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一 城市人口规模研究

专题一 城市人口规模研究

专题一  城市人口规模研究
专题一  城市人口规模研究

城市人口规模研究

一、市域人口现状

湖州市域地处东部沿海,是上海经济区的直接腹地,属经济发达地区。区域人口流动性大,市域总人口构成主要包括两部分:有本市户籍的在册人口(本文简称户籍人口);非本市户籍的外来暂住人口(本文简称外来人口)。

(一)户籍人口现状

1.户籍人口在册数据

根据公安局年度统计口径,2002年底湖州市户籍总人口为257.05万人,与1998年的254.81万人相比,5年共增加2.24万人,年均递增0.45万人。全市户籍人口变动情况详见下表:

各年份户籍人口变化表

2.户籍人口变化特点

由于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是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自九十年代以来,湖州的人口自然增长日趋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稳定在 1.39—3.00‰之间;而根据“五普”资料,湖州市人口再生产类型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老年型人口类型(表2、表3)。因此湖州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今后会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全市机械增长基本稳定,迁入迁出人口相对持平。近几年中所出现的年度人口负增长,主要因为城市经济正处于调整时期,此外由于高校扩招,大量学生外迁就读也有一定影响。从统计的在册湖州户籍人口变化情况来看,目前变化相对稳定,主要增长来自于自然增加。

湖州市人口再生产类型划分(“五普”数)

国际人口再生产类型划分表

(二)外来人口现状

1.在册暂住人口现状

据公安部门统计,2002年湖州市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总量为23.02万人,居住一年以上的为8.38万人。市区暂住人口总量为12.74万人,居住一年以上的为4.61万人;长兴暂住人口总量为3.9万人,居住一年以上的为1.66万人、安吉暂住人口总量为1.5万人,居住一年以上的为0.08万人;德清暂住人口总量为4.87万人,居住一年以上的为2.04万人。

各年份暂住人口变化表

2.外来人口现状

由于统计困难、人口流动性大及涉及费用等一系列问题,公安部门对暂住人口统计容易漏报,根据周边城市的情况及统计经验,公安部门的暂住人口统计数一般为实际暂住人口的50%左右。根据抽样调查,湖州市暂住人口中85%为外来

人口,则全市实际外来暂住人口约为39.1万人。

湖州市外来暂住人口主要为务工人员(见下表),而湖州市目前由于产业科技水平相对较低,所需工种技术要求不高。因此所用务工人员范围较广,形成了实际务工人员流动性很大的特点,多数外来务工人员滞留时间不长。但实际务工人员总量却基本保持恒定,务工人员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也相对恒定。规划人口预测统计的是对城市建设产生实际影响的暂住人口量,因而本次规划参照周边城市的相应做法,设定实际影响人口=K*实际外来暂住人口总量(K=0.75),则湖州市实际外来暂住人口为29.3万人(规划统计量)。

暂住人口类别统计表

(三)城镇人口现状

城镇化是指农民向居民、乡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变的一种动态的过程。城镇化在空间形态上表现为乡村型居民点向城镇型居民点的转变;在内容上既包括人口和产业的地域集中,城镇地域景观向乡村推进这样可见的物质变化,又包括城镇型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城镇文化的地域扩散等抽象内容。城市化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和体现,研究和认识城市化进程,对揭示区域城乡发展状况和协调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城镇人口构成特征

国际上衡量城市化水平通用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城乡人口的空间结构状况。目前对于城镇人口的统计主要有以下三种口径:

城镇非农业人口口径——以城市、城镇驻地或建成区范围内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作为城镇人口。该口径由于1、误计入居住在农村型居民点中的非农业人口,这一项应抛除在外,原因是这部分人口并没有享受城市的生活设施,其生活方式还属于农村型,但此部分误差较小;2、忽略了居住于城镇范围内的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3、忽略了生活在城镇型居民点中的暂住人口(包括有本市户籍的农村进城暂住人口和无本市户籍的外来暂住人口),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已转化为城市型,并基本从事非农业活动,理应计入城镇人口内,此项造成的误差较大。综合上述三项误差,城镇人口计算偏小。

五普口径——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对城镇人口的调查作出了适当调整,城镇人口实际包括了居住于城镇中的各项人口。但五普调查年限为2000年,规划现状统计年限2002年有一定差距。

驻地总人口——以城市、城镇驻地或建成区范围作为空间界线,在此范围内人口为城镇人口,其城镇人口主要包括三部分:

(1)有城镇户籍的非农业人口。

这部分人口含中心城镇以及并镇后,部分城镇形成中心镇一镇几点格局的总非农业人口。

(2)居住于城镇的农业人口。

随着城镇建成区的扩大,部分村庄由于城镇的跃进式开发,从而被城镇包围,但依然保存乡村的建筑风貌,村民也保留乡村的生活方式,但这部分人口由于占用城镇的居住用地和享受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理应计入城镇人口。

(3)非本市户籍的外来城镇暂住人口。

这部分人口主要为市域外城乡人口受市域城镇的吸引,在城镇就业居住,同时受市域经济活力的影响,有一定浮动,但相对总量稳定。这部分人口与市域城镇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

该口径较能反映城镇人口的现状水平,比较合理。因而规划所统计的城镇人口应指城市或镇建成区内共同使用城镇市政公用设施的全部居住人口,这包括:有户籍的本市城镇建成区的户籍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有本市户籍的农村进城和无户籍的外来经商、务工的暂住人口。

2.湖州市城镇人口现状

依据湖州市的实际情况,本规划中对城镇人口统计采用驻地总人口指标测算现状城市化水平:

2002年底湖州市总人口为286.35万人(含外来人口),城镇人口约为120.2万人,湖州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2%,非农人口比例为28.1%。城镇户籍非农人口约65.2万人(占全市总非农人口的90.2%),农业人口约为37万人,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20%;外来人口在城镇的约为18万人,占外来人口总量的61%。

二、市域人口预测

(一)户籍人口预测

人口预测一般采用指数增长法和总人口趋势外推法。前者以人口增长环境的一致和增长机制的延续为前提,后者则充分考虑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

1.趋势外推法预测

根据对湖州市以往户籍人口增长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湖州市在未来20年中,户籍人口将呈较低幅度的增长,年均增长率约为5‰,则湖州市户籍总人口预测情况如下为:

趋势外推人口预测表

2.指数增长法预测

人口指数增长法的公式

Pn=P0×(1+a+b)k

Pn 规划期末的预测人口

P0 起始年份的人口规模

A 自然增长率

B 机械增长率

K 规划年限

根据计生委十五计划与远景预测:到2005年末,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全市总人口达到260万人。2005年后,全市人口自然增长将得到进一步控制,预计到2020年末,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同时根据湖州的实际情况,户籍人口的机械增长在未来发展期中将有小幅提高,预计年均机械增长率为3‰。合计2003年至2007年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为6‰,2008年至2020年户籍让那可年均增长率为4.5‰。

人口指数增长预测

汇总两种预测结果:湖州市户籍人口至2007为264万人,至2020年为280万人。

(二)外来人口预测

2002年末湖州市2002年末户籍人口257.05万人,外来人口为29.3万人,外来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例为11.4%。

规划考虑外来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例到2007年为18%左右,2020年达到25%左右。预计外来人口数量如下表:

外来人口预测

汇总湖州市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预测,2007年湖州市总人口为312万人,其中外来人口为48万人;至2020年湖州市总人口达到350万人,其中外来人口为70万人。

(三)城镇化水平预测

1.城镇人口预测

(1)趋势外推法推算

从1998年至2002年,湖州市非农业人口持续上升,年均增加比例为5.96%。

非农人口变化表

从1998年至2002年非农人口的变化来看,增长情况不太均衡,其中既有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也有当年用工数量大小的原因,但总体反映了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引状况。分析未来发展期中,城镇经济的快速提升与基础设施的完善将继续吸引农村人口入户。理性分析湖州市非农人口的近期增长不会有大幅提高,而应与目前的增长幅度基本接近。预计非农人口2007年前以年均6.5%的增长,至2007年,湖州市非农人口为99万人(其中约有4万人属农村人口),农业人口为165万人,按城镇农业人口占总农业人口25%计,城镇农业人口为41万人,外来人口按70%在城镇计,为34万人,合计总城镇人口为170万人。预计到2007年以后,城市格局相对稳定,非农人口增长率逐渐回落至4.5%左右,则2020年湖州市非农人口为175万人(其中约有2万人属农村人口)。农业人口为105万,按城镇农业人口占总农业人口25%计,城镇农业人口为26万人,外来人口按75%在城镇计,为53万人,合计总城镇人口为252万人。

(2)用农村劳动力转移量法核算

2002年全市耕地总面积为140.91千万平方米,农村劳动力约为115.5万人,人均耕作面积1.83亩,综合考虑耕地总量基本不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两方面因素,规划远期人均耕作4亩,需劳动力52.8万人,按带眷系数1.6计算,农村总人口约为84万人,城镇人口约为266万人。核算结果大致相同。

综合以上判断至2007年,全市城镇人口为170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54%;至2020年,全市城镇人口为252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72%;

2.城镇化水平核算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关系。80年代初周一星教授通过分析我国历年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和分析我国历年城市化水平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发现区域城镇化水平与人均GNP之间存在明显的指数相关关系。分析历年湖州市域城镇化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得指数方程:

y=0.1981Ln(x)-1.5032

根据这一关系,通过预测湖州市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可以得到未来年份相应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城市化水平。据对湖州市域社会经济发展展望和对全市域总人口预测,将2007年、2020年人均GDP预测(见城市人口预测中暂住人口预测章节)代入方程,得到湖州市域城镇化水平2007年为52.5%,2020年为76%。与上述预测结果基本相符。

(四)市域人口分布规划

湖州市内现状户籍人口257.05万人,总人口286.35万人(含折算后的外来

人口29.3万人),城镇化水平42%。其中市区(吴兴区、南浔区)现有户籍人口107.68万人,总人口为122.02万人(含折算后的外来人口14.34万人);长兴县现有户籍人口62.07万人,总人口67.75万人(含折算后的外来人口5.68万人);安吉县现有户籍人口44.92万人,总人口47.11万人(含折算后的外来人口2.19万人);德清县现有户籍人口42.38万人,总人口49.47万人(含折算后的外来人口7.09万人)。

市区在册人口情况一览表

长兴县在册人口情况一览表

德清县在册人口情况一览表

安吉县在册人口情况一览表

根据市区和三县的现状情况与发展特点,规划预测市区至2007年总人口为142万人,城镇人口为8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1%;2020年市区总人口为16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2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9%。长兴县2007年总人口为70万人,城镇人口为3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0%;2020年总人口为75万人,城镇人口为51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8%。德清县2007年总人口为51万人,城镇人口为2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1%;2020年总人口为58万人,城镇人口为4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9%。安吉县2007年总人口为49万人,城镇人口为2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5%;2020年总人口为55万人,城镇人口为3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0%。

三、市域人口发展可行性分析

(一)相关资料的佐证

1.上轮城市总体规划

湖州市从1995年开始编制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于1997年编制完成。上轮总体规划人口规模采用以多种方法进行了详尽合理的预测,并根据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形成了三套人口方案,包括高速发展型、快速发展型与中速发展型,并在实际应用中采取了高速发展型方案。

根据高速发展型方案,至2000年底湖州市在册总人口为261.18万人,外来人口为20万人,实际总人口为281.14万人,全市城镇总人口为99万人,其中全市城镇外来人口为1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7.9%;2010年底湖州市在册总人

口为274.19万人,外来人口为41.78万人,实际总人口为315.97万人,全市城镇总人口为137万人,其中全市城镇外来人口为3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3.36%;2020年底湖州市在册总人口为286.79万人,外来人口为65.64万人,实际总人口为352.43万人,全市城镇总人口为187万人,其中全市城镇外来人口为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5.2%。

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上轮总体规划所作人口预测基本合理,全市总人口数与现状基本一致,但对未来外来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适当偏低。按照该规划从2000年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提高5.46%,年均只提高0.55个百分点,与目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的情况有一定差距。因而本次人口预测应在外来人口数量与城镇化水平上有所调整。

2.三县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长兴县城市总体规划:长兴县县域人口到2005年为66.48万人,2010年69.54万人,2020年74.47万人,全县城镇人口2005年为28万人,2010年为38万人,2020年为55万人,县城人口2005年为20万人,2010年为28万人,2020年为42万人。

根据德清县城市总体规划:德清县县域人口到2005年为47万人,2010年51万人,2020年58万人,全县城镇人口2005年为25万人,2010年为32万人,2020年为43万人,县城人口2005年为17万人,2010年为22万人,2020年为30万人。

根据安吉县城市总体规划:安吉县县域人口到2005年为47.43万人,2010年49.42万人,2020年54.33万人,全县城镇人口2005年为20万人,2010年为25万人,2020年为37万人,县城人口2005年为11.5万人,2010年为16万人,2020年为27万人。

这三项规划人口预测都建立在对本县现状情况的分析与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上,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本次规划通过综合分析,将各县区人口的进行区域平衡后所测算出的数据与三项预测大体一致。

3.城市十五计划与长期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

根据十五计划,到十五期末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全市人口控制在260万人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43%;长兴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期末人口为6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3%;德清县期末人口为4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2%;安吉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期末人口为46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到2007年湖州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

十五计划的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基本建立在对本市人口的分析基础上,缺

乏对外来人口的研究,因而人口总量与城市化水平总体偏低。但也从侧面发映了湖州市人口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可能性。

(二)人口发展与城市化途径分析

1.人口增长的优势判断

湖州市域人口增长来自于户籍人口增长与外来人口增长两方面。其中户籍人口的增长相对稳定。而户籍人口的机械增长与外来人口增长都是城市对外吸引力增强的结果。从自身各方面城市优势来看,湖州市有能力实现城市的大发展与大作为,也能为吸引人口入住创造良好环境。

(1)区位优势

①区域经济优势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大陆地区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湖州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经济受周边发达城市影响与辐射较大。湖州市在进行合理的区域定位后,逐渐形成了该区域中的城市分工,城市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从近几年的长三角地区城市比较来看,该区域中的各城市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发达城市的经济外扩要求已经相当明显,具有土地与资源优势的湖州已是蓄势待发。

湖州是上海经济圈中的重要城市。入世、申奥成功、世博会等一系列国际性事件为上海的大发展创造了大机遇。受地域所限,上海无力承担全部经济活动,必将有部分外流,这对直面上海的湖州来说,无疑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契机。

环太湖经济圈是近年来提出的城市圈新框架。由苏南、浙北所形成的地域概念也在逐渐成为经济概念。受交通条件限制,这一区域目前的经济交流相对不高。但从世界发达城市发展来看,环湖的经济发展模式独具优势。随着区域交通的逐步改善,湖州将真正利用起太湖优势。

当区域经济优势成为城市特征时,湖州对外来人口吸引力将大大增强,城市规模的日趋膨胀成为可能。

②区域位置优势

湖州是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交界点,凭借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成为交通枢纽城市。随着近期高速公路的建设,航道的疏浚拓宽,交通条件将进一步改善,湖州成为真正人流集中地。同时湖州市浙江省直向安徽省的城市之一,经济与就业上的相对优势促使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大量涌入。务工与服务人员的增多既增加携眷人数,又在实际中扩大了城市的影响力,为大幅吸引外来人口创造条件。

(2)经济优势

①资源优势

湖州市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丝绸之府”之称。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

是矿产业的保障,优良的土地资源为种植业发展提高了基础,河网密布的水域资源又为淡水渔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湖州境内山水自然优势与浓厚的文化积淀也正把旅游业的发展推向高潮。无论是矿产业、农业还是旅游业都需要大量的务工、服务人员,这就为外来人口提供了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②行业优势

湖州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加快产业机构调整,把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的发展放在优先位置,正逐步形成构成合理、优势明显的“二四二”产业结构。在未来发展期中湖州市准备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医药化工、新型建材、新型纺织、特色机电四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十个全国制造中心。良好的产业基础与产业发展环境既是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的保障,也在塑造城市产业经济形象中无形增加了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度。

③政策优势

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全国最具竞争力的47个城市的分析中指出,湖州的制度竞争力很强,排在第6位,产权保护制度和地方法制比较健全,政府管理竞争力中等,政府战略规划能力、财政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强,社会凝聚力强,说明社会保障和安全状况好,市民满意度高。因而湖州市政府在扶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对宏观政策的把握也是吸引人口的动因之一。同时市政府为引进人才所制定的政策倾斜,以及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对外来人口迁入的鼓励。

湖州市是较早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经过两年的户籍制度逐步放开后,形成了一整套经验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为户籍制度的全面放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户籍这一长期困扰外来人员的问题逐步消失。

2.城市化实现途径

(1)城市化动力机制

①工业带动

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而城市化又加速了工业集聚和进一步发展,在城市化初期和加速发展时期,工业化一直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市域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要由工业的集聚发展来带动。以南浔镇与菱湖镇的城市化进程相比,两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相近,但由于南浔城镇的工业发展潜力大,故城镇人口集聚力度较大,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菱湖镇。城镇的快速发展,将提供更好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就业岗位增加,必将吸引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镇,迅速提高进城从业、居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带眷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比重,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

结合湖州市实际,中心城区及中小城市主要由中小企业带动,部分城镇主要

由个私企业带动。如练市镇以中小企业带动中心城镇发展;织里镇从小规模的家庭作坊式个私企业逐步发展市场,再由市场带动工业与城镇发展,从而吸引人口集聚,推动城市化进程。

②市场带动

以市场带动城镇建设与工业发展,从而推动人口集聚,这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又一方式。如织里镇,城镇形成大型的童装市场、棉布市场,从而吸引外来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市场的形成又带动镇域个私企业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增多,推动城市化进程。随着产品的高档次发展企业逐步追求上规模、创品牌,则城市化进程速度将更快。

③生活质量

农村人口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向城镇集中,这是城市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如湖州中心城区,优越的生活质量吸引周边农村地区购房入户。随着户籍制度的放开后,城市设施的进一步完善,这一部分人口将大大增多。

④政策导向

对城市和重要城镇采取一定的产业扶持政策、土地倾斜政策、灵活的户籍政策以及行政区划的调整等,从而引导人口、产业向城镇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

(2)城市化实现途径

城市化实现途径主要有三种:

①农村人口向城市、城镇集中,并转为城镇人口

居住于城镇和以城镇非农产业为主要职业的农业人口全部转化为城镇人口,吸引人口向城镇集中。实现这一途径需要户籍制度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城镇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②部分农村人口居住于乡村,在城镇就业。

湖州市域城市化中存在部分人口居住于乡村、在城镇就业,进行钟摆式移动。这部分人口的存在原因并非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主要是由于城市化代价较大,城市财政不足,从而造成个人无力承担享受城市生活的价格,此外还受传统的小富即安的思想影响。逐步创造条件,提高城市化质量,吸纳这部分人口完全融入城市,是今后城市化道路的又一途径。

③吸纳外来人口。

外来暂住人口是城镇人口构成的重要方面。目前湖州市域外来人口较多,但是定居入户不多,主要因素首先就业岗位不稳定,城镇未能提供有效的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保障,城市化代价往往超过承受能力;其次,相应配套政策尚未完善,因此,这部分人口的存在同中国工业化进程相对快于城市化进程的客观实际相结

合的,还会在一定时间段内存在。但是通过加强城市经济活力,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和劳动保障制度,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吸纳外来人口,是推进城市化的又一重要途径。

四、中心城市人口统计口径与预测年限

(一)人口统计范围、口径的有关规定与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第3.0.1条规定,在计算城市现状和规划的用地时,应统一以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为界进行汇总统计;第4.0.1条规定,城市建设用地应为九大类建设用地;第4.0.2条规定,计算建设用地标准时,人口计算范围必须与用地计算范围相一致。

2.建设部规划司(97)建规设字第8号《关于上报核定城市规模材料的要求的通知》要求,在确定城市规模时,城市人口为城市、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在确定用地规模和设施容量时,应采用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计算。

3.浙江省建设厅浙规建(1997)10号文件《城市总体规划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核定的具体要求》规定,城市建设用地的统计范围应与人口统计范围相一致。

4.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公布后,浙江省建设厅要求各地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人口统计采用五普口径。

(二)城市人口统计范围、口径、年限

1.现状城市人口统计范围与年限:以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的现状建成区为人口统计范围,现状城市人口计算范围与现状建成区范围相一致。在本次规划中按城市组团组成情况分中心城区与南浔两部分统计。

2. 本次规划以2002年底数据为预测基数,五普人口为2000年统计数据,具有一定的时间差异,因而此次规划主要采用公安部门2002年度人口报表数据,同时在人口数变化不大,公安部门无法精确统计的分项中使用五普数据,并总体参照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作校核。

3.规划城市人口统计范围与预测年限:以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规划建成区为人口统计范围,规划城市人口预测范围与规划建成区范围相一致,并按总体规划要求对中心城区组团与南浔组团分别进行测算。人口预测年限:近期至2007年,远期至2020年。

五、中心城市人口现状

(一)现状人口构成

中心城区与南浔现状人口构成大致相同,主要由城市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两部分组成。城市户籍人口是居住在现状建成区范围内拥有当地户籍的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

而暂住人口的构成相对比较复杂,按是否登记可分为在册与未在册两部分暂住人口,公安部门统计到的暂住人口量即为在册暂住人口量,市区为12.7万人,根据经验统计,在册暂住人口一般为实际暂住人口的50%,即实际暂住人口量为25.5万人。由湖州市暂住人口的性质与特点所决定(暂住人口主要为务工人员,并且自身流动性很大,而实际务工量相对恒定),通常作为计算城市人口的长期(一年以上)暂住人口量并不能代表对城市建设产生实际影响的人口量,因而本次规划采用周边城市的相应统计经验,设定实际影响人口=K*实际暂住人口总量(K=0.75)。即市区实际暂住人口为19.13万人。

(二)人口现状

湖州市区2002年底户籍总人口为107.68万人,登记在册暂住人口为12.74万人,实际暂住人口约为25.5万人(规划统计数)。其中属规划统计的实际暂住人口为19.13万人,约有75%分布于中心城区与南浔两地,约有为14.4万人。

中心城区(含织里)2002年底城市非农业户籍的户籍人口23.46万人,实际城市户籍总人口约为29.1万人,实际暂住人口约为11万人;南浔2002年底城市非农业户籍的户籍人口3.85万人,实际城市户籍总人口5.6万人,实际暂住人口约为3.4万人。

六、中心城市人口预测

(一)城市户籍人口预测

城市户籍人口的增长来自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市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情况大体相同,规划采用全市的人口自然增长预测水平: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

过去几年中,中心城区的城市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为 5.2%,南浔城市户籍

人口年均增长率也大致相同。因而年均机械增长率都在5%左右。

从城市户籍人口的变化来看,中心城区每年的人口增长基本恒定,这与其长期形成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恒定有密切关系。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中心城区将依托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和较强的辐射力继续保持对户籍人口的吸引,实现户籍人口数量的稳定增加。预计未来五年中,中心城区的户籍人口总增长率维持在4.5%左右。2007年以后中心城区格局基本形成,产业结构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过渡,用工需求量减少,对入户人口的吸引力逐渐降低,预计户籍人口年均总增长率将逐渐回落至3.0%左右。

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南浔凭借其良好的区位优势,优惠的招商政策,以及城市特点的多样性实现了城市的多态势蓬勃发展。她成为湖州面向上海的门户城市,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又于近年逐渐发展为工贸综合性城市。正是因为南浔城市特点的多样性与城市经济的逐步腾飞,使她在九十年代中后期成为吸引大量人口居住工作的湖州东部发展核心。预计南浔在今后较长期内将继续保持活力,实现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齐头并进的态势。规划根据南浔近年来户籍人口增加率逐年上升的情况与南浔城市发展的巨大潜力。预测南浔近期即2007年前将在形成城市稳定发展的同时实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户籍人口的快速增长,年均户籍人口增长率为7.0%;2008年至2020年城市经济发展步入稳定期,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逐渐回落至5.0%。

规划预测中心城区、南浔城市人口增长率与总数如下:

中心城区与南浔户籍人口预测表

(二)暂住人口预测

湖州市区暂住人口主要为务工人员,人员数量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城市经济提升后人均收入的增加与就业机会的增多成为暂住人口来湖的直接原因。因而对城市暂住人口的分析需要建立在城市经济的分析之上。

2002年底湖州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22.4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6453元。根据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5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0元;年均增长率15.4%;到201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一番,达到50000元,年均增长率7.2%。最新的政府报告中指

出,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人均GDP3300美元,到2014年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到2020年,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

从1978年到2002年,湖州市GDP 年均增长17.5%,本市已开始进入经济起飞阶段,预计在近期能够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在远期内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也是可能的。基于以上分析,湖州将有能力实现上述经济发展水平。

中心城区2002年底暂住人口占城市户籍人口37.8%,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规划分析近期暂住人口所占比例将逐渐上升,规划预测至2007这一比例约为45%,即城市暂住人口为16万人;2008年至2020年,城市用工量减小,暂住人口的总体比例也逐渐回落,预测2020年这一比例为32%,即城市暂住人口17万人。

南浔2002年底城市暂住人口占城市户籍人口60.71%,由于南浔工贸旅游城市特点所决定,随着城市发展,对务工人员与服务人员的需求量将逐年增加。规划预测至2007这一比例达到90%,暂住人口为7.2万人;2020年这一比例达到85%,暂住人口为12.75万人。

(三)中心城市人口汇总

根据以上测算,市区城市人口预测结果如下:

中心城区人口预测表

南浔城区人口预测表

七、中心城市人口发展可行性分析

(一)上轮城市总体规划的预测结果分析

上轮城市规划对城市人口的预测与对全市人口预测一样,使用了高速、快速、中速三个发展方案,并最终使用高速发展方案。这一方案预测中心城区到2000年底总人口为35万人,其中暂住人口7万人;2010年底总人口为5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7万人;2020年底总人口为70万人,其中暂住人口15万人。从目前发展来看,这一预测基本准确。但由于不可预见性等一系列原因,上轮总体规划预计2000年至2010年间暂住人口不增长,这与现状中心城区暂住人口持续增长情况不符。本次规划人口预测与该预测总体一致,对暂住人口数量略有调整。

上轮总体规划未将南浔作为城市组成部分分析,而作为单独发展的二级城镇考虑,因而对南浔城市人口预测偏低,无法作为预测参考。

(二)城市人口来源分析

中心城区与南浔城市人口来源构成大致相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建成区内人口的自然增长

?建成区以外的人口迁入建成区

?暂住人口

其中2、3两项为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1项数量相对较小。

1.迁入人口

城市迁入人口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城市以外人口为城市所吸引改换城市户口人员,另一部分是城市规模扩大后,原有农村人口成为城市用地范围内的人口,自动实现户口转换。

其中城市以外人口的迁入又可分为本市人口与外市人口两部分。本市迁入人口实际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耕地集约化操作,剩余劳动力实现产业转换,大量人口由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而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作为其承载体,其中相当部分农村劳动力入户城市转化为城市居民。外市迁入人口主要为务工与服务人员,在长期入住城市后,为取得进一步保障和便利,而转化为城市户口。从近几年迁入人口的类别来看,主要为职业较好、收入较高的院校毕业生与从业者。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就业机会的增多,人均收入的增加,迁入人口应该能成为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入户城市变的更为简便和廉价时,迁入人口量将极大增加,而迁入人口范围也会扩展到大批存在的中低收入暂住人口。

规划建成区范围内的农村人口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成为城市人口,因而这部分人口的增长与城市用地的拓展有密切关系。从目前城市规模的扩大程度来看,这一部分的人口增加极为迅速。如中心城区至2002年底建成区扩大到38.2平方千米,比1994年增加了18.58平方千米,这部分增加用地中的农村人口就成

为城市人口增长的动因。本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范围内的大部分人口也将随着城市规模逐步增大转化为城市人口。

2.暂住人口

按照梯度理论,湖州对西部内陆地区具有较大吸引力:因为从城市的区位看,联系上海与西部省份的国家公路318国道途经城市,使湖州成为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纽带,且湖州地区的生活水平高出内地甚多,外来人口应该原意进入城市。在未来几年中,湖州市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期,产业发展特别是城市二、三产的兴旺所带来的务工数量增加会促进大量外来人口进入湖城。其中有一部分转换户口成为城市居民,另一部分由于滞留期相对较短而成为城市暂住人口。

另外,中心城市对市域内农村的吸引力虽然始终存在,大量农村人口将逐年涌入城市。但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昂贵,入户条件较高;而且农村相对于城市的政策优惠也成为农村人口不愿完全融入城市的因素,这些生活工作于城市的农村人口也就成为了城市中的暂住人口。

综合以上判断,中心城区与南浔城市人口规模扩大是有充足来源的。

(三)城市规模的横向比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城市建设资金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使得城市发展的市场导向和机遇把握往往比政府的计划导向更为重要。城市出现高速度,跨跃式发展并不鲜见。广东省的一些中小城市自1988年到2000年,经济实力都出现了几番以上的发展,城市规模也迅速扩大。

我省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市县,中心城市在最新一轮总体规划中,规划人口规模2020年一般都在现有基础上,扩大2~3倍,湖州市中心城区与南浔城人口规模增长,至规划期末也基本在此范围内。

上述分析表明,湖州市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基本可行。

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智慧城市应用】

智慧城市应用之人口基础数据库 转型期的中国是人口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密切相关,人口问题的聚集与凸显是当前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人口数据的科学有效管理,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简称“人口库”),从而切实提高社会管理与民生服务水平就显得相当重要和紧迫。 人口库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人口基础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之一,现行人口管理模式和信息应用模式是一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各个相关部门只是从本部门的角度出发对人口信息进行管理,相互间不能很好地协调起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这种“条块分割”式的、孤立的人口信息管理和应用模式的弊病已显端倪:一方面是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各部门间信息不能共享,不能更好地服务百姓。 1、建立人口基础数据库平台是有效实施人口战略的重要依据,是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的支撑。 人口信息是社会的基础信息,是政府进行科学决策和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管理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旧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公安局、劳保局、建交委、社发局、工商局等部门都在实施对部分人口的专门管理,其要求是对实际居住地人口的管理,取得一定成效。由于各部门对人口管理和发展存在差异,统计口径也不一致,造成人口管理、统计的基础和基数始终不能统一,致使不能得到准确的人口及其分布状况信息。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公安人口信息为基础,以公民身份号码(境外人口为护照号)为唯一代码,以其他部门为补充和核准的,具有权威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人口基础数据

人口与城市专题五年高考真题汇编(2014-2018年)

人口与城市专题选择题14-18年真题汇编 (2014全国1卷10-11)图3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3,完成1~2题。 1.图4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A.①B.② C.③ 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 (2014全国1卷1-2)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图1)据此完成3—4题 3. 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4. “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0 (2015全国1卷4-6)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5~7题。

5.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7.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2018全国1卷4-5)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在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1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4~5题。 8.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9.该直辖市是 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 (2018全国2卷4-5)澳门丰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图2示意澳门丰岛山丘分 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4~5题。 10.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 位于澳门半岛的 A.东北部B.西北部 C.东南部D.西南部 11.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B.曲折 C.坡大D.路面凹凸

城市人口规模首位度

收集你所研究省、市(县)的城市人口规模分布资料,计算该省区的(2城市指数、4城市指数、11城市指数) 1.河北省城市人口规模统计表(2005年) 河北省的首位度指数,四城市指数,十一城市指数 2xx指数S2=P1/P2=1.36 4城市指数S4=P1/(P2+P3+P4)=0.537 11城市指数S11=2P1/(P2+P3+…+P11)=0.525按照位序—规模的原理,所谓正常的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都应该是1,而两城市指数应该是2。首位度指数偏小,为1.36,4城市指数低,只有0.537,说明较大的城市发展比较均衡,很难形成以一个大城市为核心、若干中小城市配合的城市群落。从11城市指数来看,其值也很低,为0.525,说明城市体系中较大城市发育,但众多的中、小城市的人口规模却较小,因而与高位序城市的人口规模差距较大,而且在中、小城市的人口规模之间也有较明显的差距。 2.xxxx首位度 据统计,2008年末江苏省总人口数达到76.5万,比上年增加75.6万,增长0.73%,其中户籍人口为7317.7万人。城镇和乡村人口比为51.9: 48.1,男女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1。全省每平方公里人口数达到741人,比2006年末每平方公里736人增加了5人,继续名列全国各省、自治区的首位。 多年来,江苏一直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1982年人口普查时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90人,1990年为654人,2000年末达到714人。自2000年以来,由于总人口持续低速增长,人口密度增加速度放慢。2001年末为717人,2002年末为719人,2003年末为722人,4年间人口密度年均增长1.4%。 xx名 xx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

2013 高三地理专题六人口与城市

专题七人口与城市 要点串讲 ②对迁入地的影响

A合理的人口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不合理的人口迁移,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B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既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我国民工流动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民工进城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促进了城市商业和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盲目无序的流动人口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压力。 ③人口迁移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可调整人口分布,对民族和种族的融合起重要作用;改变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2.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状况 3.人口问题

(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①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本世纪,我国将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总人口三大高峰。在人口问题现状中,五大难点相互叠加: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艾滋病呈蔓延之势;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增大。 ②我国的人口政策: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掌握以下四个城市相关要点 1.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因素的方法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之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又称之为动态因素。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之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又称之为微观因素。下面以武汉市例,分析评价武汉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 ①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 ②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③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培优 第一编 专题七 人口和城市专题综合检测

专题综合检测7 人口和城市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广东百校大联考)2018年1月20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数为1 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较2016年少出生63万人,其中一孩数量为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249万人。下图示意我国2013~2020年育龄妇女(15~49岁)人数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期间我国育龄妇女( ) A.每年减少人数持续增加 B.死亡率不断增大 C.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D.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小 答案 C 解析据图计算可知,我国育龄妇女每年减少人数并非持续增加,A项错误;育龄妇女死亡率无法判断,B项错误;我国总人口上升,育龄妇女人数下降,故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C项正确;育龄妇女人数的变化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较大,D项错误。 2.造成我国一孩数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不断提前②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③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④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据图可知,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是造成一孩数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不断推迟、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均是影响一孩数量的因素。故B项正确。 3.我国一孩数量减少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人口老龄化速度降低 B.人口更替周期缩短 C.劳动力长期严重短缺 D.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答案 D 解析一孩数量减少,青少年所占比例降低,老龄人口所占比例上升;老龄化加剧,社会、家庭养老负担加重;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更替周期延长;我国劳动力人口短期内是充足的。 (2019·安徽合肥一模)青海省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2018年户籍人口约30万。上世纪80年代起,化隆人凭借精湛的拉面手艺走向全国各地,目前常年在外的从业人员超过10万,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城市。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化隆人迁往我国东部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政策因素 C.经济因素D.婚姻家庭 答案 C 解析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东部地区经济远比内地发达,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流入,故C项正确。 5.化隆人大量迁往东部城市可以缓解( ) A.化隆县的人地矛盾 B.化隆县的老龄化问题 C.东部城市就业压力 D.东部城市的环境压力 答案 A 解析化隆人大量迁往东部城市可以缓解化隆县的人地矛盾;由于迁出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故该现象可能加重化隆县的老龄化问题;会加剧东部城市就业压力及东部城市的环境压力。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提升卷(20210210162152)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 提升卷 时间:50分钟满分:9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44分) (2017 ?皖东联考)读某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完成 1 ?下列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0?14岁人口比例1953?1964年递减 B. 0?14岁人口比例2000?2010年增加较慢 C. 15?64岁人口比例1964?1982年增加较快 D. 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2000?2010年增加最快 2. 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增长过快B .劳动力不足 C.文化素质偏低D .人口老龄化 (2017 ?陇西联考)读韩国1980?2005年不同年龄段生育率变化图,完成 每小题4分, 1?2题。 3?4题。 人口尅堆(万人1 人口 人口意截.414岁人.63岁且上人(万人) 口比例(%》口比M(%)

3. 此期间该国()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6. 影响贵州、湖南 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 A. 人口出生率 B .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 .人口密度 展夜均寒 (2017 ?成都二诊)读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 7?9题。 7?卧城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 ( ) A. 东部B .东南部 A. 各年龄段生育率均呈下降趋势 B .人口自然增长加快 C. 生育高峰年龄段发生明显变化 D .有推迟生育的趋势 4. 该国生育率变化将导致( A. 总人口数量减少 B .青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 C. 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D .人口迁移数量增加 (201 7 ?江苏卷)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 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 图。读图完成5?6题。 ?- 7 6- ' FJrr K 常噸 £末 河 帕和- 江唏M "1O tffl r * -■a ?ir 宁 5. 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 A. 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 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 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届我沟少 昼参夜少 居少夜直

2020届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 人口和城市

专题六人口和城市 考点一结合“综合思维”,从“人地协调观”角度 认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考情报告]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时空分布规律、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的人口问题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以统计图表、区域图、文字材料为背景,侧重考查人口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C (2)B

1.巧用综合思维分析人口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人口问题的判断 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切入,比如人口抚养比、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2.落实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考向1 人口性别结构 (2019·福建福州期末)下图示意2017年甲、乙两国人口性别比(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其中甲国为西亚某产油国,乙国为南亚某人口大国。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甲、乙两国2017年全国人口性别比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A.教育水平B.产业结构 C.宗教信仰D.生育政策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西亚某产油国(甲国)人口性别比很高,南亚某人口大国(乙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6 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一

《专题6 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一 下面是某个国家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按人口增长模式演变历程,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2.该国可能是( )。 A.美国 B.芬兰 C.巴西 D.印度 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一般经过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增长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增长减缓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但是出生率有所下降;低速增长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2题,由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应该是发达国家;18世纪80年代,该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不可能是美国。 答案? 1.D 2.B 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读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上海户籍人口数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2005~2016年持续高速增长 B.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下降

C.2005~2016年保持相对平稳 D.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上升 4.在2005~2016年期间,上海市( )。 A.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 B.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 C.人口平均年龄不断增长 D.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 5.2014年后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了下降趋势,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 A.国家加强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 B.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 C.国家实施了更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缩小 解析?第3题,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而图中总人口的变化趋势与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一致,因此可以判断2005~2016年上海户籍人口数量保持相对平稳。第4题,总人口曲线与外来人口曲线的差值即为户籍人口数量,由此可知外来人口数量少于户籍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率不断上升才能使总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上海市的外来人口以青年劳动力为主,因此会使人口平均年龄降低,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第5题,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上海以外的地区转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部分常住人口离开上海到其他地区谋生致使常住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 3.C 4.D 5.B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堵城”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商务区(阴影处)向外四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线(单位:分钟)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相连接的道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下列交通方式,对解决“堵城”问题作用较小的是( )。 A.市区快速公交系统 B.地铁 C.高铁 D.高架道路

浅议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估算讲解

浅议城市中心区合理人口规模的估算 ——以锦州老城区更新规划为例 王向坤 Wang Xiangkun 【摘要】通常情况下,城市合理人口规模估算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均为增长型模型,较适于大范围的人口总量估算,此类推算方法虽然保证了较强的实用性,但不能通 过合理人口规模来指导规划对城市用地功能结构的调整,是基于居住用地现状 的一种妥协方案。而对于城市中心区等过密疏解型人口规模测算,则较缺乏相 应的理论模型支撑,本次规划将尝试通过中心城区用地空间约束、生态环境约 束以及近几年对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最新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来预估锦州中心 城区的人口规模,以求较明确的锦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目标。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人口规模疏解估算 1)背景综述 辽宁省“五点一线”构想的提出,给锦州市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滨海新区的发展建设如火如荼,而中心城区作为锦州市的核心功能区,因人口密度过大及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大量城市问题,使其已无法适应未来城市的快速发展。2005年3月16日,辽宁省专门出台了《全省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将辽宁省棚户区改造推向了高潮。面对全新的历史机遇,如何巩固和强化辽西五市传统中心城市优势,锦州市中心城区的更新发展尤为重要。 2)研究方法 针对锦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发展现状,基于多种单因子约束分析,估算适宜人口规模,并通过

多种方法及指标校核,最终判定锦州市中心城区合理人口规模,并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宜的人口疏解及调配方案。 3)两种疏解型人口规模估算方法:空间用地瓶颈约束法;环境品质瓶颈约束法。 4)两种人口规模校核方法:社区规模校核法;就业岗位校核法。 5)人口现状 a)人口构成 锦州中心城区共含两大区12个街道。两区为凌河区和古塔区,凌河区下辖5个街道,分别为凌安街道、龙江街道、菊园街道、榴花街道、锦铁街道,人口约22.5万人;古塔区下辖7个街道,分别为站前街道、保安街道、天安街道、饶阳街道、北街街道、南街街道和士英街道,人口约17.5万人。两区总面积约12.7平方公里,其中规划范围面积约10.16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总人口约39.03万人,18岁以下人口约5.2万人,18-35岁人口约9.2万人,35-60岁人口约18.1万人,60岁以上人口约6.6万人。 b)人口分布 规划区内实际人口密度为3.84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高的为古塔区天安街道,达到7.04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最低的为凌河区菊园街道,但也达到了1.7万人/平方公里。规划区内人口密度超过4万人/平方公里的共有8个街道,人口密度在4万人/平方公里以下的有四个街道。(表1、图1)

(浙江选考)201X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五 人口与城市专题整合学案

专题五人口与城市 专题整合(五) 一、人口容量 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强调点实质体现共同点 人口容量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 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 口) 一 个 警 戒 值 生 存 历史时期不同, 制约因素也不一 定相同(不确定), 故具有不确定 性;但在具体时 期,制约因素相 对不变的情况 下,可进行相对 定量的估计,即 具有相对确定性 人 口合理容量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 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 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 人口(最佳人口) 一 个 合 理 值 发 展 环境承载力强调土地、淡水、森林等 资源能够供给的人口数 量和经济规模,承载量最 小的因素成为该地发展 的限制性因素 一 个 警 戒 值 生 存 2.从影响因素及特性上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特性也是相同的,可由图示理解,具体如下表所示: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二者与制约因素的相 关性表现 (1)不确定性:制约因素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2)相对确定性: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对人 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二、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1.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低—低—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 ①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高—高—低”型→“高—低—高”型→“低—低—低”型转变。 ②特殊变化。下左图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下右图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当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

2019年高考地理浙江选考新增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五人口与城市专题整合(五)Word版含答案

专题整合 (五) 、人口容量 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强调点实质体现共同点人 口容量nn蛭济 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 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 个 警 戒 值 人口 合理容量4 遨、 利用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 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 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 口) 个 合 理 值 环境 承载力 环 亍 人口規摸 邙济规绘 强调土地、淡水、森林等-一- 资源能够供给的人口数个 量和经济规模,承载量最警 小的因素成为该地发展戒 的限制性因素值 历史时期不同,制 约因素也不一定相 同(不确定),故 具有不确定性;但 在具体时期,制约 因素相对不变的情 况下,可进行相对 定量的估计,即具 有相对确定性 2?从影响因素及特性上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制约因素是相同的,由此决定了二者的特性也是相同的,可由图示理解,具体如下表所示:

二、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1?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方法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高一低一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 加速增长阶段,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低一低一低”型 的人口增长模式。 (3)析变化 ①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 人口增长模式由“高一高一低”型T“高一低一高”型T“低一低一低”型转变。 ②特殊变化。下左图青年男性人口所占比重异常偏小,最可能是战争影响的结果;下中图青少年人口所占比重较低,这是人口负增长的结果;下右图青年女性人口的比重异常偏大,这可能是由于当地发展了服装、纺织等有利于女性就业的产业部门。

2019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总结语文

2019年高考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总结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根本因素) 3、人口发展模式: 原始型(“高高低”):极高的死亡率,平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 传统型(“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利亚) 过渡型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 现代型(“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 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 全世界: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 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①人口增长阶段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增长减缓阶段-—过渡模式--过渡型——人口压力大

发达国家――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②承受人口经济压力最大的国家是儿童与老年人比重大的国家。 ③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的原因: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6、人口迁移迁出区: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发达国家的城市中心区。 人口迁移迁入区:发达国家西欧、北美、西亚(中东),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 7、环境人口容量:即环境承载力,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 8、合理人口容量—---人口适度规模,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9、城市化 ①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百分比 ②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 发达国家特点: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70%以上);发展趋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原因?) 发展中国家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50%以下);城市发展不合理(个别大城市畸形发展) 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本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 ④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b.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c.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专题一 城市人口规模研究

城市人口规模研究 一、市域人口现状 湖州市域地处东部沿海,是上海经济区的直接腹地,属经济发达地区。区域人口流动性大,市域总人口构成主要包括两部分:有本市户籍的在册人口(本文简称户籍人口);非本市户籍的外来暂住人口(本文简称外来人口)。 (一)户籍人口现状 1.户籍人口在册数据 根据公安局年度统计口径,2002年底湖州市户籍总人口为257.05万人,与1998年的254.81万人相比,5年共增加2.24万人,年均递增0.45万人。全市户籍人口变动情况详见下表: 各年份户籍人口变化表 2.户籍人口变化特点 由于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是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自九十年代以来,湖州的人口自然增长日趋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稳定在 1.39—3.00‰之间;而根据“五普”资料,湖州市人口再生产类型已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老年型人口类型(表2、表3)。因此湖州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今后会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全市机械增长基本稳定,迁入迁出人口相对持平。近几年中所出现的年度人口负增长,主要因为城市经济正处于调整时期,此外由于高校扩招,大量学生外迁就读也有一定影响。从统计的在册湖州户籍人口变化情况来看,目前变化相对稳定,主要增长来自于自然增加。

湖州市人口再生产类型划分(“五普”数) 国际人口再生产类型划分表 (二)外来人口现状 1.在册暂住人口现状 据公安部门统计,2002年湖州市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总量为23.02万人,居住一年以上的为8.38万人。市区暂住人口总量为12.74万人,居住一年以上的为4.61万人;长兴暂住人口总量为3.9万人,居住一年以上的为1.66万人、安吉暂住人口总量为1.5万人,居住一年以上的为0.08万人;德清暂住人口总量为4.87万人,居住一年以上的为2.04万人。 各年份暂住人口变化表 2.外来人口现状 由于统计困难、人口流动性大及涉及费用等一系列问题,公安部门对暂住人口统计容易漏报,根据周边城市的情况及统计经验,公安部门的暂住人口统计数一般为实际暂住人口的50%左右。根据抽样调查,湖州市暂住人口中85%为外来

(全国卷地区专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作业手册 专题限时集训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

专题限时集训(六)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图Z6-1中的图(a)为我国某地区,图(b)为世界某岛国轮廓图。读图回答1~2题。 (a) (b) 图Z6-1 1.与图(b)中岛国相比,图(a)所示区域( ) A.人口密度小,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慢 B.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慢 C.河流总长度大,水位季节变化大 D.石油加工工业更发达,发展条件更优越 2.水资源紧张是困扰该岛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导致该岛国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 ①年降水量十分稀少②国土面积小,使得河流短小,淡水的储存条件差③年降水量虽十分丰富,但地区分布与季节变化很不均匀④人口急增与经济高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大 A.③④B.②④C.①④D.①② 图Z6-2为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图上方为正北方。读图,回答3~4题。 图Z6-2 3.若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向最不可能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风 D.东北风 4.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老少比=(≥65周岁人口数/0~14周岁人口数)×100。下图为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表。据此回答5~6题。 国家0~14岁人口比重(%) 老少比 波兰15 87 西班牙15 113 白俄罗斯15 93 匈牙利15 107

5.四国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A.波兰 B.西班牙 C.白俄罗斯D.匈牙利 6.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包括 ①劳动力短缺②社会赡养费用上升,青壮年负担加重③死亡率回升,人口负增长④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读沪宁交通走廊与城市扩展关系图(图Z6-3),回答7~8题。 图Z6-3 7.如图所示,城市扩张的特点主要是( ) A.沿主要交通线扩展 B.垂直于主要交通线扩展 C.以老城区为中心,均衡扩展 D.向郊区航空中心扩展 8.图示城市扩展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城市规模过大 B.人口过于密集 C.导致城市环境问题恶化 D.城市连接成片 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读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图Z6-4),回答9~10题。 图Z6-4 9.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10.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城市人口规模划分新标准

千龙网讯日前出版的《中小城市绿皮书》依据目前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现状,提出的全新划分标准为: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大型城市。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这意味着有一半以上人口将工作和生活在城镇。我们应当遵循城镇化发展的规律,抓住城乡人口结构转折的重大机遇,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构建城镇化战略格局。” 如何划分界定大、中、小城市,厘清城市概念对于研究中小城市城镇化进程、推进大中小城市发展,其意义不言而喻。 按照我国目前的城市发展理论,城市从规模体系上总体分为五个类别,也就是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巨型城市。 198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但是这部规划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废止,而同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没有设定城市规模的条文。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尚未从立法的层面对大中小等城市规模概念进行定义。 日前由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高峰论坛组委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出版的2010年《中小城市绿皮书》对划分界定大中小城市提出了新标准。 中小城市绿皮书指出,近年来,中国城市飞速发展,城乡人口流动频繁,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之间的界限模糊化,城市人口规模迅速膨胀,许多县级城市(包括县级建制市和规模较大的县的中心城镇)的市区常住人口已经达到或超过20万、50万的临界值。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使原有的城市划分标准已经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我国中小城市数目已达2160个,56%的地级以上城市为中小城市。为此,绿皮书依据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现状,提出的全新划分标准为: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巨大型城市。 按照全新标准统计,中小城市绿皮书指出,截至2009年底,中国有建制市655个,其中地级以上287个,县级建制市36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市辖区常住人口均超过百万;省会城市中,除银川、拉萨外,其他城市市辖区人口也超过百万(也就是说,省会城市中只有银川、拉萨属于中小城市);地级城市的情况则较为复杂,东部地区的地级城市市区常住人口大多超过百万,以山东省为例,15个地级城市中,只有滨州、德州、威海、东营等四个城市城区人口低于百万。与此相对应,中西部地区的多数地级城市市区人口均未超过百万。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数量以及市辖区常住人口低于百万的地级以上城市数量,在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有162个城市属于中小城市,占比56%。

2019年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提升卷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 提升卷

读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7~9.卧城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

(1)据图分析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6分) (2)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4分) (3)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12分) 13.(2017·茂名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是与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分不开的。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图(2009~2020年)。 (1)简述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标志。(8分)

(2)试描述珠江三角洲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8分) (3)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人口增加的主要方式及原因。(8分)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 提升卷 1.C 读图中0~14岁人口比例折线可知,0~14岁人口比例1953~1964年呈上升趋势,2000~2010年呈下降趋势;1964~1982年,0~14岁人口比例迅速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变化不大,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增加较快;由图中65岁及以上人口折线曲线可知,在2000~2010年增加速度小于1990~2000年。 2.D 该市在2010年人口总数接近900万,总量大,且劳动力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充足,青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小,人口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统计数据中没有关于文化素质的数据,按一般发展规律,城市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在2010年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已经接近10%,未来一段时间内,老龄化问题会加重。 3.D 根据图中曲线可知,25~29岁,30~34岁年龄段生育率呈波状变化趋势。人口生育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故人口自然增长在减慢。各个时段生育高峰年龄段仍主要出现在25~29岁之间,没有明显变化。2005年生育高峰年龄段在30~34岁的百分比增加,说明有推迟生育的趋势。 4.B 总人口数量变化由自然增长率决定,生育率影响出生率,图中生育率下降,说明自然增长率下降,说明人口增长变慢,青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在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在增加,但总人口变化还要考虑死亡率。生育率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明显。 5.A 上海、北京、天津是东部地区的超大城市,是城镇老年人口比重最高的地区。故A项正确。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中部省区城镇老年人口比例在4%以下,比例较低。广东经济发达,其农村和城镇老年人口的比例都不高,还未进入老龄化阶段。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农村老年人口比例小于城镇,因而城镇老龄化现象更明显。故B、C、D项错误。 6.B 贵州、湖南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大量农村青壮年到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务工、经商,导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高。 7.A 昼夜人口变化反映的是城市人们空间活动的变化。卧城的人口应该是昼少夜多,因为白天去上班,晚上回家休息。图中卧城应在③处,位于东部。 8.D ①处人口昼夜均少,说明人口分布、流动小,应是郊区;②处人口昼多夜少,应是人们工作区(比如工厂);③处为卧城(如上题所述);④处人口昼夜均多,应是商住混合区,白天来购物,晚上要睡觉。 9.D 在城市功能区布局时,风向对功能区布局影响较大。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对住宅区的影响,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带。据上题解析可知,③以住宅为主,④中也有住宅区,因此当地盛行风可能为东北风或东南风。 10.A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伦敦城市人口减少,处于逆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向配套设施趋于完备的郊外、乡村和小城镇迁移,但城市用地规模并未缩小;东京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人口要向城区迁移,产业结

人口与城市专题

人口与城市专题 本专题涉及的考点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8、人口分布、人口增长、人口国策 9、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高考考点: (2010年昌平一模)读图5“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图6“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8-9题。 图5 图6 8.1998年至2004年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 .总量呈下降态势 B .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C .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D .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9.按联合国标准,如某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 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 . 1990年以前 B .1990-2000年之间 C .2000-2004年之间 D .2004年以后

(2010京抽测)2.图2表示人口增长变化特点,其中易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的阶段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根据表2资料,说明甲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其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6分) (3)特点:高出生率、死亡率降低、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3分) 表2 甲国人口相关数据 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或影响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加重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3分) 图1是某个国家“二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5.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该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典型的( ) A .原始型 B .传统型 C .过渡型 D .现代型 6.根据该图所示的人口变化趋势判断,今后该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 ) A .鼓励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 B .遏制人口老龄加速的势头 C .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生平 D .减少劳务输出人口的数量 (2010东城一模)图2表示某国的人口金字塔,读图回答第6、 7题。

(浙江选考)2019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五人口与城市专题整合强化练(20210211195509

专题五人口与城市 专题整合强化练 匂中低档不丢分 (2017 ?余杭联考)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 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增长快 B.人口素质低 C.人口老龄化 D.就业压力大 2. 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增长模式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 淡水匮乏 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大气污染 答案 1.C 2.B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1980年本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就已经超过了7%且呈继续增大的趋势,即出现了明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第2题,该国1980年就出现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所以该国为发达国家,在亚洲只有日本符合该情况。 与俄罗斯相比,其资源环境问题中能源短缺问题最为突出。 (2018 ?浙江台州教学评估)读“历史上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数据统计表”,完 成3?4题。 3. 甲、乙、丙、丁分别为()

A.亚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

B.亚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C.大洋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D.北美洲 非洲 亚洲 大洋洲 4. 关于表中四个大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一人口容量先变小后变大 B. 乙一生产力水平先变低后变高 C. 丙一人口数量总体保持增长 D. 丁一环境恶化导致承载力下降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结合图中表格数据可知,甲大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最大,应该为亚洲, 乙次之,应该为非洲;丙大洲所占世界人口的比例逐渐增加, 而且所占比例较小, 应该为北 美洲,丁大洲的世界人口所占比重最小, 而且比重呈下降的趋势,应该为大洋洲,故答案选 A 项。第4题,人口容量受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 等的影响。甲为亚洲,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人口容量逐渐变大, A 错误;乙大洲为非洲,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生产力也在不断发展, B 错误;丙大洲 为北美洲,人口的增长率较低,但是人口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数量总体保持增长, C 正确; 丁为大洋洲,属于发达地区,科技发达,资源丰富,承载力变化不明显, D 错误。 (2017 ?绍兴调研)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放开二孩政策。下图为“四个地区 2013年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5?6题。 0-14^ T 5?与我国目前人口统计情况最相似的是 ( ) A. 甲 B.乙 C.丙 D. 丁 制及tl 上 IHI 0 用34 右J 也皿 I-1_ L 女的知 ± 75-79 -1 硝* S5-59 J 舶-鶴 宅订立 5 ----- 曲 Y4 1 ; ? : I 2肝辭 1 ― 15-I 4? INI4 片 ,| (%) 6 4 2 ( )2 4 6(%) 砧岁及以上 年龄(妁 占总人【I 的口莎 比 乙 0 20 4() 60 i IKK 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