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章程地位与要素的国际比较

大学章程地位与要素的国际比较

大学章程地位与要素的国际比较
大学章程地位与要素的国际比较

2009年第6期(总第353期

)EDU CATIONAL RE SEARCH

N o.6,2009 G enera l,No.353

大学章程地位与要素的国际比较

马陆亭

[摘要]大学章程是大学自主办学和外部对大学实施影响而协商的产物,反映了大学和社会特别是和政府间的关系,彰显着大学的使命要求。内部治理是大学章程阐述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决策机构、行政机构、学术机构的划定上。我国目前要以制订章程为契机推动高校依法自主办学。

[关键词]大学章程;大学特许状;治理结构;内容要素

[作者简介]马陆亭,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16)

章程是约定和阐述独立主体使命,界定内部各利益关系的责任和义务,书面写定的有法定意义的组织规程。任何一个有独立自主权的机构都需要明晰组织规程以使人了解自己的使命,规范自己的组织运营。1995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6(以下简称5教育法6)规定,学校有按照章程行使自主管理的权利;199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6(以下简称5高等教育法6)规定,申请设立高等学校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章程等内容,说明了章程的法律地位。但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高等学校并没有章程,只有为数不多的学校在进行试点。本文以国际的、历史的视角,对大学章程所体现的法治精神、要素内容进行探讨,并对我国的大学章程建设提出看法。

一、以制定章程为契机推动大学依法自主办学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目标是建立/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0、/政府办学为主、多元化办学格局0和/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0的管理体制。对此进行进一步分析,是为了适应社会全方位变化及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有效地激发和释放体制的活力。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就是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

30年来,我们在推动大学自主办学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大学的自主权在逐步增强。但是,大学的内、外部管理,行政色彩还比较浓,在治理模式上缺乏有法定意义的组织规程,因此经常陷入权力/放0与/收0的循环。

大学需要自主办学,但政府也不能放弃应有的责任。这可以在/宏观有序、微观搞活0原则的指导下,在5高等教育法6和大学章程的框架下,通过推进政府对大学的契约式管理来实现,即政府对大学提出目标和要求、提供财政及政策支持、进行绩效评估,大学在宏观框架内实行自主办学。日本的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法国对大学的合同管理等都反映出了这种趋势。

5高等教育法6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0。大学法人需明晰两种关系:一是办学的外部关系,即所谓的面向社会和依法办学;二是办学的内部关系,即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第一种关系主要由法律明确,章程承接一下;第二种关系主要由章程明确,辅之于具体的规章。因此,大学章程/上承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下启学校

规章制度0[1],是推动和规范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基本依据,是处理学校与政府、社会及其内部关系的准则,是大学在法律框架下行使自治权利的自我规范,有大学/宪法0之称,具有法律效力。

二、大学章程的历史沿革与地位作用

由于各个时期、不同国家大学发展背景的差异,大学组织规程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其英文有如下表述。大学历史悠久的法国为/Statutes0(法规,章程)及/Ordinance0(法令),英国上有/Char-ter0(特许状,授予特种权利的法令或正式文件)下有/Statutes0(章程,条例),德国有/Statutes0和/Constitution0(章程,宪法),美国有/Charter0、/Bylaw s0(地方法规,内部章程,细则)、/Sta-tutes0多种表述方法,日本将其称之为/Char ter0 (宪章,共同纲领),我国香港地区上为/Ord-i nance0(法令,条例)下为/Statutes0(规程)。叫法虽异但其本质内容却有着一致性或相似性,本文笼统冠之以/大学章程0之名而进行探讨。

(一)大学章程产生的背景与历史

历史上总体的脉络是先有特许状后有章程,但后来因时代和国别不同它们也交织在一起。特许状和章程尽管有不少共性的东西,但它们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

1.大学特许状

现代法人的概念与早期的特许法人有着渊源关系,罗马法中出现的特许法人是最早的法人形式。特许法人不是自我形成的,而必须由外部权威创立。在当时的社会治理中,经由特许状而获得法人资格是唯一设立法人团体的途径。

大学是最早的特许法人之一。借鉴中世纪的行会组织,巴黎大学的教师经过艰苦斗争逐渐获得了当时行会所能有的特许权,也审时度势地创造了他们所需要的自治机构。按照欧洲中世纪的传统,大学特许状由教皇或国王颁发,赋予大学开设课程、招收学生、聘请教师、制定学术标准的权利。大学特许状的权威性首先来自于教权,中世纪教会拥有足以与世俗权力抗衡的权力,因此,教会颁发的特许状赋予了大学诸多特权,但宗教改革之后赋予大学特权的特许状主要来自于王权和国家权力。英国牛津、剑桥、格拉斯哥等古老大学都首先经由教皇颁发特许状成立,[2]牛津、剑桥虽然早期并没有整体得到过皇家特许状,但其所属的学院几乎都是根据皇家特许状而成立的,并在成立伊始就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3]其后很多英国大学系据皇家特许状而建立。发源于殖民地时期学院的美国大学,其最初的合法性也是源自特许状,如1636年成立的哈佛学院于1650年获得马萨诸塞议会为其颁发的特许状,威廉玛丽学院于1693年得到英国皇家特许状而成立。

在中世纪,大学特许状所赋予大学的权利甚至是超世俗的,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凌驾于地方法律之上。如学生不受所在地法律约束,因而屡生事端。英国1209年牛津大学的罢教和东迁,作为地方妥协的结果,1214年部分迁徙的师生重新回到牛津,牛津市长被要求发誓尊重大学的自由和习惯。在地位上,特许状有点像当今的执照或政府批文,是界定大学与政府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框架的法律性文件。但其内容非常详细:确立大学特许法人的法律地位,规定大学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纲领性地划分大学内部各方的权力、职责。

2.大学章程

巴黎大学取得行会式特许权并成为自治机构,重要特征便是拥有自己的章程,有权要求其成员做遵守其章程的宣誓,有权开除违规者。[4]巴黎大学最早的章程,当属1215年的章程,为教皇特使为巴黎大学制订,[5]但1231年教皇格雷古瓦九世发布谕旨同意颁发的新章程被称为创办巴黎大学真正的/大宪章0。[6]

英国大学章程依据特许状或国会法案而制订。在高等教育的治理制度中,大学章程起着核心的作用,规定了政府如何介入、在什么范围和多大程度上介入大学治理,社会在什么范围和多大程度上参与大学治理,大学如何在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保持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中取得平衡。

德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于中世纪晚期,虽然采取了巴黎大学自治团体的模式,但它不是作为学者联合体自发产生的,而是由代表封建邦国的诸侯建立的,因此大学既是国家机构又是社团法人。大学在获得建立教育机构许可的同时,必须提出自己的大学章程作为其/基本法0。章程制订后,不能随意改动,改动要经过严格的程序。1737年

成立的哥廷根大学,其哲学院章程规定/所有教授,只要不涉及损害宗教、国家和道德的学说,都应享有教学和思想自由这种责任攸关的权利0,这是德国第一次在法律的意义上申明学术自由的原则,因此被看做是德国大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7]

美国大学的章程以特许状为基础演变而来,如建立于殖民地时期的那些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私立大学的大学章程就起源于英国王室或殖民地议会颁发的特许状。而建国后成立的私立学校,其创办要得到当地州政府的签准,因此,其章程制订及其法律效力渊源于本州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公立院校来说,通常由各州议会通过立法而建立,大学章程的法律效力一般源自联邦或州立法。

日本大学原来并没有章程,但伴随着先期启动并于2004年4月正式实施的大学法人化改革,从明治时期开始的一百多年来政府对大学的传统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个大学都在重新研讨自身定位和未来发展目标,大学宪章作为一种新制度管理下的新形式应运而生。2003年3月18日召开的东京大学评议会通过了5东京大学宪章6,之后在5东京大学宪章6范本的引领下,各国公立大学纷纷效仿。

(二)大学章程的治理意义

办学不仅是大学内部的事情,还涉及到大学与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章程就是规矩,体现着法治精神,前提是大学取得办学自主权。

1.章程是大学依法自主办学的产物

在中世纪,大学经由特许状而获得独立于出资人和举办人的独立法人地位,享有学术自由和独立的财产权,并享有独立于股东或发起人的永久存续权。如伯明翰大学皇家特许状开篇即以皇室的名义对大学的成立加以允可,规定/大学自建立起,即以该大学的名称永久存续,并拥有完整的权利和能力,可以此名称起诉或被诉,并承担、坚持和作为所有其他的合法行为0。特许状的契约性质还限制了政府任意改变大学的权利义务范围和性质的能力,根据英国高等教育法专家法灵顿(D.J.Farr ing to n)的研究,英国政府只有在三种情况下才能修改特许状:在原特许状中明确地保留了修改特许状的权力,该法人已经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法人同意修改特许状。[8]

为了使大学真正拥有办学的自主权,通过立法确立其自主地位,通过章程确定其运行规则,是现代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法国有关高等教育法案赋予了大学的教学与学术、行政与财政自治权利,规定/以科学、文化和职业为特点的公立机构为国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机构,具有法人资格,在教学、研究、行政、财政方面享有自主权0,同时又要求大学依据法律由校务委员会的多数决定自身章程和内部结构;英国大学自古就有高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传统,在法理上,大学和学院属于/私人部门机构0(private sector inst-i tutions),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大学特许状、章程对此均有明确界说,政府不能插手大学内部的资源分配、课程设置、学位授予等事务;引导19世纪初期德国大学改革的思想家们认为,大学只有获得自由,才能很好地完成历史赋予它们的使命,而大学自由的制度保障只能是大学自治,在以此大学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制度中,大学虽为政府所立,却享有充分的自治权;日本在法人化改革中产生的5东京大学宪章6提到:本宪章,是关于东京大学的组织结构、管理运营的基本原则,对于东京大学相关的规定,必须依据本宪章的基本意旨进行解释和运用施行。

大学因自主办学而需要有章程,大学章程会同有关法律,厘清了大学和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的界线,明确了大学自治的空间和自治权的范围,因而成为大学运行的合法依据,也从根本上确立了大学的管理运作体制。

2.章程是外部对大学实施影响的产物

西方大学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是政教双方竞相争取的力量,并因特许而获得自治权利。但是,大学的成长发展从来就不是孤立的自治,自诞生以来也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完全的自治。/在其作为一个学术机构出现之后,就一直处于不同社会势力和力量的作用之下,最初是教会、皇帝、国王和城市的交互影响,之后是政府、市场和科学的相互作用。0[9]自治是一个程度和范围的概念。

特许状或大学章程本来是大学自治的象征和保障,但在强权面前它们又是脆弱的。虽然教皇和法国国王相继给予巴黎大学以司法特权,但权力毕竟掌握在当权者手中,干涉大学自治易如反掌。13世纪中期,法国亚历山大四世通过发布

/新的光明之源0谕旨,表示支持托钵会修士,并毫不犹豫地取消了大学的特许权。随着西欧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兴起,大学更进一步从桀骜的/国王的大公主0成为/国王的掌中之物0。[10]

大学不能超越社会而独立发展。章程或特许状既是大学自治的一个保证,也是政府参与大学治理的一个机制。英国牛津大学从早期教皇特许,到1571年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的成立法案对其法人地位的确认,再到1636年查理士一世的皇家特许状(the Gr eat Charter)对大学权力的强化与分配,以及从多个章程版本的并存、其修改要不要得到枢密院批准,再到2002年/女王会同枢密院0(Queen-in-Council)审议批准的新章程生效,无不体现出外部与大学之间及大学外部相互之间对大学的控制、妥协与协商。日本大学宪章的英文翻译是/charter0,也就是英国特许状的译法,作为新制订大学章程的日本选用它来作其英文用语,不能不让人感受到政府影响的作用。

三、大学章程的内容要素

(一)章程对大学使命的彰显

大学使命及其具体的办学目标,与大学的特色、定位密切相关,章程必须予以明述。

1.使命是大学之魂

使命规定着该大学存在的价值,规范着大学的发展方向。与使命一致的事情可以做,不符合使命的事情不能做,保证大学不/见利忘义0、盲目发展。明确使命,还能使政府、大学内部、社会机构与大众等主体从战略高度思考大学的发展方向。

因大学有其同质性的一面,使命可能会有一些共同点。但是,大学使命要呈现自己鲜活的特性。杨福家在评述耶鲁大学的使命时说:/初看耶鲁大学的基本使命(保护、传授、推进和丰富知识与文化),似乎只是词语的堆砌,但是仔细品味,就能了解,假如使命只有传授知识,那么它就对美国近4000所大学与学院都适用;若加上推进和丰富,只有3%的大学能够胜任;再加上文化两字,就只剩1%;至于能够涉及保护知识和文化的,只怕不足3j。大学的使命要有差别性、特殊性,如果一所大学的使命什么学校都能用,那它的表述就不很贴切了。0[11]

日本大学宪章被誉为大学/精神构造上的骨格0[12]。从东京大学宪章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种立足于全球视野和全球思维的战略选择高度和指向,对自己大学名字的前置定语是/世界的0东京大学而不是/日本的0东京大学。其他著名帝国大学,宪章的使命部分也均表现出强烈的全球化价值取向,追寻在积极的合作交流中打造大学的国际竞争力。而地方公立大学及一些私立大学,则表现出较强的务实性。

德国5洪堡大学章程6明确/致力于教研的统一、教与学的结合,科学的命脉植根于自由,而自由源于责任,学校因而也致力于学术自身责任及自我管理。0为了实现自己的使命要求,巴黎第四大学在其章程中规定,/要在作为绝对准则的自由精神之中,在客观和其成员在自信、目标、方法和工作表述上相互尊重的精神之中,完成其教育任务和学术任务0,牛津大学则标明/该大学有权开展任何法律允许的、且是为实现目标而视为是必要或需要的活动。0

2.办学目标是大学使命的具体体现

大学章程要描述大学的未来发展蓝图,规划大学自身发展的中长期目标,这种规划是基于法治精神的一种制度性保障。章程使大学内的每个机构、甚至每个成员都了解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指引作用。如果说使命的共同部分还可以多一些的话,那么,大学的办学目标则一定要明确、具体,要把学校的定位规范下来,要体现使命的要求。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在章程的序言中指出,作为政府赠与地的学校,其职责是提供农业、工业及其他课程的自由性及实践性教育,为学生的学术生涯和职业生涯做准备。康奈尔大学的章程规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推动学校工业课程的自由和实践教育,学校主要教授与农业、机械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军事战略等。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章程规定,/作为德国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波鸿)鲁尔大学依照学科价值同等原则,将传统大学与科技大学的学科相结合,学科设置涵盖了神学及工程0,并进一步明确提出要/为日后的就业做准备,使学生能够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

中去0。东京大学提出:/将基于学术自由的精神,追求真理的探究与知识的创造,维持和发展世界最高水准的教育与研究作为目标。培养拥有广阔视野,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理解力、洞察力、实践力、想象力,具备国际性和开拓者的首创精神的人,培养各个领域的具备领导素质与人格的人。0可见不同层次类型的大学办学目标是不同的。

大学章程一般还对学校的名称、校址、印章、规模、学科门类设置和教育形式等做出具体的规定。表明办学要有稳定性,涉及使命、目标及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不宜轻易改动。

(二)大学章程的内部治理要素

内部治理是大学章程阐述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决策机构、行政机构、学术机构的划定上,包括机构间的运作程序,各机构及重要岗位的职责、义务等。

1.决策机构

各国大学章程均明确规定了大学的决策机构和重大问题决策程序。

在美国,董事会是大学的最高决策与审议机构,如芝加哥大学章程规定,董事会拥有大学的最高决策权,大学校长向董事会负责,并执行董事会决策;法国大学校务委员会是大学的决策机构,负责决定本校的政策,尤其是审定与政府签订的合同内容,决定预算和决算,分配人员编制等事项;根据特许状和章程,英国大学理事会(Co uncil)或校董会(Board of Gov ernor s)作为大学的议事决策机构,对处理大学的事务拥有最高权力,包括制订大学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方向,确保对大学事务、财产和金融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决定大学的组织结构、人员编制和总体构成,理事会还是大学公章的唯一使用者和监护者;德国大学的领导机制以本校的基本章程为准,实行校务委员会制或实行校董事会制,如波鸿)鲁尔大学实行校务委员会制,柏林洪堡大学实行校董事会制。

大学章程还规定着大学决策机构自身的运作和一些具体的权力。如美国的大学章程规定了董事会的规模、职责、组织结构、选拔和任期等,董事会的作用还包括选择校长、监察教授职位的聘用和高级行政职位的任命等。董事会一般都下设一些委员会,章程要针对各自的不同职能对其职责做出具体的规定;英国大学理事会通常规模为20~40人,校外人士占大多数,近几年大学教授的比例有所增加。理事会有权任命理事会主席、副主席和其他成员,与评议会联合提名荣誉校长人选,任命校长、代理校长、财务官、代理荣誉校长、审计师,根据评议会的推荐和建议设立学术岗位和学术管理机构,理事会有权成立常务委员会或临时委员会。

2.行政机构

大学章程规定了大学的行政组织结构和执行程序,包括一些主要机构和重要岗位的职责与运作。一般而言,决策机构如大学董事会并不管理具体的日常行政事务,其制定的政策方针由校长去具体实施。大学章程规定着各个行政部门的职能及权限,保证各部门能够在校长的主持下各司其职。

总体上,校长对外代表大学,对内负责有关大学自治的一切事务,大学章程一般都具体明确校长的职责。如英国大学校长的权力是大学法和大学章程所赋予的,属于职位性的权力,校长是大学学术和行政首席执行官,是大学学术领域的主要负责人,是拥有大学治理领域的最高权力的个人,直接对理事会负责。法国大学校长虽然由政府任命,但他不是行政官员,基本的规矩是新校长一旦当选,他的职权就由大学的章程界定着,外面的官员或工商界无权干涉。巴黎第四大学的章程列举了大学校长的九条权力,但其权力又受到相当多的限制:校长虽然主持三个委员会,但必须执行其决议,接受其建议与意见;校长要保障大学的财产管理,而不许谋取私利;校长有权任命中层管理人员,但须征得相关委员会的意见。

3.学术机构

大学管理需重视教授的作用,学校重要的权力机构都吸收教授加入,这一点从国外大学章程就可清楚地看出。如耶鲁大学章程规定/每个学院的终身教授同时是行政人员,他们和校长、教务长、院长一起组成终身职员理事会。该理事会是学院的管理机构,处理有关教育政策、学院管理的事情0。

大学章程要明确规定大学的学术机构。法国大学设学术委员会,对科研政策及科研经费的分配提出建议,对科研计划、科研指导资格、文凭的设置与变动等方面问题提供咨询;学术评议会是

英国大学最高学术权力机构,负责管理大学的学术工作,规范、监管学生的纪律,享有制定大学学术政策的全部权力,是可以和各个学部、系直接打交道的机构;在德国大学里,评议会对学术事务以及重大的行政事务拥有审议决策权,大学章程对评议会的组成做出详细规定,本校教授要在这一机构中拥有绝对多数的席位和表决票。

四、我国大学章程的制订

目前,我国开始了制订大学章程的试点,笔者认为,这项工作应该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联系在一起思考。综观国外的大学章程,有简有繁,如日本的比较简短、英美的比较繁多,从中可以发现一个由简至繁的过程。因此,不要期望章程的制订一步到位,章程在内容的选择上需要有一个甄别、充实、完善的过程。在章程制订初期,不能太繁,要定大事,要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具体的细节可由章程之下的规章予以约束。从工作推进的角度看,章程是在学校使命定位与办学目标确立下,对外部关系的一种责任说明和对内部管理的一种运行规范。5高等教育法6第二十八条提到的有关章程涉及内容的规定,系法律层面的要素要求,须予以遵循。其具体的内容要素如下。

(一)大学的外部关系及章程的生效程序

5高等教育法6提到了章程应规定举办者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经费来源、章程修改程序等项内容,直接涉及到大学的外部关系。大学外部关系的明晰,将使大学的运行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进一步有章可循,有助于大学成为自主办学的实体,也有助于在减少行政干预的前提下满足政府预期,有助于增加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和提高学校的办学活力。

大学章程应呈现大学与举办者、地方、校友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内容,并予以组织落实。公办大学首先要体现国家意志和公共利益,明确社会参与治理的方式,如杨福家就曾经向温总理提出过构建有社会参与的校务委员会来作为大学的决策机构。这里还需要考虑学校的自身特点和长期发展要求,突出一些重点,如地方大学必须密切关注地方的发展,甚至可以专设负责与地方关系的副校长来加强这项工作。

大学章程的制订、生效与修改,其实涉及到对章程属性的理解。笔者认为,它是大学自主办学和政府宏观调控结合的产物,因此相当于一个法定的合约,需共同签署,需要政府批准方能生效。我国5高等教育法6第二十九条规定,/章程的修改,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核准0,就体现出了这个意思。因为近期我国的大学章程还只是初生之物,还有个完善的过程,因此其生效与修改可先由学校主管部门批准,待以后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根据学校的层次、类别和使命要求,分不同情况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机关)审议通过,以增强章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需要与政府建立起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落实高校的自主法人地位,通过合理规划高等学校的分类定位解决发展的使命方向,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权责关系和完善约束机制,通过目标管理满足政府的要求和实现高校的自治。待大学章程生效后,政府可对高等学校实施目标或契约管理。在性质上,政府与高校的契约关系为行政契约,界于行政行为和私法契约之间,兼具行政的公务性和契约的合意性。

(二)大学使命和办学目标的阐述

大学使命和办学目标的阐述也就是5高等教育法6提到的办学宗旨。大学的宗旨可能共性因素要多一些,因为同为大学会有共同的属性:育人是根本,都有着通过教学、科研、服务贡献社会的三大功能。但是,定位很重要,共性之后要有特性,各高校的使命要有所区分,从宏观的角度看整个高等学校系统要与社会多样化的需求相匹配。在对国外大学考察中发现,使命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是区分该校与他校不同的关键所在。而我国在这一点上区分度不大,学校的校训、宗旨比较泛化。

确定了定位之后,就该认真探讨遵循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来实现定位,即理念要与定位相一致。中央部门直接管理的大学要为全国服务,注重为有志青年公平地提供机会,增强国际开放性;地方性高校要更多地为地方发展服务,有地方特色。这里的变化要更多一些,因为理念有多种多样,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可以多讲通识教育,而一些专业性大学特别是地方专业学院则就要多讲专业教

育,即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有一个光谱地带,适应于不同的学校,这也是高等教育多样化的基础。

有了定位和理念,办学目标就呼之欲出了,这里需注意的是要处理好目标贴切性和激励性的关系,使政府、社会、师生广泛认同并努力为之奋斗。使命、目标一旦确定,就要有稳定性,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办出特色,要体现出依法治教的精神,不能朝令夕改。

(三)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规定

5高等教育法6提到大学章程应包括的/内部管理体制、财产和财务制度0事项,尽管只有寥寥数语,但却涉及复杂的管理命题。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清晰,可使大学的决策和运行有章可循,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完善自我约束机制。

需要解决好大学的内部领导体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等内容是见诸法律文本的内容,必须遵循,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容动摇。但大学在其制度建设中应当创造性地探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0的实现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责任分工保证办学的有序、减少矛盾并激发办学的活力。可以借鉴国外大学董事会或理事会与校长关系的责权划定先确立一些原则:如具体界定党委和校长的职责;党委通过对校务委员会的领导及对战略规划的审定而把握大学的发展方向;党委负责校长的遴选工作;副职由正职提名等。并明确在大的原则框架下各高校可以有所不同。

要设定好行政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及其重要岗位的职责应当清晰,机构的运作程序应当明确,重要职责和关键性程序应当在章程中写明,再辅以相应的规章,这是办学效率和约束机制的制度性保障。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要注重学术和行政两支队伍的建设,它们的管理和激励模式是不同的,要精心铺架学术人员和行政人员并行成长的学术生涯和管理生涯/双梯阶0发展道路,努力打造精干、高效、专业化的行政管理队伍。

从制度上保证学术委员会、教授会等组织对学术问题的决策作用。这既体现了对学术规律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学术人员价值的肯定。教育领域是一个与智力有关的被严密规则化的人才市场,因为文化资本不直接等同于经济资本,所以学校教育系统能够相对公正地保持独立性和自律性,这也是高等学校的尊严所在。但是,学术、金钱、权力间的相互寻租现象,正在伤害着高校的尊严、破坏着社会的公正性、腐蚀着学术进步的土壤,使对智力和知识贡献的激励性降低,对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不利。目前,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的重点和难点在中间层次,并集中在大学内学院一级的权力机制上。大学内学院一级的权力分配有一个/权力增加、责任加大但行政权力又要减少0的两难问题:一是大学一级及其职能部门的部分权力需要向学院一级转移,这样才能增加学院的活力;二是学院的权力要向教授们倾斜,这有助于激励学者们献身科学并减少对权力的学术寻租。这是一个必须以创新的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并且由于教授/治学、治校0必须首先从基层开始,大学内学院管理体制的创新又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因此,要重视和加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特别要提高教授在基层学术组织管理和学术问题上的决策权,充分发挥教授会的作用,保证学术自由,努力形成优秀学术人员脱颖而出和广大教师专注于学术工作的制度和机制。

(四)大学办学的其他客观性要素

大学办学的其他客观性要素即具体的事实性要素,也就是5高等教育法6所提到的学校名称和校址,办学规模和教育形式,以及骨干的学科门类设置和发展方向。

学校名称和校址看似简单,其实是十分严肃的事情,把它们写入章程,就表明不能轻易改动和盲目发展。办学规模也是这样,论证好并写入章程的办学规模是不能轻易被突破的,国外一些名校多少年来规模一直稳定并不追求以大取胜。规模的突破必将引发使命、目标的改变,如原来1万人的规模,现在成了3万人,其教学方式、质量、生源能一样吗?精英大学的扩张还能真正保有自己的精英地位和模式吗?普通高校的教育形式有可能会比较一致,都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明确以哪种为主,哪些尽量不搞,教育形式要与其使命、目标相一致。

学科门类设置要体现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特色。这里既有宽口径设置以增加灵活性的问题,

又有把自己的特色学科做好做强的问题。学科建设对大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各校都很清楚,重点是要论证好、规划好、建设好,围绕学科、专业做好基础条件和团队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牛维麟.现代大学章程与大学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 2007,(1).

[2][8]孙贵聪.英国大学特许状及其治理意义[J].比较教育研究,2006,(1).

[3]代林利.牛津大学治理结构的形成与演变[J].现代大学教育,2007,(4).

[4]王晓辉.法国大学章程综合研究[J].研究动态,2007,(12).

[5][6]贺国庆,等.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39、93.

[7]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修订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6.

[9]张斌贤.关于大学史研究的基本构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

[10]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32.

[11]杨福家.大学的使命与文化内涵[J].新华文摘,2007, (23).

[12]王晓燕.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大学章程建设[J].研究动态,2008,(8).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tatus and Elements of University Statutes

M a L uting

Abstract:U niversity stat utes are t he outcome o f univer sity aut onomous schoo-l running and the ex terior's affect ing and co nsult ing w ith univ ersit y,w hich reflect the r elatio nship bet ween univer sity and so ciety,especially that between go vern-ments,hig hlig hting t he r equirement of the universit y mission.Inter na l go ver nance is t he emphasis ex po unded in the un-i v ersity statutes,mainly being r eflected in the delineatio n of decision-making body,administrat ive body and academic bo dy.Currently,we need to take chances of fo rmulat ing statutes to push for war d univer sity fo r autonomous schoo-l r un-ning acco rding to the law.

Key words:univ ersity st at utes,univer sity char ter,gov ernance str ucture,element s

Author:M a L uting,D irecto r,senio r researcher and docto ral superv isor of Higher Education Div isio n,the N atio nal Center fo r Educatio n D ev elo pment Research(Beijing100816)

[责任编辑:刘洁]

大学章程与大学治理

大学章程与大学治理 2011-04-06 16:07吴昕栋谢珂珺李燕蒋英林郑裕璋 ——关于大学章程中大学组织架构问题的研究 【摘要】大学章程是大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作为大学“自治宪法”的章程是大学进行学校自治、自主办学的根本性依据和纲领性文件,一部制定科学、合理的章程能有效的保证大学的学术自治,实现良好的治理;大学内部的组织架构是大学运作的基础,主要包括大学的各种内设机构及其权利义务范围,主要解决大学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是理顺大学与外部组织关系和维持大学内部管理秩序的需要。本文主要从理论的探讨、实践中的运作与制度的设计三个方面,对大学和章程的法律地位和性质进行研究,进而来比较和分析国内外大学章程中的组织架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的大学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大学章程以及如何设计大学的组织架构,来保障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实现,并希望籍此能为北京大学制定章程这一宏大工程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贡献。 【关键词】公立大学;章程;组织架构;自治;治理 引言 目前,我国已有上千所公立与私立高等院校,它们在《高等教育法》等法律规范的引导下合法运作。但在具体管理上,国内大学又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缺少一个合理有效章程,导致产生大学主办者、管理者和办学者之间的合理关系不明晰,内部组织结构设置层级不清、学术严重行政化倾向等状况。近年来,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治理理论的兴起,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扩招,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自主性日益增强,大学一方面需要扩大自主性和独立性,以保障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另一方面,大学内部的组织结构运作的高度行政化又进一步束缚了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作为大学“自治宪法”的章程是大学进行学校自治、自主办学的根本性依据和纲领性文件。没有章程,大学就无法真正有效的保证独立、实施自治;没有章程,大学在内部管理上就无法实现良好的治理,就无法真正保障大学的学术自治。 北京大学自创校之初就曾颁布了《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期间也历经数次修订,但与现代大学理念相比仍存在差距。作为一所当代中国的百年名校,章程的缺失无疑使北京大学同样面临上述问题。因此设计一部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章程以及内部组织架构对于北京大学提升发展空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也是本课题的一个初衷和立足点。 目前国内大学正在尝试制定自己的章程,在大学组织架构的设计问题上——如党委与校长的职权划分、学术委员会的自治、教代会作用的提升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国外关于大学章程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比较成熟,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结构,因此对我们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迪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从理论的探讨、实践中的运作与制度的设计三个方面,对大学的法律地位和性质进行研究,

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答: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协调活动。它包括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主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或成效的高低。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5、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管理具有怎样的性质? 答: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管理具有以下独特的性质: 1、管理具有二重性。 2、管理具有科学性。 3、管理 具有艺术性。 影响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组织的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它分为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部分。宏观环境,又称社会大环境,是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全球化环境。产业环境又称作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是指与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包括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传播媒介等。 影响组织内部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组织内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只要包括组织内部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组织物质环境,是指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组织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技术资源等。组织文化环境,是指在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泰罗德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答:1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蒋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什么是管理理论的丛林??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何管理学说,形成众多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内容上相互影响何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竟容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它们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是:1、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什么是工作计划?它具有怎样的性质? 答;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计划工作具有如下性质:1、目的性,2、主导型,3、普遍性,4、效率性,5、灵活性,6、创造性。 目标的含义和性质是什么? 答目标的含义:目标是期望的成果。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部门的或整个组织的努力方向。目标的性质:1,、组织目标具有多重性。2、目标具有层次性。3、目标具有变动性。 确定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1、现实性的原则。 2、关键性的原则。 3、定量化的 原则。4、系统性的原则。5、权变原则。什么事目标管理?它有哪些优势和缺陷? 目标管理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 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 和组织目标。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 标、实施目标,一句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 务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优势:1、有效提 高管理效率。2、有助于组织结构的改革。3有效地激 励职工完成组织目标。4、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 少无效劳动。目标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1,目标制定 较为困难。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 力。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成一致。4、职 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战略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战略就是组织为了实行长期生存和发展,在综合分析 组织内部条件何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一系列带有 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它具有以下的特点:1、全局 性2、长远性3、纲领性4、客观性。5、竞争性。6、 风险性。 战略管理的含义? 战略管理,是指为了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对组织 内部资源条件和外部环境惊醒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战 略目标和实际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 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过程。战 略管理是些组织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职责。 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一项有效的组织战略应包括五个要素:战略远景、目 标与目的、资源,业务和组织。 一个企业组织的战略体系由哪些部分组成??? 一个组织在战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层战略,业务 层战略和职能战略。 产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 1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3、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5、替代品的威胁。 总体战略的类型有哪些? 答:公司总体战略有三种类型:1、稳定型战略2、发 展型战略3、收缩型战略。 稳定型战略的利弊是什么? 答:好处是:1、不会因战略的突然改变而引起在资源 分配、组织结构和人员安排上得大变动,有助于实现 企业的平稳发展。2,稳定型战略的风险较小。弊端是: 1、组织只求稳定发展,可能会丧失外部环境提供的一 些发展机会。2、采取稳定型战略可能会助长组织管理 层墨守陈规、因循守旧的懒惰思想,甚至形成不思进 取、回避风险的组织文化,这对于组织的长远发展将 是不利的。 发展型战略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什么? 答:发展型战略,也称为扩张型战略,是一种在现有 战略起点基础上,向更高目标发展的总体战略。主要 有三种形式:1、密集型发展战略。2、一体化发展战 略。3、多元化发展战略。 收缩型战略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收缩型战略是一种缩小组织经营规模或经营范围 的战略。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1、抽资转向战略。2、 调整性战略。3、放弃战略。 竞争战略的三种类型是什么? 竞争战略也就是业务层战略。波特教授提出了三种可 供选择的一般性竞争战略,分别是成本领先战略、差 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 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 答: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 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 的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准确理解决策需要把握以下 问题:1、要有明确的目标。2、要有可供挑选的可行 方案。3、要作分析评价。4、具有科学性。5、要遵循 满意原则。 现代企业管理决策具有哪些特点?? 答:1、决策问题越来越复杂且影响面越来越大。2、 决策时间要求越来越短。3、决策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 越大。4、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群体。 什么是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 答:德尔菲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初 发明的一种预测、决策方法,是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 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它有两个基本点, 即函询和反馈。采取多轮函询和反馈的方法,集中意 见,得出结论。头脑风暴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 法。这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首创的一种预测、 决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邀请有关专家在敞开思路、 不受约束的气氛下,针对决策问题畅所欲言。通过专 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引起思维共振,产生连锁反应, 从而导致创造性思维的出现。 如何理解组织结构的含义?? 答:组织结构就是反应人、职位、任务以及它们之间 的特定关系的网络。正确认识组织结构的含义,必须 把握三方面的要素:1、组织结构决定了组织中的正式 报告关系。2、组织结构明确了将个体组合成部门,部 门再组合成整个组织的方式。3、组织结构包含了确保 跨部门沟通、协作的制度计划。 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答: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一个正式组织为了实现其长期 或者阶段性目标,设计或变革组织的结构体系的工作。 设计组织结构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有效性原则。 2、分工与协作原则。 3、权责利对原则。 4、分级管理 原则。5、协调原则。6、弹性结构原则。 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在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 的影响,如战略、环境、技术、组织规模等,综合考 虑这些因素才能产生良好的组织绩效。 人员配备的含义和原则是什么?? 答:人员配备是根据组织结构规定的职位数量与要求, 对所需各类人员进行恰当有效地选择,使用,考评和 培养,以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中的各个职位,保证 组织活动正常进行并实现组织的即定目标的活动。人 员配备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工作原则:1、因事择人的原 则。2、量才使用的原则。3、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4、 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受那些因素影响?? 答:确定主管人员的需要量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组 织现有的规模、结构和岗位。2、管理人员的流动率。 3、组织发展的需要。 管理人员的选聘源自哪里? 答:管理人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内部提升和外部招 聘。内部提升是指组织内部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 分地证实后,被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 外部招聘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的众 多候选人中选拔符合空缺职位工作要求的管理人员。 内部提升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答:内部提升制度具有以下几点:1、有利于调动组织 内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3、 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 开工作。弊端主要体现在:1、引起同事之间的不团结。 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并抑制组织创新力。 外部选聘管理人员有哪些优缺点?? 答:优点是: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 史包袱”,如果他确实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便可迅速 地打开局面。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 紧张关系。3、能够伟组织带来新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其不足之处是:1、外聘人员很难迅速打开局面。2、 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3、外部招聘会打 击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西南大学2019年大作业0048《经济法概论》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2019 年6 月课程名称【编号】:经济法概论【0048 】 A 卷大作业满分:100 分 温馨特别提示 1.共5个试题,其中任选2个试题做,同时标明具体做的题号,每题50 分,共100分。 2.如果做3题或者3题以上或者抄写试题者记为零分。定良种鸡款共计3万元,冯某预付定金5000元,违约金按合同总额的10%计算,冯某以销售肉鸡的款项偿还良种站的货款,合同没有明确约定合同的履行地点。后来县良种站 将良种鸡送交冯某,要求支付运费,冯某拒绝。因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冯某预计的收入落 空,冯某因不能及时偿还借款和支付货款而与陈某、朱某及县良种站发生纠纷。诉至法院 后,法院查证上述事实后又查明:朱某在占有该音响设备期间,不慎将该设备损坏,送蒋 某修理,朱某无力交付蒋某的修理费1万元,该设备现已被蒋某留置。请根据《合同法》 和《担保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材料包括哪些主合同和从合同? 2.冯某预付定金5000元是否合法,违约金与定金能否同时并用? 3.陈某要求对该音响设备行使抵押权,朱某要求行使质押权,蒋某要求行使留置权,应由 一、简述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和组织机构。 谁优先行使其权利?为什么? 二、2018年李某在某国有企业单位工作(单位实行标准工时制),中秋节放假3天都加班, 五、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先回答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然后列举一个案例来说明国庆节放假7天,其中1日至4日加班4天。请按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用人单位应该最低 一种消费者的权利。 支付李某多少加班工资?假如他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约定月工资为4350元。 三、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先回答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然后列举一个案例来说明 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四、冯某系养鸡专业户,为改建鸡舍和引进良种鸡需资金20万元。冯某向陈某借款10万 元,以自己的一套价值50万元的音响设备抵押。双方立有抵押字据,但未办理登记。冯 某又向朱某借款10万元,又以该音响设备质押,双方立有质押字据,并将音响设备交付 朱某占有。冯某得款后,改造了鸡舍,已与县良种站签订了一份良种鸡引进合同。合同约

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36号(附:复旦大学章程)

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36号(附:复旦大学章程)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教育部 【发布日期】2014.10.11 【实施日期】2014.10.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36号 复旦大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2014年6月20日,你校党委会审议通过并报我部核准的《复旦大学章程》,经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委员会评议,2014年7 月29 日教育部第24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核准。 核准书所附章程为最终文本,自即日起生效,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你校应当以章程作为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和依据,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体制,依法治校、科学发展。 教育部 2014年10月11日

复旦大学章程 序言 复旦大学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后,学校成为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医科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复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喻示大学是社会之光,与日月同辉。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其校歌所传颂的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强调学术的价值在于探究真理,守护文明,正谊明道,不计其功。学校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为校训,同样强调以学术精神滋养师生,坚持理想,坚守价值,治学严谨,为学有恒。学校始终秉持团结、服务与牺牲的精神,强调学校、师生的社会责任和国家使命。 当此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之际,复旦师生谨建此章程。立志继承先贤创校的初志,坚持学校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服务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各类人才,鼓励各种旨在增进人类福祉与健康的创造性研究,保护学术和思想的多样性,尊重文化传统,促进文明互信,通过学术和思想的事业,引领并服务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进程。 复旦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均当自觉维护学校声誉,共同推进改革和进步。 第一章总则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4.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的两重性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 按管理层次划分:1.高层管理人员2.中层管理人员3.基层管理人员 按管理领域和专业划分:1.综合管理人员2.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学有以下特点:1.一般性2.综合性3.历史性4.实践性 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就是管理学研究的对象。 泰罗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法约尔出生于法国,是欧洲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人际关系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决策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 计划,亦称谋划、筹划或规划,是指在工作或行动之前,通过科学的分析、预测与决策,对未来工作或行动作出全面筹划和部署的一系列活动。 计划的基本特征是: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实践性5.效率性 计划工作的任务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何人做(who),以及如何做(how),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1H. 所谓决策,就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决策的具体内容: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3.决策要做分析评价。 4.决策要进行优选。 5.决策要进行实施的。 决策的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2.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和基本职能。 3.决策在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战略决策又称宏观决策或全局决策,战术决策也称作微观决策或局部决策。 网络图的编绘规则 1.两个事项(结点)之间,只能出现一个作业。 2.表示作业的箭线之间,不能直接接触。 3.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闭合路线。 4.每个网络图只能有一个起始事项和一个最终事项。 5.设置虚作业只表示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6.尽量采用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 所谓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形成的系统集合,它有一个特定的目的,由一群人所组成,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 组织的特点:1.组织要有既定目标2.组织要进行分工与合作3.组织要有权债制度。

论高校大学章程建设的意义-文档

论高校大学章程建设的意义 大学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载体,是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法律保障,是处理大学内外部关系的基本法律依据,是大学治理的“宪法”。从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印发至今已经将近30 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也取得了突破性地进展。 大学章程就其本质和作用来看,包括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两大部分,其中外部要素包括:大学与政府的关系; 大学与社会各 界的关系;大学与校友的关系;内部要素包括:从纵向来说,包括大学内部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行政机构、学术机构向来 ; 从横说,主要包括大学的使命、教师事务、学生事务、大学的经费 资产与财务重要事项。 由此可见,大学章程在学校制度体系中所具有的基础性、准则性作用,通俗地讲就是学校校内的“宪章”,对于人、事、物都有约束意义。 、大学章程建设推动依法治校 学校依法治校就是要遵守法律法规;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的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以适当的方式为受教育者及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 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依法接受监督。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国家法制化进程的推进,依法治校也越来越重要。而大学章程作为高校的“宪法“,无疑对于依法治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家教育部先后发布《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 的通知》等关于依法治校的文件均对提到对大学章程的建设。《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学校建立依法决策、民主参与、自我管理、自主办学的工作机制和现代学校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加强管理。学校要依据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通知中第三条提出:加强章程建设,健全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

西南大学排球俱乐部章程

西南大学排球俱乐部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俱乐部的名称:西南大学排球俱乐部 第二条俱乐部性质:西南大学排球俱乐部是在西南大学体委、体育学院领导下,由西南大学排球爱好者自愿组成的,以健康教育为目的,在全校开展、普及排球的 非赢利的学生组织。 第三条俱乐部宗旨: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守各项国家法律和国家政策,团结大学里各民族热爱排球运动的学生,围绕“全民健身计 划纲要”努力发展我校的排球运动,推动我校排球运动的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提 高,增进与其他排球俱乐部和运动员的友谊,为西南大学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为民族大团结服务。培养练习者礼让谦逊、百折不挠、忍耐克己、爱国等良好 的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 第四条本俱乐部受西南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体育学院的监督、管理,响应并赞同中国排协的章程。立足本校,为学生的素质教育作贡献,为本校的体育事业作贡 献。 第二章任务 第五条据国家的体育方针、政策和有关法规,积极开展排球运动的宣传、培训、辅导及竞赛,积极组织、引导、协助管理校内的排球活动,积极参加对外交流及竞 赛,加强各俱乐部之间的交流,以推动我校排球运动的普及和运动水平的提高。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拼搏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排球技术水平和身体机

能。通过培训班、教学与训练研讨、专题讲座、信息交流会、竞赛、观摩等 形式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对热点问题的认识。倡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 识,以达到内外兼修的目的。 1.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通过排球运动中的跑、跳、扣等动作,发展学生速度、力 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功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 的目的。 2.提高学生运动技能。通过本俱乐部教练对会员的训练指导,规范会员的排球运 动技术,使之掌握排球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提高学生运动和竞技能力。 3.加强交流。来自各个学院的学生共同汇聚俱乐部,共同参与俱乐部相关活动, 为学生相互交流搭建了有利的平台,是各学院同学和知识交流的契机,同时排 球也是会员能相互帮助的最有效的体现,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4.普及排球知识。排球理论知识的普及是必需的,通过本俱乐部的教学,我们向 会员传授排球训练的基本理论,排球竞赛规则,排球运动项目技术等等,让会 员真正了解排球,喜欢排球运动。 第六条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俱乐部工作。 第三章俱乐部会员 第七条会员种类:个人会员 第八条俱乐部成员须具备的条件: 1、拥护并遵守俱乐部章程; 2、有加入本俱乐部的意愿,并能保证积极参加俱乐部所组织的各项活动;

复旦大学章程

复旦大学章程 序言 复旦大学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复旦公学,是中国最早由民间自主创办的高等学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后,学校成为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是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国立高等医科院校。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 复旦校名取自《尚书大传》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喻示大学是社会之光,与日月同辉。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其校歌所传颂的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强调学术的价值在于探究真理,守护文明,正谊明道,不计其功。学校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为校训,同样强调以学术精神滋养师生,坚持理想,坚守价值,治学严谨,为学有恒。学校始终秉持团结、服务与牺牲的精神,强调学校、师生的社会责任和国家使命。 当此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之际,复旦师生谨建此章程。立志继承先贤创校的初志,坚持学校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服务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各类人才,鼓励各种旨在增进人类福祉与健康的创造性研究,保护学术和思想的多样性,尊重文化传统,促进文明互信, 通过学术和思想的事业,引领并服务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进程。 复旦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均当自觉维护学校声誉,共同推进改革和进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章程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制定。 第二条为了推动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规范学校内部治理和运行的制度,制定本章程。 第三条学校由国家举办,学校的行政主管部门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第四条学校是事业单位法人,按照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师生治学、民主管理的基本原则运行。 第五条学校坚持通识教育的培养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专业素养的人才。 第六条师生依法独立自主开展学术研究,相互支持与协作,享有表达学术思想以及发表学术成果,对学术思想进行质疑、检验的权利,并且承担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诚信的义务。 第七条学校在招生、学科和专业设置、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财产处置等方面依法享有办学自主权。 第八条学校举办者和主管部门为学校提供办学经费和资源支持,保障学校办学条件;支持学校按照法律、法规和学校章程独立自主办学;依法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等手段对学校办学进行管理和监督,通过专门机构或者指定社会中介机构对学校的学科、专业和办学质量进行评估。 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经举办者和主管部门同意,学校可以设立或者调整校区。

西南大学章程修订说明.doc

西南大学章程修订说明 一、修订背景 西南大学组建之初,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章程制定工作,并于2006年开始组织起草。《西南大学章程》于2007年7月16日在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上通过并报教育部备案。 《章程》自施行以来,对学校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条款较为宏观,可操作性不够强。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颁布,西南大学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校需要进一步总结改革实践成果,凝练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深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为此,学校于2012年启动了章程修订,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奠定基础,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二、修订程序 章程修订历时两年多,文本15易其稿,最后形成了10章115条1.2万余字的章程文本。修订过程主要经历以下9个阶段: (一)成立机构:2012年3月成立了《章程》修订工作指导组和工作组,组成人员有教育部党组成员、校领导、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校内外专家、法律顾问

等,党委书记黄蓉生同志任指导组组长。 (二)文本起草:2012年12月,通过参加培训、学习调研、讨论提纲、分工写作、分头讨论、工作组统稿、反复修改等环节,完成了初稿。 (三)征求意见:2013年1~2月,先后征求了在职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学生、民主党派、学校发展规划咨询专家、学校二级教授代表,教代会常委等层面意见。 (四)教代会讨论:2013年3月1日,《章程(修订稿)》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 (五)进一步完善:根据教代会意见修改后,于2013年3~4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调研、听取校内外专家(教育管理、法律、行政管理、文字等方面)意见等方式,进一步完善《章程》。《章程》修订期间,校领导高度重视,征求意见稿分别2次上校长办公会和2次上党委常委会审议。 (六)校长办公会审议:2013年6月26日,《章程(修订稿)》第三次经校长办公会审议。 (七)党委常委会审定:2013年7月3日,《章程(修订稿)》第三次经党委常委会审议,并经表决通过。 (八)网上公示:2013年7月9~15日,《章程(修订稿)》在校园网主页上向全校师生公示,无异议。 (九)教育部核准:2013年7月16日,《章程(修订稿)》报教育部核准。期间,涉及“举办者的权利与义务”“学术组织

20(发文)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第一条为鼓励西南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西南大学章程》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学校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本科学生。 第三条学生奖学金每学年度评定一次,于每年9月进行。 第四条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评定条件和程序,择优评定,宁缺毋滥。 第五条学生奖学金的评定依据为学生学年度学习成绩和综合考评成绩。学习成绩原则上为学生必修课课程成绩,不计算通识选修课和辅修专业课课程成绩,学院(部)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计算专业选修课课程成绩。 学生奖学金按专业进行评定。学习成绩进入前40%的学生,按综合考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评定学生奖学金。 第六条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2.遵纪守法,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 3.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言行举止文明。 4.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 5.身体健康,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免予执行的残疾学生除外)。

第七条凡受到学校纪律处分或有补考、重修科目(通识选修课和辅修专业课除外,专业选修课由学院(部)自定)的,该学年度无评定资格。 第八条学生奖学金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奖学金,评定比例及奖励标准为: 奖项比例金额 一等奖学金 3% 5000元/学年 二等奖学金 7% 3000元/学年 三等奖学金 15% 2000元/学年 第九条评奖程序: 学院(部)依据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考评成绩高低,形成一、二、三等奖学金的初评名单,公示后组织填写《西南大学学生奖学金登记表》,汇总报送学生工作部(处)审核,学生工作部(处)在全校公示后,报学校审批确定。 第十条学校另设特等奖学金,根据《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表彰办法》评定的优秀学生标兵确定,原则上每学年度评选15名,奖励标准为每人10000元/学年。 第十一条学校在每年大学生荣誉周对获奖学生进行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学金,相关材料载入学生个人档案。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西南大学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西校〔2007〕249号)同时废止。 第十三条本办法解释权归学生工作部(处)。

XX大学章程序言【模板】

XX大学章程 序言 XX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1921年学校迁至上海,创建上海商科大学。1932年独立建校,定名为国立XX学院。1950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XX大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中文名称为XX大学,简称上海财大或上财;英文名称为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缩写为SUFE。 第三条学校法定住所为XX市国定路777号。学校设有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XX市国定路777号,中山北一路校区位于XX市中山北一路369号,昆山路校区位于XX市昆山路146号。学校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经举办者和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设立和调整校区及校址。 学校网址是******。 第四条学校是国家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行政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以下简称教育部)。学校由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下简称财政部)和XX 市人民政府共建。 教育部保障学校事业发展所需经费,并对学校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学校接受教育部的领导和业务指导。 财政部对学校事业发展给予关注、指导与支持;学校积极服务国家财政经济事业发展。

XX市人民政府对学校事业发展给予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支持;学校积极服务XX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第五条学校为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享有办学自主权,承担法律责任。校长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学校的设立、分立、合并以及终止,须经教育部审批。 第六条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第七条学校主要教育形式是全日制学历教育,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根据需要依法确定和调整学历教育修业年限,实行弹性学制。 学校根据需要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第八条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和办学条件,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核定办学规模。根据不同培养层次、培养类型和学科专业要求,依法确定和调整选拔学生的标准和条件。 第九条学校依法颁发学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依法实施学位制度,授予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 学校向为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授予荣誉称号,对于卓越的学者或者著名社会活动家,依法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第十条学校校训是:厚德博学,经济匡时。 第十一条学校办学理念是:面向社会、求真务实、立德树人、经世济国。 第十二条学校创建于1917年,校庆日为9月17日。 第十三条学校徽标整体构图为双圆环图案,外圈上为学校英文全称,下面“1917”是学

1天津大学章程

天津大学章程 序言 天津大学的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1951年9月,经国家高等教育院系调整,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定名天津大学。1959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2000年,被确定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学校以兴学强国为办学宗旨,穷究学理,作育人才,传承文明,振兴中华,塑造未来;以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努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世界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依法治校,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基本权益,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及教育部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中文名称为天津大学,简称天大;英文名称为TianjinUniversity,缩写为TJU。 第三条学校由国家举办,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并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 学校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校长是法定代表人。 第四条学校法定住所为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设有卫津路校区、北洋园校区和滨海工业研究院校区。 学校网址是.cn。

学校根据发展需要,经主管部门批准,可变更住所地,调整校区。 第五条学校的校训是“实事求是”(英文为SeekingTruthfromFacts)。学校弘扬严谨治学的校风,秉承爱国奉献的传统。 第六条学校按照“形上形下、达材成德”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 第七条学校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同时开展非学历教育和培训,提供终身教育服务。 学校依法颁发学历证书,依法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第八条学校面向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不断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巩固工学优势,大力发展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布局。 第九条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天津大学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师生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机制。 第十条举办者为学校提供办学经费,保障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依法对学校办学活动进行宏观指导,按照有关规定任免学校主要负责人。 第十一条学校依法依规享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内部管理、校园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十二条学校分立、合并、终止及更名应当征求师生员工和校友意见,并报举办者批准。 第二章学校功能

大学章程地位与要素的国际比较

2009年第6期(总第353期 )EDU CATIONAL RE SEARCH N o.6,2009 G enera l,No.353 大学章程地位与要素的国际比较 马陆亭 [摘要]大学章程是大学自主办学和外部对大学实施影响而协商的产物,反映了大学和社会特别是和政府间的关系,彰显着大学的使命要求。内部治理是大学章程阐述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决策机构、行政机构、学术机构的划定上。我国目前要以制订章程为契机推动高校依法自主办学。 [关键词]大学章程;大学特许状;治理结构;内容要素 [作者简介]马陆亭,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16) 章程是约定和阐述独立主体使命,界定内部各利益关系的责任和义务,书面写定的有法定意义的组织规程。任何一个有独立自主权的机构都需要明晰组织规程以使人了解自己的使命,规范自己的组织运营。1995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6(以下简称5教育法6)规定,学校有按照章程行使自主管理的权利;199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6(以下简称5高等教育法6)规定,申请设立高等学校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章程等内容,说明了章程的法律地位。但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高等学校并没有章程,只有为数不多的学校在进行试点。本文以国际的、历史的视角,对大学章程所体现的法治精神、要素内容进行探讨,并对我国的大学章程建设提出看法。 一、以制定章程为契机推动大学依法自主办学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目标是建立/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0、/政府办学为主、多元化办学格局0和/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0的管理体制。对此进行进一步分析,是为了适应社会全方位变化及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有效地激发和释放体制的活力。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就是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 30年来,我们在推动大学自主办学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大学的自主权在逐步增强。但是,大学的内、外部管理,行政色彩还比较浓,在治理模式上缺乏有法定意义的组织规程,因此经常陷入权力/放0与/收0的循环。 大学需要自主办学,但政府也不能放弃应有的责任。这可以在/宏观有序、微观搞活0原则的指导下,在5高等教育法6和大学章程的框架下,通过推进政府对大学的契约式管理来实现,即政府对大学提出目标和要求、提供财政及政策支持、进行绩效评估,大学在宏观框架内实行自主办学。日本的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法国对大学的合同管理等都反映出了这种趋势。 5高等教育法6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0。大学法人需明晰两种关系:一是办学的外部关系,即所谓的面向社会和依法办学;二是办学的内部关系,即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第一种关系主要由法律明确,章程承接一下;第二种关系主要由章程明确,辅之于具体的规章。因此,大学章程/上承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下启学校

西南大学国学苑社团章程精编

西南大学国学苑社团章 程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西南大学国学苑 社 团 章 程 西南大学国学苑 社章制定委员会制 (待大会通过) 目录

总纲 第一条为确立本组织的基本制度规范,保证本组织的正常运作、促进本组织的发展,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组织名称为西南大学国学苑,简称国学苑,英文名称为Ancient Chinese Studies Association Of Southwest University(简称ACSA OF SWU)。 第三条本组织成立于2012年4月27日,由原西南大学国学研讨协会(成立于2009年9月5日)和原西南大学中华风韵社(成立于2010年9月5日)合并组建而成,是一个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西南大学委员会正式注册,非营利性、以弘扬国学为主要目的的人文社会学科领域学术科技类学生社团组织。 第四条本组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在学校党政机构和团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举办活动。 第五条本组织接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西南大学委员会的领导,并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西南大学委员会委托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进行指导。 第六条本组织参与发起创建重庆市高校国学社团联合会,为其成员社团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单位,本组织承认重庆市高校国学社团联合会的章程、遵守其制度和纪律、执行其决议。 第七条本组织的宗旨是:“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第八条本组织的精神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第九条本组织的标志是:由红色玉石图案、隶书繁体“国”字和祥云图案组成的组合图案。 第十条本组织的歌曲是:《龙文》。 第十一条本组织有以下几项基本任务: (一)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传播国学,弘扬中华民族独特的优秀学术和文化,在西南大学及更大范围内、大学生群体及更大群体中引起对国学的关注、学习,为当今我国学界意义深刻的国学复兴热潮和我国社会主义学术文化事业的繁荣贡献绵薄之力。 (二)立足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社会学科教学研究实力雄厚的西南大学,积极调动学校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在国学领域,为学校及更大范围内的国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促进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的提升。 (三)荟萃学校国学爱好者,发扬吴宓等西南大学老一辈学术精英的治学精神,探究学问、品评文化,开展国学学习、研讨活动,启发学习兴趣、提升人文素养。 第十二条本组织的发展定位是:发展成为集学术性、规范化、家园型为一体,能促进会员全面发展、在西南大学及更大范围内、大学生群体及更大群体中拥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优秀组织。

管理的含义与本质

管理学教程 1、管理的含义与本质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組織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 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的組織目标的过程.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四层含义: 第一,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的組織外部环境的约束下进行的,任組織 都存在于一定的外部环境之中,并受到环境的约束. 第二,管理是为实现組織目标服务的?管理活动具有目的性,其目的就是实现組織的目标. 第三,管理工作要通过有效利用组织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組織目标. 第四,管理最终要落实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职 能上. 管理的本质:首先,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 其次,管理不是独立存在的,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組織目标的圆满实现. 再次,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并不是绝对不可以做一些作业工作. 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通过他人并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組織的目标. 1、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组织的一般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 境自然环境. 3、判断题:在决策标准上,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 准 则. 4、科学管理思想的演变:(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 )要 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标准化原理(4)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5)工人和雇主两面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互相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5、为什么说管理学的共性实质上也是现代管理学的特点? 答:可概括如下(1)强调系统化(2)重视人的因素(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即注意”非正式组织”中的作用.(4)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法.(5)加强信息工作(6)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来.(7)重视理论联系实际(8)强调”预见能力(9)强调不断创新(10)强调权利集中. 7、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组织的含义:组织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向各个成员分配给,同一个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