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流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河流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河流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建设方案

目录

1、项目概况 (1)

2、建设目标和任务 (1)

3、建设内容 (1)

4、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2)

4.1水质监测系统概述 (2)

4.1.1设计目标 (2)

4.1.2系统特点 (3)

4.1.3系统架构 (4)

4.1.4设计流程 (5)

4.2户外屋型水质监测站(常规站) (5)

4.2.1总体设计 (6)

4.2.2集成设计 (10)

4.3户外柜型水质监测站(微型站) (36)

4.3.1总体设计 (36)

4.3.2集成设计 (42)

4.4分析仪器功能及技术指标 (51)

4.4.1基本功能 (51)

4.4.2技术指标 (52)

4.5水质应用平台 (56)

4.5.1监测应用平台建设 (56)

4.5.2平台软件建设内容 (60)

5、项目报价 (64)

1、项目概况

根据踏勘情况询问了解,现在辖区内主要河道属于历史最高丰水期,河床一般淤积深度在1.5米以上,丰水期高程30米,枯水期高程25米,水位落差超过5米,枯水期水深超过0.5米,具备建设取水平台的条件。主要河道紧领经济开发区,沿线为主要工业企业聚集区。通过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时时监测主要河道的水质,可以有效的预警污染事故。

2、建设目标和任务

通过建设水质河流在线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PH值、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等指标,分析各河道段面出水水质是否低于河道进水水质;系统应能够自动、准确、及时地获得并传输水质数据;能对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分析、评价结果,为预防和及时发现污染事故提供辅助决策功能。

3、建设内容

拟建设1个常规水质监测站站房、采水/配水/预处理单元、控制与数据采集传输单元、仪表分析单元、防雷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辅助单元组成。水质监测站建设后,可实时监测河流的水质中pH值、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等指标实时变化情况。

4、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4.1水质监测系统概述

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是一套高度集成的一体化机柜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其中包含水样采集、水质自动分析、数据采集传输、远程操作监控于一体的在线全自动监控系统。

本次方案整体系统采用一体化集成方式,辅助设备工艺制作精细,同时系统工艺流程简捷,组成精简,使系统设备的投资合理;结合现代通讯技术,实时的将仪器的测量结果、各台仪器的运行状况、仪器故障、系统故障等信息传送到中心管理平台。作为全自动在线水质监测系统,系统本身运行情况记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系统设计了运行日志功能,能将系统运行时的所有重要事件及有关操作分类存储,详细记录捕捉到的系统故障、仪器故障及报警信息等,并给出故障可能产生的原因及相应解决方案,一般情况下,现场维护人员可按信息提示直接排除故障。

4.1.1设计目标

本方案基于小微型、高精度、智能化的自动监测设备,集成总装方式实现湖库、河道、管网等水质水量精准在线监测,具有建成占地面积小、试剂耗量少、运维周期长,故障率低等优点,同时有效降低了水站的建设成本。系统既包含传统自动站的全部功能,同时主要污染物指标标配平行样、标准样和自控样等自动质控测试和仪器校准功能,监测过程全流程跟踪监控,具有监测数据可靠性高、溯源性强的特点。配合环境监管中心集成管理平台,可远程实现紧急取样监测、质控测试等控制功能,有效发挥管理部门对自动站的远程监控与监督作用,提升水环境监测预警和数据分析能力。

4.1.2系统特点

◆小微型化,大幅降低建设成本

本方案以“小微型化”为核心设计理念,其中分析仪器、集成装置、站房为小微型化重点设计目标,设计完成后既能实现水质自动精准分析,又能解决传统自动站占地面积大,征地成本高的难题。且能根据需求配置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指标。配置的水质自动监测仪器控制、通讯、流路、检测、采样等单元的模块化设计,可在监测指标需求变化时快速切换成其他同类水质指标连续自动监测。

◆自动质控,提升监测数据质量

针对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可靠性依据不足、不能放心使用的问题,方案设计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与保证体系,具备完善的自动监测数据在线质量控制系统,包括空白测试、标准样品在线核查、平行双样、加标回收率测定等,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系统自动进行全面控制、管理,使这些影响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

小微型站自动质控系统图

◆智能感知,过程控制措施严密

为加强水质自动站数据生产的质量过程控制,除自动质控措施外,系统所包含的、集成部件和分析仪器关键部件均选用带传感装置的部件,中控系统同时记录站房环境信息,对数据生产过程全记录,任何异常和故障快速反馈。

基于小微型化设计理念,系统的高度智能化集成方式适用于在车间组装,户外环境所需的站房控温装置、试剂恒温冷藏冰箱、废液无害化处理、停电保护及来电自动恢复装置、视频监控等均可在车间总装完成后直接运输到现场,通水通电后即可启动试运行。系统动力能源支持市电、风/光互补发电。小微型站房具备IP65户外防护等级,双层隔热保温结构,具备全天候气候环境适应性。4.1.3系统架构

系统总体架构图

1)智能感知层

智能感知层主要负责识别物体与采集信息,其中包括水质监测设备采集的水质数据、水量数据、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系统运行状态数据、视频信息等。为水资源监测后续信息处理和相应决策行为提供海量、精准的数据信息支撑。

2)网络传输层

网络传输层主要实现无缝连接、全方位覆盖的重要保障性网络集群, 担负着将智能感知层识别与采集的数据信息高速率、低损耗、安全可靠地传送到上一层的艰巨使命。

3)数据服务层

数据服务层主要根据下层采集数据,根据标准的规范协议体系,进行业务处理与整合,为上层提供应用服务接口。其中包括:在线监控系统服务、应急监控系统服务等。

4)应用表现层

应用表现层的主要负责调用数据服务层接口,形成承载各类应用。包括:在线监控系统、实时预警与应急响应系统等

4.1.4设计流程

户外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流程按功能区分包含标准测试流程和质量控制流程。标准测试流程是由系统智能取水到分析单元分析后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上传,实时掌握监测点位水质信息;质量控制流程是指系统周期性的标样核查、平行样测试、测试流程,充分保障了测试数据的可靠性与可溯源性。

4.2户外屋型水质监测站(常规站)

常规站采用预集成户外分析小屋的方式,占地面积4m2左右,走入式,可根据监测站现场场地条件灵活选择安装位置;外观风格可以根据现场环境调整,尽量与周围环境相融。

监测参数可根据用户的监测需求调整或者更换监测参数,分析仪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以提供具有代表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的水样和水质信息为核心任务,运用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并配以专用软件,组成一个从取水、预处理、分析到数据处理发送及存储的完整系统,从而实现水质自动监测的在线全自动运行。自动监测系统一般包括取配水单元、预处理单元、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

辅助单元、在线监测分析仪表单元、数据处理与传输系统及远程数据管理接收中心。

4.2.1总体设计

4.2.1.1地基设计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安装需提供一个水泥基础平台,水泥基础平台必须建设在牢固的地基上,保证地基不垮塌。地基厚度高出地面0.3-0.5米。遇软弱地基时做相应的地基处理。

地基设计图

4.2.1.2站房设计

站房外观

站房透视布局图

◆站房技术参数:

(1)主要材质:框架及主材采用覆铝锌板

(2)表面处理:阿克苏户外塑粉喷塑处理

(3)外部装饰:防腐木条

(4)防护等级:IP65

(5)保温层:6面50mm户外机柜专用保温棉

(6)保障设施:新风/换气系统、1.5P冷暖空调(具备来电自启功能)、温湿度监控系统

(7)安防设施:门禁/视频联防系统、水浸报警、烟雾报警

(8)辅助设施:实验台面。

◆设备布局说明:

(1)PLC控制单元:含控制电路及工控机、显示屏、键盘等。

(2)废液处理单元:模块化设计,可抽出机柜维护。

(3)水样预处理单元:含管路、球阀、五参数探头、超声预处理水箱、配样泵。

(4)分析仪器:水质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生物毒性、粪大肠杆菌、气象五参数。

(5)质控模块:含水样杯、加标回收率测定模块,掀起上盖板进行清洗维护。

(6)试剂冰箱:试剂冷藏,可抽出机柜便于实际更换。

(7)五参数控制器:根据五参数探头型号决定是否选配。

(8)自动采样器:落地签入放置,可通过底部万向轮拉出进行维护。

(9)空调挂机:安装于窄边侧壁。

(10)吊柜:吊柜内部放置UPS、稳压电源等,作通风、阻燃处理。

(11)其他:实验台面

4.2.1.3站房供电与防雷

◆设计依据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

(3)《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93;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版);

技术配备

(1)供电及系统接地

本工程由附近电网向机柜提供一路不小于3KVA的单相电源,供电电压220V。

系统采用专用接地点和联合接地体连接,接地电阻≤4Ω。

系统配置2KVA稳压电源给控制单元和分析单元供电。350VA UPS电源给控制系统供电。

(2)防雷设计

防雷装置有避雷器、接地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a. 按照《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及附录相关要求设计,采用三级防雷;

b. 机柜柜体设计接地地排。接地地排与接地装置之间用线带绝缘层单芯铜线连接;

c. 垂直接地体为直径50mm、长2.5m的钢管或50×5的角钢。其根数的多少,应根据接地电阻要求而定。为了减少外界温度变化对流散电阻的影响,埋入地下的垂直接地体上端接地体距地面不应小于0.6m,长度与2.5米为宜。对于敷设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的接地装置,应根据腐蚀的性质,采用热度锌等防腐措施,或适当加大截面。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一般不应小于5米,布置形式有封闭性、反射型、综合型。

d. 接地连线一般用25×4mm的扁钢或8mm的圆钢制作,接地扁钢一般立放,连接时采用焊接,在制作时,要保证接地线与接地体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对于角钢接地体,应将接地连线弯成90度焊接两个面,对于管型接地体,应先在管子头部焊接O型卡件。扁钢应距钢管或角钢顶端100毫米。接地网连接好后,应在适当位置焊接引出线,引出线应露出地面0.5米以上,并涂以防锈漆。4.2.2集成设计

系统集成主要包括采水单元、配水及预处理单元、控制单元、分析单元、辅助单元等。

(1)具有仪器及系统运行周期(连续或间歇)设置功能,具备常规、应急、

质控等多种运行模式;

(2)具有异常信息记录、上传功能,如采水故障、部件故障、超量程报警、超标报警、缺试剂报警等信息;

(3)具有仪器关键参数上传、远程设置功能,能接受远程控制指令;

(4)能够实现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和总氮水质自动分析仪器进行自动标样核查、自动加标回收率测试等质控功能,并具备自动留样功能;

(5)确保仪器、系统运行的监测数据和状态信息等稳定传输;

(6)具备断电再度通电后自动排空水样和试剂、自动清洗管路、自动复位到待机状态的功能;

(7)具有分析仪器及系统过程日志记录和环境参数记录功能,并能够上传至中心平台;

(8)存储不少于1年的原始数据和运行日志;

(9)水质自动分析仪器(常规五参数外)及控制单元具有三级管理权限;

(10)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可增加新的监测参数,并方便仪器安装与接入。

(11)取水系统:可调节式取(连续或间歇)水液位高度:判断取水是否符合地表水正常运行的取水条件。

4.2.2.1采水单元

采水单元一般包括采水构筑物、采水泵、采水管道、清洗配套装置、防堵塞装置和保温配套装置。

a.采样装置的取水口设在水下0.5~1.0米范围内,并能够随水位变化适时调整位置,同时与水体底部保持足够的距离,防止底质淤泥对采样水质的影响。做到既能保证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水样,又能保证采样单元能连续正常运行。

b.采水单元具备双泵双管路轮换功能,配置双泵双管路采水,一用一备;可进行自动和手动切换,满足实时不间断监测的要求。

c.采水单元保证在10钟之内完成水样采集并进入水样沉降步骤。

d.采水管道具备防冻与保温功能。采水管道配置防冻保温装置,以减少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水样造成影响。

e.采水管和套管路须埋入地面冻土层以下,至少距地面0.5米。

f.采水管道材质采用足够强度的磐石管道(直径至少25cm),可以承受内压,且使用年限长、性能可靠、具有极好的化学稳定性,不与水样中被测物产生物理和化学反应,避免污染水样。

g.采水管道具有防意外堵塞和方便泥沙沉积后的清洗功能,其管路采用可拆洗式,并装有活接头,易于拆卸和清洗。

h.采水管道有除藻和反清洗设备,可以通入清洗水进行自动反冲洗。通过自动阀门切换可以将清洗水和高压振荡空气送至采样头,以消除采样头单向输水运行形成的淤积,以防藻类生长、聚集和泥沙沉积。

i.排水管路直径满足自动监测系统排水需求,排水管路直径须不小于采水管路。

j.采排水管路有承压设计,需要管道横穿道路的,须安装钢制套管,防止车辆等压迫路面对采排水管路的损害。

k.采水口有防止进水堵塞的装置以及防盗装置。

l.采样装置上有明显安全警示装置。以采样船方式采水的,应使用高强度塑钢或不锈钢船身,使用年限不低于5年。

m.采水单元采样泵使用潜水泵。

◆采水构成图

采水单元由采水装置、采水泵、采水管路、采水构筑物和配套设施组成,配套包括:清洗配套装置、防堵塞装置、防冻保温配套装置和航道安全设施等。

采水单元构成图

◆采水类型设计

我司技术人员现场踏勘后,考虑现场水文情况,流速慢等特点。

采用潜水泵采水。确保采水单元能在10分钟内完成水样采集并进入水样沉淀步骤,以下三种方案可以选择。

浮动式采水方案

浮动式采水设计方案包含2个方式:浮船式、浮筒/浮球式。此方案适用于最低水位不低于0.5米的取水点位,且取水点常年不发生冰冻的情况。其中,浮船式适用于流速较大的情况,浮筒/浮球式适合于流速相对较小的情况。

浮动式采水设计的特点:采用潜水泵,具有设计简单、维护方便的特点,同时可以比较方便地在河道中改变位置,适应河道变化,能自动动态调整采水位置。

1.浮船式方案

2.浮筒/浮球式方案

辅助固定措施

对于动态漂浮装置的固定,可以采用栈桥、悬臂、打桩、抛锚等方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综合确定。

3、沉底式浮筒取水方案

由于现在丰水期水底情况不明,枯水期丰水期水位落差大,采用沉底式浮筒取水,针对此监测断面枯水期水位下降变化大的取水点位,抛式取水采用软管与取水箱连接,采水箱沉于监测点位江底,由漂浮于水面0.5-1M的取水头采集水样,经采水管供水至监测系统。具体如示意图:

4.2.2.2配水及预处理单元

◆概述

配水及预处理单元由水样分配单元、预处理装置及管道等组成,保证能够满足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中对样品的预处理要求除去水中的较大颗粒杂质和泥沙等干扰分析仪表的因素,同时可以根据不同仪器采取恰当的过滤措施。同时将样品分配到各个分析单元和相应设备,并具有自动反清(吹)洗和自动除藻功能以确保系统长周期运转。

◆设计原则

根据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 915-2017)》要求,遵循配水单元满足标准分析方法中对水样预处理要求的原则。

◆配水及预处理结构及组成

(1)管路图

配水及预处理单元包括水样分配单元、预处理装置、管道和自动反清(吹)洗与自动除藻模块等。水样分配通过预处理除去水中的较大颗粒杂质和泥沙等干扰仪表分析的因素,又要保证向自动分析仪器提供的待测水样成分不变,其水压和水量均满足自动分析仪器的需要。

配水及预处理管路示意图

15

(2)结构组成

结构示意图

(3)功能与特点

1)配水管路设计合理,流向清晰,便于维护;保证仪器分析测试的水样能代表断面水质情况,并通过液位传感器对流量监控满足仪器测试的需求;且当仪器发生故障时,能够不影响其它仪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维修和更换。

2)五参数检测池、过滤装置和采样杯等装置有排空设计,并具备自动反清(吹)洗功能,配备足够的活动接口,易拆洗,在每次测试完毕后配水及预处理装置可自动用自来水冲洗管道,冲洗完毕后自动排空。

3)采用管路自排空设计,防止菌类和藻类等微生物对样品污染或使管路中的残留水不影响仪器下一周期的分析监测,设计中不使用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清洗方法。

4)配水主管路采用串联方式,各仪器管路采用并联方式并单独配置采样杯采样,并具有独立的水量控制手阀控制水量,任何仪器的配水管路出现故障不能影响其他仪器的测试。

5)具备可扩展功能,水站可预留不少于4台设备的接水口、排水口以及水

样比对实验用的手动取水口;

6)具备配合控制系统实现水样自动分配、自动预处理、故障自动报警、关键部件工作状态的显示和反控等功能;

7)通过对仪器和管路配水流量的监控,自动分配满足各仪器和设备对样品水流量和压力的具体要求。

8)配水及预处理单元的所有操作均可通过控制单元实现,并接受平台端的远程控制;

9)所选优质P-PR管材机械强度及化学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便于安装维护,不会对水样水质造成影响;管路内径、压力、流量、流速满足仪器分析需要,并留有余量;

10)配置微滤模块构成的旁路系统针对泥沙较大水体、暴雨期间、泄洪、丰水期等浊度影响较大的情况,具备自动切换工作功能。

11)常规五参数、叶绿素a、藻密度水质自动分析仪使用原水直接分析;除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外的其他仪器,根据仪器对水样的要求,对水样进行超声波匀化预处理,经过匀化的水样,在一定外界压力的作用下,水样透过中间过滤器从过滤器中部流出,过滤后不改变水样的代表性。

12)每个运行周期开始前,均会用水样对整个管路进行1-2次清洗,以消除管路存水对自动监测系统的影响。

13)系统运行一个周期后,沉淀池中保留清水至下一个运行周期,以对五参数电极进行保护。

14)沉淀池与和测量杯上部设有溢流口,底部锥形设计,保证水样排放流畅。

(4)配样模块

1)取样杯用于提供仪器抽取代表性的水样测试条件,能提供有压、无压、特定流速等配水条件;

2)采用挤压型电磁阀排空设计;

3)采用锥形设计,有效排放自然沉降后水体中的杂质;

4)大容量设计,可以满足仪器设备的用水量;

取样杯示意图

预处理模块与旁路系统

根据水站具体水文情况,配置不同的预处理工艺,解决泥沙,藻类,悬浮物对系统和仪器的影响,同时确保各种流程操作不会对水质造成影响,同时可通过控制系统对源水浊度的判读来选择是否切换旁路系统模式。

(1)预处理模式

1)泥沙过滤装置

水样从Q3进入圆筒状碟片滤芯内腔,经碟片过滤后由外腔从Q4排出。随着粗颗粒杂质逐渐在圆筒滤芯内腔富集,出样口水量逐渐减小,内外腔压差升高,当压差达到设定阀值时,高压空气推动气缸连杆及刮刀,向下刮掉内腔上附着的杂质,同时打开排沙底阀Q9,此时被刮脱的杂质在水流和高压空气的推动下,由底部排砂口排出。机械过滤器主要负责样品的粗过滤,活塞行程可往复循环进行以保证水样预处理的连续性。

河流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河流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建设方案

目录 1、项目概况 (1) 2、建设目标和任务 (1) 3、建设内容 (1) 4、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2) 4.1水质监测系统概述 (2) 4.1.1设计目标 (2) 4.1.2系统特点 (3) 4.1.3系统架构 (4) 4.1.4设计流程 (5) 4.2户外屋型水质监测站(常规站) (5) 4.2.1总体设计 (6) 4.2.2集成设计 (10) 4.3户外柜型水质监测站(微型站) (36) 4.3.1总体设计 (36) 4.3.2集成设计 (42) 4.4分析仪器功能及技术指标 (51) 4.4.1基本功能 (51) 4.4.2技术指标 (52) 4.5水质应用平台 (56) 4.5.1监测应用平台建设 (56) 4.5.2平台软件建设内容 (60) 5、项目报价 (64)

1、项目概况 根据踏勘情况询问了解,现在辖区内主要河道属于历史最高丰水期,河床一般淤积深度在1.5米以上,丰水期高程30米,枯水期高程25米,水位落差超过5米,枯水期水深超过0.5米,具备建设取水平台的条件。主要河道紧领经济开发区,沿线为主要工业企业聚集区。通过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时时监测主要河道的水质,可以有效的预警污染事故。 2、建设目标和任务 通过建设水质河流在线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PH值、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等指标,分析各河道段面出水水质是否低于河道进水水质;系统应能够自动、准确、及时地获得并传输水质数据;能对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分析、评价结果,为预防和及时发现污染事故提供辅助决策功能。 3、建设内容 拟建设1个常规水质监测站站房、采水/配水/预处理单元、控制与数据采集传输单元、仪表分析单元、防雷设备、视频监控设备等辅助单元组成。水质监测站建设后,可实时监测河流的水质中pH值、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等指标实时变化情况。

(完整版)河道治理河长制水质监测系统方案

河道治理河长制水质监测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江河湖泊具有重要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是最重要的水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为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健全长效机制,12月11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 《意见》要求建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领导的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确认了六方面的主要任务: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和加强执法监管。 《意见》对河湖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其指导下,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浙江等地纷纷推出了地方性“河长制”《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打响了污染防治、河道治理、建立河道管理保护长效机制的攻坚战。

河道底泥治理活水循环补给 河道戡污 底泥凉位消减修复 循环 外部引水 生物原位修复 水下及水面硝物曷河道网梏化管理乎台 河道治理是“河长制”的重要工作内容,上海市《关于本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中,提出了2017年底,实现全市河湖河长制全覆盖,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积只增不减,水质有效提升;到2020年,基本消除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水体,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升到78%,河湖水面率达到10.1%的工作目标。 与短期的河道治理相比,河道水质的长效管理持续时间更长,涉及部门和行业更多,协调和管理难度更大,是河湖管理保护中的一个难点。缺乏有效的河道水质长效监管解决方案,业已修复的河道也容易被再次污染,黑臭反弹,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1.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适用于全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在软腿测

智慧河道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河道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河道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河道管理平台,通过传感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河道的水位、水流、水质、气温、天气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实现河道的智能化管理和预警预测,提高水利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智慧河道管理系统的建设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河道环境监测系统 河道环境监测系统是智慧河道管理系统的核心,它由一系列传感器、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器组成。这些设备可以监测河道的水位、水流、水质、气温、天气等信息,并将这些数据实时传输到云平台,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数据分析平台 数据分析平台是智慧河道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河道环境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河道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测、预警和预测。 3.可视化展示平台 可视化展示平台是智慧河道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将河道环境监测系统和数据分析平台采集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让用户可以直观地看到河道的状况,包括水位、水流、水质等信息。

4.智能化预警系统 智能化预警系统是智慧河道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河道环境状况进行预警和预测,提醒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防止发生可能的灾害。 5.河道管理平台 河道管理平台是智慧河道系统的核心管理模块,它提供了管理和监测河道环境的功能和工具,包括河道环境监测数据的录入、查询、分析和展示,河道环境监测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等功能。 在实际建设中,可以采用以下步骤: 1.河道环境状况调查 在开始建设智慧河道系统之前,需要对河道环境状况进行全面调查。这包括河道水位、水流、水质等方面的监测,以及对周边环境的调查,如气候、土地利用等。 2.选取合适的设备和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器等设备,并设计出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案。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平台、可视化展示平台和智能化预警系统等工具。 3.建设和调试 根据设计方案,对智慧河道系统进行建设和调试。在建设和调试过程中,需要进行实地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河道水质监测方案

河道水质监测方案 河道水质监测方案 1. 引言 河道水质是衡量水体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河道水质的状况,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河道水质监测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2. 目标和目的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河道水质监测方案,以实现以下目标和目的: - 实时监测河道水质,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 - 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水质管理和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评估水体污染状况,指导水环境治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 为公众提供水质状况信息,增强社会监督力度。 3. 监测指标和频率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指南,我们选择以下常见的水质监测指标进行监测: 1. 溶解氧(DO):监测水体中溶解氧的饱和度和浓度,用于评估水体中的富氧状态。 2.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水样中的有机物含量,反映水体的有机污染程度。 3. 水温:监测水体的温度变化,可为生态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4. pH值:测定水体的酸碱度,用于评估水体的酸碱状况。 5. 悬浮物:监测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反映水体的浑浊程度。 对于以上指标的监测频率,建议进行每月一次的定点监测,并在重大污染事故发生时进行临时监测。

4. 监测方法和设备 针对不同的水质监测指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和设备进行监测: 1. 溶解氧(DO):使用溶解氧仪进行现场监测,记录溶解氧饱和度和浓度。 2. 化学需氧量(COD):采用紫外光消解法和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配备COD分析仪器。 3. 水温:使用水温仪进行现场监测,记录水体温度。 4. pH值:采用玻璃电极酸碱度计进行现场监测,记录水体的酸碱度。 5. 悬浮物:使用浊度计进行快速监测,记录水体的浊度。 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测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正和维护,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5. 数据采集和处理 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水质监测方案的重要环节。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应包括时间、地点、监测指标和数值等信息。数据的处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 数据录入: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录入电子表格中进行存储。 - 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数据报告和图表。 - 数据评估: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指南,对水质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判断水体的污染状况。 - 数据发布:将评估结果发布给相关部门和公众,促进信息共享和社会监督。 6. 资源需求和预算估算 为了有效实施水质监测方案,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和经费支持。资源需求和预算估算包括以下内容: - 人力资源:需要配备专业的水质监测人员进行现场监测和数据处理。 - 设备需求:需要购买和维护各类水质监测设备和仪器。

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

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监控,我们决定建立一套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系统。 二、项目目标 1. 实现对水文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包括降雨量、水位、水质等指标的测量。 2. 提供定量水文模型,以进行水文过程模拟和预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设立水资源调度预警机制,以应对突发的水资源安全事件。 4. 提供水资源管理平台,方便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三、系统架构 1. 传感器网络:建立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水文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传输至数据中心。 2. 数据中心: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应的水文参数和指标。 3. 水文模型:使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对水文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4. WEB平台:搭建一个用户友好的WEB平台,整合水资源相关的 数据和信息,方便用户进行查看和分析。 四、系统功能 1. 实时监测功能:监测并显示当前的降雨量、水位、水质等数据指标,提供实时变化曲线图和统计数据。 2. 预警功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实现对水资源的预警功能,及时 发现并回应突发事件。 3. 模型分析功能:使用水文模型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决 策提供科学支持。 4. 数据共享功能:实现多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促进信息交流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5. 报表生成功能: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各类报表和统计图表,用于 决策和管理。 五、系统实施步骤 1. 系统需求调研:了解不同部门的需求,明确系统功能和接口要求。 2. 系统设计和方案制定:根据需求调研结果,进行系统设计和方案 制定,包括硬件设备选型和软件系统开发。 3. 系统建设和测试: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系统建设和测试,确保系统 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河道水位监测流域水质监测解决方案

河道水位监测流域水质监测解决方案 1.河道水位监测设备: 为了准确监测河道的水位,可以使用以下设备: -水位浮子:悬挂在河道中,通过浮力原理测量水位高度。 -压力传感器:将水压力转化为电信号,测量水位高度。 -遥测观测站:将水位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上传到远程监测中心。 2.流域水质监测设备: 为了监测流域的水质,可以使用以下设备: -水样采集器:采集水样进行水质测试。 -多参数水质监测仪器:可以同时测量多个水质参数,例如水温、pH 值、溶解氧、电导率等。 -自动水质监测站:可以实时监测并记录水质数据,例如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等。 3.数据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和分析是关键步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远程数据采集:通过遥测观测站和自动水质监测站将实时数据传输到远程监测中心。 -数据存储和管理:建立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采集的数据,包括水位数据和水质数据。

-数据分析和报告: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和预测,生成相应的报告和图表。 4.应对措施: 通过监测数据,可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护水环境和水资源。 -生态修复:根据流域水质监测结果,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包括植 被恢复、河道整治等,以提高水环境质量。 -污水治理:根据水质监测结果,采取适当的污水处理措施,减少污 染物进入水体。 -废水排放控制:建立和执行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和监管机制,确保 工厂和企业的废水排放符合规定,不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紧急响应:当监测数据显示水位或水质异常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包括隔离污染源、净化水体等,以防止水环境进一步恶化。 综上所述,河道水位监测和流域水质监测解决方案可以通过使用合适 的设备进行监测、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以及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 保护水环境和水资源。这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 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以实现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方案

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方案 一、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变得越来 越重要。水质自动监测站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实时监测 水质变化,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污染源,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环境安全。 本方案旨在建设一套完善的水质自动监测站系统,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 性和有效性。 二、建设目标 1.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时监测水质变化,及时预警。 2.提高对水质污染源的监控能力,快速发现污染问题,及时采取控制 措施。 3.构建一套全面、稳定、可靠的水质自动监测站体系,确保数据的准 确性和完整性。 4.提高水质监测的智能化程度,自动采集、传输和存储监测数据,减 少人工操作。 三、建设内容 1.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根据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潜在污染源的分布,选择合适的监测点位,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购置先进的监测设备: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自动化功能的 水质监测设备,包括PH、溶解氧、浊度、总磷、总氮等多个指标的在线 监测仪器。

3.建设数据传输网络:建立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网络,采用先进的通信传输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远程访问。 4.搭建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建设一套完善的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备份和分析等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运维机制:建立一支专业的运维团队,负责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故障处理,并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四、建设流程 1.前期准备阶段:确定建设目标和内容,编制建设方案,申请相关资金和技术支持。 2.设计阶段:确定监测点位、选择监测设备,设计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 3.采购阶段: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设备采购,并进行验收和安装调试。 4.建设阶段:进行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的搭建,并进行功能测试和调试。 5.运维阶段:建立运维团队,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报告。 五、预期效果 1.实时监测水质变化,提高对水质污染的预警和管理能力。 2.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提高水资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智慧河湖监测项目建设方案

智慧河湖监测项目建设方案 项目概况: 智慧河湖监测项目是为了解决水域环境的监测和管理问题,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通过全面、精准、及时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构建河湖水环境自动监测和管理体系,旨在提高河湖水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目标: 1. 建立覆盖范围广泛、监测精准、数据实时的智慧河湖监测系统,提高水环境监测效率和精度; 2. 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及时掌握河湖水环境的变化,提高预警效果、应急反应能力; 3. 优化水环境管理模式,加强河湖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确保生态环境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水环境资源保障。 项目主要内容: 1. 环境数据采集 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智能传感器节点网络,实现对河湖水环境参数的实时采集、自动传输、自动接入,涵盖水文、水质、生态等多个维度。 2. 数据存储和处理

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将采集到的河湖水环境数据全面整合,建立庞大的数据平台,提供环境监测、评估、预警、调控等多种服务。 3. 数据应用 基于数据平台,构建河湖水环境管理系统,根据环境数据,实现水质监测、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多种功能,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提供数据共享和公开服务,方便政府、企业和公众参与河湖水环境治理。 技术实现: 1. 物联网平台搭建 建立智慧河湖监测系统节点网络,采用低功耗、广覆盖的无线通信技术,构建线上和线下的网络双通道。节点包括水质、水文、生态等多层级,具体包括水位、流量、断面流速、总有机碳、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总磷、氧化还原电位、DO (溶解氧)、水温、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等指标。 2. 数据存储和处理平台建设 采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建立多维度的数据存储和处理平台,包括大数据存储、数据库、数据服务平台、数据分析平台、应用开发平台等,实现数据实时接入、处理、存储和分析。 3. 应用系统集成 将多个子系统集成到整体系统之中,包括水质监测、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多个功能模块,实现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可视化等现代化技术应用。

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水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水污染日益严重。河流是人们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中重要的水资源,其水质变化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因此,建立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已成为当今社会对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 一、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现状 由于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需要长时间的运行和监测,各种设备质量与可靠性对系统的运作有着重要影响。从成熟的国际水环境监测经验来看,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实现了河流水质自动监测,并建立了相应的水环境信息系统,如美国的国家河流水环境监测网络以及德国的电子水质数据网络等。 在国内,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也得到了重视和推动。目前大部分大中城市,尤其是长江经济带下游、珠三角等地区的主要河流,都已初步建立了自动监测系统。各地的系统主要采用现场在线监测仪器和遥测技术,通过卫星、电话、短信等方式将所监测到的水质参数和污染情况传送给中心站或上级监测部门,以实现对河流水质的全面监测和实时分析。但是由于一些现实问题,如设备维护不及时、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考量,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小流域系统的建设尚有欠缺。

二、河流水质自动监测应用现状 随着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容易实现自动化、实时化、中心管理,对保障水质安全、应急处置、水环境管理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现代化流域水环境管理理念,自动监测系统能够为水环 境治理提供定量化的水质、环境参数以及表征重大污染事件的数据,为水质评估和评价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从而更好地实现全 流域水环境的科学管理。 一方面,通过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动态地监测河流水质的 变化规律,识别水质突变或者发生水污染事件时,可以快速地做 出应急反应,避免污染扩散和水源污染。如南京市石子河水质监 测站的在线监测系统,在2019年春节期间,监测站在接到市环保 局的通知后,及时发布该区域河道水质状况报警信息,避免了污 染物扩散。 另一方面,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为政府部门提供了预警和管 理决策的参考,由于监测结果可以及时反应河流水质状况,并提 供参考指标,政府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对相应治理效果进行监管, 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三、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自动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可以为政府和民众提供实时的水质信息,从而便利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旅游活动,提高了全社会对水

河道监控设计方案工程量

河道监控设计方案工程量 一、项目概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道环境治理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道环境 治理中,监控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实时监测河道的水质、水位、流速等参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将从河道监控系统的设计 方案出发,探讨河道监控系统的工程量。 二、系统需求分析 1. 监控对象:河道水质、水位、流速、气象、水文等参数。 2. 监控范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控范围,包括不同地点、不同监控对象。 3. 监控方式:确定监控方式,包括实时监控、定时监控、远程监控等。 4. 数据存储:确定数据存储方式,包括本地存储、远程存储、云端存储等。 5. 远程控制:确定远程控制程度,包括远程调节设备、远程设备开关等。 三、系统设计 1. 河道监测站建设 根据监控范围和监控对象,确定河道监测站的建设数量和位置安排。监测站需要包括监控 设备、通讯设备、供电设备等。 2. 监控设备选型 根据监控对象和监控需求,选用适合的监控设备,包括水质监测仪、水位监测仪、流速监 测仪、气象监测仪、水文监测仪等。 3. 数据传输设备 根据监控范围和远程控制需求,确定数据传输设备的选型,包括有线传输、无线传输、通 信网络建设等。 4. 数据存储与处理设备 确定数据存储与处理设备的选型,包括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存储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5. 远程控制设备 确定远程控制设备的选型,包括远程调节设备、远程设备开关等。 6. 系统集成测试

对以上设备进行系统集成测试,确保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正常。 四、工程量计算 1. 河道监测站建设 根据实际工程量计算,包括监测站建设工程量、通讯设备安装工程量、供电设备安装工程 量等。 2. 监控设备工程量 根据设备型号和数量计算,包括水质监测仪安装工程量、水位监测仪安装工程量、流速监 测仪安装工程量、气象监测仪安装工程量、水文监测仪安装工程量等。 3. 数据传输设备工程量 根据通讯方式和通讯距离计算,包括有线传输设备安装工程量、无线传输设备安装工程量、通信网络建设工程量等。 4. 数据存储与处理设备工程量 根据存储量和处理能力计算,包括数据采集系统安装工程量、数据存储系统安装工程量、 数据处理系统安装工程量等。 5. 远程控制设备工程量 根据远程控制方式计算,包括远程调节设备安装工程量、远程设备开关安装工程量等。 五、工程实施 根据上述工程量计算结果,确定工程实施计划,包括工程施工计划、设备调试计划、系统 联调计划等。 六、系统运行与维护 1. 系统运行 进行系统运行测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满足监控需求。 2 系统维护 建立系统维护计划,包括设备定期检查、故障排除、系统更新等。 3. 数据分析与应用 建立数据分析与应用方案,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智慧河湖系统建设方案设计方案

智慧河湖系统建设方案设计方案 一、引言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我国的河湖资源,提高水资源 利用效率,降低水环境污染,需要建设智慧河湖系统。智 慧河湖系统可以通过整合现有的监测、预警、管理等系统,实现对河湖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本方案 设计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智慧河湖系统建设方案设计方案。 二、系统架构设计 根据智慧河湖系统的功能需求,系统架构可以分为以 下几个模块: 1. 数据采集和传输模块:该模块负责采集各类河湖数据,如水质、水位、流量、气象等,并通过网络传输到数 据中心。 2. 数据存储和管理模块:该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 进行存储和管理,包括建立河湖数据库、建立水资源利用 数据库、建立生态环境数据库等。 3. 数据处理和分析模块:该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 进行处理和分析,可通过数据挖掘、数据模型和算法等方法,实现数据的预处理、趋势分析、异常检测等功能。 4. 决策支持模块:该模块负责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 结果,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包括制定污染治理措施、调度 水资源分配等。

5. 预警和监测模块:该模块负责实时监测河湖的状况,并根据预设的预警指标,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6. 用户界面模块:该模块负责展示系统的功能和数据,提供用户操作界面,便于用户查询和分析数据。 三、技术方案 1、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方案:采用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通过传感器、遥感、卫星等多种手段对河湖数据进行 采集。数据传输可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 传输到数据中心。 2、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方案:建议采用云存储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管理。同时,对数 据进行分类和索引,方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3、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方案:可采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和算法,实现数据的预处理、趋势分析、异常检测等功能。 4、决策支持技术方案:通过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对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可以通过可视化地展示河湖状况和水资源利用情况,帮助 决策者制定科学的管理和治理策略。 5、预警和监测技术方案:通过建立实时监测系统和预警模型,实现对河湖状况的实时监测,并根据预设的预警 指标,发出预警信息。可以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及时 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河道流量监测系统方案

河道流量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述 河道流量监测系统通过在河道监测点布设河道流量监测站设备,实时掌握河道流量状况,实现河道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和城域化汇集管理,并通过可靠的传输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接入到各个应用系统中,实现实时监测告警,实时掌握河道水情变化。 二、系统架构 1. 感知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核心,是信息采集的关键部分。感知层内的设备通过传感网络获取感知信息。 2. 网络层 网络层是数据通信的核心,是数据传输的主要通道,网络层主要采用4G或NB-IOT通信网络,具备通信传输速度快、传输容量大、兼容性好及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3. 通信服务层 通信服务层主要是实现河道流量监测设备数据的汇集与数据管理,并提供Socket通讯服务、Data base存储服务、Web Service、MQTT代理服务、App回调服务,实现系统数据与一体化管理平台对接,为平台等应用层提供专业、全面、可靠、稳定的数据通信服务。 4. 应用层 应用层为河道流量监测系统平台及第三方应用平台,为运维部门、管线权属单位等相关部门提供数据展示、决策分析等信息服务,实现业务范围内的河道水系进行集中展示与监管,为紧急情况处理、辅助决策判断、综合规划发展等提供支持。

系统架构图 三、系统功能 1. 实时监测告警 实时监测河道的流量状态,根据预先设定报警规则,对河道流量超阈值等异常情况进行实时告警监测。 2. GIS地图展示 在电子地图上显示监测点位、基本信息、实时状态等,也可以通过文本形式展示监测位置、基本信息、实时状态、历史状态记录等信息。 3. 河道调度运行管理 掌握河道的真实运行状况,当河道运行发生状况时,进行事故分析,高效协调相关部门的协同工作。 4. 数据分析 通过对系统中大量的流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不同需要等方面,对各种数据进行重组、汇总及对比分析,挖掘出更有利于提升河道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有价值数据。例如及时准确的获取各河道流量、液位、水质等监测数据,进行内涝分析、淤堵区域分析等。

江河湖水位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制定

江河湖水位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制定 随着气候变化,江河湖水位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提出一个关于江河湖水位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的提议,并探 讨该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实施步骤。 1.背景介绍 江河湖水位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水灾风险,如洪水、干 旱等,对人们生活和财产的影响。该系统将为政府和居民提供实时水 位监测和预警信息,以便采取适当的防护和预防措施。 2.系统组成部分 (1)传感器网络:安装在江河湖等水体周边的传感器将监测水位 的变化。这些传感器将定期发送数据到中央控制中心,以进行分析和 处理。 (2)中央控制中心:该中心将接收来自传感器的数据,并对其进 行处理和分析。它将负责制定预警标准,并在水位超过安全标准时发 出警报。 (3)数据分析与模型:这一模块将使用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以预测未来的水位变化。这将有助于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减轻潜在的风险。

(4)警报系统:一旦水位超过安全标准,中央控制中心将启动警 报系统。这将通过不同的媒体渠道向政府机构、居民和各类相关组织 发送警报信息。 (5)决策支持系统:这个模块将为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决策支持。它将基于已有数据和预测结果提供建议,并协助制定紧急和防灾措施。 3.实施步骤 (1)需求调研:首先,调研和分析相关方面的需求,包括政府、 居民和相关机构等的期望和要求。 (2)系统设计:基于需求调研结果,制定系统设计方案。确定传 感器的布置位置、中央控制中心的构建和数据分析与模型的开发等。 (3)设备采购与安装:根据设计方案,采购所需的传感器、服务 器和相关设备,并进行安装和调试。 (4)系统集成与测试: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并测试系统的稳定 性和性能。验证是否能够正常接收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 (5)培训与运维:在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培训相关工作人员,使其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系统。同时,建立日常运维机制,确保系统 的长期稳定运行。 4.系统优势与应用

智慧水务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水务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水的成分和质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极为关注的问题。为此,智慧水务监测系统应运而生,是对水的监测、管理和保护的一种创新性的技术。智慧水务监测系统的搭建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人类的水安全。 一、智慧水务监测系统总体方案 1、系统架构设计 智慧水务监测系统总体架构包括水库监测系统、水质监测系统、水位监测系统、水量监测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报警系统六个功能模块,整合了现代先进的控制系统和信息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全方位监控和管理。 2、硬件设备 智慧水务监测系统的硬件设备包括气象站、水文站、水质自动监测仪、水流速计、水位计、无线通讯设备、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设备、中央处理器等。 3、软件平台 智慧水务监测系统的软件平台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分析软件、数据可视化软件、报警平台、GIS系统以及物联网平台等。 二、单一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 1、水库监测系统

水库监测系统由寄生计数器、pH计、溶氧计、泥浆测量仪、超声波液位计等组成。该系统可实时监测水库的水质、水位、水温、泥沙等参数,并对参数进行实时上传和分析,提供给上位机进行处理。 2、水质监测系统 水质监测系统由自动取水室、水质检测仪、流量计、超声波液位计等组成。该系统主要用于监测水体的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关键参数,及时反馈水体的健康状况。 3、水位监测系统 水位监测系统具有超声波、毫米波、电容式等不同种类的液位测量仪器,可精确测量水位。该系统实现了对水位实时监测,可以为水利规划和设计提供数据支持,以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4、水量监测系统 水量监测系统采用具有自动定位、自动温度补正、自动防堵等功能的直读涡街流量计,采用数字式信号输出,可实现对水流量、速度的监测。该系统监测精度高,可实时测量流量,实现了对水使用情况的动态监测。 三、数据分析及报警系统 数据分析及报警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清洗及分析,以及异常事件的预警和处理。系统传送的数据均默认自动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统计、趋势预测、记忆分析等。同时系统还提供报警的功能,当水质、水位、水量等水情数据达到预设阈值时,系

城市河流水质监测方案

城市河流水质监测方案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流的水质问题日益凸显。城市河流不仅是城市的重要景观资源,也是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中排放的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化学物质的 污染,城市河流的水质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城市河流水 质监测方案,对于保障城市河流水质安全、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指标 1.目标:通过监测城市河流的水质,及时掌握水质状况,控制水质变化,保证城市河流水质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要求,维护城市生态环境。 2.主要指标:监测城市河流的pH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等指标,并根据国家标准对其进行 评价。 三、监测点布设 1.确定监测断面:根据城市河流的流域特点和水质变化情况,选择具 有代表性的监测断面设置监测点。 2.监测点数量:根据城市河流的长度和流域面积确定监测点数量。一 般情况下,每隔一定距离选择一个监测点,保证对整个城市河流的监测覆盖。 四、监测方法与频次 1.水质监测方法:根据指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水质监测方法。常用 的方法包括现场采样分析、实验室分析和在线监测等。

2.监测频次:根据城市河流的水质变化情况,制定合理的监测频次。 一般情况下,可将监测频次设置为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并在特殊 情况(例如大范围的排污事故)下增加监测频次。 五、数据分析与评价 1.数据分析:对监测到的水质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与国家标准进行对比。 2.评价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城市河流的水质进行评价。如果 水质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则评价为优良水质;如果水质指标未 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则评价为劣质水质,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水质。 六、监测结果的应用 1.提供决策支持:监测结果对于城市环境管理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水质治理方案,减少污染物排放,提 高水质。 2.宣传教育:将监测结果及时公布,增加公众对城市河流水质问题的 认识,培养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加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七、监测设备与人员 1.监测设备:根据监测方法的选择,购置现场采样器、实验室分析仪 器和在线监测仪器等必要设备,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监测人员:配备专业的水质监测人员,拥有相关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操作监测设备,进行准确的水质监测。 八、总结与展望

河道智慧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河道智慧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河道智慧监测系统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河 道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保护河道 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因此,设计一个智慧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和管理河道的水质是十分必要的。 二、系统设备 1. 传感器网络:通过布置在河道中的传感器,实时监 测河道的水质参数,如水温、水位、溶解氧、PH值等。 2. 监测站点服务器:负责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并进行 实时处理和存储。 3. 数据传输设备:负责将监测站点服务器上的数据传 输到中心服务器或移动设备上,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 管理。 4. 中心服务器:负责存储所有监测站点的数据,并提 供数据分析和管理功能。 5. 移动设备: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中心服务器,查看实时数据和历史记录,并进行相关操作。 三、系统功能 1. 实时监测: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河道水质参数,将 数据发送至监测站点服务器。

2. 数据分析:监测站点服务器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实 时处理和分析,生成水质监测报告。 3. 数据存储:监测站点服务器将分析后的数据存储, 并定期备份到中心服务器,以便用户查询历史数据。 4. 数据传输:监测站点服务器通过数据传输设备将数 据传输到中心服务器或移动设备上。 5. 用户管理:中心服务器提供用户管理功能,包括注册、登录、权限分配等。 6. 数据可视化:通过移动设备访问中心服务器,用户 可以查看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 四、系统优势 1. 实时性: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数据,用户可以实时 查看河道的水质信息。 2. 自主协作:传感器网络可以自主协作,根据河道的 特点和需要进行布置,确保覆盖范围广泛。 3. 数据分析能力:监测站点服务器具备数据分析功能,可以根据数据生成水质监测报告,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 4. 移动访问: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访问系统,查看实时数据和历史记录。 5. 用户管理:中心服务器提供用户管理功能,可以根 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权限分配和管理。 五、系统实施方案 1. 河道环境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对河道进行环境调研,确定传感器的种类和布置位置。

河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河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引言 河流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水资源,也是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河流生态环 境面临着许多挑战。为了保护和管理河流的生态环境,建立一个高 效准确的监测系统至关重要。本文将提出一种河流生态环境监测系 统解决方案,旨在更好地监测、评估和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 解决方案概述 河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环境监测技术的 一种综合性系统,它利用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网络通信技术和 数据分析算法等,实现对河流环境的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存储、 传输和分析,为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系统组成 河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由以下几个核心组成部分构成: 1. 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网络是河流监测系统的基础设施,用于实时感知河流环境的各项数据。传感器网络需要覆盖整个河流流域,安装在关键位置上,包括水质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流速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能够采集水质、水位、流速、温度等关键参数的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设备。 2. 数据采集设备 数据采集设备负责接收传感器网络传来的数据,并进行存储和处理。数据采集设备需要具备高性能的处理能力和大容量的存储空间,能够实时接收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数据中心。 3. 数据传输通信 数据传输通信是将数据从数据采集设备传送到数据中心的关键环节。可以利用有线通信或者无线通信技术,如互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方式,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传输通信需要具备稳定可靠的特性,以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完整性。 4. 数据中心和分析

数据中心是存储和管理监测系统所采集到的数据的地方,通过 专业的数据分析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为环境保护 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视化的结果。数据中心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 管理和分析能力,同时支持数据可视化和实时监测报告生成等功能。 系统优势与应用 河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1. 可实时监测河流的生态环境参数,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可对河流环境数据进行长期存储和分析,形成历史数据和趋 势分析报告。 3. 可自动报警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环境异常。 4. 可进行数据可视化和实时监测报告生成,为决策者提供直观、清晰的数据展示和决策支持。 河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适用于以下场景: 1. 河流保护与管理部门,用于监测、评估和保护河流生态环境。 2.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单位,用于河流水质监测与预警。 3. 生态环境科研机构,用于长期监测和研究河流生态环境变化。

河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河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简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已成为迫切的问题。为了实现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全面监测与管理,我们设计了一套河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系统的设计目标、功能模块、技术架构以及实施计划。 设计目标 该河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目标如下: 1. 实现对河流水质、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水生生物多样性等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 2. 提供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便于管理者和决策者进行环境评估和决策。 3. 支持远程操作和云平台集成,方便使用和管理。 功能模块 该解决方案包含以下功能模块: 1. 传感器网络:部署在河流不同位置的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水质、气象、生物等环境数据,并通过网络发送到中央服务器。

2. 中央服务器:负责接收和存储传感器数据,提供数据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功能,还支持远程操作和云平台集成。 3. 数据管理与分析:对接收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清洗、存储、处理和建模,以便后续的环境评估和决策支持。 4. 可视化展示:将数据以图表、地图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便于用户直观地了解河流生态环境的状况。 5. 远程操作与控制:通过云平台集成,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如远程调整传感器节点采集频率、查询实时数据等。 6. 安全与权限管理: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同时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管理进行数据访问和操作的控制。 技术架构 该解决方案的技术架构如下: 1. 传感器节点使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采集环境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中央服务器。 2. 中央服务器采用分布式架构,使用数据库存储数据,并提供数据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 3. 数据管理与分析模块采用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和建模。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及对策

-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二零一三年六月

. - 目录 第一章概述1 第二章水质自动监测站1 2.1 组成单元2 2.2 主要功能3 第三章水质分析单元4 3.1 五参数分析仪5 3.2 COD分析仪6 3.3 总磷、氨氮分析仪6 第四章水质在线监测管理软件7 第五章工程量清单9 第一章概述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自动监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讯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系统完全实现水样的自动采集和预处理,水质分析仪器的连续自动运行,对监测数据能自动采集和存储,能提供远程传输接口及控制接口。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能做到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能够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和水源水体水质状况,预警预报重大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在发生重大水污染时掌控水源水质状况,做到防、解决突发水污染事故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在发生源水水质污染时及时通报政府相关部门,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第二章水质自动监测站 水质自动监测站由取水单元、水样预处理及配水单元、分析监测单元、现场系统控制单元、通信单元、辅助单元和监测中心管理系统组成。系统工作以在线自动监控仪表

为核心,取水、预处理工程为辅助,数据采集传输和远程监控为最终目的。 2.1组成单元 ➢取水单元:负责完成水样采集和输送的功能,分别有浮船式、滑杆式、悬臂式等。 ➢水样预处理及配水单元:负责完成水样的一级、二级预处理和将水或气导入到相应的管路,以达到水样输送和清洗的目的。水样预处理采用旋转式固液分离器和全自动自清洗型过滤器的方式,是江河瑞通公司专为在线水质自动监测站设计制造的,由旋转式固液分离器、过滤芯等组成,主要应用于含沙量比较大的地表水区域。目前,该产品在松辽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应用广泛,使用效果得到了用户的肯定。 ➢分析监测单元:由监测分析仪表组成,完成系统水样监测分析任务。目前主要监测的参数有温度、电导率、溶解氧、pH、浊度、总磷、总氮、氨氮、叶绿素a、蓝绿藻、有机物、重金属、综合毒性、微生物等。 ➢现场系统控制单元:负责完成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控制、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等工作。 ➢通信单元:负责完成监测数据从各水质自动监测站到监测中心的通讯传输工作。 ➢辅助单元:辅助单元是保证水质自动监测站正常稳定运行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清洗装置、除藻装置、空气压缩设备、停电保护及稳压设备、防雷设

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方案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项目设计依据 1.1项目总体架构 本项目总体架构设计上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现场数据采集控制层、通讯传输层、监控中心层。 1、现场数据采集控制层:建设容主要为地表水水质监测子站建设,包括固定站点、水站仪器仪表集成及系统集成。该层实现水质监测数据、仪器设备状态数据、报警数据以及环境动力指标数据的采集,视频监控信息的传输、实现自动站与中心端的联网接入,以及自动站的反向控制。 2、通讯传输层:该层的建设容主要为无线通讯链路的建设、有线光纤通讯链路的建设两种方式。 3、控制中心层:主要建设容包括控制中心硬件设备和中心管理控制系统。其中中心管理控制系统实现各子站水质监测数据的远程采集、存储、审核、交换、汇总、评价、分析、应用、发布、上报以及对各监测子站的远程控制。 1.2项目设计依据 为了使本项目设计能够符合招标及业主的需求,本项目以环保系统要求和相关国家、行业标准为依据,对本项目进行设计。具体相关标准如下:1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HJ/T164-2004》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2002年第四版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2002年第四版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J-93-86

《防洪标准》GB50201-94 《河通航标准》GBJ139-90 《工业企业通讯设计规》GBJ42-81 《工业企业通讯接地设计规》GBJ79-85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GBJ-93-8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GBJ232-92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 ECSS72-2000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CEC89-2000 《计算机开放系统互联国家标准选编》 《计算机软件工程规国家标准汇编2000》 《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GB5017-93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SJ/T3003-93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GB8566-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8567-88 《软件质量控制程序文件-ISO9001行业规》 《环境信息化标准手册1-3卷》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国家标准汇编》 《环境信息化标准手册1-3卷》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发布《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等9项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的公告》〔环发[2003]57号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HJ/T91-2002 《水质河流采样技术指导》〔HJ/T52-1999 《pH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6-2003 《电导率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7-2003 《浊度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8-2003 《溶解氧〔DO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99-2003 《CODmn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0-2003 《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HJ/T101-200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