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文本)(2018-2025)【模板】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文本)(2018-2025)【模板】

XX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文本)

(2018-2025)

XX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XX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二O一九年六月

XX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文本)

(2018-2025)

院长:

总工程师:

项目经理:

XX工业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二O一九年六月

编制人员组成

目录

第一章总论 (7)

1.1 规化编制依据 (7)

1.2 规划目的 (7)

1.3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7)

1.4 规划时限 (7)

1.5 规划范围 (7)

第二章总体发展框架 (7)

2.1 总体发展定位 (7)

2.2 总体发展思路 (7)

2.3 园区发展目标 (8)

第三章产业发展规划 (8)

3.1 指导思想 (8)

3.2 产业定位 (8)

3.3 产业发展方向 (8)

第四章空间布局及土地利用规划 (9)

4.1 空间布局原则 (9)

4.2 空间布局 (9)

4.3 功能分区 (9)

4.4 土地利用规划 (9)

第五章交通运输规划 (10)

5.1 道路交通规划 (10)

5.2 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11)

5.3 物流仓储规划 (11)

第六章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规划 (11)

6.1 给水工程规划 (11)

6.2 排水工程规划 (11)

6.3 供电工程规划 (12)

6.4 通信工程规划 (12)

6.5 供热工程规划 (13)

6.6 燃气规划 (13)

6.7 维修规划 (13)

第七章环境保护规划 (14)

7.1 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14)

7.2 环境卫生规划 (14)

7.3 明长城保护规划 (15)

第八章生态保护及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15)

8.1 生态保护规划 (15)

8.2 绿地系统规划 (16)

8.3 景观系统规划 (16)

第九章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 (17)

9.1 安全规划 (17)

9.2 人防规划 (18)

9.3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及设施规划 (18)

9.4 抗震规划 (19)

9.5 防洪规划 (20)

9.6 其它防灾措施 (20)

9.7 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20)

第十章规划效果分析 (20)

10.1 投资分析 (20)

10.2 投资效益分析 (20)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计划 (21)

11.1 规划项目实施计划 (21)

11.2 土地开发利用计划 (21)

13.3 配套设施建设计划 (21)

第十二章附则 (22)

12.1规划成果与法律效力 (22)

12.2规划成果法律地位 (22)

12.3 规划实施与解释 (22)

12.4 规划时效 (22)

第一章总论

1.1 规化编制依据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各项专业标准、规范以及地方法规与文件进行编制。

1.2 规划目的

本规划编制旨在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及吴忠市对工业园区创新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促进园区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能,调整优化园区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园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建设依据。

1.3 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3.1 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调整优化园区产业定位为重点,促进园区转型升级和体制机制创新,把园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为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1.3.2 规划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引领

2、坚持优化产业定位

3、坚持产业集聚集约

4、坚持改革创新发展

5、坚持绿色健康发展1.4 规划时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8年~2025年。

1.5 规划范围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办【2017】7号)精神和自治区优化整合开发区意见,及《XX县空间规划(2018-2035)》(报批稿),对XXXX工业园区区块及面积进行整合优化。整合优化后保留县城(一期、二期)和高沙窝(功能区、集中区)4个区块,并重新命名为主区、区块一、区块二和区块三,同时对区块间面积作了调整,整合优化后园区面积为1017.9389公顷。

第二章总体发展框架

2.1 总体发展定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自治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充分发挥XX县区位、交通优势,结合当地资源,遵循“规模化、高端化、差异化、上下游一体化、产业园区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建设思路,树立区域统筹发展观,围绕宁东能源化工园区接续区的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力争把园区建设成为自治区重要的油气化工和煤化产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园区,实现园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总体发展思路

1、一体化发展

2、差异化、高端化发展

3、循环化、生态化发展

4、构建智慧园区

2.3 园区发展目标

2.3.1 综合目标

到本规划期末(2025年),园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产业集聚效应及吸引力的日益增强,经济增长平稳并呈现出全面可持续发展态势;园区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循环经济产业形成规模,综合效益显著增加,增长模式明显转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3.3.2 经济目标

到2025年,入园企业全部达产,园区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52.53亿元,年均增速18%以上,主导产业占比达到80%以上,亩均产值达到50万元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53.39亿元;园区新增投资62.92亿元,新增就业人员42500人。

第三章产业发展规划

3.1 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利用XX县及周边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能源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借助XX启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及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机遇,构建与宁东能源化工园区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产业下游延伸配套的综合能源中心,持续提升园区竞争力。3.2 产业定位

根据国家开发区目录修订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办【2017】7号)精神和自治区优化整合开发区意见,本规划对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为以煤化工和油气化工下游产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为主导产业和其他与主导产业关联的鼓励类产业。

3.3 产业发展方向

3.3.1 新规划产业发展方向

1、煤化工下游产业

加大与宁东能源化工园区合作,发展煤化工下游精细化工产业。

2、油气化工下游产业

重点实现原料多元化、上下游一体化、石化产品的高端化。

3、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充分利用XX县特色农业产业化资源,形成畜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小杂粮加工等特色产业。

3.3.2 已建成产业发展方向

1、已建成产业发展方向

对园区已建成的煤化工及石油化工下游产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和建材产业,按照园区新规划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升级,延长下游产品产业链。

对于园区已建成的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工艺和装备水平落后、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能源消耗高等低端产业、达不到国家、地方产业政策要求或行业准入条件的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经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之后,仍然不能满足要求的项目淘汰出园,退出的土地发展该区域内其它相关产业项目。

2、现有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计划

根据上述原则,园区需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企业共45家,涉及的土地面积2313.26亩(154.22hm2)。其中,计划转型或清理腾退企业30家,主要位于区块二,涉及的土地面积1732.16亩(115.48hm2)。

第四章空间布局及土地利用规划

4.1 空间布局原则

1、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原则

2、向重点项目倾斜的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

4、追求最大综合效益原则

5、安全环保优先原则

4.2 空间布局

根据园区已形成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条件,结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宁政办发【2018】48号)确定的产业发展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本着“集约用地、聚集产业、合理布局”要求,按照空间布局原则,规划将XX县工业园区划分为3个功能区,即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区、油气化工下游产业区和煤化工下游产业区。

4.3 功能分区

1、主区:主要布局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2、区块一:主要布局油气化工下游产业;

(注:主区和区块一不再新布局化工项目,重点布局科技含量高、环保无污染的产业);

3、区块二及区块三:围绕宁东能源化工园区接续区的建设,主要布局煤化工下游和油气化工下游产业,实现产业融合。

4.4 土地利用规划

本次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是根据园区目前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的产业发展方向,对园区未利用土地(290.79 hm2)和区块二计划淘汰出园企业置换的土地(115.48 hm2)进行重点规划。

采取上述措施进行调整后,园区可利用建设用地面积为406.27hm2。

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A)

本次规划在主区设置1座企业孵化园,在区块二设置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规划总占地面积4.43 hm2,占园区规划用地的0.44%。

2、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

区块二目前建设有1座加油加气站,占地面积0.93 hm2。

3、绿地与广场用地(G)

区块三建设有防护绿地(G2)22.44 hm2,占园区规划用土地的2.20%。

4、工业用地规划(M)

根据规划产业发展构成及特性,园区规划工业用地分为二类工业用地(M2)及三类工业用地(M3),其中:

二类工业用地(M2)总面积为189.50hm2,占园区规划用地的18.62%,主要位于主区和区块一。

三类工业用地(M3)总面积728.26 h m2,占园区规划用地的71.54%,主要位于区块二和区块三。

5、公用设施用地(U)

园区规划公用设施用地面积11.46 hm2,占园区规划用土地面积的1.13 %。

主要为供排水设施用地、供电设施、供燃气设施、供热设施用地、环卫设施和安全设施用地。

6、物流仓储用地(W)

目前,在区块一已建设有2个危化品物流中心,占地4.02 hm2。本次规划在区块三建设1座综合物流仓储中心,规划用地17.48 hm2,占园区规划用地的1.72%。

7、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规划(S)

园区已建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为39.42 hm2。

第五章交通运输规划

5.1 道路交通规划

5.1.1 道路网络结构

园区的道路网络构架依托园区现有道路的网络骨架,采用方格网+环路的结构形式,分主、次干道及支路三级设置。

5.1.2 道路红线宽度及断面

1、主干道

由于园区主干路已基本建设完成,因此本次规划重点在重要道路相交处,考虑未来交叉口拓宽的可能性,控制交叉口地区的用地建设。同时考虑园区后期扩建的可能性,在主干路人行道两侧各设置15m的防护绿化带,在园区扩建之后,可作为加宽道路用地,同时可兼作预留管廊和高压走廊用地。

2、次干道

次干道为园区内交通主要集散道路,次干道设计车速为30km/h,道路断面形式为“单块板”,红线宽度为24m,机动车道为12m,两侧各设2m宽人行道。人行道两侧各设置4m的防护绿化带,兼作预留管廊和高压走廊用地。

3、支路

规划支路设计车速为20 km/h,主要为园区内企业与干路连接的道路,道路断面形式为“单块板”,红线宽度按18m控制,机动车道宽为6m,两侧各设人行道2m。人行道两侧各设置4m的防护绿化带,兼作预留管廊和高压走廊用地。

5.1.3 道路系统工程

1、技术标准

路面:主、次干道及沥青砼高级路面

支路沥青砂+沥青碎石路面

地震设防烈度:按总体规划的要求,应按8度地震烈度设防。

2、道路平面及纵断面的设计

道路平面走向及中控线控制坐标均以园区已建主干道为基本参照,并按照道路设计单位核定的道路控制坐标为基本的设计依据。

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对于新建道路应在满足道路纵坡和给排水等地下管线设置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路面高程,以减少两侧建设中的土方填方数量和建设成本。

3、路基与路面

根据园区范围内地质勘查报告的结论,规划区域路基必需经过夯实处理,路床土基基本处于干燥-中湿状态。道路结构层按照地质条件,交通量发展趋势以及园区建设发展的需要进行设计。

4、道路交叉口

园区内道路交叉口均按平面交叉路口设置,对于较大的主干道路平交路口,采用设置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方法来保证该平交路口车辆及行人通过的通畅性和安全性。

5、路面雨水排放

由于排水管网建设计划与道路工程同期实施,因此,园区道路路面雨水将

通过设置于路面两侧的雨水口汇集进入园区排水系统排出。

6、路灯工程

园区内设置路灯专用箱式变电站,变压器容量均为100KV A,路灯专用箱变6kV电源引自所在区块变电所。

路灯光源均采用风光互补高压钠灯,灯杆高度分为10m及12m两种,安装间距35m。采用双侧对称布置。灯具的选择应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除照明外,还应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6、交通管理设施与绿化

交通管理设施主要为道路标牌、标线,以及在主要道路平交口的信号交通控制系统。道路绿化主要为道路两侧人行道上的行道树种植,以及主干道三块板道路上分隔带中间的绿化。

5.2 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5.2.1 公共交通

区块二距县城西42km,区块三~区块五距县城西约40km,由于距离县城城区比较远,在区块二和区块三各建设1座公共汽车站点,与周边城镇公交一体化运营。

5.2.2 社会停车场

为满足入园企业生产和生活需要,在区块一、区块二和区块三各规划设置1处社会停车场,每个停车场占地约0.5~1.0hm2。

5.3 物流仓储规划

规划在区块二建设一座仓储物流中心,占地面积20hm2,为区块二和区块三内的企业提供服务。

主区及区块一距XX县城区较近,物流仓储可依托县城内已有设施。

第六章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规划

6.1 给水工程规划

6.1.1 用水量预测

经综合测算,至2025年,园区新增用水总量将达到3.73万m3/d(合1366万m3/a)。其中:新增工业用水3.21万m3/d(合1155.22万m3/a),新增生活供水量6374.63 m3/d)(合229.49万m3/a)。

6.1.2 给水设施规划

1、生活给水系统

生活给水系统主要为园区行政办公区及各生产装置、辅助设施、其它各种服务设施及安全淋浴、洗眼器等提供生活用水。目前园区生活用水设施设计供水能力能够满足园区在规划期内生活用水需要,不需扩建生活净水装置。

2、工业给水系统

园区新增工业用水水源均来自宁东水务公司鸭子荡水库,可满足本规划期内园区新增工业供水及园区未来发展用水需求。

园区生产给水系统(新鲜水)和低压消防给水系统合用,不再设置统一的稳高压水消防管网。稳高压水消防管网按各工厂需要局部设置,自成环状布置。

6.2 排水工程规划

6.2.1 排水体制规划

规划园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集中收集后,统一进入相应的污水处理及回用设施,对园区内废水集中处理、回用。初期雨水经收集排入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回用,后期雨水排入排水沟,最终排入污水处理厂。

为规范企业排污行为,节省园区污水处理装置建设投资,各入园企业均需

自建初级污水处理装置,经初级处理达到进入园区污水处理装置规定的接纳标准后方可进入园区污水处理装置进行统一处理。

6.2.2 排水量预测

经综合估算,至2025年,园区污水总排放量为16175.46 m3/d (其中工业污水排放量为12350.69 m3/d,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824.78 m3/d)。

6.2.3 废水处理及回用规划

主区及区块一新增污水量不大,依托县城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本次规划对位于区块二和区块三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分期扩建,扩建后区块二的污水处理总规模按3500 m3/d进行规划,配套中水回用装置规模按2500m3/d 进行规划。区块三的污水处理总规模按10000 m3/d进行规划,配套中水回用装置规模按7000m3/d进行规划。

此外,园区规划配套建设废水暂存池(同时兼作事故水池)2座,区块二废水暂存池有效容积按3.5万m3设计,区块三废水暂存池有效容积按10万m3设计。

6.3 供电工程规划

6.3.1 用电负荷预测

根据《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1999)和园区产业区规划项目的特点、电指标及综合考虑工业区规划项目用电实际需求,预测至2025年,园区将新增用电负荷约为8.33万kw。

按《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中关于负荷分组的有关规定,园区中绝大部分用电负荷为一、二级负荷,少部分为三级负荷。

6.3.2 供电电源

园区主区内企业用电依托XX110kV变电站,区块一内企业用电依托七里沟110kV变电站,区块二内企业用电依托高沙窝35kV先锋变电站,区块三内企业用电依托高沙窝110kV宝塔变电站。本规划将上述4座变电所规划为园区相应区块的供电电源。

6.3.3 供配电系统

为保证园区项目用电安全、可靠,负荷密集或较大区域、特殊用电需求区域,采用110kV电压供电。对于用电量较大的产业区可由企业自建变电所供电;每个区域设置110kV电源点,以保证向所有用户正常供电。

中压配电网供电,以变电站为单位,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区配电网与供电范围;公网35kV变电站采用单回35kV线路辐射供电方式,以10kV线路提供备用电源;以35kV电压供电的大用户,其供电方式单独考虑,重要的35kV 工业用户变电站,以双回路35kV线路供电。

6.3.4 电网规划

规划在园区形成110kV高压送电、35kV和10kV中压配电、400/220V低压配电组合而成的供配电网络。

6.3.5 道路及广场照明规划

规划区内道路和广场照明统一规划,采用专用箱变,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路灯控制采用光控、时控、手控,并可自行切换。光源可采用金卤灯、高压钠灯、低频无极灯等。

6.4 通信工程规划

6.4.1 需求预测

根据园区通信设施特点及实际要求,并参考单位建设用地指标,对园区的通信设施进行规划,预测至规划期末园区电话需求总量为20000门。

6.4.2 规划与布局

园区的通信系统主要由语音-城市电话及无线移动电话、多种形式数据业务、图像-有线电视、宽带网、多媒体等组成。

6.5 供热工程规划

6.5.1 供热方式规划

本次规划区域采用热电联产方式供热和区域集中供热方式供热相结合的供热方式。

6.5.2 供热量测算

根据热负荷指标及综合考虑工业区规划项目实际需求,预测至2025年园区将新增热负荷305.35Mw。

6.5.3 供热规划

1、管廊建设范围及方式

在规划项目区主要道路旁规划建设管廊,管廊沿道路绿地建设。

2、采暖介质的选择

根据国家能源政策,本园区的采暖介质确定为热水,推荐采用高温水系统的集中供热方案。高温水系统供水温度确定为120℃,回水温度为70℃。

二级网(低温水系统):供、回水温度确定为散热器采暖为85/60℃(地板辐射采暖为50/40℃,混水装置设于单体建筑内)。

3、热力网形式选择

供热管网为闭式双管循环系统,枝状布置,在各支干线上设置必要的分段阀。沿规划路单侧直埋敷设,热力网管道与建筑物或其他管线的最小距离,详见《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 34-2002)。6.5.4 热力站规划

园区规划在区块二和区块三各建设1座集中供热站,供热介质为天然气和煤,根据园区各区块目前的供热现状及热负荷需求,规划区块二供热站内设置1台100t/h的燃气/燃煤锅炉,区块三供热站内设置3台100t/h的燃气/燃煤锅炉。

6.5.5 用煤量测算

根据园区热负荷数据进行测算,至2025年,园区新增燃煤消耗量4.49~4.30吨/小时,年消耗量15497.56~16159.85万吨/年。

6.6 燃气规划

6.6.1 天然气用量预测

1、民用及商业天然气用量

预测至2025年,园区新增居民年天然气用气量为305.34万Nm3,新增商业天然气用量为122.14万Nm3。

2、工业天然气用量预测

预测至2025年,园区工业天然气年用量将达到61046.84万Nm3/a。

3、天然气总用量

预测至2025年,园区天然气总用量为64548.03万Nm3/a。

6.6.2 气源规划

园区天然气气源由XX县天然气门站引入,沿307国道埋地敷设。

6.6.3 输配系统规划

园区天然气输配系统主要由次高压管道、中压管网、用户调压设施等组成。

6.7 维修规划

规划在区块二逐步建立园区维修及机械加工厂,连同依托高沙窝镇现有的专业维修厂,形成一个适合各类生产规模和企业需要的维修网络。入驻园区的

企业按照承担小型维修任务和特殊需要设置维修车间。

第七章环境保护规划

7.1 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表7-1 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7.2 环境卫生规划

7.2.1 固体废弃物处理

1、建筑垃圾

园区在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由园区管委会相关部门统筹安排,将建筑垃圾与区域土方平衡相结合,集中用于工程项目的低填。鼓励建筑承包商采用合适的建筑废料作为表层填料,尽量减少建筑垃圾的弃置数量。

2、工业固体废弃物

规划在区块三下风向新建1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集中处置场,设计规模为120万吨/年,使用服务年限为20 年。

3、危险废物处理措施

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制定危险废物监控办法,做到危险废物零排放。危险废物处置必须遵循《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实行危险废物有序转移制度,对危险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统一收集、集中控制,集中送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4、生活垃圾

规划在区块二和区块三各设置1处生活垃圾收集点和垃圾中转站,集中将收集后的生活垃圾运至废弃物处理中心统一处理后,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

7.2.2 公厕设置

园区公共厕所平均设置密度按1~2座/km2建设,公厕数量根据园区产业规划情况合理确定,应做到数量达标,布局合理。

7.2.3 环卫机构

园区设置环境卫生管理站2处,结合垃圾转运站建设。设环卫清扫保洁工

人休息场所2处,每处占地面积一般不小于60m2,结合垃圾转运站建设。7.3 明长城保护规划

7.3.1 保护原则

古长城保护应当贯彻文物工作方针,坚持科学规划、原状保护的原则。7.3.2 保护范围

规划区内涉及到古长城(明长城)的墙体、城堡、关隘、烽火台、敌楼等,以及古长城两侧各100m范围。

第八章生态保护及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8.1 生态保护规划

8.1.1 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园区建设应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节能减排工作为重点,结合园区的特点,通过对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和建设,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园区生态保护规划原则如下:

1、与自然和谐原共存原则;

2、生态效率原则;

3、因地制宜原则;

4、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原则;

5、全过程的污染控制原则。

8.1.2 规划目标

8.1.3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规划

1、大气环境质量控制及保护措施

2、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3、声环境质量控制措施

4、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5、土壤环境治理措施

8.1.4 哈巴湖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

由于XXXX工业园区主区及区块三均布局于XX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附近,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免对该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保护内容如内下:

(1)荒漠一湿地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

(2)黄土高原向鄂尔多斯台地、半干旱区向干旱区、干草原向荒漠草原、农区向牧区过渡的四大交错带及其自然生态综合体。

(3)落叶灌丛、草甸、干旱草原、荒漠草原、荒区,选址避让漠、湿地植被等典型的自然景观。

(4)生物多样性以及珍稀动植物资源。

(5)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毛乌素沙地丰富地下水。

8.2 绿地系统规划

8.2.1 绿地布置

1、次干道路两侧绿化带景观模式

此段道路单侧绿化带宽度规划为5m,主要为厂区外围道路。此段道路以群落式种植为主,通过不同的搭配形式形成丰富变化的情景空间,以河北杨构成高大的背景,紧靠人行道边以花灌木紫叶矮樱为主的规则式种植方式,地被大面积采用百脉根,局部靠近人行道处采用萱草与景天交替式种植,达到在花季形成五彩斑斓、色彩缤纷的景观效果。

2、支路两侧绿化带景观模式

此级别道路(即企业连接园区主、次干的道路)两侧绿化带宽度为4m,因考虑到此类道路主要为生产型道路,故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主要以突出绿量和色彩鲜艳感为主。绿化带选择以抗性较强的河北杨与红刺梅种植为主,以达到防尘、除噪的效果。

8.2.2 绿地结构

XXXX工园区的绿化工程主要指道路绿地(行道树绿带),植树造林和生态绿化地段。主要是道路两侧绿化,次干道路绿化宽度初步确定为10m(单侧5m),支路绿化宽度初步确定为8m(单侧4m),采取因地制宜、先易后难进行全面整地,按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绿化。8.2.3 绿化植物选择

道路绿化应满足现代交通的要求,选择吸尘、滞尘、降噪声能力强、易于成活的地方乡土树种,乔、灌木结合,形成“绿网”,改善园区环境,优化园区整体形象。绿化设计选择的树种主要有河北杨、国槐、刺槐、紫叶矮樱、红柳、紫穗槐、黄刺梅、红刺梅等抗性较强的树种。

8.3 景观系统规划

园区内景观系统整体上以“点、线、面”结构进行布局,从生态的角度出发,通过主干道两侧绿化隔离带的建设,为园区内各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以绿化带为主体,将园区内各产业项目进行空间上的有机隔离。

道路两侧绿化带种植防护林木,结合自然条件设置相应的景观设施,形成景观层次丰富,风格统一的生态绿化景观界面。

8.3.1 景观格局

以园区主干道路为园区景观主轴,通过道路两侧的建筑,形成生态绿化廊道。提高道路绿化层次的差异,从高大乔木、小乔木、花灌木、地被植物形成多层次、高落差的绿化格局。

8.3.2 园区出入口及综合服务区景观规划

园区主入口附近及综合服务区内主要考虑以雕塑为主,配以相应建筑小品及绿化、灯光等来达到突出园区风貌、美化环境的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