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诉讼管辖规定

诉讼管辖规定

诉讼管辖规定

诉讼管辖规定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判的地理辖区或者专门管辖特定案件类型的法院的规定。在我国的司法体系中,诉讼管辖规定主要分为一般管辖和特定管辖两种情况。

一、一般管辖

一般管辖是指法院对除特定管辖之外的案件均有审判权的情况。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于民事诉讼案件的一般管辖如下:

1.被告住所地管辖:被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的住所地,

即法院对该地区内的案件有管辖权。

2.合同履行地管辖:当合同中有明确约定履行地的情况下,如

发生合同纠纷,则相关人民法院对该地区内的案件有管辖权。

3.侵权地管辖:当侵权行为发生地与其他地区有关连,相关人

民法院可根据被告住所地或者侵权行为地进行管辖。

4.不动产所在地管辖:对于不动产相关的纠纷,相关人民法院

可根据不动产所在地进行管辖。

5.信用卡、银行卡业务纠纷地管辖:信用卡、银行卡业务发生

纠纷时,相关人民法院可根据信用卡发卡机构所在地或者经营场所所在地进行管辖。

6.离婚及子女抚养、教育纠纷管辖:涉及离婚及子女抚养、教

育纠纷的案件,由原告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二、特定管辖

特定管辖是指法院对某类案件进行专门管辖的情况。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定管辖的案件有以下几种情况:

1.知识产权案件管辖:知识产权案件主要由知识产权法院进行

管辖,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案件。

2.海事案件管辖:我国法律规定海事案件由海事法院进行管辖,如船舶、海运合同纠纷等。

3.劳动争议案件管辖:劳动争议案件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

会调解,如不服仲裁决定,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综上所述,诉讼管辖规定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判的地理辖区或者专门管辖特定案件类型的法院的规定。在民事诉讼中,一般管辖的案件包括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侵权地、不动产所在地、信用卡、银行卡业务纠纷地以及离婚及子女抚养、教育纠纷管辖等。特定管辖的案件主要包括知识产权案件、海事案件和劳动争议案件等。这些管辖规定有助于保证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刑事诉讼法有关管辖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有关管辖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是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的最高法律依据。在刑事诉讼中,管辖极为重要,它是刑事诉讼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刑事诉讼法对跨管辖区域和跨层级管辖的原则、适用范围和程序等作了细致的规定。本文将对刑事诉讼法有关管辖的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中国刑事诉讼法对管辖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即是指行使审判权或检察权的法院、检察院的审判、检察地位、权限的划分和所负责的案件类型、案值限制。法院和检察院根据职权的范围和性质向诉讼参与人、案件事实、争议标的等各个方面行使管辖权,同时受到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限制。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对于同一个犯罪事实,由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或两个以上的人民检察院进行立案追诉的情况,以先提出的为准。这一规定旨在保证诉讼程序的统一性和协调性,防止因管辖权之争带来的法律效力上的问题,确保刑事诉讼法的实施不会受到无效诉讼的干扰。 对于跨管辖区域管辖的问题,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主要体现在第二十六、二十七、二十九三条和第三十一、三十三、三十六条。其中第二十六条指出,被告人在中国境外犯罪的,由中国人民法院管辖。这一规定的涵义在于保证中国人民法院对在境外犯罪的中国公民享有管辖权,这也是我国刑事司法权利的重要体现。 与此同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如果有两个以

上的人民法院可以管辖一个案件,那么就要根据民诉法的管辖规定来进行管辖确定。这一规定保证了对于跨地区管辖问题的处理采用科学的方法,灵活适度,并遵循简便快捷的原则。 对于层级管辖的问题,刑事诉讼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规定,即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三十七条。首先,根据第三十一条规定,低级法院管辖本辖区内的所有刑事案件,高级法院按照法律规定,管辖特定范围内的刑事案件。这一规定为高级法院对低级法院定义管辖范围的法定授权,消除了管辖范围的不当纠纷和诉讼费用。 第三十二条规定,原审法院一审和二审的管辖范围,以被告人的住所、所犯的犯罪地等为基本标准。这一规定保证了对于不同标准的管辖问题可以采用补充性的管辖标准,保证诉讼程序的统一性。 此外,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检察机关对案件管辖范围的控制,主要体现在第三十三和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三条规定,检察机关因办理工作需要,可以提出管辖异议,并凭有证据提交法院审理;第三十七条则规定,被告人有异议,对管辖地位或管辖权限提出异议,由该管辖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审理。这两项规定从司法监督和程序公正的角度来规范了法院对于管辖异议的审理方式。 最后,需要关注的是,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管辖的不可逾越原则。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管辖权的确定可能存在很多重大问题。但是法律规定了一些基本规则,如第三十

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的规定(精解)

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的规定 管辖 一、级别管辖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民诉法第19条) 1.重大涉外案件(意见第1条) 重大涉外案件,是指争议标的额大,或者案情复杂,或者居住在国外的当事人人数众多的涉外案件。 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意见第3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案情繁简、诉讼标的金额大小、在当地的影响等情况,对本辖区内一审案件的级别管辖提出意见,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意见第2条) (1)知识产权案件(专利、商标、著作权、涉及域名的侵权案件)。 (2)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3)认定仲裁协议的效力与撤销仲裁裁决,由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一般地域管辖 1.确定一般地域管辖的标准——当事人所在地(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 (1)法人:标准为法人的住所地,即法人主要营业地或者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意见第4条) (2)其他组织:住所地,登记注册地 (3)公民:①住所地,即公民的户籍所在地; 有两个标准②经常居住地,即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意见第5条)。 注意:如果公民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经常居住地的适用优先于住所地,即当公民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时,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民诉法第22条)2.确定管辖的原则——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民诉法第22条) 《若干意见》作了进一步补充规定: * (1)对没有办事机构的公民合伙、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注册登记,几个被告又不在同一辖区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意见第17条)。 (2)债权人申请支付令,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由债务人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意见27) ★★★3.例外规定——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民诉法第23条、意见第6、11、12条)

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权的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权的法律规定 1、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法院是伸张正义、发扬守法精神的重要之地。各种大小案件数不胜数,那么是不是事无巨细都只找一个法院呢?也就是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权力或权限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分别呢?将会告诉借住民事诉讼法来告诉您关于管辖权的法律规定。 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权的法律规定? (一)离婚案件的特殊规定 国内结婚定居国外:国内婚姻缔结地或一方国内最后居所,《民诉意见》第l3条国外结婚定居国外:一方原住所地或在国内的最后居住地,《民诉意见》第l4条一方在国内:国内法院

永远有管辖权,《民诉意见》第l5条双方在国外未定居:原告或被告原住所地,《民诉意见》第l6条 (二)诉前财产保全的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第31条:诉前财产全,由当事人向财产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申请,认为其它有管权的人民法院不能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我们的意见认为,产所在地人民法院和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均可采取诉前财产保措施。 (三)级别管辖 我国民事诉讼法是根据案件的性质、繁简程度和案件影响的大小来确定级别管辖的。把性质重大、案情复杂、影响范围大的案件确定给级别高的法院管辖。在审判实务中,争议标的金额的大小也是确定级别管辖的重要依据。各地人民法院确定的级别管辖的争议标的数额标准不同。 (四)地域管辖一般规定 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例外: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如下: 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 系的诉讼。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

关于管辖的法律法规汇总

关于管辖的法律法规汇总 第一部分法律规定 一、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被告为公民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被告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每个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二、原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1、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2、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3、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4、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三、分项规定

1、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2、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4、因公司设立、确认股东资格、分配利润、解散等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公司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5、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6、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7、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8、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9、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人民法院管辖。 10、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四、专属管辖: (1)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3)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五、协议管辖 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 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六、特别规定 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的管辖权

民事诉讼的管辖权 民事诉讼是指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在民事关系上发生纠纷时,通过法院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而管辖权则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的权限和范围。在民事诉讼中,管辖权的行使对于案件的正常进行和公正裁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民事诉讼的管辖权。 一、管辖权的概念和种类 管辖权是指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的权限和范围。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管辖权分为绝对管辖权和相对管辖权两种。绝对管辖权是指法院对某类案件拥有的专属管辖权,例如对涉外案件、海事案件等的专属管辖权。相对管辖权则是指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确定是否具有管辖权。 二、管辖权的确定原则 在确定管辖权时,法院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民事诉讼法院的地域管辖原则。按照这一原则,民事案件应当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当事人参与诉讼和减少诉讼成本。 其次是专属管辖权原则。根据专属管辖权原则,某些特定类型的案件由特定的法院管辖,例如涉外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这样可以保证对特定类型案件的审理具有专业性和高效性。 再次是民事诉讼法院的功能管辖原则。根据功能管辖原则,法院应当根据案件的性质和争议的主要内容来确定是否具有管辖权。例如,知识产权纠纷由知识产权法院管辖,劳动争议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最后是合同管辖原则。根据合同管辖原则,当事人可以通过合同约定选择特定的法院来解决争议。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当事人的自主权,并减少争议的发生。三、管辖权争议的解决

在实际诉讼中,有时候会出现管辖权的争议。当事人对法院的管辖权有异议时,可以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申请。法院将对该申请进行审查,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是否具有管辖权。如果法院认定自己具有管辖权,当事人可以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如果上级法院认定原审法院没有管辖权,案件将被移送到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审理。 四、管辖权的意义 管辖权的行使对于案件的正常进行和公正裁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管辖权的 正确行使可以保证案件在合适的法院进行审理,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时间成本。其次,管辖权的行使可以提高审判的专业性和效率,确保案件得到公正的裁决。最后,管辖权的行使可以保护法院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维护司法公正和法治原则。 总之,民事诉讼的管辖权是保障案件正常进行和公正裁决的重要机制。在确定 管辖权时,法院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解决可能出现的管辖权争议。正确行使管辖权对于保障司法公正和法治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

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通过法院解决 行政争议的一种司法程序。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 因素的复杂性,行政诉讼的案件往往涉及不同地区的行政机关。因此,跨区域管辖制度成为确保行政诉讼公正、高效的重要法律保障机制。 一、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的意义 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跨地区行政诉讼 案件的管辖问题,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跨区域管辖制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 维护公正与公平: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确保了行政争议的公 正解决,避免了地方保护主义和执法不公的情况发生。当案件涉及多 地行政机关时,这一制度保证了案件由中立第三方即独立的法院进行 公正裁决,从而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 提高效率与便利: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简化了跨地区行政诉 讼的程序,并加快了案件的审理速度。当事人无需前往涉案行政机关 所在的地区进行诉讼,而是可以在自己所在地的法院进行起诉,节省 了时间和成本。 3. 统一行政执法标准: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可以推动不同地区 的行政机关在执法标准上达成一致。因为行政案件可以在各地法院进 行诉讼,行政机关在执法时会更加慎重,遵守法律法规,以免被当事 人提起行政诉讼。

二、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的适用范围 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适用于以下情况: 1. 涉及多地行政机关:当行政争议案件涉及到多个地区的行政机关时,被告行政机关可选择其中一方行政机关所在地的法院进行诉讼。 2. 行政行为影响多地当事人:当行政行为的影响范围涉及多个地区 的当事人时,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中一方当事人所在地的法院进行诉讼。 3. 行政行为跨地区:当行政行为的实施和管辖地不一致时,行政诉 讼跨区域管辖制度可以保证当事人便捷地在自己所在地进行诉讼。 三、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的实施问题 行政诉讼跨区域管辖制度的实施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 解决: 1. 管辖权争议:跨区域管辖制度可能引发行政诉讼中的管辖权争议。当事人可以争议所在地法院是否具备管辖权,导致案件进展缓慢。 2. 协商合作机制:跨区域行政诉讼需要行政机关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应建立行政机关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沟通交流,提高案件调解 与解决的效率。 3. 法院资源分配:跨区域行政诉讼增加了法院的负担,需要合理安 排法院资源,确保公正、高效地审理案件。 四、国际经验的借鉴

程序规定案件管辖

程序规定案件管辖 案件管辖是指法院依据法定规定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范围和限制。合 理的案件管辖规定有助于保障司法公正和提高审判效率。本文将从立 法层面和实践层面两个方面探讨程序规定案件管辖的相关问题。 一、立法层面 在立法层面,程序规定案件管辖主要体现在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 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下面将分别就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进行讨论。 1. 民事案件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民事案件的管辖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则 来决定: (1)合同管辖原则:根据合同的约定确定管辖权,当事人可以协 商选择合适的法院进行诉讼。例如,涉及房地产合同的纠纷可由房地 产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2)被告住所地管辖原则:当事人在同一地区时,一般由被告住 所地的基层法院管辖。这样安排可以方便当事人提供证据,并减少诉 讼费用和时间。 (3)侵权民事责任管辖原则:在侵权行为发生地的基层法院管辖。这样安排有利于当事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专属管辖原则:根据特殊的法律规定,某些案件由特定的法 院管辖。例如,知识产权纠纷由知识产权法院管辖。

2. 刑事案件 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的管辖采取的是被告犯罪地法院管辖原则。一般来说,被告犯罪地即为案件管辖的法院所在地。这样安排可以确保被告在犯罪地受到公正的审判。 二、实践层面 在实践层面,程序规定案件管辖需要根据具体的案情和公共利益进行具体的考虑和判断。下面将从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民事案件 在实践中,民事案件的管辖有时并非单一原则,而是需要综合多种管辖原则进行考虑。例如,当事人可以通过合意管辖协议来选择特定法院进行诉讼,有利于当事人更好地解决争议。 此外,有些民事案件涉及多个地区,涉及到案情复杂、纠纷较大等因素,需要特别的管辖安排。例如,跨省房地产项目纠纷可能需要由上级法院管辖,以保证判决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 刑事案件 在实践中,刑事案件的管辖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例如,对于涉及多个地区的跨省犯罪案件,可能需要由上级法院或专门的跨省刑事法院管辖,以确保公正审判和统一刑事政策的实施。

应诉管辖法条

应诉管辖法条 应诉管辖法律规定如下: 1、《民诉法》中的规定:第一百二十七条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 2、《民诉法解释》中的规定:第二百二十三条 当事人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异议,又针对起诉状的内容进行答辩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对管辖异议进行审查。 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就案件实体内容进行答辩、陈述或者反诉的,可以认定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应诉答辩。 一、提起管辖权异议的时间如何规定 管辖权异议应当在答辩期间届满前提出。具体地讲应从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出。如果当事人在15日内不提出管辖权异议,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表示接受法院管辖的,就认为是当事人自动放弃了对管辖权提出异议的权利,就无权再提出这种请求了。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 二、驳回起诉的法律规定 驳回起诉的法律规定是: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但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规定的除外。

民事案件起诉地规定

民事案件起诉地规定 一、对一般的民事案件,应该向法院起诉;如果被告的住所地与不一致,应向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如果被告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则应向该单位所在地法院起诉;如果被告是数个,可向任何一个被告所在区域的法院起诉; 二、为了方便原告起诉,第二十三条规定,对下列三种案件,原告可向自己住所地法院起诉,如果原告的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向自己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①对不在我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有关身 份关系的诉讼; ②对或者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③对正在被劳动教养和被监禁人提起的诉讼; 三、民事诉讼法还规定,对下列案件应向行为地或纠纷发生地的法院起诉: ①对侵权行为,应向或者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 ②对合同纠纷,应向被告住所地或者法院起诉;如果中已有协议,讲明发生纠纷要向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原告住所地或者所在地中的某一法院起诉,只要这一协议不违反民事诉讼法对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则可以按协议的约定起诉; ③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发生的纠纷,应向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 ④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请求的诉讼,应向事故发生地或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 ⑤因船舶碰撞或其他海事损害事故,为追索损害赔偿的诉讼,应向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 ⑥对追索海难救助费用的诉讼,应当向救助地或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法院起诉;

三、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下列三种案件应向有专属管辖权的法院起诉: ①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应向不动产所在地法院起诉; ②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的诉讼,应向港口所在地法院起诉; ③因继承遗产的纠纷提起的诉讼,应向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起诉;对原告准备起诉的案件,如果按照法律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院都可以受理,那么,原告可以任选一个去起诉;如果已经向两个法院起诉了,应该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受理;如果原告向法院起诉后,该法院发现不应由本院受理,这个法院应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将此案移送到有管辖权的法院受理;对一起案件的受理,如果几个法院发生了争议,又不能协商解决的,由它们的共同上级法院指定某一法院受理;

行政诉讼管辖规定

行政诉讼管辖规定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发生争议,根据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的管辖规定是指对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机关和受理范围的规定。我国行政诉讼管辖规定主要包括一审管辖、二审管辖和特别管辖。 一审管辖是指对行政诉讼案件的首次审理受理机关的规定。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案件的一审受理机关分为两类:一类是基层人民法院,即县级人民法院或者与县级人民法院并级的中级人民法院;另一类是专门行政法院,即设立了行政审判庭或者行政法庭的中级人民法院。 二审管辖是指对一审行政诉讼案件的上诉机关的规定。一般情况下,一审行政诉讼案件的上诉机关是该地法院的上级法院,即上级人民法院。但对一审判决认为有重大错误或者违法的一审行政诉讼案件,当事人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特别管辖是指根据特定情况的需要,设立的特殊的行政诉讼受理机关。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一些特别管辖机关,如环境资源行政诉讼特别程序的管辖机关、商标争议行政诉讼的管辖机关等。 行政诉讼管辖规定的目的是保障行政诉讼案件得以依法受理和审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效力。同时,合理的管辖规定也有助于提高行政审判的效率,确保人民法院依法行政。

需要指出的是,行政诉讼的管辖规定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规定,但也有着一定的灵活性。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特定的行政诉讼案件的需要进行变通。比如,对于一些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重大行政诉讼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通过跨区域、跨级别的行政诉讼管辖规定,将案件交由具备相应权力和能力的法院进行审理,确保行政诉讼的公正和公平。 总之,行政诉讼的管辖规定是保障行政诉讼制度有效运行和公正审判的重要法律规定。通过合理的管辖规定,能够确保行政诉讼案件得到及时受理和审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效力。同时,灵活运用管辖规定,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情况,提高行政审判的效率和质量。

民事案件级别管辖规定

民事案件级别管辖规定 民事案件级别管辖规定是指根据案件争议的金额大小和案件性质的不同,对民事案件进行划分和分级,确定不同法院对该案件的管辖范围和审理程序。民事案件级别管辖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案件能够被适当地分配到相应的法院,以便实现审判公正和高效。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审管辖规定:根据案件争议的金额大小,一审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主要有基层法院、中级法院和高级法院三个层级。具体规定如下: 1.基层法院管辖:争议金额不超过人民币十万元的案件,由基层法院管辖;争议金额超过十万元但不超过二百万元的案件,当事人可以选择由基层法院管辖。 2.中级法院管辖:争议金额超过二百万元但不超过五百万元的一审案件,由中级法院管辖。 3.高级法院管辖:争议金额超过五百万元的一审案件,由高级法院管辖。 二、特殊管辖规定:一些特殊性质的民事案件具有特殊管辖规定,不受争议金额大小的限制。

1.知识产权案件:与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相关 的案件,不论争议金额大小,由中级法院或高级法院管辖。 2.跨行政区管辖:当事人居住地、合同履行地或者侵权行为发 生地跨越两个以上的行政区划的案件,由中级法院管辖。 3.涉外案件:我国与外国或者地区有民事诉讼合作协议的案件,由中级法院或高级法院管辖。 三、上诉管辖规定: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即二审。上诉管辖属于专属管辖,与一审案件的争议金额无关。 1.基层法院一审案件的上诉由中级法院管辖。 2.中级法院一审案件的上诉由高级法院管辖。 3.高级法院一审案件的上诉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辖。 综上所述,民事案件级别管辖规定主要根据案件争议的金额大小、案件性质以及特殊情况进行划分和分级。这些规定的目的是确保案件能够被适当地分配到相应的法院,以便实现审判公正和高效。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管辖

2017年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管辖 一、管辖 第一条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第二条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第三条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不能确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注册地或者登记地为住所地。 第四条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 第五条对没有办事机构的个人合伙、合伙型联营体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注册登记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注册登记,几个被告又不在同一辖区的,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六条被告被注销户籍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确定管辖;原告、被告均被注销户籍的,由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七条当事人的户籍迁出后尚未落户,有经常居住地的,由该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其原户籍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八条双方当事人都被监禁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由被告原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被监禁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一年以上的,由被告被监禁地或者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九条追索赡养费、抚育费、扶养费案件的几个被告住所地不在同一辖区的,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十条不服指定监护或者变更监护关系的案件,可以由被监护人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十一条双方当事人均为军人或者军队单位的民事案件由军事法院管辖。 第十二条夫妻一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另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可以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夫妻双方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一方起诉离婚的案件,由被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没有经常居住地的,由原告起诉时被告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民事诉讼管辖原则

民事诉讼管辖原则 民事诉讼是指个人或组织之间因合同、侵权、婚姻家庭等民事关系发生纠纷时,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争议的方式。在民事诉讼中,管辖原则是指确定哪一个法院有权审理和处理该案件的规则和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明确了几项重要的管辖原则,以保障诉讼的公正、高效进行。 一、一般性管辖原则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般性管辖原则是地域管辖原则。即案件的管辖权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行使。根据这一原则,当事人可以选择将案件提交到被告住所地或者被告财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进行行使管辖权。这是民事诉讼中最常见、最基本的管辖原则。 二、特殊管辖原则 除了地域管辖原则之外,我国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一些特殊的管辖原则。其中包括: 1. 授权管辖原则:根据法律规定,某些特定的案件属于特定法院的管辖范围。例如,专利纠纷需要由专利行政机关指定的法院受理,海事案件需要由海事法院受理等。 2. 级别管辖原则:根据案件的标的金额来确定法院的管辖权。一般而言,基层法院受理案件标的金额较低的案件,而高级法院受理案件标的金额较高的案件。这是为了合理分工,提高审判效率。

3. 专属管辖原则:某些特定的案件只能由特定的法院受理。例如, 知识产权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由劳动争议仲裁委 员会受理等。 三、约定管辖原则 除了上述的一般性管辖原则和特殊管辖原则之外,当事人还可以通 过协议来约定案件的管辖权。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可 以通过合同、仲裁协议等方式约定合适的管辖法院。这种信任当事人 自主选择的规定,有助于促进当事人之间的和解,提高案件处理效率。 总结: 民事诉讼管辖原则是为了保障诉讼的公正和高效进行而制定的规则 和原则。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性管辖原则是地域管辖原则,特殊管辖原则包括授权管辖原则、级别管辖原则和专属管辖原则。此外,当事人还可以通过协议自行约定案件的管辖法院,以促进和解 和提高案件处理效率。这些管辖原则的明确和执行,有助于确保民事 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和法律的权威性。

民事诉讼法专属管辖是怎样规定的

The empty the carriage, the louder the nois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 民事诉讼法专属管辖是怎样规定的 导读:国内专属管辖的范围如下:⒈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⒉因港口作业发生纠纷提起诉讼,由港口作业地法院管辖。⒊因继承遗产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是的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由价值大小来认定)管辖。 专属管辖有分为国内专属管辖与涉外专属管辖。 国内专属管辖的范围如下: ⒈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⒉因港口作业发生纠纷提起诉讼,由港口作业地法院管辖。 ⒊因继承遗产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是的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由价值大小来认定)管辖。 涉外专属管辖的范围如下: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46条规定,属于我国人民法院专属管辖的涉外民事案件有: 1.在我国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纠纷; 2.在我国履行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纠纷; 3.在我国履行的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纠纷。 此外,根据国际私法的理论和实践,下列情形发生的案件,也应当专属人民法院管辖:其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其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而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情形比较复杂,一般不作为专属管辖对待。 另附:《民事诉讼法》专属管辖条文 第三十四条下列案件,由本条规定的人民法院专属管辖: (一)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三)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民诉立案地域管辖的标准规定

民诉立案地域管辖的标准规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而提起民事诉讼之前,要对案件管辖法院进行确定,那么民诉立案地域管辖的标准是如何规定?下面由我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 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民诉立案地域管辖的标准规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民事诉讼地域管辖的规定是比较多的,有一般管辖规定、特别管辖规定、合同管辖规定、专属管辖规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一条一般地域管辖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 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第二十二条特别规定 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 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 系的诉讼;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四)对被监禁的

人提起的诉讼。 第二十三条合同纠纷管辖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管辖权异议什么时候提出 《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根据上述规定,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本案的被告; (2)必须在法定的答辩期间内(被告自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出。逾期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审议。 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对当事人的异议未经审查,或者审查后尚未作出决定的,不得进入对该案的实体审理。经过审查,当事人对管辖权的异议成立的,受诉法院应当作出书面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予以驳回。裁定书应当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对受诉法院的裁定不服的,在十日内有权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在二审法院确定该案的管辖权以后,就应当按照人民法院的通知参加诉讼。 以上知识就是我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依据我国相关法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