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市场研究报告

2003年11月16日

目录

1.白细胞减少症概述

1.1 白细胞减少症的概念及其诊断标准

1.2 白细胞减少症的流行病学现状

1.3 目前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治疗情况

2.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的市场现状

2.1 国外已上市的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及其市场现状

2.2 国内已上市的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及其市场现状

3.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的研发现状

3.1 国外研发现状

3.2 国内研发现状

4.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在我国的发展方向

5. 参考文献

1.白细胞减少症概述

人体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部分组成,它们在体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共同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其中白细胞是一种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的白细胞数为4×109/L~10×109/L,平均为7×109/L。

血液中的白细胞分为颗粒细胞与无颗粒细胞两种,颗粒细胞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噬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它们在白细胞总数中所占比例如下所示:

中性粒细胞50%~70%

颗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7%

嗜碱性粒细胞0%~1%

单核细胞2%~8%

无颗粒细胞

淋巴细胞20%~40%

1.1 白细胞减少症的概念及诊断标准

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持续低于4×109/L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其中主要是粒细胞减少。当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时,称粒细胞减少症。减少至低于0.5×109/L时,称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总数的生理变动范围很大。剧烈运动、进食、情绪激动等均可引起白细胞总数生理性升高。每日下午两时左右白细胞总数较多,临晨较低,这主要是与中性粒细胞的昼夜周期性变化有关。女性在月经、妊娠和分娩时白细胞均有所增加。白细胞总数减少主要见于一些病理状态下,如某些传染性疾病(伤寒、流感、麻疹、粟粒性结核等),放射性损害、化学品中毒、脾功能亢进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见白细胞总数减少,其中由药物引起者最常见,表1-1列出了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常用药物:

表1-1 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常用药物

类别药物

抗癌药氮芥、马利兰、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氨甲喋呤、阿糖胞苷、氟脲嘧啶、噻替哌、柔红霉素、阿霉素

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安替比林、保泰松、安乃近、消炎痛

抗甲状腺药硫氧嘧啶类、他巴唑、甲亢平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三甲双酮、巴比妥类

磺胺类磺胺噻唑、磺胺嘧啶、长效磺胺、磺胺异恶唑

抗生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

抗结核药异烟肼、异烟腙、对氨水杨酸、氨硫脲(TBI)利福平

抗疟药奎宁、扑疟奎啉、伯氨奎啉

抗组织氨药苯海拉明、吡立苯沙明(扑敏宁)

抗糖尿病药甲苯磺丁脲(D860)、氯磺丙脲

心血管病药普鲁卡因酰胺、心得安、甲基多巴、利血平、奎尼丁

利尿药汞利尿剂、利尿酸、乙酰唑胺、氢氯噻唑

其他吩噻嗪、铋、锑、有机砷、山道年、青霉胺

白细胞减少症起病较缓慢,少数患者可无症状,检查血象时才被发现。多数患者有非特异性

症状,如乏力、纳差、体力减退,并有易感染倾向。是否合并感染视粒细胞减少程度。感染部位以肺、尿路、皮肤等多见。

白细胞减少症的实验室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血象:白细胞计数多在2~4×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正常。(2)骨髓象:一般正常,典型患者呈粒系增生不良或成熟障碍。有的粒细胞有空泡、中毒颗粒及核固缩等退行性变。骨髓象除了解粒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外,还可明确有无肿瘤细胞转移。(3)粒细胞边缘池的检查:方法有几种,如用同位素DF32P标记自身中性粒细胞进行检查,结果确切,但受条件限制,难广泛开展。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mg,中性粒细胞从边缘池进入循环池,持续20~30分钟,正常时中性粒细胞升高一般不超过1.5~2.0×109/L,若超过或增加一倍,提示粒细胞减少可能由边缘池粒细胞增多引起。(4)粒细胞储备的检查:方法是通过注射或口服促骨髓释放粒细胞的制品,如内毒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测定用药前后粒细胞上升情况,以了解骨髓的储备功能。常用的方法有口服强的松40mg,5小时后查外周血,若中性粒细胞升高值超过2×109/L,或静脉注射氢化考的松200mg,3~4小时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值超过5×109/L,则提示骨髓储备功能良好。反之考虑骨髓储备功能减低。(5)白细胞凝集试验和血溶菌酶及溶菌酶指数:是检测是否有粒细胞破坏过多的方法,但有假阳性出现。

由于白细胞生理性变异较大,必须反复定期复查血象方能确定有无白细胞减少症。尤其要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服药史、化学品或放射线接触史、感染史等。阳性体征的发现(如肿瘤、感染和肝脾大等)有助于寻找病因。

1.2 白细胞减少症的流行病学现状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化疗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的原因是化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破坏正常细胞。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其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现全球为此而接受放化疗患者数超过1000万人,其中,接近40%肿瘤化疗患者发生中性白细胞减少症。2001年,美国接受化疗的患者约有140万,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癌症治疗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1.3 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治疗情况

白细胞减少症的治疗首先应仔细查找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然后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因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

(2)病人应该隔离在单人病房,条件允许时住进无菌层流病室,做好消毒隔离。

(3)合理使用抗生素,用药时间不宜过短,待体温正常,感染控制,粒细胞开始上升一周后,方可停药。

(4)肾上腺皮质激素适用于免疫型粒细胞缺乏患者,并可改善全身中毒症状。

(5)粒细胞输住:适用于粒细胞持续在极低水平并伴有严重感染者。

(6)促白细胞生成药物治疗:

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在病因治疗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观察是否有使白细胞回升效果,切勿认为药物越多越好,而同时使用数种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骨髓释放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当粒细胞减少是因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时,有较好且持久的疗效。其中应用较广、作用比较确切的是重组集落刺激因子类药物,对预防和治疗这类肿瘤化疗患者相关的中性白细胞减少副反应十分有效。表1-2列出了常见的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的用法用量及其功效主治。

(7)全身支持治疗:加强营养,补充液体,保证足够热量。

(8)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本病,侧重于整体调节,认为本病初期多是气血两虚脾气亏虚为主,晚期伤及肝肾,

导致肾阴虚,肾阳虚或阴阳两虚,总以脾胃肝肾亏损为本。临床以补脾益肾,益气补肾活血等方法治疗白细胞减少,一般一到两周即可见效,而且有药效持久,无不良反反应及副作用的优点,通过临床及实验研究,有些中药具有明显的升提白细胞的作用。如党参、黄芪、虎杖、茜草根、紫河车、山甲、石苇、鹿角霜、五味子等。

表1-2

药名用法用量功效与主治

维生素B4 片剂10毫克、25毫克。口服20-60毫克/日,分3次服对白细胞增生有促进作用,用于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疗效较好。

益康升血肽注射剂,2-4ml/次,每日肌肉注射1次。可促进骨髓造血机能,升高白细胞。用于各种肿瘤患者因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升白欣注射剂:25单位,50单位。肌肉或皮下注射,首次注射25单位,以后视病情3-5日注射一次,每次50单位,五次为一疗程。可显著促进人体白细胞增多,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用于因放化疗或各种疾病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氨肽素片剂,0.2g。口服,成人,1g/次,小儿酢减。促进白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释放,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用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鲨肝醇片剂25毫克、50毫克,口服50-150毫克/日,分3次服有增加粒细胞数量作用,能升高因放疗而降低的巨核细胞及粒细胞数。对放射线和化疗药物所引起的血象抑制具有拮抗作用,用于防治化疗、苯中毒及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肌苷片剂0.2克。口服0.2-0.4克/次,3-4次/日。用于放射线、抗癌药及其他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并可用于急慢性肝炎心肌梗塞等。

茴香烯(升白宁、茴香脑)肠溶胶丸:每粒150mg。口服,成人,每次450mg,2-3次/日。可促进骨髓中成热白细胞进入周周围血腋,由于机体的反馈作用亦可促进骨髓细胞加速成熟和释放,使骨髓细胞呈现活跃状态,因此能减轻白细胞下降,促进白细胞恢复。适用于因肿瘤化疗或放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以及其它原因所致白细胞减少症。

少数病人有一过性胃肠反应,如口干、纳差、恶心、胃部不适等。

小檗胺(升白安)片剂:25mg,50mg。口服:50mg/次,3次、日。本品有刺激造血功能及提升末梢血中白细胞的作用,其不仅对抗癌药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一定治疗作用,而且对环磷酰胺的抗癌疗效有相加作用。另外本品尚有抗结核菌、防治矽肺和免疫等作用。临床适用于放疗或化疗以及苯作业放射性物质、药物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与化疗或放疗同时使用,有保护骨髓、防止白细胞减少,保证化疗和放疗顺利进行等效果。

服用后个别患者有轻度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核苷酸片剂:100mg。口服,100-200mg/次,3次/日。本品为合成核糖核酸的基本物质,能刺激白细胞增生。临床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应注意本品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稳定,在酸性溶液易破坏。

利血生片剂10毫克。口服20毫克/次,3次/日。用于防治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对再生性障碍性贫血也有一定的疗效。

白血生片剂,100mg。口服,200-300mg/次,3-4次/日有促进白细胞增生作用。用于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皮下注射5~10μg/kg,4~6小时达血浓高峰,高于10μg/kg,血浓可维持16小时。

静静滴注(60μg/kg,20~30分滴完),t1/2为0.75~7.2小时。能促进中性粒细胞成熟;刺激成熟的粒细胞从骨髓释出;增强中性粒细胞趋化及吞噬功能。对巨噬细胞、巨核细胞影响很小。用于肿瘤化疗、放疗引起骨髓抑制,也用于自体骨髓移值。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再生不良和爱滋病也有应用。可升高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发生率。患者耐受良好,略有轻度骨骼疼痛,长期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应在化疗药物应用前或后24小时应用。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静脉注射,t1/2α为5~15分,t1/2β为1~9小时。皮下注射10μg/kg,t1/2为2.9小时。在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有合成。它与白细胞介素3共同作用于多向干细胞和多向祖细胞等细胞分化较原始部位,因此可刺激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巨核细胞等多种细胞的集落形成和增生。对红细胞增生也有间接影响。对成熟中性粒细胞可增加其吞噬功能和细胞毒性作用,但降低其能动性。用同G-CSF,也可用于血小板减少症。不良反应有皮疹、发热、骨及肌肉疼痛、皮下注射部位红斑。首次静脉滴注时可出现潮红、低血压、呼吸急促、呕吐等症状,应以吸氧及输液处理。

千金藤素片剂,每片20mg。口服每次20mg,3次/日,每疗程1-2月。可促进骨髓组织增生,从而产生升白细胞作用。可使外周白细胞增多,动物实验发现,可明显预防丝裂霉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但不抑制丝裂霉素的抗癌作用。用于因肿瘤放化疗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升白新胶囊剂:每胶囊200mg。微粒胶囊,每胶囊50mg。口服,每次200mg(胶囊),50mg(微粒胶囊),3次/日。具有升高白细胞和预防白细胞减少的作用,这可能与其促进骨髓增生有关。用于防治肿瘤患者因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用药后白细胞持续上升。茜草双酯片剂:每片100mg。口服,成人,每次400mg,一日2次;小儿,每次15-20mg/kg。一日3次。具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小数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并能防治环磷酰胺引起的犬白细胞减少症。用于防治因肿瘤放化疗及苯中毒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于与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4等尚有协同作用。

甘露聚糖肽口服液:10ml,10mg/支。口服,成人每日2次,每次10ml。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激活吞噬细胞,升高外周白细胞的作用,能提高骨髓造血机能和机体应激能力。用于白细胞减少症,作为肿瘤治疗的辅助治疗,减轻放化疗对造血系统的毒副作用和胃肠道反应。

苦参注射液注射液,2ml:200mg。每日一次,每次400-600mg。用于肿瘤放化疗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2.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市场现状

2.1 已上市的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

2.1.1国外已上市的主要升白细胞药物及生产厂商

到目前为止,国外已上市得升白细胞类药物仅限于重组集落刺激因子类药物,这一类药物是1991年首次获准进入临床应用的,它们主要包括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类(G-CSF)和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类(GM-CSF)两类药物,其中尤以前者上市最早、研究最多、应用亦最广泛。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类药物主要有非格司亭(fil-grastim),如安进公司和罗氏公司的商标名药Neu-pogen、麒麟啤酒公司的商标名药Gran等,以及来格司亭(1enograstim)如安万特公司的商标名药Granocyte等,两者差异在于表达和生产方法不同所致结构是否带有糖链,而它们刺激骨髓增加中性白细胞数量及其功能模式则无区别。但出于作用强度及其给药便利等因素,非格司亭的实际临床应用相对更为普及,其各商标名药的全球总销售额约为16亿美元,而来格司亭各商标名药的相应市值仅在1亿美元左右。

同样,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类药物也因表达和生产方法关系而有沙格司亭(sargramostim) 和莫拉司亭(molgramostim)之分,其中前者由Immunex 公司开发和生产,商标名为Leukine。值得注意的是,安进公司还于2002年4月上市了一个聚乙二醇化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类药物培非格司亭(pegfilgras- tim),它在欧美的商标名分别为Neupopeg 和Neulasta。培非格司亭是非格司亭与聚乙二醇经共价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分子,其最大特点在于半衰期延长且清除延缓,故可有效减少给药次数,而它的毒性和副反应则未提高,其2002年上市当年仅半年时间就已获得了全球销售额4.64亿美元的佳绩,市场前景甚好。

2.1.2国内已上市的主要升白细胞的药物及厂商

国内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主要集中在对G-CSF与GM-CSF的仿制药品,以及一些其他药物。见表2-1。

表2-1 国内已上市的升白药物列表

商品名成分生产企业

惠尔血G-CSF 麒麟鲲鹏(中国)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格拉诺赛特G-CSF 中外制药株社会社

生白能GM-CSF 先灵葆雅

吉粒芬G-CSF 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特尔立GM-CSF 厦门特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金磊赛强G-CSF 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生白素-黑龙江飞峡制药工业有限公司

升白欣促进白细胞增多素长春天诚药业公司

赛格力G-CSF 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促粒素G-CSF 北海中美合资方舟基因重组制药有限公司

灵杆菌素现代生物技术经发酵培养,分离纯化后冷冻干燥而得四川德阳华康药业

洁欣-苏州中凯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益康升血肽低分子肽, 氨基酸, 矿物质贵州益康制药有限公司

盐酸小檗胺小檗属(berberis)植物根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硷-

氨肽素-重庆必扬制药有限公司-

核苷酸核苷酸-

肌苷肌苷武汉第二制药厂

利血生噻唑啉乙酯中外合资镇江吉贝尔药业有限公司

白血生6一氨基嘌呤磷酸盐-

鲨肝醇α-正十八碳甘油醚重庆科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千金藤素为千金藤属植物中分离出的一种生物碱四川广松制药有限公司

茴香烯-已经被停止生产

茜草双酯中药茜草有效成分茜草酸的化学合成衍生物山东方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甘露聚糖肽甘露聚糖肽青岛国风集团华阳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苦参注射液苦参提取物宁夏沙赛制药有限公司

2.2.1 国外已上市的主要升白细胞药物的市场现状

重组集落刺激因子类药物对预防和治疗肿瘤引起的中性白细胞减少症十分有效,所以它们业已成为肿瘤化疗标准支援疗法之一并已达到年值20亿美元以上规模。安进公司的Neupogen从上市后一直表现不俗,2002年其销售业绩为13.80亿美元,占安进公司2002年所有产品销售额的25%,其另外一个产品Neulasta也用于化疗引起的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当年销售业绩为4.64亿美元,占安进公司2002年所有销售业绩的8%。

2.2.2 国内已上市的主要升白细胞药物的市场现状

相对于国外升白细胞药物市场上G-CSF一支独秀,国内的升白细胞药物市场较多元化,但仍以G-CSF的制剂品为主,据对2000年中国8大城市(哈尔滨、北京、天津、西安、济南、南京、武汉、广州))升白细胞类部分品牌药品市场分析可见,升白类药品的品牌产品共计30个,下列12个品种已占领一定的市场,占到总市场的81.7%,其中惠尔血、吉粒芬、格拉诺赛特三个品牌的市场份额位居前列。见图2-2。

图2-2 2000年中国8大城市升白类品牌药品市场份额

在国内所有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中,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的有两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肌苷。

3.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的研发现状

3.1 国外研发现状

目前的国际市场上,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除了重组集落刺激因子类药物(G-CSF 与GM-CSF)外,尚无其它种类的新型药物出现,而且从所能检索到的资料来看,并没有处于临床前以及临床研究的药物。

3.2 国内研发现状

归结起来,近年来我国批准的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基本上都是国外已有药物的仿制药,仅是在剂型上作了一些改进,而且新药的品种很有限,西药仅限于G-CSF与GM-CSF药物。这表明我国厂商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的开发和投入都明显不足,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市场尚待进一步开发。

4.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的发展方向

发展价廉效佳的升白细胞药中药制剂

鉴于目前国内市场上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药物的现状:药物种类少,主要集中在西药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仿制品上,缺乏其它种类的药物与之竞争。而白细胞减少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目前中西医对其研究也比较多,并取得了进展,但由于西药传统升白药效果不佳,而一些新兴的西药如惠尔血等价格昂贵,距国内临床广泛应用尚有一段距离,故研究开发出价廉效佳的中成药制剂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但在这之前的相当长的时间内,西药仍将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表4-1列出了一些升白细胞药物的价格。

表4-1 常用升白药的价格比较

商品名规格零售价(元)

惠尔血75ug/0.3ml,0.3ml/支562.00

格拉诺赛特100 ug/支624.00

特而立75 μg/瓶224.00

生白素50u/支170.40

升白欣50u/支196.40

灵杆菌素50u/支205.00

促粒素300 ug/支1245.00

5.参考文献

1. https://www.doczj.com/doc/de5561271.html,/literature/clinic/diseases/06/0602004.html

2. https://www.doczj.com/doc/de5561271.html,/pic/30/11/45/004.htm

3. https://www.doczj.com/doc/de5561271.html,/HTML/001/005/019/28030.htm

4. https://www.doczj.com/doc/de5561271.html,/index36.htm

5. https://www.doczj.com/doc/de5561271.html,/lcyx/lkx/xybx/444.htm

6. https://www.doczj.com/doc/de5561271.html,/search/drug/find.asp?dsort=jb

7. https://www.doczj.com/doc/de5561271.html,/manual/section_11/11-135/a1.html

8. https://www.doczj.com/doc/de5561271.html,/hnyyzl/PWD/yjggshowpwd.asp?PAGE=202

9. https://www.doczj.com/doc/de5561271.html,/news-s/03/2003-08-22/00061910.html

10. https://www.doczj.com/doc/de5561271.html,/pic/10/11/21/15/index0001.html

11. https://www.doczj.com/doc/de5561271.html,/shichangsaomiao/view_news.jsp?contentid=33171

12. https://www.doczj.com/doc/de5561271.html,/shichangsaomiao/view_news.jsp?contentid=3518

最快增加白细胞的食物和药物

最快增加白细胞的食物和药物 白细胞也称白血球。血液中的一类细胞。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白细胞的单位:个/升(个/L):(单位为*10^9个/L) 它的正常值范围(1)成人为4.0~10.0(2)新生儿为15~20(3)6个月~2岁为11~12(4)4~14岁为8. 白细胞临床诊断意义:(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 (2)减少: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病毒感染;免疫系统衰弱;放化疗的影响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是:淋巴细胞,嗜碱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细胞。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 (1)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活动的能力,是机体对抗入侵病菌,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的最重要的防卫系统。当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时,机体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嗜酸性粒细胞具有趋化性,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并能对抗组织胺等致炎因子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中有嗜碱性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与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抗原-抗体反应时释放出来。 (2)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淋巴细胞则为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而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成年人白细胞数为每立方毫米5000~9000单位,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50~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占0.005~0.01,单核细胞占0.03~0.08,淋巴细胞占 0.20~0.40。幼儿血液中白细胞数高于成年人。不同生理状态(如妊娠期)会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变化。有炎症时,血中的白细胞数明显增加。各类白细胞的防御保护作用各不相同。

白细胞低的治疗方法.doc

白细胞低的治疗方法 白细胞低的治疗方法 (1)理疗 中医理疗 白细胞减少症(leucopenia)为常见的血液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 109/L时。该病起病多缓慢,症状较轻,常见乏力、心悸、头晕、低热、咽炎或粘膜溃疡、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畏寒腰酸等,易患感冒等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若白细胞减少症由感染所致者,则见高热,恶寒,周身酸痛等症状。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 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 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sis),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头痛、关节痛、极度乏力出现,严重者有吞咽困难、谵语或昏迷,可在数日内死亡。 粒细胞缺乏症为白细胞减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的表现,两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可一并论述。白细胞减少症临床可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多见;后者多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或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在中国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良好,粒细胞缺乏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年龄较大或有其他脏

器疾患的病人,病死率仍然较高。白细胞减少症中医学中无相同病名,据其症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表现当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中医学认为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其中与脾、肾两脏的关系尤为密切。本虚(即脾肾两虚)是白细胞减少症的根本原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以滋养,若脾虚气血无以生化则成血虚之证;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肾气不足则髓海不充,精血同源此时气血生成也会受影响。脾虚,运化水谷精微的滋养功能失常,可导致肾气虚弱;反之,肾阳不足,则不能温煦脾阳,两者相互影响,以致脾肾两虚,营卫气血不足而成本病。此外,热毒侵袭和瘀血凝结也是引起和加重本病的重要原因。热毒(放、化疗)之邪侵犯人体,营阴被劫之故。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气阴两虚之证,少数则兼有血热之证;根据中医学久病必瘀的传统认识,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久治不愈,往往见有血瘀的临床症状表现。综上所述,病因不外乎内伤和外感,病机不外乎先天后天两个因素。先天的关键在于肾,后天的关键在于脾。中药促进白细胞生成,因化疗放疗的副作用导致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可以通过人参皂苷rh2促进白细胞生成,无副作用。 针灸治疗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着不错的疗效。针灸疗法在益气养血,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中药方|医好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方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中药方|医好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方 血小板减少症中药方 血小板是血液中体积最小的血细胞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方,红枣中含有芦丁,正常人血液中计数为100109升一300109升血小板减少的中药方,枣皮容易滞留在肠道中不易排出,占血液体积的03,孕期吃红枣的注意事项,妇女在月经期可减少5075,幼儿含量稍低。血小板约23在末梢血循环中,l3在脾脏中,并在两者之间相互交换。 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100109升L很常见,一般认为血小板在50109L 时易伴自发出血,因为红枣会造成血糖升高,在20109L时常有较明显自发出血血小板减少症中药方剂。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按其发生机理有生成减少,某些药物和病毒感染只选择性抑制骨髓巨核细胞而诱发血小板减少另外放射、化疗、肿瘤或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等在引起全血细胞生成减少的情况下使血小板减少破坏过多,包括药物免疫性和某些自身免疫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由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引起的血小板消耗过多分布异常,常由于巨大脾脏扣押引起,因此吃枣时应吐枣皮。 血小板减少的中药方

血小板偏低要及时引起重视,除了出血外,特别是上述提到的部分病也是很凶险的,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大有益处。如果有这方面的疾病,红枣是一种容易变质,应积极重视治疗,孕妇产生不好的影响。 方一加味犀角地黄汤犀角3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白薇10克,多食红枣可起到养血安神,紫草10克知母10克,这主要是因为孕期的女性对铁的需求比怀孕前增加近4倍,沙参10克,红枣是营养丰富的滋补品,生槐花30克,大青叶10克,由于孕妇饮食中铁的含量低,板蓝根15克,特别是对于治疗孕妇心神不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能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方源谭家兴方。 方二鸡血藤30克当归12克,商陆(先煎3小时)20克,不妨在平日的汤或粥中加点红枣同食,墓头回23克,仙鹤草30克,侧柏叶15克,红枣能补益脾胃和补中益气,生黄芪120克生地60克,生甘草30克水煎服,日I剂分2次服。 功能补气培脾活血化瘀。

提升白细胞方法

1、日常食物:多吃牛肉、黄鳝、河蟹以及山楂、萝卜等食物可以增加白细胞,增强免疫力 2、特殊食物如下: 蜂王浆 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者食用。有报道说:一位70多岁的老妇胡某,因乳房癌,后又发生肺癌,年高体弱,白细胞仅1000/毫升,既不能手术,又不能化疗,老人只得试服鲜蜂王浆,10多天灵芝 《神农本草经》中载:灵芝“益精气,坚筋骨”。《本草纲目》认为灵芝能“疗虚劳”。据福建三明地区第二医院1972年的《医药学资料》中介绍:采用人工培养的灵芝,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52人,结果显效(白细胞总数增加2000/毫升以上)的有11人,进步(白细胞总数增加1000~2000/毫升)的有12人,好转(白细胞总数增加500~1000/毫升)者21人,近期有效率为84.6%,白细胞平均提高1028/毫升。 紫河车 有很好的补益强壮作用,能补气、养血、益精。《本草蒙筌》说它“疗诸虚百损。”《本草再新》认为紫河车“大补元气。”白细胞减少症是属传统医学中的“虚损”症范畴,常食紫河车,对提高白细胞数,颇有效益。可用新鲜紫河车1个,去膜洗净,慢火烘干,研末后装入空心胶囊,早晚饭前空腹吃3~5粒。 羊骨髓 羊的脊髓或骨髓,能补阴补髓,对虚劳羸弱之人可以起到食疗食养的作用。现代还有用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者。中国药科大学叶橘泉教授治疗再生不良性贫血的方法是:生羊胫骨(即羊四肢的长骨)1~2根,敲碎,加红枣10~20个,糯米适量,同煮稀粥,1日2~3次分服,15天为1疗程。用同样的食 法,也适宜白细胞减少症者眼食。 大枣 有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凡血虚、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者,均宜食用。对肿瘤病人经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者,民间习惯用红枣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 香菇 据报道,从人工栽培的鲜香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民间对白细胞减少症,可用鲜香菇适量煮食或作菜常食。香菇还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用来增强恶性肿瘤病人的化疗放疗效果,预防和治疗化疗、放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等免疫功能低下症。 黄芪 有补中益气、治虚弱病症的作用。历代医家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本经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日华子本草》说它:“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白细胞减少症多属中医气虚症候,近代有些医家创立了“补气升白汤”,即从补气人手来达到升高白细胞的目的。黄芪为补气之最,故

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导读:白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 10^9/L,为常见的血液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治疗时除了常规的治疗方案,还可以尝试一下针灸治疗。…… 白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10^9/L,为常见的血液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治疗时除了常规的治疗方案,还可以尝试一下针灸治疗。 该病起病多缓慢,症状较轻,常见乏力、心悸、头晕、低热、 咽炎或粘膜溃疡、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畏寒腰酸等,易患感冒等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若白细胞减少症由感染所致者,则见高热,恶寒,周身酸痛等症状。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sis),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头痛、关节痛、极度乏力出现,严重者有吞咽困难、谵语或昏迷,可在数日内死亡。粒细胞缺乏症为白细胞减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的表现,两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可一并论述。 在中医学中,白细胞减少症无相同病名,据其症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表现当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 针灸治疗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着不错的疗效。针灸疗法在益气养血,

滋阴助阳原则指导下治疗该证,选取膈俞、膏肓俞、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大椎、脾俞、肾俞、悬钟。 方法 令患者取俯卧位于治疗床上并将背腰部充分暴露,在膈俞、膏肓俞、大椎、脾俞、肾俞穴上各放一约5毫米厚、直径约4厘米中间用针刺有10余个针眼的鲜姜片,接着将做成如半粒花生米大小的艾绒柱放于鲜姜片上,用线香于艾柱上端点燃令其自燃至成艾灰后鲜姜片不动只去艾灰,再如前法施灸至患者有温热感向局部肌肉内渗透、但不致灼痛、烫伤为度。达到预期效果后将鲜姜片拿掉令患者换取仰卧位,将一侧下肢膝关节以下暴露,常规消毒后毫针直刺足三里1。5寸;血海、三阴交、悬钟直刺1寸,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各1分钟,留针30分钟并隔10分钟加强捻针一次。下肢穴位左右隔日交替施术,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 方中足三里为传统的强壮要穴,能补气生血;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有健脾强中,益肝滋肾的作用;血海、膈俞养血、活血、生血、补血,四穴合用共奏益气养血之功。配以脾和肾的背俞穴能健脾温中、滋补肾阴。悬钟穴又名绝骨,是八会穴之髓会,据现代研究发现该穴与红细胞的生成有关,是治疗贫血必取要穴,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敏感穴,对嗜酸性粒细胞有特异性;大椎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穴,别名百劳;上杼穴,有益气壮阳的作用,据报道针刺大椎除白细胞数量变化外并有明显的左移现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方案全解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方案全解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方案全解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长期低于4000/立方毫米(4×109/升)以下,临床以易于疲劳,易于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其原因一般是由化学和物理因素(放疗、化疗等)、药物过敏、细菌病毒感染以及其他疾病所引起。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U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白细胞减少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如下: 西医认为: (一)骨髓损伤: 1.药物引起的损伤: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可直接杀伤增殖细胞群,药物抑制或干扰粒细胞核酸合成,影响细胞代谢,阻碍细胞分裂。药物直接的毒性作用造成粒细胞减少与药物剂量相关。其它多类药物亦可有直接的细胞毒性或通过免疫机制使粒细胞生成减少。 2.化学毒物及放射线:化学物苯及其衍生物、二硝基酚、砷等对造血干细胞有毒性作用,X线和中子能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造成急性或慢性放射损害,出现粒细胞减少。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是自身抗体、T淋巴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作用于粒系分化的不同阶段,致骨髓损伤,粒细胞生成障碍。常见于风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时。 4.全身感染:细菌感染如分支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及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等。 5.异常细胞浸润骨髓:癌肿骨髓转移、造血系统恶性病及骨髓纤维化等造成骨髓造血功能的衰竭。 6.细胞成熟障碍——无效造血: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影响DNA合成,骨髓造血活跃,但细胞成熟停滞而破坏于骨髓内。某些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也存在着成熟障碍,而致粒细胞减少。 (二)周围循环粒细胞分布异常 (三)血管外组织内的粒细胞需求增加,消耗加速

ok促进白细胞增生药分类(升白药)

促进白细胞增生药该分类 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类 1、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 1)成份: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2)适应症:1. 促进骨髓移植后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2. 癌症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包括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胚胎细胞瘤(睾丸肿瘤、卵巢肿瘤等)、神经母细胞瘤等。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发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 再生障碍性贫血伴发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 先天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 1)成份:主要成份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由高效表达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的大肠杆菌,经发酵、分离和高纯度化制成。辅料为人血白蛋白、甘露醇、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 2)适应症:用于防治肿瘤病人因化疗或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 二、辅酶类 1、肌苷类:肌苷口服溶液、肌苷氯化钠注射液、肌苷葡萄糖注射液、肌苷注射液、注射用肌苷、注射用胞磷胆碱钠肌苷- 1)成份:肌苷 2)适应症:辅酶类药。具有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用于各种类型肝脏疾患,心脏疾患,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中心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 2、注射用辅酶A 1)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辅酶A。辅料为盐酸半胱氨酸、葡萄糖酸钙、右旋糖酐、甘露醇。2)适应症:辅酶类。用于白细胞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功能性低热的辅助治疗。 三、盐酸小檗胺片 1)成份:盐酸小檗胺 2)适应症: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亦可用于预防癌症放疗、化疗后白细胞的减少。 四、磷酸腺嘌呤片(维生素B4) 1)成份:磷酸腺嘌呤 2)适应症:用于防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急性粒细胞减少症,尤其是对肿瘤化学和放射治疗以及苯中毒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五、鲨肝醇片 1)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鲨肝醇 2)适应症:升白细胞药,用于防治因放射治疗、肿瘤化疗及苯中毒等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六、注射用灵杆菌多糖 1)成份:本品主要成分为灵杆菌菌体中提取精制的脂多糖物质。 2)适应症: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乙型肝炎及急慢性盆腔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症

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症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2015年10月22日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的护理 2.查房目的:了解白细胞的作用以及减少症的相关知识,掌握白细胞减 少症的护理 3.什么是白细胞:—是淋巴细胞、多形粒细胞和单核粒细胞的总称,分 为2种: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4.白细胞的作用: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当细 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 5.白细胞的正常值:。正常白细胞数为(4~10)×109/升,通俗说就 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个,平均值则为7000个。 6.白细胞减少症的定义:指外周血白细胞绝对值持续低于4000-10000 7.分类:分2种:原发性和继发型 8.病因: (1)化疗后常见的副作用; (2)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偏低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 (3)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4)免疫系统疾病:因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偏低,此时应停止放疗,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5)由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6)感染: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7)生理因素或其他原因:白细胞的数值,除了疾病因素可以引起变化外,亦受生理因素及其他原因影响,餐后、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恐惧等可致白细胞升高;冬天白细胞比夏天高,下午检查比清晨高;妊娠亦可使白细胞升高在肿瘤病区常见的是化疗后白细胞的降低, 9.临床表现: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等 10.并发症:(1)口腔感染:这是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可 见扁桃体红肿,咽部粘膜溃疡,继而可有坏死水肿,粘膜潮红及颈淋巴结肿大等。(2)急性肛周脓肿:可迅速形成溃疡、坏死及假膜。(3)而白细胞减少症引发的并发症还会使全身各系统感染:败血症是本病的主要威胁,致死率高达30%~40%。 11.护理 (一)病情观察 1、告诉患者遇到下列情况及时报告:寒颤发抖、体温38度以上、咳嗽、乏力等。 2、观察口腔、咽部、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等有无感染征兆。(二)护理 1、病室要求: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该如何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该如何治疗 导语:其实生活中的一些疾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有难治性血小板减少,虽然我们并没有听说过或者是很少听说,其实它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贫 其实生活中的一些疾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有难治性血小板减少,虽然我们并没有听说过或者是很少听说,其实它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贫血症,有的人贫血比较严重,治疗的过程比较艰难,所以被称为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该怎么治疗这种病症呢。 1、患者既往应用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甲泼尼龙等效果不佳或维持剂量较大,因此需要逐渐减量,以免减停激素发生停药反应,若减量同时伴血小板下降,则找出最小治疗量,以维持治疗。症状严重者可用氢化考的松短期静脉滴注。对于出血倾向明显的患者必要时输注单采血小板,但输注过多容易导致无效输注; 2、免疫抑制剂选择:对于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可同时选用2种以上免疫抑制剂,以达到协同效应,加强用药效果,常用药物如下: (1) 环孢菌素A:口服应用,主要是用于难治性谢谢你减少症治疗,但要注意监测淋巴细胞亚群、环孢素浓度、血象来调整药物剂量; (2) 长春新碱、长春地辛静点,每星期应用一次,连续应用4-6周,注意监测患者血小板水平及这类药物副作用,如静脉炎等,注意用药护理,减轻副作用; (3)环磷酰胺(CTX)每星期用1~2次,见效后逐渐间歇给药维持,注意观察副作用如膀胱炎等; (4)达纳唑口服,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有协同效应,要注意观察血小板水平变化,指导用药剂量、疗程; (5)硫唑嘌呤:3-6周为一疗程,但容易导致粒细胞缺乏,需要监测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临床常用药物大全

第一章.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物 第一节抗酸药:是一类弱碱性物质,口服能中和胃酸 碳酸氢钠:0.5g/片 【适应病症】:治疗胃酸过多,代谢性酸中毒及高钾血症。 【用法】:餐前服用。 【注意事项】:静脉滴注时应防止渗漏,应注意给药速度,5%碳酸氢钠为高张性溶液,滴注过快会抑制心脏,使血压骤降,不利于心脏复苏;对血钾过低者不宜立即应用,忌与酸性药物配伍,除普鲁卡因胺外,不宜与其他常用的心肺复苏药物合用;口服易产生CO2,将要穿孔的溃疡患者忌用。 【不良反应】:引起继发性胃酸分泌过多。用量过大可致碱中毒。 铝碳酸镁(胃达喜):500mg/片 【适应病症】: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 【用法】:每次1~2片,3 次/日,餐后1~2小时或睡前咀嚼服用。 【注意事项】:大剂量服用可能有胃肠道不适,如消化不良和软糊状便,肾功能不全者长期服用应定期监测血中的铝含量,可影响四环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吸收。 【不良反应】:本药不良反应少而轻微,仅少数患者有胃肠道不适、消化不良、呕吐、大便次数增多或糊状大便,个别有腹泻。 磷酸铝(洁维乐凝胶):20g/包 【适应病症】: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炎,食管炎,胃酸过多等 【用法】:用前先摇匀,挤出凝胶直接服用,也可就水服用,成人每天2次,每次1包【注意事项】:每袋磷酸铝凝胶含蔗糖2.7g,糖尿病患者使用本品时,不超过1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禁用,高磷血症禁用。对卧床不起或老年患者,有时会有便秘现象,此时可采用灌肠法。 【不良反应】:可见恶心、呕吐、便秘、大剂量可致肠梗阻;长期服用可致骨软化、脑病、痴呆及小红细胞性贫血,本品可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 大黄苏打:0.3g/片 【适应病症】:有健胃、制酸作用,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酸过多。 【用法】:每次1~3片,3 次/日 【注意事项】:①不宜与胃蛋白酶合剂、维生素等酸性药物合用。②密闭阴暗贮藏,否则逐渐变质,一部分碳酸氢钠变为碳酸钠。 【不良反应】:口服后可能因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使胃扩张,并刺激溃疡。 第二节H2受体阻断剂:可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

常用的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

常用的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有哪几种? 1.抗肿瘤药如氮芥、马利蓝、环磷酰胺、氨甲蝶呤、阿糖胞苷、氟脲嘧啶、阿霉素、自力霉素、羟基脲等等,抗肿瘤药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白细胞减少症,在肿瘤细胞被杀伤的同时,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也受到损伤,严重者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2.抗感染药:(1)抗生素:主要是氯霉素、合霉素,它们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不仅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症,还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他如四环素、多粘菌素类、链霉素偶而也可引起白细胞减少。(2)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磺胺嘧啶。(3)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异烟腙、利福平、氨硫脲、对氨水杨酸。(4)抗疟药,如奎宁、伯氨喹啉、氯化喹啉、乙胺嘧啶。 3.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 4.抗心率失常药如普鲁卡因酰胺、心得安、奎尼丁。 5.抗高血压药如利血平、肼苯达嗪、甲基多巴、开博通。 6.抗甲状腺药如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甲硫咪唑等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一般发生在用药后的头几个月,如及时停药,多在1~2周内恢复,故在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象。7.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安乃近、APC、保泰松、消炎痛等都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多与服用剂量较大,时间较长有关。8.抗风湿药如保太松、消炎痛、布洛芬、金盐、青霉胺。9.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二甲双酮、苯巴比妥、卡马西平。10.抗精神病药如冬眠灵、三环类抗抑药,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都可以引起考试,大网站收集白细胞减少,以氯丙唪的发生率较高,约为万分之七,若及时停药,多数可以恢复。11.抗糖尿病药如甲苯磺丁脲(D860)。12.利尿药如汞剂、双氢克尿塞、利尿酸。13.其它:如左旋咪唑、甲氰咪胍、胃复安、α和γ干扰素、别嘌呤醇。

血小板减少的治疗

问题较多,逐一回答如下: 1.血小板减少症能治愈吗? 血小板减少症,多数是属于原发性(即没有白血病等其它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称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其中多数是可以治愈的,特别是儿童、急性发病患者。 2.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血小板减少?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形成抗自身血小板的抗体,这种抗体结合于血小板上,就会使血小板在脾脏内的破坏增加,寿命缩短,使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总体数量下降。 3.为什么会反复发作?为什么一感冒就会血小板减少? 该病(ITP)的特点就是容易反复发作,容易在感冒或其它感染后发作。 4.出院后孩子仍在口服地塞米松片,副作用较大,还有其他更好的措施吗?虽然ITP治疗选择很多,但首选仍然是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或甲基泼尼松龙)。病情控制后即逐渐减量,直到停药。 5.如果想进一步检查,需要检查哪些项目,有必要先做骨髓穿刺吗? 从该患儿治疗效果看,糖皮质激素疗效很好,比较符合ITP的临床表现,不必做骨髓穿刺。 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标准 1.常见于儿童; 2.起病急骤,大多在1周以内; 3.发病前1~3周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 (二)治疗目标 1.尽量使血小板上升到安全水平(≥30×109/L)。 2.控制出血症状。 (三)推荐方案 中医治疗合西药免疫治疗及支持治疗。推荐方案类别:西医为主中医为辅。 (四)西医治疗原则和目的 1.避免外伤、剧烈活动、有创治疗等。 2.采用大剂量激素、丙种球蛋白、输注血小板等急症治疗,密切观察患者出血症状、体征、血小板计数。 (五)中医治疗方案 1.辨证治疗 急性、重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血热妄行;阴虚火旺;脾虚失摄三个证型为常见。其中血热妄行证多见于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阴虚火旺及脾虚失摄证多见于重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热妄行:以发病急骤,壮热口渴,烦躁不宁,出血倾向较重,肌肤大片紫斑,色深,常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妇女月经过多等,咽干口燥,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浮数或滑数为主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斑。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 板兰根、栀子、生地黄、水牛角、赤芍、牡丹皮、紫草、玄参。 阴虚火旺:以起病缓慢,病程长,皮下瘀斑时轻时重,呈散在分布,色红,或有鼻衄、齿衄,伴头晕耳鸣,身倦乏力,心烦不宁,手足心热,五心烦热,或有潮热盗汗,口渴不欲饮,舌质红,无苔或花剥,脉细数为主证。治宜滋阴降火,凉血宁络。常用药物有生地黄、 黄柏、龟甲、知母、旱莲草、侧柏叶、茜草根、牡丹皮。 脾虚失摄:以起病缓慢,紫斑色暗淡,多散在出现,时隐时现,反复发作,过劳则加重,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头晕心悸,四肢倦怠,胃纳欠佳,腹胀便溏,或有便血,舌质淡或暗,苔薄白,脉细弱为主证。治宜益气活血。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黄芪、茯苓、阿胶、 大枣、丹参、三七、桃仁、红花等。 2.中成药治疗 清开灵注射液:20ml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功用:清热解毒,镇静安神。适用于血热妄行的患者。 血康胶囊:每片含生药2g,每次6片,每日3~4次(小儿酌减),用药45~60天。功用:清热凉血。适用于血热妄行的患者。 以上药物以西医治疗为基础,配合使用起辅助作用。

提升白细胞的食物

可以提高白细胞的食物: 蜂王浆: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者食用。 灵芝:《神农本草经》中载:灵芝“益精气,坚筋骨”。《本草纲目》认为灵芝能“疗虚劳”。 紫河车:有很好的补益强壮作用,能补气、养血、益精。《本草蒙筌》说它“疗诸虚百损。”《本草再新》认为紫河车“大补元气。”白细胞减少症是属传统医学中的“虚损”症范畴,常食紫河车,对提高白细胞数,颇有效益。 羊骨髓:羊的脊髓或骨髓,能补阴补髓,对虚劳羸弱之人可以起到食疗食养的作用。现代还有用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者。 大枣:有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凡血虚、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者,均宜食用。 香菇:据报道,从人工栽培的鲜香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民间对白细胞减少症,可用鲜香菇适量煮食或作菜常食。香菇还有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的作用。 黄芪:有补中益气、治虚弱病症的作用。历代医家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本经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日华子本草》说它:“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白细胞减少症多属中医气虚症候,近代有些医家创立了“补气升白汤”,即从补气人手来达到升高白细胞的目的。黄芪为补气之最,故白细胞减少者宜食之。 党参:有补气、健脾胃、养气血的作用,为气虚之人常用之品。小茴香:性温,味辛,为民间常用的五香调味品。《伤寒蕴要》中说它“暖丹田”。元代名医李杲认为茴香“补命门不足”,这都说明它有补肾气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小茴香中所含的茴香醚有升高白细胞的功效。 丁香:为常用的五香调味品之一。性温,味辛,有温中暖肾之功。《医林纂要》中还说它能“补肝,润命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丁香内服吸收入血后,能刺激中枢神经使之兴奋,心跳加快,并能使白细胞增加。因此,对白细胞减少症患者来说,吃些丁香等五香粉,也颇适宜。 牛髓:能补肾益髓。《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说它“补中,填骨髓,久服增年”。白细胞减少症多属中医精血亏损,虚劳之病,因此,常食颇宜,可收到补虚劳,益精血的功效。 牛肉:能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韩氏医通》认为:“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医林纂要》中还说:“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因此,白细胞减少症者,多属中医脾气虚弱,多食牛肉则补气健脾,故常食颇宜。 羊肉:为温补性食物,能益气补虚,有补益强壮作用。元代医家李杲曾说:“羊肉,甘热,能补血之虚。”尤其是白细胞减少症兼有阳虚怕冷者,食之尤宜。 狗肉:能补中益气,温肾助阳。唐代食医孟诜认为狗肉“补血脉,填精髓”。白细胞减少症可属中医“虚劳” 范畴,狗肉有补脾气,益肾气的作用,因此,对白细胞减少之人兼有脾肾两虚,无力腿软,四肢欠温者,食之最宜。 鹿肉:性温,味甘,能补五脏、调血脉,中医常用以治疗虚劳羸瘦之人。《别录》谓:“补中,强五脏,益气力。”《医林纂要》亦说:“补脾胃,益气血,补助命火,壮阳益精。”凡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兼有脾肾两亏,阳气不足之人,食之最为适宜。 鹿胎:为鹿的胎盘和胎兽,能益肾壮阳,补虚生精。《本经逢原》中说:“鹿性补阳益精,男子真元不足者宜之。”故凡肾精亏虚,元阳不足的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宜食之。鹿茸:能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明·李时珍认为它“治一切虚损”。 白细胞减少者忌食下列食品: 柿子:大凉之果,极易损伤脾胃阳气。《随息居饮食谱》就曾告诫:“凡中气虚寒者忌之。”更不宜与蟹一同服食,凡白细胞减少者,慎勿服之。荸荠:性寒,破积耗气之品,体弱之人白细胞减少者,忌食之。《本经逢原》中曾说:“虚劳咳嗽切禁。”《随息居饮食谱》亦云:“中气虚寒者忌之。”白细胞减少的虚劳之人,

白细胞偏低的原因

白细胞偏低的原因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10-4-21 15:15 | 提问者:huadulichenshi 我化验血常规,白细胞偏低,请问什么原因使白细胞低了,谢谢! 最佳答案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当细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不过,白细胞减少并不一定要治疗,一要看减少程度;二要看减少原因。正常白细胞数为(4~10)×109/升,通俗说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个,平均值则为7000个。如果介于4000~7000表示正常偏低,不需治疗;如果低于4000个,就可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就需要治疗,比如说,仅仅是轻度减少或一过性减少,复查时未继续下降,又毫无症状或不适,那就不必紧张,也无需治疗。当然,下列情况下的白细胞需要关注,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干预措施。 1、白细胞数严重减少需要紧急治疗。白细胞是由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组成。一般所说的白细胞减少最常见最主要的是指粒细胞减少,如果减少程度过于明显,则细菌很可能在机体完全或基本丧失抵抗力的状态下迅速扩散,甚至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严重威胁生命。 2、有原因可寻的白细胞减少应针对原因治疗。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一般有三类: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减少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也应作同样干预,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3、同时有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时需要进一步诊治。当出现白细胞减少时,如果血液中其他两种细胞即红细胞和血小板有异常变化,问题就比较复杂,首先要进一步检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检查,以排除有无其他血液病,然后再决定治疗方案。临床上常用升高白细胞药物有:维生素B 4、利血生、鲨肝醇、辅酶A等,一般无任何副作用。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都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根据其临床特点,属于中医学“气虚”症范畴。[临床表现> 1.白细胞减少症:一般有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减退,低热,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无症状,部分病人则反复发生口腔溃疡、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2.粒细胞缺乏症:起病多急骤,常有高热、寒战、头痛、疲乏或极度衰弱。有时口腔、鼻腔、皮肤、直肠、肛门、阴道等黏膜处可出现坏死性溃疡。对药物过敏者,可同时发生剥脱性皮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常迅速发生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而导致死亡。[诊断> 1.白细胞减少症:由各种原因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数低于4.Oxll09/L。儿童的标准为10-14岁低于4.5x109/L,5—9岁低于5.0x109/L,小于5岁低于5.5x109/L。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在成人低于2.0x109/L时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xl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治疗> 1.西医药治疗(1)升白细胞药物,如利血生或维生素B410mg,每日3次;或碳酸锂0.25克,每日3次。(2)用G--CSF和GM-CSF促进细胞生成。2.中医药治疗气血亏虚:气短乏力,头晕,四肢酸软,食欲减退,失眠多梦,或极度衰弱,经常发生感冒或其他感染症群,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法:补益气血。方药:党参、黄芪各30克,黄精、陈皮、白术、生地、熟地、当归、白芍、丹参各10克,甘草6克,大枣5枚。中成药:峰龄胶囊、百令胶囊、施普瑞螺旋藻。[预防与调养> 1.注意饮食:避免生冷及不洁饮食以免消化系统感染。2.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损害或白细胞减少的药物。4.避免接触造成骨髓损害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 白细胞偏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比较好? 0提问时间:2009-02-09 10:32 (当时年龄:1岁1个月)解决时间:2009-02-12 08:10 白细胞偏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比较好?浏览15301次回答2个

放化疗患者升白细胞中药方集锦

放化疗患者升白细胞中药方集锦 1给予中医中药辨证升白细胞和抗贫血治疗,主要以扶正固本祛邪为基础,提高机体免疫力,保护和升高白细胞和血红蛋白为目的。按照:气血亏虚、脾胃虚弱、肾阴阳两虚3方面选方,基础方:党参25g,黄芪2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熟地黄20g,鸡血藤20g,五味子10g,陈皮10g,甘草6g,辨证加减,每日1剂,加水煎为200ml,分早晚各口服100ml,7天为1个周期, 2地榆升白片 3炙黄芪、黄精各20g,党参30g,当归、赤白芍、女贞子、菟丝子、阿胶(烊化)各15g,川芎、陈皮各10g,炙甘草6g 4黄芪30g, 党参、当归、熟地、阿胶、女贞子、骨碎补各20g,

山药、黄精、白芍各30g, 白术12g, 陈皮甘草各10g,加减: 兼阴虚口咽干燥者加元参、沙参各 30g, 石斛20g; 兼肾虚腰脊酸软者, 加杞果、杜仲各 20g; 兼纳差恶心呕吐者, 加焦三仙各20g, 半夏、砂仁各 10g; 兼大便干结者, 加莱菔子20g, 大黄10g 5黨參三錢、炒白朮二錢、白茯苓二錢、當歸三錢、炒白芍二錢、生熟地各 三錢、雞血藤四錢、桂圓肉四錢、炙黃耆四錢、補骨脂三錢、菟絲子三錢、砂仁三錢 、神曲三錢、炒麥芽三錢。 6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升血调元汤(国药准字Z44022399)益气养血,补肾健脾。升血调元汤用于提升外周血白细胞和其他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及病后虚弱。 常用于肿瘤放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症,不但能增强身体免疫力,而且对化疗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其主要成份有黄芪、鸡血藤、骨碎补、何首乌、党参、佛手、女贞子、麦芽。处方中 黄芪性温,味甘。功能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黄芪(耆)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也是一种最常用中药材。中文名黄芪huang qi含义为"黄色的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归纳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归纳 【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将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进行归纳。结果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与西药相比,具有作用平稳、持久、价格便宜、副作用小等优点,在提升白细胞的同时,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论目前中医治疗方法很多,但主要从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入手,再辅以个体中医辨证,有口服治疗、静脉给药、针灸治疗等手段,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在中医中药领域为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开辟了一块天地。 【关键词】中医;白细胞减少症;免疫 白细胞减少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虚劳”、“血虚”范畴,病机与心、肝脾、肾之阳气精血不足相关,其中与脾、肾二脏关系尤为密切,发病的关键是脾肾亏虚[1],究其病因主要是近年来由于肿瘤患者增多,放、化疗的普遍开展以及各种化学制剂药物的广泛应用,外感邪气,久羁体内未除,或因起居不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大病之后失于调理等而使脾、肾受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人之精气所藏。脾肾不足,“虚劳”之病乃生。因此,应从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入手,再辅以个体中医辨证,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将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归纳 如下。 1口服治疗 1.1中成药①王为[2]等应用中药牛膝精胶囊(由牛膝提取的牛膝多糖)预防本症30例,与空白对照组15例比较,有效率分别为60.0%、26.7%(P<0.05)。 ②侯炜[3]等用中药阿多拉扶正霖胶囊(黄芪为主药)治疗乳腺癌化疗后WBC减少45例,与西药对照组30例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82.2%、60.0%(P<0.05)。 ③周淑意[4]等以刺五加及倒卵叶五加(均为冲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43例,总有效率71.9%。④丁京生[5]等用扶正消症胶囊(由菟丝子、人参、三七、冬虫夏草等组成),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116例,服药4周后结果显效39例,有效5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2.8%。⑤地甘口服液(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制备)由大量熟地黄、炙甘草为主组成,具有健脾益肾、补气养血之功效,有升高白细胞和增强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6]。⑥周郁鸿 等[7]用强力升白片(地榆升白片),由人参总皂甙、地榆等组成,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2例,显效6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达84.38%。⑦顾如芬[8]用峰龄胶囊(主要成分银耳多糖)治疗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77例,总有效率为93.51%(72/77),其中显效率为36.36%(28/77),有效率57.14%(44/77),峰龄胶囊具有快速、高效提升白细胞的作用,而且疗效确切,是治疗放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有效药物。⑧郝俊文等[9]用百令胶囊(冬虫夏草菌丝体干粉制剂)治疗肾移植术后药物性白细胞减少46例,治疗有效31例,总有效率

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症

1.2015年10月22日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的护理 2.查房目的:了解白细胞的作用以及减少症的相关知识,掌握白细胞减少症的 护理 3.什么是白细胞:—是淋巴细胞、多形粒细胞和单核粒细胞的总称,分为2种: 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4.白细胞的作用: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当细菌等异 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 5.白细胞的正常值:。正常白细胞数为(4~10)×109/升,通俗说就是每立方 毫米4000~10000个,平均值则为7000个。 6.白细胞减少症的定义:指外周血白细胞绝对值持续低于4000-10000 7.分类:分2种:原发性和继发型 8.病因: (1)化疗后常见的副作用; (2)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偏低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 (3)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4)免疫系统疾病:因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偏低,此时应停止放疗,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5)由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6)感染: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7)生理因素或其他原因:白细胞的数值,除了疾病因素可以引起变化外,亦受生理因素及其他原因影响,餐后、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恐惧等可致白细胞升高;冬天白细胞比夏天高,下午检查比清晨高;妊娠亦可使白细胞升高在肿瘤病区常见的是化疗后白细胞的降低, 9.临床表现: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等 10.并发症:(1)口腔感染:这是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可见扁桃体 红肿,咽部粘膜溃疡,继而可有坏死水肿,粘膜潮红及颈淋巴结肿大等。(2)急性肛周脓肿:可迅速形成溃疡、坏死及假膜。(3)而白细胞减少症引发的并发症还会使全身各系统感染:败血症是本病的主要威胁,致死率高达30%~40%。 11.护理 (一)病情观察 1、告诉患者遇到下列情况及时报告:寒颤发抖、体温38度以上、咳嗽、乏力等。 2、观察口腔、咽部、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等有无感染征兆。 (二)护理 1、病室要求: (1)放置单人病房,入住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门窗、家具、墙壁、地面用1:1000ppm的消毒液擦拭,紫外线照射1小时,病室内备洁肤柔快速手消毒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