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参归脾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临床观察论文

人参归脾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临床观察论文

人参归脾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临床观察论文
人参归脾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临床观察论文

人参归脾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人参归脾丸对白细胞减少症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5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人参归脾丸,对照组口服利血生,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5%,而治疗组89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结论:人参归脾丸对白细胞减少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白细胞减少症人参归脾丸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163

白细胞减少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综合征,其是由多种原因,如服用药物、接触射线、一些疾病及感染等所引起的人体外周血白细胞少于40×109/l的现象。而头晕乏力、失眠多梦、食欲减退等为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其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虽该病治疗方法不少,但效果不一。近年来,采用人参归脾丸对该病进行

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白细胞减少症患者125例,男58例,女67例;所有患者临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头晕乏力、失眠等症状。经临床检查,以上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且白细胞计数连续两次均少于40×109/l[1]。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19岁;病因:药物13例,感染14例,放、化疗13例,

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注意事项

相信大家都知道,对于任何一种疾病来说,只有正确的治疗方法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要知道错误的方法对于患者的身体来说将是非常不利的,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也是同样如此,那么精神分裂症如何治疗才是正确的呢?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郑州精神病医院专家杨俊国主任为我们总结出了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三个注意事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详细内容。 【专家解读】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注意事项 1、家属需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治疗 心理上的疏导对于患者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患者个人的临床情况、应对能力及个人意愿,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以减少复发,减少社会应激,增进社会及职业功能。根据患者自身的病发程度,合理的选用药物治疗。 目前针对精神分裂所有的治疗都只是控制,首选药物控制,病情确诊后就得对症治疗,不要相信网上的特效药,要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服药后病情一旦减轻,也不能擅自的停药减药,否则很容易导致病情的反复,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2、良好的家庭护理同样重要 为了保证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正确性,除了需要重视心理治疗以外,病人还要与医生配合,其家属也要给予全面的支持,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家庭干预的一条指导性原则是家属应尽最大可能参与并投入到心理治疗中。通过对家属的教育、指导及支持可使患者获益。家庭干预的目标包括降低复发、改善功能、减少家庭负担,以及提高家庭功能。 3、切勿私自停药增减药量

专家呼吁:选择药物不当可能会影响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一 直是医学界的重大课题,治疗方法虽然有很多,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因为人与人之间差异较大,病情也不同。 很多人私自更改药物的治疗剂量,这是不对的,精神分裂症的暂时病情缓解,可 能是假象,大家要注意巩固治疗。同时,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目前有数十种,虽 然这些药物对治疗精神分裂症不像抗生素那样有着明确的抗菌谱,但是每一种药物都 有其相对的"靶症状",这也是要由有经验的医师来为住院病人制定治疗方案的道理。 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方法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的确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大家应有信心、 有恒心,科学认识,正确对待,这样才能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 目前国内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采用药物控制治疗,但从临床治疗效果来看,药物 治疗精神分裂症就算治愈,也有非常高的复发率,相比于长期复杂的药物控制,脑立 体定向微创手术是一次性的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脑立体定向手术可在直视下、按个 体差异,精确定位,可精确的阻断精神分裂症的传导通路抑制发作,从而提高难治性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微创、安全、可靠等特点。患者只要住院15天,2-3个小时的手术,病情即可得到有效控制并最终治愈。 【权威分析】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疗法为什么能治愈精神分裂症 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为什么能治愈精神分裂症呢?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是通过立体定向仪对颅内病灶精确定位,在定向仪引导下与显微镜结合,在直视 下对颅内病灶进行微创修复。通过立体定向开颅术用于功能区病灶及脑深部病灶定位 神经调控,可以减少手术创伤范围,避开重要功能区、使手术并发症大大减少。脑立 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不需开颅,不需全麻、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恢复快的优点,更容易为病人所接受,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开创了中 国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新篇章,给中国广大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郑州解放军一五三医院神经外科是郑州地区唯一一家具有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 疗精神分裂症资质的医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所采用的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疗法是斥巨

白细胞低的治疗方法.doc

白细胞低的治疗方法 白细胞低的治疗方法 (1)理疗 中医理疗 白细胞减少症(leucopenia)为常见的血液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 109/L时。该病起病多缓慢,症状较轻,常见乏力、心悸、头晕、低热、咽炎或粘膜溃疡、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畏寒腰酸等,易患感冒等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若白细胞减少症由感染所致者,则见高热,恶寒,周身酸痛等症状。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 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 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sis),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头痛、关节痛、极度乏力出现,严重者有吞咽困难、谵语或昏迷,可在数日内死亡。 粒细胞缺乏症为白细胞减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的表现,两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可一并论述。白细胞减少症临床可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多见;后者多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或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在中国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良好,粒细胞缺乏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年龄较大或有其他脏

器疾患的病人,病死率仍然较高。白细胞减少症中医学中无相同病名,据其症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表现当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中医学认为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其中与脾、肾两脏的关系尤为密切。本虚(即脾肾两虚)是白细胞减少症的根本原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以滋养,若脾虚气血无以生化则成血虚之证;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肾气不足则髓海不充,精血同源此时气血生成也会受影响。脾虚,运化水谷精微的滋养功能失常,可导致肾气虚弱;反之,肾阳不足,则不能温煦脾阳,两者相互影响,以致脾肾两虚,营卫气血不足而成本病。此外,热毒侵袭和瘀血凝结也是引起和加重本病的重要原因。热毒(放、化疗)之邪侵犯人体,营阴被劫之故。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气阴两虚之证,少数则兼有血热之证;根据中医学久病必瘀的传统认识,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久治不愈,往往见有血瘀的临床症状表现。综上所述,病因不外乎内伤和外感,病机不外乎先天后天两个因素。先天的关键在于肾,后天的关键在于脾。中药促进白细胞生成,因化疗放疗的副作用导致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可以通过人参皂苷rh2促进白细胞生成,无副作用。 针灸治疗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着不错的疗效。针灸疗法在益气养血,

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导读:白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 10^9/L,为常见的血液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治疗时除了常规的治疗方案,还可以尝试一下针灸治疗。…… 白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10^9/L,为常见的血液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治疗时除了常规的治疗方案,还可以尝试一下针灸治疗。 该病起病多缓慢,症状较轻,常见乏力、心悸、头晕、低热、 咽炎或粘膜溃疡、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畏寒腰酸等,易患感冒等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若白细胞减少症由感染所致者,则见高热,恶寒,周身酸痛等症状。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sis),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头痛、关节痛、极度乏力出现,严重者有吞咽困难、谵语或昏迷,可在数日内死亡。粒细胞缺乏症为白细胞减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的表现,两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可一并论述。 在中医学中,白细胞减少症无相同病名,据其症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表现当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 针灸治疗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着不错的疗效。针灸疗法在益气养血,

滋阴助阳原则指导下治疗该证,选取膈俞、膏肓俞、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大椎、脾俞、肾俞、悬钟。 方法 令患者取俯卧位于治疗床上并将背腰部充分暴露,在膈俞、膏肓俞、大椎、脾俞、肾俞穴上各放一约5毫米厚、直径约4厘米中间用针刺有10余个针眼的鲜姜片,接着将做成如半粒花生米大小的艾绒柱放于鲜姜片上,用线香于艾柱上端点燃令其自燃至成艾灰后鲜姜片不动只去艾灰,再如前法施灸至患者有温热感向局部肌肉内渗透、但不致灼痛、烫伤为度。达到预期效果后将鲜姜片拿掉令患者换取仰卧位,将一侧下肢膝关节以下暴露,常规消毒后毫针直刺足三里1。5寸;血海、三阴交、悬钟直刺1寸,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各1分钟,留针30分钟并隔10分钟加强捻针一次。下肢穴位左右隔日交替施术,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 方中足三里为传统的强壮要穴,能补气生血;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有健脾强中,益肝滋肾的作用;血海、膈俞养血、活血、生血、补血,四穴合用共奏益气养血之功。配以脾和肾的背俞穴能健脾温中、滋补肾阴。悬钟穴又名绝骨,是八会穴之髓会,据现代研究发现该穴与红细胞的生成有关,是治疗贫血必取要穴,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敏感穴,对嗜酸性粒细胞有特异性;大椎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穴,别名百劳;上杼穴,有益气壮阳的作用,据报道针刺大椎除白细胞数量变化外并有明显的左移现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方案全解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方案全解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方案全解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长期低于4000/立方毫米(4×109/升)以下,临床以易于疲劳,易于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其原因一般是由化学和物理因素(放疗、化疗等)、药物过敏、细菌病毒感染以及其他疾病所引起。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U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白细胞减少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如下: 西医认为: (一)骨髓损伤: 1.药物引起的损伤: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可直接杀伤增殖细胞群,药物抑制或干扰粒细胞核酸合成,影响细胞代谢,阻碍细胞分裂。药物直接的毒性作用造成粒细胞减少与药物剂量相关。其它多类药物亦可有直接的细胞毒性或通过免疫机制使粒细胞生成减少。 2.化学毒物及放射线:化学物苯及其衍生物、二硝基酚、砷等对造血干细胞有毒性作用,X线和中子能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造成急性或慢性放射损害,出现粒细胞减少。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是自身抗体、T淋巴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作用于粒系分化的不同阶段,致骨髓损伤,粒细胞生成障碍。常见于风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时。 4.全身感染:细菌感染如分支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及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等。 5.异常细胞浸润骨髓:癌肿骨髓转移、造血系统恶性病及骨髓纤维化等造成骨髓造血功能的衰竭。 6.细胞成熟障碍——无效造血: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影响DNA合成,骨髓造血活跃,但细胞成熟停滞而破坏于骨髓内。某些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也存在着成熟障碍,而致粒细胞减少。 (二)周围循环粒细胞分布异常 (三)血管外组织内的粒细胞需求增加,消耗加速

第五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 A.听幻觉 B.视幻觉 C.触幻觉 D.嗅幻觉 E.味幻觉 2.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 A.情感不稳 B.情感不协调 C.情感高涨 D.情感低落 E.情感脆弱 3.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妄想主题多为:() A.被害妄想 B.夸大妄想 C.疑病妄想 D.影响妄想 E.贫穷妄想 4.在缺乏相应的客观因素下,病人出现忐忑惶恐,坐力不安,精神十分紧张。这个症状为() A.易激惹 B.情绪不稳 C.恐惧 D.焦虑 E.情感低落 5.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最有意义的一组症状是:() A.思维迟缓,情绪低落,企图自杀 B.情绪高涨,思维活动加速 C.思维散漫,思维破裂 D.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症状 E.思维敏捷,动作增多 6.注意增强常见于:() A.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B.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C.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E.未分型精神分裂症 7.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 A.幻听 B.幻视 C.幻触 D.幻嗅 E.内脏幻觉 8.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妄想主题为() A.被害妄想 B.夸大妄想 C.自罪妄想 D.疑病妄想 E.嫉妒妄想 9.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主要是:() A.假性幻听 B.言语性幻听 C.幻视 D.内脏幻觉 E.幻嗅 10.问一女病人年龄时,病人答到:“二十二,二月初二生,二八月乱穿衣,衣服脏了没人洗,洗衣机是我买的,我属猴”你认为这个回答说明病人有下列何症状:() A.思维散漫 B.病理象征性思维 C.音联意联 D.强制性思维 E.思维破裂 11.诊断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依据:() A.幻觉突出 B.无自知力 C.思维情感不协调 D.青壮年 E.妄想 12.引起错觉的常见因素为() A谵妄状态B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C疲劳D以上都对 13、在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研究中,目前最重要的因素是()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精神因素 D 性格因素 14.精神分裂症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 A 思维障碍 B 记忆障碍 C 意志障碍 D 行为障碍 15.关于精神分裂症的预后,错误的是() A 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好 B 病前性格健全预后较好 C 无明显发病诱因预后较差 E 病程长、发病迟、未及时治疗效果差 16.下列不属于精神分裂症阳性症关的是() A 焦虑B抑郁症C精神分裂症D癔症 17.有关精神分裂症,下述错误的是() A 多起病于青壮年 B 常缓慢起病,病程多迁延 C 具有思维、意识等多方面障碍 D 在重性精神障碍中患病率最高 18.下列不属于精神分裂症常见症状的是() A 被控制感 B 情感障碍 C 幻听 D 智能障碍 19.精神分裂症最有效的维持治疗是() A 较长时间住院 B 坚持服药 C 坚持服药并参加工作 D 渐减药并参加工作

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症

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症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2015年10月22日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的护理 2.查房目的:了解白细胞的作用以及减少症的相关知识,掌握白细胞减 少症的护理 3.什么是白细胞:—是淋巴细胞、多形粒细胞和单核粒细胞的总称,分 为2种: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4.白细胞的作用: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当细 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 5.白细胞的正常值:。正常白细胞数为(4~10)×109/升,通俗说就 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个,平均值则为7000个。 6.白细胞减少症的定义:指外周血白细胞绝对值持续低于4000-10000 7.分类:分2种:原发性和继发型 8.病因: (1)化疗后常见的副作用; (2)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偏低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 (3)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4)免疫系统疾病:因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偏低,此时应停止放疗,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5)由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6)感染: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7)生理因素或其他原因:白细胞的数值,除了疾病因素可以引起变化外,亦受生理因素及其他原因影响,餐后、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恐惧等可致白细胞升高;冬天白细胞比夏天高,下午检查比清晨高;妊娠亦可使白细胞升高在肿瘤病区常见的是化疗后白细胞的降低, 9.临床表现: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等 10.并发症:(1)口腔感染:这是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可 见扁桃体红肿,咽部粘膜溃疡,继而可有坏死水肿,粘膜潮红及颈淋巴结肿大等。(2)急性肛周脓肿:可迅速形成溃疡、坏死及假膜。(3)而白细胞减少症引发的并发症还会使全身各系统感染:败血症是本病的主要威胁,致死率高达30%~40%。 11.护理 (一)病情观察 1、告诉患者遇到下列情况及时报告:寒颤发抖、体温38度以上、咳嗽、乏力等。 2、观察口腔、咽部、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等有无感染征兆。(二)护理 1、病室要求:

精神病论文精神分裂症论文: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精神病论文精神分裂症论文: 中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中药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具有缓慢发病、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等临床特点,且社会危害大,致残率高。因此,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回归社会,一直是精神分裂症防治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多以西药为主,对减轻和消除精神病性症状有显著成效,但大多数西药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随着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深入,已显示出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优势及前景。现将中药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概况综述如下。 1中医理论 精神分裂症在中医理论中多属“癫狂”的范畴。其病因不外内外界的“邪气”压倒了机体的“正气”,即六淫的侵袭,七情过伤及劳倦、外伤、遗传等,以致机体阴阳二气虚实不调,脏腑功能紊乱,气血痰火搏结,蒙蔽心窍,而产生或虚或实的癫狂病证。主要病变在肝、胆、心、脾。《难经》详述了癫与狂的不同临床表现,如《难经·五十九难》说:“狂癫之病,何以别之?然,狂疾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倨贵也,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是也。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

视。”《丹溪心法·癫狂症》说:“癫属阴,狂属阳,癫多喜而狂多怒……大率多因痰结于心胸间。”癫病多属痰气郁结,狂症多属痰火为患。癫狂虽互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换,故又有虚、实杂症。 2临床辨证分型 2·1中医辨证分型精神分裂症在中医理论中虽然多属“癫狂”的范畴,但不能画等号。其辨证是以主证、舌质、舌苔、脉象为主要依据,以八纲为基础,结合病因、病机,对精神症状进行辨证。王志勇等[1]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癫病、狂病的诊断依据,将精神分裂症分为癫病和狂病。谭惠军等[3]根据证候表现分为癫证(痰气郁结型、气虚挟痰型、心脾两虚型)、狂证(痰火扰神型、火盛伤阴型)、癫狂合并症。石向东[4]分型为痰火扰神型、脾肾阳虚型、气血瘀滞型。凌可与[5]参照1984年苏州会议制定的“精神分裂症临床工作诊断标准”,分为肝郁气滞、痰气交结、心经痰火、肝经火旺、阳明火郁、心脾两虚、心肾不交七型。 2·2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精神疾病辨证同其他疾病一样,应求同存异便于交流,但精神分裂症的思维障碍尚未有确切的辨证指佂,且抗精神病药物对舌脉象又有所影响,故缺少客观定性、定量。而且中、西医有不同的理论体系、诊断

精神分裂症治疗新方法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是一种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反复发作会导致患者疾病恶化,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在我国,精神分裂症1年复发率是40.8%,有59.4%的患者出院后未能返回到工作或学习岗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是症状控制的最大障碍以及增加复发风险的重要因素,其中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良等是导致复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确保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的同时,建立医患治疗联盟促进持续治疗和预防复发,帮助患者和家属解决在治疗过程不同阶段出现的疾病波动等问题,增加社会心理干预,对于患者在长期治疗康复中获得良好的效果,降低复发,顺利回归社会就变得尤为关键。 据了解,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根据不同的症状,有病理性、心理性、病理心理结合性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类型。不同的类型其治疗方案也是各不相同的,目前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药物治疗。尤其是针对刚刚患病的患者,因为精神分裂症在早期,病情活跃,对药物的敏感性高,药物治疗能很好的控制疾病症状,药物治疗效果是很显著的,只是在治疗期间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因为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暂时消失而私自停药或者是更改药物剂量、种类等,否则很容易使病情再次复发甚至是加重。如果因为私自停药出现病情复发,再次进行药物治疗时,效果就会大大减退,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进一步恶化,所以在药物治疗时绝对要保障足量、足疗程治疗,这样才有治愈的可能性。 在临床上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不当停药而导致病情复发加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且药物副作用十分的明显,又该怎么办呢?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因为治愈后,在日常生活中的康复工作没有做好,导致病情的再次复发。这类患者再次进行药物治疗时,效果也是远不如之前治疗的效果。针对这类患者又该怎么治疗呢?难道就只能看着他们被无情的病魔折磨吗?当然不能! 精神病治疗中心的专家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创新。药物治疗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很难奏效。那么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新方法是什么呢?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 精神病治疗中心的专家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异常的精神分裂症症状主要是由于外界不良因素使脑部相对于的神经核团功能紊乱,导致神经生化递质代谢失衡而出现的。精神病治疗中心采取的由国外引进并融入自身实践经验的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是微创的,不需要开刀,可明确病理结构,找准病因,利用立体定向的三维坐标原理及计算机对神经影像的图像处理技术,术中实时显现患者颅内任意结构的解剖位置,准确指示术前预设的解剖功能区进行手术,并对颅内针尖大小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在颅骨上开两个直径约1cm的小孔,将直径为1mm左右的电极缓慢推入脑内,通过现代影像学技术及电生理学技术,找到与病变密切相关的"点",进行神经调控修复,2-3小时即可完成手术。完全达到了安全、微创的标准,术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不复发,没有后遗症和并发症,成功率高达90%以上,有效率达到100%。该手术治疗效果得到了界内数百位专家教授的认可,得到了广大受术者的一致好评,为广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带来了希望。 精神病治疗中心的专家说,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让广大精神分裂症患者看到了康复的希望。这种治疗技术实现了微创、无痛、安全性高、恢复快、术后无后遗症及并发症、术后未见复发现象的优点,是可以逐渐代替药物治疗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既能将疾病治愈,又能完全避免药物副作用导致的身体损伤,是精分分裂症治疗发展史上的

常用的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

常用的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有哪几种? 1.抗肿瘤药如氮芥、马利蓝、环磷酰胺、氨甲蝶呤、阿糖胞苷、氟脲嘧啶、阿霉素、自力霉素、羟基脲等等,抗肿瘤药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白细胞减少症,在肿瘤细胞被杀伤的同时,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也受到损伤,严重者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2.抗感染药:(1)抗生素:主要是氯霉素、合霉素,它们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不仅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症,还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他如四环素、多粘菌素类、链霉素偶而也可引起白细胞减少。(2)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磺胺嘧啶。(3)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异烟腙、利福平、氨硫脲、对氨水杨酸。(4)抗疟药,如奎宁、伯氨喹啉、氯化喹啉、乙胺嘧啶。 3.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 4.抗心率失常药如普鲁卡因酰胺、心得安、奎尼丁。 5.抗高血压药如利血平、肼苯达嗪、甲基多巴、开博通。 6.抗甲状腺药如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甲硫咪唑等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一般发生在用药后的头几个月,如及时停药,多在1~2周内恢复,故在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象。7.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安乃近、APC、保泰松、消炎痛等都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多与服用剂量较大,时间较长有关。8.抗风湿药如保太松、消炎痛、布洛芬、金盐、青霉胺。9.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二甲双酮、苯巴比妥、卡马西平。10.抗精神病药如冬眠灵、三环类抗抑药,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都可以引起考试,大网站收集白细胞减少,以氯丙唪的发生率较高,约为万分之七,若及时停药,多数可以恢复。11.抗糖尿病药如甲苯磺丁脲(D860)。12.利尿药如汞剂、双氢克尿塞、利尿酸。13.其它:如左旋咪唑、甲氰咪胍、胃复安、α和γ干扰素、别嘌呤醇。

精神分裂者社会现状问题论文

飞越疯人院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现状问题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严重的连续的显著的慢性的精神科疾病,是基本的性格 方面,思想方面,情感方面和行为方面的一些不同程度上的分裂行为,主要特征表现在 环境精神活动的不合理以及不协调的一个最常见的也是最严重的最棘手的精神类疾病,更多的疾病的患者很大程度上来说都聚集在了大多数的年轻的成年人,这将影响他们 的行为和情绪。现有的一些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系统不仅与它的发展、预后和结果(1)有联系,还和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系。 关键词:社会关爱现状精神分裂症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the soci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bstract: schizophrenia,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psychiatric disease, is a kind of continuous and significant chronic mental illness, is the basic character, thought, emotion and behavior,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 and the mental activity of incongruou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ental illness, more disease gathered in the majority of young adults, and this will affect their behavior and mood. Some existing research shows that social support system and its development not only, prognosis, and the results (1), is also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mental illness. The relatively a bit of a special group, I will pass the paper writing process in various ways to understand what they can obtain the degree of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support and their survival quality. Key words: social care status of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的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 一、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一般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实验室和心理学检查均未达到能肯定协助诊断的特异性水平。围绕病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积累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从现有资料分析,本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基础的疾病,外界环境中的生物、心理社会以及环境因素对发病都可有一定影响。部分病人具有脑结构形态和发生上的改变。 1、遗传因素 根据专家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越亲近. 精神分裂症的预期发病率越高。孪生子的研究与寄养子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 2、脑电图研究 多年来许多学者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电图,但结论不一。一般认为病人的脑电图属非特异性变化。大部分病人α活动减少,慢波与快波活动增加,也有报告有暴发性异常者。近年的脑电地形图研究亦显示有以上的发现。 3、社会环境因素 精神分裂症多发生在经济水平低或社会阶层低的人群,为国内外本病患病率调查的地区分布特点所证实。我国1982年调查资料表明,经济水平低的居民的患病率是经济水平高的居民的两倍。某些发病率调查资料,亦发现有同样趋势。Hollingshead等(1958)在New Baven 社区调查,统计半年内的发病率,发现社会低阶层人群的发病率为高阶层人群的3倍。Giggs 和Cooper(1987)在英国发病率调查资料,得出了同样结论。而躁郁症则未见这种分布特点。推测这可能与经济水平低,社会阶层低的人群,社会生活环境差,生活动荡,职业无保障等心理社会应激的负荷大有关,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容易发病。 4、躯体生物学因素 1957年芬兰赫尔辛基有流感病毒A2流行,Mednick等对1957年11月至1958年8月出生的青年(年龄26.5岁)进行检查,发现胎儿于第4~6个月暴露于A2病毒流行者,成年时患精神分裂症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作者推测这与病毒感染影响了胎儿的神经发育的危险因素有关。 5、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体内代谢异常,产生有毒的中间产物造成自体中毒的假说由来已久。近20多年来由于脑生化研究,发现中枢神经单胺类等递质在保持和调节正常精神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有HT和NE通路功能障碍假说等等。其中以多巴胺活动过度假说,受到较大的重视。因为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药物能较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其药理作用是与阻滞多巴胺受体功能有关。此外慢性苯丙胺中毒患者,可出现与精神分裂症十分相似的某些症状,而苯丙胺是多巴胺能的促动剂。用同位素与受体结合的方法,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尾状核和壳核与上述同位素标记的神经阻滞剂的结合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说明精神分裂症病人突触后DA受体有增敏现象。最近报道用PET利用放射性示踪物上发射出来的正电子辐射,对脑生化代谢和受体功能进行检查。除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前额叶葡萄糖代谢明显下降外,纹状体D2多巴胺受体增加3倍之多(未服抗精神症药物的病人),支持D2受体功能过度的假说。与递质合成或降解有关酶的活性测定:多数报告慢性精神分裂症血小板单胺氧化酶活性低于正常对照。 6、脑结构研究: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归纳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归纳 【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将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进行归纳。结果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与西药相比,具有作用平稳、持久、价格便宜、副作用小等优点,在提升白细胞的同时,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论目前中医治疗方法很多,但主要从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入手,再辅以个体中医辨证,有口服治疗、静脉给药、针灸治疗等手段,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在中医中药领域为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开辟了一块天地。 【关键词】中医;白细胞减少症;免疫 白细胞减少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虚劳”、“血虚”范畴,病机与心、肝脾、肾之阳气精血不足相关,其中与脾、肾二脏关系尤为密切,发病的关键是脾肾亏虚[1],究其病因主要是近年来由于肿瘤患者增多,放、化疗的普遍开展以及各种化学制剂药物的广泛应用,外感邪气,久羁体内未除,或因起居不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大病之后失于调理等而使脾、肾受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人之精气所藏。脾肾不足,“虚劳”之病乃生。因此,应从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入手,再辅以个体中医辨证,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将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归纳 如下。 1口服治疗 1.1中成药①王为[2]等应用中药牛膝精胶囊(由牛膝提取的牛膝多糖)预防本症30例,与空白对照组15例比较,有效率分别为60.0%、26.7%(P<0.05)。 ②侯炜[3]等用中药阿多拉扶正霖胶囊(黄芪为主药)治疗乳腺癌化疗后WBC减少45例,与西药对照组30例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82.2%、60.0%(P<0.05)。 ③周淑意[4]等以刺五加及倒卵叶五加(均为冲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43例,总有效率71.9%。④丁京生[5]等用扶正消症胶囊(由菟丝子、人参、三七、冬虫夏草等组成),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116例,服药4周后结果显效39例,有效5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2.8%。⑤地甘口服液(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制备)由大量熟地黄、炙甘草为主组成,具有健脾益肾、补气养血之功效,有升高白细胞和增强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6]。⑥周郁鸿 等[7]用强力升白片(地榆升白片),由人参总皂甙、地榆等组成,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2例,显效6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达84.38%。⑦顾如芬[8]用峰龄胶囊(主要成分银耳多糖)治疗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77例,总有效率为93.51%(72/77),其中显效率为36.36%(28/77),有效率57.14%(44/77),峰龄胶囊具有快速、高效提升白细胞的作用,而且疗效确切,是治疗放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有效药物。⑧郝俊文等[9]用百令胶囊(冬虫夏草菌丝体干粉制剂)治疗肾移植术后药物性白细胞减少46例,治疗有效31例,总有效率

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症

1.2015年10月22日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的护理 2.查房目的:了解白细胞的作用以及减少症的相关知识,掌握白细胞减少症的 护理 3.什么是白细胞:—是淋巴细胞、多形粒细胞和单核粒细胞的总称,分为2种: 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4.白细胞的作用: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当细菌等异 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 5.白细胞的正常值:。正常白细胞数为(4~10)×109/升,通俗说就是每立方 毫米4000~10000个,平均值则为7000个。 6.白细胞减少症的定义:指外周血白细胞绝对值持续低于4000-10000 7.分类:分2种:原发性和继发型 8.病因: (1)化疗后常见的副作用; (2)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偏低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 (3)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4)免疫系统疾病:因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偏低,此时应停止放疗,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5)由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6)感染: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7)生理因素或其他原因:白细胞的数值,除了疾病因素可以引起变化外,亦受生理因素及其他原因影响,餐后、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恐惧等可致白细胞升高;冬天白细胞比夏天高,下午检查比清晨高;妊娠亦可使白细胞升高在肿瘤病区常见的是化疗后白细胞的降低, 9.临床表现: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等 10.并发症:(1)口腔感染:这是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可见扁桃体 红肿,咽部粘膜溃疡,继而可有坏死水肿,粘膜潮红及颈淋巴结肿大等。(2)急性肛周脓肿:可迅速形成溃疡、坏死及假膜。(3)而白细胞减少症引发的并发症还会使全身各系统感染:败血症是本病的主要威胁,致死率高达30%~40%。 11.护理 (一)病情观察 1、告诉患者遇到下列情况及时报告:寒颤发抖、体温38度以上、咳嗽、乏力等。 2、观察口腔、咽部、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等有无感染征兆。 (二)护理 1、病室要求: (1)放置单人病房,入住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门窗、家具、墙壁、地面用1:1000ppm的消毒液擦拭,紫外线照射1小时,病室内备洁肤柔快速手消毒液。

白细胞低的原因及危害

白细胞低的原因及危害 说到白细胞,相信大家都曾在生物课上学到过有关于白细胞的知识,也知道白细胞具有吞噬细菌,防御疾病的作用。因此,当白细胞低的时候,则容易患病的。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白细胞低的原因及危害,一起来看看吧! 白细胞低,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情况。那白细胞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1、药物 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偏低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 2、病毒感染 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3、免疫系统疾病 如果患者进行放射治疗的话,则会引起白细胞遍低的,因此这个时候应该停止放疗,并且选择一些具有增加白细胞的药物服用。 4、由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5、感染 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6、生理因素或其他原因 白细胞的数值,除了疾病因素可以引起变化外,亦受生理因素及其他原因影响,餐后、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恐惧等可致白细胞升高;冬天白细胞比夏天高,下午检查比清晨高;妊娠亦可使白细胞升高。 白细胞低的危害1、容易患上感染性疾病 白细胞能够快速的吞噬异物并且产生抗体,有效的抗御病原的入侵,并且对疾病的免疫方面也有重要作用。而如果人体的白细胞过低,就容易患有各种感染性疾病,甚至还是些致命的感染性疾病。 2、免疫能力下降 白细胞负责人体的免疫,白细胞低就会使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轻微的缺少被成为粒细胞减少症,严重的缺乏(小于1点5)被成为粒细胞缺乏症,后者很危险,会引起严重感染导致死亡。 3、身体出现不适症状 白细胞低一般会出现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减退,低热,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无症状,部分病人则反复发生口腔溃疡、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起病多急骤,常有高热、寒战、头痛、疲乏或极度衰弱。有时口腔、鼻腔、皮肤、直肠、肛门、阴道等黏膜处可泛起坏死性溃疡。这些不适症状,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白细胞低食疗白细胞低还可以通过饮食来进行治疗,可以多吃下列食物。 1、香菇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论文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论文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论文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论文青少年精神分裂症论文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摘要】目的:对比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8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29例)和奥氮平组(29例)进行对照研究,疗程8周。并于入组前,治疗后第1、2、4、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8周后,阿立哌唑组显效率为65.5%,有效率为86.2%,奥氮平组显效率为(68.9%),有效率为(89.6%),两组总体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兴奋或激越、震颤、静坐不能等,奥氮平组主要不良反应为体重增加、嗜睡等。结论:阿立哌唑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少。【关键词】阿立哌唑;奥氮平;青少年精神分裂症 目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多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而阿立哌唑是续第一代抗精神病药(fga)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sga)之后,对精神障碍治疗药理机制上具有革新性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又称为”第三代抗精神病药(tga)” [1],为验证其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笔者采用奥氮平为对照,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病例来源于我院2010.1.1-2010.12.30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标准诊断,年龄12-18岁,性别不限;阳性

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排除严重的心肝肾脑等器质性疾病,排除严重自杀的患者,排除酒精或药物滥用,药物过敏以及入组前4周使用药物且疗效不佳的患者,入组前经家属知情同意。符合以上标准的患者共58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奥氮平组。其中,阿立哌唑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15.3土1.7)岁,病程14天-2年,平均病程(11.8土7.3)月,治疗前(基线)panss总分为(91.4±23.2)分;奥氮平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平均年龄(14.8土1.5)岁,病程11天-2年,平均病程(12.4土6.7)月,治疗前(基线)panss总分(94.7±24.4)。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平均病程及治疗前panss总分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入组后采用小剂量单一用药治疗原则。阿立哌唑组口服阿立哌唑口崩片(商品名博思清,成都大西南药业有限公司),起始剂量为 2.5-5 mg/d,根据患儿病情、疗效及不良反应调整剂量,两周内逐渐加至治疗剂量5-20 mg/d,平均剂量为14.73± 4.57mg/d;对照组口服奥氮平(商品名欧兰宁,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奥氮平组初始剂量为2.5-5mg/d,2周内加至治疗量 10-20 mg/d,平均剂量为15.62±2.32mg/d。疗程8周。失眠者可合并苯二氮卓类药, 出现心动过速者加用阿替洛尔,出现锥外反应可合并苯海索,转氨酶升高可合并护肝药治疗,均不预防性用药。 1.3疗效评定:各量表评定者为经过培训的精神科主治医师,研究前评定者之间做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0。分别于入组前和

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在儿童时期比较少见,不过也很难在早期发现。心理专家认为,及早诊断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至关重要,该病一旦得到即时治疗和诊断的话是能够得到控制的。引起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原因当前还没有明确,但是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深入和仔细了解儿童精神分裂症症状,以便能够及早发现早治疗。 患儿有起病年龄小、缓慢起病而且产现程缓慢;呈实行性发展以及智力减退者预后较差等特征。所以,早期诊断,即时采取积极治疗,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具有重要关系。 功能主治:理气重镇,行血破瘀。主治阳狂多躁之精神分裂症。 处方制法:柴胡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竹沥半夏9克、黄芩9克、桃仁15克、红花9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香附15克、青皮9克、陈皮9克、酒大黄1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破血行气。主治精神分裂症血瘀有热而狂、体不虚者。 处方制法:桃仁20克、大黄40克、赤芍40克,提取制成浸膏糖衣片。 3.藤陀乌花汤 功能主治:功能平肝化痰,化瘀通窍。主治精神分裂症。 处方制法:钩藤30克、制川乌5克、红花5克、曼陀罗花2克、甘草10克,加入适量冰糖,水煎,每日1剂,分3~4次服。初起时每日服1~2次,剂量由小到大,逐渐增加。30日为1疗程。 4.活血汤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泻火通腑。主治气滞血瘀型精神分裂症。 处方制法:丹参25~50克、三棱25~50克、枳实10~15克、大黄15~30克,水煎服。辨证加减:狂证加石膏20~50克、知母20~30克;癫证加郁金15~30克、菖蒲15~30克;失眠重者加礞石30~50克、生龙骨30~50克、牡蛎30~50克、琥珀6~15克;头痛重者加川芎15~25克、柴胡10~15克,水煎服。40天为1疗程。 5.壮阳汤 功能主治:功能辛热壮阳。主治阳虚型精神分裂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