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每课知识重点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每课知识重点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十月革命:

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推翻临时政府,正式建立苏维埃政权。

②措施: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③意义: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新经济政策(1921年)①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②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苏联的成立(1922年)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8-1937年,重点发展重工业,完成两个五年计划。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

第二位。

②农业集体化 :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4、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①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②评价:对苏联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也产生严重弊端。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1、巴黎和会

①1919年1月,协约国在巴黎召开分赃会议。

②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签订了以《凡尔赛和约》为主的一系列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定了

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秩序。

2、华盛顿会议

①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

②1922年与会各国签署了《九国公约》

③形成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华盛顿体系”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①爆发:1929年首先在美国爆发。

②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

③影响: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2、罗斯福新政

①目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②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③结果:美国经济得以缓慢地恢复起来。

④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局部的调整。

第5课德、意、日法西斯专政

1、1922年,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组织。

2、1933年,希特勒上台:

①纵火焚烧国会大厦,打击德国共产党。

②疯狂迫害犹太人,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3、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1938年9月,德、意、英、法签订《慕尼黑协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绥靖

政策达到顶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3、1939年9月1日,德军突然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4、1940年,“不列颠之战”,德国空袭英国。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2、1941年12月7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3、1942年,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第8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2、1944年,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加速德国法西斯的崩溃。

3、1945年,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协调了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作战计划与对联合国的建立起积

极作用。

4、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5、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争。

第9课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

1、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2、1948年,马歇尔计划促进西欧经济发展。

3、1949年,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意在欧洲遏制苏联。

4、1955年,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对抗北约。

5、冷战的①实质: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②影响: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

第10课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

1、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①高速发展②科技含量高③周期性。

2、1967年欧洲六国组建“欧洲共同体”1991年欧共体通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3年,成立欧

洲联盟(欧盟)。

3、日本经济发展的(1)原因:

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扶植日本经济的复兴。

②朝鲜战争中,美军的军事订货,促进日本经济的复苏。

③日本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和人才的培养。

(2) 表现: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第11课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

1、二战后东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

兰、捷克斯洛伐克和XX德国。

2、赫鲁晓夫改革①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②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在农业、工业

和政治方面进行改革。③结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没有触与苏联模式的根本。

3、匈牙利改革的结果: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再度陷入困难。

第12课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与振兴

1、亚洲:二战后,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2、非洲①1952年,埃与独立。

②1960年,17个国家独立“非洲独立年”。

③纳米比亚独立,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的崩溃。

3、拉丁美洲:①1959年,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

4、中东战争:①以色列推行扩张,同周边国家发生的5次战争。

②矛盾焦点: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冲突问题。

第1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①从1989至1990年,

②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纷纷易手,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③XX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统一;南斯拉夫分裂为5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即捷

克和斯洛伐克。

2、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经济: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效果不佳。

②政治:提出了“人道的、XX的社会主义”思想,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

③结果:加剧了社会危机。

3、苏联解体:

①1991年底,苏联解体。

②影响: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结束,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③根本原因: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第14课世界格局的演变

1、“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强力量并存,“一超

多强”世界局势的初步形成。

2、“一超多强”①美国:惟一的超级大国

②欧盟: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集团

③日本: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④俄罗斯:世界性政治大国和军事强国

⑤中国:“和平崛起”国力上升。

3、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①苏联解体后,旧的两极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

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明显增强。

②影响:科索沃战争表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对多极化趋势的严重挑战。

第15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20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

2、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政治联盟组织,20XX,欧元正式流通。

3、经济全球化:

(1)主要表现为:生产、贸易全、资本全球化。

(2)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1月1日成立。

20XX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影响

①对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

②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于吸收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③对世界:进一步拉大了富国与穷国的差距。

第16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③科学和技术精密结合,相互促进。

3、电子计算机是信息时代的主要标志。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

4、生物工程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

第17课文学与美术

1、文学

美国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法国罗曼罗兰《约会克里斯朵夫》

苏联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法国贝克特荒诞戏剧派

2、美术

西班牙毕加索《和平鸽》

第18课音乐和电影

1、音乐:爵士乐

①起源:非洲音乐。

②诞生地:美国。

③是通俗音乐史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广的一个乐种,后来风行于美国,爵士乐与摇摆舞结合,演变成摇滚乐。

2、电影:美国的好莱坞素有“梦幻工厂”之称,已经成了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史重点知识整理汇总

九年级历史下册 世界史重点知识 1、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拉美其余地区基本上都在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领导者:玻利瓦尔(北)、圣马丁(南),两人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纪念:“南美解放者杯”足球赛和国家“玻利维亚”。 3、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年,英雄:章西女王。 4、彼得一世改革性质:地主阶级改革 影响: 积极: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5、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 6、俄国1861年改革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内容: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B、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意义: ①积极: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7、美国内战(又称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南方种植园经济; 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制度的矛盾(或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或黑人奴隶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8、导火线: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9、美国内战期间林肯颁布的文件:《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1862年),直接作用: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扭转了战局。 长远影响:解放了劳动力,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0、评价林肯: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11、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先后扫除了哪些障碍?各有何作用? (1)美国独立战争:扫除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美国内战:扫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2、美国内战的启示:①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②独立、统一是强大的前提。 13、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的根本原因: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性质:资产阶级改革(自上而下); 14、明治维新经济方面的内容: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最能体现改革性质) 15、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最深远) 16、作用(评价): 积极:①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②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消极:①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②强大起来后,很快走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 4.领导人:彼得一世 5.内容: (1)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③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2)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3)文化:①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②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6.影响: (1)积极:①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2)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农奴制改革) 1.背景: (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2)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 2.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 3.时间和领导人: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5.影响: (1)积极:①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②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每课知识重点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十月革命: 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推翻临时政府,正式建立苏维埃政权。 ②措施: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③意义: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新经济政策(1921年)①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②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苏联的成立(1922年)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8-1937年,重点发展重工业,完成两个五年计划。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 第二位。 ②农业集体化 :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4、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①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②评价:对苏联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也产生严重弊端。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1、巴黎和会 ①1919年1月,协约国在巴黎召开分赃会议。 ②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签订了以《凡尔赛和约》为主的一系列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定了 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秩序。 2、华盛顿会议 ①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 ②1922年与会各国签署了《九国公约》 ③形成一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华盛顿体系” 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①爆发:1929年首先在美国爆发。 ②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 ③影响: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2、罗斯福新政 ①目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②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③结果:美国经济得以缓慢地恢复起来。 ④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局部的调整。 第5课德、意、日法西斯专政 1、1922年,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组织。 2、1933年,希特勒上台: ①纵火焚烧国会大厦,打击德国共产党。 ②疯狂迫害犹太人,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3、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杰出代表:玻利瓦尔、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4、成就: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哥与委合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 兼并王公领地; 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 (1)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2)内容: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3)作用: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019全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

2019全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 历史》全册知识点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复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XXX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XXX、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XXX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5.XXX和XXX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叛逆 1.原因: (1)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XXX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XXX。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叛逆沉重进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悟。(2)对外:这次叛逆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XXX改革 1.背景:在XXX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课重点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课重点知识点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的一扇窗口。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 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回顾先人的智慧和教训。九年级 下册的历史课程,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就来一一梳理,让我们一同了解这些知识点。 一、《晚近世界史 ·第六章世界资本主义潮流的形成与启示》: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源于欧洲的工业革命,通过新的生产力、商业活动和资本运作,逐渐取代了封建主 义的生产方式。 2. 西方资本主义的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是西方 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代表。他们不仅在经济、科技上取得巨大进步,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通过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经济全球 化等手段,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势力范围,控制和影响着全球 的资源和市场。 二、《晚近世界史 ·第七章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这一章的内容主要围绕中国的近代史展开,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中国人民经历了痛苦的外来侵略和反抗。他们也积极探索各种途径,寻找实现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的道路。 2.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清朝的改革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标志着中国迈向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进程并不顺利,中国陷入了动荡和混乱的局面。 3. 新思潮与民族觉醒: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思想潮流的兴起,引发了中国民族觉醒的浪潮。各种思潮交汇碰撞,促进了社会变革和国家发展。 三、《晚近世界史 ·第八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革命》: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以下是其中的重点内容: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本次战争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通过对帝国主义、民族矛盾等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战争的原因和对世界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de)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de)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de)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de)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de)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 (de)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de)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de)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de)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de)“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de)棉纺织品,使印度(de)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de)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de)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de)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失败. .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de)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de)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de)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de)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de)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de)国家. 2.目(de):改变俄国(de)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 4.领导人:彼得一世 5.内容: (1)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de)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de)专制权力; ②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de)新式常备军; ③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思维导图】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课程标准】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1.拉美独立运动 (1)背景:葡萄牙和西班牙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剥削;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英雄人物 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②圣马丁: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玻利瓦尔与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2.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加强。 (2)时间:1857—1859年。 (3)英雄人物:章西女王。 (4)结果:失败。 (5)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知识,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1.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 (2)时间:18世纪初。 (3)人物:彼得一世。 (4)目标: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5)内容: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创建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6)影响:俄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2.废除农奴制 (1)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农奴暴动频繁。 (2)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3)内容: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4)性质: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评价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5课)

初中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汇总(1-5课)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全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复习讲义

全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 全册知识点复习讲义 全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提纲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时间:19世纪初。 2.背景: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仍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受到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4.地区:从墨西哥到阿根廷。

5.领导人: 1)北部地区:___。 2)南部地区:___。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6.结果: 1)___解放了___、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并当选总统。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协同作战,南北夹击,为民族独立英勇斗争。 ②有统一的指挥。 ③___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时间:1857年。 3.组成: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 ___。 4.杰出代表:___。 5.过程: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6.结果:___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7.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1-3单元)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2、背景: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3. 时间:19世纪初。4. 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5. 概况: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2)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3)内容: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4)作用: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背景: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4、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5、意义:(1)进步性: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一、南北矛盾的加剧1、经济概况: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2、双方矛盾:关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隶制(南方保留)二、内战爆发1、原因(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肯当选美国总统。2、开始: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三、北方的胜利转折1、扭转战局:(1)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2)作用:调动农民、黑人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北方不利局面2、胜利:1865年南

九年级历史下册各课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各课知识点第一章:近代中国的变革 本章主要介绍了近代中国发生的一系列变革,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 1. 太平天国运动: - 时间:1850年-1864年 - 简介: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在南方兴起,形成严密的组织体系,提倡平等、共享财产等思想。最终因内部矛盾和外部进攻而失败。 2. 洋务运动: - 时间:1861年-1895年 - 简介:在洪秀全失败后,清政府启动了一系列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业。然而,由于缺乏自主创新和大规模改革,洋务运动未能带来实质性变革。 3. 戊戌变法:

- 简介:戊戌变法是清政府在推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实施的一项变革。通过学习西方制度、设立新式学堂、设法吸引外资等措施,试图挽救满清统治地位。然而,在保守派的反对和外国列强的干涉下,变法未能成功。 4. 辛亥革命: - 时间:1911年 - 简介:辛亥革命是中国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标志着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 第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本章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中国遭受的侵略和中国人民顽强抵抗的历史。重点介绍了南京大屠杀、万里长征和遵义会议等重要事件。 1. 南京大屠杀:

- 简介: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南京进行的大规模屠杀和强奸行为。据统计,期间有数十万中国人遭到杀害和虐待。 2. 万里长征: - 时间:1934年-1935年 - 简介:红军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躲避敌人追击而进行的一次艰难的战略转移。红军长征取得了极其重要的胜利,并最终在 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遵义会议: - 时间:1935年 - 简介:遵义会议是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解决了红军中存在的军事和政治问题,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 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历史新九年级下每课知识点

历史新九年级下每课知识点 1. 第一课:文艺复兴 - 文艺复兴的定义:指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欧洲发生的一场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变革运动。 - 主要特点: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艺术与科学的繁荣、宗教改革的兴起等。 - 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莎士比亚等。 2. 第二课: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 - 启蒙运动的定义: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一场哲学和思想解放运动,倡导以理性和科学为基础,反对封建专制和迷信。 - 主要思想:理性主义、自由主义、平等主义等。 - 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 3. 第三课: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 -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最终取得独立的战争。

- 法国大革命:法国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 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力确立。 - 两者共同点: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等,对传统封建制度进行 了颠覆。 4. 第四课: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定义:源自英国的一场以机器制造和工厂体制为 特征的生产方式变革。 - 影响:农民纷纷进城工作、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阶级分化、科学技术进步等。 - 代表人物:詹姆斯·瓦特、亨利·福特等。 5. 第五课:殖民扩张与民族独立运动 - 殖民扩张:欧洲列强通过殖民地政策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形成殖民帝国。 - 民族独立运动:殖民地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抗争和解放 运动。 - 代表事件: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等。

6. 第六课:现代主义文化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 现代主义文化:20世纪初欧洲兴起的一种反传统、追求个性和创新的文化运动。 -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欧洲爆发的一场全球性大战,对世界格局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 代表人物:毕加索、荣格等。 7. 第七课:二战与冷战时期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全球性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 - 冷战时期:1945年至1991年,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 代表事件:柏林墙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 8. 第八课: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20世纪中叶以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多个国家相继独立于殖民统治。 - 亚非拉国家的发展:这些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进行国家建设和发展。

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知识复习提纲(精华版) (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P2 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③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④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附1: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有何启示? 俄国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而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启示:马列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胜利;国家政策的制定一定要实事求是,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我们在学习及处理事情中也要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附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指导的各国革命斗争 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事件:《共产党宣言》发表(从空想到科 学的标志) ②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第一次伟大实践:巴黎公社成立(从理论到 实践的标志) ③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指导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由理想变为现实的标志) ④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指导的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P7 1、了解“新经济政策”和苏联的成立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⑴了解“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 (教材P8材料: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 原因:①国内战争结束,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首要任务是恢复发展经济。②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内容(特点):①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②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具体内容:a农业方面:实行固定的粮食税;b工业方面: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c 流通分配方面: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九年级下册历史课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课知识点 历史是研究过去事件的学科,通过了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 到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并从中汲取智慧。在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本学期历史课的知识 要点概述。 第一章:现代世界的形成 本章主要讲述了现代世界的形成过程。从欧洲大航海时代开始,西方掌握了海上贸易的主导权,并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随后殖 民地战争引发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 的巨大变革,进一步带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国家间的殖民争夺,同时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二章:国家独立与民主革命 本章重点介绍了国家独立与民主革命的历史事件。以美国独立 战争、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体制,奠 定了现代国家的基础。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与变革对当时的社会

经济和政治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后来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 基础。 第三章:近代中国的命运 本章主要探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中 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一 系列改革运动和社会变革,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这些事件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梦想,也使中 国逐渐走上现代化道路。 第四章:二战与冷战 本章主要介绍了二战与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二战爆发之后, 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和动荡导致了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塑。以联合国 成立为标志,国际社会试图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维护世界和平 与稳定。在此期间,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立也逐渐形成,引发了 持续几十年的冷战。 第五章:当代世界的变革

本章围绕当代世界的重大变革展开论述。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全球治理机制中,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角色逐渐增强,这为世界格局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也引发了全球合作与治理的迫切需求。 本学期历史课的学习使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历史既是教训,也是启示。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更好地了解过去,并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历史课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为我们的人生道路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指引。希望我们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历史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构建美好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课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每课知识点梳理 第一课:经济变革与上层建筑 在九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课中,我们学习了经济变革与上层建筑。本课着重介绍了工业化对于社会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影响。 首先,我们了解到工业革命对欧洲封建经济和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的兴起使得农业转移到工业领域,手工业工人逐渐转变为工厂工人,从而引发了人们在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和阶级结构等方面的变革。 其次,我们学习了工商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资本家通过私有制手段,获取生产资料并组织生产,逐渐取代了封建时代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加速了市场经济的形成,还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随后,我们了解了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工业化带来了劳动条件的恶化,加剧了工人阶级的剥削与贫困。工人们通过组织工

会、进行罢工等形式,争取自身权益,追求劳动条件的改善与社会公平。 最后,我们讨论了对等级制度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市民社会涌现,其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出质疑和挑战,呼唤民主和平等的声音不断扩大。这也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打下了基础。 第二课:欧洲殖民扩张与亚洲传教士 本课我们学习了欧洲殖民扩张和亚洲传教士对亚非拉影响的历史事件。 首先,我们了解到欧洲殖民扩张的背景与原因。欧洲国家为了争夺资源和市场,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驱逐、灭绝和奴役当地居民成为殖民者的常见手段。这些殖民地积累了大量财富,同时也遭受了极大的剥削与压迫。 其次,我们学习了亚洲传教士的影响。亚洲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科技。通过传播基督教信仰和西方文明,他们改

变了亚洲各国的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然而,亚洲传教士的活动也引起了社会动荡和文化冲突。 随后,我们探讨了殖民主义带来的后果。殖民地被经济和政治控制,资源被大规模掠夺,当地文化被摧毁和扭曲。殖民主义的反抗运动逐渐兴起,亚非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独立。 最后,我们关注了亚洲传教士的影响局限性。亚洲传教士在传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同时,也遭遇了许多阻碍和挑战。许多亚洲国家在接纳外来文化时,注重保留和发展本土文化。 第三课:殖民地与殖民统治 本课我们学习了殖民地与殖民统治的历史事件和影响。 首先,我们了解了殖民地的形成与特点。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扩张,占领了大片土地形成了殖民地。殖民地的特点是社会经济被殖民者操纵与控制,殖民当地深受压迫和剥削。

九年级---历史 下册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1.背景①国内战争结束,进入和平时期 ②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③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 2.措施1912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 5. 特点在认识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由此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6. 作用(意义)①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苏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折 ②调动了广大工农的积极性,为苏俄人民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③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也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苏联的成立 时间:1922年底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最初加入的国家: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乌克兰白俄罗斯(俄外乌白)(15个) 沙俄(1547年—1917年) 三个时期的名称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 1.社会主义工业化(1926年起,苏联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重点发展重工业) ①特点:执行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②过程:1928年—1937年,完成二个五年计划 ③成果: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增强(到1940年,苏联 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农业集体化 ①背景:工业化发展迅速 ②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