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 预习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组号

一、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3.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4.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二)重、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2.难点: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多媒体使用策略

1.运用原则: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2.运用环节:a.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b.通过课件展示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三、自主预习,基础巩固

友情提示:

1.根据课本及参考书完成下面的问题;

2.注意答题的语言规范性.

第一阶段:独学(7分钟)

阅读课本P143-144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CO2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色味的体;密度比空气;二氧化碳(溶/不溶)于水;二氧化碳气体降低温度时会变成无色液体,继续降温压缩,会形成雪花状固体,再经加压后成为固体二氧化碳,俗称“”。该物质在-78.5 ℃吸收大量的热,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2、CO2的化学性质:探险家举着火把、带着猎犬进入一山洞探险,进入后,火把熄灭,猎狗倒地身亡,当探险家俯身查看时,感到头晕目眩,故退出洞外。后来经检验,山洞里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O2。请帮他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火把熄灭,是因为CO2 ;猎狗倒地身亡,是因为CO2 ;俯身查看时,感到头晕目眩,是因为CO2 。CO2与水反应生成,使石蕊试验,碳酸不稳定,又会分解成和。上述过程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将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常用这个反应来鉴定。

简称“三不两水”。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支持呼吸;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变红、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二氧化碳的用途:a、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是因为()b、干冰可以用来做致冷剂,用来保藏食物,也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c、二氧化碳可做温室肥料是因为()d、二氧化碳还可用于制纯碱、尿素和汽水等工业。

第二阶段:对学(6分钟)

组内一帮一,相互检查并批阅,并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进行交流学习,使其更全面,更准确。

第三阶段:组内合作学习(7分钟)

组长带领把对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或独学中的疑问进行集中讨论和解决,用红笔纠错或补充。

阅读古诗,应用于化学: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思考:千锤万凿出深山的是何物?

烈火焚烧能等闲视之吗?

粉身碎骨后留下的清白是什么?

试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2)(3)

四.预习展示,精彩不断(7分钟)

1.组长组织,每组选3名同学上黑板竞争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副组长组织余下同学在练习本上展示。

2.组长交错检查并总结展示的学习质量(教师及时纠正和点拨本节中的重要内容)。

五.合作探究,知识深化(15分钟)

友情提示:1.按“独立探究—对学探究—群学探究”的原则,组长组织积极展示;

2.合作探究自主预习中不会的题目。

六.点拨升华,精讲精练(8分钟)

根据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和例题突破,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七.当堂检测,实现堂堂清(10分钟)

题目见作业纸

【当堂检测】班级姓名

化学教师寄语:努力就是光,成功就是影。没有光哪儿来影?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色体,密度比空气,能于水。(2)二氧化碳加压和降温冷却下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

(3)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一个实验: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但溶于水,而且还能与水反应,生成,生成物能使紫色石蕊变。碳酸不稳定,又会分解成和。上述过程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把二氧化碳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原因是,反应方程式是,常用这个反应来鉴定。

(3)点燃两支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阶梯上,沿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看到的现象:。这个实验可以说明

的结论有两点:

①,②。(4)二氧化碳本身毒性(填“有”或“无”),但在空气中含量高,影响人体的。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须进行实验,以保

证人身安全。

3、大棚种植蔬菜在冬季需补充二氧化碳。某同学在自家大棚内设计了补充二氧化碳的方法:将工业废硫酸用水稀释后盛放在塑料桶内,悬挂在高处。每天向桶

内加适量的碳酸氢铵(NH4HCO3),它和硫酸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铵(NH4)2SO4、二氧化碳和水。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塑料桶悬挂在高处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级_____时间_____

警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人类史上最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d15731682.html, 警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人类史上最高作者: 来源:《学生导报·中职周刊》2019年第14期 日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莫纳罗亚气象台的传感器监测到一个惊人数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已经超过415ppm,即CO2质量超过整个大气质量的万分之4.15,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當地时间11日上午,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位于夏威夷的莫纳罗亚气象台记录下这一历史性数据415.26ppm。 气象学家埃里克·霍尔萨斯在社交网站“推特”上表示,人类历史上地球大气中的CO2浓度首次超过415ppm,“这不仅是有记录的历史中的第一次,也不仅是一万年前农业文明出现后的第一次,而是数百万年前人类出现后的第一次。我们从未见识过这样的地球。” 事实上,早在4月,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威利特等人就在《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大气中CO2浓度已经达到了300万年前的水平。而直立行走的人类,200万年前才刚刚出现。 近年来,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在迅速上升。一直跟踪CO2浓度变化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项目负责人拉尔夫·基林表示,其平均增长率仍处于历史高位。今年与去年相比增长了 3ppm,而近些年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2.5ppm。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到下世纪中叶,大气中的CO2浓度或飙升至5600万年前的水平。 NOAA把CO2比作“砖”,将地球比作散发热量的壁炉。大气中过量的CO2等温室气体将吸收陆地和海洋散发的热量,使地球的热量循环失去了平衡,令平均气温上升。 更可怕的是,随着气温升高的还有地球的“脾气”。2014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认为,温室气体导致的气候变化将使地球表面的大气波动更为剧烈,高温、干旱、酷寒等极端天气的出现将更加频繁。 (来源:《科技日报》)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制取 内江市第五初级中学校廖彬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对环境的影响。 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 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药品的选择及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学过程: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1、产生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消耗途径:光合作用,海水中的溶解。 3、长时间的连续观测表明:同一年度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冬季高于夏季,而且这种变化规律每年都在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生活取暖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缘故。 4、节能减排: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5、低碳生活: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低碳的排放量。 二、二氧化碳的制法 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媒体展示) 1.试剂: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2.原理: CaCO 3 + 2HCl====CaCl 2 + H 2 O + CO 2 ↑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提问】可不可以用浓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可不可以用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可不可以用碳酸钠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会使得到的二氧化碳不纯,所以不用浓盐酸。由于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使反应停止,所以不能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实验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实验教案 化学一班申伟静郝冬丽冬冬徐亚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测定二氧化碳含量的简单方法; 2、掌握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和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老师讲解理解二氧化碳在整个环境中作用。 技能目标: 1、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对实验的观察、比较能力。 2、学习掌握如何使用针筒和使用玻璃仪器要注意事项; 3、感悟用分类、对比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实验初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同学认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围绕探究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实验,学习定量测定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含量的方法,认识空气中二氧化碳组成及表示方法,增进对二氧化碳的理解。增加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已知 1、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和初步掌握了关于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 2、学生通过对实验前的预习掌握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学生在学习中,知道了二氧化碳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在生活中应用。 4、学生在生活中知道保护环境重要意义。 未知 1、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不规操作,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影响。还可能损坏仪器。 2、学生在生活中虽然知道环保知识,但付诸实践上仍然不知如何做。 3、学生缺少实验中观察实验现象变化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都需要一直观察严谨的态度。 四,重点难点 重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的实验步骤 难点:实验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通过实验学会测量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通过教学讲解实验操作知道测量二氧化碳含量的原理二,实验原理 向滴有酚酞的氨水入CO2: CO2 + 2NH3H2O === (NH4)2CO3 CO2 + (NH4)2CO3 + H2O === 2NH4HCO3 pH==8 溶液红色无色 计算公式 N1x ==0.033%N2 三,实验步骤: 1, ,2,装药品:10ml带有酚酞的稀氨水溶液(已配好)3,抽气 4,排气,重复操作,记录次数N,记录在下表 N1是实验室抽气的次数 N2是空旷地点抽气的次数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知识梳理

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消耗: (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动植物尸体腐烂。 (2)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2.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1)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其它还有甲烷等 (2)温室效应的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地等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如何防止温室效应: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更多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一般不用硫酸) 2.原理:CaCO3+2HCl CaCl2+CO2↑+H2O 3.实验装置: (1)发生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的装置(固+液) (2)收集方法: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又由于CO2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4.验满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的火焰熄灭,则证明已集满CO2。 5.检验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2。 6.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7.有关药品选择 (1)不用碳酸氢钠的原因是反应太快,不利于实验控制和气体收集; (2)不用稀硫酸与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原因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形成沉淀,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但是,可以用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粉末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3)不用浓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HCl气体而不纯。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CO2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作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云雾效果,和用做制冷剂。 2.化学性质: (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无毒。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 + H2O =H2CO3 H2CO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2CO3= CO2 + H2O 因此,把CO2通入到滴有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水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加热,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溶液又由红色变为紫色。 注意: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实验中,是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了红色。 (3)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和水: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是这部分知识,是除了空气、氧气和水之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又一种化学物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选取生活中一些学生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及其变化,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 本课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本课的难点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最后通过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发现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了解化学学习方法的科学性。 (3)情感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对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二氧化碳对人类社会既有贡献又有危害的两面性,树立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原理的探究 (2)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2、教学手段:实验活动与探究、问题与讨论、多媒体投影交流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制取二氧化碳简易装置,烧杯、紫色石蕊试液、酒精灯、空矿泉水瓶、纸杯、蜡烛、阶梯、平衡木等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 方泰中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 平衡及其原因,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思考与探索问题。 2、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资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 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并学会综合信息并进行分析交流,获取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通过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 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难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连线指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活动目标: 1、通过在活动纸上的连线,帮助学生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 平衡及其原因。 活动器材:ppt课件、活动纸 活动二:讨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资料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大气中二氧 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2、通过观看教学录象“温室效应”,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 境的影响。 3、通过对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活动器材:教学录象“温室效应”,活动纸,课前查找资料“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 活动三:设计方案:保护环境,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我们能做些什么? 活动目标:通过设计方案,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 活动器材:活动纸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练习题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练习题 1、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无二氧化碳 B.无阳光 C.无有机物 D.水温太低 2.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有很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与此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水 B.温度 C.阳光 D.土壤 3.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4.有一种鸟类的生活习惯是白天休息,夜晚觅食,到秋天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影响这两种习性的环境因素依次是() A.阳光、温度 B.温度、阳光 C.温度、水分 D.水分、温度 5.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A.朵朵葵花向太阳 B.树林能保持水土 C.候鸟迁徙 D.骆驼能生活在荒漠中 6.下列成语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烟台苹果”享誉全国,但出产它的烟台却不出产柑橘。造成此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土壤 8.地衣(一种植物)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又能使岩石不断风化,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B.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C.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无关 D.生物的生存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9.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对环境影响的实例() A.植物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B.蚯蚓的活动改良了土壤 C.浮萍的大量繁殖造成了水中鱼类的死亡 D.枫树在秋天落叶 10.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根深叶茂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大雁南飞 D.秋风扫落叶 11、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有光、无光 B.有光、无水 C.干燥、湿润 D.有空气、无空气 12、你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于光照的不同而引起的? A.实验中保证充足的光照B给以不同的光照和湿度 C.实验中只设定光照这一个变量 D.除了光照不同外,还要给以不同的营养 13.在做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地方?。 (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 (3)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4)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填序号)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得出结论 (5)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两种环境的对照。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相对平衡 方泰中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平衡及其原因,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思考与探索问题。 2、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资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并学会综合信息并进行分析交流,获取新知识。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通过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难点】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三、活动设计 活动一:连线指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活动目标: 1、通过在活动纸上的连线,帮助学生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增加汽车、工厂或是绿色植物等环节的思考,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平衡及其原因。 活动器材:ppt 课件、活动纸 活动二:讨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活动目标: 1、 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影响”资料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大气中二氧 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2、 通过观看教学录象“温室效应”,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人类生存环 境的影响。 3、 通过对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使学生体会到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活动器材:教学录象“温室效应”,活动纸,课前查找资料“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所带来的 影响” 活动三:设计方案:保护环境,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我们能做些什么? 活动目标:通过设计方案,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 活动器材:活动纸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4-2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学案4—2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2.CO2的物理性质 ①常温下C02是色味的体,(固体CO2称为,易升华)。 ②密度比空气,(可以像倒液体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③溶于水。 3.CO2的化学性质 (1)CO 2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 实验:向装有两支阶梯状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入CO2气 体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①, ②。 (2)C02供给呼吸,空气中C02含量过高会使人。 (3)C02能与水反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色的石蕊试液中,液体变成色,加热液体,变 成色。 结论:H2CO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是一种弱酸,稳定,易。 化学方程式为 . (4)CO2可以和石灰水反应生成和 , 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将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 说明:CaC03是一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因此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后,会 变,这个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5)光合作用 4.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C02常用来灭火,这是因为CO2。 ②干冰可用作致冷剂,也能用于人工降雨,这是因为。 ③C02在温室中可作气体肥料,帮助植物进行。 ④C O2可用作化工原料。 三、看看谁作的快、作的好 5.下列气体中,通常不用排水法收集,而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A. H2 B. O2 C. CO2 D.上述都不是 6.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已收集满集气瓶的正确方法是下列的()

A.滴入澄清的石灰水 B.把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内 C.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D.把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 7.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火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火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8.地球大气中因二氧化碳等物质含量的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下列各项能直接缓解“温室效应”的是 ( ) A.加大石油开采量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填海造地 D.大量植树,退耕还林 9.“西气东输”就是将我国西部的天然气用管道输送到中、东部地区,这是我国政府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经济建设战略的——项重要工程-下列关于天然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B.城市中的天然气输气管道倘若发生泄漏将很危险 C.天然气可用作化工原料和燃料 D.天然气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10.下列气体等体积混合后,在点燃的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沼气和空气 B.液化石油气和空气 C.天然气和氧气 D.二氧化碳和氧气 11.冬天在较密闭的房间里用煤炉取暖时,若烟囱排气不良,就很可能会发生煤气毒事件,危及人的生命安全。一旦发生事故,下列措施中,可以采取的是() A.首先用水泼灭火炉,然后迅速就地抢救伤员 B.首先在室内洒下大量木炭,然后迅速就地抢救伤员 C.首先在室内泼洒大量石灰水,然后迅速转移、救护伤员 D.首先开窗通风,然后迅速转移、救护伤员 12.当通入二氧化碳时,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这是因为() A.通常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二氧化碳分子可以直接与石蕊分子反应生成一种红色物质 D.二氧化碳具有浅红色 13.下列关于CO2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 C.二氧化碳能与水作用,该反应生成的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D.二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4.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 ( ) A.二氧化碳能与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变成干冰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课时)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生态平衡、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记住实验室制取CO2的常用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验满方 法和注意事项。 3、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4、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一种气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其基础上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应当从已有知识出发,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对比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而形成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实验 [导入]出示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由两个问题引出本节课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哪几种? 2、说出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老师】提问:认真观察126页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想一想,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提示:①在同一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怎样变化的?是不是每一年度都在重复这样的变化规律呢?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②在不同的年度,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呈现了什么样的趋势?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组织语言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 【老师】提问:观察127页二氧化碳的循环图,找出导致CO2在不同年度含量变化的可能原因。并组织学生讨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对自然界环境产生的影响 【学生】自学127页最后自然段至128页,归纳科学家们对此的不同看法及自己的看法。) 【交流共享】课前询问自己的祖辈或父辈,他们小时候的气温和现在相比是高还是低?这种气温变化在他们看来是好事还是坏事?和同学交流一下 【挑战自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哪些来源?大自然通过哪些途径消耗CO2?你知道的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途径有哪些? 【老师】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二氧化碳的显著增加可能导致温室效应,但它本身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通过展示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幻灯片,激发起学生对于研究二氧化碳的兴趣。 在实验室中要研究二氧化碳首先就要制得二氧化碳,怎样制取二氧化碳呢?带着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 [板书] 二氧化碳的制取 [提问]我们要制取气体,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提问]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探究]是不是只有这些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呢?一次一位同学在做实验时不小心把盐酸滴到地面上,发现地面上的白色大理石与盐酸接触后,表面出现气泡,说明生成了(气体)。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什么气体呢?(CO2)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注意:请同学们首先思考检验生成物的方法,方法确定之后再进行操作。操作时,用小试管作反应容器, 取6~7粒大理石即可。

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控制(高清版)

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控制 陈根年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目录

1.二氧化碳的危害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空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二氧化碳是最常见的气体。地球大气圈底层的二氧化碳含量约0. 03%。它主要来自有机物的燃烧和动物的呼吸。正常人每小时约呼出21L二氧化碳。在潜艇的密闭舱室内,如不消除二氧化碳,全体艇员呼出的二氧化碳不到5h浓度就积累至1%,15h可以升至3%。 大量的实验说明,人在含3%二氧化碳的空气中暴露数十小时,工作能力、智力活动能力显着下降。在含 1.5%二氧化碳的空气中暴露几十天,工作能力和基础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慢性呼吸性的酸碱度和电解质平衡出现明显的适应性改变,离开这个环境若干天也未完全恢复。在含0.5%~0.8%二氧化碳的空气中长期暴露,尚未发现明显的变化。二氧化碳浓度若升高到5%,同时氧气浓度降低至10.5%,人员在这种环境中暴露几十小时,20%的人主诉头痛、恶心、畏寒、运动功能出现某些障碍。二氧化碳浓度更高时,人舍窒息死亡。 在密闭环境中,由于人自身的活动,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升高,成为威胁人的安全的最主要因素。在长期的生物演变过程中,人已适应现在的大气环境。在人造环境中,力图把空气质量控制到大气那样和谐、清净是科学工作者长期努力的目标。

2.清除二氧化碳的基本方法 2.1.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 二氧化碳,分子式CO2,分子量44,沸点-78.2℃,溶点-56.6℃,气态比重1.976(标准状况),无色,无味,0.lMPa压力下在水中的溶解度0.1688(20℃)、0. 0576(60℃)、0(100℃),溶于水后生成H2CO3,弱酸性,易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从空气中分离出二氯化碳可采用下列三类方法。 2.1.1.直接分离法。 利用二氧化碳的熔点比较高,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易保存的特点,深度冷却空气至一定温度以下可得到干冰。利用二氧化碳分子与其它分子在某些膜中传递速度的差异,可用膜技术把二氧化碳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是一种气体分离过程。 2.1.2.化学吸收法。 利用某种化学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相应的盐。这个过程在通常条件下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前者称为再生型吸收法,后者称为非再生型吸收法。 碱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锂、碱石灰)、碱金属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如超氧化钠、超氧化钾)是非再生型吸收剂。 水、液体胺是再生型吸收剂。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全球生物的影响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全球生物的影响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全球生物的影响| 2010-04-06| 【大中小】【打印】【关闭】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小组在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中很少提及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有利影响。在“大气组成和辐射强迫的变化”(Changes in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and in Radiative Forcing)一章中,AR4提到了如下几点(IPCC,2007-I,p.186): (1)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可以通过刺激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给植物“施肥”,在20世纪,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植被的盖度和植物的叶面积(Cramer et al., 2001)。关于植物叶面积、生物量和潜在光合作用的一项遥感产品指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升高已经得到了证实(Zhou et al.,2001),包括气候变化本身在内的其他因素也可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植被盖度和叶面积的增加将减少地球表面的反照率,这将抵消由于采伐森林带来的反照率的增加。但这个过程的辐射强迫还没有评估,同时对这些效应也缺乏科学的研究。(2)在“在气候系统变化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间的耦合”(Couplings Between Changes in the Climate System and Biogeochemistry)一章中,有单独的一段用来解释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对植物的作用。这一段的结论是:目前还不清楚二氧化碳的施肥效果到底有多强。(3)由第二工作小组完成的《影响、适应和脆弱性》(Impacts, Adaptation andVulnerability)报告中的第5章——“食物、纤维和森林产品”(Food, Fibre and Forest Products)研究了二氧化碳的施肥作用对作物的产量和植物利用矿物质和水的效率的影响,但是这一章低估了或者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益处,相反夸大了由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温度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带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选择题 1.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 2.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3.如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①浓H2SO4,②浓NaOH溶液,③饱和NaCl溶液. A.只有①B.只有②C.①② D.①②③ 4.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X既能与Y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X Y Z ① CO2 Ca(OH)2溶液 H2O ② H2 Cl2 CuO ③ Ba(NO3)2溶液稀硫酸 Na2CO3溶液 ④ Fe2O3 CO 稀硫酸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下列图象有关量的化趋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A. 在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B.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D.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6.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说法正确的是() 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②石墨可作电极;③氧气可用作燃料;④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 ⑤KNO3属于复合肥料;⑥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⑥ 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 B.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人呼吸 C.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把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1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 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 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 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 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 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A.①②③B.②⑤⑥C.④⑤⑥D.③④⑤ 11.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2016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含解析)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客观地说是两方面的,也可以说,二氧化碳真的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的方面是:它能促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等等. 不利的方面是: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它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再就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森林遭到破坏等)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也就是说,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就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为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现在这一群体的成员越来越多(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氟利昂等),使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还有,海平面升高也是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近100年,海平面上升14厘米,到21世纪中叶,海平面将会上升25-14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亚马逊雨林将会消失,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全部融化,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所有这些变化对野生动物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 是,也有人认为大气中的水蒸气、云量、颗粒物有可能抵消温室效应.总的说来,对温室效应及其长期影响还需要人们进一步研究.切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共同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例如,人类应该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相关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等,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二氧化碳的作用、性质”、“光合作用”、“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的燃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经常考查二氧化碳的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尤其是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以及相关信息等,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下列气体中,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是() A.二氧化碳 B.甲烷 C.一氧化碳 D.臭氧 2.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 CO B. SO2 C. CO2 D. O3 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不要提高海平面”.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内容的是() A.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B.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二氧化碳的影响及综合利用

二氧化碳的影响及综合利用 引言:近十多年来,在涉及地球环境保护的诸多问题中,最令人关注的当属大气环境逐渐变暖,即所谓的温室效应。近年来所发生的许多危害,都或多或少被打上了温室效应的烙印,如:严酷的天气类型,变化的生态系统,物种灭绝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饮用水的减少,海平面上升造成的陆地减少和平均气温上升等。尽管产生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量研究表明,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与温室气体(CHG)的大量排放有直接关系。 当前所谓的温室气体主要有6种,除二氧化碳外,还包括甲烷,氧化氮,氢氟烃,全氟碳和六氟化硫。这些气体能大量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热量,从而使地表温度升高而产生温室效应。而现在摆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更应该去思考如何利用这部分温室气体进行工业生产,来为世界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概述: 碳循环是碳通过大气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和水圈的变化和传递的总过程。 碳在生物圈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有机碳;碳在水圈中的存在形式为溶解的有机碳,溶解的无机碳,沉淀的有机碳,沉淀的无机碳和有机碳;碳在岩石圈中的存在形式为有机碳(包括化石燃料)和碳酸盐;碳在土壤圈的存在形式为有机碳;碳在大气圈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

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00370%。而近年来,人类每年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为280*10^8t,是植被和土壤呼吸及海表交换排入大气的CO2平均自然流通量(总量约为5500*10^8t)的5%。大气中CO2总量的变化由排放和吸收量之间的净平均差额决定,而不是各流量本身。有数据表明:在过去的42万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过去的250年增长了31%,其中最近几十年更是以指数形式在增长。而化石燃料的使用对CO2排放的贡献占人类活动总排量的70%~90%。 Rising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s in air in the past decades 二、温室效应: 目前,公认的二氧化碳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几大影响主要包括:一是极端气象和气候现象频繁发生;二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三是对动植物种群数目和分布产生影响;四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越来越严重的缺水问题;五是全球全球变暖带来的种种后果将使人类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1.温室效应的起因

二氧化碳与气候

二氧化碳与气候 Comments>>小红猪小分队发表于 2010-04-08 00:23 | Tags 标签:1956,译文 原文合作译者:Ent和绵羊c 校对:田不野给Ent5朵花,绵羊c4朵前言:请注意,请一定注意!这是一次“挖坟”行动,这是一个“出土文物”。本文并不是发表于哥本哈根后的2010年,而是1956年,在绝大部分在阅读本文的读者出生之前。这一年,毛主席说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年,老舍写了《茶馆》;这一年,艾森豪威尔同学又当了美国总统;这一年,日本爆发水俣病……,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都成了过去。如果要评选一个话题能让人从1956年谈论到2010,那非得 是“二氧化碳和气候”莫属。而且,更让人惊奇的是,五十年前科学界的声音,在今天听起来依然那么靠谱(虽然其中有些数据和理论需要更新了,但是我们没有修改,请批判阅读);五十年前科学界的声音,在今天,依然没有被众多民众所耳熟能详,这到底应该说是庆幸,还是悲哀? 1956年的问题,请不要再延续到2056年。 一篇1956年发表于《美国科学家》(American Scientist)的文章探讨了气候变化的问题;近期的两个评注指出这篇文章与目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很热衷于解释气候变化的问题。自有地质记录以来,至少十分之九的时间里地球的平均温度都高于它现在的温度。在这些温暖期之间则是长达几百万年的大冰期,大冰期之间大约间隔两千五百万年。但目前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近六十年间的气候变暖。

关于气候变化的理论数不胜数。那么有没有可以解释大部分已知气候状况的理论呢?目前最广为接受的解释包括地球接收到太阳能的变化,大气中火山灰含量的变化,以及大陆平均海拔的变化。尽管这些因素可能在特定时期特定地点影响地球的气候,但是没有一个可以较全面地解释全球性气候变化状况。 二氧化碳造成气候变化的理论是50年前最被认可的理论,但是近年来它的拥护者减少了。尽管如此,最近的研究仍表明通常被提出以反对这个观点的理论都是不成立的。所以也是时候重新考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问题,以及它是不是可以为众多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中的温度相对较低,所以由地球向太空辐射的波段实际上集中在红外段。所以知道大气中的哪些成分主要吸收红外波就十分重要。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分别是氧气、氮气和氩气,但是这三种气体几乎不吸收红外辐射。如果我们的大气中只有这三种气体的话,地球的气候将会比现在冷的多,地球表面的热辐射会毫无阻拦的冲向太空,导致地球表面降温更快。 幸运的是,另外三种气体也相对少量的存在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和臭氧。不像那些在空气中含量丰富的气体,这三种少量气体却是吸收红外波的主力军。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约为0.03%(体积比例),并且通过精确测量可知它的分布相当均匀。水蒸气和臭氧在大气中的比例也很低,但是确切数值会随时间地点而变化。 二氧化碳、水蒸气及臭氧的红外吸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气候。它们的作用经常被拿来与温室对比。太阳光穿过透明玻璃将热能带进温室,但植物与其他物体发出的红外形式的热能大部分都被玻璃阻隔。热能被有效的存留在温室内,温度也自然比外面高得多。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编者按:人类能够惬意地活在世界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会使用火。火让人类开始吃熟食、方便地取暖、也可以用于在危机四伏的早期丛林中抵御袭击。可以说,人类能够成为地球上的顶级动物与火密不可分。火是人类把能量从木材中转化的一种方式。而能量转化如今也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做的事情。能源提供能量,消耗能源也必然会对人类产生影响,比如:环境。 一、能源: 既然说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就不能不知道何为能源。 1. 能源的定义:《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由此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2. 能源的分类:能源主要分为两类——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 (2)二次能源,如:沼气、汽油、柴油、焦炭、煤气、蒸汽、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 3. 能源的开发状况:主要有常规能源比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新能源比 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早期、风能。 根据人类的发展,我主要选出四个阶段的主要能源:干木材、煤、石油、天然气(气态石油 气)探究它们的规律。对于这四种燃料,不同之处就是使用时的热值。根据公式 m c Q= 容易得知能源效率与热值成正比。它们的热值分别是 4-1 =1.2510 C J kg ? 干木柴 ,对 于煤 4-1 =2.9310 C J kg ? 煤,对于石油 4-1 =4.52210 C J kg ? 石油 ,对于气态液化 石油气有 4-1 =5.02310 C J kg ? 气态液化石油气。我们不难发现,开发年代越短的能源 热值越大。再看现在的核能,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2 E m c =,其中蕴含的能量更是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