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附件:

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与监管,切实履行职责,推动全面解决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我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取水量、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时提供技术支撑,保障饮用水安全。

二、监测范围

全国31个省(区、市)行政区域内338个地级以上xx、2862个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的所有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及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由各省(区、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

三、监测实施安排

(一)2012年12月,对全国338个地级以上xx(约86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所有在用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的基本项目(23项,化学需氧量除外)、表2的补充项目(5项)和表3的优选特定项目(33项,监测项目及推荐方法详见附表1),共61项,进行1次试监测,并向xx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报送数据。

(二)2013年1月起,对全国地级以上xx(338个地级以上xx约861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位所在城镇的所有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监测,并向源地)、县级行政单监测总站报送数据。

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监测任务原则上由所在县级环境监测站承担,所在县级环境监测站不具备能力的监测指标,由所属地市级监测站承担或由所在县委托其他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站完成。

(三)已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的地级以上xx、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若监测频次多于本方案的,可按本地区要求进行,但监测项目应与本方案一致。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前开展监测,并向监测总站报送数据。

(四)地级以上xx、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备用水源以及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方式、时间、频次等由各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自行确定,监测项目可参照本方案进行。

四、监测时间与频次要求

(一)地级以上xx

地级以上xx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地)每月上旬采样监测1次,由所在地级以上xx环境监测站承担。如遇异常情况,则须xx监测。

(二)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

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的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每季度采样监测1次,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每半年采样监测1次。如遇异常情况,则须xx监测。

(三)水质全分析

地级以上xx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每年6-7月进行1次水质全分析监测;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每2年开展1

次水质全分析监测。

对于不具备全分析能力的地区,可委托具备全分析能力并取得计量认证和上岗证的其他环境监测站,或委托所属省级环境监测站完成全分析工作。在地方环保主管部门xx条件下,可适当发挥相关检测机构的作用。

五、监测点位

(一)河流:在水厂取水口上游100米附近处设置监测断面;水厂在同一河流有多个取水口,可在最上游100米处设置监测断面。

(二)xx、库:原则上按常规监测点位采样,在每个水源地取水口周边100米处设置1个监测点位进行采样。

(三)地下水:具备采样条件的,在抽水井采样。如不具备采样条件,在自来水厂的汇水区(加氯前)采样。

(四)河流及xx、库采样xx:水面下0.5米处。

六、监测项目

(一)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

1.每月(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为每季)监测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的基本项目(23项,化学需氧量除外)、表2的补充项目(5项)和表3的优选特定项目(33项,监测项目及推荐方法详见附表1),共61项(特定项目优选过程详见附4:《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特定项目监测指标优选方案》),并统计取水量。各地可根据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特征污染物。

2.全分析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109项。

(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

1.每月(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为每半年)监测项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xx23项(见环函〔2005〕47号),并统计取水量。各地可根据当地污染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区域特征污染物。

2.全分析项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中的39项。

我部将对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特定项目实施动态调整机制,计划每5年规划期间优化调整1次。根据历年全分析结果,凡5年内有检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存在潜在污染风险的指标,应作为特征

污染物每月(每季或半年)开展监测。如连续5年未检出的指标,可不作为例行监测指标。

七、监测分析方法

优先选用国家或行业标准分析方法,或采用EPA、ISO分析方法,但应经过验证合格,其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应能达到质控要求。

地表水每月(每季)监测的33项优选特定项目可按附表1xx方法进行。地下水可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进行。

八、评价标准及方法

地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或对应的标准限值进行,评价方法按《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试行)》(环办〔2011〕22号)进行。

地下水水源地水质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Ⅲ类标准。水质评价以Ⅲ类标准限值为依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

九、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监测数据实行三级审核制度,监测任务承担单位对监测结果负责。省级环境监测站负责对行政区域内任务承担单位进行质量监督与考核,对任务承担单位报送的监测结果进行审核,并对最后上报监测总站的数据质量负责。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有关要求执行。

十、监测数据报送方式及格式

(一)地级以上xx

各地级以上xx环境监测站每月向省(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报送当月饮用水水源地监测数据,各省(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审核后,于当月25日前通过“饮用水水源地月报填报传输系统”软件将数据报送监测总站。

(二)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

各地级以上xx环境监测站负责汇总行政区域内所有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乡镇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并于4、7、10月15xx次年1月15日前向省(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报送上一季度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于7月15xx次年1月15日前向省(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报送上一半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各省(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审核后,于4、7、10月25xx 次年1月25日前通过“饮用水源地月报填报传输系统”软件将数据报送监测总站。

(三)全分析监测数据

经各省(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审核后,于每年10月15 日前通过“饮用水源地月报填报传输系统”软件报送到监测总站。监测总站负责编写全国县级以上xx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月报、年报。

(四)报送格式

报送监测数据时,若监测值低于检测限,在检测限后加“L”, 表1的基本项目检测限应该满足地表水Ⅰ类标准值的1/4;表2和表3项目检测限须满足标准值的1/4;未监测项目填写“-1”,若水源地未统计取水量填写“0”;超标项目由相关环境监测站组织核查,并向监测总站报送超标原因分析。

(五)监测结果发布

鉴于本方案实施过程中,地方环保部门要开展监测能力建设、技术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作,需经历一个能力水平提高和业务熟练过程。因此,现阶段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在环保系统内部报送,待条件成熟后再研究数据公开事宜。

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公开事宜。

十一、保障措施

为保证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各级环保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任务落实。要xx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切实加强各级环境监测部门饮用水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强化环境监测基础能力,推进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大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加大监测运行经费补助,保障实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所必需的人员、设备和资金等条件。

附表1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特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附表2

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常规监测数据报送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水温单位为℃,pH无量纲,粪大肠菌群单位为个/L,其余项目为mg/L。

附表3

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常规监测数据报送表

续表

注: pH无量纲,总大肠菌群单位为个/L,其余项目单位为mg/L。

附4

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特定项目监测指标优选方案

一、监测现状

从2003年1月起,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47个环保重点xx集xx 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每月对地表水水源地水质实施监测的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的基本项目(23项,化学需氧量除外)、表2的补充项目(5项),共28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每月监测23项。2005年4月起,扩大到113个环保重点xx。从2008

年7月开始,地表水集xx式饮用水水源地每月增加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3特定项目xx的前35项,合计63项,另外,每年进行一次109项全分析;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每月按《地下水质量标准》xx23项进行月监测,每年进行一次39项全分析。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每月监测的表3前35项特定项目中多数为挥发性有机物,一些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有潜在风险的有毒有害监测项目并未列入。分析历年来35项特定项目的例行监测结果,有些监测项目月检出频次低,甚至未检出。因此,依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中相关规定、环境管理需求和现有监测能力,需对80项特定项目进行优化,筛选出较为全面、准确和客观地反映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的月监测指标。

二、监测指标优选原则

本方案调整的监测项目为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3每月实施例行监测的特定项目。

具体筛选原则如下:

1.历年全分析数据中检出频次较高的污染物;

2.毒性较强、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危害较大的污染物;

3.应用广泛、有潜在风险的污染物。

三、监测指标优选及说明

根据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特定项目的筛选原则,筛选出的监测指标共33项。包括挥发性卤代烃、甲醛、苯系物、氯苯类、硝基苯类、有机氯农药(xx、滴滴涕)、除草剂(阿特拉津)、苯并(a)芘、酞酸酯类(增塑剂)、重金属(钼、铍、钡、镍、钒、铊、钴、锑)、类金属(硼)等十一类指标。具体筛选说明如下:

1.保留监测指标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3前35xx保留的监测指标共18项。具体如下:

挥发性卤代烃: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

甲醛;

苯系物: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异丙苯;

氯苯类: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

硝基苯类:硝基苯、二硝基苯、硝基氯苯。

上述物质多为化工原料,应用较广泛,具有一定的毒性,且其中大多在近三年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中检出频次较高。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3前35xx其他17xx,除部分挥发性卤代烷烃因常用做萃取溶剂而极易在实验室内检出外,其他项目在近三年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中检出频次均较低,因此不必每月进行监测,可每年在全分析中监测一次。

2.新增监测指标

新增15项监测指标,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3中的后45xx。具体如下:

有机氯(xx、滴滴涕):检出频次较高,该类物质为国家xx禁用,危害性极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阿特拉津:检出频次较高,该物质适用于xx、高粱、甘蔗等旱田作物除草。尤其是北方xx产地,施用xx,施用量大,持效期较长。

苯并(a)芘:虽然检出浓度较低,但检出频次相对较高,并且为强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及环境危害极大。

酞酸酯类(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应用非常广泛、类雌性激素、社会反响大(增塑剂事件)。

重金属(钼、铍、钡、镍、钒、铊、钴、锑):检出频次高、危害大,且后五项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的控制项目。

类金属(硼):检出频次高、应用比较广泛,水厂难去除。

3.特征监测项目

根据历年全分析结果,凡5年内有检出的有毒有害物质,应作为特征污染物开展监测。

四、分析方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3前35项的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挥发性有机物(22项VOCs):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溴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丁二烯、六氯丁二烯、苯乙烯、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异丙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P&T-GC-MS)法进行分析(GB/T5750.8-2006附录A);

(2)环氧氯丙烷:采用气相色谱(GC-FID)法(GB/T5750.8-2006)或P&T-GC-MS(《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进行分析;

(3)甲醛: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HJ601-2011);

(4)乙醛、丙烯醛:GC-FIDxx(GB/T 5750.10-2006);

(5)三氯乙醛:GC-ECDxx(GB/T 5750.10-2006);

(6)半挥发性有机物(8项SVOCs):四氯苯、六氯苯、硝基苯、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4,6-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采用GC-ECDxx(GB/T 5750.8-2006)或GC-MS(《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xx(第四版增补版)》)进行分析。

拟增加的15项指标中,xx、滴滴涕、阿特拉津、苯并(a)芘、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等6项有机物指标,均可用

城市实施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与公告方案环发【2002】144号---11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2]144号 关于印发《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水质监测、评价与公布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00]36号),全国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自2000年12月开始内部试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监测方法、评价方法和公布方式,现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与公布方案》印发给你们。请47个环保重点城市自2002年11月执行,其他开展饮用水源水质监测的城市参照执行。 附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结果先实行内部试报,适时再向社会公布 二○○二年十月十五日 主题词: 环保规划监测通知 抄送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中心)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监测站

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评价与公布方案 1、水质月报发布范围 全国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所有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含地下水,不包括备用水源)水质状况。 2、采样点位的布设 (1)河流:在水厂取水口上游100米处设置监测断面;同一河流有多个取水口,且取水口之间无污染源排放口,可在最上游100米处设置监测断面。 (2)湖、库:原则上按常规监测点位采样,但每个水源地的监测点位至少应在2个以上。 (3)地下水:在自来水厂的汇水区(加氯前)布设1点。 (4)采样深度:水面下0.5米处。 3、评价标准 地表水水源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3838-2002)的Ⅲ类标准(见表1);地下水水源水质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Ⅲ类标准(见表2)。 表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Ⅲ类标准限值 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mg/L

全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技术方案(暂行)

附件一: 全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 环境状况评估技术方案(暂行)

2011年1月

目录 一、评估范围 (1) 二、评估内容与要求 (1) (一)水质状况评价 (2) (二)环境管理状况评估 (6) 三、评估方式 (12) (一)报送数据 (13) (二)撰写报告 (13) (三)征求意见 (13) 四、评估结论 (14)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水平,保障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在《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方案(暂行)》的基础上,修订形成本方案。 一、评估范围 城市1集中式2饮用水水源(简称“城市饮用水源”),包括地表水饮用水水源(简称“地表饮用水源”,包括河流型、湖泊(水库)型水源)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简称“地下饮用水源”)。 地级以上城市(含)饮用水源评估依据本方案;地级以下城市(不含)饮用水源评估工作参照本方案。 当城市饮用水源发生变化时,各省(区、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于当年12月31日前将变化情况报环境保护部,经环境保护部备案后于次年调整水源名单。 二、评估内容与要求 城市饮用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包括水质状况评价和管理状况评估2项内容。 1 本技术方案所指的城市,包括县级以上城市和县级政府所在的镇。 2 集中式饮用水源包括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的和具有一定供水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的水源。 —1—

— 2 — (一)水质状况评价 1.指标定义 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状况以饮用水源达标率和水量达标率分别表示。 %100?=城市饮用水源总数 用水源之和全年水质达标的城市饮水源达标率 %100?= 量城市饮用水源年供水总源供水量之和水质达标的城市饮用水水量达标率 2.评价标准及指标 (1)评价标准 地表饮用水源水质评价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要求,基本项目表1中的Ⅲ类标准、补充项目表2和特定项目表3对应的标准限值为达标限值;地下饮用水源水质评价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的要求,表1中的Ⅲ类标准限值为达标限值。 (2)评价指标 依据饮用水源类型的不同分别确定。 地表饮用水源110项指标,分别是:

2023年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方案

2023年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方案 按省、市《2023年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方案》相关要求,为做好2023年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结合实际,卫生健康局和水务管理局联合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通过对我县饮用水监测点开展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卫生监测,了解我县饮用水卫生基本状况,为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工作职责 (一)县卫生健康局 制定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对监测工作完成进度和完成质量开展技术指导,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对监测工作中涉及其他部门的工作及时沟通协调,确保监测任务顺利完成;及时汇总分析基本饮用水监测结果,将监测结果向县人民政府和贵阳市卫生健康局报告,并通报县水务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加强与水务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监测任务顺利完成。 (二)县水务管理局 负责农村饮用水监测点相关基础资料调查工作,并根据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和分布情况,配合县疾控中心设置水质监测点;根据针对不达标的水质监测点,分析查找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整

改。 (S)县卫生监督局 负责城市饮用水监测点相关基础资料调查及综合协调工作,并根据城市饮用水工程建设和分布情况,配合疾控中心设置水质监测点及完成水样采集。 (四)县疾控中心 协助县卫生健康局制定饮用水监测工作方案;负责县域内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的样品采集、样品检测和数据审核及上报;负责饮用水卫生监测数据的结果分析和总结报告撰写;会同水务部门、卫生监督局完成采样点设置及相关调查工作。 三、监测任务 (一)监测范围和数量 结合实际,在全县所设乡镇(街道办)设置监测点。监测点数量为38个,其中城区监测点14个,乡镇监测点20个,学校监测点4个,具体任务安排见附件6。 (二)监测点的设置原则 1城区水质监测点。城区至少设置6个监测点,涵盖全部的市政供水和部分覆盖范围相对较大的自建供水设施。监测点设置优先顺序依次分别为市政供水、自建供水和传统水箱式二次供水,水样类型包括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水箱出口水)。 2.农村水质监测点。覆盖项目区辖区Io0%的乡镇,每个监测乡镇(含所辖村)至少设置2个监测点。监测点设置优先顺序依次

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附件: 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与监管,切实履行职责,推动全面解决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我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取水量、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时提供技术支撑,保障饮用水安全。 二、监测范围 全国31个省(区、市)行政区域内338个地级以上xx、2862个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的所有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及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由各省(区、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开展。 三、监测实施安排

(一)2012年12月,对全国338个地级以上xx(约86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所有在用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的基本项目(23项,化学需氧量除外)、表2的补充项目(5项)和表3的优选特定项目(33项,监测项目及推荐方法详见附表1),共61项,进行1次试监测,并向xx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报送数据。 (二)2013年1月起,对全国地级以上xx(338个地级以上xx约861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位所在城镇的所有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监测,并向源地)、县级行政单监测总站报送数据。 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监测任务原则上由所在县级环境监测站承担,所在县级环境监测站不具备能力的监测指标,由所属地市级监测站承担或由所在县委托其他具有资质的环境监测站完成。 (三)已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的地级以上xx、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若监测频次多于本方案的,可按本地区要求进行,但监测项目应与本方案一致。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前开展监测,并向监测总站报送数据。 (四)地级以上xx、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备用水源以及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方式、时间、频次等由各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自行确定,监测项目可参照本方案进行。 四、监测时间与频次要求 (一)地级以上xx

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工作方案精选

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工作方案精选 一、工作目标 本工作方案的目标是为了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确保农村地区饮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二、工作内容 1.饮水水源调查:对农村地区的水源进行调查和评估,包括地下水、自来水、河流水等,了解水源的水质状况、供水能力等情况。 2.水质监测:定期对农村地区的饮用水进行监测,包括水源水质、处理后的水质等,检测项目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细菌等指标,确保饮用水符合国家标准。 3.设施设备检测:对农村地区的水处理设施和供水设备进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无漏水、漏电等安全隐患。 4.快速应急响应:建立一套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对突发的水质问题能够及时做出响应,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5.宣传教育:通过开展饮水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农村居民对饮水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普及水质检测知识,引导居民正确使用和保护饮水设施。 三、工作流程 1.制定工作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饮水安全动态监测工作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2.调查评估水源:对农村地区的水源进行调查和评估,包括抽取样品进行水质检测,了解水源的水质状况和供水能力。 3.监测水质:定期对农村地区的饮用水进行水质监测,包括水源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检测项目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细菌等。 4.检测设施设备:对农村地区的水处理设施和供水设备进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无安全隐患。 5.应急响应:建立一套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对突发的水质问题能够及时做出响应,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6.宣传教育:开展饮水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农村居民对饮水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普及水质检测知识,引导居民正确使用和保护饮水设施。 四、工作措施 1.配备专业人员:建立饮水安全监测团队,配备专业的水质检测人员和设备。 2.建立监测站点:选取农村地区的代表性村庄作为监测站点,对该村庄的饮用水进行全面监测。 3.加强协作:与相关行政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4.定期报告: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饮水安全动态监测报告,汇报监测情况和提出改进建议。 五、工作要求

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信息公开方案

附件 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信息公开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信息公开工作,提高公众对水源保护工作的参与程度,加强水源水质监测与监管,切实履行职责,强化舆论监督,落实地方政府水源保护责任,推动全面解决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制定本方案。 一、信息范围 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的所有在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 二、水源水质监测要求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统一按照《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实施方案》(环办函〔2012〕1266号)要求,组织开展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与数据报送工作,加强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客观反映水源水质状

况。 三、评价标准与方法 地表水(河流型或湖泊、水库型)水源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基本项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试行)》(环办〔2011〕22号)进行评价,补充项目、特定项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评价。 地下水水源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评价。 四、信息公开时间安排 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分步实施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信息公开工作。 (一)地级及以上城市 自2016年1月起,地级及以上城市按月公开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信息。 (二)县级行政单位所在城镇 已按《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实施方案》(环办函〔2012〕1266号)要求开展监测并报送数据的县级行政单位所在

农村饮水水质监测工作方案

农村饮水水质监测工作方案 饮水水质监测工作对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饮水非常重要。它能够及时 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确保农村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以下是一个农 村饮水水质监测工作方案。 一、监测目标和内容 1.监测目标:农村饮水水源、管网水质、居民家庭饮用水 2.监测内容: a.水源监测:监测水源地水质,包括水质主要指标(如PH值、浊度、余氯、重金属等),并将检测结果与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比对。 b.管网水质监测:监测供水管网水质,包括水质主要指标、水压及水 泵情况等。 c.家庭饮用水监测:随机抽取部分农村家庭进行水质检测,包括PH 值、浊度、余氯、细菌、重金属等。 二、监测方法和频次 1.监测方法: a.水源监测:采用现场检测仪器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 期取水样送实验室检测。 b.管网水质监测:采用现场检测仪器进行,定期对供水管网进行抽样 检测。 c.家庭饮用水监测:由专业机构采集样品,送实验室进行全面水质分析。

2.监测频次: a.水源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 b.管网水质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c.家庭饮用水监测:每年对20%的农村家庭进行抽样检测。 三、监测结果处理和应对措施 1.监测结果处理: a.针对水源监测和管网水质监测,如果结果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立即停止供水并进行进一步处理和调查。 b.针对家庭饮用水监测,对于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家庭,要进行进一步调查和处理,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2.应对措施: a.针对水源污染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防止水源污染物进入饮水系统。 b.针对管网水质问题,要进行水质调整和管网清洗,确保管网水质达标。 c.针对家庭饮用水问题,要提供居民过滤装置,并加强居民饮水知识和水质监测宣传教育。 四、监测资金和人力保障

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全国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为了保障全国人民的生活安全和健康,保障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和水质 的合格,全国范围内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水源地的水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健康,因此对于水源地的水质 进行监测和评估是必要的。 二、监测目标 1.目标范围:全国范围内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2.目标要求:保证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制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确保 人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和健康。 三、监测内容 1.总体质量指标:包括水源水色、浑浊度、pH值、电导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总氮、总磷等。 2.常规生物学指标:包括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等。 3.非常规指标: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质特点,可以进行河流和湖库水体 富营养化指标、重金属指标、农药残留指标、挥发性有机物指标等的监测。 四、监测方法 1.采样方法: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根据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和特点, 采取适宜的采样方法进行水样采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检测方法: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水质指 标的分析和测定,确保水质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五、监测频次 1.每日监测:对于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每天对常规水质指标进行监测,保证水质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2.定期监测:对于非常规指标和生物学指标,根据水源地的特点和历 史监测数据,制定定期监测计划,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六、监测机构和责任 1.监测机构:可以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水利部门、卫生部门以及相 关科研机构、检测机构等共同组成监测团队,共同参与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 2.监测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水源地水质监测的组织和协调,明确 监测的责任主体,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于监测结果不合格的水源地,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 七、监测结果的应用 1.数据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和掌握水源 地水质的变化和趋势。 2.风险评估:结合监测结果和水源地的用途和共享情况,进行水质风 险评估,为相关部门制定水质保护和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公众宣传:通过适当的宣传和教育,向公众普及水源地水质监测的 意义和方法,增强公众参与水源地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八、监测成果的发布和共享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引言 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水源地的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提高水源地环境质量,制定并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陈述 当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如水源地周边工业企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排放等。这些污染问题对饮用水水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水体水质下降,给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三、目标设定 本次专项行动的目标是加强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提高水源地水体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加强监管执法、推动技术进步等多项措施,达到改善水源地环境质量、减少污染排放、保障饮用水安全的目的。 四、具体措施

1、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饮用水源保护的意识。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公众普及饮用水源保护知识,引导公众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水源地的良好习惯。 2、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对污染水源地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工业企业、农业活动、生活污水等排放的监管,确保水源地周边环境的清洁。 3、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水源地环境保护的科技水平。引入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污水治理效率,减少排放的污染物含量。 4、建立水源地保护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周边地区的环境改善。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展示环境保护的成果,激发周边地区群众参与水源地保护的积极性。 五、实施计划 1、宣传教育阶段:制定宣传计划,明确宣传内容和方式。在社区、学校、公共场所等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饮用水源保护的认知。 2、监管执法阶段: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明确监管职责和流程。加强对水源地周边排放的监管,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水源地环境清洁。 3、技术推广阶段:与科研机构合作,引入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推

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

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 一、背景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资源,饮用水的安全卫生是人民 幸福生活的保障之一。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国 家对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本文就如何进行 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制定了一份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的 1. 为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对饮用水的监测工作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监控和评估。 2. 发现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及时采取措施遏制和消除 污染源。 3. 提高饮用水监测工作的科学性、标准性和规范性。 三、工作内容 1. 监测主体范围 监测主体范围应包括全国范围内的饮用水供水单位及其附属水源、饮用水水源地、饮用水生产企业等。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应包括水质指标监测、水源地环境监测、管网监测等。 (1)水质指标监测

水质指标是评估饮用水是否优良的关键性指标,应当对其进行 全面的、规范的监测,主要包括下列项目。 ①COD(化学需氧量) COD的检验能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量。COD检测结果应该控 制在100 mg/L以内。 ②BOD(生化需氧量) BOD是一个反映水体有机物微生物分解消耗能力的指标。BOD检 测结果应控制在30 mg/L以内。 ③PH值 PH值表征水中酸碱程度的指标,进一步可以反映水体的稳定性,pH值的检测结果应该处于6.5-8.5之间。 ④透明度 决定透明度的主要是悬浮物质、水中的铁、锰等离子体,水体 透明度检测结果应该大于0.5米。 ⑤氨氮 氨氮指的是水中的氨气、铵离子和游离氨基。氨氮含量应控制 在1.5 mg/L以内。 ⑥总磷和总氮 总磷和总氮含量是评估水体营养状况的关键性指标。 总磷含量应控制在0.2 mg/L以内。

安全饮水检查实施方案

安全饮水检查实施方案 一、背景 饮用水是人类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之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质量与饮用水的质量密切相关。因为人们饮用的水可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污染物质,例如微生物、重金属、有机物、药物等,如果饮用这些污染物质严重超标的水源,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出于保障公众健康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我国关于饮用水安全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定,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卫生规范》、《城市供水安全基本要求》等法律法规和标准。 为了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各地本着能够识别问题,发现问题、防止问题发生的原则,实施了一系列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调查、饮用水水源保护检查、饮用水水质监测等措施,开展全面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 二、实施方案 1.建立饮用水监测体系 为了确保饮用水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各个层级建立饮用水监测体系非常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实验室建设。为了确保准确检测饮用水质量的监测结果,需要建设达到国家标准的水质监测实验室。对于省级以上饮用水监测站,需要通过ISO/IEC 17025的审核认可,确保实验室能够按照最新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开展相关工作。

(2)水质监测网络建设。根据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的数量和分布,建立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以实现对各个饮用水水源的全面监 测管理。水质监测站的建设需要根据水源类型和用途等情况,合理 安排监测点位和监测频率。 (3)监测数据系统建设。针对不同的水质监测站,建立相应的 数据采集、管理、存储和分析系统,确保对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有 效性进行复核和追溯。同时也需要在网上建立水质监测数据公开系统,向社会公开水质监测数据。 2.加强水源保护 为了防止污染物质对饮用水造成危害,必须加强饮用水的水源 保护工作。该部分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源地环境调查。在确定饮用水水源地之前,需要进行水 源地环境的调查和评估,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水源地是否适合作为饮 用水水源。 (2)水源地保护规划。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和管理方案,规划和布设防护区和保护带,禁止非饮用水用途的开发和污染源的 排放。 (3)落实环境管理措施。根据保护规划,采取必要的环境管理 措施,包括建设生态补偿项目、补水补流、改善土壤质量等措施。 (4)加强污染防治。制定饮用水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水源地污 染物排查和监测措施,加强水源地环境治理和整治工作。 3.加强督查和管理

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特定项目监测指标优选方案

附4 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特定项目监测指标优 选方案 一、监测现状 从2003年1月起,原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47个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每月对地表水水源地水质实施监测的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的基本项目(23项,化学需氧量除外)、表2的补充项目(5项),共28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每月监测23项。2005年4月起,扩大到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从2008年7月开始,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每月增加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3特定项目中的前35项,合计63项,另外,每年进行一次109项全分析;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每月按《地下水质量标准》中23项进行月监测,每年进行一次39项全分析。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每月监测的表3前35项特定项目中多数为挥发性有机物,一些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有潜在风险的有毒有害监测项目并未列入。分析历年来35项特定项目的例行监测结果,有些监测项目月检出频次低,甚至未检出。因此,依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中相关规定、环境管理需求和现有监测能力,需对80项特定项目进行优化,筛选出较为全面、准确和客观地反映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的月监测指标。 二、监测指标优选原则 本方案调整的监测项目为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3每月实施例行监测的特定项目。 具体筛选原则如下: 1. 历年全分析数据中检出频次较高的污染物; 2. 毒性较强、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危害较大的污染物; 3. 应用广泛、有潜在风险的污染物。

三、监测指标优选及说明 根据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特定项目的筛选原则,筛选出的监测指标共33项。包括挥发性卤代烃、甲醛、苯系物、氯苯类、硝基苯类、有机氯农药(林丹、滴滴涕)、除草剂(阿特拉津)、苯并(a)芘、酞酸酯类(增塑剂)、重金属(钼、铍、钡、镍、钒、铊、钴、锑)、类金属(硼)等十一类指标。具体筛选说明如下: 1. 保留监测指标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3前35项中保留的监测指标共18项。具体如下: 挥发性卤代烃: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 甲醛; 苯系物: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异丙苯; 氯苯类: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 硝基苯类:硝基苯、二硝基苯、硝基氯苯。 上述物质多为化工原料,应用较广泛,具有一定的毒性,且其中大多在近三年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中检出频次较高。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3前35项中其他17项中,除部分挥发性卤代烷烃因常用做萃取溶剂而极易在实验室内检出外,其他项目在近三年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中检出频次均较低,因此不必每月进行监测,可每年在全分析中监测一次。 2. 新增监测指标 新增15项监测指标,均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3中的后45项之列。具体如下: 有机氯(林丹、滴滴涕):检出频次较高,该类物质为国家严令禁用,危害性极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 阿特拉津:检出频次较高,该物质适用于玉米、高粱、甘蔗等旱田作物除草。尤其是北方玉米产地,施用范围广,施用量大,持效期较长。 苯并(a)芘:虽然检出浓度较低,但检出频次相对较高,并且为强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及环境危害极大。

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方案

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工作方案 按照《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为突出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治理,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达到从“坚决打好”转向“深入打好”的更高标准,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民为本,加快推动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立标、防护、治理等重点任务,统筹做好水源选址、风险排查、水质监测等重点工作,着力解决农村水源地保护区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补齐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短板,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二、时间安排 按照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排查工作成果,分批、分类推动整治任务。 (一)分类施策,完成乡镇级水源年度工作任务。2022年10月底前,完成全市100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标志和隔离设施设立工作。 (二)抢先抓早,同步推动水源保护区问题整治。2022年底前,各地乡镇级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问题整治率需达到30%以上;2023年底前整治率达到70%以上;2024年底前全部完成环境问题整治。

(三)因地制宜,逐步推动村屯水源地保护区治理。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全市236处村屯水源地保护区治理。到2024年底,全市村屯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完成保护区划分,基本完成标志和隔离设施设立;到2025年底,基本完成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治。 (四)统筹兼顾,完善县区级水源规范化建设。对15个县区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情况展开“回头看”,发现问题立即实施整改,进一步完善规范化建设成果。 三、重点任务 (一)科学展开保护区划分 要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依法展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由所在地县级及以上政府提出划分方案,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因供水格局调整,已不再供水的水源,其保护区按以上程序报省政府批准撤销。 (二)设立保护区边界标志 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警示牌、宣传牌等明显标志,警示过往行人、车辆及其他人类活动,远离水源。防止污染,并增强标志的管理维护。 (三)合理设置隔离防护设施 在一级保护区周边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设置隔离防护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项目方案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项目方案 1. 项目背景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饮用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障 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加强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本项目旨在规范化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体系,提高水源地的水质和环境保护水平。 2. 项目目标 本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建设一套规范化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体系,确 保水源地的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提供高质量的饮用水资源。 3. 项目计划与实施 本项目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实施: 3.1 现状评估 在此阶段,我们将对现有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和调查。 包括水质测试、环境污染源分析等工作,以确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亟需解决的难点。 3.2 制定规范与标准 在此阶段,我们将制定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规范与标准。这 些标准将涵盖水质要求、环境监测要求、环境修复要求等内容,以确保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3.3 实施环境保护措施 在此阶段,我们将根据规划和标准,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采取必要的环境保 护措施。包括污染源治理、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等工作。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统计,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水源地环境的稳定性。 3.4 建立管理体系 在此阶段,我们将建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 构设置、责任划分和管理流程等。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管理水平和公众参与度。

3.5 监测与评估 在此阶段,我们将建立监测与评估机制,对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正和改进环境保护工作,以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4. 项目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将带来以下几方面的效益: 4.1 提高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通过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和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4.2 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可以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4.3 推动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将促进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5. 项目预算 本项目的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经费: •环境评估费用:100,000元 •规范制定费用:50,000元 •实施措施费用:200,000元 •管理体系建设费用:150,000元 •监测与评估费用:100,000元 •其他费用:50,000元 5.1 资金来源 本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 •政府拨款:400,000元 •社会资助:200,000元 •其他资金:100,000元

2022年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2022年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实施 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系统掌握和分析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置饮用水安全隐患,防范饮用水污染危害人群健康,为科学决策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支持。 二、工作内容 1.国家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重点开展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学校供水水质监测,分析水性疾病发生和变化情况,及时报告和调查处理饮用水污染及健康危害事件,加强对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处置供水卫生安全隐患(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按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开展)。 2.水质监测。 ①监测点设置。 城市市政供水单位1个:桃江县自来水公司(含一水厂、二水厂)。每厂设出厂水监测点1个,末梢水监测点10个:县公安局院内、金龙鱼村大酒店、江水情酒店、哈尔滨饺子馆、妈的厨房、县移民局院内、金风小区内、城关二中、县疾控中心、县中医院。 城市自建供水单位3个:马迹塘自来水厂、武潭自来水厂、灰山

港自来水厂。每个自建水厂设1个出厂水监测点和1个末梢水监测点。 城市二次供水单位10个:广通大酒店、维多利亚大酒店、锦龙大酒店、中海城大酒店、金座大酒店、楚欣宾馆、县政府大楼、县人民医院、县肿瘤医院、桃江县一中。 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8个:马迹塘镇三里村安全饮水工程、三堂街湖莲坪安全饮水工程、武潭镇白滩坪安全饮水工程、沾溪镇石门塘村安全饮水工程、石牛江镇游伏沙村安全饮水工程、牛田镇罗家塅村安全饮水工程、松木塘镇响涛源村安全饮水工程、灰山港镇甘泉山村安全饮水工程。每个农村集中供水式供水水厂设1个出厂水监测点和1个末梢水监测点。 农村学校自建设施供水单位5个:马迹塘镇中心小学、灰山港镇向阳花小学、三堂街镇乌旗山中学、高桥乡小山湾小学、松木塘镇桥头河九年一贯制学校。每个学校自建设施供水设1个监测点。 农村分散式供水2个:浮邱山乡洪桥头村刘新国家水井、鸬鹚渡镇千工坝村刘红主家山泉水,每个分散式供水设1个监测点。 ②监测频率和监测指标。 纳入国家监测网的各类水质监测点按下表要求开展监测: 各类监测点监测频率和监测指标 类型 卫生监督 水质监测 频次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08.03.06 •【文号】环办[2008]28号 •【施行日期】2008.03.0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 正文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 (环办〔2008〕2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战略思想的总体要求,为重点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关于饮用水安全保障目标的实现,我局决定开展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以下简称调查及评估工作)。这是继《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之后,开展的一次范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时间更为紧迫、技术要求更为严格的基础性工作,将为各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面准确的水源地基础环境信息,也是2008年度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上提出的明确任务。 为做好本次调查与评估工作,我局组织技术牵头单位(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编制了《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方案》(详见附件),并经专

家审核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地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加强领导与协调,明确本地区技术牵头单位,积极配合总局环境规划院做好辖区内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并努力争取同级财政配套资金支持。 我局将采取调度与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促指导,并于每季度将调查及评估工作进展情况予以通报。 特此通知。 附件: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方案 二○○八年三月六日附件: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 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方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8年1月 目录 第1章项目背景 1.1 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进展 1.2 调查与评估工作的紧迫性 第2章项目基本情况 2.1 指导思想 2.2 总体目标 2.3 调查基准年 2.4 调查范围 2.5 调查与评估内容 第3章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

全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

全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 一、总体目标根据我国广大农村现状及技术条件,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县和监测点,建立监测网。主要目标是: 1.掌握农村饮用水水源类型、取水方式、分类覆盖人口及其变化; 2.掌握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变化。 二、监测范围 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覆盖全国31 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三、监测县/点的选择 (一)监测县的选择原则 1. 以涵盖农业人口的县(市、区)(以下统称县)作为抽样整体。 2. 在考虑代表性的原则下,采用分层随机的方式选取监测县。 3. 所选的监测县综合起来要能代表本省的水源类型、供水方式及水质状况。 4. 尽可能与国家级疾病监测县一致。 (二)监测点的选择选取监测县后,采用分层随机的方式选择监测点。 (三)样本量 1. 监测县数:在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选取不少于25% 的县作为监测县;县数较少的省份应酌情增加监测县,且不得少于10 个县。 2. 监测点数:每个监测县的监测点不少于20 个。 请各省爱卫办将本省水质卫生监测任务详细布点计划(见表1、表2,具体到监测县和监测点;监测点要包括供水工程点及覆盖村;标明与中央转移支付项目监测点交叉的部分;标明与国家级疾病监测县相一致的监测县)于2008 年2月底上报全国爱卫办。由全国爱卫办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等技术部门对各省的监测点信息进行统

计分析,确定出代表国家级的监测县和监测点并反馈各省。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监测县和监测点基本情况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建设和营运时间、投资情况、水源类型,供水方式,供水范围,覆盖人口、水处理工艺等。 分散式供水基本情况:水源类型、供水方式、分类饮用人口、水处理方式等。 按调查表格中的内容,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等方式,填写全国统一的调查表。 (二)饮用水水质监测 1.水样的采集、保存和运输要求:集中式供水监测点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各检测1 次,每次采集出厂水、末梢水水样各1 份;当发生影响水质的突发事件时,对受影响的供水单位增加水质检测频次;分散式供水监测点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各采集农户家中储水器水样1 份。具体方法按照现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 )进行。 2.评价标准:饮用水水质分析结果按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进行评价。 3.监测指标:根据农村饮用水水质特点和现行国家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指标分为必测指标和选测指标。其中,国家级监测只统计分析必测项目。 (1)必测项目 ①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度)、浑浊度(NTU )、臭和味(描述)、肉眼可见物、pH、铁(mg/L )、锰(mg/L )、氯化物(mg/L )、硫酸盐(mg/L )、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mg/L以CaC0 3计)、耗氧量(mg/L )、氨氮(mg/L )。 ②毒理学指标:砷(mg/L )、氟化物(mg/L )、硝酸盐(以N计) mg/L )。 ③细菌学指标:菌落总数(CFU/mL )、总大肠菌群(MPN/100mL )、

2021年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与2021年饮用水水源地应急预案

2021年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与2021年饮用 水水源地应急预案 2021年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 一、监测目的 通过对各监测点开展丰水期和枯水期水质卫生监测,系统地了解饮用水卫生基本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和处置饮用水安全隐患,防范饮用水污染危害人群健康,为加强我县饮用水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监测范围 ___年县被纳入省饮用水卫生监测项目县。根据我县行政区划和地理分布情况,按照省卫计委分配的监测任务量和监测点设置原则,重点开展全县城镇、农村居民集中式、分散式供水、学校自建设施供水水质监测,加强对供水单位的卫生监测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处置供水卫生安全隐患。 三、监测点设置 (一)城区监测点 市政供水。共设___个点,在我县县城所在地的县自来水厂设置___个出厂水监测点,在城区按不同方位分散设置___个末梢水监测点。具体监测点包括后河污水处理厂、王家岭小雷子门面、卫生局办公楼、县交警大队(邓家坝)、兴发小区云峰诊所。 (二)乡镇监测点 1.集中式供水。监测点范围涵盖全县所有乡镇,每个集中式供水水厂设置___个出厂水监测点和___个末梢水监测点。 2.学校自建设施供水。按照“选择___所采用自建设施供水的学

校纳入监测网”的要求,我县设置普安小学、湘坪希望小学___个监测点。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基本情况调查。监测城市(县、农村)饮用水状况、供水单位、监测点等基本信息调查。 (二)水质检测指标和频次。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___),县城区和乡镇监测点监测指标为水质常规指标(放射性指标不要求)和氨氮指标。 常规指标(至少检测前面的___项)。具体指标为。1色度,2浑浊度,3臭和味,4肉眼可见物,5ph,6铝,7铁,8锰,9铜,10锌,11氯化物,12硫酸盐,13溶解性总固体,14总硬度,15耗氧量,16挥发性酚类,17阴离子合成洗涤剂,18氨氮,19砷,20镉,21六价铬,22铅,23汞,24硒,25___,26氟化物,27硝酸盐氮,28三氯甲烷,29四氯化碳,30菌落总数,31总大肠菌群。当水样检出总大肠菌群时,应进一步检验32耐热大肠菌群。 消毒剂指标:33游离余氯 各监测点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各检测___次。根据今年的工作实际,8-___月份完成丰水期检测,10-___月份完成枯水期检测。 (三)水样采集与保存: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5750.2-___)执行。各类监测点水样采样位置:出厂水应当位于水处理完成后进入输送管道前的取水口处,末梢水一般应当为用户水龙头处,二次供水应当为蓄水池或水箱出水口处,学校自建设施供水应当为用户取水口处,分散式供水应当为家庭储水器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