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课时)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课时)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课时)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课时)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生态平衡、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记住实验室制取CO2的常用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验满方

法和注意事项。

3、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4、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一种气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其基础上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应当从已有知识出发,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对比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而形成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实验

[导入]出示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由两个问题引出本节课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哪几种?

2、说出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老师】提问:认真观察126页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想一想,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提示:①在同一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怎样变化的?是不是每一年度都在重复这样的变化规律呢?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②在不同的年度,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呈现了什么样的趋势?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组织语言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

【老师】提问:观察127页二氧化碳的循环图,找出导致CO2在不同年度含量变化的可能原因。并组织学生讨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对自然界环境产生的影响

【学生】自学127页最后自然段至128页,归纳科学家们对此的不同看法及自己的看法。) 【交流共享】课前询问自己的祖辈或父辈,他们小时候的气温和现在相比是高还是低?这种气温变化在他们看来是好事还是坏事?和同学交流一下

【挑战自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哪些来源?大自然通过哪些途径消耗CO2?你知道的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途径有哪些?

【老师】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二氧化碳的显著增加可能导致温室效应,但它本身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通过展示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幻灯片,激发起学生对于研究二氧化碳的兴趣。

在实验室中要研究二氧化碳首先就要制得二氧化碳,怎样制取二氧化碳呢?带着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

[板书] 二氧化碳的制取

[提问]我们要制取气体,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提问]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探究]是不是只有这些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呢?一次一位同学在做实验时不小心把盐酸滴到地面上,发现地面上的白色大理石与盐酸接触后,表面出现气泡,说明生成了(气体)。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什么气体呢?(CO2)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注意:请同学们首先思考检验生成物的方法,方法确定之后再进行操作。操作时,用小试管作反应容器, 取6~7粒大理石即可。

[学生操作]进行试验,汇报结果。(讨论检验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引出向上排空气可以收集到CO2, 向下排空气收集不到CO2)

[讲解]通过试验同学们证明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物质?(二氧化碳)。

(让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与碳酸:

CaCO3+2HCl =CaCl2+H2CO3

而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

所以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最终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CaCO3+2HCl=CaCl2+ H2O+CO2↑

[提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择那种药品呢?(实验室中选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它的优点是什么?(条件简单,速率快,产生的气体比较纯净)

【小结】本节课跟大家讨论了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使用的最佳药品,下节课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关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讲解]通过上节课的讨论,我们确定在实验室中选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板书](一)实验药品:

大理石稀盐酸

[板书](二)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 H2O+CO2↑

[设问]通过试验同学们认识到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当怎样收集?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能否用排水法收集?

[设问]同学们的装置实际就是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是不是只有这一种呢?

[实验探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尽情的发挥你的创造力、想象力,充分利用提供的仪器,组装几套更好的实验装置。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相互比较、质疑,得出最终的发生装置。

[结论]装置一的特点是仪器简单,适合制取较少的气体;装置二的特点是仪器的容量大,可以从长颈漏斗方便的加酸,适合制取较多量的气体,在使用时应注意长颈漏斗的管口应伸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溢出。如果学生使用了注射器,他的原理与长颈漏斗一致可以避免气体逸出但是使用不便,每次加酸的量少。

[板书](三)实验装置

[讨论]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选择了药品,又设计并组装了实验装置。下面我们可以准备进行实验了。实验操作应该什么顺序进行呢?

1.首先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先在锥形瓶中放入数颗大理石,再从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如果学生在这一步的顺序上有问题,进行讨论)

3.(怎样证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将燃着的火柴伸到集气瓶口,火柴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已充满集气瓶。

4.(收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当怎样放置?)

应当正放在桌面上,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3.4两步学生没有说出,在后面讨论问题的时候一并讨论)

[实验]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正操作中的问题。

[讨论]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你打算怎样解决?(通过讨论,强调操作和装置中应注意的问题:长颈漏斗的管口在液面以下,验满、放置等)[讨论]今天同学们从药品、原理和收集方法等方面研究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同学们又成功的设计并组装出了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请同学们比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学生总结]

[讲解]大家现在对于二氧化碳,都知道它的什么的性质了?

[学生]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干冰,能升华。化学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在生物上学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提问】除了这些,大家想想碳酸饮料或碳酸水是怎么制得的?对,将二氧化碳通入水得到的。请大家思考一下,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这些性质?

【学生思考并讨论】【多识一点】了解溶洞的形成

[收获与感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并谈谈实验探究的收获。

[作业]131页挑战自我,并请同学们试着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例如:汽水瓶、易拉罐、玻璃杯等)制做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

随堂练习

1、在大气中,因CO2的含量不断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由于动植物呼吸作用增加

B、由实验室逸出的二氧化碳增加

C、由于森林绿化面积迅速递减,使得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

D、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2、实验室制备CO2,可选择的试剂组是( )

A、石灰石和稀盐酸

B、木炭燃烧

C、大理石和稀硫酸

D、碳酸钠和浓盐酸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按要求装好仪器,③向长颈漏斗注入酸液,④向广口瓶中放入大理石小块,⑤收集气体.下列正确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D.②③④①⑤

4、实验室用来制取CO2的常用药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气体发生装置:a.大试管b.启普发生器c.烧瓶d.广口瓶固体药品有:e.碳酸钠f.碳酸氢铵g.大理石h.碳酸钾液体药品有:i.稀盐酸j.稀硝酸k.稀硫酸l.稀碳酸从以上选出适于实验室中制取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A.a、e、i B.b、g、i C.b、h、j D.a、e、l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制取 内江市第五初级中学校廖彬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对环境的影响。 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 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药品的选择及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教学过程: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 1、产生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消耗途径:光合作用,海水中的溶解。 3、长时间的连续观测表明:同一年度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冬季高于夏季,而且这种变化规律每年都在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生活取暖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缘故。 4、节能减排: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5、低碳生活: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低碳的排放量。 二、二氧化碳的制法 回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媒体展示) 1.试剂: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2.原理: CaCO 3 + 2HCl====CaCl 2 + H 2 O + CO 2 ↑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提问】可不可以用浓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可不可以用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可不可以用碳酸钠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会使得到的二氧化碳不纯,所以不用浓盐酸。由于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使反应停止,所以不能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

幼儿园美术大班4月份主题活动:大自然的语言

幼儿园美术新课程标准教材美术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 /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大班4月份主题活动:大自然的语言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美术有利于发展记忆和想象力,想象力得到扩展和深化,可以使学生的消极心理负担得到卸除,获得心理平衡保障心理健康,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美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主题名称:大自然的语言 主题目标: 1、了解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关系,结合已有经验讨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2、感受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对自然现象的形成产生兴趣。 3、用合适的动作表现自然现象中的情景,并体验身体运动的乐趣。 4、通过记录观察,尝试了解简单的气象规律。 主题内容: 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露,日出日落,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幼儿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会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本主题以“小水滴旅行记”为开端,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现象,让他们与可爱顽皮的小水滴结伴,与祥和温暖的太阳交谈,与神秘莫测的雾捉迷藏,与变化多端的云

彩舞蹈,与来去无踪的风儿赛跑,赋予直观的自然现象以生命。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体验和想象空间的同时,为其创设更为广阔的自由表现和表达空间,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从而让孩子了解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关系。 在三周的活动中,我们带着幼儿一起去感触大自然的神奇,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智慧的种子。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

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 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大自然就好像是一部书,也 有自己独特的文字,要想认识和了解自然,首先要学习和掌握这些文字请 同学们交流自己仿写的有大自然知识的小文章,看谁的文章仿写的像原文。 一明确目标 1.继续分析课文,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分析重点句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语言。 4.学会注意观察和虚心好问的学习精神。 二整体感知读第 13~25 自然段,作者又从鸟、石子方面所含道理, 进一步解释有关大自然的文字的知识,大量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 把本来抽象的物候现象,说得具体、形象、生动,读者易于理解。 作者用大雁南飞,表示冬天即将来临,从建筑工地上的普通的灰色石 头,分析出其真实面目——石灰石,进而考查出,很古的时候,这个现在 是城市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从在森林里偶然遇到的花岗石块,分 析出它本来的名字——漂砾,并揭示出很久以前的事——当时这根本没有 森林,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出来的。 最后,作者向读者提出了要学会大自然的文字,就应当注意观察,多 向有学问的人请教的倡仪。

这样,你才能轻松地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三重点、 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目标 1. 复习提问 1 《大自然的文字》 作者是谁?并介绍他。 作者是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他的代表作有《十万个为 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2 作者所说的大自然的文字其实是什么?其实就是大自然的各种现象。 3 前面第 1~12 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哪些说明方法?逻辑 顺序,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是由于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 比。 2.一人一段,朗读课文第 13~25 段。 3.这次作者讲述大自然文字中的哪个字母 ?它能告诉我们什么?你还 能说出一些关于鸟类的物候现象吗?请举出例子来。 鸟, 它能告诉我天气的阴晴, 春夏秋冬季节的更换; 麻雀囤食要落雪; 布谷鸟出来,农民开始种庄稼。 4.白嘴鸦飞来说,春天已经来大门口了。 而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热天已经过去了。 一句中白嘴鸦飞来说飞走的鹤不用日历就可以告诉人们应如何理解 ? 细细品味。 用了拟人的手法,春来夏去,这季节的更替本来是日历中用文字标明 的,但在大自然中,白嘴鸦、鹤就是文字,它们的行踪就已经表示了季节 的更替,起到了和日历同样的作用。

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

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 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设计意图:《纲要》指出选材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进入大班以来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明显提高了,他们会好奇的问这问那老师,为什么天上的云朵有时像匹马呢?老师,这儿有很多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面对孩子们的种种问题有时我们也应接不暇,而诗歌《大自然的语言》能充分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旨在运用这首诗歌的科学知识趣味性,提高大班孩子观察大自然的兴趣的同时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进而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结构与优美,会用自然地语言进行朗诵。 理解诗歌内容,并尝试进行简单的仿编。 培养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体验人和自然的关系。 《纲要》在语言领域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再结合最近学习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尝试把语言教育活动以认知情感和态度技能和能力三个维进行了分解和细化,制定了以上目标旨在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想象力的同时,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自然,感受人与自然地关系。

活动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感受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能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简单仿编。 (依据:在本次活动设计中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的特点,把感受人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大自然是非常奇妙的,我班孩子平时喜欢观察周围环境常常问这问那,而诗歌里有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现象,让他们感受了人与自然地关系,激发他们在今后生活中探索自然的兴趣。 难点就是仿编,孩子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在活动中积极体现出来。 )活动准备:对大自然的现象有一定认识和初步经验。 制作,配乐诗歌《大自然的语言》(依据:在本次语言活动中孩子们在学习中科学知识的同时,需要尝试简单仿编,因此孩子前期知识积累相当重要,正巧我班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都有话要说。 而的准备能使孩子们在学习诗歌中更感兴趣,还能紧紧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教育目标。 )活动过程:(一)欣赏配乐诗歌《大自然的语言》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诗歌欣赏)教师提问:诗歌的题目叫什么?你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鼓励幼儿说长一点的句子)。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的小耳朵真灵,说的真好,告诉你们哦!不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都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大自然的 文字及他们的作用。 4、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咱们一起初读了前苏联著名的自然科学家伊林的作品——(指黑板, 齐读课题)《大自然的文字》。 2、咱们就继续来认识大自然中的文字。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速读课文,想一想:课题中的“文字”在文中指什么? 2、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北极星、砧状云、石灰石、花岗石)板书后述:大自然好像一本书,大自然的文字指的就是书中的“北极星、砧状云、石灰石、花岗石”。课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比作一本书,把大自然中的北极星、砧状云、石灰石、花岗石比作文字。 三、指导学习第一种文字——北极星 师:这些“文字”,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拿起书,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看星座可以辨别方向。 师:你从哪个句子读出来的? 生: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师{示句子}谁再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师:你从这个句子又读出了什么 生:即使没有任何工具,在有北极星的地方也不会迷失方向。 师:看来星星还可以帮助人们辨别方向(板书:辨别方向),找到回家的路,功劳可真不小。 四、指导学习第二种文字——砧状云 师:可是天空这本书的文字还远远不止这些,再读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生:在夏季,有时会出现左右伸出两个尖头的云山,这座云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每当这时,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否则会毁掉飞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课文中知道的。 师:那你来给大家读读。[生读]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的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知识梳理

第四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消耗: (1)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动植物尸体腐烂。 (2)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2.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1)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其它还有甲烷等 (2)温室效应的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极地等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如何防止温室效应: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更多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一般不用硫酸) 2.原理:CaCO3+2HCl CaCl2+CO2↑+H2O 3.实验装置: (1)发生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的装置(固+液) (2)收集方法: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又由于CO2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4.验满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的火焰熄灭,则证明已集满CO2。 5.检验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CO2。 6.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 7.有关药品选择 (1)不用碳酸氢钠的原因是反应太快,不利于实验控制和气体收集; (2)不用稀硫酸与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原因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形成沉淀,覆盖在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但是,可以用稀硫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粉末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3)不用浓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HCl气体而不纯。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CO2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作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云雾效果,和用做制冷剂。 2.化学性质: (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无毒。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 + H2O =H2CO3 H2CO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2CO3= CO2 + H2O 因此,把CO2通入到滴有紫色的石蕊试液的水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加热,会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溶液又由红色变为紫色。 注意: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实验中,是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了红色。 (3)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和水: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是这部分知识,是除了空气、氧气和水之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又一种化学物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选取生活中一些学生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及其变化,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并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习惯。 本课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本课的难点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最后通过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发现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了解化学学习方法的科学性。 (3)情感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对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二氧化碳对人类社会既有贡献又有危害的两面性,树立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原理的探究 (2)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2、教学手段:实验活动与探究、问题与讨论、多媒体投影交流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制取二氧化碳简易装置,烧杯、紫色石蕊试液、酒精灯、空矿泉水瓶、纸杯、蜡烛、阶梯、平衡木等

《24、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

《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芜湖市二坝龙泉小学莫珍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举了那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文字对人类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自主寻找大自然的文字,并能仿写。 3、拓展阅读,交流发现,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设计】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1、复习。 1)课文分别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2)人们从那些文字中得到什么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师:古代的水手、飞行员、地质学家都能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引导学生体会遇到大自然的事物要注意观察,学会去探究。 3、师:除了观察和探究还要怎样做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学习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明确:到书中去找、请教有学问的人 4、通过讨论明白有学问的人指的到底是哪些人。 有书本知识的人、有经验的人 5、引导学生举例。 如文中的水手、飞行员,有经验的老农、渔夫,地质学家、考古学家…… 二、精读“文字” 1、师:现在,我们就去请教有学问的人——古代的水手、飞行员如何从大自然的文字去辨别方向、预测天气的。让我们一起走近大自然的文字,去读一读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 2、交流。 (1)认识“天上的文字”——星星 a大自然就是一本无字的天书。天上的每一颗星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我们先来读读天上的文字。 1.星星写成的天书很厚很厚。翻开天书的一页,指名读第2节。 2.这一节介绍了哪种大自然的文字? 3.认识它有什么作用? 评:罗盘是古代人们辨别方向的器物,有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即使没有罗盘,也不会迷失方向呢!由此可见,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生答)辨别方向。(板书) b师:课文告诉我们,水手是怎样认识星星的?你感受到了什么?1谈体会: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

教师文案精选说课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大自然的话

教师文案精选说课《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大自然的话》 一、说教材: 我选择的说课的科目是语言,课题内容是诗歌《大自然的话》,教材选自江苏幼儿园综合活动教师指导用书。这首诗歌科 学知识趣味性很强,可以借机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进而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 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提到的大自然的景象 有所了解,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我在课前利用了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大自然有 规律的变化,让幼儿了解四季的变化特征,动植物的变化,让幼 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教育、能力培养、 知识三个方面认真制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具体是: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 活动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幼儿感知诗歌结构特点,而重点则 是理解诗歌内容,感知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二、说教法: 第二部分:播放配乐诗歌录音。让孩子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在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后提问:大自然会说话吗?诗歌说了 些什么?接着教师配上大自然景象挂图进行诗歌朗诵,让幼儿进 一步了解诗歌内容。 第三部分通过诗歌图谱分段欣赏画面帮助孩子理解诗歌。教 学过程中我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大自然中谁在 说话?说了什么话”“为什么说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为什么说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树桩上一道道圈圈说 明什么?”教师在这段欣赏的过程中根据诗歌的内容,孩子学习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练习题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练习题 1、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无二氧化碳 B.无阳光 C.无有机物 D.水温太低 2.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有很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与此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水 B.温度 C.阳光 D.土壤 3.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4.有一种鸟类的生活习惯是白天休息,夜晚觅食,到秋天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影响这两种习性的环境因素依次是() A.阳光、温度 B.温度、阳光 C.温度、水分 D.水分、温度 5.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A.朵朵葵花向太阳 B.树林能保持水土 C.候鸟迁徙 D.骆驼能生活在荒漠中 6.下列成语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7.“烟台苹果”享誉全国,但出产它的烟台却不出产柑橘。造成此现象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土壤 8.地衣(一种植物)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又能使岩石不断风化,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B.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直接联系 C.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无关 D.生物的生存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9.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对环境影响的实例() A.植物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B.蚯蚓的活动改良了土壤 C.浮萍的大量繁殖造成了水中鱼类的死亡 D.枫树在秋天落叶 10.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根深叶茂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大雁南飞 D.秋风扫落叶 11、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A.有光、无光 B.有光、无水 C.干燥、湿润 D.有空气、无空气 12、你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于光照的不同而引起的? A.实验中保证充足的光照B给以不同的光照和湿度 C.实验中只设定光照这一个变量 D.除了光照不同外,还要给以不同的营养 13.在做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后,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地方?。 (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 (3)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是不是越多越好?为什么? (4)假设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需要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应该怎么做?()(填序号) A.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实验 D.不再做此实验,直接得出结论 (5)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外都保持相同,形成了两种环境的对照。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 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理清层次。 3、学习生字新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平时我们喜欢到大自然去游玩吗,为什么喜欢,我的原因是: 大自然丰富多彩,他充满着生命的神奇与魅力 大自然奥妙无穷,她满载着人类的历史与未来 大自然用她那宽广的胸怀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类 大自然用她那美丽的容颜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有关大自然的文章, 它将指点我们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 它将引领我们去领略大自然的风采

这篇文章就是—— (生:《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大自然的文字。 2、知道作者是谁吗,是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 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课件介绍伊林。 3、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大自然的文字是什么样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大家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速读课文,初步找到自己的答案。明确大自然的文字指的是什么。 (星、云、石等物帮助人们辨别方向、了解历史等,它可以使我们了解信息,增长知识。) 2.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勾出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这些词语在课文中表达的意思。 三、学习生字新词。小熊、耸立、预兆、铁砧、砧状云、罗盘、星座 1、读这些词语,你提醒大家那一个字注意读好,(兆、砧) 2、你给同学们介绍那个新词的意思,(学生解析词义) 预兆:于是将要发生某种事情或情况。 铁砧:锤或砸东西时点在地下的器具称为“砧”,砸钢铁材料时用由于铁制成的就是铁砧。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略。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4-2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学案4—2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二氧化碳的性质 2.CO2的物理性质 ①常温下C02是色味的体,(固体CO2称为,易升华)。 ②密度比空气,(可以像倒液体一样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 ③溶于水。 3.CO2的化学性质 (1)CO 2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 实验:向装有两支阶梯状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入CO2气 体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①, ②。 (2)C02供给呼吸,空气中C02含量过高会使人。 (3)C02能与水反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色的石蕊试液中,液体变成色,加热液体,变 成色。 结论:H2CO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是一种弱酸,稳定,易。 化学方程式为 . (4)CO2可以和石灰水反应生成和 , 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将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 说明:CaC03是一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因此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后,会 变,这个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5)光合作用 4.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C02常用来灭火,这是因为CO2。 ②干冰可用作致冷剂,也能用于人工降雨,这是因为。 ③C02在温室中可作气体肥料,帮助植物进行。 ④C O2可用作化工原料。 三、看看谁作的快、作的好 5.下列气体中,通常不用排水法收集,而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A. H2 B. O2 C. CO2 D.上述都不是 6.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已收集满集气瓶的正确方法是下列的()

A.滴入澄清的石灰水 B.把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内 C.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D.把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 7.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火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火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8.地球大气中因二氧化碳等物质含量的增加而引起“温室效应”,下列各项能直接缓解“温室效应”的是 ( ) A.加大石油开采量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填海造地 D.大量植树,退耕还林 9.“西气东输”就是将我国西部的天然气用管道输送到中、东部地区,这是我国政府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经济建设战略的——项重要工程-下列关于天然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B.城市中的天然气输气管道倘若发生泄漏将很危险 C.天然气可用作化工原料和燃料 D.天然气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10.下列气体等体积混合后,在点燃的条件下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沼气和空气 B.液化石油气和空气 C.天然气和氧气 D.二氧化碳和氧气 11.冬天在较密闭的房间里用煤炉取暖时,若烟囱排气不良,就很可能会发生煤气毒事件,危及人的生命安全。一旦发生事故,下列措施中,可以采取的是() A.首先用水泼灭火炉,然后迅速就地抢救伤员 B.首先在室内洒下大量木炭,然后迅速就地抢救伤员 C.首先在室内泼洒大量石灰水,然后迅速转移、救护伤员 D.首先开窗通风,然后迅速转移、救护伤员 12.当通入二氧化碳时,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这是因为() A.通常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二氧化碳分子可以直接与石蕊分子反应生成一种红色物质 D.二氧化碳具有浅红色 13.下列关于CO2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 C.二氧化碳能与水作用,该反应生成的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D.二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4.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 ( ) A.二氧化碳能与燃烧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可变成干冰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课时)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及含量变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认识保护生态平衡、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记住实验室制取CO2的常用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验满方 法和注意事项。 3、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4、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研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一种气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其基础上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法,应当从已有知识出发,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对比两者的不同之处,进而形成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实验 [导入]出示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由两个问题引出本节课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哪几种? 2、说出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老师】提问:认真观察126页图中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想一想,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提示:①在同一年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怎样变化的?是不是每一年度都在重复这样的变化规律呢?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②在不同的年度,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呈现了什么样的趋势?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并组织语言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 【老师】提问:观察127页二氧化碳的循环图,找出导致CO2在不同年度含量变化的可能原因。并组织学生讨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对自然界环境产生的影响 【学生】自学127页最后自然段至128页,归纳科学家们对此的不同看法及自己的看法。) 【交流共享】课前询问自己的祖辈或父辈,他们小时候的气温和现在相比是高还是低?这种气温变化在他们看来是好事还是坏事?和同学交流一下 【挑战自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哪些来源?大自然通过哪些途径消耗CO2?你知道的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途径有哪些? 【老师】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二氧化碳的显著增加可能导致温室效应,但它本身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通过展示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幻灯片,激发起学生对于研究二氧化碳的兴趣。 在实验室中要研究二氧化碳首先就要制得二氧化碳,怎样制取二氧化碳呢?带着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 [板书] 二氧化碳的制取 [提问]我们要制取气体,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提问]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探究]是不是只有这些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呢?一次一位同学在做实验时不小心把盐酸滴到地面上,发现地面上的白色大理石与盐酸接触后,表面出现气泡,说明生成了(气体)。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什么气体呢?(CO2)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注意:请同学们首先思考检验生成物的方法,方法确定之后再进行操作。操作时,用小试管作反应容器, 取6~7粒大理石即可。

大自然的语言幼儿园语言优质课教学计划

大自然的语言幼儿园语言优质课教学计划大自然的语言幼儿园语言优质课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结累了一些经验。 2、配乐磁带。 3、大自然景象教学挂图、诗歌图谱各一幅。 4、拍摄的大自然景象图一套。 5、数码相机、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游戏“指五官”,引起幼儿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玩“指五官”的游戏,听我的口令,看谁指得又快又对! 小结:小朋友的反应很快,说明刚才老师的语言大家都能听懂。老师说的话你们是靠耳朵才能听懂的。不要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你们能听懂吗靠什么发现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教学挂图,感受大自然,了解诗歌。 师:这儿有一幅画,画上有什么(花、草、树木、白云、太阳、荷花、小河┉)这就是大自然。大自然会说话吗我们一起来听诗歌《大自然的话》里说了些什么 2、欣赏诗歌。 a、幼儿听配乐诗歌录音。提问:大自然会说话吗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过渡语:你们听懂大自然的话了吗?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b、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 C、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①诗歌里说了大自然中谁在说话怎么说话的(逐一揭开相关的诗歌形象图谱(白云、蚂蚁和树桩…)为什么说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为什么说蚂蚁往高处搬家,明天准是晴天树桩上的一道道圈圈说明什么怎么知道的这都是人类多年观察出来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人的话要用耳朵听,而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象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 d、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地学习朗诵诗歌一遍。 过渡语: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五 彩缤纷,妙不可言,我们一起来轻轻学念这首诗歌。

大自然的文字

大自然的文字 24、大自然的文字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什么。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情感和兴趣。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情感和兴趣。 投影、视频 各学习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起来,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 第一课时 一、由“文字”引出课题。 二、自学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板书“文字”。 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 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 揭示课题。 要求: 1、读通、读顺课文。 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星座罗盘…… 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

置预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朗读课文2-6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 齐读 交流 交流 自读,正音 交流词义 交流 指名读,正音 交流 讨论 默读,勾画 交流 尝试概括 交流 五、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六、课后实践活动。

2020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选择题 1.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如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二氧化碳支持燃烧 2.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3.如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①浓H2SO4,②浓NaOH溶液,③饱和NaCl溶液. A.只有①B.只有②C.①② D.①②③ 4.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X既能与Y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X Y Z ① CO2 Ca(OH)2溶液 H2O ② H2 Cl2 CuO ③ Ba(NO3)2溶液稀硫酸 Na2CO3溶液 ④ Fe2O3 CO 稀硫酸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下列图象有关量的化趋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A. 在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B.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D.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6.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7.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说法正确的是() 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②石墨可作电极;③氧气可用作燃料;④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 ⑤KNO3属于复合肥料;⑥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⑥ 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 B.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人呼吸 C.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把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10.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性质相同. ②二氧化碳能使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变红. ③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成反比. ④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进行灯火实验. ⑤一氧化碳、木炭、氢气都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 ⑥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 A.①②③B.②⑤⑥C.④⑤⑥D.③④⑤ 11.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大班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话》

[大班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话》] 情况分析: 这首诗歌科学知识趣味性很强,可以借机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进而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大班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话》。 目标: 1、 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等艺术特点。 2、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 有欣赏、了解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体验人和大自然的亲情。 准备: 1、 幼儿有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2、 诗歌配乐《tears》 3、 大自然景象图、诗歌图谱各一幅。 过程: (一) 开始部分 游戏“指五官”,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指五官”的游戏,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官”指的是什么吗?(幼儿回答,教师总结,眼、眉、耳、鼻、嘴) 师:听我的口令,看谁指得又快又对! 小结:小朋友们的反应很快,说 明刚才老师的话大家都能听懂。老师说的话你们是靠(耳朵)才能听懂的。不要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你们能听懂吗?靠什么发现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二) 基本部分 1、 出示教学挂图,感受大自然,了解诗歌。 师:这儿有一幅画,画上有什么?(花、草、树木、白云、太阳、荷花、小河┉)这就是大自然。大自然会说话吗?我们一起来听诗歌《大自然的话》里说了些什么? 2、欣赏诗歌。 (1)幼儿听配乐诗歌。提问:大自然会说话吗?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幼儿回答) (2)师:你们听懂大自然的话了吗?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教师有表情地朗诵一遍。 ) (3)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①诗歌里说了大自然中谁在说话?怎么说话的?(逐一揭开相关的诗歌形象图谱(白云、蚂蚁和树桩…)诗歌中说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蚂蚁往高处搬家,明天准是晴天;树桩上的一道道圈圈说明什么?(可以举例说明)这都是人类多年观察出来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大自然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人的话要用“耳朵”听,而大自然的语言就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 (4)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地学习朗诵诗歌一遍。 师: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丰富多彩,我们一起来轻轻学念这首诗歌。 (5)引导幼儿听辨三段诗歌结构上的特点。 师:《大自然的话》这首诗歌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段?为什么?好在哪里? 小结:诗歌中先说了看到的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现象(白云高飘、蚂蚁往高处搬家、树桩上有一道道圈圈)紧接着写人们看到这种现象后想到了什么?(晴天、雨伞、一圈就是一年)最后告诉我们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大班语言教案《大自然的话》》。诗歌的结构这样安排能让我们小朋友一听就能明白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人类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好的回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016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真题集训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含解析)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的认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客观地说是两方面的,也可以说,二氧化碳真的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的方面是:它能促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和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等等. 不利的方面是: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它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再就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森林遭到破坏等)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也就是说,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就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为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现在这一群体的成员越来越多(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氟利昂等),使温度升高,近100年,全球气温升高0.6℃,照这样下去,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气温将升高1.5-4.5℃.还有,海平面升高也是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近100年,海平面上升14厘米,到21世纪中叶,海平面将会上升25-14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亚马逊雨林将会消失,两极海洋的冰块也将全部融化,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所有这些变化对野生动物而言无异于灭顶之灾. 是,也有人认为大气中的水蒸气、云量、颗粒物有可能抵消温室效应.总的说来,对温室效应及其长期影响还需要人们进一步研究.切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共同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例如,人类应该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等.【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相关问题情景,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知识和信息等,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将其与“二氧化碳的作用、性质”、“光合作用”、“自然界的碳、氧的循环”、“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的燃烧”、“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联系起来考查.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经常考查二氧化碳的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尤其是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以及相关信息等,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下列气体中,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是() A.二氧化碳 B.甲烷 C.一氧化碳 D.臭氧 2.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 CO B. SO2 C. CO2 D. O3 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不要提高海平面”.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内容的是() A.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B.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