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试论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419157680.html,

试论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作者:温宝玉刘适搏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2年第11期

摘要:本文针对省中心的现状,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省中心标准化实验室建

设的方案。

关键词:省中心;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1基本情况

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于1993年7月,经吉林省水利厅吉水人函字〔1993〕71号文批准成立,挂靠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是非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事业单位,隶属吉林省水利厅,业务归口管理部门为水利部。多年来共积累长系列水环境监测数据30万个,刊印水质年鉴10余册。这些宝贵的水环境监测资料,在水资源评价、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城镇供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以及其他与水有关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搞好水环境监测基础工作的同时,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还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要成果10余项。

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于1994年2 月通过了国家技术监督局水利评审组的考核,取得了国家级计量认证合格证。

2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河流水污染和水质恶化趋势日益严重,污染物种类呈多样性、复杂性,以检测水化学、重金属污染为主的监测手段已不能全面掌握水质变化和水污染情况。另外,从承担河流水质监测任务的省中心现状来看,其化验室虽然已经建成并投产,但尚未进行装修;在设备配置方面,省中心虽已有了一定数量的常规分析仪器,但部分仪器已经陈旧、老化,且缺乏必要的先进大型仪器设备。因此无法全面开展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的检测。

为适应河流水环境监测的需要,必须引进现代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对人类和生态有重大影响的微量、痕量有机物监测,研究制定功能区水资源保护目标和纳污总量控制方案,为跨界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水环境监测中心分中心实验室用房

水环境监测中心分中心实验室用房 项 目 建 议 书

第一章概述 1.1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中心实验楼 2、建设单位: 3、建设性质:科学实验楼 4、建设地点: 5、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待定 6、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为3138 m2,无地下室,层数4层。 7、建设总投资:共投资970万元。 8、资金来源:政府投资。 1.2 项目背景 水环境监测中心隶属于县水务局,近年来,分中心在县水务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水环境监测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改善了实验室的技术装备,一定程度提高了实验室检测能力,但目前**分中心实验室面积仅为200㎡,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基本项目的检测要求,以及水利部新修订的《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SL276—2002)水质部分中提出的“地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面积不低于800㎡”的建设标准”,加上水文观测、测报等业务用房,我们认为工作场所总用房面积应不少于2000㎡。按照地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标准,我们认为,**分中心目前在实验室面积达标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009年5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按计划对分中心进行了计量认证监督评审,2010年3月又对**分中心进行了复查评审,评审结论为“‘基本合格’同意通过评审”,同时评审组在评审意见中分别就“分中心的实验室面积不达标,应加快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这一突出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并要求在下次计量认证监督、复查评审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1.3 建设单位概况 **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分中心,隶属于县水务局,业务上受市水文总站指导,主要从事本县内水质监测、水文测报和河道地形测量等工作,是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全站现有在编在职职工32人,设有办公室、测验设备科、水环境监测科(中心)以及5个基层水文测站。 **分中心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专业监测机构,为我县的水环境整治和水资源保护等做了大量工作,出具了公正、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了支撑有力的科学依据。 1.4 编制依据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总体规划(2005~2020)》 《****(19208)城乡体系规划)》 《****域总体规划(2008~2020)》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项目建设方案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项目建设方案 白银鑫盛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三月

1.建设目标 通过中央补助与地方配套相结合的方式,完善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积极推进基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奠定基础,切实提高我国环境监测的总体能力与水平。 2.建设依据 (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2)《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发〔2007〕37号)(3)《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发改投资〔2008〕639号) (4)《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112号) (5)《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7〕67号) (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号)(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国办函〔2007〕2号) (8)《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61号)

(9)《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年)》(环发〔2009〕156号) (10)《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 (11)《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国发〔2007〕36号) (12)《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及其补充标准 (1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14)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监测断面》(环发〔2003〕3号) (15)《关于印发〈2010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的通知》(环办〔2010〕1号) 《2010年全国重金属监测能力建设仪器设备配置指南》(16) 3.背景及现状 我国基层县区地大面广,污染源众多,治理水平普遍偏低。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城市污染源的外迁,基层广大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趋势日益明显,基层环境质量监测任务不断加重。然而,基层环境监测站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县级环境监测站长期且普遍存在着仪器设备不足、站房紧张、人员编制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能力建设薄弱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环境监测站监测技术水平的发展。基层环境监测站作为全国环境监测数据收集的第一道关口,责任大、任务重,而能力建设薄弱、硬件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基层监测站及时、有效地监测并传送数据,难以

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建设

供水水质监测中心 检测业务建设方案建议书 城市供水是保障城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设施。根据建设部《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要求,第一类水(最高日供水量超过100万m3)到本世纪末,能做到检验106个水质项目并达到规定的水质指标值,使我国第一类水司的供水水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此,必须加强各大水司的中心实验室的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的现代化的供水水质实验室,是落实第一类水司水质目标的基础环节 一. 需求分析 本水质检测中心隶属于中原油田,于XXXX年X月正式成立,固定资产XXX 万人民币。XXXX年通过XX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具有对外出具公证数据的资质。并于XXXX年XX月取得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资格证书。 本水质检测中心是从事生活用水化验的专业性监测单位,目前主要承担油田的进、出水和所有过程控制指标的化验监测任务,中心本着“分析严谨,管理规范,质量保证,技术创新,持续改进,国际接轨”的质量方针为各服务单位提供准确、可靠、公正的化验监测数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质检测实验室的任务越来越繁重,检测指标越来越多,目前本水质检测中心部分设备已经老化,无法满足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程度的重视,以及管网安全运行的需要,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高效的办公手段是发展的必须。 二. 建设方案 升级后的化验中心(监测站)的建设原则是功能既要满足一类水司水质检测的需要,又要考虑21世纪水质检测的发展要求,要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美观大方。在仪器装备、实验环境、安全防护和建筑装修等方面,体现出高起点、高水平、突破传统化验中心的模式,为此我公司特制订了如下建设方案:1)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4.《城市供水条例》 5.《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 [2000]36号)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 [2005]45号) 8.《国务院办公厅研究饮用水安全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国阅[2006]22 号) 9.《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

水质检测实验室建设性方案

建立完善饮水安全检测中心,可以掌握饮水水质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饮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博尔实验室工程谈水质检测中心实验室如何建设规划。 一、水质检测中心实验室的基本建设: 实验室可分为:原子吸收室、原子荧光室、离子色谱室、离子色谱室、液相色谱室、高温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室、放射室、更衣室,中央实验室,综合实验室,毒品药品室等 (1)原子吸收室:原子吸收仪器应该放置在单独的实验室内(不与其它仪器混放);仪器上方有良好的排风装置,原子吸收仪器室不得放置有机试剂,实验室应具备独立的钢瓶室,并具备相应的防爆设施,稳定的220V电源(220V±10%,无波动),避免与大型用电设备使用同相电源,仪器室附近无震源,仪器室附近无强磁场,仪器室内安装空调,控温,除湿,仪器室应具备防异物进入措施(如防鼠等) (2)原子荧光室:原子荧光仪安装室至少应具有12平方米的面积,阳光不能直射仪器,不能有除水暖气和空调外的任何热源,墙壁和顶棚最好是经油漆刷过,防止一般涂料引起的掉肩扬尘,无腐蚀性气体、通风良好,仪器室周围不得有很大的用电设备及强震动的机械。环境温度应为(15-30)°C,且相对稳定,相对湿度不大于75%。(3)离子色谱室:

①分析室的周围不得有强磁场,易燃和强腐蚀性气体。 ②室内的环境温度应在5~35度范围内,湿度应小于等于85%(相对湿度),且室内应保持空气流畅,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安装空调。 ③准备好能承受整套仪器,宽高适中,便于操作的工作平台。一般工厂以水泥平台较佳(高0.6~0.8米),平台不能紧靠墙,应离墙0.5~1.0米,便于接线及检修用。 ④供仪器使用的动力线路容量应在10KVA左右,而且仪器使用电源应尽可能不与大功率耗电量设备或经常大幅度变化的用电设备公用一条线。电源必须接地良好,一般在潮湿地面(或食盐溶液灌注)钉入长约0.5~1.0米的铁棒(丝),然后将电源接地点与之相连,总之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即可。 (4)液相色谱室:主要体现在高效率分离,对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分离制取纯净化合物,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仪器设备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仪,适宜于高沸点化合物、难挥发化合物、热不稳定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高聚物等,弥补气相色谱仪的不足。环境和实验室基础

试论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419157680.html, 试论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作者:温宝玉刘适搏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2年第11期 摘要:本文针对省中心的现状,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省中心标准化实验室建 设的方案。 关键词:省中心;标准化;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1基本情况 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于1993年7月,经吉林省水利厅吉水人函字〔1993〕71号文批准成立,挂靠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是非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事业单位,隶属吉林省水利厅,业务归口管理部门为水利部。多年来共积累长系列水环境监测数据30万个,刊印水质年鉴10余册。这些宝贵的水环境监测资料,在水资源评价、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城镇供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以及其他与水有关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搞好水环境监测基础工作的同时,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还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要成果10余项。 吉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于1994年2 月通过了国家技术监督局水利评审组的考核,取得了国家级计量认证合格证。 2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河流水污染和水质恶化趋势日益严重,污染物种类呈多样性、复杂性,以检测水化学、重金属污染为主的监测手段已不能全面掌握水质变化和水污染情况。另外,从承担河流水质监测任务的省中心现状来看,其化验室虽然已经建成并投产,但尚未进行装修;在设备配置方面,省中心虽已有了一定数量的常规分析仪器,但部分仪器已经陈旧、老化,且缺乏必要的先进大型仪器设备。因此无法全面开展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的检测。 为适应河流水环境监测的需要,必须引进现代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加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加强对人类和生态有重大影响的微量、痕量有机物监测,研究制定功能区水资源保护目标和纳污总量控制方案,为跨界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水环境实验室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水环境实验室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成为了一项重要 的工作。为了更好地解决水环境问题,水环境实验室的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在水环境实 验室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进 行分析。 一、水环境实验室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 缺乏专业人才 水环境实验室建设需要需要具备丰富的实验室设计和操作经验的专业人才。由于水环 境实验室建设领域的发展相对较新,且需要大量精密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在水环境实验 室建设中缺乏专业人才的情况较为普遍。 2. 设备采购不当 水环境实验室建设需要大量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而且需要保证设备的精密性和准确性。由于一些单位对水环境实验室建设的了解不够,导致设备采购不当,选择了性能不稳定、 质量不过关或者不符合实验需求的设备。 3. 安全管理不到位 水环境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安全管理必不可少。一些单位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不够,导致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没有制定完善的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缺少紧急应变预案等。 4. 实验室环境监测不全面 水环境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对实验室环境进行全面监测,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一些水环境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着环境监测不全面的问题,如温度、湿度、噪音等环境参 数监测不足。 二、对策建议 1. 增加专业人才 针对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首先可以加大对水环境实验室 建设领域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关注并投身于该领域。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岗位 招聘和设立专业奖励等方式来吸引和留住相关人才。 2. 注意设备采购

在设备采购方面,需要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参与,同时也可以通过提前进行市场调研,了解不同设备品牌的性能和质量,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设备。也可以邀请专业第三方机构进 行设备性能评估,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任何实验室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可以通过加 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培训,推广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和加强对实验室安全设施的检查和 维护,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不留死角。 水环境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对策建议, 才能够更好地解决水环境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水平,更好 地服务于水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希望未来水环境实验室建设能够更加完善,为水环境保 护和管理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水质实验室建设方案

水质实验室建设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水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良好的水质保障着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水质检测的准确性也直接影响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水质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语义范围较为宽泛,包括设备设施的规划、环境的选择、技术流程的设计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发挥水质实验室的作用。 一、环境选址1. 避免水源的影响。选址时应在水源较远的位置或在洁净的水源附近,以免其他源头的污染对实验室实验数据产生影响。2. 确保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选址时需考虑周边气候、自然环境、交通、安全等情况。同时实验室要建议在园区、科研区、高校内部,以便于获取相关的技术资源。 二、设备设施规划1. 根据实验室的实际需求进行各设施的规划。常见的设备设施有采样器、计量器、气液质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设备选用时需要注意经费的问题,可与外部单位合作或引进优良设备。2. 设备的分类管理。实验室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较为繁琐,需设立专门的维护管理岗位。同时需要对不同类别设备进行分类的存储管理和有针对性的维护保养。 三、技术流程的设计1. 根据地理环境、水源特性等因素进行实验方法的选择。选用科学的实验方案,在实验室的工艺流程上能够适应当前实验需要,并保证定期监测,提高数据的

准确性。2. 对实验过程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可 以减少实验误差和数据偏差,规范化可以规避人为错误和操作上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涉及人体健康的实验中,对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尤其重要。 四、专业团队的构建1. 建设全职稳定的技术团队或聘请 专业人才组成专业技术队伍。普通的技术人员需要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熟悉实验操作规程,技术过硬。可参照国家实验室人员要求进行资历审核和岗位设定。2. 注重培训和技能的提高。对新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拓展技能,保持团队成员的团结性、观念共识和专业性,以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 总之,水质实验室建设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针对不同的实验需求制定不同的技术方案,提高数据准确性,确保在水资源保护、治理、利用以及饮用水安全等领域的“水 养人”的目标的同时,创造出更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同时,实验室可将实验成果提供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科技 服务购给有关部门或社会单位,以便实现实验室的经济价值。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建设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建设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越来越关注,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建设也日渐重要。环境监测实 验室是对环境样品进行分析检测的场所,其检测结果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本 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建设。 一、实验室选址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选址要考虑实验楼建筑在周围环境中的位置和方向,尽可能远离高 峰交通,烟囱、露天储存的污染物等地点。在选址时需考虑实验室的供电、排放和通风设计。 二、实验室设计 实验室的设计应当满足安全、健康、环保和科学要求,一般分为分析空间、操作空间 和办公空间。分析空间要做到密闭防污染,遵循嵌流原则,使用耐腐蚀且易于清洗的材料。操作空间要放置实验室必要的设备,便于样品的前处理和分析,同时实验室必须安装紫外 线灯或其他紫外消毒设备。办公空间要满足人员休息、存储管理、报告编写的需要。 三、设备选型 设备选型是影响实验室工作效率和检测精度的关键因素。同时实验室的检测项目决定 了所需的设备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一般来说,常规的环境监测所需设备包括:元素分 析仪、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仪、电化学分析仪等。 四、标准建设 标准建设是有关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依据,需要在当地的规定和文件基础上,考虑安全、环境、经济、实用因素,设置标准的建设方案。标准建设通常包括装修、通风、排放、噪声、照明、垃圾处理等方面。 五、人员培训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建设不仅需要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更需要专业人员的配合和支持。 对于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系统的操作及安全培训,掌握相关法规和标准、装置、方法 及实验结果的评定等技术和知识。 总之,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建设关系到环境保护和人类身体健康,应注重方案设计、标 准建设、设备选型和人员培训。同时也应该通过灵活操作,创新方法,提高检测效率和准 确性,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环境监测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环境监测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意味着将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和操作都按 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化,以确保实验室的工作可以得到准确、可靠和可 重复的结果,同时也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本文 将从实验室设备的标准化、人员管理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的标准化三个方 面进行探讨。 实验室设备的标准化是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核心之一、首先,必须对 实验室设备进行清晰的分类和标识,以便使用人员可以迅速找到需要的设备。其次,每台设备都应有详细的操作手册和维护记录,使用人员应按照 手册的要求正确操作设备,并做好相应的维护保养工作。此外,设备的定 期校准和维修也是必不可少的,应有相应的标准和程序进行操作。另外, 设备存放和使用的环境也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包括通风、温湿度、噪音等 方面。 人员管理的标准化是环境监测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首先,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分类和职责分工体系,确保人员的工作不 重叠和缺失。对于不同的人员岗位,应有相应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进行 规范。其次,必须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确保人员了解 和掌握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和操作要求。另外,人员的日常行为和活动也应 符合相应的规范,包括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实验室的行为准则等方面。 质量控制的标准化是环境监测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最终目的。首先, 必须建立和完善各项质量控制的制度和程序,包括样品的采集、保存、传 递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以及实验步骤、方法和仪器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其次,必须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质量控制分析和评价,确保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另外,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质量评审和审核,以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供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总之,环境监测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是实验室管理和操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实验室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通过设备的标准化、人员管理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的标准化,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准确性和可靠性。只有建立和遵守统一的标准,才能使实验室的工作得到规范,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竞争力和可信度。

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成果汇报材料

**************** 检验检测实验室项目建设成果汇报 尊敬的**局长及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全体员工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检测实验室建设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正是有了你们的关心和支持,给予了我们动力和信心,不断克服专业人员少,经验不足,资金短缺等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实验室命名为“**********检测中心”,昨日正式取得*******局颁发的“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证书取得后,我院能承揽水和土壤类环境监测项目,改变了*****单一以煤炭类检测为主的现状,开拓了新的市场领域,为全局的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现将具体成果汇报如下: 一、项目立项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政方针,省厅高度重视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经局领导研究决定,在省厅出台的《*********实施方案》中明示:“协助省环保厅抓好土壤污染详查,督导*****局尽快按照相关要求组织建设土壤污染物检测实验室,并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工作,为完成攻坚任务提供后援支撑。”根据省局指示,******积极响应省厅的建设要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可行性方案,编制完成的《********实施方案》,于******日通过局长办公会讨论审查后,实验室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二、项目建设成果

1、基础设施改造 项目启动后,院班子成员多次开会讨论,实地考察,精密筹划,动员全院进行办公场地调整,全院职工主动缩减各自办公场所,为土壤实验室的建设积极助力,共重新改造实验用房约***平米,合同总金额****余万元。中心建设人员多次走访省及各地市环境监测中心、********等实验室学习交流,不断完善实验室改造方案,通过实验室基础设施装修、通风系统、废气处理系统、中央纯水系统等的改造,使原来的老旧办公楼旧貌换新颜,呈现出一个基础设施完善、设计理念先进的标准化实验室。比如有机污染物检测人机分离、大型设备辅助间降噪、纯水直通等亮点设计。 2、仪器设备配置 实验室建设方案原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无机污染物检测为主,第二阶段以有机污染物检测为主,通过不断的走访和市场调研,现阶段土壤及水质有机污染物检测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且省内能够开展有机污染物检测的实验室较少,为抢占市场先机,总院研究决定两个阶段合二为一,一次建设到位!面对所要配备的仪器设备种类众多、专业性强、新增有机项目等难题,实验室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外出交流、向专家请教等方式制定详细的实验室设备配置技术方案。仪器设备配备以“最先进、最实用、最科学”的原则配置,新购仪器数量约****台/套,合同总金额****余万元。仪器设备配置水平在省内同行业实验室中遥遥领先。列如:我中心引进了省内第三台72位美国DEENA全自动石墨消解仪,实现了加酸、赶酸、加热、定

探讨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对策

探讨水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对策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是保护水质安全的重要环节,其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质量控制对策对于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同样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对策,以期为相关实验室提供参考。 一、人员培训和管理 在水环境监测实验室中,人员质量是影响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室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管理,并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职责和责任,规范员工行为,减少人为差错的可能性。 二、设备采购和维护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设备是保障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保障。实验室应在设备采购时选择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并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应建立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三、质量控制标准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包括监测方法、质量控制样品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实验室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实验室还应建立质量控制记录,对监测数据进行追溯和核查,及时发现和纠正监测数据异常。 四、质量管理体系 为确保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实验室应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控制工作的组织结构和流程,并通过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等方式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和提升。 五、质量评估和改进 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质量评估,通过监测数据的相关性、准确性和可信度等方面的评估,发现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六、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

(完整版)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建设指南

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建设指南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培育壮大环境监测服务市场,推进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环境监测,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的建设逐渐成为当前实验室建设的热点。现针对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必要的场所、技术人员及监测仪器设备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拟开展的检测项目 为避免盲目投资造成采购来的仪器闲置浪费,现以最常规和检测仪器不太贵的检测项目为例,建议通过认证开展的检测项目分别是: 1.1水和废水检测项目 水温、pH、电导率、透明度、色度、流量、悬浮物、全盐量(总残渣或溶解性残渣)、游离氯和总氯、硫化物、氤化物、氟化物、氨氮、溶解氧、高猛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总氮、铜、铅、锌、镉、总碑、总汞、总硒、总铭(六价銘)、挥发酚、石油类(或动植物油)、阴离子表而活性剂、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铁、锚、嗅和味、浊度、总硬度、粪大肠菌群、亚硝酸盐。上述项目除包含《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表1和表2规定的必测项目,还包括了其它常见的和测试方法较为简单的指标。 1. 2空气和废气

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烟(粉)尘、烟气参数、烟气黑度、一氧化碳、氟化物、恶臭、氨、铅、碑、硫化氢、铭酸雾、硫酸雾和甲醛等。 1. 3 土壤和水系沉积物 水分、pH、镉、汞、碑、铅、銘(含六价铭)、铜、锌、線、全磷、全氮、钾、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等。 1. 4固体废物 铜、锌、镉、铅、总铭、洛(六价)、汞、铁、锁、镰、总银、碑、氟化物和氧化物等。 1. 5噪声和振动 环境噪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社会生活噪声、铁路边界噪声、噪声源(设备噪声)、机动车噪声振动和环境振动等。

环境监测毕业论文题目(推荐100个)

环境监测毕业论文题目(推荐100个) 如何环境保护工作迫在眉睫,而环境监测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 是生态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本文精选了100个“环境监测毕业论文题目”,助大家顺利的完成论文选题。 环境监测论文题目一: 1、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 2、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析 3、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监测中的作用研究 4、基于区块链的环境监测数据安全传输方案 5、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探讨 6、大气环境监测中大数据解析技术的运用 7、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因素及对策分析 8、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及措施 9、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措施 10、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现状 11、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环境监测的影响与发展走向 12、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 13、环境监测中重金属污染的控制对策分析 14、环境监测中荧光碳点的应用探究 15、汽车零部件生产线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案例分

析 16、基于https://www.doczj.com/doc/d419157680.html,的环境监测流程与信息动态管理系统设计 17、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与处理措施分析 18、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 19、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作用分析网络首发 20、紫外吸收法COD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1、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的重要作用 22、环境监测的现状及发展和对策 23、初探环境监测水质样品采集注意事项 24、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积极作用 25、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发展管理策略探析 26、新时期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探讨 27、探讨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其质量控制方法 28、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现状与展望 29、环境监测及环境监理的关系探讨浦凤; 修珩低碳世界-- 30、加强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管理研究 31、电化学检测在环境监测及分析中的运用 32、荧光碳点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33、浅谈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 34、环境监测仪器设备量值溯源结果的确认

高校环境专业水质监测分析实验室的建设

高校环境专业水质监测分析实验室的建设 李萍;谢红璐;王强 【摘要】建设水质监测分析实验室是宁德师范学院环境专业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 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建设实验室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水质监 测分析实验室的建设内容.实验室的建设对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质量,学生创新能力的 培养和海峡西岸区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35)003 【总页数】3页(P118-120)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作者】李萍;谢红璐;王强 【作者单位】宁德师范学院化学系,福建宁德35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1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与提供社会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学科建设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基地与科研成果的发源地[1]。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2011年教育部6号文件《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整合各类实验实践教学资源,遴选建设成效显著、受益面大、影响面宽的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助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由此可见,实验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实验实践教学的开设与实验室的建设是分不开的,实验室的建设是办好高等学校实验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各高校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对实验室的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结合本校各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建设。 宁德师范学院化学系2000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高职生,2013年该专业将申报校级特色专业,且2014年该专业将升格为本科专业──环境工程。目前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专业实验室只有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和大气污染控制这3个实验室。为了使化学系环境监测与治理专科专业顺利转型为环境工 程本科专业,并努力将这个本科专业建设成为当地服务的特色专业,就必须有配套的实验室,有优秀的管理队伍和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1 水质监测分析实验室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水质监测分析实验室的建设是化学系环境专业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该实验室的建设不仅可满足相关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为保护宁德市水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切实帮助地方解决相关的水处理技术问题,这对发挥本专业的特色推行市场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水质监测分析实验室的必要性如下: 1.1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需要 环境类专业涉及的实践课程很多,环境监测是其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一门课程对一门实验,即环境监测课程对应环境监测实验。为改变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将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设置成实验模块,水质分析实验就是环境专业的一个专业基础实验模块。水质分析实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实验课程,环境类专业相关课程实验中的大部分实验是以它为基础而开展的实验,例如:水污染控制课程、环境监测课程中需要测定水体中SS、pH、DO、COD、BOD

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实验室是科研、教学和产业发展中重要的技术支撑平台,标准化建 设是确保实验室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本文将从实验室标准化的必 要性、建设过程和管理要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实验室标准化的必要性 实验室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实验室工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安 全性。实验室标准化有以下几个必要性: 1.1 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可以确 保实验操作、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等环节的标准化,从而有效降低实 验误差和结果偏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1.2 促进实验室工作的高效进行。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可以明确实验 室各项工作的流程和规范,规范实验操作和设备使用,提高实验效率,减少工作中的不必要环节和时间浪费。 1.3 确保实验室安全和环境保护。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可以规范实验 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实验室安全培训和事故应急预案, 保护实验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并且合理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过程

2.1 确定标准化建设的范围。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确定 标准化建设的范围和目标,例如实验操作流程的标准化、设备的标准 化使用和维护、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标准化等。 2.2 制定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制度 和操作规程,明确各项工作的标准化要求和操作流程,包括实验室安 全管理、仪器设备使用、试剂的存储和管理等。 2.3 实施标准化培训和考核。组织实验室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确 保每一位实验人员都了解标准化要求和操作规程,并进行相关的考核,提高实验人员的标准化操作水平和意识。 2.4 定期检查和评估。建立定期的标准化检查和评估机制,对实验 室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提升。 2.5 持续改进和提升。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实验室应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实验 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管理要点 3.1 规范实验操作和设备使用。实验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按照 操作规程进行,减少误差和偏差。设备的使用也应按照标准化要求,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2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 责任人和操作规程,加强实验安全培训和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提高 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水环境实验室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水环境实验室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水环境实验室是进行水质监测、水处理技术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平台,对于保 障水资源安全和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水环境实验室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室设施不够完备、人才队伍不足、管理不规范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对水环境 实验室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问题分析 1. 实验室设施不够完备 在一些水环境实验室中,存在设施老化、技术装备不足的问题。部分实验室的水质监 测设备陈旧,无法满足现代水质监测的要求;水处理技术研究所需的实验设备和试验材料 不全,影响了实验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使得实验室的研究和监测工作难以开展,也限制 了实验室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2. 人才队伍不足 水环境实验室需要人才队伍的支撑,但目前存在人才队伍不足的问题。在一些实验室中,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无法满足实验室的科研需求;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行也需要专业的 管理人员,但在一些实验室中,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 的科研能力和管理效率。 3. 管理不规范 在一些水环境实验室中,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一些实验室存在投入不足、管理松散、效益不明显等问题;实验室的经费管理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 些问题影响了实验室的发展和运行,也制约了实验室在环境保护领域的作用发挥。 二、对策建议 1. 完善设施设备 建议加大对水环境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更新和优化水质监测设备、水处理技 术研究设备,提高设施设备的先进性和完备性。可以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延长设备 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2. 强化人才培养 建议加强水环境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科研 水平和实验技能;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升其管理水平和能力。可以建立人才 队伍交流机制,引进和培养一批水环境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提升实验室的科研实力。

试述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

试述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 随着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为了提高环境监测的综合水平。各级环保部门逐步推进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当前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推动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加高效合理地进行,提升监测现代化程度,对提高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没有形成网络。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环境监测部门越来越多的业务需要信息系 统的支持。比如对于一个市级环境监测站来讲,应用系统就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 统、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数据上报系统等等。而各系统往往不是彼此孤立 的,而是彼此之间存在数据上的共享和交换。如果在建设这些系统之前,没有经过整体的规划,只是基于某块业务自身的需求建设了相应的信息系统,那么就可能导致“信息孤岛”产生,造成一系列的问题。首先,不同应用系统之间不能实时共享数据,数据需要人工的导出、导入或者另外做接口,不仅容易产生错误,而且增加了工作量。其次,同一数据往往保存在不同的数据库中,导致数据的统一性较差。最后,很多分析决策工具不能应用或是应用的效果不理想。 2、关键性信息化技术面临应用瓶颈。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大多是借鉴国外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但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国外的很多思路与方法与国内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可目前很多地方一哄而上的运用实验室管理系统,只注重系统模块而不下功夫解决国际先进理念与国内实际结合的关键性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浪费。与此类似的还有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状况。很多地方只注重该系统的视觉演示效果,而忽视系统本身的数据分析管理功能,使得具备强大功能的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因为缺乏有效的维护使用环境和技术支持而变成了简单的汇报演示道具。 3、项目需求很难确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监测部门对梳理业务需求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情况下不是在基于对单位未来整体业务需求明晰的基础上实行信息化。这样,由于业务需求了解不全面,信息系统很快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因此不得不建设很多信息系统,然后通过各种转换实现一些数据交换,这不仅导致重复投资,而且使得整个信息系统的结构失衡,维护成本高并且稳定性差,难以建设基于整个业务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而且,环境监测信息化项目在实施时,项目需求的确定难度很大,随着业务人员对信息系统认识的加深和环保事业自身的快速发展,需求随时会发生变化,导致实施过程中需求一改再改,难以把握。 二、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 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指导和规范全国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特制定本标准。有关辐射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标准另行制定。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同时废止。 本标准规定了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标准及机构、监测经费、监测用房、基本仪器配置、应急环境监测仪器配置和专项监测仪器配置。本标准为最低配置标准,有能力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标准。 本标准实行分级设置,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标准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的环境监测站、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各专业环境监测站;二级标准为各地级市(自治州)、直辖市所辖区(县)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执行;三级标准为各地级市(自治州)所辖区、县(自治县)设置的环境监测站执行。 每个级别(按照国务院确定的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划分方法)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档,处于不同区域的环境监测站执行不同的标准。直辖市及其所辖区(县)环境监测站分别执行东部地区一级、二级标准。

一、人员编制及人员结构 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及高级、中级技术人员比例,详见表1。 表1 人员编制及人员结构 二、监测经费 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应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确保环境监测机构经费支出。环境监测运行费是维持各项环境监测业务正常、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应予重点保证,仪器设备购置费及系统运行维护费是开展环境监测业务的基础条件,应予以支持。环境监测经费标准详见表2。

表2 监测经费 注:业务费包括常规监测、质量保证、报告编写、信息统计等费用。 三、监测用房 监测用房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必备的基础之一,特别是实验室用房、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用房是环境监测机构的基础条件,应予以重点保证。本标准规定了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用房面积及要求,详见表3。

水环境标准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 T 9

水环境标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 规范】HJ T 9 6.2分析方法 6.2.1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 6.2.1.1首先选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或行业标准方法。 6.2.1.2当实验室不具备使用标准分析方法时。也可采用原国家环境保护局监督管理司环监[1994]017号文和环监[1995]号文公布的方法体系。 6.2.1.3在某些项目的监测中,尚无"标准"和"统一"分析方法时,可采用ISO、美国EPA和日本JIS方法体系等其它等效分析方法,但应经过验证合格,其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应能达到质控要求。 6.2.1.4当规定的分析方法应用于污水、底质和污泥样品分析时,必要时要注意增加消除基体干扰的净化步骤,并进行可适用性检验。 6.2.2水和污水的监测分析方法见附表1。 7流域监测 7.1流域监测的目的。流域监测以掌握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趋势,为流域规划中限期达到目标的监督检查服务,并为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的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7.2流域断面。根据流域规划设置的断面,一般分为限期达标断面、责任考核断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界断面。 7.3同步监测 7.3.1同步监测是根据管理需要组织全流域监测站进行的在大致相同的时段内,对主要控制项目的监测。

7.3.2同步监测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点位(断面)认证,监测全程序技术指导,监测资料的审核汇总以及报告编写工作。在监测期间总站派技术专家到重点地区进行现场技术监督、技术指导。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环境监测站负责对本地区的同步监测工作具体实施。 7.3.3监测频次。常规监测为每月1次,具体实施时间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流域网头单位及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协商确定。同步监测频次根据需要确定。 7.4监测断面(点位)我国正在制定和实施的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水污染防治规划和污染源限期达标计划中确定的监测断面是三河、三湖的主要监测断面流域监测以环境管理目标断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交界断面为主,根据需要可增加主要城镇的污水总排口、日排水量在100吨以上或COD日排放量30kg以上主要污染企业的排口,此外,沿江、河、湖、库的集约化畜禽养殖场、宾馆、饭店等污水排口。 7.5省、市(区)交界断面。重点省、市(区)交界断面,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并指导有关省、市(区)环境监测(中心)站采样监测;其它交界断面由所辖省、市(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采样监测。 7.6监测项目。以常规水质监测项目为主,同时根据流域管理需要和区域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排放特征等适当增减,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在每次流域同步监测中,高锰酸盐指数、COD、NH3-N、As、Hg、pH、油类、总氮、总磷为必测项目,湖库监测增加叶绿素α。 7.7流域污染物通量监测。增加采样频次并进行流量测量,以平均浓度和流量计算出污染物通量,也可用多个瞬时浓度积分计算污染物通量。 流量测量有多种精确和简易方法,如流速仪法,将监测断面分成若干大小区间分别测量后求积,也可将流速仪法简化成2点法进行测量。 根据我国目前的仪器装备情况,这里推荐简易的浮标法测流量(精确测量流量见5.3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