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分析与预测

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分析与预测

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分析与预测
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分析与预测

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合理的消费结构及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不仅反映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而且为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供了重要的根据,同时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差距日益增大,为了更好的实现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故在此利用成都市2000 年~2007 年间的统计数据,采用ELES 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和预测。

一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建立

线性支出系统(LES)是一个经济理论依据较充分、应用广泛的需求函数模型系统,且线性支出系统需要满足相应的假设。其基本假设为:(1)某一时期人们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仅决定于该时期人们的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2)人们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超过此范围的需要两部分。线性支出系统的形式为:

式中:Vit 表示第t 年在商品i 上的消费支出;

V 表示每一消费者的总支出;

pi 表示商品i 的价格;

qi 表示商品i 的基本消费量;

βi 表示第i 种商品的由超出基本需求支出决定的边际预算额;

由于在支出系统中,预算V 是外生变量,而qi 是内生变量,这就给应用带来了困难。1973 年Liuch 对LES 做出两点修改,提出了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在模型中做了两点修改:(1)以收入Y 代替总消费支出预算;(2)

以边际消费倾向代替边际消费预算份额,则模型为:

式中:β*i 表示边际消费倾向,即收入增加1 元时,对第i种商品的消费增加多少元?

二ELES 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检验分析

第一,因为要对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和预测,所以我们先对上述的扩展线性系统模型进行最小二乘法的估计,具体的步骤如下:

故(2)式可改写为:

Vit=αi+β*i Y (4)

第二步:将(3)式两边对i 加总求和得:

根据成都统计局的关于成都市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情况的资料,将居民的家庭消费分为8 项:(1)食品;(2)衣着;(3)设备用品及服务;(4)医疗保健;(5)交通通讯;(6)娱乐文教服务;(7)居住;(8)杂项商品和服务。

第二,对成都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检验。根据成都统计局所查的数据,取2000 年~2007 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数据进行相关的研究,如表1 所示:

(1)ELES 回归检验。根据表1 的数据,我们利用Matlab 以人均消费收入为自变量,分别以八项消费支出为因变量进行统计检验

得:

由表中的统计结果可知,除了居住和杂项商品服务的其他各类商品和服务t 统计量和决定系数R2 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人均收入和各种商品服务能较好的拟合扩展线性支出系统。(2)收入需求弹性分析。同时我们可以根据表2 的有关数据计算出成都市农村居民对各类消费品的基本需求额pi qi,对各类消费品的消费支出vi 以及各种消费品需求的收入弹性ηy 和自价格弹性ηi。其中

(3)基本需求分析。将模型估计的居民的基本需求支出与各收入组的平均消费支出进行比较,可得出相应的差异,见表4:

由表4 我们可以得知,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从2000 年~2007年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并且消费支出都高于基本需求支出,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已经解决温饱问题,在消费方面开始向其他领域消费。

三成都市农村居民未来三年消费结构的预测

第一步:根据数据做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时间序列散点图

第二步:建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时间序列模型

根据散点图可知其呈二次曲线分布,故可拟合趋势预测模型为Y=a+bT +cT2。

根据最小二乘法,得到a=137130000,b=-137270,c=34.35。由此可得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时间序列二次曲线方程为:Y=137130000-137270T +34.35 T2

根据该模型对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预测,结果见表5。

第三步:对未来三年消费结构的预测

根据上一步所预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值和扩展线性系统可预测出各项商品服务的消费支出,见表6。

由表6 可得消费结构预测结果:

由表7 可知,2008 年~2010 年成都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动情况:人们在食品、娱乐文教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呈下降趋势,而在衣着、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险、交通通讯方面的消费支出呈上升趋势。

四合理化的建议

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减轻农民负担,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助于抑制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缩小全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从而提高全社会的消费倾向。同时建立、扩大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也是促进农民消费倾向提升的重要举措之一。

2019年农民消费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资料

农民消费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xx大精神,弘扬道德新风,教育农民群众保持 和发扬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在住房、婚丧、交通工具、高档消费品等大的生活支出方面,在穿衣吃饭、居家过日子中,重实用,戒虚荣,不攀比,反对铺张浪费,引导富裕起来的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节俭观意识。XX年9月9日至17日,由州委宣传部、州委州政府政策研究室、州文明办组成联合调研组,以抽样调查的方式,选择了山区、半山区、坝区,涉及傣族、哈尼族、基诺族、拉祜族的乡镇,对全州农村消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调查了景洪市基诺山乡的巴亚村委会扎吕村、茶地村,景哈乡搭亥村委会回卡村、莫南村委会曼坝河村、勐罕镇曼法村委会曼桂村、曼累讷村委会曼团村,勐海县勐混乡曼蚌村委会曼弄村、曼广村、曼迈村,勐阿镇嘎赛村委会城子村,南朗河村委会南朗河6组,格朗河乡苏湖村委会丫口村等6个乡镇9个村委会12个村民小组36户农户。调研主要采取了座谈、听汇报、走访农户等方式。调研内容包括: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农民经济收入情况;农民的消费状况、好的典型经验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家村消费的指导建议等,调研得到了市县委宣传部、政研室、文明办及各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州农村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州辖1市2县、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20个村委会、 2203个村民小组。至XX年底,农业户131850户,农业人口609395

人,劳动力375981个,外出劳动力12264个。全州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777.49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9.2845万亩;园地39.7257万亩;林地297.5659万亩;草地2.66万亩;水面6.8294万亩;其他301.4265万亩。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以来,农村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了各项改革。近年来,中央把“三农”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新农村建设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良好。XX年我州全面兑现了粮食直补和农机具购置、橡胶良种苗木、能繁母猪等各种补贴补助,减轻农民负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市场粮价大幅上涨,特别是茶叶和橡胶价格飙升,使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4072.75万元,农民经营所得总额 159013.56万元,占总收入55.98%;总费用125186.49万元,占总收入的 44.07%,增8.84%;净收入总额158886.26万元,占总收入55.93%,增15.48%;农民人均纯收入 2727元,比XX年增加311元,增13.53%。粮食总产量3.2万吨、干胶产量21.8万吨、茶叶2.5万吨、食糖97万吨。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民都盖起了豪华的楼房,购买了各式各样的车子。农民户均拥有1辆摩托车和拖拉机的现象比比皆是,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电话,用上了手机,小轿车已经进入农户,村民喜气和知足溢于言表,以前狭窄的路面,也经过挖动慢慢扩宽,到处闪烁着繁荣与文明的光芒。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文化素质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消费结构则是居民日子质量最直接的表现。是一具农业大省,,农村居民3919.31万,占总人口数的56.8%,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对全省居民的消费事情有着重大妨碍。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本文收集了-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共八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tendlinearependituresystem,eles)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从表1中的eles参数恐怕值及统计检验结果来看,各项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之间都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eles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下面从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弹性和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一)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水平分析:基本日子需求能充分满脚,但文化、教育、娱乐消费别脚。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由表2得知,省农村居民人均基本日子消费需求支出总额为2040.62元,而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总额达到4020.87元,将近人均基本日子消费需求的两倍,由此可见,省农村居民的基本日子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脚。进一步观看,虽然在总量上实际消费总额大大高于基本需求总额,但文教娱乐这一项并没有达到基本需求额,反映出省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娱乐现状亟待改善。(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消费意识较强,但消费结构层次偏低。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居民对各类消费的偏好及其新增购买力的投向。由表1得知,省农村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为0.70,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中的70%用于日子消费支出。显示出省农村居民储蓄率较低,消费意识较强。这对全省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各大类边际消费倾向系数中,排第一位是食品(0.3352),其次是居住(0.2051)。这说明省农村居民在收入有所增加的事情下,首先思考的是增加食品的消费量和提高食品的质量,改善膳食结构。紧继续便是思考改善居住环境,这也反应出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偏低。其他按顺序罗列分别为交通通信(0.0582)、医疗保健(0.0475)、家庭设备(0.0463)、衣着(0.0295)、其他(0.0119)、文教娱乐(-0.0306)。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两大类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也说明了:一方面,交通通讯技术的进展和普及已深入到农村,农民对出行以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方面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农民医疗保险、保健意识增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躯体健康。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为负数,说明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文教娱乐的支出反而有所下落,反映出省农村居民对文化、教育等精神消费投入的忽视,全省整体精神文化层次较低。(三)需求收入弹性分析:居住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潜力较大。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商品价格别变时,需求量变动率与收入变动率的比率。它反映了食品等商品消费支出对收入的敏感程度。从整体上看,居住支出对收入的敏感性最高,为1.46。其次是家庭设备,为1.12。这说明此两类商品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反映出省农民特别关注和热衷于改善家庭日子、居住条件。而食品、衣着、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医疗保健、其他类的需求收入弹性都小于1,说明这几类商品对收入变动的反应别敏感,缺乏弹性,省农民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增长低于其收入的增长。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建议针对目前的消费现状,为合理引导省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其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提出如下几项建议:(一)稳步提高省农村居民收入。妨碍农民消费需求的因素是收入,惟独别断扩大农民收入,才干提高农民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的优化。(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适合省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稳定农民消费预期,敞开农民消费思路的重要基础。(三)大力推动“建材下乡”、“家电下乡”。针对全省农村居民居住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潜力较大的

浅谈怎样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浅谈怎样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摘要:科技是农业第一生产力,农民是现代农业的生产主体,想要加快提高科技水平,只有对农民加强科技培训和职业教育,通过不同形式,多项内容,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迅速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才能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承接、应用和转化能力,从而带动新型农民新型农村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力量,其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大批农民技术骨干,才能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承接、应用和转化能力,实现我市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 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教兴国战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以及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动员利用各种科技培训资源,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和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迅速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农民掌握转移

就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效方式和转移就业、配套服务、监督管理等有效机制,为大规模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积累经验。 3、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主要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思想素质较高,身体健康,有转移愿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根据劳动力资源积极组织参加培训,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向广大农民宣传鼓励农民参加转移培训学习。对参加培训的进行登记。 4、培训内容 (1)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的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 (2)提高农民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等知识; (3)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经营管理、市场经济等知识; (4)提高农民职业道德和基本常识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和农业、农村有关政策等; (5)提高农民转移技能就业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术。 5、培训形式 (1)引导性培训。引导性培训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开展的一种公益性培训。主要是对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政策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就业岗位选择、基本权益保护等方面法规知识的培训,增强其守法和依法维

浅析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

浅析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引言 (7) 一、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概况 (7) (一)云南省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比重比较分 析 (9)

(二)食品消费的比重居高不下 (10) (三)耐用品消费额稳中有升 (11) (四)医疗保健进一步提高保障制度急需完 善 (12) (五)交通和信息费用消费比重上升 . 12 (六)恩格尔系数依然较高 (13) 二、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原因分析 (14) (一)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大14 (二)城乡二元次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15 (三)农民消费观念相对滞后 (16) (四)农村市场供给结构不合理 (17) (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18) 三、结论与建议 (20) (一)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提升 和扩大消费基础 (21) (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拓 展旅游、教育、住房等消费领域 (22) (三)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23) (四)完善和扩大消费信贷的制度和范围,鼓励信贷消费 (23) 致谢 (24) 注释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另起一页,四号黑体,顶格)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析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 摘要:农村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 高,农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依据 现阶段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从农村居

民各项消费支出的内部结构出发,分析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状况以及形成的原因,得出了虽然消费水平有所提高,消费结构有所改善,消费领域有所扩宽,但农村居民尚未完全摆脱生存型为主的消费模式的结论,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The analysis Yunnan Prinvence Abstract:The rural economy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 income, the rural consumption structure remarkable changed. This thesis according to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s of the rural residents from Yunnan province. Based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rur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analysis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of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Reasons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盛成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2007(2)班 200771078 指导教师:李芳芝讲师 摘要: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趋势,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对我国各省市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从而更方便引导正确消费。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结构特点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对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考察并作分类研究,总结得出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从理论角度出发,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上。要增加居民合理消费,就要从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入手。只有了解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掌握消费需求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消费者合理扩大消费,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消费结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Abstract:For consummat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directing the consumption tendency, improving the daily living standard,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on each region of our country to discover the character and the laws for appropriate consumption. This paper utilizes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n different structure features and different regions. Through this paper we can know that people in our country which prefer to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express the increasing trend. In theory, the content of consumer demand reflect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Only study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can enhance the reasonable inhabitant consumption. It will provide the favourable politic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trim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insur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f we understand the trend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control the direction of consumption demands. Keyword: Consumption Structure;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SPSS统计分析

应用多元统计论文 题目基于SPSS分析方法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院系 年级专业 姓名

基于SPSS分析方法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摘要:2012年11月8日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至2013年3月两会召开和政府换届,这段时间将成为市场演化的重要时间窗口;而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也将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后,居民消费支出也开始增长,消费结构显著变化。本文通过数据的SPSS分析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出现的趋势特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描述分析整体拟合分析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状况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日益的提高,并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各地域的资源、技术、科教水平等基础条件的不同,造成各地区各地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因此,各地区各地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结构、水平是不相同的。而众所周知,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消费情况如何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直接的影响。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革,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不仅体现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普遍地有所提高,也在城镇居民的家庭消费性支出结构的变化上有所体现。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 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 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 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 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 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 另外,调查还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

农民消费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128-32 农民消费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农民消费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完 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为深入贯彻xx大精神,弘扬道德新风,教育农民群众保持和发扬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在住房、婚丧、交通工具、高档消费品等大的生活支出方面,在穿衣吃饭、居家过日子中,重实用,戒虚荣,不攀比,反对铺张浪费,引导富裕起来的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节俭观意识。XX年9月9日至17日,由州委宣传部、州委州政府政策研究室、州文明办组成联合调研组,以抽样调查的方式,选择了山区、半山区、坝区,涉及傣族、哈尼族、基诺族、拉祜族的乡镇,对全州农村消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调查了景洪市基诺山乡的巴亚村委会扎吕村、茶地村,景哈乡搭亥村委会回卡村、莫南村委会曼坝河村、勐罕

镇曼法村委会曼桂村、曼累讷村委会曼团村,勐海县勐混乡曼蚌村委会曼弄村、曼广村、曼迈村,勐阿镇嘎赛村委会城子村,南朗河村委会南朗河6组,格朗河乡苏湖村委会丫口村等6个乡镇9个村委会12个村民小组36户农户。调研主要采取了座谈、听汇报、走访农户等方式。调研内容包括: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农民经济收入情况;农民的消费状况、好的典型经验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家村消费的指导建议等,调研得到了市县委宣传部、政研室、文明办及各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州农村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州辖1市2县、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20个村委会、2203个村民小组。至XX年底,农业户131850户,农业人口609395人,劳动力375981个,外出劳动力12264个。全州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777.49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9.2845万亩;园地39.7257万亩;林地297.5659万亩;草地2.66万亩;水面6.8294万亩;其他301.4265万亩。改革开放近三十

最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最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最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消费结构则是居民生活质量最直接的表现。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居民3919.31万,占总人口数的56.8%,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对全省居民的消费情况有着重大影响。 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本文收集了-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共八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tendlinearependituresystem,eles)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从表1中的eles参数估计值及统计检验结果来看,各项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之间都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eles模型的

拟合效果较好。下面从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弹性和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一)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水平分析:基本生活需求能充分满足,但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不足。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 由表2得知,省农村居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支出总额为2040.62元,而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总额达到4020.87元,将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两倍,由此可见,省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进一步观察,尽管在总量上实际消费总额大大高于基本需求总额,但文教娱乐这一项并没有达到基本需求额,反映出省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娱乐现状亟待改善。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消费意识较强,但消费结构层次偏低。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居民对各类消费的偏好及其新增购买力的投向。 由表1得知,省农村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为0.70,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中的70%用于生活消费支出。显示出省农村居民储蓄率较低,消费意识较强。这对全省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对当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调查报告

对当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调查报告 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四)儿童成长环境不优。各级政府没有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摆上议事日程,既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也没有研究出台对策措施。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网络不健全,覆盖率低,村“两委”关爱工作基本没有启动。同时,由于监护体系的缺失,使留守儿童与社会的不良风气、不良信息缺乏防护隔离,更容易受到直接侵蚀,使他们幼嫩的心灵和心理被任意扭曲。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监管,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性、诱惑性极强的、不健康的信息,让缺少监护引导的留守儿童无法选择地接受吸收,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养成。农闲时节,农村“带彩”玩牌风盛行,许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参与其中,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临洮县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无机102 姓名:刘小龙 学号:2010015045 日期:20120507

临洮县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临洮,古称狄道,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是黄河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彩陶之乡”、“文化县”之称。全县总面积2851平方公里,有18个乡(镇),323个村、6个社区,54万人口。全县海拔1730-3670米,年平均气温7℃,年降水量317-760毫米,无霜期80-190天。近年来,相继荣获“全国田径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花卉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等称号。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6.38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2.86亿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4.5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8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为3282元和11955元。 改革开放以来,临洮县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但与城镇居民相比仍然偏低。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一年内平均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额。2002—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834元提高到3224元,增长75.8%,年均增长11.9%;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0%。2007年,农村居民的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的人均支出水平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63.7%、84.2%、91.2%和85.6%;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他方面的消费水平比2002年分别增长了1.6倍、45.3%、1.0倍和28.7%。2002—2007年,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逐年下降态势,由2002年的46.25%下降到2007年43.08%。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反映贫富状况的通用指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消费结构则是居民生活质量最直接的表现。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居民万,占总人口数的%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对全省居民的消费情况有着重大影响。 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本文收集了-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共八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从表1中的eles参数估计值及统计检验结果来看,各项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之间都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eles 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下面从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弹性和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水平分析:基本生活需求能充分满足,但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不足。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 由表2得知,省农村居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支出总额为

元,而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总额达到元,将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两倍,由此可见,省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进一步观察,尽管在总量上实际消费总额大大高于基本需求总额,但文教娱乐这一项并没有达到基本需求额,反映出省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娱乐现状亟待改 善。 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消费意识较强,但消费结构层次偏低。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居民对各类消费的偏好及其新增购买力的投向。 由表1得知,省农村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为,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中的70%用于生活消费支出。显示出省农村居民储蓄率较低,消费意识较强。这对全省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各大类边际消费倾向系数中,排第一位是食品,其次是居住。这说明省农村居民在收入有所增加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增加食品的消费量和提高食品的质量,改善膳食结构。紧接着便是考虑改善居住环境,这也反应出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偏低。 其他按顺序排列分别为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家庭设备、衣着、其他、文教娱乐。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两大类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也说明了:一方面,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深入到农村,农民对出行以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方面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农民医疗保险、保健意识增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为负数,说明随着农民收入的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 李苒 ( 西安文理学院商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 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并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分析 其影响因素,认为大学生 的消费结构在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最后提出理性消费的建议,营造一个 文明、健康、良好的消费氛围。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结构; 消费观; 理财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 -777X( 2010) 03 -0123 -03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分析 1.消费结构的地区不平衡性 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区 家庭收入的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在 校大学生的不同消费观和消费能力。据统计,大学 生平均每月支出在400 ~600 元,来自东部地区的占 19% ,中部地区占60% ,西部地区占21% ; 学生月消 费在1000 元以上的占调查样本10%,其中东部占 6% ,中部占3% ,西部占1% ,而这其中来自大城市 的是58%,中等城市的是32%,乡镇的是10%。来 自东部城市的大学生无论是生活费还是其他支出都 比中西部学生高出许多,所以,区域的不同而导致大 学生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不同。[1] 2.年级不同而导致消费观和消费结构不同 随着年级的增长,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在 发生变化。如大一学生的月消费额一般在300 ~ 500 元之间,70% 的生活费用会用于饮食方面。而 大二学生的消费额通常在400 ~800 元之间,大部分 投资在计算机二级等级证、英语四级等级证上。到 了大三、大四这种增长仍在继续,500 元左右的消费 已经较为普遍了。随着对环境的逐步熟悉,大三、大 四的学生不仅将开销用于基本生活开支,而且还用 于扩展自己的视野范围。例如,参加形式各异的培 训活动和社交活动等。另外,高年级的学生为增加 未来职场竞争筹码,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同时,年 级差异对品牌商品的知名度的影响也相当深远。在 休闲运动消费方面,阿迪达斯、耐克等成为他们心目 中的首批先锋品牌,拥有者竟达70%,这些高消费 品的花费来源,33% 向父母要,17% 向朋友借,50% 是通过奖学金或兼职获得。[2]

农村居民消费情况调查

农村消费情况 (一)当前农民家庭收入情况 调查显示,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有三个方面。(1)、农民从事种植和养殖业;(2)、农民家庭成员在外务工收入为主的;(3)、农民从事农村工副业所得收入为主的。这三种家庭收入比较下来,差距较大。以第一种收入为主的农户来说,普通农户收入最低,普通农户又分两种状况:一是种田面积少,所种的粮食仅供自己消费,并且没有其它收入来源的纯农户生活比较困苦;二是种田面积较多,自食自用外还有余粮出售,并且自养家禽生猪,从事开塘养鱼、虾等副业生产的农户,生活水平较好点,因为近年来国家一再提高粳稻、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所以这部分农户认为今年家庭收入会有所增加。以第二种收入为主的农户,只要家庭成员在外找到务工的机会,家庭收入会稳中有所增加,相反如果外出务工不太顺利,家庭收入则会有所下降。以第三种收入为主的农户人均收入较高,但产品受市场行情的影响较大,在销售行情好的情况下,收入会稳步增长,一旦销路不畅,农户收入增加也就无从谈起。 (二)全县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和特点 1、农村消费市场总体发展良好。农村商业网点发展加快,大型龙头企业向农村市场延伸,“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农民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农村消费结构变化较大,

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支出逐年提高,此外,农村内部消费差异逐渐拉大。 2、农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稳步提高。随着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等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家用电器、交通工具、通信通讯等为代表的消费在我县农村市场增长较快,年均增长16%以上。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等家用电器在农村已基本普及,移动电话也成为农民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信工具,空调、电脑、汽车等高档消费品也逐步走入农家。 3、生活消费支出增幅较大。蛋、奶、肉、菜等在农民饮食结构中比例大幅增加,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开始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衣着消费支出大幅增长,农民衣着更加注重舒适、漂亮、时尚,名牌服装已成为很多农村青年的选择。 4、住房消费已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首要选择。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的改善。目前全县农民大部分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房子,少数富裕的农民住房已向别墅式发展。大部分新盖房和购买的商品房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装修,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不少富裕的农民在农村拥有一套住房的同时,在城镇又买了商品房。 5、教育支出成为农村消费热点。教育支出在农村居民消费总支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成为农民消费结构的新亮点。有条件的家庭对子女教育择校而学,甚至家长长年陪读。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姓名:周文锋学号:2011211098 摘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多元统计分析理论为基础,采取因子分析法,运用SAS软件,来研究2012年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状况,并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按照因子得分进行排序,发现南北方农村居民消费存在一定差距,由此作出综合评价,进而为提高农村的消费水平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结构因子分析综合评价南北差距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国家在完善城乡流通网络、增进农村消费便利方面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推动了农村消费潜力的释放。2014年公布的"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而历届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提出多个关于三农问题的议案,可见国家一直特别关注农村问题。而消费结构的变动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富裕程度,尤其对农村更能说明其进步的情况。因此,本文以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为依据,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的截面数据,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进行综合探讨,这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我国的农村居民消费状况作了很多分析,总结来说,大致从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这两方面或文字性分析或统计方法研究或计量建模探讨,比如孙艳玲对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所做的因子和聚类分析,方国斌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因素所做的回归分析等等。本文先进行我国各地区2012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主因子提取及因子得分排序,以反映这31个地区农村消费质量的特征,将结果与实际结合,来综合评价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二、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 考虑到各指标间并不是独立的,此外中国地域辽阔省份较多,因此统计数据繁多且关系复杂,要利用此数据对消费结构进行有效分析,基于消除相关性影响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较为理想的方法。而因子分析是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可以试图用最少个数的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量。也就是从一些有错综复杂关系的经济现象中找出少数几个主要因子,每一个主要因子就代表反映经济变量间相互依赖的一种经济作用,抓住这些主要因子就可以对复杂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综上考虑,用因子分析来分析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比较合理,它可以有效地处理31个省市的大量数据,更加清晰深入的说明我国当今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状况。 由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得到关于我国31个地区2012年反映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专业:经济学姓名:000 学号:00000000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内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三项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食品类支出比重降幅最大;衣着类有所下降;家庭

2020年最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范文

最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范文 本文收集了-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共八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tendlinearependituresystem,eles)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从表1中的eles参数估计值及统计检验结果来看,各项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之间都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eles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下面从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弹性和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一)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水平分析: 基本生活需求能充分满足,但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不足。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 __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 由表2得知,省农村居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支出总额为2040.62元,而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总额达到4020.87元,将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两倍,由此可见,省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

得到充分满足。进一步观察,尽管在总量上实际消费总额大大高于基本需求总额,但文教娱乐这一项并没有达到基本需求额,反映出省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娱乐现状亟待改善。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消费意识较强,但消费结构层次偏低。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居民对各类消费的偏好及其新增购买力的投向。 由表1得知,省农村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为0.70,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中的70%用于生活消费支出。显示出省农村居民储蓄率较低,消费意识较强。这对全省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各大类边际消费倾向系数中,排第一位是食品(0.3352),其次是居住(0.2051)。这说明省农村居民在收入有所增加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增加食品的消费量和提高食品的质量,改善膳食结构。紧接着便是考虑改善居住环境,这也反应出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偏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