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动多种感官描写事物

调动多种感官描写事物

调动多种感官描写事物

作者:潘玥婷

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版》2020年第07期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阅读心得

这段文字将一系列有特征、有意味的故乡景物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画面。作者在“看见”与“听见”里,“想起”五彩斑斓的富饶的土地,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融合在一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作者魂牵梦萦的土地上,感受着作者对美丽的故土饱满的、深沉的爱与眷恋。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曹文轩《孤独之旅》

阅读心得

正如曹文轩所说:“一段好的风景,常常是声、色、光、影的组合。”这段文字充分运用了视觉上的“黑”,描写了“一片黑海”,营造了暴风雨前的压抑感。“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这一处运用通感修辞,将触觉与视觉融合,连无处不在的风都是黑色的,进一步体现出昏天暗地的景象。同时,对风声和芦苇被撅断的声音进行描写,更是从听觉的角度全方位地描写了天气的恶劣,体现了杜小康的艰难。

“吹面不寒楊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朱自清《春》

阅读心得

这段文字以“风”串联,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人感受到春风的温和;风带着泥土、青草和花的各种香味,让人不仅嗅到了春天的气息,而且似乎见到了桃红柳绿、万物生长的景象;风和鸟儿婉转的声音、牧童的短笛相应和,人、植物、动物,融合成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鲁迅《社戏》

阅读心得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我”在看社戏路上的所听、所见、所闻、所感,展现的是江南水乡特有的幽美环境,静谧而美好的乡村夜晚,进一步烘托了看戏途中“我”内心的欢愉。从依稀望见的赵庄和像是歌吹的声音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我”对于看戏的渴望和着急。这当中不仅有“我”看到的,还有“我”想到的,当观察与想象交融在一起,期待看社戏的孩子的天真与美好便跃然纸上。

写作借鉴

调动人的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等多种感官,综合对事物进行描写,可以多维度立体地展现事物的特点,让读者获得更加准确且深刻的感受。调动多种感官描写事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点

要想抓住事物特点,仔细观察是前提,而仔细观察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1)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利用视觉,记录颜色、形态等;利用听觉,聆听或缓或急、或柔或刚的声音,感受声音里传递的情感;利用嗅觉,闻到独特的气息;利用味觉,品尝个中滋味;利用触觉,让无形的事物化有形,丰富感受。(2)从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观察。在观察事物时,我们可以从远近、高低、动静等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比较,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事物特点。

2.展开想象,融合多种感官

在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展开充分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事物变得色香味俱全且生动鲜活。同时,可以将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也就是“通感”。例如“甜美的歌声”就是味觉、视觉与听觉的交融。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事物的审美情趣,使之更为新奇。

景物描写作文训练感官角度

景物描写作文训练感官角度 描写景物的感官角度有:触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五个角度。 在写景时,习惯于描绘眼中看到的景物,难免单调。其实,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 感受,让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示例: 朱自清在《春》中以多种感官感受春风,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 1、从触觉上体会:“像是母亲的手亲吻着你”,柔和、温暖,充满著爱意,使人憧憬”。 2、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由轻风融在一起,使人沉醉”。 3、从感官上体会:“轻风中响起了一曲鸣叫、流水、短笛阴之木的人与自然动听的 春之圆舞曲,令人厌烦”。 扩展资料: 描绘手法的其它角度: 1、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或者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2、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把握住人物或事物形象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来人物 或事物形象。 3、静态描写: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4、动态描绘:以动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描绘。 5、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描绘手法 让别曾经堪太语言谦卑搁浅底 仅仅种美丽种温润 倏让光倒影流转着懵懂纯净…… 睁眼便拍到满怀冷茶秋风簌簌夏日

枝摇曳实渲染着季节慈悲与希冀总喜极泣 太少呢喃荷塘盛开沧桑总种清爽归属于 总些些事饯行着光 背道锐何须在意些喜能领便能够芬芳所光阴 花种底悲喜惧扰指尖朵朵寂静欢喜 命深处些留恋都句木叶说道誓言总梦轻叩柴扉 谁能跨越光阴截拦点点滴滴依水滴石穿 能够忘掉都缘晒干些干燥便余些温暖影随行 命美丽朝夕流遗落些温润 吹起一支柳笛,把春天不含在嘴里,一曲悠扬清新的歌声,从骑着黄牛牧童的嘴中,图形出来一份淋漓尽致的琴声,随风,小巧地沿着竹林,已经开始扩散,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犹如老友重聚,一切都显得姹紫嫣红般芬芳了出来,于是,春天便别误会而至。 你看,一簇簇、一串串嫩黄色的迎春花正眉开眼笑地趴在墙头,张着喇叭一样妩媚的脸儿,仿佛是调皮的孩子,料峭几分活泼,几分可爱,那团团紧蹙的,可是一首绚烂了整个春天的乐章? 你再看看那一朵朵盘绕在半山腰间的那一抹粉红、淡色的杜鹃,绽立枝头,也悄悄地娇美了红妆无数,像是一位整装初恋的新娘,满目扁蛛,掩齿而笑地轻解美丽,为春天无声地平添了许多生动的靓丽。 春风不解风情,引来了一只只翩翩盛妆的彩蝶儿,你追着我,我赶着你,赶趟儿似地围绕在花丛中欢悦起舞,向春天毫无吝啬地炫耀着自己的美丽,哦!他们可是那传说中美丽的精灵,春天的舞者? 春天,就是一场吹出的美丽! 春天,是一份未曾预约的美丽! 挥一杆画笔,把春天内嵌书卷,点写意湿中,装点春天的颜色,看看,远处的山,青葱例如黛;纯净的水,琳琅湛蓝;无须太多的丹青笔墨,便能够勾勒出来一个春天。因为春天就这么直观。总是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悄然而至! 一阵微风,便能定格剪出袅袅绕绕的柳丝,低垂着的柔美,无尽婉约;洁净的天空,映衬了那一池湖水,飘柔着清清粼粼的明朗。

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的相关写作知识

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的相关写作知识 在写作中,我们常常需要描写各种景物,如美丽的风景、繁华的城市、恢弘的建筑等等。而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这些景物,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感官来描写,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这些景物的真实存在。 我们可以通过视觉来描写景物。比如,当我们描述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时,可以用丰富的形容词来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和大小。比如,“湖面上泛起了层层涟漪,水面呈现出清澈的蓝色,仿佛一块巨大的蓝宝石。”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湖泊的美丽景色。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景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以增强描述的形象感。比如,“太阳慢慢地升起,像一个害羞的姑娘露出了她的脸庞。”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太阳的美丽和害羞。 听觉也是描写景物的重要感官之一。当我们描述一个繁华的城市时,可以通过描写城市的声音来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街头车辆来往穿梭,发出嘈杂的汽笛声和引擎声,人们的喧闹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繁忙的城市交响曲。”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听到城市的喧嚣和繁忙。 嗅觉也是一个重要的感官,我们可以通过描写气味来增强读者对景

物的感知。比如,当我们描写一个花园时,可以描述花朵的芳香味。比如,“花园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花香,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想象出花园中花朵的香气,感受到花朵的美妙。 味觉也可以用来描写景物。比如,当我们描述一道美食时,可以通过描写食物的味道来使读者感受到食物的美味。比如,“这道菜的味道酸甜可口,让人回味无穷。”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想象出食物的味道,仿佛能够尝到美食的美味。 触觉也是一个重要的感官,通过描写触感可以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景物的存在。比如,当我们描述一片森林时,可以通过描写树木的质地和触感来使读者感受到森林的真实。比如,“森林中的树木长满了茂密的叶子,触摸起来光滑而清凉。”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想象出森林的触感,感受到森林的凉爽。 通过调动多种感官来描写景物,可以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景物的存在。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的描写,我们可以用丰富的词汇和形象的描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景物的美丽和真实。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描写技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城市建筑,我们都可以通过调动多种感官来描写,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愉悦的感受。

调动多种感官写事物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f19162245.html, 调动多种感官写事物等 作者:王昌铭 来源:《初中生·作文》2013年第05期 【精彩片段】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摘自陆定一《老山界》 【技法指导】 这一段文字是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交织起来的。时间上从“半夜里,忽然醒来”,中间“还是睡不着”,到最后“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空间上从天上(“天上闪烁的星星”)依次写到“黑的山峰”“四围的山”“山谷”。这样很有层次,线索很清晰,为读者展开想象提供了便利。 线索清楚了,具体写什么呢?这就必须调动各种感官仔细观察生活。那么,要调动哪些感官呢?当然是眼、耳、鼻、舌、手了。这一段就尽量利用了我们人体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对事物的描绘就是全方位的,也就能调动读者的各种感官去领会;当然,还不要忘记写自己的心理感受。 【原文亮相】 总想为你唱首歌 湖北省松滋市南海中学黄紫青 总有一句话,拨弄①心弦;总有一行动②,温暖心田,总有一些人,铭记一生。 ——题记 是谁伴我走过那如花岁月,是谁陪我走过那青涩年华,是谁拉我走出忧伤的世界,是谁让我看见希望的光芒,是你。③

作文多感官描写常用好词语

作文多感官描写常用好词语 文章的写作可以调动多种感觉描写景物,也可以不用视觉。 人的感官包括:嗅觉——鼻子、视觉——眼、味觉——口和舌、听觉——耳、触觉——身体的诸多部位。如此说来,除去视觉,还有诸多感觉,也可以写出美妙的文章。比如,柳宗元的《秋声赋》描写景物基本上是付诸听觉。李肇《李牟夜吹笛》“李牟秋夜吹笛于 瓜洲,舟楫甚隘。初发调,群众皆息。及数奏,微风飒然而至。又俄顷,舟人贾客皆怨叹 悲泣之声。”这里的景物,皆付诸听觉。 盲诗人周嘉堤,失去了明亮的眼睛,却把这个世界看得更透彻。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诗人的思维是异常活跃的。人的各种感觉互相借用、互为沟通。诗人的感觉器官在诗中应该上互相开放的沟通的。正像刘勰所说,“诗人感物,联类无穷”。诗人在感情奔涌的时候,他的听觉、嗅觉、视觉、味觉、触觉的联系变得十分紧密 与灵敏。于是,在诗人神游的世界里声音有了形状,花朵有了歌唱,香味有了颜色…… 在修辞学里被称为“移觉”或为“通感”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 《泊船瓜洲》)作者变触觉到的春风为视觉“绿”的形象,使人强烈地感受到春光的妩媚。 “像知了坐在森林中的一棵树上,/倾泻下百合花似的声音。”(《荷马史诗》)声 音变形为流动的有百合花香味的液体,诗人为状写声音之美妙借助了视觉形象。如果不是 借助其他感官的感觉,使诗歌的形象变形,声音简直是不可名状的。 时光不停地向前流去,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吵人的蝉声被秋天吹散了,代替它的是 晚间阶下石板缝里蟋蟀的悲鸣。 啊!那可爱的秋天终于来了。秋天,比春天更有欣欣向荣的景象,花木灿烂的春天 固然美丽,然而,硕果累累的秋色却透着丰收的喜悦;秋天,比夏天更有五彩缤纷的景象,枝叶茂密的夏天虽然迷人,可是,金叶满树的秋色却更爽气宜人;秋天,比冬天更有生机 勃勃的景象,白雪皑皑的冬天固然可爱,但是,瓜果飘香的金秋却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 秋天来到了树林里,从远处看,黄叶纷落好似成群结对的金色的蝴蝶,它们飞累了, 落到了我的肩膀上、头上、脚上。把我的思绪从绿色的夏日带到了金色的秋季。 我一转身,一片桃叶又落在我身旁,我弯腰拾起,捧在手上,细细地端详,好特别地 一片秋叶呀!它还没来得急完全退去绿色,仍散发着一股浓浓的香气。秋天来到了果园里,柿子弯下腰鞠了一个躬就压得枝头快要折断了,荔枝妹妹太胖了,撑破了衣裳,露出了鼓鼓、白白的肚皮。 硕大的苹果挂满了枝头,露出甜甜的笑容,或羞涩,或豪放。秋姑娘来到农田里,玉 米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件金色的新衣,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金黄的牙齿;西红柿为

小学作文技巧_写景状物—多感官描写

技巧一:写景状物——多感官描写 技巧说明:利用多重感官来观察事物。世间万物丰富多彩,我们要学会调动不同的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来观察事物,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留意到事物的多样性,更能感受到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如何使用: ①视觉。用眼睛观看观察对象的大小、形状、颜色、构造等; ②听觉。用耳朵聆听观察对象自身或与其他事物相作用下发出的声音; ③触觉。用手触摸观察对象的冷热、软硬、干湿等状态; ④嗅觉。用鼻子闻观察对象散发的气味; ⑤味觉。有的观察对象可以用嘴巴品尝它的味道,例如苹果在不同季节时的酸甜程度。 需要留意的是,在写作时并非要将五感全部用齐,同学需根据写作主题及观察对象酌情选择2-3种,分清主次,巧妙运用。

对应范文: 范文一:节选自《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是那样细腻而柔软。 ……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这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只是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点评讲解:作者运用视觉、触觉及味觉观察杨梅。先通过视觉写杨梅的样子,再通过触觉写杨梅的刺,最后通过味觉写杨梅熟透时和未熟透时的不同味道。从多角度出发介绍故乡的杨梅,令读者犹如亲身经历般体验。

范文二: 我漫步在柔软而细腻的沙滩上,犹如踏在云朵上一样惬意。远远望去,映入眼帘的是那蔚蓝的大海。风轻柔地抚摸着海水,海水立刻翻腾起好像绸缎似的白色浪花与风呼应。浪花不停地拥抱着沙滩,溅起一团又一团的水花,仿佛一朵又一朵的梨花争相开放。我停住了脚步,闭上双眼,静静地听着海的声音。你听,“啪——啪——”,海浪正拍打着岩石,接连奏响一首首交响乐。海鸥也不甘示弱,纷纷为海浪伴奏。 点评讲解:作者通过触觉、视觉及听觉勾勒出海边的场景及在沙滩漫步的感受。由远及近,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调动多种感官描写事物

调动多种感官描写事物 作者:潘玥婷 来源:《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2020年第07期 名家引路 一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阅读心得 这段文字将一系列有特征、有意味的故乡景物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画面。作者在“看见”与“听见”里,“想起”五彩斑斓的富饶的土地,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融合在一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作者魂牵梦萦的土地上,感受着作者对美丽的故土饱满的、深沉的爱与眷恋。 二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荡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曹文轩《孤独之旅》 阅读心得 正如曹文轩所说:“一段好的风景,常常是声、色、光、影的组合。”这段文字充分运用了视觉上的“黑”,描写了“一片黑海”,营造了暴风雨前的压抑感。“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这一处运用通感修辞,将触觉与视觉融合,连无处不在的风都是黑色的,进一步体现出昏天暗地的景象。同时,对风声和芦苇被撅断的声音进行描写,更是从听觉的角度全方位地描写了天气的恶劣,体现了杜小康的艰难。 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朱自清《春》 阅读心得 这段文字以“风”串联,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人感受到春风的温和;风带着泥土、青草和花的各种香味,让人不仅嗅到了春天的气息,而且似乎见到了桃红柳绿、万物生长的景象;风和鸟儿婉转的声音、牧童的短笛相应和,人、植物、动物,融合成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四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鲁迅《社戏》 阅读心得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我”在看社戏路上的所听、所见、所闻、所感,展现的是江南水乡特有的幽美环境,静谧而美好的乡村夜晚,进一步烘托了看戏途中“我”内心的欢愉。从依稀望见的赵庄和像是歌吹的声音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我”对于看戏的渴望和着急。这当中不仅有“我”看到的,还有“我”想到的,当观察与想象交融在一起,期待看社戏的孩子的天真与美好便跃然纸上。 写作借鉴 调动人的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味觉等多种感官,综合对事物进行描写,可以多维度立体地展现事物的特点,让读者获得更加准确且深刻的感受。调动多种感官描写事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点 要想抓住事物特点,仔细观察是前提,而仔细观察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1)调动多种感官感受。利用视觉,记录颜色、形态等;利用听觉,聆听或缓或急、或柔或刚的声音,感

五种感官描写方式

五种感官描写方式 五种感官描写方式 传递了许多事物的真实感受之后,读者才会真正融入其中。 写作者在生活中要亲自去感受、聆听、品尝、触摸。 充分利用五官,甚至第六感。 写出来的文字才能令读者感同身受。 01 视觉。 视觉描写是写作中最常用到的。 对人物肖像的刻画、对环境的描写往往都是视觉描写。 为了使视觉描写更加出彩,写作者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 例如,观察颜色、灯光、阴影、纹理之间的细微之处,并进行有创造性的表达。 烟灰色的天空在石板灰的海面上,将两者之间分割开来的是美国。 在隧道的尽头是一盏明灯。 前句在两种暗色调的色彩之间呈现了一个目的地。 比后句的表达更具特色,突破了常规、俗套的表达方式,避免了陈词滥调。 02

听觉。 生活中,每个时刻都能听到声音。 如果把这些声音写进作品中,读者会倍感亲切。 听觉描写需要用到很多有趣的拟声词。 “咔嚓咔嚓”、“哗啦啦”、“叽叽咕咕”等。 《琵琶行》里的听觉描写精彩纷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除了描写听得见的声音,有时候强调听不见声音会有独特的效果。 此外,只有轻风和柔雪,再也听不见其他声音。 03 嗅觉 嗅觉描写能够充分调动读者的记忆力,增强读者的在场感。 当然,描写的对象如果过于冷门,就无法达到此种效果。 厨房的味道比加油站的味道更具有普遍性。 夜来香的香气是清雅的,像一个刚经历成人礼的小姑娘,已经开始拘束了。 锅盖的四围,呼呼地冒出白色的蒸气,咸肉的香味和着松柴的芬芳,一时到处弥漫起来。 味觉 世界上的茶品种各异,类型多样。

茶,世界上最古老的食物之一,也是最有趣的食物之一。 它尝起来像泥土。辛辣、饱满,比在一段时间内尝过的任何东西都要真实。撮一小口,梦就开始——巍峨的山脉、柔嫩的幼苗、弥足珍贵的新叶,缓缓摘落。茶,可以满足你这一切。 这三段哪一段更好? 显而易见,精彩的味觉描写能够触发人的味蕾。 味觉描写不是仅仅强调食物尝起来怎么样,而是可以通过味觉描写塑造人物。 例如,《许三观卖血记》里,许三观用嘴“炒菜”这一经典桥段令人印象深刻。 许三观说:“你最多只能吃四片,你这么小一个人,五片肉会把你撑死的。我先把四片肉放到水里煮一会,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煮熟后拿起来晾干,晾干以后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一点五香,放上一点黄酒,再放上水,就用文火慢慢地炖,炖上两个小时,水差不多炖干时,红烧肉就做成了。” 许三观听到了吞口水的声音。“揭开锅盖,一股肉香是扑鼻而来,拿起筷子,夹一片放到嘴里一咬。” 许三观听到吞口水的声音越来越响。 04 触觉。 擅长触觉描写的写作者会让笔下的人物经历逼真的体验,传递对事物的真切感受。

调动多种感官写作文

调动多种感官写作文 第一篇:精彩瞬间运动会中,涌现了很多拼搏奉献的运动员。 而那个女孩冲线的瞬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消去。“六年级组,女子 一百米短跑比赛——呯!”一声枪声划破天空,跑道上的健儿们憋足了劲,涨红了脸,像 箭一般射出跑道。 “慢看看,那就是我们班的!”无人知晓就是谁拎的头,全班同学拉到了滑行道边。 指着她:眉头紧锁,牙关TNUMBERibm,双臂转动,脚下生风。 在六个女孩之中,她最矮,最瘦,也最轻盈。她头上的马尾辫飘得高高的,像一面黑 色的风帆,推动她冲向终点!“六(四)班加油!六(四)班加油!”我们挥舞着双手, 不断比出胜利的“v”字形。 滑行道上的她越发慢了,慢了,终点就在眼前!我们越发兴奋,一个个向滑行道边挤到,助威的声音砌过了一切!我的脸上发烫,一滴滴汗从额头上滴下来,双手紧紧地握着,双脚也不由自主地原地传球着,就似的我自己在滑行道上跳跃似的,恨不得追上去发推她 一把。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她身后的几个女孩,她们每一次快速,我都眩晕不已;她们比她 慢了,哪怕只慢了一点点,我也的直捏了一把汗,怕她们一下子冲上去,抢走了她的冠军。 其他人也像上足了发条似得,红着脸,扯着嗓子,声嘶力竭地喊着。看,没有谁能超 过她,她离终点只有一步之遥了!看哪,她的左脚已经跨过了终点线!班里沸腾起来了!“耶!我们赢了!”的喊声此起彼伏,响彻天空。 再看看她,脸上紧绷的线条一下子吉了,整个人摇摇晃晃的,似的一下子丧失了全身 的力气,东站也肿起来。额头上的汗越向巢蛛,头发似的从水里捞起来似的。 她的双脚在惯性的作用下又向前跑了几步,然后停住了,停住了。她在机动员的陪同 下回到了班级,一下子倒在了书包上。 任凭同学们围站在她身边,向她祝贺,她却一句话也不说道,只是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我看见,我看见一丝微笑爬上了她的脸颊,在她的嘴角边盛开,盛开……这个瞬间,就是 同学奋勇奋斗的精神,就是同学为班级荣誉作出的无私奉献!第二篇:精彩瞬间生活就是 快乐的海洋,人人都体温无尽,体会无尽。 生活就像一片夜空,在流星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壮丽的美;生活就像一涓细流, 在穿石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坚持的美……但人间最美的,是爱。春天的公园里,小草 在抽芽,小鸟在歌唱。 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男孩滚呀,冲呀,沉醉在在极其的欢乐中。一颗小石子撞坏了他,他坐在草丛中,快乐的须要在他的眼眶中闪光。

形容调用多种感官的成语

形容调用多种感官的成语 五感开合,不同的感官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在成语中,有许多形容调用多种感官的精彩词语,它们通过文字的表达,使我们 如同亲临其境,感受到世界的美妙和多样。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耳目一新”。这个成语形容我们遇到一些 新鲜的事物或景象,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之间的愉悦感受。比如,当我 们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听到鸟语花香,看到绚烂的景色时,我们的 耳目会因为新奇而一片清新,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告诉我 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新事物,不断给自己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目不暇接”。这个成语形容我们眼前的景 象如此丰富多样,以至于我们的眼睛都来不及接受。比如,当我们去 参观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里面装饰着众多的精美艺术品,我们的眼 睛会被美景所包围,仿佛一时不知道应该注视哪一件事物。这个成语 告诉我们要用心感受,用眼去捕捉世界的美景,不要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再来,我们来聊聊“鼻祖”。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物 的开创者,比喻他们的声誉已经传遍四方。比如,当我们提起大名鼎 鼎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我们会想起他是相对论的鼻祖,他的成就令人 敬畏。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勇于创新,成为自己领域的鼻祖,为世界 带来更多的惊喜。

还有一个有趣的成语是“目瞪口呆”,它形容我们看到或者听到 一些令人惊讶的事情时,全身都不由自主地呆住了。比如,当我们听 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时,我们会目瞪口呆,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活跃的思维,不断接受 新鲜的事物。 最后,我们来说说“感同身受”。这个成语形容我们能够真切地 体会他人的感受,仿佛亲身经历一般。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因为 失去亲人而痛苦哭泣时,我们会感同身受,因为我们也曾经历过失去 的痛苦。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有同情心,与他人共享他们的喜怒哀乐。 通过这些形容调用多种感官的成语,我们可以从文字中感受到充 实丰富的生活。从而,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我们的生活更 加丰富多彩。让我们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用心去体验,创造一个更 加多彩的明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