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化融合的建设思路和建议精编版

两化融合的建设思路和建议精编版

两化融合的建设思路和建议精编版
两化融合的建设思路和建议精编版

一、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思路

(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并不是要取代工业化

发达国家是先工业化后信息化,走的是一条从轻纺、加工制造、重化工业到服务业的传统发展道路。我国的能源、资源、人口、生态环境等条件,不允许我们照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我们不能像某些产业较为单一的国家或地区那样,完全脱离传统产业来实现信息化,否则就意味着揠苗助长;也不可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先实现工业化,待工业化完成后再过渡到信息化的模式,那样只会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发展距离越拉越大。我们只能根据本国国情,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通过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走跨越式发展道路。

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信息化与工业化对立起来。有了信息化,不等于不要工业化,不要各种物质的生产。我国的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是要靠工业、农业、科技等方方面面的整体推进,如果孤立起来片面强调信息化,信息化不融入其他领域,不对传统产业起催化、带动作用,我们建再好的网络,通信再发达,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离开了工业化之本,信息化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对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而言,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以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工业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将有力推动工业制造业的高技术化,为其生存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将极大地带动工业制造业的整体提升,加速

实现工业由大变强。同时,工业制造业基础的整体提升,也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驱动和物质基础。

(三)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有助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和跨国公司的并购浪潮的出现,以及国内需求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信息技术的渗透与融合,将在提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产业技术水平中发挥核心作用。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虽然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将增加30%的投资,但可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改善生产环境,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从而增加85%的经济效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就是要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点,努力提高能源、交通、原材料、机械等领域一批骨干企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劳动效率及产品和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使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市场空间,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促使工业由大变强,加速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升级。

(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保障综合国力持续增强

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工业、汽车、机械、装备制造业等工业产业,仍是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工业化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内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力量,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推进工业制造业的产

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为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以及实现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提供保障。

(五)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动力

当今世界,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通过注入新的技术,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焕发出新的活力。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又是以基础产业和传统产业为支撑发展起来的。能否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坚持技术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因此,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目前我国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自主装备能力急需增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需要增强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支撑水平。

(六)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求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

政府在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搞好电子政务建设,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二是制定好政策,引导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同时,也要发挥市场机制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的推进作用,尊重价值规律,促进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有机结合。

二、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议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一)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奠定基础

信息产业是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也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基础。因此,要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突出抓好结构调整,强化政策支持,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1.推动信息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推动结构优化升级。一是抓好核心基础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等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要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工艺制造、装备和材料的技术水平,提高关键工艺装备和基础材料的国产化程度,完善软件与集成电路的产业扶持政策。二是加强软硬件融合,优化产品结构。要促进软硬件上下游企业的协作,大力发展与硬件结合的嵌入式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鼓励在汽车、医疗、机械等领域发展大宗软硬融合产品。三是扶持优势企业发展,实施大公司战略,优化企业结构。要引导企业联合重组、优势互补,更加注重加强研发、资本运作、品牌建设和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发挥优势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纵向交流与合作,增强中小企业的配套协调能力。

2.着力提高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完善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加强自主创新、专利申请和标准制定的结合,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支持标准的制定,以标准促进信息产业的发

展,使信息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标准和信息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要继续落实国家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落实和完善政府采购和首购制度。

3.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节约资源、控制污染是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因此,要加强对电子信息产品的污染控制,根据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体系。要加大对《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贯彻执行力度,加快制定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和能耗标准,编制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目录。对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现对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加强废旧电子信息产品的回收利用,并从财政、税收上出台专项政策,对有毒有害物质替代材料和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进行扶持。

(二)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满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迫切

需要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信息服务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工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是推进电信业务向信息服务业的全面转型。推进电信业务创新,转变电信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为契机,创新业务和运营模式,完善服务产业链。推进计算机与其他信息

终端的普及和应用,积极发展固定宽带多媒体和移动多媒体信息服务,促进宽带业务的发展。

二是推进软件外包服务发展。抓住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发展的重要机遇,加快软件出口基地建设,力争在软件服务和现代商务流程外包等方面有所突破。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围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链,带动一批软件服务外包中小企业共同成长,加快我国软件外包服务业发展。

(三)构建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形成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支撑

随着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计算、通信等多种技术的融合,将信息空间与人们生活的物理空间集成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信息网络正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一个完善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搭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平台

发展各种行业软件、行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及面向行业的技术服务平台、公司,研制适合行业需求的各种信息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及成套产品,多种途径开展技术服务。建立与完善信息化技术服务体系,为行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引导行业内大企业联合建立服务全行业的共性信息技术应用平台,构建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体系;支持大企业内部的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部门独立出来,发展成为面向全行业服务的信息技术支持中心等。

(五)加快培育信息人才,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出新路子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能简单地以机械化、自动化代替劳动力资源,它应该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同不断培育相关人才、扩大就业领域二者互相促进的过程。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面临着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下,将世界上22%的人口全面带入小康社会的挑战。这就决定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必须处理好工业部门间的发展差异,处理好工业部门内部资本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走既能较好地体现现代化大生产的生产效率,又能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和较低成本优势的发展路子。

(六)制定政策,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体制保障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将带来一系列变革。从经济系统看,随着现代信息产业的发展,一些行业属于公共事业还是竞争性产业需要界定政策界限。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求出台设备更新投资政策等。从政治系统看,社会对政府工作的“开放性政务,规则化行政”的呼声越来越高。从社会系统看,成为焦点的是产业重组过程中的社会成本如何消化。这都需要通过制定政策形成协调机制,在通信市场监管、信息化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机制,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体制保障。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精)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欧阳中球 2010年,县委、县政府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点,围绕“工业倍增”行动计划,着力实施“621工程”,全县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加快、项目建设持续向好、园区活力持续增强、工业规模持续做大、经济质量持续提高。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5家,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48.26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增加值42.5亿元,同比增长30.05%。实交工业税金1.46亿元,同比增长49.8%。完成技改投资29.80亿元,同比增长37%;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1%。全年工业用电达2513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4.66%,表明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达到38.7%,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凸显。 2010年,我局再次帮助企业争取各级财政无偿投入奖励资金超过千万元,拉动了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我局的衡阳经济网成为全国百强经济网站和湖南省核心公共服务平台。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在连续两年获得市先进和省红旗单位的基础上,今年各项指标都非常扎实,有望再次获得先进。 2011年,县经济和信息化局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突出工业招商,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服务平台,确保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一、突出工业招商 衡阳县工业经济已经进入快车道,承接产业转移形势大好,但沿海产业转移具有阶段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所以要始终抓住工业招商这个牛鼻子,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产业转移、资源开发、技术改造等滚动发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确保重大工业项目梯次跟进。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调动乡镇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乡镇基地建设,推动界牌、石市、关市、井头、金兰、演陂、库宗、洪市、渣江等乡镇建立工业新区。协调抓好一批总投资过5000

两化融合建设总体情况

1、两化融合建设总体情况 1.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xx公司成立于x年x月,是新成立的化工生产企业,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企业生产和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公司建设期间,就注重引进先进的生产和管理体系,2013年底,公司建设完成xx生产装置,该生产装置采用了先进的DCS连续化生产控制系统,2014年底,公司建设完成xx生产装置,该生产装置采用了PLC控制系统。 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面,公司使用了用友财务软件,而且还建设了办公自动化(OA)管理系统,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2. 发展现状、总体目标、发展思路 2.1 发展现状 公司成长的过程就是两化融合的过程。在两化融合的实践中,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持续推进。 目前,公司建有标准化机房,现有的信息协同管理平台包括采购、加工制造、仓储管理、物流配送、财务、办公自动化等系统,涵盖了供应链上、中、下游和决策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了流程顺畅,数据精准和“三流”同步的目标。公司建立和健全了信息化建设和两化融合的制度和流程,为两化融合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两化融合已成为公司科学决策和高效运营的灵魂。 2.2 总体目标 长期以来,依靠资源、要素的低价格和生产能力的规模扩张从而获取低成本优势是我国企业成长的方式。但是近年来,这一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殆尽。再加上我国开始进入中速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减缓,行业竞争加剧,企业必须寻求新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众多企业的实践证明,两化融合是一个有效手段。 信息化建设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任重而道远,企业推动两化融合效果显现是一个漫长过程,在两化融合建设前期往往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而在短期内却无法获得明显的竞争力提升;只有在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阶段时,才会事先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xx公司两化融合的总体目标是:在信息化环境下不断变革创新,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2.3 发展思路 企业信息化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也是一项庞大而长期的系统工

国内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状与趋势 (1)发展现状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信息化战略计划,如法国的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德国的21 世纪信息社会计划等。随着这些计划的实施,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各个工业门类中去,对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技术融合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数控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敏捷制造技术等技术已经成熟,并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使设计、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在产品融合方面,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都含有电子信息技术成分。例如,在航天器(如卫星、宇宙飞船、火箭)、飞机、汽车、船舶中,都装备了电子仪器仪表;在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家电产品中,许多都采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传统家电到智能家电的转变;普通机床通过增加数控系统,就成为了数控机床,价值得到很大的提升。在业务融合方面,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资产管理系统(EAM)、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在工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减低了管理成本。在产业衍生方面,发达国家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催生出发达的ICT 产业,促进了与两化融合有关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如咨询业、会展业。 (2)发展趋势 在技术融合方面,信息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将不断增强。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正在加速朝着以计算机控制为主,以定制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为特征的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在产品融合方面,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将成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在业务融合方面,企业管理信息化将从信息系统相互独立向信息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方向发展,信息化将向上下游延伸,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在产业衍生方面,ICT 产业以及与两化融合有

两化融合贯标项目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贯标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并确保贯标不走形式,落到实处,实质性支撑两化融合创新工作的成效,需要确保本次贯标工作实现以下目标: 第一:推广并提升对两化深度融合的认识:认识到XXX企业战略及对未来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要,认识到信息化、互联网+环境下XXX企业所需要的新型能力;借助贯标机会,对主要创新部门、自动化部门开展两化融合相关培训,提升各环节的认识水平;积极争取两化融合及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各项专项资金的支持; 第二:建立有效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在XXX企业 范围内,策划并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明确XXX企业两化融合的范围与边界、两化融合的方针与目标,策划并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编写并协助审核通过两化融合管理手册,重点针对移动互联的两化融合的优秀做法及其他遴选出来的两化融合先进做法,协助相关业务环节形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等相关文档资料。 第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推进:根据XXX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目标要求,制订与之匹配的技术方案、进度安排、实施方案等,确保企业战略落地及实施。 第四: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试运行:在遴选出来的相关领域挖掘出XXX 企

业的新型能力,并划定贯标边界与范围推进管理体系的实施,完成体系试运行、内部审核、管理审核,根据审核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第五:对新型能力的打造成果进行监测与考评:根据贯标要求及贯标过程中明确的两化融合方针与目标,对相关的新型能力(如MES支撑下的数字化生产 管控能力)的打造效果进行测评和考核,确保达到贯标形成的短期的两化融合目标考核要求; 第六:确保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评定;通过与咨询机构、评定结构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本次贯标结果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 根据工信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及相关的评定规范,为确保贯标效果,本次贯标将建立以XXX公司总经理为最高管理者的两化融合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该组织在公司内部需要以正式文件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 1、两化融合领导小组 主要包括: 1)总经理,担任最高管理者 2)负责两化融合工作的副总经理,担任管理者代表,领导小组组长 3 )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根据确定的贯标范围,邀请相关部门的主管领导 担任本次贯标领导小组的副组长 2、两化融合工作小组 两化融合工作小组向两化融合领导小组汇报,主要成员包括: 1 )信息自动化运营部主任,工作小组组长,贯标项目总监,负责贯标项目

两化融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情况报告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情况 考虑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5年伊始,公司管理会议便讨论通过了《关于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决议》,组长由公司副董事长兼任,公司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了《2015年恒大电子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经过半年以来的努力,领导小组按照既定计划稳步实施,时至今日,公司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以下做详细汇报: 一、公司网站建设 众所周知,互联网在国内外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提高公司知名度,有利于产品推广和客户更方便的了解企业,我公司自成立初就建设和完善了自己的网站,并由专人进行维护更新,企业网站制作让企业信息通过互联网通达世界各个角落。企业通过互联网发布企业最新的商业信息,供全球检索,以此来宣传自己的企业,宣传企业的产品,宣传企业的服务,全面展示企业形象,并通过网络与各行各业进行交流、推销和合作,同时通过互联网寻找货源和新客户,我公司通过网络推广,将产品信息及时快捷的反馈给市场,实践证明这是业务拓展最节约最有效的方式。 二、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公司在整个厂区进行了全面的网络覆盖,并率先使用了百兆光宽带,实现了网络、数据的快速传输,为信息共享、内部联系、客户沟通和以及对行业信息的及时反馈应对提供了有力的网络保障。 三、数字化网络监控和红外线警报系统

我公司淘汰原有的模拟监控系统,重新上马新的数字视频网络监控系统,并配置红外监控联网设施,对整个厂区以及重要生产车间、原料库进行了有效监控,安保人员可以24小时对厂区情况进行清晰监控,特别是重要部门和重要车间部位进行红外线警报系统的布置,有效规避了企业可能产生的盗窃损失。 四、速达软件系统 考虑到发展对数据管理特别是进销存管理的需要,在2014年初公司上马了速达荣耀G3系统,以量化数据的形式改善进销存的业务流程,实现三者的无缝对接,帮助企业维护更为亲密的客户关系,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五、金蝶K/3ERP项目 公司在2015年10月引进上马了金蝶K/3ERP项目,公司建立一个以流程制造管理和标准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实现了以下目标: 1、建立一个从营销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生产管理到财务管理实现全面集成的系统; 2、财务上,满足日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求,并符合国家规范的财务规定; 3、规范库存管理,增加库存管理的透明度,降低库存成本,与财务有效集成; 4、规范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与财务的有效集成; 5、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对生产计划、进度、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料、工、费信息进行有效的跟踪和控制,并准确及时反映; 6、加强对生产成本与核算的管理,及时准确提供生产成本的动态信息;

两化融合基本情况、成效、主要内容、发展历程与阶段

发展历程和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客户响应速度、客户服务等因素已同传统的质量、革 新、功能化和成本列为企业竞争的必备要素。公司管理层认真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人是科技载体的重要思想,高度重视信息化管理进程,在战略高度上,统一和强化 公司信息化管理组织。在企业文化上提出“以营销委龙头,财务为核心,信息化委手段” 的发展方针,在公司内部全面贯彻集团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和毅力。 近年来菲时特集团在两化融合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达到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使企业运营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从集团信息化整体发展来 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启动阶段、发展阶段。下面我将做简要的介绍。 一、准备阶段(2009年-2010年) 人员准备:菲时特集团在2009年组织成立集团信息中心,招收了一批优秀的IT高新技术人才,分管南京与浙江两大生产基地信息化工作。 制度准备:公司内部确立了“以营销委龙头,财务为核心,信息化委手段”的发展方 针并由集团总经办牵头,规范了集团在信息化建设上的一系列操作职责。 基础资料准备:对公司经营的基础数据进行梳理工作和讨论工作,包括产品分类、产 品编码编制规则、客户资料、客户信息维护方式与分类等。 菲时特集团耗时一年规范了集团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制度、责任和基础信息管理方式, 为接下来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启动阶段(2011年-2012年) 在2011年7月份,菲时特集团展开分销系统的选型工作。通过与世界软件百强企业 SAGE软件公司合作,确立了公司信息化的首选方向并2011年11月份正式启动了SAGE 分销系统工程的实施工作。 三、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 SAGE工程实施成功后,公司又相继启动了集团中英文网站、昂捷SCM总代商系统、生产自动化包装线、渠道在线集成化服务平台等多个工程。在后文会做简要的介绍。

两化融合现状自评报告

两化融合现状自评报告 一、单位基本情况 有为電子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項目總投資972萬美元,實收資本為532萬美元,公司占地面積53000平方米。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科技化公司。主要銷售產品為網路通信元器件,主要產品為濾波器及變壓器;目前年產值達1.6億元人民幣,計畫年產值更可高達2.5億人民幣。產品主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企業內部實行先進的ERP—CRM—SCM資訊系統、同時運用SPC、QC七法、6S等先進質量手段來嚴格控制產品質量,積極打造“以人為本、唯才是用”的特色企業文化之路。且公司早於2002年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2005年公司又順利通過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加入“國際綠色通道”行列。 1.目前公司已導入TNN 12臺,不再使用人工測試,可提高產能、提升品質、節約人工成本、滿足市場及客戶需求; 2.目前已導入NCP 7臺,可自動檢驗產品的外觀以及包裝功能; 3.目前已導入TCP 6臺,可自動測試、檢驗外觀、包裝功能,防止人為的疏忽,將不良流入客戶端。 4. 產 品 系 列 工站 喷 码 镀 锡 清 洗 烘 烤 外 观 视 检 歪 斜 整 脚 平 整 度 整 脚 测 试 投 影 包 装 覆 盖 率24系列??????????90% GST系列??????????90% GS/40系列??????????80% 二、公司两化融合现状 1.公司两化融合建设总体情况 網絡變壓器流程圖

2.信息化系统介绍 a)ERP系统 b)Agentflow2.0流程入口網站模組 c)ESS系統 d)EIP 系統 e)GP 系統 f)SCM系統 g)WEB-MAIL h)HCP系統 三、公司两化融合重点应用介绍(围绕新型能力,详细介绍3-4个核心应用系统,如下) 1、ERP系统: (1)系统描述 (2)系统结构图 (3)系统功能 (4)应用截图 2、ESS系統: (1)系统描述 (2)系统结构图 (3)系统功能 (4)应用截图 3、GP系統: (1)系统描述 (2)系统结构图 (3)系统功能 (4)应用截图 4、GP系统: (1)系统描述 (2)系统结构图 (3)系统功能 (4)应用截图 5、SCM系统: (1)系统描述 (2)系统结构图 (3)系统功能 (4)应用截图 四、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 1、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概述: 为适应全球范围即将兴起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响应国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号召,推进公司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适应公司的战略目标要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新形势及创新发展路径探讨-2020年咨询师继续教育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加快促进形成新型制造体系,()面临创新和变革。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D.制造体系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2.经过“实践-理论-实践”多轮次循环,电子一所牵头起草的《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国家标准GB/T 23020,简称《评估规范》),于()正式发布。 A.2011年9月 B.2012年9月 C.2013年9月 D.2014年9月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3.我国两化融合发展具备显著的生态优势,具体是指()。①庞大的人才(用户)优势②丰富的系统性工程建设经验③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④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⑤全球最完备的互联网生态体系⑥领先的技术优势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4.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中的管理循环不包括步骤()。 A.策划 B.支持、实施与运行 C.实践 D.评测 E.改进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5.举旗定向,按照十九大精神()。 A.做好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和实施 B.健全开放协作的市场化服务体系 C.持续开展宣贯交流活动 D.加速关键亟需标准研制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6.2017年5月,《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总则和框架部分已于()完成国际标准立项。 A.ITU B.ISO C.IEEE D.IEC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7.《中国制造2025》强调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线,()是主攻方向。 A.两化融合、智能制造 B.智能制造、两化融合 C.两化融合、人工智能 D.信息化、两化融合 用户答案:[A] 得分:2.00 8.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是(),关键是(),核心是()。 A.制造能力的平台化,制造业企业全面数字化、网络化,人与机器智能的融合创新 B.人与机器智能的融合创新,制造能力的平台化,制造业企业全面数字化、网络化 C.制造业企业全面数字化、网络化,制造能力的平台化,人与机器智能的融合创新 D.制造业企业全面数字化、网络化,人与机器智能的融合创新,制造能力的平台化用户答案:[D] 得分:0.00 9.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三个一级指标的评估内容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 A.服务、运营、生产 B.制造、管理、运营 C.管理链、价值链、服务链 D.产品、企业管理、价值链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10.已发布/待发布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国家标准数量是()。 A.3 B.4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

从对信息化的意义建构角度理解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以上海烟草为例 1. 导言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理解与研究,提出本文的研究视角(Introduction),并提出本文不但提出了信息化意义建构,而且提出了共演的意义建构框架。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关于如何理解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学者与产业界专家进行了充分的解读,认为融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协同发展而不是简单集成,融合的最高境界是“意识不到信息化的存在”{计算机世界报, 2007 #2100}。但在理论上,对于什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还缺乏系统的分析和讨论,特别是怎样理解融合产生的过程,还缺乏微观层次的解释。本文从企业对信息化的意义建构角度讨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过程。意义建构(sensemaking)是组织的一项重要活动,组织通过理解其外部环境,产生对环境意义的理解,并在组织成员中交流与互动从而产生对外界环境的“集体理解”,并基于这种理解采取下一步行动{Isabella, 1990 #2101; Sackmann, 1991 #2102; Starbuck, 1988 #2103; Weick, 1993 #2104}。组织意义建构过程代表了组织对外界环境的认识过程。信息化对于工业企业而言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与环境互动,但不同的企业,以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对于信息化这一外部环境的意义建构过程是不同的。从企业层面出发,了解不同的阶段企业信息化意义建构的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的历史,找到融合的规律。本文以上海烟草为例,提出了一个共演的(Coevolution)的意义建构框架,解释了在信息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是怎样理解信息化,并进行信息化实施、融合的。最后对针对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过程模型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 2. 意义建构理论 ?明确本文研究的是组织层次的意义建构;详细解释什么是信息化的意义建构(提出信息化意义建构的一般模型,图0);解释从信息化意义的建构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对意义建构需要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意义建构过程,讨论:意义赋予、意义接受,单向与双向的意义建构,以及这些过程对于我们研究人员的意义。 意义建构是指组织理解外部环境,并将对环境的理解以文字等方式显性化,以此作为

两化融合信息化规划方案样本

山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两化融合信息化规划方案

目录 一、两化融合现状及基本状况 (4) 二、两化融合信息化规划 (6) 三、策划目及范畴 (7) 四、策划组织体系 (8) 1、领导组 (8) 2、工作组 (8) 五、策划准备与重要内容 (9) 六、策划详细内容与规定 (10) 1、策划输入 (10) a)两化融合目的 (10) b)煤机市场环境分析成果 (11) c)合用法律法规规定 (12) d)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对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规定 (12) e)外部技术发展趋势 (12) f)业务需求和目的 (12) g)技术、业务流程、组织构造现状 (13) h)数据开发运用现状 (14) i)基本条件和资源现状 (15) 2、策划输出 (16) a)满足策划输入所提出规定 (16) b)拟定业务流程与组织构造优化需求 (16)

c)拟定技术实现需求 (17) d)拟定运营维护需求 (20) e)拟定数据开发运用需求 (22) f)拟定基本条件和资源需求 (27) g)两化融合实行框架 (28)

前言 公司自1998年实行并运营MRPⅡ制造资源筹划系统以来,公司管理基本得到较好加强,公司管理水平得到较好提高,公司在销售和生产经营上对市场应变能力得到大大增强,有效减少了库存资金占用,合理运用了在制品状况,筹划更加精确且步调一致,生产效率明显提高。随着基本信息数据逐渐增长,通过加工有效数据为公司在产品报价、价格审批、库存状况分析、劳动生产效率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真实信息,为公司决策分析提供了有利工具。

一、两化融合现状及基本状况 山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为加强公司基本管理,公司领导层提出了2个切入点,一种是ISO9000原则在我公司引入,另一种就是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来强化基本管理工作,用外力对公司进行彻底改造。 通过广泛调研和市场调查,最后选定了运用MRPII系统提高公司内部管理水平。1998年与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厂信息中心订立了上马MRPII合同,开发有产品数据模块、库存模块、主生产筹划模块、车间控制模块、采购模块、销售模块、质量控制模块,增长了综合查询模块(自己编制)。重要是对公司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控制,该系统几乎涵盖了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 MRPII系统设计并实现了从了产品设计开始,由研究所将产品构造、工艺路线、材料定额及单台生产数量输入计算机,转筹划管理处进行MEPII筹划运算。由计算机在考虑库存和在制品状况后将所需生产零部件数量生成后,有筹划员进行调节通过计算机自动投放,使生产周期达到最短。在投放同步,生成原材料采购清单、毛坯采购清单、外购配套件采购清单,转有关采购部门进行采购,各采购部门可依照资金状况和库存状况进行品种和数量修改,下达给采购员进行采购。材料采购入库验收后,由库管员进行 单据计算机录入,在生产过程中依照生产部门打印领料票进行计算机出库,库存管理所有采用计算机控制,已无手工帐本,财务处按月对当月产生出入库单据进行材料稽核,保证库存精确性。 同步为各生产单位生产生产明细表、按工作地排序零件加工表、按材料品种排序下料筹划表等生产所需各种表格及清单,由筹划处进行打印下发。生产过程控制从产品投料、发料、加工过程、入库、出库全过程控制,无需手工单据流转,工人执行计算机自动生成加工票,按照加工票上所载内容进行加工,加工票上注明了开始加工时间、竣工时间、入库时间或下转工序名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科技、商务、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二、基本原则 (一)创新发展,塑造转型升级新动力。把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基点和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优先目标,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二)绿色发展,构建两型产业体系。把节能减排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三)智能发展,建立现代生产体系。把智能发展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长期努力的方向,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制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四)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深度融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进合力。切实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的良性互动,提升产业支撑和服务水平。注重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三、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到2015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取得重大突破,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得到充分有效应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骨干企业实现向综合集成应用的转变,研发设计创新能力、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成为领军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应用成本显著下降,信息化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一)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促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两化融合

两化深度融合的含义编辑 两化深度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更大的范围、更细的行业、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深的应用、更多的智能方面实现彼此交融。 两化深度融合的范围编辑 从范围来看,两化融合将向地市、区县、产业集群、园区等基层单位延伸。从行业来看,两化融合将从大类行业向各自细分行业扩展,并从工业扩展到生产性服务业。从领域来看,两化融合将从单个企业的信息化向产业链信息化延伸,从管理领域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节能减排、安全生产领域延伸。从层次来看,两化融合不只是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还将引发商业模式创新甚至商业革命,催生更多新兴业态。从应用来看,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在工业领域得到应用,企业信息化从单项应用向局部集成应用、全面集成应用发展。从智能来看,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将更高,涌现出一批“智慧企业”,“智慧行业”、“智慧产业”。 两化深度融合的意义编辑 如果说以前的两化融合只是把两种物质搅在一起,产生“混合物”,那么两化深度融合将是两种物质起化学反应,产生“化合物”。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 值得指出的是,两化深度融合是两化融合的继承和发展,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两化融合实践的基础上,在一些关键领域进行深化、提升。 两化深度融合的方向编辑 一、推进产品信息化 推进产品信息化,提高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一是发展智能家电、智能家具等智能家居产品,为打造“智慧家庭”奠定基础。发展变频家电、物联网家电,推广家电能耗管理系统,降低家电能耗,实现家电联网和远程控制;应用电子信息和自动控制技术,发展满足人体工程学的智能家具。 二是发展智能化的生产设备、机械装备。重点发展具有远程控制、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等功能的工程机械,发展类似工业机器人的无人驾驶、智能化工作的工程机械,发展网络化、具有协作能力的工程机械群。 三是发展智能化的交通工具,提高汽车电子、船舶电子、航空电子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提高汽车、船舶、飞机的信息技术含量,使之成为移动的信息终端。[1] 二、推进集成应用创新 大力发展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商务,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企业数据目录和交换体系,实现产品、项目、服务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集成,如ERP与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ES [2] 、生产设备和工位智能化联网管理系统DNC [2] 、生产数据及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系统MDC [2] 、制造过程文档管理系统PDM [2] 、工装及刀夹量具智能数据库管理系统Tracker [2] 、PLM等的集成。发展企业信息门户,实现企业多个信息系统的单一入口登录。鼓励企业通过信息化集成应用实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1] 三、产业集群两化融合 产业集群是在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领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开展调查研究,立足产业集群的共性需求、瓶颈问题和关键环节,找准切入点,开展试点示范,循序渐进地推进产业集群两化融合。支持一批面向产业集群、市场化运作的两化融合服务平台,采用“政府补一点,平台让一点,企业出一点”的方式,降低集群内中小企业使用两化融合服务平台的门槛。地方各级信息化推进部门和中

两化融合汇报材料

东煤公司“两化融合”示范矿井建设 汇报材料 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一日

东煤公司“两化融合”示范矿井建设汇报材料 一、东煤公司概况 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至今已有80年开采史,1998年4月改制,市国资委直管,现为太原市唯一的大型地方国有重点“煤炭—电力”一体化企业。 公司现在拥有七对矿井,核定总产能为615万吨/年;员工43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800多人。 东煤公司柳树渠井是公司主要生产矿井,生产能力150万吨/年。斜井开拓,属低瓦斯矿井,主采的15#煤层易自燃,煤尘具有爆炸性。通风方式为分区机械抽出式通风,主提升为强力皮带运输,材料副斜井采用串车提升,乘人斜井采用架空乘人装置,大巷采用10吨电机车、3吨底卸矿车运输。主要生产区域现分布在五、七采区,开采水平为750水平。 二、“两化融合”建设情况 东煤公司在2007年初,就制定了《东山煤矿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在2010年5月,由太原罗克佳华再次制定了《东山煤矿四效合一整体规划方案》。近五年来,陆续建设了千兆井下工业以太环网、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顶板监测系统、井下广播系统、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主皮带集中控制系统、电力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十多个子系统,并对各子系统进行了综合集成。配合公司全面实现综采综掘和主提升机、主通风机等大规模的机械化改造,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有效融合,提升了

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现将公司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1、首先,为推进东煤公司信息化建设及“两化融合”工作 的顺利开展,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领导组:组长:张鸿恩 常务副组长:赵智 副组长:马积福侯敬平杨劲松 成员:焦保国武福拴宁政权杨恩忠 刘全旺赵建敏桑万忠 为了切实加快推进信息化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信息监控中心,信息监控中心由总工程师直接领导。 2、积极建设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1)、数据传输系统 为满足矿井数字信息系统传输的要求,设计安装1000M工业以太环网,系统传输平台设计为工业以太环网+现场总线的方式,井下设计一个1000M环网,负责传输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井下电网监控系统、无线通讯系统、工业电视监控等子系统。通过矿井工业以太环网的建设,将矿井各环节系统的设备工作状态信息、生产信息、安全信息实时传递到矿井生产安全调度指挥中心,为矿井的数字化矿山系统提供一个高速、安全、可靠的信息传输平台,为公司领导的指挥和管理提供充分的、实时的信息依据,为矿井建设先进的管控一体化平台提供基础平台。

两化融合贯标项目实施方案

两化融合贯标项目实施方案 (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两化融合贯标项目实施方案 1.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目标 为了确保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并确保贯标不走形式,落到实处,实质性支撑两化融合创新工作的成效,需要确保本次贯标工作实现以下目标: 第一:推广并提升对两化深度融合的认识:认识到XXX企业战略及对未来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要,认识到信息化、互联网+环境下XXX企业所需要的新型能力;借助贯标机会,对主要创新部门、自动化部门开展两化融合相关培训,提升各环节的认识水平;积极争取两化融合及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各项专项资金的支持; 第二:建立有效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在XXX企业范围内,策划并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明确XXX企业两化融合的范围与边界、两化融合的方针与目标,策划并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编写并协助审核通过两化融合管理手册,重点针对移动互联的两化融合的优秀做法及其他遴选出来的两化融合先进做法,协助相关业务环节形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等相关文档资料。 第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推进:根据XXX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目标要求,制订与之匹配的技术方案、进度安排、实施方案等,确保企业战略落地及实施。 第四: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试运行:在遴选出来的相关领域挖掘出XXX企业的新型能力,并划定贯标边界与范围推进管理体系的实施,完成体系试运行、内部审核、管理审核,根据审核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第五:对新型能力的打造成果进行监测与考评:根据贯标要求及贯标过程中明确的两化融合方针与目标,对相关的新型能力(如MES支撑下的数字化生产管控能力)的打造效果进行测评和考核,确保达到贯标形成的短期的两化融合目标考核要求; 第六:确保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评定;通过与咨询机构、评定结构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本次贯标结果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 2.公司两化融合贯标组织及主要参与部门 根据工信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及相关的评定规范,为确保贯标效果,本次贯标将建立以XXX公司总经理为最高管理者的两化融合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该组织在公司内部需要以正式文件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 1、两化融合领导小组 主要包括:

两化融合和信息化相关概念及关系

1引言 从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到2008年十一届全国人大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国家对信息化越来越重视,对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认识越来越深刻。近年来两化融合也成为信息化领域理论和政策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信息化和两化融合相关的概念较多,比如信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泛在网络、新型工业化等,对这些概念及其关系认识的不清晰、不统一,往往造成相关人员的研究和讨论没有共同的基础,从而对理论研究、政策制定以及政策实施造成一定不利影响。本文以业界相关成果为基础,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研究,对信息化和两化融合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关系辨析,希望能有助于形成统一认识,能对今后的研究有所裨益。 2信息化和两化融合相关概念 2.1信息化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扩大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应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等领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上述概念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是信息化的基本手段,扩大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应用是信息化的核心工作,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是信息化的最终目的。 2.2信息产业 通常认为,信息产业(又称ICT产业)是指国民经济活动中,为经济发展和公共社会需求,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从事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以信息及其设备、设施等产品为主要产出,生产信息产品和提供信息服务的各个部门的集合。广义的信息产业包括信息相关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并且涉及电子等元器件和设备制造、软件和电信服务、广播电视服务、新闻媒体、图书音像出版等行业。 2.3信息服务业 通常认为信息服务业是指从事信息生成、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利用,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或服务的行业。从提供服务的方式来划分,信息服务业可以划分为传统、现代两大类。传统信息服务业是以印刷文本为主要手段提供服务,如传统的档案、图书馆、文献情报等。现代信息服务业是依托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服务,如电信、广电、在线数据库等。按是否要借助通信网络分,可将我国信息服务业分为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非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以及计算机与软件服务三大类。 2.4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属于服务业,但与对服务业的定义和行业范围认识不同,关于到底什么是现代服务业,哪些行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目前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存在多种观点,大致分为两类,一种认为新兴服务业才 两化融合和信息化相关概念及关系李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博士 摘要近年来,信息化和两化融合成为理论和政策研究的一大热点和重点,为进一步促进业界对相关概念及其关系形成更加一致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梳理,这些概念包括信息化、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区信息化、无线城市、泛在网络、工业化、新型工业化、两化融合,在此基础上对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辨析。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 6 ··

两化融合经验交流会心得报告

全区两化融合经验交流会心得报告 现代工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来说已经至关重要,不仅衡量着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发展状况,更在根本上影响着企业的产业结构,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信息化的工业是没有前景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依靠信息化带动产业化,通过产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推进与促进企业的两化融合与信息化建设,在一些城市寻找试点企业,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验,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全国范围内开展两化融合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为今后进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下面就以神化宁煤集团以及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在两化融合方面取得的成效做一简单介绍: 一、神化宁煤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及成效 集团自组建以来,信息化建设一直受到集团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了董事长挂帅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决策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事宜,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构,信息化主管部门,投资计划管理部门以及实施部门,各部门之间分工清晰、流程合理,保障了“两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信息技术中心拥有管理、建设和运行维护队伍共计285人,集团在信息化方面投资共5.9亿元:其中基础网络1.6亿元,应用系统1.1亿元,数字化矿山3.2亿元。 (一)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经过十年的建设,由大武口、石嘴山、宁东3个光传输网络与集团银川本部核心网络互连,形成了主干传输带宽10G的集团城域网,覆盖集团所有的单位。互联网统一由银川出口,带宽为400M;建设了以NGN软交换设备为核心的通信网路系统,支持三万线用户,目前拥有用户14539户;建设了以银川总部为主会场,共29个分会场、20套IP桌面终端构成的50点的视频会议系统,成为集团公司生产指挥、安全调度、培训教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管理办法(试行)》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管理办法 (试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4年12月15日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评定管理组织 (1) 3 评定机构要求 (1) 4 评定人员要求 (2) 5 评定管理平台 (2) 6 评定程序 (3) 6.1 初次评定 (3) 6.1.1 受理评定申请 (3) 6.1.2 制定评估审核计划 (3) 6.1.3 实施评估审核 (4) 6.1.4 形成评估审核报告 (5) 6.1.5 不符合项的纠正和纠正措施验证 (6) 6.1.6 给出评定结论 (6) 6.1.7 评定决定 (7) 6.2 监督审核 (7) 6.3 再评定 (8) 7 评定证书 (9) 7.1 评定证书的有效期 (9) 7.2 评定证书要求 (9) 7.3 评定证书的暂停 (9) 7.4 评定证书的撤销 (10) 7.5 评定证书的变更 (10) 7.6 评定证书的使用 (11) 8 监督与管理 (11) 8.1 信息保留与公开 (11) 8.2 申诉、投诉、举报及处理 (11) 8.3 评定机构与评定人员信用等级管理 (12) 8.4 抽查与复核 (12) 9 其他 (12) 10 附则 (12)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管理办法(试行) 1 适用范围 1.1 本办法用于规范对企业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工信部公告〔2014〕3号)建立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开展的评定活动。 1.2 本办法明确了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立、运行及其绩效的评定和监督要求,强化评定过程管理。 1.3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工作应遵循“自愿、独立、公开、公正”的原则。 2 评定管理组织 2.1 设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专家委员会(简称评定专家委员会),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工作提供指导和咨询,作出专家结论。评定专家委员会设在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联盟。 2.2 设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工作委员会(简称评定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管理、协调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工作,制订完善评定工作细则、流程和方法,管理评定机构及评定人员等。评定工作委员会设在中国两化融合咨询服务联盟,接受联盟指导委员会和联盟理事会的指导,其日常工作由联盟秘书处承担。 3 评定机构要求 3.1 评定工作委员会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评定机构从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活动。 3.2 评定机构应建立并有效运行评定工作体系,完善评定监督和责任机制,以确保从事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活动符合本办法的规定。 3.3 坚持咨询与评定分离原则,禁止评定机构为其利益相关方提供评定服务。 3.4 评定机构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如下: 1)有固定的办工场所和必要的设施; 2)有10名以上符合条件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专职评定人员。 3.5 评定机构至少应公开以下信息: 1)可开展评定的主要业务范围; 2)评定机构授予、保持、变更、暂停或撤销评定及其证书等环节的程序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