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导读:白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

10^9/L,为常见的血液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治疗时除了常规的治疗方案,还可以尝试一下针灸治疗。……

白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10^9/L,为常见的血液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治疗时除了常规的治疗方案,还可以尝试一下针灸治疗。

该病起病多缓慢,症状较轻,常见乏力、心悸、头晕、低热、

咽炎或粘膜溃疡、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畏寒腰酸等,易患感冒等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若白细胞减少症由感染所致者,则见高热,恶寒,周身酸痛等症状。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sis),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头痛、关节痛、极度乏力出现,严重者有吞咽困难、谵语或昏迷,可在数日内死亡。粒细胞缺乏症为白细胞减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的表现,两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可一并论述。

在中医学中,白细胞减少症无相同病名,据其症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表现当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

针灸治疗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着不错的疗效。针灸疗法在益气养血,

滋阴助阳原则指导下治疗该证,选取膈俞、膏肓俞、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大椎、脾俞、肾俞、悬钟。

方法

令患者取俯卧位于治疗床上并将背腰部充分暴露,在膈俞、膏肓俞、大椎、脾俞、肾俞穴上各放一约5毫米厚、直径约4厘米中间用针刺有10余个针眼的鲜姜片,接着将做成如半粒花生米大小的艾绒柱放于鲜姜片上,用线香于艾柱上端点燃令其自燃至成艾灰后鲜姜片不动只去艾灰,再如前法施灸至患者有温热感向局部肌肉内渗透、但不致灼痛、烫伤为度。达到预期效果后将鲜姜片拿掉令患者换取仰卧位,将一侧下肢膝关节以下暴露,常规消毒后毫针直刺足三里1。5寸;血海、三阴交、悬钟直刺1寸,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各1分钟,留针30分钟并隔10分钟加强捻针一次。下肢穴位左右隔日交替施术,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

方中足三里为传统的强壮要穴,能补气生血;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有健脾强中,益肝滋肾的作用;血海、膈俞养血、活血、生血、补血,四穴合用共奏益气养血之功。配以脾和肾的背俞穴能健脾温中、滋补肾阴。悬钟穴又名绝骨,是八会穴之髓会,据现代研究发现该穴与红细胞的生成有关,是治疗贫血必取要穴,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敏感穴,对嗜酸性粒细胞有特异性;大椎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穴,别名百劳;上杼穴,有益气壮阳的作用,据报道针刺大椎除白细胞数量变化外并有明显的左移现

象,一叶核细胞比例增多,4~5叶核细胞比例减少,这一现象也可见于针刺足三里,如针刺其他穴位则无此现象出现;膏肓俞是补虚益损,调理肺气的常用穴,三穴共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该法治疗各种原因而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具有安全性好、无任何副作用、操作简单、便用推广、成本低廉、可重复验证的优点,在提升白细胞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益肾生血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50例疗效观察

益肾生血汤治疗白细胞减少症50例疗效 观察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白细胞减少;益肾生血汤;中医治疗 白细胞减少症,在临床上较常见。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中医的角度分析病机,似与心肝脾肾都有一定关系。始治此病,着眼于补气养血,曾参芪姜枣,归芍芎地并投,但临床效果并不满意。近几年来立足于育肾生血,我们重用霜柿叶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获得了比较明显的临床效果,现从中选出50个病例分析报告于下。与同道探讨。 1临床资料 1.1对象选择经两次血常规检验白细胞在3.0 X109/L以下,伴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者为其治疗对象。常见症状有眩晕,低热,纳差,消瘦,阳萎,早泄,胸闷,烦躁,失眠,心悸等。共选观察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30?50岁35例,14?29岁11例,14岁以下4例。 l2分型论治临床所见,虽病机变化多端,但大体可分为肝肾刚

虚,脾肾阳虚,气血两虚一个类型。肝肾阴虚型,常表现为眩晕, 倦怠,消瘦,烦躁,心悸,少寐等症,选用1号育肾生血汤:霜柿叶 30克,生牡蛎15克,生龟板15克,生鳖甲15克,盐知母、黄柏各9克,女贞子12克,地骨皮15克,枸杞15克,虎杖15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水煎服,每日I剂,连服,15天为一疗程。 2治疗结果 治疗后白细胞升至5.0 X109/L以上,症除休复两年以上,病情稳定者31例。白细胞波动在3.5?4.0 X109/L之间者15例,3例服药无效,1例病情悲化(做过化疗,放疗)。对脾肾阳虚,气血两虚型,一般治疗20?30天后白细胞开始上升,两个月后服育肾生血丸调治;对肝肾阴虚型,多在治疗两个月后白细胞缓慢上升,三个月后再以育肾生血丸调治。这也符合“阳虚易治,阴虚难训”之古训,但疗程一般不超过半年。 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王某,女性,39岁。素体消瘦,低热日晡甚,倦怠,纳差。因眩晕无力,夜寐难眠,不能坚持工作而来求诊。舌光绛无苔,周围暗,脉弦关盛,查白细胞 2.7 X109/L,证属川肾阴虚,督脉受损,选用1号育肾生血汤,酌加黄精及消导,宁神之品,共服25齐I」,白细胞升至5.5 X109/L,已上班工作,续用育肾生血丸治疗一个半月,病情稳定。脾肾阳虚型常表现为腰膝酸楚,阳事不举,精冷带下,便溏纳呆,恶寒,倦怠等症,选用2号育肾生血汤:霜柿叶45

白细胞低的治疗方法.doc

白细胞低的治疗方法 白细胞低的治疗方法 (1)理疗 中医理疗 白细胞减少症(leucopenia)为常见的血液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 109/L时。该病起病多缓慢,症状较轻,常见乏力、心悸、头晕、低热、咽炎或粘膜溃疡、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畏寒腰酸等,易患感冒等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若白细胞减少症由感染所致者,则见高热,恶寒,周身酸痛等症状。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 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 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sis),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头痛、关节痛、极度乏力出现,严重者有吞咽困难、谵语或昏迷,可在数日内死亡。 粒细胞缺乏症为白细胞减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的表现,两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可一并论述。白细胞减少症临床可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多见;后者多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或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在中国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良好,粒细胞缺乏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年龄较大或有其他脏

器疾患的病人,病死率仍然较高。白细胞减少症中医学中无相同病名,据其症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表现当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中医学认为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其中与脾、肾两脏的关系尤为密切。本虚(即脾肾两虚)是白细胞减少症的根本原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以滋养,若脾虚气血无以生化则成血虚之证; 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肾气不足则髓海不充,精血同源此时气血生成也会受影响。脾虚,运化水谷精微的滋养功能失常,可导致肾气虚弱;反之,肾阳不足,则不能温煦脾阳,两者相互影响,以致脾肾两虚,营卫气血不足而成本病。此外,热毒侵袭和瘀血凝结也是引起和加重本病的重要原因。热毒(放、化疗)之邪侵犯人体,营阴被劫之故。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气阴两虚之证,少数则兼有血热之证;根据中医学久病必瘀的传统认识,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久治不愈,往往见有血瘀的临床症状表现。综上所述,病因不外乎内伤和外感,病机不外乎先天后天两个因素。先天的关键在于肾,后天的关键在于脾。中药促进白细胞生成,因化疗放疗的副作用导致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可以通过人参皂苷rh2促进白细胞生成,无副作用。 针灸治疗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着不错的疗效。针灸疗法在益气养血,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8-07T10:13:36.3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作者:罗志平[导读] 分析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开展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罗志平 (哈尔滨市夏氏骨伤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分析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开展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治疗中单纯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针灸治疗,1疗程为1个月,在3个月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针灸;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351-02 中风临床上也被称为卒中,产生该病症的原因较复杂,且具有较强的多样性。主要有饮食作息不规律、脾气暴躁、或烦躁易怒等,临床症状主要有猝然昏厥、嘴歪眼斜、身体行动功能缺失等等,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都造成了非常显著的负面影响[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8例,患者年龄43~72岁,平均年龄(52.3±5.8)岁,患者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5±2.3)年。对照组中男11例,女19例,患者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4.2±4.7)岁,患者病程1~10年,经诊断,患者均符合中风后遗症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对照组单纯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其主要成分为当归、桃仁、地龙和黄芪等,若患者的中风后遗症时间较短,则可采用水蛭、桑枝和穿山甲等药物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若患者有较为显著的心悸或心阳不足的症状,应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入艾灸草和桂枝对患者进行治疗。若患者后遗症时间较长,则应加入续断、牛膝、杜仲、肉苁蓉和熟地黄等起到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若患者出现半身不遂且伴有言语不清的症状,则应在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入全蝎、石菖蒲、天竺黄、远志和天麻等多种成分,从而起到祛风除痰,醒脑开窍的作用[2]。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行针灸1次/d,时间为25min,12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且中间应休息2d,此后对患者进行继续治疗。在急性期当中,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以泻为主。而在恢复期应以补为主,此外还要对患者开展艾灸治疗。在针灸时应做好针具的消毒工作,准确找到穴位,必要时可标出穴位的位置。患者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所以在针灸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针灸时主要的取穴部位为胃经俞穴、随症配穴和胆经穴等,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不同的针灸治疗方式。 1.3 疗效评价 患者临床病症和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水平,可实现独立生活和自理记为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有所好转,能够扶杖行走或能够实现基本生活行为自理记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记为无效[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治愈18例,好转9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6例,无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风在临床上属于急性脑血管意外,该病症死亡率较高,此外存活的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的后遗症,对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会产生十分明显的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救治和处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也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康复的几率,改善预后效果[4]。在针灸辅助治疗中,患者受损受损的神经与堵塞的脉络会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善,进而也可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临床治疗中,首先应确认患者是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还是出血性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的过程中,在急性期应采取强刺激的针灸方式,以阳经穴为主;在恢复期治疗中针灸的力度应适中,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治疗中还应取阴经、阳经穴位积极开展辅助治疗[5]。但在治疗中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患者患病的时间越长,针灸治疗效果也就越差。针灸治疗时患者患病的时间最好在6个月以内,针灸治疗的时间越早,效果就越好。 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针灸辅助治疗渐渐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该疗法的应用也使得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应对患者的病症类型予以确定,采用针灸方式治疗中风偏瘫时,若患者处于急性期,则针灸是应采取强刺激的方式,针灸操作主要集中于阳经穴位。若患者处于恢复期,针灸的力度应较轻,针灸的位置主要集中于阴经。在治疗中应坚持尽早治疗的原则[6]。一般而言,发病6个月内进行针灸介入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补阳还五汤能够十分有效地抑制凝血酶。此外,其对血管壁还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同时还能释放抑制因子,这些因子会在皮下组织内与血小板黏结在一起。此外其还能十分有效地起到抗血栓以及止血的作用[7]。所以对于中风后遗症采取针灸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安全、有效等多个优势,其在临床应用中可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其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因此也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8]。

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针灸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导读:白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 10^9/L,为常见的血液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治疗时除了常规的治疗方案,还可以尝试一下针灸治疗。…… 白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10^9/L,为常见的血液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治疗时除了常规的治疗方案,还可以尝试一下针灸治疗。 该病起病多缓慢,症状较轻,常见乏力、心悸、头晕、低热、 咽炎或粘膜溃疡、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畏寒腰酸等,易患感冒等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若白细胞减少症由感染所致者,则见高热,恶寒,周身酸痛等症状。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sis),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头痛、关节痛、极度乏力出现,严重者有吞咽困难、谵语或昏迷,可在数日内死亡。粒细胞缺乏症为白细胞减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的表现,两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可一并论述。 在中医学中,白细胞减少症无相同病名,据其症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表现当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 针灸治疗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着不错的疗效。针灸疗法在益气养血,

滋阴助阳原则指导下治疗该证,选取膈俞、膏肓俞、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大椎、脾俞、肾俞、悬钟。 方法 令患者取俯卧位于治疗床上并将背腰部充分暴露,在膈俞、膏肓俞、大椎、脾俞、肾俞穴上各放一约5毫米厚、直径约4厘米中间用针刺有10余个针眼的鲜姜片,接着将做成如半粒花生米大小的艾绒柱放于鲜姜片上,用线香于艾柱上端点燃令其自燃至成艾灰后鲜姜片不动只去艾灰,再如前法施灸至患者有温热感向局部肌肉内渗透、但不致灼痛、烫伤为度。达到预期效果后将鲜姜片拿掉令患者换取仰卧位,将一侧下肢膝关节以下暴露,常规消毒后毫针直刺足三里1。5寸;血海、三阴交、悬钟直刺1寸,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各1分钟,留针30分钟并隔10分钟加强捻针一次。下肢穴位左右隔日交替施术,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 方中足三里为传统的强壮要穴,能补气生血;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有健脾强中,益肝滋肾的作用;血海、膈俞养血、活血、生血、补血,四穴合用共奏益气养血之功。配以脾和肾的背俞穴能健脾温中、滋补肾阴。悬钟穴又名绝骨,是八会穴之髓会,据现代研究发现该穴与红细胞的生成有关,是治疗贫血必取要穴,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敏感穴,对嗜酸性粒细胞有特异性;大椎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穴,别名百劳;上杼穴,有益气壮阳的作用,据报道针刺大椎除白细胞数量变化外并有明显的左移现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方案全解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方案全解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方案全解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长期低于4000/立方毫米(4×109/升)以下,临床以易于疲劳,易于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其原因一般是由化学和物理因素(放疗、化疗等)、药物过敏、细菌病毒感染以及其他疾病所引起。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U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白细胞减少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如下: 西医认为: (一)骨髓损伤: 1.药物引起的损伤: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可直接杀伤增殖细胞群,药物抑制或干扰粒细胞核酸合成,影响细胞代谢,阻碍细胞分裂。药物直接的毒性作用造成粒细胞减少与药物剂量相关。其它多类药物亦可有直接的细胞毒性或通过免疫机制使粒细胞生成减少。 2.化学毒物及放射线:化学物苯及其衍生物、二硝基酚、砷等对造血干细胞有毒性作用,X线和中子能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微环境,造成急性或慢性放射损害,出现粒细胞减少。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是自身抗体、T淋巴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作用于粒系分化的不同阶段,致骨髓损伤,粒细胞生成障碍。常见于风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时。 4.全身感染:细菌感染如分支杆菌(特别是结核杆菌)及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等。 5.异常细胞浸润骨髓:癌肿骨髓转移、造血系统恶性病及骨髓纤维化等造成骨髓造血功能的衰竭。 6.细胞成熟障碍——无效造血: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影响DNA合成,骨髓造血活跃,但细胞成熟停滞而破坏于骨髓内。某些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也存在着成熟障碍,而致粒细胞减少。 (二)周围循环粒细胞分布异常 (三)血管外组织内的粒细胞需求增加,消耗加速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中医治疗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中医治疗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中医治疗发表者:徐文江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是指由各种病因所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正常值(成人低于4.0×109/L,儿童10岁以上低于4.5×109/L,10岁以下低于5.0×109/L),可伴有或不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utropenia)是指成人中性粒细胞少于2.0×109/L,儿童10岁以上少于1.8×109/L,10岁以下少于1.5×109/L。由于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减少症是粒细胞减少所致,且通常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占粒细胞总数的比例少,故粒细胞减少症通常又相当于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granulocytopenia)是指在各种病因影响下,使粒细胞增生减低,或成熟障碍,或寿命缩短,或分布异常,导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少于2.0×109/L,中性粒细胞重度减少,低于0.5×109/L,并出现急性发热和粘膜坏死等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综合征。粒细胞缺乏症是粒细胞减少症或白细胞减少症病情严重的表现,它们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基本相同。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病率约为0.054%,近年有增多趋势,可能与滥用药物有关。发病率与种族、国家、地区有关。以女性多见,儿童、少年少见。医务工作者较多见,可能与较常接触化学药物有关。死亡率过去高达50%~90%,病情凶险,预后较差;由

于医疗技术条件的改善,死亡率目前已降至20%左右。患者预后很大程度取决于医护条件、保护隔离措施及经济条件等。廊坊市中医院血液科徐文江本病属中医“虚劳、急劳、内伤发热、温病”等范围。【病因病理】1.感受外邪,邪毒伤正:感受风寒暑湿燥热或瘟毒疫疠之邪,邪气传里,郁而化热化火;或放疗或接触放射线,火热之邪直中人体,邪热蕴积成毒,均可耗人精血,损伤正气而为病。2.药毒内攻,精气亏虚:服药不当,或误食误触有毒之物,或化疗之后,药毒内留,郁而化火,火毒炽盛,耗伤精血,损伤正气而成本症。3.禀赋薄弱,精血不足:父母精血不足,或胎中失养,或出生后喂养不当,均可致禀赋薄弱,形气不充,脏腑不荣;若复外感,则更伤正气,而成本症。4.饮食失调,损伤脾胃:饥饱失调,或暴饮暴食,或嗜食偏食,或饮酒过度,或误食不洁等,均可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乏源,渐成虚损。5.劳倦过度,五脏受伤:劳神过多,忧愁思虑,久郁不解,劳欲过度,损伤心、脾、肝,心虚则血不足,脾虚则化源缺,肝虚则阴血少,肾虚则精气亏,日久渐成虚劳。6.久病大病,耗伤正气久病失治误治,耗伤精血,或耗伤阳气;或瘀滞日久,新血不生;或大病暴病,邪气太盛,正气受伤,精血、阴阳亏损,发为虚劳、急劳。总之,本症的病机在于脏腑虚弱,阴阳气血亏损。其病因可为因虚致病,亦可为因病致虚。正如《理虚元鉴·虚证有六因》指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16T15:50:48.733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孟宪梅 [导读] 随着对中风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 孟宪梅(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中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156700)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2-0075-01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或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患,因其发病急促,变化多端,如风性善行而数变,类比而称为“中风”。其发病多由肝阳偏亢,气血上逆所致,故有眩晕、指麻等先兆症状。 由于中风时病情轻重不同,分为病在经络与病在脏腑两种类型。病在经络时病位浅,病情轻,仅表现瘫痪症状,如偏瘫、面瘫等。病在脏腑时病位深,病情重,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精神神经症状及瘫痪症状。 中风后遗症是危害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多发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甚至造成终身残疾。针灸是首选的康复治疗方法。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综合疗法治疗200例,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男104例,女96例,年龄在10~77岁之间,小于30岁6例,30~50岁10例,51~60岁24例,61~70岁110例,大于70岁50例。病程小于l月130例,l~6月30例,6月以上~l年10例,脑血栓形成140例,脑栓塞28例,脑溢血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 2 治疗方法 2.1 明确治疗原则中风后遗症的病理基础是大脑组织的损害,且其损害面积的大小,部位的差异,病程的长短,均与日后的康复有很大的关系,促进大脑组织损害的康复,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第一目的。故针灸方法应遵循醒脑开窍为主,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辅的治疗法则,以起到标本兼治。 2.2 针刺治疗采用传统针灸法。参照杨长森主编《针灸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头皮针平刺,采用捻转手法进针,针体直刺进针,采用提插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用补法。根据病情常取以下穴位:①醒脑开窍:取百会、人中、太冲;②流涎、口眼歪斜,眼不能闭合,取地仓透颊车、大迎、承浆、迎香、攒竹、鱼腰、丝竹空、阳白;③上肢不能活动或上举困难,取肩井、巨骨、天宗、肩髎、肩贞、肩内陵、曲池、合谷。④指不能伸握时,取合谷、后溪、内关透外关、大陵、阳池、八邪等;⑤下肢不能活动或抬高困难时,取环跳、秩边、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⑥踝关节不能背屈、跖屈时,取解溪、太冲、绝骨、昆仑等。 2.3 针灸时机脑血栓形成所致后遗症者,在病情稳定后即可接受针灸疗法治疗。脑出血所致后遗症者,则在病情稳定10天后再实行针灸疗法。 2.4 灸疗配穴中风后遗症如出现肢体浮肿或关节肿痛,灸法能起到较好的利水消肿、活血、止痛作用,并以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等灸疗仪器大面积灸为宜。 2.5 功能锻炼治疗同时,强调功能锻炼,要求早期下床锻炼,患肢不能活动者,嘱家属对患肢进行被动活动。 3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肢体活动自如,言语清楚,生活自理,能参加适当的劳动;显效:肢体活动有明显恢复,肌力较疗前上升2度,可自行走路,言语较清楚,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进步:肢体活动范围和功能较疗前有改善,肌力较疗前上升1度;无效:疗后元明显进步。 4 治疗效果 200例中,基本痊愈160例(80%),显效26例(13%),进步10例(5%),无效4例(2%),其显效率为93%。70岁以上治愈率低;病程短,治愈率高;左侧偏瘫治愈率高于右侧;弛缓型高于痉挛型;性别与疗效无明显差异。 5 体会 随着对中风诊断、抢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致残率则明显上升,其致残的基本表现是由于肢体运动的障碍而引起日常活动能力的降低或丧失,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中风偏瘫常用针刺手法,并配合功能康复训练,是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的产物,强调从偏瘫早期开始介入针灸治疗对疗效有很大关系,也与病轻的轻重、体质好坏及患者情绪、家属的护理有关。因此,要经常做好患者思想工作,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能动的肢体鼓励作功能锻炼,对瘫痪肢体要经常作被动活动,尤其肢体远端的功能往往恢复较慢,医生、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疾病要有耐心和坚强的意志。 笔者发现偏瘫患者,很大一部分平时身体健康,所以,高血压病被忽视或不注意及时治疗,往往容易发生偏瘫,而平时血压很高的病例,因坚持长期治疗,发生偏瘫较少。因此,应定期体检,及时治疗,以预防偏瘫的发生。

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症

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症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1.2015年10月22日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的护理 2.查房目的:了解白细胞的作用以及减少症的相关知识,掌握白细胞减 少症的护理 3.什么是白细胞:—是淋巴细胞、多形粒细胞和单核粒细胞的总称,分 为2种: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4.白细胞的作用: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当细 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 5.白细胞的正常值:。正常白细胞数为(4~10)×109/升,通俗说就 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个,平均值则为7000个。 6.白细胞减少症的定义:指外周血白细胞绝对值持续低于4000-10000 7.分类:分2种:原发性和继发型 8.病因: (1)化疗后常见的副作用; (2)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偏低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 (3)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4)免疫系统疾病:因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偏低,此时应停止放疗,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5)由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6)感染: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7)生理因素或其他原因:白细胞的数值,除了疾病因素可以引起变化外,亦受生理因素及其他原因影响,餐后、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恐惧等可致白细胞升高;冬天白细胞比夏天高,下午检查比清晨高;妊娠亦可使白细胞升高在肿瘤病区常见的是化疗后白细胞的降低, 9.临床表现: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等 10.并发症:(1)口腔感染:这是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可 见扁桃体红肿,咽部粘膜溃疡,继而可有坏死水肿,粘膜潮红及颈淋巴结肿大等。(2)急性肛周脓肿:可迅速形成溃疡、坏死及假膜。(3)而白细胞减少症引发的并发症还会使全身各系统感染:败血症是本病的主要威胁,致死率高达30%~40%。 11.护理 (一)病情观察 1、告诉患者遇到下列情况及时报告:寒颤发抖、体温38度以上、咳嗽、乏力等。 2、观察口腔、咽部、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等有无感染征兆。(二)护理 1、病室要求: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语言障碍临床观察分析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语言障碍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通过对中风后遗症语言障碍患者采取针灸治疗的方法,分析与探讨治疗后语言康复的效果,讨论出更适合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针灸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某医院接受针灸治疗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将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4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针灸治疗,实验组采用语言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及偏瘫患侧肢体肌力状况进行对比,找出差异,而且采取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护理工作。结果:在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实验组进行针灸与语言康复训练后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好于单纯针灸治疗的对照组,数据显示比较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此外语言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的实验组的患侧肌力也明显好于单纯针灸治疗的对照组,结果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语言障碍,文中对患者采取语言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治疗后中风后遗症患者在语言表达能力及肢体肌力都有很好的的疗效。 [关键词]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语言障碍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中风患者也在逐渐增加,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以及肢体运动障碍,这两大原因会影响中风患者的预后自理能力身心健康及其社会交往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对于患者中风后遗症患者采取针灸治疗及其语言的综合训练,可以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在实施语言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观察到语言功能锻炼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和患者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患者肢体肌力恢复也具有促进作用,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不仅要采取合理的治疗还要进行康复的护理工作。通过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具有一定的优势,配合语言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脑血流,促进脑功能和语言功能的尽早恢复。本文将分析语言康复训练在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某医院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单纯针灸治疗的对照组40例,语言康复治疗结合针灸治疗40例。年龄在11-53岁之间。 1.2操作方法 选取某医院接受针灸治疗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将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4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针灸治疗,实验组采用语言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语言表达能力及偏瘫患侧肢体肌力状况进行对比,找出差异。 1.2.1基础护理 在中风患者患病之前,大多数患者患有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中风患者大多数年龄偏大、自身抵抗力差,容易并发症例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应尽量避免风寒,出门是要注意慎天气变化,避风寒,生活中不能太过劳累。对于患者的病房要保持清洁卫生,病室环境温湿度要适宜,定时打开病房窗户通风,对于年老体弱,及其鼻饲的患者要做好口腔护理,护理人员要做好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对于痰多粘稠难咳患者,要要遵照医师的安排服用化痰药物,以及可以采取配合雾化吸入、协助翻身叩背来进行排痰。尽可能让患者训练膀胱自行排尿,医护人员定时给患者使用便盆或尿壶,进行排尿,对于尿潴留患者可采用腹部按摩的方法,必要时要通过行留置导尿;患者要尽可能保持阴部皮肤清洁干燥。对于便秘者,要采取腹部按摩并配合治疗便秘中药进行服用。医护人员要做好每日晨晚间重点观察病人的排便及血压脉搏呼吸情况,一般来说,对于病情的稳定情况可以通过观察血压平稳状况,对于血压过高患者要防止出现脑溢血的复发,而对于血压偏低要做好防止脑梗塞的再发呼吸不畅通,对于痰多患者,要及时吸痰防止病人窒息,有不少患者昏厥,主要是因为在排便过程中太用力所造成的。 1.2.2心理护理

常用的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

常用的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药物有哪几种? 1.抗肿瘤药如氮芥、马利蓝、环磷酰胺、氨甲蝶呤、阿糖胞苷、氟脲嘧啶、阿霉素、自力霉素、羟基脲等等,抗肿瘤药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白细胞减少症,在肿瘤细胞被杀伤的同时,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也受到损伤,严重者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2.抗感染药:(1)抗生素:主要是氯霉素、合霉素,它们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不仅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症,还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他如四环素、多粘菌素类、链霉素偶而也可引起白细胞减少。(2)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水杨酰偶氮磺胺吡啶、磺胺嘧啶。(3)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异烟腙、利福平、氨硫脲、对氨水杨酸。(4)抗疟药,如奎宁、伯氨喹啉、氯化喹啉、乙胺嘧啶。 3.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 4.抗心率失常药如普鲁卡因酰胺、心得安、奎尼丁。 5.抗高血压药如利血平、肼苯达嗪、甲基多巴、开博通。 6.抗甲状腺药如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他巴唑、甲硫咪唑等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症,一般发生在用药后的头几个月,如及时停药,多在1~2周内恢复,故在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血象。7.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安乃近、APC、保泰松、消炎痛等都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多与服用剂量较大,时间较长有关。8.抗风湿药如保太松、消炎痛、布洛芬、金盐、青霉胺。9.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二甲双酮、苯巴比妥、卡马西平。10.抗精神病药如冬眠灵、三环类抗抑药,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都可以引起考试,大网站收集白细胞减少,以氯丙唪的发生率较高,约为万分之七,若及时停药,多数可以恢复。11.抗糖尿病药如甲苯磺丁脲(D860)。12.利尿药如汞剂、双氢克尿塞、利尿酸。13.其它:如左旋咪唑、甲氰咪胍、胃复安、α和γ干扰素、别嘌呤醇。

血液病科 白细胞减少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白细胞减少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之“虚劳”进行诊断。 主要症状:头晕乏力、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夜间少寐,舌淡苔薄,脉细弱。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张之南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白细胞减少症诊断。 成人外周血白细胞数:WBC<4.0×109/L (二)证候诊断 1.气血两虚证:神疲乏力,四肢倦怠,面色少华,头晕乏力,少气懒言,夜间少寐,四肢倦怠,动则气急。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2.脾肾阳虚证:神疲乏力,四肢倦怠,纳谷不香,语言无力,腰酸怕冷,肢体欠温,夜尿清长,大便溏烂。舌淡胖,苔薄,脉沉细。 3.肝肾阴虚证:神疲乏力,四肢倦怠,腰膝酸软,午后或夜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血两虚证 治法:补气养血。 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熟地黄、炙黄芪、太子参、炒白芍、炒白术、当归、川芎、制首乌、茯苓、龙眼肉、枸杞、甘草等。 中成药:芪胶升白胶囊、十一味参芪片等。 2.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合黄芪建中汤加减。熟地、山萸肉、淮山药、炙黄芪、茯苓、干姜、淡附片、炒白术、红枣、炙甘草、饴糖等。

中成药:四神丸等。 3.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 推荐方药:生脉饮合六味地黄丸加减。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玉竹、北沙参、熟地、山萸肉、淮山药、旱莲草、丹皮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静脉注射剂,如参麦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 (三)针灸疗法 针灸取穴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太溪等穴,针用补法,且主穴加用温针灸,每次30分钟,15日为1疗程。 (四)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每天通风2次,每次30分钟,患者必要时应戴口罩作自我保护,注意保暖,勿着凉,预防感冒,避免呼吸道感染,防止交叉感染。做好口腔护理,注意口腔清洁,选用合适的漱口液,饭前、饭后、睡前、晨起漱口。保持全身皮肤清洁,特别要注意会阴、肛门的清洁,预防肛周脓肿。 2.饮食调护:注意饮食卫生,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康复。多饮水,禁食生、冷、硬、刺激性食物。 3.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张之南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年)拟定疗效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一)评价标准 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白细胞连续两次升高至4.0×109/L 以上,证候积分值减少≥95%。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白细胞连续两次较治疗前升高50%以上,证候积分值减少≥70%。 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缓解,白细胞连续两次较治疗前升高30%以上,证候积分值减少≥30%。

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方法

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方法 2、配穴①口眼歪斜地仓、峡车、下关、攒竹、丝竹空、承泣、太阳。 ②吞咽困难颈咽六针。 ③尿频、尿急气海、关元、天枢、中极。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还应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施针,以防造成病情加重。 除用常法取穴外,还采用针刺某些特效穴确能提高疗效,如下肢瘫软针隐白、肩关节不能活动者针对侧“中平负,腿不能提起者刺“提腿负、颈部无力者针“筋缩等。 在针刺手法上,要求每针都能出现酸痛胀或定向走窜的感觉,对有些穴位,如软瘫针隐血时应让患肢出现抽动抬腿动作则疗效会明显迅速。 若配合灵龟八法按时取穴法往往会出现奇效。 由于采用了不同于传统取穴的特效穴法和特殊的针刺手法,使残肢功能的恢复上了新台阶,甚至使原来都认为不可能站起来的瘫痪患者上下楼梯、出入家门。 如何预防脑中风 1.控制血压知道你的血压,如果有高血压,务必与医生商量,使其得到控制。 高血压是中风的头号原因。 至少半年或每年测量一次血压,如果你有高血压,更要经常量。

如果你的血压的上值(收缩压)经常高于140毫米汞柱或下值(舒张压)经常高于90毫米汞柱,应咨询医生,如果医生确认你有高血压,会建议你有规律地运动锻炼、用药物控制以及提出饮食上的注意事项。 房颤可使血液聚集在心脏腔室中,因而易形成血栓,引发心源性脑栓塞。 医生可通过把脉、心脏听诊、心电图检查确定。 如你有房颤,医生会开一些药给你,以减少患中风的危险,你应坚持服用,不能因自觉无不适,就自行停药。 有不少人因停药发生中风,而抱恨终生。 3.戒烟吸烟使中风的危险增加一倍。 如果你马上戒烟,中风的危险性即开始下降。 五年后你得中风的危险性会与那些不吸烟的人一样。 4.限酒如果你喝酒,要适可而止。 大量饮酒肯定有害无益。 酒也是药,它可以与服用的其它药物相互作用。 5.控制胆固醇验血了解自己的胆固醇水平。 高胆固醇可通过增加患心脏病,间接地升高患中风的危险性。 降低高胆固醇可以减少患缺血性中风的危险。 轻度胆固醇升高可通过减少饮食脂肪和运动就能控制,中、高度升高则需加用药物治疗。 胆固醇水平正常或偏低的人,不要低脂饮食和服降脂药。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归纳

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归纳 【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将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进行归纳。结果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与西药相比,具有作用平稳、持久、价格便宜、副作用小等优点,在提升白细胞的同时,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论目前中医治疗方法很多,但主要从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入手,再辅以个体中医辨证,有口服治疗、静脉给药、针灸治疗等手段,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在中医中药领域为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开辟了一块天地。 【关键词】中医;白细胞减少症;免疫 白细胞减少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虚劳”、“血虚”范畴,病机与心、肝脾、肾之阳气精血不足相关,其中与脾、肾二脏关系尤为密切,发病的关键是脾肾亏虚[1],究其病因主要是近年来由于肿瘤患者增多,放、化疗的普遍开展以及各种化学制剂药物的广泛应用,外感邪气,久羁体内未除,或因起居不慎、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大病之后失于调理等而使脾、肾受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人之精气所藏。脾肾不足,“虚劳”之病乃生。因此,应从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入手,再辅以个体中医辨证,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将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治疗归纳 如下。 1口服治疗 1.1中成药①王为[2]等应用中药牛膝精胶囊(由牛膝提取的牛膝多糖)预防本症30例,与空白对照组15例比较,有效率分别为60.0%、26.7%(P<0.05)。 ②侯炜[3]等用中药阿多拉扶正霖胶囊(黄芪为主药)治疗乳腺癌化疗后WBC减少45例,与西药对照组30例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82.2%、60.0%(P<0.05)。 ③周淑意[4]等以刺五加及倒卵叶五加(均为冲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43例,总有效率71.9%。④丁京生[5]等用扶正消症胶囊(由菟丝子、人参、三七、冬虫夏草等组成),治疗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116例,服药4周后结果显效39例,有效5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2.8%。⑤地甘口服液(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制备)由大量熟地黄、炙甘草为主组成,具有健脾益肾、补气养血之功效,有升高白细胞和增强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6]。⑥周郁鸿 等[7]用强力升白片(地榆升白片),由人参总皂甙、地榆等组成,治疗白细胞减少症32例,显效6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达84.38%。⑦顾如芬[8]用峰龄胶囊(主要成分银耳多糖)治疗放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77例,总有效率为93.51%(72/77),其中显效率为36.36%(28/77),有效率57.14%(44/77),峰龄胶囊具有快速、高效提升白细胞的作用,而且疗效确切,是治疗放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有效药物。⑧郝俊文等[9]用百令胶囊(冬虫夏草菌丝体干粉制剂)治疗肾移植术后药物性白细胞减少46例,治疗有效31例,总有效率

山东省2017年上半年中医内科:白细胞减少症辨证分型考试试题

山东省2017年上半年中医内科:白细胞减少症辨证分型考 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适用于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方法是 A.夹持进针法 B.舒张进针法 C.指切进针法 D.提捏进针法 E.针管进针法 2、中医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为 A:结核 B:瘤 C:瘿 D:疽 E:岩 3、与神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A:心、肝、肾 B:心、肺、肝 C:心、肝、脾 D:心、脾、肾 E:肺、脾、肾 4、正常妊娠时,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血清中浓度开始下降的时间是在末次月经后的 A:4~6周 B:8~10周 C:10~12周 D:12~16周 E:20周 5、急性心梗并发心力衰竭,24小时内禁用的是 A.利尿剂 B.ACEI C.洋地黄 D.硝酸甘油 E.硝普纳 6、六淫邪气侵犯人体最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 A.湿 B.火 C.风 D.寒 E.燥

7、《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行业作风建设中通过综合治理,重点解决的是 A:医疗卫生质量问题 B:医疗卫生服务问题 C:医疗卫生行业形象问题 D: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E:卫生事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8、急性胆囊炎的典型临床表现 A.发热 B.恶心呕吐 C.血白细胞升高 D.突发右上腹阵发性绞痛 E.厌食 9、下列哪项是周围性眩晕的特点 A.头痛,颅内高压明显 B.与体位关系不大 C.闭目后可以减轻 D.耳鸣,听力下降 E.常有锥体束征 10、孕产妇首先发生右心衰竭的疾病是 A.妊娠合并二尖瓣狭窄 B.子痫 C.羊水栓塞 D.重型胎盘早剥 E.产褥感染 11、患者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晕心悸,舌苔白腻,脉滑。其证候是A.饮食停滞 B.痰饮内阻 C.气滞痰阻 D.食积痰阻 E.气滞食积 12、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 A.卡马西平 B.苯妥英钠 C.地西泮(安定) D.匹莫齐特(哌迷清) E.维生素C 13、医患之间非技术关系的是 A:同事关系 B:道德关系 C:上下级关系 D:陌生人关系 E:竞争关系 14、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

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症

1.2015年10月22日护理查房------白细胞减少的护理 2.查房目的:了解白细胞的作用以及减少症的相关知识,掌握白细胞减少症的 护理 3.什么是白细胞:—是淋巴细胞、多形粒细胞和单核粒细胞的总称,分为2种: 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4.白细胞的作用: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当细菌等异 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 5.白细胞的正常值:。正常白细胞数为(4~10)×109/升,通俗说就是每立方 毫米4000~10000个,平均值则为7000个。 6.白细胞减少症的定义:指外周血白细胞绝对值持续低于4000-10000 7.分类:分2种:原发性和继发型 8.病因: (1)化疗后常见的副作用; (2)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偏低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 (3)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4)免疫系统疾病:因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偏低,此时应停止放疗,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5)由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6)感染: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7)生理因素或其他原因:白细胞的数值,除了疾病因素可以引起变化外,亦受生理因素及其他原因影响,餐后、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恐惧等可致白细胞升高;冬天白细胞比夏天高,下午检查比清晨高;妊娠亦可使白细胞升高在肿瘤病区常见的是化疗后白细胞的降低, 9.临床表现: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等 10.并发症:(1)口腔感染:这是白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可见扁桃体 红肿,咽部粘膜溃疡,继而可有坏死水肿,粘膜潮红及颈淋巴结肿大等。(2)急性肛周脓肿:可迅速形成溃疡、坏死及假膜。(3)而白细胞减少症引发的并发症还会使全身各系统感染:败血症是本病的主要威胁,致死率高达30%~40%。 11.护理 (一)病情观察 1、告诉患者遇到下列情况及时报告:寒颤发抖、体温38度以上、咳嗽、乏力等。 2、观察口腔、咽部、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等有无感染征兆。 (二)护理 1、病室要求: (1)放置单人病房,入住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门窗、家具、墙壁、地面用1:1000ppm的消毒液擦拭,紫外线照射1小时,病室内备洁肤柔快速手消毒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