用不均衡指数、基尼指数、集中指数和人口再分布指数了解四川省的人口分布在地域上是否均衡以及集中性,并了解四川省在过去几年中地域人口分布的发展状况。 2 四川省人口定量分析2.1四川省人口增长率分析表1四川人口增长率地 区1994—1999人口增长率‰ 1999—2003人口增长率‰ 吊顶层电气组在进

人口增长率是反映人口数量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数量指标。1994年—1999年四川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2‰,低于我国同期9.90‰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同样,在1999年—2003年四川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1‰,也低于我国同 期6.84‰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1994年—1999年四川省年均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攀枝花16.37‰,在这一时间段年均人口增长率大于10‰有攀枝花市、巴中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这一时期成都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8.99‰,高于全省的6.42‰。1999年—2003年年均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凉山彝族自治州13.71‰,在这一时间段年均人口增长率大于10‰有攀枝花市、成都、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广安。其中,资阳市的人口还出现了负增长为-0.46‰,这些都说明四川省人口控制政策得到了很好的实施。2.2四川省人口地域分布分析不均衡指数: n y x U n i i i ∑=-= 12)](22[基尼指数:∑∑==++-=n i n i i i i i y x y x G 1111)()(集中指数: ∑=-=n i i i y x C 121人口再分布指数:it n i m t i x x R -=∑=+1,21其中,为不均衡指数,为基尼指数,为集中指数,为人口再分布U G C R

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工程建设标准体系 (城乡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筑部分) 1 标准体系的表述 为准确、详细地描述每部分体系所含各专业的标准分体系,用专业综述、专业的标准分体系框图(附图 1)、专业标准体系表(见本附件附表)和项目说明四部分来表述。 1)各专业的综述部分重点论述了国内外的技术发展、国内外技术标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现行标准的立项等问题以及新制订专业标准体系的特点。 2)城乡规划、城镇建设和房屋建筑三部分体系所对应包含的专业,按表1划分分为17个专业。在每个专业内尚可按学科或流程分为若干门类。目前,在专业分类中暂未包含工业建筑和建筑防火。 3)每部分中各专业标准体系表(见本附件附表)的栏目包括:标准的体系编码、标准名称、与该标准相关的现行标准编号和备注4栏。体系编码为四位编码,分别代表专业号(与部分号并列组合)、层次号、同一层次中的门类号、同一层次同一门类中的标准序号(附图2)。 4)体系对应城乡规划、城镇建设、房屋建筑三个部分的强制性条文分篇,按表1分为17 个专业。在每个专业内尚可按学科或流程分为若干门类。目前,在专业分类中暂不包含工业建筑和建筑防火。 5)各标准项目说明中重点说明了各项标准的适用范围、主要内容及与相关标准的关系。

附图 1 ** 专业的标准分体系框图示意[*]*. *. *. * * 部专层门标 分业次类准 号号号号序号 附图 2 体系编码示意图

表 1 专业分类表 专业号专业名称专业号专业名称 [1]1 城乡规划[2]9 城市与工程防灾 [2]1 城乡工程勘察测量[3]1 建筑设计 [2]2 城镇公共交通[3]2 建筑地基基础 [2]3 城镇道路桥梁[3]3 建筑结构 [2]4 城镇给水排水[3]4 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 [2]5 城镇燃气[3]5 建筑维护加固与房地产 [2]6 城镇供热[3]6 建筑室内环境 [2]7 城镇市容环境卫生[4]1 信息技术应用 [2]8 风景园林 注:①专业编号中, [1]为城乡规划部分,[2]为城镇建设部分,[3]为房屋建筑部分; [4]为信息技术应用,为[1]、[2]、[3]内容部分共有。 ②村镇建设的内容包含在各有关专业中。 ③建筑材料应用、产品检测的内容包含在“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专业中。 2 各专业标准体系附表 1)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 [1]1表 [1]1.1基础标准 体系编码标准名称现行标准备注 [1]1.1.1 [1]1.1.1.1 术语标准 城乡规划术语标准 GB/T50280-98 [1]1.1.2 [1]1.1.2.1 图形标准 城乡规划制图标准 在编 [1]1.1.3分类标准 [1]1.1.3.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1]1.1.3.2 城市用地分类代码CJJ46-91 [1]1.1.3.3 城市规划基础资料搜集规程与分类代码 [1]1.1.3.4 村镇规划基础资料搜集规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