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2020年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2020年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2020年修正)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20.12.29

•【文号】

•【施行日期】2021.01.01

•【效力等级】司法解释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知识产权综合规定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案件管辖

的规定

(2014年10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28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十八件知识产权类司法解释的

决定》修正)

为进一步明确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案件管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等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知识产权法院管辖所在市辖区内的下列第一审案件:

(一)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民事和行政案件;

(二)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涉及著作权、商标、不正当竞争等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

(三)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的民事案件。

第二条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对广东省内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和第(三)项规定的案件实行跨区域管辖。

第三条北京市、上海市各中级人民法院和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不再受理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

广东省其他中级人民法院不再受理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和第(三)项规定的案件。

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各基层人民法院不再受理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和第(三)项规定的案件。

第四条案件标的既包含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和第(三)项规定的内容,又包含其他内容的,按本规定第一条和第二条的规定确定管辖。

第五条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管辖:

(一)不服国务院部门作出的有关专利、商标、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的授权确权裁定或者决定的;

(二)不服国务院部门作出的有关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强制许可决定以及强制许可使用费或者报酬的裁决的;

(三)不服国务院部门作出的涉及知识产权授权确权的其他行政行为的。

第六条当事人对知识产权法院所在市的基层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著作权、商标、技术合同、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判决、裁定提起的上诉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审理。

第七条当事人对知识产权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裁定提起的上诉案件和依法申请上一级法院复议的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

审判庭审理,但依法应由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除外。

第八条知识产权法院所在省(直辖市)的基层人民法院在知识产权法院成立前已经受理但尚未审结的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和第(三)项规定的案件,由该基层人民法院继续审理。

除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外,广东省其他中级人民法院在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成立前已经受理但尚未审结的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和第(三)项规定的案件,由该中级人民法院继续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18.12.27 •【文号】法释〔2018〕22号 •【施行日期】2019.01.01 •【效力等级】司法解释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知识产权综合规定,审判机关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 法释〔2018〕22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8年12月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5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8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8年12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56次会议通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 行) 为进一步统一知识产权案件裁判标准,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专利等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决定》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就最高人民法院知

识产权法庭相关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知识产权法庭,主要审理专利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上诉案件。 知识产权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派出的常设审判机构,设在北京市。 知识产权法庭作出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和决定,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和决定。 第二条知识产权法庭审理下列案件: (一)不服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院、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垄断第一审民事案件判决、裁定而提起上诉的案件; (二)不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授权确权作出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判决、裁定而提起上诉的案件; (三)不服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垄断行政处罚等作出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判决、裁定而提起上诉的案件; (四)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本条第一、二、三项所称第一审民事和行政案件; (五)对本条第一、二、三项所称第一审案件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依法申请再审、抗诉、再审等适用审判监督程序的案件; (六)本条第一、二、三项所称第一审案件管辖权争议,罚款、拘留决定申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 辖的若干规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22.04.20 •【文号】法释〔2022〕13号 •【施行日期】2022.05.01 •【效力等级】司法解释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知识产权综合规定,管辖,管辖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若干规定》已于2021年12月2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58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2022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若 干规定 法释〔2022〕13号 (2021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58次会议通过,自2022年5月1日起施 行) 为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制度,合理定位四级法院审判职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知识产权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的权属、侵权纠纷以及垄断纠纷第一审民事、行政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对知识产权法院的管辖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条外观设计专利的权属、侵权纠纷以及涉驰名商标认定第一审民事、行政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也可以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但外观设计专利行政案件除外。 本规定第一条及本条第一款规定之外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案件诉讼标的额在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数额以上的,以及涉及国务院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海关行政行为的,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对知识产权法院的管辖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第一条、第二条规定之外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第四条对新类型、疑难复杂或者具有法律适用指导意义等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上级人民法院可以依照诉讼法有关规定,根据下级人民法院报请或者自行决定提级审理。 确有必要将本院管辖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逐案报请其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五条依照本规定需要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管辖或者调整管辖的诉讼标的额标准、区域范围的,应当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2020年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2020年修正)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20.12.29 •【文号】 •【施行日期】2021.01.01 •【效力等级】司法解释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知识产权综合规定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案件管辖 的规定 (2014年10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28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十八件知识产权类司法解释的 决定》修正) 为进一步明确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的案件管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等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知识产权法院管辖所在市辖区内的下列第一审案件: (一)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民事和行政案件; (二)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涉及著作权、商标、不正当竞争等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

(三)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的民事案件。 第二条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对广东省内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和第(三)项规定的案件实行跨区域管辖。 第三条北京市、上海市各中级人民法院和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不再受理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 广东省其他中级人民法院不再受理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和第(三)项规定的案件。 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各基层人民法院不再受理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和第(三)项规定的案件。 第四条案件标的既包含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和第(三)项规定的内容,又包含其他内容的,按本规定第一条和第二条的规定确定管辖。 第五条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管辖: (一)不服国务院部门作出的有关专利、商标、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的授权确权裁定或者决定的; (二)不服国务院部门作出的有关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强制许可决定以及强制许可使用费或者报酬的裁决的; (三)不服国务院部门作出的涉及知识产权授权确权的其他行政行为的。 第六条当事人对知识产权法院所在市的基层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著作权、商标、技术合同、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判决、裁定提起的上诉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审理。 第七条当事人对知识产权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裁定提起的上诉案件和依法申请上一级法院复议的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

最高人民法院近5年重要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近5年重要司法解释一览表(2012年—2016年4月) (说明:页码代号:“综”表示“综合卷”,“刑”表示“刑事卷”,“民”表示“民事卷”,“民诉”表示“民事诉讼卷”,“商”表示“商事卷”,“知”表示“知识产权卷”,“行”表示“行政·国家赔偿卷”)2012年 文号 司法解释名称 发布时间 页码 法释〔2012〕1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赔偿案件立案工作的规定 2012年1月13日 行·487 法释〔2012〕2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2年1月17日 刑·55 法释〔2012〕3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货运代理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2年2月27日 商·742 法释〔2012〕4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2年3月26日 行·435 法释〔2012〕5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2年5月3日 知·411 法释〔2012〕6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2年3月29日 刑·389 法释〔2012〕7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裁判文书中如何表述修正前后刑法条文的批复 2012年5月15日 刑·35 法释〔2012〕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2012年5月10日 民·568 法释〔2012〕9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税务机关就破产企业欠缴税款产生的滞纳金提起的债权确认之诉应否受

理问题的批复 2012年6月26日 商·301 法释〔2012〕10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铁路运输法院案件管辖范围的若干规定 2012年7月17日 民诉·270 法释〔2012〕11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军事法院管辖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12年8月28日 民诉·276 法释〔2012〕12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废止1979年底以前制发的部分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的决定 2012年8月21日 综·464 法释〔2012〕13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1979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第八批)的决定 2012年8月21日 综·402 法释〔2012〕14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有土地开荒后用于农耕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 2012年9月4日 民·716 法释〔2012〕15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草原资源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2年11月2日 刑·828 法释〔2012〕16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个人独资企业清算是否可以参照适用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清算程序的批复 2012年12月11日 商·307 法释〔2012〕17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国(边)境管理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2年12月12日 刑·757 法释〔2012〕18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2012年12月7日 刑·10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020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 定(2020修正) 【发文字号】法释〔2020〕19号 【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20.12.29 【实施日期】2021.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2001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80次会议通过,根据2013年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0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5年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41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十八件知识产权类司法解释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为了正确审理专利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

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人民法院受理下列专利纠纷案件: 第二条因侵犯专利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行为地包括:被诉侵犯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产品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专利方法使用行为的实施地,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等行为的实施地;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实施地。上述侵权行为的侵权结果发生地。 第三条原告仅对侵权产品制造者提起诉讼,未起诉销售者,侵权产品制造地与销售地不一致的,制造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以制造者与销售者为共同被告起诉的,销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销售者是制造者分支机构,原告在销售地起诉侵权产品制造者制造、销售行为的,销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第四条对申请日在2009年10月1日前(不含该日)的实用新型专利提起侵犯专利权诉讼,原告可以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检索报告;对申请日在2009年10月1日以后的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提起侵犯专利权诉讼,原告可以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专利权评价报告。根据案件审理需要,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原告提交检索报告或者专利权评价报告。原告无正当理由不提交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中止诉讼或者判令原告承担可能的不利后果。 侵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件的被告请求中止诉讼的,应当在答辩期内对原告的专利权提出宣告无效的请求。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后商标案件管辖和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2020年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后商标案件管辖和法律适用问题的 解释(2020年修正) 正文: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后商标案件管辖和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 (2014年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06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十八件知识产权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 为正确审理商标案件,根据2013年8月30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和重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就人民法院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等问题,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人民法院受理以下商标案件: 1.不服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复审决定或者裁定的行政案件; 2.不服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有关商标的其他行政行为的案件; 3.商标权权属纠纷案件; 4.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 5.确认不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

6.商标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 7.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纠纷案件; 8.商标代理合同纠纷案件; 9.申请诉前停止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 10.申请停止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损害责任案件; 11.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案件; 12.申请诉前证据保全案件; 13.其他商标案件。 第二条不服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复审决定或者裁定的行政案件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有关商标的行政行为案件,由北京市有关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条第一审商标民事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涉及对驰名商标保护的民事、行政案件,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市、计划单列市、直辖市辖区中级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其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第四条在行政管理部门查处侵害商标权行为过程中,当事人就相关商标提起商标权权属或者侵害商标权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五条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提出的商标注册及续展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后作出对该商标申请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续展的决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审查时适用修改后的商标法。 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提出的商标异议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后作出对该异议不予受理的决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审查时适用修改前的商标法。 第六条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当事人就尚未核准注册的商标申请复审,国家知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后作出复审决定或者裁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审查时适用修改后的商标法。 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受理的商标复审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后作出核准注册决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国家知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后作出不予核准注册决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审查相关诉权和主体资格问题时,适用修改前的商标法。 第七条对于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已经核准注册的商标,国家知识产权局于决定施行前受理、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020年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 若干规定(2020年修正)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20.12.29 •【文号】 •【施行日期】2021.01.01 •【效力等级】司法解释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专利综合规定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 定 (2001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80次会议通过,根据2013年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0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5年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41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十八件知识产权类司法解释的决 定》第三次修正) 为了正确审理专利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人民法院受理下列专利纠纷案件:

1.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案件; 2.专利权权属纠纷案件; 3.专利合同纠纷案件; 4.侵害专利权纠纷案件; 5.假冒他人专利纠纷案件; 6.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期使用费纠纷案件; 7.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奖励、报酬纠纷案件; 8.诉前申请行为保全纠纷案件; 9.诉前申请财产保全纠纷案件; 10.因申请行为保全损害责任纠纷案件; 11.因申请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案件; 12.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署名权纠纷案件; 13.确认不侵害专利权纠纷案件; 14.专利权宣告无效后返还费用纠纷案件; 15.因恶意提起专利权诉讼损害责任纠纷案件; 16.标准必要专利使用费纠纷案件; 17.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维持驳回申请复审决定案件; 18.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决定案件; 19.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实施强制许可决定案件; 20.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实施强制许可使用费裁决案件; 21.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行政复议决定案件; 22.不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其他行政决定案件; 23.不服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行政决定案件; 24.确认是否落入专利权保护范围纠纷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2020年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2020年修正)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20.12.29 •【文号】 •【施行日期】2021.01.01 •【效力等级】司法解释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商标诉讼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 题的解释 (2001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3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十八件知识产权类司法解释的决 定》修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商标法修改决定)已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为了正确审理商标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现就人民法院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等问题,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人民法院受理以下商标案件: 1.不服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复审决定或者裁定的行政案件;

2.不服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的有关商标的其他行政行为的案件; 3.商标权权属纠纷案件; 4.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 5.确认不侵害商标权纠纷案件; 6.商标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 7.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纠纷案件; 8.商标代理合同纠纷案件; 9.申请诉前停止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 10.申请停止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损害责任案件; 11.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案件; 12.申请诉前证据保全案件; 13.其他商标案件。 第二条本解释第一条所列第1项第一审案件,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确定其辖区内有关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本解释第一条所列第2项第一审案件,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确定管辖。 商标民事纠纷第一审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 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在较大城市确定1-2个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商标民事纠纷案件。 第三条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就侵犯商标权行为请求处理,又向人民法院提起侵害商标权诉讼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四条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受理的案件,于该决定施行后作出复审决定或裁定,当事人对复审决定或裁定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

汉普亚洲五金有限公司、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与、詹晓君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民事二审裁定书

汉普亚洲五金有限公司、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与、詹晓君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民事二审裁定书 【案由】民事人格权纠纷人格权纠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 【审理法院】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审理法院】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审结日期】2020.09.08 【案件字号】(2020)粤73民终2377号 【审理程序】二审 【审理法官】彭盎张姝江闽松 【审理法官】彭盎张姝江闽松 【文书类型】裁定书 【当事人】汉普亚洲五金有限公司;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詹晓君 【当事人】汉普亚洲五金有限公司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詹晓君 【当事人-个人】詹晓君 【当事人-公司】汉普亚洲五金有限公司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律师/律所】付科尧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黄绮明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付科尧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黄绮明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付科尧黄绮明 【代理律所】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 【法院级别】专门人民法院

【字号名称】民终字 【原告】汉普亚洲五金有限公司;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詹晓君 【本院观点】汉普公司、鼎捷公司系基于双方签订的《TOPGP管理软件V5.2、神州数码https://www.doczj.com/doc/4e19221605.html,软件V1.3.3、易慧商业智能管理软件V5.2销售合同》《TOPGP管理软件 V5.2、神州数码https://www.doczj.com/doc/4e19221605.html,软件V1.3.3、易慧商业智能管理软件V5.2配套服务合同》《销售合同》《补充协议》发生争议而提起的诉讼。 【权责关键词】撤销代理合同专属管辖第三人反诉 【指导案例标记】0 【指导案例排序】0 【本院查明】经审查,本院认为:汉普公司、鼎捷公司系基于双方签订的《TOPGP管理软件V5.2、神州数码https://www.doczj.com/doc/4e19221605.html,软件V1.3.3、易慧商业智能管理软件V5.2销售合同》《TOPGP管理软件V5.2、神州数码https://www.doczj.com/doc/4e19221605.html,软件V1.3.3、易慧商业智能管理软件V5.2配套服务合同》《销售合同》《补充协议》发生争议而提起的诉讼。上述合同标的为计算机软件,且双方亦对涉案软件的实施、二次开发、售后服务、技术培训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约定,故本案属于涉及计算机软件纠纷的民事案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条的规定,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跨区域管辖广东省内的下列民事一审案件: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案件以及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的案件。由于本案汉普公司、鼎捷公司约定的软件交付地为广州市海珠区,故本案系发生在本院辖区内的计算机软件民事案件,应由本院专属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三百三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案件,认为第一审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违反专属管辖规定的,应当裁定撤销原裁判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故本案一审法院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作出的(2018)粤0105民初10811号民事判决书应予撤销。 【裁判结果】撤销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2018)粤0105民初10811号民事判决书;本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调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规定》的通知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调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规定》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22.06.21 •【字号】沪高法〔2022〕243号 •【施行日期】2022.07.01 •【效力等级】地方司法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管辖,管辖 正文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印发《调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民 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规定》的通知 沪高法〔2022〕243号 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院、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海事法院,金融法院,各区人民法院及铁路运输法院,本院各部门: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若干规定》,高院制定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调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规定》并经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2022年第6次会议讨论通过。现将该规定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调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

的规定》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2022年6月21日附件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调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规定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标准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及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上诉管辖问题的通知》,根据本市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实际,就本市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规定如下。 一、各区基层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但是依照本规定由上级法院管辖的除外。其中,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指涉及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技术合同、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以及不正当竞争、垄断、特许经营合同等民事纠纷案件;知识产权行政案件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就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垄断等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行政争议案件。 徐汇区人民法院除管辖本辖区内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外,还管辖以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被告的第一审商标权民事案件。 二、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管辖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的权属、侵权纠纷、涉及驰名商标认定纠纷以及垄断纠纷的第一审民事、行政案件;对区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涉及著作权、商标权、不正当竞

北京知识产权案件管辖

2017年11月2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印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调整本市法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的规定》(以下简称“该规定”),对本市法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相应调整,自印发之日起遵照执行。该规定不仅明确了北京高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及北京市基层人民法院对于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案件管辖范围,且确定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提级管辖,同时赋予北京高院立案庭、民三庭对于该规定的解释权。 一、该规定关于北京高院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的内容 一审管辖案件: 1. 诉讼标的额2亿元以上且当事人住所地均在本市 2. 诉讼标的额1亿元以上且当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本市或者涉外、涉港澳台 3. 在本市有重大影响的其他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 二审管辖案件: 对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出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判决、裁定上诉的案件 再审管辖案件: 对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生效知识产权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申请再审的案件(当事人依法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申请再审的除外) 规定详解: 1. 关于北京高院一审管辖案件诉讼标的额的确定 北京高院在该规定的第一条第(一)项规定了其一审管辖案件的诉讼标的额,对于诉讼标的额的确定,其制定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标准的通知》,该通知第一条规定,高级人民法院管辖诉讼标的额在2亿元以上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以及诉讼标的额在1亿元以上且当事人一方住所地不在其辖区或者涉外、涉港澳台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 2. 北京高院的二审管辖案件范围 北京高院的二审管辖案件都是对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出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判决、裁定上诉的案件,该规定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北京、上海、广州知识产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 的规定(2020年修正)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2020.12.29 •【文号】 •【施行日期】2021.01.01 •【效力等级】司法解释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管辖 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1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3次会议通过,根据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十九件民事诉讼类司法解释的决定》修正) 为正确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依法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现将有关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的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第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由下列人民法院管辖: (一)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 (二)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 (三)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中级人民法院; (四)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其他中级人民法院; (五)高级人民法院。

上述中级人民法院的区域管辖范围由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确定。 第二条对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所作的第一审判决、裁定不服的,其第二审由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下列案件: (一)涉外合同和侵权纠纷案件; (二)信用证纠纷案件; (三)申请撤销、承认与强制执行国际仲裁裁决的案件; (四)审查有关涉外民商事仲裁条款效力的案件; (五)申请承认和强制执行外国法院民商事判决、裁定的案件。 第四条发生在与外国接壤的边境省份的边境贸易纠纷案件,涉外房地产案件和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不适用本规定。 第五条涉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当事人的民商事纠纷案件的管辖,参照本规定处理。 第六条高级人民法院应当对涉外民商事案件的管辖实施监督,凡越权受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应当通知或者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审理。 第七条本规定于2002年3月1日起施行。本规定施行前已经受理的案件由原受理人民法院继续审理。 本规定发布前的有关司法解释、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关于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关于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若干规 定》的理解与适用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公布日期】 •【分类】司法解释解读 正文 《关于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若干规定》的 理解与适用 作者:林广海李剑许常海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目次 一、《规定》制定的背景与经过 二、《规定》的基本原则 三、《规定》的主要内容 四、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2021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58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管辖的若干规定》(法释〔2022〕13号,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为细化《规定》第3条,最高人民法院配套发布了《关于印发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标准的通知》(法〔2022〕109号,以下简称《通知》),与《规定》同步实施。本文就《规定》的起草背景、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并结合《通知》的有关规定进行说明,以便于实践中准确理解与适用。 一、《规定》制定的背景与经过 2014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相继设立。2017年起,最高人民法院批复同意南京等27个城市设立知识产权专门审判机构,跨区域管辖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案件。2019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挂牌办公,集中管辖全国范围内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上诉案件。在此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先后批准近200家基层人民法院集中管辖相应区域的商标、著作权等普通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不断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知识产权案件数量逐年激增,新类型疑难复杂案件不断涌现,现有的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需要作进一步优化,以便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专门化审判体系在统一裁判标准、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服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一是民事案件诉讼标的额标准应尽可能统一,便于当事人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标准的通知》(法发〔2010〕5号,以下简称《2010年通知》)基于当时各地案件类型和数量分布差异大等实际,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诉讼标的额由高级人民法院自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