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变化趋势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变化趋势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变化趋势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变化趋势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刘芳, 焦中信, 梁保松, 李炳军, 孔琳, LIU Fang, JIAO Zhong-xin, LIANG Bao-song, LI Bing-jun, KONG Lin

作者单位:刘芳,梁保松,李炳军,LIU Fang,LIANG Bao-song,LI Bing-jun(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焦中信,JIAO Zhong-xin(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52), 孔琳

,KONG Lin(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刊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9,43(3)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8条)

1.赵翠萍河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02)

2.孙慧钧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以陕西省农村居民为例[期刊论文]-财经问题研究 2007(03)

3.任淑荣河南农民收入及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02)

4.蒲应龚中国农村经济增长的资本制约因素分析[期刊论文]-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06)

5.刘斌.张慧.白洪远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及趋势预测[期刊论文]-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8(03)

6.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 2005

7.汪建萍中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析[期刊论文]-统计与决策 2002(04)

8.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 2007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李辉.燕宏娟.LI Hui.YAN Hong-juan宁夏川、山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宁夏农村人口数量巨大,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对扩大宁夏内需具有积极意义.宁夏川、山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别,应因地制宜地推进相关政策.

2.期刊论文王生林.朱丽琴.WANG Sheng-lin.ZHU Li-qin广东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动态关联分析-广

东农业科学2010,37(5)

促进农民家庭消费快速增长,是当前扩大内需、抵抗金融危机的重要政策措施.选取了涉及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8项指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98-2002年、2003-2007年两个时期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对消费结构各个构成因素的影响的大小依次为:r衣着>r医疗保健>r食品>r文教娱乐>r居住>r家居设备>r交通通讯>r其他商品;2003-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对消费结构各个构成因素影响的大小依次为:r家庭设备>r衣着>r居住>r食品>r其他商品>r医疗保健>r文教娱乐>r交通通讯.在此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民家庭消费快速增长的相关政策建议.

3.学位论文李庆松济南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2007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一系列问题开展了广泛研究,为正确引导农村居民消费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总结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本文立足于济南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描述了当前济南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和特点的主要因素及当前济南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本文共有五章。

在第一章绪论部分中,从国民经济中的农村居民消费及农村居民消费与农村市场需求等角度、从城乡统筹一体化的高度阐述了当前农村市场需求疲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揭示了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引导农村居民和谐消费的重要意义。接着又概括了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

第二章在分析了济南市农村居民近年收入水平及恩格尔系数变动的基础上,认为济南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正从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接着从生活消费中的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居住消费、交通通讯消费、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和新兴消费(互联网消费及保险消费)六大方面用较为详实的数据描述了这种转变的具体表现。在分析这些数据的同时,描述了济南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这些特点突出的表现在饮食、居住和衣着上。

第三章分析了造成济南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和特点的主要因素。收入水平、产业结构、价格、心理预期、文化…,这些因素均会影响消费结构,但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的影响又是各不相同的。本文认为收入水平、产业结构、文化及消费环境是影响济南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根据微观经济学的消费决定理论,在供给充分的情况下,消费主要由需求决定。而需求的决定因素又主要是消费者收入水平及购买欲望。在购买欲望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就成为消费者需求和消费行为的主导因素。

在分析收入水平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时,本文根据近十年的统计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测算出济南市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49,即济南市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将会平均增加0.49元。产业结构的状况决定产品的供给状况,从而影响消费结构的内容,因此产业结构是影响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产品生产、分配、交换完毕之后,人们是否消费则取决于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环境,消费欲望取决于人们从消费品获得的效用,效用的大小来自于人们过去的经验判断,这时人们的习惯规范、价值观等就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通过习惯规范和价值观等反映出来的文化影响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而这些影响最终会在消费结构上予以体现出来。以衣着消费为例,相比其他城市而言,济南市农村居民的衣着消费相对水平及绝对水平均偏低,出现了与收入水平的脱节,而这种现象从传统的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解释是很困难的,而从文化角度去解释则容易的多。齐鲁文化深深影响着济南市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而影响了消费结构。

第四章分析了目前济南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消费结构层次较低,消费结构升级缓慢,地区间消费结构差距过大,消费结构扭曲。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从收入、制度等方面入手,结合济南市各区、县(市)的实际情况,全面消除阻挠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障碍,本文第五章对此进行了专门的分析,认为应通过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旅游观光农业、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等方式扩大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应生产价格低廉且质量又有保证的商品来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应建立、建全社会保障体系,释放农村居民的购买力;应提高农村居民自身素质,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早日实现城乡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升级济南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以下方面可能存在创新之处:

(1) 选择济南市这个东部省会城市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较全面的分析了济南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与特点,前人在这方面还较少(截止2007年12月24日,在中国知网 https://www.doczj.com/doc/d37786329.html, 上尚未搜索到专门以济南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具有一定的开拓与创新价值。

(2)描述了济南农村居民的饮食偏好并阐述了济南市农村居民衣着消费与收入水平的脱节现象。

(3)用最小二乘法实地计算了济南市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49。

(4)指出齐鲁文化是影响济南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因素,是形成济南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点的重要原因。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尤其是本人的知识和能力有限,本文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批评和指正。

(1)虽然本文对济南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但由于影响消费结构因素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资料不足,尚有许多因素未能考虑进来,如价格预期、人口构成、心理、消费信贷等因素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等等。

(2)由于农村居民消费的商品种类繁多,本文只是对几大类商品消费进行了分析,对单项、具体商品的消费研究不够。

(3)在研究方法上,并没有使用扩展的线性支出模型(ELES)对济南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4) 受时间及条件限制,并没有对济南市农村居民做问卷调查,有关数据主要来自各统计年鉴及各统计局网站。

4.期刊论文张锦宗.朱瑜馨山东省各市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性对应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10,26(8)

随着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针对性的对山东省新农村建设提供较科学的评价依据,以山东省17地市为单位,借助Matlab与MapInfo,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了更多的消费结构指标之间、各市地样本之间及指标与样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信息.结果显示:3个主因子的累积方差达到了80.24%,其中第一主因子达到44.44%,主要以居住消费支出;衣着消费支出;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和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表征.同时把山东省17地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为4类,从中可以看出各市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上的差异.

5.会议论文张文爱基于ELES模型的四川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数量研究2006

消费结构研究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重要内容;消费结构数量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建立消费结构的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本文通过分别按地形区域和收入水平对四川省农村居民进行分组,建立两种分组方式下各自的ELES 模型,对四川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数量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消费结构方面提出了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6.学位论文余约成浙江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研究2006

“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只有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农村居民消费,尤其是正确分析与科学评价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并进而引导和促进农村居民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浙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浙江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浙江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本文系统地评述了关于消费的一般理论和居民消费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然后,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具体地分析了浙江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化和现状。接着,运用消费函数分析了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收入形式;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分别对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进行了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分析。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恩格尔系数分析表明,农村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已开始由小康向富裕阶段迈进。但近年来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略有下降。基本生活支出分析表明,2004年浙江城乡居民之间和农村居民内部的消费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

2、农村居民的消费层次有较大提高,消费重心发生改变。表现为食品和衣着的消费支出比例明显下降,文娱和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大幅增加;但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不足,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3、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主要取决于现期收入和持久收入,但暂时性和偶然性收入的影响也比较大。可以预期,随着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会进一步提高,恩格尔系数会继续下降。

4、农村居民的长期总体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的消费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可以预测,随着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市场具有比城镇居民更大的消费潜力。

5、当前农村居民的消费具有以下特点。(1)农村居民的总体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当年的储蓄倾向,也低于城镇居民当年的总体边际消费倾向,农村居民的预防心理和储蓄倾向强烈;(2)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最强的仍是食品和居住领域;(3)农村居民的文娱消费与居住消费对其他方面的消费具有“挤出效应”;(4)农村居民在交通通讯、文娱用品及服务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水平受价格变动的影响显著;(5)短期内农村居民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有效需求仍将乏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任重而道远。

根据研究背景和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1、发展经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为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重视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

2、加快改革,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体系,为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主要包括:建立和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教育收费制度;改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结构;缩小城乡居民与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

3、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为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7.期刊论文张文爱.ZHANG Wen'ai基于ELES模型的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07(5)

本文根据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的基本理论,通过按地形分区把四川省分为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地区,分别建立各地形区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ELES模型,对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数量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平原区、丘陵区和山地区的农村居民在消费结构方面差异显著,平原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较高,对娱乐保健等发展资料的需求较大,而丘陵区农村居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消费水平较低,消费支出主要用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山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虽然不高,但表现出积极的消费态度.

8.期刊论文李静.LI Jing广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数量分析-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4)

在对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定量研究中,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被广泛采用.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广西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数量分析表明:广西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呈现明显下降态势,广西农村居民总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25,广西农村居民各项需求的收入弹性均为正值,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量随之增加.总之,目前广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低下,消费结构不合理.

9.期刊论文张庆霞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计量分析-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

本文以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从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两个角度,运用ELES模型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作定量实证分析.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数量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总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641,我国农村居民各项需求的收入弹性均为正值,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量随之增加.总之,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10.学位论文李红梅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研究200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北省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发展迅速,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居

始追求高质量的消费,各种物品的消费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质化趋向。在这之中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方面,在居民基本消费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消费继续向大宗耐用消费品倾斜;另一方面,居民消费开始转向非物质领域,包括文化体育娱乐消费、旅游观光消费、技能培训消费等;再者,食物支出在农村居民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消费结构开始从以生存资料为主向生存、发展、享受资料并重发展,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在消费结构向合理化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阻碍因素。其中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同时,消费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对居民消费结构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社会、居民、文化、心理等非经济因素对消费结构也具有明显的影响。要促进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向着合理化发展,就必须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为重点;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能力;大力发展耐用消费品消费,逐步扩大消费规模,推动消费方式从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

本文从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出发,采用结构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系统、深入地研究。并运用函数模型对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和提升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对策和建议。从而,在对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作了一个全面的分析和认识的前提下,对进一步启动河北省的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引导农村居民改善消费结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为河北省区域宏观经济系统管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d37786329.html,/Periodical_hennannydxxb200903026.aspx

授权使用:华中农业大学(hzny),授权号:379ed91a-9dd8-4396-b7fe-9e6f014d3d87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8日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农村消费特点与农民行为变化调查总结

农村消费特点与农民行为 变化调查总结 篇一:农村生产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生产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时至今日,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全国总人口的半数还要多。农村的生产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大潮中居于基础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消费则是一个永远的社会最关注的话题,在改革开放这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也发生了巨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消费日趋多元化,需要我们以新的眼光去认识农村,用新的思路去发展农村。 在这个暑假中,我通过对我家所处地区农村发展网上资料的大量查阅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了十六以来本地区农村经济生产发展和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并由此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的措施和建议,最后据此做出报告。 一、农村的生产情况

在进行农村生产情况进行调查时,我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走访了部分地区,就春耕种植粮食面积、春耕期间农资市场尿素的价格、春播种子价格、今年春耕生产中水费价格等问题展开了调查。 75%的农户今年春耕种植粮食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还有30%的农户面积有所增加,面积增加的农户主要是种田大户和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户;53%的农户倾向于种植粮食,剩余的47%倾向于种植经济作物;春耕期间农资市场尿素的价格情况,60%的农户认为高于去年同期,还有20%的农户认为尿素价格低于去年同期,剩下20%的农户认为尿素价格和去年持平,这主要是因为今年一季度尿素价格有一点小波动的原因;春播种子价格,85%的农户感觉价格高于去年同期,另外还有15%的农户认为种子价格与去年持平,认为价格没有变化的人主要是稻种自留或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户;今年春耕生产中水费价格,50%的人认为水费升并表示理解上涨行为,理由是电费、人工工资上涨,还有50%的人表示水费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有40%的农户认为今年本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比往年多,还有60%的农户认为本村外出劳动力没有变化,说外出劳动力增加的主要是村干部和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户,说外出劳动力没有变化的是纯农户和以种养业为主的农户以及种田大户。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农村经济呈现出下面的一些特

浅析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

浅析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引言 (7) 一、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概况 (7) (一)云南省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比重比较分 析 (9)

(二)食品消费的比重居高不下 (10) (三)耐用品消费额稳中有升 (11) (四)医疗保健进一步提高保障制度急需完 善 (12) (五)交通和信息费用消费比重上升 . 12 (六)恩格尔系数依然较高 (13) 二、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原因分析 (14) (一)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大14 (二)城乡二元次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15 (三)农民消费观念相对滞后 (16) (四)农村市场供给结构不合理 (17) (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18) 三、结论与建议 (20) (一)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提升 和扩大消费基础 (21) (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拓 展旅游、教育、住房等消费领域 (22) (三)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23) (四)完善和扩大消费信贷的制度和范围,鼓励信贷消费 (23) 致谢 (24) 注释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另起一页,四号黑体,顶格)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析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 摘要:农村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 高,农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依据 现阶段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从农村居

民各项消费支出的内部结构出发,分析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状况以及形成的原因,得出了虽然消费水平有所提高,消费结构有所改善,消费领域有所扩宽,但农村居民尚未完全摆脱生存型为主的消费模式的结论,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The analysis Yunnan Prinvence Abstract:The rural economy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 income, the rural consumption structure remarkable changed. This thesis according to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s of the rural residents from Yunnan province. Based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rur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analysis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of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Reasons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1、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能源就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动力,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得追求导致能源消费需求得增加。2005~2009年,中国得GDP年增长率都在10%上下,与此想对应得就是,能源需求平均增速为7、45%,远高于同期世界能源消费得平均增速为1、65%(见图1)。 图1 世界与中国能源消费增加速度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得同时,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相对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新能源比例低,常规能源“多煤、缺油、少气”。 2005~2009年,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例低于3、1%,而世界得平均水平为12%;常规能源中,煤炭得比例占74%以上,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为主,煤炭比重略高于天然气(见图2、3)。 图2 2005~200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图3 2005~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 能源消费需求得快速增加,使常规能源面临枯竭得危机。如果以2009年得能源探明储量、生产量、消费量为基础,中国已探明储量得常规能源仅能开采、消费不足35年,而这一数字得全世界平均值也仅不足80年。在无重大能源发现或能源消费结构无重大变化得情况下,全世界常规能源在未来100年内消耗殆尽,而石油可能就是最先枯竭得能源(见图4、5)。

图4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产比 图5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消比储产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生产量;

储消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消费量。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年6月 常规能源得消费带来一系列得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酸雨。 常规能源得消费产生正在使全世界得温室气体浓度快速上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得《温室气体公报》,全球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得平均浓度比工业革命前(1750年前)分别增加了38%、158%与19%。温室气体增加带来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贫乏等诸多环境灾难。 2010年中国监测得443个城市中,189个城市出现酸雨,8个城市(区)酸雨频率为100%,也就就是说逢雨必酸。 4、新能源繁荣与困境 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得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无疑就是不二选择,而目前技术最成熟得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成为各国最佳选择。 1)新能源得繁荣 今年年初得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能源发展得主要目标就是: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29、2亿吨标煤,即2010~2015年得年均增速低于7、4%(前文提到,2005~2009这一数字为7、45%)。就目前瞧来,这一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十二五末达11、4%,十三五末达15%。即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折合标煤约4、6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0、9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消费结构则是居民日子质量最直接的表现。是一具农业大省,,农村居民3919.31万,占总人口数的56.8%,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对全省居民的消费事情有着重大妨碍。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本文收集了-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共八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tendlinearependituresystem,eles)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从表1中的eles参数恐怕值及统计检验结果来看,各项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之间都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eles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下面从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弹性和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一)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水平分析:基本日子需求能充分满脚,但文化、教育、娱乐消费别脚。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由表2得知,省农村居民人均基本日子消费需求支出总额为2040.62元,而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总额达到4020.87元,将近人均基本日子消费需求的两倍,由此可见,省农村居民的基本日子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脚。进一步观看,虽然在总量上实际消费总额大大高于基本需求总额,但文教娱乐这一项并没有达到基本需求额,反映出省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娱乐现状亟待改善。(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消费意识较强,但消费结构层次偏低。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居民对各类消费的偏好及其新增购买力的投向。由表1得知,省农村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为0.70,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中的70%用于日子消费支出。显示出省农村居民储蓄率较低,消费意识较强。这对全省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各大类边际消费倾向系数中,排第一位是食品(0.3352),其次是居住(0.2051)。这说明省农村居民在收入有所增加的事情下,首先思考的是增加食品的消费量和提高食品的质量,改善膳食结构。紧继续便是思考改善居住环境,这也反应出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偏低。其他按顺序罗列分别为交通通信(0.0582)、医疗保健(0.0475)、家庭设备(0.0463)、衣着(0.0295)、其他(0.0119)、文教娱乐(-0.0306)。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两大类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也说明了:一方面,交通通讯技术的进展和普及已深入到农村,农民对出行以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方面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农民医疗保险、保健意识增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躯体健康。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为负数,说明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文教娱乐的支出反而有所下落,反映出省农村居民对文化、教育等精神消费投入的忽视,全省整体精神文化层次较低。(三)需求收入弹性分析:居住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潜力较大。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商品价格别变时,需求量变动率与收入变动率的比率。它反映了食品等商品消费支出对收入的敏感程度。从整体上看,居住支出对收入的敏感性最高,为1.46。其次是家庭设备,为1.12。这说明此两类商品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反映出省农民特别关注和热衷于改善家庭日子、居住条件。而食品、衣着、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医疗保健、其他类的需求收入弹性都小于1,说明这几类商品对收入变动的反应别敏感,缺乏弹性,省农民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增长低于其收入的增长。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建议针对目前的消费现状,为合理引导省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其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提出如下几项建议:(一)稳步提高省农村居民收入。妨碍农民消费需求的因素是收入,惟独别断扩大农民收入,才干提高农民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的优化。(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适合省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稳定农民消费预期,敞开农民消费思路的重要基础。(三)大力推动“建材下乡”、“家电下乡”。针对全省农村居民居住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潜力较大的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DOC)

中国能源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不合理性、约束性凸显。形成原因涉及资源禀赋、电力结构与能源选择。存在问题体现在能源的资源、利用、缺口、体制四个方面。这一能源结构的优化,需要战略布局,也需要多项策略组合推进。 一我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11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85%以上,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从2001年至今煤炭年产量和消费总量所占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而其消费量的比重1997~2006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表1 2001~2011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表2 2001~2011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现状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中叶的水平。我国能源结构与发达国家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煤占的比例高,煤与油、气资源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恰好相反。以2009年为例,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仍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其中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34.8%,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9.4%和23.8%,核电占5.5%,水电占6.6%。发达国家一级能源消费结构中,油、气资源所占的比重更大。 二形成目前能源结构的原因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形成原因多样,主要有如下几个: 第一,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察赋。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资源小国,主要传统化石能源储量很低。2009年,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1%;天然气生产量为851.7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2.85%;国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总储量的13.9%。我国原煤开采量居世界首位,2009年的煤炭产量为25.84亿吨。相对来说,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我国大量可利用的廉价劳动力使采煤成本比较低,煤炭的价格也比较低,这是煤成为我国能源生产、消费主要来源的首要原因。 第二,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虽然近年来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一直强调适当降低煤炭在能源生产、消费中的比重,但煤炭所占比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进一步提高,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火电为主的电力结构。为保障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大量火电厂不停地消耗煤炭资源,同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及有害物质。 第三,用煤成为最经济的能源选择。发展经济需要充足的能源,而能源的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生态成本等没有计算在企业耗能的直接成本中,造成众多能源中,用煤的暂时经济性最高。 三我国能源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我国正处于工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仍处于增长阶段。对煤炭能源的依赖,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能源利用、能源缺口和能源体制四个方面。 (一)能源资源方面的问题 1、能源分布不均衡、煤炭运输紧张。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对我国生产力布局、交通运输均产生重大影响。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都是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的问题。 2、人均能源拥有量少、人均消费水平低。 虽然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的变化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的变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内容摘要: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引起市场营销微观环境的变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做出数据和理论分析,并结合市场营销理论对其变化带来的市场营销机会从现存和未来两个方面探讨。 关键词:消费结构,消费趋势,市场营销机会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近三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已由短缺经济过度为过剩经济,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资源是稀缺的,过剩永远是相对,无限商机也蕴藏在这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之中。谁能独具慧眼发现机会,领先一步利用机会,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因此,市场机会的识别和利用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其实,市场营销管理是企业竞争的重心之一,而市场营销机会分析又是市场营销管理的基础和起点。不做市场营销机会分析便没有市场营销管理;不做好市场营销机会分析便没有有效的市场营销管理。 要真正做好市场营销机会分析,就必须掌握市场

营销的核心理念。在市场营销学研究领域中,市场是以消费的需求为中心形成的市场。从生产观念到推销观念,再到营销观念,使企业经营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营销观念的诞生是现代企业经营观念的一次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从原来的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明确地指出企业必须以顾客的需要为最根本的出发点。这足以说明“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已成为市场营销的核心理念之一。一般来讲,企业的顾客市场可分为五类:消费者市场、生产者市场、经销商市场、政府市场和国际市场。消费者市场,是消费者为了个人或家庭集体消费而购买,他们为自身消费购买商品和劳务,也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居民消费,是企业顾客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一切以顾客为中心,就没有理由不关注消费者市场,也即居民消费。同时,居民消费,作为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之一,作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是不断的变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其影响力愈加强大。因此,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的变化,掌权居民消费特点和规律,为市场营销机会分析提供了一个重要而且有效的途径。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居民消费结构

从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看中国的经济发展 摘要:近年来,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力不断增强,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时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已进入消费加速转型期,居民消费由原来简单的数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并行。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关键字: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生活状况变化显著,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9.1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降为49.13%,分别达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富裕和小康生活标准。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表明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即总体小康的阶段。笔者分别对我国城乡居民2001-2005年的消费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总体上在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但升级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1、消费支出结构升级。消费水平有较大辐度的提高。2001至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从5309元增至7912.85元,年均增长650.96元,增长辐度为149.0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735.1元增至2556.15元,年均增长205.26元,增长辐度为147.32%。食品消费支出额不断上升,支出比例即恩格尔系数下降。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当属食品消费。2001至2005年食品消费支出中,城镇居民年均增长为221.60元,占消费总支出年均增长值的34.04%;农村居民年均增长值为83.82元,占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值的40.84%。但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却逐年下降,城镇居民从38.2%减至36.83%,年均减少0.3425%;农村居民从47.7%减至45.5%,年均减少0.55%(2004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上升。主要是“非典”期间食品价格上涨所致)。人们较之过去更加关注食品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及营养平衡搭配,而不再仅仅是温饱问题。肉类、禽类、蛋、牛奶、豆腐、青菜和水产品等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品已成为我国老百姓家庭饭桌上的常菜。大多数居民家庭已养成了多吃水果少吃猪油的习惯。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迅速增加。城镇居民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从2001年的493.9元增至2005年的996.72元,消费比例从9.30%增至12.60%,年均增长值为125.705元,占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值的19.31%;农村居民从2001年的493.9元增至2005年的996.72元,消费比例从6.32%增至11.56%,年均增长值为125.705元,占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值的35%。私车已由权力财富的象征变成了家用交通工具,人们购车的平均价格已从几万元上升到十几万元。 尤其是近年以来,在有车族中见面问候语“你换车了吗”大有替代“你买车了吗”趋势。手机已经不仅仅是广大城乡居民的日常通讯工具,其品牌和知识信息密集度在某种程度上更是机主身份的象征。手机彩铃和上网业务则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生活乐趣和工作便利。 2、消费层次结构和形态结构升级。根据《2001-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状况一览表》统计结果,城乡居民为满足生存需要在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额虽在不断增加,但支出比例不断下降,相反,为满足居民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支出的比例则呈上升趋势。住房仍是人们消费的热点,但较之过去,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的生态环境和周围的学校、交通、商店、医院、公共安全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室内装饰的环保化、个性化。很多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工作之余逛公园、去娱乐场或与亲友聚餐、品茶,不再为繁重的家务所累,致使家政服务公司供不应求,娱乐场、餐馆、茶社、酒吧异常火爆。外出旅游则成为了广大老少居民假日活动的焦点话题。年轻人更加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老年人更加关心自身健康和休闲娱乐,于是各种业务培养班、健身馆、按摩洗浴中心、信息咨询事务所越来越多。还有各种为居民提供生活方便和服务的行业如物业公司、物流公司、投递公司、皮鞋美容店、服装干洗店等已由零散向连锁方向发展,上门服务和异地连锁服务模

对当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调查报告

对当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调查报告 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 (四)儿童成长环境不优。各级政府没有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摆上议事日程,既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也没有研究出台对策措施。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网络不健全,覆盖率低,村“两委”关爱工作基本没有启动。同时,由于监护体系的缺失,使留守儿童与社会的不良风气、不良信息缺乏防护隔离,更容易受到直接侵蚀,使他们幼嫩的心灵和心理被任意扭曲。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监管,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性、诱惑性极强的、不健康的信息,让缺少监护引导的留守儿童无法选择地接受吸收,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养成。农闲时节,农村“带彩”玩牌风盛行,许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参与其中,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最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最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最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消费结构则是居民生活质量最直接的表现。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居民3919.31万,占总人口数的56.8%,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对全省居民的消费情况有着重大影响。 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本文收集了-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共八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tendlinearependituresystem,eles)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从表1中的eles参数估计值及统计检验结果来看,各项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之间都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eles模型的

拟合效果较好。下面从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弹性和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一)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水平分析:基本生活需求能充分满足,但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不足。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 由表2得知,省农村居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支出总额为2040.62元,而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总额达到4020.87元,将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两倍,由此可见,省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进一步观察,尽管在总量上实际消费总额大大高于基本需求总额,但文教娱乐这一项并没有达到基本需求额,反映出省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娱乐现状亟待改善。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消费意识较强,但消费结构层次偏低。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居民对各类消费的偏好及其新增购买力的投向。 由表1得知,省农村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为0.70,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中的70%用于生活消费支出。显示出省农村居民储蓄率较低,消费意识较强。这对全省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消费结构则是居民生活质量最直接的表现。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居民万,占总人口数的%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对全省居民的消费情况有着重大影响。 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本文收集了-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共八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从表1中的eles参数估计值及统计检验结果来看,各项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之间都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eles 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下面从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弹性和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水平分析:基本生活需求能充分满足,但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不足。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 由表2得知,省农村居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支出总额为

元,而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总额达到元,将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两倍,由此可见,省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进一步观察,尽管在总量上实际消费总额大大高于基本需求总额,但文教娱乐这一项并没有达到基本需求额,反映出省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娱乐现状亟待改 善。 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消费意识较强,但消费结构层次偏低。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居民对各类消费的偏好及其新增购买力的投向。 由表1得知,省农村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为,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中的70%用于生活消费支出。显示出省农村居民储蓄率较低,消费意识较强。这对全省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各大类边际消费倾向系数中,排第一位是食品,其次是居住。这说明省农村居民在收入有所增加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增加食品的消费量和提高食品的质量,改善膳食结构。紧接着便是考虑改善居住环境,这也反应出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偏低。 其他按顺序排列分别为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家庭设备、衣着、其他、文教娱乐。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两大类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也说明了:一方面,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深入到农村,农民对出行以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方面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农民医疗保险、保健意识增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为负数,说明随着农民收入的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1. 产业结构的含义: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 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2. 消费结构的含义: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包括各种不同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有实物和价值两种表现形式。实物形式指的是人们在消费中消一些什么样的消费资料, 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价值形式指的是以货币表示的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在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各项生活支出。 3.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全球产业结构一共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 第一次是发生在 20世纪 50年代,美国发展半导体、通讯、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把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联邦德国等国转移,日本和西德由此加快了产业化进程。第二次是 20世纪 60~70年代,由两次石油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发达国家能耗高的重化工业,迫使这些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主的较少能耗资源与能源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将汽车、钢铁、造船等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高了产业化水平。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全球产业结构开始进行第三次调整。发展重点向附加值高的产业转移,重点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发达国家主要发展技术密集型和信息密集型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保险及其他的企业服务业。具体产业结构变化如表 1。 4. 美国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美国的产业结构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如下的几个阶 段:工业化前期阶段、工业化早期阶段、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非工业化阶段。归纳起来,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存在着如下的规律:第一、美国先后出现了分别以三个产业为重心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在工业化阶段表现为工业比重上升和农业比重下降,服务业变动不大或者稍有上升;而在服务经济化阶

2020年最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范文

最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范文 本文收集了-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共八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tendlinearependituresystem,eles)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从表1中的eles参数估计值及统计检验结果来看,各项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之间都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eles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下面从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弹性和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一)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水平分析: 基本生活需求能充分满足,但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不足。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 __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 由表2得知,省农村居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支出总额为2040.62元,而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总额达到4020.87元,将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两倍,由此可见,省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

得到充分满足。进一步观察,尽管在总量上实际消费总额大大高于基本需求总额,但文教娱乐这一项并没有达到基本需求额,反映出省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娱乐现状亟待改善。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消费意识较强,但消费结构层次偏低。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居民对各类消费的偏好及其新增购买力的投向。 由表1得知,省农村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为0.70,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中的70%用于生活消费支出。显示出省农村居民储蓄率较低,消费意识较强。这对全省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各大类边际消费倾向系数中,排第一位是食品(0.3352),其次是居住(0.2051)。这说明省农村居民在收入有所增加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增加食品的消费量和提高食品的质量,改善膳食结构。紧接着便是考虑改善居住环境,这也反应出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偏低。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姓名:周文锋学号:2011211098 摘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多元统计分析理论为基础,采取因子分析法,运用SAS软件,来研究2012年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状况,并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按照因子得分进行排序,发现南北方农村居民消费存在一定差距,由此作出综合评价,进而为提高农村的消费水平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结构因子分析综合评价南北差距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国家在完善城乡流通网络、增进农村消费便利方面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推动了农村消费潜力的释放。2014年公布的"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而历届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提出多个关于三农问题的议案,可见国家一直特别关注农村问题。而消费结构的变动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富裕程度,尤其对农村更能说明其进步的情况。因此,本文以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为依据,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的截面数据,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进行综合探讨,这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我国的农村居民消费状况作了很多分析,总结来说,大致从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这两方面或文字性分析或统计方法研究或计量建模探讨,比如孙艳玲对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所做的因子和聚类分析,方国斌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因素所做的回归分析等等。本文先进行我国各地区2012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主因子提取及因子得分排序,以反映这31个地区农村消费质量的特征,将结果与实际结合,来综合评价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二、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 考虑到各指标间并不是独立的,此外中国地域辽阔省份较多,因此统计数据繁多且关系复杂,要利用此数据对消费结构进行有效分析,基于消除相关性影响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较为理想的方法。而因子分析是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可以试图用最少个数的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量。也就是从一些有错综复杂关系的经济现象中找出少数几个主要因子,每一个主要因子就代表反映经济变量间相互依赖的一种经济作用,抓住这些主要因子就可以对复杂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综上考虑,用因子分析来分析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比较合理,它可以有效地处理31个省市的大量数据,更加清晰深入的说明我国当今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状况。 由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得到关于我国31个地区2012年反映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

农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沙松、沙青 时间:2013年7月20号

关于农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沙松(水工122)、沙青(葡酒124) 指导老师:张捐社、李博 时间:2013年7月20号 地点:山东省定陶县前沙海村 一、调查情况简介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5000年的华夏文明是依靠农耕文明一点点积淀起来的。目前我国农民人数占据了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对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可是和繁荣的城市相比,农村居民的生活状态又是什么样的呢?毋庸置疑,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否稳定,农村市场是否旺盛,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目标能不能够实现。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这些宏观的发展是否也反映到了中国的农村?是不是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带来了提高?对此,在这个暑假我对山东省定陶县前沙海村的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进行调查,通过对村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进行分析,并和以往的消费结构进行比较,进而得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以及如何提高的结论。在本次调查的过程中,我主要通过走访的形式来了解村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共走访50户),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获得数据资料,主要包括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文娱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 二、调查内容 首先,选好50户村民家庭,分别将其编号1-50号。(因调查主要通过访问进行,并且访问的内容以及涉及的问题都相似,现在仅列出一例调查内容) 针对于家庭消费结构我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询问: 1、请问您的年龄是? 答:47岁。 2、您的文化程度是? 答:小学。 3、您家有几口人? 答:5口,包括家里的老人,有两个孩子。 4、家庭的主要收入主要依靠什么? 答:我和儿子外出打工,妻子无工作,在家务农,女儿在上学。 5、您的家庭月收入大概为多少?(包括家里所有的人) 答:整个家庭5口人的月收入大概在3000元到3500元左右。

(完整word版)应用统计学 利用spss进行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分析

关于某市近20年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分析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居民随着年份的增加,消费结构发生的变化,通过收集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出结论,为产业政策的制订和宏观经济的调控提供参考。 引言: 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各种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消费在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按1993年国家统计局对生活消费品类别的划分方法,把居民生活消费品分为八个大类,即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消费结构的变动不仅是经济领域内的重要问题,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合理的消费结构及消费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不仅反映了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也为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数据的理解及处理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于网络(见附录),其中主要包含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8个指标,这些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而相关性如果单独分析这些指标,无法分析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因此采用因子分析法,将这八个指标综合为几个少数因子,通过这些公共因子来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且各数具比较完整,无异常数据因此直接处理。 我们先通过图形来观察各项消费的平均值支出所占居民消费的比重,由图像可以看出食品所占消费比重最大,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及居住次之,其它相差不大而其他商品及服务最小。

通过图形二我们可以看到各消费随着年份的增加的变化,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虽然在2002年左右食品消费所占比例发生一定程度的震荡但保持一直下降的趋势。 (2)文教娱乐及服务消费随着年份增加而不断上升。 (3)居住消费支出保持较大幅度的震荡变化上升下降总体趋势不是太明显。 (4)其它消费支出变化趋势较相近,且震荡幅度不大。 图一 图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