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装舒适性与功能试卷答案

服装舒适性与功能试卷答案

服装舒适性与功能试卷答案
服装舒适性与功能试卷答案

一、请举例说明服装如何适合人体生理要求。

答:例如防电磁辐射服装,其在设计时应满足以下需要:首先,必须满足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即满足“人——服装”之间的要求,按“人的因素”题尺度参数去设计。

其次,满足功能性,以保护人体不受外界伤害。防电磁辐射服装在面料选择上采用防电磁辐射面料,在款式设计上采用全封闭式设计,具体细节上也应该根据工种不同采用特殊设计,例如在领口、袖口、脚扣部位采用封闭式设计。

再次,服装要满足人体运动、呼吸等的要求,即在选择面料时应选择透湿、透气相对好的面料,在款式上也应满足运动呼吸等的需要。例如此款服装可选择连体设计,设计以使方便活动。

最后,该服装应具有良好的舒适性,设计时应注意服装内环境的结构设计。

二、请分析所穿着服装的舒适性。

答:例如以穿着T恤及牛仔裤的舒适性。

T恤面料为虫棉螺纹织物,领口为圆领、袖为短袖。在舒适性上,纯棉织物吸湿、透湿性较好,所以适合夏季穿着。无领(圆领)设计开口较大,股服装的透气性和通透性较好,短袖设计也增加了透气性。故T恤的舒适性较好适合夏季穿着。

牛仔裤面料为纯棉面料的织物,透湿、吸湿性较好,线纹面料结实耐磨适合做裤装,但牛仔面料采用深蓝色,且较厚,所以夏季穿着

闷热不透气。

三、请阐述服装的安全保健功能。

答:服装的安全保健功能主要从面料、款式、结构去体现。

例如女性的塑身内衣。其面料一般采用面加莱卡,一般为浅色。在款式上可分为上半身塑身、下半身塑身及全身塑身型,对于款式主要应考虑到以下几点:1、胸部提拉及护功能;2、要不塑身功能;3、臀部提拉及塑身功能;4、腿部塑身功能。对于结构上的要求:1、适合人体生理需要;2、适合人体心里需求;3、适合人体工程学要求;

4、适合认得审美要求。

当面料、款式、结构都满足以后,能起到安全及保健塑身的功能。

四、请设计一款夏季旅游服装,并说明其设计要点。

服装舒适性 名词解释

显热:由人体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引起的热能交换;潜热:由水和蒸汽相变导致的能量交换,与水蒸气的浓度变化密切相关。服装与人体的热平衡:包括显热和潜热。 温度性舒适:即指既不感到热(微热),也不觉得凉(稍凉)的状态; 热舒适:是人在心理上感到满足时的状态,而相应状态时所处的环境则称为热舒适环境。 边界层:粘附在皮肤表面或衣服表面的空气接近于静止不动。 传导散热:指物质不发生移动,而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体温物体传递的一种接触散热方式。简称导热对流散热:指随液体(如水)或气体(如空气)等流体的移动而传递热量的一种接触散热方式,也称接触传热。辐射散热: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传递能量的非接触的散热方式。不依赖于任何介质且持续不断进行。所有的物体都向周围辐射散热,大小取决于表面温度和黑度。 蒸发散热:液体的表面产生汽化(即蒸发)会带走热量。 潜热(湿热)传递:蒸发散热伴随水分蒸发的过程。 显热(干热)传递:传导、对流、辐射散热。 不感知蒸发又称非显汗、非显性蒸发: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人体在热舒适状态时,没有感觉到水分蒸发,持续地从皮肤与呼吸道进行不感知蒸发。 感知蒸发,又称发汗:指在温暖的环境下或体力劳动强度大的条件下,感觉到水分蒸发。 热阻:服装层中因温度梯度而产生的热流阻力. 湿阻:根据费克方程,在服装(织物)两侧存在水蒸气浓度差(或水蒸气分压差)时,水分通过某一服装的阻抗,一般称之为湿阻。 透湿指数:为了对于服装的透湿性能进行定量研究而引入的用数值表示的标准,与面料的经纬密度透气性成正相关,而与面料厚度,纱线支数,重量,热阻成负相关。 服装内微气候:指为了适应外界大气环境,人在穿着适当的服装时,在人体与服装之间形成的与外界气候不同的特殊的局部气候。 服装压是指由服装垂直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压力。 接触舒适性:包括织物的手感、接触冷暖感、刺痒感和粘体感,是由服装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及表面性能对人体皮肤的作用。与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皮肤的特性及环境的温湿度等因素有关。 服装风格与力学性关系:广义的织物风格包括织物的触觉风格和织物的视觉风格,是人们通过触觉和视觉对织物的特性所做的综合评价。视觉风格是织物的纹理、图案、颜色、光泽剂其他表面特性作用与人的视觉器官并通过人脑产生的织物特性的综合判断。 服装手感:用手触摸、攥紧织物时织物的某些物理机械性能作用于人手并通过人脑产生对织物特性的综合判断 克罗(clo):一个静坐着或从事轻度劳动的人,其代谢作用产生热量约为58.15W/m2,在室温为20~21oC,相对湿度小于 50%,风速不超过 0.1m/s的环境中,人体表面平均温度维持在33℃,感觉舒适时穿着服装的隔热值定义为1 clo。 相变材料:是一种利用相变潜热来贮能和放能的化学材料。 相变材料应用在纺织服装上,选择相转变温度范围接近于人体皮肤的温度变化范围的相变材料,就

服装材料学试题与答案

上海市东华大学 (答案 要注明 各个要 点的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24分) (1)公定回潮率:指相对湿度为65%±2%、温度20℃±2℃条件下纤维的吸湿性。 (2)热定型:主要针对合纤及其混纺织物,将织物经高温加热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冷却的过程。 目的是保持织物尺寸稳定。 (3)丝光处理:通常指棉、麻织物在一定张力下,用浓碱溶液处理的加工过程。经过丝光处理的棉、 麻织物强力、柔软性、光泽、可染性、吸水性等都会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4)织物热湿舒适性:织物隔热性、透气性、吸湿性、透湿性、透水性、保水性、润湿性等统称为热 湿舒适性。 (5)织物悬垂性:当支撑物处于静止状态时,织物由于重力的作用,在自然悬垂状态下呈波浪屈曲的 特性。 (6)织物风格:包括织物的触觉风格(软与硬、厚与薄、光滑与粗糙、弹性好坏等)和视觉风格(肌理、颜色、图案、光泽等)。 (7)涂层整理:在织物表面的单面或双面均匀的涂上一薄层(或多层)具有不同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等涂层剂,从而得到不同色彩的外观或特殊功能的产品。 (8)织物成衣加工性能:指面料在服装加工中形成优良的服装外观的难易程度。它是织物的多种物理力学性能在服装加工中的综合表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棉 , 麻 , 动物毛 , 蚕丝 。 2. 线密度(tex)、 旦数(D) , 公定支数(Nm)、英制支数(N e)。 3. 水洗或干洗色牢度,摩擦色牢度,汗渍色牢度,熨烫色牢度,日晒色牢度。 4. 涤纶 , 锦纶 , 腈纶 , 丙纶 , 维纶 , 氨纶 , 氯纶 。 5. 桑蚕丝 , 粘胶人丝 , 涤纶 6. 进口精纺羊毛 , 12公支 。 7. 75D 锦纶长丝 , 21S 棉纱 , 56根/CM , 24根/CM 。 8. 云锦 , 宋锦 , 蜀锦 。 三、简答题(每个4分,共16分) 1. 经针织物与纬编针织物的区别? 经编针织物:采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沿着“经向”同时在经编机的织针上成圈串套而成。 特点:纵向尺寸稳定,横向有弹性和延伸性,抗皱性好,脱散性小,透气性好。 纬编针织物:纱线沿着“纬向”顺序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针织物。 特点:一般尺寸不及经编针织物稳定,弹性、延伸性较经编针织物大,脱散性较经编针织物大。 2. 混纺织物与交织物的区别 混纺织物:由两种或以上纤维混纺成纱而织成的织物。 交织织物:织物的经纱和纬纱原料不同,或者经纬纱中一组是长丝纱,另一组是短纤维纱交织而 成的织物。

服装舒适性考试整理

1.服装舒适性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分类:服装舒 适性,从广义上来说,是指着装者通过感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知觉等对所穿着服装的综合体验,包括生理上的舒服感、心理上的愉悦感和社会文化方面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感;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生理舒适性。生理舒适性主要包括温度舒适性、接触舒适性、适体舒适性等。温度舒适性是指在外部环境条件与自身活动条件的交互作用下,服装发挥适当的辅助体温调节功能,使人体保持热平衡。服装舒适性是研究人体、服装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交叉科学,人体和环境的热交换收到服装的影响,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是描述人体和环境热交换的重要指标。服装舒适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纺织品和服装的结构与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之间的关系,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服装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价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舒适性的分类:①热湿舒适性;②接触舒适性;③压力舒适性;④视觉舒适性。 2.发展演变过程(两个里程碑):①1941年Gagge 提出指标克罗(Clo);②1962年Woodcock提出指标透湿指数i m 3.研究方法:①物理;②生理;③心理 4.温度表示方法:①摄氏度℃(冰水混合物为 0℃,沸水为100℃);②华氏温度℉(冰水混合物为32℉,沸水为212℉);③绝对温度oK(零下273℃=0K)。三种温度的换算关系:℃=5/9(℉-32); K=℃-273 5.温度的四个表示方法:①水汽压(空气中水蒸 气的分压);②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③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存在的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之比);④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6.辐射:①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 的太阳辐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要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垂直于入射光的平面上测量;②玻尔兹曼定律:黑体辐射力j*与其绝对温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即:j*=εδT^4;③基尔霍夫定律:在给定温度下,对于给定波长,所有物体的比辐射率与吸收率的比值相同,且等于该温度和波长下理想黑体的比辐射率;④黑体:指入射的电磁波全部被吸收,既没有反射,也没有透射。 7.服装要素:①吸湿性:a.吸湿性(纤维材料在 大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b.吸湿滞后性(在同一空气条件下,纤维吸湿平衡回潮率比放湿平衡回潮率小的现象);c.回潮率与含水率区别(回潮率是指纤维中所含水分的重量占 纤维干重的百分率;含水率是指纤维中所含水分重量占纤维湿重的百分率);d.吸附热;产热(吸附热是指吸附过程产生的热效应。吸附热的大小可以衡量吸附强弱的程度,吸附热越大,吸附越强。产热是指有机体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释放的过程)。②吸水性: a.服装材料吸收液态水的性质; b.分为疏水性 纤维和亲水性纤维;c.吸水性与含水量的关系; 吸水性与纱张密度的关系;吸水性与纤维种类的关系;吸水性与纤维表面形态;d.高吸水性纤维(可达自身重量的几十至几千倍)。③透湿性:a.水汽从纤维或织物的表面向外散发的能力;b.透湿性与纤维本身的性质关系;c.透湿性的四个指标:透湿量WVTR;湿阻MR;透湿指数;阻抗。④含气性:a.纤维内部的微细气孔、纤维与纤维之间、纱线与纤维之间的空隙以及织物空隙之间含有的空气量;b.含气率表示方法:(单位体积面料所含空气的体积);c.各组成因素与含气率的关系;含气率(%)=(S-P)/S×100,式中:S-纤维的体积质量(g/cm3); P-材料的表现体积质量(g/cm3);P=FW/d (g/cm3) FW-平方米重(g/cm3) d-厚度(cm)。⑤透气性:a.空气通过服装材料的气孔,从材料一侧移动到另一侧的性质;b.透气率;c.按透气分类的织物;d.织物组织与透气率的关系。⑥保湿性:a.导热系数: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单位温差时通过物体的热量(W/m ?℃);b.热阻 R=厚度/λ;c.保湿率;d.克罗; e.Tog。 8.高吸水性纤维:SAF是一种无气息呈惨白,外 观特点非常非常好,可深入改善麻纺纤维和织物的品质;它拥有高吸取力,强弹力,可顺应不一样供求不一样地域的纤维商品。甚至可以用于钢索股绳和绳带,还可制成人工合成材料、治疗卫生用具以及功效型时装方面。所以,它拥有高机能和应用深入的特性。 9. 10.透气率与织物组织的关系:透气率是指织物两 面维持规定的压差的条件下气流垂直通过织物单位面积的速率,单位为mL∕(㎝2·s),Bp =Q/a,式中,Bp为透气率;Q为气流量; a为织物的试验面积;织物的透气率与织物两面的气压差呈正相关,可用透气仪来测量。 11.呼吸熵: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量与耗氧量。 12.最大限度的出汗量:

服装舒适性

1.服装舒适性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分类:服装 舒适性,从广义上来说,是指着装者通过感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知觉等对所穿着服装的综合体验,包括生理上的舒服感、心理上的愉悦感和社会文化方面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感;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生理舒适性。生理舒适性主要包括温度舒适性、接触舒适性、适体舒适性等。温度舒适性是指在外部环境条件与自身活动条件的交互作用下,服装发挥适当的辅助体温调节功能,使人体保持热平衡。服装舒适性是研究人体、服装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交叉科学,人体和环境的热交换收到服装的影响,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是描述人体和环境热交换的重要指标。服装舒适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纺织品和服装的结构与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之间的关系,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服装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价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研究方法大致从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三个方面着手。舒适性的分类:①热湿舒适性;②接触舒适性;③压力舒适性;④视觉舒适性。 2.发展演变过程(两个里程碑):①1941年 Gagge提出指标克罗(Clo);②1962年 Woodcock提出指标透湿指数i m 3.温度表示方法:①摄氏度℃(冰水混合物为 0℃,沸水为100℃);②华氏温度℉(冰水 混合物为32℉,沸水为212℉);③绝对温度 oK(零下273℃=0K)。三种温度的换算关 系:℃=5/9(℉-32); K=℃-273 4.温度的四个表示方法:①水汽压(空气中水 蒸气的分压);②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 所含水蒸汽的质量);③相对湿度(空气中实 际存在的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水 汽压之比);④露点温度(指空气在含量和气 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5.辐射:①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 气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要在地球之外, 垂直于的平面上测量;②玻尔兹曼定律:黑 体辐射力j*与其绝对温度T的四次方成正 比。即:j*=εδT^4;③基尔霍夫定律:在给定温度下,对于给定波长,所有物体的比辐射率与吸收率的比值相同,且等于该温度和波长下理想黑体的比辐射率;④黑体:指入射的电磁波全部被吸收,既没有反射,也没有透射。 6.服装要素:①吸湿性:a.吸湿性(纤维材料 在大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b.吸湿滞后性(在同一空气条件下,纤维吸湿平衡回潮率比放湿平衡回潮率小的现象);c.回潮率与含水率区别(回潮率是指纤维中所含水分的重量占纤维干重的百分率;含水率是指纤维中所含水分重量占纤维湿重的百分率); d.吸附热;产热(吸附热是指吸附过程产生 的热效应。吸附热的大小可以衡量吸附强弱的程度,吸附热越大,吸附越强。产热是指有机体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释放的过程)。②吸水性:a.服装材料吸收液态水的性质;b.分为疏水性纤维和亲水性纤维;c.吸水性与含水量的关系;吸水性与纱张密度的关系;吸水性与纤维种类的关系;吸水性与纤维表面形态;d.高吸水性纤维(可达自身重量的几十至几千倍)。③透湿性:a.水汽从纤维或织物的表面向外散发的能力;b.透湿性与纤维本身的性质关系;c. 透湿性的四个指标:透湿量WVTR;湿阻MR; 透湿指数;阻抗。④含气性:a.纤维内部的微细气孔、纤维与纤维之间、纱线与纤维之间的空隙以及织物空隙之间含有的空气量; b.含气率表示方法:(单位体积面料所含空气 的体积);c.各组成因素与含气率的关系;含气率(%)=(S-P)/S×100,式中:S-纤维的体积质量(g/cm3); P-材料的表现体积质量(g/cm3);P=FW/d(g/cm3) FW-平方米重(g/cm3) d-厚度(cm)。⑤透气性:a.空气通过服装材料的气孔,从材料一侧移动到另一侧的性质;b.透气率;c.按透气分类的织物;d.织物组织与透气率的关系。⑥保湿性:a.导热系数: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单位温差时通过物体的热量

服装设计概论试卷及答案

服装设计概论 期末考试 一.填空(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1.服装设计的内容包括(造型设计)、色彩设计、(材料设计)。 2.(拉尔夫劳伦)、(唐娜凯伦)、(卡尔文克莱因)被并称为美国三大设计师。3.在服装结构设计中,省道的作用是(使服装合体)。 4.流行是(指迅速传播而盛行一时的现象)。 5.(设计理念)是指设计的着眼点,是设计思维的根本所在。 6.在我国服装行业国家标准中,由女装号型160/88B,我们可以间接推算出该号型适用腰围的范围是(75-79cm)。 7.服装结构设计的步骤分为(测量尺寸)、(设计尺寸)、(制作样板)、(确认样板)。 8.(维维安维斯特伍德)第一个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内衣外穿的方式,她被称为(“朋克之母”)。 二.判断(共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同一个要素出现二次及二次以上就成为一种突出对象的手段,称之为反复。√2.穿着对称形式的服装,给人的感觉最舒适,给人心理上的平衡感。 X 3.异质异形的要素反复出现,会使服装富于变化,消除单调感。 X 4.在服装设计中,点的构成全部都是实际存在物,例如纽扣。 √5.四大造型要素在设计中共同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分清主次,相互协调,才能使设计富有内涵。 X 6.在服装设计时运用对比,应当尽可能的使用强烈的对比,在视觉上形成刺激。 X 7.有了设计风格才会有设计理念。 X 8.服装设计中的仿生设计属于一种无理设计思维。 X 9.在我国服装行业标准中,将身高命名为“型”,人体胸围腰围及体型命名为“号”。 √10.服装造型中的简繁对换的规律实质上是人们的审美疲劳造成的。 X 11.时髦与流行没有差别,实质上讲是一样的。 √12.1947年,迪奥推出的New look设计,其廓形是以X型为基础的。 X 13.服装设计中所谓的流动旋律是很随性的,没有规律可循。 √14.男装设计中多运用直线外观,因为直线给人以“严格、坚硬、庄重”的感觉。 X 15.棉纤维和粘胶纤维都是由植物纤维构成的,因此它们都是天然纤维。 三.中英互译(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Fashion 时尚6.时尚牺牲品fashion victim 2.Haute couture 时装7.纺织textile 3.Regenerated fiber 再生纤维8.衣领collar 4.Polyester 涤纶9.流行趋势trend 5.Baroque style 巴洛克风格10.洛可可风格rococo style

(完整word版)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docx

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 一、服装材料因素 材料不仅影响设计效果,还直接影响人体穿着的舒适感和服用性能。材料的含气性、透气性、透湿性、保暖性及后整理的外观风格均对服装的舒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含气性的大小以含气率来表示,含气率大的材料能充分发挥保温和通气性能。如羊毛产品的保温性之所 以优越,是因为毛纱容易织成多空隙的织物结构,在这种状态下,织物内的空气不会引起热 的对流,是冬季理想的保暖材料。另外织物的后整理对服装舒适性能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如防静电服装,可以消除或控制人体静电的产生,从而减少制造过程中最主要的静电来源。 因此,设计师必须熟识各种材料的性能,根据衣物类型、服用季节及穿着用途来正确选择使用,使服装既美观时尚又具有良好的舒适感。 1、纤维性能 由于纤维种类及其结构形态的不同,因而纤维有着不同的性能,这些性能直接影响面料的 生产加工和服装的舒适性。 (1)纤维细度。纤维的细度与纺织加工工艺及所制成的纱线和织物的性能有密切关系,较缅 的纤维制成的衣料光泽好,手感较柔软,容易得到丰满蓬松的效果,可以制得轻薄织物, 适于做夏季服装,但较细纤维制得的面料易起球。较粗纤维制得的织物粗犷、厚重。适于冬季服装。 (2)纤维长度。除蚕丝外,纤维长度大都以 rr 呷为单位,天然纤维的长度决定于它们的品种 和生长条件,化学纤维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一般来说,纤维长度越长,成纱强度越 高,服装坚牢度越好,长纤维纺纱可少加捻,制成的织物和服装手感柔软舒适;此外,纤维 越长,纱上的纤维头端露出越少,因而服装外观光洁、毛羽少、不易起毛起球。 (3) 纤维的表面性能。纤维的表面性能对织物和服装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表面较为光滑的纤维由于相互之间啮合力小,所以制成的衣料在穿用过程中,纤维较易拉出。强力较低的纤维,被拉出表面不久就断裂,对服装外观影响不大。但强力较大的纤维,拉出后不易断裂,则在服装表面相互扭结成球,使服装表面起毛起球,影响了外观和舒适感。 A、天然纤维材料的吸湿性比化学纤维材料好, 因在天然纤维中有的有较多的亲水基团。 化学纤维中,人造纤维比合成纤维好。涤盖棉(内层为棉,外层为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材料的吸湿性。近年来高吸湿性纤维、超细纤维、改型纤维、异型纤维织物的出现,在一定程 度上改善了织物的吸湿性,从而提高了服装的舒适性。 B、棉纤维有中腔,其中含有较多的静止空气;而羊毛纤维外面有较多的鳞片层,在鳞 片层和皮质层之间含有较多的静止空气;腈纶纤维卷曲,富含静止空气;以及近几年开发出来的多孔棉,都是通过增加含气性来提高保暖性的,因此它们都有较好的保暖性。 2、纱线性能 ( 1)捻度和捻向捻度的大小还直接影响纱线与织物的品质:—般来说,捻度过大,会使纱线的手感较硬,易起结,织物光泽不柔和,弹性和柔软性也差。反之,纱线和织物表面毛 羽较多,手感柔软,光泽柔和。在实际应用中,利用捻度不同、捻向不同的纱线,可得到 独特外观风格的织物。如纬织物就是采用高捻纱,用捻向相反来获得粗、细皱纹效应的。 而起绒织物用低捻纱,形成手感柔软、光泽柔和的风格。 (2)纱线结构纱线的透气、透湿性能是影响服装舒适性的重要方面,而纱线的透气、透 湿性又取决于纤维特性和纱线结构。如普通长丝纱表面较光滑,织成的织物易贴在身上,如果织物的质地又比较柔软、紧密,会紧贴皮肤,汗气就很难渗透织物,穿着后感到不适。短 纤维纱因有纤维的绒毛伸出在织物表面,减少了织物与皮肤的接触,从而改善了透气性,使穿着舒适。当织物密度相同,纱线结构虽然紧密,但纱线与纱线间的空隙较大,则织物的透

服装的舒适性

1、服装的舒适性可分为生理上的舒适性和心理上的舒适性。 2、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等,它们大都是由制作服装的材料性能所决定的;心理上的舒适性包括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其中很多外观的性能,也是由服装材料的性能所决定的。 吸湿性 吸湿性是指物体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指服装材料能及时吸收人体皮肤表面排出的汗液和蒸汽,并能通过纤维传到织物的另一面,释放到空气中的能力。这种性能越好,吸湿性越好,人体皮肤越干燥,人不会有闷热感,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季和剧烈运动时。 服装热湿舒适性是指在热湿环境条件下,显着影响人体舒适的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人体散热的途径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但在热环境或运动条件下,人体主要是靠蒸发散热来维持热平衡,它占人体总散热量的75%以上。在人体蒸发散热的同时,必然引起服装与皮肤间微气候区的湿度上升,使人体产生不舒适感。服装作为人体与环境间的防护层,它应能使热量快速散发又不引起衣内微气候湿度过度增加,因此在热湿条件下,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对人体热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服装材料吸湿性的大小取决于构成服装材料的纤维的结构、纱线的结构、面料的组织和后整理等方面。服装材料中,天然纤维材料的吸湿性比化学纤维材料好,化学纤维材料中,人造纤维材料比合成纤维好。因在天然纤维中有的有较多的亲水基团,有的有空腔或毛细管,所以它们的吸湿、透湿性大都较好;纱线较蓬松,材料越薄越稀疏、透孔的材料,缝隙较大,有利于汗液的吸收和挥发,宜做夏季服装。由于化学纤维的吸湿性普遍较低,为提高化学纤维的吸湿性,通常是将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进行混纺,或是以包芯纱的形式出现 (如以涤纶为芯纱,棉为包层纱组成的涤棉包芯纱),或用双层织物形式出现 (如涤盖棉,内层为棉,外层为涤),近些年来有些国家又开发出了高吸湿性的纤维织物,超细纤维、改型纤维、异型纤维织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织物的吸湿性,从而提高了服装材料的舒适性。 保暖性 服装材料的保暖性是指材料阻止空气通过的能力,也就是阻止材料两面空气的热交换能力。 服装材料在一定时候要有适当的保暖性,如冬季(也包括严寒的地区)的服装要有较强的保暖性,以防止人体被冻伤;夏季的服装要求透热性比较好,而春秋季保暖性要适宜,使 人感觉既不太冷又不很热。

(完整word版)《服装设计》会考试题(附参考答案)分析

《服装设计》会考试题 一、填空(30%) 1、作为一名设计师,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想象力、创造力和( )。 2、意向性思维的过程是:目标定位→( )→充实细节→完善总体。 3、服装是立体的,它不但具有长度和宽度这样的平面形态特征,还具有“( )”。 4、色彩的和谐来自于色彩的统一和对比,二者缺一不可。统一,就是( );对比,就是( )。 5、把平面形象转变成立体形象的过程和结果,称之为( )。 6、童装设计,要以( )、方便、有趣、亮丽为基本原则。 7、职业女装的( )变化较少,分割就受到了高度重视。 8、系列时装构成的特征,也是系列感形成的基本要素,它们是数量、( )和个性。 9、系列时装的整体效果,关键在于如何协调各个单套时装之间的关系,使每套时装都处在( )的关系之中,使系列时装构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的有机整体。 10、现代感较强的包,装饰应少而精,以( )图案为主。 11、袖窿结构直接影响夹克衫的外观效果。常用的结构形式有上肩袖、落肩袖、插肩袖以及( )。 12、如果裤子或裙子比较短小,鞋就既是服装风格的集中体现,又是 ( )的呼应和延续,更是服装设计思想的重要补充。 学校______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 ………………………….装 ………………………………………订……………………………………………线……………………….

13、服装的()和()常常是指一件服装的两个方面,两者合而为一,构成服装完整的形象。 14、服装设计表现的方式有()、()和服装画。 15、()是服装造型中最重要的部件。 16、设计师()曾以荷兰画家蒙得里安的现代绘画为灵感源设计出无领无袖连衣裙。 17、主题系列时装设计中,若想加大某套时装与其它时装的差异,可以在形态、造型、色彩、()上加强。 18、在整体设计中,服装侧重于款式的配套和色彩的搭配;()侧重于发型、化妆与服装情调的协调;()侧重于主题、情调的需要,以及与服装的内在联系。 19、结构缝主要包括()、()、袖窿、裤腰(裙腰)、立档等几个方面。 20、()的外观与立领很相象,但不存在横向接缝,常常使用纵向的省缝或开口辅助造型。 21、时装具有时间性、()、()三方面特性。 22、选择服装搭配主色的主要依据一是根据设计主题、情调、效果,二是根据所掌握的()进行选择。 23、()和()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也是系列时装创作的基本依据。 二、选择题(20%) 1、著名设计师()讲述过“面料披挂、植物灵感、动感设计、增量设计”四种设计构思方法。

关于服装舒适性及其评价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关于服装舒适性及其评价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林烨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金华) 【摘要】 本文在服装的舒适性研究的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并对服装舒适性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科学的预测。 【关键词】 服装压 舒适性 评价方法 《战国策》里说到:“女为悦己者容”,女人打扮自己是为了取悦喜欢自己的男人。而服装作为一种与人体最“亲密接触”的产品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进步,服装功能不再仅仅局限于保暖、新潮或唯美,服装舒适性上升为人们着装的普遍要求,凸显着21世纪的生活新理念———绿色与舒适。 1 基本概念及研究的发展现状 1.1 所谓服装的舒适性是指人体着装后,服装具有满足人体要求并排除任何不舒适因素的性能。服装的舒适性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涉及生理、心理、物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服装舒适性与评价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它把人体———服装———环境作为一个系统,从人体需要出发,全面研究服装及其材料的使用性能,评价服装的舒适性。 1.2 服装舒适性的研究包括热湿舒适性、触觉舒适性、体感舒适性。目前,对于服装舒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湿舒适性方面,其中包括织物导热、导湿性能的研究,服装热湿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等。服装舒适性研究除了包含热湿舒适性研究以外还包括结构舒适性研究。 1.3 服装结构舒适性研究的发展现状 1.3.1 服装压对服装穿着舒适性的影响 所谓服装压是指由服装垂直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压力。根据力的作用形式服装压可分为三类:重量压,即因为服装重量形成的压力;束缚压,指的是因为服装勒系过紧而产生的压力;面压,指人体运动时,服装与身体接触而产生的压力。服装压是评价运动功能性的最重要的指标。对服装压的研究主要采用人体着装实验的方法,通过接触压测定器直接测量,或者通过理论计算间接获得。同时采用主观评价法让受测试者评价着装的感受,建立服装压感与舒适性的关系。 目前研究表明服装的束缚压与服装的重量压、面压相比较,束缚压更容易被受测试者感知,这对服装压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过去人们为了着装美而去穿着的紧身胸衣等对人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导致骨骼变形、胃肝变形,并引起功能性障碍,这都是服装压力过大引起的。尤其对于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过紧的服装对于儿童的身体会产生压迫,影响其骨骼和内脏器官的发育,束缚儿童活动。再者,服装的压力集中在两肩和腰部,如果压力过大就会影响儿童的血液循环和呼吸运动。 1.3.2 服装结构设计对服装运动舒适性的影响 人们每一天都要从事不同的运动,如果服装结构设计中存在不合理的因素,就会给人们日常的运动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要求服装要具有良好的运动舒适性,要研究人体各种运动变形与服装变形之间的关系。 通过织物割口法可以测得服装各个部位所需的最小放松量,这个最小放松量可以满足人体正常运动时所需的服装运动变形量。这样我们在设计服装时就必须要考虑它,以满足人体最基本的运动需要。 由于消耗于人体与服装之间的功没有任何作用,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无效功。因此,通过测量无用功的方法可以测得人体运动过程中由于克服服装变形及滑动时所消耗的能量,间接评价服装的运动舒适性能。 2 服装舒适性评价方法 2.1 从织物面料方面评价 2.1.1 织物热阻值和透气率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 织物的热阻值和透气率对服装的穿着舒适性是有一定影响的,好的热绝缘体具有高的热阻值,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而透气率高的面料透气性好,能够加速外界与服装内气候的气体交换。 2.1.2 吸湿性芯吸能力干燥速度及延伸性 所谓吸湿性是指织物表面对液态水的吸收速率,人体出汗时汗液如果不能被织物及时吸收,人体会感到不适,因此吸湿性是评价织物热湿舒适性的重要指标之一。芯吸能力是指所吸入的液态水在织物表面的扩散速度,一般来说芯吸力高的织物干燥速度快,织物将汗液从皮肤表面排到外界的速度快。延伸性是衡量服装舒适性的又一重要因素。延伸性好的织物可以有效地减小服装与人体的阻力,增加穿着的舒适感。 2.1.3 织物热量水分子移动特性对面料穿着舒适性的影响 服装的保暖性能随着风速、服装内湿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面料的热量及水分子移动方式对服装穿着时的凉爽度、温暖度有很大影响。日本有关专家通过KES———F7装置对面料的热量、水分子移动方式特性进行研究,主要测试接触冷暖感、定长热导率及保温性能,以此来评价面料性能。 2.2 服装微气候评价法 原田隆司等人指出了服装小气候的概念,他认为在环境———衣服———人体系统中,把视点放在实际生活中各种环境条件下衣服的状况上,与此对应进行体温、耗氧量、出汗量等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其重点是人体之调节功能。在原田的这一理论基础上,许多学者把服装微气候作为研究热湿舒适性的基础,通过微气候仪等工具测量织物与模拟皮肤之间气候区的温度、湿度变化来反映织物对人体舒适感的影响。 2.3 暖体假人法 我国近年来在暖体假人的研制方面也取得了成功,成功研制出姿态可调式暖体假人。它是服装热湿舒适性和功能服装研究必备的关键实验手段之一,能自动计算被测服装对象的隔热值与透湿指数,由假人体和计算机智能测控系统组成。本体构造符合中国成年男子人体解剖生理特点,分16个独 (下转第222页)

汽车安全与舒适性系统试卷

汽车安全与舒适性系统试卷 姓名:得分: 一、填空 1、汽车行驶安全是(人)、(车)、(环境)三者统一的整体系统 2、汽车车辆配备方面安全性:(主动)安全、(被动)安全 3、主动安全:(ABS )、(ASR)、(ESP)、(SBC)及自适应巡航ACC等 4、被动安全:(安全带)、(安全气囊)、可溃缩转向柱及踏板、内饰软化;吸能车身、乘员室结构强化等。 5、躲开实验(易尔奇)原来直线行驶后迅速躲开障碍物的机动性实验。 6、电液制动器(SBC) 也称线控制动。 7、驱动防滑转控制系统(ASR)自适应巡航速度控制(ACC)(HDC)山区下坡控制系统、山区上下坡起步控制能力(HHC) 8、ESP称为电子稳定程序,它具有ABS、ASR、EBD、 9、制动盘擦拭功能(BDW) 10、ABS、ASR、ESP系统的压力控制采用电磁阀实现。 11、汽车总的行驶阻力:滚动阻力、风阻、坡度阻力。 12、渐进制动关键在于能够足够细微的操纵和控制制动力。 13、影响转向特性的最大因素是(车身重量分布)(驱动方式)和(悬挂系统的设计)。 14、AC C系统的所有信号都通过汽车上的数据总线(CAN)与(发动机电子管理)。 15、ACC系统传感器和电控单元包括(雷达传感器)和(控制汽车行驶状态所需的全部电子系统)。 二、判断 1、SBC系统还能够通过软件集成诸如制动防抱死ABS、电子稳定程序ESP及辅助制动BAS等功能,以进一步提高车辆制动的安全性及舒适性。 2、ESP电子稳定性程序,它具有ABS、ASR、EBD的功能。 3、汽车行驶反应尽可能兼顾转向性、行驶稳定性、制动性。 4、轮胎传递驱动力、制动力、和侧向力。 5、ABS/TCS系统就是要防止在车辆加速或制动时出现我们所不期望的纵向滑移。 6、ESP就是要控制横向滑移,只要ESP识别出驾驶员的输入与车辆的实际运动不一致,它就马上通过有选择的制动/发动机干预来稳定车辆。 7、ESP的控制目标:保持汽车纵向速度、横向速度、绕中垂轴的横摆速度的自由度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8、ESP通过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及各车轮转速传感器识别驾驶员转弯方向驾驶员意愿。 9、ESP通过横摆角速度传感器(英文原称为yaw rate sensor ),识别车辆绕垂直于地面轴线方向的旋转角度及侧向加速度传感器识别车辆实际运动方向 10、ESP判定为出现不足转向,将制动内侧后轮,使车辆进一步沿驾驶员转弯方向偏转,从而稳定车辆。 11、ESP判定为出现过度转向,ESP将制动外侧前轮,防止出现甩尾,并减弱过度转向趋势,稳定车辆。 12、如果单独制动某个车轮不足以稳定车辆,ESP将通过降低发动机扭矩输出的

服装设计基础试卷教学内容

服装设计基础试卷

服装设计基础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一般人身体的正常比例为()头高。 A.5-6个 B.7-8个 C.9-10个 D.10个或10个以上 2.描绘人体时一定要注意人体的平衡,即()的把握。 A.前中心 B.前中心线 C.重心 D.重心线 3.儿童的五官偏下,眉毛在头长的()处,眼睛在眉至鼻底的()处。 A.1/2 ;1/2 B1/2;1/3 C.1/3;1/2 D.1/3;1/3 4.结构素描的方式,或者说理解方式,( )年代引入我国,而直到()年代才真正开始深入学院素描的教学体系中。 A.20世纪90;90 B.20世纪70;90 C.20世纪80;90 D.20世纪80;80 5.线可分为()折线和曲线。 A.水平线 B.垂直线 C.斜线 D.直线 6.()一般为4:1或6:1等。 A.无规则比例 B.渐变比例 C.黄金比例 D.不规则比例 7.可夸大肩部造型,并使衣、裙下摆内收,使外形向上、向两侧伸展,形成上宽下窄的效果称为()。 A.X型 B.Y型 C.H型 D.A型 8.()是变化最多的服装零部件。 A.袖子 B.口袋 C.门襟 D.领子 9.领面和驳头有时相连,有时不相连。相连时没有接缝的驳领称为() A.平驳领 B.戗驳领 C.圆驳领 D,青果领 10.( )具有透气、挺爽、凉快的性能,且比较牢固,但抗皱性差。表面有毛糙的肌理,具有古朴、粗狂的外观风格。 A.麻织物 B.毛织物 C.棉织物 D.化纤织物 11.后衣片装饰——后衣片的图案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作为这件上衣其他纹样的主导。和前衣片一样,也可运用适合纹样和单独纹样的组织形式。下摆处则用()的组织形式。 A.单独纹样 B.连续纹样 C.具象纹样 D.适合纹样 12.前衣片装饰——前衣片是上衣图案装饰的重点部位。其图案纹样的造型对这件上衣其他部分的纹样造型起着主导作用,一般运用()的组织形式。 A.连续和单独纹样 B.具象和适合纹样 C.适合和单独纹样 D.适合和连续纹样 13.对比、跳跃、活泼() A.邻近色 B.同种色 C.主色调 D.不同色彩相配 14.明度的渐变色相配——() A.稳重、低沉 B.自然、协调 C.清新、优雅 D.丰富、节奏感 15.下列不属于垂直线的特性的是() A.修长 B.广阔 C.挺拔 D.权威

服装中级试卷5

服装制板中级工复习题 评卷人得分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每题1分,共40分) 1. ( )服装色彩搭配的呼应法是指当服装的主色调确立后,选用一到两个与之相同或相似的色彩反复在服饰上或其他不同部位出现,与主色调相配搭的方式。√ 2. ( )成衣检验是服装在出厂前,依照相应的产品标准,对成衣规格、缝制质量、整烫质量等进行的检查。√ 3. ( )120旦的涤纶长丝比75旦涤纶长丝粗。√ 4. ( )粘合工艺的先决条件是粘合温度需大于热熔胶的熔点。√ 5. ( )通常按纱线的原料分类可将纱线分为纯纺纱线和混纺纱线两大类。√ 6. ( )一般情况下腰臀差的处理大都通过劈势来处理。× 7. ( )坯样是用代用材料试制的初级样衣,它所采用的缝制手法是来去缝。× 8. ( )纤维的各种细度指标不可以相互换算。× 9. ( )1英寸=3.3㎝× 10.( )服装工业样板特点是要求样板准确、误差保证在最小范围之内。√ 11.( )在服装专业英语中tie 称领结。× 12.( )一般裤子前片没有育克设计,而裙子则前后都可以。√

13.( )无论是写实、装饰,还是写意,都可以作为服装画的表现手法。√ 14.( )湿阻反映的是织物对水蒸汽扩散的阻力。√ 15.( )服装纸样的放缝也可以在推档完成之后进行。√ 16.( )有纺衬是用纯棉或涤棉布经树脂处理后而制得。× 17.( )无论是炎热还是寒冷的气候条件,都要求服装材料能及时地将从体的热量散发出去。× 18.( )袖山高并不是连身袖结构的制约因素。× 19.( )一般情况下,西装袖都采用高袖山,可形成漂亮的袖型,但手臂活动会受到障碍。√ 20.( )梭织物的长度一般用匹长来量度。√ 21.( )服装舒适性是指人们在穿着服装时在心理上、生理上均能感到满足的一种性能。√ 22.( )不经过传统的纺纱、梭织或针织的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纺织品称为非织造布。√ 23.( )服装CAM是服装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简称。× 24.( )戗驳领通常适用于双排扣服装中。√ 25.( )棉纱根据其生产原料,生产工艺和产品特点可分为普梳棉纱和精梳棉纱两大类型。√ 26.( )在绘制服装式样图时,下装外形的长与宽的比例应以腰宽来确定。√ 27.( )在服装中折进去一部分叫“省”。×

服装材料的舒适性与穿着关系

服装材料的舒适性与穿着关系 摘要: 围绕服装材料的舒适性与穿着关系,从内衣、外衣特种服装材料舒适性这几个方面,说明了服装材料的舒适性在穿着中的意义,并提出了服装的舒适性是选择材料重要因素之一,以及穿着需求的提高会推动服装材料的舒适性能不断改造和革新,从而给人们带来更加舒适健康的衣着生活。 关键字: 服装舒适性;服用性;服装材料;设计 正文: 服装已有数万年的历史,最初只是遮体御寒、适应环境的用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穿衣不仅注重服装的款式和色彩,也注重服装材料的服用性能。服用性能是指服装材料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为满足人体穿着所具备的性能,比如舒适性、保形性、洗涤性、色牢度、坚牢度等,都属于服用性能。人们在选择衣料时,大多希望材料的服用性能良好,能满足穿着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穿着的要求越来越高,服装的舒适性能是人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般来说,服装的舒适性是指为满足人体生理卫生需要所必须具备的性能,包括透水性、透气性、吸湿性、保暖性、刚柔性和静电性等。服装材料间接或直接与人体接触,它对舒适性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就材料本身而言,决定其舒适性如何的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构成材料的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纱线的结构和性能、织物的组织结构以及生产加工过程。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服装材料反应出独特的舒适性能。首先,织物作为服装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吸湿吸水和透水、透气特性。其次,服装面料还应有一定的保温特性。另外,织物的后整理对服装舒适性能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不同种类的服装材料,它的舒适性不同。比如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吸湿性比较好,透气性和透水性好,但透气性差;橡胶、塑料等制品不具有通气性,织物经砂、洗磨毛等整理后透气性减小;合成纤维的吸湿性较差,透气和透水性差;羊毛羊绒和起绒织物的保暖性好;天然纤维手感柔软,抗静电性好,穿着舒适,而化学纤维静电性大,不够舒适等。 不同的服装对其材料的舒适性的要求不一样,内衣是贴近肌肤穿的服装,它要求服装材料柔软吸湿性和向外散发性好,对皮肤无刺激,而棉纤维既有这些性能,一般中低档内衣可选棉织物。但是棉织物的吸湿性能有一定的极限,当吸湿水分达到饱和时就难以使皮肤表面的汗水蒸发,从而衣服贴在身上,很不舒服。为了克服棉内衣的这种缺点,已研制出的一种三层保暖内衣,采用多种纤维的多层结构,使皮肤和织物点状接触之间形成空气层,其保暖性好吸湿性极佳。此外,真丝面料也可以作为内衣织物,它不仅具有棉的舒适感,还有手感滑爽、导热系数低、冬暖夏凉的特性,是高档内衣用料。据研究表明,真丝内衣还具有保健作用,能加速血液循环,延缓衰老。针对现今人们对内衣时装化的要求,在满足基本舒适的前提下,选用特殊的材料,可达到更好的舒适性和外观性。而弹力真丝

第一章 服装设计概论

第一章服装设计概论 第一节服装设计基础知识 填空: 1.时装具有时间性、流行性、新颖性三方面特性 2.时装具有很强的时间性,被称为“时间的艺术”。 3.时装必须具有新颖性,新颖是时装的生命。 4.服装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侧重人的生理需要;时装则侧重审美性和艺术性,侧重人的心理需求。 5.服饰品大多具有实用功能和装饰美化的双重属性。 6.服饰,强调和侧重的是服饰品;服装强调和侧重的是衣服,这是服饰与服装的最重要的区别。 7.服装造型常常以它的外观总体轮廓代表其特征。 8.设计,是指设想和计划。 9.凡是设计都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都具有功能和审美两方面价值,都离不开材料和人的思维。 10.服装设计所遵循的准则是:功能、美观、合理。 11.创意服装不仅可以充分展示服装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名词解释: 1.服装:是指人们的衣着装束。它不仅包括了上衣和下装,也包括了鞋、帽、手套、袜子、领带等服饰品。 2.服装款式:是指构成一件衣服形象特征的具体组合形式。 3.服装造型是指占有一定空间的、立体的物体形象,以及创造这个立体形象的过程。 4.结构造型:是指通过裁剪和缝制等工艺手段,塑造立体的服装形象的过程和结果。 5.体态造型:是指运用构思和想象等设计手段,塑造立体的服装形象的过程和结果。 6.廓形:指服装正面或侧面的外观轮廓。 7.服装设计:就是构想一个制作服装的方案,并借助于材料和裁剪工艺,使构想实物化的过程。 8.服装创意:就是设计师以富于创造性的理念、借助于服装的材料和构成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9.款式图:就是指用线条勾画服装款式,无需勾画服装人体和着色。是服装设计和生产最快捷的方式只要勾画出款式图既可用于服装制作。 简答题: 1.流行性迎合了人们哪三种心理需求? 答:①求同心理(认为别人穿上好看,自己穿上也会美)②求齐心理(惟恐落后潮流,被人瞧不起)③求美心理(喜欢具有新鲜感的事物,认为新的就是美的) 2.服装和时装的区别和关系; 答:服装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侧重人的生理需要;时装则侧重审美性和艺术性,侧重人的心理需要。两者既相对,又统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补充,由此构成了服装的丰富多彩。

服装材料对舒适性的影响

服装材料对舒适性的影 响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服装材料对舒适性的影响 服装的舒适性就可理解为人内在的生理上的舒适性和心理上的舒适性。内在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等,它们都是由制作服装的材料性能所决定的;心理上的舒适性包括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其中很多外观性能也是由服装材料的性能所决定的。 服装的舒适性主要包括:热湿舒适性、接触舒适性和压力舒适性。 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是环境、服装、人体之间生物热力学的综合平衡,能满足人体生理状态的要求,为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运作创造良好条件,从而使人体保持舒适的感觉。对其主观评价可包括:吸湿,透湿,透气,保暖等性状。 接触舒适性是指服装在与人体皮肤接触时对织物的触觉舒适感,对突然变化的幅度要小,光滑且没有刺痒感。 服装压力舒适性是服装和人体皮肤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皮肤压力感觉的舒适范围,包括服装的尺寸合体性与运动的自由度等力学角度的舒适性,反映的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生理反应,主要与皮肤内的压力感受有关,并且可能联系痛感和触觉。根据作用形式可分为:重量压,束缚压,面压。 下面就服装材料对舒适性的影响做一简单介绍: Ⅰ.纤维性能 由于纤维种类及其结构形态的不同,因而纤维有着不同的性能,这些性能直接影响面的生产加工和服装的舒适性。 1.纤维细度

纤维的细度与纺织加工工艺及所制成的纱线和织物的性能有密切关系,较细的 纤维制成的衣料光泽好,手感较柔软,容易得到丰满蓬松的效果,可以制得轻薄织物,适于做夏季服装,但较细纤维制得的面料易起球。较粗纤维制得的织物粗犷、厚重,适于冬季服装。 丙纶纤维的舒适性功能开发丙纶纤维密度小,重量轻、耐磨、耐化学腐蚀,但染 色性能差,手感似蜡状。当丙纶单丝的纤度小于2.2dtex时感柔软,导汗性好, 静电器蓄低,这是由于聚丙烯大分子链本身不含极性基团,对水分子无亲和力, 故对水分子的扩散阻力小,因而水蒸汽分子易很快传递到织物的另一侧,并迅速 蒸发出去;另外,当聚丙烯纤维经超细化后,毛细管作用得以增强,且在拉伸成 丝时,原纤化的结果使纤维表面出现缺陷(沟槽、凹坑),这种不光滑的表面有利 于毛细水的吸附和传递。用丙纶超细纤维制成的服装轻便、籽适、热异率低、保 暖性好,适合于运动服、内衣、功能服装等。 2.纤维长度 除蚕丝外,纤维长度大都以mm为单位,天然纤维的长度决定于它们的品种和生 长条件,化学纤维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一般来说,纤维长度越长,成纱强度越高,服装坚牢度越好,长纤维纺纱可少加捻,制成的织物和服装手感柔软舒适;此外,纤维越长,纱上的纤维头端露出越少,因而服装外观光洁、毛羽少、不易起毛起 球。 3.纤维物理结构 (1)如多孔、皮芯、中空纤堆的开发。舒适功能性纤维要求纤维一方面吸湿 性好,另一方面吸水后不膨胀,且能迅速输离水分,水分不隐藏于纤维的表皮。 因此由海绵吸湿原理并利用化学纤维的疏水性,在纺织加工过程中,采用一种透 水性好的外皮包裹保护,从而得到一种皮芯微细孔结构的舒适功能性纤维。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