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治理中的章程问题

大学治理中的章程问题

大学治理中的章程问题
大学治理中的章程问题

大学章程与大学治理

大学章程与大学治理 2011-04-06 16:07吴昕栋谢珂珺李燕蒋英林郑裕璋 ——关于大学章程中大学组织架构问题的研究 【摘要】大学章程是大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作为大学“自治宪法”的章程是大学进行学校自治、自主办学的根本性依据和纲领性文件,一部制定科学、合理的章程能有效的保证大学的学术自治,实现良好的治理;大学内部的组织架构是大学运作的基础,主要包括大学的各种内设机构及其权利义务范围,主要解决大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理顺大学与外部组织关系和维持大学内部管理秩序的需要。本文主要从理论的探讨、实践中的运作与制度的设计三个方面,对大学和章程的法律地位和性质进行研究,进而来比较和分析国内外大学章程中的组织架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的大学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大学章程以及如何设计大学的组织架构,来保障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实现,并希望籍此能为北京大学制定章程这一宏大工程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公立大学;章程;组织架构;自治;治理 引言 目前,我国已有上千所公立与私立高等院校,它们在《高等教育法》等法律规范的引导下合法运作。但在具体管理上,国内大学又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缺少一个合理有效章程,导致产生大学主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之间的合理关系不明晰,内部组织结构设置层级不清、学术严重行政化倾向等状况。近年来,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治理理论的兴起,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扩招,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自主性日益增强,大学一方面需要扩大自主性和独立性,以保障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另一方面,大学内部的组织结构运作的高度行政化又进一步束缚了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作为大学“自治宪法”的章程是大学进行学校自治、自主办学的根本性依据和纲领性文件。没有章程,大学就无法真正有效的保证独立、实施自治;没有章程,大学在内部管理上就无法实现良好的治理,就无法真正保障大学的学术自治。 北京大学自创校之初就曾颁布了《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期间也历经数次修订,但与现代大学理念相比仍存在差距。作为一所当代中国的百年名校,章程的缺失无疑使北京大学同样面临上述问题。因此设计一部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章程以及内部组织架构对于北京大学提升发展空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也是本课题的一个初衷和立足点。 目前国内大学正在尝试制定自己的章程,在大学组织架构的设计问题上——如党委与校长的职权划分、学术委员会的自治、教代会作用的提升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国外关于大学章程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比较成熟,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结构,因此对我们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迪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理论的探讨、实践中的运作与制度的设计三个方面,对大学的法律地位和性质进行研究,

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36号(附:复旦大学章程)

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36号(附:复旦大学章程)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教育部 【发布日期】2014.10.11 【实施日期】2014.10.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36号 复旦大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2014年6月20日,你校党委会审议通过并报我部核准的《复旦大学章程》,经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委员会评议,2014年7 月29 日教育部第2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核准。 核准书所附章程为最终文本,自即日起生效,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你校应当以章程作为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和依据,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体制,依法治校、科学发展。 教育部 2014年10月11日

复旦大学章程 序言 复旦大学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后,学校成为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医科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复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喻示大学是社会之光,与日月同辉。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其校歌所传颂的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强调学术的价值在于探究真理,守护文明,正谊明道,不计其功。学校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为校训,同样强调以学术精神滋养师生,坚持理想,坚守价值,治学严谨,为学有恒。学校始终秉持团结、服务与牺牲的精神,强调学校、师生的社会责任和国家使命。 当此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之际,复旦师生谨建此章程。立志继承先贤创校的初志,坚持学校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服务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各类人才,鼓励各种旨在增进人类福祉与健康的创造性研究,保护学术和思想的多样性,尊重文化传统,促进文明互信,通过学术和思想的事业,引领并服务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进程。 复旦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均当自觉维护学校声誉,共同推进改革和进步。 第一章总则

浅谈大学学生会建设

浅谈学生会建设 现在学生会是不是需要进行创新改革呢?首先学生会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组织的责任,第二就是人才的培养做得不尽人意,三是内部管理问题,四是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五是缺少创新改革的意识与勇气。所以,我们认为学生会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要改革,确实存在着许多难言之隐,可以说,阻力也是巨大的。在这里,重点谈谈自己对于创新改革的想法。进行创新改革,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组织学生干部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纳优汰劣。 一、存在的问题 1、人浮于事 学生会的干部人数多了起来,办事效率却降了下来。没有事的时候,满眼都是学生会的大小干部,一到有活儿干的时候反而找不到人了:一些学生干部只想过把“官瘾”,不想做事,对工作能躲就躲,能推就推,造成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尴尬局面。 2、内耗严重 在一些部门中,已经按照老乡关系、同学关系、寝室关系、哥们关系、恋人关系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彼此党同伐异,争权夺利。一些原本带着良好的愿望加入学生会的同学也对这种内耗局面深感厌倦与失望。 3、事山会海 一方面,因为机构越设越复杂,彼此之间的协调活动越来越多。上级靠开会来布置工作,下级就用开会来落实,开会几乎成了学生干部的全部工作内容;另一方面,学生会各部对分配下来的任务不会去认真思考,而一味的照搬原来的工作模式。 二、解决的渠道 1、结合大学生的使命,确立学生会章程,明确学生会的责任以及行为准则。 2、加强学生会的内部管理。这是一个本质问题,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虽然学生会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制度是否发挥出了应有的效果呢?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干部与干部之间的关系是否都很明确呢?我看到的是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多。当然这只是内部管理不完善的一个侧面反映。学生会的奖励与惩罚机制有没有明确形成制度呢?其他的包括学生会各种制度的透明化等等,多少还存在着某些问题。 3、建立和完善人才制度。现在有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进入学生会,甚至学生会的干部也不一定知道自己到底为了什么呆在学生会里。所以建立好的人才制度十分重要,一要把好人才进入关,二要把好人才培养关,三是把好人才团结关。 4、学生会内部要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反思、创新思索的良好习惯。一个组织,是否有生命力,就决定于这个组织里的人是否具备很好的自我反思、创新思索的能力。只有知道自己哪里错了,才能确定自己怎么去做。 5、切实把学生活动学生关联化。学生活动是学生会工作的核心所在,也是大学校园的主调之一。那么在众多的活动广泛开展的同时,为什么出现了冷场或者学生抱怨活动给自己带来的不好呢?关键还是活动的定位。不能不说确实有很多很好的活动展现在学生面前,但是确实也出现了活动脱离学生需求的现象。一个学生活动的组织者理所当然的是学生会部门的事情,然而正是这种理所当然阻碍了学生活动的发展与创新。 6、开辟学生与学生会交流、沟通的有效途径。其实有时候为学生会也感到有点憋屈,听人一谈到学生会,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不好,有的甚至不屑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学生自己

论高校大学章程建设的意义-文档

论高校大学章程建设的意义 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载体,是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法律保障,是处理大学内外部关系的基本法律依据,是大学治理的“宪法”。从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印发至今已经将近30 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也取得了突破性地进展。 大学章程就其本质和作用来看,包括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两大部分,其中外部要素包括:大学与政府的关系; 大学与社会各 界的关系;大学与校友的关系;内部要素包括:从纵向来说,包括大学内部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行政机构、学术机构向来 ; 从横说,主要包括大学的使命、教师事务、学生事务、大学的经费 资产与财务重要事项。 由此可见,大学章程在学校制度体系中所具有的基础性、准则性作用,通俗地讲就是学校校内的“宪章”,对于人、事、物都有约束意义。 、大学章程建设推动依法治校 学校依法治校就是要遵守法律法规;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的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以适当的方式为受教育者及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 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依法接受监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法制化进程的推进,依法治校也越来越重要。而大学章程作为高校的“宪法“,无疑对于依法治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教育部先后发布《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 的通知》等关于依法治校的文件均对提到对大学章程的建设。《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通知中第三条提出:加强章程建设,健全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

复旦大学章程

复旦大学章程 序言 复旦大学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后,学校成为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医科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复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喻示大学是社会之光,与日月同辉。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其校歌所传颂的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强调学术的价值在于探究真理,守护文明,正谊明道,不计其功。学校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为校训,同样强调以学术精神滋养师生,坚持理想,坚守价值,治学严谨,为学有恒。学校始终秉持团结、服务与牺牲的精神,强调学校、师生的社会责任和国家使命。 当此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之际,复旦师生谨建此章程。立志继承先贤创校的初志,坚持学校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服务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各类人才,鼓励各种旨在增进人类福祉与健康的创造性研究,保护学术和思想的多样性,尊重文化传统,促进文明互信, 通过学术和思想的事业,引领并服务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进程。 复旦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均当自觉维护学校声誉,共同推进改革和进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章程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制定。 第二条为了推动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规范学校内部治理和运行的制度,制定本章程。 第三条学校由国家举办,学校的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第四条学校是事业单位法人,按照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师生治学、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运行。 第五条学校坚持通识教育的培养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专业素养的人才。 第六条师生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学术研究,相互支持与协作,享有表达学术思想以及发表学术成果,对学术思想进行质疑、检验的权利,并且承担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诚信的义务。 第七条学校在招生、学科和专业设置、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财产处置等方面依法享有办学自主权。 第八条学校举办者和主管部门为学校提供办学经费和资源支持,保障学校办学条件;支持学校按照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独立自主办学;依法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等手段对学校办学进行管理和监督,通过专门机构或者指定社会中介机构对学校的学科、专业和办学质量进行评估。 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经举办者和主管部门同意,学校可以设立或者调整校区。

西南大学章程修订说明.doc

西南大学章程修订说明 一、修订背景 西南大学组建之初,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章程制定工作,并于2006年开始组织起草。《西南大学章程》于2007年7月16日在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上通过并报教育部备案。 《章程》自施行以来,对学校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条款较为宏观,可操作性不够强。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颁布,西南大学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校需要进一步总结改革实践成果,凝练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深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为此,学校于2012年启动了章程修订,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奠定基础,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二、修订程序 章程修订历时两年多,文本15易其稿,最后形成了10章115条1.2万余字的章程文本。修订过程主要经历以下9个阶段: (一)成立机构:2012年3月成立了《章程》修订工作指导组和工作组,组成人员有教育部党组成员、校领导、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校内外专家、法律顾问

等,党委书记黄蓉生同志任指导组组长。 (二)文本起草:2012年12月,通过参加培训、学习调研、讨论提纲、分工写作、分头讨论、工作组统稿、反复修改等环节,完成了初稿。 (三)征求意见:2013年1~2月,先后征求了在职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学生、民主党派、学校发展规划咨询专家、学校二级教授代表,教代会常委等层面意见。 (四)教代会讨论:2013年3月1日,《章程(修订稿)》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 (五)进一步完善:根据教代会意见修改后,于2013年3~4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调研、听取校内外专家(教育管理、法律、行政管理、文字等方面)意见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章程》。《章程》修订期间,校领导高度重视,征求意见稿分别2次上校长办公会和2次上党委常委会审议。 (六)校长办公会审议:2013年6月26日,《章程(修订稿)》第三次经校长办公会审议。 (七)党委常委会审定:2013年7月3日,《章程(修订稿)》第三次经党委常委会审议,并经表决通过。 (八)网上公示:2013年7月9~15日,《章程(修订稿)》在校园网主页上向全校师生公示,无异议。 (九)教育部核准:2013年7月16日,《章程(修订稿)》报教育部核准。期间,涉及“举办者的权利与义务”“学术组织

XX大学章程序言【模板】

XX大学章程 序言 XX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1921年学校迁至上海,创建上海商科大学。1932年独立建校,定名为国立XX学院。1950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XX大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中文名称为XX大学,简称上海财大或上财;英文名称为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缩写为SUFE。 第三条学校法定住所为XX市国定路777号。学校设有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XX市国定路777号,中山北一路校区位于XX市中山北一路369号,昆山路校区位于XX市昆山路146号。学校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经举办者和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设立和调整校区及校址。 学校网址是******。 第四条学校是国家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行政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以下简称教育部)。学校由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下简称财政部)和XX 市人民政府共建。 教育部保障学校事业发展所需经费,并对学校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学校接受教育部的领导和业务指导。 财政部对学校事业发展给予关注、指导与支持;学校积极服务国家财政经济事业发展。

XX市人民政府对学校事业发展给予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支持;学校积极服务XX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第五条学校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享有办学自主权,承担法律责任。校长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学校的设立、分立、合并以及终止,须经教育部审批。 第六条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第七条学校主要教育形式是全日制学历教育,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根据需要依法确定和调整学历教育修业年限,实行弹性学制。 学校根据需要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第八条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和办学条件,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核定办学规模。根据不同培养层次、培养类型和学科专业要求,依法确定和调整选拔学生的标准和条件。 第九条学校依法颁发学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依法实施学位制度,授予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 学校向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授予荣誉称号,对于卓越的学者或者著名社会活动家,依法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第十条学校校训是:厚德博学,经济匡时。 第十一条学校办学理念是:面向社会、求真务实、立德树人、经世济国。 第十二条学校创建于1917年,校庆日为9月17日。 第十三条学校徽标整体构图为双圆环图案,外圈上为学校英文全称,下面“1917”是学

中国大学资金来源浅析

中国大学教育资金来源 华东交大的案例(添加图片,引出主题) 日前,在华东交通大学南区礼堂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颁奖典礼,奖金并非来自国家或者政府,在颁奖现场坐着该校土建学院一批八十年代以后毕业的校友,也是他们才带来了这场特殊的颁奖奖金。据悉,土建学院自2006年成立校友奖学金会以来,备受广大校友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海内外朋友、校友的慷慨支持,在学校领导及各部门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成立了中铁七局奖学金,教育奖学金,最后创办了教育基金会。经过两年多的基金运作与增值,到目前为止,该项教育基金已达近50万元人民币。 6月17日,由07级工程管理、测绘工程及08级土木工程8、9班共同成立的 感恩基金在9栋200室举行捐赠仪式。 奖学金存入银行获得的利息共760元将捐献给学院教育基金会。

引言 建国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和地方财政补助。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高等教育的投入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投资主体由一元化的国家投入,变成了国家、集体、个人多元化投入的新格局。出现了“财政拨款、教育税收、学费、校办产业、社会捐赠、助学基金、科研经费。在中国高校学生资助资金来源方面,据有关方面的统计,国家拨款占58.7%,学校自筹占21.1%,社会捐助占20.2%。 清华(国家+自筹)50+15亿左右 北大(国家+自筹)50+5亿左右 浙大(国家+自筹+地方政府)30+5+15=50亿左右 上交(国家+自筹+地方政府)30+5+15=50亿左右 南大(国家+自筹+地方政府)30+5+15=50亿左右 北师大(国家+自筹+北京市)35+2+13=50亿左右 中科(国家+自筹+中科院+地方政府)50亿左右 复旦(国家+自筹+地方政府)45亿左右 哈工大(国家+自筹+工信部+地方政府)20+5+20=45亿左右 北航(国家+自筹+工信部)15+5+15=35亿左右 华中科大(国家+自筹+地方政府)15+6+7=28亿左右 资金来源分类: 1、财政下拨(理论部分) 目前国家财政预算内拨款仍是大部分高等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大约占到整个高校资金来源的50%。不过,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比如北京师范大学,近年来预算外经费来源越来越多,财政性资金呈现下降趋势,目前仅占到所有资金来源的30%。而以上财政性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教育经费 1)定额经费 定额经费主要是指中央和地方定额给付教师的工资,以及其他业务费用 等。 2)专项补助经费 专项经费主要是指211工程专项资金、985工程专项资金和《国家中长 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16项重大专项资金等 2,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主要是指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统一申请、管理的课题经费和该单位职工自行联系申请的课题经费。

1天津大学章程

天津大学章程 序言 天津大学的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1951年9月,经国家高等教育院系调整,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定名天津大学。1959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学校以兴学强国为办学宗旨,穷究学理,作育人才,传承文明,振兴中华,塑造未来;以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努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世界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依法治校,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基本权益,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及教育部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中文名称为天津大学,简称天大;英文名称为TianjinUniversity,缩写为TJU。 第三条学校由国家举办,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并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 学校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校长是法定代表人。 第四条学校法定住所为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设有卫津路校区、北洋园校区和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 学校网址是.cn。

学校根据发展需要,经主管部门批准,可变更住所地,调整校区。 第五条学校的校训是“实事求是”(英文为SeekingTruthfromFacts)。学校弘扬严谨治学的校风,秉承爱国奉献的传统。 第六条学校按照“形上形下、达材成德”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 第七条学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同时开展非学历教育和培训,提供终身教育服务。 学校依法颁发学历证书,依法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第八条学校面向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不断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巩固工学优势,大力发展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布局。 第九条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天津大学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师生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机制。 第十条举办者为学校提供办学经费,保障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依法对学校办学活动进行宏观指导,按照有关规定任免学校主要负责人。 第十一条学校依法依规享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内部管理、校园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十二条学校分立、合并、终止及更名应当征求师生员工和校友意见,并报举办者批准。 第二章学校功能

大学章程地位与要素的国际比较

2009年第6期(总第353期 )EDU CATIONAL RE SEARCH N o.6,2009 G enera l,No.353 大学章程地位与要素的国际比较 马陆亭 [摘要]大学章程是大学自主办学和外部对大学实施影响而协商的产物,反映了大学和社会特别是和政府间的关系,彰显着大学的使命要求。内部治理是大学章程阐述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决策机构、行政机构、学术机构的划定上。我国目前要以制订章程为契机推动高校依法自主办学。 [关键词]大学章程;大学特许状;治理结构;内容要素 [作者简介]马陆亭,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16) 章程是约定和阐述独立主体使命,界定内部各利益关系的责任和义务,书面写定的有法定意义的组织规程。任何一个有独立自主权的机构都需要明晰组织规程以使人了解自己的使命,规范自己的组织运营。1995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6(以下简称5教育法6)规定,学校有按照章程行使自主管理的权利;199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6(以下简称5高等教育法6)规定,申请设立高等学校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章程等内容,说明了章程的法律地位。但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高等学校并没有章程,只有为数不多的学校在进行试点。本文以国际的、历史的视角,对大学章程所体现的法治精神、要素内容进行探讨,并对我国的大学章程建设提出看法。 一、以制定章程为契机推动大学依法自主办学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目标是建立/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0、/政府办学为主、多元化办学格局0和/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0的管理体制。对此进行进一步分析,是为了适应社会全方位变化及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有效地激发和释放体制的活力。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就是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 30年来,我们在推动大学自主办学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大学的自主权在逐步增强。但是,大学的内、外部管理,行政色彩还比较浓,在治理模式上缺乏有法定意义的组织规程,因此经常陷入权力/放0与/收0的循环。 大学需要自主办学,但政府也不能放弃应有的责任。这可以在/宏观有序、微观搞活0原则的指导下,在5高等教育法6和大学章程的框架下,通过推进政府对大学的契约式管理来实现,即政府对大学提出目标和要求、提供财政及政策支持、进行绩效评估,大学在宏观框架内实行自主办学。日本的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法国对大学的合同管理等都反映出了这种趋势。 5高等教育法6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0。大学法人需明晰两种关系:一是办学的外部关系,即所谓的面向社会和依法办学;二是办学的内部关系,即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第一种关系主要由法律明确,章程承接一下;第二种关系主要由章程明确,辅之于具体的规章。因此,大学章程/上承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下启学校

浅议高校服务社会

浅议高校社会服务 ——王法利高校社会服务,是高校四大职能之一,也是国内高校一直在提倡和加强的事。那么到底高校社会服务是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 通过学习和走访院系及本人的社会实践,本人就高校社会服务干什么,怎样干谁来干,做一下简要阐述来展示高校社会服务的范畴和实施方法。 一、高校社会服务干什么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对于大学来说,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条件,人才培养是服务社会、传承和创新文化的直接表现。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应该围绕人才培养而开展,不能脱离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要通过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来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四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应该齐头并进,在学校内部只能有限程度的相对独立,不能人为制造割裂和对立。任何有意无意单独强调一个方面的做法都是狭隘和有害的。那么在这里我个人的观点是,高校社会服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三大基本职能的延续和表现。 在这里可以这样表述: 人才培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社会服务方面更倾向于非学历的专业教育培训; 科学研究:解决社会重大战略需求、共性需求或企业求的科研和成果转移与转化; 文化传承创新:通过教育培训进行文化传承,同时创造新的文化产品满足社会需求;

智库建设:组织学校各领域高层次人员建智库,为学校和社会政府在各发展领域提供决策参考。 二、高校社会服务怎么干 在这里其实简单凝练就一句话,学校顶层设计,出政策、组团队、明职责配资源。 三、高校社会服务谁来干 首先在学校的政策支持下组建两支团队,一支是为做社会服务工作的团队服务的服务团队(部门),为学校所有可以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院系老师、科研团队或项目服务,链接社会和学校,聚集“产、学、研、政、金、介、媒、人”等服务因素,进行事务性服务。一支是可以将自己的知识、技能、专利专利产品等提供给社会的团队,这只团队小到一个人大到高校所有的人。 四、简要思路和目标 服务团队链接社会和学校,聚集“产学研政金介媒人”等服务因素,进行事务性服务,全校上下联动协同,项目服务团队、资产管理公司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对另一支团队的idea、技术、成果、项目,在这个产学研一体化体系上采取企业化运行,项目制管理,对其进行转移、转化、孵化,具体表现为,利用学校教育优势组建教育集团:专业培训、EMBA等;现有实验室组建申报省市国家公共研发平台或实验室、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检测中心、协同中心等、成果转移与转化;部分可以在教育集团里实施,文化创新方面可以就国家级文化产业中心打造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智力输出、各类咨询等服务,在教育、文化、科研、人才、服务社会方面我们立足学校,放眼全球,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措施。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打造市级、国家级孵化平台、实验室、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这样学校的技术交易量增多、新增控股和参股科技型学科性企业增多、上市企业,学生实习基地多,学校社会声

厦门大学章程(最新版)

厦门大学章程(最新版)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厦门大学(最新版),欢迎大家阅读。 厦门大学章程(最新版) 序言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1937年学校由私立改为国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厦门大学以养成专门人才、研究高深学术、阐扬世界文化、促进人类进步为办学宗旨,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弘扬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精神,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规范办学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中文名称为厦门大学,简称为厦大;英文名称为Xiamen University,英文缩写为XMU。 学校注册地址为: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学校设有思明校区、漳州校区、翔安校区和马来西亚校区。 第三条学校为非营利性事业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学校依法享有办学自主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条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为基本职能。 第五条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厦门大学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坚持依法治校,尊重学术自由,依法接受监督。 第六条学校实行以校、院两级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举办者与学校 第七条学校由国家举办,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建。举办者、主管部门和共建者支持学校依照法律和本章程自主办学。

浅析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法律素养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前沿, 2015, 4, 64-69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5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dd11949764.html,/journal/ass https://www.doczj.com/doc/dd11949764.html,/10.12677/ass.2015.42011 Analysis on the Legal Accomplishment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Jiao Zhou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Email: 381238347@https://www.doczj.com/doc/dd11949764.html, Received: Jun. 2nd, 2015; accepted: Jun. 17th, 2015; published: Jun. 24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dd11949764.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legal accomplishment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includes three aspects: legal awareness, legal knowledge and legal thinking. If the university counselors want to improve their legal accom-plishment, they should possess the legal awareness of respecting the law, obeying the law and ap-plying the law; the legal knowledge about regulating counselors themselves and their duties; and the legal thinking, in their work, of assessing the legal risk of the work with laws, carrying out the work according laws, and solving problems through laws. Keywords University Counselor, Legal Accomplishment, Legal Awareness, Legal Knowledge, Legal Thinking 浅析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法律素养 周佼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 Email: 381238347@https://www.doczj.com/doc/dd11949764.html, 收稿日期:2015年6月2日;录用日期:2015年6月17日;发布日期:2015年6月24日 摘要 高校辅导员的法律素养包括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三方面内容。高校辅导员要提升自己的法律

深圳大学章程

深圳大学章程 序言 年,深圳大学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 学校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努力建设成为一所立足深圳、面向国际,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的一流大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促进办学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名称为深圳大学,英文名为。 学校互联网域名为。 第三条学校注册地址为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号,现有后海、西丽两个校区。学校经举办者和主管部门同意,可根据办学需要设立和调整校区。 第四条学校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高等教育法人机构,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业务主管部门是广东省教育厅。 第五条学校举办者对学校进行宏观指导、依法监管,为学校提供稳定的办学资金和相关资源,保障学校的办学条件,支持学校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章程自主办学,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六条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独立承担法律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倡导尊重人才、崇尚探究、精神独立、学术自由的大学精神,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知行合一、人格健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努力繁荣学术,积极服务社会,引领文化进步,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第七条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深圳大学委员会(简称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第八条学校坚持学术主导、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构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对独立、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校务公开。 第二章学校职能 第九条学校为综合性大学,设置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坚持基础与应用并重,重点发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的特色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并可以根据发展需要进行调整。 第十条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评估和监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十一条学校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大力开展以质量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坚守学术道德,推动学术进步,促进成果转化。 第十二条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社会。积极拓展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人才培养、科学 2 / 25

论高校大学章程建设的意义论文

论高校大学章程建设的意义论文 论高校大学章程建设的意义全文如下: 【关键词】大学章程;依法治校;自主权;自律 大学章程就其本质和作用来看,包括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两大部分,其中外部要素包括: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大学与校友的关系;内部要素包括:从纵向来说,包括大学内部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行政机构、学术机构;从横向来说,主要包括大学的使命、教师事务、学生事务、大学的经费资产与财务重要事项。 由此可见,大学章程在学校制度体系中所具有的基础性、准则性作用,通俗地讲就是学校校内的“宪章”,对于人、事、物都有约 束意义。 一、大学章程建设推动依法治校 学校依法治校就是要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的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 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以适当的方式为受教育者及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依法接受监督。 二、大学章程提高大学办学自主权 《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规定:“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 会之间新型关系。” 三、大学章程约束高校内部权力

大学章程的“宪法”地位,以及其在学校制度体系中的基础性、准则性、规范和统领校内管理制度的功能,明确章程要成为高校接受外部监督、实施自我监督的基本依据。 大学章程能理顺学校内部管理关系、规范和制约权力、保障合法权利、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益。大学的章程一经制定,对大学的所有人即具有约束力,大学据此处理其与教职员工、学生的关系,就会产生外部法律效果,因此我国公立大学的自治性规范也是其依法治校的一种依据,其性质类似于政府制定的规章,对于权力有一定的约束效力,有效预防高校内的腐败。

浅议学生社团内部建设

浅议学生社团内部建设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因其群众性、自主性、开放性等自身性质的影响,具体活动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容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偏差,社团的各项建设容易出现问题和困难。因此本文以我校学生社团的内部建设为切入点,分析我校学生社团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探讨我校尤其是我们社团的内部建设问题。 关键词:我校;学生社团;内部建设 撰稿人:周振华 《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支持大学生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活动。各地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举办优秀社团评比展示、社团文化节、社团活动展演等方式,进一步活跃社团活动,扩大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为学生社团发展注入活力、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营造氛围。” 高校学生社团是广大同学依照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的文化、体育、娱乐、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群众性团体;大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的 ,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宗旨的群众性团体。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现代大学不可或缺的文化景观。近几年来,高校学生社团活动融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社会性为一体,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活,优化校园成材环境,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 一、目前我校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一)人员结构的不稳定性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学生自主参加的学生团体。学生是基于个人兴趣、爱好、心理、情感等因素自愿加入社团的。随着高校扩招力度的加大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加,抱着锻炼自身能力,丰富社会阅历,拓宽发展路子的心理参加社团的人也越来越多。无论学生是为着怎样的心理和目的加入社团,但我们可以发现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那就是完全由学生个人自主选择是否加入社团,加入何种社团以及加入多少个社团。学生的这种自主性、主观性、偶然性正是导致高校学生社团人员结构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然与应然的矛盾而导致的心理落差也是社团人员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社团人员流失或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学生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加入社团,对社团、对他人、对自己总会有一定的期望,特别是对社团有一种应该达到某种状态的期望。在经历时间的考验下,当这应然与实然相符合或者大致相符,那么他(她)对社团会产生一种较为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幸福感。相反会对社团产生一种较为强烈的失落感、受欺骗感。如果社团给他(她)产生的失落感、受欺骗感一直得不到消除甚至加深,那么他(她)会用离开来向社团表示最为强烈的抗议。 社团中成员结构相对复杂,人员层次不一。由于个体间思维方式、工作态度、人生信念等的种种差异,成员之间难免会出现分歧、矛盾甚至冲突,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或情感上的苦闷。伴随着学业压力以及其他种种压力,他们会渐渐萌生去意。

清华大学章程

清华大学章程 序言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建校以来,本校始终与国家民族共命运,走在社会进步前列,全力培植人才、发展学术、服务社会,形成了优秀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册上写下了隽永篇章。 本校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行胜于言”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学术上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学校依法办学和自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名称为清华大学,系由国家举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独立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法人,法定住所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第三条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履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职责,服务国家和人民,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第四条学校坚持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发展道路,以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致力于成为全球卓越的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 第五条学校坚持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实施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为主,实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学生具备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 第六条学校举办者和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依法对本校进行监管,尊重和保障学校的独立事业单位法人地位和办学自主权,提供和保证学校的办学资源,保护学校事务不受校外机构、组织、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七条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自主办学、依法治校、科学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开放合作,尊重学术自由,保障教授治学。 第二章职责和任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