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心

普心

普心
普心

问答题

1、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P38)

答:1)、构造主义。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向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构造主义强调内省方法。

2)、机能主义。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3)、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特点:a)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b)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4)、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个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

部分的性质和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5)、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2、试说明暗适应与明适应的的特点及机制,了解视觉适应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P127,6)答:(P106-107)适应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在视觉范围内,可区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1)、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整个暗适应持续大约30分钟到40分钟,以后感受性就不再继续提高了。

2)、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暗适应时间较长,而明适应进行很快,时间很短暂。在五分钟左右,明适应就全部完成了。

3、什么叫做似动?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P172,8)

答:(P164-165)似动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4、语言的种类有哪些?

1)、对话语言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流时的语言活动,如聊天、座谈、辩论等。

2)、独白语言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语言。

3)、书面语言是指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通过阅读来接受别人的语言的影响。

4)、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内部语言是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5、什么是注意,有什么特点?(P186)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哪个方向上进行的活动;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度。

6、简述过滤器理论?(P203,22)

答:过滤器理论是把注意看成一个瓶颈或过滤器,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这一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成丧失了。

7、什么是短时记忆?特点是什么?(P244,5)

答:(P218)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作为三级记忆系统的中间环节,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P243,9)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7+2单位),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很短。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而进入长时记忆;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也可以进入短时记忆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和利用。

(P243,10)复述是短时记忆存储信息的方法,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发生遗忘。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由其他信息的干扰引起的。

8、试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里因素影响着问题的解决?(P286,10)

答:(P269)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

(P278)a.问题解决除受策略b.知识等因素影响外c.知识表征的方式d.定势、e.功能固着f.动机

g.情绪h.人际关系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9、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大题】

答: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减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提出了艾宾浩斯曲线。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除了最主要的时间因素以外还有:

1)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的材料遗忘得慢;对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遗忘得慢;识记材料越多遗忘越快,反之越慢。

2)学习的程度;低度学习的材料容易遗忘,过渡学习效果要好一些,但要有一定限度。

3)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

4)识记者的态度。不重要的,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个人需要的事情容易出现遗忘。

10、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1)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的:①生理的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2)它们是人的最基本需要,是似本能的需要,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需要的层次是以力量的强弱和出现的先后为根据的,越是低层次的需要,越力求优先得到满足。只有较低层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出现。占优势的需要也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出现的,占优势的需要支配人的行为。

(3)低级需要关系到个体生存,也叫缺失性需要(前3个);高级需要(生长性需要)出现得较晚,可以延迟,满足高级需要可以使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后者比前者复杂,要有很好的外部条件。极少数成熟的成年人都能自我实现,原因是它容易被压制、受控制甚至消失。

(4)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看成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对深入研究人类的需要是有启发的。但是他提出似本能的需要,认为需要都有遗传性,就把人的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混淆。另外,他看到了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的区别,并没有将两者对立起来,认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前,低级需要部分满足就可以。但他忽视了高级需要和低级需要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

11、什么叫冲突?冲突的种类?

答:由于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引起了意志行动中的目标冲突或动机斗争。

冲突分成以下四种类型:接近-接近型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12、什么是情绪和情感?它们具有哪些功能?

答: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包括,,面部、体态、手势及言语的变化,统称为表情。它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非言语信息和感觉反馈。近年来,人们发现通过身体的反馈活动可以增强情绪和情感的体验。

13、心理学家是如何界定人格的?人格具有哪些特征?(P470,1)

答:(P440)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

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主要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四种特征。

14、一个标准化的能力测验应该具备哪些条件?这些条件是如何建立的?(P438,6)

答:

15、什么叫依恋?母子依恋关系的三种类型?(P536,8)

答: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来的、双方互有亲密感受以及相互给予温暖和支持的关系叫依恋。

亲子依恋关系的三种类型:安全依恋型、逃避型、矛盾型

16、简答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内容?

答:婴幼儿时期,动作发展是重要的发展任务之一,它遵循三个主要的发展规律:

1.由上到下的原则。婴幼儿首先发展与头部有关的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才是脚的动作

2.有中心到四周的原则。首先发展头部和躯干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动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细动作3.由简单无意识动作到复杂有意识动作的原则。开始的动作主要是简单的大动作,意识参与成分少,而后逐渐发展起有意识参与的精细和复杂动作

选择和填空题

1、(P37,3)心理学研究的类型:(因果研究、相关研究和个案研究。)

2、(P37,6)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方法)是心理学最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

3、(P37,7)(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4、(P62)感觉区:身体各部位投射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

机能区:身体各部位在运动区的投射面积不取决于各部位的实际大小,而取决于它

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

5、(P74)神经冲动的传导有两种形式:(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6、(P75)自主神经系统分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情绪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7、(P75)(脑下垂体)和(肾上腺素)是两种重要的内分泌腺。

8、(P218)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主要的编码方式。

9、(P220)短时记忆的容量7+2,是以单元来计算的。

10、(P243,5)编码、存储和提取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11、(P285,2)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

12、(P296)内部语言的特点是隐蔽性和简略性。

13、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动机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关。

14、韦纳提出动机的归因理论,构建了两维的归因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又进一步提出

了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

15、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

16、激情状态下人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17、(P417)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儿童智力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18、(P420)表11-3,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举例。

19、(P441)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20、(P442)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性格差异。

名词解释

1、(P82-83)(P125,5)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值。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2、(P90-91)(P125,7)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它们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

物体的明、暗;

锥体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3、(P108)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的

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

4、(P120)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生理零度。

5、(P129)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6、(P137)知觉的恒常性即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

当的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7、(P193)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

而忽略另外的刺激。

8、(P202,20)持续性注意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注意

的持续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持续性注意常用的方法为警戒法。

9、(P232)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10、(P233)遗忘的相关内容。

11、(P237)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

12、(P242,2)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情的记忆,它与我们个人的亲身

经历分不开。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13、(P242,3)陈述性是指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程

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类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逐渐获得。

14、(P24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

认识的高级形式。

(P265)推理是指从具体事务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

15、思维是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

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16、(P285,4)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

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等特点。表象在思维中,特别是在形象思维中具有重要作用。

(P285,6)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每一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由于概念抽象概括的程度不同,所以它有不同的层次。

17、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

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18、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他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

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19、激情状态下人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

20、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在他看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21、坎农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

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系统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的生理反应,而产生情绪。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的支持和发展,故称之为坎农——巴德学说。

22、阿诺德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

对它的评价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因此,她的理论被称为评定一兴奋学说。23、所谓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

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

24、(P505)纵向研究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几个月或几年)追踪研究相同的被试。

25、(P505)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研究不同年代的被试,每一个年龄组叫做一个“群体”。

普心第八章语言知识树状图

语言、言语 语言的一般概念 言语的生理机制 语言理解 言语的产生(表达) 语言的特征 创造性:有限的符号和规则——无限的意义 结构性:语言具有语法和逻辑。 意义性和指代性:语言都有一定的含义,让人们可以相互理解、互相交流;语言的各种成分都指代一定的事物或者抽象概念。 社会性与个体性:人只能使用社会上已经形成的语言,用词来表达意义也只能是约定俗成的;它和个体发展的具体条件分不开。 创造性:有限的符号和规则——无限的意义。 意识性:语言是一种高级意识,是一种觉察。 语言的概念:语言是以语音为载体,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建构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言语的概念:言语是个体运用某种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想或与其他人进行交际的过程。 两者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的共同特征 语言具有特有的功能:①保存和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②人们之间进行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③人类进行思维的武器 语言作为物质刺激具有特殊性:词是一种抽象符号,词语是对现实事物的概括。 语言的结构 音位: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自由语素可独立成词;粘着语素则必须和其他语素组合才能成词。 词: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词是图形、语音、语义、构词法与句法五种信息的复合体。 句子: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 表层结构是指我们实际上所听到或所看到的语句的形式,或说话时发出的声音以及书写时所采用的书面形式。 深层结构是指说话者试图表达的意思。 语言的种类 外部语言 内部语言 对话语言 情境性:他与交谈双方所处的环境有密切联系。 简略性:在对话语言中,说话的双方往往只用简单的句子,甚至个别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交际性:对话语言是对话双方的直接交流。 反应性:交谈的双方需要随时根据对方的谈话来调整自己的谈话。 独白语言 个体性:独白语言是说话者独自进行的语言活动。支持物是自己的谈话主题和吐露的词句,以及听众。 开展性:为了系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独白语言具有开展的形式。连贯具有论证性,还要配合语调、语素、表情、手势 计划性:独白语言是有准备、有计划进行的语言活动。由于对语言本身的质量有较高要求,所以事先的准备具有重要意义。 书面语言 随意性:书写者可以字斟句酌、反复推敲,阅读者可以反复阅读。 开展性:比独白语言更加开展,要求词句精确、语法正确、逻辑严密。 计划性:书面语言往往需要较长的酝酿时间。 概念:内部语言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在外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是交际活动的组成部分,可以计划外部语言。 隐蔽性:内部语言是一种不出声的语言。 简略性:内部语言比对话语言更简略,这和它执行的功能(不用于直接交流)有关。 语言的表征与加工过程 语言的加工 语言的表征 概念:表征是信息在头脑中存在的方式。 分布表征,一个单词的各种特征分布在网络的各个单元中,与其他单词共同使用每一种信息。 概念:语言加工是指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编码、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分类一 自动化加工:无需注意资源的参与,不受意识控制。 受控制加工:需要应用注意资源,受意识控制。 分类二 模块化的加工:语言各成分的加工是单独进行的,各成分间不存在相互作用。 交互作用式的加工:语言各成分的加工不是单独进行的,它们存在着相互作用。例如词汇加工影响句子加工。 “启动效应”:梅耶尔等人提出,启动词、目标词。P297 研究语言的意义 (1)语言使人不仅会受到各种具体刺激物(第一信号系统)的影响,而且会受到词(第二信号系统)的影响。 (2)使人进抽象、逻辑的思维。 (3)使人形成意识与自我意识。 (4)使人通过内部语言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 言语的发音机制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言语活动:通过脑损伤、割裂脑以及功能磁共振的研究发现言语功能区主要位于左半球。早期切除左半球,右半球可能起代偿作用。 呼吸器官:言语发音的原动力是由呼吸器官产生的气流。气流从外界经口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部,又由肺部按相反的方向排出体外。 喉头和声带:声带长在喉头里面,是主要的发音体。声带由附着在喉头上的两片黏膜构成,中间的缝隙叫声门。声带附着在可以自由活动的软骨上, 可自由开合。声带是人类发音器官中形成音乐的唯一的发音体。 口腔、鼻腔和咽腔:口腔、鼻腔和咽腔起共鸣器的作用。 布洛卡区(说):位于第三额回后部、靠近大脑外侧裂处的一个小区。出现病变后患者表现为运动型失语症。通过弓形束与威尔尼克区相连。 (1)有人认为布洛卡区能产生详细而协调的发音程序。 (2)可能提供了语言的语法结构。 (3)具有语言调节机制(损伤后出现语言惰性)。 (4)包括布洛卡区在内的大脑左半球额叶,特别是前额部皮质,还和语言动机和愿望的形成有关。 (5)患者对语言的理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他们很难理解冠词、连词以及其他功能词的含义。 威尔尼克区(听):位于大脑左半球颞叶颞上回处。出现病变后患者表现为听觉型失语症。 患者表现为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对词义作出错误判断;谈吐自由,语速很快但话语没有意义。 角回(读):位于威尔尼克区上方、顶—枕叶交界处。是大脑后部一个重要的联合区。出现病变后患者表现为失读症。 与单词的视觉记忆有密切关系;书面语言和口语的转换。患者能看到物体,但丧失了正确综合,即作出正确匹配的能力。 一些人的研究说明,角回部位存储着语法和拼写的规则。 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写):出现病变后,患者表现为失写症。 概念、特征:理解语言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建构意义的过程。特征是主动处理和补充性解释。语言理解可分为三级:(一)词汇理解、(二)句子理解、(三)课文理解。 语音知觉 语音的物理性质:音调、音强、音长、音色。 音位的区别性特征:英语辅音音位的区别性特征有九种。见课本P307 表8—1 影响语音知觉的各种因素 词汇理解 语音类似性:两个音节共同包含的特征越多,被试就越容易混淆。 语音强度:当语音强度为5dB时可觉察语音的存在;当强度为70dB时清晰度达100%;强度超过130dB时则会产生压痛感。 噪音掩蔽:噪音强度越大,对语音的掩蔽作用越大。 语境:人们对语言的知觉常受到语境的影响。“音位恢复效应”说明人们对个别音位的感知是受语境影响的。P309 语法、语义的作用:在口语知觉时,语义和句法的信息对提高语言的清晰度有重要的作用。 概念:词汇理解是指人们通过视觉或听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人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也称词汇识别或词汇通达。 单词的部位信息:许多研究表明,单词中的起首字母与结尾字母在单词辨认中有重要作用。汉字左边的特征比右边的特征重要,上边的特征比下边的特征重要。 正字法规则:正字法规则是使文字的拼写合乎标准的方法(即文字部件的位置)。正字法规则是人们识别字词时必须依靠的一种内隐知识。 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词长效应”——一个词所包含的字母越多,识别时间越长。“笔画数效应”——一个汉字所包含的笔画越多,识别时间越长。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的汉字较上下结构、独体结构的汉字容易再认。详见P311。 字词的使用频率:“频率效应”——单词的使用频率高,人对单词的察觉阈限就低;使用频率低,察觉阈限就高。 语音的作用:语音在语义获取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详见P312。 语境的作用:预警提供的信息促进或抑制了对单词的识别。对高频目标词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低频目标词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 语义的作用:意义较多的词(多义词)比意义较少的词(单义词)更容易识别。人对单词的识别是直接的感觉信息和各种非感觉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 句子理解 句子的类型:理解时间:真肯定句<假肯定句<假否定句<真否定句。因为①否定句在句法上比肯定句复杂②加工阶段多于肯定句③否定句有较多的意义含义不明确 词序:词序是表达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语境:在言语交际时,语境提供了各种背景的知识,因而能帮助人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语言。 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断句不同句义不同。在语义知识的帮助下,即使词序出现颠倒,人们对语言材料也不会产生误解。 课文理解 推理:可以增加信息或者建立连接。 语境:能使读者已有的知识和当前话语信息整合起来。使非字面意义的理解变得很容易,还可高效地消解歧义。 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主题、情节、结局等内容。可以提高对语言的理解速度。 语言产生的性质:语言产生是指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 语言产生的阶段 构造阶段:根据目的确定要表达的思想。 转化阶段:运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语言的形式。 执行阶段:将语言形式的信息说出或写出。 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一部分是先天的,即全人类共同的,它是生物遗传和进化的结果。他认为,儿童习得语言是生来具有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发挥作用的结果。 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受目标指引的活动,它产生于人们交际或交流思想的需要。 ●语言表达是在一定的动机的支配下产生的,表达的目的和动机不同,表达的内容和方式就会不同。 ●语言表达还取决于说者对情境的分析和对听者的正确了解。 对于说话者,Grice(1975)提出四条原则:①适量的原则(话题之内)②质量的原则(尽量真实)③关系的原则(与会话目的相关)④方式的原则(言谈清楚)

普心各章节总复习(选择题)

《普通心理学》总复习之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3、“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生活的一切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而言都是脑的(C )。” A、反应活动 B、干涉活动 C、反映活动 D、返回联系 4、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C)。 A、神经元 B、神经系统 C、脑 D、大脑皮层 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A )。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C、社会原则 D、主观性原则 6、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D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7、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纳 D、弗洛伊德 8、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的(A )。 A、边缘科学 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9、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B )。 A、感觉与知觉 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 D、反映活动 10、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是( A)。 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 11、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是( A ) A、脑 B、客观现实 C、实践活动 D、主观意识 13、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的活动或状态对直接影响有机体生命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是(B) A、反映形式 B、感应性 C、反应活动 D、心理现象 14、蜜蜂根据花的形状和颜色采蜜;猛兽根据气味和足迹追踪猎物等,这种对信号刺激进行 反映活动的机能是(C) A、生物反映形式 B、物理反映形式 C、心理反映形式 D、化学反映形式 15、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的是(D) A、感知活动 B、思维活动 C、想象活动 D、意识活动 16、当动物能够把某个刺激作为信号时,就意味着有了(D) A、思维 B、意志 C、意识 D、心理 17、感应性是生命的标志,物体具有感应性只表明其有生命,还不能确定其有心理。心理发 生的标志是有(C) A、物质的反映形式 B、刺激感应性 C、信号性反应 D、生物反映形式 18、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况与外界环境变 化的觉知和认识是(D) A、思维活动 B、语言活动 C、认识活动 D、意识活动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1、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A )。 A、神经元 B、突触 C、反射 D、反射弧 2、神经元中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官是(B)。

普心复习资料

普心前十一章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概念: 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的发展规律。 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 简答:个性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仰, 世界观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 第二章人类心理的起源和发展 一心理的起源 (一)生命的出现 (二)反映:任何物质形态的特征,对影响做出回答的能力。 生命物质:刺激感应性,趋利避害 无生命物质:风吹,物体发生位移…

(三)感应性----一切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对外界刺激表现出来的独立,积极的反应能力。在生物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实现。 二动物心理的发展 动物心理的发展决定于:神经系统的演化水平;生活环境的复杂性。 第一阶段:无脊柱动物第二阶段:低等脊柱动物第三阶段:高等级主动物三人类心理的产生和发展 (一)人类起源---进化论 (二)人类心理的产生 条件一:劳动使用和制造工具;社会集体性 条件二:语言共同劳动中人际交往的需要:发音器官的完善语词抽象思维自我调节手段 条件三:人脑的发展脑量的变化脑内结构变化脑机能的变化 脑功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模块说 第三章感觉 概念: 1感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感受性: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差别刺激的能力 3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4韦伯定律:K=⊿I/I 对数定律:P=KLgI 乘方定律:P=KIn (P等于k×i的n次方) (具体内容见书83-87页) 5明度: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i 马赫带: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色带,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色带 视敏度: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6视觉适应: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觉性的变化 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后像:刺激物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是能保留一段短暂的时间 闪光融合:继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增加作用而使人们产生连续光的感觉 视觉掩蔽:在某种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而影响对其的觉察 7声音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的现象 简答: 1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及含义: 感受性分为: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 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受阈限,差别感受阈限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二(论述版)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二(论述版) 一非重点章节的考题 1 (96)试述反射、反映、反应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答:待查 2 (99)试述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答:(仅是提示)巴埔骆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暂时联系是学习(习得)的神经基础。 (1)操作条件反射的定义(2)特征:被试的活动是自由的,主动的。 条件反射的形式是靠强化,而非靠非条件刺激物。强化:*奖赏*惩罚p54!! 3 (97) 试述注意的基本特征(仅是提示) 答:(1)注意的指向性特征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2)注意的集中性特征:强度或紧张度(详见p91!) 4(98)试述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待查) 二重点章节——知觉 1 (00)试述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答:从四个特征考虑入手! 2(01)试试距离知觉与物体距离的线索。(另写出如发声,也可利用单耳与双耳线索) 答:定义略(答题要写)。1.单眼线索 (1)遮挡(2)线条透视(3)空气透视(4)阴暗和阴影(5)运动级差(6)结构级差 2.双眼线索 (1)双眼视轴的辐合,在一定范围内~~ 双眼视轴集中~ 近,双眼视轴分散~ 远 (2)双眼视差~~ 产生立体知觉的关键 3(可能考点)感觉与知觉的异同和联系 答:同:都时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直接性(在人的面前) 异(1)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各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是间于生理与心理之间的一个过程.知觉是纯粹的心理体会,受人的知觉经验的参与。 (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的结果,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联系:(1)感觉是知觉产生或形成的前提,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2)感觉愈丰富愈精确,知觉越完整,越正确 三超重点章节——记忆 1(98)试述长时记忆中的编码形式。 答:编码方式:表象,语义(规则)编码<<认知心理学>>p173书p245 2(00)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储存与提取过程。 答:书p246 3(01)试述短时记忆及其特点 答:(1) 定义: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内的加工编码的记忆。 (2)短时记忆的特点a.是非感觉性的记忆b.具有操作性功能特征 c.信息容量非常有限,短时记忆力广度”7+2,7-2”,指信息短暂呈现一次,人脑所能记住的最大量组块(chunking) ~~ chunk “7+2,7-2”的单位:chunk(创克) d.信息在没有加工处理的情况下,保存时间相当短暂 短时记忆加工处理的形式:复述言语复述 e.短时记忆的信息没有复述,则易受干扰 (3)短时记忆系统信息加工形式 a.言语,听觉形式编码(eg:言语复述) ~~ 大量的 b.视觉或语义形式编码(少量) 4(02)阐述遗忘发生的主要原因(详见书pp225有三大学说,都要说) 答:(1)记忆痕迹衰退说(2)干扰抑制说(3)Freud动机性遗忘说 5(可能考点)引起人类遗忘的因素: (1)时间(2)数量(识记材料的数量) (3)学习程度,过渡学习:学习效率达到100%,再学习的过程达150%即可 (4)序列位置因素,规律,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四重点章节——思维 1(97)试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详见<<认知心理学>>p281) 答:1初始状态~~ 问题解决者所面临的达到目标的障碍状态 2目的状态~~ 问题解决者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3中介状态~~ 问题解决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从初始状态到目 2(99)试述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书p278定义与p304四个特点!) 3 (00)试述概念形成过程和影响感念形成的因素。(书p288) 答:1.概念形成过程(三阶段CAD)

普通心理学题库-普心第九章

第九章—学习 一单选题 1.如果只对条件刺激物强化,对其他近似刺激不予强化,于是对于其他近似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称为(D ) A.消退抑制 B.超限抑制 C.外抑制 D.分化抑制 2.根据强化的性质可以分成(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3.赌博几次没有赢钱,就在你要放弃的时候,赢了一次,于是你赌博的行为被强化了,接着再赌,可是赢少输多,最后可能输得精光,所以,赌博上瘾的人很难戒赌,这一现象可以用部分强化的(D)来解释。 A.固定时距程式 B.不定时距程式 C 固定比率程式D不定比率程式 4.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发现和提出者分别是(C) A.托尔曼和斯金纳B托尔曼和华生C巴甫洛夫和斯金纳D巴甫洛夫和班杜拉 5.在一位头痛者头部的特定肌肉上安放电子传感器,不断向患者提供其肌肉状态的信息,使其学会控制那些肌肉的收缩与放松,以后头疼时,就可以放松相关的肌肉来制止头疼,这叫做(D ) A行为塑造B学习迁移C及时强化D生物反馈 6.用奖学金来鼓励那些德智体美劳表现优异的学生,这里的奖学金是(B) A.一级强化物 B.次级强化物 C.无条件刺激D条件刺激 7.给小狗呈现中性的声音刺激,再施以电击,在狗对声音形成条件作用后第二个中性刺激闪光也在电击之前出现,结果发现,狗只对声音刺激有条件反应,却对闪光刺激没有条件反应,这种因素叫做(阻滞) 8.在训练老鼠走迷宫的实验中,前十天不给食物强化,老鼠走迷宫的出错率很高。从第十一天起,给予食物强化,老鼠走迷宫的成绩显著提高,这叫做(A) A.潜伏学习B 自我调节学习 C 强化D迁移 9.在生活中,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不利于学习英文字母,儿童最初以具体事物(如数手指)来学习加减运算,而后以抽象的概念求解包括四则运算的应用题。以上两种现象分别称为(D) A正迁移,低路迁移B负迁移高路迁移C正迁移水平迁移D负迁移垂直迁移 10.以下食物属于次级强化物的是(C) A 食物 B 水 C 奖品 D 安全 11.计算机辅助教学是(B )原理运用于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 A 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作用C次级条件作用 D 经典条件作用 12.药物成瘾的形成涉及到(D) A 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作用 C 次级条件作用D经典条件作用 13.在负强化的作用下,有机体反应的频率,速度或强度将(A) A 增强B减弱C维持不变D有可能增强也有可能减弱 14.在巴甫洛夫的经典性试验中,食物属于(A) A无条件刺激B条件刺激 C 中性刺激 D 非刺激 15.巴甫洛夫实验中,有食物有发的唾液分泌反应是(B)

普心(下)复习要点(20190516)

普心(下)复习要点 第七章记忆 第一节 1.记忆的概念、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区别 第二、三节 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储存容量和报告法、储存时间)】编码、容量,遗忘存储(消退说和干扰说)、短时记忆的提取、工作记忆的含义、理论模型。 第四节 1.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影响编码的因素、编码时的意识状态和加工深度、提取的再认和回忆、提取线索。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研究、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第五节 1.重构记忆不准确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第六节 1.寻找记忆的生物痕迹稍微看 2.遗忘症:顺行性和逆行性 3.脑成像稍微看看 第八章 第一节 1.认知概念、唐德斯“心理过程的速度”研究,减法反应时的逻辑、 2.心理过程2个、不同心理过程对不同的心理资源的要求 第二节 1.语言生成:听众设计、言语执行和口误概念(斯本内现象)、 2.语言理解:歧义的类型、消除歧义的途径 3.语言思维和文化:萨波尔.沃夫假设(强假设和弱假设) 第三节 1.表象概念及其特征(可操作性中的心理旋转实验)、作用 第四节 1.问题空间的概念、问题的种类、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模糊的问题及例子 2.算法和启发法区分和含义、3种具体的启发法并解决什么问题 3.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每个方面的含义及例子 4.演绎推理、心理偏见效应、经验怎么影响演绎推理 5.归纳推理含义 第五节 1.判断时的3种启发法各自的含义 2.框架效应 第九章 第一节 1.智力的含义、二因素论、群因素论、结构论、智力形态论、多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提出者和核心观点。 第二节 1.信度效度的含义,有哪几种信度效度,常模和标准化 2.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诞生的情况,计分方式、心理年龄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

普心精华背诵手册(论述版) 一非重点章节的考题 1 (96)试述反射、反映、反应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答:待查 2 (99)试述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答:(仅是提示)巴埔骆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暂时联系是学习(习得)的神经基础。 (1)操作条件反射的定义(2)特征:被试的活动是自由的,主动的。 条件反射的形式是靠强化,而非靠非条件刺激物。强化:*奖赏*惩罚p54!! 3 (97) 试述注意的基本特征(仅是提示) 答:(1)注意的指向性特征指向性: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2)注意的集中性特征:强度或紧张度(详见p91!) 4(98)试述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待查) 二重点章节——知觉 1 (00)试述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答:从四个特征考虑入手! 2(01)试试距离知觉与物体距离的线索。(另写出如发声,也可利用单耳与双耳线索) 答:定义略(答题要写)。1.单眼线索 (1)遮挡(2)线条透视(3)空气透视(4)阴暗和阴影(5)运动级差(6)结构级差 2.双眼线索 (1)双眼视轴的辐合,在一定范围内~~ 双眼视轴集中~ 近,双眼视轴分散~ 远 (2)双眼视差~~ 产生立体知觉的关键 3(可能考点)感觉与知觉的异同和联系 答:同:都时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直接性(在人的面前) 异(1)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各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是间于生理与心理之间的一个过程.知觉是纯粹的心理体会,受人的知觉经验的参与。 (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的结果,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联系:(1)感觉是知觉产生或形成的前提,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2)感觉愈丰富愈精确,知觉越完整,越正确

彭聃龄版普心理论整理

脑机能学说 (一)定位说 A:开始于加尔&斯柏兹姆于18C末19C初的颅相说; B:真正定位说的提出始于失语症的研究: 代表人物:波伊劳德和威尔尼克 主要观点:大脑的不同区域分别负责不同的心理机能。 波伊劳德:言语定位于大脑额叶,控制是在左半球; 布洛卡:运动失语症 威尔尼克:听觉性失语症 潘菲尔德:记忆和颞叶有关 (二)整体说 A:大脑是以整体发生作用的,大脑的不同部位对心理功能产生同等重要的影响代表人物: B:弗洛伦斯:局部毁损法:动物可以恢复功能-----不存在定位功能,功能的丧失只和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与特定部位无关。 C:拉什利:脑毁损实验-----脑损伤对习惯造成很大影响,且与损伤面积有密切相关。 ------均势原理&总体活动原理:学习活动a均势作用.b.效果与毁损面积成反比 c.大脑以总体发生作用。 (三)机能系统说 A代表人物:鲁利亚 B主要观点:a脑是动态结构、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b三个机能系统:------动力系统:调节激活&维持觉醒状态。 ------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系统。 ------行为调节系统:编制行为程序、调节控制行为。 c个别环节受损,高级心理机能受到影响; d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者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三个系统又各司其职。 (四)机能模块说 A:认知神经科学中产生 B:主要观点:a人脑在功能和结构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互独立的模块组成。 b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功能,模块的结合保证认知功能的完成。 c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 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 (一)早期选择理论-------过滤器理论(单通道\瓶颈理论) A代表人物:布罗德本特博-----双耳分听实验 B主要观点:a神经系统信息加工容量有限,不能全部加工; b信息进入神经系统前,要先经过过滤机制 c只有部分可得到加工,其他信息完全丧失 (二)中期选择理论------衰减理论 A代表人物:特瑞斯曼 B主要观点:前两条相同; c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信息或非追随耳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不是完全消失。d不同刺激的阈限是不同的,有意义的阈限低,即使出现在非追随者也会被察觉。

叶奕乾版《普心》知识点归纳总结

1.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2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爱憎惧)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注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由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一致努力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者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现象。 5.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机体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上绝对阈限和下绝对阈限5.3、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刺之间最小差异量 5.4、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 5.5、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5.6、视觉是个体借助眼睛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是人和动物最复杂、最重要的感觉,在人的各种感觉中起主导作用,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通道。 5.7、听觉:人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 5.8、触压觉:即触觉和压觉。刺激物接触到皮肤表面时的感觉为触觉。当刺激加强,使皮肤引起明显变形,就引起压觉。 5.9、温度觉包括冷绝和温觉。低于皮肤温度即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冷绝,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温觉。与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不产生温度觉。 5.10、嗅觉:是有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嗅觉器官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一种感觉。 5.11、味觉:是指可溶性物质作用于味蕾产生的味道感觉。 5.12、运动觉:又称动觉,是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相对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5.13、平衡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5.14、某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使其升高或降低,这种现象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5.15、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5.16、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弥补的现象称为感觉补偿作用 6.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6.2知觉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6.3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将客观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6.4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且赋予其意义的加工过程。 6.5知觉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 6.6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6.7双眼视差是指两眼注视外界物体时,两个眼睛视网膜上视像之间的差异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课后习题(第10章 情绪和情感)【圣才出品】

第10章情绪和情感 1.什么是情绪?它具有哪些功能? 答:(1)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2)情绪的功能 ①适应功能 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人们通过各种情绪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②动机功能 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③组织功能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④信号功能 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2.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有什么意义? 答:(1)情绪的维度与极性 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2)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的意义 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对于人们理解情绪的性质和对情绪进行度量是有一定意义的。情绪维度的确定对于情绪测量有重要意义,通过它才能对情绪体验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3.情绪与情感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1)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并有不同的适应功能。复合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2)伊扎德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人类的基本情绪有11种,即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和自罪感等。由此产生的复合情绪有上百种。 (3)罗素提出了情绪分类的环形模式。他认为情绪可划分为两个维度:愉快度和强度。愉快度又可分为愉快与不愉快;强度又可分为中等强度和高等强度。由此可以组合成四个类型:愉快—高等强度是高兴,愉快——中等强度是轻松,不愉快—中等强度是厌烦,不愉快—高等强度是惊恐。

普通心理学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情感和情绪主要内容 定义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组成。 个体和环境间关系的维持和改变。 具有适应、动机、组织和信号功能 情绪指感情的过程(个体需要和情境的相互作用),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情绪指稳定、深刻、持久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感情。 两极性 维度(两极性) 动力性:增加和减少 激动性:激动和平静 强度和紧张度:强和弱 维度理论 三维:Wundt(愉快,激动和紧张)等 四维:Izard(愉快、紧张、激动和确信) 情绪分类 分类 基本情绪(人和动物都有)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 Izard认为基本情绪有11种,复合情绪有三类 基本情绪的混合 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 基本情绪和认知的结合 情绪状态的分类: 心境: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激情:强烈、爆发、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人对某种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情感神经科学 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 观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第二节情绪和脑 脑中枢机制 ◆情感神经科学 ◆两种基本的情绪系统 ?趋近系统:左前额皮层(PFC) ?退缩系统:右前额皮层(PFC) ◆杏仁核:知觉和产生消极感情有关 ◆海马和前部扣带回:情绪调节 ◆网状结构:情绪激活 ◆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化与情绪 外周神经机制 ◆自主神经系统(交感和副交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 血管系统活动加快,呼吸加快,消化系统减慢。 ◆情绪与分泌系统: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引起不同的激素分泌。 ◆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面部、姿态和声调表情反应。 唤醒机制 ◆两种观点: ?每种情绪都有独特的自主活动模式,艾克曼研究。 ?每种情绪都有相同的生理唤醒:利文森的研究。 第三节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面部表情 通过眼部、颜面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语调表情 ◆体语:面部、状态和语音和语调 ◆体语在人际交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感觉反馈 ◆通过身体的反馈活动来增强情绪和情感的体验。 ?Laird的假装表情的实验 ?Stepper的姿态实验 第四节情绪理论 早期理论 James-Lange理论(情绪外周论) 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情绪刺激引起了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了情绪体验的产生。 该理论认识到情绪的发生与机体内部生理变化的联系;促进了对情绪生理机制的研究。但是,该理论片面夸大了有机体内部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而忽视了皮层中枢的作用。

普心重要知识点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体的反映.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是人脑的机能感觉是客观的——内容的客观.感觉带有主观色彩——形式的主观 感觉分类:外部感觉(视,嗅,听,味,肤等),内部感觉(运动,平衡,内脏等) 感觉后像:外界刺激消失后而感觉仍然保持的现象称为后像,包括正后像和负后像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联系: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知觉以感觉为基础。区别:(1)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2)知觉虽以感觉作基础,但并非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远比其复杂。(3)感觉的性质较多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而知觉过程带有意志成分,更受主观影响。(4)感觉一般是单感觉通道信息加工,知觉则是多感觉通道信息加工。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因素:从客观: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性2.对象的活动性 3.刺激物的新颖性 4.刺激物的强度。从主观:1.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 2.个体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3.个人需要和兴趣4.定势与情绪状态。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如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因素。 2.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 3.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4.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影响知觉的理解性因素:1. 知识经验 2. 言语的指导作用3.实践活动的任务 似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运动。主要形式有:1.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刺激物的连续运动。2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3.自主运动4.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也叫瀑布效应。 真正运动: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引起的知觉就是真正运动的知觉。 知觉的基本规律(知觉的特性):知觉的基本规律体现在知觉的四个基本特性之中,知觉的基本特性是。 1知觉选择性(对象与背景) 2知觉的整体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知觉的理解性(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4 知觉的恒常性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即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记忆的分类: 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感觉登记。它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斯伯林的部分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感觉记忆的特征: 1.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2.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具有鲜明形象性。3.感觉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只有被个体所注意,由于模式识别才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 短时记忆: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俄日一分钟左右,作为三级记忆系统的中间环节,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一个过渡阶段。保持时间约5秒到2分短时记忆的特征: 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7+2个组块。 2.短时记忆是唯一对信息进行有意识加工的记忆阶段。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储存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记忆容量无限,信息保持时间长 遗忘: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就是遗忘。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 思维: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的种类:一)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1. 直观动作思维: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具体问题的思维活动。2. 形象思维: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3. 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二)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三)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直觉思维: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四)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辐合思维: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五)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常规思维: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

十二、人格(普心)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心》:人格是一个人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的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模式,这种知、情、意、行的复杂组织是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包含着一个受过去影响以及对现在和将来的建构。 《普》: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补充:人格结构包括气质、性格、认知方式和自我调控系统等。人格不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 2、人格的特征 《心》:整体性(布洛伊勒提出精神分裂症术语)《普》:统合性 稳定性(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自我的持续性。人格的跨情景一致性。人格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那些暂时的、偶尔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属于人格特征。人格稳定性是指较为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型的东西。)独特性 社会性《普》:功能性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也是测评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特质是指个人在大多数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特性。 特制的性质:1、特质是真实存在于特定个体中的一种神经生理结构;2、特质决定或引导我们的行为;3、特质是一种可以明显加以辨别的特性;4、一种特质与其它特质之间是相对独立的;5、有与特质不一致的行为或习惯,但这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6、特质可以用连续的尺度来加以测量。 《心》:⑴奥尔波特的特质分类理论 个案研究法;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而人格特质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的一些持久不变的性格特质;特质可能作为一个中介变量(刺激变量→特质→反应)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同一文化中人们可以相互比较的人格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渗透到个人生活的所有方面,并不是众人都具有的)、中心特质(构成个人人格的核心部分)和次要特质(指一个人的一些表面的特点并且不一定是很稳定的,相当于习惯和态度)。 ⑵卡特尔的特质分类理论 (建立在奥尔波特等通过字典的检索形容词被用来描述个体的差异) 人格的可见部分成为表面特质;卡特尔通过问卷调查、直接观察和履历研究等所获得的表面特质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发现更为基本的人格特质称为潜源特质。表面特质和潜源特质即可能是个别特质,也可能是共同特质,它们是人格层次中最重要的一层。潜源特质又可分为体质特质(由先天生物因素所决定,如兴奋性、情绪稳定性)和环境特质(由后天环境因素决定,如焦虑、有恒性)。为此卡特尔还提出“多元抽象变异(MAVA)”用来确定各种特质中遗传与环境分别影响的程度。模型最下层的动力特质(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使人趋向某一目标,包括生理趋力、态度和情操)、能力特质(表现在直觉和运动方面的差异特质,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的特质),同时受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