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民诉法管辖规定实务操作要点106条

最新民诉法管辖规定实务操作要点106条

一、一般规定

法律依据:《民诉法解释》第三十七条至第三十九条。

1.管辖是在法院内部确定具体的某一民事案件由哪个法院行使民事审判权的一项制度。管辖规则以法律规定和法院裁定为标准,分为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法定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裁定管辖包括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转移。

2.确定不同级别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为级别管辖;确定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为地域管辖。

3.确定案件的管辖权,以起诉时为标准。起诉时对案件享有管辖权的法院,不因确定管辖时的当事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的变更以及案件起诉后行政区域

(即法院辖区)的变更等相关因素在诉讼过程中发生变化而影响其管辖权。此为管辖恒定原则。

4.人民法院对管辖异议审查后确定有管辖权的,不因当事人提起反诉、增加或者变更诉讼请求等改变管辖,但违反级别管辖、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

5.判决后的上诉案件和依审判监督程序提审的案件,由原审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进行审判;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再审、发回重审的案件,由原审人民法院再审或者重审。

6.民事案件确定管辖法院,需要履行两个步骤:第一步确定级别管辖。即明确各级法院各自受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这一步骤发生在不同级别的法院之间;第二步确定地域管辖,即在第一步确定了某一级别法院行使管辖权的基础上,在该级别法院之间明确由某一具体法院受理一审民事案件。以上两个步骤须循序进行,不得颠倒。

二、级别管辖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十七条至第二十条;《民诉法解释》第一条、第二条、第五百二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后商标案件管辖和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第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第十二条、第二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七条。

7.确定级别管辖的标准包括:

(1)案件的性质;

(2)案件的繁简程度;

(3)案件影响的大小;

(4)争议标的金额的大小。

8.中级法院管辖下列三类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

(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9.涉外案件的管辖权并非全部属于中级法院,只有下列重大涉外案件才由中级法

院管辖:

(1)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

(2)案情复杂的案件;

(3)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10.案件涉外因素包括:

(1)当事人;

(2)经常居所地;

(3)诉讼标的物;

(4)法律事实。具备以上任何一个因素,即属于涉外。

11.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是指诉讼标的额大或诉讼单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

12.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法院管辖的案件包括:

(1)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海事法院属于中级法院级别)。

(2)专利纠纷案件:

①北京、上海和广东:由知识产权法院管辖(知识产权法院属于中级法院级别)。

②其他地方:由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3)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

①一般: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

②例外:由若干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4)商标民事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5)与仲裁有关的案件:

①对于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请求法院作出裁决的: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②有约定的仲裁机构:由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③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不明确的:由仲裁协议签订地或者被申请人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④申请确认涉外仲裁协议效力的案件:由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所在地、仲裁协议签订地、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⑤涉及海事海商纠纷仲裁协议效力的案件:由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所在地、仲裁协议签订地、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住所地的海事法院管辖;上述地点没有海事法院的,由就近的海事法院管辖。

⑥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由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7)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①一般: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

②例外:中级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在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后,裁定将本院管辖的第一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交由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辖区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实际情况,在辖区内确定部分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13.基层法院管辖下列四类案件:

(1)第一审民事案件原则上由基层法院管辖。

(2)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与公示催告程序的案件。

(3)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4)适用小额程序的案件。

14.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两类案件:

(1)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2)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15.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是指诉讼标的额大或诉讼单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

三、地域管辖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至第三十五条、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二百六十五条、第二百六十六条;《民诉法解释》第三条至第三十五条、第二百二十三条、第五百三十一条、第五百三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四条、第二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铁路运输法院案件管辖范围的若干规定》第三条。

(一)基本实务要点

16.确定地域管辖的标准包括:

(1)诉讼当事人的所在地

(尤其是被告的住所地)与法院辖区之间的联系;

(2)诉讼标的、诉讼标的物或法律事实与法院辖区之间的联系。在当事人的所在地、诉讼标的、诉讼标的物或法律事实处于某一法院辖区内时,案件就由该地区的法院管辖。

17.一般地域管辖以被告所在地作为确定管辖的标准,即实行“原告就被告”的原则。但也有例外规定,而是实行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18.特殊地域管辖以被告住所地、诉讼标的所在地、法律事实所在地作为确定管辖的标准。

19.专属管辖是法律针对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专门规定由特定的法院管辖。专属管辖具有排他性,其排除协议管辖。

20.专属管辖与专门法院的管辖不同:专门法院的管辖是指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等专门法院的管辖;专属管辖属于地域管辖中的特殊规定,是指法律规定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专门由特定的法院管辖。

21.法律规定两个以上的法院对某类诉讼都有管辖权的,称为共同管辖。当两个以上的法院对诉讼都有管辖权时,当事人可以单方选择其中一个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向两个以上都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的,由最先立案的法院行使管辖权。

(二)一般的地域管辖

22.根据被告公民确定管辖法院的规则:

(1)一般:由被告公民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被告公民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3)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公民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23.公民住所地的确定:

(1)公民的住所地:即公民的户籍所在地。

(2)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即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己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3)当事人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户:有经常居住地的,由该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其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4.根据被告法人确定管辖法院的规则:由被告法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1)能确定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地。

(2)不能确定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25.根据没有办事机构的被告个人合伙、合伙型联营体确定管辖法院的规则:(1)经过注册登记的,由被告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

(2)没有注册登记,几个被告又不在同一辖区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时:由最先立案的法院管辖。26.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情形:

(1)原告、被告均被注销户籍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2)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

①被告被监禁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不到一年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②被告被监禁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地人民法院管辖。

(3)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

①被告有经常居住地的: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②被告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27.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情形:

(1)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2)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3)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4)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28.原被告双方住所地法院都能管辖的情形:

(1)追索赡养费、抚育费、扶养费案件的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意味着被告住所地法院也能管辖)。

(2)夫妻一方

(即被告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

(即原告方)起诉离婚的案件,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意味着被告住所地法院也能管辖)。

(3)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应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专属管辖

29.国内案件专属管辖情形:

(1)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0.不动产纠纷是指:

(1)因不动产的权利确认、分割、相邻关系等引起的物权纠纷;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政策性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按照不动产纠纷确定管辖。

31.不动产所在地包括:

(1)不动产己登记的,以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所在地为不动产所在地;

(2)不动产未登记的,以不动产实际所在地为不动产所在地。

32.海事法院的专属管辖情形:

(1)因沿海港口作业纠纷提起的诉讼;

(2)因船舶排放、泄漏、倾倒油类或其他有害物质,海上生产、作业或者拆船、修船作业造成海域污染损害提起的诉讼;

(3)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有管辖权的海域履行的海洋勘探开发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

33.涉外案件专属管辖情形: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管辖。以上诉讼排斥外国法院管辖。

(四)协议管辖

34.协议管辖适用于财产类诉讼案件,具体情形包括:

(1)国内与涉外诉讼案件;

(2)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案件;

(3)当事人因同居或者在解除婚姻、收养关系后发生财产争议,约定管辖的,可以适用协议管辖规定确定管辖。

35.协议管辖只能采取书面合同形式,包括书面合同中的协议管辖条款或者诉讼前以书面形式达成的选择管辖的协议。

36.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包括:

(1)国内诉讼案件协议管辖: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等。

(2)涉外诉讼案件协议管辖: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法院等。

37.根据管辖协议,起诉时能够确定管辖法院的,从其约定;不能确定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确定管辖。

3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当事人约定争议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协议无效。但一方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另一方未在仲裁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期间内提出异议的除外。”据此可推知,当事人既协议管辖,又协议仲裁,仲裁无效,管辖有效。

39.管辖协议可以选择多个法院,管辖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人民法院起诉。

40.协议管辖不得违反民事诉讼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41.管辖协议作为格式条款出现的,则按格式条款处理,即经营者使用格式条款与消费者订立管辖协议,未采取合理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消费者主张管辖协议

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42.管辖协议约定由一方当事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协议签订后当事人住所地变更的:

(1)由签订管辖协议时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如当事人另有约定的,则约定优先适用。

43.合同转让后的管辖协议效力:

(1)合同转让的,合同的管辖协议对合同受让人有效;

(2)合同转让时受让人不知道有管辖协议,或者转让协议另有约定且原合同相对人同意的,合同的管辖协议对合同受让人不生效力。

(五)应诉管辖

44.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未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异议,就案件实体内容进行答辩、陈述或者反诉的,可以认定为应诉答辩。

45.应诉管辖规则适用于各类案件,无论是国内案件还是涉外案件,以及财产权益纠纷、人身权益纠纷。

46.应诉管辖规则的适用条件:

(1)对于原告提起的诉讼,受诉法院原本没有管辖权;

(2)被告未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

47.应诉管辖的例外情形:

(1)当事人在答辩期间届满后未应诉答辩,人民法院在一审开庭前,发现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裁定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2)当事人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异议,又针对起诉状的内容进行答辩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对管辖异议进行审查。

(3)应诉管辖规则的适用不得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六)合同纠纷的管辖

48.合同纠纷通常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

49.合同履行地法院没有管辖权的特例: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50.合同履行地的确定方式:

(1)合同明确约定了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至于合同是否实际在该地点履行则在所不问。

(2)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

①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②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③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即时结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

51.对于财产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而言,其合同履行地为租赁物使用地,但如合同对履行地有约定的,则约定的履行地法院优先管辖。

52.以信息网络方式订立的买卖合同,其履行地的确定:

(1)通过信息网络交付标的的,以买受人住所地为合同履行地;

(2)通过其他方式交付标的的,收货地为合同履行地;

(3)如合同对履行地有约定的,则约定的履行地法院优先管辖。

53.保险合同纠纷的管辖:

(1)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2)因财产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如果保险标的物是运输工具或者运输中的货物,也可以由运输工具登记注册地、运输目的地、保险事故发生地人民法院管辖;

(3)因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也可以由被保险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54.涉及担保合同纠纷的管辖:

(1)随主合同纠纷确定的法院管辖。

(2)债权人单独向担保人

(如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人)主张权利的担保合同纠纷,由担保人住所地法院管辖。

(3)如根据主合同和担保合同选择管辖不一致的,则根据主合同确定管辖。55.债权人代位权纠纷的管辖:由被告

(即次债务人)住所地法院管辖。

56.债权人撤销权纠纷的管辖:由被告

(即债务人)住所地法院管辖。

(七)侵权纠纷的管辖

[法客帝国(Empirelawyers)出品]

57.一般侵权纠纷的管辖:

(1)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2)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

(3)信息网络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

58.因产品、服务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服务提供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59.因侵犯著作权行为提起的民事诉讼的管辖:由侵权行为的实施地、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其中,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经常性储存、隐匿侵权复制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关、版权、工商等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侵权复制品所在地。

60.因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起的民事诉讼的管辖:由侵权行为的实施地、侵权商品的储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其中,侵权商品的储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经常性储存、隐匿侵权商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关、工商等行政机关依法查封、扣押侵权商品所在地。

61.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其中,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

62.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管辖:由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发生地、损害结果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八)运输纠纷的管辖

63.运输合同纠纷的管辖: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64.运输侵权纠纷的管辖:

(1)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2)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

(即事故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65.排除被告住所地管辖的情形:

(1)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管辖。

(2)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66.铁路运输法院的管辖:铁路运输合同纠纷及与铁路运输有关的侵权纠纷,由铁路运输法院管辖。具体包括:

(1)铁路旅客和行李、包裹运输合同纠纷;

(2)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和铁路货物运输保险合同纠纷;

(3)国际铁路联运合同和铁路运输企业作为经营人的多式联运合同纠纷;(4)代办托运、包装整理、仓储保管、接取送达等铁路运输延伸服务合同纠纷;(5)铁路运输企业在装卸作业、线路维修等方面发生的委外劳务、承包等合同纠纷;

(6)与铁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施工有关的合同纠纷;

(7)铁路设备、设施的采购、安装、加工承揽、维护、服务等合同纠纷;(8)铁路行车事故及其他铁路运营事故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赔偿纠纷;(9)违反铁路安全保护法律、法规,造成铁路线路、机车车辆、安全保障设施及其他财产损害的侵权纠纷;

(10)因铁路建设及铁路运输引起的环境污染侵权纠纷;

(11)对铁路运输企业财产权属发生争议的纠纷。

(九)公司诉讼的管辖

67.因公司设立、确认股东资格、分配利润、解散等纠纷提起的诉讼;因股东名册记载、请求变更公司登记、股东知情权、公司决议、公司合并、公司分立、公司减资、公司增资等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公司住所地法院管辖。

(十)特殊案件的管辖

68.不服指定监护或者变更监护关系的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也可以由被监护人住所地法院管辖。

69.双方当事人均为军人或者军队单位的民事案件,由军事法院管辖。

70.债权人申请支付令的,由债务人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71.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后没有在法定期间起诉或者申请仲裁,给被申请人、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引起的诉讼,由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辖。

72.当事人申请诉前保全后在法定期间内起诉或者申请仲裁,被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因保全受到损失提起的诉讼,由受理起诉的人民法院或者采取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辖。

(十一)涉外离婚纠纷的管辖特别规定

73.在国内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婚姻缔结地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婚姻缔结地或者一方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74.在国外结婚并定居国外的华侨,如定居国法院以离婚诉讼须由国籍所属国法院管辖为由不予受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的,由一方原住所地或者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75.中国公民一方居住在国外,一方居住在国内的离婚纠纷管辖:

(1)不论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国内一方住所地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

(2)国外一方在居住国法院起诉,国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受诉人民法院有权管辖。

76.中国公民双方在国外但未定居,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的,应由原告或者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77.已经离婚的中国公民,双方均定居国外,仅就国内财产分割提起诉讼的,由主要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十二)涉外民事诉讼管辖

78.因合同争议或者其他财产权益争议引发的涉外纠纷,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凡是与我国法院所在地存在一定实际联系的,我国法院都有管辖权。其中,存在一定实际联系是指下列情形之一:

(1)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

(2)诉讼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3)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

(4)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

79.上述涉外纠纷的管辖法院: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80.我国法院专属管辖情形: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

8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和外国法院都有管辖权的案件,一方当事人向外国法院起诉,而另一方当事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可予受理。判决后,外国法院申请或者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对本案作出的判决、裁定的,不予准许;但双方共同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另有规定的除外。外国法院判决、裁定已经被人民法院承认,当事人就同一争议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客帝国(Empirelawyers)出品]

四、裁定管辖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六条至第三十八条;《民诉法解释》第三十五条至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至第四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一)基本实务要点

82.裁定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以裁定的方式确定案件的管辖。裁定管辖是对法定管辖的补充和变通。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移送管辖、指定管辖、管辖权的转移,都是通过裁定的方式来确定管辖法院的,都属于裁定管辖的范畴。

83.移送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发现自己对案件无管辖权,依法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的制度。移送管辖是为法院受理案件出现错误时提供的一种纠错办法。

84.指定管辖,是指上级人民法院以裁定的形式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对某一案件行使管辖权。关于指定管辖,应当重点把握指定管辖所发生的情况以及应由哪个法院行使指定管辖权。

85.管辖权转移,是指经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者同意,将某案件的管辖权由上级人民法院转交给下级人民法院,或者由下级人民法院转交给上级人民法院,从而使无管辖权的法院因此取得管辖权。

86.移送管辖与管辖权转移的区别:

(1)移送管辖移送的只是案件,而管辖权并没有转移;管辖权转移是将案件及其管辖权同时转移。

(2)移送管辖是为了纠正移送法院受理案件的错误,是对地域管辖的补充;管辖权转移是在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法院之间进行管辖权的协调,是对级别管辖的变通和个别调整。

(3)移送管辖表现为移送法院作出移送裁定的单方行为;管辖权转移包括因上级法院的单方决定而转移和因下级法院报请与上级法院同意双方行为而转移。(二)移送管辖

87.移送管辖须符合以下条件:

(1)移送法院已经受理案件;

(2)移送法院对案件无管辖权或者其他有管辖权的法院已经先立案受理该案件;(3)受移送法院对该案件有管辖权。

88.必须移送的情形:

(1)当事人在答辩期间届满后未应诉答辩,人民法院在一审开庭前,发现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裁定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2)人民法院在立案后发现其他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已先立案的,应当裁定将案件移送给先立案的人民法院。

89.不得移送的情形:

(1)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不得再自行移送。

(2)两个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先立案的人民法院不得将案件移送给另一个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3)案件受理后,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权不受当事人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变更的影响。

(4)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不得以行政区域变更为由,将案件移送给变更后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三)指定管辖

90.指定管辖的适用情形:

(1)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自己对移送的案件无管辖权的;

(2)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

(3)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协商不成的。

91.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认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规定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报请自己的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92.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应当由自己的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93.人民法院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请它们的共同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1)双方为同属一个地、市辖区的基层人民法院的,由该地、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及时指定管辖;

(2)同属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两个人民法院的,由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级人民法院及时指定管辖;

(3)双方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协商不成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及时指定管辖;

(4)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时,应当逐级进行。

94.指定管辖的程序要点:

(1)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应当作出裁定。

(2)对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案件,下级人民法院应当中止审理。(3)指定管辖裁定作出前,下级人民法院对案件作出判决、裁定的,上级人民法院应当在裁定指定管辖的同时,一并撤销下级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四)管辖权转移

95.管辖权转移的两种情形:

(1)自下级法院向上级法院的转移。包括两种:一是报请上级人民法院管辖,即下级人民法院对它所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审理;二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案件,即对于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上级人民法院认为自己审理更合适时,上级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决定提审。

(2)自上级法院向下级法院的转移。即上级人民法院将自己管辖的一审民事案件交给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96.自上级法院向下级法院的管辖权转移,须满足下列条件:

(1)被移送的案件只限于第一审案件;

(2)案件确有必要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3)应当报请其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4)应当在开庭前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5)其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后,应当裁定将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97.自上级法院向下级法院的管辖权转移案件类型: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可以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1)破产程序中有关债务人的诉讼案件;

(2)当事人人数众多且不方便诉讼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其他类型案件: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级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的,可以在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后,裁定将本院管辖的第一审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交由基层人民法院审理。

五、管辖权异议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民诉法解释》第三十九条、第二百二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级别管辖异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至第三条、第六条。

98.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认为受诉法院对案件无管辖权时,而向受诉法院提出的该院对案件无管辖权的意见或主张。

99.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为本案当事人,通常为被告。管辖法院是原告自己选择的,应当推定其认可受诉法院的管辖权,因此,原告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必要共同诉讼的原告自己申请参加诉讼,说明其已经承认原告的诉讼行为,那么他应受约束不能再对原告选择的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诉讼,也可以不申请参加诉讼而另行起诉,若其申请参加诉讼,则表明其承认和接受了法院的管辖,若其对受诉法院管辖有异议,则完全可以不参加诉讼而另行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因此,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在诉讼中通过支持一方当事人的主张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其诉讼地位决定其只能依赖原、被告一方,因此,其亦无权提出管辖权异议。

100.管辖权异议的客体:当事人对法定管辖

(即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对于裁定管辖能否成为管辖权异议的客体,尚有争议,未形成主流共识。另外,当事人只能对第一审民事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对第二审民事案件不得提出管辖权异议。

101.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时限及其后果:

(1)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其时限即为15日。

(2)提交答辩状期间届满后,原告增加诉讼请求金额致使案件标的额超过受诉法院级别管辖标准,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请求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审查并作出裁定。

(3)人民法院发回重审或者按第一审程序再审的案件,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的,人民法院不予审查。

(4)当事人未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

(5)当事人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异议,又针对起诉状的内容进行答辩的,人民法院应当对管辖异议进行审查。

102.法院对管辖权异议的处理:

(1)受诉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并在受理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异议是否成立的书面裁定。受诉法院审查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必要时可召集双方当事人听证。

(2)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其中,法院认为异议成立且有管辖权的法院为两个或以上的,法院可依职权迳行移送至其认为合适的法院。

103.被告以受诉法院同时违反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规定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受诉法院应当一并作出裁定。

104.在管辖权异议裁定作出前,原告申请撤回起诉,受诉人民法院作出准予撤回起诉裁定的,对管辖权异议不再审查,并在裁定书中一并写明。

105.当事人对管辖权异议裁定不服的,可以提出上诉。当事人未提出上诉或者上诉被驳回的,受诉法院应通知双方当事人参加诉讼。当事人对管辖权问题申诉的,不影响受诉法院对该案件的审理。

106.由于对管辖权异议裁定可以上诉,该裁定并非作出即生效,在裁定未生效之前,受诉法院不应当对案件进入实体审理。

新《民诉法司法解释》法条-摘选注解

新《民诉法司法解释》法条<摘选>注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5〕5号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此司法解释共552条,几乎是《民事诉讼法》条文的两倍,史上最长司法解释,它还是史上参与起草部门最广、参与起草人数最多的司法解释。 新的司法解释对于管辖、证据、第三人撤销之诉、执行异议之诉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其中对于诉讼费的承担由败诉方承担,在胜诉时法院先退还给预交人,证人不签署保证书不得作证,作证有费用补偿,虚假作证应当处罚等都是新生事物,而对于执行的规定的修改也很多,其是对于查封、冻结期限的修改:银行存款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年更是不得不知的规定。 新规定修改尺度之大,令人瞠目,而不管你是律师还是法官,如果还不对新民诉法司法解释进行学习,还是凭着以前的记忆和经验来办案,当事人认为你不懂法的面子事小,但可能造成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新法业昨天已经实施,小刀花了一晚时间通宵学习,并摘取了若干重大的新规定或修改变化的规定,并从律师办案的角度加以评注,算是预习功课,抛砖引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摘评)第十八条合同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即时结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 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评注:解决了大量没有书面合、只有送货单的追偿货款的买卖合同纠纷的的管辖问题,再也不用跑到被告所在的外省去起诉了。 第三十一条经营者使用格式条款与消费者订立管辖协议,未采取合理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消费者主张管辖协议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评注:以后帮公司起草与消费者作为对方的合同时得注意了:把约定仲裁和管辖法院的条款用粗体字醒目标明,最后就放在让对方签名的地方,否则约条款可能被认定无效。 第三十四条当事人因同居或者在解除婚姻、收养关系后发生财产争议,约定管辖的,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确定管辖。 评注:以前起草这类协议时,一直郁闷这是究竟是身份或还是财产关系?能否约定管辖,现在于法有据了。

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的规定(精解)

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的规定 管辖 一、级别管辖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民诉法第19条) 1.重大涉外案件(意见第1条) 重大涉外案件,是指争议标的额大,或者案情复杂,或者居住在国外的当事人人数众多的涉外案件。 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意见第3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案情繁简、诉讼标的金额大小、在当地的影响等情况,对本辖区内一审案件的级别管辖提出意见,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意见第2条) (1)知识产权案件(专利、商标、著作权、涉及域名的侵权案件)。 (2)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3)认定仲裁协议的效力与撤销仲裁裁决,由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一般地域管辖 1.确定一般地域管辖的标准——当事人所在地(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 (1)法人:标准为法人的住所地,即法人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意见第4条) (2)其他组织:住所地,登记注册地 (3)公民:①住所地,即公民的户籍所在地; 有两个标准②经常居住地,即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意见第5条)。 注意:如果公民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的适用优先于住所地,即当公民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时,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民诉法第22条)2.确定管辖的原则——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民诉法第22条) 《若干意见》作了进一步补充规定: * (1)对没有办事机构的公民合伙、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注册登记,几个被告又不在同一辖区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意见第17条)。 (2)债权人申请支付令,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由债务人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意见27) ★★★3.例外规定——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民诉法第23条、意见第6、11、12条)

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要点解读

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要点解读 发布时间:2015-02-05 来源:作文网 短信微博网聊记录等可作为民事案件证据、公益诉讼受理条件明确、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制定、民事诉讼审理未经准许录音录像可强制删除……伴随着这一系列与民众密切相关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条文最多、篇幅最长,内容最为丰富、十分重要,参加起草部门最多(17个部门)、参加起草人员最多,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中适用最为广泛的司法解释2月4日起实施。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表示,司法解释全文552条规定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程序公平正义的具体措施。 这部司法解释有哪些要点,本网记者为您一一解读。 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 依法保护起诉权,民事诉讼实行立案登记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把加强对当事人诉权的保护作为重点修改内容,新增加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第三人撤销诉讼两项重大诉讼制度以外,还通过完善起诉制度、证据制度、送达程序、审前程序、审理程序、再审程序、执行程序等,进一步加强了对当事人诉权的司法保障和程序要求,充分体现了对当事人民事诉讼主体地位的尊重。 杜万华介绍,为贯彻落实民诉法新规定,民诉法司法解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进一步完善: 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要求,依法保护起诉权,建立立案登记制。民诉法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诉状时,对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起诉条件,且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情形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二是依法保护和规范当事人一审、二审、再审各个阶段申请撤诉行为;

民诉法重点

1 民事诉讼法复习重点汇总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任务 民事诉讼法,就是规定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有:(l)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2)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案件;(3)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4)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民事诉讼法通过这四个任务的实现,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目的。 (二)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民事诉讼法的效力就是指民事诉讼法对事、对人,在什么时间、什么空间适用和发生作用。1.对事的效力。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审理下列案件:(l)民法、婚姻法、经济法等实体法律规范调整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发生的案件;(2)劳动法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3)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法的其他案件。2.对人的效力。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的人,都要适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包括中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外国企业和组织等。 3.空间效力。民事诉讼法生效的空间是在我国领域内,包括我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以及领土的延伸范围。 4.时间效力。现行《民事诉讼法》生效的时间是1991年4月9日,人民法院不论是审理1991年4月9日后受理的案件,还是审理1991年4月9日前受理的案件,都适用该法。(三)诉和诉权 1.诉。这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保护实体权益的请求。诉包括程序意义上的诉和实体意义上的诉。依照当事人诉讼请求的目的和内容为标准,诉可分为:(l)确认之诉,指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者不存在的诉讼;(2)给付之诉,指原告要求被告履行一定民事义务的诉讼;(3)变更之诉,指当事人要求变动或者消灭一定的法律关系的诉讼。 诉的要素有二:诉讼标的和诉讼理由,二者缺一不可。 2.诉权。这是指法律确定的,赋予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基本权利。诉权的主要内容是:当事人有权依法提出自己的诉讼主张;有权向人民法院陈述案情,并证明其在案件中所据之事实;有权依法获得司法上的实质保护;有权要求人民法院依法纠正确有错误的裁判。 (四)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起指导作用的准则。根据基本原则的性质,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可分为: 1.共有原则。(1)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原则;(2)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原则,(3)以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4)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5)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2.特有原则。(l)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2)诉讼权利义务同等原则;(3)对等原则;(4)调解原则;(5)辩论原则;(6)处分原则;(7)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原则;(8)支持起诉原则;(9)人民调解原则。 (五)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是人民法院进行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有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1.合议制度。合议制度是指由三人以上审判人员组成审判集体对案件进行审理的制度。它是相对独任制而言的。

民事诉讼法司法要点解读_文秘知识

民事诉讼法司法要点解读 民事诉讼法是一部重要的条例,下面橙子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民事诉讼法司法的要点解读,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 依法保护起诉权,民事诉讼实行立案登记 民事诉讼法修改把加强对当事人诉权的保护作为重点修改内容,新增加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第三人撤销诉讼两项重大诉讼制度以外,还通过完善起诉制度、证据制度、送达程序、审前程序、审理程序、再审程序、执行程序等,进一步加强了对当事人诉权的司法保障和程序要求,充分体现了对当事人民事诉讼主体地位的尊重。 杜万华介绍,为贯彻落实民诉法新规定,民诉法司法解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进一步完善: 一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要求,依法保护起诉权,建立立案登记制。民诉法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诉状时,对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起诉条件,且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情形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 1 / 9

当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二是依法保护和规范当事人一审、二审、再审各个阶段申请撤诉行为; 三是增加规定反诉构成的要件; 四是明确规定因重复起诉不予受理的判断标准; 五是对当事人在诉讼中变更或者增加诉讼请求作出细化规定; 六是细化规定第三人撤销之诉、案外人申请再审之诉、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当事人申请再审案件的适用条件、审理程序、审理方式以及救济途径等,以防止有关救济程序制度之间重复交叉,为当事人实现诉讼救济提供明确的途径指引,切实维护当事人、案外人、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的既判力、严肃性和稳定性。 二、保障司法公开 规定申请查阅裁判文书的范围和方式 审判公开是实现审判公正的重要保障。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判决书应当写明裁判结果和裁判理由,公众有权查阅发生法律效力裁判文书的规定,对于保障和落实诉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 为落实民事诉讼法的上述规定,民诉法司法解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规定: 一是严格执行开庭审理规定,对二审、再审程序可以不开庭审理的情形予以限制; 2 / 9

《民事诉讼法》讲义

《民事诉讼法》讲义 一、讲解《民事诉讼法》的缘由 任何一个法律都不是静止的,都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作为法典文本,应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就要求立法者在立法时尽可能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预见未来的发展,制定出具有超前性或前瞻性的法律规范。但从理论上讲,任何法律从产生之时起就已经属于历史,社会总是变化发展的,因此,当社会的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要求法律制度有相应的发展,否则将制约社会的发展。《民事诉讼法》也是如此。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过程:1982年3 月8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该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事诉讼制度进入了一个初创阶段。《试行》基本上是对新民主主义以来,我国民事诉讼建设和民事纠纷解决传统习惯的总结,并借鉴了外国,主要是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法中的某些具体制度。从《民事诉讼法(试行)》颁布实施到新《民事诉讼法》颁布的九年中,实践证明《试行》规定的基本制度是正确的,有关程序的规定,总体而言也是切实可行的。在人民法院依法正确审理民事案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民事诉讼法(试行)》毕竟是我国制定民事诉讼法的第一次尝试。法典本身还存在着不够准确、严密、过于简单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经济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这些变化在当时是不可能完全估计和捕捉到的,

因此,社会便自然对修改《民事诉讼法(试行)》提出了客观的要求。正是在此背景下,立法者于80年代末开始修订《民事诉讼法(试行)》,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正式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使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标志着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正逐步趋向成熟。1991年制定的新《民事诉讼法》到现在也已经实施了整整十八年。在这十八年当中,《民事诉讼法》对于解决民事诉讼纠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些已经经过高速发展的国家而言,以及对于一项基本法律而言,十八年并不是一个很长的时期,但对于中国这样高速发展、转型的国家来讲,却是一个比较长的时期。这十八年是我国社会各方面发展最快的十八年,社会经济、政治乃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使得《民事诉讼法》已不能够完全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社会的新发展、新形势发展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使民事诉讼法能够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虽然在这十八年之中,我国最高司法审判机关通过制定和发布司法解释等形式,对《民事诉讼法》的有关内容进行了细化和具体化,使得《民事诉讼法》更具有了可操作性和适应性。但是,这仅仅是“权宜之计”,从维护我国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权威性来看,《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已不可避免。同时,一部法律,尤其是基本法律的修改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许从立法者的角度来看,短期内全面修订《民事诉讼法》是不可能的。但从《民事诉讼法》修订的必要性看,《民事诉讼法》修订的时机已经来临。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

民事诉讼法重点

辩论原则是指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当事人有权就案件事实和争议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互相进行反驳和答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意义:辩论是当事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诉讼行为。辩论权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当事人的辩论权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的准则。当事人双方就有争议的问题,相互进行辩驳,通过辩论解释案件的真实情况。只有通过辩论核实的事实才能作为判决的依据。 (个人简化:辩护原则的意义在于 ( 1 ) 维护当事人的权利;( 2 )为法院审理案件提供依据) 内容: ( 1 )辩论权的行使贯穿于诉讼的整个过程。 ( 2 )辩论的内容,既可以是程序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是实体方面的问题。 ( 3 )辩论的表现形式及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通过口头形式进行也可以运用书面形式进行表达。 变化:最先我国的辩论原则是非约束性的,但在 1998 年民诉法关于质证的规定使得辩论原则具有了约束性仅在法律规定上。 但总的来言我国的辩论原则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调整双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基本关系,其不足之处在于它只规定了当事人有权对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却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这样,尽管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辩诉原则要求人民法院在诉讼中保障当事人平等充分地行使辩论权,但这就使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辩论权的规定成为一个空洞的口号。对

现行辩论原则的一般阐释虽然要求法院充分保障当事人能够实施辩论行为,而没有使当事人的辩论结果形成对法院裁判的约束。 其与刑诉中辩护原则的关系:两者关系主要体现在区别上:辩护原则建立在公诉权与辩护权分立的基础之上,检察机关代表国家,一以公诉人的身份对刑事被告人刑事追诉权,被告人处于被控诉和受审判的地位,只能就自己是否犯罪和罪行轻重进行辩护:而辩论原则建立在原告和被告诉讼地位平等而又彼此对立的基础上,双方可以相互反驳、争辩,被告还有权对原告进行反诉。 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所谓处分就是自由支配,权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弃。 当事人可以处分的权利对象是多种多样的但无非两大类: 一是基于实体法律关系而产生的民事实体权利;对实体权利处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 诉讼主体在起诉时可以自由的确定请求司法保护的范围和选择保护的方法。 ( 2 ) 诉讼开始后,原告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及将诉讼请求不分或者全部撤回,代之以另一诉讼请求;也可以扩大(追加)或缩小(部分放弃)原来的请求范围。 ( 3 ) 在诉讼中,原告可以全部放弃其诉讼请求,被告可以部分或全部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当事人双方可以单程或了拒绝达成调解协议;在判决为执行完毕之前,双方当事人随时可就实体问题自行和解。 +

最新民事诉讼法管辖规定是怎样的?

The bones should be firm, the air should be soft, the aspirations should be big, the courage should be small, the heart should be vacant, the words should be real, the wisdom should be increased, the good fortune should be cherished, worry is not far, worry is near.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 最新民事诉讼法管辖规定是怎样的? 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新《民事诉讼法》出来后,大家都在研究新的诉讼法比旧的诉讼法有什么改变。在最新民事诉讼法管辖规定中,约定管辖的主题,约定管辖的适用范围和限制都发生了改变。具体有什么改变,就需要对比新旧民事诉讼法的法律规定以及司法解释。下面,为了让大家了解区别,整理了最新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规定,供大家参考。 《民事诉讼法》: 第二章管辖 第一节级别管辖

第十七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八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第十九条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第二十条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 (一)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二)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第二节地域管辖 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一案一诉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一案一诉原则)

民事诉讼一案一诉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一案一诉原 则)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中国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作出了哪些规 定 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是指争议标的额大,或者案情复杂,或者居住在国外的当事人人数众多的涉外案件。专利纠纷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法对管辖权的规定(1)级别管辖《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规定中级人民法 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重大涉外案件重大涉外案件,是指争议标的额大,或者 案情复杂,或者居住在国外的当事人人数众多的涉外案件。 (一)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民事诉讼法》第18条规定:“基层人 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所以,第一审民事案件原 则上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条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一)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二)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级别管辖 (一)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十七条:“ 基层人 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民事诉诉中如何理解一案一诉 1、法律分析:“一案一诉”虽无明确法律规定,但是实践中却是当事人和人民法院 进行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要求。同时,考虑到民事诉论活动中可能存在的诉的合并情形,法律对“一案一诉”的例外情形进行了规定。 2、一案一诉,即所有的诉权都会因诉讼而消耗,对同一诉权或请求权,不允许二 次诉讼。 3、法律主观:在民事诉讼中,一件事的原则包括两个意义:第一,当事人不得重 新起诉已向法院起诉的案件,第二,案件判决生效后,产生现行判决力,当事人不得重新起诉双方争论的法律关系。从法院的角度来看,不能再受理了。 4、反诉条件反诉首先必须符合民诉法起诉的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 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 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法解释中有关管辖若干问题的理解与适用

民事诉讼法解释中有关管辖若干问题的理解与适用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法解释)正式发布实施。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民事诉讼法解释中有关管辖若干问题的理解与适用,欢迎阅读。 一、关于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离婚后提起的财产分割纠纷案件的管辖问题 民诉法解释第十七条规定:“已经离婚的中国公民,双方均定居国外,仅就国内财产分割提起诉讼的,由主要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双方已经离婚,仅就离婚后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问题提起诉讼,如果分割财产位于国内的,为方便当事人诉讼,也方便人民法院审理,民诉法解释明确规定,此类民事纠纷案件由主要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离婚后财产分割纠纷,不涉及到离婚等身份事项,是纯粹的财产分割纠纷,本条规定由主要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是一种特殊的地域管辖。 适用本条首先要准确把握什么是主要财产所在地。本条规定的主要财产所在地,就是指当事人请求分割的财产中价值最大财产的所在地。如果有多项财产,分别处于不同人民法院的管辖区域时,则应当按照各法院管辖区域内全部财产的价值总额大小来确定主要财产,并确定主要财产所在地。 同时要注意,本条所规定的主要财产所在地,包括不动产所在地,也包括其他财产所在地。在既有不动产又有其他财产时,如何确定主

要财产?如分割财产中有证券1000万元在北京,存款500万元在上海,海南有50万元的房屋,能否以价值最大的证券所在地北京的法院管辖?我们认为,本条规定的解释目的是为便利当事人诉讼、便于人民法院审理而设计的一种特殊管辖规则,如果主要财产不是不动产且与不动产财产不在同一地点的,可以由该主要财产所在地的法院管辖该案件。 二、关于确定合同履行地的问题 民诉法解释第十八条对合同履行地的确定规定了一般规则:“合同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合同对履行地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争议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即时结清的合同,交易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合同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由合同履行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实践中,对于被告住所地的确定一般没有争议,但对于合同履行地的确定非常复杂,争议较多。为统一合同履行地的确定规则,使之更加明确具体,减少争议,民诉法解释起草时在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第十八条到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基础上,统一修改为民诉法解释的第十八条规定,作为确定合同履行地的一般规则,适用于除民诉法解释特殊规定的租赁合同、保险合同、网络买卖合同以

保全申请错误所致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兼析新《民事诉讼法》第105条的理解与适用

保全申请错误所致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兼析新《民事诉讼法》第105条的理解与适用 阮忠良;玄玉宝 【期刊名称】《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28)004 【摘要】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在我国民事诉讼的发展历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诸多民事诉讼制度.特别是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扩大了民事诉讼的利益保护范围,然而在如何具体实施公益诉讼的问题上尚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则.随着当前民事诉讼执行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检察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新《民诉法》实施后,关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改革和完善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有必要对现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司法实践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探讨我国现有执行权运行环境下检察监督原则、范围、方式及配套机制的构建和完善.在证人出庭制度方面,新《民诉法》同样规定了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但并未规定任何与之相匹配的惩罚性规定.在财产保全制度领域,新《民诉法》将保全的对象范围从财产扩展到了行为,同时为平衡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之间的利益,新《民诉法》第105条又规定了"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由此,在司法实践中引发的思考是,是否所有与判决认定结果不一致的保全均为"申请错误"并由申请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不是,那么需要确定一套衡量的尺度和细化的标准,以具体解决因保全申请错误时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问题.与此同时,新《民诉法》第170条对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作了部分修改.二审法院一般比一审法院更具备查清事实的能力,二审不能查清的案件事实,在重审后查清的可能性只会更低.因此,将事实认定不清的案件发回重审,有待商榷.

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要点解读

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要点解读 短信微博网聊记录等可作为民事案件证据、公益诉讼受理条件明确、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制定、民事诉讼审理未经准许录音录像可强制删除……伴随着这一系列与民众密切相关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条文最多、篇幅最长,内容最为丰富、十分重要,参加起草部门最多(17个部门)、参加起草人员最多,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中适用最为广泛的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表示,司法解释全文552条规定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程序公平正义的具体措施。 这部司法解释有哪些要点,本网记者为您一一解读。 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 依法保护起诉权,民事诉讼实行立案登记 20xx年民事诉讼法修改把加强对当事人诉权的保护作为重点修改内容,新增加规定了公益诉讼制度、第三人撤销诉讼两项重大诉讼制度以外,还通过完善起诉制度、证据制度、送达程序、审前程序、审理程序、再审程序、执行程序等,进一步加强了对当事人诉权的司法保障和程序要求,充分体现了对当事人民事诉讼主体地位的尊重。 杜万华介绍,为贯彻落实民诉法新规定,民诉法司法解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进一步完善: 一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要求,依法保护起诉权,建立立案登记制。民诉法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诉状时,对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起诉条件,且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情形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二是依法保护和规范当事人一审、二审、再审各个阶段申请撤诉行为;

新司法解释条文解读管辖篇汇总

新司法解释条文解读 ——管辖篇 释明: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4年通过),下称新解释;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旧解释;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下称民诉法; 4、新旧解释对应条款内容修改的相关部分,用黄色字体突出显示; 5、旧解释对应条款被删除的内容,用删除线突出显示; 一、已修改条款 (一)级别管辖 1、重大涉外案件的范围认定 新解释: 第一条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旧解释:

1、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是指争议标的额大,或者案情复杂,或者居住在国外的当事人人数众多的涉外案件。 修改要点: (1)新解释删除了“居住在国外的”这一涉外性质,只要案件“重大”,均由中院管辖。 (2)新解释增加了“等具有重大影响的”,增加了范围的开放性。 2、专利纠纷案件级别管辖。 新解释: 第二条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旧解释: 2、专利纠纷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修改要点: (1)新解释新增“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专利纠纷案件。 (2)新解释新增“知识产权法院”管辖专利纠纷案件。 (二)地域管辖

1、住所地的确定 新解释: 第三条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旧解释: 4、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的住所地是指法人的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修改要点: (1)增加了“其他组织”的住所地的确定,同法人住所地的确定。 (2)法人新解释删除了将“主要营业地”作为法人、其他组织的“住所地“的认定标准,法人、其他组织的住所地,就是”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3)在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无法确定的情况下,以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住所地。 2、消除城乡差别 新解释: 第六条被告被注销户籍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确定管辖;原告、被告均被注销户籍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2015最新民诉法司法解释全文

最新民诉法司法解释全文(2) 2015最新民诉法司法解释全文 六、调解 第一百四十二条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在征得当事人双方同意后,可以径行调解。 第一百四十三条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的案件,婚姻等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根据案件性质不能进行调解的案件,不得调解。 第一百四十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发现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和解、调解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第一百四十五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坚持不愿调解的,应当及时裁判。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但不应久调不决。 第一百四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调解过程不公开,但当事人同意公开的除外。 调解协议内容不公开,但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公开的除外。 主持调解以及参与调解的人员,对调解过程以及调解过程中获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其他不宜公开的信息,应当保守秘密,但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七条人民法院调解案件时,当事人不能出庭的,经其特别授权,可由其委托代理人参加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可由委托代理人签名。 离婚案件当事人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参加调解的,除本人不能表达意志的以外,应当出具书面意见。 第一百四十八条当事人自行和解或者调解达成协议后,请求人民法院按照和解协议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制作判决书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案件,由其法定代理人进行诉讼。法定代理人与对方达成协议要求发给判决书的,可根据协议内容制作判决书。 第一百四十九条调解书需经当事人签收后才发生法律效力的,应当以最后收到调解书的当事人签收的日期为调解书生效日期。 第一百五十条人民法院调解民事案件,需由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承担责任的,应当经其同意。该第三人在调解书送达前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裁判。 第一百五十一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当事人各方同意在调解协议上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发生法律效力的,经人民法院审查确认后,应当记入笔录或者将调解协议附卷,并由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前款规定情形,当事人请求制作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审查确认后可以制作调解书送交当事人。当事人拒收调解书的,不影响调解协议的效力。 七、保全和先予执行 第一百五十二条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在采取诉前保全、诉讼保全措施时,责令利害关系人或者当事人提供担保的,应当书面通知。 利害关系人申请诉前保全的,应当提供担保。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的,应当提供相当于请求保全数额的担保;情况特殊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处理。申请诉前行为保全的,担保的数额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 在诉讼中,人民法院依申请或者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是否应当提供担保以及担保的数额。 第一百五十三条人民法院对季节性商品、鲜活、易腐烂变质以及其他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采取保全措施时,可以责令当事人及时处理,由人民法院保存价款;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予以变卖,保存价款。 第一百五十四条人民法院在财产保全中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措施时,应当妥善保管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不宜由人民法

最新民诉法

最新民诉法

•【颁布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文字号】主席令11届第59号【颁布时间】2012-8-3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九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2年8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12年8月31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二、将第十四条修改为:“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三、删去第十六条。 四、将第二十五条改为第三十四条,修改为:“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二十六条:“因公司设立、确认股东资格、分配利润、解散等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六、将第三十八条改为第一百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当事人

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 七、将第三十九条改为第三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确有必要将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报请其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八、将第四十五条改为第四十四条,修改为:“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审判人员有前款规定的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前三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九、增加一条,作为第五十五条:“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第五十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