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护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知识要点

西班牙葡萄牙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西班牙葡萄牙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墨西哥阿根廷玻利瓦尔西班牙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圣马丁解放者英国工业土兵北部和中部章西女王英国殖民者民族意识亚洲民族解放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B 解析:见课本第3页。

2.C 解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反抗殖民统治的运动,因而,是殖民压迫引起独立运动。

3.D 解析:尼德兰、法兰西、英格兰等地名均是欧洲地名,在这些地名的基础上加上“新”字,视为欧洲领土的延伸,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拓殖民地的形象证明。

4.C 解析:见课本第3页。

5.C 解析:见课本第4页,“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6.D 解析:见课本第4页,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杰出领袖。

7.B 解析:本题考查章西女王的英雄事迹和对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贡献。

8.D 解析:拉美民族独立运动主要反抗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其他三项反抗对象是英国。

9.B 解析:题干中涉及的事件都是殖民侵略与反抗殖民侵略斗争相关的事件。

10.D 解析:A选项讲述的两国情况是准确的,印度不像拉美一样联合作战,拉美是由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南北联合作战。B选项,印度

和拉美两国相比较,拉美的统一领导方面确实是显得突出一些,而印度相对分散。C选项,分析独立运动的斗争对象,殖民国家的实力也是有差别的,英国的实力远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上,因而,印度斗争的对象实力更强大,起义取得成功的难度也更大。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两国人民的抗争都很英勇。

11.B 解析:凡是对史实本身的陈述,如A、C、D选项便是基本史实,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评价性的表达,则是观点,如B选项。

12.C 解析:C答案,拉美的独立运动是反抗西班牙军队,而不是英国。

二、非选择题

13.

问题一新航路开辟。遭受殖民侵略,生存空间被剥夺,人口锐减,民族文化濒于毁灭。

问题二玻利瓦尔,圣马丁;“解放者”;民族独立战争(民族解放战争)。

14.

问题一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急需开拓市场。发动鸦片战争,强迫中国打开国门。

问题二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勇于献身,为国牺牲,坚强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

拓展与探究

因为拉美各国独立后不团结,没有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和民主共和的先天土壤,加上各领导者和自治政府缺乏经验,还有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不良影响,所以西方的先进理论和制度很难在拉美扎根并成功实践。

第2课俄国的改革

知识要点

沙皇农奴彼得一世富国强兵行政机构中央集权沙皇常备贵族功劳才能手工工场文化科学院学校报纸礼节生活方式经济军事对外扩张欧洲近代化强兵科

学技术农奴制障碍俄国资本主义农奴制内外交困1861 亚历山大二世农奴人身自由身份职业解放土地出钱赎买高出沉重的代价转折点农奴制资本主义农奴制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B 解析:可查看课本第7页。彼得一世改革并没有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能与1861年改革混淆,因而①的说法错误。

②③④的说法符合事实。

2.C 解析:列宁的这段话是站在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说的,当时俄国封闭落后,发展缓慢,彼得一世决心改变落后局面,因而推行改革,号召向西方学习。

3.B 解析:本题考查1861年改革的影响。见课本第9页。

4.C 解析:在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的过程中,农奴虽然获得人身自由等权益,却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出钱赎买土地,价钱高出当时地价,有些人甚至因此终身还债。因而,贵族在这个过程中依旧是获利者。

5.B 解析:农奴获得解放后,有了人身自由,这为后来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农奴花高价买地,也客观上直接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金。

6.A 解析:1861年改革使俄国从封建社会变成资本主义社会,因而是社会性质的改变。

7.B 解析:彼得一世改革是在俄国封闭落后的局面下,为改变国家落后局面而尝试的改革;1861年改革也是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形势进行的改革:因而都是追赶先进、改变落后局面的努力。

8.D 解析:见课本第8页。农奴花高价买地,有些人甚至因此终身还债,农奴在改革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所以有“欺骗”之说。

9.C 解析:根据各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排序,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法令是1862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也即

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是1868年,所以答案是C。

10.B 解析:开辟新航路和殖民扩张,都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工业革命的成功让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展开来,继而又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这几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B。

11.B 解析: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废除了南方的奴隶制,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落后殖民地的面貌,两国的改革都为本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12.A 解析:英国的圈地运动使许多人失去家园和赖以生存的土地,沦为自由劳动力。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南方的奴隶制,为美国解放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也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三角贸易则是贩卖黑奴,这些黑奴虽然是劳动力,但不是自由劳动力。

二、非选择题

13.

问题一封闭落后;蒙古人的入侵和控制,俄国固步自封,不追赶时代发展的潮流。

问题二内容: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影响: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14.

问题一原因:农奴制危机,国内矛盾。横线处填写:解放农奴。

问题二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拓展与探究

改革后,农奴依然深受压迫,没有彻底改变命运,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俄国虽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依旧困难重重。

第3课美国内战

知识要点

四工业种植园经济类型南北奴隶制1860 林肯奴隶制1861 南方南北战争北方1862 联邦政府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农民黑人奴隶1865 南方北方国家统一黑人奴隶二资产阶级统一奴隶资本主义经济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C 解析:从“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南方种植园”可以判断“乱世”是指美国南北战争。

2.D 解析:从“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可以判断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情况,直接原因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3.A 解析: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都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美国内战维护了统一,但其他两国不是,所以C不符合题意。俄国和日本都抛弃了封建专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美国废除的是奴隶制,而不是封建专制,因而B不符合题意。日本明治维新使本国民族摆脱了殖民压迫,但美国和俄国这一阶段没有遭受殖民压迫,因而D不符合题意。

4.C 解析:1870年左右是美国内战结束,北方获胜,奴隶制被废除,加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了世界强国,英国则相对衰落,因而答案选C。D的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英国不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并且不是率先完成电气化。

5.A 解析:根据所学,从“1861年”可以判断与美国发生内战有关,林肯后来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黑奴。因而选A。《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的修订,显然时间不对。

6.C 解析:关于“南北战争”和“独立战争”的比较,A “英国的殖民统治被摧毁”和B “赢得了国家独立”只符合“独立战争”,D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只符合“南北战争”。两次运动的共同点是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7.B 解析:对右图的分析应当是:①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确立了联邦共和制;②内战宣告结束,维护了国家统一。③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战争达到最大规模。④杜鲁门主义发表,冷战开始。所以只有B是正确答案。

8.C 解析:1787年宪法的通过时间是1787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1862年,1861年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的时间是1861年,明治维新开始于1868年,因而,按时间先后顺序排,正确的应当是C。

9.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两次运动的共同影响。两次运动的积极意义在于,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有建设意义。因而选D答案。

10.A 解析:美国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分别是指:英国的殖民统治和奴隶制,所以相对应的两次运动是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

11.C 解析:美国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一方面大量奴隶成为自由劳动力,另一方面南方种植园经济被淘汰,北方资本主义制度扩展到南方,市场相对于以前是明显扩大了,因而美国南北战争也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

12.B 解析:从所给材料可以看出,林肯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坚定的奴隶制度的废除者,而是受南北战争形势所迫,不得不这样做才能扭转战局。因而,选择答案B。C答案本身的说法无误,但不符合题意,没有表达出材料反映的林肯思想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

13.

问题一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制度之间两种不同制度的矛盾;美国南北战争;南方。

问题二因为林肯解放黑奴,所以奥巴马才能成为美国历史上第

一位黑人总统;林肯的功绩是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14.

问题一代表了北美早期13块殖民地的联合。《独立宣言》。

问题二都是为美国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受到人民的敬仰;都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问题三美国南北战争;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民内部的团结,齐心协力,互相支持和帮助。

拓展与探究

无论是南方种植园经济还是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黑人奴隶都是有重大贡献和牺牲的,对于多数的黑奴来说,是不公正的悲惨遭遇。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知识要点

德川锁国美不平等港口幕府社会民族倒幕王政复古幕府明治

东京废藩置县中央集权征兵制新式军队地税殖产兴业近代文明开化西方教育文化生活转折点资本主义富国强兵旧制度军国主义侵略扩张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B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世纪中后期,符合题意的只有日本的明治维新,其他三个选项涉及的国家的运动都不是这个时间,因而只能选B。

2.A 解析:本题对比中日两国的政治变革,B、C、D涉及的内容都是日本实现了,成功了,但中国并没有成功实现,因而A是正确的:两国当时面临的国情是相似的,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做出的努力。

3.D 解析:日本近代的改变是明治维新推动的,使日本摆脱落后,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因而答案是D。

4.B 解析:本题题干“19世纪中后期”,俄、日、中三国的社会变革分别是1861年改革、明治维新、洋务运动,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C、D的说法都不符合中国当时的改革结果,虽然洋务运动不够成功,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答案是B。

5.B 解析:参考课本第15页,日本统治阶级在当时有:天皇、大名、武士。

6.A 解析:通过本题题干的信息:19世纪70年代,日本“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体能”“文明开化”,可以判断是明治维新改革内容中的重视教育,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7.A 解析:从大久保利通这段话中“人民之工业”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是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的内容:发展近代工业,因而选A。

8.C 解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根据所学可以判断答案是C。

9.A 解析:历史上中国文化对日本是有先导影响的,到20世纪初开始“反转”,日本影响中国,这是两国国力变化导致的:日本实现强大,在这一时期超越中国。由此可以判断是明治维新这个历史事件的影响。

10.A 解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中直接对资本主义经济有促进意义的改革措施,B明显是军事上的措施;C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D是文化教育领域的措施,只有A符合题意。

11.D 解析:本题依然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对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最有利的改革内容是教育文化领域的影响,因而,可以判断答案是D。

12.A 解析:本题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①两国当时相同的改革背景。②目的也相同,都是摆脱危机,实现富国强兵。③的内容只有日本成功实现,中国洋务运动当时并没有尝试政治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改革,因而是错误的。④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中国的洋务运动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

会性质,因而也是错误的。

二、非选择题

13.

问题一美国。1868年,天皇,明治维新。

问题二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影响: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的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4.

问题一唐朝。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儒家、佛教文化等。明治维新。

问题二积极性:天皇权力得到加强,实现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日本改革新举措的推进和实施,是日本明治维新得以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拓展与探究

略。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②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③1917年4月,列宁回到首都彼得格勒。 (2)时间、领导人、总指挥部、主要参加者:1917年11月6日—7日,列宁,斯莫尔尼宫,工人阶级。 (3)最主要特征:在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4)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②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5)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⑤1918-1920年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6)三年内战(1918-1920年)时,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2评价: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使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消极影响: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内战结束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企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是脱离实际的。 (7)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③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经济上:实行新经济政策。A、时间:1921年B、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C、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政治上:成立苏联。A、时间:1922年底。B、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C、加盟共和国: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3启示:经济政策的制定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经济上:A、实施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B、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2政治上:1936年,通过新宪法。 (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2背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3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4评价:A、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B、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4)历史启迪:○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实事求是。○3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要协调发展。○4经济发展过程中,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5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改革经济管理体制。○6社会主义建设应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如何区别“沙俄”、“苏俄”和“苏联”:○1沙俄:1547-1917年,指的是二月革命前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2苏俄:1917-1922年,指的是十月革命后至1922年苏联建立前的苏维埃俄国;○3苏联:1922-1991年,指的是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到苏联解体。○4俄罗斯:1991——现今。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一战后的世界体系)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知道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北:九下P31917年11月(俄历10月)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北:九下P4在列宁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北:九下P121916年6月,巴黎和会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和约主要内容有:(1)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2)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3)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4)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等。 北:九下P14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主要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中

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但没有列入中国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关税自主等要求,从而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北:九下P20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全国工业复兴法》主要内容: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危机。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了解慕尼黑会议 北:九下P36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举行会议,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协议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应于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英法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安全予以“国际保证”。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史重点知识整理汇总

九年级历史下册 世界史重点知识 1、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拉美其余地区基本上都在西班牙的统治之下。 2、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领导者:玻利瓦尔(北)、圣马丁(南),两人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纪念:“南美解放者杯”足球赛和国家“玻利维亚”。 3、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年,英雄:章西女王。 4、彼得一世改革性质:地主阶级改革 影响: 积极: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消极: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5、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 6、俄国1861年改革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内容: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B、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意义: ①积极: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7、美国内战(又称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南方种植园经济; 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制度的矛盾(或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或黑人奴隶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8、导火线:1861年,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9、美国内战期间林肯颁布的文件:《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1862年),直接作用: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扭转了战局。 长远影响:解放了劳动力,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0、评价林肯: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11、美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先后扫除了哪些障碍?各有何作用? (1)美国独立战争:扫除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美国内战:扫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2、美国内战的启示:①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②独立、统一是强大的前提。 13、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的根本原因: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性质:资产阶级改革(自上而下); 14、明治维新经济方面的内容: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最能体现改革性质) 15、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影响最深远) 16、作用(评价): 积极:①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②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消极:①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②强大起来后,很快走

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Word版)

目录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2 第2课俄国的改革 4 第3课美国内战 6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8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10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13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16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9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22 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24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7 第12课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30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33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36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38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41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44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46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48 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50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53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56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导言: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一方面,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激起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另一方面,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俄、美、日也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亚非拉殖民地人民的普遍抗争。19世纪,在拉美和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斗争,这两地起义的代表人物是谁?产生了哪些影响?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南美独立战争形势图 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这一地区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 的殖民地,以西班牙和葡萄牙语为主要官方语 言,而这两种语言都属拉丁语系,因此,这一 地区又被称为“拉丁美洲”。到19世纪初,拉 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 的殖民统治下(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 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 ●相关史事 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300年间,拉美殖民 地形成了一个按血统划分阶层的金字塔式等级 社会。印第安人和黑人处于社会最底层,是殖 民者役使的主要对象。其次是欧洲人与印第安 人或黑人结合所生的后代混血种人,他们主要 做工匠、小贩和牧民。再次是移民的后代土生 白人,他们主要是地主和商人,有的充任中下级官吏。最上层是掌握政权的西班牙白人殖民者,他们对土生白人也排挤歧视。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土生白人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为反抗殖民统治运动的领导人。 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起义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大批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参加起义部队。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 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斯山脉,大败西班牙军 队。玻利瓦尔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 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南美的独立 战争。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 的独立战争。他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人物扫描玻利瓦尔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立志以解 放祖国为己任。他认定“解放者”的称号高于一切帝王,义无反顾 地投身民族解放运动,与殖民者展开斗争。为纪念他的功绩,现在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笔记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笔记 第一单元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一、俄二月革命(1917年3月) 1、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灾难,阶级矛盾激化。 2、结果:⑴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⑵两个政权并存①士兵苏维埃 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人剥削人制度的革命) 1、原因:它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以及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2、彼得格勒起义时间:1917年11月;人物:列宁;地点:斯莫尔尼宫 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和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革命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2、1922年苏联成立(1922-1991年共69年)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 1、1924年列宁逝世 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①措施:1928-1937年(第一、二个、五年 计划)(重工业) ②成效: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 力量由此加强 3、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 4、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⑴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⑵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在计划经济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护展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知识要点 西班牙葡萄牙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西班牙葡萄牙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墨西哥阿根廷玻利瓦尔西班牙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圣马丁解放者英国工业土兵北部和中部章西女王英国殖民者民族意识亚洲民族解放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B 解析:见课本第3页。 2.C 解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反抗殖民统治的运动,因而,是殖民压迫引起独立运动。 3.D 解析:尼德兰、法兰西、英格兰等地名均是欧洲地名,在这些地名的基础上加上“新”字,视为欧洲领土的延伸,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拓殖民地的形象证明。 4.C 解析:见课本第3页。 5.C 解析:见课本第4页,“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6.D 解析:见课本第4页,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杰出领袖。 7.B 解析:本题考查章西女王的英雄事迹和对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贡献。 8.D 解析:拉美民族独立运动主要反抗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其他三项反抗对象是英国。 9.B 解析:题干中涉及的事件都是殖民侵略与反抗殖民侵略斗争相关的事件。 10.D 解析:A选项讲述的两国情况是准确的,印度不像拉美一样联合作战,拉美是由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南北联合作战。B选项,印度

和拉美两国相比较,拉美的统一领导方面确实是显得突出一些,而印度相对分散。C选项,分析独立运动的斗争对象,殖民国家的实力也是有差别的,英国的实力远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上,因而,印度斗争的对象实力更强大,起义取得成功的难度也更大。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两国人民的抗争都很英勇。 11.B 解析:凡是对史实本身的陈述,如A、C、D选项便是基本史实,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评价性的表达,则是观点,如B选项。 12.C 解析:C答案,拉美的独立运动是反抗西班牙军队,而不是英国。 二、非选择题 13. 问题一新航路开辟。遭受殖民侵略,生存空间被剥夺,人口锐减,民族文化濒于毁灭。 问题二玻利瓦尔,圣马丁;“解放者”;民族独立战争(民族解放战争)。 14. 问题一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急需开拓市场。发动鸦片战争,强迫中国打开国门。 问题二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勇于献身,为国牺牲,坚强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 拓展与探究 因为拉美各国独立后不团结,没有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和民主共和的先天土壤,加上各领导者和自治政府缺乏经验,还有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不良影响,所以西方的先进理论和制度很难在拉美扎根并成功实践。 第2课俄国的改革 知识要点 沙皇农奴彼得一世富国强兵行政机构中央集权沙皇常备贵族功劳才能手工工场文化科学院学校报纸礼节生活方式经济军事对外扩张欧洲近代化强兵科

初三世界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初三(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 (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板书课题) 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 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板书) 1917年4月16日,长期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成千上万的工人、士兵和革命群众争先恐后地奔赴车站,欢迎自己爱戴的领袖。请大家看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从这张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我们把同学们说的概括为三点。第一,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第二,人民群众手中掌握着武装;第三,列宁号召人民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布尔什维克党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在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中,列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学生回答略)列宁所起的作用还表现在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板书) 现在来想一个问题,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从11月6日晚发动到11月7日晚取胜,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这短时间取胜的原因在哪里呢?(学生回答从略)我们把大家所说的原因概括一下:第一,由于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特别是列宁的亲自领导;第二,由于人民群众掌握着武装;第三,由于革命战士的英勇奋战。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思维导图】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课程标准】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1.拉美独立运动 (1)背景:葡萄牙和西班牙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剥削;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英雄人物 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②圣马丁: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玻利瓦尔与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2.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加强。 (2)时间:1857—1859年。 (3)英雄人物:章西女王。 (4)结果:失败。 (5)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知道彼得一世改革的知识,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1.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 (2)时间:18世纪初。 (3)人物:彼得一世。 (4)目标: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5)内容: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创建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6)影响:俄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2.废除农奴制 (1)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农奴暴动频繁。 (2)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3)内容: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4)性质: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评价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汇总(1-3单元)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2、背景: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3. 时间:19世纪初。4. 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5. 概况: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2)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3)内容: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4)作用: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背景: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4、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5、意义:(1)进步性: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一、南北矛盾的加剧1、经济概况: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2、双方矛盾:关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隶制(南方保留)二、内战爆发1、原因(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肯当选美国总统。2、开始: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三、北方的胜利转折1、扭转战局:(1)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2)作用:调动农民、黑人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北方不利局面2、胜利:1865年南

九年级世界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九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发展历程】 第1课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任务:推翻沙皇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结果:推翻了沙皇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5、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 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 1、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发动。 2、时间与领导人:1917年11月 3、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4、任务: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5、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6、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8、巩固新生政权措施: 政治: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和革命士兵组成的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②把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往莫斯科。 经济:③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④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外交:⑤与德、奥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巩固革命政权。 9、历史意义:①是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③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三、苏俄三年国内战争 1、时间:1918—1920年

2、措施:①军事上加强红军建设;②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 3、结果: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内容:全部国有;余粮征集;取消商贸;强制劳动 ②作用:为战胜国内外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经济:实行新经济政策 ①原因: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 ②时间与领导人:1921年,列宁 ③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④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⑤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政治:1922年,苏联成立。最初加入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后来增至15个。 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经济: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①时间: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是优 先发展重工业。 ②作用: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转变强盛的工业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2、政治:1936年新宪法颁布 ①内容: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即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②意义: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背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 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2、基本特点: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3、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4、评价或认识: 积极方面: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巩固政权、争取二战胜利) 消极方面: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材分析 一、教材知识体系: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共8个单元,属世界现代史的范畴。世界现代史是指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直至当今,约92年的世界历史,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毕为标志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其中,1917——1945年是社会主义国家兴起和现代资本主义开展、竞争的时期是下册书前四个单元主要内容;1945年至今为世界现代史第二个时期,又称当代世界史时期,它以美苏两极对抗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与开展为主要特征。后四个单元大体上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二、单元知识体系与教学要点分析 1、根本线索:世界现代史,有四大根本线索: 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到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扩大再到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 二是资本主义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不断调整、开展 三是社会主义力量与资本主义势力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四是在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打击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崩溃。 2、具体知识脉络与要点分析: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主要讲述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对社会主义建立道路的探索,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使苏俄顺利完成了到社会主义

的过渡,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他们先后对社会主义道路进展了探索,最终1936年苏联建立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本单元介绍一战完毕后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重新划分世界,建立世界新的统治秩序,巴黎和会确立了欧洲,西亚,非洲的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第四课介绍了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面对危机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使美国经济恢复过来,渡过危机。而德国、意大利、日本面对危机采取了法西斯专政,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加速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全面爆发前夕英、法西方大国一味实行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断送了捷克斯洛伐克也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加速了二战爆发,闪击波兰,消灭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小国,突破马奇诺防线灭法国德国法西斯横扫欧洲,炸英国不列颠之战使西线无战事,突袭苏联使欧洲剩下一个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争美国的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世界反法西斯看到曙光,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转折点,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使二战加快完毕,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完毕,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毕。二战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学计划(三篇)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充分研读人教部编版历史新教材,认真分析中考考试说明,把握中考方向及 命题趋势。将初中历史进行综合比较,客观分析历史现象,建立古今中外之 间的联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世界科技发展先进经验,对学 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 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 纳总结,促进学生在中考复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以后的历史学习, 形成自身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即将进入总结阶段,为迎接中考历史总复习,需要把7到9年级的历史课本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对于世界历史的学习, 九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中考的题型如何解答,还是 比较迷茫。在选择题方面,许多同学不能够把时间、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在 材料分析题上,许多同学不能够利用材料来进行答题,问他题的回答也比较 简单,不够具体。而与此同时,学生的心理、生理处于变化时期,面临中考 的人生抉择,学习压力大,其思想波动幅度也较大,需要教师进行疏导。以 上问题都需要在本学期尽快的解决。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统编九年级人教部编版《世界历史》下册教材,新教材融时 代性、哲理性、科学性、条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对世界现代 史有了全新编排。本册教学内容共为六个单元,分别是: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一次世界大战 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和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九下P2-5) 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①它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④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⑤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2、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6日;起义的地点——彼得格勒; 革命的最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的结果——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九下P7) 1、时间:1921年; 2、领导人:列宁; 3、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新的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5、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三、苏联的成立(九下P7) 1、成立的时间:1922年底 2、国家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3、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四、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九下P8-10) 1、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2、领导人:斯大林 3、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五、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九下P14-16) 1、时间:1919年1月;地点:巴黎。 2、操纵国: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3、《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战胜的协约国为了处分德国,与德国签定。 六、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九下P17-18) 1、时间:1921—1922年; 地点:华盛顿; 与会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 2、操纵国: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3、《九国公约》:九国代表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文件,,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九下P16、P18) 1、凡尔赛体系: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暂时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华体系”。但这一体系隐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八、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九下P21)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 海阔凭你跃,天高任你飞。愿你信心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生花,谱下锦绣第几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知足,要使自己学一点东西,必需从不自满开始。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新目标初中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案1 《大河流域》 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历史,包括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更是古代埃及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观。重难点重 点: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存; 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为什么说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等折射出上古时代的阶级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利用课文导言中的狮身人面像的故事导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 1、学生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的文明特色,掌握三大流域文明的精髓。 2、大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3、世界上的文明虽然各具特色但作为创造文明的人,却具有普遍的、共同的人性,以此培养学生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显示自学提纲: 1、古埃及何时出现奴隶制小国何时出现统一的国家国王叫什么陵墓又叫什么公元前6世纪被哪国所灭

2、“新月沃地”有两条河叫什么什么人何时在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是谁统一了两河流域并颁布了哪一法典 3、古印度何时出现奴隶制小国雅利安人进入后,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什么制度每个等级名称叫什么由哪些阶层组成 4、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各有哪些文化遗存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师生互探。对自学提纲中重点的内容及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展示、纠错和点拨。 3、教学内容:一、金字塔的国度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有关尼罗河风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的资料,让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获得课本外的知识信息。 2组织学生讨论:利用课文的“动脑筋”,用多媒体打出讨论题: 问题一: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问题二: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1.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点 2.简单讲述两河流域人类文明的产生,着重向学生介绍苏美尔人的城市国家和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3教师重点从三方面讲述汉谟拉比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教师结合课本《古代印度》和插图《印度河流域的古城遗址》讲清古代印度地理范围,印度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并简述古印度文明的产生、发展。 2、种姓制度:教师讲授印度的种姓制度,组织学生讨论: 问题一: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四个等级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